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湘东区腊市镇炉前小学:糜海艳
电话:*** 古代诗歌,是祖国文学宝库中最璀璨的明珠。它凝练含蓄,美不胜收,闪烁着伟大的人文精神之光,对提高人的语言素养、文化品位,塑造人的心灵有着重要作用。这些民族文化的精华既能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学生热爱古代文化和祖国语言文字的精
神。但是,诗歌并不是像记叙文、童话、散文一样明白晓畅,而是通过选取一些包含某种情感或特殊含义的“意象”,在有限的字数和特定的规范内表达特定的情感的。学生兴致
不高,学习被动效率低。更多在于背诵和考试应用,而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 1.熟读成诵法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
如王崧舟老师的执教《枫桥夜泊》就真正是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背诵。他很注重朗读的形式。在“枫桥钟声越千年”的导入过后,王崧舟老师引导孩子们自由读、反复读、个别读、师生合作读、齐读、带着感觉读、静静地读、配乐读等等,短短的一首诗,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反反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感觉就出来了,读着读着,情绪就明朗了。
此外,在指导朗读上,王崧舟老师也是十分注重,十分到位。读的要求明了,第一遍怎么读,第二遍的读要达到什么目的,“清清爽爽地读”,“有板有眼地读”,传递给学生的,层层深入清清楚楚。
2.想象联系入境法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假如老师在教学中用自己的讲解或抄诗词大意的方法代替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不仅将活生生的诗词弄得索然无味,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为给“小扣柴扉久不开”制造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可让学生演示“小扣”,在一遍一遍的“小扣”表演中体会游园的失望心情。当“小扣柴扉久不开”时,猛然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院子里会是怎样的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再如《悯农》的学习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再现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农人艰辛劳作的情景,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3.结合生活感受法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读诗作画重现法
古诗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诗画合一,用画意作诗,凭诗情绘画,使诗与画互为渗透,融而为一。学习这种诗词,如果能用画一画的方法教学,更能直观表现诗句所描写的意境,同时培养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一句一景,有动有静,有远有近,宛如一幅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这些色彩绚丽的景物,远近高低相映成趣。教师在教学时,激活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这些特征用简笔画勾勒,涂抹上色彩,把画好的图画粘贴在黑板一边,呈现欣赏,诗画结合,吟诵诗句,陶醉其间,其乐融融。
也有些古诗词比较难理解,如果能用画一画的方法教学,形象地呈现诗文内容,降低理解难度。如教学王安石的的《泊船瓜州》,边理解边作画,通过画出京口、瓜州、钟山的位置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三者之间的距离,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得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这样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也就轻易地理解了。接着,抓住一个“绿”字,让学生充分想象对岸可能会是怎样的情景,学生边描绘,老师边勾画,并涂上鲜艳的颜色,江南的美景更勾起我的思乡之情。+画作完了,诗的意境也重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出来,教学任务也在诗情画意轻松完成了。
5.身临其境表演法
许多古诗所描写的叙事场面,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通过表演再现当时情景,更好地感受诗文意境,加深理解,留下深刻印象。如《黄鹤楼送别》教学最后,安排学生表演李白送别孟浩然的感人场面,学生充满激情,表演投入,言行举止,惟妙惟肖,博得阵阵掌声,我由衷赞叹:不愧是大诗人、大文豪啊!还有一些诗词在教学后,还可以拓展延伸,教学生唱一唱,这样才能有效地依托文本,更好地“用教材教”,体现大语文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总之,通过诵读古诗文中的传世佳作,使学生在诵读中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逐渐构建起新的人文精神支柱。不仅获取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人格,也为今后的古诗词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更不应该被传统束缚,而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寻找出最适合的教学方式。传承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功能,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有责任,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让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世代相传,为走向振兴的中华民族积蓄源源不断的智慧和持久的发展动力。
第二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桃江县灰山港镇苍场湾小学——郑明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作者:王丽芳 工作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青龙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小学语文读写教学利与法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利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读写结合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其头脑中会自觉对文章内容进行加工,对文章的结构和所表达的思想会进行分析,因此,大量的阅读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在基于大量的阅读基础上,当其知识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具有创造的动力和源泉,再通过写作教学从而训练其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因此,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造思维,需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例如,让学生大量阅读关于四季的记叙类文章,学生就会不自主的形成关于四季的记叙方法和表达语句,再让其以“家乡的春天”为主题写作时,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会条件反射的将其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春天的典型用语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特征在写作中反映出来。
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法
