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班级日记的诞生
“班级日记”
——让学生在日记中享受成功和快乐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9期)
珠海市香洲区香华实验学校 罗琳
问题的产生:
日记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给学生的一项常规性作业,凡三年级以上的班级每周至少要布置1-2篇日记,目的旨在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在完成这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普遍发现这样一些问题: 1、80%以上的学生把这一作业当作一种负担,由于完成这一作业的过程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应付的学生比例占50%以上。
2、目前班额较大,教师工作任务繁重,因此,批改日记时往往只给予:“优、良”的等级评定,认真负责的老师也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评价或修改。
3、学生往往不会认真浏览老师的批改,教师简单的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指导作用有限。
思 考:
1.能否使“日记”成为一项令学生向往的作业呢?
2.能否改革日记的评价方式,让评价成为激励和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手段呢?
设 想:
1、改变过去以个人为单位的孤立的日记形式,设立一本以班级为单位的互动日记,让它在班级流动起来,每天有一位同学获得日记的“著作权”。
2、为“班级日记”这项作业引入“竞争机制”,使它的完成成为一种荣誉的象征,成为一种成功的体现。
3、让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使评价在师与生、生与生、家长与教师之间互动起来。
4、使学生在充满责任感与成就感的亢奋状态中投入写作,让自评、互评成为提高学生写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实践操作:
一、为“班级日记”征集刊名
每一本著作都有自己得意的书名及蕴含的意义,那么“班级日记”是全班同学共同的著作,该给它取个什么有意义的题目呢?我把这一“特殊”的任务交给了每一位同学。一周后,五十多篇长短不一,闪烁着智慧之星的征稿齐刷刷地收到桌上,《精品屋》、《童年时光》、《星星之火》、《小脚印》、《萌芽》、《少年梦》、《阶梯》……,读着这一个个充满童稚与智慧结晶的刊名,我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的热情之火燃烧起来了。
个个刊名精彩、篇篇立意独到,我们该定哪一个呢?“征名演讲赛”随即拉开了帷幕:同学们有的慷慨陈辞,有的娓娓道来……激烈而又紧张的演讲赛,既培养了同学们的口才、文彩,又锻炼了大家的胆量。最后以民主投票的形式,大家隆重推选出《小脚印》作为“班级日记”的刊名,版权所有者张容伟同学在大家的羡慕的目光和称赞声中获得了第一个撰写“班级日记”的殊荣。
二、为“班级日记”征集封面插图
为使“班级日记”隆重登场,为了让同学们充分感受这本日记的“神圣”,我又把第二项“光荣而新奇”的使命交给了同学们——根据刊名征集封面插图。
几天后,几十款设计陆续交来,展示——介绍——投票——定稿,在这一系列类似申奥程序的竞争中,同学们又一次感受到这本日记的不同寻常。自然,第二位著作人又隆重“诞生”了。
三、师生共同制定“班级日记”要求
在学生代表——教师——师生共同合作下,“班级日记”的要求正式出台了:
1、凡在班级各项活动中有突出表现者,经全班同学们推荐均可获得著作权,进步者优先。(注:获著作权者免当天语文作业)
2、日记的内容、题材、篇幅、形式不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认真写好,力争对同学们有一定启发。
3、誊写前先打好草稿,誊写字迹要工整。
4、写好后,请家长对自己的日记给予评价,并填写好目录。
5、爱护 “班级日记”,写完后选择评价人进行评议。
四、日记的撰写及评价
每天,同学们总会用一双双慧眼发现班级同学的闪光之处;每天,总会有同学荣获“撰稿人”的殊荣。大家争先在“班级日记”上留下自己的“小脚印”,态度是那么真挚,书写是那么认真,作品一篇篇令人惊讶。
家长们也纷纷给予孩子中肯而充满关爱的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是一项自选项目,也是“班级日记”最吸引同学,锻炼同学的闪光之处。有的同学选择同桌评,有的同学选择好友评,有的同学邀请“班级作文能手”评。评价资格的获得,自然成为了一项光荣而充满挑战性的工作。评委们也在“班级日记”的传递中各显神通,展开了友好的竞争。“看谁评得多,评得准、评得好”成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不少同学的评语也俨然成为一篇小作文了。更有别具匠心者,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评语后来上一幅生动、有趣的插图,使自己的评价锦上添花。偶尔,教师也会荣幸地被邀请到评委行列,此时,教师便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这一契机,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在不知不觉中,让大家感悟评价的方法。此时的教师便由评价的主宰退居为引导者,合作者了。
