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时间:2019-05-12 21:1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第一篇: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左联”成立于1930年。

2.李金发被称为“诗怪”。

3.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创作已经发展成熟的第一部剧作是雷雨。

4.赵树理(填一作家名)被认为是实践毛泽东《讲话》精神的最佳典范。

5.开一个时代诗风的诗集是女神。

二、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以1925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

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陶晶孙等,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先后办有《创

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多种刊物。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在理论

主张上比较矛盾,一方面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灵感”与“直觉”;另

一方面,又鼓吹文学的“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但在创作上大体可以归入浪漫

主义的一派,比较多地受西方启蒙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西方现代主义(唯

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文学思潮的色彩。1925年以后,随着周杨等人加入进来,转而提倡“表

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1927年以后,曾围绕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口号而与鲁迅等人进行过一

场深刻的论战。

2.新格律诗派:新月诗派因鼓吹新诗的格律,也称新格律诗派,其代表人主要是闻一多(1899-1946,《死

水》、《红烛》)、徐志摩(1896-1931,《志摩的诗》)等。其中,闻一多是该派的诗人兼理论家,提出了“理

性节制感情”与诗的“三美”主张: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为新诗的格律化指明了方向。

3.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他1927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和文艺批评、文学翻译、编辑和创作等方面都曾作出过巨大贡献,是与郭

沫若享有同等声誉的现代文学巨匠。长篇小说《子夜》是其代表作,它的发表标志着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创

作已经成熟。其小说创作擅长于从多方面的社会关系中塑造人物,描写人物心理。除小说创作外,在散文、话剧等的创作上也卓有成就。

4.《骆驼祥子》:老舍的代表作,是他创作的令自己最感满意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通过祥子“三起三落”的悲剧,对旧中国黑暗社会进行了猛烈抨击,批判了个人奋斗的思想,在深层意义上,也表现了老舍对国

民性的思考和对中国旧文化的批判。这篇小说“京味”十足,幽默、诙谐,语言十分简练、通俗,是中国

现代文学宝库中一部难得的文学经典,体现了老舍卓越的文学创作才能。

三、依次指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和作者(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作 品体裁作者

1.《美文》散文周作人

2.《炉中煤》诗歌郭沫若

3.《原野》话剧曹禺

4.《在酒楼上》小说鲁迅

5.《莎菲女士的日记》小说丁玲

6.《第一炉香》小说张爱玲

7.《死水》诗歌闻一多

8.《雨巷》诗歌戴望舒

9.《月牙儿》小说老舍

10.《八骏图》小说沈从文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简述《沉沦》的故事情节。

1.答:《沉沦》讲述的是一个留学日本的青年,脆弱、感伤,作为弱国子民身在异国他乡饱受歧视,渴望

女性的爱而不得,十分压抑,以致日渐变态、堕落。最后,“他”怀着祖国快快富强的心愿投海自尽。

2.从《家》到《寒夜》,巴金在创作上有哪些变化?

2.答:从《家》到《寒夜》,巴金经历了由乐观到悲观、由理想到现实、由激情到理性的转变,现实主义

成为他最主要的创作方法,创作技法也愈加成熟。

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五、论述题(30分)

谈谈你对鲁迅杂文创作的认识。

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可按如下标准给分:

1.深度:0分—6分

2.新颖度:0分—6分

3.准确度:0分—6分

4.清晰度:0分—6分

5.长度:0分—6分

总计30分。

六、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五四”文学革命爆发于1917年。

2.穆时英被誉为“新感觉派的圣手”。

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

4.《子夜》(填一作品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发展成熟的标志。

5.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是《尝试集》。

七、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计20分)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平成立。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圣陶等12人,后来发展成员170多人。以经过改编的《小说月报》(沈雁冰主编)为会刊,另有《文学

旬刊》、《诗》、《戏剧》等刊物,出版丛书二百多种。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

造新文学”。宣称:“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我们相信文学是

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因此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比较多地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但实际上,文学研究会内部成员的创作其实很复杂,很难归入单纯的某一派。文学研究会直到三十年代才宣布解散,是中国新文学史上活跃时间最长的一个社团。

2.象征诗派: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诗集《微雨》为起点的,主要活跃于20年代中后期的诗

歌流派。属于这一诗派的诗人有:李金发、后期创造社诗人(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戴望舒等)、以及

施哲存、冯至、卞之琳、艾青、何其芳等,他们汇成了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阵容强大的象征主义诗人群

体。从世界范围看,象征诗派是在法国象征主义创作方法和文艺思潮影响下形成的。象征主义在19世纪末

于法国开始形成,并一直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在世界范围之内都产生过广泛影响。因此,中国的象征

诗派实际上是一个感应着世界文**流的诗歌流派。

3.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祖籍北京,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茅盾之后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巨匠。他一生的创作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以小说创作为主,主要代表作是《骆驼祥子》、《月

牙儿》;后期以话剧创作为主,主要代表作是《茶馆》、《龙须沟》等。其创作“京味”十足,幽默、诙谐,语言简练,且十分通俗、传神。

4.《家》:巴金早期代表作,是他的“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篇小说通过高氏大家族内部的纷扰倾轧的描写,有力地揭示了封建家长专制必然灭亡的命运,批判了作揖哲学和不抵抗主义,热情讴歌了青年一

代的反抗。小说虽然描写了青年的死亡和血,但基调是乐观的,理想的色彩十分浓厚。

八、依次指出下列作品的体裁和作者(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作 品体裁作者

1.《人的文学》散文周作人

2.《屈原》话剧郭沫若

3.《生死场》小说萧红

4.《再别康桥》诗歌徐志摩

5.《弃妇》诗歌李金发

6.《春蚕》小说茅盾

7.《沉沦》小说郁达夫

8.《寒夜》小说巴金

9.《金锁记》小说张爱玲

10.《围城》小说钱钟书

九、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计20分)

1.简述《边城》的故事情节。

答:在美丽的湘西边城,生活着一对相依为命的船夫:一个叫翠翠,美丽、善良;一个是翠翠的外公,勤劳、本分,两人过着清闲而安闲的生活。老人不愁吃穿,唯一操心的是翠翠的婚事。船总顺顺有两个儿

子,同时爱上了翠翠。大儿子天保托人向老船公提亲,但翠翠喜欢的是弟弟傩送,而船总也有意让天保娶

翠翠,想让傩送能够和一个有一座磨坊作嫁妆的王团总的女儿结亲。当兄弟俩发现两人同时爱上了翠翠时,哥哥天保就主动退让,乘船远行,不幸途中失事遇难。傩送则因家中逼迫他娶王团总的女儿而赌气离开了

家。老船夫受不了这打击,在一个雷电暴雨袭击的夜晚,悄然死去,留下翠翠孤单一人。而翠翠则怀着对

外公的哀悼和对傩送的挂念,带着“软软的,酸酸的心”等着,等着。而他“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

天回来”。

2.简析《雷雨》的基督教文化特色。

答:从直观角度看,《雷雨》的序幕和尾声都渲染出了浓厚的宗教氛围。教堂背景、修女装束、十字架,以及做弥撒的音乐,都让读者感到这部剧作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从主题表达和情节构造看,《雷

雨》所表达的是类似于原罪的命运主题。它以周朴园于三十年前始乱终弃不义之举作为背景,让剧中人物的悲剧都与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情感纠葛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从而让读者感到这两人的情感纠葛是因,而三十年后所上演的一场更大悲剧是果。剧中人物都有着难以摆脱的命运束缚。从意象设计看,“天”和“雷

雨”等意象都具有神秘主义色彩。“天”如同《圣经》中所谓“主”,也就是上帝的代名词。“雷雨”则象征

上帝愤怒发威的力量。在文本中,“雷雨”不仅是故事的背景,同时也是一个贯穿始终并具有特殊含义的意

象。曹禺在其剧作中将“雷雨”与剧情联系起来,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从而引导着读者将

思维的触角伸向一个具有超验性的神秘空间,与作者一同思考人物命运背后的根源所在。从人物塑造看,《雷雨》中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人”,也没有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坏人”。周朴园玩弄

