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
最新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解析《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精神之旅 《红字》中霍桑的女性观
On Translation of Humorous Language from English to Chinese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女主人公艾迪的形象探析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 英汉基本颜色词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 商标翻译的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中西俚语中动物意象的对比分析 英语系动词语义属性及句法行为研究 Impact of Latin on English Vocabulary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的创伤和治愈 谈英汉励志谚语互译
中美居民不同储蓄态度对比分析
⑧ 0 ⑤⑨⑨ 0⑦④⑨ 14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浅析俚语在美国亚文化群中的使用及其成因 生态女性主义视阈下赛珍珠的《大地》 军服相关英汉颜色词的分析 《红字》中女权主义意识探析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简析比喻在《围城》中的运用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 浅析中美婚礼习俗差异
名词化隐喻在外贸函电中的功能分析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论证北美独立战争的合法性—重读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托妮莫里森《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语言技巧 翻译中的语境因素分析 少儿英语游戏教学策略研究 从《美国的悲剧》解析美国梦
外国商标的中文翻译策略及其产品营销效应研究 “一只陷入囹圄的小鸟”——苔丝的悲剧命运分析 Love and Death in The Awakening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中美幽默的比较
Beyond Language, Toward Nature: A New Reading of In the Heart of the Country 从海尔的品牌成功探讨中国企业在全球化环境下的品牌战略 浅析中西情人节短信中的文化差异 The Gothic Love in Wuthering Heights
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的语用研究
库切《等待野蛮人》中的不可靠叙述 论中国的归化异化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 朗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从感观的角度看汉语外来词的翻译
浅析爱默生的《论自助》——人生自主的源泉
An Analysis of the Symbolic Meanings of the Letter “A” in The Scarlet Letter 从美国影视剧中浅析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中国现代散文风格精彩再现——评张培基教授《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 论《傲慢与偏见》中反讽的艺术效果 《论语》中“仁”的翻译研究 英语称赞语的语用研究
英汉颜色词语的内涵差异及翻译
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隐喻的语用功能分析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浅谈体态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论色彩在《红字》中的运用与艺术效果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Principl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Legal English 英语财经报道中的词汇衔接研究
论电视剧《绝望主妇》和《婚姻保卫战》中所体现的中美女性人生观差异 金钱决定婚姻
《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
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流与跨文化交际中能力的培养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A Cross-Cultural Study on Linguistic Taboo The Growth Topic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佩克拉的悲剧成因研究 信用证中英语语言特点及应用研究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分析苔丝悲剧的形成原因
英汉动物习语内涵意义的文化差异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修辞的翻译策略探究 汉语邀请行为的语用分析
英语双关语在《好汉两个半》中的语用分析 解析凯瑟琳的爱情与婚姻之分离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女性形象分析
An Analysis of the Ambivalent Character of Frederick Winterbourne in Daisy Miller 英语广播新闻与报纸新闻的文体比较
从《简爱》和《达洛维夫人》浅谈女权主义的发展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从《成长的烦恼》和《家有儿女》的对比看中西方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摘要的体裁分析 87 浅析隐藏在“面纱”之后的伯莎梅森 88 毛泽东诗词中典故翻译的对比研究
The Same Experience, Different Life—The Comparison between Jane Eyre and Lin Daiyu 90 大学校训反映出的中美文化差异 91 浅谈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融入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93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 95 论《格列佛游记》中的讽刺 96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 97 口误幽默的心理语言学分析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 99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作家身份探求 100 《南方公园》中美国人的黑色幽默 101 试析中英婚姻生活差异及其原因 102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04 《哈利波特》系列里恐怖美的研究 105 国际商务合同的用词特点及翻译
简奥斯丁《理智与情感》中玛丽安和埃莉诺的成长研究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 108 浅谈当代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文化 109 Foreign Publicity Translation 110 《雾都孤儿》中的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111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文体分析
美国品牌中国本土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 113 《简爱》与《谢利》中女主人公的对比分析研究 114 诗歌《飞鸟集》的意象评析
东西方隐逸文化对比——试比较梭罗与陶渊明的作品 116 从中西文化对比看英文电影字幕翻译
Harmony is Everything: an Ec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Grapes of Wrath 118 从《牧师的黑面纱》中看霍桑对清教主义的认可与反对
Analysis on Requirements for Translation Gradua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ruit Advertisements 120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功能对等理论下汉语新词英译研究
An Analysis of Vampire Image in Fevre Dream by George Martin 123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Beowulf: A Christianity Guided Pagan Epic 125 英语与汉语中的称谓研究
《欲望都市》四位女主角的爱情观分析 127 中美篮球背后的青年文化
世纪年代前后美国电影中的华人女性形象对比
《玻璃动物园》中的逃避主义解读 130 商业意识对美国电影片名翻译的影响 131 浅谈英语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 133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34 现代英语新词分析
中美企业招聘广告文化对比分析
从电影《阿甘正传》看二战后美国价值观 137 《围城》英译本中的幽默翻译 138 中美商务交际礼仪之差异