“班级日记”就这样如同一根神奇的接力棒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3 地传递起来。它每天向同学们传递着热诚、关爱;传递着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也传递着写作方法,独到的选材及妙语佳句。它也像一颗火种,悄悄地点燃了孩子们的写作欲望和热情。
实施效果:
1.“班级日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散文、童话、寓言、科幻等,每一篇作品都闪烁着童心、童趣。
2.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不少学生为完成好作品往往会花上一、二个小时,但仍乐此不疲。
3.学生乐于评价,乐于交流的氛围悄然而生,不少同学主动要求担当班级作文簿的评价者。他们的评价更让同学们津津乐道,有时,同学们还会为评价的准确与否发生争论。大家在互评中分享快乐,友好竞争,共同成长。
4、家长、老师、同学们关爱、友善的评价成为了一种无形的动力,激励、促进着同学们写作水平的提高,他们把这项工作当作是一种快乐的活动。附:家长的评价 家长一:
“505班小脚印日记”,是一个不错的设想,看了这本内容丰富、精彩的日记,对孩子、家长的启发很大,激发了孩子们不甘示弱,努力的进取的精神。
——李冠廷家长
家长二:
孩子这次为完成这项任务翻阅了好几本课外书,花了两个多小时,真是一点也不敢怠慢。虽然很多句子是借来的,但拼凑得不错。如果以后每一篇日记都能这样充满激情地投入,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好成绩。
老师想出这个点子,真是用心良苦,建议将这本日记印59份,人手一册,我可以帮忙。
——高尔肯家长 家长三:
怀着几分欣喜,几分探究、几分激动的心情,仔细品读完505班日记,老师的一片匠心,殷勤的期望凝聚在其中,同学们的美好愿望,丰富的想象像一颗智慧之星在闪烁。在这里,我看到了童心世界,童年的美丽。让我们一起来书写505班“春天的故事”,共同编织孩子们的五彩梦吧!
——房书羽家长 看到家长的评价,还有什么比这些更让教师欣慰和自豪的呢?家 长们的鼓励和支持也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促使我们不断的去探索,不 断去反思,努力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朝着更高的目标奋进。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创造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创造者、研究者、探索者?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做有心人,不断给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快乐,从而以最大的热情投身到学习中去。
班级日记的设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奇的工作,在它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创设了一个个满足学生需求的情境,提供了一个个展示创造的舞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班级日记”的主人,拥有评价、判断、选择的主动权。在这份创造性的工作中,大家不断获得成功和满足,在交流中合作,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自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班级日记的实施过程中,不少同学和家长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班级日记循环的周期教长,难以满足同学们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需求,建议以小组为单位设立“小组日记”,展开小组之间、组与组之间的竞争。这项提议目前已在我校不少班级得到响应,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由此可见,学生的潜能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教师精心播撒一粒粒种子,它就能生根、发芽、开花并结出丰硕的成果。
相信学生,给他们一片蓝天,让他们在成长的历程中自由翱翔吧!