女性、故意让江堤决险而大发昧心财,但他也有过愧疚,我们不要怀疑他对鲁侍萍的纪念所具有的真诚的一面,另外,当悲剧发生后,他也不得不承担起整个悲剧的后果,既细心照料两个疯了的女人,又不断派

人打听鲁大海的下落,同时自愿将周公馆捐出来做了教堂,总之,随着情节的开展,周朴园的性格也经历

了由“恶”向“善”的转变。鲁侍萍毫无疑义是一个善良的女人,但她在得悉一对亲生儿女产生了儿女之

情后,只是以沉默来面对。这样看来,剧中人物最后都没有逃脱“悲”的结局是可以理解的:既然你们都

是有罪的,都是上帝不肖的子民,所以就必然遭到上帝的惩罚。同时,《雷雨》在人物塑造上具有类型化的特点,而不同类型的人物在基督教传说中都不难找到相应的原型。比如,市侩型人物:鲁贵;夏娃型人

物:繁漪;使徒型人物:周冲;圣母型人物:鲁侍萍;恶魔型人物:周朴园,等等。

十、论述题(30分)

谈谈你对鲁迅思想复杂性的认识。

本题没有固定答案,可按如下标准给分:

1.深度:0分—6分

2.新颖度:0分—6分

3.准确度:0分—6分

4.清晰度:0分—6分

5.长度:0分—6分

总计30分。

示范题:

1.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2.指出下面作品的作者:

(1)《水》

(2)《憩园》

3.(1)周朴园:出处、在作品中的地位、性格特点、主要经历、思想意义、塑造的方式。

(2)现代诗派:主要成员(代表人物)、活跃时间、主要阵地、基本性质、代表性作品、创作上的基本

特点、主要思想倾向,等等。

4.简述《伤逝》的故事情节。(概括话、具体说明、主要人物、表达流畅简洁)

5.以《子夜》为例,分析矛盾长篇小说创作的特点。(罗列要点、对要点的解释说明、要紧扣作品)

第二篇:现当代文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

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5、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其创作主张:“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仍然采用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其重点的转移是明显的。这同时就意味着对闻一多所坚持的“格律是艺术的必须的条件”的立场的一种松动。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三、简答题

1、精神胜利法------“阿Q精神”的核心即精神胜利法。阿Q处于未庄社会最底层,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辩护与粉饰态度。这种“精神胜利法”是中华民族觉醒与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鲁迅的《阿Q正传》正是对我们民族的自我批判。而从人类学内涵来分析,阿Q作为一个“个体生命”的存在,几乎面临人的一切生存困境。而他的一切努力挣扎,都是一次绝望的轮回,只能无奈地返回自身。这样,“精神胜利法”的选择几乎是无可非议的。这丝毫没有改变人的失败的屈辱状态,只会使人因为有了虚幻的“精神胜利”的补偿而心满意足,进而屈服于现实,成为现存环境的奴隶。鲁迅正是对这一生存状态的正视,提示了人类精神现象的一个重要侧面,从而使自己具有了超越时代民族的意义与价值。

2、茅盾的小说成就------茅盾独特的小说艺术探索,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他为我们提供了一部20世纪上半时段中国社会的编年史。其次,适应以长篇小说为主的小说艺术发展的需要,在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其性格塑造更能显示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文学时代特征。茅盾人物刻画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他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由于种种原因,在现代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民族资本家形象始终是一个薄弱的环节。茅盾的独特创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具有特殊的历史的、美学的价值。此外,作为一个自觉的长篇小说艺术家,他对小说结构的极大注意,也是他的显著特点。他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的作品总是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线索纷繁交错而又严密完整。在小说艺术表现上,他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对提高心理刻画在我国现代长篇小说艺术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3、吴荪甫人物形象分析------吴荪甫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其性格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吴荪甫性格中强与弱两个方面不断进行搏斗,其发展趋势是前者不断地让位于后者。吴荪甫是中国现代社会出现的“新人”------与旧的封建地主阶级完全不同的民族资产阶级,他在精神上无疑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兄弟。茅盾称他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雄、骑士和王子”,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活跃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更有现代科学管理的经营之才。可惜他生不逢时。他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而且是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帝国主义经济大肆侵入中国的30年代中国社会的民族资本家。他有着种种不可克服的矛盾:他自身所具有的封建性使他在包括妻子在内的周围人的关系中经常处于孤立地位;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在与背后有着帝国主义撑腰的厚颜无耻的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不能不感到自己政

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就形成了他本质上软弱的一面,在表面的果决善断背后是他的狐疑惶惑,在充满自信的背后是悲观绝望,在遇事胸有成竹的背后是张皇失措,最后导致了精神上的崩溃。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主要集中于他包含的极其深刻的社会内容,表现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而他的悲剧命运正是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华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4、分析郁达夫笔下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这些抒情主人公大都是所谓“零余者”,即“五四”时期一部分歧路彷徨的知识青年,他们是遭社会挤压而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弱者。这些“零余者”同现实社会往往势不两立,宁愿穷固自戕,也不愿同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他们痛骂世道浇离,或以种种变态行为来表示反抗。郁达夫的“零余者”形象,实际上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自述,并经过拷问自己来探索“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这些在艺术表现上往往显示出郁达夫小说所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作者竭力抒发他主人公的苦闷情怀,及由此而生的颓废和变态的心理言行,从中提示出一种“时代病”,这在“五四”运动高潮过后是有相当代表性的。郁达夫一方面紧紧扣住了青年知识者本身的生理的心理的病态,一方面指出青年的制造者是黑暗的病态社会。笔下病态人物的命运,又是与祖国民族的命运相联的,祖国的贫病也是造成青年“时代病”的重要原因。

5、觉新人物形象分析------他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的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他理论上接受了一些新思潮,而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以致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妥协屈从。他每一次向恶势力退让都以牺牲别人为代价,而他自己也在罪恶的泥沼中难于自拔。不过他毕竟是个善良的弱者,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使他经常陷于极度的痛苦之中,清醒而又懦弱使他不能摆脱严酷的自我谴责,这些都大大加强了人物的悲剧性。作者对他充满同情,同情之中又无不批判。《家》的结尾,终于有所醒悟,并表示支持觉慧的出走。在《春》和《秋》中,思想上产生明显的转变,逐渐抛弃了他的“作揖主

6、骆驼祥子人物形象分析------这部作品所写的,主要是一个来自农村的纯朴的农民与现代城市文明相对立所产生的道德堕落与心灵腐蚀的故事。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幻想当一个有稳固生活的劳动者,可是他被腐败的环境锁住,受“逃匪”“侦探”等的欺压、“虎妞”的陷阱,加上他自身固有的缺陷,不合群,别扭,自私,死命赚钱,决定了他的孤独脆弱。人生旅途每经过一站,都更沉沦堕落一层,愈来愈接近最黑暗的地狱层,最后完全变了个人,真正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他想向命运搏斗而终于向命运屈服,他的一切幻想和努力都成为泡影,恶劣的社会毁灭了一个人的全部人性。他被物欲横流的城市所吞噬,自己也成为那城市丑恶风景的一部分。小说直接解剖构成环境的各式人的心灵,提示文明失范如何引发“人心所藏的污浊与兽性”。人们从中可以感触到老舍对病态的城市文明给人性带来伤害的深深的忧虑。

四、分析题

1、《呐喊》与《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

1918年5月鲁迅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小说)发展的一个新时代。将在1918--1922年连续写的15篇小说编为呐喊,1924--1925年的11篇小说收入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成熟之作。

