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数与频率说课稿(xiexiebang推荐)

时间:2019-05-14 03:3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频数与频率说课稿(xiexiebang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频数与频率说课稿(xiexiebang推荐)》。

第一篇:频数与频率说课稿(xiexiebang推荐)

《频数与频率》 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三节频数与频率第一课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现在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说说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社会里,人们常常需要对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因此根据自己的需要收集与处理数据是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2、学情分析

《频数与频率》分为两课时,本节为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统计表、统计图(条形、折线、扇形)、衡量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以及众数等,对本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也为下节课学习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教学内容和选择

在具体教学素材的选取上,体现了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注重与实际生活联系,注重学生的认知水平,注重学生的兴趣,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确定了“你最喜欢的足球明星”,“《醉翁亭记》中也而两字出现的频率”、“名著《红楼梦》作者之谜 ”,让学生体会到频数与频率就在身边,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4、教学目标

遵循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原则,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我主要以“你喜欢的足球明星是谁”层层提出问题理解频数与频率的概念,会选择合适的方式表示数据,能读懂统计图。

2.过程方法:经历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分析的过程,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整理和表示的重要性,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运用频数与频率以及相应的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处理,作出合理判断和预测。

教学难点:

根据数据处理的结果,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引导、探索、交流的方法,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在素材呈现上,注意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前后知识的联系,如以表格、条形统计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呈现,既加强了知识间的联系,又巩固了学生对各种图表的识别能力。

学法指导注重学生的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在合作交流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做一做、议一议中,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过程,培养学生观察、猜想、决策能力,体会样本估计整体的思想。

三、教学过程:

1、回顾与检查预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导入新课时,我设计了让学生猜我的年龄的活动,旨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指出频数与频率,自然引入课题,接着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最想知道什么,从而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

2、研究问题: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虽然是本课的重点,但不要求死记硬背,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其意义,学习重点应在于利用它们更好地整理和表示数据,从而解决问题。因教材所给素材大家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学生对此比较陌生,难以激起学习的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调查你最喜欢的歌手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率,我采用了电子工作表记录统计的功能,并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根据调查记录的结果,你能很快说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歌手吗?这种数据表示方法好不好?你能设计出一个比较好的表示方式吗?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同学们最喜欢的歌手是谁?喜欢每一位歌手的人数是多少?他们与总人数的比值是多少?”,引出频数与频率的概念,让学生自学课本,明确概念。

这样一个过程的完成,由杂乱的数据记录到有条理的运用表格或统计图,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每位同学都参与进来,经历了数据的整理,统计结果的判断,发展了数学能力,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统计结果,还可渗透德育知识,介绍周杰伦的成功经历,教育学生正确地对待流行歌曲和歌手。紧接着,根据学生期中测试的成绩制定了一个统计表,让学生补全表格,进一步巩固频数、频率的概念,体会频率之间的关系。

在理解频数与频率的基础上,让学生做一做,猜猜看,你认为哪个汉字的使用频率最高?如何确定哪个字出现的频率呢?学生分组统计《醉翁亭记》中也、而出现的频率?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再次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各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设计“议一议”的目的是:一是对“做一做”的问题作出回答,力图让学生初步体会频率的稳定性,为今后的学习做准备。二是由这一结果可以看出:“的”和“了”出现的频率渐趋稳定,而且“的”出现的频率较高。这实际上就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因为在调查活动中,经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得到样本的数据,进而估计整体。因此,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体会这种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深入理解

理解了频数与频率的概念后,接着对学生提出,是不是频数大,频率就大呢?学生在做完甲和乙罚球投篮比赛的练习后可知,在两组数据中,频数大,不一定频率大,如何进行判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4、初步应用:

根据调查你最喜欢的河南景点的统计结果,及制作好的统计图,从频数、频率和统计图不同角度进行进行判断,如果要组织这个班旅游,该去哪个地方,加深对频数、频率概念的理解,体会对决策的重要作用。

5、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培养学生反思、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一分钟快速思考,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寻找身边的频数与频率,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思想。

四、设计特色

坚持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教学理念,从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出发,努力营造具有自己特色的课堂教学,追求宽松、超前、自主、快乐,让学生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成功,在探究新知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赏识和肯定中获得进步的动力。

