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思考123[范文模版]
关于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律思考
张秀芹
(南阳师范学院 法学院,河南 南阳 473061)
摘要:众多国家的司法实践证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成为预防腐败、促进廉政的有力措施。对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进行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为此,我们可以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的国情及财产申报的实际状况,尽快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逐渐形成我国的预防腐败的体系,为创造一个政治清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保障。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申报;预防腐败;财产申报法
所谓公务员财产申报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国家公务人员及其相关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的期限和方式,向有权机关如实申报其财产状况及变化,并要接受有权机关监督检查的法律制度[1](P117)。该项制度在我国目前来说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今年3月份的“两会”期间却再一次成为公众热切议论的话题,这与我国迟迟未出台公务员财产申报立法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不得不再次呼吁尽快借鉴外国的立法例,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并适时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
一、国外公务员财产申报的立法实践介绍
财产申报制度起源于1883年的英国,被称为是“阳光法案”。目前,世界上已有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在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这些国家既包括发达国家,也包括有发展中国家,并且实践证明,它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
虽然英国在1883年制定了《净化选举
防止腐败法》,称为世界上最早将财产申报纳入法律的国家。但美国的财产申报制度可以称之为是制度最完备的。
美国1978年颁布的《政府行为道德法》规定:到立法、司法和行政三大机构工作的公务人员,对自己及其配偶的财务情况必须在任职前进行申报并予以公开。该法还对申报材料的接收和保管办法、公开方式、查询手续、拒绝申报及虚假申报的处罚办法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1990年,美国又出台了《政府官员和工作人员道德行为准则》,进一步规范了各类高级官员及其配偶、子女的财产申报制度。除此之外,美国还有一部《廉政法》,该法规定逾期不填写财产和收入申报单的政府官员将被司法
机构起诉。因此说,美国对于政府官员的财产公开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2](P44--45)。
新加坡也具有比较完备的财产申报制度,其自1960年颁布《反贪污法》之后,又相继出台了《财产申报法》、《公务员法》、《没收非法所得法》、《共同价值观白皮书》等,依据这些法律的规定,所有的国家公务员都必须在任职时申报自己的财产。并且每年的1月2日须申报自己在任职年度内上一年度的财务情况。申报的项目主要有:银行存款、贵重饰物、动产、不动产、股票、证券等个人财产,配偶、依靠其抚养的家庭成员的财产状况,并且还要及时登记财产变动情况及对投资利益进行限制。新加坡凭借其完备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律法规,有效的预防了腐败的滋生。其曾在一项“透明国际”1针对90个国家开展的腐败印象指数的调查中,廉洁度位列第七,是唯一一个进入前10名的亚洲国家[3](P27)。
此外,除了以上国家,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有比较完善的针对国家公务人员财产申报的立法,比如法国的《资金透明度法》,韩国的《公务人员伦理法》,俄罗斯的《反腐败法》等法律。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我国在构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立法时,应借鉴其他国家在预防腐败方面的先进立法经验。
二、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现状及评析
我国早在1987年就提出过申报财产制度问题,1994年全国人大正式将官员财产收入申报法列入立法规划项目。199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该规定仅将工资、津贴、补贴、各类奖金及讲学、写作、审稿等劳务所得纳入领导干部申报的范围,这种申报实际上是“收入申报”,工资、奖金、补贴等本就是公开、合法的,与我们所讲的“财产申报”区别甚大。收入申报制将官员的非法所得排除在外,将最可能涉嫌犯罪的收入遗漏在申报之外,这种局限性决定其对于预防、惩罚官员腐败的作用十分有限。2001年6月中共中央纪委、中共中央组织部又联合发布《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令人遗憾的是该规定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尽人意。后来在制定《公务员法》草案的过程中,有人曾提出“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相应条款,但在征求意见时,遭到绝大多数官员的反对,因此在最终颁布实施的《公 1 它是一个著名的国际反腐败组织,即“国际透明组织”,简称TI,在1993年由德国人彼得·艾根创办,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性的民间组织。总部设在德国柏林,该组织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现今已成为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
