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组团模式解读
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组团模式解
读
朱晓红 陈吉
2012-12-20 10:05:01 来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内容提要: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严密的程序管理,也需要精细的组织管理。北京市政府采用组团模式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即以政府购买项目领域为核心,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共同承接政府购买项目。组团模式体现了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组织管理创新,是一种社会网络形式。组团是购买服务的组织管理载体,在这个已经实体化的网络平台中,政府、社会组织包括支持性社会组织,以及企业、公民都有各自的角色安排。组团模式使购买服务的组织管理精细化,是北京市政府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的有效手段,提高了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从中可以探寻到社会治理多元主体结构的建构机制。
关键词:社会组织 组团购买服务 社会网络 社会管理 创新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尝试,也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着力点。各地在探索公共服务的多元供给模式的过程中,有着多向度的创新模式。北京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形式多样,其中采用组团模式具有重大创新意蕴,这是北京市首次大规模采用结构化管理机制的购买服务,是一种购买模式的创新。
一、组团模式是目标引导的社会网络
北京市探索建立中国特色、首都特质、大民政特点的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总体格局,以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为载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采用组团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模式。[1]组团是“社会组织以整合资源为基础、服务民生为纽带、利益诉求为原则,成效倍增为目标,以支持性组织为依托,进行社会组织组团建设,形成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共同体”①。简言之,组团就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多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相互联合,形成合力,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共同承接政府购买的公共服务。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这种购买服务的组织形式,笔者认为,组团实际上是多个社会组织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组成的集合,是一种目标引导的社会网络形式。
在这个社会网络中有多个行动者,即彼此相互独立的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既有同质性特征,也有异质性特征。同质性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这些社会组织都是在民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非营利组织;其二,其中某些组织具有共同的组织特征,即有相同的活动范围,或在相同的地域,或是相同的行业。异质性体现在参加组团的社会组织在技术、资源或者地域、功能上存在差异,并能形成互补。
这个社会网络是基于彼此信任而形成的整体网络(whole network)。马丁·奇达夫认为,整体网络是指网络中所有行动者之间的全部联结所构成的集合。北京市社会组织的组团模式中,所联合的社会组织之间形成的是全部联结,而不是环绕在某一组织周围的自我中心网络(egocentric network),[2]119这种联合是基于特定的目标形成的。其标志是在该网络中存在一个管理者——组团专业指导小组,计划和协调整个网络的活动。指导小组是在北京市政府的指导下,由组团成员单位自行组成的自治组织,其职能包括制定组团发展规划和合作项目管理计划,负责项目管理、培训、监督评估、经验推广以及组团成员单位内部治理等工作。这个实体的任务就是帮助构建网络,协调和管理整体网络的活动,不仅要提供开展网络关键活动的场所,也要支持网络成员的目标实现。[2]102
二、北京市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组团模式的发展阶段
北京市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组团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组团模式的建立
北京市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是藉由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开展的。2010年初,北京市民政局组织开展了以社会组织为主体,以民生建设为核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贯穿全年的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社会组织与民生相关的扶贫救助、扶老助残、医疗卫生、文体科普、妇幼保护、服务三农、法律援助、支教助学、生态环境、促进就业等十大领域开展公益服务活动。在《北京市2010年在直接关系群众生活方面拟办的重要实事》中,提出购买300项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为此,北京市民政局下发了《关于开展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通知》。服务民生行动分五个阶段实施,即项目申报、项目审核公布、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总结表彰。
2010年7月12日,北京市民政局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益服务项目推介展示暨资源配置大会”,标志着北京市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创新模式——组团模式的建立。这次大会的亮点,就是来自北京市的各类社会组织、企业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一个公共服务供给的组织模式,在政府的主导和协调下,社会组织之间组团合作,政府购买组团服务。大会推介展示了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的所有项目,为社会各界参与及合作提供帮助。大会安排110多家基金会和数十家支持性组织到会寻求合作,提供资金、人力和物力等支持。大会当天,共有40个社会组织签约了35个项目,签约资金714万元;158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涉及资金819.33万元。北京市支持性社会组织——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涛认为,这次大会是中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里程碑式的事件。②通过组团,形成社会组织与政府之间、社会组织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第一阶段的组团模式,着眼点在于社会组织规模小,公共服务需求量大的矛盾,单个社会组织难以有效完成政府的采购需求,也无法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因此,通过组团实现了规模效应。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起步阶段,政府政策的重点是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规范性和程序化管理,之后北京市政府开始探索购买服务的结构化管理。
