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靠科技
春风沐浴下的榆林区域站
榆林区域站
侯平军
农业靠科技,科技靠推广。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推动农业结构战略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越来越依赖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农民素质的提高,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现就我站在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所取得的浅显经验和体会向领导作以汇报,与同仁相互交流:
一、基本情况
榆林区域农业技术服务站(以下简称榆林区域站)成立于2007年5月19日,服务区域位于县境东部,辖榆林、东屯、小潭三个乡(镇),主要以花生、玉米、小麦、红萝卜、大葱等为优势农作物,辖区内总人口9.35万人,87个行政村,总户数23587户,耕地面积20余万亩。常年花生种植面积8万亩,红萝卜种植2万亩,大葱种植0.7万亩。
榆林区域站是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派出机构,属全供事业单位,规格为股级,现有技术人员6人,其中农业局4人,农机局1人,水利局1人,人员均经层层考核,竞聘上岗,择优录用。
榆林区域站主要职责是协助当地政府制定本地区农业发展规划,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作物病虫害检测、预报、防治,农业投入品监控,农业资源调查与生态环境监测,农业灾情普查,农村能源开发利用,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引导农民发展农业经济合作组织等。
二、工作情况
(一)、前期工作
1、深入调查
工作人员到位后,经过简单分工,随即兵分三路,分别深入到三个乡(镇)和重点行政村,进行农业资源摸底调查,我们采取询问乡村干部和查阅相关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利用一周时间,基本摸清了三个乡(镇)的基本情况,另外,我们还对部分行政村的优势主导产业进行了调查,并详细掌握了其规模、效益、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通过摸底调查,使我们对辖区内三个乡(镇)87个行政村的家底做到了心中有数,为今后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2、大力宣传
建站之初,我站印制了《延津县农业局榆林区域站致农民朋友的一封公开信》5000份,《便民联系卡》3000份,下村入户广为散发,加强与农民朋友的交流、沟通,做到让农民朋友对榆林区域站设立的背景、肩负的使命及服务的内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又开通了农技服务热线,装上了因特网,申请建立属于自己的电子信箱等,使广大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及时准确的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们还派专人进驻榆林乡便民服务中心,随时随地接受农民咨询。以上措施的实施,大大加深了榆林区域站在干部、群众心目中的印象,同时,我们的吃苦耐劳,热情服务,无偿指导也在广大干部、群众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
3、构建网络
我们按照村干部推荐,本人同意,区域站审核,乡政府批准的原则,遴选出150名具有较高学历,热心农业技术的种田能手,确立为本村农民技术员,主要职责是协助村委宣传、落实有关农业政策,在区域站指导下推广农业新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的调查与防治,发放明白纸、技术卡,利用村广播播报农情信息等。
(二)、推广工作
1、技术培训
我们常常利用晚上、阴雨天等农闲时段,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田间地头现场教学等形式进行培训,针对部分村庄外出打工人员较多,我们还利用清早他们上班前,午休时段组织农民进行培训,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关键时节,我们还充分利用村广播对农民进行广播教学,有时一天培训达5场之多。在培训同时,我们还及时发放与之相关的技术资料,用以弥补农民朋友记不住、记不全、记不清的遗憾。据不完全统计,两年来,榆林区域站共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60余场次,培训农民达130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2万余份。
2、田间指导
我站自开通农技服务热线以来,不断接到辖区内农民朋友打来的咨询电话,询问农业方面的各种问题。对能够通过电话讲清楚,解决问题的,我们就通过电话及时解决,对一些农民朋友在电话里说不清症状,危害程度的,我们就立即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现场予以解决。常常是我们的推广车一到地头,周围干活的群众就围上来,问这问那。还有很多农民朋友拔出刚刚能吃的花生,从大棚里拽几个西红柿,几根黄瓜往我们手里塞,有的把从家里提到地里解渴的啤酒、凉开水让我们喝,看着这些热情、朴实的群众,我们就觉得没有理由不搞好农技推广工作,没有理由不搞好农技服务。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说是一个笑话:我们经常去的一个村,叫小里村,一次一个群众李学胜打电话说他种的棉花出了问题,让我们去看看,我们就立即开车到了他的棉花田,正在打药的几个村民也围了上来,李学胜说,我刚在地里用手机给你们打的电话,没想到你们来的这么快,大老远看到一辆白色面包车,不用看牌照,就知道你们来了。旁边一个村民说,你这算什么,还用看牌照,大老远听到汽车喇叭响,我就知道是你们。引得周围群众哈哈大笑,我也趁机幽了一默:但愿不是当年鬼子进村的动静。笑声更大了。
3、实施项目
两年来,榆林区域站共参与实施了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阳光工程项目、科技入户项目、良种补贴项目、小麦高产开发、油料倍增计划、大宗秋作物高产攻关等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县项目,均取得了圆满成绩,得到各级领导的赞许和表彰,为全县农业的长足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4、试验、示范、推广
截止目前,榆林区域站先后试验、示范、推广了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花生田金龟子;利用沼液冲施夏花生;利用沼液无土栽培茄子、黄瓜、西红柿;中普绿麦一号小麦品种;“百泰”杀菌剂防治花生病害等。其中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花生田金龟子在3700亩花生田的推广,农药使用量比往年减少1850公斤,为农民节省农药投入3.7万元,增加经济效益33.3万元。利用沼液冲施夏花生,平均每亩增产花生46.875公斤,亩增经济效益150元左右。“百泰”杀菌剂当年推广面积3000余亩,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三)、管理工作
