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药品不良反应系列知识问答
药品不良反应系列知识问答
★ 药品不良反应应该由谁来报告?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第二条的规定,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根据这条规定,这些单位里的医师、药师、护士都有责任报告。
★ 医务人员发现可疑药品不良反应应该怎么办?
发现可疑不良反应一般应该停用可疑药物,对不良反应给以适当治疗并按规定及时向本院负责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的部门报告,根据他们的意见,认真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
★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是多少?
百万人口报告率为200-400份。
★ 是不是药品使用说明书里列举不良反应少的就是好药、列举不良反应多的就不是好药?
不能这样认为。目前国际上对于药品使用说明书中的不良反应部分,其详细情况写到什么程度,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规定。有的药品说明书中对该药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写的很少,实际发生的不一定少。一个负责任的厂家,应该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把产品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详细地告诉用药者,这样也可以避免一些消费者的投诉。
★ 如何区别药品不良反应与医疗差错、医疗事故?
是药品不良反应还是医疗差错、医疗事故,看医生的处方是否符合药品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用法、用量等要求。
具体医疗事故及医疗差错的鉴别和处理应按照《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有关规定进行
★ 药品不良反应已经发生了,再去报告有什么意义?
及时报告已经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以各种方式发布信息,限制、停止有关药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避免同样药品、同样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护更多人的用药安全和身体健康,甚至保护下一代的安全和健康。
★ 为什么有的人原来对某种药品不过敏,后来却过敏了?
人体原来没有接触过某种药品,身体里没有对这种药品的抗体,一般不会发生过敏反应。接触过这种药品后,身体里有了抗体,再遇到这种药品,就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另外,有些人的过敏反应主要是对药品里的杂质、辅料、添加剂过敏。不同厂家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设备,不同的辅料、添加剂,产品的杂质情况不同,也会出现“原来不过敏、后来过敏”的情况。
★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多大?
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报道,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
(1)住院病人,10%~20%;(2)住院病人因药品不良反应死亡者,0.24%~2.9%;(3)因药品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0.3%~5.0%。
★ 药品不良反应为什么不可预言?
药品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有非药品因素及药品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遗传、感应性、疾病等;后者包括药品的毒副作用、药品的相互作用以及赋形剂的影响等。因此,同一药品的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不同感应性、不同适应症、不同共存疾病的病人中可能表现不尽相同,再加上药物及其制剂中赋形剂的影响,问题更为复杂,这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不可预言的原因。
(丁长玲)
氨茶碱致超敏反应1例
患儿,男,系孕33周难产早产儿,体重1.6kg。因早产儿生活力低下,缺血缺氧性脑病于出生后半小时入住新生儿病房。入院后第二天晚上,患儿出现呼吸暂停,经托背人工呼吸后恢复自主呼吸,为防止再次出现呼吸暂停,予氨茶碱0.18mg·ml-1,3ml/h-1微泵维持给药。用药后3h(约输入氨茶碱mg),患儿突然出现全身气球样膨胀,呼吸、心跳停止,两眼球外突,上下唇肿胀,舌头肿胀外伸,腹部明显膨隆。约2min后,脐部喷出大量气体和少量白沫,口鼻冒出气体和粉红色泡沫,继之冒出红色血性液体,外耳道流出红色血性液体,随即腹胀减轻,两眼球回缩,全身肿胀明显减轻,舌、唇肿胀如前,颈部、面部、胸腹部、会阴部出现5cm×5cm~0.2 cm×0.2cm大小的十几个水泡,内含清凉泡液。患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丁召兴)
《医药导报》2006年第10期
第二篇: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问答
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问答
大家都知道“黄豆吃多了排气,西瓜吃多了尿多,咖啡喝多了失眠”,那么药物也不例外。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除了治疗作用外,难免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给患者带来残疾、死亡。由药品不良反应导致的药物性损害已成为主要致死疾病之一,位于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居第五位。每年药品不良反应可引起超过20万人死亡。这里简单介绍一点药品不良反应基础知识,希望引起大家重视。
一、什么是药品不良反应?