第二篇: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

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二节“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第一课时,由于前一课时已经介绍了频数,频率的概念,以及根据设计好的分布表怎样来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分析相关信息。本节课要掌握自己制作频数分布表,并根据分布表来制作直方图和折线图。制作频数分布表,我们在操作时最好让学生亲身感受收集数据的过程,即收集、整理、分析身边的数据.而且这个情境的可操作性强,便于老师操作.制作过程中摆在学生面前的首要问题——如何分组.以多大组距来分段,应根据考察对象的需要分的组数来定,通常要经过反复试验确定。

这节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这节安排了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分布折线图,其目的是将统计图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处理数据过程的一部分,而不是死记制作统计图的步骤.情境选择统计我的身边的数据,重在让学生亲身经历收集数据的过程,进而整理、分析、决策等.这节课的难点在于合理分组,在组数、组距的确定这一块要好好引导,切忌记忆分组的步骤.最后要总结目前我们学习的四种统计图,总结其优劣,而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一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

1. 能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

2.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能从中获取有关信息,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3. 培养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设计,勇于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根据数据能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教学难点:合理分组,确定组距和端点,确定组中值

四、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会列频数分布表来统计数据,在此基础上,由老师的引导,经过学生的交流、讨论来解决如何合理分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学曾经学过哪些统计图来分析、整理数据并做出决策的?

2、什么叫频数?如何计算频率?

二)创设情景:

【引例】:调查全班50位同学的身高情况,(课前统计好全班同学的身高数据)(单位:CM)

150 148 159 156 157 163 156 164 156 159

169 163 170 162 163 164 155 162 153 155

160 165 160 161 166 159 161 157 155 167

162 165 159 147 163 172 156 165 157 164

152 156 153 164 165 162 167 151 161 162

【学生讨论】:

(1)分析这组多而且杂乱无章的数据,有什么方法可以反映这个班级的身高情况?

(2)讨论、研究分组的方法及其合理性.

三)讲授新课

师生共同完成制表过程:

1:统计相关数据:

① 样本容量是___50______

② 这些数据中最小值是____147____,最大值是___172____,它们相差_ ____25___; 引导学生分析制作分布表的关键是如何确定组数和组距。

组距:每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

【教师指导】:

(1)、通常数据越多,分的组数越多,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可分成5—12组。以多大组距来分段,根据考察对象的需要分的组数来定,通常要经过反复试验确定。

(2)、为避免一些小数不知在哪个分数段,可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起点稍微减小一点。

(3)、每组距离相等。 以分9组为例,尝试得出组距定为3,师生一起协作将上述数据分别“划记”到相应的组中,统计每组中相应数据的频数

三)、练习巩固:

【练习1】. 识图:某班学生体重频数分布直方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班有多少学生?

(2)、哪一组频数最多?它的频率是多少?

(3)、体重超过59.5kg的学生有多少?它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4)这个班体重为55kg的有3人,则这个班体重超过55kg的有多少人?

(5)、班级平均体重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不但考察频数和频率的概念,更考察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最后一问中更是考察了频数折线图的用法,可谓一举多得。)

【练习2】.在某中学举行的电脑知识竞赛中,将七年级两个班

参赛学生的成绩(得分均为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五组,绘制出如下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已知图中从左

到右的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小组的频率分别是0.30、

0.15、0.10、0.05,第二小组的频数是40.

⑴求第二小组的频率,并补全这个频数分布直方图;

⑵这两个班参赛的学生人数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题是中考中统计里面的老常客,主要是让学生掌握

每一组频数、频率和总数三者的关系,学生必须重点掌握)

【练习3】.在我校“情系灾区,爱心相助”捐款活动中,某班50名学生捐款数如下(单位:元):

19 20 25 30 28 27 26 21 20 22

24 23 25 29 27 88 27 30 l9 20

5 100 30 45 32 57 68 40 12 30

22 48 59 90 100 30 28 25 39 10

55 12 21 30 40 50 50 10 101 100

班主任老师准备将这组数据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以表彰他们的爱心.制图时必须先计算出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_______;若取组距为10,则应分成_______组;若第一组的起点定为4.5,则在24.5~34.5范围内的频数______,请列出频数分布表并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

(设计意图:本题重点考察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四、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制作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的绘制步骤是什么?关键是什么(确定组距,适当分组)

