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

时间:2019-05-14 03:3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

第一篇: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

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

作者:卢永坚

摘要:炙热的用地成本正倒逼着传统制造业进行自发的产业升级转型,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对城市工业用地的影响正逐渐显现。种种关于工业用地的管理问题,正为当前城市规划的管理者带来困扰。

关键词:工业用地

容积率

商品厂房

员工村

发展与管理

1引言

最近十年是我国房地产业的爆发式发展时期,越炒越高的地价正快速推进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高地价不但推高了房价,也推高了其他城市用地的价格,对各类产业带来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一些以制造业为主的城市,炙热的用地成本正倒逼着传统制造业进行自发的产业升级转型,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对城市工业用地的影响正逐渐显现。

为了适应高地价,城市传统制造业正在分化: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向低地价地区迁移;中高端的制造业要么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型,要么向创新型产业发展;剩下一类,就是一边进行产业升级,一边在原有工业用地的基础上增大开发建设量,增加建筑使用面积,以摊薄用地成本。此外,还有一些企业,以工业升级的名义,利用工业用地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严重影响市场秩序。种种关于工业用地的管理问题,正为当前城市规划的管理者带来困扰。

2当前城市工业用地发展出现的问题

2.1开发建设指标应不应放开

最能体现工业用地开发建设规模的指标就是容积率,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工业用地都以低强度开发为主,容积率在0.8-1.5之间,原因是2006年以前房地产还没爆发的时候,工业企业一般都以单层厂房建设的模式粗放发展。对此,《国土资源部关于发布和实施〈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的通知》明确对容积率作出下限要求(≥0.8),而没有明确上限要求。但为控制开发总量和方便日后监管,地方政府在出让工业用地使用权时,一般都会设立容积率上限,普遍为1.5-2.5。

现在,随着城市土地价格的上涨,要投得新的工业用地并不容易,越来越多的企业趋向通过加建或改建厂房,增加建筑使用空间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1.5-2.5的容积率上限条件,变得难以满足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突破原有工业用地容积率上限的呼声越来越高。地方政府为避免企业税源的流失,一般都会为企业突破容积率开绿灯。

显然,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建设指标能推进集约节约用地,但建筑容量的增大涉及城市容量(包括用地容量、人口容量、环境容量、交通容量等)的承载能力、工业用地使用权招拍挂的公平性、工业用地日后监管、城市空间形态发展等多个方面,如一味提高开发强度而不加以合理控制,容易导致厂房修建过密、强度过高、市政基础配套不足、环境交通问题突出等现象。2.2商品厂房的出现与影响

高地价对制造业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催生创新型产业与商品厂房。创新型产业的出现是工业升级转型的必然现象。与传统制造业相比,创新型产业更轻型、更微型、更环保、更低耗,而且市场广、利润大,占用的建筑空间少,对高地价的适应能力强。由于多数的创新型产业都不需要大型的车间厂房,于是商品厂房应运而生。

商品厂房源于企业将自身多出的厂房出租给小微企业使用,逐渐演变为企业不再从事生产,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多层厂房向其他企业出租。发展至今,商品厂房已经变成企业投资建设多层或高层厂房后分拆出售的工业地产。由于投资回收快、利润大,很多拥有自营工业用地的企业都放弃原有产业而投身商品厂房建设,甚至有一些企业建成商品厂房后,在政策上偷梁换柱,享受工业用地政策优惠,实则用作商务办公甚至住宅用途,严重冲击本地房产市场。而且,伴随着各地鼓励发展创新型产业的政策出台,工业地产的变相开发有蔓延之势。

商品厂房以普通商用楼宇为活动载体,作为与传统工业相联系的创新型产业用房使用,其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等建筑容量指标与经济利益直接挂钩,且目前大多数地方的工业用地增加容积率是不需要补缴地价款的,所以该类型项目对放宽工业用地开发建设指标的诉求较大,也导致本文提及的上一个问题的出现。

2.3工业员工村的管理

在早期工业快速发展阶段,为解决外来工分散居住造成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都会在工业区内规划建设一定数量的员工村作为职工宿舍及其他生活配套设施使用。以广东省佛山市为例,根据《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有关规定: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面积不得超过工业项目总用地面积的7%;严禁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造成套住宅、专家楼、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配套设施。一言蔽之,员工村虽然可住,但仍是工业用地。

时至今日,工业员工村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由于工业区周边居住环境逐渐完善,相当数量的员工村已被挪作办公、商业、厂房等功能使用,且建筑使用功能核准手续不完善,对后期监管带来很大困难,容易造成工厂与居住混杂、社会治安恶化、城市面貌变差等一系列问题。

此外,在一些规模上千亩的大型工业区内,按比例配建的员工村用地规模可达几万平方米,完全可以按照城市规划需要建成大型商住小区,而不一定要按照员工村的模式建设。而且,将如此大规模的员工村归入城市工业用地一类也极不合理。

