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现状与发展对策1
2011年第三届全国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研讨会征文:顾乐希 王小全: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现状与发展对策
浅谈我国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传递现状与发展对策
重庆图书馆参考咨询中心顾乐希王小全
关键词:文献传递联合参考咨询资源共享信息服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和读者信息需求日趋复杂化,给图书馆的读者服务
工作带来困难,尤其是文献信息资源收集与满足需求之间形成了尖锐矛盾。为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图书馆馆藏发展从理念到实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以自身馆藏满足用户文献需求悄然让位于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取文献,满足用户文献多样化需求。在图书馆多种文献服务的措施中。文献传递服务以其高效的文献需求满足率成为众多共享服务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文献传递真正使得资源共享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实现,很多图书馆都将文献传递服务看作是满足本馆用户对馆外文献资源需求的有效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之一。
1文献传递服务的产生和发展
1.1文献传递的内涵。国内图书馆界对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的表述的观点认为,文献传递服务是传统馆际互借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延伸和拓展,通常是指由信息提供者将储存信息的实体传递给使用者的活动。另一种观点认为:文献传递是文献拥有者将用户需要的文献直接传递给用户的一种服务,是提供复制件的非返还式文献外借服务。还有人则从技术角度来看待文献传递,认为文献传递服务是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信息服务机构文献申请提交和传递方式的水平提高,使得馆际互借服务转向文献传递,如通过电子邮件、传真、邮寄、联机下载等方式将原始文献传递给用户。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都是图书馆为满足用户对本馆未收藏文献的需求而开展的服务,而文献传递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在传统馆际互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具广泛意义的高效率文献服务方式。
1.2文献传递服务产生和发展的原因。现代信息社会发展,导致文献信息数量激增,而图书馆购书经费增长却远低于文献价格上涨的幅度;而且由于用户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造就了不同类型的信息用户,形成信息需求主体多元化。面对文献信息复杂多变的需求格局,图书馆难以依靠馆藏自身力量来满足用户文献信息需求,于是引入文献传递服务的方式;而服务理念的变化和现代信息技术为推动文献传递服务的发展空间和延伸服务创造了有利条件。各类书目索引数据库、网络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大量涌现,扩大可利用资源来源,有效地增强了用户和图书馆员查询文献信息能力。基于Internet环境下的图书馆服务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促进文献传递服务技术不断开辟新的服务领域。实践证明,文献传递服务在馆藏资源建设、满足用户需求、提供高效和经济的信息服务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从图书馆的边缘性服
务发展跻身于主流信息服务。联合参考咨询网的服务模式
2.1 联合参考咨询网文献传递服务的现状。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联合参考咨询网”(UCDRS)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于2001年5月牵头组建,负责承担平台的建设与维护的管理者责任,成员馆只需签订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资源共享协议,即可加入。到目前为止,已集合扩展到近20个省市54家公共图书馆、18所大学图书馆等文献资源。它是以庞大的数字馆藏资源为基础,以互联网丰富的信息和搜索引擎技术为依托,面向全国用户提供全文免费传送服务的公益性的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系统,主要是通过表单咨询和E—mail传送文献。只要读者注册为该网络联盟正式用户,即可得到联盟内图书馆提供的网上参考咨询和文献远程传递服务。目前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的运作方式是全自动的服务模式。全自动化方式是指用户通过网络对数据库进行检索、提交申请,并通过网络获取全文文献,实现“一站式(One—stop)”服务。目前多数全文数据库、网络版电子期刊和目次数据库都具有这种功能,用户通过网络平台系统检索到文摘索引后,便据其全文的获取方式、来源馆等信息获取全文。