第二阶段:组团模式的发展
2011年1月16日“文化服务民生”项目启动,该项目以“16+1”形式实施,组团模式在其实施过程中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文化服务民生”是北京市民政局倡导的民办文化场馆公益服务行动,受益者皆为社会弱势群体,充分体现了政府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关心。通过政府购买,主动邀请特殊群体走入文化场馆,在形式上使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教育平台成为人性化的服务平台,把社会教育中的人力及社会资源做大,让老年人、青少年和残疾群体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和温暖。[3]此次组团采用“16+1”形式。16是指政府购买16家民办文化场馆的公益服务。这些场馆承接政府购买的服务,在政府支持下,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政府把这些民办文化场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并在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进一步加快民办文化场馆自身能力建设。1是指一个支持性组织。支持性组织是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具体建议和能力建设。2010年7月,在北京市民政局和中国人民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等单位主办的“支持性组织发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都认为,支持性组织对中国社会组织能力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北京市民政局委托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对项目进行专业的跟踪监测。该支持性组织的存在,使得社会网络具有了目标引导特征。这一阶段从规模上的组团发展到功能上的组团,因而带来了更高的附加值。
第三阶段:组团模式的完善
2012年2月,北京市社团办相继召开市级各类社会组织年度检查动员暨2012年度工作会,市社团办主任温庆云在会议上指出,为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要从传统社会类型单一的组织体系向现代社会类型多样化的组织体系转变,发展方式向协同、社会动员、组团转变。这标志着,北京市政府开始从微观上的组团向宏观上的组团迈进,制度设计从购买服务过程中的组团管理向社会组织结构化管理深入。今后一段时期将是北京市政府从顶层设计角度进一步完善组团模式的阶段。[4]
三、组团是购买服务的组织管理载体
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既需要程序管理,也需要精细化的组织管理。组团所形成的社会网络,是购买服务的组织管理载体。
第一,通过组团形成了实体化的合作网络。这种组团,成为购买服务组织管理的网络载体。在“16+1”形式中,组团不是一个虚拟的交流平台,也不是一个新增加的法人实体,而是一个实体化的合作结构。
一方面,成立项目专家指导小组。专家来源有三种:民政局;由16家民办文化场馆选出的4家代表;支持性组织——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的负责人。这个指导小组是文化服务民生购买项目的指导者。另一方面,16家文化场馆联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成为组团合作的组织依托。通过项目专家指导小组和临时党支部这两个节点,连接了16家文化场馆,构建了一个网络合作治理载体。
第二,组团模式构建了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公共服务供给多元主体网络结构。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公民通过组团模式参与社会治理。北京市购买服务的组团是开放性的、包容性的结构平台。
开放性是指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参与到组团中来。首先参与的就是社会组织。文化服务民生行动中的16家组织所构建的团队,不断发展壮大,截止到2011年底,另有4家社会组织看到组团的效应,主动要求参与到这个网络中。
包容性是指这个组织平台中的异质化因素的增强。不同法人形式的社会组织,如基金会、行业协会、民非,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成为这个管理结构中的异质化因素,同时,企业、志愿者的参与,提高了组团功能互补的意蕴。如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北京少儿京昆艺术教育学会、北京行如风自行车俱乐部、海淀区社工事业发展中心、海淀区一品香山青年社等社会组织也参与到政府购买民办文化场馆公益服务项目中。又如,在支持性社会组织的协调下,高盛银行和社区其他组织与观复博物馆形成了合作关系②。
组团模式,扩大了“16+1”的合作效益,这种结构化管理机制,激发了“16+1”的合作效应,成为“16+1+N”的结构平台,进一步提高了政府购买服务的质量和规模。
可见,组团模式构建了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构建了社会组织与企业、公民之间的合作关系,同时,组团模式也是政府与社会组织、企业、公民合作的平台。这种开放式包容性的购买服务管理结构,实质是以多元治理主体来回应社会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组团模式既能把多样性的社会治理对象纳入到社会治理内容中来,也能根据社会治理内容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实现充分的治理,让多元化的治理主体之间通过功能性的合作和互补把整个社会治理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具体地说,就是政府与政府外的社会组织、企业、公民实现了结构上的整合和功能上的整合,建立起一个共洽的治理结构,这个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网络式的,这个互动网络成为购买服务结构化管理的载体。
第三,组团模式中的角色安排。政府、社会组织(包括支持性组织)及企业等主体在组团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首先,政府是组团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政策制定者确立了组团的理念,设计了组团的模式,亲手推动了组团的实施。社会组织之间缺乏合作机制,政府构建了一个合作的平台,借由这个组织平台,实现了对购买服务的结构化管理。程序化管理保障了购买服务的规范性,结构化管理则保障了购买服务的规模与质量。北京市民政局是“文化服务民生”项目的倡导人,社团办主任带领团队在项目开展之前就到场馆进行深入调研,使后续工作能够切实有效地顺利展开。民非管理处作为执行方和管理方,没有生硬地执行上传下达的指令,而是把民办文化场馆当作朋友与合作者,回应其需求,分阶段地为其提供场所和机会进行培训总结和沟通,成为各家场馆的坚实后盾。[3]
