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时间:2019-05-14 04:4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第一篇: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

1月16日,甘肃省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实现上述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最根本的是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着力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为此,会议提出要在全省大力实施“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即着力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强化五大支撑,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村长期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打造三大国家级示范区

“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三个国家级示范区。

甘肃十年九旱,水资源短缺,小麦亩产量在100公斤左右徘徊,人均占有粮食少,年际间波动大,严重影响着甘肃国民经济发展。省农牧厅副厅长杨祁峰介绍说,甘肃要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想发展旱作农业,必须解决水的问题,这就需要有科技创新和突破。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省广大农技人员相继探索创新出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黑膜马铃薯技术、地膜小麦技术,构成了旱作农业体系。省农牧厅厅长武文斌评价说,在旱作农业技术的支撑下,甘肃粮食产量一年一大步,实现了“九连增”,突破了1100万吨大关,创造了甘肃粮食生产的辉煌篇章,也实现了在干旱贫困地区粮食持续大幅度增产的成功探索。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在陇东陇中旱作农业区,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重点,大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全膜覆土穴播等旱作农业技术,大力提升粮食综合保障能力,着力建设马铃薯、玉米、中药材、特色林果等产业基地。如今,农业部已认定在甘肃省建立1000万亩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并要求把示范区建设成为旱作农业发展的典型和样板,为带动全国旱作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有调查显示,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约1068万亩,农业用水量占当地整个用水量的80%左右,大部分农田以大水漫灌为主。玉米、小麦两大类粮食作物亩均用水量分别为640立方米、560立方米,高于全国492立方米的用水量。

另一方面,河西生态危机频现,唯有发展节水农业才是出路。2010年初,省政府出台了河西及沿黄主要灌区高效农田节水技术推广三年规划,提出通过3年努力,力争达到“累计示范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000万亩、节水10亿方、增收5亿元”的目标。甘肃省农业节水与土肥管理总站站长崔增团介绍说,至目前,3年累计推广高效农田节水技术1368万亩,共节水14亿立方米,增效12亿元。

为进一步推动高效节水农业发展,“365”行动计划提出,打造高效节水农业示范区。在我省河西和沿黄等主要灌溉农业区,加快农业节水型社会建设,着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力争“十二五”期间高效节水农业发展到1000万亩;稳步推进水权制度改革,调动农民和龙头企业节水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综合节水技术,把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发展。

“365”行动计划还提出,要打造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在我省甘南等草原牧区,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建设生态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生态畜牧业。

壮大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壮大以草食畜牧业为主的循环高效农业、以设施蔬菜为主的节水高效农业、以优质林果为主的区域性特色高效农业,提升马铃薯、中药材、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等特色产业。这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关乎到我省农民的钱袋子。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远远落后于全国。2012年,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95元,比上年增长15%,圆满完成了温家宝总理提出的“到2012年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的任务。2012年年底,省政府又出台了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到2016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要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即从3909.4元增加到8000元,年均增长15%以上。武文斌说,要保持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就必须在六大特色产业上下功夫。

“365”行动计划提出要壮大三大主导产业。一是壮大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和规模化养殖,加快牛羊大县建设,力争草食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将其尽快打造成为我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二是壮大设施蔬菜。尽快将我省打造成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西北地区反季节蔬菜供应中心。三是壮大优质林果。力争使苹果产量跻身全国前两位,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林果生产和供应基地。

另一方面,要提升三大特色产业。一是提升马铃薯产业,加快建设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加大一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力争把我省建成马铃薯种业大省和产业强省。二是提升中药材产业,加强旱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力争把我省建成全国一流的优质中药材药源基地、饮片加工基地和储运交易中心。三是提升现代种业和酿酒原料产业,力争把河西走廊打造为全国重要的杂交玉米、特色瓜菜制种产业基地和酿酒原料产业带。

强化五大支撑

要实现“365”行动计划提出的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区,壮大和提升六大特色优势产业,就要依靠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政策支持和保护这五大体系来支撑。

