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行为改进策略[模版]
教学行为改进策略
板书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呈现在黑板上的文字、图画、图表、卡片、图片等视觉性教学内容的物化的载体,它可以是单纯的文字型,也可以是文图结合,文表结合,图表结合等混合型的,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按一定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呈现的知识网络,体现教师的教学思路,是一节课的教学活动的主线。好的板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知识脉络,起到助学的作用,能帮助呈现教学主要内容和重难点,同时互动的及时生成的板书能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和形式。
板书设计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在黑板上用文字、图形,线条,符号、图表、卡片等再现和突出教学主要内容,进行传递教学内容、展现教学思想的活动。它是教学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备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板书设计体现和反映了教师对教学重难点的把握和理解,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和落实,对整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处理,也反映了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前期预设,板书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形象精炼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黑板上,更大程度上,它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堂学习的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年级,课堂板书的设计内容、形式、运用策略都有所区别,本课题的研究基于小学英语课堂,根据学科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编排特点,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进行分析,试图寻找出一些有助于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效率提高的板书设计策略。
小学英语板书设计策略
研究和分析板书,目的是把握以上原则设计板书,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为教师的教学服务,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设计与运用板书的过程中,建议教师注意以下策略,把板书设计、运用得恰到好处,辅助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1.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吻合策略
板书为教学服务,分析板书必然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紧密相关,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突破,并体现于教学过程中。设计运用板书的首要策略是要做到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吻合。“教学内容”是主旨,“教学过程”是实现内容的手段与 途径,而板书则是内容、过程相结合的载体,板书设计让板书无痕并融于教学中,每一笔、每一步都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过程预设与过程生成兼顾策略
上课前需要备课,板书也需要设计,板书设计是一种课前预设,但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过程,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设计,而板书的生命力恰恰在于它的动态生成性,富有生命力的板书应根据教学的进程, 随着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而不断生成。教师在按照预设的教案运用板书时要随机应变,及时调整、修改和完善原先的板书设计, 使教学过程成为动态生成与灵活开放的过程。
3.图文结合策略
针对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小学英语课堂中教师在设计板书时需要借助文字、符号、色彩及图像的配合, 图文结合,形象而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 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4.基于现代媒体的多维板书设计策略
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板书,处于现代教育环境下,板书还应是多媒体、多维度结合的基于现代教育媒体的板书。多媒体声、影、图、文等大量的信息资源能够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快捷方便的演示,情境创设的便利,是多媒体突出的优点,也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学阶段的英语课中,首先应使传统黑板板书与其他多媒体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板书、录音、录像、实物投影仪、课件等各有特点,各有所长, 只有互相结合, 取长补短, 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现代白板技术的互动性有助于板书的师生交叉互动,即时呈现、改变板书内容,信息量大,应变性强。现代信息化社会,全媒体、多平台的教学环境应用电子白板技术,使板书可以即时根据教学现场生成而进行突出、强化、修改、随时改变,随时复现,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媒体相结合的多维板书设计应成为现代小学英语课堂板书的重要组成形式,有助于教师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更好地体现教学内容的线性流程和点状强化。5.板位设计知识归纳、课堂演示、评价三结合策略
板书的位置, 又称板位, 它的安排就像规划报纸的版面一样, 应精心设计, 严谨布局,准确把握板书内容的主次, 并在板位安排上体现出来, 才能突出重点。在在学英语课堂板书设计时,对板位要进行精心安排,可以分成知识归纳,主要是重点内容的概括提炼展示,课堂演示,主要是对学生的回答、动态生成的 语言以及学生反馈展示的平台,以及评价三块内容,要对这三块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特别是评价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非常重要,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上文中的板书案例中就有这样的三结合做得很好的案例,如图
3、图6。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竞赛性的评价游戏,如在黑板一侧呈现贴画、红旗或者爬山等形式,以学生参与各种英语教学活动所表现的兴趣、态度和交流能力为依据,表现较好的小组,在相应的区域里给予奖励。
第二篇:改进教师教学行为
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提高体育课堂效益
(针对最近几次跑的内容的教学反思有感)
目前,在体育教学课堂调查中发现,教师“苦教”,学生“苦学”的现状依然存在。一些漫无目的的活动课和“放羊课”也还没有完全杜绝。再加上专职体育教师的缺乏,兼职体育老师的普遍。导致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泛化,教学活动外化,教学层次低下。很多老师甚至一堂课都不知道教什么,学生也不知道学点什么运动技能,只知道一味的玩耍,因此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体育课堂效益势在必行。根据我自身的教学经验积累,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大方向来考虑。
一、充分的预设准备
许多老师在如今没有体育教材的前提下,将课堂的实际效益寄希望于课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以及年轻教师来说,课的预设至关重要。这里的预设可以分两个方向来完成,一是课前充分备课,理清上课的思路;二是预设课中会产生的突发情况的解决方法。这样做好了准备,在课堂中就能得心应手,分秒必争。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
在如今提倡环保、节约的新时代。体育教科书已经无法下发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手中。这时,对于新教师来言,教什么内容成了一个难题。为了提高课堂效益,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在选择内容之前,教师首先要了解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接受的难易程度。比如,一年级学生在练习投掷的时候只适合投轻物,而五年级学生则可以投垒球。接着根据新课标来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水平段需要掌握什么内容必须理清。新教师可以通过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或者翻阅以往的体育教科书来制定。这样为学生量身制定的教学内容,怎会达不到实际的效益呢?
