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

时间:2019-05-14 03:43: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

第一篇: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

二、填空题

(一)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专门的文学社团是从______ 年开始大量优涌现的其中最早成立的新文学团体是_______.2、_____年,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运动。

3、“左联”成立于_____年,解散于_____年。

4、茅盾的文学理论主张主要体现在对20世纪以来中国______文学理论体系的积极建设方面。

5、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是诗人______的《______》。

6、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是最初体式是______。

7、郭沫若的诗集《_____》,被人们誉为我国无产阶级诗歌的第一面旗帜。

8、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时提出了_______的口号。

9、胡风是以______来构筑他的文学理论体系的。

10、在老舍的市民世界中,有无派市民、______及正派理想市民等几种不同的任务系列。

11、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

12、七月诗派在诗歌形式上,以_____体为主。

13、________的小说被称为评书体小说。

14、穆旦是______派的主要代表诗人。

15、新歌剧的奠基之作是《_______》。

16、________被省委“台湾新文学之父”。

17、长篇小说《家》中最具艺术功力的人物形象 _______。

(二)1、“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句话出自鲁迅小说_________的主人公之口。

2、郭沫若的《卓文君》、《王昭君》、《聂*》(没找到那个字)三个剧本合称为_________。

3、七巧是__________小说___________中的人物。

4、影片《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编导是________。

5、散文《雅舍》的作者是________。

6、郭小川的叙事诗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

7、王蒙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8、戏剧《野人》的作者是________。

9、开拓者家族是________。

10、秦牧的随笔、文艺评论著作是________。

(三)1.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于____________年的《____________》。

2、“两个口号的论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论争。

3、巴金的第一部小说是《___________》,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

4、刘白羽和杨朔的散文风格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5、首先推出“新写实小说大联展”的文学刊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6、王安忆的“雯雯系列”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1、被鲁迅以“Δ”戏之的作家是__________。

2、梅春是______________所著的《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3、“汉园三诗人”是何其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东西是话剧《___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

5、《野玫瑰》是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

6、在当代文学中最早被冯雪峰誉为“史诗”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

7、“吃不饱”和“小腿疼”是小说《______________》中的人物,这类人物又被称为______________。

8、郭小川的叙事诗有《__________________》、抒情诗有《_______________》。

9、京派话剧的代表作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

10、李杭育的____________系列小说企图表现_____________(地域)文化。

(五)1.写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形式(若是小说,请指明是长篇还是中篇,若是诗歌请指明是叙事诗还是抒情诗,若是戏剧请指明是独幕还是多幕话剧以及是现实题材还是历史剧)《山雨》 《微雨》 《梅雨之夕》 《写在人生边上》 《月下小景》

2、写出下列文学作品、理论批评文章或重要文献的作者:

《我们夫妇之间》 《不能走那条路》《论“文学是人学”》《评新编历史剧〈 海瑞罢官〉》 《无主题变奏》 《九月寓言》 《我与地坛》《独身女人的卧室》 《0档案》 《檀香刑》

3、写出“好一记鞭子》名词产生的年代以及这个名词所包括的作品名字。

4、写出“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提出者和在小说创作上的积极实践者及其代表作

5、写出新文学第一个十年里的10位乡土小说作家。

6、写出四首现代长篇叙事诗篇名及作者、年代。

(六)l、在晚清文学革新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

2、《断鸿零雁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3,鲁迅认为“五四”时期最成功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____

4、南国社成立于____________________年代。

5.鲁迅自称其《故事新编》中使用的“古今杂糅”的手法

为__________________

6、曹禺根据巴金作品改编的一部优秀剧作是《》。

7、萧红在四十年代初创作了讽刺性长篇小说《》

8、解放区土改小说的代表作有《暴风骤雨》和《》。

9、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______________和太阳。

10、赵树理创造了____________体的现代小说形式。

11、刘云若是三四十年代______________籍的社会言情小说家。

12、《汉园集》三诗人是戴望舒、何其芳和______________

13、早期的沈从文屡屡称自己为______________人。

14、杜荃是__________ 的笔名。

15、《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三十年代由____________ 公司出版的。

16、老舍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____________世界”。

17、《将军三部曲》(诗歌)的作者是__________

18、传统戏曲《十五贯》所属的剧种是______________

19、五十年代中期揭露现实生活矛盾的小说代表作有王蒙的《》等。

20、朱老忠是作品《》中的主人公。

1、六十年代在文艺性散文创作中影响最大的作家是杨朔、刘

22、宗璞创作的《我是谁》在新时期小说中较早运用了____________白羽和____________手法。

23、短篇小说《大淖纪事》的作者是____________

24、林海音的长篇小说《》是台湾乡愁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25、写出两位“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及其代表性作品:

(七)1:填上下列人物所属的文学作品题目。

方凌轩();婵娟();春妮();陈白露();蔡文姬();程疯子();魏莲姑();黑子();匡复();白洁()

2:填上下列作品的作者

《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菜园小记》();《鹰之歌》();《小橘灯》();《片记》();《雨前》();《四绿记》();《风景谈》();《山之子》();《乌蓬船》()

(八)1:填上下列作品的作者。

终身大事》();《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只马蜂》();《金锁记》();《斯人独憔悴》();《野百合花》();《背影》();《我们夫妇之间》();《水滴石穿》();《三年早知道》();《李慧娘》();《大淖记事》();《老马》();《我所知道的康桥》();《茫茫的草原》()