(一)表现的深切--独特的题材、眼光与小说模式(1)开创了“表现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2)在观察表现小说主人公时,有着独特的视角:始终关注着“病态社会”里的人(知识者与农民)的精神“痛苦”。他揭示人的精神病态,是为了揭露造成精神病态的病态的社会。(3)小说情节结构模式为“看与被看”、“离去--归来--再离去”。A、“看与被看”分为两类:一类是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由此构成二元对立。在这类小说中,在好奇的看客看被看者的背后常常有位隐含的作者在看:用悲悯的眼光愤激地嘲讽着看客的麻木与残酷,从而造成一种反讽的距离;另一类的二元对立发生在先驱者与群众之间。在这类小说中,人物与作者的距离大大缩小,作品中渗透着较多的鲁迅的生命体验。B、“离去--归来--再离去”也称为“归乡”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小说中,叙述者在讲述他人的故事的同时,也在讲述自己的故事,两者互相渗透、影响,构成一个复调。

(二)“格式的特别”--“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的呐喊彷徨所建立的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既是自觉地借鉴外国小说形式的结果,也是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包括传统小说)艺术经验的结果。

2、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认为社会只有在这种不断批判中才得以进步,要求人的个体精神独立与自由,他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对人的奴役与压迫。这种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和尖锐性,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他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要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必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他的“推背式”的思考方法,深刻到了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自然也是刻毒。他的杂文思维是非规范化的。常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打开全新的思路。他杂文的犀利刻毒还在于他的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想象力)。

(三)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勾画个与类统一的类型形象,可以说是他杂文基本的艺术手段。他不对某人做出全面评价,而是将某人一时一地的言行作为一种典型现象来加以解剖,“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只抓住具有普遍意义的某一点,而有意排除了为这一点所不能包容的某人的其他个别性,特殊性,从中提炼出一种社会类型,“没有私敌,只有公仇”。

(四)杂文的主观性:他的杂文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作者自己的主观反应。一切客观人事都是要通过他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成为他的杂文的题材。读者能够透过杂文里的描述与抒写,看到活生生的他。

(五)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杂文的语言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自如地驱遣中国汉语的各种句式,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了极致。另一方面,杂文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他仿佛故意地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这都是鲁迅为表达自己对外部事物的独特反应、内心世界的“离奇和荒芜”所需的 新月派

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刘梦苇等。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反对滥情主义和诗的散文化倾向,从理论到实践上对新诗的格律化进行了认真的探索。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新月派纠正了早期新诗创作过于散文化弱点,也使新诗进入了自觉创造的时期。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的仍是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但诗的艺术表现、抒情方式与现代派趋近。

音乐美是:强调节奏,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绘画美是:指诗的词藻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强调诗画相通,突出意象,运用可感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情感,使诗歌具有画面感

建筑美: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

《再别康桥》:全诗共七节,每节四行,每行两顿或三顿,不拘一格而又法度严谨,韵式上严守二、四押韵,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这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又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独特的审美快感。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可以说,正体现了徐志摩的诗美主张。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1,绘画美,是指诗的语言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全诗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2,音乐美,是对诗歌的音节而言,朗朗上口,错落有致,都是音乐美的表现。

A,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来,彩。

B,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C,回环复沓。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3,建筑美,是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再别康桥》共七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阿Q形象

经济上受剥削 政治上受压迫 思想上受毒害

性格特征

1、形象:阿Q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

经济地位: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

政治地位: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

思想上:阿Q的现实处境是十分悲惨的,但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

2、性格特点:

一、“精神胜利法”

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可忘却的病态的精神状态

精神胜利法表现

阿Q性格的某些特征是中国一般封建农村里普通农民所没有的。即瞧不起城里人,又瞧不起乡下人;从自尊自大到自轻自贱,又从自轻自贱到自尊自大,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这样典型环境里典型的性格。

一方面,他是一个被剥削的劳动很好的农民,质朴,愚蠢,长期以来受到封建主义的影响和毒害,保持着一些合乎“圣经贤传”的思想,也没改变小生产者狭隘守旧的特点:他维护“男女之大防”,认为革命便是造反;很鄙薄城里人,因为他们把“长凳”叫做“条凳”,在煎鱼上加切细的葱丝,凡是不合于未庄生活习惯的,在他看来都是“异端”。

另一方面,阿Q又是一个失掉了土地的破产农民,到处流荡,被迫做过小偷,沾染了一些游手之徒的狡猾:他并不佩服赵太爷、钱太爷,敢于对假洋鬼子采取“怒目主义”;还觉得未庄的乡下人很可笑,没有见过城里的煎鱼,没有见过杀头。

精神胜利法产生的根源

a、封建阶级的残酷压迫

b、自然经济养成自满自足的心理

c、家长制封建家庭养成的家长权为意识

总之,阿Q的“精神胜利法”产生一方面是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后近代中国农村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的表现。一方面也为阿Q本身的具体经。

小说这个“大团圆”的结局的阿Q的悲剧,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悲剧。

五、艺术特色分析

1.喜剧的外套,悲剧的内核。2.采用白描手法。3.杂文式的笔法

野草分析

一、奇特的艺术构思

二、鲜明的对比手法

三、突出的象征手法

四、诗情与哲理的结合五、优美精练的语言

第三篇: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2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试题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谢冕2.红色娘子军

3.我是你爸爸4.“锻炼锻炼”

5.巴金6.星星

7.倾城之恋8.赵树理

9.红灯记10.九叶派

11.中国现代诗12.王安忆

13.革命的现实主义14.在新的崛起面前

15.周扬16.山药蛋派

17.老鲁18.余华

19.小二黑结婚20.龙江颂

1.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的《失去平静之后》。

2.芭蕾舞《》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洪常青与琼花的爱情描写。

3.王朔的小说如同他小说中的内容一样,大多随意而放纵,但也严肃之作,他自己认为,他写得“最深沉”的一篇作品是《》。

4.在20世纪9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陈思和有意发掘赵树理的“民间立场”的意义,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尤其是《》作为“民间文化形态”表达了与国家意志的“时代共名”不一致的“农民立场”、“民间立场”。

5.对“样板戏”的重新登场,有人叫好,有人坚决否定。作家说:“我好些年不听‘样板戏’,我好像也忘了它们。可是春节意外地听人清唱‘样板戏’,我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6.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主要谈论的是顾城的诗。

7.王安忆小说《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小说《金锁记》中的长安、《》中的流苏等女性都是同一类人。

8.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9.《》为了改变原演出本中李玉和一家三代平分秋色的状况,大力给李玉和扩戏,全剧始终由他牵着鸠山的鼻子转.

10.不管朦胧诗派是否与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相背离,它的确是与20年代的象征派诗歌、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和40年代的诗歌在诗艺上是相贯通的。

11.1986年10月由《诗歌报》和《深圳青年报》共同举办的“1986年群体大展”,被看作是“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的标志。12.写都市的三个中篇:《逐鹿中街》(1988),《“文革”轶班》(1993)和《香港的情和爱》(1993),在情爱设计上有着张爱玲小说的某种内敛性的空间特征。

13.所谓“二革”创作方法,是指“”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的结合。

14.从1960年到1985年,有三篇为朦胧许呐喊助威的著名文章,又称“三个崛起”,其中第一篇是谢冕的《》。

15.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最重要的两篇赵树理研究文章是的《论赵树理的创作》和陈荒煤的《向赵树理方向迈进》。

16.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卤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

养他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或“山西派”。

17.汪曾祺的小说《》以西南联大的生活为背景,写了一个校警的故事。小说头先写饿,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学校状况呈现出来,再写挖野菜,写了近两页,才引出主人公。

18.“十八岁”在的小说中是一个象征,他的《十八岁出门远行》写的是十八岁,他的《四月三日事件》写的还是十八岁。

19.第广次文代会前后,赵树理和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一起作为“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在《新文艺选集》中设有专辑,而赵树理的成名作《》却发声于1943年.

