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

时间:2019-05-12 17:04: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

第一篇: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

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

论文关键词:公务员政府制度问题

论文摘要: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逐步建立起来的,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自改革开放以来,公务员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在整体推进中重点突破,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党和国家事业齐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入提供了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在改革开放中建立发展完善

干部人事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迫切要求在干部选拔上增加透明度、开放度和群众的参与程度,要求在更大范围内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局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很快提上党和国家重要议事日程。1980年8月,邓小平同志指出: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是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并强调,随着建设事业的发展,还要制定各个行业提升干部和使用人才的新要求、新方法。将来很多职务、职称,只要考试合格,就应当录用或者授予。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从党的十四大到十七大,从七届全国人大到十一届全国人大,都对推行、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既表达了党和国家的意志,也反映了实际工作蓬勃发展的进程。

——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基本建立。经过10多年的研究、论证和试点,1993年8月14日,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公务员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按照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坚持“整体推进,突出重点,分步到位”的思路,又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努力,公务员制度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全面入轨运行。2005年4月,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务员法,这是我国50多年来干部人事管理第一部总章程性质的法律,在干部人事工作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其后,公务员考核、考试录用、奖励、处分、调任、职务与级别、非领导职务设置、职务任免与升降、培训、申诉等配套法规相继出台。这些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制度体系,为科学、民主、依法管理公务员队伍提供了重要依据。各地区、各部门根据实际,也制定了一些实施办法和细则,公务员管理实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公务员管理工作实现了由适应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跨越。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务员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实践中,始终围绕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克服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等重点问题,在完善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许多创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普遍建立。在“进口”处,坚持“凡进必考”,到2007年底全国共考试录用公务员近110万人,为各级党政机关选拔了一大批年纪轻、学历高、素质好的优秀人

才;在职务晋升上,破除“论资排辈”,实行竞争上岗,一大批优秀公务员脱颖而出。激励保障机制普遍推行。实行考核制度,对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评价,改变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奖励制度的完善,激励公务员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申诉控告等制度的实行,有效维护了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新陈代谢机制基本形成。退休、辞职、辞退、交流等制度的建立,有效破解了“能进不能出”的难题,机关逐步告别了“铁饭碗”、“铁交椅”,实现了公务员的正常交替更新,增强了队伍的生机与活力。监督制约机制发挥有效作用。行为规范、纪律、处分、轮岗、回避等制度的实行,强化了对公务员的监督约束,规范了公务员的履职行为,促进了机关廉政建设。这些机制的建立和有效运行,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持久的动力。

——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作为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素质和能力决定着党的执政能力和国家的管理水平。在公务员制度建立、推行中,始终把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能力建设作为重点。坚持理论武装,组织广大公务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强化公务员的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增强了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持大规模培训和实践锻炼,优化了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了队伍素质。从学历上看,大专以上人员占总数的比例由1992年的30%,上升到2007年的86%;从知识结构上看,公务员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市场经济、现代科技、法律以及计算机等知识得到了补充;从能力结构上看,公务员的依法行政、公共服务、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应对突发事件、学习创新等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坚持培育弘扬公务员精神,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行为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公务员作风建设得到加强,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热潮兴起,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以来共评选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30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72个,人民群众看到了党政机关和公务员的新形象。

——充分发挥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推行,是改革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企、政事不分的大一统人事管理体制的突破口,奠定了干部分类管理的新格局,推动了分类管理的进程。公务员制度确立的管理机制、管理规则,为整个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起到了示范作用,促进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考试录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的大力推行,改变了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用人模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起到了良好的导向示范作用,为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生机,给社会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积累了四个方面的宝贵经验

公务员制度的探索实践,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落实邓小平同志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思想的过程,是不断探索将科学的人事管理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也是采取领导与群众相结合,集思广益、集中各方面智慧的过程。实践深刻表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方向,既体现优良传统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好制度。各地区、各部门在建立和推行制度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摸索出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必须始终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公务员队伍是党的干部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过程中,我们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公务员管理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公务员录用、晋升,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体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考核体现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奖励弘扬正气、引领时代风尚;处分体现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培训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放在首位。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才能确保公务员管理的正确方向。

第二,必须始终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同时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始终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立足于巩固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吸收和借鉴国外有益经验,遵循公务员管理的一般规律,引进竞争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人才,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传统。使党管干部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的任用原则与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有机结合,从而使公务员制度植根于中国的政治文化之中,具有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第三,必须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宗旨,使制度建设取得实效。公务员制度的推行始终抓住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这一出发点和根本点。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改革的难点问题,重点抓好考试录用、辞职辞退、竞争上岗、轮岗、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激发公务员队伍的活力、效率和积极性。这充分反映了人民的心愿和呼声,得到了人民的拥护,而广大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又支持了推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四,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项制度是否有生命力,关键是看能否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实践中,我们不断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结合起来,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努力使公务员管理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始终把建立起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有效激励、严格监督、竞争择优、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作为重点,认真总结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积极探索竞争上岗、任职试用期、任前公示、聘用制、人民群众评议公务员工作等制度。实践充分证明,公务员管理领域取得的每项重大成就,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不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切实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改革创新,实现公务员制度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自觉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得失;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突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未来,完善体制机制。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在新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公务员制度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适应新形势,立足新实践,我们必须把完善公务员制度放在当今世界深刻变化和当代中国深刻变革的大环境中来审视,放在党的十七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大背景

下来思考,放在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总要求中来把握、来推进。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公务员法这个新的制度平台上继续探索、勇于改革创新,健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

第一,继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快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进程,建立科学规范的公务员法配套法规体系。对工作急需、已有基础的法规,抓紧修改完善,争取早日出台;对问题比较复杂,尚未形成统一认识的,抓紧研究论证。加快推进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聘任制公务员试点,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重点解决职位范围、职责,任职资格条件,职务系列,与工资等待遇挂钩办法等。启动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和聘任制公务员三个管理办法的草拟工作。对公务员管理实践中的成熟经验,及时规范,形成制度。争取再用3年左右时间建立较为完备的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