2.2 联合参考咨询网的优势。文化传递服务是一种有效资源共享手段,通过整合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参考咨询网整合各图书馆人力、物力资源,实现了跨地区的资源共享,资源丰富,基础雄厚。并且将参考咨询也嵌入到文献传递服务过程中,深化和延伸文献传递服务的功能与内涵,由原先被动满足读者单一信息需求向主动为读者提供更深层次服务的转变。同时,从满足读者指定的文献需求向提高和培养读者信息素养能力服务的深层次延伸。文献传递服务方式打破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部门间的界限,实现咨询与文献传递服务的有机融合。其次,不同专长的咨询馆员共同参与网络咨询服务,真正实现了专家共享。UCDRS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继承和发展。
2.3使用方便,免费服务。联合参考咨询网的任何注册用户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全天候服务。读者可在平台上自助注册、表单咨询、在线实时咨询、电话咨询、网关咨询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来查询和使用文献信息资源。平台的操作使用提供了详细的帮助说明。每天8:00--21:00多位专家在线服务,提供全文文献等,2l:00一次日8:00时段自动接收咨询。用户是在一个操作简单、共享开放、存取便捷的界面内,完成文献传递服务。联合参考咨询网是不断以读者需求为导向来完善自身的功能。
2.4系统先进,优质高效。UCDRS是基于网络的联合检索和参考咨询的文献服务平台,并以统一交互的界面提供给咨询馆员和用户,实现信息咨询服务的网上管理。它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使咨询服务突破了时空限制,高效地实现参考服务的网络化、虚拟化和实时化。它是国内开展较早、规模最大的网上咨询平台。采用分布式的架构,系统功能强大,智能化水平较高。UCDRS设立的网关可接收来自不同异构咨询平
台的数据和其他平台的咨询提问,只要在系统中登记过的咨询平台,系统均可以接收来自该系统的读者提问。异构跨库检索平台与网上参考咨询系统实现无缝链接,咨询专家和读者都能够使用该系统进行网上检索、阅读和索取原文,构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式参考咨询服务平台,实现了专家、资源和读者的全面共享。UCDRS将图书馆的网上参考咨询服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开创了国内合作化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先河,因此成为公共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的一个新的亮点和契机。
2.5文献传递服务在技术的支撑下出现了多样化的服务模式。如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简称DRS)是一种通过Internet向实体图书馆以外的用户提供的帮助或参考资源的网上信息服务方式,是连接用户与专家、专门学科知识之间的提问与解答服务。DRS有三种服务模式:异步、实时以及合作化。异步是指用户的提问与专家的回答是非即时的,主要采用电子邮件、常见问题、电子表单等几种方式;实时咨询是真正实现数字参考咨询的标志,主要是采用网络聊天、网络白板、视频会议、网络呼叫中心等几种方式的实现。服务内容一般都能够提供电话咨询、电子邮件、万方数据询、当面咨询、留言板咨询、查新咨询等常规服务形式和项目。合作化的DRS是当前数字参考咨询发展趋势,是通过多个咨询成员合作构成一个分布式的虚拟咨询网络,可提供综合性的专家咨询库检索、问题处理与分配、问题进程跟踪等。联合参考咨询网是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著名品牌,现在的各项文献服务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必将有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联合参考咨询是传统参考咨询服务在网络环境下的继承和发展。这种新型的服务方式适应了网络条件
下用户的信息需求和利用图书馆方式的变化,实现了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备资源的高度共享。我们应努力做好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强化资源共建共享的目标和理念,健全管理运行机制,深化文献咨询与文献传递服务,把联合参考咨询网发展为技术手段现代化、服务内容多元化、管理模式协作化、交流方式虚拟化,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信息服务中心。