2007、9
第二篇:班级日记
临沂
------仿二年级上册《北京》
临沂是我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王羲之故居在临沂城的中央,白墙、灰瓦,又朴素,又大方。王羲之故居的南面是宽阔的人民广场。广场中间耸立着火红色的雕塑“山高水长”。
临沂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盛开。临沂还新修了滨河大道。滨河大道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临沂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站在高处一看,全城到处是绿树,到处是大楼。
临沂真美啊!我们爱临沂,我们爱我们的家乡。
感怀
9月9日,途径母校(临沂师专),思念之情,油然而生,遂入校门。迎面见水杉林,想吾毕业时,其细若锨把,略显纤弱,而今已粗过碗口,郁郁葱葱。前行至文科楼,十余载栉风沐雨,文科楼稍显陈旧,抬头见有衣服晾晒,或许部分已成为宿舍楼,心中不禁悲凉。
复西行,至文科楼西头,一楼合堂教室,此乃我和同学曾上课之地,门窗依旧,窗棂依旧,只是门窗上多有尘土,外面依然放着许多自行车,只是物是人非,我已是外人,不敢停留,不肯停留,速往西去,路南侧白杨,而今已成合抱之木,回想,我曾在此下拔草,如今已无草可拔,全被水泥砖覆盖。临出校门,见雕塑后面雪松,苍翠欲滴。我感情更深,此是我1995年春校内实践时,我与同学陈锋等所栽植。虽校名几易,然树木依然,我心依然。20载光阴倏忽而过,然此地是我经历之地,睹物思人,永远的临沂师专中文系,永远的93级3班,永不会忘!
随想
经过一个星期,家里已乱得不成样子了,尤其是地板上碎纸片、头发等,看着真别扭,拿起笤帚,不一会儿,就把这些垃圾扫成一堆,扫到簸箕里,团起来也就有鸡蛋那么大。想到就是这么点东西,就把地板弄得乱七八糟。反思我们的生活、工作中,让我们乱的东西,看起来很多,感觉几乎让人崩溃,其实动手整理起来,可能也就是那么一点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站在你面前 你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 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 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 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 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 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 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和谐”之我见
科学发展,和谐社会,是如今各出现率最高的词组。尤其是“和谐”一词,更是频频被讲到和引用。但是,究竟什么是“和谐”,我并不清楚。上网查阅,林林总总竟达几十个网页,读来大都以“构建和谐社会”为题搞了些“征文”和“大讨论”之类的活动。其主旨大都把“和谐”理解为“和睦相处”、“和气生财”、“团结一致”、“没有矛盾”以及社会平安稳定等等。
再看看《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和谐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如:音调和谐,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这就是说,和谐的含义应该是指配合(或搭配)得适当、匀称、协调而不别扭。譬如穿衣服,穿西服扎领带穿皮鞋是适当的,就是和谐;如果穿布鞋或者光脚穿拖鞋就不适当、不和谐。
依我看,这都太复杂了,从字面来看即可,“和”是“禾”加“口”,“禾”泛指粮食,“口”就像人张开的嘴巴,也可以理解为人口;再看“谐”字,左边是“言字旁”,指的是说话,右边是“皆”,意为都、全部。连起来理解,就是“人人有饭吃,有衣穿,即解决了物质生活;允许人人表达诉求、表达愿望,精神愉快。”如是,个人幸福了,和谐了,国家社会也就和谐了。
吃苹果
晚饭过后,女儿说想吃苹果,我洗了一个递给她,她竟然嫌我不削皮,听着她的话,看着她拙笨的削苹果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我吃苹果的一个故事。那是应该是七十年代末,经济条件很差,很少能吃到苹果,当时,父亲在供销社上班,难得回来一次,回来时,带来了几个苹果,母亲分给我们姐弟每人一个,我们如获至宝,舍不得吃,我拿在手里,满是兴奋,这是我三叔家的哥哥来我家玩,他就叫我和他一起出去玩,赶出家门,他就对我说,“我咬一口,就要一口,行不行?”看着他那眼巴巴的样子,我想就让他咬一口吧,我已递给他,他就迫不及待的张开他河马似的嘴,恶狠狠地一口咬下去,接着我看到苹果的核了,黑黑的,很刺眼,谁知他竟然,把嘴里的那块拿出来,又咬了一口,我那可怜的小苹果,已所剩无几了,当时我难受的哭了------事情过去了很多年,回想起来,苦涩中带着些甜蜜。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
研修有感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研修,今又研修。网上学习不得休。一年一度秋风劲,不是学生,胜似学生,讨论跟帖如水流。
减负从书包开始
