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GB_T 27703-2011_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
GB/T 27703-2011 信息与文献 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文献保存要求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Document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archive and library material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11/12/30 【实施日期】2012/5/1 【修订日期】2011/12/30 【中国标准分类号】A14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GB 8978,GB 16297,GB/T 16571,GB/T 18883,GB/T 24423,GB 50011,GB 50016,GB 50019,GB 50034,GB 50098,GB 50108,GB 50140,GB 50176,GB 50223,GB 50225,GB 50348
适用范围&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和档案馆纸质文献库的基本特征及文献的保存、保护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需要长期或永久保存的纸质文献。
本标准不包括非纸质文献的保存要求,如胶片的、磁性的、光学的和电子的文献等。本标准也不包括文献库的管理程序。
第二篇:图书馆文献传递
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全新改版通知
发布单位: 图书馆编辑:李翔发布日期: 2013-3-15浏览量: 396 为方便本校读者全面深入了解本馆现有文献传递服务,提升文献传递服务能力,加大文献传递为我校科研及教学等方面的服务力度。图书馆在对本校读者继续提供免费服务的基础上,特将“文献传递”全新改版,特此通知。
“文献传递”新版位置:http://lib.nuist.edu.cn/wxcd.asp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网站信息服务专栏下的文献传递板块。
为使新版“文献传递”达到“如需文献传递,仅需点击文献传递板块”的效果,特整合了现阶段本馆所包含的全部文献传递资源,并 全面介绍了文献传递数据库的概念、内容、特点及使用方法等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设置了直达各数据库的入口。帮助读者个性化定位所需数据库和解答使用中所遇 到的问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图书馆
2013年3月15日
第三篇:中医药文献 与信息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
第一节 概述
■ 中医药信息来源
1.图书;
2.专业期刊;
3.报纸;
4.会议文献;
5.学位论文;
6.专利文献;
7.产品样本。
■ 中医药信息特点
1.历史与现代并重;
2.多学科相互交融
3.数量迅速递增;
4.质量良莠不齐
第二节 常用中医药信息
一、传统中医药典籍
■ 黄帝内经---最早的一部中医典籍,现存最早、最为系统的医学经典著作;
■ 伤寒论---张仲景著,总结先秦两汉时代的医学成就,创造性地将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称为“众方之祖”;
■ 金匮要略方论---开创了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体系,张仲景著;
■ 巢氏诸病源候论---第一本证候学专著,巢元方著;
■ 瘟疫论---第一部论瘟疫的专著,吴又可著。
2.■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 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陶弘景著;
■ 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保存最早的完整的本草合刊本,张存惠著;
■ 本草纲目---中药学巨著,李时珍著。
3.主要的方书典籍:
■ 肘后备急方---属急症手册性质,葛洪著;
■ 备急千金要方---对后世妇婴专科有很大影响,孙思邈著;
■ 千金翼方---孙思邈著,与《千金要方》合称《千金方》;
■ 外台秘要---综合性医学巨著;
■ 太平圣惠方---宋代王怀隐著;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普济方---中国古代收方最多的方书,保存大量民间验方。
第1页
执业药师考试辅导《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二、现代中医药信息
1.药品标准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分三部;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标准及部颁标准;
2.中医药期刊
3.中医药工具书与文摘
■ 中药大辞典---既是辞书,又是综合性本草;
■ 中国医籍大辞典---对中医药文献首次全面系统整理与研究,堪称医籍辞书的巨著;■ 中国方剂大辞典;
■ 中医大辞典---全面反映中医学术的综合性辞书;
■ 中国医学文摘——中医。
4.常用药品集和专著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药典配套丛书;
■ 中华本草---民族药专卷,■ 中国中药资源志要---系统总结中医药工作者对中药资源的研究成果;
■ 《中国常用药品集》---一部常用药品信息的实用大型药学参考书;
■ 《中国药品使用手册·中成药手册》---具有信息量大,内容新鲜的特点;■ 《全国中草药汇编》---对第二次中药普查的大总结;
5.互联网资源
第2页
第四篇:文献综述要求
文献综述格式
文献综述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 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 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 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第五篇:文献综述要求
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论文(设计)题目指导教师研究方向参考文献情况 国
内篇,国外篇,共计篇收集参考文献时间年月日至年
月日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现状:(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时删除)本部分打印第页
二、本课题目前的主要研究成果:(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时删除)本部分打印
三、本课题的发展趋势:(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时删除)本部分打印第 4 页
四、存在问题:(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时删除)本部分打印
五、主要参考文献:(宋体,小四号字—打印时删除)本部分打印
六、指导教师对文献综述的评价:(请指导教
师手签评价—打印时删除)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说明:查阅文献
资料篇数,按《衡水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执行。文献综述一般不少于1000字;
第 1 页附:文献综述写作注意事项(供毕业论文设计时参考,打印时请将此页删除)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
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文献综述反映作者
研究工作的基本功和文献阅读量。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1.要围绕主题对文
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
陈述一遍。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
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
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5.采
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7.所有提到的参
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8.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
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
大 学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 号:系(部、院):专业:班 级:指导教师:年月日大学生论文写作指导论文的选题方法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毕业论
文开题报告注意...毕业论文格式 毕业论文注意事项2毕 业 论 文 文 献 综 述
1.(前言:简要说明目的和范围,必要时简介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及争论焦点)
2.(主体: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综合前人文献中提出的理论和事实,比较各种学术观
点,阐明所提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3毕 业 论 文
文 献 综 述3.(总 结:概括主题的主要内容,总结主题的情报资料,指出当前存在的问
题及今后发展趋势和方向,并提出作者的观点、倾向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