强化农业设施装备和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整乡整县整建制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力争把我省一半的耕地建成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的设施装备投入力度,把设施农业打造成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良种繁育、丰产栽培等科技创新推广,为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进一步提高农村通达公路等级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村组道路特别是机耕道建设,解决田间机械作业难、农产品外运难、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快构建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业信息服务、农业防灾减灾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强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和引导农村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引导农民兴办多元化、多类型的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分散农户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转变;培育引进和做大做强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精深加工能力强、规模集约化水平高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集群,重点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积极推广股份合作,构建“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民”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地分享生产、流通、加工等环节的利润。

强化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培养农村科技骨干、科技示范户和各类实用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创业就业培训,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从事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推动就地就近和异地转移就业。

强化政策支持和保护。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必须达到法定比例,并保证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长幅度,不断加大对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财政奖补和农业保险的支持力度;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融资工具和金融产品,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房产权、林权、集体资产分配收益权抵押融资,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户开展资金互助合作,引导和调动更多信贷资金投向农业。

第二篇:甘肃省现代农业发展资金考评通知

甘肃省财政厅 甘肃省农牧厅

关于对2011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

目进行考评的通知

有关市县财政局、农牧(农业、畜牧)局:

为认真做好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和蔬菜产业项目绩效考核和评价工作,提高我省现代农业项目管理水平,督促工作落实,经研究,决定对2011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进行考评。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精心组织,切实按照方案要求开展工作 开展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考评工作是检验项目实施成效的重要手段。为切实搞好此项工作,省上研究制定了《2011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和《2011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见附件),明确了考评目标原则、考评依据、考评对象、考评内容等。有关市、项目县(区)财政部门和农牧(农业、畜牧)部门要高度重视,抽调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组成考评小组,集中时间和精力,认真按照方案要求组织搞好项目考评 工作。

二、规范操作,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考评 在考评工作中,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对照工作方案,准确把握考评内容,高标准、严要求、实事求是的对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准确评价。考评工作按照县区自查、督导检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一)县区自查(占综合考评的20%)。项目县(区)财政、农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组成自查小组,按照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和通知要求,认真开展自查工作,填写《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撰写自评报告,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装订成册,务于3月5日前报省项目管理部门。

(二)督导检查(占综合考评的20%)。省级项目管理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督导组,于3月中旬对项目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

(三)集中考评(占综合考评的60%)。5月份,省级项目管理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考评组,对项目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考评与验收。

三、注重实效,真正用好考评结果

要通过此次考评,认真总结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对自查、督导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仔细研究并及时整改。对未开展自查工作和未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自查报告的,相应扣减综合考评分数。2012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安排实行奖励淘汰制,此次考评结果将作为今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安排的重要依据。

附件1:2011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

肉牛肉羊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附件2:2011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日

2011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 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2011年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管理,科学、客观、合理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和工作成效,根据《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5号)和《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 6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评目标和原则

(一)考评目标

通过对项目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的实施与运行,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省牛羊产业健康发展。

(二)考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采用科学、规范的考评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合理地衡量项目的绩效情况。

2、全面完整原则。对考评内容进行整体评价,点、面结合,全面、完整考核项目实施情况。

3、权责统一原则。行使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必须对取得的效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评依据

考评主要依据国家财经法规、中央和省分别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县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下发的项目批复等文件材料。

三、考评对象

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肉羊产业项目的有关市、县(区)及省直有关单位。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

四、考评内容

(一)实施方案制定:包括实施方案报送及时性,内容完整性,支持环节、项目选择、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合理性、科学性等。

(二)支农资金整合:包括项目县整合相关资金的渠道、资金规模以及资金到位情况等。

(三)资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资金拨付进度、配套资金落实、资金使用规范程度等。

(四)组织保障工作:包括项目县成立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机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等。

(五)项目完成情况。包括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等各项建设内容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种羊投放是否到场户等。

(六)项目效益发挥。包括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

(七)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五、考评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评方式

本项目采取自查、督导检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自查工作由项目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畜牧)主管部门组成自查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012年3月5日前上报省项目管理部门;督导检查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于2012年3月中旬对项目市、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情况进行重点督 查;集中考评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织考评小组,于2012年5月份对各项目市、县(区)和省直有关单位开展集中考核和验收。考评小组由省、市财政农牧(农业、畜牧)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

(二)评分标准

自查和集中考评按照《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规定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自查占综合考评的20%、督导检查占综合考评的20%、集中考评占综合考评的60%。省考评小组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将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或有其他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项目县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其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五、组织管理与其他事项