On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Dish Name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140 浅析《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人物关系 141 试析诗歌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处理 142 政府工作报告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43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餐桌礼仪 144 小学英语语法任务式教学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 146 论广告定位中的文化冲突及对策 147 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
The Dilemma of Career Woman in The Millstone 149 从功能翻译理论谈中餐菜单的英译 150 英汉翻译中词汇空缺现象及翻译策略
151 “中式英语”和“中国英语”两个概念的区别研究:以公示语为例 152 从中国传统民居乔家大院和西方哥特式教堂看中西文化差异 153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54 《洛丽塔》—时间的悲剧
155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之死的必然性 156 产品说明书的文体特征及其翻译 157 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探究 158 中西传统节日文化比较
159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 160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现代主义 161 黛西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作用
162 改写理论视角下看葛浩文《狼图腾》的英译 163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匹普的性格成长历程
164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的三中译本----各译作对原作忠实度的对比评析
165 商务活动中的习俗、礼节和礼仪探析
16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 167 浅析《弗兰肯斯坦》中怪物“善”与“恶”的转变
168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 169 中餐菜单英译的归化与异化 170 从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英幽默 171 中西丧葬礼俗的对比研究
172 《追风筝的人》作为成长小说的的体裁分析
173 理想之梦的破灭——探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 174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175 The Social Significance of The Merchant of Veni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Society 176 析《远大前程》主人公性格之路
177 从小飞侠彼得潘浅析詹姆斯巴里的悲剧人生
178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视阈下《喧哗与骚动》中的人物群像
179 What to Love and Hate ----on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180 《傲慢与偏见》中的三层反讽
181 论《儿子与情人》中保罗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182 论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影视欣赏
183 Motivation’s Cultiv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English Learning 184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 185 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
186 The Improvement of English Learning Skills Through Nursery Rhymes 187
188 《荆棘鸟》之宗教观
189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
190 A Feminist Reading of Virginia Woolf and A Room of One’s Own 19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2 英汉双语词典中的语用信息
193 谐音现象促成因素及其启示的研究
194 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以《爱丽丝梦游仙境》为例 195 中国文学作品中的歇后语的英译-以红楼梦为例 196 关联理论视角下唐诗的翻译
197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8 从《葡萄牙人的十四行诗集》探究布朗宁夫妇的爱情 199 中西方奢侈品消费文化之比较
200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第二篇:(英语毕业论文)广告语中的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论谭恩美小说《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论英语谚语的翻译
从合作原则角度解读《成长的烦恼》中的言语幽默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现实元素(开题报告+论)On Dreiser’s View of Womanhood in Sister Carrie 从关联理论看《茶馆》两个英译本中修辞格的处理 古诗词英译关于夸张的翻译策略研究 跨文化因素对字幕翻译的影响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
从归化异化角度浅析《三字经》两个英译版本 浅析《洛丽塔》中亨伯特的分裂人格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
悖论式的唯美主义--论王尔德的《道连.格雷的画像》 从《卖花女》看萧伯纳的费边主义思想 A Study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浅析美剧台词中幽默的翻译——以《绝望的主妇》为例 从颜色词的翻译看中西文化差异 《呼啸山庄》爱情悲剧根源分析
从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看女性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谭恩美《喜福会》中母女关系的文化解读 中英新闻标题的差异及翻译方法 论英语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英语新闻标题中名转动词的认知阐释
商标名的英译汉目的论研究——以洗护用品为例
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从《鲁滨逊漂流记》看人的性格对命运的决定作用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
从电影《姐姐的守护者》分析人的自私性 试论《出狱》中“房子”的意象 《白象似的群山》里的潜意识 浅析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硬汉精神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An Analysis of Textual Functions of the English Passive Voice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生态哲人约翰斯坦贝克
黑暗中的光明—《蝇王》的主题探析
性格、学习策略和英语学习成绩的关系研究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劳伦斯《马贩子的女儿》中人物与社会的冲突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论环境和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和品格的影响——以《雾都孤儿》中南希的形象分析为例 《荒原》中死亡与复活的意象分析
A Study of Angel Clare’s Multiple Personalities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哈利波特》中的励志精神
A Study of C-E Translation of Tourist Materia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e 论英汉口译中的数字互译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
从《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和《老人与海》看虚无主义中的抗争及其发展 《鲁滨逊漂流记》两个翻译版本的文体分析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Business English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中西文化中女性家庭价值观之对比研究
论《某人住在一个多美的小城镇》的语言艺术(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了不起的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英汉数字的文化差异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 英语新闻中批评性语篇的对比分析 《绯闻少女》中的话语标记词研究
如何运用情景教学法进行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探讨 女性主义解读《傲慢与偏见》中的柯林斯 中西见面礼节差异及其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从《道连.格雷的画像》透析王尔德的艺术人生观 委婉语的适用性原则和策略
魔鬼之子:论《呼啸山庄》和《呼唤》中的男主人公形象 礼貌策略的英汉对比研究—以《傲慢与偏见》及其译本为例
出人意料的结局和夸张-基于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忙碌经纪人的罗曼史》 “红”的中英对比及其翻译
