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时间:2019-05-14 03:5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第一篇: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作者:王小明

转贴自:江苏姜堰市南苑学校

点击数:217 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江苏姜堰市南苑学校王小明

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中的《大江保卫战》一文,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的通讯,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这一史实,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与洪水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的顽强精神。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化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通过研读、品味,感悟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一次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一、创设情境,扣住中心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这一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幅空白的图画,孩子们对人民子弟兵英勇奋战的动人故事,知道得更少。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们内心受到震憾,情感得到濡染,始,我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展现当年抗洪救灾的壮丽画面。同学们看了投影后,心情非常激动,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再让学生默读文,边读边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而“战”?是怎样“战”的?“战”的结果如何?从中体会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之情。

二、引导研读、围绕中心

读懂文是感悟内涵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被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读后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被感动了。在这基础上,我紧扣的“战”字展开讨论,发生在九江赛城湖的这场战斗是怎样惊心动魄?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哪些感人的故事?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同时再次播放投影片,学生边看画面边读文,细心品味在这场特殊战斗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与天斗,与地斗,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德。在解读的过程中,围绕“战”字进行理解,感悟体会这场战斗“惊心动魄”的情景。

三、深入细读,突出中心

新的程理念倡导“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本文时,为了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启迪,我让学生以说促读,仔细品味。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画出反映灾情危急和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标点反复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战洪水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是文的重点,展现了三幅扣人心弦的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默读并组织大家认真探究,用心品味,这些画面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为了让学生感受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勇救群众的献身精神,我还穿插讲叙了周运兰和小江珊获救的经过,同学们听了介绍,个个都很激动,一些同学眼里还闪动着泪花。

总之,在教学时,我紧扣的中心,让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读,用心地读,在品读感悟、用心揣摩的过程中,学生们感触很多,感受很深。不仅获得了启迪,更主要的是情感得到了熏陶。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更多资料,输入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中以读促悟主题研讨心得体会

张村小学 苏丽娟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了诸多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小学语文在阅读教学中理应以读为主,倡导真实感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教学最本质的环节就是阅读教学。正所谓课堂上没有读书声理应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上只有读书声则是语文教学的倒退。它是朗读与感悟的辩证统一,也是书声与静思、默想的完美整合。

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以读为主,始终把读贯穿于教学中,在读中感悟,悟中诵读,此乃阅读教学的灵魂。可以说,诗人和作家都十分注重用词的传神入境,它的精妙 之处就在于既生动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在以读促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读的训练,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的读到理解地读,再到品味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会有显著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发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自主作用的提高,归结起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取各种可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恰到好处的引诱和辅导,方式是多样的,方法是灵活的。

12月24日上午任丘市第六实验小学何翠敏老师的观摩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收获,观摩之后的主题研讨活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做到以读促悟”更是感触颇深。

《军神》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年轻时代的刘伯承参加蔡锷“讨袁护国运动”右眼严重受伤后,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痛苦接受了72刀的手术治疗,被沃克医生尊称为“军神”的故事。本文以事情发展的顺序为记叙方法,以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为文章线索,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坚强意志,表达了作者对“军神”刘伯承的敬佩和赞扬的感情。文章通过对人物 神态、语言、动作、情绪变化的描写凸现了人物性格,全篇质朴感人,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这为伟大的军人以及军魂的赞颂与崇敬之情。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心灵的震撼,获得人生感悟。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应以读为本。本册教材也在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中强调课堂教学要多读少讲,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准确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以读为本是语文学习的自身规律。在精读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和情境,使朗读和理解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在整堂教学活动中何老师运用的多种形式的读法:指名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范读以及对比读,以读促讲:文中沃克医生的神态、情绪变化丰富,应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在创设的各种情境中,主动读书,在充分的读中休会到沃克情感态度的变化源于刘伯承的坚强。改变串讲串问的做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在评课活动、主题研讨的环节中各学校的老师积极畅所欲言,说优点、提建议、找方法。“以读促悟”中的“悟”---用我口表我心,用我的语言表达我的内心,读得忘我,才能达到情境,阅读就是师生与文本的对接,换种视角来阅读,比如说在课文的手术中这一环节,“病人一声不吭。他的双手紧紧抓住身上的白垫单,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垫单居然被抓破了。(抓住:“一声不吭、紧紧、„„越来越„„、居然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手术中刘伯承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却一声不吭,这表现了刘伯承顽强的意志。)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沃克医生神态、情绪变化的词语:“冷冷——惊疑——柔和——教训——怔住——颤抖——失声嚷道——慈祥”体会沃克医生的这些变化都是由刘伯承引起的,课文这样写,是以沃克医生神态、情绪的变化来衬托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学生将饱含深情和钦佩,真正走进课文,走进主人公的精神世界。语文课程所倡导的人文性,本节课所拟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将通过语言的学习得以实现。

