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时间:2019-05-13 09: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第一篇: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

世界各民族在各自擅长的造园活动中,充分汲取各自文化营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造园艺术形式。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助于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的园林。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的造园艺术。

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放,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觉。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造,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院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系、花木巧妙地结合。

第二篇:中西方园林差异

中西方园林差异

什么是园林?无论你远渡重洋去过法国的凡尔赛宫,伦敦的丘园,还是纽约的中央公园„„只要你到过被誉为“东方威尼斯”的江南苏州,欣赏过那“甲江南”的苏州园林,就一定会被那清丽的典雅的园景所陶醉;如果你到过曾是九朝国都的北京城,看过故宫、北海、颐和园等辉煌的皇家苑囿,也会被那恢宏的气势,壮丽的屋宇和楼堂所倾倒;如果你曾信步“深山藏古刹”的宗教圣地,那金碧辉煌的殿堂,山明水秀的风景,定使你心旷神怡,超凡脱俗。这些风格迥异,令你流连忘返的人间仙境,就是园林。

园林的概念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知识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界定也不完全一样。历史上,园林在中国古籍里根据不同的性质也称作园、囿、亭、庭园、园池、山池、池馆、别业、山庄等。英美各国则称之为Garden,Park,Landscape, 它们的性质、规模虽不完全一样,但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定:即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在中国的园林发展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和地理气候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两大派系,它们各具特色。皇家园林主要分布于北方,规模宏伟,富丽堂皇,不脱严谨庄重的皇家风范;私家园林分为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两个分支,江南园林自由小巧,古朴淡雅,具有尘虑顿消的精神境界;岭南园林布局紧凑,装修壮美,追求赏心悦目的世俗情趣。中国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体系中的一大分支,都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风景园,都富于东方情调。这个造园系统中风貌各异的两大派系,都表现了中国园林参差天趣,丰富多彩的美。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追求宏大的气派和“普天之下莫非皇土”的意志,形成了“园中园”的格局。所有皇家园林内部几十甚至上百个景点中,势必对某些江南袖珍小园的仿制和对佛道寺观的包容,同时,出于对整体宏伟大气势的考虑,必需安排一些体量巨大的单体建筑及组合丰富的建筑群落,这样一来也往往比较明确的轴线关系或主次分明的多轴线关系带入到本来就强调因山就势,巧若天成的造园理法中。

(2)私家园林。

①江南园林:江南园林大多数是宅园一体的园林,将自然山水浓缩于住宅之中,在城市里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它是可居、可赏、可游的城市园林,是人类的理想家园。江南园林的叠山、石料以太湖石和黄石为主,能够仿真山之脉络气势做出峰峦、丘壑、洞府峭壁、曲岸石矶,或以散置,或倚墙彻壁山等等,更有以假山作为园林主景的叠山技艺手法高超,称盛时,苏州环绣山庄的假山堪称个中佳作。

②岭南园林:岭南园林亦以宅园为主,一般都做成庭园的形式,叠山多因姿态嶙峋、皴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很有水云流畅的形象,沿海也有用珊瑚石堆叠假山的,建筑物通透开敞,以装饰的细木雕工和套色玻璃画风长。由于气候温暖,观赏植物的品种繁多,园林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阴葱郁。

西方园林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18、19世纪的西方园林可以说是勒诺特风格和英国风格这两大主流并行

(转自“)

第三篇:中西欧古典园林差异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

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古今中外,园林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借景,使建筑具有自然风趣的环境艺术,它们是

自然的艺术再现。两者的差异在于中国古代园林重在体现“天人合一”的观念,而西欧园林

以法国的规整式园林为代表,崇尚开放,流行整齐、对称的几何图形格局,通过人工美以表

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中西方园林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欧人

重视分析的差异。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欧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与西欧清晰客观的雄辩相

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中国园林

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

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西欧园林方

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

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二、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

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

景,交织成曲。”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

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即使皇家园林,亦

比西欧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三、中西欧园林布局的差异中西欧古典园林在总体布局上的最大区别,在于突出自然

风景还是突出筑。以法国宫廷画院为代表的西欧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的突出特点,就是在平

面构图上很强调园林中部的中轴线,园林内的林荫道、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小建筑物、小广场、放射性的小路等都围绕着这根中轴线,强调这根中轴线来进行布置。在这根中轴线

高处的起点上则布置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物也就控制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物。显然,这种园林的基本指导思想来自理性

主义,是“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中国的园林则不同。园林建筑既要满足游人观

赏自然风景的需要,又要成为被观赏的自然景色中的一个内容。这也就是说,它们兼有观景

与点景的双重功能。因此园林建筑要与山、水、植物很好的协调起来。

四、建筑材料上,中国园林建筑以木结构为主,宫殿的基座和普通房屋的墙则用夯土;

西欧园林建筑使用砖的技艺独步天下;欧洲园林建筑的材质则主要是石头。西欧民族的文化

与性格差异在园林建筑材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反映。从整体上来看,西欧园林建筑的另一个