20.“样板戏”《龙江颂》的前身是话剧《》。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王安忆在她创作的第一阶段(80年代初80年代中期)的作品以“雯雯系列”为主,标志着这个阶段终结的作品是(C)。

A.《雨,沙沙沙》

B.《广阔天地的一角》

C.《69届初中生》

D.《本次列车终点》

2.“太阳是我的纤夫,/它拉着我,/用强光的绳索„„”这句诗的作者是(C)。

A.北岛B.舒婷

C.顾城D.江河

3.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1981年,《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才使“现代主义创作”这一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流.这篇文章的作者是(B)。

A.王蒙B.高行健

C.王干D.魏明伦

4.“舌战栾平”的精彩场面出自(A)。

A.《智取威虎山》B.《沙家浜》

C.《奇袭白虎团》D.《红灯记》

5.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B)。

A.《老定额》B.《“锻炼缎炼”》

C.《三里湾》D.《套不住的手》

6.1986年后,王安忆发表了一批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品,被归人当时的“性题材”中,其中,除了著名的“三恋”外,还有(C)。

A.《香港的情与爱》B.《小鲍庄》

C.《岗上的世纪》D.《大刘庄》

7.汪曾棋80年代的小说呈现出全然的宁静与和谐,他在一篇著名的小说中写到的巧云和十一子的悲情,虽然因为号长的介入有些波折,但正义和善良很快就驱逐走了丑恶。这篇小说是(B)。

A.《鸡鸭名家》B.《大淖记事》

C.《詹大胖子》D.《岁寒三友》

8.王朔是创造热点和现象的高手,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都被他玩过用过,他更会为自己和作品广告,1999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还没出版歇被炒得不可一世,但读后大家都发现上当受骗。这部小说是(D)。

A.《千万别把我当人》B.《我是你爸爸》

C.《一点正经也没有》D.《看上去很美》

9.1990年王安忆在搁笔一年后重新完成的第一篇小说,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她在叙事上的变化,即叙事策略上的游戏状态。这部小说是(A)。

A.《叔叔的故事》

B.《乌托邦涛篇》

C.《锦绣谷之恋》

D.《纪实与虚构》

10.江河1985年创作的“史诗”代表作是(B)。

A.《诺日朗》B.《太阳和他的反光》

C.《纪念碑》D.《自白——给圆明园废虚》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赵树理发表的作品主要有(ACD)等。

A.《李有才板话》B.《登记》

C.《田寡妇看瓜》D.《福贵》

2.在40年代,即“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第一次女性文学高潮尾声中,出现了一批卓有成就的女性作家,其中,主要有(ABD)等。

A.张爱玲B.萧红

C.茹志鹃D.苏青

3.以朦胧诗为反叛对象的诗歌流派曾令人眼花缭乱,其中,主要有(ABC)等.

A.“整体主义”B.“新传统主义”

C.“非非主义”D.“反朦胧主义”

4.有人曾将废名,沈从文、汪曾棋的名字连在一起,认为他们一脉相承,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小说极重要的一支。在这个名单后面,还可以加上(B)等。

A.刘心武B.钟阿城

C.刘绍棠D.陈忠实

5.“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白洋淀诗派”.这个诗派的主要成员有(AC)等。

A.多多B.舒婷

C.根子D.顾城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为什么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所谓“两条道路”是什么意思?作品是如何表现“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8分)

2.简要说明“先锋”(Avant-garde)和“先锋文学”的基本概念.(6分)

3.举例说明汪曾棋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散文化”特征。(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完全照抄教材或其他资料,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形象,与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形象在塑造手法上主要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智取威虎山》在艺术上有哪些得失?

2.王安忆与张爱玲同为中国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作家,她们在对女性形象的态度上有什么异同?试以《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为例加以说明。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4—2005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汉语言文学、汉语(师)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5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说明:答案中凡出现错别字均不给分。

1.谢冕2.红色娘子军

3.我是你爸爸4.“锻炼锻炼”

5.巴金6.星星

7.倾城之恋8.赵树理

9.红灯记10.九叶派

11.中国现代诗12.王安忆

13.革命的现实主义14.在新的崛起面前

15.周扬16.山药蛋派

17.老鲁18.余华

19.小二黑结婚20.龙江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C2.C3.B4.A5.B

6.C7.B8.D9.A10.B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lo分)

说明: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矾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ACD2.ABD3.ABC4.B5.AC

四、简答题(共20分)

说明: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赵树理的《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表现“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为什么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所谓“两条道路”是什么意思?作品是如何表现“两条道路”的斗争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8分)

[评分标准]

A.《三里湾》虽然也是歌颂“合作化运动”的,也表现了两条道路的斗争,但是,离当时主流话语(或时代精神)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2分)

B.两条道路是指“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1分)

C.这种斗争主要是通过家庭人伦关系的变化的来表现的,没有表现出这场斗争的“无比复杂和尖锐”性。(2分)。

D.主要原因:一方面作者较少受到当时流行的理论(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包含了作者自己的体验和思考,他认为,农村的两条道路斗争没有人们所说的那样激烈。(2分)

E.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2.简要说明“先锋”(Avant-garde)和“先锋文学”的基本概念。(6分)

[评分标准]

A.“先锋”主要指一种带有实验性质的形式创新运动,既可以是一种精神,一种姿态或倾向,也可以是一种方法或过程。(1分)

B.“先锋”一词最初来源于法语,同中文的原义一样,也是指一种军事术语,即“先头部队”。(1分)

C.“先锋文学”主要指一种以突破一切传统,不断创新为己任的文学。具有反叛性、先导性、流动性和悲剧性。也就是说,它所创新的形式一旦被人们所接受,它的使命也即告终结。(3分)

D.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3.举例说明汪曾棋小说在艺术结构上的“散文化”特征。(6分)

[评分标准]

A.汪曾棋的小说大多按照生活的多维流动来建构,先写环境地貌,再写人,再写人的职业和生活。(2分)

B.作品中较多地穿插天文地理、风俗人情、掌故传说等,有杂家的风范。(1分)

C.写人写事,主要在写生活,而且是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的“整个流程”。(1分)

D.可以《受戒》为例,也可以《老鲁》或《鸡毛》等其他作品为例。(1分)

E.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1分)

五、分析题(40分)

说明: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完全照抄教材或其他资料,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该题答案不得少于1000宇。

1.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中的杨子荣形象,与小说《林海雪原》中的杨子荣形象在塑造手法上主要有什么不同?你认为,《智取威虎山》在艺术上有哪些得失?

2.王安忆与张爱玲同为中国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作家,她们在对女性形象的态度上有什么异同?试以《长恨歌》中的王琦瑶和《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为例加以说明。

[评分标准]

A.完全照抄教材或其他资料.(扣15—20分)

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5—10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5分)

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5分)

E.有错别字或病句。(扣1分,最多扣分不超过2分)

第四篇:现当代文学专题试题 17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2—2003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开)

汉语言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试题

2003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女性写作”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1975年在《》中提出来的。

2.在赵树理的小说《“锻炼锻炼”》中,“锻炼锻炼”是争先社社主任的一句口头掸。

3.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这是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一个退伍老兵和一个空姐的故事。

4.北岛,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一部以杨讯和萧凌为主人公的“手抄本”小说《》。

5.1981年甘肃的《》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随后全国许多刊物纷纷效仿,为“新生代”的重新集结和展示提供了机遇。

6.山岗的儿子皮皮杀死了山峰的儿子,山峰杀死了皮皮,山岗杀死了山蜂,山峰的妻子借助公安机关杀死了山岗„„,这个“连环报”式的仇杀故事出自小说《》。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删去了原电影剧本中和琼花的爱情故事。

8.在创作的顶峰期,写了许多在当时让人耳目一新的小说,如《冈底斯的诱惑》、《西海的无帆船》、《虚构》等。

9.在40年代的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并有小说集《邂逅集》问世,解放后主要从事戏曲工作,写过京剧剧本。

10.在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的“文学读物”中,除了王朔的“顽主”系列小说外,还有的《文化苦旅》等“大文化”散文。

11.钱理群、、吴福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提出:“民俗描写往往是赵树理小说中最吸引人的部分,有的显然具有文化人类学的参考价值。”

12.20世纪50年代以来,描写上海城市生活的作品主要有的《上海的早晨》等。

13.余华发表于1989年的创作谈《》和发表于1991年的长篇小说《呼喊与细雨》,被人们看作是他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14.“文革”后现代意识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食指、芒克、多多和根子等为主要成员的“”。

15.京剧“样板戏”除《》和《龙江颂》外,其余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情节曲折,斗争激烈,悬念丛生,富于传奇性。

16.在“文化热”的影响下,“文化化”倾向成为市井小说和乡土小说的共同特点,主要作品除了汪曾棋的《受戒》、《大淖记事》外,还有的《蒲柳人家》等。

17.在王安忆写都市的三个中篇里:《逐鹿中街》(1988)、《“文革”轶事》(1993)和《》(1993),在情爱设计上有着张爱玲小说的某种内敛性的空间特征。

18.“文革”的“导火索”是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的文章《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19.大家知道莫言和苏童,不是因为他们的小说《红高粱》和《妻妾成群》,而是张艺谋根据这两部小说改编的影片《红高粱》和《》。

20.20世纪50年代初,的《登记》、谷峪的《新事新办》、马烽的《一架弹花机》等短篇小说,大多通过农村家庭和婚姻的矛盾,反映农民新的生活情景和精神面貌。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兼有天真明朗与放荡抚媚两方面特点的米兰,是王朔哪部作品中的主人公()?