今天,拿起女儿的书包一掂,还真沉,打开书包,里面有常规的语数英、科学、思品、音、美课本,还有与之配套的各科基础训练,还有语数配套练习,另外还有《传统文化》《论语》《写字》《诵读与书写》等,只是与语文有关的簿本,就达七项之多,这还只是语文。看看这些簿本,都不是老师压给学生的,都是上面的各级主管部门压下来的。有了这些簿本,学校要检查,老师就要布置,孩子们就得去做,结果孩子、老师、家长身心俱疲。天天喊减负,我觉得首先应该从减少这些簿本开始,减负先从主管部门的思想开始吧。
爷爷
萨达姆
爷爷和萨达姆没有丝毫关系,也不能相提并论,爷爷终生为农,间或经商,一生勤俭。萨达姆是伊拉克的前总统,论地位名声,爷爷和他不可同日而语。可是造化弄人,他们却在一个时间离开人世,爷爷寿终正寝,在儿孙环绕中安详的离开了人世;萨达姆却是在躲在地窖里,后被美国大兵发现,敲开嘴巴,像看牲口一样,确认其身份,后被处以绞刑。不知不觉九年已经过去,昨天,我们聚在一起,在雨雪霏霏中,给爷爷上十年坟,来缅怀他老人家,他的儿孙们依然过着安静幸福的生活。再看与爷爷一同离开人世的萨达姆,如今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而且整个伊拉克至今还是民不聊生。
我觉得还是爷爷好,还是做爷爷这样的平凡人好。
谁和谁好? 青蛙和荷叶好,青蛙呱呱唱 荷叶仰脸笑。
谁和谁好? 风筝和白云好,风筝往哪儿飞,白云往哪儿飘。
谁和谁好? 橡皮和铅笔好,铅笔写错字,橡皮来擦掉。
谁和谁好? 我和同学好,我们同成长,我们同欢笑。
让梦想飞
------新经典名师大讲坛体会
7月16日至20日,我随语文中心组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让梦想飞”第六届新经典名师大讲坛,五天来,聆听了许多大师的讲座,收获很大。在此,我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点滴感受。
(一)好课是怎样炼成的
本次大讲坛上,有我喜欢的王崧舟、薛发根,以前我听两位大师讲课,总觉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认为他们的课,来自于他们的天才,通过听他们的报告,我才知道,我们看到的他们的课,其实只是一种表象,是冰山的一角,他们背后付出的劳动,并不为我们所知,王崧舟执教的《长城》被业界称为经典,这次王老师从文章的章法、句法、标点、表达等十个方面为我们解读了文本,让我们了解了王崧舟看似举重若轻,实则非常细致的走进文本,解析文本,然后选择学生最需要的,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去解读文本,从而使他的课堂充满了诗意。薛法根老师则从大语文的观念,指导我们要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而教,无论是解读教材,还是组织教学,他都主张简约,他以《雾凇》为例,为我们讲述了了如何为了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进行课堂设计。简单地说所有的好课,都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去解读文本,设计教学。
(二)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在这个渴望成名的年代,许多人无所不用其极,做为我们教师如何才能快速成长为一位名符其实的名师呢?李振村老师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回答,他从八个方面给我们讲了,要想成为名师,首先得热爱教师这一职业,不热爱就无从去研究、去探索。作为一个老师,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李老师建议我们采用“倒推法”,即假如你想五年之后成为名师,第四年也就是倒数第二年,你应该有了讲课、课题已经结题并出了成果、省级论文发表了三篇,倒数第三年时,你应该你已发表了两篇论文,课题已结题,讲课已冲到了区里。倒数第四年也就是明年,你至少已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学校里讲课已经很出色,课题已经进行,为了明年这些事如期进行,那今年你至少在写论文,至少正在筹划课题,至少正在讲课,你的课在教研组中已经比较出色,这样设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也便于操作。在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中,他还告诉我们要主动抓住每一次可以利用的机会(包括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和事),去展示自己,锻炼自己,让别人了解你,帮助你。另外对于课题,李老师建议把工作当成课题去对待,即把工作中的小困惑、小问题,当成课题去研究,去琢磨,肯定会有收获。
短短五天,倏忽而过,但它带给我们的收获却很多,思索却很深。愿我们思索、实践、前行,放飞语文教学的梦想。
一、活力课堂
无论是薛法跟、虞大明,还是王崧舟、贾志敏,这些大师的课,都充满了活力,这种活力体现在教师语言幽默,教学设计巧妙,教学氛围融洽,更体现在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的的积极参与,广泛参与,我发现越是精彩的课,越是不让学生闲着的课,在这些老师的课上,老师讲得少,学生读的多,说得多,老师主要是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去读书、思考、表达,学生真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课堂充满了活力。