特点是开放、轩敞、一览无余。这与中国围墙文化的封闭、内敛、深藏不露又形成鲜明的对

比。西欧园林建筑从正面一个方向即可获取主体印象,庶几可窥得全貌。即使加上草坪、花

园,也在开阔之处。中国的宫室建筑要在空中俯瞰的多维审视才可获取整体轮廓,此外大门

口还要加上照壁,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的诗句。中国的园林建筑回环、繁复、曲折,决没有西欧的草坪、花园来得直接、简约、开敞。中国无论宫室还是园林,一律圈以围墙。

西欧建筑的围墙在若有若无之间,即使有,也不给人封闭、压抑的感觉。

第四篇:中西方园林比较--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精选)

徐雪莹 园林1111班 学号 1106183127

中西方园林比较

——特点、审美体现、思想差异

中文摘要: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通过对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发展及其特点的比较,来了解环境艺术在园林艺术方面的审美体现与思想差异。

关键词: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环境艺术。园林艺术。审美体现

。思想差异

英文摘要:The botanical garden is the humanity builds esthetics i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sing the nature which the ideal living conditions in the process applies to know and the thought centralism manifests.But China and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different the style is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and the cultural tradition, is unique.Through to the West botanical garden art develop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mparison, understood environment art manifests esthetically in the botanical garden art aspect with the thought difference.关键词: Historical perspective Cultural tradition Environment art Botanical garden art Manifests esthetically Thought difference

绪论:这学期我们上了中外园林史的课程。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目录:第一章

中西方体系及特点····················

1第一节

东方体系·······················1

第二节

西方体系·······················1

第三节

园林特点·······················1

一、东方园林··························1

二、西方园林··························2

三、东西方园林代表(附图)············第二章

思想差异····························2 第一节 中国的美学思想·················2

一、自然山水审美观························2

二、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2

三、意境美································

2四、朦胧美································2

第二节

西方美学思想···················3

一、“唯理”美学··························3

二、人工美································3

三、形式美································3

四、明晰美································3 第三章

审美差异及实例·····················3

第一节

审美差异及体现·················3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3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4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4

四、明晰与含混····························4

五、唯理与重情····························4

第二节 实例对比·······················5

一、上海豫园······························5

二、勒诺特式园林代表---凡尔赛宫苑··········5

第一章

第一节 东方体系

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

第一章 第二节 西方体系

起源于古希腊,其于西元前5世纪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型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

第一章 第三节 东西方园林代表(附图5-8)

古典园林:苏州拙政园、苏州网师园、扬州瘦西湖、杭州刘庄水竹居;近代园林;日本庭院:枯山水庭园、林泉山水庭院。意大利园林:台地式别墅园、阿馬爾菲海岸;永久的光荣--法国园林:宫廷式花园、古代寺庙园林、凡尔赛宫;情感的自然--英国园林:自然风致式园林;理性的光芒--德国园林:杜塞道夫民众公园、国家自然公园;美国园林:夏威夷海滨、黄石公园、迪斯尼乐园。

第一章 第三节 园林特点

一、东方园林

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

二、西方园林

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古希腊哲学家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

第二章 第二节 中国的美学思想

在对园林美的追求上,中国古典园林追求的是诗情画意和情景交融。它以自然界的山水为蓝本,借景生情,托物言志,从而产生“意境美”。这种意境美不是简单的再现或模仿自然,而是在深刻领悟自然美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与典型化的;它强调的是主、客体之间的情感契合点,即“畅神”。

一、自然山水审美观

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从文字上可以追溯到《诗经》。自然山水园林最初产生于魏晋时期,当时老庄玄学流行于世,天地自然、朴素、无为被奉为“大美”,“至美”而备受称赞。庄子在《知北游》中言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不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山水自然美被社会普遍自觉地当作了审美对象。山水游览,山水诗画兴起,人们或融身于大自然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修身养性,或潜心于画,以咫尺之幅显千里之美,或作诗吟诵山水之丽。其后历代山水游览,山水诗画长盛不衰。这种自然山水审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自然式山水园林的兴起。如苏州拙政园中堆山理水,水面曲折往复,岛屿间列,亭榭奇石时提到自然山水审美观。

二、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

阴阳学说与天地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美学思想最基本的特点之一。阴阳学说另一重要观点是“中行”,中行即处理事物上恰到好处。阴阳学说美学观深刻影响了城市景观环境的塑造,虚实相生的环境设计艺术,阴阳说中阴阳的对立统一思想反映在环境设计中表现为空间与实体的虚实相生,阴阳太极图中相生相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平衡模式也是空间布置的理想模式。“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深刻影响了中国古典造景风格,“天人合一”把天、地、人这三材看作是相互贯通的,整个系统不仅具有整体性,而且还具有部分体现整体的自相似性,以小见大、以景生情的中国古典造景艺术就是从这一点出发,以具体而微的缩微景观来体现广阔的自然美景,如园林中广泛使用的叠石、盆景、小桥以小尺度的景物来表现大尺度的山林景观。

三、意境美

意境美是我国特有的美学概念,起初用于诗词鉴赏和评价。“寓情于景”,“寓景于情”和“情中景”、“景中情”等美学思想成为评价艺术的最高标准也成为评价城市环境景观的最高标准。园林的设计也不仅仅是叠梁架屋、栽花种树、堆山凿池,而是运用心灵的智慧与情感。通过展示风景,体现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园林设计、绘画和诗歌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和创作原则,但设计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要创造一个满足人们观赏需要、容纳一定的行为功能以及符合具体物质条件的空间场所,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者必须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使观赏者产生美的联想。

