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

时间:2019-05-12 19:0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

第一篇: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

农业发展要强化科技支撑

2011年,我国的粮食产量实现了“八连增”,成绩喜人。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产量的稳步提高,给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可靠基础,但是,客观深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不高、组织化规模化程度不够、资源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切实解决这些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胜利的必由之路。

十二五规划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强化科技支撑,应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在基础薄弱的农业,尤其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应从加强农业应用科学技术研究,加快完善研究成果推广体系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着手,切实提高农业发展现代化水平、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开创中国特色农业发展新局面。

加强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加强农业应用科学技术研发是前提。深入调研,在摸清各地农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各种种植、养殖技术落后的实际问题,加大必要的投入,加强对农业高等院校的支持,大力研究农业基础应用技术,并建立一定的奖励制度,从而逐步扭转、改善这一被动局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加强农业发展科技支撑,加快完善研究成果推广体系是基础。要建立高等院校到农村技术合作社的无缝对接模式,完善研究成果的推广体系。在合作社,要建立健全农民免费培训机制,使农民尽快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并投入到农业生产中去,让科研成果的效益最大化。

加强农业发展科技支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是关键。科技元素还应该渗透到农产品的加工环节中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加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可持续性,同时也让农民从赚“辛苦钱”逐步过渡到赚“技术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巩固和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通过加强科技支撑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更加注重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为可靠的基础。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机制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机制

摘 要

农业科学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各国加快了农业国际化的步伐,研究探索适合本国的农业强国富国之路。农业产业化发展与农业现代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通过产业化发展可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化转变,调整产业结构,帮助农民实现规模经营,增加农民受益。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科技推广服务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农民对新农业技术采用热情不高、生产跟不上市场需求变化等诸多问题。分析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找出生产经营中存在的科技问题,提出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科技服务推广平台,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率,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在科技推广中注重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科技需求;现实意义;科技支撑力

一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趋势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1.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尚不健全。城乡之间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存在明显差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困难,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生产要素流动困难,阻碍农业生产中的分工、协作,也使得农业生产的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难以实现,这些均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2.政府职能改革滞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市场机制功能的发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偏颇的问题。

3.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我国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粮食、肉禽、蛋类、奶类、水果、蔬菜等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开发利用明显不足,农产品加工业整体发展水平低,生产加工产业链条短。

4.法律和法制环境还不够健全。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完善的法律体系可以规范人和组织的行为,减少不确定性,形成稳定的预期和相应的秩序。但是,我国当前存在着法制不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要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快速发展,特别要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力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营造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法律的规范下进入良性循环轨道。同样,还要推进诚信制度建设,努力建设信用文化。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有利条件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肯定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的巨大成效,明确提出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的新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已经迎来了新的难得机遇,未来几年的发展环境将非常良好。1.各级政府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加大。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进入了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发展经验表明,在这时期,要防止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和地区差距拉大问题,否则会导致经济社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动荡。因而,各级政府部门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1)各地、各部门更加重视农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地方政府也制定了“推进产业化,全面建小康”的发展思路,把推进产业化经营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及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核心(2)各部门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国家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特别是对于具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种植养殖基地项目等流通设施项目,以及与农户建立有利益联结机制的龙头企业等,进行了重点扶持和优先扶持。税收部门对于重点龙头企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林产品初加工取得的所得,采取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措施。(3)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的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财政、税收、信贷等部门继续出台支持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和措施,支持手段除原有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外,还采用投资参股经营、有偿无偿结合、贷款贴息、信贷担保等多元化扶持方式。此外,在良好的政策环境下,社会资本的广泛参与,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注入了新的活力。

2.外资大规模进入农业领域。自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外资对我国农业领域的投入也呈现明显的增加态势。不仅越来越多的来自国际组织、外国政府的无偿援助和优惠贷款项目投向“三农”领域,而且还用很多跨国公司也大举进入农业领域,参与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外资在弥补国内资金不足,加快农业发展进程、消除农村贫困等方面均已发挥了显著作用。

3.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逐步形成,农产品生产基地逐步发展。为达到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合理有效的配置农业生产要素和资源,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培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的力度,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产品优势布局的逐步形成,优势农产品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的不断优化,不仅激活了农村区域经济,促进了农民就业,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4.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由于经营规模小、应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在商品生产和经营中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制定和颁布,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并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趋势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正逐步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由点状发展向优势产业带集聚,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单一组织模式向多元化组织类型演进。