2:填上下列人物所属文学作品的题目。

爱姑();杨性素();汪文宣();梅娘();方鸿渐();钱文贵();李杰();马多寿();佑亭();倪吾诚();郑子云();朱自治();安然();丙崽();白音宝力格()

(九)1:写出以下作品的作者

《梅雨之夕》();《伤痕》();《雪花的快乐》();《米》();《法西斯细菌》();《美文》();

〈美食家〉();〈鬼恋〉();〈红豆〉();〈风雷〉();

2: 写出以下人物所属的作品片名。

仇虎();小腿疼();萧萧();野猫子();捞渣();樊家树();赵惠明();周大勇();马之悦();徐改霞()

3: 写出以下作品的体裁。

〈假如我是真的〉;〈手推车〉;〈名优之死〉;〈秦腔〉;〈在悬崖上〉;〈给亡妇〉;〈漳河水〉;〈杨高传〉;〈草木篇〉;〈落花生〉

(十)1:写出以下作品的作者。

〈娜拉走后怎样〉;〈蝴蝶〉;〈我们夫妇之间〉;〈微雨〉;〈终身大事〉;〈干校六记〉;〈妻妾成群〉;〈望星空〉;〈我这一辈子〉;〈烙印〉

2: 写出以下人物所属的作品名字。

汪文宣;陈奂生;苏文纨;老孙头;孙舞阳;菊豆;曾文清;陈喜;曹七巧;翠翠;

3:写出以下作品的体裁

〈八十一梦〉;〈赵阎王〉;〈我爱这土地〉;〈超人〉;〈一只马蜂〉;〈绿化树〉;〈画梦录〉;〈红帆船〉;〈大雁情〉;〈那五〉

(十一)1:写出下列作品作者(10分)《故乡的野菜》;《一个和八个》;《黄金》;《锻炼锻炼》;《火把》;《大淖记事》;《升官图》;《三寸金莲》;《灭亡》;《文明的碎片》

2:写出下列人物所属作品篇名(8分)

野猫子;马多寿;匡复;严志和;蒋纯祖;索米娅;赵惠明;印家厚 3.填空,写出下列人物出现的作品名称和作者名字.(2*5)(不晓得它怎么出这么基础的题目)爱姑()()白什么英()()人名是三个字,复习好的肯定知道是谁的曾文清()()曹七巧()()

何彬()()(这些都是好几年前喜欢出的,今年再出现,感觉很亲切)

(十二)1.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的“八事”包括:____,____,____等主张.2.闻一多提出的“三美”主张包括:____,____,____.3.<<心经>>的作者是____.4.“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有:____,____,____等.5.曹禺<<原野>>中的男女主人公分别是____,____.6.<<尘埃落定>>的作者是____.7.<<双桅船>>系____所作,属于____诗派的代表作之一.

第二篇:现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5、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其创作主张:“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仍然采用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其重点的转移是明显的。这同时就意味着对闻一多所坚持的“格律是艺术的必须的条件”的立场的一种松动。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三、简答题

1、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而从人类学内涵来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这样,“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提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

2、茅盾的小说成就------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其次,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其性格塑造更能显示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民族资本家形象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茅盾的独特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具有特殊的历史的、美学的价值。此外,作为一个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他对小说结构的极大注意,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他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对提高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3、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其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其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地让位于后者。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与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完全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他在精神上无疑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兄弟。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可惜他生不逢时。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而且是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中国的30年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他自身所具有的封建性使他在包括妻子在内的周围人的关系中经常处于孤立地位;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在与背后有着帝国主义撑腰的厚颜无耻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不能不感到自己政

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就形成了他本质上软弱的一面,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后导致了精神上的崩溃。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主要集中于他包含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他的悲剧命运正是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4、分析郁达夫笔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固自戕,也不愿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来表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这些在艺术表现上往往显示出郁达夫小说所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中提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高潮过后是有相当代表性的。郁达夫一方面紧紧扣住了青年知识者本身的生理的心理的病态,一方面指出青年的制造者是黑暗的病态社会。笔下病态人物的命运,又是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联的,祖国的贫病也是造成青年“时代病”的重要原因。

5、觉新人物形象分析------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以致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妥协屈从。他每一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在罪恶的泥沼中难于自拔。不过他毕竟是个善良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作者对他充满同情,同情之中又无不批判。《家》的结尾,终于有所醒悟,并表示支持觉慧的出走。在《春》和《秋》中,思想上产生明显的转变,逐渐抛弃了他的“作揖主

6、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固生活的劳动者,可是他被腐败的环境锁住,受“逃匪”“侦探”等的欺压、“虎妞”的陷阱,加上他自身固有的缺陷,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都更沉沦堕落一层,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最后完全变了个人,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想向命运搏斗而终于向命运屈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他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提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人们从中可以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虑。

四、分析题

1、《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收入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1)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在观察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痛苦”。他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3)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为“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A、“看与被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二元对立。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有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在这类小说中,人物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B、“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

2、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认为社会只有在这种不断批判中才得以进步,要求人的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这种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和尖锐性,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他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他的“推背式”的思考方法,深刻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自然也是刻毒。他的杂文思维是非规范化的。常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打开全新的思路。他杂文的犀利刻毒还在于他的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想象力)。