再比如说课文当中手术完成共用了七十二刀,教师抓住了以读促悟的真正突破口:从第一刀到第七十二刀的对比读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了刘伯承的钢铁意志,同时利用朗读沃克和刘伯承的对话学习了侧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语文教研员潘老师的点评颇有深度,首先提到课堂教学 设问题很有针对性,“牵一发以动全身”,切入口到位。能够抓住关键的词语,句子。以及段落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分析课文一层接一层,情感得到升华。重点难点的突破,医生沃克和刘伯承的对比读,让学生了解的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的写作手法。教学中做到了知识的延伸,使小语文变成大语文。其中潘老师的提议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得到每位老师的赞同,在教学中学生的摘抄、做小卡片、边读边批注等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语文。同时又传授了我们阅读教学中的三把钥匙:第一----问疑 问什么?谁来问?怎么问?第二----赏析 词语、句子、段落的分析第三----感悟 心悟(学生有心灵体验)表达(通过语言来进行)。

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的阅读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它强调既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还要引导学生兼顾课内外阅读,继而拓宽审美视野,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语文素养。为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小学生存在的阅读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的阅读领域不断扩大,进而深入感知、理解、悟化,并最终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思维、分析、认知和表达能力。通过这次研讨活动使自己明白要学会享受教师这份工作,享受用文字来交流,通过阅读达到心灵的升华,课本不是学生的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才使学生的课本,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这美好的世界。

第三篇:以读促思 读中悟趣 (《活化石》教学设计

以读促思 读中悟趣 ──《活化石》教学设计

云南省建水县临安镇中心学校 杨保鸿

一、教材简析

《活化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八组以“爱科学,学科学”为主题的一篇科普短文。课文用较为浅显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三种古生物活化石: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的银杏树,我们的国宝大熊猫,稀有的鱼种中华鲟。学习本课,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惜生物的意识。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具有极其丰富的想象力。基于此,教学时,可以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反复朗读,以读促思,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活化石的趣味性,引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学伊始,师板书“化石”一词,指导学生认读和书写“化”字。师: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交流)2.出示各种化石的图片。

师:这些就是各种生物的化石,它们的年龄都是上亿年了。同学们,在远古时代,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动物和植物,他们死后,遗体被埋入地层,经过亿万年的演变,它们的遗体逐渐变得像石头一样的东西,我们就把它们称作化石。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一样,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化石对人类研究古生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与化石有关。请同学齐读课题,看着课题,你脑子里会产生哪些疑问?(指名交流)现在就请大家走进课文寻找这些疑问的答案吧!【设计意图】以“化石”为交流的话题,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透过课文的题目,窥见内容,据题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为学生学习课文明确了目的。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2遍,第一遍自己读,遇到生字词用笔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第二遍与同桌合作读,每人读一小段,要相互提示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2.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请学生借助拼音自读2遍。

博物馆 珍贵 公孙树 熟悉 灭绝 食肉 历史 硬鳞 核桃 缺乏 中华鲟 稀有(2)去掉生字的拼音,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生字词。(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准“珍、肉、史”的音,他们都是翘舌音。)

(3)师:谁来交流一下,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引导学生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识字是低段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但识字不是低段语文教学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汉字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充分挖掘学生识字的潜能,再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达到让学生字正腔圆地读生字词,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识字的效率,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同时为学习课文扫除障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请在课文中用自己喜欢符号勾划出来。2.指名交流。