二、质朴课堂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那么语文的本是什么,一直以来,众说纷纭,本次研讨会上,于永正老师、虞大明老师、薛法根老师、贾志敏老师纷纷用自己简单、轻松、高效的课堂教学,向我们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本”就是学生的语文成长,鉴定语文教学的唯一标准是学生会说话了吗,会写话了吗?语文教学的“道”就是:简简单单地教,扎扎实实地练。贾志敏老师执教的《卖鱼的人》,既没有耀眼的课件,也没有华丽的辞藻,更没有生动的表演,有的只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纸教材,就这样一个简单的教学模式,却演绎出这样两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给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74岁的贾老师,用他的教学实例,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孩子会的不教,孩子自己能学会的不教,老师讲了孩子也不明白的不教,这样语文教的简单,学的轻松。
三、多元课堂
有人说:语文是一块精美的璞玉,语文教师就是设计师、雕刻家,同一块材料,不同的老师会演绎出不同的内容。在这次研讨会上,王崧舟的“诗意语文”、韩兴娥老师的《课内海量阅读》和陈琴老师的“素读”教学,戴建荣的古诗吟诵都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多元化。王崧舟老师执教了《望月》,他创设了如诗如画的意境,让学生在清幽旷远的意境中得文本之意,在景事交融的语境中得文本之言,在万川映月中得文本之法。他的课使学生不止对文本有了理解,更在宁静平和的状态下走进文章的意境,体会到这种清幽旷远之美,使学生提高的不止是文字,更是语感,获得的不止是文本之法,更是文本之神。韩兴娥用两个星期学完教材,然后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本。陈琴老师用“素读”向我们展示了“不求理解,大量诵读”的语文和经典国学的新天地。张祖庆老师用两课时讲授了《祖父的院子》等四篇课文,一座园子,一组美文,“群读”让人耳目一新。语文学习删繁就简,反而有更多的时间探寻出更多的教学形式。
俗话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通过听课,我发现专家们早已摆脱了语文教学“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走“带着学生学语文(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所以,他们探索出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再说六个报告和一个论坛给我的启发
本次学习,一共聆听了6位专家的报告。下面就这方面谈一谈个人体会:
一、开展阅读指导
思路是:先利用教材指导学生读书,在读好教材之后,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贾志敏要求读书时把握三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小孩子读书就像说话,不要装腔作势,拖腔拿调。王崧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个性化朗读。让学生在这种多元化的解读中体会新鲜感受,从而发现新的见解。韩兴娥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课内海量阅读进行测评反馈,如星级评价管理制度和标准、口头填空等方式。对我们都有借鉴意义。
二、关注学生课堂成长。
贾志敏和薛法根同时提出语文课堂最重要一点要体现学生成长过程。贾志敏指出鉴定语文学的如何,唯一标准就是学生会说话了吗,会写话了吗,学生成长了吗,对语文感兴趣了吗?专家强调教师应意识到这一点:教学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交付完成教学任务,还更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
三、提高教师个人素养。
教育的另一个名字叫“影响”,教师是点亮学生心灯的人,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素养,还要具有幸福感。教师不幸福,不快乐,则很难教育出有幸福感的学生,郭文斌、陶继新的报告,告诉我们,人的焦虑都是因为考虑自己的得失,患得患失,也就难受了,不快乐了。要想让自己快乐、幸福,应该爱人、爱传统,具体地说,就是,心中有他人,多做善事,多行公益,多想他人,少想自己,再就是通过阅读感受经典,践行经典,从而创造和谐融洽的关系,这种关系既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一旦建立了和谐融洽的关系,人生活在其中,自然感到幸福。