四、朦胧美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虚实相生。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蔽。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这自然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中国人认识事物多借助于直接的体认。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理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手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

第二章 第二节 西方美学思想

西方美学史的开端是古希腊罗马美学。最早提出“美在比例”的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在于各部分之间的对称和适当的比例,艺术作品的成功“要依靠许多数的关系”。他们十分注意审美现象的数学基础,力图为艺术家找出最美效果的经验性规范,把美的本质归结为比例、对称。这种形式主义的美学观点对西方的各类艺术诸如绘画、音乐、建筑、园林等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西方人追求美的本质是因为他们认为客观世界是可认识的,并可以表达为一套明晰的逻辑性概念系统。主要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美在比例说”,并由此推广出对称、和谐、规则等形式美的原则。

一、“唯理”美学

西方古代常以认识论作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的准则,人们每认识一点自然规律和法则就会用来改造自然。在西方哲学中,人与自然便较多的处于对立状态,要么人战胜自然,要么人对自然产生恐惧和敬畏,这在西方古典艺术中表现得很充分。因而在园林的建造过程中,西方人会花大力气来磨平石块、修剪树木花枝,使其达到对称、均衡、整体化一的标准,并以此来体现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另外,在欧洲的哲学思想中还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公元前六世纪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试图从数量的关系上来寻找美的因素,著名的“黄金分割”理论最早就是由他们提出的。这种美学思想强调整齐、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

一、人工美

中西园林形式上的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的特点是讲求几何图的组织,在明确的轴线引导下作左右前后对称布置,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成各种规整的几何形状。形式上整齐化一,均衡对称。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立足于人工方法来改变其自然状态,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从而形成了欧洲大陆规则式的造园风格,强调人工美或几何美,认为人工美高于自然美。

二、形式美

早在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就从数的角度来探求和谐,并提出了黄金律。罗马时期的维特奋威在他的《建筑十书》中也提到了比例、均衡等问题,提出“比例是美的外貌.是组合细部时适度的关系”。文艺复兴时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等人还通过人体来论证形式美的法则。而黑格尔则以“抽象形式的外在美”为命题,对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作抽象、概括,于是形式美的法则就有了相当的普遍性。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三、明晰美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空间序列段落分明,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另外西方人擅长逻辑思维,对事物习惯于用分析的方法以揭示其本质。

第三章 第一节 审美差异及体现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 中西方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讲求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而中国园林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

二、形式美与意境美

由于对自然美的态度不同,反映在园林艺术上的追求便有所侧重了。西方造园虽不乏诗意,但刻意追求的却是形式美;中国造园虽也重视形式,但倾心追求的却是意境美。西方人认为自然美有缺陷,为了克服这种缺陷而达到完美的境地,必须凭借某种理念去提升自然美,从而达到艺术美的高度。也就是一种形式美。西方园林那种轴线对称、均衡的布局,精美的几何图案构图,强烈的韵律节奏感都明显的体现出对形式美的刻意追求。

中国造园则注重“景”和“情”,其衡量的标准则要看能否借“景”来触发人的情思,从而具有诗情画意般的环境氛围即“意境”。这显然不同于西方造园追求的形式美。

三、必然性与偶然性

西方造园遵循形式美的法则,刻意追求几何图案美,诸如轴线对称、均衡以及确定的几何形状,如直线、正方形、圆、三角形等的广泛应用。尽管组合变化可以多种多样,但仍有规律可循。西方造园既然刻意追求形式美,就不可能违反形式美的法则,因此园内的各组成要素都不能脱离整体,而必须以某种确定的形状和大小镶嵌在某个确定的部位,于是便显现出一种符合规律的必然性。

中国造园走的是自然山水远的路子,所追求的是诗画一样的境界。如果说它也十分注重于造景的话,那么它的素材、原形、灵感等就只能到大自然中去发掘。越是符合自然天性的东西便越包含丰富的意蕴。因此中国的造园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不但布局千变万化,整体和局部之间也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以致没有什么规律性。“曲径通幽处,禅房草木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等都是极富诗意的境界。

中西相比,西方园林以精心设计的图案构成显现出它的必然性,而中国园林中许多幽深曲折的景观往往出乎意料之外,充满了偶然性。

四、明晰与含混

西方园林主从分明,重点突出,各部分关系明确、肯定,边界和空间范围一目了然,给人以秩序井然和清晰明确的印象。主要原因是西方园林追求的形式美,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显示出一种规律性和必然性,而但凡规律性的东西都会给人以清晰的秩序感。

中国造园讲究的是含蓄、虚幻、含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使人们置身其内有扑溯迷离和不可穷尽的幻觉,这是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和观念使然。中国人认为直觉并非是感官的直接反应,而是一种心智活动,一种内在经验的升华,不可能用推理的方法求得。中国园林的造景借鉴诗词、绘画,力求含蓄、深沉、虚幻,并借以求得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从而把许多全然对立的因素交织融会,浑然一体,而无明晰可言。从而处处使人感到朦胧、含混。