第二,严格执行制度,发挥制度的应有作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把公务员法的实施作为长期任务来抓,坚持依法办事,确保法之必行。在实施公务员法的过程中,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各项规定,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要加强对公务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定期组织对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的专项检查。要把是否违规进人,是否严格按标准、条件、程序和职数选配人员,是否严格执行工资福利保险制度等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鲜明、规范有力、监督有效的重要作用。

第三,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管理机制,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按照党的十七大“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形成干部选拔任用科学机制”的要求,进一步健全竞争择优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化水平。坚持凡进必考,完善党政机关从基层考录公务员的制度,形成来自工农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大力推进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制度,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观念,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为公务员发挥聪明才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统筹解决选人用人的公平性和科学性问题,在保证公平性、实现用人公平正义的同时,把人选准选好,确保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完善流动机制,定期对公务员进行交流,把基层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选拔到上一级机关,形成鼓励引导有志青年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导向,培养公务员多方面的工作能力,激发创造力。建立健全公务员正常退出机制,完善辞职辞退、职务任期、交流回避制度。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政,对公务员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树立公务员队伍良好形象,严肃查处公务员违反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等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第四,勇于创新,增强公务员制度的活力。解决公务员管理面临的一系列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必须进一步强化改革创新的意识和精神,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创新制度要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创新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对公务员管理实践证明正确的要坚持、要完善,对不正确的要摒弃、要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全局,坚持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公务员管理领域的创新,要以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依据,以人事制度改革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使公务员制度更加充满活力和旺盛生命力,不断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富于创造性。

要在公务员法和有关配套法规的基本精神下,根据发展变化的新形势,探索新做法,总结新经验,完善制度内容,对一些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积极进行实践和理论探索,认真借鉴各国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先进成果。要及时归纳总结推广各地各部门新的成熟做法和经验,对带有方向性,还不具备普遍推广条件的,要循序渐进地扩大试点,在试点中不断充实和完善。凡是有利于解决公务员制度实施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有利于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就大胆地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站在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公务员管理工作者肩负着重要历史责任与使命。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努力开创公务员制度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谭健主编:《国家公务员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2] 宋世明著:《中国公务员法立法之路》,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

[3] 钱再见、陈辉著:《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 田培炎著:《公务员制度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5]仝志敏主编:《国家公务员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第二篇:我国公务员制度(92分)

我国公务员制度

测试题目共:30,总分值:100 ,测试时间:60分钟

第1题、制订《公务员法》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2题、1988年国家成立了人事部,专门管理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运作()。(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3题、随着选官制度的发展,最后一直沿用下来对后世影响比较大的是科举制()。(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4题、1987年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被写进了党的十二大报告当中()。(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5题、新中国建立以后,干部人事工作在政府的行政管理当中占有了核心的地位,它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6题、《公务员法》总归有18章,88条()。(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7题、领导职务是指在各级领导机关当中具有组织、管理、决策、指挥职能的职务()。(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8题、在职位分类管理上对国家公务员进行了分级,这是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一个很大的特色()。(是否题)(分值:3)A. 对

B. 错

第9题、科举制主要就是中法奴隶制社会的选官制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0题、北洋政府实行以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相结合的文官分类办法,废除了官与利之间的等级差别,废除了古代九品官的等制,实行三级文官等级制度()。(是否题)(分值:3)

A. 对

B. 错

第11题、()4月27日,中国首部《公务员法》在最高立法机关获得了高票通过。(单选题)(分值:3)

A. 2003年

B. 2004年

C. 2005年

D. 2006年

第12题、北洋政府从()建立的时候就开始制订了各种文官管理的法规。(单选题)(分值:3)

A. 1911年

B. 1912年

C. 1913年

D. 1914年

第13题、()6月,国民党第二次北伐完成以后,新班通电归顺和东三省,政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单选题)(分值:3)

A. 1925年

B. 1926年

C. 1927年

D. 1928年

第14题、从()开始,我们国家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创新,着手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单选题)(分值:3)

A. 1981年

B. 1982年

C. 1983年

D. 1984年

第15题、在()开始的时候这一套文官的选拔制度就逐渐的完善起来。(单选题)(分值:3)

A. 战国秦汉

B. 西周

C. 北魏

D. 北宋

第16题、1992年的时候()同志在十四大报告当中就郑重的提出要尽快的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单选题)(分值:3)

A. 江泽民

B. 胡锦涛

C. 朱镕基

D. 李瑞环

第17题、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直到()10月我国干部人事制度除了管理权限和范围等方面在不同历史时期稍有变化之外,总体上的制度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政府的人事管理一直沿用干部人事管理制度。(单选题)(分值:3)

A. 1990年

B. 1991年

C. 1992年

D. 1993年

第18题、党的()以后,中央着手对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单选题)(分值:3)

A. 十一届二中全会

B. 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十一届四中全会

D. 十一届五中全会

第19题、到了()3月,全国人大第七届一次会议通过了政府报告当中也指出,在改革政府机构的同时要抓紧建立和逐步实施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尽快制订国家公务员的条例,研究制订《国家公务员法》。(单选题)(分值:3)

A. 1984年

B. 1985年

C. 1987年

D. 1988年

第20题、2005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务员法的草案进行了初次的审议。(单选题)(分值:3)

A. 十一次会议

B. 十二次会议

C. 十三次会议

D. 十四次会议

第21题、1989年在国务院的六个部门,就是在()进行了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多选题)(分值:4)

A. 审计署

B. 海关总署

C. 国家统计局

D. 国家环保局

E. 国家建材局

第22题、与我国传统的干部人事制度相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有:()。(多选题)(分值:4)

A. 建立了科学的分类管理制度

B. 引进了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

C. 坚持领导职务和任用交流制度

D. 强化了正常的新陈代谢 E. 构建了勤政廉政的约束机制

F. 形成了比较配套的法规体系

第23题、国民政府1933年的规定就是官吏服务规程对公务员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做了()的规定。(多选题)(分值:4)

A. 按时到任

B. 奉公守法

C. 忠勤服务

D. 保守秘密

E. 专一职务

第24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们国家就不遗余力的进行人事管理干部体制的改革,这使得我们国家的干部人事制度有了很大的改进。如确立了干部()的“四化”标准,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等等,(多选题)(分值:4)

