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

时间:2019-05-14 04:01: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

第一篇: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

张文魁: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

2012-03-08 “毒药”还是“良药”?

由世界银行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撰写的一份报告,再度引发对国企改革的热议。

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报告全文,其中结构性改革部分由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ArdoHansson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共同负责。我们对张文魁进行了专访,他就为什么要改国企、如何改革国企一一作答。

在张文魁看来,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不能回避。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整体出售,而大企业和特大型的企业应该实行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

而对于一些自然垄断、关系国家安全、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承担普遍性服务的国有企业,暂不适宜产权改革,但应该着力于加强政府监管和改善公司治理。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深入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研究推进铁路、电力等行业改革。不过,张文魁也强调,国企产权改革的前提是,政府自身的改革要跟上,比如透明度和问责制。

现在的国有经济不是“全民所有”,是“全民没有”

效率低的国有部门以相对低廉价格获得更多资源,对效率高的民营部门获得资源形成了“挤出效应”。而现在的国有经济不是“全民所有”,而是“全民没有”。

主持人:很多观点认为,这几年国企改革在市场退出和整合兼并方面停滞,在这方面您怎么看?

张文魁:首先对国有经济应该有一个清醒正确的判断,这是制订国有经济改革政策的前提。现在有些机构或者学者的判断就是,国有企业效益搞得好,为什么要改呢?如果这个判断是正确的,那么改革的必要性不大,至少改革的紧迫性不强。

但我通过大量研究分析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国有企业与十年前相比的确更好,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上世纪末的改革红利和本世纪前几年的重化工业景气带来的;而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总体而言差距很大,而且越来越大。

国际上最通用的指标有两个,一个是采用ROE(净资产回报率)指标来衡量效益。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报的数据来算,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明显地低于私营企业,也低于外资企业。2003年的时候国企和私企的这个指标还差不多,私企13%,国企12%,2007年国有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略微高于15%;民营企业已经是23%了,非常平稳地上升,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稍微有点下跌,但这两条线差距越来越大。

还有一个是采用TFP(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来衡量效率。几乎所有经得起推敲、具有引用价值的研究都显示,国有企业TFP的全要素生产率远远低于私营企业,过去30年国有企业TFP年均增长大概1.5%,而私营企业是4.5%。无论是ROE指标,还是TFP的指标,在过去十年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最快最明显的时期,都远远低于私营企业。尽管过去十年是国有企业盈利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实际上盈利集中在少数具有所谓“市场力量”的企业,11.5万家国有企业目前的亏损数达到1/4以上,而《国有资产统计年鉴》2008年之前的数据显示国有企业亏损面达到40%以上,这里面有统计口径不一样的原因,但是现在统计口径调了之后也是25%以上。

而民营企业的亏损10%多一点,10%亏损率在市场经济当中是正常的。

当然,有些学者也会强调国企效率较低是因为国企承担了很多社会责任。我个人非常重视这些争辩,并努力寻找这方面的系统的、有力的证据,但是很遗憾,我所能得到的所有分析都是零碎的、不具备引用价值的。我个人承认这方面的因素,但这个因素并不足以推翻上述判断。主持人:过去几年国有企业高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张文魁:国有企业即使跟十年前的面貌相比有很大改观,也是因为上个世纪末对国有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改制重组,我们这些年来一直在享受改革红利,而上一轮的改革的边际效果逐年递减,如果仅仅坐享其成,以前的改革红利将消耗殆尽。因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上世纪末改革之后几年,国有企业ROE大幅度地提高,而2007年之后它基本上是停滞不前,甚至有下降趋势。当然,国有企业2003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壮大,也与这一轮重化工业景气有很大关系,因为保留下来的国有企业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重化工业领域的大企业。但问题在于,重化工业的鼎盛时期也会过去,重化景气带来的红利也会消失。

国有企业过去几年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方面的成绩也成了许多人争辩国有企业优越性和竞争力的证据。但我们的研究结论恰恰相反。我对一些国有企业过去在自主创新方面的进步感到振奋,这方面的成绩一点也不能否认。但是通过系统的研究可以发现,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也是明显比民营企业低很多。这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投入的创新资源取得了多少创新成果就可以比较出来。国有企业在过去几年投入了大量的研发经费,也取得了成果,但是我们可以进行一下比较,比如说,国有企业每投入一亿元研发支出所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大概是18,而民营企业是43,差距不只一倍;国有企业每100名研发人员获得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是3.7,民营企业是7.4,差距也不只一倍。可以看出,民营企业的创新效率比国有企业高一倍以上,这个是中国科技统计研究的官方数据。