我国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为: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此定义排除了有意的或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当然药品也必须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合格药品。
二、哪些情况属于药品不良反应?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过度作用、首剂效应、副作用、毒性反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耐药性、药物依赖性、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等方面。
三、根据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通常将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两种类型,它们有何不同?
A型药品不良反应:由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致,与用药剂量大小有关,一般情况下药品不良反应随用药量的增加而加重,其特点是可以预测、发生率高而死亡率低。过度作用、首剂效应、副作用、毒性反应、撤药反应、继发反应、药物依赖性、后遗效应都属于A型不良反应。
B型药品不良反应:是与正常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与用药的剂量大小无关,其特点为一般难以预测,发生率低(<5%)但死亡率高。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癌、致畸、致突变反应等都属于B型不良反应。
此外,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由于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药物与药物、药物与机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表现有哪些?
药品不良反应轻的表现有食欲下降等胃肠道反应,重的可导致伤残甚至死亡,临床常见的不良反应表现有皮疹、瘙痒、口干、恶心、呕吐、肝损害、心慌、胸闷、头痛、头晕、失眠、咳嗽、呼吸困难、气喘、血细胞减少、局部疼痛、寒战、发热、乏力、听力下降、视力减弱、血尿、血压上升或下降、昏迷、过敏性休克等,可涉及到人体的所有系统和器官。总之,因用药引起而不属于用药目的的意外反应都应考虑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可能。
五、哪些属于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①引起死亡;②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③危及生命,并能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伤残;④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伤;⑤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长。此外,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所列情形的也属于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等。对药品严重不良反应的监测尤其重要,它的及时发现、处置,常常可以对公众健康形成有效的保护屏障。
六、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药物因素:如药物自身的药理作用、药物中的微量杂质、药物的污染、药物的用量、药物的吸收利用程度;
2、机体因素:由于每个人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疾病状态的不同,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不一样,也就是通常说的个体差异;
3、给药方法:这是一种人为因素,正确与否也影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包括给药途径(口服、注射、外用等)、给药间隔和给药时间(餐前、餐后、睡前等)、给药剂量和疗程长短、药物的配伍和给药速度(如输液);
4、药物相互作用:通常同时使用的药品越多,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越高。
七、国家收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有何意义?
为保障人们用药安全,国家鼓励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个人对发现的药品不良反应可疑事件进行报告,有关部门对此将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一方面可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另一方面也可将相关统计数据作为遴选、整顿和淘汰药品的依据,防止严重药害事件的发生、蔓延和重演。在国家收集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药品安全风险目前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这两类药也是国家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由于国家目前尚未出台药品不良反应的相关补偿机制,所以广大市民更应该对此进行关注,不随便用药,用药前多咨询医师和药师,用药过程中多观察,以防止药害事件的发生。
八、如何才能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尽管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时是难以避免的,但如果做到以下方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将会明显降低:
1、认真阅读药品说明书中的药品不良反应、注意事项、药品相互作用、禁忌症等内容;
2、看病时主动告诉医师以前用药的过敏史及过敏药物名称;
3、按照医师要求的用法用量按时用药,如大多数胃药在饭前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餐后服用;
4、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储存药品,眼药水、糖浆等药未用完,如果间隔时间较久应重新购买;
5、不随便用药,不重复用药(不同药品可能成分或药物作用特点相同),尽量减少同时用药的品种数;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也不能随意延长疗程或突然停药;不可随意调整输液速度;
6、对于症状不严重的疾病尽可能选择口服或局部用药治疗;
7、长期用药要遵医嘱,使用对肝肾功能、造血系统、神经系统、血糖等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要向医生咨询或定期作化验检查,进行监测,防止肝肾功能损害和药物积蓄中毒;
8、口服药物时水温过高可促进部分药物的分解,影响疗效,最好用温开水送服,一般尽量避免用茶水、牛奶等送服药物;
9、肠溶胶囊、缓释控释制剂通常应整粒服用并注意服药间隔时间应合理;
10、关注服药中的任何异常情况。
九、如果怀疑发生了药品不良反应,怎么办?