A. 革命化

B. 知识化

C. 责任化

D. 年轻化

E. 专业化

第25题、北洋政府制订了各种文官管理的法规,这些法规法令规定了文官的()等内容。(多选题)(分值:4)

A. 分类

B. 任用

C. 俸禄

D. 休假

E. 保障

F. 惩罚

第26题、在西周,世卿世禄制是它的主要的形式,它主要以()为主的荐举型的选官制度。(多选题)(分值:4)

A. 誊录 B. 察举

C. 公荐

D. 征辟

第27题、中国古代随着社会的变迁,发生过多种选拔官吏的途径,主要的有()等等。(多选题)(分值:4)

A. 世袭制

B. 军功制

C. 荐举制

D. 任举制

E. 捐纳制

第28题、与我国历史上的官吏制度相比,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有:()。(多选题)(分值:4)

A. 强化了正常的新陈代谢

B. 价值取向不同

C. 与国家的关系不同

D. 管理方式不同

第29题、通过我们国家推行《公务员法》,实施公务员制度以后,它的实践意义就在于:()。(多选题)(分值:4)

A. 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公务员机制有效运行

B.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正在形成

C. 充分发挥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D. 实施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第30题、非领导职务主要包括:()等总共八个等级。(多选题)(分值:4)

A. 巡视员、副巡视员

B. 调研员、副调研员

C. 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 D. 科员、办事员

第三篇:浅谈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

浅谈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

摘 要: 薪酬制度是公务员制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但直接关系到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积极性 ,而且关系到公共行政管理的效率和公正性。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一些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公务员 薪酬 薪酬制度

公务员薪酬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既是宏观经济关注的重大问题,又是微观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基本现状

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制度共经历了四次改革,1956年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取代配给制;1985年又实行结构工资制,分为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工资、奖励四个部分;1993年,我国在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颁布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同时实施了第三次薪酬制度的改革,将公务员工资分为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2006年《公务员法》实施后,公务员工资主要由基本工资(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构成。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由中央财政支付,后三项由地方财政安排,具有一定的浮动区间和灵活性。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经过十余年 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在稳定公务员队伍和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目前,公务员整体的薪酬状况主要表现为:

1、工资水平稳步增长。工资水平是用来衡量员工个人价值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经济尺度。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以来,公务员工资水平也不断稳步增长。一方面,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公务员工资水平的增长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动力。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要求公务员工资水平保持合理比例的增长,同时,也为公务员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2、相对而言,工资结构逐渐趋于合理。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公务员薪酬与社会其他行业相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在第三次工资制度改革中,我国确立了符合机关特点的职级工资制度。职级工资制由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和工龄工资四个部分构成,结构合理,综合体现了影响工资的多个因素和成分,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构成职级工资的主体。

3、地区薪酬模式呈现多样性。当前,在现行的分级财政管理体制下,我国不同省市之间的公务员薪酬模式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各地区在制定各自的薪酬模式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薪酬杠杆的激励效应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功能,以期达到提高行政效能、吸引和留住政府急需的稀缺人才甚至于反腐倡廉的目的。

二、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建立在科层制基础上的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有其突出的优点:以职位序列进行薪酬管理,操作比较简单,管理成本较低;

同工同酬,相对公平;凭借资历或通过等级制度获得稳定的升迁来获取较高的报酬,这种形式将向公务员灌输对部门和公共服务的忠诚感等等。但是,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历经十余年的运行,其中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己经暴露出来,使得公务员薪酬制度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1、公务员薪酬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一是没有建立与社会薪酬水平的挂钩机制。公务员薪酬的合理性受质疑,甚至有人提出,公务员工资标准的调整不能由有关部门说了算,否则就有公务员“自己给自己加工资”的嫌疑。二是没有建立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公务员工资标准调整随意性大,有时一年一调,有时又几年不调。由于工资不能与宏观经济联动,不少公务员对宏观经济漠不关心。三是没有建立科学的薪酬分类制度。几乎所有公务员都按综合管理类确定薪酬,这抹杀了不同类别公务员岗位的差距,造成行政机关内部的“大锅饭”。四是没有建立合理的薪酬标准体系。我国公务员薪酬标准体系级差偏小,难以体现出高级别公务员的价值。既造成部分高级别公务员流失,又影响部分低级别公务员积极性。

2、公务员薪酬的透明度差。一是薪酬结构不合理。在公务员制度较成熟的国家,公务员的薪酬都以基本工资为主,各类补贴占收入的比例不超过30%。而我国的情况正好相反,公务员薪酬中工资占少部分,津补贴占大部分。二是“三公消费”异化。公费出国、公车消费、公款接待本来是公务员职务消费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已异化为“三私消费”,即公费私玩、公车私用、公款私吃,成了公务员

腐败的温床。三是法外收入依然存在。尽管国家规范了公务员津补贴,但一些单位依然存在乱发滥补的现象。此外,不少公务员还有灰色收入,有的甚至通过“寻租”、“创租”获得非法收入。

3、公务员薪酬的约束功能弱。一是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激励弱。《公务员法》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凭主观印象作评价。即使凭工作实绩评上了优秀,也只多发一个月基本工资的奖金,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有限。二是对公务员行为的约束弱。西方国家公务员退休时,一般有一笔数额不菲的养老金。如果出现廉洁问题,养老金就会被取消。这种制度设计,既解决公务员养老社会化的问题,又防止“59岁”现象,使公务员保持廉洁,直到退休。在我国的薪酬制度中,没有这样的设计。公务员即使犯了错误,经济上受到的处罚也较小,所以很难从薪酬上对公务员行为形成约束。三是对公务员财产的监管弱。虽然我国已建立了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制度,但实际效果不理想。

三、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实行公务员制度仅十余年,现行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根本问题在于它是孤立于市场分配体系之外的封闭系统,缺乏与市场有效沟通的理论和机制,从而导致公务员的收入不仅未能在公务员内部建立具有公平性和激励性的合理差别,也未能与其他社会成员的收入实现外部公平和协调,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政策制定主体方面

