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人因工程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复习题目及答案
1.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哪大类?而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那三大项?
2.如何从管理控制上减少工作时骨骼肌肉之伤害?
3.什么是反应时间?如何控制刺激信号以缩短反应时间?
4.生活中常见的水表显示装置的形式如下图所示。试分析其是否符合显示装置 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5.某小型零件装配在线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 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 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的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措施。
6.人在操作计算机时易产生眼睛干涩、身体疲劳等现象,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为 了舒适而高效的工作,请从人机工程学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你的一些建议。
7.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的是人、机、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简述这三者的含义。
8.人因工程学研究的目标有哪些?
9.一般情况下,人耳对多少Hz频率范围内的声音较敏感?
10.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
11.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12.作业位置与视距的关系?
13.建立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14.开环人机系统的特征是什么? 15.什么叫系统评价? 16.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17.简述工作场所通风的重要性及换气的方法?
18.描述你所熟悉的一个车间或办公场所的色彩环境,说明其特点和不足之处。
19.请提出如何才能克服体力劳动中单调感的方法,并举出具体的应用例子。20.试比较感觉与知觉。
21.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22.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哪些?
23.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立位操作? 24.立位工作有哪些缺点?
25.哪些情况下适合采用坐姿操作? 26.坐姿操作有哪些缺点? 27.简述噪声的控制方法。
28.照明条件与作业效率有何关系?是否照度值越高﹐作业效率越高? 29.照度与事故有何关系? 30.简述系统的功能。
31.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32.信号显示有何特点?
33.信号装置有什么作用?
34.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何优点?
35.简述目标的视见度与呈现时间之间的关系。
36.控制器为何要进行编码?常见的控制器编码方式有哪些? 37.何谓控制–显示相合性? 38.简述事故的特性。
39.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和基本对策是什么? 40.何谓系统安全分析?
41.简述系统安全分析的基本内容。42.对人体有影响的振动因素有哪些? 43.请简述噪声控制方法
44.简述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45.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46简述适应域与百分位的关系
47依据右图简答人机系统的运行过程 48照度和亮度的关系 49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50简要叙述人体测量的意义和方法。
51关于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人体尺寸的应用方法: 52为何要进行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 53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 54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55简述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56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
57论述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以及针对其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58视觉特征
59感觉的基本特性 60知觉的基本特征 61创造性思维方法
62人机功能分配的原则是什么?(8分)63、简述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8分)64、为何要进行人体测量尺寸的修正?(8分)65、简述如何减轻疲劳、防止过劳。(8分)66、影响反应时间的因素有哪些?(8分)
67、论述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以及针对其所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0分)68.改善高温作业环境的措施有哪些? 69.说明发生疲劳的原因。
70.如何运用人体热平衡方程式评价人体对微气候的主观感觉 ? 71.人体视野及视野范围 72.座椅设计原则?
73.某小型零件装配线上坐姿工作的工作台为一类似于办公桌的矩形工作台,工作台的一侧为输送待装件的输送带。工作台上有多种零件及工具沿工作台长度方向一字摆开。试分析此工作场地布置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74.若字符最小视角为2O’,字符高度为5mm,问最大视距为多少 ? 75.人因工程学的研究范围 . 76.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 77.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 78.眩光的危害及控制措施 79.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80.如何提高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 81.如何控制噪声传播?
82.显示器及控制器布置原则? 83.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5分)84.微气候评价的主要方法?(5分)85.如何控制噪声传播?(5分)86.降低工作疲劳的途径?(5分)
87.如何进行工作房间的色彩调节?(5分)答案:
1.答:造成人为失误的原因可分成﹕任务复杂度、环境因素、个人因素三大类。
降低人为失误的方法有﹕选用适当人选、教育训练、设计。
2.答:工作轮调、工作扩大、人员筛选、教育训练、工程/休息安排
3.答:反应时间又称为反应潜伏期,它是指刺激和反应的时间间距,由反应知觉时
间和动作时间两部分组成。随着刺激性质和反应内容的复杂化,反应时间也将随之增加。其反应时间有显著的差异,选择反应时间长于简单反应时间。人对各种不同性质刺激的反应时间是不同的,对于同一种性质的刺激,其刺激强度和刺激方式的不同,中等强度刺激信号的反应时间小于阈限强度的刺激信号。刺激信号与背景的对比程度也是影响反应时间的一种因素,信号愈清晰愈易辨认,则反应时间 愈短;反之,反应时间延长。当刺激信号持续时间不同时,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的增加而减少。刺激信号的数目对反应时间的影响最为明显,即反应时间随刺激信号数的增加而明显延长。
4.答﹕这两个表盘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人的因素,因此,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正确的读数。此设计主要违反了两个很重要的显示装置设计的人机工程学原则:(1)如果仪表是由几个表盘组成的,则每个刻度盘内数字的增加方向应该完全一致;(2)刻度盘的读数应顺时针增
5.答﹕此工作场地不足之处是:(1)工作台上零件及工具较多,一字摆开在工作台上,看起来整齐、清爽,实际上不方便作业,有些零件、工具可能摆在舒适作业范围之外;(2)待装件输送带位于作业者侧面,需经常转身,增加能量消耗而容易疲劳,且不易准确观察,影响作业速度。改进建议:(1)将零件与工具沿弧线设置在最舒适作业范围之内。(2)工作台面向输送带,减少转身,便于观察和拿取零件。(3)为了使作业者能方便的拿取前方的零件,工作台设计成凹进去一块,两肘部伸出可以取放零件,而且还可以使肘部得到支撑。
6.答﹕长时间地观看显示器屏幕可能会导致眼睛疲劳,长时间地操作计算机可能导致身体疲劳,不正确的坐姿、较差的照明环境、使用尺寸不合理的计算机桌及坐椅、长时间久坐而不活动、计算机设备位置摆放不合适、狭窄的作业空间等因素都是造成身体疲劳甚至损伤的重要原因。为了舒适而又高效地工作,在安装和使用计算机时,可遵循以下人机工程学原则:(1)将显示器和键盘放置在正前方。专用的工作台有助于将键盘摆放在正确的位置。(2)将显示器放置在可以舒适观看的距离处。(3)坐在显示器的正前方时,确保显示器屏幕与您的视线等高或略低。(4)调整显示器的倾斜度、对比度和亮度设置以及照明环境(例如吊灯、台灯以及附近窗户的窗帘或百叶窗),以尽可能减少显示器屏幕的反光和闪烁。(5)坐在可以对下背部提供良好支撑的椅子上。(6)在使用键盘或鼠标时,使前臂保持水平,手腕处于自然舒适的位置。(7)使用键盘或鼠标时,留出枕放手的空间。(8)使上臂自然垂放于身体两侧。(9)坐直,双脚放在地板上,大腿保持水平。(10)坐在椅子上时,确保腿的重量落在双脚上,而不是座位的前缘。如果有必要,调整椅子的高度或使用脚垫,以保持正确的坐姿。(11)经常改变工作方式。合理安排您的工作,尽量避免长时间打字。停止打字时,多做一些需要双手并用的活动。