务员法》中没有写入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综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的立法是步履蹒跚,虽然中纪委、检察部、全国人大法工委等一些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多次重申,我国正在加强论证这一制度,但同时又强调不能仓促出台,需要制订配套措施。诚然,在我国现有环境下,财产申报或许会有技术性、配套措施及执行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与抵制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在金融危机下,我们面临的反腐败形势更具有紧迫性,公众对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对公务人员的廉洁度期望值都很高,因此说,我国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就成为了十分迫切的立法需求。
三、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设想
虽说目前我国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仍然有很大的阻力,但绝不意味着可以停滞不前。我们应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和财产申报的实际状况,并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经验,通过立法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笔者认为制定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时,应包括如下内容:
(一)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
对于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在制定时,应该确定怎样的申报主体,理论界学者们是见仁见智。有学者认为每一个国家工作人员都必须统一申报自己的家庭财产,接受审查并受到社会的监督。因此,所有的国家工作人员都应该是《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主体,这正好与我国刑法第93条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和刑法第395条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范围的规定相一致[4](P48)。还有学者认为,财产申报的主体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任命的科级(包括科级)以上干部等所有有可能利用其职权、地位、影响进行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活动的人[5](P21)。另外还有学者认为,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应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先从各级领导职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开始,通过3—5年的实践,再逐步扩大其范围[6](P152)。
那么,究竟该如何设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的主体范围呢?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国外的立法例。关于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界定。有的国家规定所有的公职人员不分级别和职务一律要求实行财产申报,如俄罗斯、新加坡、泰国、巴基斯坦等;有的国家规定达到法定的某种级别或职务以上的公职人员才需要
进行财产申报的,如美国、韩国、加拿大等。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比较庞大,财产申报的主体不宜太广,如果牵涉面过大,反而不利于监督机关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在立法时可以采取列举的方式,即将立法机关、党政机关、司法机关、社会团体单位中掌握一定的人、财物权及在单位中掌管签字报销的公务员明确列举出来,这部分公务员的财产必须进行申报,另外对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主要领导成员及其配偶、子女等列举出来,财产也须申报,另外,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保持法律的稳定,可以再制定一个兜底条款,如其他需要申报财产的公务员等。如此一来,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后,可以以司法解释等形式来扩大需要进行财产申报的主体范围。
(二)申报的财产范围
申报财产的范围是财产申报立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也是比较难界定的一个问题,我国现有的政策性文件中确定的财产申报范围主要包括工资、奖金、津贴、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和劳务所得。这些收入只是公务员的合法公开的经济收入情况,无法反映他们的真实的财产状况,更无法监控他们的灰色和黑色收入情况。而且,只是对公务员的个人财产申报情况进行了规定,对其家庭全部财产的情况根本没有明确的规定,结果造成许多腐败行为无法被披露。