由此可以看出,现阶段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结构的形成,需要有一个主导力量。目前政府作为一个公共管理的主体,有着其他自治力量所不具备的优势。政府的角色优势决定了其对社会组织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在治理实践方面,政府曾作为单一的治理主体而存在,有着丰富的治理资源和治理经验。无论是对其自身的管理还是对社会的管理,政府都有着较长的历史,在长时间的治理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理经验。而社会自治力量的治理经验较少,政府顺势成为社会组织等社会自治力量的引领者。政府作为公权力的掌管者,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拥有制度设计的权力,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具有社会组织无法比拟的治理优势。因此,在组团模式中,政府成为领导者和推动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一直都将保有这个角色,当社会组织真正作为第三部门成为一个自治的生态系统,形成自身的公益产业链,具有自治能力的时候,政府将是制度设计者和合作结构中的甲方,同时作为公共利益的维护者监督和保证公共服务提供的质和量。
其次,项目运作性社会组织作为购买服务中的乙方,是提供公共服务合作网络中的平等主体。该类组织在组团中主要扮演公共服务的提供和产出者。各个社会组织之间更多的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通过联合行动,16家性质相似的文化场馆,相互协助、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本场馆中放置其他文化场馆的宣传资料,在培训课上分享工作经验和疑惑,相互观摩沟通。这种合作是通过支持性组织实现的。
再次,支持性社会组织也是购买服务中的乙方。但是,它不同于上述社会组织,是一个协调和管理合作网络的组织实体,其在组团中主要有三个功能。
一是组织协调功能。支持性社会组织负责协调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由于组团是一种新鲜事物,社会组织难免会存有顾虑,支持性组织的功能是打消顾虑,完成组团心理上的调试。支持性组织还可促进组团参与各方的互动,如协调企业和其他性质的社会组织,帮助文化场馆建立和扩大社会资本,提高资源整合能力。
二是培训指导功能。鉴于目前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是一个薄弱环节,在组团中,支持性组织要组织和安排有针对性的培训。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定期组织培训,培训内容从沟通技巧到组织使命,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培训人员从场馆工作人员到志愿者,全方位覆盖。这种实用性培训和指导,提升了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使其承接政府服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能力建设的过程。打破了社会组织先提高能力,再由政府购买其服务的逻辑。
三是过程监测功能。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定期进行监控统计,通过对民办文化场馆自主数据的采集和项目记录,政府设置醒目标志和监督电话,专家与志愿者进行不定期现场观察测评、参与主题活动、电话回访受益人等形式,确保服务民生公益性目标的实现。这就保证了公共服务提供的质和量,实际上也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一种形式,即政府所购买的是社会组织对公共服务的监督。
其他参与者,如参与组团的企业,也是社会网络结构中的重要主体。作为营利性质的组织,企业通过参与服务民生行动,承担社会责任,重新诠释营利与非营利的界限。组团中的志愿者,是具有公共精神的新时代公民。
四、组团的社会价值
第一,组团模式使购买服务的组织管理精细化。组织管理和程序管理是政府购买服务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通过项目过程管理,确保服务的规范性,从而达到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组织管理是程序管理的依托,科学的组织管理可以避免两个极端:一是政府只管买,其他一切都放手,丧失了对购买服务的监督作用;二是政府过度干预,损害了社会组织参与购买服务的积极性和自主性。组团所形成的购买服务的社会网络,可以在干预和缺位中寻得平衡,通过支持性组织这个中间环节,政府既减少了监督的工作量,也提高了监管的有效性。
第二,组团模式是北京市政府培育和支持社会组织的有效手段。购买服务的直接效益是通过增加供给主体,保障了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间接效益是以此为契机,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组团模式在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之外,还提供了培训和咨询支持。对于项目运作的社会组织而言,这些培训和支持是由支持性组织提供的,是免费的,是政府另外购买的一项服务项目。同时,参与组团的社会组织扩大了社会网络,增加了社会资本,形成更大范围的合作。因此,组团扩大了购买服务的受益主体和受益范围。组团的实体化结构,使构建政府购买服务的常态机制有了组织基础。
第三,组团模式提高了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促使社会组织生态系统的形成。政府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以支持性组织为依托,形成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共同体。组团作为一种购买服务的组织管理,促进了社会组织的类型化和结构化。组团改变了社会组织单兵作战的传统,促成了不同性质、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社会组织之间的合作。通过组团购买服务,改变了政府对社会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的整体性存在的忽略,改变了社会组织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片断性和局部性,构建了社会组织之间互联互补互动的合作机制。这种合作的加强,将随着社会组织规模的扩大,使社会组织走向结构化,成为一个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自洽系统。也只有这样,社会组织才有可能作为自治力量的载体,成为与政府、市场并立的第三部门。
注释:
①详见北京市社团办2011年8月通过的关于加强社会组织组团建设与服务的工作意见的初稿,但尚未正式出台。
②笔者2011年12月访谈北京市协作者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主任李涛的录音整理资料。
参考文献:
[1]温庆云.提升社会动员能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建设的主体作用[J].社团管理研究,2010(9)8—10.[2]马丁·奇达夫,蔡文彬.社会网络与组织[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北京市社团办.市社团办召开社会组织工作会议部署年度检查和2012年工作[EBOL].北京: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2012[2012-03-27].httpwww.xiexiebang.comwssbwssbxxfbshowBulhetin.do id=32984&dictionid=864&websitId=100&netTypeId=2.[4]李瑄.开展“文化服务民生”项目的服务心得[EBOL].北京:北京市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2011(2011-11-30).httpwww.xiexiebang.comwssbwssbxxfbshowBulhetin.do id=30660&dictionid=8003&websitId=100&netTyoeId=2.