国有部门作为一个整体而言,从ROE、TFP和创新效率等典型指标来看,其总体效率明显不如民营部门。但是许多经得起推敲的严肃研究都发现,国有部门占用了与其规模和效率不相称的经济资源和创新资源,而且很多时候是以相对较低廉的价格占用了重要资源,而国有企业天然的“政商联结”加重了这种情形。

想一想,效率低的部门反而能以相对低廉价格获得更多资源,这是什么情形难道不是很清楚吗?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国有部门存在大量的经济租,严重地扭曲了资源配置机制,对效率高的民营部门获得资源形成了“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国有部门的经济租和营业利润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基本没有,老百姓没有享有应有利益。国有部门大约雇佣了三四千万员工,员工当然得到了工资收益,但这些人只不过占我们全部人口的3%、全部从业人员的5%、全部城镇就业人员的10%,所以并没有惠及多数人。从这个角度而言,现在的国有经济不是“全民所有”,而是“全民没有”。

从上面这些分析来看,国有企业到底要不要改不是很清晰吗? 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

要顺利转入内生增长,必须更加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效率提升竞赛,而不是政商联接和资源投入竞赛。主持人:国企改革有何好处?

张文魁:中国过去30多年平均每年9.9%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投资拉动,意味着要不断投入经济资源,投入大量的要素来发展经济。

这是一种典型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通过国企改革,让效率高的民营部门获得更多的资源,而缩减效率低的国有部门规模,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资源配置的扭曲状态,完全不需要这么高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就可以保持相对比较高的增速,这非常有利于一直讲的转变发展方式。

依靠这么多的投资和大量的资源消耗、资源投入来维持高经济增长,发展是根本没法持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发展方式转变进展不大,在相当的程度上是因为国有企业处于粗放、低效率的发展状态。而且我们也做了一些分析和测算,现在整个国家国民经济的资源配置当中,由于国有部门的强势以及同政府存在天然的千丝万缕的纽带关系,使它更容易获得资源和各种商业机会,政府隐含的担保和救出(bail-out)也使它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较多资源,使资源配置扭曲、竞争无法平等。

而民营企业为了抢夺经济资源,可能会采取更加不理性、不光彩乃至不合法的方式,这样整个经济就会出现“政商联接”大竞赛和资源争抢大竞赛,而不是效率提升大竞赛和自主创新大竞赛,最后的结果是,高增长伴生着严重的过度投资和信贷膨胀以及金融隐患,公司治理和宏观审慎出现严重问题,收入分配扭曲和财富掠夺成为常态,而高增长也将戛然而止。看一看一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国家的历史状况吧,就是这样的情况。

因此,我们必须对国有部门进行根本性改革,并以此为契机推进整个企业领域、财政领域、金融领域、政府领域改革和要素市场改革,我相信中国经济能够以较低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来获得较高的增长速度,并有利于使经济结构获得再平衡,这就有利于中央一直强调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

当然,我们对于国有企业过去几年该肯定的成绩都肯定。很多国企开展公司制改革,进行大规模重组,日益重视研发,市场表现的确有所改善。

主持人:既然在过去几年国有企业市场表现有所改善,那么当前如何寻找改革动力?因为老百姓很难像学者那样通过“识别”隐忧来呼吁改革。

张文魁;这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但我认为,发展阶段的转变、增长动力的转换已经使国有部门的低效、对资源配置的扭曲、对平等竞争环境的妨害成为一个越发迫切的现实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隐患。客观地讲,国有企业加上强政府,在经济发展的追赶阶段还是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因为追赶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资源动员和资源投入,对产业结构的选择、对产业技术的采用、对产业组织的设置,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拷贝、模仿和引进,这些因素几乎都可以是“外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最需要的就是资源动员和资源投入的可靠“平台”,国有企业可以较好地充当这样的平台。现在许多地方积极引进央企,其实是在通过引平台来抢资源。

但是随着中国一步一步地接近追赶式发展的边界,我们无可避免地要遇到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的问题,我称之为内生增长阶段,这是借用增长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当中的词汇。如果不能顺利地从追赶式增长转入内生增长,发展就有可能停止,就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要顺利转入内生增长,必须更加依靠企业的自主创新和效率提升竞赛,而不是政商联接和资源投入竞赛,此时国有企业在过去的优势就会丧失并成为阻碍。因此,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其实就是推动增长方式的转变。

主持人:既然非改不可,那国企改革如何寻找方案?

