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办法
江苏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实施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规范和推进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3〕9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苏政办发〔2013〕175号)、财政部民政部工商总局《关于印发政府购买服务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财综[2014]96号)和财政部民政部《关于支持和规范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通知》(财综[2014]87号)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当遵循权责明确、公开透明、竞争择优、注重绩效的原则。
第三条
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群团组织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二章
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
第四条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主体(以下简称“购买主体”)包括:
(一)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管理且经费由财政负担的机关
单位;
(二)承担行政职能和暂划入公益一类的事业单位;
(三)纳入行政编制管理,经费由财政负担的群团组织。第五条
承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主体(以下简称“承接主体”)是指依法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具有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的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基金会。
第三章
购买内容
第六条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内容为适合采取市场化方式提供、社会组织能够承担的服务事项。主要包括:
(一)基本公共服务。公共教育、劳动就业、人才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安置、医疗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公共文化、公共体育、公共安全、公共交通运输、三农服务、环境治理、城市维护等领域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服务事项。
(二)社会管理性服务。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社会工作服务、法律援助、扶贫济困、防灾减灾、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流动人口管理、安置帮教、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公共公益宣传等领域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服务事项。
(三)行业管理与协调性服务。行业资质资格和水平测
试管理、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制定、行业投诉处理、行业信用管理等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服务事项。
(四)技术性服务。科研和技术推广、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检验检疫检测、监测服务、会计审计服务等领域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服务事项。
(五)政府履职所需辅助性服务。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草拟论证、战略和政策研究、综合性规划编制、标准评价指标制定、社会调查、会议经贸活动和展览服务、评估、绩效评价、工程服务、项目评审、咨询、技术业务培训、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后勤管理等领域中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服务事项。
(六)其他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服务事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保密事项及司法审判、行政决策、行政许可、行政执法、行政强制等事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应当由政府直接提供、不适合社会组织承担的公共服务以及不属于政府职责范围的服务项目,政府不得向社会组织购买。
第四章
购买方式和程序
第八条
购买主体应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
组织采购,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竞争择优的方式选择承接主体。结合购买内容的特点和要求,不宜实行政府采购的,积极探索定额补助、以奖代补等其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
第九条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一般按照下列程序实施:
(一)确定购买项目。购买主体在编制年度预算时,提出拟购买服务项目并编制预算绩效目标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依据相关规定对项目及其预算进行审核后,纳入政府采购管理,并向社会发布。
(二)选择承接主体。购买主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竞争性磋商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也可根据服务项目的需求特点,采取购买、委托、租赁、雇用等承包方式选择承接主体。
(三)签订合同。按规定程序确定承接主体后,购买主体应与承接主体签订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内容、期限、数量、质量、服务要求、绩效目标、考核标准、资金支付方式、双方的权利义务事项和违约责任等内容,并将签订后的合同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四)组织实施。承接主体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提供各项服务,保证服务数量和质量;购买主体应当对承接主体的
服务实行全过程跟踪监管,依据合同约定条款进行检查、验收,并建立应急工作机制。
第五章
工作机制
第十条
建立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部门管理、职能部门履职、监督部门保障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机制。
(一)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研究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指导性目录,审核并公布本级人民政府年度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监督、指导购买主体依法开展购买服务工作,牵头做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经费安排、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二)民政部门实施对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指导与管理。将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并加强监管。
(三)机构编制部门负责编制政府职能转移事项。
(四)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政府投资计划,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列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计划。
(五)购买主体负责提出本部门具体服务项目采购需求、准入条件和评价标准,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的相关信息,督促承接主体按照合同规定提供服务,对承接主体提供的服务实施全程跟踪监管、履约检查和考核验收。
(六)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具体项目的价格认定、成本调查工作。