A.《空中小姐》B.《动物凶猛》

C.《浮出海面》D.《顽主》

2.“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A.《回答》B.《无题》

C《一切》D.《履历》

3.地主阎恒元的形象是哪部小说中的人物()?

A.《李家的变迁》B.《小二黑结婚》

c.《李有才板话》D.《“锻炼锻炼”》

4.“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是汪曾棋在哪篇小说开头的第一句话()?

A.《老鲁》B.《受戒》

C.《鸡毛》D.《异秉》

5.研究马列主义哲学的曹荆华、进出口公司的翻译柳泉、导演梁倩这三位女性形象是张洁哪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方舟》B.《爱,是不能忘记的》

C.《祖母绿》D.《沉重的翅膀》

6.“文革”中的样板戏,有许多都是根据原有的现存剧目改编的,其中,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的京剧是()。

A.《杜鹃山》B.《红灯记》

C.《龙江颂》D.《沙家族》

7.最早将女性作家与时代精神关联在一起,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来分析作家的写作立场以及作品的意识形态的批评家,是写有《庐隐论》、《冰心论》的()。

A.叶圣陶B.茅盾

C.郭沫若D.鲁迅

8.汪曾旗只在极少的作品流露出嘲讽的意味,比如,他在一篇小说的结尾处只用一句话就写出了一个团长的心理:“我的女人,怎么能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于,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这篇小说是()。

A.《鉴赏家》B.《岁寒三友》

C.《陈小手》D.《大淖记事》

9.当膜肋诗在人们评价不一的情况下,舒婶却率先得到了出版诗集的机会,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

A.《致橡树》B.《一代人》

C.《鸢尾花》D.《双桅船》

10.1990年王安忆在搁笔一年后重新开张的第一篇小说中,从“我”的叙述中复原出一个男人的故事:右派——发配——结婚——回城——作家——放纵。这篇小说是()。

A.《岗上的世纪》B.《叔叔的故事》

C.《纪实与虚构》D.《乌托邦诗篇》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主要有()等。

A.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B.王蒙的《夜的眼》

C.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D.宗璞的《我是谁》

2.批评界普遍认为,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出现过三次高潮,在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学革命中出现的女作家主要有()等。

A.谢冰莹和陈衡哲B.冰心和庐隐

C.冯沉君和凌叔华D.评梅和萧红

3.1987年《顽主》引起大众的批评界的关注后,王朔一发而不可收,后来的几个中篇

和长篇都可以看作是“顽主形象”的继续和延长,其中,主要有()等。

A.《玩的就是心跳》B.《千万别把我当人》

C.《你不是一个俗人》D.《一点正经也没有》

4.赵树理研究专家黄修己曾将赵树理的小说按题材分为“两个世界”:即“大世界”和“小世界”,其中,表现“大世界”的作品主要有()等。

A.《李家的变迁》B.《三里湾》

C.《李有才板话》D.《传家宝》

5.在“文革”中大行其道的所谓“三突出”原则,是指()。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人物D.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四、简答题(共20分)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主要人物作了什么样的修改?修改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改后的效果如何?(8分)

2.汪曾棋曾说:“散文化小说是抒情诗,不是史诗„„”请以《受戒》为例,简要说明汪曾棋小说的散文化特点。(6分)

3.对赵树理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20世纪40年代后期、新中国成立前后至“文革”、“文革”结束至今,请简要说明这三个阶段赵树理研究的主要特点。(6分)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不得完全照抄教材或其他资料,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王安忆《长恨歌》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同一类人,她们都识文断字,并尝试着摆脱旧家庭的笼罩,把自己交付给社会化的大都市,但王琼瑶和白流苏又有许多差别。试结合具体作品,比较这两个人物在对待都市文化的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2.余华的创作大致经历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变化,他本人对这个变化是十分清醒的理智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他的这种选择?

第五篇: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期末自测题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2)期末自测题

一、填空题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同样是描写土改运动,赵树理的《李有才板话》等小说,明显不同于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作品。

2.所谓“二革”创作方法,又称“两结合”的创作方法,是指“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的结合。

3.一般认为,出现在“文革”前的“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开始于年。

4.京剧《沙家浜》是从沪剧《》移植的。5.在20世纪8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在《传统要发扬特征不可失》一文中指出,“反封建”是赵树理作品中“最突出的内容”。6.1980年,《》编辑部以“关于新诗创作问题”为题开设专栏,主要围绕着舒婷的诗歌进行了长达一年的讨论。

7.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在改编过程中,删去了原电影本中与琼花的爱情描写。8.原名赵振开,在“文革”中他曾以“艾珊”的笔名创作过小说《波动》。9.赵树理因1943年9月创作的《》而一举成名。

10.京剧“样板戏”的配器,吸收了多种中国其他乐器和西洋乐器,形成了中西乐器混合编队,但仍以传统京剧的“三大件”为主,这三大件是指高胡、二胡和。11.当年在《红灯记》中扮演李铁梅的演员是。12.京剧《红灯记》的编剧和导演分别是和阿甲。13.“朦胧诗”虽然是人们的一种误解,但这一诗派的得名,最初却来自于那篇有名的《令人气闷的“朦胧”》。

14.较早对朦胧诗人的创作进行整体检阅的文章是的《失去平静之后》。

15.在赵树理研究中,对赵树理作品的再认识有着重要意义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座谈会”年召开于大连。

16.舒婷的诗歌《致橡树》在全国最具权威性的诗歌刊物《诗刊》上发表之前,曾在非正式刊物《》上发表过。

17.公刘的《新的课题——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

18.于坚的《》用调侃的语调对普通人的平庸生活的逼真描写,因表现出“超语义的美”而被看作是“生命意识的觉醒”的代表作。

19.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为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方向”获得了很高的赞誉。

20.公刘发表于1979年刚刚于成都复刊的诗刊《星星》上的“读后感”《新的课题》谈论的是的诗。

21.“女性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建立在西方当代女性主义批评的理论资源之上的,其中,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的《女人是什么》对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

22.最先在文学史中为朦胧诗开设“专章”的文学史著作是198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

23.“样板戏”《海港》的前身是淮剧《》。

24.小说《“锻炼锻炼”》中的所谓“锻炼锻炼”,只是作品中争先社老主任的一句口头禅。

25.1981年甘肃的《》杂志率先开办了“大学生诗苑”栏目。

26.汪曾祺被看作是最后一位“京派”作家,他在20世纪40年代的西南联大时期就曾师从。

27.在20世纪90年代的赵树理研究中,陈思和有意发掘赵树理的“民间立场”的意义,认为赵树理的小说,尤其是《》作为“民间文化形态”表达了与国家意志的“时代共名”不一致的“农民立场”、“民间立场”。

28.从1958年到“文革”结束这期间盛行的“三结合”写作方式,是指领导出思想、作家出技巧、。

29.“样板戏”中的人物都没有爱情生活,李玉和无妻,方海珍无夫,柯湘出场时丈夫被敌人杀害了,江水英是“光荣军属”,丈夫当然不在身边,而的丈夫则被赶到上海路单帮去了。