1、人员管理
由于榆林区域站是一个由农业、农机、水利三家单位共同派出人员组成,人员情况比较复杂,且工资、福利等待遇由三个单位分别承担,管理起来极不方便。为便于管理,也让他们分组包乡,全站6个人,共分3组,两人一组,一组包一个乡,负责全部农技推广工作,同时还把人员细分为农业政策、植保、土肥、种子、农机、水利等6大块,一人负责一块,让人员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充分发挥个人所学、所能、所精,调动每个人员的积极性、能动性。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所有人员均能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和谐相处,步调一致,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2、制度管理
先后制定、完善了工作制度、学习制度、安全制度、卫生制度、考勤制度、财务制度、考核制度、公物管理制度、效能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为榆林区域站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三、一点体会
(一)、农技推广工作是解决邻里纠纷的一剂良药 2008元宵节前,部分群众正在浇灌小麦返青水,一场倒春寒不期而至,我们接到辖区内小潭乡周庄村支书打来的电话,说他们村一户村民的小麦一片一片的不长,让我们去看看。接到电话后,我们马上驱车赶到出事麦田,地块主人和村支书也在麦田,见到我们来了,户主说,你们快给看看,是不是我邻居往我的麦地打缩节胺一类的农药了,我们两家有矛盾,如果是,看我怎么治他。村支书也很着急,害怕出事。经我们仔细查看,发现凡是低洼处麦苗不长,还有积水,其他地方麦苗生长正常,就问户主是不是浇水了,他说是,技术人员就对他说,麦苗不长不是谁搞破坏,而是浇水时大水漫灌,低洼处存有积水,近几天气温低,麦苗受了冻害,等气温转暖后,加强田间管理,会慢慢恢复的,不要乱猜疑了。听到讲解后,该户主不好意思的笑了,村支书也松了一口气,说:你们真是及时雨,帮我解决了一场邻里纠纷啊。
(二)、农技推广人员是当地政府的得力助手
2009年秋,玉米正值灌浆时期,我站值班人员接到区域内玉米主产区东屯镇部分群众打来的电话,称玉米雌穗上爬满了虫子,这些虫子钻蛀玉米穗,咬断玉米花丝,有的雌穗上甚至达20多头,咨询如何防治。听到这些,当时技术人员认为是玉米螟危害,就按防治玉米螟的方法让群众喷雾防治。不久,我们又接到东屯镇政府的电话,反映同样情况,让我们过去看看。感觉事态严重,我们放下手头工作,立即赶赴东屯镇,深入到田间实地调查,发现群众都在打药防治,技术人员剥开一个玉米穗,发现不仅有玉米螟,大部分是棉铃虫危害。并且,现在喷雾防治根本没有什么效果,因为害虫都在玉米苞叶内,农药打不到虫身上。我们还了解到,一些群众为了彻底干净的治虫,用的大都是高毒农药,致使人员中毒情况不时发生。了解了详细情况,我们立即请教有关专家,专家提出了“剪花丝,抹药泥”的防治方法。掌握这项技术后,我们一面进村指导防治,一面通知镇政府召开村干部会议,部署防治工作。在全镇上下共同努力下,此次统防统治取得重大胜利,灾害损失降到了最低。事后,用东屯镇农业副乡长的话说:你们这帮人真帮了我大忙,真是我们的得力助手。
(三)、农技推广工作是农技推广人员展现个人成绩的舞台
经常听到一些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抱怨说,干农技推广工作不好出成绩,没有什么地位,没有发展前途。其实不然,农技推广工作恰恰给农技推广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我们常年奋战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掌握了第一手的生产数据和资料,只要善于总结,我们写出来的东西是生动的、真实的、可信的,各大报刊杂志是喜欢采用的。我在榆林区域站工作两年来,先后写作各种农业类论文8篇,陆续被国家、省级农业刊物刊登、发表。
各位同仁:
新一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春天已悄然来临,让我们乘着此次改革与建设的春风,扬帆远航,为我国的“三农”事业贡献光和热。
第二篇:农业与科技
农业与科技
【摘要】农业是我国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保障。但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业科研的投资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非常大。目前中国农业集约化手段主要表现在使用大量化肥和农药以及单一的作物品种,其对水体、土壤、大气和生物多样性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机械化程度极低,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也低,农民收入少,生产积极性不高。
关键词:农业、地位、现状、政策、科技
一、农业在我国的地位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它的影响力波及我国各行各业。农业是国家自立、社会安定的基础。具体表现在:第一,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来看,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主要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二,从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看,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直接制约着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从农业与人民、国家的关系上看,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可以这么说,如果农业基础地位得不到巩固,将使整个国民经济和国家体系濒临崩溃。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的国家,农业在整个国民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以不足世界10%的耕地生产出占世界近25%的粮食,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中国农业的发展,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1999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稳定在5亿吨以上,成为世界最大产粮国,畜产品和水产品产量每年都以超过10%的速度增长。目前,中国人均粮食、棉花、油料蔬菜、肉类、禽蛋、水产品产量,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不难看出中国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下降,农业
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生产规模化和机械化均比较低,尤其是农业科技贡献率更为低下。