1.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大大提高,龙头企业集群逐步形成。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扶持力度的加大,龙头企业发展能力将快速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明显增加,产业链条拓展,产业附加值明显提高。在玉米加工制品、蔬菜等已具备一定基础的产业领域内将率先出现一批竞争力强和市场占有率高的龙头企业集群,形成大中小型龙头企业共同发展格局。随着广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科技水平显著提高,龙头企业中将培育出一大批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名牌产品。

2.产业化经营带动能力大大提升,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快速发展。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迅速发展,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和经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优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带动农户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力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3.不同行业产业化水平不均衡的局面继续存在,外资在龙头企业中的比例将呈扩大趋势。由于不同的农产品自身特性及加工业条件、要求不同,农户、龙头企业在产业化组织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选择方面也有不同。畜牧业、园艺产品等领域产业化经营水平将继续快速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户、基地联结更加紧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外资进入我国农产品和加工业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

二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在我国,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新生概念,它是伴随着国内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对规模化经营需要不断提高而产生的。“农业产业化”的说法一出生就带有浓厚的泥土气息,是人们从实践中提炼总结的农业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产业目标,在农业产业化的理论研究中,我们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区域农业在地区土地流转与土地整理的基础上,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规模化经营为途径,以龙头企业和特色农业为支柱,以产业立体化、土地集约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新技术引进、劳动力改造、市场化运作等手段,形成有机结合的农业产业链和价值利益联盟,最终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和组织经营形式。

(二)农业产业化的现实意义

1.农业产业化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规模化和市场化,其重要目标是促进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升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通过农村地区土地流转和土地整理,提高农村地区种养殖业的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水平。与此同时,土地流转所释放出的农村劳动力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劳动技能,参与农业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实现就地就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

2.农业产业化促进资本进入农业和农村,相比工业和服务业,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收益低,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政府部门积极地政策导向,能够得到税收、土地、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和支持,带来的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这些积极因素促使农业和农村日趋成为社会资金流向的重要领域。随着资金、信息和技术的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可逐渐壮大自身规模,完善投融资和利益分配制度,进而激活农业、农村金融信贷市场,活跃农村经济。

3.农业产业化面向市场,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风向标”,市场化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最基本要求是生产者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规模和产品种类,适时合理调整生产时序,并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降低成本,增强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议价能力,稳定农民收益。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所需的各种物资、服务、技术能够通过市场渠道进行顺畅流通,市场能够对大宗采购和销售提供适宜的市场容量,从而规避农业生产所具有的脆弱性和敏感性,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

4.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拉长产业链并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一方面,农业产业化打破了农业单一的产业结构,将多种产业形态与农业相融合,构成农业产业联合体。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可调整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土地产出效益。与此同时,农业产业化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可营造良好的大地景观,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绝佳的景观背景。农业产业化涵盖的手工业、制造业和高科技农业,可开发为乡村旅游产品。农业产业化的生产企业、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等可开发为旅游景点。

5.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形成规模产业集聚。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化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农业产业化可为乡村旅游提供产业基础和景观背景,有些农业项目可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乡村旅游可提升地区知名度,促使乡村改善投资环境,吸引社会资金流入。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结合发展,有利于乡村地区旅游企业提高企业经营规模;有利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避免人口过度向城市流动;有利于形成规模产业集聚,提高特色产业边际效益,提高农业、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三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需求

(一)农业科技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人类历史发展表明,农业发展史实质是农业科技的进步史,每次农业科技的突破,都带来了农业发展的新飞跃。如现代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新品种的成功育种,推动了农业生产品种的更新换代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由此可见,科技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动力。

(二)农业科技是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立足改变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粗放式经营方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用科技手段则能有效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等解决这一难题,突破性的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农业科技是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于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工程技术,生物技术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的发展与综合利用,将使农业产业化得到全过程武装.通过调整技术路线,创造生态农业新模式,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就能得以发展,以有效改变不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生态持续与社会持续发展.(四)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力