(三)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勾画个与类统一的类型形象,可以说是他杂文基本的艺术手段。他不对某人做出全面评价,而是将某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某一点,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没有私敌,只有公仇”。

(四)杂文的主观性:他的杂文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应。一切客观人事都是要通过他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成为他的杂文的题材。读者能够透过杂文里的描述与抒写,看到活生生的他。

(五)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自如地驱遣中国汉语的各种句式,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杂文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他仿佛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这都是鲁迅为表达自己对外部事物的独特反应、内心世界的“离奇和荒芜”所需的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音乐美是:强调节奏,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绘画美是:指诗的词藻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诗画相通,突出意象,运用可感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使诗歌具有画面感

建筑美: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阿Q形象

经济上受剥削 政治上受压迫 思想上受毒害

性格特征

1、形象: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

经济地位: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

政治地位: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思想上: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

2、性格特点:

一、“精神胜利法”

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可忘却的病态的精神状态

精神胜利法表现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

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他维护“男女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他们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加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活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并不佩服赵太爷、钱太爷,敢于对假洋鬼子采取“怒目主义”;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很可笑,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杀头。

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

a、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

b、自然经济养成自满自足的心理

c、家长制封建家庭养成的家长权为意识

总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产生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近代中国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表现。一方面也为阿Q本身的具体经。

小说这个“大团圆”的结局的阿Q的悲剧,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五、艺术特色分析

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2.采用白描手法。3.杂文式的笔法

野草分析

一、奇特的艺术构思

二、鲜明的对比手法

三、突出的象征手法

四、诗情与哲理的结合五、优美精练的语言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考研笔记

名词解释的主要类别

一、期刊杂志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概说,是什么性质)1915年创刊于上海(创办时间、地点),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创办人、主办人、主编等内容)。“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提倡什么文学观念、思潮、艺术方法等)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闪光的大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答题要素:

1、概说,是什么性质;

2、创办时间、地点

3、提倡什么文学观念、思潮、艺术方法等

4、闪光的大事,发表了什么作家的什么重要的作品

5、在文学史上的重要作用,整体评价。

其他如《语丝》杂志

二、重要作品(理论、创作、作品集)《文学的“根”》:韩少功(作者)发表的理论文章,1985年(时间),《作家》杂志,此文认为,文学之根应该深置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根不深,则叶不茂。作家的责任就是,释放现代观念的热能,来重铸和镀亮民族的自我。(主要内容、主张)这篇文章后来被认为是20世纪80年代“寻根文学”运动的“宣言”。(文学史意义、整体评价)答题要素:

1、作者

2、时间

3、主要内容,如果是创作还要兼及艺术风格

4、文学史上的主要作用,整体评价。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作者)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时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主要内容)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整体评价)

《文学革命论》陈独秀(作者)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时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主要内容)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文学史作用、整体评价)

三、文学运动、思潮、流派

先锋文学(非常重要,在03、07年名词解释考过,08年简答题“先锋小说的基本特色”也考过)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受外国现代派作品输入的影响,崛起的小说创作流派,重视文本的“实验”性,尤其致力于探索和创新叙事技巧,具有现代派和后现代派的特点。以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为开端,代表性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叶兆言、孙甘露、潘军等。

“鲁迅风”(07年名词解释考过,答案详见教材)

中国新诗派

荷花淀派

山药蛋派 答题要素:

1、时间

2、代表作家和作品

3、主要艺术倾向、艺术特点

4、文学史意义和整体评价

四、文学宣言、创作理念 三突出、“人的文学”

答题要素:

1、时间

2、倡导人、提出者是谁

3、主要内容,在这个理念之下有否文学创作实绩,如果有,举出重要的来

4、文学史上的主要作用,整体评价

五、文学社团(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左联)答题要素:

1、成立时间

2、地点

3、发起人、召集人、主要成员

4、倡导什么文学理念

5、有哪些重要文学作品

6、在文学史上的作用、意义、贡献、地位的整体评价。

六、文学现象

革命样板戏(99、02、07、08年都考过,详见当代文学史)、孤岛文学(99和04年考过)答题要素

1、现象出现的时间

2、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文学史背景

3、现象的简要经过、过程、包含内容

4、该现象涉及到的作家作品

5、文学史整体评价

简答题的答题:(这一类题目在教材上都能找到答案,务必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层次分明150—200字)

一般人的记忆,不太可能原原本本的记得教材内容,务必要突出重点,实在记不起来教材上的东西,那就要编,也不能空着。重要的是你要对基本知识概念了如指掌,千万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硬伤,这在考研中是很重要的。不知道的,记忆不准确的不要想当然,可以适当取巧,比如机不清楚具体哪一年,就用某某年代,想不全某一流派有多少作家那么就用一个名字后面加等字。再比如,归纳艺术特点时候,记不得教材上的东西,可以用一些泛化的用到谁身上都可以的特点,语言清新流畅,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思想深刻,富含人生哲理等等……这些话虽然没深度,但是总比空白好!