3新形势下城市工业用地的发展与管理思路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城市规划体系下城市工业用地发展出现的各种问题,地方政府应该通过城市规划 结合行政管理手段来疏导和管理。

对于一般生产性工业用地,应积极调查评估各工业园区的现状及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业园区控规修编工作,以解决早期容积率上限相对偏低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市政基础配套设施设置。同时,制定一套严格的控制指标及审批标准,使工业用地的开发建设能充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和预留发展弹性。此外,对符合规划要求前提下突破基准容积率等指标的项目应补缴相应地价,可参考深圳工和苏州的做法,按不同容积率计收不同的地价,使工业用地容积率与地价直接挂钩,保证工业用地的有效利用。

对新增及利用原有工业用地作为商品厂房开发的,应统一报当地政府审核。由地方政府统筹安排,根据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明确项目建设标准、产权限制、租售比例等内容,指引其成为符合当地发展要求的中小企业发展基地或新型产业孵化园区。对原来以低地价取得工业用地的商品厂房开发项目,应按土地增值比例收缴地价款;对自行升级改造的工业项目,禁止其分割销售转让。

对于工业员工村,应限制新员工村的建设,可参照部分城市将员工村及配套设施的土地使用性质划分为居住用地的做法,同时,将工业区配套住房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从规划上统筹安排经济适用房、限价房或廉租公房等的选址建设,以解决工业用地的员工居住及管理问题。

4结语

工业通过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是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传统的工业厂房、员工村和新现的商品厂房等工业用地开发建设模式,对推动产业发展、规模集聚和土地集约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城市工业用地管理是城市规划管理当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在非物质生产的服务性产业比重逐步加大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当警惕制造业萎缩和产业空心化的趋势,通过合理的手段正确引导城市工业用地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篇: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

当前城市与区域规划问题的几点思考

【摘 要】 提出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全球市场与中国区域经济实际相结合的城镇体承结构;对目前开展的各类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进行丁分析,提出目前城市区域规划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应注意吸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成果,以满足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镇体系;城市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SOME CONTEMPORARY CON-SlDERATIONS

lN URBAN ANDREGlONAL PLANNlNG

CUI Gonghao

ABSTRACT: This paper raises the problems tobe Studied in the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and suggests that the urban planning should learn from the e∞nomic and mcial planning and meet with the need of the citymcialmd ecommie development.KEYWORDS: urban planning;urban system z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master plan.1 全球化与城镇体系规划

当前世界城市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全球城市化与城市全球化。21世纪全球己迈入城市时代,城市化人口达到50%,城市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主体。以城市为中心组织、带动、服务于整个社会已是明显的时代特征。

世界城市体系正在形成,城市间的等级职能正以新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理论为指导进行重组。

新的国际劳动分工不同于以产业和产晶分工为中心的、水平分工的旧的国际劳动地域分工,其特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跨国公司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管理策划、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流通销售等)的垂直功能分工。菲布瑞克(A.p.phiebrick)1975年的“中心职能学说”将城市功能划分为由上而下的7个等级:领导、控制、交换、转运、批发、零售、消费。J.弗里德曼(Friedmann)

在研究世界城市体系中提出,在全球化时代,评价一个城市的地位与作用,不在于人口规模的大小,而在于(1)参加国际经济社会活动的程度;(2)调控和支配资本的能力。据此,在1980年代提出新的核心一边缘理论,将世界城市按区域划分为核心国(或地区)第一序列、第二序列和边缘国(或地区)第一序列、第二序列的等级结构。例如美洲子系统z纽约、芝加哥、洛杉矶为核心的第一序列,多伦多、休斯敦、旧金山为核心的第二序列,而边缘第一序列是圣保罗,第二序列是布宜诺斯艾利斯、里约热内卢、加拉加斯、墨西哥城;西欧子系统:伦敦、巴黎、鹿特丹、法兰克福、苏黎世为核心第一序列,布鲁塞尔、波恩、米兰、马德里为核心第二序列,而边缘第二序列约翰内斯堡;亚太子系统z核心第一序列城市为东京,第二序列是悉尼,边缘第一序列为新加坡,第二序列为香港、台北、马尼拉、曼谷、汉

城。同时他又按城市经济和金融控制力量的空间影响范围,将全球城市等级分为:全球金融中心——纽约、伦敦、东京,多国金融链接一一迈阿密、法兰克福、新加坡等,重要的国家级链接一一气圣保罗、巴黎、悉尼、汉城,重要的次国家级和区域链接一一大阪一神户、香港、温哥华、莱茵一鲁尔、芝加哥等。由此可以认为:在全球时代,城市等级系统取决于各城市参与全球经济社会活动的地位与

程度以及占有、处理和支配资本和信息的能力,城市职能结构应以各城市在经济活动组织中的地位分工为依据。

然而,目前在我国城镇体系规划中虽然也注意全球化背景,但在等级结构和职能结构方面仍然沿用综合性城市、工业城市、交通城市,或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际性、全国性、全省性、地方性各级中心城市的传统做法,与经济全球化时代的结构体系不相符合。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全球市场与中国区域经济实际相结合的城镇体系结构。城市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