所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加快农村小康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当前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农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比如农业基础还较为薄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较多;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等。这就要求我国要尽快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兴农”的路子。
三、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兴农”的路子
既然农业在我国的地位如此显著,而我国农业发展又相对滞后,那么我们应该想法设法加快把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发展好。邓小平说得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农业,必须加大科技投入,具体包括以下三点:
(一)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科技成果转化的活水源头是人才,没有人才就没有科技,自然就没有成果转化,这是一个令人一目了然的逻辑。而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教育,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完善教育法律法规,注重教育公平的同时选拔具有科研潜力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培养造就科技创新人才,首先要抓紧培养造就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此外,还要善于发现人才。俗话说的好:“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我国人才流失现象较其他国家严重,这就需要在政策、行动上做到爱惜人才,通过建立健全评估、选拔、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以及整体的环境、土壤、配套政策,吸引人才。其次,用实践造就人才。对于人才而言,光有理论知识,注重实验室工作是不行的,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具有现实意义。只有深入到生产实际中,才会发现缺点和不足,这样才会使科技符合生产的要求,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二)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成为严峻问题。如今50岁以上甚至60多岁的老年人成了种地主力,少数留在农村中的年轻人,有些也不愿意种地或者不会种地。如果不采取相应措施,农村劳动力和种地的需求间可能慢慢会脱节。培养具有科技文化知识的职业农民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迫在眉睫的任务。职业农民可分为两类,一是通过承包、流转等途径形成的生产规模型大户;二是依托专业合作社发展起来的专业型的技术农民。对前者,要组织引导,通过培训提升其经营管理能力,对后者则要加强专业培训,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必要时政策给予一定的补助。
(三)加大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
做任何一项科技研究都需要成本,对于农业科技研究,需要人才、实验地、技术,最为关键的是经费,所以要求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在目前经济状况下,财政对农业科技的资金支持仍然是农业科技投入的主要渠道,政府应该有计划的制定农业科技投入的发展规划,按照当年国民经济总产值的一定比例对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进行资金投入,并保证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稳步提高。而且要加大对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四)“科技兴农”的成功典范
在美丽的武义大地上,在优美山川寿仙谷边,有一个全县闻名的香菇专业村——王宅镇岩宅村。该村自1987年开始发展香菇生产,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63元。村民追根溯源,都夸“我们村有个好青年高文兴,是他带领我们走上科技致富之路的”。这个人就是高文兴。1987年,高文兴初中毕业,回到家乡。岩宅一带是产粮区,农业增产农民难增收。乡亲们一年到头辛勤劳作,但经济状况得不到改善,辛苦不赚钱,面对这一现状高文兴在苦苦思索:粮食生产发展了,农民收入上不去,如何发展经济,村民如何致富?经过反复考虑,高文兴决定搞香菇生产。于是,他自费学习香菇培植技术。由于食用菌生产技术要求高,而以往村民对水稻种植技术比较熟悉,其他生产技术比较缺乏。高文兴认为要对村民进行大量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首先,自己认真刻苦学习,正确、熟练掌握香菇培植技术,1991年获得食用菌专业助理技术员职称。然后,根据种植季节不同,技术要领不一样,利用自己的香菇培植场所,高文兴每年对本村村民进行三至四次的有规模的集中技术培训。特别是灭菌、备料、接种、培养、采摘加工等技术要点,进行反复、详细的讲解。另外,高文兴针对不同接受程度,对个别农户进行个别辅导。只要菇农来电话询问,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农民解释。而且,根据县科技部门安排,他经常到邵宅、柳城等地对其他乡镇的农民进行培训。这样,高文兴平均每一年对农民进行培训达300多人次。十多年来,他免费为农民培训达3210人次,发放资料2450份,为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这样一来,高文兴不仅自己富起来,而且带动村民们一起致富。
四、农业与科技的发展趋势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离不开农业,农业的基础地位永远不可能动摇。农业要获得持续不断地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的投入,科技是永不枯竭的资源。在未来,农业发展与科学技术必定紧密结合,农业发展规模化、机械化和科技贡献率都不断地提高,人类利用科技创造出一副人与自然极度和谐的画面。
参考文献:《绿色科技》2012年第4期
《新农民》2011年第5期
第三篇:农业-科技是关键词
当“科技”成为关键词 日期:2011-06-27 08:40
来源:
在众多媒体对今年“三夏”的报道中,无论是电视、报纸,还是网络新媒体,无论是采访农业系统的官员,还是种粮大户、普通农民,有一个词总是频频出现,那就是“农业科技”。“科技”一词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词。