(七)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进行审计。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十一条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年度预算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列支,购买主体依据购买合同和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申请支付资金。
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购买主体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研究确定购买服务资金规模和来源。
第十二条
财政部门应当会同民政等相关部门加强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监管,推动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组成的综合性评价机制,推进第三方评价,对购买服务项目数量、质量和资金使用绩效等进行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改进购买服务项目管理、安排购买服务预算和选择承接主体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
第十三条 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当加强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监督,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的规范使用和管
理,不得截留、挪用和滞留资金。对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予以处罚、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章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5年
月
日起施行。
第二篇:广东省《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
粤府办〔2012〕48号
━━━━━━━━━━━━━━━━━━━━━━━━━━━
印发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暂行办法
为贯彻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粤发〔2011〕17号)和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和培育我省社会组织的意见》(粤办发〔2008〕13号)、《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实施意见〉等七个加强社会建设文件的通知》(粤办发〔2011〕22号)精神,规范和推进我省各级政府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开展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进一步推进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行政效能,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权责明确。各级政府根据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负责组织开展本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二)竞争择优。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竞争性方式选择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实现“多中选好、好中选优”。购买服务的政府主体应向社会公开购买服务的有关项目及其内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平等参与服务供给的竞争选择。
(三)注重绩效。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应注重实效,突出社会效益和降低行政成本。实施购买服务绩效评价,不断扩大购买服务的综合效益。
三、购买主体
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主体(以下简称购买主体)为:使用国家行政编制,经费由财政承担的机关单位;纳入行政编制管理,经费由财政承担的群团组织;以及依法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或公益服务职能,经费由财政全额保障的事业单位。
四、购买范围
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安全、保密事项以及司法审判、行政决策、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行政执法、行政强制等事项外,下列事项原则上应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方式,逐步转由社会组织承担:
(一)社会公共服务与管理事项。
1.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公共就业等领域适宜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部分基本公共服务事项;
2.社区事务、养老助残、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社工服务、社会福利、慈善救济、公益服务、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和宣传培训等社会事务服务事项;
3.行业资格认定和准入审核、处理行业投诉等行业管理与协调事项;
4.科研、行业规划、行业调查、行业统计分析、社会审计与资产评估、检验、检疫、检测等技术服务事项;
5.按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实行购买服务的其他事项。
(二)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服务事项。
1.法律服务、课题研究、政策(立法)调研、政策(立法)草拟、决策(立法)论证、监督评估、绩效评价、材料整理、会务服务等辅助性和技术性事务;
2.按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实行购买服务的其他事项。
五、购买服务目录
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党委和政府中心工作及财力水平等因素,按照本办法规定的购买服务范围,并区分各购买主体相同购买服务需求和履行本部门职责所需的特殊购买服务需求,突出重点,拟订本级政府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报同级政府批准后实施。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目录应按规定向社会公布,并可根据实际进行调整。
六、供应方条件
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依法设立,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二)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完善;
(三)具有独立的财务管理、财务核算和资产管理制度;
(四)具备提供公共服务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五)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六)在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竞争前三年内无重大违法违纪行为,年检或考核合格,社会信誉良好;
(七)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七、程序与方式
(一)购买主体应根据当年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结合同级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以及部门预算安排、本单位工作实际等因素,编制购买服务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后,主动向社会公开所需购买服务项目的服务标准、购买预算、评价方法和服务要求等内容,按规定开展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
(二)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1、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党委、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需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由财政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组织实施。