如果怀疑发生了药品不良反应,患者首先要停止继续使用可疑药品,并向医师或药师咨询。可疑症状如确属药品不良反应,今后应慎重使用该种药品。如果不良反应十分严重,应避免再使用同样的药物。如果不良反应已发生且非常严重,应该去医院就诊治疗,及时使用有助于药物从体内排出,保护有关脏器功能的其他药品。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个人发现药品的可疑不良反应,应向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也可以通过医师、药师报告。
备注:依据资料整理,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赵应峰 邮箱:mailto:asa1971@163.com
第三篇:药品不良反应管理制度(范文)
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及管理制度
一.定义:
1.药物不良反应(ADR)系指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对人体有害或意外的反应。
2.ADR具体范围是:
⑴.所有危及生命,致残直至丧失劳动能力或死亡的ADR。
⑵.新药投入使用后所发生的各种ADR。
⑶.疑为药品所至的突变、癌变、畸形。
⑷.各种类型的过敏反应。
⑸.非麻醉药品产生的药物依赖性。
⑹.疑为药品间相互作用的不良反应。⑺.其它一切意外的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廖安辉 副组长:陈
麒
组
员:杨昌万
林雅辉
林果森
吴文碧
刘川 三.药品不良反应检测领导小组职能:
1.负责监督全院的药品使用管理的各个环节。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处方调配、特殊管理药品管理、临床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安全用药等。2.把ADR报告制度作为一项经常工作来进行。层层落实具体到各科室及人员。
3.负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评价工作。4.制定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和相关规定。5.负责组织全院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教育、培训。四.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1.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和列为国家重点监测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
2.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罕见或新的不良反应。
五.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与时限
1.一经发现药品不良反应,当事医务人员应立即报告科主任、护士长,详细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过程(包括症状、体征、临床检验等),并按诊疗常规做好相应处置。
2.发生造成病人死亡或严重伤害的不良事件,应立即同时上报医务科、护理部、院领导。
3.ADR信息员一旦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详细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及时送交药品不良反应检测领导小组。再由ADR信息员每季度统一向西城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4.《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的填报内容应真实、完整、准确。5.新药监测期内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
六.评价与控制
1.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领导小组应经常对院内使用的药品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2.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应立即停止用药,通知药品生产厂家,来院调查了解、分析原因。
七.相关处理规定
1.对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应报告而未报告的,扣除当事人该月奖金。
2.对发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没有采取积极果断措施的,造成损失的扣除当事人半年奖金。
3.对违反操作规程,使用不当造成医疗事故发生的,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篇:药品不良反应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讲稿
1、药品不良反应讲稿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机能过程中,合格药品在正常的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简称“ADR”。
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特异质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以及对生育能力的影响等,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与药物药理作用的关系,一般把药品不良反应分为A型和B型。1.1A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药物的剂量有关,通常呈剂量依赖型,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就高而死亡率就低。1.2 B型药品不良反应
是指与药物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到在什么样病人身上会出现不良反应,在药物研究阶段的常规毒理学试验中难以发现,一般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
2、发生药品不良反应原因
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药物种类繁多,用药途径不同,体质又因人而异。因此,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2.1药物方面的原因
2.1.1药理作用
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
不良反应。2.1.2药物中的杂质
2.1.3药物的污染
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的不
良反应。
2.1.4药物的剂量
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2.1.5剂型的影响