7.答:人——指操作者或使用者;机——泛指人操作或使用的物,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用具、工具或设施、设备等;环境——是指人、机所处的周围环境,如作业场所和空间、物理化学环境和社会环境等;人—机—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使用的机以及它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8.答:人因工程学研究目标有两个,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
9.答:一般情况下,人耳能感受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 Hz的声波叫次生波,超过20000 Hz的声波叫超声波,次生波和超声波是人耳所无法感觉到的。
10.答:归纳工作房间要实现环境调节应有的全部目标,对这些目标进行分析,确定最终应实现的调节目标。根据色彩所具有的心理语义确定色调和配色,并概括语境确定调和方式。确定在工程上施色的材料与工艺,实现环境的色彩调节。
11.答:眩光的视觉效应主要是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觉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防止措施有,限制光源亮度、合理分布光源、光线转为散射、避免反射眩光、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小亮度对比。
12.答:作业位置(座台的台面或作业的空间)高度应按工作者的眼睛和观察时所需的距离来设计。观察时所需要的距离越近,作业位置应越高,作业位置的高度应保证工作者的姿势自然,身体稍微前倾,眼睛正好处在观察时要求的距离。
13.答:目的:根据评价结果,对系统进行调整,发扬优点,改善薄弱环节,消除不良因素或潜在危险,以达到系统的最优化。原则:(1)评价方法的客观性(2)评价方法的通用性(3)评价指标的综合性
14.答:系统中没有反馈回路,系统输出不对系统的控制发生作用,所提供的反馈资讯不能控制下一步的操作。
15.答:系统评价就是试验系统是否具备完成既定目标的功能,并进行安全性、舒适性及社会性因素的分析、评价。
16.答﹕(1)明确系统的目的和条件﹔(2)进行人和机械的功能分析﹔(3)进行人和机械的功能分配﹔(4)对系统或机械的设计﹔(5)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17.答:通风是把局部地点或整个房间内污染的空气排除室外,使新鲜的空气进入室内,从而保持室内 空气的新鲜及洁凈程度,而空气调节则是要求更高的一种通风。通风的目的主要是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粉尘,有害气体、高温和辐射的危害。按空气流动的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按通风系统的作业范围。可分为全面通风和局部通风。
18.答:以一个车间为例,将车间的墙壁、地点、机器设备、操作台面,操作者着装、各种标志的颜色描述清楚,即算正确。
19.答:(1)操作设计:使作业内容丰富化。(2)操作变换:用一种单调的操作去代替另一种单调的操作。(3)突出工作的目的性:在工作中设置中间目标,使人感到工作有进步。(4)向工人报告工作完成情况应用的例子要能说明上述方法。
20.答﹕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和主观状态整体的反映。
21.答﹕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1)客观事物是首先被感觉,然后才能进一步被知觉;(2)感觉的性质较多取决于刺激物的性质,而知觉受人的知识、经验、需要、动机、兴趣等因素直接影响。
22.答﹕确定作业姿势的因素有﹕(1)工作空间大小与照明条件﹔(2)体力负荷大小及用力方向﹔(3)操作时起?坐的频率﹔(4)工作台面的高度合适的容膝空间﹔(5)工作场所各物的安放位置。
23.答﹕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立位操作:(1)须经常改变体位的操作,因为站着比频繁起坐动作消耗能量少;(2)常用的控制器分布在较大的区域,需要手足有较大幅度活动者;(3)在没有容膝空间的机器旁工作,坐着还不如站立舒服;(4)需要用力较大的作业,在站立时易于用力;(5)单调的作业易引起心理疲劳,立位时可以适当走动,有助于维持工作能力。
24.答﹕立位工作的缺点有﹕(1)不易进行精确而细致的工作;(2)不易转换操纵;(3)肌肉要做更多的功以维持体重,易引起疲劳;(4)站立时全身负担较重,尤其是下肢,长期站立后易以内器下肢静脉曲张。
25.答﹕在下列作业中宜采用坐姿操作﹕(1)持续时间较长的工作应尽可能采取坐姿操作,以免疲劳;(2)精确而细致的操作应采取坐姿,因在坐姿状态下,可完成较精确的操作;(3)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26.答﹕坐姿操作的缺点有﹕(1)作业过程中不易改变体位,施力受到限制,工作范围有局限性﹔(2)长期久坐作业易引起脊柱弯曲等职业损伤。
27.答﹕噪声的控制方法有﹕(1)声源控制﹕降低机械噪声(如选择发声小的材料?改变传动方式?改进设备机械结构)﹔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2)控制噪声的传播﹕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调整声源的指向﹔充分利用天然地形﹔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3)操作者听力保护﹕佩戴护耳器具等。
28.答﹕在临界照度值以下﹐随着照度值增加﹐工作效率迅速提高﹐效果十分明显﹔在临界照度值以下﹐增加照度对工作效率的提高影响很小﹐或根本无所改善﹔当照度值提高到使人产生眩光时﹐会降低工作效率。
29.答﹕事故的数量与工作环境的照明条件有关。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物体色彩的错误率﹔可以增强物体的轮廓立体视觉﹐有利于辨认物体的高低?深浅﹐还可以扩大视野﹐防止错误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30.答﹕系统的功能包括﹕(1)感测或信息接受﹔(2)信息存储﹔(3)信息处理和决策﹔(4)行动功能﹕实体控制和沟通。
31.答﹕功能分配的一般原则有﹕比较分配原则?剩余分配原则?经济分配原则?宜人分配原则?弹性分析原则。
32.答﹕信号显示的特点是面积小?视距远?引人注目?简单明了﹐但负载信息有限﹐当信号太多时﹐信号会显得杂乱﹐并相互干扰。
33.答﹕信号装置主要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指示性的﹐即引起操作者的注意﹐或指示操作﹐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其二是显示工作状态﹐即反映某个指令?某种操作或某种运行过程的执行情况。
34.答﹕使用荧光屏显示信息有其独特的优点﹐可以在其上显示图形?符号?文字以及实况仿真﹐既能作追踪显示﹐又能显示动态画面﹐并且随着这方面的软硬件技朮进步﹐它将在人–机间的信息交换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35.答﹕当目标呈现时间在0.01~10s范围内时,目标的视见度随呈现时间的增大而提高﹔在呈现时间大于 1s 的情况下,视见度提高的速度减慢;当呈现时间大于10s 时,视见度只有很小的提高。
36.答﹕在具有多个控制器的系统中﹐为了提高操作者辨别控制器的效果﹐应对控制器进行编码。常见的编码方式主要有﹕形状?位置?大小?颜色?标记?操作方法等。37.答﹕控制器与显示装置之间的配合称为控制–显示相合性。它包括两方面﹕其一是控制器与显示器在空间位置关系上的配合一致﹐即控制器与其相对应的显示器在空间位置上有明显的联系﹔其二是控制器与显示器在运动方向上的一致﹐即控制器的运动能使与其对应的显示器产生符合人的习惯模式的运动﹐控制与显示的相合性与人的机能特性?信息加工的复杂性和习惯模式有关﹐其中人的习惯因素影响最大。
38.答﹕事故具有以下特性﹕(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3)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
39.答﹕事故控制的主要方法有﹕(1)物质因素和环境因素危险源控制﹔(2)人为失误控制﹔(3)管理失误控制。事故控制的基本对策主要有3E 原则(技朮?教育和法制)和4M法(人?机械?媒体和环境对策?管理)。
40.答﹕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对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查明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
41.答﹕系统安全分析通常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可能出现的初始的?诱发的及直接引起事故的各种危险源及其相互关系。(2)与系统有关的环境条件?设备?人员及其它有关因素。(3)利用适当的设备?规程?工艺或材料控制或根除某种特殊危险源的措施。(4)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及实施这些措施的最好方法。(5)对不能根除的危险源失去或减少控制可能出现的后果。(6)一旦对危险源失去控制﹐为防止伤害和损害的安全防护措施。
42.(1)振动对人体作用的部位 因作用部位不同,可能形成人体全身振动或局部振动两种不同的后果。
(2)振动相对于人体的方向。对全身而言,沿躯干的上下方向或左右、前后方向的振动后果是不同的。对身体局部、例如对手和手臂系统而言,沿手臂方向或手掌一手背方向、拇指一小指方向的振动后果也是不同的,等等。
(3)暴露时间环境振动作用于人体持续的时间常称为暴露时间。当然,暴露时间长则对人体可能造成伤害的程度加重。