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成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牛羊产业项目考评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项目考评工作。省、市、县各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项目考评检查组的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项目建设资料、账簿等,真实反映项目建设情况。

考评结果将作为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省级项目管理部门在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时,对考评优秀的项目县予以倾斜;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县,根据其整改情况相应作出继续保留或淘汰资格的处理,同时据情调减所属市州项目资金总额。

2011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

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工作实施方案

为加强2011年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管理,科学、客观、合理评价项目组织管理和工作成效,根据《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5号)和《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考评实施细则》(甘财农[2012] 6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评目标和原则

(一)考评目标

通过对项目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进一步规范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的实施与运行,加强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推进我省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二)考评原则

1、客观公正原则。采用科学、规范的考评程序和操作方案,准确、合理地衡量项目的绩效情况。

2、全面完整原则。对考评内容进行整体评价,点、面结合,全面、完整考核项目实施情况。

3、权责统一原则。行使项目安排、资金分配、管理、使用权必须对取得的效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4、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根据考评内容的不同,结合项目实施效果和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评依据

考评主要依据国家财经法规、中央和省分别制定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及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项目县申报的项目实施方案,省财政厅、省农牧厅下发的项目批复等文件材料。

三、考评对象

实施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的有关市、县(区)及。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项目的实施管理负责。

四、考评内容

(一)实施方案制定:包括实施方案报送及时性,内容完整性,支持环节、项目选择、建设内容及投资预算合理性、科学性等。

(二)支农资金整合:包括项目县整合相关资金的渠道、资金规模以及资金到位情况等。

(三)资金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机制创新、资金拨付进度、配套资金落实、资金使用 规范程度等。

(四)组织保障工作:包括项目县成立组织领导和技术指导机构,相关部门分工协作,政策信息宣传以及总结报送情况等。

(五)项目完成情况。包括高原夏菜标准园、日光温室规模化小区、钢架塑料大棚规模化小区积极集约化育苗基地等各项建设任务是否保质保量完成等。

(六)项目效益发挥。包括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等情况。

(七)违规违纪行为。主要是对被监察、审计、财政监督机构等查出,或被媒体曝光、群众举报等并经查实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处理。

五、考评方式及评分标准

(一)考评方式

本项目采取自查、督导检查和集中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考评。自查工作由项目市、县(区)财政、农牧(农业)主管部门组成自查小组,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形成自查报告于2012年3月5日前上报省项目管理部门;督导检查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成督导检查组,于2012年3月中旬对项目市、县(区)项目实施情况、自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集中考评工作由省项目管理部门组织考评小组,于2012 年5月份对各项目市、县(区)开展集中考核和验收。考评小组由省、市财政农牧(农业)部门抽调人员共同组成。

(二)评分标准

自查和集中考评按照《甘肃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绩效评价量化指标表》规定内容进行量化打分。自查占综合考评的20%、督导检查占综合考评的20%、集中考评占综合考评的60%。省考评小组根据综合考评情况,将结果划分为四个等级:总分在90分以上(含90分)为优秀,80—89分(含80分)为良好,60—79分(含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

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重大挤占、挪用、套取项目资金,或有其他重大违纪违规行为的,一经查实,除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外,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项目县在考评过程中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对其考评按不合格处理。

五、组织管理与其他事项

省财政厅、省农牧厅联合成立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蔬菜产业项目考评领导小组,统一负责项目考评工作。省、市、县各项目承担单位要积极主动配合项目考评检查组的工作,按要求提供有关项目建设资料、账簿等,真实反映项目建设情况。考评结果将作为项目立项和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省级项目管理部门在安排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时,对考评优秀的项目县予以倾斜;对绩效考评不合格的项目县,根据其整改情况相应作出继续保留或淘汰资格的处理,同时据情调减所属市州项目资金总额。