在答题的时候,首先最重要的是把框架搭建好,一二三四,条理清晰,这对于简答和论述都是一样的,考研的试卷即使是简答也不能三两句就完成,尽量要说的全面,但不必展开每一个要点。

简答与论述的区别。简答题一般来说都是比较基础的,比如说问《围城》的讽刺艺术,如果出在简答,那就只要把教材上的一些要点总结归纳成1234条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论述,就要在1下面又具体阐述,结合原作,并且适当的要提出一些教材上没有的观点,可以是期刊上的,也可以是你考的学校的老师的论著,或是学术界公认的,总之要尽量抓住老师眼球,表明你有一定积淀和学术能力,还可以与古今中外同类作品作比较,充实答案的厚度与深度,这样论述题看起来才饱满 例如:简答题

1、主要理论家作家提出的文学观念的主要内容 周作人“人的文学”主张的主要内容?(07年考)

2、某个思潮流派的主要特点、作品的思想内容,创作得失的评价。十七年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基本特点与得失?(07年考)哪些作品?特点,以什么为主要内容(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艺术追求(史诗追求)。图解政治概念,人物形象单薄,人性深度不够,受政治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束缚太重。先锋小说的基本特色?

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09年考)朦胧诗的思想艺术特征(09年考)

3、某部重要作品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文学史评价。论述题举例:

从鲁迅到钱钟书,现代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有何区别?

鲁迅:从《狂人日记》到《伤逝》,始终走在潮流前面,肯定了知识分子的先进作用;在肯定先进作用的同时,也看到知识分子自身存在重要的思想局限,表现在知识分子不易把个人的解放(个人价值)和社会的解放(社会价值)结合在一起。

叶绍钧:擅长描写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塑造出形形色色的小知识分子的卑琐形象,丰富了现代小说的人物,作家对这些小知识分子的灰色灵魂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潘先生在难中》。

钱钟书:作者以精细、深刻的现实主义笔触成功地塑造了一群现代新儒的典型人物。以方鸿渐为代表的这群“新儒”的命运,不仅蕴含着西方文化思想在中国破产和中国知识分子的出路到底在哪里这样的深刻思想命题,而且还在更为深广的层次上显示出作者对现代社会及人生的哲理性思考。方鸿渐的一生始终不断地从这一座“围城”走进另一座“围城”,他永不安分、永不满足,因而他永远苦恼,他总想摆脱困境,然而处处有困境,他永远也摆脱不了“围城”之困—人生处处是“围城”,这是方鸿渐等形象所凝结着的人生思考。

□ 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是晚清学者梁启超为了改革诗歌,使其成其为解救社会的工具而提出的鲜明口号。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要求应达到三个标准:新意境,新语句,以古人之风格入之,然后成其为诗。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实践者,他一方面主张用俗话写诗,即我手写我口,言文合一;另一方面又主张用新思想、新材料入诗。其诗歌主要反映历史现实内容,主要以反帝卫国,变法图强为主题。诗界革命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对白话文运动有重大影响。

□ 鸳鸯蝴蝶派小说

鸳鸯蝴蝶派又叫“礼拜六派”,是一个文学倾向艺术趣味相近的小说流派。在民国年间在上海等大都市流行的徇世媚俗,以消闲趣味为创作宗旨的小说,创作内容以才子佳人为主,风格哀婉顽艳。它是半殖民地化畸形繁荣的大都市产物。徐枕亚的《玉离魂》最为出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反映了民国以后沉滞颓靡的社会风貌,在开明与蒙昧杂糅的时代氛围中表现了人们的彷徨、困惑和无奈。

□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是中国新文学运动中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也是现当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于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茅盾、周作人、郑振铎等人,以《小说月报》为阵地,积极倡导文学革命。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在创作方法上,提倡现实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生,反对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小说创作上,如茅盾的《蚀》三部曲、叶圣陶的《倪焕之》,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冰心的《超人》等均以对现实的细密描绘、深入剖析,显示出现实主义特色,而成为文学研究会这个显示主义文学流派的力作。1931年《小说月报》停刊,该社团便无形解散。

□ 创造社

于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用,认为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病态心理的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1925年以后,创造社进入后期,开始从事无产阶级文学。

□ 新月社

新月社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该社活动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朱湘等。他们以《晨报副刊》为阵地,后又创办《诗刊》周刊,《新月》月刊。新月社是一个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各领域的派别,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新诗的“三美”原则。他们对于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五四”以来白话新诗过于松散、随意等不足,但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 语丝社

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主要发表杂感、短评、小品等。语丝社作家的散文创作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语丝”文体,这种文体在思想内容上有任意言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拨辣幽默,讽刺强烈。以鲁迅为代表的尖锐泼辣的杂文和以周作人、林语堂为代表的幽雅的小品形成了该社散文创作两大类,对散文发展有重要影响。

□ 东北作家群

“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学运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 中国诗歌会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左翼群众性的诗歌团体。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它反对新月派和象征派脱离现实的倾向,主张捕捉现实,用大众歌调表现民众的反帝抗日高潮的情绪。中国诗歌会在上海设总会,在北平、广州、青岛以及日本的东京等地设有分会。诗人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等是主要发起者。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中国诗歌会是诗学主张反映了时代和人民的要求,但过分强调语言的通俗和描绘生活,造成了诗作的苍白浅露。

□ 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

得名于1928年《新月》的创刊,是“新月派”的一个子系统,在新格律诗的探索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探讨了新诗由反对旧形式转而形成新形式的转变。当时的文坛新秀闻一多、徐志摩做了成功的尝试。他们反对感伤主义,反对放纵,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在艺术上要求和谐、均齐,强调诗人戴着镣铐跳舞,表现为追求诗歌的格律。闻一多提出了新诗的“三美”主张:“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诗集《死水》全面实践了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理论,并显示了诗人创作的基本风格。徐志摩在新诗的创作上深受英美诗的影响,《再别康桥》等诗篇充分体现了独有的意境美、音韵美和结构美。新月派诗人朱湘等的新诗创作也促进了新格律的发展。