43.噪声形成干扰的环节是:声源一传播_接收者。因此噪声控制离不开从这三个环节着手,即①降低声源的声音强度;②在传播途径中加以阻隔或吸收使之衰减;③对可能受噪声伤害的人实施个体防护。其中第③个环节,只应用在劳动生产的现场,常是前两个环节不能充分有效时,“追不得已”而为之的。(1)降低声源的声音强度。改进机器设备的设计以降低运行噪声,如重视减振、润滑、选用摩擦与撞击声小的零部件材料,选用低噪声工艺流程等。(2)控制噪声传播途径这是三个环节中约束相对少、较易于施行因而采用较普遍的方法。(3)对工作人员实施个体防护给工作人员佩带耳塞、耳罩、头盔等 44.控制与显示系统的设计原则:①优先性,即把最重要的操纵器和显示器配置在最佳的作业范围内②功能性,即根据操纵器和显示器的功能进行适当的划分,把相同功能的配置在同一分区内;③关联性,即按操纵器和显示器间的对应关系来配置。
45.提高机器设备可靠性的方法从两方面考虑:减少机器本身故障,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使用安全性。
1)减少机器故障的方法(1)利用可靠性高的元件。(2)利用备用系统。(3)采用平行的并联配置系统。(4)对处于恶劣环境下的运行设备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5)降低系统的复杂程度。(6)加强预防性维修
2)提高机器设备使用安全性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安全装置的设计,即在机器设备上配以适当的安全装置,尽量减少事故的损失,避免对人体的伤害;同时,一旦机器设备发生故障,可以起到终止事故,加强防护的作用。(1)设计安全开口。(2)设置防护屏。(3)加联锁装置。(4)设置双手控制按钮。(5)安装感应控制器。(6)设示警装置。(7)设应急制动开关,可在紧急状态下,停止机器设备的运转,以保证作业者的安全。
46答:百分位是指测量数据在测量之中所占据的位置而适应域是指设计数据的应用时的范围。适应域两端(或上限值下限值)的数值范围对应的是百分位的值。
47人通过感觉系统接受及其显示系统所传达的信息后,在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行判断推理,做出决定,再由运动系统传达给机器的控制系统,使机器按照人们的意志来运行。48照度:是落在物体表面的光通量。
亮度:是物体表面发出或反射光的光通量。亮度=照度X反射率 49
1、学科的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具有多样性、应用性和灵活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人体特性的研究:主要研究在工 业设计中与人体有关的问题。2)工作场所和信息传递装置的设计:主要研究如何设计合适的环境及信息传递装置,使人可以舒适高效的工作。3)环境控制与安全保护:主要研究从长远利益出发,如何设计环境及进行安全保护以保证人在长期工作下健康不受影响,事故危险性最小。4)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人机系统工作效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即在整体上使“机”与人体相适应,解决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和机器之间信息交流的问题可,使二者取长补短,各尽所长。5)人机工程学发展动向的研究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可借助摄影或录象2.实测法
借助仪器进行实际测量3.实验法
在实验室或作业现场进行多次反复观测4.模拟和模型试验法5.计算机数值仿真法6.分析法7.调查研究法
各种调查研究的方法(抽样/询问/问卷)注重测试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50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使设计更适于人。
人体测量的主要方法:1.普通测量法2.摄影法3.三维数学测量法。
1.确定所设计产品的类型2.选择人体尺寸的分位数3.确定功能修正量4.确定心理修正量(为什么?)5.产品功能尺寸的确定
52(1)必须考虑到实际中人的可能姿势、动态操作、着装等需要的设计裕度,所有这些设计裕度总计为功能修正量;(2)为了消除人们心理上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和“过于接近时的窘迫感和不舒适感”等心理感受,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涉及人的产品和环境空间设计,必须再附加一项必要的心理空间尺寸,即心理修正量。
53笨重的、快速的、精细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支付大功率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应分配给机器承担;而指令和程序的安排,图形的辨认或多种信息输入时,机器系统的监控、维修、设计、创造、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则由人承担。
或:1)人能完成并能胜过机器的工作:发觉微量的光和声,接受和组织声、光的型式,随机应变和应变程度,长时间大量储存信息并能回忆有关的情节,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形成概念和创造方法等。2)目前机器能完成并胜过人的工作:对控制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平稳而准确地产生“巨大力量,做重复的和规律性的工作,短暂地储存信息然后废除这些信息,快速运算,同一时间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54 1)合理进行人机功能分配,建立高效可靠的人机系统;2)减少人的失误;3)对机械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5)改善作业环境
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多种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
1)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2)与运动器官有关;3)与刺激性质有关;4)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5)与刺激数目的关系;6)与颜色的配合有关;7)与年龄有关
57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 ;3)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
1.疲劳程度:水平优于垂直。2.视线变化习惯:左—右,上—下,顺时针。3.准确性:水平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更准确。4.观察情况的优先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视区
内的仪表布置必须考虑这一点。5.设计依据:以双眼视野为设计依据。6.接受程度:直线轮廓优于曲线轮廓。7.颜色的易辨认顺序:红、绿、黄、白;颜色相配时的易辨认顺序:黄底黑字、黑底白字、蓝底
白字、白底黑字。59 1.适宜刺激:感官最敏感的刺激形式:(感官类型/感觉器官/适宜刺激/刺激来源/ 识别外界的特征)2.感觉阈限(又称为刺激阈),分为:1感觉阈下限,2感觉阈上限,3差别感觉阈限。3.适应:在刺激不变的情况下,感觉会逐渐减少 以致消失的现象。4.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条件下,各种感觉器官对其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都将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影响而降低,由此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5.对比:同一感受器官接受两种完全不同但属于同一类的刺激物的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6.余觉:刺激取消后,感觉可存在一极短时间的现象。60 1.整体性:在知觉时,把由许多部分或多种属性组成的对象看作具有一定结构的统一整体的特性。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接近/相似/封闭/连续/美的形态;2.选择性:在知觉时,把某些对象从背景中优先的区分出来,并予以清晰反映的特性;3.理解性:在知觉时,用以往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 觉对象的特征(语言的指导性);4.恒常性: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而知觉的印象却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形状)5.错觉:对外界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1.直觉和灵感2.潜意识3.形象思维和思维实验4.视觉思维和感觉思维5.想象力6.敏感和洞察力7.联想、侧向思维、转移思维
62笨重的、快速的、精细的、规律性的、单调的、高阶运算的、支付大功率的、操作复杂的、环境条件恶劣的作业以及需要检测人不能识别的物理信号的作业,应分配给机器承担;而指令和程序的安排,图形的辨认或多种信息输入时,机器系统的监控、维修、设计、创造、故障处理及应付突然事件等工作,则由人承担。或:1)人能完成并能胜过机器的工作:发觉微量的光和声,接受和组织声、光的型式,随机应变和应变程度,长时间大量储存信息并能回忆有关的情节,进行归纳推理和判断并形成概念和创造方法等。2)目前机器能完成并胜过人的工作:对控制信号迅速作出反应,平稳而准确地产生“巨大力量,做重复的和规律性的工作,短暂地储存信息然后废除这些信息,快速运算,同一时间执行多种不同的功能。63、1)、合理进行人机功能分配,建立高效可靠的人机系统;2)、减少人的失误;3)对机械产品进行可靠性设计;4)、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5)、改善作业环境 64、(1)必须考虑到实际中人的可能姿势、动态操作、着装等需要的设计裕度,所有这些设计裕度总计为功能修正量
(2)为了消除人们心理上的“空间压抑感”、“高度恐惧感”和“过于接近时的窘迫感和不舒适感”等心理感受,或者是为了满足人们“求美”、“求奇”等心理需求,涉及人的产品和环境空间设计,必须再附加一项必要的心理空间尺寸,即心理修正量 65、1)提高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2)加强科学管理改进工作制度;3)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及休息时间;4)多种休息方式;5)轮班工作制度;6)业余活动和休息的安排 66、1)随感觉通道不同而不同2)与运动器官有关;3)与刺激性质有关;4)随执行器官不同而不同;5)与刺激数目的关系;6)与颜色的配合有关;7)与年龄有关