同一种药物,由于剂型不同,生产工艺不同和用药的方法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分布,也就是说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掌握,就会引起不良反应。
2.1.6药物的质量问题
同一组成的药物,因为生产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
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2.2机体方面的原因
2.2.1种族差异
动物实验中,对药物的毒性感受性实验,因为动物种类不同而有显著差别,亚洲人与欧洲人对药物的感受也有相当大的差别。2.2.2性别
许多药物对男女间的毒性有差别。2.2.3年龄
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应与成年人不同。
2.2.4个体差异
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的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现象。
2.2.5病理情况
病理情况能影响机体各种功能,因而也影响药物的作用。2.2.6血型
2.2.7营养情况
饮食的不平衡影响药物的作用。2.3给药方法的影响
2.3.1医、护人员误用、滥用药品,或处方配伍不当,或病人滥用药物等均可引起不良反应。
2.3.2用药途径
给药途径不同关系到药物的吸收、分布,也影响药物发挥作用的快慢,强弱及持续时间。
2.3.3持续用药
长期用药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发生蓄积而中毒。2.3.4药物相互作用
联合用药不当,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随之增高。
2.3..5减药或停药
减药或停药也引起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范围
3.1 销售上市五年以内的药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所有可疑不良反应。3.2 销售上市五年以上的药品,主要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的、罕见的或新的不良反应。
4、药品不良反应的收集:
4.1销售人员在销售及用户访问过程中,随时收集所销售药品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记录在《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表》上。
4.2销售人员收集到有关不良反应情况后,应将填好的《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表》上报质量部QA,由专管员进行分类。
4.3 属于用户投诉的“不良反应”,除记录投诉内容外,应详细记录投诉人姓名、地址、联系电话,以便进行调查,核实处理,并报质量管理部经理。
5、药品不良反应的确认和报告:
5.1 质量部QA接到销售人员的《药品不良反应记录表》后,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属于一般的不良反应按季度电子表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纸质表报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5.2 属于本公司药品新的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5.2.1 及时报告主管领导,并填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电子表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同时纸质表报当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备案。必要时按本公司的“产品收回和退货处理程序”招回产品。5.2.2组织有关人员要立即走访用户,向用户了解情况,询问用药、发药复核情况和收集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药品实物或包装残盒。所有调查、取证,全部记录在案,不得遗漏。5.2.3 协助医院对患者进行治疗处理。
5.2.4请临床专家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范围、发生率、典型症状、严重程度、处理措施进行调查研究。
5.2.5 根据调查情况写书面报告,及时报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5.2.6 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修改药品说明书,提醒医生或患者注意。
药品不良反应不是质量事故,也不是医疗事故,不作为医疗纠纷或诉讼依据。
第五篇:药品不良反应题库
《药品不良反应及报告制度》、《特殊药品的管理》、《含兴奋剂药品的管理》、《合理用药指导》题库
一、单选(25题)
1、药品不良反应的英文缩写是(B)。A ADE B ADR C MDR D AER
2、药品使用说明书中未收载的不良反应为(B)。
A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B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C一般的药品不良反应
D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
3、《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自(A)起施行。A.2011年7月1日 B.2010年7月1日 C.2011年6月1日 D.2010年12月13日
4、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哪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A)? A.自发呈报系统
B.处方事件监测
C.集中监测系统
D.自动记录数据库
5、下列哪种情况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C)
A.出现了医生以前没有见过的不良反应 B.出现了组织或器官功能严重损害的不良反应 C.出现了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D.出现了我国《药典》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6、下列哪条不属于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D)
A.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B.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C.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D.报告单位或者报告者认为是严重的7、药品群体事件的定义中关于同一药品的描述下列哪条是错误的(C)。
A同一生产企业B 同一剂型C同一批号D同一药品名称
8、下列哪个情形不属于药品不良反应(D)A.药物依赖 B.副作用 C.过敏反应 D.劣药引起的反应