3.在这三种活化石中,你最了解哪种活化石,请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设计意图】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目的是检查学生读书的情况,是了解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将学生的语文基本技能训练扎实,为深入学习课文做好铺垫。让学生交流所了解的化石,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之二是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四)精读课文,探究感悟

师过渡:现在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再一次走进课文,去深入了解这三种活化石,看看课文介绍的是不是和同学们介绍的一样?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去了解“银杏树”吧!1.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出示银杏树的图片。请同学们一边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一边认真观察银杏树的特点和树叶的形状,并在文中用“──”勾划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2)指名交流。

(3)出示句子: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

①这句话使用什么修辞?把什么比作什么?(比喻。把银杏树的叶子比作小扇子。)

②小组讨论:这句话中的“一片片”和“一把把”能换成“一片”和“一把”吗?为什么?(不能换。因为“一片片”和“一把把”是表示许多片和许多把的意思,而“一片”和“一把”表示单数一的意思。)

③“一片片”和“一把把”这样的词语,表示事物很多,很丰富,像这样的词语你还能说出几个吗?指名交流(一块块、一棵棵、一条条。)④指导朗读这句话。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银杏树在生长时间上有什么特点?(长得慢)所以银杏树又叫什么树?(公孙树)(5)朗读第2自然段。

【设计意图】低段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较弱,通过词语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用词的准确性和技巧性,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久而久之,学生的语用能力会逐步提高。

师小结:银杏树除了叫公孙树外,又称白果树、鸭脚树,它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又是古代银杏类植物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因此植物学家把它看作是植物界的“活化石”。唐代诗人王维曾以诗咏曰:“银杏栽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这就是对银杏树活化石的真实写照。2.学习第3自然段。过渡:有一种可爱的动物,被誉为动物界的国宝。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动物?这就是大熊猫。(1)出示大熊猫图片。指名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对大熊猫又有了哪些了解?指名交流。(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熟悉、灭绝”的意思,并用“熟悉、灭绝”各说一句话,你知道哪些动物在我们地球上已经灭绝了?指名交流。(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出喜爱、惊讶的语气。)师小结: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品种已经灭绝,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我们把大熊猫称为“活化石”。3.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中华鲟图片。请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用横线勾划出描写中华鲟外形的句子。

(2)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句子:“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出示词语“又尖又长”,这类词语我们称作“ABAC”式词语,引导学生说说你所知道的“ABAC”式词语。(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缺乏、稀有”的意思。(4)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师过渡:从刚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无愧是“活化石”,它们对研究历史生物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由于低段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生活经验不足,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语并学会应用词语,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五)指导写字,发现规律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认读、齐读,师相机正音。

2.请学生认真观察这些生字,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识记这些生字的方法。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生字“化、代、孙、植”属于左右结构,书写时要写得左窄右宽。引导学生发现“化、代”的部首都是单立人,写好单立人的关键是:撇不能太弯,竖一定要垂直。(2)生字“灭、克”属于上下结构,它们第一笔都是横,书写时横不能太长。(3)生字“史、灭”中的竖撇,书写时一定要先竖后撇。(4)生字“历”属于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厂不要写成广。4.学生描红、临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5.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6.学生再临写。【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指出:“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因此,必须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写好生字,写好字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汉字的结构,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随堂练习写字,范写指导,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能力。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些古老的植物和动物摆脱了许多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通过查找资料,在我们的地球上,你还知道哪些活化石?指名交流。

师相机出示以下活化石的图片:鹦鹉螺、秦岭冷杉、铠甲虾亲帽贝、禾雀花、银杉、三眼楔齿蜥、红豆杉、伊犁河裸腹鲟、白鳍豚、珙桐、龙虾花、鸭嘴兽。

2.师:如今,像这样的古生物活化石在地球上已经越来越少了,所以,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保护它们吧!