以上是我的汇报,千江有水千江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和收获,在我的理解中会有不当之处,敬请予以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实现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如何营造一个团结 活泼 向上的班集体;如何让班集体具有凝聚力,让学生之间能够互相影响 互相教育;如何把自己从忙碌中解脱出来,成为我思考和探索的一个问题。在工作中,我发现建立班级日记规章制度,对班级管理帮助很大。班级日记中记录的谁的家庭作业没有及时完成,哪个组长一直督促完成;谁的课桌坏了,某某同学精心修好了;谁今天在课堂上受到了老师的表扬等等,每天几乎都有那么多的好人好事,让人时时处处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比如,哪些同学在课间追逐打闹;谁上课做小动作影响别人听课:谁值日工作不到位,作业不及时等等这些班级小事班干部是如何处理的,我看了一目了然,有时有学生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一天的工作情况做自我评价,同学们也会对某些值日生提出要求和意见。班级日记中,也有班主任老师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班级日记制度实施后,我受益匪浅。既为主题班会积累了素材,又为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依据,更为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方面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解决班上存在的问题,搞好班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材料,现在班级日记已成为我班级工作的得力住手。
一 班级日记——班级信息的窗口
对于班主任来说,如果你想带出一个良好班集体,就必须全面地掌握班级的各种信息。你不可能全天与班级、学生实现零距离,但班级日记可以帮你发现班级里各种关于人和事的信息,有欣喜的、有沮丧的,甚至是愤怒的。开心的人和事让我体验了心境的愉悦,不开心的问题就迫使我急不可待寻找办法去解决它,摆平它。例如,今天满勤、纪律很好、天冷了同学们要多穿衣服、期中考复习的氛围很浓,××科师生互动很好、配合默契等信息都令人倍感欣慰。当然不开心的事也挺多,比如××班干部带头在教室的电脑里玩游戏、几个同学没上体育课、××同学自习课老讲笑话干扰别人等等„„一般情况下,班级里违反纪律的学生总是那么几个人,经常受老师的批评。有的科任老师不告诉班主任,对违纪者随便批评几句就算了,以致学生把被老师批评看作“小菜一碟”,仍然我行我素。许多学生虽也对违纪者不满,但碍于情面也不讲什么,可有责任感的人还是会将其表现或违纪现象记录在《班级日记》里。班主任通过阅读《班级日记》,可以了解班上违反纪律的情况以及违纪程度,可以了解部分有正义感学生的心声。之后再找违反纪律的学生谈话,一是他们赖不了账,二是有针对性,容易做通学生的思想工作。教育无小事,点滴即教育。针对班级这些情况,我会在班级日记中作出点评,并且利用课间课后时间与这类同学进行谈心疏导,及时地处理和杜绝诸如此类的事情。
二 班级日记——学生成长的摇篮
1.用好班级日记,督促学生自律自省
《班级日记》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成为班级成长的忠实记录者、学生道德长跑的里程碑。班级日记所反映的问题,针对性强,准确性强学生也听得进去,而且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常在班上朗读《班级日记》,可使学生重温自己的立志和奋斗历程,关注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重视与自己有关系的事,修正自己的行为。这对他们的明天不仅是珍贵的回忆,更能鼓起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起到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的作用。在班上朗读《班级日记》,许多学生都非常认真地倾听。受到表扬时,他们表面还有些不好意思,可心里却乐滋滋的;受到批评时,他们面露羞色,忐忑不安。
多年以来,我发现学生最爱听的是班级日记,最怕听的也是班级日记,在班级日记的朗诵声中,不少学生克服了身上的缺点,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自我教育中提高了自我修养。2.使用班级日记,培养了学生的才能
对于值日学生来说,使用班级日记让他们多了一个锻炼机会,他们开始站在更高的层面、着眼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成长,客观地观察周围的人、物和事,懂得去发现、判断、分析问题,进而大胆地为班级管理出谋划策,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当他们的建议被采纳,我就在班级里表扬他们,让他们体验成就感,体验创造“价值”的快乐,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有时他们也会做错事,也要接受批评,甚至是在全班面前接受批评,但他们知道班干部要严格要求自己,要自己树立威信,才能更好地带动同学们做好班级工作,他们抗挫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都得到了增强。刚开始,值日干部不太敢管,我就当着学生的面给他们撑腰壮胆,讲明理直气壮地监督管理都是为了班级,并无私心。个别值日干部口才不好,我就要求他们除了记录,隔天向我口头汇报值日情况。至于书写不好看、错句别字等小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提醒。这样,值日干部的胆量、表达、书写等基本素质得到一定的提高,(值日日记本是最好的作文本),并初步培养了观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