第二篇: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调研报告
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调研报告
9月,财政部综合司、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与上海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社团局、社会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实地走访了静安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与参与购买服务的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负责同志以及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调研报告。现刊发该调研报告,供各地、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借鉴、参考。
近年来,上海市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政府投入体制机制,围绕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和完善社区治理等工作重点,在推进实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进一步增强政府投人的有效性和引导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度设计: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
在制度设计上,上海市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总体布局之中,起步早、标准高、规划细、覆盖广。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17件,有力地推动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早在2007年,浦东新区就出台了。甫东新区关王跌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首次以专门文件予以明确规范。2010年3月,闵行区出台了《关于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了购买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实施原则、操作规程等内容。2011年4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 公厅印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1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建立购买服务机制,提出“对协助政府参与社会管电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要通过项目招标、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等形式,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部门要将购买服务的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并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比例”。此后,静安区、长宁区和松江区相继出台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专门性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
2011年3月,上海市启动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若干问题的专项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2012年8月25日,经市政府批 准,市财政局正式印发了《上海市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上海市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目录(2013 ),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目前,上海市正在抓紧制定出台市级层面的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意见。
具体运作: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多样化购买服务方式,拓宽资金渠道.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坪估
上海市在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时,一般采取“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为确保购买服务顺利开展,上海已有部分区(县)建立起了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负责购买服务的项目审定、资金分配、结果公示和效果评估等统筹工作。如静安区成立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评审委员会,由分管副区长牵头,社建办、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社建办负责牵头抓总,民政局负责资质审核和专家聘请,财政局负责预算审核和资金拨付。闵行区成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社会团体管理局),负责对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区财政局、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局;招标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各部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工作的开展。
二是探索多样化的购买服务方式。上海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购买服务方式。总结各区(县)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1.定向委托。主要适用于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时,采取“费随事转”,政府部门把相应预算拨付给社会组织。如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文化发展基金会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文化项目资助,上海市民政局委托市慈善基金会等多家社会组织兴办社会福利事业。2.公益创投。主要适用于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和社会服务项目。2009-2011年,上海市民政局共安排9049万元福彩资金,面向社会公布资助目录,让社会组织白主设计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评审予以立项并签署合同。3.公开招标。主要适用于纳入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公布项目内容,社会组织公平竞争。如2012年,静安区推出了179个购买服务项目,涉及资金 4500多万元。10万-50万元的采 用竞争性谈判方式;50万元以上的由政府采购中心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此外,还有部分政府部门或街镇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以有限竞争或双方协商的方式,直接委托有关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
三是拓宽购买服务资金渠道。近年来,上海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1.专项资金。闵行、虹口、松江等区(县)相继设立了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静安区出台《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予以奖励和资助,年支持经费总额达1500万元。部分街镇也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有些专项资金还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捐赠、基金会认购的方式,广泛发动和整合社会资源。2.财政预算资金。如闵行区2012非区本级预算安排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服务经费约2.3亿元。市政法系统每年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达6700万元。浦东新区塘桥街道2011年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达到1200万元。3.福彩公益金。2012年,市、区两级福彩公益金投入1亿元用于购买社区公益服务。
四是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上海市不断拓展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浦东新区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委托社会组织管理市民中心起步,扩展到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社会矫正、民族融合、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静安区将购买领域分为四类:公共管理领域、社区服务领域、社会事务领域和按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实行购买服务的其他事项。在实践中,上海市积极回应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需求,建立了双向互动的服务项目确定方式,既可有政府部门发布“需求项目”,也可由社会组织自主设计“创新项目”,争取纳入政府购买的范围。如上海市开展的“公益创投大赛”,即由社会组织主动设计项目,通过评审后纳入购买服务的内容,拓展工购买服务的实现方式。
五是加强资金监管末日绩效评估。上海在开展购买服务中,十分注重项目绩效评估,初步探索建立了多方参与的项目资金监管模式。普遍开展专项评估,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跟踪和多方评估,做到了事前有资质评估,事中有监督管理、事后有绩效评估。上海通过多方共同监管,保障购买服务工作的公正、透明、规范,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照“谁购买,谁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责任单位;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社会监督投诉制度;普遍对项目进行覆盖审计和延伸审计,并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和四级预警网络。