“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词,令人欣喜。一方面,说明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支撑与助推作用越来越强大,贡献率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现代农业生产越来越离不开科技,农民对农业科技越来越欢迎,越来越需要。
纵观当今农业生产的整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以小麦生产为例,播种前深耕松土,深松一次便可以多蓄水,改善土壤墒情;播种时要选抗旱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浇水要浇防冻水,施肥要施配方肥;拔节孕穗期以后防虫打药要采取“一喷三防”;最后收获时采用机械化收割。你看,哪一个环节没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词,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是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反映。有了科技的支撑和助推,我们就能在风调雨顺的年景稳产高产,更能在各种灾害来临时从容应对,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因此说,科技是粮食增产的保障,是农民增收的保障,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词,还显示出我国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农技推广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农业科技成果如何走出实验室,在生产实践中落地转化的问题,曾经一度困扰多年。近年来,农业部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出“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的农技推广模式,尤其是今年提出实行稳粮增粮全年全程科技服务,进一步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立3年来,为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转化搭建了平台,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将实验室建在农民的示范田里,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直接和农民见面,和基层农技员和科技示范户见面,使科研直接服务于生产,服务于社会。
“科技”成为农业生产的关键词,背后凝聚着农技专家和技术推广员的心血,凝聚着科技示范户的汗水。在这个大旱之年迎来夏粮丰收的时刻,我们该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第四篇:农业类科技项目
一、项目申报受理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
项目名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
申请申报时间:3月
二、项目申报受理单位:科技厅、科委
项目名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300万元
申请申报时间:4月
三、项目申报受理单位:农业部
项目名称: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80万
申请申报时间:6月
项目名称: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
申请申报时间:7-8月
项目名称: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支持范围: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3年以上、已有年培育蔬菜优质适龄壮苗500万株以上能力近3年内未出现假劣种苗问题
资金补助数额:中央资金500万内
申请申报时间:5-6月
四、项目申报受理单位:财政部
项目名称: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支持范围: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等
资金补助数额:500-800万
申请申报时间:10月
项目名称: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
支持范围: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50-150万
申请申报时间:10月
五、项目申报受理单位:农业部、财政部
项目名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通风库、冷藏库和烘干房等产地初加工设施
资金补助数额:先建后补是具体情况
申请申报时间:9月
六、项目申报受理单位:供销合作总社
项目名称:新网工程
支持范围:农副产品及农资配送中心、连锁经营网点、批发交易市场改造;农副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改造;农副产品及农资市场信息收集与发布、农化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服务体系等公益性服务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200-400万元
申请申报时间:4月
七、项目申报受理单位:国家扶贫办
项目名称:扶贫项目
支持范围:带动农民增收性强的农产品加工产业
资金补助数额:500万元
申请申报时间:不定
八、项目申报受理单位: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项目名称: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
支持范围:优质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名特优新经济作物(或林果业)规模种植基地、粮食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冷链物流、生态观光休闲农业等各类功能区
资金补助数额:1000-2000万
申请申报时间:5月
项目名称: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支持范围:粮食主产区灌区位于或跨越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灌溉面积为5~30万亩
资金补助数额:单个项目的总费用不超过2000万元
申请申报时间:8月
九、项目申报受理单位:各省发改委、商务厅
项目名称:冷链物流和现代物流项目
支持范围:仓储设施、运输工具
资金补助数额:100万
申请申报时间:7月
第五篇: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靠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雷勇健