2、其余购买服务项目中,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购买主体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相关规定,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实施;不属于政府采购范围的,除单笔金额较小的项目外,均应通过公开竞争方式实施,具体操作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订。
(三)通过以上方式确定承接服务项目的社会组织后,购买主体或其委托单位应及时与该社会组织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服务的时间、范围、内容、服务要求、资金支付和违约责任等内容。购买主体应将合同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
八、资金安排及支付
根据现行财政财务管理制度,购买主体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其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解决。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党委、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和“一事一议”原则,专项研究确定购买服务资金规模和来源。资金支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购买服务所需资金从购买主体部门预算安排的公用经费或经批准使用的专项经费中解决的,由各部门依据购买服务合同,按现行的部门预算政府采购资金支付程序支付。
(二)购买服务所需资金未纳入购买主体部门预算,但经批准可在部门管理的财政专项资金中列支的,由财政部门审核购买服务合同后,采取财政直接支付方式支付。
(三)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属于重大项目、重大民生事项或党委、政府因工作需要临时确定的重要事项,购买主体应在项目实施前,按照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向财政部门提出申请,确定资金来源和数额,比照前述
(一)、(二)点规定支付。
九、组织保障
(一)明确分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涉及面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工,落实责任。
1.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制订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监督、指导各类购买主体依法开展购买服务工作,牵头做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2.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制订政府转移职能目录,明确政府职能转移事项。
3.发展改革部门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实施政府投资计划,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列入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计划。
4.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核实作为服务供应方的社会组织的资质及相关条件,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5.监察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6.审计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
7.购买主体负责购买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对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跟踪监督,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考核评估和验收。
(二)信息公开。购买主体应按规定公开购买服务的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主动接受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的监督及社会监督。
(三)绩效评价。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绩效评价,可由财政部门实施或通过引入第三方实施。评价范围包括购买主体购买服务的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和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的服务绩效两个方面。评价结果作为以后预算安排及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监督检查。购买主体应建立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财政、监察、审计等部门应加强对购买服务的监督,对违法违规行为,按规定予以处罚、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十、附则
(一)本办法所称社会组织,是指依法登记设立并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发挥服务、沟通、协调、监督、维权、自律等作用的各类民间组织、中介组织。
(二)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实施,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篇:青海省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
青海省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促进全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创新服务模式,强化项目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做好201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国卫基层发﹝2015﹞67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试点方案的通知》(青政﹝2015﹞15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14﹞74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公开择优、体现公平。及时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程序、支付标准、服务流程及质量要求等,并通过市场竞争择优选择承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社会力量,做到公开、公正、公平。
(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以疾病预防为主,以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孕产妇、儿童为重点,统筹考虑辖区内全体居民健康服务需求,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制度相结合,合理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内容,防治结合,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三)改进服务、提升质量。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积极推行签约、预约和上门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内涵,规范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增强群众的感受度。
(四)强化监管、注重绩效。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完善考评方法,强化绩效目标跟踪管理和考评结果应用,努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章 购买服务项目
第三条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包括以下项目:
(一)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为辖区内常住居民、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居民疾病谱变化,提出健康干预建议,为居民提供健康指导和疾病防治信息咨询。
(二)健康教育。为辖区居民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公众健康咨询和健康教育宣传等。
(三)预防接种。为辖区内0~6岁儿童和其他重点人群提供预防接种服务,并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理。