3.1扩大联盟范围,更好地开展服务工作。首先,优化措施,改善服务基础设施,解决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发展有条件的公共图书馆成为UCDRS的成员馆,逐步完善各种数据库的建设,优化、整合成员馆自建数据库,弥补系统资源的空白与不足。同时,对各成员馆要根据图书馆的类型划分权利与义务,制定合理的激励补偿措施,引导成员馆积极地将馆藏转为共享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建共享,为文献传递服务奠定良好的资源保障体系,使联合参考咨询网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目前,相当多的成员馆并未把文献传递活动提升到一种战略性合作的高度来认识,没有把它视为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主要模式而进行资源投入。而仅作为一种传统文献服务的延伸,联盟内成员馆数字资源未充分开发,数据库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的现象比较突出,特别是外文数据库及各地方馆特色数据库的使用较为封闭。如,随
着社会的发展,课题资料查询的深入,需求外文资料的用户越来越多。在参考咨询平台工作界面上,我们常常看到外文咨询量长时间滞留咨询列表中,而其它成员馆却有心无力;再如,重庆图书馆有着丰富的数字化民国文献资源,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读者文献需求量也较大,而外地读者索取较困难。究其原因,馆藏特色资源尚未纳入纳入联盟资源范围。在这方面我们可吸取国外成熟的经验,探讨全国馆际互借发展模式,本着自愿的原则,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拟定可操作的数字业务流程和服务规范,签订资源共享协议,推动数字文献无障碍“互借”早日实现。其次,实行合作化大发展,与“全国图书馆信息咨询协作网”、“数字图书馆的参考咨询系统”、“CALIS的联合虚拟参考咨询”等机构合作,搭建全国图书馆网络信息沟通平台,促进图书馆联盟的合作发展。
3.2加强知识库的建设。目前,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知识库的建设仍停留在咨询历史档案的层面,尚未真正起到咨询服务参考源的作用,如专题检索服务,综合性的研究性检索的高知识含量咨询相对较少,此情况将降低了参考咨询服务的价值。所以,知识库的建设必须纳入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长远规划。该库包括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包括用户与专家档案、成员馆档案、咨询历史档案、FAQ等;后者包括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隐性知识的挖掘和利用。知识库建设可以把源于参考实践的咨询档案经过系统加工、科学整理,形成一个可供利用的参考咨询系统知识库,供各成员馆检索和共享。FAQ浏览检索是网络参考咨询系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平台。据调研,UCDRS对于FAQ并无进行科学分类,仅简单地设置了读者来信、读者留言、系统应用以及咨询问题四类。且大多数都归为“咨询问题”类。咨询馆员应将诸多大众化的、有代表性的、经常遇到的问题做好详细解答。并根据评价对答案进行分类组织,遵循通俗实用的原则设置动态性类目,便于日后根据新提出的问题再推出新类目。其次,受时间限制,咨询馆员没有宽裕时间检索纸质文献,多数依靠各类数字文献,特别是对一些综合性、专业性咨询回复完整性较差。但是,衡量检索质量的标准是准确性更为重要,其次才是时效性。只有高质量回复咨询,才能使联合参考咨询网富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因此,为使问题得到得到及时的解答或高质量回复,可通过实行智力引进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学者或普通用户参与其中回答,将网络参考咨询逐渐社会化。所以,对于咨询答案的组织和完善则成为关键,而FAQ也将充当着用户问题信息交流平台的重要角色。
3.3 咨询馆员的评价体系设计应更合理与客观。目前,联合参考咨询网站上满意度的评价基本合理,特别是新近设计评价系统在科学化与合理化方面有了新的提高。但在局部细节上还应做技术处理。如,用户对参考咨询业务范围不甚了解,或因宣传不够、往往会提出不适宜咨询员回答的问题,如法律意见、求医问药或某一冷辟的技术要求等问题。只要得不到满意回答,都写“不满意”,有时是因系统维护、更新原因而打不开的文献,也被评为“十分不满意”,诸如此类,很难向用户解释清楚。因此,网上参考咨询应定位和明确公示业务范围,界定咨询员职责范围,明确服务对象,这样为网络咨询体系的客观评价统计
提供清晰的依据。