三、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
知道了教什么内容还不够,还要研究怎么教。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的内容是不同的,可想而知,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人们常说因材施教,确实不错。比如一年级的学生需要用清楚明白的语言来表达教师的意思,如果讲的太深奥,他们完全听不懂,这样如此反复的解释,就浪费了一堂课的时间。因此,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但是它们之间还是有许多共同点,总结来说可以有一下几点:
1、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
这里所说的自由不是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教师就可以不管了,而是在练习过程中可以少一点死板,有时候四路纵队进行练习看上去很整齐,但是练习效率太低。可以利用场地特点稍加改动,不必为了秩序整齐而忽略了课堂效率。比如,上球类课,有些老师为了容易管理,只用四个球来上一堂课。而此时,学生轮流练习等候的时间太长,以至于一堂课只练习到了几次,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因此,老师们在上课时可以适当放开一点。
2、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批评
体育课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之一。有些学生往往太兴奋,不能时刻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的纪律。有些学生体质差,达不到教学的要求时。老师们也应该少点批评,多点鼓励,让学生充满自信,充满兴趣将体育这门学科学好。批评的越多反而会让其失去兴趣,学习效率反而会降低。
3、多一点讨论,少一点讲解
体育课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舞台。教师过多的讲解反而会使学生学的被动。在新课标引领下,学生已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充分体现出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相互探讨去发现问题,真正的提升自我的学习能力。拒绝“苦教”、“苦学”。
4、多一点创造,少一点模仿
教师们需要多一点思考运用更多的教学方法。可以把更多的游戏融入课堂中来。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提倡原创,这样既能快速的达到学习目标,更能在学生中树立创新的榜样。
总之,体育课是一门不简单的学科,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思考,去研究。怎样才能令每一个学生更健康的学习,是我们一生的追求,一辈子的目标。
第三篇: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
【摘要】词汇就像一座大楼的一块块砖头,是英语这座大楼中最基础最根本的建筑材料。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词汇教学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创新。如何令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当前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一个难点。每个词汇都有固定的一个或多个含义,有特定的语法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词汇的音、形、义、用法缺一不可。本文将对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进策略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英语 词汇 教学 策略
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普遍存在一个现象,教学内容枯燥,学生们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感到厌恶,造成对词汇的学习感到非常困难,因此形成不太理想的教学效果。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小学英语的词汇教学需要一些因地、因时、因人而异的改进策略,引导学生们通过感知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令词汇教学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师孤立讲解。在以往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孤立地讲解、教词汇是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这种教学方法令教师的讲解占用了过多的时间,而学生需要记忆很多互不联系的词汇,并且消化时间不多。应当适当减少教师的讲解时间,让学生自主发现词汇间的联系,寻找有效的记忆方法,善于观察和思考。
2.学生与词汇接触少。很多学生在初学词汇时能够记住,过后不久便会忘记。很大原因是与词汇接触太少,没有深刻的印象,很容易就忘却。要适当地对词汇的听、说、读、写进行重复,避免学生因为害怕记单词而产生厌学的思想。
二、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1.借助实物进行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比较好的就是进行实物教学,例如钟表、苹果、橘子、杯子等词汇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很容易准备以加强学生的记忆。老师可以拿着实物将词汇的音、形、义一次性讲解完,生动形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教学成效。
2.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老师可以用挂图、简笔画、课件等多媒体手段来将一些不方便实物演示的词汇进行体现。例如家庭成员、天气、动植物等都可以找一些卡片或者图片进行展示,也可以用PPT课件来有声有色地展示词汇,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
3.借助肢体语言、丰富表情进行教学。英语中有很多词汇都可以通过手势、动作、表情等让学生们能够更容易理解和领会。开心、难过、生气、跳、走、跑等很多词汇都可以用丰富的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现。
三、采用合适的理解词义的方法
1.结合句型。教师通过实物、图片、手势、动作等直观手段解释了词汇的含义,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句型来介绍新的词汇,不仅减少了学习的困难,加快学生的理解,而且还可以复习旧句型,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2.结合实物激发想象力。如果在讲解词汇时有实物和图片,教师应该选择实物来讲解,因为小学生具有发散的思维,实物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识记效果。教师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来接受词汇的词音和词义。
3.设计情景加强理解。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设计各种情景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显著的提高。通过视听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词汇的积极性,有助于理解和记忆。例如,新教材六年级下册Unit 4 Road safety单元话题是道路安全。学生通过story time板块的学习,要学会用英语正确表达How to cross busy roads safely?(如何安全通过忙碌的马路?)grammar time和fun time两个板块就是操练这些句型。教师可以为学生模拟过马路的情景,通过画zebra crossing(斑马线)、动手制作traffic lights(交通信号灯),扮演交警等,既练习了语法,又为学生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环境。
