第一篇: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浅谈教师的“心灵关怀”
江西省于都县第三小学 朱石香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状态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下面就教师 “心灵关怀”的前提、误区、策略谈谈我的看法:
一、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 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并为学生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政府部门的政策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 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学生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二、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 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如何真正做到“爱学生”呢?
1、爱学生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
俗话说得好: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隋”。严是有标准的严,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严,是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都得到发展的严,决不是无规律、随心所欲的严,更不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严。诚然,严格要求不等于惩罚学生或随意指责学生,而是应该做到严中有慈、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老师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畏之。例如:学校发了一张“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表”,共有十项,这十项达标就能评上“三好”学生,我班有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放学后悄悄地来找我,红着脸低声说:“老师,我很想当一名三好学生。”原来这位同学劳动没达标,想找老师高抬贵手。我严肃地说:“不行。你其它方面都达标,而且做得很好,老师相信热爱劳动这一项你一定能行。”从此,他每次劳动都积极肯干,在家里也能主动做家务活。我激动地在热爱劳动这一项为他写上达标两字。他向我投来感激的目光。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出于真诚的爱。严以爱为基础,爱以严为前提,严爱结合,爱而不纵,严而不凶。严格之水只有渗透情爱之蜜,才能成为爱的甘露。
2、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具有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要求独立行动、独立自主的倾向,并不是老师想让学生怎样,学生就会怎么样。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把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学生的思想认识规律,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呵护学生的创造潜能,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对学生要真诚,以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记得有一年我教五年级,我们班上有“一棵干枯的小草”——小邓,在众多的鲜花中竟显得那样的突出与不协调。黄瘦的小脸,很少见她笑过,反应慢,学习差,不善交谈,因此受到同学的冷落。有一次上课,我要求同学们做小花鹿。全班只有小邓没有完成任务,我严肃地问道:“你做的小花鹿呢?”她还是以前那副神情仍然不说话,我有些来气了,用手敲她的桌子叫她说话。“嘀哒”未等我话说完,一滴温热的水珠滴在我的手背上,融化了我心中一丝愤意,我用手擦去她的眼泪。原来她爸爸死了,妈妈病了。我感到深深的内疚,是我刺痛了她的心。打这以后我想尽一切办法来补偿我的“过失”,每天都要去看看她,问长问短,而她却总像一只受惊的小鸟躲避着我,回答我的方法是胆怯地点头或摇头。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我决心用心来补偿。我亲手做了一个小花鹿送给她,还把红丝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送给她当头花,我看到她嘴角上掠过一丝微笑,她接受我了。从这以后小邓见了我都会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由于我对她的好也同样引起同学们对她的注意和关心,小邓的转变很大,性格开朗了许多。爱的力量是神奇的,它可以不断地挖掘,好似泉涌。
3、爱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爱学生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转化“问题生”。“闪光点”即优点、长处。任何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长处,“问题生”绝不例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千方百计让学生的闪光点有用武之地,使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得到承认和强化,从而激起学习的斗志,鼓足前进的勇气。只要细心观察,最终都会淘尽黄沙始得金。转化“问题生”除了多观察外,还应多了解、多关心、多谈心、少告状、少发火、不体罚、不放弃。孔子说“有教无类”,实践证明,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问题生”是可以教好的。
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为的原因,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二篇: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杨家村小学王新敏
在开展我校师德学习的基础上,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教师这一职业又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我深刻地认识到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组成了一个教育教学的有机整体,其中教师起着最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寓德于教,为人师表,才能使这个有机整体取得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
教育振兴必然推动民族的素质提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师德必须高尚,师德是教师的根。古代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师德归结为一个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传身教,诲人不倦。古人为我们现代人做出了榜样,而我们现代的“人民教师”又该怎样去做呢?