依托科技创新突破现代农业关键技术,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命题,也是世界现代农业发展趋势。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中央要求农垦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广东农垦在“十一五”期间,以科技创新推进国内热带农业资源布局调整,不仅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综合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还对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国外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日渐增高的绿色贸易壁垒、日益提升的消费需求和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科技创新推进热带农业产业向外延伸,增创了跨国经营新优势,实现了国内外大产业、大企业、大基地、大市场以及人才、技术、资本的全面连接。进入“十二五”时期,广东农垦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打造跨国大集团、建设美好新垦区”的战略目标,将更加注重依托科技创新突破热带农业关键技术,全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力争成为国家控股具有现代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集团。
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
广东农垦拥有得天独厚的热带农业资源、产业规模、管理团队和连片土地,特别是拥有现代科技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垦区将积极完善科研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健全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为主体,覆盖橡胶、糖业、乳业、剑麻、热带水果、畜牧、水产以及热作加工机械在内的全垦区优势产业科技研发机构和农场农技推广体系;以建设湛江垦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辐射带动垦区15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以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为抓手
种养业良种繁育体系是推动热带农业建设的基础和先导。垦区已投入亿元资金建立起国家级和省级名优品种繁育体系,引进国内外热作良种200多个,使主业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在此基础上,“十二五”将进一步推进规模已达5000多亩的广东南亚热带科技园茂名园区橡胶良种繁育中心,湛江园区甘蔗、剑麻、菠萝及红江橙良种繁育中心建设,以及阳江水产种苗繁育中心、湛江畜牧良种中心和燕塘奶牛良种中心等五大良种繁育中心的建设,成为集精准农业、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旅游观光业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以此推动种子种苗产业的发展。
以现代科技设备为武装
以现代工业理念和成果引领农业,以现代装备武装农业,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是现代热带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垦区将继续抓好10万亩甘蔗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引进世界先进农业机械,为全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提供示范。提高橡胶、剑麻、水果等作物中耕、施肥、防病虫害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使垦区主产业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到75%以上。
以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为载体
建设标准化示范园区,运用先进技术成果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从而实现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的经营效果,把垦区建设成为农业高新技术研发和展示的创新基地、科技推广和普及的培训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和推广的辐射基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生态和品牌经营理念为导向
建设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垦区将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信息化程控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实施工艺流程改造,发展新能源,推进生物质发电,探索开发能源酒精,加快沼气产业化利用,基本实现产业废物零排放,提高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延长产业链,使生态循环经济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垦区已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57家大中型骨干企业以及54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和商标的优势,全面推进热带品牌农业发展。
以跨国合作发展为目标
经济全球化以及中国—东盟合作,为垦区充分利用全球热带农业资源,扩展热作产业发展空间,推进“海外再造新农垦”战略创造了机遇。垦区在抓好已建成的广垦橡胶集团5家海外工厂达产达效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规划在印尼、泰国和马来西亚再建3—5家橡胶加工厂,完成30万亩海外胶园建设。加快推进印尼剑麻种植基地项目建设,论证建设海外糖业基地,打造我国最大的海外热带农业合作基地,以此推进垦区热作加工设备和管理技术出口及技术劳务输出,带动垦区相关产业发展。
以“人才强垦”战略为关键
随着产业和品牌的高端化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垦区必须加快培养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及农业科技带头人和高级专业人才。必须加强技能型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一支技艺精湛、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技能型人才队伍。同时,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考核评价、选拔使用、引进管理、激励保障等机制。(作者系广东省农垦集团公司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