五、唯理与重情

在西方,不论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都十分强调理性对实践的认识作用;它们强调整

一、秩序、均衡、对称;推崇圆、正方形、直线等。欧洲几何图案形式的园林风格正是这种“唯理”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中国古典园林则是滋生在中国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的影响。由于诗人、画家的直接参与和经营,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的浓厚感情色彩。中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对中国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中国园林一直是循着绘画的脉络发展起来的。诗词对中国造园艺术影响至深。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不免要反映这些人的气质和情操。就决定了中国造园的“重情”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在“天人合一”模式下,人的价值赋予了自然,导致了自然的变化;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的“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西方园林展示的是宇宙的物理秩序,是一种自然的情与理,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表现。西方园林给我们的感觉是悦目,而中国园林则意在赏心。

第三章 第二节 实例对比

一、上海豫园

在中国的古代园林中,可以说豫园在使用建筑构造来显示空间的变化性和丰富性上是最努力的,通过亭、榭、廊、墙、桥、柱杆、格栅等元素的各种组合,演化各种曲折变幻的空间和景致。然而,中国园林的真正追求并不是这些,虽然它也讲究空间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应是含蓄的、非直观的建筑性表露的。所以,豫园在这方面虽然尽了极大努力,但整个园林则显得趣味有余但意味不足。

二、勒诺特式园林代表---凡尔赛宫苑

勒诺特的园林与自然之间不再需要清晰明确的界限,更不需要围墙。在他的设计中,大自然被巧妙的用来烘托气势磅礴的气氛,这种与自然新的关系产生的效果超过了从前的古堡和庄园花园,也超过了以往意大利等任何地方的花园,它并不是在向自然挑战,只是人工的一种展现。

凡尔赛宫宫殿为古典主义风格建筑,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

参考文献:[1]《知北游》 庄子; [2]《建筑十书》罗马 维特奋威;

[3] 宗柏华 中国园林艺术概观

科学出版社

1987年

[4] 百度图片

附图:扬州瘦西湖 苏州拙政园

杭州刘庄水竹居苏州网师园

近代园林

枯山水庭园

林泉山水庭院

意大利台地式别墅园

意大利台地式园林

意大利阿馬爾菲海岸

法国宫廷式花园

古代寺庙园林

凡尔赛宫

英国园林

德国园林

德国杜塞道夫民众公园

德国国家自然公园

美国园林

黄石公园

迪斯尼公园

上海豫园

凡尔赛宫苑

第五篇:古典园林

山和水在人类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有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审美观。仁者何以乐山呢?因为山的稳重高大象征了人的憨厚,智者乐山在于水的清澈象征了人的明智。人类对山水的认识是园林观念形成的基石,借用老子对物质分类的认识,一种是原始自然物质,一种是以气为概念的人化物质,而园林建筑就是两者之间的产物,是一门”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再水一方。伊人在水,在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这又被称为西子的一湖碧水,自古以来留下了多少名媛,多少才女的身影。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人们就会想起生长在杭州的朱淑真,每当眺望“藕花深处”人们也会想起“词名远播”的李清照。(当然)栖身于西湖之畔的江南才女苏小小,更是让后世文人多发临水平吊之声。西湖园林作为江南古典园林的杰作,它既是爱情的多发地段,也是传奇的集散之区。

到底何为中国古典园林?其最初的形式是怎样呢?请看千古流传的古典园林。

一、千古流传的古典园林

(一)古典园林的界定

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到中国古典园林的概念:“中国古典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有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

(二)古典园林的历史

1.殷商

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园圃囿等字,但这时的“园”或“圃”,则是蓄养禽兽的地方,逐渐成为帝王贵族的玩乐场所,如《史记》中记载:商纣王“后赋税以识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诗经》描述周文王有一个方圆几十里的灵囿,内有高台、池沼,灵囿内饲养了各种珍贵的动物、灵异的禽鸟。商纣王的鹿台是昏庸骄奢的代表,而周文王的灵囿是仁爱亲民的典型。

2.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周室衰微,各地诸侯纷纷割据称霸,建宫设囿以图游乐享受 1 的风气盛极一时。园林的营造,也开始有了成组的风景,既有土山,又有池沼,自然山水主题正式萌芽。而且在园林中勾亭建桥,种植花木,如《述异记》记载:吴王夫差“筑姑苏台”、“作海灵馆”、“建梧桐园”等,规模宏大,“崇饬土木”。吴王夫差为哄得美人开心,为西施修建姑苏台。为了增加情趣,夫差命人修建天池,池中放龙舟,舟上歌舞声辉。

3.秦汉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住,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秦始皇迷信于传说,派人去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之后历代的帝王都有这样的梦想,而这种迷信的心理慢慢的成为帝王营造园林的一种精神追求,开拓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构思。秦代建造园林,以模仿自然山水,开池置岛,布置出理想中的东海仙山。汉武帝在都城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构筑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中国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模式由此确立,由此中国园林中“一池三山”模式开始确立。