全球时代是竞争的时代,而在当今的城市世纪则表现为城市竞争,然而,当前的城市竞争已经不是单一的城市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其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因此,城市区域是全球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当前,在我国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构筑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区域也是充分发挥中心城市辐射作用的重要举措。为适应上述形势,各类城市区域规划,例如广州、南京、宁波等城市的都市区规划,江苏苏锡常、南京、徐州的都市圈规划,浙江的杭嘉湖绍、宁舟、温台等城市群规划等在我国蓬勃兴起,而从广州兴起的都市区概念规划可以作为新时期城市区域规划的代表。

但是,目前开展的各类城市区域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物质规划)之间存在许多矛盾。第一,城市区域规划的区域范围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是有区别的。就城市区域规划要求的城市活动的区域来说,可以简单分为通勤圈(曰常生活圈),大致50~100km的半径;经济社会活动影响圈(势力圈),大致100~200Km;以及城市管辖的行政区域三类。而城市总体规划的范围则是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城市规划用地范围和城市规划区三个层次,两者之间除城市规划区与部分城市的行政区域一致外,其余范围均有差别。第二,市区域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不糟。城市规划部门编制各类城市区域规划的目的是为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用地发展和布局)提供依据和指导(不仅是战略性的,也是战术性的)。而目前,由于各类城市区域规划的任务不够明晰,有的着重提供城市发展的宏观战略,有的构筑城市空间结构框架,有的重在基础设施的衔接,有的以中心城市发展为主,有的强调区域内各城镇的关系……,因此,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实际需要不相合拍。

概念规划是最近涌现的一种城市区域规划,以真广阔的视野,新的规划理念,多层次、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和可供选择的方案策划,为当地政府和规划部门所欢迎。但是,概念规划还不是个完整的城市区域——都市区规划,其一是因为其规划的范围仅限于扩大了的中心城市区,而未涉及到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紧密相关的邻近市县,例如广州都市区概念规划仅限于广州原市区和新撒市建区的番属、花都,杭州仅限于原市区和新的萧山、余杭两区等。其规划的都市区实质上只是中心城用地统一规划的范围。其二,目前概念规划的内容主要是提出城市发展的目标定位、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和结构框架,以及实施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部门(交通、生态环境等)的发展意见和布局,既没有对城市物质要素发展布局作全面的部署,也没有对城市规划建设用地作全面深入研究(如用地条件、用地比例、用地指标等),既缺乏区域规划的广度,也缺乏总体规划的深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只是提供城市发展思路和空间方案的一种设想和研究。

当然,开展战略性的概念规划还是十分必要的,尤其针对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缺乏对城市发展规律、宏观背景、区域层面的总体把握和吸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融会研究的不足,概念规划将大大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战略性和指导性。

目前需要研究和思考的是:(1)如何科学界定各类城市区域的范围?关于都市区,北京大学周一星教授曾有过按城市周围县市GDP中二、三产业产值超过70%,农村劳动力就业中非农劳动力超过60%作为划分都市区的标准。但是否尚可深化?都市区和都市圈的范围是否一致?应按什么标准划分?(2)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等各类城市区域规划的目的、任务、内容有什么区别?它们和城市总体规划有哪些直接的关系?为城市规划提供什么依据?(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都市区域应打破行政界线,同时随着中心城市实力的变化,都市区的边界是动态的。但如何与城市总体规划,尤其是与有相对静态的规划用地边界的用地规划有哪些相衔接?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规划工作的一大进展是摆脱了过去单纯作为“国民经济计划的落实和具体化”的载体的被动局面,加强了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市场的建立,认识到城市空间不仅是单一的“资源”,而且也是城市“资产”和城市政府经营的“资本”。加深了合理利用和优化空间配置的重要性的理解,明确了利用城市空间、调控经济社会活动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是城市规划的根本任务。因此,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十分注意吸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成果,从而提高规划的科学依据。

但是,由于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物质规划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认识不足,例如城市不同的产业结构就会有不同的空间区位和空间容量,其劳动生产率和产业效益的不同就会影响用地规模等,因此在规划中往往是国民经济指标(GDP)的增长和城市规模扩大没有联系。一个城市远期GDP总量计划增长200~300亿元,但用地规模要扩大50~80平方公里,甚至100平方公里,而没有计算每平方公里应当有多少产出的效益(目前好的开发区,每平方公里可以产出50亿以上,如果以10亿计,则仅需20~30平方公里即可达到GDP总量,何况随着产业的高度化,产出率会更加提高)。有的县市在制定城市化指标时,年增长1~2个百分点似乎容易,但往往没有深入分析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可能、转移速度、转移的方向,以及达到城市化指标的可能。实际上有不少乡镇剩余劳动力闲置难以转移,城市本身存在下岗人口以及新生劳动力的安排问题,要大幅度提高城市化率是有相当难度的。对于城市社会发展研究,城市规划中关注更少。往往只是一般地按人口、按市镇等级配置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而没有深入研究城市社会特征、城市社会结构,例如年龄结构、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文化结构等等。实际上城市市民不同结构的比例与城市产业发展、物质设施配置均有相当关联。例如市民收入结构中,高中低收入比例不同,就会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影响居住用地规模,影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档次和数量等等,而所有这些都与城市物质规划有关。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需求在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活动是复杂的、多样的、变化的,城市规划如何有序地、有预见性地、弹性地适应其要求,将是市场经济下城市规划一项重要的课题。

