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代行政区域
夏朝开始,到秦始皇统一中国、确立郡县制为止)、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州:地方一级行政区划名。如在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冀、兖、青、徐、扬、荆、预、梁、雍等九州,也是中国别称“九州”的来历。东汉共分13州;晋初又分19州;到了唐代,全国共有300多个州,都是行政区。
郡:早在战国时期,各国就开始实行郡县制,秦朝时,天下划分为36郡,征服南粤后,增加到40郡。直到隋唐以前,历朝都设有郡。隋朝取消了郡,唐代则州郡迭改,宋代以后郡被彻底取消。
行省:原是官署的名称。后来,行省正式称为一级行政区划名,简称为省。国:诸侯王的封域,泛指古代侯王的封地,也是一级行政区划名称,地位相当于郡。这和今天国家的国有很大区别。
邑:泛指城市。但大城市通常称都,小城市称邑。邑有时也指县。
县:两千多年来县一直是中国的基层行政区划名。春秋以前,县大于郡,战国以后,郡大于县,秦统一六国后,乃确立郡县制,县隶属于郡。汉代的县属于郡和国,以后各朝的县属于州或府。
道:始行于唐,不过当时属于监察区,相当于汉代的州,后来逐渐实化为一级行政区域。
镇:古代在边要形胜之地设置镇,驻兵戍守,北魏时设镇之地有二:一类设于全不立州郡的地方,镇将兼理军民政务;一类设于州、郡治所,即与州郡同设于一地,镇将绾军,由刺史、太守管理民政,但多数由镇将兼刺史、太守之任。唐代,镇戍之权较前减弱。唐末五代时期,节度使在其境内设镇,置镇使、镇将,除镇捍卫防守之外,还向人民征收器甲粮饷,掌握地方实权。宋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罢镇使、镇将,收其权归于知县,除人口众多、商业繁荣的镇以外,多数罢废。宋代以后,镇多指县以下的小商业都市。
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宋代的路最初是为征收税赋转运漕粮而划分的区域,后来逐渐演变成带有行政区划和军区的性质,成为一级行政区。元代也有路,为二级行政区,相当于宋代的州府。
第二篇:行政区域划分
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一级行政区,划分为7大行政区。华东地区(7省1个直辖市):山东省(鲁)济南
江苏省(苏)南京
安徽省
上海市
浙江省
江西省
福建省
台湾省
华南地区(2省1个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海南省
华中地区(3省):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华北地区(2省2直辖市1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河北省
北京市
天津市
山西省
西北地区(3省2个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甘肃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陕西省
青海省
西南地区(3省1直辖市1个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四川省
重庆市
贵州省
云南省
东北地区(3省):黑龙江省
吉林省
辽宁省)合肥上海北京天津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安西宁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皖(沪)(浙)杭州(赣)南昌(闽)福州(台)台北(桂)南宁(粤)广州(港)香港(澳)澳门(琼)海口(豫)郑州(鄂)武汉(湘)长沙(蒙)呼和浩特(冀)石家庄(京)(津)(晋)太原(新)(甘、陇)(宁)(陕、秦)(青)(藏)拉萨(川、蜀)(渝)(黔、贵)(滇、云)(黑)哈尔滨(吉)长春(辽)沈阳
第三篇:行政区域划分
内蒙古行政区划
(一)呼和浩特市:回民区 新城区 玉泉区 赛罕区 土默特左旗 托克托县 和林格尔县 武川县 清水河县
(二)包 头 市:昆都仑区 东河区 青山区 石拐区 白云矿区 九原区 土默特右旗 固阳县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三)乌 海 市:海勃湾区 海南区 乌达区
(四)赤 峰 市:红山区 元宝山区 松山区 阿鲁科尔沁旗 巴林左旗 巴林右旗 林西县 克什克腾旗 翁牛特旗 喀喇沁旗 宁城县 敖汉旗
(五)通 辽 市:科尔沁区 霍林郭勒市 科尔沁左翼中旗 科尔沁左翼后旗 开鲁县 库伦旗 奈曼旗 扎鲁特旗
(六)鄂尔多斯市:东胜区 达拉特旗 准格尔旗 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旗 杭锦旗 乌审旗 伊金霍洛旗
(七)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 满洲里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阿荣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鄂温克族自治旗 陈巴尔虎旗 新巴尔虎左旗 新巴尔虎右旗
(八)巴彦淖尔市:临河区 五原县 磴口县 乌拉特前旗 乌拉特中旗 乌拉特后旗 杭锦后旗
(九)乌兰察布市:集宁区 丰镇市 卓资县 化德县 商都县 兴和县 凉城县 察哈尔右翼前旗 察哈尔右翼中旗 察哈尔右翼后旗 四子王旗
(十)兴 安 盟: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突泉县
(十一)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 二连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
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县
(十二)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
吉林省行政区域划分
(一)长 春 市 :副省级市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朝阳区 宽城区 二道区 南关区 绿园区 双阳区九台市榆树市 德惠市 农安县