1.以读促写、以写引读。以读促写就是要做到大量阅读,联系对照。大量阅读就是要多读,不仅要做到读的篇章多,而且要做到读的遍数多,甚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结果。阅读优秀作品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去学习理解内容,同时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懂得如何去选材、组材,如何去确定中心,如何去谴词造句,从而给学生的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写引读就是学生要在实践中勤写勤练,这样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学生会发现自己阅读得还不够,此时教师推荐相关文章给学生,由此让写为读引路,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在课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教学中,通过阅读《宋庆龄故居的樟树》,让学生学习如何观察植物,学习作者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选择身边一种或几种熟悉的植物去观察、记录,然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外形到内在来描写这种植物,以读促写。在训练学生写作“我的故乡”主题作文时,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如《故乡》、《故乡的云》等,让学生以写引读,在读中寻求写作方法和锻炼写作技巧。
2.挖掘课本教材,在阅读中思考、创作。小学语文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委员会精挑细选出来的,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在小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利用教材,充分发掘课本教材内容。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发掘课文内容和思想,引导学生朗诵甚至背诵课文,让学生在深度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创作。例如,在《狼和鹿》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和创作。让同学们思考生态平衡的问题,考虑生态平衡的原理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正确做法,并鼓励学生用新的例子来诠释生态平衡的问题,如以“鸟和虫”为题,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写作,通过自己的语言来揭示破坏生态平衡的后果。这不但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加深了文章内容的理解。
3.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积累写作素材。大量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知识和素材,而写作也需要充足的阅读作为基础。不管是阅读教学还是作文教学,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读写结合,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教师在读写教学中,虽然要充分重视课本教材,但也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中,要主动发现和搜集优秀的课外文章,以丰富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其在写作时做到信手拈来。例如,在学习唐诗时,教师可以教材选择的唐诗为引,让学生阅读同一诗人其他的名作或者同时代的其他优秀诗作,这样不仅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也为增加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有重要作用,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4.强化读写结合,鼓励缩写、仿写、随笔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缩写、仿写和随笔写作。缩写就是让学生按照课文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对文章内容进行浓缩,以简短的篇幅完整的表达出作者文章的主旨。缩写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仿写就是让学生模仿范文的体例、结构、表达等,以相同或相近的题材进行写作。仿写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结构组织能力,例如,在《庐山的云雾》这课中描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描写角度从上而下,从山头到山腰再到山谷,通过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展现庐山云雾的形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观察顺序和修辞手法,学习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的方法来进行仿写训练。随笔写作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向学生抛出一个话题或题材,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进行写作练习。随笔练习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黄果树瀑布》一文为例,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在认真学习课文后,即兴以自己家乡的美景为题作文,通过这样的随笔练习,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能局限于一种教学方法,也不能将读和写分离,要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因材施教,用最适合学生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
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
尽管很多教师在授课中已经认识到差异教学的重要作用,并且开始重视对差异教学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果不能合理地加以解决,不仅会影响到差异教学的效果,甚至还会严重阻碍到语文的教学,笔者认为小学语文差异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的理论基础薄弱
很多教师授课模式的基础都是在常年的教育工作中所获得的经验,所以往往会出现教育理论基础薄弱的情况,尤其表现在差异教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上,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较为新颖,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接触较少,所以很多教学在实际的教学中不得要领,或是盲目地照搬照抄其他“无用功”,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可是效果并不好。2.班级人数的限制
想要保住差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情况都有所了解,这要求教师拿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调查和谈话,可是现在很多学校的班级人数设置并不合理,教师也无法完成所有学生的分类,最后只能依靠考试成绩来划分学生的差异性,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点并不了解,导致很多具有潜力的学生由于一次成绩不好而被忽视。
3.语文教师对语文学科教学理解不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可是一些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忽视了由于学生个体差异性而对教学提出的不同要求,过分的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上缺乏足够的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不仅学习氛围枯燥、乏味,教学也缺乏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