从语体学论《一九八四》中的反极权主义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 国际时政专有名词的翻译与解读 《红楼梦》中文化词的翻译
浅析托尔金在《魔戒》中的创作特色
《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类所造成的毁灭 案例教学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从中英文动物词汇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从合作原则浅析《飞屋环游记》中的言语幽默 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
解读《拉帕希尼的女儿》中的父爱 任务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中的应用
The Tran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s Sino-US Cultural Differences——Through Comparison Between APPLE and OPPO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大学生通过联想记忆词汇的方法
The Localization Strategy of Multinationals and Its Implications on the Chinese Multinationals Overseas 89 The Features of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 English 90 比较研究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91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92 《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93 从《嘉莉妹妹》看本性与理性的斗争 94 成语中的文化特色及其翻译
中国跨文化交际学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A Discussion on the Accuracy of Language in Diplomatic Translation 97 对盖茨比的美国梦幻灭的分析
论《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的悲剧之源
对外交语言准确性与模糊性的语言特点的研究 100 中国英语在中国文化输出中的作用 101 福克纳《我弥留之际》中达尔形象解析 102 萨拉的性格魅力
自我效能感理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04 从中西文化差异的角度浅析商宴之道 105 加工层次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词汇学习106 论旅游广告的显影性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 108 从功能翻译理论浅谈公示语翻译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 110 英语与汉语中禁忌语的比较 111 美国广告语中的会话含义研究 112 象征主义手法在《白鲸》中的运用
影响中国高中英语课堂中任务型教学实践的因素
《通天铁路》中超验主义与清教思想救赎观冲突之探析 115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进口方面临的风险及其防范 116 旅游宣传品的翻译
广告语中预设触发语的语用分析 118 《时间中的孩子》成长主题分析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 120 Hemingway and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121 The Victims of Upper Clas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wo Heroes of The Great Gatsby and Tender Is the Night 12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生态意识
从目的论角度分析商业电视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 124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125 中外汽车文化对比研究
Contrariety of William Blake--Image Analysis of Songs of Innocence and of Experience 12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
浅析小说《教父》中教父的心理转变及其成因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红字》中海斯特性格分析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131 对美国总统就职演说的修辞分析 132 通过电视广告看中美思维模式差异 133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点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35 海明威《印第安人营地》新解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
基于认知语境的英语动物习语的理解策略研究——以“狗”的习语为例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139 从植物词看英汉文化差异
从广交会现场洽谈角度论英语委婉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功能与应用 141 《简爱》的浪漫主义解读 142 组织学习障碍及相应的对策 143 中英思维模式比较分析 144 法律英语词汇特点及其翻译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的分析
种族沟通的桥梁——对《宠儿》中两个丹芙的人物分析 147 论《简爱》中的疯女人
英汉形状类量词的隐喻认知分析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 150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 151 英文商务信函中礼貌原则的运用
152 浅析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凯瑟琳
153 On Sentence Division and Combination in C-E Literature Translation 154 The Glossology and Translation of Rhetorical Devices of Harry Potter 155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
156 高中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研究与培养——以天河中学学生为例 157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
158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Color Word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159 简析译者文化背景对其处理习语翻译的影响--《水浒传》赛珍珠译本中的习语翻译 160 A Feminist Perspective to Pygmalion 161 探究傲慢与偏见的独特魅力
162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63 比较《简.爱》中女性“陈规形象”与《飘》中女性“新形象” 164 《好人难寻》中哥特手法运用的分析
165 《威尼斯商人》中的关键社会元素——莎士比亚心中的乌托邦社会 166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167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
168 天鹅的涅槃——以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解读《喜福会》中母女关系
169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 170 通过《喧哗与骚动》中三兄弟各自对于凯蒂的叙述分析三人各自性格特征 171 浅析托尼.莫瑞森《最蓝的眼睛》中皮克拉悲剧命运的根源 172 论《红字》中的清教主义思想 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是近期写作,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免费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3 浅析《嘉莉妹妹》中的新女性形象 174 论概念隐喻视角下的隐喻翻译
175 《喜福会》所表现的中美文化的冲突和兼容
176 艾伦金斯堡及其《嚎叫》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美国文化的影响
177(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 178 从目的论看《红楼梦》中“狗”习语的翻译 179 观电影《刮痧》简析中西文化价值冲突 180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宠儿》 181 论《紫色》中的性别暴力
182 从《劝导》看简.奥斯汀创作思想的发展
183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184 英汉味觉隐喻的对比研究
185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186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 187 试论《武林外传》与《老友记》中的中美文化差异 188 A Diachronic Study on Sexism in English Lexicon 189 一个自我矛盾的精神世界—《达洛卫夫人》中的对照与一致 190 本我,自我,超我--《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形象分析