主要成效:创新了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模式,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推动了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都尝到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甜头,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也在逐年扩大。2010年,上海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补助等形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37.89亿元;2011年金额达到了41.02亿元;2012年,闵行区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达到23亿元,静安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达到4500万元。总结起来,上海市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创新了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模式。通过财政投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激发了上海市的社会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了开放性的行政管理新格局,培育了公共精神,探索出了公共性的协同自治新机制。浦东新区公益社工师事务所“维稳妈妈”项目,2009-2011年间,对区内66位上访妇女开展劝导和抚慰工作,22户完全息访,36户明显好转。闵行区人民调解协会充分发挥社会调解员的作用,近年来有效地调解了5000多例婚姻家庭纠纷、5900多例邻里纠纷、1400多例房屋纠纷、400多例损害赔偿纠纷。
二是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上海市人口密集、结构多元,依靠单一的行政管理,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一方面能够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准确发现社会公众的真实需求,从而实现了政府职能和公众需求的有效对接。2012年,浦东新区举办了大型社区公益“鹊桥会”,政府公布项目需求,社会组织展示项目方案,共有49家社会组织和全区各街镇进行了需求对接。
三是进一步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上海市通过让社会组织来承接一些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微观社会服务,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如上海市文联每年投入9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举办了696场次文化活动;静安区通过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多种途径为区内90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公共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了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0.59%以下的良好效果,但每年政府投入不过50万元左右。同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能够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企业、基金会和社会捐助资金共同投入社会服务。2011年,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带动了6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当地社会服务。
四是推动了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上海市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有机结合,通过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开竞争、项目运作和绩效评估,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目前,上海市社会组织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显著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和活动力大幅提升,社会组织功能性和服务性更加突出,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品牌和领军人物。
问题和建议: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政策架构,健全工作机制,将购买服务和培育会组织紧密结合
调研发现,上海市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制度性的问题和困境。如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范围还无法清晰界定,政府部门购买服务项目随意性较大,购买服务的定价机制和服务标准还无法统一,购买服务方式和政府采购政策规定还不能完全对接,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还不够明确,购买服务项目评估和绩效评级机制还不够健全等。在下一步工作中,建议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进一步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政策架构。调研中,很多部门都反映,目前土海市虽然普遍进行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践,但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在购买目录、项目内容、定价标准、考核指标等诸多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中随意性较大。在预算体制和资金来源方面,没有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购买服务的资金不固定,来源繁杂,缺乏统一的预算科目。在采购程序、资金监管、项目评估方面,没有明确的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手段。中央层面的制度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下一步,应当着力完善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确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规范购买服务方式、范围和程序,明确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监督评估制度等事宜。同时,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有较强操作性和地方特色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上下结合的政策体系,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涉及财政、民政、审计和相关职能部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在调研中发现,健全的工作机制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基本经验,因此,建议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参与,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具体而言,应成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批准预算资金,建立专门科目,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监督、指导各类购买主体依法开展购买服务工作,牵头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制定承接政府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资质条件,审核承接政府服务的社会组织名录,把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年检、评估和执法工作体系,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购买行为,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纳入预算,对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跟踪监督,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考核评估和验收。审计、纪检等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进一步将购买服务和培育社会组织相结合。社会组织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任务。目前不同地庄、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一些社会组织内部结构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和专职人员比重少,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社会组织运作流程不够规范,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缺乏应有的社会公信力,得不到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认可。因此,要把购买服务工作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将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开展购买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培育扶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各地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通过项目资助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社区服务、行业服务、科技创新等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引导其树立服务意识,发挥服务优势,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文/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 刘振国 王一鸣(发布日期:11/27/2012