二、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策略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许多老师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一时之间难以适应新时代下的教学理念,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改进带来了困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是学习主体,老师是教学的主导。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也就是所谓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之间的不同之处,实施差异教学。但是目前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差异性教学时往往是无意识的,这样的教学方式作用甚微。其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专门组织教学。所以学校应组织小学语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差异教学的理念,这是非常重要的。2.差异教学的实施 分组教学是差异教学理念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找出学习问题类似的学生,进行分组式教学。在这短短的四十分钟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差异教学开展的核心。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需要等不同,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这种分组方式是随着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不同特点随时改变的,有效地将差异教学在教学中开展开来。3.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反思的过程是帮助教师归纳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方式的有效方式。在备课过程和课堂教学后,反思会让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不足发现和改正,从而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方式。这对于小学语文差异教学来说,也是尤为重要的一点。老师的教学所面对的是整个课堂上不同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会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由于学生之间的学习方法和思维都大不相同,教师在课堂中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方法,怎样回应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进一步思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差异教学的水平。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完美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优化教学中的不足,努力为学生寻找到一种趋于更好的教学方式。目前小学语文差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正处于初始阶段,任重而道远,我们应怀着上下而求索的态度,尽最大努力完善教育,这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的方向。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口语交际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虽然部分老师对口语交际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因为缺乏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并没有重视口语交际的实际训练。对于小学语文交际教学,更多的老师认为口语交际就是平常的口头作文课,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普遍做法就是,先给学生安排训练的理论题目,然后再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浏览性的检查,这样错误的认识不仅没有达到口语交际的目的还造成了教学时间的浪费。
第二,学生缺乏主动性。我国的教育模式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这不仅使老师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只单纯的重视对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而且也限制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并没有主动的参与意识,这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第三,缺乏实践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设口语交际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在日常交际的活动过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行为习惯以及待人态度的培养。然而,实际的口语交际教学中对学生实践性的交际训练依然十分缺乏。这主要体现在,首先,老师没有准确理解口语交际训练的实质内容,大多时候老师都错误的将口语交际当作口头式作文课,因此在口语交际的训练中,不仅没有发挥口语交际的实效性,还使学生的交际训练仅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然后,口语交际的训练只限于部分成绩好、思维活跃的学生,而绝大多数学生都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第四,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对于口语交际的教学内容,大多老师都简单的理解为教材内容,而没有将口语交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有机的结合。因为老师对教学内容的不正确理解,就导致了学生实际口语交际的效果并不明显。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
第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立激发口语交际的热情和兴趣,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培养自己思维的广阔性以及发散性。因为思维的广阔性不仅是学生创新思维的基础条件,还是促进学生养成认真思考习惯的关键因素。老师要经常性的给与学生表扬和肯定,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表述。如在学习《狐狸和乌鸦》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的角色,从教学内容出发,给学生设定一个交际情境,如果第二天狐狸和乌鸦又一次相遇,那它们又会发生故事呢?老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故事补充完整。通过这样的情境对话,不仅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能促进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发展。第二,提供足够交流空间。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充分的互动是必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灵活运用多样化的互动方式,如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是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来达到思想意识交换的目的;也如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个主要体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角色的互换来进行一种思想上的平等交流,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口述的教学过程。在口语交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发挥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的活动中。再如集体式互动,集体式互动包括小组学习模式的交流、全班学生的共同交流以及面向社会的广泛交流等。这种集体式的交流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面,还能有效地促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第三,引导学生掌握交际方法。在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时,老师应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通过传授口语交际相关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的进行口语交际。在学生的训练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不断地尝试中,体会口语交际的实际价值。