67眩光对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破坏视觉的暗适应,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造成视觉疲劳。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 ;3)改变光源或工作面的位置;4)合理的照度
68.答: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应从生产工艺和技术、保健措施、生产组织措施等方面加以改善。主要的措施包括:1)生产工艺技术措施:①合理设计生产流程;②屏蔽热源;③降低温度;④增加气流速度。2)保健措施:①合理供给饮料和补充营养;②合理使用劳保用品;③进行职工适应性检查。3)生产组织措施:①减小作业速度或增加休息次数;②合理安排休息场所;③职业适应。69.答:疲劳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或由于厌倦而不愿意继续工作的一种状态。肌肉活动所需的能量是由肌细胞中的三磷酸腺苷(ATP)分解提供的。当供氧充足时(中等强度肌肉活动时),糖和脂肪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提供能量来合成ATP的;当供氧不足时(大强度活动时),则主要通过糖的无氧酵解提供的能量来合成ATP,同时生成大量乳酸。在工作中的肌肉存在着一个能量释放消耗和贮存的动态平衡过程。如果对能量的需求大大超过合成能力,这个动态平衡便会受到破坏,使糖原大量迅速消耗,从而引起肌肉疲劳,甚至不能工作。
70.答:人体的基本热平衡方程式是 S=M-W-H。人体单位时间内的代谢量 M,除了有一小部分用于生理活动和通过肌肉对外做功 W 外,将伴随产生大量的附加热 H 向体外散发。当 M = W+H 时,人体处于热平衡,此时人体皮温约为36.5℃,人感到舒适,当人体对外做功时,且 M>W+H,人感到热,若 M 71. 视野是指人的头部和眼球固定不动的情况下,眼睛观看正前方物体时所能看得见的空间范围,常以角度来表示。一般把视野分成三个主要视力范围区:中心视力范围(直视区)。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是指视网膜中心窝处的视力,又称中心视力。1.5º~3º,其特点是对该区内的事物的视觉最为清晰。瞬间视力范围,视角18º,其特点是通过眼球的转动,在有限的时间内就能获得该区内物体的清晰形象。有效视力范围,视角18º,其特点是利用头部和眼球的转动,在该区内注视物体时,必须集中注意力方能有足够的清晰视觉。72.答:(1)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因此在设计座椅前,首先要明确设计的座椅供谁坐用。要把使用者群体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作为确定座椅设计参数的重要依据。(2)座椅设计应尽可能使就坐者保持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并且要使坐用者必要时可以在坐位上不时变换自己的坐姿。(3)座椅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座椅的结构与形态要有利于人体重力的合理分布和有利于减 轻背部与脊柱的疲劳与变形。(4)座椅要尽可能设计得使坐用者活动方便,操作省力,体感舒适。(5)座椅要设计得牢固、稳定,防止坐者倾翻、滑倒。 73.解 此工作场地布置不足之处是:(1)工作台上零件及工具较多,一字摆开在工作台上,看起来整齐、清爽,实际上不方便作业,有些零件、工具可能摆在舒适作业范围之外。(2)待装件输送带位于作业者侧面,需经常转身,增加能量消耗而容易疲劳,且不易准确观察,影响作业速度。改进建议 :(1)将零件与工具沿弧线设置在最舒适作业范围之内。(2)工作台面向输送带,减少转身,便于观察和拿取零件。(3)为了使作业者能方便地拿取前方的零件,工作台设计成凹进去一块,两肘部伸出可以取放零件,而且还可以使肘部得到支撑。74.解 由公式 75.(1)研究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2)研究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整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76. 目前,评价微气候环境有四种方法或指标:(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2)不适指数(3)三球温度指数(WBGT)(4)卡他度H=F/T 77.(1)生理方面的原因(2)心理方面的原因(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的原因(4)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6)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78.(1)眩光的危害:使暗适应破坏,产生视觉后像,使工作区的视觉效率降低,产生视觉不舒适感和分散注意力,易造成视疲劳,长期下去,会损害视力。(2)控制措施:1)限制光源亮度;2)合理分布光源;3)光线转为散射;4)对于反射眩光,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的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79.(1)调查法:包括访谈法、考察法和问卷法。(2)观测法:研究者通过观察、测定和记录自然情境下发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方法。(3)实验法:在人力控制条件下系统改变一定变量因素,以引起研究对象相应变化来做出因果推论和变化预测的一种方法。(4)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特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5)心理测验法:以心理学中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对被试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中的成绩与常模进行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的一种方法。(6)图示模型法。是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描述,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描述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80.(1)合理选择感觉通道;(2)确定刺激信号特点;(3)合理设计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4)进行职业选择和适应性训练。 81(1)对工厂各区域合理布局。(2)调整声源的指向。(3)充分利用天然地形。(4)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82.(1)按重要程度布置;(2)按使用频率布置;(3)按使用顺序布置;(4)按功能布置 83.人因工程的发展过程基本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阶段:19世纪,主要是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时期,主要以提高生产效率、人员选拔培训作为主要研究内容,人机关系中,主要是强调人适应机器。2..初始阶段(一战与二战期间):这一期间主要围绕如何提高效率。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疲劳研究,人员培训,选拔研究,心理学的研究等。对组织影响生产力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3..成长阶段(二战-60年代):研究人机界面如何有效匹配,对人机系统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到机器设备如何适应人。4..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人因工程研究三大趋向:①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向人机环境系统优化方向发展;②应用范围越来越广;③在高技术领域的特殊作用。 84.1)有效温度(感觉温度):它是对作业场所温度、湿度、风速的综合评价。2)不适指数:DI=(td+tw)×0.72+40.6,对温度、湿度两个指标进行评价。3)三球温度指数(WBGT):是用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黑球温度综合计量的,实际评价4个指标,即温度,湿度,风速,热辐射。4)卡他度:是一种对气温,湿度,风速三者综合作用的评价方法。 851厂总体布局要合理;2整声源指向;3用天然地形;4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措施;5采用隔振与减振措施。 86.1)合理设计作业的用力方法;2)合理安排作业休息制度;3)改善作业内容,克服单调感;4)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 87.工作场所配色要考虑工作特点,颜色意义及其对人的生理,心理影响。主要考虑以下问题:1)运用光线反射率增强光亮,提高照明设备的光照效果;2)合理配色,采用几种色彩且明度从高至低逐层减弱,使人有层次感和稳定感;3)颜色特性的选择:①明度值较高且均匀;②彩度不宜过高;③色调,根据工作场所的作业性质和特点进行选择 人因工程学论文 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从最原始的完全依靠自然的生活(比如采集食物、狩猎以及逃避猛兽的追捕)到逐渐学会制作简单的工具,再到各种复杂工具和技术的发展。人类经历如此漫长的道路,才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使用各种技术生产大量的产品和设备,其中包括我们的祖先所不可能想象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技术发展与人的因素是不可分割的,他们的关系就是人们开始研究人因的起因。