三 班级日记——家校联系的桥梁
作为家长,把学生送进学校后,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在老师的教导下取得学习、道德上的进步。因而他们经常要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而这其中大部分要通过班主任这个“中介”来完成。多数情况下,班主任也是凭自己在教学和班级管理中对学生的印象来回答家长。很多时候班主任对家长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大概的印象,只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一个侧面,而不是学生在校真实情况的完全反映。班上有了班级日记后,班主任可以通过它并结合自己平时对某一学生的了解比较真实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情况,使得家长和班主任在学生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一次,一位平时比较袒护孩子的家长向我询问学生在校情况,我将该生平时留给我的大致印象介绍后,拿出《班级日记》给他看。当他从头到尾看完后,对我说:“想不到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这样的表现!老师,你看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该怎样做呢?”于是,我们对转变学生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沟通和交流,避免了不愉快的发生。
四 班级日记——师生交流的平台
小小班级日记,记载着我与学生的交往。有位老师翻阅了我的班级日记,看到我利用狭小的评语栏与学生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他由衷地说:这就是教育!我起先不以为然,后来想想也是啊,如果班主任只是到班级走走看看说说,不低下头不弯下腰与学生说说话拍拍肩握握手,那都是不完整的教育。教育,离不开对话与沟通,班级日记,记录着班级的成长史,更联接着我与学生的心灵。
五 班级日记——写作提升的途径
班级日记取材于班级的当天发生的事情,所以学生觉得有话可写,不必为无素材而烦恼,班级日记是由班级成员以接力传递的形式写作的,我发现,学生拿到班级日记后,他们都会细心的拜读前面同学所写的,这是一次学习别人作文的机会,所以,开学前一周的班级日记我都会安排写作水平较高的同学写作,这为后面同学作出了一个示范。每天的班级日记,我都会认真阅读,争取做到面批,对于班级日记中出现的问题(包括书写错句别字等小问题)都能及时得到提醒。为了使班级日记所反映的内容详实生动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技巧,我在班上建立了奖励制度,即“真实反映班级生活而又文辞优美的文章,除在班上朗读外,还评出优秀班级日记实行奖励加分;优秀的文章,将推荐学校文学社”。奖励制度的实行,促进了学生们写作班级日记的积极性。随着《我们班的好后勤》、《我们班的团员们》等优秀文章的评出,激发了学生们热爱班级关心班级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们写作《班级日记》的兴趣。一位科任老师感叹道:“学生能够坚持写三年班级日记,写作水平一定会比其他班高一个档次。”
六 班级日记的实施与管理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所以我想,班主任管理班级是心的管理,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达到不管,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必须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主管理,而构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班级日记形式,采取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我在班里实行“值周组制”和“值日班长制”相结合的做法,班级日记由“班级亮点”“火眼金睛”“我手写我心”“锦囊妙计”“学生点评”“班主任心愿”六个栏目组成,“班级亮点”“火眼金睛”要把当天学生的好人好事或存在的问题客观公正的记载下来,“我手写我心”是值日生把值日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可以针对班级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还可以把自己发现到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一起讨论。“锦囊妙计”是学生为班级管理献计献策,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学生点评”是值周组对值日生班级管理的一个评价。“班主任心愿”是班主任根据学生记载的情况与学生和班级一次心与心的沟通。第二天,我利用晨会课时间分别进行宣读,我带领全体学生对所记内容进行分析,引导学生辨别是非,然后利用班会以“一周一统计,一月一表彰”的形式进行总结并予以奖励,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热情。班级日记让我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言行,听到了学生的心声,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能动作用,激发了学生自主管理的激情,真正实现了班级管理的自主化。