3. 统计图常见的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和直方图,它们从不同角度清楚、有

效的描述数据。请你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并与同学交流。教师归纳。

五、作业设计:书本习题P149-150 1,2,3

六、对本节课的几点想法:

1、本节课应该是一节让学生探讨与教师点拨相并重的一节非常轻松的课,当如果没有组织好,可能效果很差,就比如刚开始的量身高,不可能真的一个一个去量,但有的学生就是记不住自己的身高,老师教学前要让学生做好准备。

2、本节课难点就在于分组和端点的确定,故我们分了两课时,我们选择的是第二课时。 3、这样的课难度不大,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是差生。只有在容易的课上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难度大的课上,他们才会参与进来。故这节课对老师和差生都是一个机会。

第三篇:6.1频率与概率说课稿

6.1

频率与概率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频率与概率,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一)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频率与概率是学生在初步接触概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又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相关知识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对于频率与概率这一节课的知识掌握并不难,但是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的培养、促进良好数学观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探索和理解所研究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及所任班级学生学习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 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

能通过试验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

数学思考:在试验中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形成对概率的全面理解,发展学生初步的辩证思维能力。解决问题:1 在试验中认识到概率的思维方式与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具备随机观念。

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情感态度:1 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养成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愿意谈论某些数学话题,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习惯。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点、难点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的动手试验发现知识、总结频率与概率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对整个教材的理解我认为课堂教学不仅应把数学知识作为教学重点,而且能力的培养也应作为重点,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 重点是:

在试验中体会频率的稳定性,理解当试验次数很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难点是:

对概率的理解。第二方面、教学方法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认知主体积极建构的。”所以单纯的讲已经不能让学生所接受,而且整个教材的设置也给学生留有较大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学生凭借独立自主的探索,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会更加深刻,所以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1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知识得到应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探究本身蕴含着要用新的办法和新的途径等科学的探究因素,有利于科学方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索是学生自主通过劳动自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奋斗的精神,并且使学生养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2合作学习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同学关系及学生的心理气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具:多媒体

第三方面、学法指导 在进行试验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习数学知识及解决数学问题需要经过自己的实践和创造,让学生的思维试验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完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在试验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养成探索的习惯,使其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方面、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划分为五个活动。活动1分析获奖概率。

在分析获奖概率中,使学生能够寻找出频率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原型。

首先提出问题:“每名消费者有机会任意掷一枚均匀的硬币两次,所得结果作为一次获奖依据,商家想使这次活动投入的经费尽可能较少。如果你是商场本次活动的策划者你一定不会把哪种情况设为一等奖?”由学生分组讨论,发表见解。教师倾听。从而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以具体情境为背景,让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对此问题分析的着眼点及不同看法,并不要求学生有严密的分析过程。

活动2进行试验,统计频数,计算频率,填写表格。

问题:每人做30次试验,记录数据,根据你的试验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做试验、记录数据,并观察数据,回答问题。教师查看学生的试验过程,贵不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更正和指导。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亲身经历试验过程,收集试验数据,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参与数学试验的兴趣,学习数学试验的方法。

本次活动中,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的参与意识;②学生在试验过程中,态度是否认真,动作是否合乎随机性的要求;③学生是否会计算频数和频率。

活动3汇总数据,填写表格,画频率变化折线统计图。这是整堂课的重点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这一过程中了解并感受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本次活动设置了三个问题,问题1:30次试验得到的频率值差别较大,那如何估算概率呢?问题提出后,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对学生的见解进行剖析,并给予鼓励。通过对30次试验数据的分析,感受这三种情况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差异,由此进一步估算其中一种情况发生的概率,使问题的提出更具合理性。

问题2:用什么方法增加试验次数,可以节省时间?问题回答后,学生汇总全班同学的试验数据,计算频率,填入表格。教师深入小组进行方法和合作技巧的指导。通过汇总数据,观察频率变化趋势,体会频率的稳定性,得出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

问题3:根据以上数据,绘制频率变化折线统计图,您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作图,并交流从统计图中发现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频率的稳定性,感受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本次活动通过类比的方法,明晰结论,让学生学会估计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感受合作的重要性。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是否能类比科学家掷硬币试验,增加试验次数;②学生是否能完成折线统计图,并从图中发现规律,感受到试验频率与理论概率的关系。③学生在合作过程中是否能想方设法分工合作,提高效率。

活动4观察计算机模拟试验,得出结论。

问题:观察计算机模拟10000000次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得到的概率,频率和概率有什么关系?