张文魁:我国过去这三十多年的成败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哪些是行得通的,怎么改是不行的,基本上不需要从别的国家找经验,当然如果别国有正确的经验方法可以吸取。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的国企改革,像中国这样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反复之多和试错之频。我们自己就是一本很好的教科书。中国很多改革都是地方上先进行试点,比如说中小企业改革由山东诸城试点改革,或者叫“试错”,从自身经验和教训当中来寻找答案。这个答案就是:产权改革无法躲避。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我们的研究恰恰是基于自身的经验和教训寻找答案,可以说是一副良药。是良药就可能会苦口,但是要治病就必须下药,必须克服不良反应,如果吃药可能会反胃就不吃肯定不行,可以加一些补药来调理,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国企三类企业之外都可以实行产权改革

大型特大型国企的国有股,可以设立相应的投资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来持有,对国有股进行管理,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

主持人:国企改革的具体路径是什么?

张文魁:产权改革是核心。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教训充分说明,产权改革是必由之路。但是要搞稳妥的改革,不能很激进的大爆炸式改革,但稳妥不等于不改。中小型国有企业可以整体出售,而大型和特大型国企应实行股权多元化和混合所有制。在此基础上,大力改革公司治理。总体而言,应该是产权民间化、治理商业化。

也有少数国企可能暂时不太适宜推行全局性的产权改革。这包括三类企业。第一类是自然垄断,包括电网、基础电信和一些公用事业(自来水、燃气等);第二种是关系国家安全的,如航空航天;第三类是承担普遍性服务和提供重要公共产品的,如邮政和市政等。对于这些企业,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并改进公司治理,提高透明度和规范性。这三种之外的都应该产权改革。当然随着时代发展,上述三类企业也可以进行分拆和引入竞争,这样也有可能在某些环节进行产权改革。

要特别强调的是,对于大型和特大型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不会完全民营化,可能长期保持一种混合所有制状态,这也是可以的,关键要加快国有股的证券化,提高国有股的流动性,从而改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我们也必须承认,作为一个整体而言,民企的逐利动力更强,合规意识乃至守法意识更弱,社会责任和社会诚信比较缺乏,再加上一些官员腐败,民众对许多民企颇有些怨言。也就是说,学者可能看重效率,而民众可能更看重效率之外的东西。因此上述领域的国有企业在一定时期保留还是有必要的,哪怕牺牲一些效率。同时,民企必须要加快提高合规意识和守法意识,增强社会诚信和社会责任。

主持人:国外有没有可以借鉴的产权改革模式?

张文魁:以德国汽车工业为例,三大汽车公司中奔驰和宝马完全是民营的,大众算国有企业,由州政府持有大宗股份。

大众原来是纯国企,后来一步一步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的混合所有制并上市。中国的大型、特大型企业,国有股可以保留一定股份,但是这部分股份证券化、可交易,这样的话,公司治理就可以改进,并且让这个企业同其他纯粹的民营企业去竞争。

所以宝马、奔驰、大众,这三家企业有一家是国有占大股的企业,两家是纯粹的民营企业,它们就可以平等竞争、相互促进。中国的国有企业就应该以大众为标杆。

国企与外企对标,不只是技术对标,还有制度对标。

这些大型特大型国企如此改造之后,其中的国有股如何管理和运营?可以设立相应的投资基金或资产管理公司来持有这些国有股,对国有股进行管理,并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完全可以效仿中投或者汇金,不断追求国有资本的回报,提高国有资本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形成现代化的国有资产组合。可以预期,现代化的国有资产组合将成为我国国民的一笔巨大财富,通过支持社保体系和民生投入等途径真正惠及全体人民。