4.魏晋

著名的西晋石崇修建的金谷园,园内珍宝无数、美女如云。绿珠是他最喜欢的歌妓,苏秀仰慕绿珠已久,有一天苏秀到金谷园做客,与石崇商量:“能否把绿珠让给我呢?”石崇没有答应,等到苏秀得势的时候,有一天帅大军把金谷园围围得水泄不通。石崇对绿珠说:我今天是因你而获罪啊!”绿珠说:“妾当孝死君前。”说罢纵身一跃,坠楼而去。唐代诗人杜牧经过金谷园时触景生情,写下《金谷园》一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早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花落犹似坠楼人。

5.南北朝

寒山寺始建于南朝梁代,位于苏州古城的枫桥镇。听钟声烦恼清,寒山钟声名扬中外。传说唐代诗人张继落榜之后,途径枫桥,月落无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唐宋

唐宋时期是文人荟萃的时代,文人园林在唐朝开始兴起。成都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 年冬天,杜甫为避 “安史之乱”,携家辗转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称 “成都草堂”。他的诗“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筿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中提到的便是成都草堂。

7.明清

始建于清代的颐和园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汲取江南造园手法和意境修建而成,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二、古典园林的类型及构景技巧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皇家园林的园主为帝王,私家园林的园主则为贵族、官僚、文人、商贾等。寺庙园林主要是用于宗教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

(一)类型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的营造,反映出统治者正事之余追求奢侈极欲的物质和精神享受。“移天缩地于君怀”,或朱珠碧瓦,以满足帝王统一的思想;或一池三岛,以沉溺于海外仙山的幻想。例如,颐和园、圆明园、避暑山庄、故宫四大花园。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的功能主要是满足官僚、文人、富商的生活享受而建的,私家园林则创造一种暗香盈袖、月色空庭的闲适安宁,体现山林隐逸的意趣和远离尘嚣的追求。例如,沧浪亭、拙政园、沈园、留园、耦园。

3.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分布上的局限,可以广布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正如宋赵抃诗道:“可惜湖山天下好,十分风景属僧家”。也如俗谚所说:“天下名胜寺占多”。寺庙园林的选址多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例如,苏州狮子林、曲阜孔庙、寒山寺。

4.公共游豫园林

公共游豫园林指的是具有天然景观特点,并逐渐开发建设成为有大量著名游览点,带有公共性质的游憩场所,在性质和风格上与皇家 园林和私家园林异趣,又与纯粹的天然风景有区别。例如,西湖园林、上海豫园。

(二)构景技巧

虚并不意味着无,与“无为而为”一样,“非实而实”的虚,所产生的意境,给人更为广阔、幽远的遐想。园林中若以亭、台、轩、榭、栏杆、廊椅等代表为实景,那么影、帘、屏等则象征着虚。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相衬,从而产生更完美的结合。

1.实景

(1)亭

亭,在古时候是供行人休息的地方。

亭即停止,是供游人休息、纳凉、避雨与观赏四周美景的地方。亭不设门窗,有顶没墙,四面迎风、八面玲珑。其形态千态百姿,丰富多彩,其形象婷婷玉立,可使山水增色。

亭在园林中必可立足观景,在选址时,它四周必有颇具特色的美景,且所选的观赏角度、观赏距离也是最佳的,故亭素有“园林之眼”的美称。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释名》)园中之亭,应当是自然山水或村镇路边之亭的“再现”。水乡山村,道旁多设亭,供行人歇脚,有半山亭、路亭、半江亭等,由于园林作为艺术是仿自然的,所以许多园林都设亭。但正是由于园林是艺术,所以园中之亭是很讲究艺术形式的。亭在园景中往往是个“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张宜诗云:“江山无限景,都在一亭中。”在江南一座亭可能就是一部传奇。在岭南,至今还能看见十里长亭,长亭外,古道边,芳

草碧连天。

(2)台

用土筑成的方形的高而平的建筑,台,观四方而高者。――《说文》岭南潮州,明代有凤凰台,夏日里,登高而歌,朗吟独酌,江风阵阵,无限快意。成为观赏韩江风光绝佳之地。琼花台在佛山梁园,至今仍作为粤剧的舞台,频频演出。都说人生如戏,这戏又演给谁看呢?还是放翁说的好:人间万事消磨尽,唯有清香似旧时。

(3)轩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等。轩与亭不同的地方是:轩内设有简单的桌椅等摆设,供游人歇息,一般来说,园林中的轩多为诗人墨客聚会之所,要求环境安静,造型朴实,并多用传统书画、匾额、对联点缀,能给人以含蓄、典雅之情趣。轩也多作赏景之用。

归有光的项脊轩实际上是一间破屋: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这样一座漏洞百出的老屋,却倾注了归有光的无限的眷恋。在他的眼里月光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4)榭

水边的敞屋称水谢。其特点:在水边架一平台.一半伸入水中,一半架于岸边,上建亭形建筑物,四周柱间设栏杆或美人靠,临水一面特别开敞。水榭的主要功能是用来点缀水景,供游人观赏水景,在旅游中亦常作茶室之用,游人在此一方面可休息纳凉,另一方面还可品茗观景,一举多得,所以它是驻足观赏水景的理想之地。