191 言语行为理论在意识流作品中的应用——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作品为例 192 从《嘉莉妹妹》看美国梦与道德观
193 融入与挑战——从生态角度看《老人与海》与《瓦尔登湖》 194 对跨文化交际中肢体语言的研究
195 A Study of Maggie’s Tragedy in The Mill on the Floss 196 浅析《老人与海》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197 浅析英文电影片名翻译
198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199 论《老人与海》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
200 以《哈利波特与消失的密室》为例探讨哥特式风格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的应用
第三篇: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英语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able manners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y,cross-culture
With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 have become more obvious, especially the differences of table manners.Arrangement of seat in China
In China, people used to use the number of the tables to define the size of banquet.In small banquets which have two tables, the table on the left or farther to the portal is the top table.At bigger banquets that have three or more tables, the rules are much more complicated.Generally, seats that closer to the top table take precedence.For example, on the wedding party, family members of the bride or the leaderships are arranged to the table that closest to the top table.Hosts show their reverences to the guests by arranging seats by this way.Seats at one table also have different meanings.In Chinese table manner, the seat opposite to the door is the honor seat, which is for chief guests or elders;the seats beside are the second honor seat which are for other guests;the seats that opposite to the honor seat are the inferior seat.Inferior seats are for the host and hostess.So before the banquet, hosts should first invite the chief guest or elders to the honor seat, and then invite other guests to the second honor seat.Hosts sit down on the inferior seats after all the guests sit down.Arrangement of seat in West
Western people prefer long table to round table when entertaining friends.The host and the hostess seat at both end of the table, while guests seat at other seats.The chief guest sits at the upper right side of the hostess, and the wife of the chief guest seats at the upper right side of the host.In China, left is honor and right is secondary.While in western, right is honor and left is secondary.The proper way to take the seat in western is to sit by the left hand.It is better not to walk out before the banquet is finished.Tablewar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
Chinese table wares involve chopsticks, small dish, bowl and glass.Chopsticks and spoon are always put together on the right hand of the plate.Toothpick and ashtray are also necessary.Chopsticks are the main table wares in Chinese food culture.It is impolite to use chopsticks to clean tooth, or pick other things that aren’t food.It is also bad manner to talk with chopsticks in hand.The right way to use spoon is: scoop the food, and wait for seconds to make sure that the soup will not splash out, and then move the spoon back.It is impolite to put the spoon in to mouth, or lick the spoon over and over again.In western meals , they use so much table wares with different kinds and sizes.the use of table wares also shows different food culture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main table wares in western are knives, forks , spoons , glass and napkin.Knife is used to cut food and fork is used to carry food into mouth.during the dinner, you should put them on both sides of the plate, and knife and fork should be put in the way that looks like the Chinese word “八”.You can also use them in a way that handle knife in your right hand and fork in the left hand.Soup spoon is always put on the outermost right side, together with the knife.Dessert spoon is put together with dessert knife and fork.Different atmospheres at table
Noisy and quiet is the main different of table atmospher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Chinese table atmosphere always noisy and always the noisier the better.While western table atmosphere is quiet..In China,people begin to talk at the time they sit down, and they would keep talking during the whole dinner.Everybody at the table talking, drinking, eating, and enjoying the pulsating atmosphere.Noisy atmosphere can reflect the guests’ happiness from their hearts.Westerners also talk at table, but they talk quietly and keep the voice at the stage that can only be heard.You can not make noises when drinking soup.Chewing with your mouth closed and do not making noises when eating.The way to finish eating
At Chinese dinner table, after eating, the chopsticks should put orderly at the right side of the bowl, and leave after the host signals to leave.Hosts should signal after all the guests put down their
chopsticks.At western dinner table, the ways to finish eating is to put the knife and fork together on the plate parallel, with the fork’s back side up and the knife’s edge inside.Through comparing the table manner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and keeping pace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can be more meaningful to all people.