编辑:XuJinfa)
第三篇:社会组织服务购买协议—
承接村(社区)服务协议
甲方: 乙方: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承接乙方社区公共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服务目的及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协会的社会职能,丰富百姓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目前整体情况以及相关要求,经协商决定,甲方承接与乙方社区公共服务,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第二条:服务群体
以辖区内的百姓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 第三条:服务内容
有关王羲之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活动。
第四条:服务形式
甲方以无偿服务的方式,定点为乙方提供服务。第五条:服务考核
甲方根据运作制定管理章程,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履行服务时,应向乙方说明原因;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自觉接受乙方的监督。乙方考核:活动参与、评估。第六条:服务费用
秉持着公益理念,甲方无偿为乙方提供服务。如有特殊服务需求,双方协商分担。
第七条:服务期限
1、本合同有效期从2016年 月至2017年 月止。
2、甲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得将服务项目委托给第三人。
3、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负责人:
负责人:
****年**月**日
****年**月**日
第四篇:广东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
粤府办〔2012〕48号
━━━━━━━━━━━━━━━━━━━━━━━━━━━
印发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培育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粤办发〔2008〕13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等七个加强社会建设文件的通知》(粤办发〔2011〕22号)精神,规范和推进我省各级政府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进一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权责明确。各级政府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本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竞争择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购买服务的政府主体应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的有关项目及其内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服务供给的竞争选择。
(三)注重绩效。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注重实效,突出社会效益和降低行政成本。实施购买服务绩效评价,不断扩大购买服务的综合效益。
三、购买主体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主体(以下简称购买主体)为: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经费由财政承担的机关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经费由财政承担的群团组织;以及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或公益服务职能,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的事业单位。
四、购买范围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保密事项以及司法审判、行政决策、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强制等事项外,下列事项原则上应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转由社会组织承担:
(一)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
1.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就业等领域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
2.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社工服务、社会福利、慈善救济、公益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宣传培训等社会事务服务事项;
3.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处理行业投诉等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
4.科研、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社会审计与资产评估、检验、检疫、检测等技术服务事项;
5.按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实行购买服务的其他事项。
(二)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服务事项。
1.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政策(立法)草拟、决策(立法)论证、监督评估、绩效评价、材料整理、会务服务等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
2.按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实行购买服务的其他事项。
五、购买服务目录
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及财力水平等因素,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购买服务范围,并区分各购买主体相同购买服务需求和履行本部门职责所需的特殊购买服务需求,突出重点,拟订本级政府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目录应按规定向社会公布,并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六、供应方条件
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年检或考核合格,社会信誉良好;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程序与方式
(一)购买主体应根据当年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结合同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以及部门预算安排、本单位工作实际等因素,编制购买服务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主动向社会公开所需购买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购买预算、评价方法和服务要求等内容,按规定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1、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党委、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需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由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实施。
2、其余购买服务项目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购买主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实施;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除单笔金额较小的项目外,均应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实施,具体操作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三)通过以上方式确定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后,购买主体或其委托单位应及时与该社会组织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时间、范围、内容、服务要求、资金支付和违约责任等内容。购买主体应将合同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八、资金安排及支付
根据现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购买主体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其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解决。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党委、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和“一事一议”原则,专项研究确定购买服务资金规模和来源。资金支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解决的,由各部门依据购买服务合同,按现行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程序支付。