第三篇:发展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和粮食储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做大做强畜禽、果蔬、水产、林竹、园艺五大主导产业,打响泉州龙眼、石狮水产品、晋江畜禽、惠安余甘、安溪茶叶、永春芦柑、德化乌鸡、洛江蔬菜、南安花卉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品牌。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产品、有机产品,加强生产指导,落实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实施畜禽良种、畜产品加工工程,突出发展水产养殖、远洋渔业,继续实施林业“五四三”工程,积极培育森林旅游业。按照“抓龙头、建基地、打品牌、拓市场、扶协会”的工作思路,实施农业产业化“1333”工程,继续加强畜禽、水产品、水果、茶叶、食用菌、花卉、蔬菜等300个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专项行动,扶持发展100家辐射效应强、带动效应明显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30个省级以上农产品名牌和30个大宗农产品批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外向化水平。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制定泉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加快建设台湾农产品贸易的物流集散基地、台湾农业外移的吸纳基地、台湾农民再创业基地、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构筑两岸人员、科教、信息、人力资源交流平台。

第四篇:3、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年)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甘发〔2010〕21号)精神,切实解决适龄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入园难”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有幼儿园2407所,在园(班)幼儿38.73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1208所,民办幼儿园1199所;城镇幼儿园1018所,农村幼儿园1389所。乡镇公办幼儿园236所,占乡镇总数的19.23%,行政村公办幼儿园623所,占行政村总数的 3.86%。省级示范性幼儿园25所,一类幼儿园147所。有幼儿专任教师13668人,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专任教师的70.23%。幼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66.12%,学前二年毛入园率49.1%,学前三年毛入园率39.68%。虽然我省学前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入园难”问题突出;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别大,农村、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滞后;幼儿教师严重短缺,补充机制不健全;管理体制、办园体制、投入体制不完善;民办幼儿园条件简陋,办园不规范。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我省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基本思路

发展学前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坚持以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重点,加大责任落实力度,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2013年,全省新建、改扩建1000所幼儿园,创建一批骨干示范性幼儿园,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完善本、专科学历幼儿教师补充机制,组织实施幼儿教师特岗计划,招录1万名幼儿教师,教师队伍结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建立省、市、县三级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完成80%在职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全省新增幼儿园园位27万个,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58%,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5%。基本实现公办幼儿园资源明显扩大、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显著改善、民办幼儿园发展规范有序、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初步形成的目标任务。

(二)计划。

——2011年,启动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按照“市县为主、省级补助、中央支持”的原则,通过市州、县市区政府投入、省级适当补助和争取中央支持,在全省新建、改扩建100所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省教育厅从现有专项中调剂筹措1200万元,支持城区新建12所幼儿园。实施幼儿教师特岗计划,招录1000名幼儿教师;实施幼儿教师培训工程,省级财政投入120万元,集中培训100名优秀幼儿园园长和500名骨干幼儿教师,各市州完成本地30%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74%。创建5—10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新增幼儿园园位3万个,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67%,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52%,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1%。

——2012年,新建、改扩建400所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全省完成40%的乡镇标准化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加大幼儿教师特岗计划实施力度,招录3000名幼儿教师;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省级财政投入240万元,集中培训200名优秀幼儿园园长和1000名骨干幼儿教师,各市州完成本地55%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77%。创建10—15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新增幼儿园园位9万个,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68%,学前二年毛入园率达到5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43%,初步缓解广大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

——2013年,新建、改扩建500所标准化乡镇中心幼儿园,全省完成60%以上的乡镇标准化幼儿园建设任务,村办幼儿园办园条件明显改善,学前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特岗计划实施力度,招录5000名幼儿教师;进一步加大幼儿教师培训工程实施力度,省级财政投入360万元,集中培训300名优秀幼儿园园长和1500名骨干幼儿教师,各市州完成本地80%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80%。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增加到50所以上。新增幼儿园园位15万个,实现三年行动计划的预定目标,基本解决广大适龄儿童“入园难”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机制,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1.加强统筹规划。各市州、县市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突破口,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结合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进行科学统筹,合理配置,促进学前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

2.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学前教育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按照“市县为主、省级补助、中央支持”的原则,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严格规范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省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给予重点支持。

3.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实行政府统筹协调、地方分级办园、部门分工负责、教育归口管理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由机构编制、发展改革、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建设、卫生、人口、工商、妇联等部门参加的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学前教育机构的指导、管理和服务,研究解决本地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突出问题。