(一)聚集力量,构建农业科技创新转化平台

要实现农业科技研究的大专院校,专业科研单位及各类科技协会,中心,合作组织的联合,建立产学研体系;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健全培训体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对农业产业化企业法人和农民的科技文化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企业法人和农民的市场意识,信用意识,质量意识和科技文化素质,尤其是要对乡镇科技人员实行五定办法;围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加大新品种研发,引进,繁育和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改善农产品结构,提高产品品质

(二)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多元化结合的科技投入机制

投入是农业科技创新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新增的财政投入要用于改善现有不合理的投入结构,用于围绕产业链而组织的科技攻关,增加经济作物,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研究.要制定政策,完善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民间组织增加农业科技投入,特别要引导企业引进和应用科技成果,与科研单位共同开发新产品,改进新工艺。

(三)理顺成果转化方式与机制,加快科技成果推广与运用

要根据农业,农村的特点,根据比较效益,优质效益,特色效益,规模效益,节约效益,增值效益的原则,由政府牵头,把产学研企和农民专合组织的推广力量调动起来,将现场会,田间示范和农业科技结合起来,形成广泛的科技成果推广网络

结 论

总之,我们要依靠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完善科技服务推广平台,提高科技成果应用率,全面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在科技推广中注重农民科技意识的提高,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吕健丞;构建区域农业科技支撑体系推进新农村建设 [J];科技咨询导报;2007年

[2] 宋磊;关于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性思考 [J];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 [3] 李哲敏,潘月红;国外农业科研、投入体制和机制研究 [J];科技与管理;2005年

[4] 蒋雯;探寻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思路 [J];发展;2007年

第三篇:关于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

关于科技支撑我市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提纲

市政协

一、我市农业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

1、理念提升,促进科技创新环境优化

(1)中央、省、市出台的有关促进扶持农业科研工作和加强农技推广的政策情况;

(2)各有关部门和县市结合地域实际,研究制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情况;

(3)科技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情况;

(4)科技宣传与培训采取的多种形式情况。

2、科技提升,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2)以科研项目为切入点,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情况;

(3)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情况。

3、产业提升,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聚

(1)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情况;

(2)提升特色产业优势情况;

(3)积极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情况。

4、设施提升,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1)抓好中低产田改造及标准农田提升工程项目,改良

1农田地力情况;

(2)以项目建设为契机,发展设施农业情况;

(3)加大农机补贴力度,促进农机化情况;

(4)提高资源利用率,优化生态环境情况。

5、服务提升,创新服务机制

(1)以农民信箱为主要载体,构建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

(2)以作业服务为主要手段,构建专业服务平台情况;

6、管理提升,保障农业安全

(1)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情况;

(2)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3)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情况。

二、存在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1、科技工作的总体思路与实施科技创新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2、科技项目的实施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3、科技要素资源的整合与培养优秀人才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4、抓好当前工作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存在的问题。

三、对我市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提出建议

1、转变发展理念,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措施保障,推进科技发展方面。

(1)明确工作重点;

(2)争取政策支持,推进项目建设;

(3)科学管理,依法行政。

2、转变服务方式,提升队伍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方面。

(1)加强农技推广干部队伍建设;

(2)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合作社;

(3)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

3、转变生产方式,突出科技创新,全面放大农业比较效益方面。

(1)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培育;

(2)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3)提高设施装备水平。

4、转变工作机制,调动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方面。

(1)加强内部管理,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建设一支懂政策、有技术、会管理、善服务、廉洁高效团结的干部队伍;

(3)实行工作目标考核,对科研和推广成效显著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

5、转变经营方式,充分发挥政策、投入、环境对科技的推动作用方面。

(1)强化政策保障。

(2)强化投入保障。

(3)强化社会环境保障。

6、转变组织方式,在科技项目、科技合作等取得新突破方面。

(1)做好科技项目的引进、审批和储备的工作;

(2)做好科技对外合作的工作;

(3)做好科技创新平台与载体建设的工作;