所以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国企改革应该是“国资变社保,国企变民企”。这样就能使国有资产从“全民没有”以全新方式重新回归“全民所有”,我想老百姓一定喝彩而不是倒嘘!拖延改革的巨大代价其实由老百姓买单 上世纪末的改革给本世纪带来了改革红利,但付出了高昂代价,大概有2万亿的改革成本,如果我们再次拖延改革进程,改革成本将大得多。

主持人:产权改革会涉及中小型国企整体出售和大型国企国有股转让,但老百姓非常担心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

张文魁:首先,我国民营经济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经出现了一些有实力、有能力、有责任的民营,它们可以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现在很多民营企业可以到国外去收购跨国公司,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怎么就不能收购国企呢?其次,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职工利益受损,现在的制度规定国有产权转让必须要进入产权交易平台,并规定了严格程序。全国现在至少有几十家这样的平台,北京、上海、重庆等地都是国资委认定的全国性交易平台,技术上完全没有问题。再次,国家有相应法律,可以严惩以身试法、侵吞国资的人。只要认真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国资流失和产权改革中的腐败。

主持人:虽然有这么多规章制度,但为什么屡屡出现侵吞国资的情况呢?

张文魁:关键是在于执行制度的人不能腐败,所以一方面要大力推进国企产权改革,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政府必须要有约束,有透明度,要问责制。事实上,政府改革可能比国企改革还要重要。

主持人:但政府改革比国企改革难度还要大,这是否会导致改革一再拖延?

张文魁:现在是改革的进程在与国有企业的兴衰周期律赛跑。国有企业有它的兴衰周期律,过去几年是第二轮黄金时代,现在应该是进入了第二个白银时代,如果不改革,将会陷入第二个青铜时代和黑铁时代。这是一种非学术的表述。到那个时候被动地进行改革重组,代价会更高。上世纪末的改革给本世纪带来了改革红利,但付出了高昂代价,大概有2万亿的改革成本,那时候GDP一年才8万亿,占百分之十几的GDP,多大的代价。如果我们再次拖延改革进程,若干年之后,改革成本将大得多。这些代价其实最终由老百姓买单,可是老百姓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才是令人悲哀的事情。

作者: 耿雁冰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03月07日

第二篇:推动国企改革发展

推进国企改革发展

我们作为国有企业的一个细胞,在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过程中,应多关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发展等内容。深入领会讲话内容,把讲话的精神学得入脑入心,才能把我们的企业做大做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起,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在如今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指南针。一是对公有制及其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方向作出了部署,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地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支持发展实体经济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二是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行更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发展;三是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开放结构、拓展开放深度、提高开放效益、创新开放模式,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国有企业要勇于和善于担当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企业市场化经营能力,提高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

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是一个政治问题。国有企业必须全面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明确发展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

(一)做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的工作

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把国有资本集中起来,投入到真正需要国有经济进入和加强的领域与行业中,在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明确国有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和行业不能是具有垄断性的,不应向其他所有制企业关闭大门,反而应当鼓励更多的民营资本向这些领域投资,替代并促进国有资本向高技术、高投入的关键环节集中,以提升产业的整体水平;同时,提高国有经济在这些领域的控制力,也不是要实现全产业链的控制,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都要尽可能地向其他所有制企业开放。二是明确国有经济重点发展的领域和行业并不是意味着限制国有企业向其他领域投资,也不能要求国有资本从所有一般性领域退出来,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将最终实现全领域的竞争,所以国有企业只有不断扩展其发展空间才能够实现壮大国有经济的初衷。

(二)做好国有企业自身改革的工作

第一,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必须坚持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让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国有独资企业逐步变成以公有投资者股权为主的股权多元化公司。重点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建设。这种做法有利于企业转机建制的改革尽快走上法制轨道;有利于企业资产和国有股权的合理流动,改善资产配置状态;有利于尽快形成符合现代企业原则的治理结构,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本债务关系和各种经济关系的调整;有利于使国有企业和其他实行公司制的企业更平等地竞争。

把国有企业改造为股份制公司,最终实现在资本市场上的整体上市,是国有企业公司化改造的最佳选择。资本市场的盈利追求和监管压力能够有效地推动国有企业内部的规范运作,加速经营机制的转换,弥补外部监管的不足。在成熟、规范的境外市场上,很多国有企业已经从优良资产部分上市发展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实现了国有资产的资本化,流动性较强。