笔者认为,在界定我国公务员申报的财产范围时,应该与国际接轨,从国外的财产申报范围来看,大多数国家的立法规定都比较宽泛,主要包括不动产的所有权、动产所有权、有价证券、债券、债务、以及其他无形资产等,比如:房产、地产、汽车、机械设备、支票、存款、股票、超过一定限额以上的黄金(包括黄金制品)、白金(包括制品)、白银(包括制品)、宝石、古董、艺术品等,另外这些财产存放的地点也要一同申报。同时,财产申报不只限于申报者本人,还必须包括其配偶或受其抚养的子女的有关情况。在制定《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时,需要申报的财产应主要包括:不动产状况(比如房产等)、私家轿车、银行存款、股票、债券、价值500元以上的家庭物品(如金银及饰品、名人字画、家用电器等)、500元以上的债权债务及投资或偶然所得、各种收入和劳务所得(如工资、奖金、津贴、补助、讲学、写作、审稿等)、4
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或负责人承包、承租经营所得、其他财产等,可以采用列举加总括的模式,在立法中给予明确规定公务员需要申报的财产范围,而且这种财产申报的范围不但包括公务员个人的,还要包括其父母、配偶、子女等近亲属的财产[7](P153)。
(三)对拒报或不如实申报行为的处罚规定
对于在执行中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财产的公务员,在立法时,可以规定对情节轻微并能及时纠正的给予党纪、政纪等的处分,对于情节严重并拒不悔改的,可以考虑引入刑罚处罚制度,以刑罚这种强制手段惩治拒不申报或者不如实申报财产的申报人,从而确保财产申报制度的贯彻执行。笔者建议,《公务员财产申报法》在法律责任一章中,可以根据财产申报的特点和要求,借鉴刑法中贪污、贿赂犯罪的量刑规定,对一些拒不申报或申报不实定罪量刑。对多次未申报或虚假申报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未申报或虚假申报财产与实际财产差额处罚。另外对未申报或虚假申报的财产,经查如果涉嫌其他犯罪的,根据管辖的分工另行处理。同时,今后修改《刑法》时,应该增加国家工作人员拒不申报财产罪和公职人员不如实申报财产罪,并可以考虑附加罚金刑,从而实现部门法之间的协调性。
除此之外,我国在制订公务员财产申报法时,对公务员财产申报的受理机构,财产申报的时间以及相应的公务员财产申报的监督措施等,作出相关的规定。可以看出,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廉政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当然,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制度,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贯彻实施除了自身的运行机制外,还需要其它相关制度的配合和支持。所以我们还需要加强其他法律、法规、制度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只有形成一个廉政措施系统,才能发挥其巨大威力。
目前,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项“阳光法案”,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反腐败的法律“利器”。因此,我国开展反腐倡廉工作中,也应该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制定出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财产申报法》,为创造一个政治清明的和谐社会提供法律上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邹虎.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思考[J].社科纵横,2010,(2):117 [2]王英.美国公务员的财产申报制度[J].求知,2010,(8):44-45
[3]万磊.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2009 [4]郑重.建立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法律考量[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2009,(5):48 [5][6]周杏梅.公务员财产申报之立法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3):152-153 [7]李周伟,沈林荣.构建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思考[J].党政干部论坛,2009,(1):21
第二篇: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和现实状况
财产申报制度,是一种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要求特定人群对其财产和收入情况进行如实申报的制度。从财产申报制度产生之日起,它对反腐倡廉,树立政府和公务人员的良好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意义
1、预防和惩治腐败
预防腐败。这也是财产申报制度的根本目的所在。事后惩治行为虽然打击了公权力腐败行为,予以责任人相应处罚,但公共利益受损害已经成为既定事实,这只是事后补偿。从源头彻底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是财产申报制度的价值追求。
惩治腐败。对于经审查出现异常的财产状况以及追溯的违法行为,应予以惩罚。在审查过程中公职人员的财产可能会出现来源不明的情况,出去因客观条件无法鉴定的而且能够轻易判断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收入外,不明财产均可以被怀疑为非法所得。
2、加强政治文明建设
政治文明的程度取决与政治制度化的建设。政治机制是否健全、完善直接关系到政治制度本质能否实现。财产申报制度作为一种被许多国家认可的,预防腐败的社会监督机制是政治机制的一部分,它的完善和发展关系到政治文明的程度。
3、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法制化的财产申报制度给予广大人们群众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是我国社会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让公务员履行法定的财产申报义务,能够有效地把公务员的活动纳入国家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促进公共权力行使的法制化、规范化。