(4)做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工作。

第四篇:河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农业发展

河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农业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围绕国家的战略部署,扎实工作、创新发展,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构筑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第一,切实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围绕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针对粮食生产中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科技需求,积极实施农业生产重大科技专项和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研发能力。一是实施省重大科技专项。投入财政资金2300万元,新启动实施了“超高产玉米新品种选育”、“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玉米收获机械关键装备研发与示范”、“新型复合微生物肥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4个重大科技专项,这些专项的实施将有力的助推河南省粮食持续稳产、增产;已启动实施的“BNS型杂交小麦优异亲本培育及强优势组合的创制与示范”专项培育的杂交小麦“杂优一号”长势良好,有望较常规小麦品种亩增产10%以上,很可能会成为继杂交水稻之后大幅度增加粮食产量的我国又一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二是继续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根据科技部的部署,结合河南省特点,对“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项目区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并组织四个科研团队在河南省主要粮食产区开展协作攻关。年初以来,专家组先后组织10多次的观摩活动,指导各地小麦科研和生产。“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课题实施以来,连创黄淮海多项高产纪录,为实现全国粮食恢复性增长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树立起了粮食生产新典范。

第二,着力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农业产业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为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全链条的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全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大力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经专家考核和评定,保留濮阳等3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新建汝南、社旗等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对园区建设改变支持方式,实行评优淘汰制,积极探索园区管理新机制,着力在园区内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明显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力争将其建设成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二是加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新建“杂交小麦”、“ 种子加工”、“ 农业节水”等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全省在农业领域已建成“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4个,初步形成了结构合理、优势互补、辐射全省农业科技创新网络体系。

第三,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遵循农业发展规律,创新方法,结合各方面力量、要素多渠道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一是启动实施“粮食科技特派员”行动,创新农技推广模式。为全面贯彻落实科技部实施“百千万科技特派员”专项行动,结合河南省粮食科技工作实际,河南省决定设立并选派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方面的科技特派员。5月14日,召开了粮食科技特派员工作会议,在粮食主产区的鹤壁、温县、许昌、太康、西平、方城等县市建立了7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80人,市、县(市)、乡级科技特派员1000人。“粮食科技特派员”行动创新践行专家包点入户、经费绩效支持、连片持久服务等一系列服务机制,力争构建起新型、多元化粮食科技服务体系,使粮食科技普及率和技术成果转化率提高20%以上,以有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是经科技部、中组部和工信部等三部门批准,正式启动了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工作。成立了省委书记卢展工任组长,省委副书记、省委组织部部长邓凯,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李克和省政府副省长徐济超任副组长的河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领导小组。按照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试点的要求,紧密结合中原经济区的建设目标和任务,开展了深入广泛的调研活动,以“平台上移、服务下延、公益服务、市场运营”为基本思路,编制了《河南省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实施方案》。方案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及粮食核心区建设,注重加强中原农村农业信息港、农村农业信息服务通道、农村农业信息资源库、农村农业信息服务与决策支持系统、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工程等六项重点任务的建设,为下步开展具有河南特色的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下一步河南省将继续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大目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支撑工程,集成推广示范一批粮田地力培育提升的先进技术,每年选育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新品种50个以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工程实施的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160万吨,小麦玉米亩增产20-40 公斤;新建3-5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组建农业产业集群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提升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国家农村信息化示范省试点建设,推进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大发展;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孵化平台建设工程,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基础保障;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开放合作,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力争年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员30-40万人次;继续推进粮食科技特派员工作,加强队伍建设,扩大服务范围,探索建立多元化粮食科技服务体系。

第五篇: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探讨论文

摘要:

本文从分析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科技服务业支撑的必要性开始,阐述了当前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并对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所需要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提出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技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的融合发展,发挥科技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产业间1+1融合大于2的发展效果。

关键词:

科技服务业;现代农业;产业融合;服务延伸度;效益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现代农业是农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当前,无论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下面简称“建议”)中提出的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还是《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后面简称“规划”)中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都表明现代农业在我国发展已进入关键战略阶段。在此阶段,生产现代化和生产要素技术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合理,生产链条和效益链条延伸等方面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优化领域,这些优化领域目标的实现脱离不了科技服务业的支撑,最终利用科技服务业的支撑促进和加速现代农业的发展,形成《建议》中提出的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1,2〕。

1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服务业的需求

1.1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

近年来产业间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不但促进了不同产业间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组合,形成资源互补优势共享的特点,也拓展和深化了生产供应链条上的延展,打破了传统供应链条上的单维度,呈现了不同产业链条上的维度交叉,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合作生产消费模式。随着经济的深化发展,科技服务业产业的对载体的衍生裂变性和拉伸延展性特点逐渐彰显;而现代农业发展对于科学技术支持的天然需求,决定了科技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融合发展趋势的要求。〔3〕