第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谋求产出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是其根本属性,所以必须把国有企业真正办成企业,遵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经营发展的普遍规律,做到“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一方面,要逐步减轻国有企业所承担的一部分本应该由政府和社会所承担的职能;另一方面国有资产监管部门作为出资人代表,要切实履行监管职能,通过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考核办法,引导国有企业经营者以提高资本收益为核心,做大国有资本,做强国有企业,进而带动和提升产业水平,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提升企业在行业发展的地位,保证可持续经营的能力,防止出现为追求眼前利益而损害长远发展的短视行为。

第三,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以建设新型国际化公司为目标,国有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理应成为“走出去”的领路人。要全面提升国有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以全球化的视野规划国有经济的发展方向,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企业。此外,让国有企业走到国际市场上去,将使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呈现错位发展的格局,有利于巩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企业作为国际市场开拓者,既让出了部分国内市场,又可以带领中小企业共同进军国外市场,二者相互补充,和谐共赢。

(三)做好为国有企业营造外部环境的工作

从当前的公众舆论上看,尽管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对国有企业的负面评价,涉及国企收入和国有垄断等方面。应该看到的是,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近年来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主流,这是不置可否的,但由于社会舆论格局的变化,公众对于国企改革发展的成就知之甚少,暴露的问题却被不断放大,原因之一就是国有企业缺乏改善自身形象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的能力。所以说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不仅要有上述“硬招式”,还要具备下列“软功夫”。

1、国有企业要敢于审视自己的缺点,采取有力措施,解决社会舆论所提出的负面问题,把公众对国有企业的期待化作改革的动力;要端正态度,学习同媒体沟通的技巧,熟悉新媒体传播的各种方式,及时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注,认真做好宣传工作,化解社会舆论的误解和偏见。

2、国有企业要善于总结改革的历史经验,加强理论研讨,抵制错误观点,从理论上讲清楚国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3、国有企业需要积极配合新闻宣传部门,努力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国有企业的宣传工作需要改进宣传方式,提高宣传艺术,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正确认识国有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总而言之,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国企系统应加大重组整合力度,推进内部资源整合,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改制上市,深化公司制和股份制改革。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构建开放式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国企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加大研发投入,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国有企业应该更加坚定信心,把总书记讲话精神融会贯通到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为全面建成大企业大集团而奋斗,共同创造国有经济和国企战线更加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http://news.hebei.com.cn/sybjzx/syxwpd/xwpdztk/hbcyjgtz/cyjgzxdt/200912/t20091223_917645.shtml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明年我省经济工作的核心是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要在转变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这是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对我省经济发展方略的准确把握。就我省的实际情况来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不少困难和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和滞后。正因为如此,“河北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就必须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来抓。在这个事关我省未来发展的重大抉择上,我们务必做到思想统一、态度坚决”。

由于碳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引发全球气候持续变暖,过度消耗自然资源、损害生存环境生产初级产品和低端产品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的关键时刻。经济发展方式是否发生了转变,主要是看产业结构是否得到了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技术层次偏低,是长期困扰我省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是加快构建符合我省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以构建河北现代产业体系为方向和目标,抓住关键环节,从优化产品结构入手,推进产业结构优化 产品结构优化是整个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石。产品结构优化是指企业在国家法律政策范围内,根据市场需求,在现有生产要素条件下,寻求企业各种不同产品之间的最佳组合。一般说来,优化产品结构是企业的产品战略决策。企业产品的组合随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经营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变化而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主要是通过产品的升级换代来完成的。提升产品竞争力是产业升级的开端,而产业升级则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先导。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分工的不断细化,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产业门类。这些不同的产业,由于要素条件和需求空间不同,在增长速度、就业人数、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以及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等方面都会有很大区别。包括产业构成和各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产业结构状态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的发展水平。一个经济实体产出的各种产品的整体专业技术水平决定了其产业结构的优化程度。可以说,一个没有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不可能是一个摆脱了粗放式发展方式的产业。一个缺少优质或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体系,其结构也不可能是先进的、现代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只有把产出优质或高附加值的产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核心,才能准确抓住事物的本质,为优化整个产业结构找到实实在在的抓手,进而打开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天地。