4.强化责任考核。各级政府作为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问题的责任主体,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考核奖惩和问责制度,把学前教育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教师待遇、教育管理等纳入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标,将结果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教育政绩的重要依据。要逐级签订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并向社会公开学前教育开展情况,接受群众监督。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幼儿园园长及教师给予表彰奖励。

5.加强宣传引导。加强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基本要求和科学规律。幼儿园要加强与家庭、社区的联系合作,主动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支持社区开展有益的早期教育活动,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扩大资源,增加供给,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基本需求。

1.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坚持以发展普惠性幼儿园为方向,加大政府投入,按照“广覆盖、保基本”的原则,新建、改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努力扩大学前教育的覆盖面。在稳定现有企事业单位所属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及国有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兴办幼儿园。采取“名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等模式,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际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

2.规范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各地要对民办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通盘考虑,科学统筹,努力提高学前教育资源利用效益。出台《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各市州、县市区要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管理、同考核。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严格民办幼儿园审批和年检制度,切实加强对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的监督管理。

3.加快发展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幼儿园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有关幼儿园建设标准,每个乡镇建设1—2所独立建制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大村独立建园,小村联合办园,着力保障留守适龄儿童入园。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结合实施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幼儿园保教条件,合理配置公办幼儿教师,全面加强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

4.加强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各地要把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渠道,在住宅小区规划、审批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落实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确保适龄儿童“有园上”、“上得起”。城镇新增公办幼儿园主要以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为主,原则上每5000人左右的住宅小区建设一所规模为6个班以上的幼儿园。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竣工后,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3个月内无偿移交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其用途。2011年前,各县市区政府要完成对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的清查工作,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未按批复规划配套建设幼儿园的开发商,2013年底前要完成补建或上缴幼儿园异地建设费,该费用由县级政府统筹安排,用于幼儿园建设。

(三)落实编制,补充师资,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

1.切实落实幼儿教师编制。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劳人编〔1987〕32号)相关规定,合理确定生师比,认真核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2.建立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把幼儿教师入口关,实行幼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教师等均应取得岗位任职资格,实现持证上岗。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现有在岗人员,要在3年内取得任职资格,不能按期取得任职资格的,要退出相关岗位。中小学富余教师按照任职资格标准,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转为幼儿教师。

3.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创新幼儿教师补充机制,大力实施幼儿教师特岗计划,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在办好现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上,新建1—2所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增加学前教育招生计划,扩大免费师范生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依托高等学校、教科研单位等教师培训机构,通过3年时间,分层完成全省幼儿教师培训任务。建立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培训体系,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升幼儿教师整体素质。省级负责集中培训优秀园长和骨干幼儿教师,各市州、县市区负责完成本地80%幼儿教师和园长的培训任务,各类幼儿园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展园本培训。

4.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各地要确保幼儿教师各项工资福利政策落实到位,切实稳定幼儿教师队伍。在职称评定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师的倾斜力度,将幼儿教师纳入甘肃省“园丁奖”、“特级教师”、“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评选范围。要切实保障民办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民办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学习培训、评优选先等方面与公办幼儿教师享有同等待遇。要参照当地公办幼儿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和聘用教师的工资标准,并按照国家政策,为他们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

(四)深化改革,规范管理,提高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1.加强管理指导,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实施《甘肃省学前教育管理条例》和《甘肃省幼儿园办园标准》,促进我省学前教育健康发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对幼儿园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指导,进一步加强对幼儿园准入、教师资质、人员流动、教育教学、卫生保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监管指导,切实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提高办园水平。

2.坚持科学保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精神,树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要坚决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3.强化安全监管,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各市州、县市区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全面落实安保人员和安防设备,强化幼儿园园舍设施、活动场所、饮食卫生、传染病防治等日常安全工作的管理检查,严防发生各类安全事故。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膳食营养、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生长发育监测等工作,落实国家计划免疫等方面的卫生保健措施;其他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监管。

4.加强教育研究,提升服务水平。各地要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充实教研力量,完善教研指导网络,大力开展学前教育教学研究,健全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教研服务水平。