在我国公务员薪酬政策的设计、制定过程中,公务员既是这一政策设计的主体,也是这一政策的受体,即在薪酬制度的设计、制定中公务员既充当了运动员又充当了裁判员。因此,在目前这种缺乏有效监管的形势下,此种薪酬制定方式很难保证薪酬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使得薪酬制度很大程度上缺乏科学性和社会公信力。并且,这种情况一旦形成,很难通过合法的渠道有效地消除这种不公平。

(二)管理体制方面

目前,我国公务员薪酬管理体制实行的是薪酬政策、制度和标准“三统一”的模式。这种高度集中于中央政府的薪酬管理体制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特别是“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相适应的。在当时的国情下,这种“三统一”对于统筹解决全国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收入起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财税体制改革,实行“分税制”以后,现行的薪酬管理体制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力差异出现了尖锐的矛盾。国家出台调资政策时,往往出现“落后地区吃不消,发达地区吃不饱”的两难困境。即落后地区财力紧张,无法全额兑现国家出台的调资政策,而发达地区感觉围家统一安排的增资标准力度不够,仍需在国家政策之外自行以各种名义出台增资项目,以弥补公务员薪酬与当地企业人员的差距。因此,形成了“制度内大统一,制度外大分散”的格局。

(三)薪酬增长机制方面

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薪酬增长机制尚不能体现收入分配规律——薪酬水平增长应该“随行就市”,体现人才的市场价位。我国每一次

公务员薪酬的调整,不是按市场的客观规律,而是看财政状况的好坏、中央领导人决心的大小,甚至是社会的压力,往往是一种滞后性的、被动的调整。由此造成了公务员薪酬水平下降,人才外流,队伍不稳定。2006年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虽然对以往的职级工资制作了较大的调整,规定公务员可以通过晋升职务和级别晋升工资,并且应该根据社会发展水平调整工资。如《公务员法》第75条规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应当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但是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处于基层的公务员每晋升一个级别所获得的工资增长是相当微弱的。在当前的物价水平下,无法起到激励作用。对公务员也缺乏普遍加薪的稳定机制和具体措施,加薪时常被当作政策 工具来拉动内需,加上受国家财力的限制,普遍加薪的幅度很难满足 物价上涨幅度以及市场上同类人员的人才价位的上涨幅度。因此,形成了近年来国家数次上凋公务员薪酬,但公务员薪酬水平仍然不高。

四、对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建议

(一)施行公务员薪酬管理法制化。这是优化公务员薪酬制度的前提。一要尽快完善立法。要在《公务员法》基础上,制订《公务员薪酬法》或《公务员薪酬条例》,对公务员的薪酬作出更明确的规定,增强公务员薪酬制度的科学性、操作性。二要坚持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法律规定,防止在公务员薪酬管理领域出现以人代法、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现象,减小公务员薪酬标准调整的随意性,增强公务员薪酬的社会认同度。

(二)推行公务员薪酬标准市场化。一要建立与社会薪酬水平的

挂钩机制。科学确定不同类别、不同级别公务员薪酬的参考对象和计算办法,完善工资调查制度,使公务员薪酬水平和社会薪酬水平保持一致。二要建立与宏观经济发展的联动机制。定期调整公务员薪酬标准,一方面使公务员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另一方面让公务员生活不受通货膨胀影响,增强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性。三要落实薪酬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地区公务员实行分类管理,把薪酬差距差距控制在2-3倍内;严格落实公务员岗位分类管理制度,实现按劳分配、优劳优得,增大薪酬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四要完善公务员考核办法。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开展行政相对人满意度调查,增强考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增大工作实绩在考核中的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与薪酬严密挂钩,促进行政绩效提高和服务改善。

(三)清晰界定工资津贴和福利在公务员薪酬结构中的地位、性质与作用。目前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中工资、津贴、福利三部分的含义和作用是相互交叉的 ,这就使得三者在调节公务员个人收入分配上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也就使薪酬制度不能有效解决地区差别等差别问题。因此 ,必须清晰界定工资、津贴和福利在薪酬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改革工资管理体制 ,在统一的基础上建立地区津贴制度。首先 ,要建立健全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调控的工资分配宏观调控体系 ,加强宏观调控管理。其次 ,由于各个地区经济状况不同 ,就不能要求工资水平一致 ,因而必须建立地区津贴制度和相应的调节机制。地区经济发展津贴主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确定 ,与经济增长的一定比例挂钩。

(五)搞好各方面的配套改革。改革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利益分配的调整,而每一项经济体制改革必然涉及利益分配的调整,因此必须把搞好薪酬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与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人事制度改革等及时配套,不断完善,保证公务员实际可支配收入逐步提高。

(六)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收入分配理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统分结合的工资管理体制,使个人能力、贡献、工作量与报酬、奖励直接挂钩,真正体现出按劳分配的原则 ,从而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五、结语

公务员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实际行使者、国家行政管理事务的实际执行者、国家行政责任的实际承担者,如何利用合理的薪酬制度,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的公务员,同时加强对公务员队伍的管理监督,使他们的能力得以充分和持续的发挥,是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背景下,这对于吸引和保留一支素质良好且有竞争力的公务员队伍的政府组织而言,是绝对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沈晓霞.从“薪变”看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经济纵横,2007,(1).[2]刘京州.公务员薪酬福利制度初探.学习论坛,2002 ,(1).[3] 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宝鸡地区作为研究视角.王怡,高校论坛,2011,(19).[4]杜安国,刘捷.公务员薪酬制度的比较分析及其政策选择.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4).[5]曾晓璞,冯筱,何山.试论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企业家天地,2009,(2).[6]魏向平,马倩,刘飞翔.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业文化,2010,(1).