四、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具体方法
1.竞赛法。儿童有喜欢表现、活泼的特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机会,尽可能让他们用英语来表达自己。在词汇教学中可以用竞赛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游戏的方式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单词接龙”、“猜词游戏”都可以用在小学英语教学的环节中。
2.角色扮演法。创设情境来让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寓教于乐是一种高效的方法。课堂表演就是给定一个特定的情景,让学生们用英语来自由发挥。新教材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单元Story time板块,最后一幅图留给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学生不禁思考:What happened at last?(最后会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教学时,课题结合Checkout time板块Look and say内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编故事,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3.儿歌法。通过唱歌来记忆词汇是一种很活泼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加深印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优美的旋律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可以在歌曲中快速学会新词汇,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五、结语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要采取各种适当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用各种方法寓教于乐,使学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找到一定的合适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建新.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研究[J].才智,2015,(23): 167.[2]赵艳.小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改进策略研究[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5,(4):131-131.[3]邹倩.小学英语词汇教学改进策略研究与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5,(35):93.
第四篇: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改进课堂教学行为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课改的出发点;对问题的情境创设、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关注、新知识学习后的运用与反思,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作业布置等是从有利于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能力、掌握方法、激励进步等方面考虑的。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和实施教学。为了改进教师在新课程课堂中的教学行为,给教师提出一些可供操作的教学建议。
1.学习课标,明确要求
(1)了解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学习目标。
(3)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4)明确课程标准对评价的建议以及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2.分析教材,确定目标
(1)通读整套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设计思路和教材的知识体系及整体结构。(2)泛读本章本单元教材,了解本章或本单元教材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内容在整套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3)精读本节、本课时教材中的课题引入、新知识形成和例题的分析过程,明确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挖掘可能蕴涵的教育价值。
(4)仔细解答练习和作业中的每一道题,体会其中用到的知识、解题方法及蕴涵的学科思想。
(5)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确定本课时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关键。(6)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既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又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3.了解学情,把握起点
(1)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和个性差异等状况。(2)了解学生学习本节课内容所需的前期知识和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相关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的具备情况。
(3)用绝大多数学生熟悉的事例和能理解的问题引入新课;用绝大多数学生能理解和解答的问题作为例题和练习的基础题。
(4)对多数学生理解有困难的问题,通过问题细化、分解等方法作适当铺垫。4.呈现问题,激发思维
(1)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出发呈现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旧知,探索新知。(2)从学生实际出发,呈现学生熟悉的、简明的、有利于引向学科实质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3)从学科在生产、生活及其他学科中的实际应用出发,呈现问题,激发学生学以致用和探究新知的积极性。
(4)通过讲学科故事、设置问题悬念、多媒体动态演示等手段,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冲突和探究的欲望。5.关注过程,促进内化
(1)设计游戏、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科规律,经历学科知识的形成过程。(2)按具体到抽象、特殊到一般的原则,设计猜想、探究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3)在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分析题意寻求解题思路的过程,体验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4)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讨论交流,从中辨析概念、辨析问题、剖析思路,找到思路受阻或产生错误的原因,交流问题解决的方法。
(5)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论结果正确与否,要让学生阐述思考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讨论。