【作者简介】

崔功豪,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摘自《城市规划》2002第2期)

第三篇:当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

当前社会组织管理问题与对策

我国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已迈入快速发展时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与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一、问题与困难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部分地区和部门尚未认清社会组织对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还存在“宁肯不干事,也不要出事”的观念;有的认为社会组织是群众自娱自乐的组织,主动愿意转移给社会组织购买的服务项目不多;有的将社会组织当作政府职能转移的“二传手”,指定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影响了公平竞争;有的忽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量的培育,在日常监管中,未能及时督促推动社会组织成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

(二)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在行业协会脱钩、领导兼职、党建工作、税收優惠、执法监管等领域的政策还没有形成统一规范,执行政策的自由裁量空间较大。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对承接的单位、方式等还缺乏具体规范;社区、服务对象和社会组织缺少直接参与需求项目制定的途径;社会组织退出操作性法规有待完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保障制度还需完善。

(三)资金扶持力度不足。

现有发展资金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的范围和深度有限,社会组织可持续的乏力。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时,还存在轻视草根社会组织的现象,影响了公平竞争环境和草根社会组织发展。部分地区和部门对现有扶持资金还缺乏统筹合理的利用,资金要素保障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办法举措不多,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资金瓶颈”有待下大力气突破。

(四)平台建设仍需规范。

各地在社会组织孵化器建设中,普遍存在重“推广”、轻“评估”的现象,盲目宣传推广,缺乏对实体孵化器运营状况的评估,孵化器“空壳化”问题较为突出,功能作用发挥不理想。孵化基地建设运行标准还需加快进度出台,政府、孵化器和入驻社会组织之间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社会组织“行政化”倾向比较明显。

(五)监管评估还需完善。

监管评估的主体力量还需加强,没有充分调动整合社会公众、捐赠方、组织内部、服务对象以及媒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监管评估,监管评估“面窄”“量小”,效果不明显。监管评估方式单一,只注重传统做法,忽视了对监管评估的探索创新,日常监管工作量大、人少,疲于应付,致使有的问题无法进行有效及时解决,对非法社会组织和社会组织的违规行为的查处比较困难。

(六)结构类别有待优化。

从领域看,在已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中,从事教科文卫体及经济行业性的多,社会治理服务专业性组织的少;从规模看,人数和业务量小、影响力小的社会组织多,规模并富有特色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少;从活动看,扶贫济困、互帮互助等普遍化服务多,高层次、人性化、本土性的服务少。

二、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制度体系,完善规划布局。

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前瞻性。要进一步完善工作网络,加强协调配合,加快建立“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要尽快编制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总体规划,形成“短、中、长”详细规划,明确各阶段重点,确保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工作持续健康推进。

(二)加强监管评估,引导规范发展。

要坚持以评促建,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规范、多元主体参与的监管评估体系,坚持第三方评估机制。要严格年检、年报、项目抽查审计等监管环节,要充分发挥监管评估和退出机制的倒逼作用,积极鼓励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自律措施,促进社会组织自觉规范内部管理,完善组织机构和制度章程,实现自主、自律、自强发展。

(三)抓好队伍建设,提升保障能力。

要加强登记管理机关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员配置,把懂专业、想干事、作风好的同志充实到队伍中去,配齐配强工作力量。要积极引导和规范专业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宣传报道,提高社会对社工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努力提高社工的薪酬待遇和福利。要建立社工能力提升动态可持续机制,开展常态化的实务培训,提升能力,更好服务群众。要改进社工选拔录用机制,给予基层政府更多自主权,最大限度满足社区工作需求。

(四)规范平台建设,强化功能定位。

要加快出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运行标准,明确孵化器功能定位及运行评估等规范,理顺政府、孵化器和社会组织之间关系,有效解决入驻社会组织过度依赖政府资源,自身业务技能建设缺少动力等问题,增强社会组织自主性。要创新孵化器运营模式,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孵化器建设和运营评估监管,努力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运营评估监管新模式,不断释放各类孵化平台生机活力,持续激发社会组织内生动力。

(五)加大资金扶持,拓展筹资渠道。

要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规则,尊重市场规律,完善购买竞争机制,实现资源供需有效对接,及时落实购买服务资金。要积极探索公益创投引入市场机制,建立企业的社会责任、金融信贷、公益组织之间联动合作机制,增强社会组织造血功能。要大力引导社会力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鼓励社会组织通过联合劝募等方式拓宽筹资渠道。