30.1986年10月由《》和《深圳青年报》共同举办的“1986年中国现代诗群体大展”,被看作是“朦胧诗”过渡到“新生代”的标志。

31.小说《创业史》和《山乡巨变》的作者分别是和周立波。

32.海子信奉存在主义的先驱、当代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关于诗歌是“澄明之境”的观点,他也欣赏海德格尔对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关于“人,诗意地居栖„„”的钟情。

33.大约在1986年前后,在《旧人新时期》里引用同行间的话说,“汪曾祺行情见涨”,说明汪曾祺虽然像一个“出土文物”,但喜爱者越来越多。

34.传统京剧的高度程式化表现在声乐方面是“曲牌”和“”两大声腔系统的严格规定。

35.王安忆引起文坛注意的第一篇小说是《》,写了一个叫雯雯的女孩子的信念与梦想,痛苦与欢乐。

36.从汪曾祺目前的小说来看,他的小说背景大多是故乡江苏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生活。

37.《》是一篇极美的小说,讲的是一个小和尚和一个叫英子的小姑娘清清爽爽、朦朦胧胧的爱情。

38.《》借中国淮北一个僻远、贫困,几近乎静止状态的小村庄,来审视传统文化的自救力问题,被认为是王安忆80年代中期风格转变的标志性作品。

39.《今天》是由“”创办的一份民间文学双月刊,主要成员有北岛、芒克等。

40.郭沫若在《读了〈李家庄的变迁〉》一文中说,这部小说的规模比作者的前两部小说《小二黑结婚》和《》“更加宏大了”,“最成功的是语言”,“创出了新的通俗文体”。

41.“文革”前夕,赵树理虽然构思了反映人民公社化之后农村变化情况的长篇小说《》,却始终没有能够付诸实践。

42.在第三次女性写作高潮中,的《一个人的战争》书写了女性自我成长的经历,有非常明显的性别意识,大胆地展露自我世界和内心经验,性、欲望、身体、自我等诸多话语交织在一起,完成了一部微妙而复杂的女性个人成长史。

43.王朔较早获得社会认可的作品是1984年的一个类似“言情模式”的爱情小说《》。

44.在的《山上的小屋》等作品中,人与人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非常紧张的状态,窥视与恐惧,仇恨与冷漠无休止地折磨着所有的人。

45.王干认为,90年代最不能儿视的文学现象便是现象。

46.王安忆对性的叙述,对女性命运的书写都达到了一种后来者所无法逾越和企及的高度,其中,她的《》被看作是描写“女同性恋”的作品。

47.根据小说《动物凶猛》改编的电影是姜文导演的《》。

48.90年代的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便是书本和电视的联合,作家和评论家一同走上屏幕,在书本死亡的地方开始新的书写,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和的《情爱画廊》都曾经作为视象被观看。

49.八九十年代中国当代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兴起。

50.王朔的作品里包含了通俗文学的诸多因素,成功地将消费和娱乐统一在他的写作行为中,因而被称为“中国当代写作第一人”。

51.汪曾祺曾说,他写的形象受到过老师沈从文笔下那些农村少女三

三、夭夭、翠翠等的潜在影响。

52.“以梦为马”,一往深情地追寻精神的家园,梦想着能够创造一种“民族和人类的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53.丁玲早期创作的《》中的莎菲形象曾被看作是“五四”以后“解放的青年女子在性爱上的矛盾心理的代表者”。

54.王安忆《》中的王琦瑶与张爱玲《金锁记》中的长安、《倾城之恋》中的流苏、《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微龙等女性是同一类人。

55.在赵树理创作的影响下,马烽、西戎、束为、孙谦、胡正等山西作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相近的创作风格,逐步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文学史上称为“山药蛋派”或“”。

56.《》以西南联大的生活为背景,写了一个校警的故事。小说开头先写饿,把当时的社会状况和学校状况呈现出来,再写挖野菜,写了近两页才引出主人公。

57.“样板戏”《龙江颂》的前身是话剧《》。

58.余华是1987年1月在《北京文学》上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后开始引起人们注意的。

59.“女性写作”的概念是法国女性主义评论家埃莱娜·西苏1975年在《》中提出来的,强调的是女性身体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60.第一次文代会前后,赵树理和郭沫若、茅盾等一起作为“1942年以前就已有重要作品出世的作家”在《新文艺选集》中设有专辑,而赵树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于年。

61.不管朦胧诗派是否与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相背离,它的确是与20年代的象征派诗歌、30年代的现代派诗歌和40年代的诗歌在诗艺上是相贯通的。

62.第二批“样板戏”主要有4部京剧,它们是《》、《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和《杜鹃山》。

63.1981年,的《现代小说技巧初探》发表后,终于使现代主义这一创作现象成为引人注目的文**流。

64.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现代主义倾向可以追溯到“文革”末期,的出现可以看作是现代主义文学从地下浮出水面的一个标志。

65.海外学者在《海派文学又见传人》的长篇论文中,详细探讨了《长恨歌》与张爱玲创作的关系,认为《长恨歌》填补了张爱玲《传奇》、《半生缘》之后数十年“海派小说”的空白。

66.江青介入京剧现代戏的移植和改编,是从20世纪年代初开始的。

67.几乎在朦胧诗出现的同时,小说创作中就出现了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宗璞的《我是谁》等现代主义的尝试之作。

68.在《动物凶猛》的女主人公身上,兼具天真明朗与放荡妩媚这两方面的特点。

69.如果说格非和孙甘露在叙事和语言方面,将马原和莫言的实验推到了极端,那么,则可以说余华在对人的生存方面发展了的探索。

70.“文革”中江青亲自培养的“八个样板戏”中,有5部京剧现代戏,它们是《沙家浜》、《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

71.海子是一位充满激情和幻想的具有典型诗人气质的“行为艺术家”,他把印象派大画家看作自己的人生榜样,像他的这位“瘦哥哥”一样,用燃烧生命的热情来投入诗歌创作。

72.长篇小说《》(1991)和在此前的一篇创作谈的发表,被人们看作是余华前期创作的一个总结。

73.莫言说,是一位“感到自己已经洞察到艺术永恒之所在”的“狂生”。

74.汪曾祺开启了“寻根文学”风气之先,更新了小说观念,启动了当代作家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感觉,受他影响的作家主要有阿城、、阿成等。

75.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现了的《你别无选择》、徐星的《无主题变奏》等带有“黑色幽默”特点的现代主义小说。

76.围绕着朦胧诗的论争,从1980年开始掀起高潮,一直到年之后逐渐平息。

77.《受戒》的佛门中没有苦行,没有戒律,甚至连“菩提庵”的庵名也已经讹化为了“”。

78.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的《“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作家的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79.“样板戏”《》为了改变原演出本中李玉和一家三代所谓“平分秋色”的状况,大力给李玉和扩戏。

80.凡是新的艺术形式都具有先锋性,从这个意义说,宋词相对于唐诗是先锋,相对于宋词也是先锋。

二、单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1950年以后,赵树理最具“问题小说”特征的作品是()。