6.尝试运用,巩固提高
(1)新知识学习后,让学生及时练习,体验新知识的应用,掌握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知识运用中的易错问题,让学生辨析,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3)对例、习题作适当变式,让学生尝试举一反三。
(4)选择能直接运用本课知识解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提高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练习中让学生自己尝试分析题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引导反思,归纳提炼
(1)活动后,引导学生反思,归纳和揭示活动中隐藏的规律。(2)新知识形成后,引导学生比较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3)例题教学后,引导学生归纳知识要点、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解题的基本步骤和书写建议,形成正确的解题策略。(4)巩固练习后,引导学生归纳应用新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中所用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5)对用多种方法解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特点,从中择优。(6)在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归纳、交流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以及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整理知识、提炼方法、感悟思想、积累经验的目的。8.多元评价,有效激励
(1)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访谈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对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激励,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运用口头问答、书面测验、活动报告、课内外作业等,了解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肯定成绩,激励进一步发展。
(3)运用有层次的问题,了解和评价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激励学生有差异地发展。(4)对学困生可适当降低评价起点,允许再次评价,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树立学好的信心。
(5)当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或解答不完整时,鼓励学生自己反思解答过程,其他学生评价补充,教师引导激励提高。9.精选作业,分层落实
(1)精选与本课时内容配套、符合教学目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习题作为课内外作业。
(2)适当精选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问题,或适度开放、需要多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问题,或需要动手实践的问题,以及富有趣味性的问题作为课内外作业。
(3)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布置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既要布置使绝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完成的必做题,又要布置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适合不同水平发展需求的选做题。
(4)控制作业的题量难度,反对机械操练、题海战术。
(5)及时检查、批改作业,指导学生积极反思、自觉订正作业错误。(6)记录和分析作业中常见的典型错误,及时查漏补缺、改进教学。以上建议,前三个方面属于教学准备,后六个方面是课堂中按新课程理念教学的操作性建议。望教师参考这些建议,着手课堂教学行为的改进。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好的氛围和问题情境。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选择能反映学科本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且是现实和有意义的问题创设情境,由此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尝试探究,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
集体备课改进教学设计行为。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发挥团队优势,形成研讨氛围。“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手中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而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两种思想。”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有助于发挥教师的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有效教学而言,集体备课能激发教师多角度地分析教材,有助于教师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在加深对教材理解的基础上,集体备课能促使教师科学地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并在目标的引领下,采取合理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
在课题指导下,我校赋予集体备课以新的内涵。首先是研究内容的改进。原来我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关注的中心是方法和策略的设计,教师们往往绞尽脑汁费很多时间在一个环节或者知识点的所谓巧妙设计上,或者干脆将优质课观摩时一些名师的设计进行移花接木。却忽视了研究名师的设计意图和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而是简单的“拿来”。因此,教学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时候甚至出现了用名师的教案反而导致了低效教学的现象。而目前的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切实关注学情分析、目标制定、思路整合、自我把握等多方面,做到在整体框架下进行细节研究和教学设计,实现“纲举目张”,而不是将备课参考上的诸如教学目标等照搬照抄了事。教师们通过研究对设计行为的各个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也逐步形成了整体把握的习惯。
其次,对集体备课的实施方式也进行了改进。一是在一定的阶段进行一个单元教学内容的集中研讨。由备课组长指定一个主讲人主讲,然后人人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个人见解,形成一个大体一致的意见,以便共享。二是平时的不定期交流。三是强调个人智慧和风格的体现。引导教师明确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不能失去自我,要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师自身特点进行“二备”,使教案能够更好地贴近学生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有效教学的实施做好了保障。同时,也便于教师自我把握,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