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一些工具、装置、设备或机器的使用十分不方便,而只要稍加改动,用起来就会舒服的多。这些只是非常简单的人因工程学的应用。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于自身认识的加深,人因工程学学也越来越深入与技术融合再一起,同时也越来越深入地溶入人们的生活之中,例如在各种日常用品,家用摄像机、浴盆,电视机的遥控器等都非常典型地应用到人因工程学。下面将对人因工程学这门学科从总体进行认识并且较深入地理解几个比较重要的概念。、人因工程学的定义 目前国际上对人因工程学有几种不同的称呼。美国称之为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s),在欧洲工效学(Ergonomics)更为流行。有些学者称之为人类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人机工程, 也有一些心理学家喜欢使用工程心理学(Engineering Psychology)的叫法。在具体的定义上,也没有统一。例如国际人机工程学会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在某种工作环境中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心里学等方面的因素,研究人和机器及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在工作中、生活中和休息时怎样统一考虑工作效率、人的健康、安全和舒适等问题的学科。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人机工程学定义为研究人和机器、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合理结合,使设计的机器和环境系统适合人的生理、心理等特点,达到在生产中提高效率、安全、健康和舒适的目的的学科。有些学者通过对于各种定义的归结,认为人机工程学可定义为: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善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我们认为人因工程学的定义应该结合人因工程学研究的核心、目标以及方法来给出。在研究重点上,人因工程学着重于研究人类以及在工作和日常生活中所用到的产品、设备、设施、程序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重点在于人和通过设计来影响人。人因工程学试图改变人们所用的物品和所处的环境,从而使其更好地满足人的工作能力和限制,适应人的需要。在研究目标上,人因工程学有两个主要的目标:第一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简化操作、增加作业准确性、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第二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价值需要,如提高安全性、减少疲劳和压力、增加舒适感、获得用户认可、增加工作的满意度和改善生活质量等。在研究方法上,人因的基本方法就是对人的能力、限制、特点、行为和动机等相关信息进行系统研究,并将之用于产品、操作程序及使用环境的设计。它包括对人本身和人对事物、环境等反应的有关信息的科学研究。这些信息是进行设计的基础,并且可以用来分析当设计有所变化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为一门注重设计的科学,人因工程学还包括对设计的评价等方面。 要了解一门学科,就必须了解这门学科的历史,人因工程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前导期 1945之前 人因工程的发展与人类的技术发展息息相关,由考古学的研究可知,在石器时代原始人已经开始发展简单的手工具、器皿,以扩展人的能力。为了便利使用,工具与器皿的设计与製造不断地改进,虽然当时所有的改善与设计皆以试误(Trial and Error)方式进行,并非经过严谨的设计与考虑步骤,但是其成效仍然非常惊人,在二、三千年之前,人类已在埃及、印度、中国具有非凡的成就。 所以当人开始製造简单工具的时代,可以说人因工程就已发迹。然而由于人因工程的发展与科技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係,所以较严谨的说法,乃起源于1800年代末期和1900年代初期的工业革命时期。在1900年代之初,Gilbreth夫妇开始致力于动作研究(motion study)和工厂管理(shop management)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可视为人因工程的先驱。他俩的研究包括技术性工作的绩效、疲劳以及残障者的工作站和装备等。例如,他们分析医院外科手术流程所获得的程序改进,直到今日还在使用-----那就是外科医生报出所需要的器械并将手伸向护士,护士便将该器械以适当的部位放在他手中。原先的方法是外科医生伸手到器械盘中自己去找。Gilbreths发现这样子很浪费时间------外科医生耗费在寻找器械的时间与注视病人的时间一样多。 2.诞生期:1945~1960 虽然远自人类开始发展手工具起,有关人性因素的基础,例如心理物理学、人的绩效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工业工程、生物力学等,已发展成独立的学术领域,然而人性因素或人因工程专业的诞生却一直等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之后。由于大战的发生,军事武器大量发展,创造了许多应用研究的需求,许多从事基础研究的心理学家开始走出象牙塔而参与应用研,大战末期,心理学家与设计工程师共同设计飞机驶舱、雷达与深水下声学侦测仪器。贝尔实验室(Bell Laboratories)也于大战结束后建立了人因研究单位,期美国的从业人员多受僱于国防工业与军事单位。 在二次大战末期的1945年,美国陆军航空队(即后来的空军)和海军都成立了「工程心理实验室」同此期间,也设立了以合约方式从事工程心理研究业务的第一家民间公司。英国此时也有「医学研究院」(Medical Research Council)和「科学与工业研究部」(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等机构致力于这类研究。 3.成长期:1960~1980 一九六0年以后,人因工程专业的成长迅速,以美国为例,一九六0年时人因会会员约五百人左右,一九七0年增至一千五百人,一九八五年已经超过四千人。一九六0年以后美国太空计画的扩充与执行,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为了确保太空人在太空旅行的安全与任务执行,必须进行许多相关的研究。几乎所有承包太空总署计划的公司如洛克希德(Lockheed)、诺斯洛普(Northrop)、IBM等皆设置人因小组。 人因工程在1960到1980的二十年间,有了快速的成长和扩张。一直到1960年代,美国的人因工程还只局限于国防工业领域。由于太空竞赛和载人太空飞行的缘故,使得人因工程很快便成为太空计画中的重要部份。 4.普及期:1980之后 电脑带来的资讯革命促使人因工程受到大众的注目。人因工程已经成为报章杂志探讨电脑和人们两者间有关问题时的重要部份。电脑科技给人因工程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控制装置、透过萤光幕的资讯显示方式以及这一新科技对人们的冲击等领域有赖人因工程这一专业的贡献。 人因工程学实例 实例一:听觉显示器的设计 听觉显示器是人机系统中利用听觉通道向人传递信息的装置,按其所显示信息的特点可分为言 语听觉显示器和声音听觉显示器。常见的听觉显示器有电话、耳机、蜂鸣器、汽笛、哨子、号角和扬声器等。由于听觉通道比其他感觉通道具有易引起人的不随意注 意、反应速度快、不受照明影响和对复杂信息的短时记忆消退较快等特点,听觉显示器适用于下列各种场合;信号源本身是声音;视觉通道负荷过重;信号需要及时 处理,并立即采取行动;视觉观察条件(如照明或观察位置)受限,以及显示某种连续变化而不需要作短时贮存的信息。它通常被用于告警、导航和追踪等任务中。 一、听觉显示器设计的基本要求。 听觉显示器的设计必须满足人对声音信号的检测和辩认的要求。 1、信号检测。通常,信号的出现总与一定的背景噪声相联系。由于噪声的掩蔽作用会使信号的觉察阈限升高,所以只有将信号的响度提高到足以抵消掩蔽效应的水平,才能正确觉察信号。 在宁静的环境中,纯音信号应高于绝对阈限40-20分贝(A)才能为人所觉察。人对纯音信号的检测效率随人号频率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异。低频信号较高频 信号受噪声掩蔽程度轻。声音信号的持续时间,在一定的范围内(约200-500毫秒)可以与信事情强度互相补偿。当持续时间短于200毫秒时,人感觉到的 主观响度明显下降;当持续时间超过几秒时,响度感觉不再提高,一般认为纯音的持续时间不宜短于300毫秒。有人通过对喧闹环境中信号检测效率与信号强度关 系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根据经验确定信号最佳水平的方法。按此法确定的信号最佳水平落在口音掩蔽条件下测得的信号检测阈限至阈限以上110分贝的范围内。菲 德乐的研究发现,在1/3倍频带中,人的效绩是信噪比的函数。增加该频带的信号强度或降低该频带的噪声强度对提高检测信号的效绩具有重要作用。 2、信号的相对辩认。指对两个以上同时出现的声音信号加以区别。对声音相对辩认的效绩主要取决于人对声音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差别的辨别能力。 一般要求作强度辨别的纯音信号的信号强度至少要高于绝对阈限60分贝(A),频率范围以1000-4000赫兹为宜。需作频率辨别的纯音信号,信号强度应高于阈限30分贝(A)以上,频率宜在500-1000赫兹范围内。 3、信号的绝对辩认。信号的绝对辩认指根据声音信号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方位等维度特性,辩别某种单独显示的听觉信号,多维编码可提高听觉编码数目。波拉 克对听觉信号的方向、频率、强度、重复速度、中断时间和持续时间等维度的组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维编码的代码数目大于单维编码,对于相等的代码数 目,使用较多的维度和较少的等级(例如用八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两个等级)的多维码方案,比使用较少指令玉攻较多的等级(例如用四个维度,每个维度采用四 个等级)的方案更为有效。 