第四篇:浅析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

浅析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张明瑞

西南大学法学院10级1班,***3

摘要:伴随我国民主法治社会的不断进步,作为国家公务员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回避制度也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一项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的公务员监督机制,通过对公务员任职、公务、地域三个方面提出回避进行限制,完成对公务员执行职务的监督,是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公信力、体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思想观念,以及该项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客观障碍的影响,我国当前的公务员回避制度仍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则是在对我国现行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这一制度的完善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关键词: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问题;完善

“公务员回避,是指公务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因其与所处理事务存在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实体处理结果和程序进展的公证时,依相对人申请或自己主动提出,经主管机关决定,依法终止其对该事项的管辖权而由他人代理的制度。回避是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的最朴素的体现,即:自己不做自己的法官,否则就可能产生专断和偏袒。回避制度是公务员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目的在于保障行政执法的公正、公平”

一、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发展概况 “我国是实行回避制度的发源地,早在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在官吏的选拔和任用上就实施了回避制度,目的在于限制和防止中央及地方官吏利用亲属故旧相互勾结,动摇以至瓦解封建统治。所谓回避,就是因避嫌而不参与其事,包括避亲和避籍两个方面。东汉时的‘三互法’是我国建立的最早的正式回避制度,据后《汉书.蔡邕传》记载,‘初,朝议以州郡为党,人情比周,乃制婚姻之家及两州人士不得对互相监临。至是复有三互法,禁忌转密,选用艰难。’其基本精神是本地人不得为本地长官,婚姻之家不得相互监临。此后回避制度历经汉、唐、明等朝,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明朝时回避制度进一步健全,包括亲属回避、籍贯回避、听诉回避等等。清朝对回避制度的规定更为严格,不仅规定了公务回避的要求,而且对违背回避制度的官吏,实施严厉的处罚,进一步加快了回避制度的发展进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借鉴古代回避制度经验及改进其不足的基础上,我国实行了领导干部回避制度。伴随公务员制度的建设,公务员回避制度也日臻完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强调:‘要抓紧建立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和回避制度,并严格执行。’1993年8月,国务院颁发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回避制度作出了原则性规定。1996年5月国家人事部制定了《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了国家公务员的任职回避及公务回避,标志着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实施开始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2006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又制定了《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暂行规定》,这是首次就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单独成文制定了回避规定。”②

现阶段,我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域回避。任职回避,是指对具有法定特殊关系的公务员,在担任某些关系比较密切的职务方面所做的限制;公务回避,是指为了防止与某一公务具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处理该事 ①②

① 应松年.公务员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243-244.许贝贝.浅析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98 物,或者施加影响,而对其实行公务加以加以限制;地域回避,是指公务员不得在自己的原籍或成长地担任公职。

二、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章,建立起了相对较为完备的公务员制度体系,回避制度也相应的建立。但是,公务员回避制度在实践中的实施效果却总是差强人意,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

(一)回避的适用范围、理由及法律规范不明确

在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具体设计上,其范围、理由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仍不明确,界限不清:

其一,回避的适用范围较窄。“现行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相关规定主要散见于各种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中,其适用范围主要集中于行政处罚、行政监察和听证等程序中,在行政许可、行政强制等程序中很少有公务员回避的规定。此外,虽已出台有关公务员回避的专项法规,但现行规定过于概括、简约,往往只规定公务员在执行某项公务时应当回避的原则,而对具体程序及法律后果等未作出详细规定,可操作性不强。”①

其二,回避的理由不够全面。回避的理由应该是回避制度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回避制度的科学性、公正性。我国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也对回避制度做了专章的规定,如第六十八条规定:“国家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统一领导人员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审计和财务工作。”第七十条规定:“国家公务员在执行公务时,有下列情形的应当回避:

(一)涉及本人利害关系的;

(二)涉及与本人有本条例第六十八条第一款所列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的;

(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第六十九条规定:“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实行的公务员回避仍只限于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三个方面,相较于西方,在回避范围上仍不周延,譬如,拟制血亲的回避、同学关系的回避、卸任回避等等,我国都还没有纳入到公务员回避的理由之内。

其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对公务员未回避而作出的行政行为是无效,还是可撤销或可更正无明确规定;对公务员违反回避程序时所要求承担的法律责任的规定也不具体。立法如果不表明公务人员违反公务回避制度所实施的行为是否有效,往往会导致回避制度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没有约束力,从而使公务回避制度形同虚设。最后,在我国《公务员法》规定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中,并没有涉及公务员回避的相关条款。部分地区的规范性文件中虽然对回避救济制度有所涉及,但是仅限于驳回申请决定的公务员可向原决定机关提出行政复议的范围内,救济程序简单,救济途径狭窄。在实际的职权行使过程中,行政机关、公务员和行政相对人对公务员回避的情况产生争议时,公务员如何寻求救济;或者在公务员本应回避而没有回避时,行政相对人如何寻求救济,立法都未能明确。”②

(二)回避的执行力较弱

其一,社会人情关系瓦解了回避的执行力,作为一种社会性的存在,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之中,而在重视社会人情关系缺乏法制传统的中国,行政机关亲缘化的倾向尤其明显,所以,执行回避制度的社会基础和民众心理建设都十分薄弱,容易出现“干部在本地

或本单位长期任职,可能形成大大小小的‘山头’以及盘根错节的宗派势力,可能导致各自 ①② 韩锐、李景平.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2(7):67.韩锐、李景平.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2(7):68 为政和各行其是,严重的将出现‘针插不进’的局面。”①公务员回避制度在执行中常常受到地方盘根错节的人情关系网的阻碍,这种现象是难以根治的,只能期待有相关的配套制度加以限制、规避。

其二,“腐败网络使回避制度虚置。中国古代的人们描述官员之间的关系,经常用“官官相护”一词。实际上,这只是古代官员们面对某个单一共同事件或危机时的一种群体反应模式。而在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些官员结成腐败网络,共同规避甚至对抗某种管理制度,使制度严重瘫痪。2003年1月,温州市龙湾区,由区委组织部、区人事局、区监察局联合发文组织了一次科级干部子女公开考录,从55人中择优招考了22人。据说该次招录是“由于区划调整后龙湾区机关干部普遍十分担心子女就业问题,为了稳定干部队伍,使全区各项工作尽快步入正常轨道,经当时的龙湾区委、区政府班子集体研究决定的”。在这个案例中,官员们为了各自子女的利益,不惜公开违背公务员回避制度,联合用公共权力“制造”了一场“公开”考录。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发文的几个部门恰恰是应该履行公务员回避制度监管责任的主体。当面对地方官员牢固的腐败网络时,原有的公务员回避制度十分容易被屏蔽。如此容易被屏蔽的制度,其效力不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②