利用电脑进行演示,学生回答。通过观察计算机模拟100000000次试验的结果,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加深对概率和频率关系的理解,明确概率是大量试验基础上,对整体趋势的描绘。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对继续增大试验次数必要性的理解。②学生是否会用试验的方法估算概率。

活动5小结并布置作业

我认为这一活动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材及教师产生交互作用的重要环节,而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就没有了教育,所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体会、收获或者是交流解决本节课的知识上有哪些独特的见解,然后在全班交流,教师最后进行点评。作业时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再认识、再升华的阶段,使学生学有用的数学,会用数学进行交流。

本次活动教师重点关注:①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②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争使数学教学真正激发出教与学两方面的创造力,做到教的有效,学的愉快,考的满意这十二个字。

第四篇:频数直方图教学反思

频数直方图教学反思

1.融教学内容于具体情境之中。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复习旧知、新授学习,还是巩固训练都设置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感受到了直方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魅力和现实意义,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也体现“学数学,用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2.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由于本课教学过程中,使用统计图表的地方较多,因此,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的直观、形象作用,制成动画播放,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既学到的知识,又受到了教育。同时也增大了教学容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3.分化重、难点,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课立足于学生已有知识,把教学重点和难点分解成了一系列探究性问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背景,依次设计了步步深入的四次探究活动,在这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把知识的发现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积极的参与者、合作者和组织者。

在本课探究学习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性评价,则更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足之处有:

1、重点不够突出,例如组数、组距的确定讲的不够充分,还有组中值的概念强调的不够。

2、高估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应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练习,还有在画直方图时应教学生一些技巧,比如说在数轴上取点,应先取两边端点,然后取等分点。

3、整堂课上的不够完美,时间安排不够紧凑,画完图做了作业后没时间研究用直方图估计中位数。对于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努力改正。

七年级数学教师工作总结

一个学年的教学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在学校教科研室的带领下,七年级数学组的老师们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严格按照“目标导学、质疑探究、当堂反馈”的教学步骤组织教学,当然,在新的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碰到了许多困难,我们采用了实践——反思——共同探讨——再实践——再反思的方式,想办法让自己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对学生的分析

七年级是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转变阶段,除了学生心理的变化外,学习方法也将产生巨大的变化,从小学的3门主要课程,到中学的7门主要课程;从小学以练为主的学习方法,到中学以学生自我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从小学听老师的话,到初中有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学习情况的掌握等等这些变化,教师要帮助学生完成这些转变,在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七年级学生精力旺盛,对任何事物充满了好奇,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符号语言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上积极思维、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应更加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应该更加关注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方法的培养,以人为本,以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长期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考虑。

二、教育教学总结

1、起始年级,形成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不断提高和进步的有利保障,也是教师提高课堂效率的前提和基础。所以,七年级的第一个学期,在课堂中教会学生各种“规矩”就非常重要,其中包括课前准备时,将课堂练习本打开;上课读书时,用笔指读;读书结束后,积极质疑;课堂练习时,书写工整、规范;当堂训练时,象考试一样紧张等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有明确的要求,还需要老师的反复强调和提醒。

2、三清工作,查漏补缺。堂堂清、日日清和周周清是我们的“三清”工作,在还没能熟练运用新的教学模式之前,三清工作的开展让我能更加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掌握情况,也让我能及时发现课堂中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帮助学生和老师查漏补缺,及时订正学生学习的盲点,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

3、课堂教学,提高效率。有三清工作做基础,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更加紧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想方设法发现更多学生学习上的漏洞,在后来的探究和总结阶段尽量多的解决学生知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促进三清工作的工作量少一些。所以,高效课堂的实现必须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充分的了解;有教师课堂探究的有效作用;有教师总结提升的方法和思想的提炼等等,总之,高效课堂是学生和教师的完美配合,是一个可以解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问题的课堂。

4、课后反馈,有针对性。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堂反馈,开始时,我总是掌握不好课堂进度,让过多的讲解占用了学生课堂反馈的时间,学生对自己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估计不准确,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堂堂清的依据,课堂效率仍然无法提高。后来,通过对教学模式的进一步熟练掌握,把握好质疑探究阶段时间和效率,即使是5分钟,也要开展当堂反馈,这种反馈有很强的针对性,也为教师课下与学生面对面的辅导提供了有效的依据。