(二)购买服务所需资金未纳入购买主体部门预算,但经批准可在部门管理的财政专项资金中列支的,由财政部门审核购买服务合同后,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属于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党委、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购买主体应在项目实施前,按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确定资金来源和数额,比照前述
(一)、(二)点规定支付。
九、组织保障
(一)明确分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落实责任。
1.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制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监督、指导各类购买主体依法开展购买服务工作,牵头做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2.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订政府转移职能目录,明确政府职能转移事项。
3.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政府投资计划,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列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计划。
4.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核实作为服务供应方的社会组织的资质及相关条件,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5.监察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6.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7.购买主体负责购买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对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跟踪监督,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考核评估和验收。
(二)信息公开。购买主体应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的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主动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及社会监督。
(三)绩效评价。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可由财政部门实施或通过引入第三方实施。评价范围包括购买主体购买服务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的服务绩效两个方面。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预算安排及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监督检查。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对购买服务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予以处罚、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十、附则
(一)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依法登记设立并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维权、自律等作用的各类民间组织、中介组织。
(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五篇: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规程
关于印发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规程的通知(成财采〔2017〕143号)
市级各部门、单位,各区(市)县财政局:
现将《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规程》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成都市财政局
2017年8月9日
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政府购买服务行为,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财政部《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综〔2014〕9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4〕67号)、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成都市政府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成办发〔2015〕21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市各级行政机关、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行为适用本规程。党 的机关、纳入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按照本规程规定实施购买服务。
第三条
本规程所称服务包括政府自身需要的服务和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由社会力量和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承担的服务。
政府购买的服务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服务是指为保障政府部门自身正常运转需要向社会购买的服务。如公文印刷、物业管理、公车租赁、系统维护等。第二类服务是指政府部门为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职能需要向社会购买的服务。如法规政策、发展规划、标准制定的前期研究和后期宣传、法律咨询等。第三类服务是指为增加国民福利、受益对象特定,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包括公共设施管理服务、公共环境服务、公共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和公共文化服务等。
第二章
预算管理
第四条
政府购买服务所需资金坚持以事定费、费随事转的原则,在既有财政预算中统筹安排。
第五条
购买主体在编制预算前,应根据本部门(单位)职能和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结合同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以服务目标为导向,开展需求调研,提出下一购买 服务项目的规划。
第六条
购买主体应当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专业咨询评估机构、专家等专业优势,结合项目特点和市场调研情况,综合物价、工资、税费等因素,合理测算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所需经费,做好政府购买服务预算编制的基础性工作。
第七条
财政部门在布置预算编制工作时,应当对购买服务相关预算安排提出明确要求,在预算报表中制定专门的购买服务项目表,随部门预算一并布置。
购买主体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应当按要求填报购买服务项目表。其中,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应当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与部门预算一并报送财政部门审核。
第八条
财政部门负责对同级部门(单位)编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支出预算进行审核。
第九条
财政预算经同级人大批准后,购买服务项目表随部门预算批复一并下达给相关购买主体。购买主体应当按照批复的购买服务项目表组织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工作。
第十条
政府购买服务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调整,确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的,应当按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办理。第三章
需求管理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前,购买主体应根据项目规划,进一步细化需求,结合服务项目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以及市场调研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完整、明确、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项目需求。对技术复杂或性质特殊,不能事先确定具体服务要求的项目,购买主体应当选择合适的购买方式,按照“先明确需求、后竞争报价”的原则,实现购买需求的明确完整。
第十二条
购买需求描述应当含义准确、表述规范、清楚明晰,能够通过客观指标量化的应当量化。
第十三条
服务项目需求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服务标的需要实现的功能或者目标,以及为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要求;
(二)服务标的需执行的国家相关标准、行业标准或其他标准、规范;
(三)服务数量或范围、期限、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要求、服务团队的专业化要求;
(四)考核管理标准
1.考核评价标准:适用于具有延续性、合同履行具有周期性等特点的服务,如信息化系统 维护服务、物业管理服务、养老服务等;
2.履约验收标准:适用于交付使用型、合同履行不具有周期性等特点的服务,如软件开发服务、印刷服务等;
(五)项目履约的时间和地点、服务衔接期安排、不可预见事项的处理、资金结算方式等。
(六)其他服务要求。
购买主体应对服务中可能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进行必要的解释和职责界定。核心需求应当列明并细化或量化;考核管理结果应与资金支付相衔接。
第十四条
必要时,购买主体应当就确定服务需求征求相关供应商、专家的意见。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按照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需求论证相关制度执行;其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可以参照执行。