如在学习《木兰从军》时,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花木兰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和了解,然后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将“木兰从军”的故事表述出来,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能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总而言之,小学语文的口语交际教学不仅是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一种锻炼,更是对老师教学方法的一种全新考验、挑战。针对我国目前在小学语文口语交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而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地认识到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作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改进不足并加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学习和实际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作者:范德生 工作单位:山东省平度市明村镇范家集小学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施研究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转变教学思想,提高素质教育意识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具体来讲,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的思想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思想,进一步体会到应试教育的不足和危害,摆脱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不再单纯性地以学生的高分数作为评价依据。这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后果是:将教育的成功归结于考试的成功,在成就一少部分尖子生的同时,放弃或者是否定了大部分的学生;注重智育(高分数和死知识),忽视了其他一些方面(个性特长和全面发展),甚至是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是教育本质特点的一个重要体现。换言之,素质教育的实施目的,并非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升学和深造,而是能够使所有的学生将来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通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应当以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为己任,彻底转变教学思想,不再单纯性地注重学生的高分数,提高素质教育意识,并且贯彻实施。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创建 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指路人,还是学生的好朋友。教师这种职业是非常高尚的,教师教学质量的高低跟教师怎样处理师生关系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倘若教师能够真正地爱学生,跟学生和谐、平等地相处,那么就能够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因此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教师不应当冷冷地批评学生,而应当激励学生,这样,学生也能够更好地改造自己的错误、弥补自身的缺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掌握知识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技能,并非死记硬背,不然就脱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
三、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属于一种社会现象,它跟生活实际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它产生和发展于社会生活,且被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语文也属于一种文化现象,语文要素构成了文化环境,以人的发展和进步作为视角,语文教学是第一位的,它不仅仅能够应用于交际,还是提高人的文化素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教师务必不断地更新教学思想,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将生活实际和语文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地统一实践应用、时代发展的信息,教材上的基础知识,以使完善的教学知识系统形成,并且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具体而言,一方面,教师需要规范化作业批改的书面语言、跟学生沟通的生活语言、教师的教学语言,并且注重文采,不可以随心所欲,教师更需要进行规范化的书写。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设良好的语文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沟通、阅读和学习,进而切实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只有做好以上两个方面,才能够切实进行开放性的语文教学。
四、组织课外活动教学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以课堂教学作为主导,并且注重课外活动的教学,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以提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长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陶冶了学生的性情,学生获得了思想教育,增长了学生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规划、有针对性和适当地组织语文课外活动教学,从而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具有多姿多彩和多样化的形式,像是游戏、参观、作文展览、书法、建立黑板报、讲故事,朗诵比赛等等。教师应当使得课外活动具备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实践性、及时性、趣味性的特点。教师在组织课文活动教学中,应当注重示范和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应当为学生讲解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激励学生大胆一些,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5分钟的朗读练习:学生轮流地朗读,要求发音标准,要么是朗读片段,要么是朗读全文,把握好节奏与语调,并且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这样,在朗读练习中,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得以形成,并且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了课文的表达技巧和思想主旨,也增强了学生的审美观念。事实表明,教师组织课文活动教学有利于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总之,小学语文教师务必领悟素质教育的内涵,彻底地转变教学理念,并且真正地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从而创设良好的教学气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的发展和进步,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者:张继美 工作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实践