东莞可园中,有擘红小榭,这是可园的园主张敬修与宾客游园品尝荔枝的地方。张敬修虽行伍出身,却是品味极高的艺术家。荔枝乃岭南佳果,被誉为“果中之尤物也”,与红颜知己相携与荔枝树下,月在荔枝梢,人行香花间。可是,执手相看荔枝,擘红挽绿,那个美人是谁呢?张敬修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可命运却让他带兵打仗,镇压红巾军时,兵败,被撤职,身负重伤,回可园。在广西征战途中,他认识一位红颜知己,此女颇具才情,做了张敬修的幕僚,张敬修负伤后,她也回到了可园。当时张敬修的慕客写词一首,词云:可人如玉,雪海香天金作屋。卷上珠帘,豆蔻梢头月子纤。平蛮幕里,记得羽书留粉脂。细马驮将,5

谁识参军是女郎。

2.虚景

(1)影

影在不同的环境中可以幻成不同的感触。在中国园林中,够景有虚实,而影则是虚景中的主要角色,看影可以使人产生幻想,留连其中,朱自清的作品从《背影》到《荷塘月色》中稀疏的美丽的倩影,能引人思考。

(2)帘

“花影压重帘”,帘在建筑中起到“隔”的作用,且是隔中有透、实中有虚、静中有动,因此帘后的美人可以引人入画。记得在“文革”中失去的数十封女作家凌叔化写给徐志摩的信中画的则是“帘影双燕”,毛笔小楷出之,文情令人销魂。

(3)屏

“屏”一般称为“屏风”,在空间中给人一种似隔非隔的感觉,从前女子的房中,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通道与视线。杜牧的《秋夕》 “银竹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十分令人向往。

三、古典园林的意境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审美构成因素。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诗格》中有“三境”之说:物境、情境、意境。讲的是审美的过程,即由客观的“物境”进入主观的“情境”,然后在创造出理想的“意境”。人在审美的过程中心与物、情与景、意与物的交融。中国园林是含蓄的、自由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有伤心之感。西方园林,更中规中矩,注重悦目之感。可见,“意境”则是心灵上的一种感染。

(一)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狮子林是苏州现存唯一一座始建于公元十四世纪中国元代的园林,它是由一位禅师为纪念他的老师而建造的。园内假山众多,各种造型奇特的太湖石遍布其上,其中有很多形状酷似狮子,因为佛经中如来佛主传经说法被称为“狮子吼”,故而这座由佛门弟子创造古典园林便有了“狮子林”这样一个名称。在苏州古典园林中叠石为山是模仿自然的主要手法之一,但像狮子林这样以假山为主来点缀 6

园林几乎是一个孤立,因而又有了“假山王国”之美誉。狮子林将山川的壮丽融入苏州古典园林特有的秀美独树一帜。和其他园林一样狮子林深居于闹市之中,从这个角度看去,可以明白苏州的古典园林为何又被称为城市山林。相传几百年前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禅,而在园林主人的眼中,一座座奇峰如同名悬高势,更多的时候他们会点燃一炷高香,在群峰环绕之中参悟着俗世间的生老病死,天堂里的转世轮回。

1.景点欣赏

(1)燕誉堂

此厅是苏州园林中较为著名的鸳鸯厅。所为鸳鸯厅就是一座大厅内用屏门、挂落隔成南北两部分,从内部看似两厅相连,但布置相异,装饰、家俱、陈设各不相同,在功能上,前厅常为招待贵宾,内“堂”为密友聚谈,女眷欢聚的地方。

(2)立雪堂

堂中置落地圆光罩(俗称“一根籐”地罩,此罩似迷宫图案,苏州园林中有两只,此为其中之一)。堂名出自禅宗典故“慧可见达摩”。意在尊师重道。

(3)小方厅

东西两侧墙上有呈矩形的砖砌月洞,东窗外是素心腊梅,西窗外是称为城市山林的假山和林木。以窗洞、门洞为画框,观赏外面景色,称为框景。两幅“框景”,如两幅山水画,尽现造园主人的匠心,意境深远。

(4)指柏轩

两层楼建筑,指柏轩来自“赵州指柏”的典故。另一说源于宋代朱熹的诗句“前揖庐山,一峰独秀”;指柏轩体态高大,四周围廊,有栏杆围合。轩前古柏数株,并与假山石峰遥相呼应,为狮子林主景之一。

(5)见山楼

取晋代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意,故取次名。二楼有直通假山的通道,可谓依山建楼。见山楼的面积仅为指柏轩 的十分之一,既衬托出指柏轩的高大,又不与假山争高低,可谓匠心独具。

(6)花兰厅

面水而筑,前有平台。厅南14扇落地长窗,刻有唐诗各一首,厅北6扇长窗均刻有山水人物故事。厅内步柱不落地,柱端雕刻成花篮形状及梅、兰、竹、菊。厅中间设屏门4扇,南刻松寿图,北雕王同愈撰汉代仲长统《乐志论》。此为夏天赏荷的好地方。

(7)湖心亭

湖心亭有曲桥通东西两岸,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故又名“观瀑亭”。亭下四周,假山林立,树木森森,亭伫立水中央,池鱼跃波,垂柳拂水,生机一片,在此可环视全园景色。