(三)回避制度的相关配套保障制度和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推动公务员回避制度实施的同时,与之相关的配套设施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能紧紧跟随回避制度的推进,例如,人事管理制度、人才流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等。以户籍制度为例,公务员在外地任职,造成夫妻两地分居的情形也是常有的,牵扯到住房、父母赡养、子女上学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解决起来十分棘手。这就难免会造成任职回避制度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其他规章制度相矛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回避制度的施行。“回避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由于公务员制度本身的不完善,我国公务员在任职或执行公务中履行回避的义务很大程度上要取决于公务员的自身觉悟性,而一项制度能否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有没有严格的监督制度是关键所在。但由于个人觉悟高低或者利害关系重大与否的不同,并不是每一个公务员都能有这样的自觉性,所以缺乏有效监督使有些公务员在执行回避制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打折扣’的现象,这对整个公务员体制的建设与健康发展都是极大的障碍。”③

三、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策略

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提高政府公信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这项回避制度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取决于是否具备一项具体完备、行之有效的回避制度和一个强有力的内外部监督体系,二者缺一不可,故,对于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完善又显得至关重要。那么,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试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

(一)明确回避的适用范围、理由及相关法律规范

其一,扩大回避的适用范围。首先,在行政处罚、行政监察和听证领域外,新增行政许可、行政强制两个大的方面,与行政处罚一样,适用公务员回避的相关要求,提高行政公平性和透明度,增强决策的科学性,进一步摆脱人治的影子;其次,应合理安排公务员任职的地域回避转任,即公务员在某一地区任职达到一定年限后需要定期转任,开阔公务员的视野,促进地区的协调平衡发展,“对这一任职期限如何确定,我们总结长期实践经验,认为规定十年左右较为合适,这是因为由于我国目前强调干部的年轻化,很多公务员在30岁左右就担任了乡级或县级的一些重要领导岗位职务。这样,离他退休还有二三十年的时间,如果他 ① 冯志芳、郝永红.关于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J].纪念《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颁布10周年征文专辑,79.② 李丹阳、任建明.公务员回避制度执行力困局及解决对策[J].人民论坛,2012(4):12.③ 许贝贝.浅析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6):99 在一个地方工作十年以上,也会形成相当紧密的关系网,对于他公正执法相当不利。因此,建议在县级某一行政部门担任科级以上领导十年以上的公务员,不得在同一县级部门担任正职领导。接着,如何转任,转任到什么地方,这需要结合该公务员本身的素质以及长期任职的政绩等,在《公务员法》上做详细的规定,督促并鼓励公务员兢兢业业地在基层工作”①。

其二,增加回避理由。我国的现行公务员回避制度主要是以亲属关系为回避的核心理由,其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其理由的外延不免有些过于狭隘,对行政行为的公平性、透明性造成了一定影响;因此,扩大回避理由的外延显得尤为重要,其具体要求为,适当的对公务员的故旧关系,如同学关系、战友关系,同乡熟人关系,和拟制血亲关系进行限制,作为回避的理由之一;同时,卸任回避制度也将是一个重点,应增设“公务员卸任回避制度”,为防止一些长期担任领导职务的资格较老的公务员在退休后仍对公务进行不当影响,应在《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中对卸任后的公务员进行的与原任职相关的活动加以适当限制,“真正的做到从公务员队伍的入口、管理、出口上对其履行职务加以全面限制”②

其三,健全回避的法律责任及相关法律规范。我国公务员法虽然对相关主体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回避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却未对在符合回避条件下而未回避,即未依法履行回避职责的情形,规定出具体的法律责任,只是笼统的规定应给与行政处分,但该法条过于笼统,不具有可操作性。“公务员法的现有规定不足以制止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行为,因此,公务员法立法时应当明确规定,公务员故意违反回避制度的,应一律给予行政处分,对于其中构成犯罪的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意违反回避制度所作出的职务行为均属非法,一律无效”③。

(二)强化公务员回避的执行力度

其一,扩大回避的申请主体范围,完善问责制度。我国新出台的《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已经新增了“利害关系人”这一回避申请主体,这无疑是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一大进步,切实的拓宽了申请渠道,更加体现开放性;但是这与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以及公务回避冲突不断地社会情况仍是不相适应,这种程度的开放仍不能满足制度发展的需要。因此,除了“利害关系人”之外,还应允许其他公民或机关组织提出回避的申请,进一步拓宽回避申请渠道,同时,更应在横向上开发更加多元划的回避申请机制,将社会监督、互联网监督纳入到回避申请的环节中。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强化问责机制。全面地构建一个责任清晰、流程明确、运转流畅、首尾相继的问责机制。首先,要设计好问责的机制和程序,理顺问责的权力关系和构建明确、清晰的问责流程;其次,在制度运行的过程中提高问责度,对违反公务员回避制度的人员,绝不姑息,从严处理;再次,应当引入对执行主体实施问责的机制和程序,对执行主体执行不力的,同样应当进行问责;最后,应该在政府有关监督部门之外,引入第三方监督,并且使之落到实处,而不仅仅是走形式。”④

其二,严格回避的程序。“首先,在回避的提出上,应要求行政机关将申请回避的权利以及哪些情形属于法定回避情形等情况告知当事人,并公开公务员的有关情况,进一步落实当事人的知情权;提出的方式既可以是书面形式,也可以是口头形式,依具体回避方式而定;对于提出时限,一般是在公务活动开始之前,但对于行政程序履行过程中发现确有回避需要的,也可在公务活动进行中提出申请。其次,在回避的审查上,有权限的行政机关在接到当事人的回避申请后,应于法定期限内给予审查并作出批复;审查和批复方式应尽量采取书面形式;审查批复期限以最长不超过3个工作日为宜。最后,在回避的决定上,决定机关对当事人的回避申请作出审查后,无论回避理由成立与否,都应当做出书面决定并且通知申请人; ①② 吴丽英.我国公务员任职地域回避的必要性及立法完善[D].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2012:137