城关小学 申大鹏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学生的道德素质比文化素质更加重要。小学语文教师在平常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小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德育有效地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另外,像《中华美德贤文》的文章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而实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推荐学生阅读此类的书籍。为了更加有效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师可以“情”和“知”这两个方面作为视角进行渗透。(1)所谓的“情”是指使小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以使学生对好的行为习惯持有愿意学习、满意以及快乐的态度,并且对于不好的行为习惯持反对、不满意,以及愤怒的态度。例如,教师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这一篇文章时,应当以讲解爱国主义作为核心,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自信心,这样教学能够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2)所谓的“知”是指对小学生实施说理教育,让小学生明确我们一致认可和提倡的道德标准有哪些,只有使学生明确了具体的道德准则内容,才可以让学生明确怎样做是正确的和合理的、怎样做是不合理的和错误的,以及不应当做什么和应当做什么。例如,教师在教学《海豚救人》这一篇文章时,务必将人和动物间的微妙关系说明白以及人类保护自然界动物的目的是什么和采取怎样有效的行动进行保护等,从而让学生有所认知,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
素质教育的一项关键内容就是美育,美育能够健全人的品格。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想象美的能力是尤为关键的。针对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和阅历是非常少的,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进行想象,进而感受到美。教师应当结合教材知识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地想象,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思维能力比较差,因此教师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望庐山瀑布》这一首古诗时,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一幅美丽的瀑布画面,并且配上柔美的乐曲,然后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闭上双眼,在听乐曲的过程中对瀑布的壮观美进行想象,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想象美的能力。
三、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语文学科进行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但是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进行考查,而且也是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验与完善,进而让教师不断地完善教学设计,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可是,目前固有的考试制度让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依旧保持在一张试卷中。因此,需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而合理和科学地评价学生,只有如此,才能够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并且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1)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通过单一的教学评价———笔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然而笔试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为此,教师只有实施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进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实施活动测试、口试、笔试以及与平常表现相统一的教学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
(2)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尽管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可是他们具有比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朗读能力;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理想,可是他们却常常沉默寡言。鉴于此,单纯地以笔试成绩来评价学生是不科学的,无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教师需要完善评价内容,立足于学生的价值观、情感、学习态度、能力、知识构成等多个方面,更加全面和系统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综上所述,在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实施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师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为此,作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的实施,在教学中有效地渗透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刘冬梅 工作单位: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州东小学
第四篇: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改进
一、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于古诗词的讲解也停留在知识点上,单一地要求学生背诵,而忽略了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因此往往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并不能体会到古诗词的真正意义,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出现恐惧心理,不能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低年级的古诗词讲解中,教师过分注重背诵和生字教学,将理解诗词的优美意境抛到一边,学生往往学会了生字,但是对诗词的含义理解表现为蜻蜓点水。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策略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1.欣赏朗诵,理解背诵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处于正在发展的阶段,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记忆力也处在最强的阶段。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加强对于古诗词的背诵和朗读。让学生在朗诵古诗词的同时注入自己的感情,理解作者写作的心态,这能够使得学生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刻,并真正了解古诗词的文化。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重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积累,而背诵往往就是学生对于古诗词积累的最好方法。因此,欣赏朗诵,理解背诵,能够使得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同时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小学阶段的古诗词,多数是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头联、颈联、尾联应怎样读,需要教师给予很好的指导。教师的示范朗诵对学生理解诗词具有很大的帮助,重视朗诵是诗词教学的根本。古诗词都有严格的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行云流水,熟读还可以促进背诵。