一、洁身自爱,政治坚定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它的来临,意味着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将成为经济发展最基本的资源和生产最基本的要素。人才和知识、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注重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就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依附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因此,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们顺应时代潮流,迎接新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现实基础。然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加强与改进青少年思想教育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国家领导曾深刻指出,“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的,学生在思想教育中形成的共同理想和信念会转化为激励学生积极向上、为祖国发奋学习的强大动力;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对学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提高识别真善美的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学校可以采取众多有效的措施。但我认为,在众多环节中,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是关键,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一个好教师,不仅要有学术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感召力。高尚的师德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甚至是受益终生的。而高尚师德的表现,我认为首先是行为,正如托马斯·马尔斯贝丁所说:“没有任何人能给我们提供人类社会远景的终极图画。但有一点可以相信,人类的每一个行动都会产生影响未来的无穷无尽的后果。”是的,榜样是最好的教员,虽然榜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它却教给人们许多书本上根本无法得到的东西。榜样的力量
在于行动,行动比语言更能说服人、教育人、启示人。行动就是力量,与空洞的说教不同,榜样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一个人,鼓舞一个人,它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久而久之,成为习惯。对于学生来讲,眼睛是他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通道。不管看到什么,他们都会无意识的模仿,不知不觉中,学生与他们身边教师的行为模式就会非常接近。这正如许多昆虫呈现出与它们所吃树叶的颜色一样。因此,教师的影响尤为和平友好。既使一些细小的行为,也不能等闲视之,因为这些细小之处对于学生的品性的好坏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往往是教师谆谆教导的东西忘得干二净,而教师在日常表现出来的有关情感方式、纪律观念、勤劳风范和自我控制等具体行为仍然留在学生心中并产生影响。
二、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四、乐于奉献,实现自我教师需要一种奉献精神。我们教师要有创新意识、进取精神。我会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存在的问题。
反思这些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成绩也有不足。一是学习不够,特别是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不够,二是教育学生有时还不够细心,三是工作中还有不细心的地方,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克服。
师德建设是与时俱进的,在今后的工作,我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自己,坚持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自我,我会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功能和为人师表的作用,把师德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素质,师德为本。我会努力成为“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育、善于育人”的好教师。
第三篇: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
第四篇: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针对最近几次跑的内容的教学反思有感)
目前,在体育教学课堂调查中发现,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漫无目的的活动课和“放羊课”也还没有完全杜绝。再加上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兼职体育老师的普遍。导致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很多老师甚至一堂课都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点什么运动技能,只知道一味的玩耍,因此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体育课堂效益势在必行。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大方向来考虑。
一、充分的预设准备
许多老师在如今没有体育教材的前提下,将课堂的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及年轻教师来说,课的预设至关重要。这里的预设可以分两个方向来完成,一是课前充分备课,理清上课的思路;二是预设课中会产生的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法。这样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中就能得心应手,分秒必争。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如今提倡环保、节约的新时代。体育教科书已经无法下发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手中。这时,对于新教师来言,教什么内容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在选择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的难易程度。比如,一年级学生在练习投掷的时候只适合投轻物,而五年级学生则可以投垒球。接着根据新课标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水平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必须理清。新教师可以通过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者翻阅以往的体育教科书来制定。这样为学生量身制定的教学内容,怎会达不到实际的效益呢?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知道了教什么内容还不够,还要研究怎么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的内容是不同的,可想而知,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人们常说因材施教,确实不错。比如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如果讲的太深奥,他们完全听不懂,这样如此反复的解释,就浪费了一堂课的时间。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点,总结来说可以有一下几点:
1、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
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教师就可以不管了,而是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少一点死板,有时候四路纵队进行练习看上去很整齐,但是练习效率太低。可以利用场地特点稍加改动,不必为了秩序整齐而忽略了课堂效率。比如,上球类课,有些老师为了容易管理,只用四个球来上一堂课。而此时,学生轮流练习等候的时间太长,以至于一堂课只练习到了几次,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老师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放开一点。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有些学生往往太兴奋,不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的纪律。有些学生体质差,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时。老师们也应该少点批评,多点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将体育这门学科学好。批评的越多反而会让其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
3、多一点讨论,少一点讲解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舞台。教师过多的讲解反而会使学生学的被动。在新课标引领下,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相互探讨去发现问题,真正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拒绝“苦教”、“苦学”。
4、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