(六)加强党建工作,发挥核心作用。

要充分认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建立由组织、登记管理和业务主管等部门组成的“三位一体”党建工作格局,建立党建指导员制度,健全党建工作网络,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不断提升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第四篇:浅析当前我国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论文

内容摘要

城市安全是典型的公共安全,它是以公众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免遭损害为目的。本文介绍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通过风险评价,提出了安全风险控制的相关措施,从而为确保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对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共安全;重大危险源;城市规划;风险评价

I

目 录

摘要................................................................I Abstract........................................................................................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一章 综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国内外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现状.......................................................................................1 1.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内涵....................................................................................2 1.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研究的范围......................................................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城市当中的工业危险源...................................................错误!未定义书签。1.3.2 城市自然灾害...................................................................错误!未定义书签。1.3.3 城市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错误!未定义书签。1.3.4 城市社会灾害.................................................................错误!未定义书签。1.4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2 1.4.1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2 1.4.2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行.............................................................................2 1.4.3 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3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4 2.1 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规划分类.....................................................................4 2.2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编制原则.........................................................................4 2.3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前期准备.............................................................................5 2.3.1 城市现状调查.....................................................................................................5 2.3.2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5 2.4 城市工业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6 2.4.1 风险理论.............................................................................................................6 2.4.2 风险辨识.............................................................................................................6 2.4.3 制定风险评价标准的原则...............................................................................7 2.4.4 城市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方法...............................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8 3.1 风险控制的含义.............................................................................................................8 3.2 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法.....................................................................................................8 3.2.1 风险避免.............................................................................................................8 3.2.2 损失控制.............................................................................................................8 3.3 风险控制措施方案.......................................................................................................9 3.3.1 消除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9 3.3.2 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9 3.3.3 重大危险源周边规划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标准的风险控制措施.....................................................................................................................................10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11 参考文献...........................................................12

II

绪论

1.1 国内外公共安全管理研究现状

国外如美国、日本等飓风、地震频繁的国家,城市安全方面的理论研究开始较早,并且都已用于城市管理中,从孤立地建设抗震、防洪、消防等单项系统向综合化发展,从抗灾救灾转向防灾,建立了以“ 防”为主、抗救结合的安全防灾管理体系,并制定了健全的法律法规。西方主要国家的公共安全理论较为完善和成 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紧急事态管理的周期理论,该理论也称之为四个阶段理论,它将整个公共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分为减除(mitigation)、准备(preparedness)、应对(response)和恢复(recovery)。目前,我国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研究从社会学、管理学的角度居多,在城市规划层面尚处在理论探索阶段。受科技部委托,南 开大学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组织下,于2 0 0 4年共同完成了“ 十五”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城市公共安 全规划与应急预案编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课题。所编制的《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编制指南》,为我国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相关理论研究和规划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2 0 0 5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的《 通州新城规划》(2 0 0 5~ 2 0 2 0)首次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理论研究用于城市规划实践中。2 0 0 6年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公共安全规划》,在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方面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在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中,也已经明确了要将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列入规划研究范畴。2 0 0 6年 4月 1日起施行的《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将城市安全问题列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1)强调了“综合防灾”的思想 ;2)提出了“公共安全”的概念。2 0 0 8年 1月 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对城市规划中防灾减灾、公共安全进行了确定和保护。

1.2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内涵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指为了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灾害风险,依据风险理论、灾害学原理等对城市灾害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从而对人类自身活动所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安排。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涵包括以下方面:

(1)城市公麸安全规划的对象是城市灾害系统。

(2)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任务在于使城市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并重,维持城市系统良性循环、以谋求系统最佳发展。

(3)城市公共安全规划依据风险理论、系统理论和灾害学原理等。(4)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人类自身活动,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

(5)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安全状态的优化,它必须符合一定历史时期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能力。

1.3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作用 1.3.1 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安全问题应当注重预防为主,否则后果严重、损失巨大。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重要作用应当是预防或减轻城市灾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1.3.2 有利于市场经济体制的进行

我国虽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制定规划、实施宏观调控仍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必须将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案中,进行综合平衡,才能得以顺利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就是城市公共安全工作的行动预案,为了便于纳入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城市公共安全的目标、指标、项目和资金等方面都要经过科学论证和精心规划。

1.3.3 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如何用最小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好的防灾减灾效益,显得十分重要。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应运用科学的方法,保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公共安全效益。

第一章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

事故分为天灾和人祸,天灾我们无法避免和控制,为了减少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本文将从城市里容易引发事故的工业重大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评价。

重大危险源的公共安全规划是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专项规划之一,其内容也涉及到重大危险源公共安全规划目标、重大危险源的风险评价、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控制与减缓等。本章对规划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1.1 工业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安全规划分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六条规定: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主要包括城市重大危险源及规划对象的治理及城市用地方面的安全规划两个方面的内容。城市重大危险源及规划对象的治理主要是针对城市中达不到规划安全目标的重大危险源及规划对象提出风险控制措施方案,以达到提升城市综合安全水平的目的。城市用地安全规划是涉及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时制定的综合选址政策,规定计划建造的重大危险源与工作区或居民区以及公共设施之间要适当分隔,并规定对现有的重大危险