2.合理联想,深入理解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者当时的氛围,让读者进入遐想之中。在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古诗词意境的重现,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时,这是一首著名的描写春天景色的诗词,作者从侧面描写了春天的景色。这里的“小扣柴扉久不开”,给学生制造了想象的空间,为什么敲不开门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一下,诗人敲不开门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开始积极探索这个原因,是外出了呢?还是在院子里干活没听到敲门声呢?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一枝红杏出墙来”一句,为什么只看到一枝红杏?院子里还有什么景色?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历,逐一想象院子里的景色:生长茂盛的蔬菜,开满鲜花的果树,还有一群群的蜜蜂在采蜜,花间还有蜻蜓和蝴蝶的身影,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是“一枝红杏出墙来”引发的思考,由点想到面,由一只杏花想到了院子里看不到的满园春色。在这样的想象过程中,一方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交流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联系生活,运用诗词
中国的古诗词都来源于诗人的真实生活,能够体现诗人当时的真实感情。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充满欲望。在教学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这是一篇描写诗人回故乡的情景的诗。可以联系生活中的具体实例,理解诗词的写作佳境。“少小离家老大回”,什么是少小、什么是老大?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具体理解这句诗,儿童或者更大一点的时候离开了家乡,是什么原因促使离开家乡的?为什么回来?回来做什么?如今回来的情形又是什么样?当年的小孩在今天的小孩子眼里是什么形象?村里的孩子怎样和诗人打招呼的?说明了什么?乡音和鬓毛都说明了什么?这样激发学生对生活经历的回顾,回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重拾生活的精彩片段,更好地感悟诗词意境。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中国传统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确实,融情入景,托物言志,情志景物浑融是中国诗歌尤其唐诗宋词最显著的特点,诗歌教学如果能引导孩子们抓住“诗?乐?画?情”四个字做文章,在吟诵和品味上下足功夫,让孩子们伴随美妙的韵律入境、动情、会意。
一、吟诵中体会古诗词的韵味
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每个学段的小学生古诗词教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第三学段的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新课标在“读”和“背”中均强调了一个“诵”字,这既符合传统诗词的文体特征,也符合诗词的审美及教学特征。因此,如何在“诵”字上下功夫是小学古诗词教学的不可或缺的环节。何为诵?对其一直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认为同“吟”、同“咏”,“就是拉长了声音像唱歌似的读”;一种认为同“吟”、同“咏”有区别,“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侧重强调语言本身的节奏,而非音乐的节奏。其实,“吟”、“咏”、“诵”的内涵早就混同合一,之间难以区分明确的界限,当前,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的探索恰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在这里用“吟诵”一词代替“诵”的称名。用吟诵的方式学习诗歌是先秦以来就建立起来的最基本的方式,其优越性、实效性早被证明,现在强调这种方式不过是对传统的回归。
其实,很多作品可以配乐吟唱,可以拉长声调吟诵,这些不仅仅本身是切入诗词情境的方式,也由于其形式活泼更能激发儿童的兴趣。
二、品悟中进入古诗词的意境
宋张舜民有诗云:“诗是有声画,画是有形诗。”自古至今,便有诗画同源之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能诗者多识画,能画者多知诗,二者同体也。人们也常说“如诗如画”,由此可见,诗与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经常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诗歌里的画,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诗歌里的诗,即诗中的景物及其所诱发的想象空间、场景里蕴含的情思韵致。诗画相融的境界即是所谓的意境。中国的优秀诗歌都是有意境的。而阅读、欣赏诗歌一个必要的也是一个很难的环节就是入画入境。诗有可解、有不可解、有不必解,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诗词多属于不必解作品,教师除了帮助学生作必要的字词疏通外,不必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旨意的挖掘上,而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入画入境。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就是一首将多幅富有动感的画面高度浓缩于46字之中的传世佳作。但它又只不过是等待读者激活的一串符号,在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从文字进入画境,让他们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幅气韵生动的画面,显得尤为重要。窦桂梅老师执教该课时,她先引导学生想象茅檐、青草、小溪等?味赖幕?面,然后又通过小溪这条线将“瓮媪”、“大儿”、“中儿”、“小儿”等多幅画组合成一幕有立体感的生活场景图,然后,她又引导学生想象画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不知不觉中,孩子们脑海中的画面被激活了,变得有血有肉有生命了。
这就是诗中的画,它的意蕴无限,内涵无穷,它能将人带回到古代诗人的生活中,让读诗的人走进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在教学中抓住诗激活画,让孩子们脑海中的意象立起来的过程,不就是学生读懂诗词的过程吗?
三、抓住古诗词意蕴的根本――情
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诗歌的目的即表情达意,情意统称为意蕴。意蕴中情是根本。因此读诗的最终旨归是入得其情、会得其意。
在《清平乐?村居》的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有的老师可谓引导学生在诗画中品情会意的高手。例如:
师:让我们好好看看这个“卧”。看图,小儿的“卧”是什么意思?
生:(七嘴八舌)趴、躺。
师:把“趴”“躺”送进诗句中,说说感受。
……
师:小儿的两个脚丫翘起来,想分开就分开,想合上就和上,想前后摆就前后摆……总之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送他一个词!
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天真无邪。悠闲自得……
师:这是“卧”动态的时候,可“卧”还指“睡觉”或休息的时的安静,例如“卧佛”,多么安详宁静。那你再看小儿“卧”剥莲蓬的表情,再送小儿一个词!
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全神贯注。旁若无人……
……
老师从诗中的一个“卧”字入手,让学生反复咀嚼想象,不仅激活了孩子们脑海中关于小儿的那副画面,而且又透过画面十分自然的想到了使这幅画面有灵性的小儿身上流溢出来的那份悠闲自得,若无旁人之情。
同时,“醉”字也是窦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推敲的一个诗眼。当学生明白了瓮媪为什么而醉,醉成什么样的时候,我们也醉了。诗人心中那丰富的生活情趣,极富人情味的内心世界不就跃然纸上了吗?
诗中有画,诗中有乐,画乐中渗融情意。从教学步骤看,似乎是诵韵在先、悟境其次、品意为终,实则不分先后,尤其入情品意贯串始终。
四、学古诗词要举一反三
当我们立足教材和孩子们一起诵诗赏画品意之后,我们还得丰富拓展诗词的学习空间,以一诗为端绪,联类引带,诗外觅诗,以诗带诗,用诗比诗。使孩子们在老师的比较教学中学会举一反三,自读自悟。如:
同一词牌不同作者的对比,纳兰性德有《长相思》、白居易不是也有《长相思》吗?
同一题材不同诗人作品的对比,刘禹锡的《浪淘沙》、王之涣的《凉州词》、杜甫的《黄河二首》、还有李白的《将进酒》。
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的对比,李清照早期的《如梦令》和晚年的《声声慢》的对比。
同一作者不同词牌的对比,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清平乐?村居》时就以不同风格的《破阵子》和《水调歌头》的旋律进行对比。
引导小学生学好古诗词的方法还有多种,但万变不离其中,只要老师们用心去引领,相信学好这类课文不是难解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