4、其他意义
财产申报制度的良好实施需要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重塑现代行政精神,公职人员通过每次履行财产申报义务,会从中受到一种道德教育,促使自己遵守各种职业准则,主动避免利益冲突的可能。定期地申报财产,给公职人员以道德觉醒的机会,时刻想到道德界限的存在,以此来做到警钟长鸣。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难以实现的原因分析
1、执行及制定者对申报制度的认同性差
被采访者认为,原因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有思想意识上的不认同、不理解。一些人对我国财产申报制度实施顾虑重重,甚至存在着某些片面的、错误的思想。
例如成本过高论。认为中国公务员众多,如果均实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操作方面会很复杂,同时立法和执法花费的人力财力过大。但是,实施财产申报制度的成本远低于腐败给一个国家或政府在经济、政治上等带来的损害。还有监督无效论认为我国现阶段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实施效果较好财产申报制度,并且财产申报依靠的是官员个人的道德意识,即使有了法律也无法了解个人财产的实情。制度发展有它的客观性。制度只有在不断的运作中,才能有发展和完善,才能使制度中的合理部分得以巩固和发展,不良部分得以消除或改进。
2、法制不健全
我国官员财产公开申报制度,面临的另外的一个阻力是法制的不健全。
1)缺乏法制保障
涉及到领导干部的财产权、隐私权和公务员制度,只通过一般的制度形式而不是国家法律形式实施,不仅影响了公众对该制度的知晓程度和监督程度,而且实施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2)我国的配套制度仍不健全
“阳光法案”的阳光要达到“强烈”还需其他的法律制度相协调、相互影响。公权力腐败带给腐败分子的收益最根本上来说是财产的非法收入,但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个人价值取向的不同,财产的积累并非是每一个人的根本追求,目前在腐败领域基于权力与权力交易、规避危险、间接获益、逃避责任等目的而产生的腐败行为,是财产申报制度无法纠察和根除的。
结语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主要是通过制度的形式将公务员的自然人格与其担任的职务、掌握的权力有效分开,起到警示、监督、控制公务员使用公共权力的作用。以此来预防权力异化,是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利剑。但我国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虽然进行了多年的沿革,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除了制度本身的缺陷,还有思想上的问题、法律地位的问题等其他配套措施缺陷的问题。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客观性是不容质疑的,不会因为某些人的不认可而终结了他的最终产生。
第三篇: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关于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调查报告
2009060523 政治学与行政学 谢玉凤 鉴于目前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而其腐败现象泛滥,以及人们对于建设透明性公开化的政府的热衷,公务员财产申报被大众所关注,而对于建设完善的具体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也迫在眉睫。
素有“ 阳光法” 之称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是保证官员廉洁奉公、为政清廉的有效措施之一。1883年, 英国通过了《净化选举, 防止腐败法》, 它规定所有的国家公务员必须依法对其所拥有的财产状况, 包括财产的数量、来源、增减等情况向国家的督查机关做出书面报告, 并接受监督机关审查和监督。自此,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到目前为止,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新加坡、泰国、日本、韩国、印度等都确立了该制度。自从产生之日起,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对于约束和规范公务员的行为, 反腐倡廉, 树立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 我国要想有效地防止腐败也必须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使得我国公务员的行为未能受到有效的约束, 产生了许多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 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 在我国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有效地防止和惩治腐败。在我国, 有的公务员随着职位的升迁、权力的增大, 经不住钱财的诱惑, 置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制度于不顾, 大肆聚财敛财。2004年8月16日《法制晚报》报道说, 据商务部首次披