源要采取适当控制措施的具体规划。城市用地安全规划的范围如下:(1)包含重大危险源的新设施的选址;(2)现有重大危险源的改变;

(3)现有重大危险源附近的土地开发,例如公众聚集场所和住宅区,其选址或开发会增大重大事故的风险或后果。

1.2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编制原则 在制定规划时,应强调“城市”这一概念,即:

(1)以城市整体为考虑对象

(2)以消除或降低重大危险源在城市布局中可能构成的危险为出发点(3)以可能对城市造成的近期和中期危害和影响为规划目标(4)以城市经济 社会 安全可持续发展为原则

(5)有利于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不断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要求(6)有利于发挥各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7)有利于提高城市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水平

1.3 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前期准备

运用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方法前要做以下的准备工作 1.3.1 城市现状调查

城市现状调查是进行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和城市基础资料调查等工作。

重大事故的统计分析:通过对城市中重大事故的调查、统计分析,按事故主要原因、发生地点、事故及灾害发生的主要形式、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等。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和现存的主要问题。

城市基础资料调查,包括城市气象、水文资料城市基础设施状况、城市规划发展用地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城市人口资料等城市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调查。

1.3.2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其近期或未来对公共安全问题的需求,是制定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前提和依据。在进行城市公共安全规划前,应获得城市近期编制完成的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总体规划的总体布局图(包括城市功能区划图)。

1.4 城市工业重大危险源事故风险评价

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方法是以风险理论为指导,以风险评价为基础,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提出风险减缓的措施和技术方法。1.4.1 风险理论

风险通用而严格的定义为:风险R是事故发生概率P与事故造成的后果C的乘积,风险的两个基本要素是:概率和后果。城市系统面临着各种灾害风险,它们只是发生的概率不同、后果不同而已。风险理论的核心是风险评价。灾害风险评价,简而言之,就是评价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1.4.2 风险辨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标准

灾害风险辨识必须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和方法,通常有三种方法:筛选、监控和诊断。灾害风险的筛选是应用标准化程序对灾害进行寻找、分析并按其危险概率及强度加以排列的过程。经典的筛选办法是列出危险清单,在此基础上进行风险分析,从而按风险大小排出某一地区或某一场所可能面临的灾害序列,最后筛选出风险最显著的灾害作为评价的重点。风险的筛选需应用聚类分析、参数相关分析等数学手段,使筛选过程定量化和规范化。灾害风险的监控是对灾害风险的调查、监测、记录和分析的循环过程,特别是对那些可疑灾害风险的核查和解译更需长期的监测和追踪分析。监控的目的旨在监测某些灾害临界指示体的变化、灾害条件的积累及防灾系统的易损程度。灾害风险的诊断类似于医生看病的过程,是对灾害与前兆的相互关系及灾害的可能后果的分析和判断。诊断手段如根据调查的情况编制事故树,将风险因素及其引起一系列致损事件的逻辑关系形象地表示在树状图上,通过事故树识别灾害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灾害辩识的上述三种方法都包涵三个过程:推测原因、鉴别因素和仔细检查。三者之间可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循环系列,在实际工作中,上述各种方法可同时应用,相互取长补短,力求全面和合乎实际。

1.4.3 制定风险评价标准的原则

风险是事故发生概率与事故后果(环境或健康)的乘积。由于死亡风险比较直接和容易定义,也由于容易与生活中的其它风险相比较,因此,人们习惯上把重大事故和死亡相联系。在大多数风险评价中通常都采用死亡的概率作为风险的度量。30英国健康和安全执行委员会(HSE)提出了基于伤害的风险度量方法:

1)几乎使每个人都非常难受; 2)相当大一部分人需要医疗护理

3)有些人严重受伤,需要长时间的医疗护理: 4)任何身体非常虚弱的人都有可能死亡

满足上述条件的风险度量称作危险剂量,因为其可以导致死亡,所要评价的风险是暴露在危险剂量下的风险。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风险评价标准或比较重大危害的风险水平时,应当注意保证风险度量的一致性,只有在风险度量一致时进行比较才有意义。

制定定量风险评价标准时应遵循的原则如下:

1)重大危害对个人或公众成员造成的风险不应显著高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其它风险

2)只要合理可行,任何重大危害的风险都应努力降低

3)在有重大危害风险的地方,具有危害性的开发项目不应对现有的风险造成显著的增加。

4)如果一个事件可能造成较严重的后果,那么应努力降低此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就是降低社会风险。

根据经验,总分在20以下是被认为低危险的,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去上班还要安全些;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值得注意的是,LEC风险评价法对危险等级的划分,一定程度上凭经验判断,应用时需要考虑其局限性,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2)JHA:指工作危害分析。具体是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目的的方法。