【设计意图】本环节,既是对文本学习的总结和提升,又积极开发了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七)课外作业

1.用汉语拼音本认真抄写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每个生字抄写3遍,并组词。2.认真完成课文后的“读读写写”。3.找一找介绍活化石的书籍读一读。

【设计意图】课外作业是课文学习的拓展延伸,也是检查课堂教学效果的方式之一。

第四篇:以读促悟 读中生情(主题教研发言稿)

以读促悟

读中生情

——《你,浪花的一滴水》教学反思

六年级语文 邝凯仪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朗读。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朗读,要求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积累并逐步学会欣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创新教育已成了诸多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的训练,掌握文章的语言,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的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境,从中领会作者蕴含的情趣和意旨,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并让学生在感性的基础上产生悟性,在悟性的层面上开发灵性,得到创新能力的提高。下面我就结合自己执教《你,浪花的一滴水》的课堂教学来谈谈语文课堂中“以读促悟”教学的点滴感受。

一、结合背景,自主朗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针对本课非常适合诵读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突出以读为本,在读中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这篇课文是一首雷锋的赞歌。该诗言简意赅,以流畅明快的诗句,生动形象的比喻点明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热情歌颂了雷锋忠于党,大公无私的崇高精神。如何上好这一堂课?关键在于学生个体情感能否与文本的情感达到某种程度的共鸣,感染学生,从而 触动学生用心去品读课文。

“雷锋”是大家都熟识的名字,每到三月学生都知道学雷锋,一提起做好事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雷锋,但雷锋到底为何人,他到底做过哪些事情,学生都一片模糊,因为,这些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因此,课前,我通过针对我班学生设计的自主学习笔记本,通过第一环节引导学生去搜集更多的资料,让他们从大量的资料中追寻雷锋的足迹,了解雷锋的内心,继而感受雷锋的精神,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他的身影,以至于产生深深的感悟。通过第一课时让学生充分交流雷锋的事迹、雷锋精神的内涵,再让学生结合自己当时的感受去自主朗读课文、小组互读,给诗歌定下基本的感情基调——颂扬。

二、创设情境,范读促悟

朗读是一种用富有个性化的声音来表达文章内容的过程。指导朗读,如果过分重视技巧,势必只让学生产生一种统一的而不带个人感悟的声音。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是朗读要求的重、难点。学生只有进入情境,感情才容易激发,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情景,并使情景具有形真、情深、理念寓于其中等特点。在《你,浪花的一滴水》第四节的学习中,我首先联系上下文设计了这样的导语:“是啊,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全国人民如此深切的怀念着他?他是党最忠诚、最无私的战士,是人民的好儿子。看看诗人怎样赞扬他,我们又应 该用什么语言什么情感来颂扬他的伟大,大家赶快读读第四节吧!”这一段情境交融的导语,把学生的思绪牵引到雷锋的生活之中。接着,可以让学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充分地感受,并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大家,通过这一范读过程,让学生充分领悟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熟读精讲,读中生情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讲是为学生的读服务的,就是指导学生读通、读懂、会读。离开指导学生读书这个目标,讲得再动听,也不能说是成功的,在讲与读的关系上,应该是以读为主,以讲为辅。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当然离不开教师的点拨和必要的讲解,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词句所在段,篇的含义,真正体会到词语运用的准确,句式的优美,篇章的严谨,不读或不反复多次地读,是不可能领会到的。(1)抓关键性词语,读出重音,读中理解。在教《你,浪花的一滴水》一文第二节中,我首先问学生:“对于这一节你感受最深的词句是哪个?”学生很容易就找出:“平凡,年青,小小的春雨,渗透。”我马上指导:“把这些词语读得重些,以突出对雷锋的赞扬和无限的敬意。”经过教师的点拨,抓住了这个关键语,学生得到了要领,有意识读出适当的重音。通过教师讲、学生读、读后再讲,讲后再读,学生在读中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2)指点句子,理解内容,感知情感。在教第六节时,通过教师对句子结构的指点,然后进行改变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的方法让学生感悟到雷锋为 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大公无私的品质,继而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以讲导读,使学生感知其感情,发出内心的赞叹:雷锋真是英雄!