9、我国现行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是(D)发布的。
A.2009年 B.2012年 C.2010年 D.2011年
10、实际上药物成瘾性指的是药物的(A)A.精神依赖性
C.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B.身体依赖性 D.戒断症状
11、药品连续多次应用于人体,其效应逐渐减弱,必须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应,是药物的(D)。A毒性 B依赖性 C耐药性 D耐受性 12、1999年11月10日,世界反兴奋剂机构在(C)成立。A北京 B纽约 C洛桑 D慕尼黑
13、所谓合理用药是指(D)
A 对症开药
B 配药准确
C 价格低廉
D 以药物和疾病系统知识为基础,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地用药
14、合理用药的首要条件是(A)
A 安全性
B 有效性
C 经济性
D 适用性
15、安全性的实质内容是指(C)
A 药物的毒副作用小
B 无不良反应
C 风险/效应尽可能小
D 无致畸形
16、有关经济性的正确含义(B)
A 最满意疗效
B 成本/效果尽可能小
C 少量用药
D 使用廉价药品
17、下列哪些情况是不合理用药的表现(A)
A 有病症未得到治疗
B 有病症未得到正确诊断
C 患者因副作用而终止用药
D因保健品而死亡
18、药师工作失误是造成(C)
A 治疗失败的因素
B 乱开药的因素
C 不合理用药的因素
D 与医师协作失败的因素
19、适当的用药途径是增强病人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发挥吸收作用的给药途径,按其吸收速率的慢快,可依次排列如下(A)A 口服→直肠给药→舌下给药→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吸入→静脉注射
B 直肠给药→舌下给药→口服→吸入→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C 吸入→直肠给药→舌下给药→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D 舌下给药→吸入→直肠给药→口服→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
20、在口服制剂中的吸收率,按其吸收速率的快慢,可依次排列如下(B)
A 片剂>胶囊剂>散剂>溶液剂 B 溶液剂>散剂>胶囊剂>片剂 C 散剂>溶液剂>胶囊剂>片剂 D 片剂>散剂>胶囊剂>溶液剂
21、下列哪种类别不属于我国目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的分类?(B)
A 严重 B 死亡
C 一般 D 新的一般
22、WHO定义的药物不良反应(C)A 药物在人用最小剂量下发生的非期望反应
B 药物在人用最小剂量下发生的有害反应
C 药物在正常人用剂量下发生的非期望反应
D 药物在人用最大剂量下发生的有害反应
23、A型药物不良反应有什么所致
(B)
A 药物的毒性作用
B 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
C 药物的化学反应
D 药物的治疗作用下降
24、B型药物不良反应的特点(A)
A 死亡率高
B 较轻,可逆转
C 较易发现
D 多与剂量有关
25、下列对药物副作用的特点描述哪项是正确的(C)
A 发生快,后果严重
B 发生慢,后果不严重
C 较轻,停药可逆转
D 较重,但可逆转
二、多选(27题)
1、药品经营企业开展
ADR工作应(ABC)
A、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制度
B、药品经营企业应当设立或者指定机构并配备专(兼)职人员 C、承担本单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D、设立专门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
2、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发现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后应当(ABCD)
A、立即通过电话或者传真等方式报所在地的县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 B、必要时可以越级报告
C、填写《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基本信息表》及《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
D、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报告
3、新药监测期已满的药品报告要
(ABD)
A、报告该药品引起的新的不良反应 B、报告该药品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C、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 D、报告该药品引起死亡的不良反应
4、药品不良事件可能原因是
(ABCD)
A、药物因素 B、机体因素 C、给药方法 D、其它因素
5、上市药品研究的局限性是(ABD)
A、研究时间短 B、病例少
C、试验对象年龄范围广 D、用药条件控制严
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ABC)
A、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B、说明书中已有描述,但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或者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
C、不良反应发生的性质、程度、后果比说明书描述更严重 D、药品说明书中已载明的不良反应
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适用于
(ABCD)
A、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卫生机构
B、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业机构 C、(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有关主管部门
8、药品生产、经营、医疗机构按规定报告
(ABCD)
A、一般药品不良反应 B、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C、群体药品不良事件
D、报告一切怀疑与药品有关的不良事件
9、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包括
(ABCD)
A、医疗机构和生产经营企业 B、市、县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C、省级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D、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
10、不良反应的特点
(ABCD)
A、普遍性 B、特异性 C、滞后性 D、长期性