第十五条
政府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应当通过四川政府采购网、主管部门官方媒体、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拟定的服务需求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在充分考虑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明确、完整的服务需求。
第十六条
本规程第三条第二款第一类服务中列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的服务项目,采购需求标准由集中采购机构提出。其他服务项目的需求标准由购买主体提出。
购买主体、集中采购机构应探索研究服务项目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项目的需求标准。
第十七条
购买主体应建立相应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服务需求确定内控管理,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服务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核、购买文件编制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等不相容岗位分设,加强流程管理,健全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
第四章
购买管理
第十八条
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对于政府采购项目,购买主体应按照政府采购法律制度规定,根据服务项目的特点,依法选择适合的采购方式。对于其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购买主体应建立内部管理机制,原则上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确定承接主体。
第十九条
为发挥使用者选择的主动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对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公共服务项目,可以在依法确定多个承接主体的前提下采取凭单制形式购买服务。购买主体应当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等方式择优确定符合条件的承接主体,按规定与其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购买主体向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发放购买凭单,由领受者自主选择承接主体为其提供服务并以凭单支付。第二十条
购买服务文件应当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承接主体资格要求;
(二)服务需求;
(三)评审方法、评审标准;
(四)合同文本(草案);
(五)采用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的,应当列明谈判、磋商过程中可能实质性变动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采用综合评分法时,评审因素的设定应当与承接主体所提供服务的质量相关,包括报价、服务水平、履约能力等。资格条件不得作为评审因素。评审因素应当在购买文件中规定。
评审因素应当细化和量化,且与相应的商务条件和购买需求对应。商务条件和购买需求指标有区间规定的,评审因素应当量化到相应区间,并设置各区间对应的不同分值。
在评分标准设置中,可以适当加大履约能力因素的比重。履约能力因素的评审内容可从服务质量控制、服务进度控制、应急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设置。
采用最低价为成交原则的,应当将购买服务的最低质量要求作为实质性要求在购买文件中予以明确。
第二十二条
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文本及条款应明确购买服务的范围、标的、数量、质量以及服务期限、资金支付方式、与资金支付挂钩的验收标准或考核办法、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等内容。
第二十三条
对采购需求具有相对固定性、延续性且价格变化幅度小的服务项目,在预算能保障的前提下,购买主体可以与承接主体签订不超过三年履行期限的服务合同,或在购买文件中设定不超过三年的服务期限,合同一年一签订。
对于服务期限不超过三年,合同一年一签订的项目,购买文件中应当明确每合同履行完毕的考核管理标准,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签订下一服务合同的依据。
第五章
履约管理
第二十四条
政府采购项目应当按照四川省政府采购项目履约验收管理相关制度执行;其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可以参照执行。第二十五条
服务项目的履约验收、考核评价工作应当由购买主体或其委托的第三方机构组织实施。采购人和实际使用人或者受益者分离的采购项目,验收方应当通知3人以上实际使用人或者受益者对履约验收情况进行监督。
第二十六条
为切实保障公共服务质量,购买主体应当对具有延续性特点的公共服务项目承接主体的服务履约过程采用考核评价的方式进行履约验收。
考核评价可由购买主体采用日常考核、专项考核、随机抽查或相关职能部门督查等方式进行。考核也可以采取第三方监管考核的形式:可以根据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市民投诉反映的有关内容,进行检查核实;也可以采用聘请专业人员或市民测评进行信息反馈;对服务性质特殊、专业要求高的服务项目,考核也可以委托独立的第三方,依照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和合同约定,对服务质量、服务数量、服务成效和服务费用等方面进行专业评估监理。
第二十七条
建立公共服务类项目考核结果通报、告知制度。购买主体应当及时出具考核检查情况通报,书面告知承接主体。
承接主体对通报的考核结果有异议的,应及时书面向购买主体提出异议并提供相应证据。购买主体应当进行核实并在5个工作日内回复,如发现有误,应予以修正。
第二十八条
考核验收结果应当与购买合同约定的资金支付相挂钩。购买主体应当将考核验收资料作为支付合同资金的必要材料。
第六章
资金支付
第二十九条
购买主体应当根据财政国库管理的规定,以及合同约定的付款条件和付款期限办理资金支付。
第三十条
采用凭单制形式实施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承接主体根据合同约定的时间和方式,向购买主体申请兑现凭单。购买主体接到兑现申请后应及时予以兑现。
第七章
绩效管理
第三十一条
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工作流程遵循现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相关规定。购买主体负责组织对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财政部门应当按照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的要求,推进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工作,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财政再评价工作。
第三十二条
对于公共服务类项目,应当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第三方评价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绩效评价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一)购买内容是否符合购买主体的职责范围;
(二)政府购买服务过程情况(选择的购买方式是否得当、购买过程是否规范等);
(三)购买需求是否明确、完整、合规;
(四)考核、验收是否到位;
(五)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六)购买服务成效与目标的达成度,绩效目标完成情况及效果;
(七)服务对象满意情况;
(八)其它内容。
第三十三条
政府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结果按照相关规定向社会公布,并作为以后编制购买服务预算和选择承接主体的参考依据。第八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活动,应当按照政府采购信息公开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及预算公开等相关规定,公开相关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信息除外。
第三十五条
财政部门发现购买主体使用财政资金不规范、政府采购服务程序不合规的,可以依据其情节轻重采取通报批评、扣减下一部门预算等措施进行处理。
第三十六条
监察部门应当监督职能部门对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履行监管责任,对购买主体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并严格问责。
第三十七条
审计部门应当对政府购买服务程序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三十八条
购买主体发现承接主体未按照合同约定实施项目或偏离合同目标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供应商出现违反政府采购法律法规规定情形的,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购买合同的履行、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式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在政府购买服务活动中,属于政府采购项目的,相关供应商可以按规定就有关事项提出询问、质疑和投诉。购买主体、财政部门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属于其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的,购买主体应当在购买文件中 明确供应商权益受到损害的救济渠道及本部门(单位)受理供应商诉求的责任机构。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国家现行法律、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按本规程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规程所称其他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是指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外且在政府采购限额标准以下的服务项目。
第四十二条
本规程由成都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三条
本规程自2017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