□ 象征诗派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诗派是“五四”以后出现在诗坛上的。代表诗人有李金发、王独清、冯乃超。象征派诗人受法国象征诗派的影响,讲求感官享受和刺激,重视刹那间的幻觉。打破常规逻辑,省略一般的联想过程,以跳跃的思绪引发读者联想。象征派诗人否定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完全把诗看为视觉艺术。象征派的诗歌作品特点是“观念联络的奇特”,即一部分一个观念可以懂,合起来反而含意难清。他们讲究比喻通感,常常运用象征性意象来凸显诗人内心潜藏的主观意识却难以捉摸。李金发的《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是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作。

□ “七月”诗派

“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重要诗歌流派,得名于《七月》杂志。主要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等杂志为主要阵地,以胡风的文艺理论为依据,在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发扬主观战斗精神。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要求受人在生活中、斗争中去发现诗意,创造诗美。他们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不同的诗人又充满个性的特色。

□ “九叶”诗派

是四十年代活跃于诗坛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的重要诗歌流派,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以后,才有了“九叶”诗派之称。主要诗人有辛笛、陈敬容、杜远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等九人。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文学观念和诗歌理想上更具有综合性和现代性,追求诗歌的现实主义、象征义和玄学的综合。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集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善于运用较大跨度的跳跃性来形成“陌生化”独特的艺术效果。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时代精神。代表作有郑敏的《金黄的稻束》,穆旦的《控诉》《赞美》。

□ 湖畔诗社

湖畔诗社是“五四”文学革命前后出现的新诗团体,1922年成立于杭州。以短小清新的情诗创作为主,并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主要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学峰、汪静之等人。具有浪漫抒情倾向,以“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为特色,出版诗集《湖畔》、《春的歌集》等,汪静之的《惠的风》是现代诗歌史上第一部写爱情为主的诗集。湖畔诗人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下,勇于创作情诗,表达男女爱情,率直坦城,绝无世俗的顾及,也少见艺术的雕琢,以为青春期青年诗人的热情和真挚,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以及现代新诗的勃勃生机。

□ “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是左翼作家的统一战线组织。在成立大会上,选举夏衍、冯乃超、阿英、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七人为“左联”常务委员,并且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决定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外国文化研究会、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等机构。左联非常注重方法的革新和推动富有革命意味的新现实主义。“左联”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等。“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革命文学运动深入发展,以及党对文艺事业上的直接领导,明确了文艺同革命的密切联系,推动了左翼文学运动的迅猛发展。

□ “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最大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活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文艺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组成了一个最广泛的飞统一战线。

□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的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合著了《汉园集》,被称为“汉园三诗人”。《汉园集》反应力年轻的大学生经历大革命失败后的悲愤、幻灭、苦闷、彷徨的情绪。他们在表现现代派诗歌的主张外,注重以诗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思想和淡淡的忧伤,注重诗歌形象、情调、气氛的统一。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戏剧性小说性处理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 国防戏剧运动

1936年初,当日本帝国主义加强大规模侵华、华北危机极为严重的时期,为配合周扬等人提出的国防文学的口号提出“国防戏剧”的口号。以市民、学生和一般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的戏剧运动发生了根本变化,大批戏剧工作者组成流动剧队,走向农村、内地和前线。“国防戏剧”除了强调“反帝抗日反汉奸,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主题外,还充分发挥戏剧的宣传功能,在艺术形式上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戏剧。内容大多以抗日斗争为主题,也取材于历史剧和外国戏剧,在抗日反侵略斗争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激励效果。优秀剧目有:《放下你的鞭子》、《赛金花》、《上海屋檐下》等大批作品。

□ 第一次文代会

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 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2年5月2日至5月23日由中共中央在延安召集了一次文艺工作者座谈会。毛泽东主持会议并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系统地阐述了党的文艺工作方针等问题,中心内容是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讲话》使解放区、国统区的问题面貌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广大文艺工作者走向社会,向工农兵方向迈进,产生了一系列崭新的作品(如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季《王贵与李香香》)和有创见的论文(如巴人《论人情》)。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了著名的《讲话》。《讲话》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大众服务的方向,突出作家艺术家的思想改造。《讲话》还论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文艺从属于政治,要求文艺工作者自觉地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在文艺批评中,实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讲话》阐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无尽的唯一的源泉,要求文艺工作者深入人民生活,履行思想,获取无限丰富的艺术源泉,并继承和借鉴中外优秀文学遗产,这样才能创造真正为人民大众的文学。总之,《讲话》是对五四以来新文学运动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上解决了新文学发展的关键问题,对新文学具有重大深远的指导意义,造成了继五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文学革命。《讲话》所代表的文艺路线成为了新中国成立后文学的基本线索。

□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史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了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机关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7月终刊。