3.4服务形式有待多样化。UCDRS参考咨询服务过程中基本上仅限于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模式,咨询服务技术手段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较深层次的咨询服务,如读者引导、需求辨析、替代方案等服务 的提供尚未没有真正开展起来。目前,主要是利用QQ在线、表单咨询、电邮等文字型为主的咨询需求,不具备网页推送、同步浏览及提问转发等高级交互功能,缺乏满足较复杂的实时咨询要求的能力。因此,建议增加一些如QQ上的截图、音频、视频、上传文件等功能来增加实时咨询界面的友好性,以图文并茂的生动形式对读者问题进行解答,扩展平台的服务功能。因为有些问题是要通过语言沟通,才可表述清楚和意会。再如,可对咨询服务方式进行整合,增加咨询途径。如远程协助网上实时参考咨询,通过远程控制技术咨询馆员,可以方便、安全地对用户的信息需求进行远程协助。直接指导异地读者解决检索中的疑难问题。远程协助软件工具,放在信息咨询服务系统的服务器上,读者客户端安装即可.请求协助时,告诉咨询员本机的lP地址及自己设定的密码,问题解决后,用户退出链接并修改密码,安全、便捷。
3.5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推广范围。UCDRS现有宣传几乎限于成员馆网站,宣传一个著名品牌离不开知名度和美誉度,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推广范围,可以通过网络、电台、报刊、广告牌、门户网站等媒体形式的合作,也可在除图书馆主页以外的多个网页都设置直接指向文献传递与咨询服务的链接,注重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品牌与统一标识的宣传,开展一系列大规模宣传活动与攻势,加深读者对该项服务的印象。
3.6 规范和完善文献传递服务质量标准。我们应借鉴国外图书馆文献服务的成功经验,理顺业务流程,规范操作程序,建立服务质量控制机制,使文献提供服务能够有章可循。现阶段,UCDRS设立有图书馆及咨询馆员的排行榜,常见一些咨询馆员为争答题数量,对问题“有问必答”,而有些资料所在馆并未收藏,如地方特色史料、专业数据库、外文文献等,导致用户为了得到所需资料,一个问题重复咨询多个馆咨询员。这种一票否决回复用户的做法,造成系统资源浪费;还有一些咨询馆员,钻系统漏洞,如回复一题时多次保存,有的多达数十次,回复咨询有数量没质量;更有甚者,采取不正当手段自问自答,破坏了联合参考咨询网的严肃性。
3.7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加强学习交流。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参考咨询人员的素
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参考咨询服务水平的高低。UCDRS服务属于知识密集、技术含量高的综合性服务,面对多层次高素质读者的各种文献需求,要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人才队伍。这必然对咨询员素质水平提出了高要求,包括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丰富的专业工作经验与学科知识,较强的电脑应用能力,熟练的检索技术,较高外语水平等。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在解答咨询中才能使用最佳的检索策略,保证咨询答案的质量和事实的准确性,为用户提供最准确和最具权威的资料。因此,UCDRS应该
制定相应的选拔人才标计划,培养和选拔出一批优秀人才,定期培训,了解参考资源,熟练掌握数据库和网上检索技巧。通过学习培训使在岗咨询员获得能和技巧等方面的提升,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更好地为广大者服务。一个团队必须充分沟通,才能合作无间。应该建立咨询员交流制度,经常交流沟通,互补长短,必要时将读者的咨询题准确地转给适的成员馆或咨询员解答,及时妥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联合参考咨询服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陈力.数字时代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8(3):54-58.张志彬.网络时代图书馆员的机遇和挑战[J]图书馆论坛,2005,25(4):53-55.许桂菊.网络环境下的馆际互借研究与展望 [J]图书馆.2006(2)谢朝晖.联合参考咨询与文献传递网服务平台及其效用分析 [J]新世纪图书馆.2009(3)李幼蓉 郝 欣.UCDRS.CO与UCDRS.NET系统咨询平台比较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09(6)
6于丹辉.联合参考咨询网的实践与思考.[J] 图书馆论坛,2008,(3):44—47
作者简介:
姓名:顾乐希.性别:女.单位:重庆图书馆职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文献编目理论与实践发表论文数篇Tel: 02365210573Email:?通讯地址:重庆沙坪坝区凤天大道106号:重庆图书馆。邮编:400037
姓名:王小全.性别:男 单位:重庆图书馆职称: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目录学与文献服务 发表论文数篇。Tel: ***02365210573Email: wangxiao11956@sina.com通讯地址:重庆沙坪坝区凤天大道106号:重庆图书馆。邮编:400037