(四)儿童保健。开展辖区内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生长发育监测、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体弱儿专案管理等。
(五)孕产妇保健。为辖区内孕产妇提供孕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产后42天健康检查等服务。
(六)老年人保健。对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评估、定期随访、健康指导等。
(七)慢性病患者管理。对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风湿及类风湿患者进行筛查、随访评估、健康干预及健康体检。
(八)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对辖区内居家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定期随访,提供健康咨询和用药指导,开展健康体检。
(九)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开展辖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发现并及时上报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开展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
(十)卫生监督协管。开展辖区内职业卫生咨询指导,协助有关部门开展饮用水卫生安全、校园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安全、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等巡查工作,并提供相关信息报告。
(十一)中(藏、蒙)医药健康服务。为辖区内老年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患者提供中(藏、蒙)医健康保健指导、体质辨识和健康干预。
(十二)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开展可疑者推介转诊,对患者进行随访管理,监督其规范服药。
(十三)地方病防控。对辖区内地方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开展地方病防治知识宣传,发现疫情及时上报。
(十四)新生儿疾病筛查。对辖区内新生儿开展先天性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筛查,及时更新健康档案,跟踪回访并提供健康指导。
(十五)儿童先心病患者筛查。结合儿童“4.2.2”体检,对辖区内0—6岁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初步筛查,及时组织疑似患者到医疗机构确诊,及时更新健康档案,跟踪回访并提供健康指导。
(十六)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体检,及时更新健康档案,将发现的慢性病患者纳入健康管理,并提供健康干预和健康指导。
第三章 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
第四条 购买主体是指负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工作的县级卫生计生主管部门。
第五条 承接主体是指能够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县、乡(社区)各类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民办医疗机构、村卫生室等。其必须具备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资质、服务设施及设备、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或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第六条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辖服务站或乡镇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可分别组成联合体,作为承接主体共同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第七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应向村卫生室倾斜。原则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40%以上的任务应由具备服务条件的村卫生室承担。
第四章 支付标准及资金来源
第八条 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合理确定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付标准。原则上,根据承接主体所提供的服务项目、对象及人数确定支付标准,具体由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商同级财政部门确定。
支付标准根据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物价水平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第九条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需资金,由省、州(市)、县(区、市)财政按一定比例分别承担。其中,省补助资金由省财政通过省对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直接下达到县(区、市)。
第五章 购买方式
第十条 根据各类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设施条件、服务能力、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合理确定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原则上可采用购买服务项目的方式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即由购买主体将本级政府应提供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打成若干服务包,并明确规定每个包的服务内容和数量、质量,以服务外包方式向承接主体购买相关服务。
(一)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与促进、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初步筛查、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日常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中(藏、蒙)医药健康服务、卫生监督协管、地方病防控等。
(二)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包括先天性苯丙酮尿症(PKU)、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患者(CH)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等。
(三)老年人健康体检服务。包括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及健康干预等。
第六章 购买程序
第十一条 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编报购买计划。购买主体按照本办法有关规定合理确定购买计划,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购买计划包括购买方式、服务项目数量和质量目标、项目预算等。
(二)公示。购买计划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复同意后,由购买主体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
(三)选择承接主体。通过公开招标、邀请谈判、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
(四)签订购买合同。承接主体一经确定,由购买主体与其签订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明确所购买服务的范围、数量、质量要求,以及合同期限、资金支付方式、双方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
(五)组织实施。购买服务合同一经签订,责任双方即可组织实施。购买主体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督导和检查,并定期开展绩效考核。
第七章 创新服务模式
第十二条 强化团队服务。支持和鼓励城镇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全科医生服务团队,在辖区内定期巡诊,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引导和鼓励乡镇卫生院与乡村医生组成健康管理团队,采取联点包村服务模式,深入农村牧区,开展流动服务或入户服务。