第四篇:中西文化中隐私观差异及原因分析
中西文化中隐私观差异及原因分析
[摘要]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人和西方人持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因而对于隐私的含义、范畴的理解以及维护隐私的意识也不相同,在国际交往中难免因此产生冲突。分析中西价值观的不同文化溯源,探讨中西隐私观差异的根源,以推动国际交流顺利进行。[关键词]中国;西方;隐私观;差异;根源
当今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文化不断发生强烈的碰撞和冲击。由于隐私观差异而不经意间造成的矛盾、误解、交际失败更是屡见不鲜。因此,需要深入了解与探讨中西隐私差异,求同存异,相互尊重与容忍,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因此引起的不快,取得成功。隐私的概念始于西方,是个体或群体控制与他人交往的调节机制,是人的一种生存特性。隐,即隐秘的,不愿或不便公开的事情;私,即私人的事务,是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事务。这种存在于私人生活空间的隐秘的事务、活动及相关的信息就是隐私。它与公共生活空间、公共生活领域中的公共事务、活动及相关信息是相对应的。王利明先生将隐私概括为“一种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他人干涉的个人私事和当事人不愿他人侵入或他人 不便侵入的个人领域”。具体地讲,隐私就是指“个人信息、私人活动、私人领域”。
一、中西隐私观差异
隐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受民族、历史、文化制约的概念。在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里,对于隐私的含义和范畴的理解,隐私权维护的意识等,即隐私观,也不尽相同。英文privacy的定义为freedom from interference or public attention,是“不受干扰或不受公众注目的自由,是私人权利,个人自由”(《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8:1174)。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西方人把privacy看作一种个人的不被打搅,有私事不必告人的自由权利,是个很受尊重的概念。他们认为隐私能使个人免受他人的控制与支配,有选择地表达内心情感而不受外界约柬,有机会对自我行为和经验作充分评估与认识,从而对新的行为作出选 择,还能使个人有机会在亲情团体与正式场合之间进行思维界定,从而在不同场合作不同的交际选择,维护个人与社会的协调平衡。西方人非常强调隐私,现代科技使这个问题在今天变得特别突出。《华尔街日报》和全国广播公司1999年进行的民意调查表明,隐私问题是美国人2l世纪最关注的问题。而中文对“隐私”一词的定义为“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现代汉语词典》,2004:1506)。由于中国传统观念一贯主张个人服从集体,倡导“开诚布公”、“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私”即被视为私利,“隐私”这个词带些贬义,好像有什么不光彩的东西需要隐藏。
西方人对个体隐私很看重,他们观念中个体隐私所涵盖的范畴也非常广泛,包括私人时间、私人空间、私人活动领域以及维护这一类事的私人权利。如为了尊重他人的私人时间,西方人邀请别人吃饭或参加社会活动都会事先通知,给他人足够的时间作安排。同样,探望亲朋好友也要事先通知,否则,在西方人看来,就是侵犯了他人的隐私。西方人的界限意识非常强烈,不经允许决不进入别人的领地。如在西方国家,即使是父母也无权擅自进入子女的房间,否则就会被认为是不礼貌或不尊重他人隐私权的行为,房间内的私人物品未经主人同意也不应该动用。在西方如果擅自闻入民宅,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此外,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如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政治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什么地方,与谁交往、通信等),都不能直接过问。西方人一般不愿意干涉别人的私生活和个人隐私,也不愿意被别人干涉。而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常以这些作为聊天的话题。中国人见面打招呼的用语多是:“你吃了吗?”,“你去哪儿了?”,“你要上哪儿去?”。西方人对这样的问候会非常反感,因为他们会认为也许有人在监视他们,侵犯了他们的隐私权。所以,西方人喜欢用与个人无关又不会引起麻烦的话语打招呼,喜欢谈论天气等不涉及个人私事的话题。再比如,中国人会直接询问别人所买物品的价格。在西方人眼里,这是不礼貌的,认为是探问对方的经济条件,因此,这也是西方人的隐私,属于不宜直接询问的问题。中国人也有隐私,但侧重于群体隐私。如中国人用围墙来保护家庭或群体的领域不受侵犯,而家庭或群体内部却是开放的,个人隐私意识非常淡薄,保护个体隐私的要求也不强烈。如在中国,老朋友可以不敲门,不事先告知就“登堂入室”,这对西方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事。中西隐私观差异还集中体现在利用法律维护隐私权的意识上。隐私权作为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最早是由美国的两位学者提出的。1890年美国哈佛大学法学教授萨莫尔·沃伦(Samuel D.Will'tell)和布兰代斯教授(Louis D.Brandis)在哈佛大学《法学评论》上发表《隐私权》(The Right to Privacy)一文,把隐私列为人的一项自然权利,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从此,隐私问题纳入法学研究的视野。在中国,法学界一直将“隐私”等同于“阴私”,把“隐私权”理解为两性间的个人秘密权。长期以来,我国没有确定隐私权为一项具体人格权。20世纪80年代引入“隐私权”并开始了对它的研究和保护。但也仅仅是通过名誉权、一般侵权对隐私权进行间接的保护。2001年3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才正式确立了隐私权。目前,我国关于隐私权的理论研究和法律保护也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中国国民利用法律维护自己隐私权的意识也很淡薄。