(二)吉 林 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 船营区 昌邑区 龙潭区 丰满区 舒兰市 桦甸市 蛟河市磐石市 永吉县
(三)四平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铁西区 铁东区 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
(四)辽 源 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龙山区 西安区 东辽县东丰县
(五)通 化 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东昌区 二道江区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通化县 辉南县 柳河县
(六)白 山 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 八道江区 临江市 靖宇县 抚松县 江源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七)松 原 市:辖1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 宁江区 乾安县 长岭县扶余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八)白 城 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洮北区 大安市 洮南市 镇赉县 通榆县
(九)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6个县级市、2个县,自治州人民政府驻延吉市: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龙井市 珲春市 和龙市 安图县 汪清县
辽宁省行政区域划分
(一)沈阳市:副省级市 辖10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沈河区 和平区 大东区 皇姑区 铁西区 苏家屯区 东陵区 沈北新区 于洪区 新民市 辽中县 康平县 法库县
(二)大连市:副省级市和国家计划单列市 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西岗区 中山区 沙河口区 甘井子区 旅顺口区 金州区 瓦房店市 普兰店市 庄河市 长海县
(三)鞍山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铁东区 铁西区 立山区 千山区 海城市 台安县 岫岩满族自治县
(四)抚顺市:辖四区三县、两个开发区和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顺城区 新抚区 东洲区 望花区 抚顺县 新宾满族自治县 清原满族自治县
(五)本溪市:辖4个市辖区、2个自治县。平山区 溪湖区 明山区 南芬区 本溪满族自治县 桓仁满族自治县
(六)丹东市:辖3个市辖区、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振兴区 元宝区 振安区 东港市 凤城市 宽甸满族自治县
(七)锦州市:辖6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太和区 古塔区 凌河区 凌海市 北镇市 黑山县 义县
(八)营口市: 辖4个市辖区、代管2个县级市。站前区 西市区 鲅鱼圈区 老边区 盖州市 大石桥市
(九)阜新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海州区 新邱区 太平区 清河门区 细河区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 彰武县
(十)辽阳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白塔区 文圣区 宏伟区 弓长岭区 太子河区 灯塔市 辽阳县
(十一)盘锦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兴隆台区 双台子区 大洼县 盘山县
(十二)铁岭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银州区 清河区 调兵山市 开原市 铁岭县 西丰县 昌图县
(十三)朝阳市: 辖2个市辖区、2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双塔区 龙城区 北票市 凌源市 朝阳县 建平县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
(十四)葫芦岛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龙港区 连山区 南票区 兴城市 绥中县 建昌县
山东行政区划
(一)济南市: 山东省省会,泉城 市中区 历下区 天桥区 槐荫区 历城区 长清区 章丘市平阴县 济阳县 商河县
(二)青岛市: 奥帆之都,啤酒城 市南区 市北区 四方区 李沧区 崂山区 城阳区 黄岛区 胶南市 胶州市平度市 莱西市 即墨市
(三)淄博市: 齐国故都,足球故里,陶瓷之乡 张店区 临淄区 淄川区 博山区 周村区 桓台县 沂源县 高青县
(四)枣庄市: 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奚仲故里,石榴之乡市中区 山亭区 峄城区 台儿庄区 薛城区 滕州市
(五)东营市: 黄河入海口,胜利油田,生态之城,孙子故里,吕剧之乡 东营区 河口区 广饶县 垦利县 利津县
(六)烟台市: 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葡萄酒城 芝罘区 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 龙口市 莱阳市 莱州市 招远市 蓬莱市 栖霞市 海阳市 长岛县
(七)潍坊市: 风筝之都,全国四大航空邮件处理中心之一 潍城区 寒亭区 坊子区 奎文
区 青州市 诸城 寿光市 安丘市高密市 昌邑市 昌乐县 临朐县
(八)济宁市: 孔孟之乡,水浒故里,石雕之乡,运河之都,大蒜之乡,鲁锦之乡,唢呐之乡 市中区 任城区 曲阜市 兖州市 邹城市 鱼台县 金乡县 嘉祥县 微山县 汶上县 泗水县 梁山县
(九)泰安市: 首批对外开放旅游城市 泰山区 岱岳区 新泰市 肥城市 宁阳县 东平县