第二章 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控制措施

2.1 风险控制的含义

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之后,应采取有效措施来控制这些风险,以达到减少事故发

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程度的目的。

2.2 风险控制措施的方法

风险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类:风险避免(Avoidance)和损失控制(Loss Control)。其中损失控制又分为损失预防(Loss Prevention)和损失抑制(Loss Reduction)两类。2.2.1 风险避免

风险避免是以放弃或拒绝承担风险作为控制方法,回避损失发生的可能性。风险避免是风险控制措施中最简单也最消极的一种。如化工厂不使用某种危险物质,可以完全避免因此种危险物质引发事故造成损失的风险。由于这一方法以完全回避危险源为前提,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的局限性。2.2.2 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依目的不同可分为损失预防和损失抑制,前者以降低事故概率为目 的,后者以缩小损失程度为目的。损失预防是指在事故发生前为了消除或减少可能引起损失的各项因素所采取的具体措施,也就是消除或减少危险源,以便降低损失发生的概率。损失抑制是指在事故发生后,采取措施减少损失发生范围或损失程度的行为。

两者的区别在于:损失预防的重点在于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损失抑制的重点在于减少损失发生的程度。总之,风险控制措施实质上是一种行动或安全设备装置,在事故发生前将引发事故的因素或环境隔离。

2.3 风险控制措施方案

风险控制措施规划方案的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风险控制的技术路线,错误的技术路线不可能得出正确的风险控制措施规划方案。

对于城市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方案主要针对重大危险源、规划对象采取风险控制措施,以达到符合规划目标的目的。可选的风险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种类型: 2.3.1 消除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 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重大危险源。如:

(1)搬迁重大危险源 以达到消除重大危险源的目的;(2)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危险有害物质等。2.3.2 降低重大危险源风险的控制措施

当消除重大危险源有困难时 可采取重大危险源控制技术措施。如:(1)减少危险有害物质的使用储存量;

(2)生产中以低危险有害物质代替高危险有害物质;(3)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水平以降低事故概率;(4)采用隔离措施降低事故后果等。

2.3.3 重大危险源周边规划对象所面临的风险超过可接受风险标准的风险控

制措施

(1)规划对象停止使用;

(2)将规划对象搬迁至低于可接受风险标准的地方;(3)改变规划对象所在地的土地使用性质等。

结论与建议

本文围绕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概念和现状分析,阐述了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内容、作用以及意义,针对其中重要的研究部分——工业重大危险源,给出了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一般性方法和技术要点,利用风险评价理论得到具体的针对重大危险源风险控制对策措施,使针对城市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管理有一定的理论和研究方向性。

由于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的研究在我国还刚开始起步,因此,在具体的技术方法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牛晓霞.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4.[2] 李冬梅.城市公共安全规划概述[J].山西建筑,2011,37(30).[3] 魏利军,多英全,吴宗之.城市重大危险源安全规划方法及程序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1).[4] 寇丽平.浅谈城市公共安全规划的现状及可行性方案[J].城市规划,2006,30(10).[5] 吴景泰,祝红路,吴穹.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综合减灾应急能力[J].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08.

第五篇:当前电力工程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探究

当前电力工程管理的问题与改进探究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我国电力企业中,电力工程的管理逐渐得到了一定的进步,但是,其在实际开展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对其进行强化。本文对现阶段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电力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电力工程;管理;改进对策

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项及其重要的任务,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对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带来后期管理任务的加重。所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阶段的管理工作,对施工的质量因素进行严格把关,确保施工按原先的计划开展,才可以保证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可靠安全。此外,每一个管理人员还应该不断的探索管理新理念,探寻先进科学的管理措施与技术,从而确保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实施,才能使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电力基建市场中得到发展、壮大。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电力建设任务繁重、施工工期紧、一些员工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危及人身、设备、电网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当前,在电力工程的管理方面还普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1.1 缺乏目标管理控制

所谓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指的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符合相关规定,对工作的事先完成,并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标准。所谓“控制”,是指建立在以后行为的基础之上,对主体将来状态的估算。主体行为和措施的规划确定是在事先进行的,经过信息收集和检?耍?将实施的过程与原来规划做一比对,找出其中的差距及其原因。最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纠正,对规划目标予以实现,从而保证计划正常实施。

1.2 监管机制不够健全

电力工程在开展项目建设时,相关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发展大多是将国家作为主体的,大多属于国有企业。而在国有企业中,企业机制相对较为庞大涉及方面极广,导致相关的细致管理在开展的时候比较困难。其中,在大多数企业中采用的都是属地化管理方式,对使用权进行无限转移,这就导致监管机制在企业项目中的效果得不到发挥,从而造成相关项目的经济效益以及质量得不到保障。

1.3 工程项目预算不准确

电力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对资金的测算不够准确。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主要就是,工程项目相关的建造方、投资方以及工程完工后的运营方对建设之前的管理以及造价控制都没有太高重视度,在工程项目实际开展的过程中对宏观调控以及把握不能熟练操作,从而导致了工程建设先建设后算账等坏习惯的形成。