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是推动产品升级换代的主要动力。产品的升级换代是指当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增加资本投入和机器的使用仍然难以支撑企业发展时,通过提高设计能力和水平,不断开发出技术含量更高、质量更好的新产品,从而保持企业的竞争力。这一过程需要多种生产要素的支撑,但技术要素是关键。在实现产品升级换代以后,还应通过产品的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或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向高端转移,如将生产环节转移出去,保留或增加产品设计和销售的功能等。正因为如此,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全面提升产业和行业技术水平。”河北产业结构不合理,归根到底是行业的技术水平低、最终产品的科技含量低。衡量经济结构合理与否,主要看产业、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不完全在于三次产业比例高低、轻重工业份额大小。如果各类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农副产品、服务产品,都能够走上技术的高端,那我们的产业结构必然是优化的、具有竞争力的。所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各行各业、方方面面都要重视抓好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努力在全省形成大气候。

努力在全省形成抓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大气候,在统筹兼顾的同时,要突出重点,力求突破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效的条件、支撑和保障”。优化产品结构虽然是企业的职责,但也离不开整个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其中各级政府的支持尤为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的导向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各级政府要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面向企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方面下功夫;要进一步健全产业技术政策、行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财税、信贷、环保、土地等调控手段,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些措施对企业依靠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升级换代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宝贵的。当然,产出优质或高附加值的产品主要是由企业来完成的,因此,全省经济工作会议还特别要求:要引导企业普遍开展“对标行动”,明确产品的升级目标,制订技术演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努力培育技术品牌。这些要求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这些要求去做,就一定能够使这项范围广、难度大的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推进,并取得明显的成效。

二是要把项目建设作为推进产品结构优化的重要支撑。项目是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的载体,好项目、大项目则是撬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杠杆。集中上一批大项目的机遇并不是总有的,在经济接近或出现过热的时候,国家通常会对项目的规划和实施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加以限制,即便是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国家也会对大项目的实施进行适当控制。但在遭遇严重国际金融危机时,情况就不同了。通过上一批大项目加大投资力度,是各国政府拉动经济走出危机的通常做法。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应对金融危机的重大战略部署,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谋划了一批好项目、大项目。要看到,当前世界经济还没有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因此明年中央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不变,同时将适时适度把握宏观经济政策的力度、节奏、重点,进一步增强其针对性和灵活性,这为我省抓好在建项目并继续谋划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新项目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应抓住机遇,力争在国家支持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信息网络、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巩固已有的优势,同时还要通过项目建设抢占新的制高点。

三是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在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人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的新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已刻不容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能源是低碳经济的基本保证,清洁生产是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循环利用是低碳经济的有效方法,持续发展是低碳经济的根本方向。最近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再一次提醒我们,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鉴于此,省委明确提出要坚定有序地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要加快培育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依赖较少的新兴产业。这一“减”一“增”的本身就是通过发展低碳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由于受自然禀赋条件的影响及产业发展的路径依赖,我省目前仍处于“高碳经济”发展阶段,节能减排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此,我们别无选择,必须敢于对落后产能予以舍弃,切不可满足于眼下仍有市场、仍有微利,而不着手淘汰和改造。要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制定配套政策,把握好工作的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关停并转。

四是通过提高产业集中度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集中度是指市场上某一行业内少数企业在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这一行业的支配程度,一般是用前几家大企业的销售额占该行业销售总额的百分比来表示。产业集中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业的竞争力。实践表明,一个地区要提升产业竞争力,就必须提高产业集中度,依托大型龙头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品升级换代的步伐,以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我省要像在钢铁、能源、港口等领域推进联合重组那样,实行更加积极的产业组织政策,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经济效益。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通过深入做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切实改变我省企业“小、散、弱”的现状,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已组建的企业集团,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战略和运营机制,努力扩大优势。要继续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关联产业、同类产品中进

行整体并购和分解收购。要积极探索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企业的兼并重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

第四篇:用“三个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

价值力、竞争力、控制力——用“三个有利于”推动国企改革

***7月中旬在吉林省考察调研期间对国企改革进行深刻论述,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首次为国企改革确立了价值判断标准,是国企改革之“魂”。***提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这“三个有利于”标准,既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也是目的,为深化国企改革提供了目标指向、实践依据和检验标准,意义重大。这三点,分别是价值力、竞争力与控制力,是一个生产力标准体系。深刻认识“三个有利于”,对我们理解整个国企改革的规律性、理论性及操作性都有重要意义。具有鲜明的改革指向性和现实针对性。