四、熟读成诵,增强语感

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有效手段。读得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许多人对背诵不以为然,以为这是“死记硬背”的读法,这是一种误解,小学是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在学习语文时,尽量发挥这些优势,多背一些,效益无穷,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本课时,由于读的方式多,读到要领,读到实处,所以课文教学结束了,学生也就能深情地诵读出来了。

在以读促悟的教学中,教师通过读的训练,让学生从初步感知课文的读到理解地读,再到品味地读,真正把文章的感情读出来,达到叶圣陶所说的“美读”境界,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五篇:以读促悟,读中悟情——《藏羚羊的故事》教学设计

学校年级五年级教者

课题藏羚羊的故事课型精读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浓郁的父子情,学习科考队员关爱动物、珍视动物的美好心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与动物和睦相处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体会动物间的父子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难点通过重点语句的朗读、理解,体会动物间的父子情,激发关爱动物的情感。

教具教学课件学具收集藏羚羊的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以读促悟,读中悟情学习

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藏羚羊的故事》,谁来说说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相机板书)

二、自主阅读、初悟关怀

1、师:同学们,这件看似平常的事,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因为故事中流淌着一股浓郁的感情爱。是谁对谁的爱呢?

2、作者将这份爱刻画得很细腻,下面同学们自读课文,用()勾出体现老羚羊关爱小羚羊的句子,用[]勾出体现科考队员对小羚羊关爱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合作研读,细悟关怀

小组同学交流各自勾画的情况,并谈谈体会。

四、品读交流,深悟关怀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引导感悟,通过感情朗读,深入体会文中情感。抽生交流

抽生交流

自读,勾画,并写上感悟。

小组交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老羚羊关爱小羚羊

(1)冒死截车:忽然,一只藏羚羊从对面的草坡上飞奔而下,一直奔到狭窄的路中央,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抓住飞奔而下、扑通感受急迫的心情。

(2)跪拜求救:那只老羚羊却纹丝不动地跪在车前,并用一种乞求的眼神盯着他俩。

有两行浊泪从老羚羊的眼眶里涌了出来,然后,它缓缓站起身来,一步一回头地往草坡上走。

抓住:纹丝不动、乞求、浊泪、缓缓、感受无助与悲哀。

(3)、目送离去:老羚羊静静地注视着,待汽车发动起来,才缓缓离去。

抓住:静静、注视、缓慢感受关切与不舍

(4)、迎接康复:咩,咩活蹦乱跳的小羚羊,围着老羚羊边跳边叫;老羚羊慈爱的目光在小羚羊身上扫来扫去,还不时用嘴去蹭小羚羊的后腿。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父子团聚的欢乐。

(根据学生的感悟交流,相机板书:父子情深)

2、科考队员关爱老羚羊:

(1)救助:有人赶紧从车厢里拿出矿泉水,给受伤的小羚羊喝。老队长则从随行携带的药箱里,找出一些止血和消炎的药,碾碎后,敷在小羚羊的伤口上;然后,他又用纱布,小心翼翼地把伤口裹好。

抓住词语:赶紧、小心翼翼 此时老队长心里会想些什么?

(2)两次流泪:见此情景,科考队员们的眼睛都湿润了。老队长转过脸去,悄悄地抹了一把,湿漉漉的,竟是泪。

全体科考队员噙着眼泪,默默地注视着,待两只羚羊逐渐没入草丛中,才缓缓离去。

科考队员们为什么流泪?

抓住:默默、注视、缓缓感受人物的感动及对羚羊的不舍与祝福。

(板书:关爱动物或和谐相处)

五、深究

同学们,老藏羚羊对小藏羚羊浓浓的真情让我们感动;科考队员对小羚羊的真诚关怀让我们动容。文中许多生动的场景描写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再次品一品这些语言,读一读最让你感动的场景,和大家一同分享。

六、拓展

1、同学们,正是有了无数像科考队员那样的关爱藏羚羊的人,藏羚羊才能在可可西里无忧无虑地生活,才能由八几年的不足一万只发展到现在的七万十万只。下面请大家拿出纸和笔,用简短的话把学了课文的感受写下来。(课件出示拓展题)

结束语:让我们把热爱动物的情感化为行动,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动物,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吧。

朗读感悟

感受老羚羊的内心

感受父子情深

读中感受科考队员热爱动物,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

体会不舍与祝福

抽生读最感动的场景,浅谈感想

观察图片,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藏羚羊的故事 小羚羊

团聚救助

求救

老羚羊科考队员

父子情深关爱动物

下载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