A.《老定额》

B.《“锻炼锻炼”》

C.《三里湾》

D.《套不住的手》

2.江河1985年创作的“史诗”代表作是()。

A.《诺日朗》

B.《太阳和他的反光》

C.《纪念碑》

D.《自白——给圆明园废墟》

3.“太阳是我的纤夫,/ 它拉着我,/ 用强光的绳索„„”这句诗的作者是()。

A.北岛

B.舒婷

C.顾城

D.江河

4.新中国成立前夕,赵树理引起争论的作品是()。

A.《李有才板话》

B.《邪不压正》

C.《孟祥英翻身》

D.《“锻炼锻炼”》

5.京剧“样板戏”除了两部作品外,均取材于革命历史斗争。这两部作品是《海港》和()。

A.《龙江颂》

B.《智取威虎山》

C.《红灯记》

D.《奇袭白虎团》

6.二诸葛和三仙姑的形象出自作品()。

A.《小二黑结婚》

B.《福贵》

C.《李有才板话》

D.《登记》

7.朦胧诗从“地下”走向“公开”,最初是一家报刊1980年10月以“青春诗会”的名义发表的舒婷、顾城、江河、徐敬亚等人的作品。这家报刊是()。

A.《诗歌报》

B.《诗刊》

C.《诗探索》

D.《星星》

8.“舌战栾平”的精彩场面出自()。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红色娘子军》

D.《红灯记》

9.在朦胧诗人中,最早得到大家认同的诗人是()。

A.顾城

B.江河

C.北岛

D.舒婷

10.“对于世界 / 我永远是个陌生人 / 我不懂它的语言 / 它不懂我的沉默”这句诗出自北岛的作品()。

A.《无题》

B.《回答》

C.《一切》

D.《履历》

11.短篇小说创作曾是“十七年”文学一个引人注目的区域,也出现了一批现在看来仍有艺术趣味的作品,如《登记》、《山地回忆》、《红豆》、《百合花》等。其中,《红豆》的作者是()。

A.赵树理

B.宗璞

C.茹志鹃

D.孙犁

12.朦胧诗在人们评价不一的情况下,舒婷率先得到了出版诗集的机遇,这也是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这部诗集是()。

A.《致橡树》

B.《神女峰》

C.《双桅船》

D.《呵,母亲》

13.1947年7、8月间,正式提出“赵树理方向”是在()召开的文艺座谈会上。

A.晋鲁豫边区文联

B.晋察冀边区文联

C.晋冀鲁豫边区文联

D.陕甘宁边区文联

14.一个团长在一枪打死了为他女人接生的产科医生后,委屈地说:“我的女人,怎么能摸来摸去!她身上,除了我,任何男人都不许碰!这小子,太欺负人了!日他奶奶!”这个细节出自小说()。

A.《虐猫》

B.《陈小手》

C.《老鲁》

D.《八千岁》

15.1986年后,王安忆发表了一批引起颇多争议的作品,被归入当时的“性题材”中,其中,除了著名的“三恋”外,还有()。

A.《香港的情与爱》

B.《小鲍庄》

C.《岗上的世纪》

D.《大刘庄》

16.在一段时间内,小说题材的选择直接影响到作品的高低优劣。“十七年”时期重大社会题材小说《红旗谱》的作者是()。

A.曲波

B.梁斌

C.柳青

D.吴强

17.“赴宴斗鸠山”的精彩场面出自()。

A.《智取威虎山》

B.《沙家浜》

C.《红色娘子军》

D.《红灯记》

18.汪曾祺前期的小说还有许多情节的因素,后来越来越简约、随意,篇幅更短小,文字更朴素,大多只有三四千字,颇似随笔,被称为“笔记体小说”。其中的代表作是()。

A.《大淖记事》

B.《晚饭花》

C.《受戒》

D.《陈小手》

19.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第一次女性文学高潮中,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和批评的展开,出现了一批女性文学的研究专著,其中,谭正璧的《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改名为()。

A.《中国现代女作家》

B.《中国妇女文学史》

C.《中国女作家史话》

D.《中国女性文学史话》

20.“告诉你吧,世界 / 我——不——相——信!”这句诗出自作品()。

A.《无题》

B.《回答》

C.《一切》

D.《履历》

21.和王朔年龄相仿、写作又差不多同时起步的余华、苏童、格非、马原等,他们大多写作的是()。

A.新写实小说

B.寻根小说

C.新历史小说

D.先锋小说

22.王朔是创造热点和现象的高手,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体都被他玩过用过,他更会为自己和作品作广告,1999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还没出版就被炒得不可一世,但读后大家都发现上当受骗。这部小说是()。

A.《玩的就是心跳》

B.《我是你爸爸》

C.《一点正经也没有》

D.《看上去很美》

23.“我钉在 / 我的诗歌的十字架上 / 为了完成一篇寓言 / 为了服从一个理想。”这句诗的作者是()。

A.顾城

B.海子

C.北岛

D.舒婷

24.老秦在阎家山的问题解决后,竟跪在地上向老杨等人磕头,这个情节出自赵树理的小说()。

A.《小二黑结婚》

B.《田寡妇看瓜》

C.《李家庄的变迁》

D.《李有才板话》

25.“一切都命运 / 一切都是云烟 /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这句诗出自北岛的作品()。

A.《无题》

B.《回答》

C.《一切》

D.《履历》

26.1988年,王朔有4部小说被搬上银幕,因此有人把这一年称为“王朔年”。这4部小说是《轮回》、《顽主》、《大喘气》和()。

A.《空中小姐》

B.《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C.《动物凶猛》

D.《玩的就是心跳》

27.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三个崛起”的作者中,有一位是朦胧诗潮中的诗人,他是()。

A.徐敬亚

B.北岛

C.孙绍振

D.谢冕

28.《生死场》的作者是三四十年代最优秀的女性写作者之一,1941年,年仅31岁的她在香港去世,女性经验的书写在现代文学史上也趋于终结。这位作家是()

A.萧红

B.张爱玲

C.苏青

D.石评梅

29.“你相信了你编写的童话 / 自己就成了童话中幽蓝的花 / 你的眼睛省略过 / 病树、颓墙 / 锈崩的铁栅 / 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 / 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 / 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 / 出发。”这诗句出自()。

A.《惠安女子》

B.《生命幻想曲》

C.《童话诗人》

D.《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30.作为小说家和文学现象的王朔浮出海面,以极端挑战的方式、逼近生活的调侃、玩世不恭的姿态引起大众的批评界的关注的标志性小说是()。

A.《浮出海面》

B.《顽主》

C.《动物凶猛》

D.《玩的就是心跳》

31.当一位权威的文艺理论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将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批得体无完肤之后,立即就有人挺身而出,公然为孙绍振辩护,而且胆敢指名点姓地要与之“商榷”,这人是()。

A.李黎

B.公刘

C.江枫

D.谢冕

32.在第一批的“八个样板戏”中,惟一的一个“交响音乐”是()。

A.《红灯记》

B.《白毛女》

C.《沙家浜》

D.《龙江颂》

33.王朔的作品大多呈现出明显的自我重复和批量生产的痕迹,只有少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和个人经验的作品除,这类作品的代表是()。

A.《空中小姐》

B.《动物凶猛》

C.《看上去很美》

D.《浮出海面》

34.“不是一切火焰 / 都只燃烧自己 / 而不把别人照亮; / 不是一切星星 / 都仅指示黑夜 / 而不报告曙光„„”这句诗出自作品()。

A.《回答》

B.《生命幻想曲》

C.《一切》

D.《这也是一切》

35.“小腿疼”和“吃不饱”这两个落后农民的形象出自小说()。

A.《三里湾》

B.《“锻炼锻炼”》

C.《邪不压正》

D.《小二黑结婚》

36.余华1989年发表在《上海文论》上的一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创作谈是()。

A.《河边的错误》

B.《往事与刑罚》

C.《我胆小如鼠》

D.《虚伪的作品》

37.先锋小说家都很重视小说的语言,而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为极端的是()。

A.马原

B.余华

C.格非

D.孙甘露

38.1950年赵树理担任《说说唱唱》的执行主编后,引起了三次大的**,第一次是因为发表了一个描写落后农民的故事,这个故事是()。

A.《登记》

B.《武训问题介绍》

C.《金锁》

D.《种棉记》

39.“样板戏”大多是移植和改编的,但也有少数原创作品,如()。

A.《沙家浜》

B.《奇袭白虎团》

C.《龙江颂》

D.《智取威虎山》

40.王安忆90年代的承载着较多“女性意识”的作品是()。

A.《小城之恋》

B.《悲恸之地》

C.《鸠雀一战》

D.《我爱比尔》

三、多项选择题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有1-4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50年代后期,赵树理在文学界的地位大大下降,农村题材小说中作为“方向性”加以提倡的是更具“理想”色彩的、致力于新人塑造的作家,主要有()等。