露的数字显示: 我国目前尚有4000多名贪官外逃, 共卷走资金高达500亿美元。贪官外逃数字和资金外逃数字反映了我国对于贪官外逃现象尚缺乏明确有效的制约措施。正是因为我国没有完善的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公务员平时的家庭财产状况不明, 他们一旦腐败要查处他们很困难或者查出来时, 贪官已逃。但是, 如果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巨额财产在申报中没有反映, 又无法说明的, 就可及时查处并加以惩治,那么, 搞腐败的公务员就不得不慎重考虑腐败的成本。.可以减少国家财产蒙受损失。家庭财产不报告、不透明、不接受监督, 使得有的公务员大肆挥霍和占有国家的财产而不为人发现或无人及时发现, 到最后该公务员因明显触犯法律而受到惩处时, 国家财产已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定财产申报制度, 将监督关口前移, 一旦发现公务员的家庭财产明显超出实际报告的部分, 即可及时介入调查,将被违规或非法占的国家财产及时依法收回, 及时挽回国家的损失。.有助于全面了解公务员的家庭生活消费水平, 为国家在宏观上调控其待遇提供依据。.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保证社会稳定。众所周知, 权力如果缺乏制约就会产生腐败, 而政府的权力掌握在公务员手中, 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制约就极易导致腐败, 并且严重损害公众的利益, 使人民群众对政府失去信任。而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就是制约公务员权力, 防止腐败的有效工具之一。制定财产申报制度可以对公务员的心理产生抑制作用, 有效地约束他们的行为, 使其不敢贪污、受贿, 从而有效地防止
腐败的产生, 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使人民群众信任政府、认同政府。最终, 增强政府的合法性, 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
在我国建立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迟迟未能出台, 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反腐倡廉的进程, 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不完善。我国实行的是“议行合一”制, 我国的人大代表有相当大部分在政府中任职, 且大多数是各级政府中的领导。也就是说, 他们既是各级政府的领导同时又兼职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的这一构成严重阻碍了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 这也就是我国《公务员法》中没有财产申报制度的最根本原因。因为这项制度约束了其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此制度一旦通过, 对部分公务员来说, 无疑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因为我国人大代表中有相当部分是各级政府的公务员, 使得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迟迟未能出台。而在国外, 公务员并不兼任议员, 议会相对比较独立, 受公务员的影响也比较小, 通过财产申报制度比较容易。这也就是国外的财产申报制度早就出台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而我国却千呼万唤始不出来的根本原因。2.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尚存在反对论调。反对财产申报制度主要有以下四种论调:(1)“维护隐私权论”。有人认为, 官员同样是公民, 享有个人隐私不受侵犯的权利, 个人收入、家庭财产情况都属于个人隐私范围;强制公布官员财产, 是对官员个人隐私权的侵犯, 实不可取。(2)“监督无效论”。有人指出, 实行财产申报制度, 由官员个人提供财产信息, 所依靠的还是官员个人的道德自律意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腐败官员照样会隐瞒真实财产情况, 人们照旧无法获得真实信息, 监督也就
成了空中楼阁。(3)“成本过高论”。有人强调, 中国官员数目众多, 配套制度又不完善,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建立与操作都十分困难, 立法成本与执法成本都太过高昂。(4)“立法条件不具备论”。面对“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呼声, 有人总是以充满权威感的声音回答道: “目前立法条件尚不具备”, 但是, 至于哪些条件不具备, 他们往往语焉不详, 似乎一切尽在不言中。
总结:要建立有效的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 必须首先完善人大制度, 同时, 还应采取相应的配套措施, 才能有效地发挥财产申报制度应有的作用。主要理论上有以下几点:使财产申报制度法制化,建立相对独立的受理机关,扩大申报主体和申报内容,定期申报和临时审查相结合,公开财产申报的结果,吸收部分公民参与到申报过程中以及转变公务员的观念等等。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清洁政治的“阳光法案”,历经200余年的发展,已为众多国家的司法实践检验,成为世界各国反腐败的法律“利器”。然而,作为一项有效规范公务员行为的基本制度安排,在中国虽然进展缓慢,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法案的阳光终究会普照中华大地。
第四篇: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与公开现状及对策
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与公开现状及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在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方面做了大量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我国在现行财产申报制度建设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作者结合实际,对我国实施官员财产申报和公开的做法进行了积极探索,从扩大申报范围、设立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威监督机构、完善公开制度、建立严格的惩处监督机制等几方面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公务员财产公开 存在问题 建议对策