第十三条 实行签约服务。根据辖区居民健康需求,支持和鼓励城镇社区医疗机构全科医生与辖区内重点人群签订服务协议,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由乡村医生或服务团队与村民建立相对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提供约定的服务。
第十四条 深入推进协同服务。应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点,结合日常诊疗活动同步开展居民健康管理,有效利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资源,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疾病筛查、预防保健和诊疗等服务,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相互支撑、协同发展。
第十五条 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应根据辖区生态环境、居民健康卫生习惯、疾病谱变化,以及地方病、传染病的分布状况和流行趋势,在全面开展国家和省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同时,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和服务内涵,提高服务质量,全力保障群众的身心健康。
第八章 加强项目管理
第十六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分级负责、项目管理”。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应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特点,制定统一规范、操作性强、便于考核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标准体系,与承接主体及时签订购买服务协议,明确服务范围、数量和质量、支付标准、违约责任等,强化日常监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责任主体是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各县(市、区)应按省上的工作部署和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及时组织开展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购买工作,建立督导反馈机制,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导整改。
第十八条 承接主体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履行合约,不得转包或分包服务项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同时,应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按有关规定及时报送财政报表,自觉接受同级监察、审计、卫生计生、财政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九章 绩效考核
第十九条 建立健全由购买主体、财政部门、服务对象,以及第三方组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综合绩效考评机制。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绩效目标,考评指标应细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其中数量考评指标应根据工作重点确定,质量指标应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和省级项目规范执行。
第二十条 注重考评结果应用。省对各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考评结果分为优秀(90分以上)、良好(85—89分)、合格(60—84分)、差(60分以下)四个等级。被评为优秀和良好的,在全额兑现省补助资金的同时,按当年省财政应补助资金总额的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其中优秀按10%、良好按5%予以奖励。被评为合格的,全额兑现省补助资金,不再另行奖励。评为差的,按当年省财政应补助资金总额30%的比例予以扣减。
第二十一条 省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包括奖励资金),应与各地安排的配套资金捆绑一起,统筹安排使用,全部用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不得挪作他用。为了确保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省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扣减的补助部分,应由县级财政予以补足。
第二十二条 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应加强绩效考核工作,跟踪目标管理,严格绩效考评,及时向社会公布绩效考评结果,将考评结果作为重新选定承接主体、调整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第二十三条 实行分级考核。县(市、区)级每半年进行一次绩效考评,市(州)级每半年进行一次重点考评。应高度重视服务对象的评价,并增加考评比重。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作用,根据机构承接任务开展分项绩效考核。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开展第三方考核。
第二十四条 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联合承接主体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负责组织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对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的任务分配依据其服务能力核定,签订购买合同,负责绩效考核,并依据考核结果对所辖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拨付补助资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不得将资金直接拨付至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
第十章 组织保障
第二十五条 健全工作机制。健全由政府统一领导、卫生计生部门统筹协调,财政、人社、审计、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相互配合,合力推进此项工作。
第二十六条 改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方式。全面取消“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预算管理方式。基层医疗机构人员、公用及其他业务支出,主要通过医疗服务收费、承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收入和财政补助等途径予以解决。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薪酬制度,建立按岗付酬、按工作业绩取酬的激励机制,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加大政府投入,支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第二十七条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承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取得的收入,可用于绩效奖励和事业发展,以及弥补运行经费。
第二十八条 健全监管机制。各地、各部门要切实加强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监督管理,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严格购买程序和项目管理,督导承接主体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健全财务制度,严格履约,确保服务数量、质量和效果。省财政、省卫生计生委应加强监督检查工作,加大违纪违规查处力度,对挤占挪用资金的地区,除相应扣减补助资金外,将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通报。
第二十九条 建立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退出机制,对弄虚作假、冒领财政资金的承接主体,依法追回资金,并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条 加强政策宣传。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应借助各类卫生主题日活动和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为顺利推进相关工作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5年9月1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20年8月31日。