(8)古五松园

院前用峰石遮蔽视线,使建筑半隐半现,展露头角,视线随人行转入院内顿觉开朗。清康熙时狮子林内有五棵参天古松,故狮子林又名五松园。

(9)真趣亭

亭内装饰金碧辉煌,绘有凤穿牡丹图案,雍荣华贵。还饰有“秀才帽”图案,寓意“秀才本是宰相苗”,鼓励认真读书,奋发向上,三面设吴王靠,饰有木刻狮子。在此小坐,可悉心欣赏湖心亭、九曲石桥、石舫、飞瀑和连绵的假山远景。

(10)石舫

人称“不系舟”。系二十世纪20年代最后一任园主所建,中、后舱均为两层。石舫四周安有86扇镶嵌彩色玻璃的和合窗。在设计上学习了西方,运用了圆柱,玻璃。从内部看出去,每个窗户都采用了框景的设计手法。

(11)暗香疏影楼

楼依湖而建,一层为通道。上楼南面可欣赏到园景大部,与问梅阁、五叠瀑布、听涛亭及400年的古银杏树组成园西部景区,古朴而幽静。

(12)飞瀑亭

此亭为卷棚歇山顶方亭亭南有瀑布自山顶飞流直下,亭中有石桌与四只石鼓墩座此可听水流飞溅声,但因山石树木阻挡,并不能看到瀑布故亭内悬额“听涛”,与湖心亭“观瀑”互相呼应。

(13)问梅楼

名字出自禅宗公案,是西部园景的主体建筑。筑于土山之上,阁前遍植梅树。(14)双香仙管

长方形单檐亭,屋顶与廊共用,三面围木制栏杆,亭内设汉白玉石台。此处,冬闻腊梅香,夏亦可闻荷花香,绿荫浓浓、古意盎然。

(15)扇子亭

扇亭:外形象折扇的扇面。扇形月洞,扇形吴王靠,扇形石台。置身其中,可饱览园景。

(16)文天祥亭碑

文天祥碑亭:亦名正气亭,亭内碑刻是文天祥狂草手迹“梅花诗”:静虚群动息,身雅一心清;春色凭谁记,梅花插座瓶。寓意:洁身自守的崇高品格

(17)修竹阁

跨涧而筑,方砖铺地,南北两侧有挂落、坐槛,设吴王靠,阁内北望,可见小溪蜿蜒于山间,曲折幽深,南望则见曲折错落的石岸围住湖水一泓,似山中小湖,颇含野趣。

(18)卧云室

凸字形,两层,上、下各6只戗角飞翘,造型奇特,苏州园林中独此一“室”。楼阁周围空间极狭,似在石壁重重的山坳中,“卧云”出自元好问诗句。

(2)造园手法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致,无愧为吴中名园。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云室诸构。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绕。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型的鸳鸯厅形式;暗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

园内四周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品70余方,9

至今饮誉世间。

(3)堆山理水

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给游人带来一种恍惚迷离的神秘趣味。

园内水体聚中有分。聚合型的主体水池中心有亭伫立,曲桥连亭,似分似合,水中红鳞跃波,翠柳拂水,云影浮动,真是“半亩方塘一镜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水源的处理更是别具一格,在园西假山深处,山石做悬崖状。一股清泉经湖石三叠,奔泻而下,如琴鸣山谷、清脆悦耳,形成了苏州古典园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

(4)植物配置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喻情于草木。暗香疏影楼和问梅阁推窗可见三、五株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尤其问梅阁中桌椅、吊顶都是梅花形,窗纹用冰梅纹,书画内容亦与梅有关,与地上“冰壶”古井共同构成一幅思乡的画卷。

(二)诗情画意的景观

红阑杆畔,白粉墙头。桥影媚,橹声柔。清清爽爽,静静悠悠,最爱是苏州,一个有古典园林,又有水巷临居的苏州,素来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称。

在星罗棋布的苏州园林中,有一座风格自然、朴素开朗,又富有文艺和书卷气息的名园,它就是被誉为江南园林之首的拙政园,为明代进士御史王献臣所建。建园期间,王献臣请江南才子文徴明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通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在文徴明看来,拙政园是园主以物寄志,以史寓志的最佳表现,10

即所谓“人在山林,志存高远”。归隐后的王献臣把自己对政治国事的抱负一泻如注地放到了园林上,“筑室种树、浇园鬻蔬、逍遥自得、享闲居之乐”。

园林,既然寄托了主人的政治抱负,必然就有与众不同之处,就像中国文人的归隐是为了出世,王献臣在造拙政园时仍然保留着一条充满苏州民居特点的中轴线,而居于中轴线上的建筑就是这座“远香堂”,站在金碧辉煌的“远香堂”向上下眺望,北以水面做背托展开,东西南北都能够纵容之观赏,我们在这里似乎看不到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却能感受到一种略带威严神圣又具有文人式的傲骨之气。小沧浪为拙政园奇特一景,早期的小沧浪仅为水边小亭一座,而到了晚清时期,这里已形成一组水院。小沧浪的北面为旱船,其上楼下坞三面伸向水中,酷似一艘凌波而行的船,在静止的空间中展现飞动之态。“荷风四面亭”置于一片水乡半岛中,从亭中四面望远,却能感受天地风烟之变化,而人在亭中又融于这风烟变化之中,最终达到风烟由此亭而出,由我胸怀而出的境界。