教师们需要多一点思考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更多的游戏融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倡原创,这样既能快速的达到学习目标,更能在学生中树立创新的榜样。
总之,体育课是一门不简单的学科,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怎样才能令每一个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目标。
第五篇: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为的原因,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二篇: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
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5名教师和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我们常说,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
第三篇:师德师风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 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5名教师和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
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事实上,许多教师行为偏差,也正是由于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而造成的。
我们常说,教学要获得应有的实效或效果,必须依赖于我们对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的遵循。一条是,教育的内容符合社会的要求。这是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的,教育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必须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服务,才会有安身立足之本,因此,教育要紧紧地随时代的脉搏,时时关注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另一条就是,教育还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即,教育的内容与方式都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样,教育才会成为儿童自身的需要,并为儿童所接受。而这一条主要是从教育与人的关系出发来看的,这就是说,教育还是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如果教育脱离了人的身心实际,那么,就很难言人的身心发展了,因此,教育中的有关年龄特征的问题,是不能被忽视的。在这两条规律中,就教师的工作性质而言,主要应该是对第二条规律的把握。原因有两点:第一,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往往是被子政府部门的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
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来源:)。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谢谢大家!第四篇:师德师风反思与体会 赵慧
随着咱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有形物质得到迅速发展,而一部分人的无形道德却与之发展越来越不相应,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新时期的道德观来指引方向。
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吴登云、任长霞,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古人说过“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祖国兴盛,人人有责”。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他们的荣辱观。要让他们懂得‘爱’,培养他们自爱、爱人、爱家,这样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爱国主义,懂得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记得我的老师从小就教我们唱过“下班回到家,妈妈辛苦了,请喝一杯茶”。我们是这样慢慢体会到父母的爱,现在我也是老师,我会用我接受到的教育教给学生如何爱家,让他们把中华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从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树立学生们遵守法纪到崇尚道德,从激发学生们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荣辱观包容了小学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部内涵。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含义深刻、充满期待、深怀希望,更是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导和要求。
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是它关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底树立得如何,因为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它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品质。
因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落实到实处,为学生们打下正确荣辱观的基础。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是我们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还应当深入学习xx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和师德师风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真情感染人。更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荣辱意识,将荣辱观细化于我的一言一行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学生们,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五篇:师德师风反思与体会 师德师风反思与体会 永丰中学日你妹--着咱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有形物质得到迅速发展,而一部分人的无形道德却与之发展越来越不相应,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新时期的道德观来指引方向。
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吴登云、任长霞,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古人说过“一言以丧邦,一言以兴邦”,“祖国兴盛,人人有责”。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在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他们的荣辱观。要让他们懂得‘爱’,培养他们自爱、爱人、爱家,这样长大之后才能真正懂得爱国主义,懂得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记得我的老师从小就教我们唱过“下班回到家,妈妈辛苦了,请喝一杯茶”。我们是这样慢慢体会到父母的爱,现在我也是老师,我会用我接受到的教育教给学生如何爱家,让他们把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细细品味,认真思考,总书记提出的这八荣八耻,从培养学生们爱国主义到团结友爱,从树立学生们遵守法纪到崇尚道德,从激发学生们热爱科学到勤劳诚信,既有对光荣传统的发扬与继承,也有对现代文明的创造和发展。荣辱观包容了小学教育教学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全部内涵。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都含义深刻、充满期待、深怀希望,更是对我们这些一线教师的教导和要求。
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粒粮食……诸如此类的小事情看起来都很不起眼,但是它关乎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映出我们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到底树立得如何,因为艰苦奋斗不仅仅是勤俭节约,它是一个民族的意志和品质。
因此,我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加强学生们的养成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
为“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并落实到实处,为学生们打下正确荣辱观的基础。传承中华民族美德是我们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还应当深入学习xx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精神和师德师风学习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自身修养,师德水平,做到以德服人,以行动带动人,以真情感染人。更要以身作则,增强自身的荣辱意识,将荣辱观细化于我的一言一行中,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教育影响学生们,为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