附件:
青海省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合同(参考文本)
甲方:(购买方)乙方:(承接方)丙方:(财政部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实施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14〕74号)和青海省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印发的《青海省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规定。为保证所购项目的服务数量、质量和效率,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有关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服务项目内容概述
第二条:服务项目及要求
(项目标准、数量要求、质量标准、完成时间节点)1.2.3.4.5.第三条:项目经费支付方式 项目经费支付方式:
A.分 段 支 付()B.按 月 支 付()C.按 季 支 付()D.项目完成结算()1.合同购买服务价款总额为:(大写)
2.第一次支付时间: ;金 额
第二次支付时间: ;金 额
第三次支付时间: ;金 额
第四次支付时间: ;金 额
本合同预留价款金额:
合同终止后根据绩效评估及合同履行中的过错或过失责任造成经济损失的进行清算后支付。
第四条:合同期限与终止 1.合同期限为 年/月,自 年 月 日起至 年
月 日止。
2.合同的终止
(1)合同期满,双方未续签的;
(2)乙方服务能力丧失,致使服务无法正常进行的;
(3)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现乙方已不符合《办法》规定的承接主体应具备的条件,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
第五条:项目绩效评估
乙方承接服务项目后,由甲方根据《办法》,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项目完成后,甲方、丙方对项目的工作绩效、服务对象受益情况、公众满意度等进行联合评估,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六条:双方权利和义务
甲方权利、义务
1.项目为合同期内实施,甲方每半年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一次督导考核。2.协调乙方在提供服务过程需要由甲方协助办理的相关事宜。3.会同丙方对乙方实施项目情况进行绩效考核评估。4.按约定拨付资金。
乙方权利、义务
1.乙方可要求甲方协调丙方按本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拨付项目经费。2.乙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得将服务项目委托给第三人,应按本合同如实报告项目进展情况,按时、按标准完成项目任务。
3.乙方在履行合同中,需确保居民相关健康信息安全,严禁私自泄露居民相关信息。
4.乙方在服务过程中,需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居民健康档案。如乙方非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需及时将居民相关健康信息转交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机构。
5.乙方在合同到期后,如不再作为工作承担机构,需将所有资料移交至新工作承担机构。
6.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工作承担机构在开展健康体检工作时,严禁借体检之名违规开展误导、诱导服务和推销药品、保健品等活动。
7.乙方未能在合同期内完成全部项目的服务内容,合同终止后,必须将相应款项返还本级财政。
第七条: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甲、乙、丙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本合同一式叁份,甲方、乙方、丙方各执一份,在丙方见证下,经甲、乙方法定代表人签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任何涂改视为无效。本合同未尽事宜,可以另行制定补充条款,补充条款与正文具有同等法律效率。
补充条款
双方签订以下补充条款:
附件:(签定具体合同时,若有附件应注明,并注明附件名称)2.甲方(公章)乙方(公章)
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地 址: 地 址:
电 话: 电 话:
传 真: 传 真: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签约日期: 日
丙方(公章)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负责人):
年 月 1.地 址: 电 话:
传 真:
签约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篇:社会组织服务购买协议—
承接村(社区)服务协议
甲方: 乙方:
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就甲方承接乙方社区公共服务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服务目的及要求
为进一步提升协会的社会职能,丰富百姓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根据目前整体情况以及相关要求,经协商决定,甲方承接与乙方社区公共服务,进行社会工作介入。
第二条:服务群体
以辖区内的百姓群众为主要服务对象 第三条:服务内容
有关王羲之的一系列文化活动;每年至少开展两次活动。
第四条:服务形式
甲方以无偿服务的方式,定点为乙方提供服务。第五条:服务考核
甲方根据运作制定管理章程,遇到特殊情况不能及时履行服务时,应向乙方说明原因;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具有志愿者无私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服务对象服务;自觉接受乙方的监督。乙方考核:活动参与、评估。第六条:服务费用
秉持着公益理念,甲方无偿为乙方提供服务。如有特殊服务需求,双方协商分担。
第七条:服务期限
1、本合同有效期从2016年 月至2017年 月止。
2、甲方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得将服务项目委托给第三人。
3、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章:
乙方签章: 负责人:
负责人:
****年**月**日
****年**月**日
第五篇: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调研报告
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调研报告
9月,财政部综合司、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和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与上海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社团局、社会组织代表和专家学者进行了研讨,实地走访了静安区、闵行区和浦东新区,与参与购买服务的财政、民政等相关部门和街道社区的负责同志以及社会组织代表进行了座谈。通过调研,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做法和经验,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形成了上海市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调研报告。现刊发该调研报告,供各地、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借鉴、参考。
近年来,上海市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政预算改革,积极转变观念,创新政府投入体制机制,围绕调动社会资源、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和谐和完善社区治理等工作重点,在推进实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进一步增强政府投人的有效性和引导性,取得了显著成效。
制度设计: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