(十)威海市: 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环翠区 乳山市 文登市 荣成市
(十一)日照市: 水上运动之都,东方太阳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东港区 岚山区莒县 五莲县
(十二)滨州市: 山东的北大门,孙子故里 滨城区 无棣县 阳信县 沾化县 惠民县 博兴县 邹平县 滨州经济开发区
(十三)德州市: 九达天衢、神京门户、太阳能城、金丝小枣之乡 德城区 乐陵市 禹城市 高铁新区 宁津县 齐河县 武城县 庆云县平原县夏津县 临邑县
(十四)聊城市: 江北水城、凤凰城 东昌府区 临清市 高唐县 阳谷县 茌平县 莘县 东阿县 冠县
(十五)临沂市: 文化名城,物流之都,商城临沂,红色沂蒙兰山区 罗庄区 河东区 沂南县 郯城县 沂水县 苍山县平邑县 莒南县 蒙阴县 临沭县
(十六)菏泽市: 牡丹之乡、书画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牡丹区 鄄城县 单县 郓城 县曹县 定陶县 巨野县东明县 成武县
(十七)莱芜市: 钢城、航空运动之城、三辣之乡 莱城区 钢城区
第四篇:行政区域审批机关
1行政区域审批机关
①全国人大审议决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撤销、更名;
②国务院审批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的行政区划界限的变更,地区、盟、自治州、地级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林区、特区的设立、撤销、更名或者改变隶属关系;县级行政区域界线的重要变更;
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审批 县级部分行政区域界线的变更;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民族苏木的设立、撤销、更名或变更行政区域界线;
2行政区域名称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名称: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名称:地区、盟、自治州、(地级)市;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名称:县、自治县、旗、自治旗、(县级)市、(市辖)区、林区、特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名称:乡、民族乡、镇、街道、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县辖)市(台湾省专设);
(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名称:村、社区、管理区;
(六级行政区)组级行政区名称:村民小组、居民小组。
在中国省、县、乡三级为基本行政区。
3行政区域政府机关名称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政府机关名称:省人民政府、自治区人民政府、(直辖)市人民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政府机关名称:地区行政公署、盟行政公署、自治州人民政府、(地级)市人民政府;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政府机关名称:县人民政府、自治县人民政府、旗人民政府、自治旗人民政府、(县级)市人民政府、(市辖)区人民政府、林区人民政府、特区人民政府;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政府机关名称:乡人民政府、民族乡人民政府、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苏木人民政府、民族苏木人民政府、(县辖)区公所、(县辖)市政府(台湾省专设);
(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政府机关名称: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管理区委员会;
(六级行政区)组级行政区政府机关名称:村民小组委员会、居民小组委员会。
在中国省、县、乡三级的政府机关为基本行政区政府机关。
4行政区域单位数量
(一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共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二级行政区)地级行政区共336个其中:17个地区、3个盟、30个自治州、286个(地级)市;
(三级行政区)县级行政区共2882个其中:1479个县、117个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379个(县级)市、近900个(市辖)区、1个林区、2个特区;
(四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近42000个其中:近14500个乡、1092个民族乡、近20000个镇、近6200个街道、181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近50个(县辖)区、(县辖)市(台湾省专设);
(五级行政区)村级行政区共N个村、社区、管理区;
(六级行政区)组级行政区共N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
编辑本段中国行政区域分区
1按行政划分
(一):七大行政区
华北地区:11北京市、12天津市、13河北省、14山西省、15内蒙古自治区;
东北地区:21辽宁省、22吉林省、23黑龙江省;
华东地区:31上海市、32江苏省、33浙江省、34安徽省、35福建省、36江西省、37山东省、台湾省;
华中地区:41河南省、42湖北省、43湖南省;
华南地区:44广东省、45广西壮族自治区、46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西南地区:50重庆市、51四川省、52贵州省、53云南省、54西藏自治区;
西北地区:61陕西省、62甘肃省、63青海省、64宁夏回族自治区、6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按行政划分