二、中西隐私观差异的根源 从根本上说,中西隐私观的差异是由中西不同文化影响下的不同价值观取向造成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各自特有的文化并一代代流传下来。这些不同的文化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取向。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造就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即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其主要内容是相信个人价值,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在此基础上就形成了高度重视个体隐私的西方隐私观。而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价值观以集体主义为核心,即以群体为本位,家族观念重,强调国家、群体至上原则。因此,中国人轻个体隐私,重集体隐私,隐私观念相对薄弱。1. 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及其文化渊源。
个人主义是西方国家价值观的核心,被定义为“提倡个人行动自由与信仰完全自由的理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1998:758),包括自主动机、自主抉择、自力更生、尊重他人、个性自由、尊重隐私等层面。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是以个人为中心,个体的行为完全从自己的内在情感和动机出发,反对对个性的扼杀,以及对个人权利的侵犯。英语中“我”(I)永 远大写就是在语言方面的具体体现。而且,在英语姓名中,代表个人的“名字”位于姓氏之前,也表现出西方人思想观念中个人的中心地位。同时,一切与“个人主义”相关联的观念,如“自由”、“平等”、“独立”等等均在西方人心中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人喜欢在个人情感与平等的基础上与他人建立相互的关系,即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父母也要尊重子女的隐私,而子女也可以直呼父母的名字。西方文化源于吉希腊文明。追根溯源,荷马史诗中为个人荣誉而战的英雄人物就是西方个人主义价值取向的萌芽。虽然在古希腊时期,与强大的整体主义观念相比,个人主义以及个人权利、利益、价值和自由观念非常孱弱,但已经初露端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将整体主义的价值推向极致,否定个人利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但是,通过柏拉图的《法律篇》可以发现,他晚年向现实生活中的个人主义做出妥协。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 德对个人本性、家庭和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个人利益、权利、价值和人格平等。他认为“人人都爱自己,而且爱出于天赋”,“每个人是自己的最好朋友,并且应该最爱自己”。这种认识构成了个人主义要素的最初源头。在私人生活领域,古希腊人认为要理解、尊重和宽容个人自主做出的选择和行为。古希腊罗马时期,斯多葛学派对自然法理论的系统发展深深地影响了西方对人自身的认识,使得西方人抛开现实差别,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认识自身,引申出人的内在精神自由、平等的理念,从而突破了古希腊因种族、地位、身份等不同丽不平等观念的桎梏,为西方个人主义的自由平等观念作了铺垫。西方近代自然权利学说和社会契约论思想认为人们的自由和天生的权利来自于自然权威,而不是君主的恩赐,国家权力来源于个人权利的让渡。这标志着西方对个人权利认识的重大突破。总之,西方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西方对人的本质认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是西方文化核心价值理念不断积淀和传承的结果。
2.中国集体主义价值观及其文化渊源。集体主义是中国价值观的核心,被定义为“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现代汉语词典》,2004:593),强调个人对集体的义务和责任,集体利益至上。因此,西方人眼中的“大我”在中国人跟中是“小我”。在中国,集体的最小单位是家庭。在家庭内,以孝为道德规范,强调对于家族的依附和服从,因此中国人具有浓厚的亲情与家族观念。在个体与国家关系上,表现为国家利益至上,必要时,个人需要压抑自我,甚至牺牲自我。个体行为要尽量符合道德规范和社会要求,同时要意识到他人的存在,顾及他人的需要和愿望。中国人个人的荣辱和成功紧密地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光宗耀祖,显赫门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都是这一观念的体现。
中国文化建立在儒家思想之上。西汉文化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在中国文化中的核心地位。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其目的是维护国家安定,群体和谐,主张建立一种以群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强调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只有克制自己,服从群体,以国家的需要为需要,才能与世俗相处融洽。汉儒董仲舒提出“大一统”主张以后,更是把这种群体意识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传统对人的定义就是“仁者,人也”。“仁”是 “人”字旁边加一个“二”字,意思是人存在于“二人”的对应关系中,这种“二人”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也就是说只有个人被放在合适的社会关系中才是最有意义、最完全的。所以说中国人是“依存者”。孔孟哲学特别强调个人的自我修养,“吾日三省吾身”,强调个人“至善”的道德修养是维系社会和谐的基础,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首先是“立德”,其次是“立功”,再次是“立言”,只有“内圣”(修身养性),才能“外王”(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非常注重伦理关系和道德规范。孔子说,“人则孝,出则悌。”(《论语·学而篇》),“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论语·子罕》)。主张“三纲五常”,详细地规范着人们日常的行为举止、等级观念。提倡“中庸之道”,力图使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和谐相处。中国古语有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众,人必非之。”所以中国人形成了特有的文化价值观:重权威,轻事实;重集体,轻个人。儒家“和为贵”的思想更使人们相信:为了达到大局的和谐,集体的团结,应该服从社会礼仪和道德规范,以集体利益为重。