第五篇: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甘肃省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4—2016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和省上《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巩固提升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成果,加快我省学前教育普及步伐,满足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需求,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抓住发展机遇期,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先后出台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甘肃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甘肃省学前教育五年发展规划(2011-2O15年)》等政策文件,有力促进了全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省共有幼儿园3141所,在园幼儿54.98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734所和16.25万人,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公办幼儿园达到1613所,民办幼儿园达到1528所,分别比2010年增加了405所和329所,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大,公办、民办并举的格局基本形成;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初步建立,省、市、县三年累计投入28.69亿元用于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幼儿园专任教师达到20621人,比2010年增加6953人,教师补充渠道逐步拓宽,幼儿教师数量得到扩充;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6.15%,比2010年提高了26.47个百分点,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初步缓解。

虽然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是国民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结构性困难和问题突出存在:学前教育资源城乡分布不均,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资源依然短缺,城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学前教育投入保障机制不完善,学前教育师资补充机制建设相对滞后;学前教育资源结构不尽合理,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幼儿园办园条件改善严重滞后,优质资源比例偏低,保育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省学前教育的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精神,认真落实“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坚持扩资源、建机制、调结构、提质量并重的原则,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坚持公益普惠,建立健全经费师资保障机制注重可持续发展,加强学前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注重落实政府责任,提升学前教育质量坚持科学保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立足广覆盖、保基本,发展城市学前教育立足公益性、普惠性,初步形成以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为主体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保障广大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6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和扶持一批幼儿园。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通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建立巡回支教点、社会力量办园等形式推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通过清查回收补建小区配套幼儿园、规范认定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等举措,进一步扩大城市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完善幼儿园教师补充机制,按照“强化专业、弱化学历”的原则,全省多形式招录15000名幼儿教师。完成新一轮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全员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全省优质示范幼儿园占比达到10%。新增幼儿入园学位30万个,全省在园幼儿数接近75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实现普惠性幼儿园资源明显扩大,乡镇中心幼儿园全面覆盖,行政村学前教育资源网络初步形成,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有效解决的目标任务。鼓励经济条件好、教育基础强的地区加快发展,提前完成目标任务。

(二)计划

——2014年,新建、改扩建316所幼儿园。全省多形式招录 5000名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集中培训400名幼儿园园长和8000名幼儿园教师,各市(州)完成本地40%的园长和教师培训任务。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2%。创建30所优质示范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学位9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实现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2015年,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常住人口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依托现有小学建设一批幼儿园。认定和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省多形式招录5000名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集中培训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 各市(州)完成本地80%的园长和教师培训任务。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5%。创建40所优质示范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学位12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2%。实现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

——2016年,在全省有条件的农村地区,依托小学建设一批幼儿园。认定和扶持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配备玩教具设备1000套。全省多形式招录5000名幼儿教师。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集中培训600名幼儿园园长和3000名教师,各市(州)全面完成本地100%的园长和教师全员培训任务。具备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88%。创建40所优质示范幼儿园。新增幼儿入园学位9万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实现第二期三年行动计划的总体目标,基本满足广大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四、主要措施

(一)科学统筹规划,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

1.各级政府要把学前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市(州)、县(市、区)政府要科学制定本地学前教育特别是行政村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将学前教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充分考虑区域适龄儿童分布、流动变化趋势等因素,盘活部队、企业、事业、街道、社会团体等各方资源,推进区域内学前教育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2.各地要高度重视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科学确定本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研究制定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政策措施。要调整优化幼儿园布局结构,对乡镇中心幼儿园和行政村幼儿园进行科学规划布点;积极拓展中心城区学前教育发展空间,在新城区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严格落实配建幼儿园的规定,优化城市学前教育资源和幼儿园布点,努力实现适龄儿童就近入园、方便入园。

3.要创新幼儿园发展模式,鼓励各地采取名园办分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办分园、强园帮弱园、合作办园和结对帮扶等集团化办园形式,引导扶持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园所之间建立发展共同体,稳步扩大和优化城乡优质、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

(二)坚持多措并举,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1.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幼儿园。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工程,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新建、改扩建316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实施集中连片贫困县行政村幼儿园建设工程,在58个集中连片贫困县2000人以上行政村依托现有小学建设幼儿园,推动学前教育向行政村延伸。利用中央财政资金实施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项目,为乡镇农村幼儿园和学前支教点配备必要的玩教具和保教、生活设施设备等,满足行政村基本办园需要。