(二):八大行政区
华北地区:北京市
11、天津市
12、河北省
13、山西省
14、内蒙古自治区15;
东北地区:辽宁省
21、吉林省
22、黑龙江省23;
华东地区:上海市
31、江苏省
32、浙江省
33、安徽省
34、福建省
35、江西省
36、山东省37;
华中地区:河南省
41、湖北省
42、湖南省43;
华南地区:广东省
44、广西壮族自治区
45、海南省46;
西南地区:重庆市50、四川省
51、贵州省
52、云南省
53、西藏自治区54;
西北地区:陕西省61、甘肃省62、青海省63、宁夏回族自治区6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
港澳台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
3按经济划分:三大经济区
东部地区:北京市11(京)、天津市12(津)、河北省13(冀)、辽宁省21(辽)、上海市31(沪)、江苏省32(苏)、浙江省33(浙)、福建省35(闽)、山东省37(鲁)、广东省44(粤)、海南省46(琼)、香港特别行政区(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澳)、台湾省(台)共14个省、市、区。
中部地区: 山西省14(晋)、吉林省22(吉)、黑龙江省23(黑)、安徽省34(皖)、江西省36(赣)、河南省41(豫)、湖北省42(鄂)、湖南省43(湘),共8个省、市、区。
西部地区: 内蒙古自治区15(内蒙古)、广西壮族自治区45(桂)、重庆市50(渝)、四川省51(川或蜀)、贵州省52(贵或黔)、云南省53(云或滇)、西藏自治区54(藏)、陕西省61(陕或秦)、甘肃省62(甘或陇)、青海省63(青)、宁夏回族自治区64(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5(新),共12个省、市、区。
编辑本段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划分
在我国漫长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史上,每个朝代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一直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我国最早实行的是“九州”制和“十二州”制。《汉书·地理志》说,在原始社会的黄帝时代已经开始“画野分州”,每一万平方里为一州;尧时分天下为十二州,大禹治水后又分天下为九州。在《尚书·禹贡》中详细记载着九州的名称,它们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其他古籍所记载的九州名称与《禹贡》稍有出入。十二州的说法,最早见于《尚书·尧典》,有列出州名。因此,“九州”一说要比“十二州”的影响大,后来九州也就成了中国的别称。
和九州、十二州同时并行的还有“畿服”之制。这是以一个国家的都城为中心,每向外方圆五百里逐次划分成甸、侯、绥、要、荒五服,也有划分成九服的。但以上只是后代学者在追忆历史时表达的一种理想主义的说法,并非是真正实行了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战国晚期,邹衍提出“大九洲”地理学说,认为中国境内的九州合起来只能算一州,叫“赤县神州”。因此,后来泛指中国境内时,又有神州大地的说法。像这样的九个小州合起来成为一个大洲,共有九个大洲,洲与洲之间都有海水环绕,再往外是大地的边际,中国不过居天下八十一分之一。这同样只是一种大胆的想像而已。
.秦始皇统一天下,我国开始有了较为正规的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秦代普遍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县,由中央政府委派官吏管理地方各项事务。
汉代实行郡、国并行制,郡由朝廷直接管辖,国分封给有功劳的大臣,每国各领数郡土地,郡、国数目比秦代有很大的增加。到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郡国已达103个,郡和王国之下有县、邑、道、侯国。县、邑有1314个,道32个,侯国241个。
汉代在实行郡国并行制的同时还采用了州制。封国势力过于强大,往往会形成割据的局面。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经过一系列对内削藩,对外开拓疆土的基础上,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分成十三州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各置刺史代表中央管理地方事务。从东汉至南北朝,不断沿用州制。虽然各个时期都有改动,州的划分、数目与名称不尽相同,但基本格局未变,均以州为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构机,下辖郡、县等。到隋炀帝时,废除州制,恢复推行郡、县二级地方行政制度。至此,中国历史在八百多年后又回到秦初的统治方式。唐、宋、辽、金几代朝廷改用道、府、路的地方行政区域的划分制度。唐太宗分全国为十道,每道各辖几十个州。中唐又析置十五道,井与节度使制度逐渐融合。在道制之外,又有府制。分别设在国内要地和边境地区。北 宋开始,改用路为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分全国为二十三路,下辖府与州。两宋和辽、金时期,路的设置、分合及所辖的府、州常有变动。
至元代,我国行省制度确立起来。元代疆域辽阔,战争频繁,为了便于管理,把胜利成果巩固下来,除设置中央一级的中书省外,又将全国划分成十个大的地方行政区域,它们是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河南江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四川行省和云南行省。每个行省下辖路、府、州、县四级地方行政机构。
元朝创设的行省制度,是秦朝以来郡县制度的发展,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行省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而且对明、清以及后来的政治制度和地方行政区域划分制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元代后,“行省”这个名称一直沿用下来。明代虽然改行省为布政司,但在口语中仍如此称呼。元代的行省划分,也初步奠定了今天中国的行省规模和政区划分。