一、国企改革的第一个标准是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是一个价值力标准,也是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标准中首要的、基本的标准。国企是以管资本为主,而衡量其价值的标准便是资本的增加与减少,保值增值是一个基本要求。因为国企改革就是要改掉亏损,通过转方式、调结构等多项改革措施使国企盈利。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经济源泉,所以国企增值是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标准。

二、国企改革的第二个标准是加强国企竞争力,这既是国企改革在世界范围内追求的实力标准,也是从我国结合当前实际提出的新要求。这是在国内多种经济并存竞争发展和国际经济竞争较量的双重市场背景下,对作为整体的国有经济适应市场、立于不败和发展壮大提出的核心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力,就必须通过国企改革,增强自身活力,壮大资本实力,把参与竞争的本钱做厚实;就必须加强国企力量整合,聚合优势,形成拳头,在引领科技创新、实现国家战略和参与国际竞争中当好主力军;就必须有效应对国际国内竞争风险,既遵循市场规律,也避免市场盲目性,把“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提高国有经济整体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就浦里建设公司而言,要增强其经济竞争力,着重在于以下两点:第一,人才是关键,人才是第一生产力,并且浦里建设公司现状是任务重、时间紧,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度大,如何解决人才的引进和薪酬的对等,也是当下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第二,优化公司内设机构,合理配置资源,不重复设立机构从而轻装上阵,有效加强公司的运转。

三、国企改革的第三个标准“扩大国企的功能”,便是通过国企改革的全面深化,增强国企的控制力,使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应当注意到,做大做优做强仍然是近一阶段的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在做大的基础上做强做优。“扩大国企的功能”的要求,使这个问题有了结论。“做大”在前,说明“做强做优”是一个自然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做大”在先,与当前的改革局势密不可分。浦里建设公司在规模和发言权上还要进一步“做大”。浦里建设公司主要工作经营范围是:土地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市政工程建设、建筑材料购销、城市园林绿化、进出口贸易业务。但目前实际工作中,只承担了土地整治及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市政工程建设这两项任务,就“保值增值”而言,要观大势,看大局,准确把握公司的形势走向,还要加大对建筑材料购销、城市园林绿化、进出口贸易业务等方向拓展,进而壮大资本,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

从总体上理解,“三个有利于”提出了改革目的这样的重要课题,揭示了国企改革与国有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国有经济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基础和主导力量,而国有经济的实力,关键在实体经济;抓好实体经济,关键靠搞好国有企业。所以改革本身不是目的,不能为改革而改革。深化国企改革,直接目的是“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从而达到“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的总目的。这正是“三个有利于”每个都以国有经济总体为着眼点的原因。因此。我们不能把国有经济加强、国有资本增值,与搞好国企、抓好实体经济割裂开来,要把目的放在搞好国企上。

不可否认,围绕国企改革,不同观点交锋甚多。我们应当清醒看到,一些人眼里的所谓国企改革,实质就是私有化,消解国企的地位,否定国企的作用。必须认识到,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基础中“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重要体现,国企改革不管怎么改,其核心都应当是解决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融合的问题,而不是危害到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就是为什么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又强调“两个不动摇”——“坚持国有企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动摇,坚持把国有企业搞好、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动摇。”显然,这是推进国企改革必须把握的基本方向。

三个有利于”是一个层层递进、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孤立、割裂、片面地去解读。必须全面准确领会“三个有利于”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魂在质不变,本存基不垮”,是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避免失误的“定海神针”!

第五篇:信息技术推动特殊教育方式转变

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特殊教育的步伐

特殊儿童普遍存在记东西速度缓慢、语言理解能力低下、兴趣特长狭隘等缺陷。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希望能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为有着不同教育需求的残障学生提供各种新的教学策略和评估策略。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具有补偿、教育和交流作用,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从技术特性的角度来看,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实践场域为辅助技术应用与远程技术应用;从信息无障碍技术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可分为电子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无障碍技术,具体包括服务器端语音推送技术、交互式智能语音技术、公共场所听力补偿关键技术等。这些技术应用于特殊教育,能在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发挥补偿、辅助、指导、交流等作用。