□ 街头诗

1938年8月,柯仲平、田间等联合发表《街头诗歌运动宣言》,在延安发起街头批判诗运动。街头诗即指抄在村庄墙壁、门楼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它们多以抗战为内容,短小精悍、战斗性强,对宣传鼓舞群众的斗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其中田间的《义勇军》等是其优秀之作。《新中华报》中专门刊登了“街头诗选”。街头诗作者除了诗人,还有很多群众,这使街头诗运动在更广的范围内蓬勃展开。

□ 问题小说

所谓“问题小说”就是“五四”时期出现的以家庭、妇女、婚恋、劳工、青年等各种社会问题为题材,催人疑问,促人警觉,发人深省的小说作品,是“五四”时代启蒙思想的特殊产物,是特殊形式的为人生的文学。冰心是最早创作“问题小说”并产生较大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19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接连创作了许多“问题小说”。冰心的“问题小说”,涉及面很广,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代表作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还乡》等。此外“问题小说” 的创作者还有叶圣陶、庐隐、许地山、王统照等人。

□ 乡土文学

20年代,中国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他们的创作较多受鲁迅的影响,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乡土文学是在“为人生”文学主张的影响和发展下出现的。作家们在探求人生真谛,追求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关注受压迫最深重的农民问题。对农民的破产,农村妇女悲惨的命运,封建农村的陋习和农民思想的麻木,以及中小地主和小有产者的败落都有深入的表现。代表作家作品有:王任叔的《疲惫者》。许钦文的《疯妇》、《鼻涕阿二》、台静农的《天二哥》等。乡土文学推动现实主义的命运和农民命运相结合,开拓了现代文学的主题和题材领域;推动了外来文学的因素和本土文学的地方色彩相结合。

□ 语丝文体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周作人、鲁迅、林语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 京派小说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坚持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家追求文学的独立于自由,既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又反对文学从属于商业。京派小说以表现“乡土中国”为主要内容,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萧萧》、《长河》废名的《竹林的故事》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 “新感觉派”小说

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受到日本新感觉主义的影响,其作品多表现半殖民地中国现代都市的畸形和病态生活,可以描写主观感觉的印象着重分析开掘人物心理和潜意识,人物多具有“二重性格”,一部分作品具有心理分析小说的特色,并流露出悲观颓废情绪。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 “现代派”诗歌

30年代初出现的现代派是由后期新月派和20年代的象征诗派演变而来。因《现代》杂志而得名。现代派诗歌的基本特征是:追求诗歌创作在总体上所产生的朦胧的美,追求以奇特观念的联络和繁复的意象来结构诗的内涵;强调写纯然的诗,贵族的诗;追求感伤的诗绪和现代的诗艺;有融合了意象浪漫的写实。现代派诗人往往以其特有的青春病态的心灵,咏叹着浊世的哀音,表达着对社会的不满和抗争,也流露出对人生深深的寂寞和惆怅。戴望舒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代表。代表诗作有《雨巷》。

□ “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2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孤岛”文学即发生在这一特定地区特定时期的文学,它密切配合形势,及时反映现实,巧妙揭露敌人罪行,讽刺殖民地的都市生活和知识社会的陈腐,表现当时的民族精神、社会声息。于伶、阿英的剧作,钱钟书、张爱玲的小说,唐弢、柯灵的杂文等都是其优秀代表。孤岛还出版了《鲁迅全集》、《西行漫记》等重要著作及大量文学刊物。孤岛文学作为中国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一页载入史册。

□ 沦陷区文学

沦陷区文学是抗战时期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大马戏团》(剧本)和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因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党语录》、《药味集》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 后期浪漫派

抗战时期以徐讦、无名氏为代表的后期浪漫派小说。他们的小说具有浪漫的手法,抒情的笔调,但又不同于郁达夫代表的前期浪漫派小说,而是更多神秘荒诞色彩。代表作有徐讦的《风潇潇》。

□ “小说界革命”

“小说界革命”是晚清维新时期提出的一种文学主张,代表人物是梁启超。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确立新小说的概念,促进晚清小说创作的繁荣。虽多是政治小说,艺术上并不成功,但它们体现出一个重要的方向和价值:力图从严肃的社会目的出发,反对以游戏的态度创作单独的娱人的作品,即后来文学研究会“为人生”主张的先声。

第四篇:中国现当代文学填空题归纳(部分)

1新的政治意识形态和文艺体制语境 主导思想:毛泽东文艺思想,周扬第一次在文代会所说,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规定了新中国文艺的方向。

2类史诗小说:,梁斌的《红旗谱》、杜鹏程的《保卫延安》、吴强的《红日》以及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可归入这一类。50年代具有典型“类传奇性”的长篇小说主要有:曲波的《林海雪原》、刘流的《烈火金刚》、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冯至的《敌后武工队》等。成长小说”这一概念最初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所提出的。50、60年代“成长小说”的代表是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山的《三家巷》和高云览的《小城春秋》 茹志鹃50、60年代有小说集《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1978年又选编出版了小说集《百合花》.《百合花》(1958)是茹志鹃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

《如愿》《静静的产房》叙述建国后生活,与他人构成冲突,人在时代中精神变化。

6从1961年至1962年,文艺界出现了一股历史题材创作的短暂潮流。代表性的有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鲁亮侪摘印》、《顾母绝食》;冯至的《白发生黑丝》等。7“文革”期间的“地下小说”并不多,从小说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文学史地位考察,张扬的《第二次握手》、赵振开的《波动》、靳凡 的《公开的情书》、礼平《晚霞消逝的时候》等最有代表性。8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是最早被冠以“史诗“评价的十七年小说。9曲波的《林海雪原》的传奇特征与战争的残酷险恶结合得最为巧妙,被称为“革命英雄传奇”。