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倡导个人自由、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自由思考和选择自己想做事情的权利,只要不超出法律范围,就不能被干涉,即使父母、兄长也无权。因此,西方人非常重视保护个人隐私。而中国传统文化以人类之间的相互联系为特征,轻视个人利益,强调群体利益。个体是包含在社会关系中的一部分,要不断地控制和调节自己来适应与他人的相互依存关系。这就使得中国人个体隐私意识淡薄,而比较注重群体隐私。当然,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四方文化潜移默化地相互影响。中国人也逐渐接受西方隐私观念,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但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交流过程中仍然难免发生因隐私问题而产生的冲突。深入了解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及其根源有助于增进中西方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国际交流顺利迸行。[参考文献] [1]尚云鹤.浅析中西方隐私观的差异[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2]顾嘉祖跨文化交际:外国语言文学中的隐蔽文化[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杜,2000. [3]范德尚.西方人权观的文化释读[J].河南社会科学,2004(3)[4]吴鞍铜.跨文化分析:语篇交际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德]马勒茨克.跨文化交流[M].潘亚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杜,2001. [6]汪德华.英汉文化差异及思维方式[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
第五篇: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商务礼仪(小论文)
课题名称:
完成期限: 2013年10月01日至 2013年10月31日
学院名称 外经贸学院专业班级 工商管理21102 学生姓名 江 津 学 号 1014221075 指导教师 陈晓燕 指导教师职称 副教授 学院领导小组组长签字
绪论„„„„„„„„„„„„„„„„„„„„„„„„„„„„„„„„„1
一、商务礼仪的内涵„„„„„„„„„„„„„„„„„„„„„„„„„„2
(一)礼貌„„„„„„„„„„„„„„„„„„„„„„„„„„„„2
(二)礼节„„„„„„„„„„„„„„„„„„„„„„„„„„„„2
二、中西语言文化差异„„„„„„„„„„„„„„„„„„„„„„„„„3
(一)中西方礼尚交往的区别„„„„„„„„„„„„„„„„„„„„3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3
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3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4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4
(三)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4 结论„„„„„„„„„„„„„„„„„„„„„„„„„„„„„„„„„5 参考文献„„„„„„„„„„„„„„„„„„„„„„„„„„„„„„„6
绪论
中国一向是礼仪之邦,礼仪对每个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会见亲朋好友或者是在人与人的打交道上,都离不开礼仪。礼仪被认 为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一个人若毫无礼仪可言,那么他在学习或工作时都将不会很顺利,因为没有人愿意和这样一个人相处。如今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形成,各国间的联系加强,商务往来增多,如何才能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除了需要卓越的能力外,还要掌握有效沟通及妥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优雅的企业形象,此时,商务礼仪便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商务礼仪顾名思义就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同时也约束了商务活动中的某些方面。而在商务往来中,任何一个表现都可能会导致意想不到的结果,也许是一块手表,也许是一顿晚餐。学习商务礼仪最主要的是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比尔盖茨曾讲过,企业竞争,是员工素质的竞争,进而到企业,就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教养体现细节,细节展示素质。可见一个人的素养高低对企业的发展是多么重要啊!其次是为了交际应酬,因为商务活动中毕竟是离不开这个的,在不同的交往活动中我们会遇到不同的人,而面对不同的人怎样进行交往也是一门艺术,如何让人感到舒服,却又没有拍马屁的嫌疑是非常关键的。最后便是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在商务交往中,个人便代表了整体,个人的所作所为,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企业的典型活体广告。
东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一、商务礼仪的涵义
商务礼仪是指在商务活动中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它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运用和体现,在内容上比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更为丰富。同一般的人际交往礼仪相比,商务礼仪具有很强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并且与商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商务礼仪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等方面。
(一)礼貌
礼貌是指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展现出来的得体的风度和风范。礼貌是礼的行为规范,是指人在仪容、仪表、仪态、语言和动作上待人接物的表现。礼貌主要通过言语和动作表现对他人的谦虚和恭敬,它是一个人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体现。良好的教养和道德品质是礼貌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自觉的培养和必要的训练,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习惯的微笑、主动打招呼、善意的问候、得体的举止等都是礼貌的反映。商务交往中有礼貌的人往往热情大方、待人谦恭、行为举止得体,显得很有教养。在商务会面时,他会自觉地向对方问好,行致意礼或握手礼,说话彬彬有礼,一切礼仪的运用看上去自然和谐。