在制度设计上,上海市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总体布局之中,起步早、标准高、规划细、覆盖广。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各级政府出台相关文件17件,有力地推动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早在2007年,浦东新区就出台了。甫东新区关王跌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实施意见(试行),首次以专门文件予以明确规范。2010年3月,闵行区出台了《关于规范、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实施意见(试行)的通知,明确了购买服务的指导思想、基本内涵、实施原则、操作规程等内容。2011年4月,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 公厅印技《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1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大政府职能转变力度,建立购买服务机制,提出“对协助政府参与社会管电理和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要通过项目招标、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等形式,建立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政府部门要将购买服务的资金列入部门预算,并逐步扩大购买服务的比例”。此后,静安区、长宁区和松江区相继出台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专门性指导意见或实施办法。
2011年3月,上海市启动了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若干问题的专项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2012年8月25日,经市政府批 准,市财政局正式印发了《上海市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预算管理暂行办法》和《上海市市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目录(2013 ),基本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体系。目前,上海市正在抓紧制定出台市级层面的购买公共服务指导意见。
具体运作:建立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探索多样化购买服务方式,拓宽资金渠道.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坪估
上海市在开展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时,一般采取“政府承担、定向委托、合同管理、评估兑现”的运作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建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为确保购买服务顺利开展,上海已有部分区(县)建立起了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负责购买服务的项目审定、资金分配、结果公示和效果评估等统筹工作。如静安区成立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评审委员会,由分管副区长牵头,社建办、民政局、财政局等相关部门参与。社建办负责牵头抓总,民政局负责资质审核和专家聘请,财政局负责预算审核和资金拨付。闵行区成立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区社会团体管理局),负责对社会组织提供服务项目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由区财政局、民政局、社会团体管理局;招标管理办公室等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各部门权责明确,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工作的开展。
二是探索多样化的购买服务方式。上海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新购买服务方式。总结各区(县)实践,主要有三种方式:1.定向委托。主要适用于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时,采取“费随事转”,政府部门把相应预算拨付给社会组织。如上海市委宣传部委托文化发展基金会面向社会开展公益文化项目资助,上海市民政局委托市慈善基金会等多家社会组织兴办社会福利事业。2.公益创投。主要适用于专项资金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公益和社会服务项目。2009-2011年,上海市民政局共安排9049万元福彩资金,面向社会公布资助目录,让社会组织白主设计项目,由专家委员会评审予以立项并签署合同。3.公开招标。主要适用于纳入政府部门财政预算的公共服务项目,政府公布项目内容,社会组织公平竞争。如2012年,静安区推出了179个购买服务项目,涉及资金 4500多万元。10万-50万元的采 用竞争性谈判方式;50万元以上的由政府采购中心采用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此外,还有部分政府部门或街镇根据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以有限竞争或双方协商的方式,直接委托有关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
三是拓宽购买服务资金渠道。近年来,上海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1.专项资金。闵行、虹口、松江等区(县)相继设立了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静安区出台《社会组织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予以奖励和资助,年支持经费总额达1500万元。部分街镇也设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专项资金,有些专项资金还通过政府出资、企业捐赠、基金会认购的方式,广泛发动和整合社会资源。2.财政预算资金。如闵行区2012非区本级预算安排政府购买 社会组织服务经费约2.3亿元。市政法系统每年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达6700万元。浦东新区塘桥街道2011年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资金达到1200万元。3.福彩公益金。2012年,市、区两级福彩公益金投入1亿元用于购买社区公益服务。
四是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范围。上海市不断拓展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和范围。浦东新区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由委托社会组织管理市民中心起步,扩展到养老服务、教育培训、社会矫正、民族融合、外来人员子女教育等多个公共服务领域。静安区将购买领域分为四类:公共管理领域、社区服务领域、社会事务领域和按政府转移职能要求实行购买服务的其他事项。在实践中,上海市积极回应现代社会的多样性需求,建立了双向互动的服务项目确定方式,既可有政府部门发布“需求项目”,也可由社会组织自主设计“创新项目”,争取纳入政府购买的范围。如上海市开展的“公益创投大赛”,即由社会组织主动设计项目,通过评审后纳入购买服务的内容,拓展工购买服务的实现方式。
五是加强资金监管末日绩效评估。上海在开展购买服务中,十分注重项目绩效评估,初步探索建立了多方参与的项目资金监管模式。普遍开展专项评估,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跟踪和多方评估,做到了事前有资质评估,事中有监督管理、事后有绩效评估。上海通过多方共同监管,保障购买服务工作的公正、透明、规范,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按照“谁购买,谁监管”的原则,明确监管责任单位;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和社会监督投诉制度;普遍对项目进行覆盖审计和延伸审计,并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各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和四级预警网络。
主要成效:创新了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模式,满足了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推动了社会组织能力提升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都尝到了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甜头,购买服务的范围和力度也在逐年扩大。2010年,上海各级政府通过购买服务、补助等形式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37.89亿元;2011年金额达到了41.02亿元;2012年,闵行区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达到23亿元,静安区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资金达到4500万元。总结起来,上海市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效果主要体现在:
一是创新了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模式。通过财政投入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社区治理,激发了上海市的社会活力和内生动力,形成了开放性的行政管理新格局,培育了公共精神,探索出了公共性的协同自治新机制。浦东新区公益社工师事务所“维稳妈妈”项目,2009-2011年间,对区内66位上访妇女开展劝导和抚慰工作,22户完全息访,36户明显好转。闵行区人民调解协会充分发挥社会调解员的作用,近年来有效地调解了5000多例婚姻家庭纠纷、5900多例邻里纠纷、1400多例房屋纠纷、400多例损害赔偿纠纷。
二是满足了社会公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上海市人口密集、结构多元,依靠单一的行政管理,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一方面能够弥补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准确发现社会公众的真实需求,从而实现了政府职能和公众需求的有效对接。2012年,浦东新区举办了大型社区公益“鹊桥会”,政府公布项目需求,社会组织展示项目方案,共有49家社会组织和全区各街镇进行了需求对接。
三是进一步降低了政府行政成本。上海市通过让社会组织来承接一些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微观社会服务,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提高服务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的目的。如上海市文联每年投入90万元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举办了696场次文化活动;静安区通过社会帮教志愿者协会,多种途径为区内900多名刑释解教人员开展公共服务,解决实际困难,实现了重新违法犯罪率保持在0.59%以下的良好效果,但每年政府投入不过50万元左右。同时,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能够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效应”,撬动企业、基金会和社会捐助资金共同投入社会服务。2011年,浦东新区塘桥街道通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带动了600万元社会资金投入当地社会服务。
四是推动了社会组织能力提升。上海市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有机结合,通过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公开竞争、项目运作和绩效评估,极大地提升了社会组织规范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目前,上海市社会组织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同度显著提高,社会组织公信力和活动力大幅提升,社会组织功能性和服务性更加突出,形成了一批有较大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品牌和领军人物。
问题和建议: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政策架构,健全工作机制,将购买服务和培育会组织紧密结合
调研发现,上海市在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工作中也面临着一些制度性的问题和困境。如政府职能和购买服务范围还无法清晰界定,政府部门购买服务项目随意性较大,购买服务的定价机制和服务标准还无法统一,购买服务方式和政府采购政策规定还不能完全对接,购买服务的工作机制和部门职责还不够明确,购买服务项目评估和绩效评级机制还不够健全等。在下一步工作中,建议着重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进一步完善制度顶层设计和政策架构。调研中,很多部门都反映,目前土海市虽然普遍进行了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实践,但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在购买目录、项目内容、定价标准、考核指标等诸多方面,没有统一的标准,实施中随意性较大。在预算体制和资金来源方面,没有把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纳入预算管理范围,购买服务的资金不固定,来源繁杂,缺乏统一的预算科目。在采购程序、资金监管、项目评估方面,没有明确的工作程序,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手段。中央层面的制度缺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下一步,应当着力完善中央层面的顶层设计,确立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基本原则和方向,规范购买服务方式、范围和程序,明确购买服务的资金来源、监督评估制度等事宜。同时,鼓励各地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制定有较强操作性和地方特色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上下结合的政策体系,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涉及财政、民政、审计和相关职能部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分工明确,协调配合,共同推进。在调研中发现,健全的工作机制是推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基本经验,因此,建议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牵头,民政部门协同,职能部门参与,监督部门保障”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具体而言,应成立跨部门的工作协调机制,财政部门负责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制度,批准预算资金,建立专门科目,制定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监督、指导各类购买主体依法开展购买服务工作,牵头做好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管理、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等工作。民政部门负责制定承接政府服务的社会组织的资质条件,审核承接政府服务的社会组织名录,把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行为纳入年检、评估和执法工作体系,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相关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购买行为,将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纳入预算,对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进行跟踪监督,在项目完成后组织考核评估和验收。审计、纪检等部门负责对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
进一步将购买服务和培育社会组织相结合。社会组织只有具备一定的能力和条件,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任务。目前不同地庄、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发展不均衡;一些社会组织内部结构不健全,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专业和专职人员比重少,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一些社会组织运作流程不够规范,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缺乏应有的社会公信力,得不到社会和服务对象的认可。因此,要把购买服务工作和培育扶持社会组织发展紧密结合,将提升社会组织公共服务能力作为开展购买服务的基础性工作。坚持培育扶持和监督管理并重,按照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规范的要求,指导社会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提升社会组织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能力。鼓励各地建立社会组织发展专项基金,通过项目资助或以奖代补的形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社区服务、行业服务、科技创新等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引导其树立服务意识,发挥服务优势,强化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
文/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 刘振国 王一鸣(发布日期:11/27/2012
编辑:XuJin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