10赵树理50年代以后有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兴来》

《互作鉴定》以及长篇小说《三里湾》。

11周立波的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在50年代被苏联授予“斯大林文艺奖”

12李准代表作:《 不能走那条路》《李双双小传》。

13柳青第一篇长篇小说《种谷记》,第二篇《铜墙铁壁》 代表作《创业史》,主要人物:新人梁生宝与他的父亲梁三老汉。

14梁斌革命历史小说《红旗谱》由《红旗谱》《播火记》《烽烟图》三部长篇组成。

15杨沫《青春之歌》以主人公林道静得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了与余永“才子佳人爱情“,卢嘉川的“英雄救美”爱情,和江华的“政治爱情“ 50年代初开始,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方纪的《让生活变得更美好罢》,和路翎的《朱桂花的故事》《初雪》《洼地上的“战役”》等手批判。50年代后,“干预现实“的小说有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写爱情,婚姻题材的宗璞的《红豆》,邓友梅的《在悬崖上》丰村的

《美丽》写妓女改造的的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刘绍棠的《田野落霞》和《西苑草》

18伤痕文学源于刘心武的《班主任》和卢新华的《伤痕》,伤痕文学是嘿嘿i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它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从人道主义立场来塑造文学人物。19 反思文学起步标志是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其间代表作有路遥的《人生》,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雪》,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环》,徐怀中的《西线轶事》军队作家朱苏进的《射天狼》。反思文学最后,两部喜剧作品,王蒙的《名医梁有志传奇》和张宇的《活鬼》 20 1979年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文学的发轫之作。高晓声创作出一系列有影响的表现农民命运与性格的作品,主要功能《“漏斗户”主》、《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城乡交叉地带的歌者——路遥代表作《人生》和三卷本长篇《平凡的世界》。

21改革文学代表作张洁的长篇《沉重的翅膀》发表后,作家趋于关注社会变化下人类心灵变化,她的其他作品有《爱,是不能忘记的》,堪容作品《人到中年》,但“改革主题”的小说却出现了一批力作,如贾平凹的《浮躁》、张炜的《古船》、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22风俗文化小说的代表作家:

邓友梅“文革”的创作主要表现为两幅笔墨:

一写“京外”,如《我们的军长》、《追赶队伍的女兵》、《凉山月》、《别了,濑户内海》等。

一写“京内”,如《话说陶然亭》、《寻访“画儿韩”》、《那五》、《烟壶》、《“四海居”轶事》、《索七的后人》等,被称为“京味文化小说” 冯骥才,并力求写出“地道的天津味”。主要作品有《雕花烟斗》、《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炮打双灯》等。

23寻根小说的代表作家:韩少功1986年发表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蓝盖子》等中短篇小说,其中以《爸爸爸》最具代表性。阿城的《棋王》(1984)被誉为寻根文学的扛鼎之作

扎西达娃写作了大量以西藏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其中以1985年的创作的两个短篇《西藏,系在皮绳扣上的魂》、《西藏,隐秘岁月》为代表,小说非常成功在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式的手法。

24现代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残雪的作品主要是中短篇小说,主要有《山上的小屋》、《苍老的浮云》、《公牛》、《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阿梅在一个太阳天里的愁思》、《黄泥街》、《天堂里的对话》等以及90年代的《饲养毒蛇的小孩》、《迷惘》、《窒息》和长篇《突围表演》等。

格非代表作《迷舟》和《傻瓜的诗篇》,90年代以后,格非创作了多部长篇,如《敌人》、《边缘》、《欲望的旗帜》、《人面桃花》、《山河入梦》等

余华其成名作是1987年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其后《一九八六年》、《死亡叙述》、《河边的错误》、《世事如烟》、《现实一种》、《古典爱情》、《往事与刑罚》和《鲜血梅花》等。

90年代余华创作了三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开始向传统的回归。

苏童代表作代表作品《妻妾成群》(1989)和长篇《米》(1991)。25陆文夫80年代作品“姑苏风味小说”。如《美食家》,将市井风俗与时代政治风云相结合,在风俗人情的描写中寄寓着对时代政治的思考。如《小贩世家》

26张贤亮的作品主要有两类:

一是表现8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参与改革文学的浪潮,如长篇《男人的风格》、中篇《龙种》、《河的子孙》。

二是叙述“文革”历史的创伤记忆。如《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灵与肉》、《土牢情话》、《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中短篇小说,长篇《习惯死亡》和写于90年代的长篇《我的菩提树》等。27莫言

在新潮小说家中最有代表性。1985年以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接着又以《红高粱》等系列小说而成为寻根文学运动总结性作家。在这之后,又以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而成为新历史小说的开启者。

28马原是新潮小说的艺术起点,1984年发表《拉萨河女神》被认为是新潮小说的发轫之作,其后有《冈底斯的诱惑》、《西海无帆船》、《叠纸鹞的三种方法》、《涂满古怪图案的墙壁》、《虚构》、《康巴人营地》、《大师》和长篇《上下都很平坦》