我还认为,班级日记作用的发挥重在使用,贵在坚持。班主任的思想意识要到位,学业方面,学好学差关键靠学生,由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决定,班级日记用不用关键靠班主任,由班主任的思想意识决定。因为思想重视了,不因琐碎而放弃,才会想方设法持之以恒地去利用它,把育人理念融化在日常教育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才会教育、组织学生来共同爱护它使用它,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形式,超越常规,取得新成效。
第四篇: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
口吴培林
“花儿虽艳
总有凋谢的一天
燕语声声
总有南飞的一夫
同学们,请在这里纪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这是某一期《青少年日记》扉页上的一首小诗,我写在了《班级日记》的扉页上。二十多年来,我坚持让每一届的学生写班级日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起到了很好的督促作用。我要求每天值日的同学记下一天的经历。从早晨打扫卫生开始,到晚上把教室门上的钥匙交给下一个值日组。当天的天气怎样,全班同学上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班里面有什么好事新鲜事,都可以记人日记。可以有重点的记,有侧重的记,写的有文采好,没有文采也可以。即使是记流水账也行,只要求态度认真,书写工整。值日的同学可以写自己的值日情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值日日记是由每天的值日生来写,一天一组的往后传,并且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随时翻阅。这样,这本日记在无形中起到了督促大家的作用。每天班级中的卫生、纪律、学习情况都可以在这星得到反映,于无形中督促大家遵守纪律,努力学习,无形中促进了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另外,《班级日记》还给今后留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我告诉同学们,我们的班级日记能总结经验教训,能提高写作能力,更能为我们十年二十年后的相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鼓励学生放开写,大胆写。学生记下了当值日生的辛苦,学习中的困难,也记下了他们学生时期的幼稚、可爱和淘气。如今,十多年过去了,有的学生成了大学生,有的走向了社会,有的大学毕业和我一样登上了讲台。可每当他们回到我身边最感兴趣的的一件事就是看他们当年写的“班级日记”。
光阴似箭,时光易逝,流逝的岁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班级日记》留下了孩子们美丽的倩影和成长的足迹。
山西省吉县一中
第五篇:班级日记
班级日记
“花儿虽艳,总有凋谢的一天;燕语声声,总有南飞的一瞬。同学们,请在这里纪录下我们成长的足迹!”
要求每天值日的同学记下一天的经历。从早晨打扫卫生开始,到晚上把教室门上的钥匙交给下一个值日组。当天的天气怎样,全班同学上了什么课做了什么事,班里面有什么好事新鲜事,都可以记人日记。可以有重点的记,有侧重的记,写的有文采好,没有文采也可以。即使是记流水账也行,只要求态度认真,书写工整。值日的同学可以写自己的值日情况,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因为值日日记是由每天的值日生来写,一天一组的往后传,并且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随时翻阅。每天班级中的卫生、纪律、学习情况都可以在这星得到反映。
班级日记能总结经验教训,能提高写作能力,更能为我们十年二十年后的相会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我鼓励学生放开写,大胆写。学生记下了当值日生的辛苦,学习中的困难,也记下了他们学生时期的幼稚、可爱和淘气。十多年过去了,有的学生成了大学生,有的走向了社会,有的大学毕业和我一样登上了讲台。可每当他们回到我身边最感兴趣的的一件事就是看他们当年写的“班级日记”。
光阴似箭,时光易逝,流逝的岁月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班级日记》留下了孩子们美丽的倩影和成长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