康熙皇帝于公元1703年大兴土木,疏浚湖泊,建造了行宫避暑山庄,山庄宫殿区布局严谨、建筑朴素,宫殿与天然景观和谐的融在一起,达到了回归自然的境界,实现了“理朝所政”和游戏娱乐功能上的高度统一。在避暑山庄的银湖中有一座小岛,岛上就有模仿苏州狮子林的文园狮子林,这里怪石嶙峋,湖石假山与古建筑交相映衬,成为避暑山庄模仿江南造园手法的典型。康熙曾夸耀说:“天然风景胜西湖”,这种说法并非夸张。在湖区中央,有一座楼阁,名叫“烟雨楼”。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在烟雨楼下小憩,午后喝了些酒便睡着了,他梦见一个亭亭玉立的美人斜倚着栏杆,独自凭栏远眺。乾隆皇帝的这种烟雾迷蒙,美人凌波微步、款款而来、时隐时现的感觉正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魅力美学起点,然而江山的稳固是不容虚幻的。

乾隆皇帝以“既具湖山之胜概,能无亭台之点缀乎”的感慨,通过理水、叠山、莳花、选石筑造了清漪园,也就是现今的颐和园。清漪园于公元1750年开始兴建的,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依托,在原有真山真水的基础上,进行了精心地整形改造,其景致几乎可以与杭州西湖的一一对应。昆明湖虽然尺度略小于西湖,但两者平面轮廓基本一致。西湖有苏堤,清漪园有西堤,两者都已六桥串联,南 11

北遥相呼应。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灵,水是中国园林脉络气韵的根源。清漪园以“衔山抱水”的形态建园,正所谓“山不能动以水缭绕之”。水的环绕伏脉龙蛇,势通万里,尽造化之真意。“层楼雅号画中游,四面云山画景收”,乾隆皇帝用诗句描绘了诗情画意的中国皇家园林,今天我们看到的这座园林是十九世纪末年从新修过的清漪园,一位叫做叶赫那拉.慈禧的老人将园林的名字改为“颐和园”。

(三)凄美回味的爱情

一个宋朝的园林能够一代代传下来,到今天依然有名,也许只有绍兴的沈园了。沈园的出名却是由一曲爱情悲剧引起的。诗人陆游和表妹唐婉在园壁上提写的两阙“钗头凤”是其中的热点,陆游也许是宋朝最好的一个诗人,但肯定不是一个值得唐婉为他而死的人。表妹唐婉是在一个秋天为她忧郁而逝的,临终前她还在念着表哥那阙被后人传唱的钗头凤。

这是南宋的春天,年迈的陆游再次踏进了沈园,在斑驳的园壁前,诗人看到了自己四十八年前提写的旧词,“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在临终的日子里,一遍遍回想自己和表哥那段幸福的岁月,陆游二十岁时初娶表妹唐婉,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就像旧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典型故事,可惜这样的日子太短,唐婉只记得有一天婆婆对她说:“你们两个太相爱了,就会荒废儿子的学业,妨碍功名的。”唐婉至死都没有想通相爱也会是一种罪名,不过她更没有想通的是那个据说在大风雨之夜出生在淮河一条船上的诗人,后来又横戈跃马、抗击金兵的表哥,竟然维不了父母之命,在一纸休书上签下了羞答答的大名。

陆游四十八年后重游沈园,发现了园壁间一阙褪色的旧词,也叫“钗头凤”,这是唐婉的词迹:“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倚斜阑。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试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旬问,咽泪妆欢。瞒瞒瞒!”在南宋的春天,陆游没能握住风中的一双红酥 12

手。

下载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西方古典园林差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商务礼仪(小论文) 课题名称: 完成期限: 2013年10月01日至 2013年10月31日 学院名称 外经贸学院专业班级 工商管理21102 学生姓名 江 津 学 号 1014221......

    浅谈中西方饮食差异范文大全

    浅谈中西方饮食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是典型的农业大国,地大物博,农作物栽培历史悠久。汉代时儒学成为官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礼教文化。总的说来,中国古代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

    中西方道德观差异

    从英汉谚语看中西方道德观的差异 姓名韩 琨 系别2012级数学(2)班学号124050102021 序号 18号【摘要】谚语作为熟语的一种,表达着人民群众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各种社会活动......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一建筑材料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受其自然因素影响外, 更重要的是受文化心态的影响。中国建筑自古以来以土木 为主要建筑材料,而西方主要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中西方情人节差异文档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节日被中国人所接受,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正如中国人现在用近乎狂热的热情过起了圣诞节......

    中西方园林特色比较

    中西方园林特色比较我认为中西方园林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中国园林最早起源于商周时代,最初是把自然景色圈起来,再在其中养禽、兽供帝王猎捕,享乐所用。再后还有汉朝的未央宫、上......

    从文化的角度观看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

    从文化的角度观看中西方传统园林的差异杨盛(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艺术系,广州,511370)摘要:作为高级文明象征的园林体系,中西方的造园手法存在巨大的差异。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浅析中西方餐桌礼仪差异 海外教育学院 121280028 郑徐娇 摘要:餐桌礼仪是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西方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迥然不同,在与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