28新写实小说以池莉的《烦恼人生》、方方的《风景》为发端,29新体验小说;其代表作有陈建功的《半日追踪》、刘庆邦《家道》、毕淑敏《预约死亡》等.30历史小说 表现最活跃的是清史题材的作品,凌力的“百年辉煌”系列,二月河的“清宫帝王系列”、唐浩明的《曾国潘》、穆陶的《林则徐》等。另外还有杨书案的《孔子》、刘斯奋的《白门柳》、吴因易的“唐宫八部”等

31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 刘震云90年以故乡为题材的一系列长篇新历史小说《故乡天下黄花》、《故乡乡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揭示欲望、历史和人的存在种种荒谬性、非理性和随意性。

池莉, 方方, 刘恒更注重表现生活中人的原始欲望;如《狗日的粮食》、《伏羲伏羲》。

32新历史小说代表作:陈忠实《白鹿原》

新时期的历史小说是以对农民起义的宏大叙事为开端的,如姚雪垠的《李自成》,代表凌力写作《百年辉煌》系列长篇,《少年天子》(1987)、《暮鼓晨钟——少年康熙》(1993)和《倾国倾城》(1996),分别讲述了清初的三个皇帝——顺治、康熙和皇太极的故事。

二月河从1985年至1999年,二月河陆续推出了《康熙大帝》(4卷)、《雍正皇帝》(3卷)、《乾隆皇帝》(5卷)三部系列长篇,以开阔而细腻的气势,全面再现了清初百年的社会历史风貌以及三位帝王恢弘的政治生。

33中篇小说《方舟》(1982)表现了张洁的女性独立思想和对男权意识的批判,是张洁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书写的开篇之作,三卷本长篇《无字》,可看作张洁女性写作的一个总结。

34王安忆80年代初以“雯雯系列”小说(《雨,沙沙沙》、《69届初

中生》等)走上文坛。此后她把目光转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写就了《本次列车终点》、《尾声》、《流逝》等小说,并开始引起社会关注。1985年在文化寻根热潮中,她又推出《小鲍庄》、《大刘庄》等作品 从“三恋”开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开始,王安忆进入从女性视觉探讨女性命运,《长恨歌》是对白居易《长恨歌》标题的套用,从一开始即已表明了作品的女性内涵、历史情怀和悲剧意味。

35铁凝代表作《玫瑰门》(1998)和《大浴女》,36张抗抗的早期小说,主要是探索青年一代的情感世界,从长篇《隐形伴侣》(1986)开始,作家的艺术视角日渐开阔,其90年代以来创作的《情爱画廊》(1996)和《作女》(2002)两部长篇小说,更集中地探讨了情爱、女性及其成长等问题,显示出鲜明的女性意识。37陈染---“思考着的女性‘‘主要作品有《与往事干杯》、《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凡墙都是门》、《与假想心爱者在禁中守望》、《破开》和长篇《私人生活》等。

38徐坤-结构男权社会,被称为”女王朔”,有独特诙谐的风格, 其中《游行》和《女娲》比较有代表。

39余华90年代有三部长篇《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其中后两部影响最大。

40苏童90年代有多部长篇小说,其中《米》(1990)是其代表作, 小说是作家“性恶论”理论的生动写照.41文化道德小说家张承志以长篇小说《金牧场》为界,张承志的小

说创作进入了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与宗教情怀的“践行期”,代表作<心灵史> 42张炜则立足于历史与现实的对照、乡村大地与城市文明的对比,表达了对生存危机的寓言和对精神家园的守望,代表作<古船》,从《九月寓言》开始,变成了对乡土大地的悲情描写与诗意守护。43王朔的作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言情小说,如《空中小姐》、《浮出海面》、《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等;

一类是“顽主系列”小说,如《顽主》、《千万别把我当人》、《橡皮人》、《过把瘾就死》、《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我是你爸爸》等。

第五篇: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2009年考研试题

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天山牧歌〉的作者

2〈望星空〉的作者

3〈长恨歌〉的主人公

4〈受戒〉的主人公新文学和哪两个派别发生过论战发表过散文的杂志有,就是林语堂主办过的,有〈论语〉和(),()实在记不得了 不好意思

二 简答

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意义〈武训传〉批判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三 论诉

1古典文学对现代散文和诗歌的影响路遥边缘化带来的影响

下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当代文学考研试题(填空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2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2005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

    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一、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左联”成立于1930年。 2.李金发被称为“诗怪”。 3.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已经发展成熟的第一部剧作是雷雨。 4.赵树理(填一作家名)被认为是实......

    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2003年7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现当代文学考研必读书目

    二、当代文学之作品部分 1、赵树理:《登记》、《锻炼锻炼》2、李准:《李双双小传》3、柳青:《创业史》4、周立波:《山乡巨变》 5、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春之声》、《......

    2009吉林大学现当代考研试题

    文综: 建安风骨,迷惘的一代,孤岛文学,能动反映说 1,试评诗经的“风,雅,颂” 2,试评郁达夫小说中“性的苦闷” 3,高老头中堕落青年的形象 4,怎样看待金庸武侠小说的地位影响 5,怎样理解......

    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

    现当代文学

    一、 童稚视野里折射出的绮丽梦幻 儿童的视野是单纯与天真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我”在经历了几许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这些碎片编织成她......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 1928年1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太阳社和创造社(P147)  真正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开一代诗风的是郭沫若《女神》。  闻一多提出的白话新诗的理论主张可概括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