11、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ABCD)
A、是指在同一地区 B、同一时间段内
C、使用同一种药品对健康人群或特定人群
D、预防、诊断、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多人药品不良事件
12、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ABCD)A.导致死亡 B.危及生命
C.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者器官功能的损伤 D.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
13、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单位是
(ABCD)
A、药品生产企业 B、药品经营企业 C、医疗卫生机构
D、市、县级药品不良反应机构
14、对药品经营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ABC)
A、无专职或者兼职人员负责本单位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B、未按照要求开展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报告、调查、评价和处理
C、不配合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或者群体不良事件相关调查工作
D、未按照要求提交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15、药品不良反应制度的实施有利于
(ABC)
A、加强上市药品的不良反应监测 B、促进新药研究开发
C、促进毒副作用严重品种的筛选淘汰 D、处理药品质量事故的依据
16、药物依赖性分为(BD)
A.成瘾性 B.精神依赖性 C.习惯性 D.身体依赖性
17、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指药品不良反应的(ABCD)过程 A.发现 B.报告 C.评价 D.控制
18、药品的三致反应指的是药品的(ABC),属于药品的特殊毒性。
A.致畸
B.致癌 C.致基因突变
D.致死
19、下列哪些药品属于特殊药品的范畴(A B C D)A 麻醉药品
B 精神药品
C 医疗用毒性药品
D 放射性药品
20、下列哪些属于WHO癌症疼痛三阶梯治疗基本原则(ABCD)
A首选无创途径给药 B按阶梯给药
C按时用药
D个体化给药
21、下列哪些属于我国生产及使用的第一类精神药品品种(ABD)。
A丁丙诺啡 B哌醋甲酯 C苯巴比妥 D三唑仑
22、合理用药的基本要素(ABCD)
A 安全性
B 有效性
C 经济性
D、适当性
23、不合理用药的后果(ABCD)
A 延误疾病治疗 B 浪费医药资源
C 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或药源性疾病 D 酿成药疗事故
24、下列哪些属于合理用药的基本要求(ABCD)A 适当的药物
B 适当的剂量
C 适当的病人
D 达到适当的治疗目的
25、下列哪些属医学用途的药物治疗的有效性(ABCD)A 治愈疾病
B 延缓疾病进程
C 缓解临床症状
D 预防疾病发生
26、下列哪些属于判断药物有效性的指标(ABC)
A治愈率
B好转率
C无效率 D降低死亡率
27、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凡例中规定,对一般药品各种贮存条件描述中正确的有(ABD)
A.阴暗处:贮藏温度不超过20℃ B.冷处:贮藏温度为2~10℃ C.常温:贮藏温度为10~20℃
D.冷暗处:在避光条件下贮藏且温度不超过20℃
三、判断(17题)
1、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质量有问题(X)
2、药品不良反应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X)
3、药品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品不良事件,由于不一定与该药有因果关系而不需上报(X)
4、对新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现之日起15日内报告(√)
5、药品说明书未载明的不良反应不可以上报(X)
6、新药监测期满的药品应报告该药品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X)
7、国家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8、毒性药品的收购、经营,由各级医药管理部门指定的药品经营单位负责;配方用药由国营药店、医疗单位负责。其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均不得从事毒性药品的收购、经营和配方业务。(√)
9、麻醉药品是指连续使用后易产生精神依赖性、能成瘾癖的药品。(X)
10、耐药性依据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获得耐药性和天然耐药性。(√)
11、国家严格管制麻醉药品原植物的种植和麻醉药品的生产、供
应、进出口,非医疗、教学、科研需要一律不得使用麻醉药品。(√)
12、易制毒化学品系指可利用其制备毒品的化合物,分为两类。(X)
13、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可以在药店销售。(X)
14、医师未按照《反兴奋剂条例》的规定使用药品,或者未履行告知义务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
15、对于同一种药品而言,无论生产厂家相同与否,其说明书都是相同的。(X)
16、患者应按医嘱规定服药,一定要严格按说明用药,不要增加用药剂量或用药次数。(√)
17、同一药物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途径,会引起不同的药物效应。(√)
四、简答(4题)
1、什么是药品群体不良事件?
答:是指同一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区域内,对一定数量人群的身体健康或者生命安全造成损害或者威胁,需要予以紧急处置的事件。
2、药物依赖性的定义。
答: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有时也包括身体状态,它表现出一种强迫要连续或定期使用该药的行为和其他
反应,为的是要去感受它的精神效应,或是为了避免由于断药所引起的不舒适,可以发生或不发生耐受性,同一人可以对一种以上药物产生依赖性。
3、按药理作用,兴奋剂分为哪几类?
答:刺激剂、麻醉止痛剂、合成类固醇类、利尿剂、受体-阻断剂、内源性肽类激素、血液兴奋剂七大类。
4、合理用药指导主要涉及哪几个方面? 答:(1)指导患者正确阅读药品说明书;
(2)指导患者选用正确的药品规格和剂量;(3)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药品剂型和用药方法;(4)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5)指导患者正确的储存、保管药品;(6)指导患者防范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7)指导特殊人群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