1.4 安全管理不到位

电力工程管理的安全问题。在电力工程实际建设的过程中,一些具有较高难度的作业在开展的时候,伤亡事故频繁发生。另外,在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安排上相对较为混乱,不具有节奏的协调性,从而导致安全性能逐渐降低。而且,在房屋电力工程中具有极为复杂繁多的子系统,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在对建筑原材料的使用中也相对较为笨重,使用的机械也需要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所以,在工程开展的时候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出现。

1.5 进度管理混乱

在电力工程的管理中,进度管理相对混乱。在对进度管理进行开展的时候,需要相关的施工单位结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对机械运作的能力、人员施工水平、政府相关规划以及天气变化的情况等多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但是,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极少有施工单位会对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计划进行关注,从而造成电力工程在进度管理中的混乱情况。改进电力工程管理的对策

2.1 完善责任机制及有关规章制度

责任机制以及有关规章制度的完善。在电力工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想要促使其管理工作的强化就需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机制进行完善,字实际操作的时候,促使施工流程得到完善,主要才操作流程的规范,对责任机制做到真正的贯彻落实,从而使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管理水平得到相应的增长。另外,还要注意对管理意识进行强化,促使企业管理行为的规范,为相关的施工人员树立一个良好的团队意、成本控制意识以及精品工程意识,促使电力工程的施工质量得到迅速提高。

2.2 加强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促使其专业素质的提升。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管理技能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管理人员拥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够完美的完成施工中的管理工作。另外,还要注意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对他们之间的团队协调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进行良好的培养,促使他们在责任意识以及专业技能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而且,电力企业还要注意对考核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打造一个拥有较高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的管理团队,从跟本上对可能会因为人为因素而产生的管理漏洞进行杜绝和避免。

2.3 完善施工管理流程

对电力工程项目的施工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首先需要通过正规的流程进行招标施工单位,对投资单位的能力、资质以及信誉进行重点关注,从而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的施工安全以及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另外,还要注意在招标工作结束之后,将招标的结果以及实情对电力企业的业务部门进行如实通知,同时将工程相关的设计图纸进行转交。在施工工作实际开展之前,还要注意对准备会议进行组织召开,审核预算方案并对相关的资料做存档处理。此外,还要注意做好采购人员的配置,对相关设备以及材料的检测力度合理加强,直至确定一切准备工作合格之后才可以对施工工作进行开展。

2.4 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在电力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加强。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施工中的监督工作、指挥工作以及调度工作进行重点关注,施工单位需要在调度方的安排基础上进行施工的开展或是暂停。而且,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工作的加强,从而根本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另外,相关的施工人员还要注意对施工区域做好相应的施工标准,严格准时施工中的行为规范,禁止非施工人员的进入。

2.5 加强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

为使工程竣工验收顺利进行,工程项目业主要完成这样几项主要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做好工程收尾工作。准备好竣工验收资料。一般包括:工程项目所有申报及批复文件;工程项目开工报告、竣工报告;竣工工程项目一览表;设备清单;工程项目土建施工记录、隐蔽验收记录及施工日志;建筑物的原形测试记录;设计交底、设计图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设计变更核实单等;工程质量事故调查、处理记录、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生产试运行原始记录及总结资料;环境、安全卫生、消防安全考核记录等。还应做好工程剩余物资处置,明确剩余物资使用项目或处置方式。结语

电力工程管理工作对于电力工程项目的建设质量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例如资金的密集度、技术的密集度等,限制了管理工作的开展。而且工程的设计、设备的制造等大量的外部要素也会干扰电力工程的管理工作。对现阶段电力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相应措施的分析,将会更好地促进组织、控制和管理工程项目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浩.强化电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电子世界,2013(18).[2]王向梅.电力工程管理及改进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28).[3]张兵.电力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探讨[J].华章,2013(14).[4]曾进弘.浅析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的若干强化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8).

下载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当前城市工业用地的问题与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问题与对策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广义上讲,成本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发生的加之牺牲,它可以用货币单位来衡量。企业产品成本的高低,不仅影响到国家的积累,而且同企业自身和职......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08年,IBM推出“智慧地球”的概念。在IBM的大力宣传以及国内一些媒体的推动下,从2009年开始,“智慧城市”这个概念便很快在我国一些......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城市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近年来党和国家关注民生,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的城乡救助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

    当前电子政务主要问题与思考

    当前电子政务主要问题与思考一、 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形势判断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历经八年,在这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问题与建议 作者:于水亮 来源:中国鸣网 添加日期:11年08月03日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有社会原因,如实际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体制原因......

    关于城市社会管理规划制定的问题与探讨(定稿)

    关于城市社会管理规划制定的问题与探讨 社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能之一。加强和规划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蓟县市容园林管理委员会 张红静 摘要:本文概述了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在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目前城市园林绿化方面存在的主......

    对当前城市园林绿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摘 要: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城市园林绿化是基础设施最主要的内容,不仅可以美化城市,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等,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所以,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