二、听觉显示器的设计原则 听觉显示器的传递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设计特性与人的听觉通道特性的匹配程度。要使两者匹配,听觉显示器的设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听觉刺激所代表的意义一般应与人们已经学得的或自然的联系相一致。例如尖消声应同紧急情况相联系,高频声音同“向上”或“高速”相联系。选用的信号应尽量 避免与以前使用过的信号相矛盾。在用新的听觉信号代替旧的信号系统(如视觉信号系统)时,可将两种信号系统同时并用一段时间,以帮助人们对新的听觉信号形 成习惯。 2、采用声音的强度、频率、持续时间等维度作信息代码时,应避免使用极端值。代码数目不应超过使用者的绝对辨别能力。 3、信号的强度应高于噪声背景,保持足够的信噪比,以防声音掩蔽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 4、昼使用间歇或可变的声音信号,避免使用稳定的信号,以减弱对信号的听觉适应。 4、尽量使用间歇或可变的声音信号,避免使用稳定的信号,以减弱对信号的听觉适应。 5、不同的声音信号尽量分时呈现,时间间隔不宜短于1秒。对必须同时呈现的信号可采取将声源的空间位置分离或按其系统的重要程度提供优先注意的指示等方法。 6、对不同场合使用的听觉信号应尽可能标准化。 实例二:人因工程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作为一门独立的指导性学科,人因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正臻成熟。家具产品本身是给人使用的,是服务于人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寸,造型、色彩以及其布置方式,都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是特别强调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测,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把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生活行为分解成各种姿势模型,以此为研究家具设计,根据人的立位、坐位和卧位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尺寸及家具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地说,在家具尺寸的设计中,柜类、不带座椅的讲台及桌类的高度设计以人的立位基准点为准;坐位使用的家具,如写字台、餐桌、座椅等以坐位基准点为准;床、沙发以床及榻等卧具以卧位基准点为准。如设计座椅高度时,就是以人的坐位(坐骨结节点)基准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因为高度小于380mm,人的膝盖就会拱起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大于人体下肢长度500mm时,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大腿内侧受压,下腿肿胀等。另外,座面的宽度、深度、倾斜度、靠背弯曲度都无不充分考虑了人体的尺寸及各部位的活动规律。在柜类家具的深度设计、写字台的高度及容腿空间、床垫的弹性设计等方面也无不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生理需要出发。 家具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装饰美观等;小孩房间的家具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等。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现代家具设计因人而异,会更讲究个性化,定做方式的家具设计与生产将更多地出现在家具的生产与流通中。 因此,我们说良好的家具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节约时间,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而良好的家具设计得益于正确地使用人因工程学原理。 我们了解、学习人因工程学,就是要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充分运用人因工程学知识,使我们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人因工程学也对社会进步产生的深远影响,只有做到了解及研究这门课程,人类的科技发展才能得到最大化的体现。 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 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往往会涉及到两个专业的理论: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在装修过程中知道这两个学问中的一些知识是很重要的。在一些论文中,有人认为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属于同一概念。本文意在简单阐述和介绍,并不构成对理论的争议。 人体工程学(Ergonomics)又叫人体工学或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是探讨人与环境尺度之间关系的一门学科。人体工程学通过对人类自身生理和心理的认识,并将有关的知识应用在有关的设计中,从而使环境适合人类的行为和需求。对于室内设计来说,人体工程学的最大课题就是尺寸的问题。通过人体工程学,我们知道,一个人的肩膀宽约在600mm左右,所以当我们要设计一条过道要容纳两个人的就得是1200mm宽。而这条过道仅仅能确保一人行进,一人侧避的情况下,过道就得是900mm宽。在装修家具时,我们知道厨柜需要多高,写字台需要多高,床需要多长,这些数据都不是随意定夺的,而是通过大量的科学数据分析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普遍通用性的。人体工程学并不仅仅是提供一个普通性数据的学科,它还是一门优化人类环境的学问,通过它,人们可以设计越来越舒服的沙发和床垫,也能设计出更方便的工作制服。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1、人体尺寸; 2、人体作业域; 3、家具设备常见尺寸; 4、建筑尺度规范 5、视觉心理和空间。 人因工程学(Human Factor),也称人素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因工程是探讨人类日常生活和工程中的人与工具、环境、设备、用户、机器之间的交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如何去设计这些会影响人的事物和环境,以及人在使用这些关系时的心理和行为习惯。在人因工程中,人是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就是要尽可能使整个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有很好的配合。通俗点说,就是设计的东西,要在人的能力和本能极限之内,并得以合理使用。 我们用电脑时,有时候我们想删掉一个文件,操作后,windows系统会弹出一个警告框问你:确实要把“xxx”放入回收站吗?是/否。我们早年的录音机要录音时,要同时按下两个键才能录音也就是这个原理。它用预先的手法来避免人会容易犯下的错误。在室内设计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会设计一种床头靠背,我们会去预测主人会怎么去使用它,假设可能遇上什么麻烦,从而在设计中尽量解决和避免它。人因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最主要的内容是: 1、人体生理特征; 2、累积损伤疾病; 3、作业环境影响(温度、照明、噪音、运动、震动); 4、特殊人群差异; 5、意外和安全。 橱柜人体工程学 在新的厨房概念中,厨房不仅是烧菜的地方,还应该是娱乐、休闲、朋友聚会、沟通情感的家庭场所。“厨房新生活”传达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概念。在选购橱柜时不仅要注意柜体面材的选择,在进行厨房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合理的作业流程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在厨房作业时,保持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态,舒适的人体工程学尺度能充分让您感受到人性化的温暖,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 人体工程学是一门充满人性化考虑的科学,也是最贴心、最舒适的科学。 以清洁餐具为例,习惯上,在清洁水池上方吊柜存放餐具,如果没有按科学的测量,操作起来的结果,就像漫画里的人物,拿放物品非常费劲。如果按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加以设计,加宽水池的宽度,延展的宽 度作为后操作台,同时降低吊柜的高度,只是改变一点,就可以把工作的强度降到最低。 以烹制食品为例,普通的操作台与吊柜之间的高度设计不够合理,操作起来,阻隔视线,一不小心,还有碰头的危险。当人体工程学巧妙的融入橱柜设计中,一切就不同了。在这组漫画中,可以看到真实的类比。 以吊柜的开启方式为例,吊柜是橱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存放物品时,吊柜的开启方式,直接影响使用是否方便。传统的开启方式占用空间,上掀柜门方便好用,也利于美观。 以柜子与大抽屉的类比为例,通过漫画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柜子与大抽屉的区别。如果我们用柜子储藏物品,取物时,要打开柜门,蹲下才可以拿到物品。如果用抽屉储存物品,拉开抽屉,就可以看到全部的物品,轻松取物。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和舒适,人体工程学在橱柜设计中的运用,让舒适的生活在厨房中精彩上演。 