5、引入竞争,激发兴趣。徒弟与徒弟间的竞争,师傅与师傅间的竞争,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竞争,课堂反馈速度的竞争,课堂测试对错的竞争,黑板上板演题目的格式、书写、正确性的竞争,对同学们错误纠正情况的竞争,以及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同学们之间的评价,师徒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这些竞争的引入可以“比”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比”出了班级中浓厚的学习氛围。

6、不断反思,寻求方法。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我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学生不会读书;学生为了加快书写速度,致使书写字迹潦草;多次遇到困难的学生,缺乏自信等等问题,对待这些问题我是从每节课的反思中不断总结自己课堂的不足的,从同教研组老师们身上学习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纠正自己错误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教学更加适合自己的课堂。

总之,本学年的教学工作是在不断的探究和实践中摸索前进的,虽然有困惑,虽然有不熟悉,但新的教学模式的优点越来越多的显现在我的面前,我想,我不会放弃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将成为我以后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

初一数学工作总结

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丰富知识面,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不断努力,现对近年来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坚持认真备课。备课中我不仅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六、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想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使自己早一日成为优秀的教育者。

第五篇:《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频率与概率》教学反思

《频率与概率》是一节试验动手的多媒体新授课,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回-导-学-展-讲-练-结”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活动为主,利用合作试验得到的试验数据和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本节课设计主要体现如下的教育理念:首先,学生的主动地位得以体现,注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了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其次,体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再次,教学中信心的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频率与概率的关系。

本节教学中开篇用索契冬奥会视频引入本节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研究频率与概率关系中,使用计算机模拟抛掷银币的试验,可以动态的让学生感知随着试验中次数增加,频率值一直在发生动态的改变;通过合作试验的Excel统计图表折线图的使用,可以更加清晰的展现频率的波动和概率的稳定;在知识总结中,利用微课视频总结回顾知识体系。

本节课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在体会频率与概率关系过程中,在抛掷硬币实验以外,如果能设计另外一个操作实验,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实际中操作中感受频率的变化,体会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稳定性,可能预期的教学效果将会更好。

下载频数与频率说课稿(xiexiebang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频数与频率说课稿(xiexiebang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频率申请书

    频率申请书 大庆无线电管理处: XXXX出租车有限公司现为我市出租车行业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现有车辆700余台营运区域覆盖全市,公司成立11年来始终以“服务社会、便民利民”为宗......

    检测频率

    1.原材料试验 (1)土工 采用标准方法进行含水率、颗粒分析、液塑限、土工击实、CBR检测;检测频率:土质发生变化或5000m3/次。 (2)砂、石 采用标准方法进行筛分、含泥量、压碎值、针......

    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论文 题目: _浅谈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 系别___电力工程系____ 专业_ 继电保护及自动化 班级___ 15 继电 3 班____ 学号__ 15401020341 姓名____ 张高原____ 论文成绩......

    频率与概率练习(范文模版)

    频率与概率练习题(3) 1. 在“传箴言”活动中,某党支部对全体党员在一个月内所发箴言条数情况进行了统计,并制成了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求该支部党员一个月内所发箴言的平均......

    高二数学教案:频率与概率教案

    本节通过一个课堂实验活动,让学生逐步计算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实验频率,并观察其规律性,从而归纳出实验频率趋近于理论概率这一规律性,同时进一步介绍一种计算概率的方法列表法.......

    《频率与概率》的教学反思[★]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可以掌握的概率模型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问题没有理论概率只能借助试验模拟获得其估计值,一般而言,它是一个纯粹的现实问题;第二类问题虽然存在理论概率,但其理......

    无线电频率管理

    无线电频率管理无线电移动业务大致分为陆地移动、水上移动、航空移动三类。其中,陆地移动业务应用最广泛。 我国根据国际无线电规则频率划分,将陆地移动业务频率分别分配用于......

    申请频率申请书

    XX市XXXXX有限公司 关于超短波无线电通信频率的申请报告 XX市XXXX有限公司是一家豪华型四星级旅游饭店,座落于XX市XX县XX镇XX大道X号,酒店主要从事住宿、餐饮、桑拿、网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