2.大力清查回收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各级政府要把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作为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渠道,统筹协调发改、国土、住建等相关部门,严格执行省政府关于城镇住宅小区与配套幼儿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规定,制定出台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要对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摸底清查,对未按要求进行幼儿园规划设计、建设配套、无偿移交的相关部门和开发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查回收还建,或由开发商缴纳配套幼儿园异地建设费,用于幼儿园新建或改扩建项目。2015年底前,城镇小区按国家和省上相关规定补足配齐幼儿园,有效缓解城区学前教育资源紧缺问题。

3.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出台《甘肃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认定和扶持一批保教质量较高、收费标准合理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有效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各地要根据《甘肃省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科学统筹、通盘考虑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发展建设,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规范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并逐年提高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支持力度。

4.鼓励发展机关和企事业办园。积极支持军队、机关、国企、事业单位办园。对通过创建、评估、认定达到省级一类幼儿园标准的企事业单位幼儿园,各级政府要给予一定的奖补。

(三)加强队伍建设,多途径提升幼儿园教师素质

1.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严格落实教育部《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教师〔2013〕1号),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具体实施方案。统筹实施学前教育师资培养、补充、培训一揽子计划,通过实施扶持高校毕业生就业项目、事业单位招聘、中师培养选拔、中小学教师转岗、优秀毕业生巡回支教等途径,逐步补足配齐幼儿园教职工并优先补充到农村贫困地区任教,着力解决学前教育师资短缺问题。

2.严格实行幼儿园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园长、教师等均应取得相应任职资格,实行持证上岗。尚不具备相关任职资格的在岗人员,要在三年内取得任职资格。各地要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退出机制,对不能按期取得任职资格或存在师德师风问题的要予以调整。3.进一步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研究制定甘肃省幼儿园教师培养规划,扩大幼儿园教师培养规模,提升幼儿园教师培养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创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初中毕业起点和高中毕业起点中高职一体化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形成以本专科为主、中高职为辅,硕士、本科、专科、中专等各学历层次相衔接,学前教育专科学校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相结合的专业化人才培养体系。

4.增强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施“国培计划”的同时,加大“省培计划”实施力度。依托省、市、县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和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实施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全员培训。根据项目要求、培训对象,丰富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幼儿园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升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5.保障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各地要确保幼儿园教师工资福利和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比例倾斜。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资格认定、学习培训、评优选先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并按照国家政策办理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四)坚持科学保教,提高保育教育质量

1.建立科学保教实验区(园)。全面推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区和实验园建设。建立省、市、县级实验区和实验园,引导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学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探索有效途径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的保育教育活动。

2.加强保育教育教研与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增加专职教研人员,结合实际开展教研工作。发挥各地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指导和智力支撑作用。建立学前教育教研机制和指导网络,落实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重点加强对乡镇和农村幼儿园保育教育活动的指导,引导其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坚决防止“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3.配备必要的玩教具和图书,丰富幼儿活动。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统筹现有专项资金,为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玩教具和图书,保障幼儿园保教活动的正常开展。充分利用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扶持政策,结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进一步改善民族地区幼儿园保育教育条件。

4.探索建立学前教育研训基地。在全省选择保教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建立15个省级学前教育研训基地,并由省教育厅认定、命名、挂牌,使其成为全省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教研、业务指导的专业基地。鼓励各市(州)积极建立市(州)级学前教育研训基地。

5.开展保育教育结对帮扶活动。鼓励优质示范幼儿园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各市(州)要大力实施支教工程,组织城区公办幼儿园骨干教师赴乡镇中心幼儿园支教,乡镇中心幼儿园教师到农村小学附设幼儿园及教学点巡回支教。鼓励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院系与幼儿园开展校地合作等活动。

(五)规范管理行为,提升整体办园水平1.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甘肃省幼儿园保教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体现学前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规范和标准。全面加强幼儿园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体现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的全纳教育理念,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和提升管理水平。

2.全面贯彻落实《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卫妇社发〔2012〕35号)和《甘肃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实施细则》(甘卫妇幼发〔2014〕35号),加强全省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管理,保障儿童身心健康,确保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规范开展,建立常态化长效管理机制。