家具设计应符合人体工程学 家具可不是只要好看就行,还要使用起来舒适方便。现代家具的设计特别强调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人体工程学重视“以人为本”,讲求一切为人服务,强调人类的衣、食、住、行,从人的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考虑其他因素。人体工程学已广泛应用于现代的工业产品设计,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也正臻成熟。 家具产品本身是为人使用的,所以,家具设计中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其布置方式都 必须符合人体生理、心理尺度及人体各部分的活动规律,以便达到安全、实用、方便、舒适、美观之目的。人体工程学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就是特别强调家具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的生理及心理反应,并对此进行科学的实验和计测,在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为家具设计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把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等生活行为分解成各种姿势模型,以此为研究家具设计,根据人的立位、坐位和卧位的基准点来规范家具的基本尺度及家具间的相互关系。 具体地说,在家具尺度的设计中,柜类、不带座椅的讲台及桌类的高度设计以人的立位基准点为准;坐位使用的家具,如写字台、餐桌、座椅等以坐位基准点为准;床、沙发床及榻等卧具以卧位基准点为准。如设计座椅高度时,就是以人的坐位(坐骨结节点)基准点为准进行测量和设计,高度常定在390mm-420mm之间,因为高度小于380mm,人的膝盖就会拱起引起不舒适的感觉,而且起立时显得困难;高度大于人体下肢长度500mm时,体压分散至大腿部分,使大腿内侧受压,下腿肿胀等。另外,座面的宽度、深度、倾斜度、*背弯曲度都无不充分考虑了人体的尺度及各部位的活动规律。在柜类家具的深度设计、写字台的高度及容腿空间、床垫的弹性设计等方面也无不以人为主体,从人的生理需要出发。 家具的造型设计、材料的选用及搭配、装饰纹样、色彩图案等则更多地考虑了人的心理需要。如老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端庄、典雅、色彩深沉、图案丰富等;青年人房间的家具造型简洁、轻盈、色彩明快、装饰美观等;小孩房间的家具造型色彩跳跃、造型小巧圆润等。材质的软硬、色彩的冷暖、装饰的繁简等都会引起人们强烈的心理反应,所以,现代家具设计因人而异,更讲究个性化,订做方式的家具设计与生产将更多地出现在家具的生产与流通中。 因此,良好的家具设计可以减轻人的劳动,节约时间,使人身体健康,心情愉悦,而良好的家具设计得益于正确地使用人体工程学原理。 沙发注重“人体工程学” 沙发的设计首先强调的是符合“人体工程学”,柔软但不能过度,不然会造成骨骼及坐卧习惯的偏差。 一般来说,现在的新款沙发普遍要比以前的硬,在造型上,没有太多繁杂的线条,推崇的是整体的优雅自然感;色彩将流行单一的天然纯色系,如米白、灰白、湖水绿等;在功能上,除坐卧以外,许多沙发在设计时添加了脚凳、小茶几等附件。此外,不少沙发还备有*椅角度变化功能,免除你因相同坐姿过久而产生的疲劳。 几年前盛行一时的皮面转角沙发将趋于没落,新款多为单人或双人沙发,面料以布面为主。当然,高质量的皮面单人沙发也会受青睐,不过价格十分昂贵。 椅子趋向“万能” 近来椅子的流行趋势是突破局限定义的束缚,能同时身兼数职,在客厅是主人椅,在餐厅是餐桌椅,在书房是读书椅等。 在造型上,人们舍弃了以往椅子设计的怪异与刺激外形,转而成为趋向自然的浑圆风格。 在材质上,椅子与桌子正好相反,将流行非原木材料,各种塑胶及复合材料大量使用。在色彩方面,则以浅柔粉嫩的轻快色调为主 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都是近数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兴综合性学科。过去人们研究探讨问题,经常会把人和物、人和环境割裂开来,孤立地对待,认为人就是人,物就是物,环境也就是环境,或者是单纯地以人去适应物和环境对人们提出要求。而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日益重视人与物和环境间,以人为主体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协调。因此,室内环境设计除了依然十分重视视觉环境的设计外,对物理环境、生理环境以及心理环境的研究和设计也已予以高度重视,并开始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 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 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构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第三节 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第四节 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 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作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宗教信仰、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 更愿意有所“依托” 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3、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个性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心理学从总体上既肯定人们对外界环境的认知有相同或类似的反应,同时也十分重视作为使用者的人的个性对环境设计提出的要求,充分理解使用者的行为、个性,在塑造环境时予以充分尊重,但也可以适当地动用环境对人的行为的“引导”,对个性的影响,甚至一定程度意义上的“制约”,在设计中辩证地掌握合理的分寸。 《人因工程学》读书报告 初次接触《人因工程学》时以为这是一门研究如何改善人为因素从而提升机械效率的学科。后来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其实远不止这么简单。书本上说:人因工程学就是研究人-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目的在于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学科。看到一则笑话说矮张飞“身高八尺”,惯使一条“丈八蛇矛”,是身高2.25倍的蛇矛张飞能使得开吗?这足以说明,古文学着只注意人物的塑造,却忽略了人、机、环境的协调性。其实就是了解人的身体,心里等因素,调节机器设备,改善人的工作环境,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匹配,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安全、健康、舒适地工作和学习。人因工程研究起源于英国,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兴起,当时由于战争加强了人的疲劳程度,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人力在战争和后勤中的作用,各国家开始对此项目进行研究。战后此项目在工业中得到重视,但是该研究却只是研究如何使人去适应机器装备。二战期间,人们发现很多时候由于忽视了人的能力,导致经常发生意外事故,这让人们意识到人的因素在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性,从此,人机关系的研究由人适应机器跳转为机器适应人。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得到新的发展,其研究领域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而且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人因工程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我们拿的手机的形状公用,汽车座位设计,脚踏板的设计,飞行员的事物等等。我国人因工程学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对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但总趋势还是趋向于应用。其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研究人的生理与心理特性。人因工程学系统地研究人体特性,如人的感知特性、信息加工能力、传递反应特性;人的工作负荷与效能、疲劳;人体尺寸、人体力量、人体活动范围;人的决策过程、影响效率和人为失误的因素等。 (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在人机系统中,人与机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利用人机界面上的显示器与控制器,实现人与机的信息交换的过程。研究人机界面的组成并使其优化匹配,产品就会在功能、质量、可靠性、造型及外观等方面得到改进和提高,也会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作业环境包括一般工作环境,如照明、颜色、噪声、振动、温度、湿度、空气粉尘和有害气体等,也包括高空、深水、地下、加速、减速、高温、低温及辐射等特殊工作环境。 (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人因工程学主要研究人从事体力作业、技能作业和脑力作业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工作能力及信息处理特点;研究作业时合理的负荷及能量消耗、工作与休息制度、作业条件、作业程序和方法;研究适宜作业的人机界面等等。 (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人因工程研究人为失误的特征和规律,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找出导致人为失误的各种因素,以改进人—机—环境系统,通过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相互补充和协调,克服不安全因素,搞好系统安全管理工作。 (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人因工程学要研究人的决策行为模式;研究如何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研究组织形式与组织界面,便于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使员工行为与组织目标相适应等。 预审答辩简答题 1.党章对党的指导思想亦即行动指南是怎样论述的? 答: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3.新阶段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4.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答: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5.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答: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和十六大党章相比,十七大党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增写了什么内容?答:增写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8.党章总纲第9段在讲到“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答: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0.党章关于“一个中心”和实施“三个战略”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那么,四项基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2.党章对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和预备期内党组织应做工作是如何规定的?答: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党组织对预备党员应当认真教育和考察。 13.党章对预备党员预备期的义务权利是如何规定的? 答:预备党员的义务同正式党员一样。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14.党章对预备期和党龄的计算办法是如何规定的? 答: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 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告。 15.对党纪处分的五种形式是如何规定的? 答: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 除党籍。 16.中国共产党的入党誓词是什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 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 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9.党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 真理和发展真理。 20.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 21.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什么意义?或者说提供了什 么? 提供了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3.党除了维护谁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 24.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应该坚持如何执政?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25.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什么体制?改进什么方式?增 强什么能力?。 (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 26.党员要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应该带头实践什么?提倡什么?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道德) 27.党员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应该怎么做? 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28.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几年举行一次? 五年 29.党的地方各级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召开几次? (两) 30.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几年以上的党龄? 五年 31.党的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必须有以上的党龄。 (三年) 32.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几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 (三人) 33.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什么? (党的基层组织) 34.党选拔干部的原则是什么? 德才兼备 35.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什么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36.严重触犯刑律的党员必须如何处分? (开除党籍) 37.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的什么角色?。 (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38.新的党章是在党的第几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通过的? (十七)39.什么文章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共产党宣言》) 40.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 41.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 和平与发展 42.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什么社会的开端? (新民主主义) 43.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十三)4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什么?核心在于?本质在于? (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 45.什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 (创新) 46.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多少 年的奋斗目标? 2020年 4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什么?核心是什么?基本要求是什么?根本方法是什么? 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 48.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指?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4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0.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人民当家作主) 51.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2.对党员的留党察看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多少年? (两) 53.民主集中制规定的“四个服从”是什么? 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54.什么事件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 55.党选拔干部努力实现干部队伍的? 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56.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思想内容应当包括哪三个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第二篇:人因工程学论文
第三篇:人体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
第四篇:《人因工程学》读书报告
第五篇:预审答辩题目及答案--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