我国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现状
由于中国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上的缺失,使得一些官员的非法所得无法及时通过披露机制让外界获悉而有恃无恐,致使贪污受贿现象日益严重。此现象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中,我国已经开始了对建立财产申报制度的探讨。
1.1 各界意识形态方面。长期以来,关于我国国家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呼声一直很高。早在1987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王汉斌,在一次会议上就明确提出:一些国家规定公务员应当申报财产收入,我国对国家工作人员是否建立申报财产制度问题,需在其他有关法律中研究解决。1994年,官员财产收入申报法正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项目。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王全杰,五年来三次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应该改为财产公示制度的建议,并与50多位代表联名形成议案,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和争论,也引起包括中纪委的重视。除了人大代表的关注,由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巩献田领衔的50多位退休高官和学者联名,也向全国人大、全国政协等国家机关以及中央领导提出关于尽快制定和认真实施《县处级以上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公布法》的建议书。2010年两会期间,韩德云代表第5次向全国人大提出相关建议。
1.2 国家制度建设和实际行动方面。1988年,起草了第一个关于国家行政工作人员报告财产和收入的规定草案;1994年,《财产收入申报法》正式列入五年立法规划;2000年12月,中央决定在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中首先实行家庭财产报告制度,并于2001年6月15日出台了《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试行)》。2005年10月,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公约》缔约国。2007年9月13日上午,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标志着中国反腐败工作重心前移。而从2006年起,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律师韩德云建议对公务员财产申报问题立法之后,6年间,相关机构对这个议案的答复年年有变化从前两年的制定财产申报法条件尚不成熟到正在积极开展工作,再到适时向全国人大提出立法建议。
1.3 财产申报的破冰之旅。新疆阿勒泰地区实施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就是政府为公民权利监督创设前提的一次尝试。2008年5月28日,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监察局和预防腐败办公室联合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规定(试行)》,要求与领导干部职权密切相关的收入,都将通过阿勒泰廉政网及当地主流媒体及时全面公开,以接受社会有效监督。该规定实现了我国领导干部财产申报与公开的三大突破。一是申报财产而不仅仅是收入。二是申报的财产要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离任申报延续三年。该规定将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种类分为初任申报、申报和离任申报。其中离任申报的时限被明确延续到退休后三年期满为止。这个规定的出台是中国建立财产公开制度的‘良好范本’,对推动中国的‘党政官员财产公开’立法具有积极意义。2009年1月1日,新疆阿勒泰地区公示55名初任副县级干部财产(公开)申报表,普通民众均可查阅。
现行财产申报制度存在的问题
2.1 只报收入不报财产,申报范围过窄。按照以往规定,主要就是要求领导干部报告个人和亲属的财产状况。但其基本上规定是只报个人收入、不报家庭财产,只报劳务收入、不报非劳务收入。虽然《关于省部级现职领导干部报告家庭财产的规定》有增加报告财产的内容,但未规定信息公开的办法,致使本应成为阳光法案的财产申报制度仍然未能落到实处。
2.2 缺乏权威法定受理机构,监督力度不足。按照《监督条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一般是向各自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报告,同时报上级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备案。各级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纪委在党委统一领导下,专司党内监督的权力;作为地方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这就造成,主要监督者是被监督者的下级,上级监督者却不是主要监督人,这就形成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关系:一个本该受到监督的领导者,却同时又是监督他的同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同级纪检、监察机构的顶头上司,其监督的有效性可想而知。
2.3 申报对内不对外,缺乏公开性。按照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只把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给组织,其财产情况只有接受申报的领导知情,对其余的人则一概不予公开,因此作为领导的下属、社会群众甚至班子其他领导都不知情,这种的对上不对下、对内不对外的申报方向,使得社会监督无从入手,失去了财产申报的意义。