韩锐、李景平.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2,(7):68.③ 骆勇.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的缺陷及其消解[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74.④ 李丹阳、任建明.公务员回避制度执行力困局及解决对策[J].人民论坛,2012,(4):13.在做出回避决定时,决定机关应该出具决定理由,以增强决定的说服力和公正性。”①

其三,多方改进回避制度的执行,重视执行。“首先,要坚定信心,强化制度创新思维。其次,应当从法律层面强化回避制度执行主体的权力与地位,使之可以用对称的权力监督和制约公共权力的运行。再次,为了改变以往回避制度“后知后觉”现象,有必要将目前的回避申请制和要求制,转变为回避预防制或回避风险评估制,也就是说,执行主体提前介入,使回避工作前置,从而提前预防回避风险。最后,针对公务回避的复杂性,有必要根据不同的专业事务领域,制定专门的回避规定、制度和程序,保障专业领域公务回避的实施。”②

(三)建立、健全回避的相关配套制度及监督机制

其一,健全回避制度的配套保障机制。完善相关的人事管理制制度、人才流通管理制度、住房补贴制度以及户籍制度,为公务员回避制度的发展提供更加肥沃的土壤,同时也为其他廉政措施的实行创造良好条件。例如,对被调离的人员的工作、住房、生活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应予以妥善解决,不应因执行回避制度造成新的遗留问题。通过相应的保障机制确保回避制度实行的有效性,保障公务执行人员自身的合法权益与利益,确保公务员能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以实现公共行政的目标。

其二,健全检查监督体系。这也是推进公务员回避制度全面实行的根本之所在,“这一体系除政府行政部门内部的检查监督外,还应该包括共产党党内监督、民主党派的监督、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法律监督,特别是包括以网络和微博客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在内的新闻舆论监督等多种形式的检查监督。当下,推进和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是健全检查监督体系的重点,通过逐步完善公务员回避制度的投诉机制,聘请社会人士担任“监督员”,设立投诉热线和投诉箱,制定公务员投诉处理办法,及时对干部调任情况进行公示,公开曝光典型等措施,使回避制度具体化、可操作化。只有把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过程监督和效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主体多元,相互补充,民主共治”的检查监督体系,才能增强公务员回避工作的透明度,形成无所不在的威慑力量,使得任何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的现象都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为及时发现、处理、纠正和惩戒违反回避制度的行为真正提供制度保证,达到激励公务员勤恳履职,铲除以权谋私和腐败毒瘤的目的。”③

《公务员回避规定(试行)》施行以来,我国公务员回避制度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进一步增强了政府公信力,建立起了责任政府的雏形,提升了我国依法行政的水平。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的公务员回避制度无论是其自身的制度设计还是制度施行的过程,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也需要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完善。

①② 韩锐、李景平.国外公务员回避制度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行政管理改革,2012,(7):69.李丹阳、任建明.公务员回避制度执行力困局及解决对策[J].人民论坛,2012,(4):13 ③ 程萍.公务员回避制度无法回避的问题[J].人民论坛,2012,(4):7

第五篇:浅谈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

浅谈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摘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务员制度实施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古人云:“为政之要,首在择人”,录取什么样的人来担任公务员职务,直接影响着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效率,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和国家的兴衰。不过我国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还存在某些问题,因此,建立并完善公务员的考试录用制度,以适应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总体发展。

关键词:公务员考试录用存在问题完善制度

1.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及意义

考试录用制度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起于隋朝,完备于唐朝,兴盛于宋明,并一直延续到清朝。科举考试制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完备的选拔人才制度。当然,科举制度对西方的文官制度发展也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针对当时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改革思想,为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国家机关干部的考试录用工作指明了方向。所谓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指根据国家行政管理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将符合一定条件的人员录用为公务员,担任某种行政职务的制度。它有以下几大原则: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的方法主要有笔试,面试,模拟演作试,技术操作试。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在现代社会,通过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参加公共事务管理,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科学性、客观性、严格性,能够最大限度地为政府吸引和选拔优秀人才。

2)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高效率的政府工作系统,而高效率政府工作系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工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实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保证了公务员“入口”的高质量,对于整个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有利于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制度给我国留下了较浓的“人治”色彩,而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录用干

部又缺乏客观的标准和程序,导致一些思想作风不正的人任人唯亲,选拔干部时只讲感情亲疏、只凭个人喜恶。我国要建立现代人事制度,首先就要抵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通过实行考试录用制度,确立科学、公正的录用标准,遵循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才能确保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性,保障现代人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2.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报考资格的限制不合理

在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时,理应做到公平、公正,给予每一个公民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应有所偏颇和歧视。然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歧视性的限制规定,这对于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降低了该制度的公信力。第一,报考资格随意规定。对某一职位的报考条件往往是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这就可能为考试录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打开方便之门。比如,用人单位事先想录用某人,因为此人是大专学历,就把学历规定为大专以上;专业是会计学,就把专业限制在会计学;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就把“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作为一个额外的要求。如此规定就把相当一部分人挡在报考门槛之外,从而大大增加了该关系人被录取的几率。第二,身体条件不合理限制。就拿乙肝小三阳的例子来说,这直接导致的是公民各项权利的不平等:首先是平等权,“乙肝人群”的身份自然将他们与非乙肝人群区别开来,从而丧失《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合法权利;其次是政治权利,乙肝人群不能担任公职,不仅是对其私权利的侵害,也是对其公权利的剥夺;再次是人格权和隐私权,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属于一个人的隐私,在每个公民入学、就业、报考公职时强制性进行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这本身就是对每个公民人格权和隐私权的侵犯。第三,地域限制。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时,往往对考生来源地域作出了硬性的规定,这是十分不合理的。有的是规定外地生源只能报考小部分职位,有的是对外地生源的报考资格作了更多的限制。由此就会进一步滋长公务员队伍的本地化、关系裙带化,严重影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公正性。

2.2.笔试内容的设计不科学

在我国,笔试一般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部分(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会有所调整),其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其一,考试命题重知识、轻能力。总体来讲,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

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题,还是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题,都存在着命题形式单

一、试题类型不够全面的问题,在试题结构、题型、分值分布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这样的考试很容易流于机械记忆力的考察,而导致出现录用高分低能者的情况。其二,考试内容冗杂、考题较偏。比如,有些地方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科中,仅“判断推理”就考六七种题型;有些题型要记住不少物理公式,而且这些物理公式往往不是常用的公式,这就难以发挥出考生的潜能;有些考题难度较大、较偏,会引导考生钻研偏题,从而迷失了方向,与公务员招考的目的背道而驰。其三,《申论》考试缺乏科学性。目前《申论》所提供的材料几乎都是社会热点问题或焦点问题,这样就可能事先被猜中。比如,众考生对2009年江西省公务员招考《申论》科目考试题“金融危机”就有预测和准备。试想,这样的题目在选拔录用优秀人才方面还有多大价值?