(二)礼节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出的尊重、祝颂、问候、哀悼等惯用的形式和规范。礼节是礼的惯用形式,是礼貌的具体表现方式。比如现代商务交往中,初次见面要行握手礼、交换名片等礼节。礼节从形式上看,具有严格规定的仪式;从内容上看,它反映着某种道德原则,反映着对人的尊重和友善。在行握手礼时,长辈、上级、女士先伸手,晚辈、下级、男士才能伸手相握;交换名片时一般是地位低的先向地位高的递名片,对方人员较多时,先 将名片给职务高或年龄大的,分不清职务时,按照座次递送名片,这都是礼节。在国际交往中,由于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的不同,礼节的具体表达具有明显的差异。例如,握手、点头、拥抱、鞠躬、合十、碰鼻子、折肚皮等,都是礼节的表现形式,而且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表达形式不同。礼节是社会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约定俗成的“法”,是必须遵守的表示礼仪的一种惯用形式。因此,我们平时应十分注重不同礼节的具体运用,以避免出现“失礼”行为而影响商务活动的进行。
二、中西语言文化差异
(一)中西方礼尚交往的区别
近代历史上有两则故事,相信大家会比较熟悉。故事一是:李鸿章曾应俾斯麦之邀前往赴宴,由于不懂西餐礼仪,把一碗吃水果后洗手的水喝了。当时俾斯麦不了解中国的虚实,为了不使李鸿章丢丑,他也将洗手水一饮而尽,见此情景,其他文武百官只能忍笑奉陪。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个国民党军官携夫人去机场迎接来自美国的顾问。双方见面后,美国顾问出于礼貌说:“您的夫人真漂亮!”军官甚感尴尬又不免客套一番:“哪里,哪里!”在中国,这本是一句很普通的客套话,可是蹩脚的翻译却把这句话译成:where?where?美国顾问听了莫明其妙,心想:我只是礼貌地称赞一下他的夫人,他居然问起我他的夫人哪里漂亮?于是他只好说:“从头到脚都漂亮!”这两个故事都是由于中西文化差异闹出的礼仪上的笑话。通过以上两则小故事可体现出:了解中西方礼尚交往之间的习惯差异是很有必要的。往大处来说,一个国家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贸易中,了解对方国家的礼仪习惯,将有利于各国之间的交往。从小处来讲,一个人了解对方的礼仪民间习惯,是对对方的尊重,容易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交往的顺利进行。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发展,东西方的礼仪正在相互融合,西方人逐渐地接受了东方文化中重情感等合理因素,东方人也逐渐地接受了西方文化中先进文明的礼仪和交往方式。
(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礼仪
跨国商务活动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理解和沟通是极其重要的。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很容易出现误解。虽然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基本上可以直接而准确传达信息,但是实践中也出现过因语言差异而造成国际商务活动失败的案例。例如,百事可乐公司的“七-UP”(七喜)牌汽水在上海一直销路不畅,经过调查才发现,这个品牌用上海方言来说即为“去死”,上海人当然是不会去买这“去死”牌汽水了。再比如,法国雪佛莱汽车公司对“诺瓦”牌轿车在拉美地区的销售状况很是沮丧,随后才发现该品牌在西班牙语中的意思是“不
走”。最终,雪佛莱公司只好改变销往拉美国家的汽车品牌。
所以从种种生活中的小例子可体现出:所以说,对商务活动中难以理解事情的分析,从文化背景角度上考虑往往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与其他领域相比,许多国家的商界对跨文化活动 较为敏感。来自《1995国家竞争报告》的研究显示,对跨国文化的理解程度最高的是瑞士,其下依次是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和瑞典,中国排在墨西哥之后列第十六位。在跨越文化鸿沟时,要有一双倾听的耳朵,敞开理解的胸怀,这样双方的沟通才不是一件难事。
三、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三)中西方服饰礼仪的差异
古今中外,着装从来都体现着一种社会文化,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的介绍信。从某种意义上说,服饰是一门艺术,服饰所能传达的情感与意蕴甚至不是用语言所能替代的。在不同场合,穿着得体、适度的人,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穿着不当,则会降低人的身份,损害自身的形象。在社交场合,得体的服饰是一种礼貌,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着人际关系的和谐。影响着装效果的因素,重要的一是要有文化修养和高雅的审美能力,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二是要有运动健美的素质。健美的形体是着装美的天然条件。三是要掌握着装的常识、着装原则和服饰礼仪的知识,这是达到内外和谐统一美的不可或缺的条件。西方人注重身份,把衣服变成象征,中国注重韵味。如果说西方服饰文化刻意追求表现人体美,而完全忽视了服饰伦理,那么,中国服饰文化由于受到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影响还或多或少地保留着一些道德上的体统。而最能代表我们国家的是中山装,西方代表装是西装。
结 论
商务礼仪乃商务人员交往之艺术,只有在商务交往中做到“约束自己,尊重他人”才能使商务活动在更轻松更愉快地氛围中顺利进行。可以说,正确运用商务礼仪既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又是企业展示形象,塑造企业文化的一种艺术。因此,只有正确掌握商务礼仪才能有助于提高我们自身素质修养。从而,更好改善人际关系,通过自身良好的礼仪展示,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参考文献:
[1] 汪洪梅.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3)[2] 吕维霞.现代商务礼仪及其发展的新特点[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报 2004(03)[3] 郭 华.浅谈商务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