构建绿色畅通学习环境,助力信息获取与认知

在特殊教育中,要使残障学生获得生涯发展,资源作为知识形态的技术、人类思维程序的外化,其建设绝不亚于搭建环境。丰富的资源,使残障学生在无障碍的学习环境中得到尽可能多的、丰富的“生涯体验”。信息技术能为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开发配有字幕的音频和视频资源;为有视觉障碍的学生开发大型文本书籍和听读资源。信息资源开发技术能将普通书籍扫描后形成图像资料,利用声音合成软件,转化为音频信息,扩展了视觉障碍学生的可用资源;网站设计开发技术能利用数据库和网页制作结合的方式开发方便视觉残疾者阅读的网页。绿色畅通无障碍学习环境包括物质无障碍学习环境、信息获取和交流的无障碍学习环境等。信息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智慧教室能够随着温度、湿度、光线、空气的变化自动开启调控系统,调整教室的温湿度、光线射入角度等,改善残障学生的学习环境;随处可及且有网络连接的电脑、可触摸电视等能够使残障学生随时获取外部信息,扩大交流范围;数字辅助设备使听力言语和视力有障碍的学生能够方便直接地获取信息,进行交流。例如,南京聋人学校每个教室都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环境,教学楼走廊配有触摸电视,学生可以随时使用。此外,学校还为每个学生配备平板电脑(Pad)终端,并全面覆盖无线网络,学生能通过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轻松获取资源。

通过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儿童融入社会的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感官的延伸,能够支持呈现、模拟、放大教学内容,创造更多观察、触摸等亲身体验感知的机会,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信息技术能够对康复训练起到支持作用,发展残障学生控制环境及根据经验做出选择的能力,有益于其获取信息和知识,培养学生的感知觉、生活技能和融入社会的能力。

在康复方面,全国部分学校建成了语言康复室、听觉康复室、感统教室、多感觉律动室、听觉康复室、多功能感官室、体感教室和视觉康复室。在补偿方面,我校建成了多感觉律动教室,可以将音频信号通过震动地板、音箱的听觉效果、灯光的视觉效果、分别或同时传递给学生,训练听障学生的反应能力,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律动技能。

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拓展了教育的新领域,推动了教育方式的转变。残障儿童普遍存在感受性慢、辨别力低,注意范围窄、稳定性差,识记速度缓慢、语言理解能力低,动机不足、求知欲差及兴趣范围狭窄等缺陷。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有不同教育需要的残障学生提供各种新的教学策略和评估策略。突破交流限制,让社交更广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残障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技术能够改善和突破残障学生与他人交往中的限制,使他们与别人的交往更加便捷。例如听障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或手机上利用电子邮件、微信与教师、家长、同学实现互动交流。

为了使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中尽可能地发挥作用,到2020年,我国特殊教育信息化应从环境、资源、应用、人才培养、管理等方面实现以下目标:

(1)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无障碍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教育信息获取与交流的无障碍;

(2)基本建成康复训练环境,普及康复训练系统,实现康复与教学的整合;

(3)特殊教育数字资源日趋丰富并得到广泛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

(4)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优势,在信息化环境下实现缺陷补偿、康复与教学相结合等能力明显增强,教学方式不断创新;

(5)完善特殊教育信息化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体系,形成建设、培训、宣传和应用推广保障机制。

让我们拭目以待,期待特殊教育美好的明天。

下载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就是推动转变增长方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精选)

    以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关于冀东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调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刻不容缓。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文化是......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5则范文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虞国旗 2011年第2期 ——党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

    以政绩考核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政绩考核制度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推动经济发展方......

    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以项目为抓手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兴文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贾利华“十二五”期间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怎样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到实处、取......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试题及答案

    考试标题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试卷 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15 道,多选题 10 道,总分 100 分,60 分及格。 91分 所属课程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线测试题

    试卷名称: 提交日期: 考试得分: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在线测试题 2013-05-09 100.0 考试用时: 12分钟46秒 未评分试题: 0 正确率: 100% 共8题,正确8题 共0题,正确0题 答......

    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研报告

    推动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调研报告 一、滨海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及调研情况 2010年公布的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表明, 2008年滨海共有10.25万个私营企业法人单位,占全市企......

    申论热点转变增长方式

    热点一: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 第一部分:理论部分 1.概念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指出,“必须加快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