2.4 缺乏严格的监督与惩处机制。目前,并没有一部法律规定,党员领导干部没有详细申报财产问题应该受到严格惩罚。而实际生活中,财产申报也仅仅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考核里面的一项形式报告而已,并没有具体要求应该如何操作,应受到什么处罚。
对我国财产申报和公开制度的思考建议
3.1 扩大申报范围。财产申报对象应当包括担任各级公职人员,包括公务员及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此外,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中相当于县处级以上的公职人员,也应列入申报人的范围。申报内容应当包括本人、家庭成员和已另立家庭的子女及其配偶的全部财产,即全部动产和不动产。领导干部只要没有退休,就应当定期进行财产申报。退休离职后也应在一定期限内申报。
3.2 设立独立行使职权的权威监督机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和《联合国反腐公约》中关于反腐机构要有必要的独立性的规定,建议设立国家廉政监督机构,地方各级设立相应的廉政监督机构,实行逐级垂直领导。廉政监督机构负责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
3.3 完善公开制度。事实上,迄今为止,很多有关腐败案件被发现,其线索都来源于公民举报。这足以证明公民权利监督的有效性。要发挥公民权利监督的作用,前提条件是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保证公民的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各级执法机关应将申报人申报的内容分别在全国性的、本部门的、本地区的互联网上和大众媒体上公布,使社会公众得以了解,并便于查询和监督。
3.4 建立严格的惩处监督机制。执法机关对于申报人不按期申报的,应责令其限期补报。逾期不报的,以拒报论处。对拒报者,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纪律处分,并可处以罚款。对于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应予严格核查。廉政监察院对申报人申报的内容应进行严格审核;发现瞒报、谎报的,转移财产的以及新增财产来源不合法或不能说明来源的,情节轻微的,应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并可处以罚款;触犯刑法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总之,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法治的进步与人权的保障。无论是基于我国反腐败形势的需要,还是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先进的管理方法,我国都有必要尽快探索、实行财产申报立法。随着反腐倡廉的逐步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必将在全国尽快得以推广。到那时,公民权利监督的效果将会更明显,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将会更完善。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需要勇气
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官员财产申报立法需要勇气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不仅能满足公众期待、凝聚民心民意,更能化解执政风险、增强执政基础。
作为全球公认的“阳光法案”,官员财产申报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建议有关部门抓紧研究综合性反腐败立法问题,并将修改完善反腐败方面的单行法律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其中建立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律制度再度受到关注。
这是一项考验决心与勇气的立法。虽然早已被视作契合民主法治的反腐利器,虽然民间对此早已形成强烈的共识和诉求,虽然有全国人大代表连续七次在全国两会上提交立法议案,但中国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却始终不见“胎动”。即便是上述信息,也未透露出明晰的立法“时间表”与“路线图”。
屈指算来,财产申报开始列入立法规划议事日程至今已有18年时间。实际上,从条件不成熟论到与隐私权冲突论再到适时建议论,暗藏在官僚利益集团之中的种种借口,早已被公共舆论撕去“伪善的画皮”。任何国家,财产申报对官员都不是什么好事情,立法不可能等到官员自觉接受、“达成共识”的那一刻。尤其在腐败高发的关键时期,期待出现那种所谓的“条件成熟”无疑是自欺欺人。在官员财产申报上,我们缺的不是立法条件和技术,恰是决心与魄力。
早在240多年前,瑞典公民就可随时查看各级官员的纳税清单。1883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财产申报的法律《净化选举防止腐败法》。想一想那时的社会状况,条件就成熟吗?迄今为止,世界上有近百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官员财产申报立法,在立法方式、申报对象、范围、程序、审查、监督、惩处问责等方面,积攒了大量丰富、可资借鉴的经验。而在国内,从2009年新疆阿勒泰宣布实行官员财产公示,到广东选择两个县区试点官员财产申报公开,相关的地方探索也已有4年时间。经过如此漫长的酝酿与探索,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也应该到了“见分晓”的时候。
当前,社会对反腐的期望值不断攀升,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立法,不仅能满足公众期待、凝聚民心民意,更能化解执政风险、增强执政基础。在党的十八大期间,有不少代表提及官员财产申报,多位高级官员还公开表态,“如果中央决定,愿意公开自己的财产状况”。这释放出良好的信号,同时也说明:只要高层对这项立法下定决心,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