1.2产业升级和布局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质量、生活理念和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体现在消费不断升级,生产和服务的产业领域也不断升级。《规划》中对未来一个时期推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五项重点任务,优化发展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节约高效用水,保障农业用水安全;治理环境污染,改善农业农村环境;修复农业生态,提升生态功能。这五项重点任务需要科技服务业的支撑,尤其《规划》提出,到2020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到2030年全国基本实现农业废弃物趋零排放。上述任务和目标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较高的技术支撑和服务支撑。科技服务业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符合产业升级和布局要求〔3〕。

2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2.1深化技术服务促进现代农业生产效益提高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组织形式和运营体系上决定了农业的技术普及和推广较难,零散的单个生产效率的提高,难以形成规模的现代农业,随着农业社会化、专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效益提高可以更多依赖于科学技术的深化服务。现代农业效益提高表现在农业的机械化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和产出率提高。这些要求体现在科技服务业可以优化现代农业要素的配置效率,科技服务业可以就生产育种、生产技术、农业深加工等方面提供技术要素融合到现代农业。

2.2拓展服务延伸度促进供应链条体系优化

在现代农业服务需求方面,科技服务业可在加强周转和仓储基础设施技术和销售渠道体系搭建的建设上提供技术服务;这可以链接和缩短现代农业供给和消费之间的距离,可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供供给需求分析,实现供求和对接和平衡,助力于供给侧的改革。互联网对农业链条的加深提供了技术软件支持,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农业中的应用,为生产、销售、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撑〔4〕。

2.3制定和更新技术标准保证行业生产和产品品质

人们对衣食住行的健康安全保障需求是迫切的,如何保证绿色健康的食品;如何在生产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节约、安全无污染生产,是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产品质量保证需要设定行业的生产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设定检测的相应配套服务,这些需要科技服务业提供支持,提供行业技术标准服务这是当前科技服务业的发展领域的一片蓝海;加大科技服务业对行业标准的服务是保证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面。

3科技服务业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条件要求

3.1政策环境建设

国家的政策在对产业发展和调整等方面具有导向性上的重要性作用,因此科技服务业助力于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国家法律法规的政策环境配套建设。第一方面,国家的产业政策可以鼓励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加大农业产品的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政策鼓励和支持;第二方面,在法律法规方面对农业的生产和技术要求提出要求,通过制定或者评价授权独立的研发鉴定机构,达到设定产业和技术标准的要求。第三方面,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针对农业资源特点、环境和生态规划要求,国家产业政策可结合科技服务业科研究生产布局规模效益分析制定政策。

3.2市场环境建设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为了促进科技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转化,可以营造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交易平台和孵化机构建设;为了实现产销平衡,防止农业供给侧过剩,可以加大科技服务业提供销售大数据分析的预测服务平台;为了缩短生产与供给的地域性空间距离和需求的时效性服务需求,可以借助互“联网+”服务,同时鼓励加大转运和仓储的平台服务。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的通知农计发[2015]145号.〔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03日16:23来源:新华社.〔3〕经济参考报《现代服务业与农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着力点》2015年7月20日08:07:46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4〕《京东再拓互联网+农业布局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亲临视察》联商首页->资讯动态->消费动态.

下载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业发展要科技支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xx区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高新技术 产业发展意见为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保增长、调结构、促转型......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支撑特色产业发展2010年,亭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半导体光伏、光电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全年累计获得专利授权30项,为......

    科技推动农业发展5则范文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科技。我国农业已经处于更加依靠科技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实现持续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首次明确了农业科技发......

    科技创新推动农业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近年来,高邮市始终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加速器”,依托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基地建设,引进新技术,推行新模式,推广新成果,农业科技创新为农业......

    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五篇模版)

    建设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 支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安徽各地围绕新农村建设,强化自主创新,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了一批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创新了......

     “以高质量人才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以高质量人才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更加重视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更加重视催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林业科学和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解读 林业在国家生态安全、粮食安全、新能源战略、绿色增长、应对气候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中......

    泰安市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5篇)

    泰安市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泰安市科技局 (2011年3月18日)“十一五”时期,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围绕转方式调结构这一中心任务,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