3.根据我省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出台《甘肃省幼儿园办园标准(试行)》、《甘肃省村级幼儿园基本办园标准(试行)》和《甘肃省幼儿园玩教具配备目录》,进一步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制定出台《甘肃省幼儿园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完善各类幼儿园评估指标体系,实行分类评估、分类指导、分级管理制度,激发幼儿园办园活力。

4.严格落实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门卫值班、出入登记、信息报送、应急防范、预警通报、安全督查等制度。强化“三防”措施,足额配备保安人员及视频监控、消防安全等设施。加强食品、消防、校舍、交通、校车、游戏设施、户外活动、医疗等方面的安全监管,建立定期排查和限期整改制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坚决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幼儿园及办园点。加强师生安全知识教育,通过教育教学、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以及观摩、实践演练等方式,切实提高幼儿安全防范意识。

5.切实加强学前教育机构监管。制定出台《甘肃省幼儿园办园行为规范》,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行为的监管。各地要严格落实《甘肃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实施细则》,严格执行幼儿园收费标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收费行为。健全完善民办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幼儿园年检制度,从办园条件、保教质量、教职工资质、工资待遇与社保、收费等方面进行动态监管,对办园行为不规范、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民办幼儿园,提出限期整改措施或依法取缔。

五、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发展学前教育主体责任。建立省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市(州)人民政府协调指导,县(市、区)人民政府为主管理,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协助实施的学前教育责任机制。重点加强对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的组织领导,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省级统筹规划推进,市州指导管理督促,县级承担主体责任组织实施。充分发挥各部门在资源调度和政策制定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明确部门责任,落实任务分工,形成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健全学前教育工作机构,配齐配强学前教育工作人员。

(二)强化统筹协调,发挥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政府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作用,编制、发改、教育、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国土、住建、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督、安监、妇联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能分工,统筹协调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组织推动和督促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

(三)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建立政府、举办者和家庭合理分担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按照“省级奖补、市县配套、以县为主”的原则,省、市、县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项用于公办幼儿园建设、民办幼儿园奖补、教师专业培训、玩教具配备、优质资源创建及实验区建设。市、县根据本地实际,研究制订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或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并逐步达到。要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在实施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幼儿园建设项目时,足额落实项目配套资金。完善全省学前教育资助制度,扩大贫困地区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残儿童平等接受学前教育的覆盖面,落实农村学前教育“广覆盖、保基本”的目标。

(四)加强教育督导,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出台《甘肃省学前教育条例》,按照《甘肃省学前教育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建立学前教育发展督导监测、考核奖惩和问责机制。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把学前教育作为督政督学的重点,要逐级签订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责任书,把学前教育统筹规划、资源配置、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办学条件等纳入对下级政府的考核指标,特别是把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情况作为重点考核内容,将结果作为考核主要领导教育政绩的重要依据。对发展学前教育成绩突出的县(市、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确保发展学前教育的各项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五)推广典型经验,营造学前教育发展氛围。各地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在资源扩大、教师补充、健全机制、科学保教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树立和推广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本区域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向社会公开学前教育发展情况,向社会广泛宣传国家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惠民政策。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合力,促进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各地要以县为基本单位逐级编制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各市(州)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经市(州)人民政府批准后,于2015年3月31日前报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备案。

下载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肃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

    现代农业发展靠什么?品牌、高效、科技再结合旅游、物联网等,劳动力解放了,农产品增值了溧阳农林局农业资源开发科科长王坚强这样说—— 品牌、名牌是赢得市场、赢得效益的重要......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汇报 镇安县人民政府 (2009年6月2日) 尊敬的省市人大调研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向各位领导冒着酷暑来我县调研现代农业表示热烈的欢迎!......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精选合集]

    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12月31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必须固本......

    现代农业发展现状

    我县的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国之根基”。农业一直是国家社会经济建设的主线,近几年,随着国家在农业建设方面惠农、利农政策的不断推出,各项先进生产技术的不断应用,农业发展呈现......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 发表日期:2012-05-03 09:55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范文大全)

    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意义,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

    现代农业发展方案

    赫章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方案为贯彻落实"三化同步",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加快我县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步伐,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和发展目标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

    发展现代农业(最终5篇)

    发展现代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2008年,全球范围内爆发大规模粮食危机,多国发生粮食骚乱,部分国家由此引发暴力事件。2009年6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华,为了抗议通货膨胀和粮食危机,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