A.王汶石

B.李准

C.周立波

D.柳青

2.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五人诗选》中收录了北岛、舒婷和()等人的作品。

A.顾城

B.海子

C.江河

D.杨炼

3.当代文学史上有名的“三个崛起”是指()。

A.《在新的崛起面前》

B.《崛起的诗潮》

C.《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D.《崛起的诗群》

4.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赵树理发表的作品主要有()。

A.《李有才板话》

B.《登记》

C.《田寡妇看瓜》

D.《福贵》

5.“样板戏”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进行了多方面的艺术探索,京剧属古,芭蕾舞既古且洋。它的两部芭蕾舞剧是()。

A.《白毛女》

B.《红色娘子军》

C.《沙家浜》

D.《智取威虎山》

6.汪曾祺写得最好的小说都是属于童年回忆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有()等。

A.《受戒》

B.《大淖记事》

C.《异秉》

D.《岁寒三友》

7.“山药蛋派”的主要作家除赵树理之外,主要还有()等。

A.马烽

B.束为

C.西戎

D.柳青

8.“后朦胧”主要指在朦胧诗直接影响下成长起来的“校园诗人”,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等。

A.海子

B.王家新

C.西川

D.李亚伟

9.在20世纪40年代,赵树理的小说得到了左翼文学界的一致赞扬,他们的赞扬都集中在()三部作品上。

A.《小二黑结婚》

B.《邪不压正》

C.《李有才板话》

D.《李家庄的变迁》

10.《沙家浜》“智斗”一场戏中的三个主要人物是()。

A.阿庆嫂

B.胡传奎

C.刁德一

D.郭建光

11.对汪曾祺散文化小说创作产生过较大影响的作家主要有()。

A.废名

B.沈从文

C.萧红

D.张爱玲

12.王安忆的“三恋”是指()。

A.《小城之恋》

B.《世纪之恋》

C.《荒山之恋》

D.《锦绣谷之恋》

13.王朔参与创作的电视剧都获得了商业上的成功,这些电视剧主要有()。

A.《过把瘾就死》

B.《渴望》

C.《编辑部的故事》

D.《过把瘾》

14.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出现的第一次女性文学高潮中,创作实绩带动了理论和批评的展开,出现了一批女性文学的研究专著,其中,主要研究者有()等。

A.谢无量

B.草明

C.谭正璧

D.黄英

15.赵树理描写农业合作化的长篇小说《三里湾》受到批评的主要原因有()等。A.没有对农村社会主义的带头人进行真实描写 B.没有按照合作化运动的过程作全景式描写

C.达不到党关于农村的理论和政策的高度

D.达不到当时文学“规范”要求的高度

16.“文革”期间江青所说的“三突出”原则是()。

A.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

B.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

C.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中心人物

D.在英雄人物中主要主要人物

17.50年代前期,能较好地体现新中国成立后的文学“规范”的农村题材小说主要有()。

A.赵树理的《登记》

B.谷峪的《新事新办》

C.马烽的《结婚》

D.李准的《不能走那条路》

18.以马原为代表的小说实验运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中国当代先锋小说的真正开端,这一开端在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这三个层面是()。

A.叙事革命

B.语言实验

C.文体创新

D.生存探索

19.90年代的许多文学现象都与媒体的炒作和介入有关,其中,主要有()等。

A.顾城事件

B.朦胧诗现象

C.马桥事件

D.《废都》现象

20.先锋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为()等。

A.必须始终坚持为大众服务

B.必须始终保持着与社会和大众的距离

C.必须始终保持与主流文化的一致性

D.必须始终与传统和世俗为敌

四、简答题

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有人认为,新中国成立“十五年来,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执行党的政策,做官当老爷,不去接近工农兵,不去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2.《三里湾》虽然也是歌颂合作化运动的,但却因没有表现出“无比复杂和尖锐”的两条道路的斗争而受到严厉批评。请问,所谓“两条道路”指哪两条道路?这部小说对两条道路斗争的“消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作者采取这种表现方式的主要原因什么?

3.《沙家浜》在“样板化”的过程中,将主要人物由阿庆嫂改为了郭建光,这是为什么?改后的效果怎样?

4.为什么说“关于朦胧诗的论争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特现象”?

5.王安忆在八九十年代的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作品和特点是什么?

6.京剧现代戏产生的“文化语境”主要指的是什么内容?请给予简要说明。

7.北岛与舒婷诗歌在表达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什么?请试举一例简要说明。

8.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结构上。请简要说明这一特征,并试举一例。

9.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10.出现在90年代的第三次女性写作高潮表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情况?请举例说明。

11.应该如何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待汪曾祺小说的意义?

12.对于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第三代”诗歌的大规模出现而在诗坛上引起的一次“美丽的混乱”,你是怎样看的?(不能只借用教材中的观点和材料,应说出自己的看法。)

13.说先锋小说的变化是“胜利大逃亡”的主要用意是什么?

14.王朔和老舍的小说都以北京的市民生活为题材,也都具有很浓重的幽默色彩,但又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为什么?

15.王安忆小说在张爱玲小说的基本上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以《长恨歌》为例简要说明。

16.后朦胧诗人与朦胧诗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五、分析题

要求: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该题不得少于1000字。

1.从小说《林海雪原》到京剧《智取威虎山》,“样板戏”是怎样将杨子荣塑造成“高大全”式的英雄人物的?

2.为什么说“王安忆在八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中是最出色的一位”?请通过王安忆与其他作家的创作的简单比较加以说明。3.《三里湾》和《创业史》、《山乡巨变》都是歌颂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为什么《三里湾》受到了较多的批判?

4.“样板戏”在“文革”后随着江青一伙的垮台受到批判和否定,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重新与观众见面时,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这是为什么?

5.有人认为,“样板戏”的主要构成是京剧现代戏,而京剧现代戏的创作早在1958年就开始了,因此,应该把江青的介入与与京剧现代戏区别开来。为什么说这种看法既有道理,又带有因人论事之嫌?

6.试比较王安忆的《荒山之恋》与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表现爱情“对命运的认同”这一点有什么异同。

7.试以朦胧诗和先锋小说的发展变化,说明先锋文学自身局限的不可超越性。

8.王安忆的小说在90年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

[分析题评分标准]

A.没有新颖独特的立意。(扣15-20分)

B.论述不正确或不深入。(扣5-10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5分)

D.文字欠优美或不流畅。(扣5分)

下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当代文学期末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当代文学 期末总结(精选5篇)

    1、 胡适于1920年出版的《尝试集》,被视为区分新旧诗的界碑。(p1) 2、郭沫若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鲜明的时代色彩,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开创了“一代诗风”。......

    现当代文学期末复习2

    2、 谈谈巴金前后期作品风格的异同。 巴金小说创作前后期的时间是在上世纪40年代末,标志是《憩园》、《寒夜》等小说的问世。 巴金前期的创作如《家》、《春》、《秋》、《灭......

    现当代文学期末考试题[合集5篇]

    现当代文学 一.填空 1. 天安门诗歌运动时间 2. 第四次文代会时间,邓小平祝词 3.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争鸣”关键文章名 4. “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 关键文章名 5. 1985,198......

    现当代文学

    伤痕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种文学现象,主要反映十年**给人们心灵带来的创伤,得名于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

    现当代文学

    一、 童稚视野里折射出的绮丽梦幻 儿童的视野是单纯与天真的,《呼兰河传》中的那个单纯的“我”在经历了几许变故后,漂泊动荡的生活让她拾起记忆的碎片,并利用这些碎片编织成她......

    现当代文学

    现代文学  1928年1月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太阳社和创造社(P147)  真正为中国现代新诗奠基,开一代诗风的是郭沫若《女神》。  闻一多提出的白话新诗的理论主张可概括为:......

    现当代文学

    1、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分别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2、1928年后,左翼文学在这一时期迅速高涨,并成为文学发......

    现当代文学

    1、“朦胧诗”——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文坛上涌动着一股崭新的诗潮,因章明发表《令人气闷的“朦胧”》一文而得名。其成员包括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江河、芒克、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