编辑本段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
第一条 为了巩固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成果,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维护行政区域界线附近地区稳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行政区域界线,是指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的行政区域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行使行政区域管辖权的分界线。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严格执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各项规定,维护行政区域界线的严肃性、稳定性。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行政区域界线。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全国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工作。
第四条 行政区域界线勘定后,应当以通告和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予以公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的行政区域界线由国务院民政部门公布,由毗邻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管理。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域界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由毗邻的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人民政府共同管理。
第五条 行政区域界线的实地位置,以界桩以及作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河流、沟渠、道路等线状地物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标定。
第六条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擅自移动或者损坏界桩。非法移动界桩的,其行为无效。
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规定,对界桩进行分工管理。对损坏的界桩,由分工管理该界桩的一方在毗邻方在场的情况下修复。
因建设、开发等原因需要移动或者增设界桩的,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协商一致,共同测绘,增补档案资料,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七条 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任何一方不得擅自改变作为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河流、沟渠、道路等线状地物;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改变的,应当保持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划定的界线位置不变,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八条 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中明确规定作为指示行政区域界线走向的其他标志物,应当维持原貌。因自然原因或者其他原因使标志物发生变化的,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修测,确定新的标志物,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九条 依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经批准变更行政区域界线的,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勘界测绘技术规范进行测绘,埋设界桩,签订协议书,并将协议书报批准变更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机关备案。
第十条 生产、建设用地需要横跨行政区域界线的,应当事先征得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同意,分别办理审批手续,并报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一条 行政区域界线勘定确认属于某一行政区域但不与该行政区域相连的地域或者由一方使用管理但位于毗邻行政区域内的地域,其使用管理按照各有关人民政府签订的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有关规定或者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执行。
第十二条 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行政区域界线联合检查制度,每5年联合检查一次。遇有影响行政区域界线实地走向的自然灾害、河流改道、道路变化等特殊情况,由行政区域界线毗邻的各有关人民政府共同对行政区域界线的特定地段随时安排联合检查。联合检查的结果,由参加检查的各地方人民政府共同报送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备案。