2.3.面试环节的程序不规范

面试主要采取试题问答的形式进行,由人事部门和用人部门组织,有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保证面试的公平、公正。然而,就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走关系”、“打招呼”的现象屡屡发生,甚至在某些地区、某些部门还很严重。

2)测评体系发展滞后,模式化严重。主要表现为测评要素不够全面、测评手段单

一、测评试题的命题空问小,内容缺乏针对性、测评方法单一等,这种“一刀切”的面试形式往往有失公平,毕竟考生分为应届毕业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考生,在贴近社会生活和机关工作实际的题目上,应届生会遭遇实质上的不公平。

3)考官素质参差不齐。比如经验不足、洞察力缺乏、摆架子、偏重自我喜好等。这些现象都是实际存在的,它们都严重损害了公务员面试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3.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思考

3.1.加快公务员录用法规建设,实现考录各环节“有法可依”

(1)完善公务员考录制度规范。我国已经在2005年颁布了《公务员法》,填补了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方面的法律空白,但它毕竟是关于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法律,不可能对于考试录用制度方面规定得十分细致,这就要求我国应加快考试录用专门法律法规的建设。具体说来,应该以制定《国家公务员录用规定》、《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实施办

法》、《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考官规定》、《国家公务员录用体检实施办法》,等等,以期对考录各环节的执行形成具体的、严格的、操作性强的条文规范。(2)加快地方公务员考试录用法规的建设。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人才的需求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定全国性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单行法律法规的同时,各地区还应当在坚持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基本原则的情况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地方行政机关公务员考试录用的实施办法和细则,从而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法规体系。

3.2 要改革公务员考录条件,实现报考公平

应当根据职位要求,科学合理地设臵考录条件,体现报考公平原则。严肃地规范公务员报考资格,由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职位本身的要求为中心进行报考资格的设定,力戒用人单位的不正当参与,真正给公民营造一个客观公正、平等竞争的考试录用环境。此外,要彻底打破身份、地域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真正平等、公平的考试竞争机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都应当具有通过考试而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合法权利,政府机关不得在报考条件等方面给予公民不合理的限制。

3.3.改革笔试内容,健全测评体系

(1)适当调整笔试内容。针对试题比例混乱、内容冗杂、偏题难题较多等问题,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不断地实践和调整考试内容,以达到选拔录用优秀人才的目的。同时,在我国加入WTO后,政府部门涉及的国际经济与法律事务日益增多,这就要求公务员有更多的知识储备,尤其是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以后的考试中可以多增加这些方面的测验;另外,应当建立一个大容量的考试题库,使得申论考查的题目不一定仅仅限于当年的热点、焦点问题,要能够测验考生的真实水平。(2)建立能力本位的测评体系。我国公务员考试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突出,我们必须改变这种不科学的测评方法,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测评内容。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积极组织力量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测评办法,科学设计考试内容。“能力测评”内容必须注重考查考生的智力水平和社会科学的知识积累,考查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考查其行政理论素养、理解思辨、管理解答能力;注重考查其完整的人格和平衡的思想。

3.4.改革面试过程,把好最后关卡

(1)完善面试监督机制。严格规范考试程序,按照能力标准选拔人才,打破“人情关”,阻断“关系门路”。加强外部监督,公开拟

录用人员名单,保证公众监督渠道的顺畅;转变观念,打破传统型、常规性的一般监督惯例,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可以采取公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发布,或通过致全体考生公开信的方式,宣传国家公务员录用面试工作的程序规定,公布“阳光下操作”的监督举报措施,增强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推动有效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2)创新面试方法。逐步探索开放的结构性试题,尽早摆脱模式化的桎梏。按照面试要素和面试职位的特点来选择面试方法,比如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情景模拟的面试方法,而不是只靠结构化面试法。当然,方法的创新和考生的适应都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当渐进式地逐步推广这些新方法。(3)加强考官培训。目前亟须建立面试考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大力加强面试测评机构建设,具体应该做到:面试考官队伍要稳定,这支队伍要由熟悉组织人事、机关管理工作的公务员、专家(心理学专家、测评学专家等)、考录业务人员等组成;面试考官队伍要专业化,要对考官进行系统培训,使面试考官能够掌握各种面试方法和技巧;要建立面试考官资格制度,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考官必须由组织、人事部门通过考察和考试的方式确定,合格人员应当予以发证确认,考官应设等级制;面试考官应实行统一管理,面试考官组的组成应打破地域、部门界限,由省级考录部门统一调配。

参考文献:比较多

下载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议我国公务员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推荐)

    我国公务员薪酬制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江华东学号:5302108066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薪酬制度是伴随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确......

    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

    我国公务员制度研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比摘要: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

    浅析我国的公务员制度

    浅析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在我国,国家公务员指的是依法在国家行政机关内行使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在编人员,法院、检察院、各种社会团体等非政府系统的从业人员一律不是国家公务......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一、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本原则1.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公务员法》第五条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依照法定的权限、......

    浅谈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

    浅谈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 公务员考录制度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入口,我国自推行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以来初步建立起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考录工作机制。公开招考开阔了......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一、我国公务员分类制度立法思想。(一)由粗到细,为进一步的完善留出空间 (二)以优化管理为目的首先,职位分类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提高公务员管理的科学......

    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

    浅析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点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而公务员制度,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制定法律和规章,依法对政府中行使国......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史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史 201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公布,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安排,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也会在2017年10月份启动,备考之事必须提上日程。为帮助广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