第十三条 勘定行政区域界线以及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形成的协议书、工作图、界线标志记录、备案材料、批准文件以及其他与勘界记录有关的材料,应当按照有关档案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立卷归档,妥善保管。
第十四条 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是反映县级以上行政区域界线标准画法的国家专题地图。任何涉及行政区域界线的地图,其行政区域界线画法一律以行政区域界线详图为准绘制。
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编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
第十五条 因对行政区域界线实地位置认定不一致引发的争议,由该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依照该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区域界线管理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根据不同情节,依法给予记大过、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履行行政区域界线批准文件和行政区域界线协议书规定的义务,或者不执行行政区域界线的批准机关的决定的;
(二)不依法公布批准的行政区域界线的;
(三)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或者命令、指使他人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或者发现他人擅自移动、改变行政区域界线标志不予制止的;
(四)毗邻方未在场时,擅自维修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
第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界桩或者其他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物的,应当支付修复标志物的费用,并由所在地负责管理该行政区域界线标志的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并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擅自编制行政区域界线详图,或者绘制的地图的行政区域界线的画法与行政区域界线详图的画法不一致的,由有关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编制的行政区域界线详图和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乡、民族乡、镇行政区域界线的管理,参照本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本条例自 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平南县行政区域划分
广西平南县行政区域划分
平南县辖17个镇、2个乡、2个民族乡:平南镇、平山镇、大坡镇、寺面镇、大洲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安怀镇、思旺镇、大鹏镇、官成镇、同和镇、丹竹镇、东华乡、思界乡、马练瑶族乡、国安瑶族乡。
镇乡行政区划一览:
平南镇——(县城)辖:城东、城西、罗合、附城、乌江、西山6个社区居委会;新盆、甘莲、罗新、罗壬、盆塘、平田、西村、遥望8个村委会。
平山镇——辖:平山社区居委会;八桂、古松、七新、僚秀、南思、太平、六峡、慈边、荣路、翰冲、登明、盛富、四灵、榄垌14个村委会。
大坡镇——辖:大坡社区居委会;双鱼、雅水、莲塘、秀江、良党、大塘、安林、华林、罗梧、直道、杏村11个村委会。
寺面镇——辖:寺面社区居委会;河洲、竹桥、六合、南山、罗泉、路塘、富田、罗苏、两木、岑凤、新隆11个村委会。
大洲镇——辖:大洲社区居委会;桂榄、甘岭、供月、福垌、上垌、粤发、马王、潭龙、益太、沙冲、兰垌、坦坡、三荣13个村委会。
六陈镇——辖:六陈社区居委会;新塘、古和、寻社、黄花、龙凤、合水、进蒙、周隆、邦机、新贵、新百、登塘、大妙、大冲、上龙、金龙、尚梅、安乐、旺冲19个村委会。
大新镇——辖:新和、大有、大中、大旺、西义、大新、大黎、关垌、安福、新岭、大平、大榴、古文13个村委会。
大安镇——辖:镇大、镇北、镇安、新华、进南5个社区居委会;动界、同新、罗明、莲珠、凤谷、儒村、古城、新城、同路、同德、稻花、贺岗、订木、燕岭、天堂、新儒、儒地、新蒙、联蒙、小蒙20个村委会。
武林镇——辖:武林社区居委会;武林、上旺、竹南、罗云、新贤、李练、新联7个村委会。
镇隆镇——辖:镇隆社区居委会;六竹、蒋村、盆龙、富藏、峙冲、平界、平安、福塘、周塘、石岭、廖村、下良、平隆、拥平、马旦、双寨、天竹、古带、社垌19个村委会。
上渡镇——辖:下渡社区居委会;柘畲、大成、河口、上石、下石、芳岭、下渡、渭河、鹿凤、雅埠10个村委会。
安怀镇——辖:高荔、旺官、新益、安怀、德寨、扶兰、兰田、福平、罗平、安全、团罗、梅龙12个村委会。
思旺镇——辖:思旺社区居委会;古榄、六桂、双上、镇西、上邓、木极、三江、镇北、花石、花玲、镇东、镇南、旺岭、新政、崇秀、金匏16个村委会。
大鹏镇——辖:大鹏社区居委会;景华、蒙都、平垌、波头、高龙、花龙、农福、邓塘、思德、大山、花王、平湾、思洪、思乐、高坪15个村委会。
官成镇——辖:官成社区居委会;新平、育梧、镇朝新村、东成、八宝、岭西、章逻、新新、苏茆、官东、新建、官南、横岭、畅岩、旺石、双马16个村委会。
同和镇——辖:练山、平美、武全、良田、陈龙、宇华、活步、利道、平塘、六利、官垌、同朝、妙客、新雅14个村委会。
丹竹镇——辖:丹竹社区居委会;东山、三河、赤马、罗岑、白马、丰塘、丹竹、长岐塘、梅令、廊廖、团结11个村委会。
东华乡——辖:东华社区居委会;相资、兴华、关塘、新田、上湾4个村委会。思界乡——辖:思界、新旺、官塘冲、相塘、南荫、官塘6个村委会。
马练瑶族乡——辖:新利、利俩、藤旺、马练、三联、北胜、九槐、石垌、水晏、六石、新河、古琉12个村委会。
国安瑶族乡——辖:国安社区居委会;淡木、甘雅、田贵、思和、花洲、国安、盘都、大兴、发达、民安10个村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