第二篇: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其发展文献
关于我国电子商务现状及其发展文献
摘要:互联网如今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作为互联网产业最重要、发展最健康的一支,电子商务行业从1997年起已经跨过了13年了。
截至2010年6月,我国总体网民达到4.2亿1,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也逐渐由早期的门户、新闻娱乐向电子商务和生活服务应用为主转变,电子商务正以低成本、高效率、覆盖广、协调性强、透明度高等一系列明显的交易优势席卷经济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 电子商务现状 发展
一、整体概况
截止2010年9月底,中国B2B电子商务前三季度市场营业收入规模为70.1亿元,Q1、Q2、Q3分别为20.8、24.2、25.1亿元2,呈现增长态势。每一季度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0.7%、55.1%、46.6%,环比增长率分别为13.7%、16.3%、3.6%。从第三季度主要运营商市场格局来看,阿里巴巴继续保持中国B2B电子商务市场的垄断优势,占57.0%的市场份额;环球资源不断扩充旗下展会的举办次数,并进一步加强整合全方位的专业媒体,Q3市场份额为10.7%;慧聪、中国制造等B2B运营商同样表现良好,市场份额分别为4.1%、3.4%。
在中国购物网站平台领域(C2C),三季度的市场格局略有变动,淘宝网一家独大,占84.8%,比上半年市场份额增加1.3个百分点,腾讯旗下的拍拍网略增长0.1%,至11.6%,易趣网下滑明显,从4.4%降至3.6%。而在自主式购物网站中
(B2C),京东商城继续领跑,三季度月均销售额超过10亿元,市场份额增长
1.1个百分点,达到35.6%,与之相比,当当网、卓越亚马逊的增速有所放缓,均占8.9%市场份额,此外,与上季度相比,VANCL增速超平均水平跃居第四,为
5.3%。
二、行业发展特点
总体上来看,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全面应用时期,呈现出七大特点。
1.电子商务行业越来越受到风险投资追逐
2010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保持高速增长,正引发新一轮资本进驻。根据易观的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9月底,国内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完成23笔投融资、7笔收购案例,已披露涉及金额达3.42亿美元。
从投资时间上来看,今年6月共有乐淘文化、红孩子、梦芭莎等9笔企业获得风险投资,另外还包括酷团网收购优团网,比今年其他月份融资活跃得多,是电子商务行业融资高潮的月份。另外,上半年北极光、恩颐投资、凯鹏华盈创投对红孩子领投的5000万~1亿美元以及京东商城1.5亿美元的第三轮投资,从规模上看甚至可以算作是PE。此外,服装类电子商务企业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10月份赴美国NASDAQ市场上市,极可能引爆电子商务B2C类企业的上市情绪。
2.移动电子商务撑起未来一片天
“3G”时代的到来,将电子商务引到发展移动电子商务市场的方向上来。
实际上在较早时期,电子商务行业内的“巨无霸”企业,如阿里巴巴、百度等早已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布好了局,移动电子商务基于更方便、更快捷、随时随地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能会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因此这块大蛋糕会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进来。现在来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企业将触角伸向移动支付、移动IM、移动旺铺等;而鉴于移动电子商务良好的发展势头,必然会吸引嗅觉灵敏的中小企业加入进来,加剧行业市场竞争。
3.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发达省市
目前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企业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北京等发达地区,从地域来看,电子商务发展得非常不平衡,但是,这种不平衡是非常好理解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高承载能力、较发达的金融水平、良好的物流配送等,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北京等发达地区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具有一流的电子商务配套设施,因此电子商务在这些省市发展水平靠前是经济基础的反应。
4.网络团购刮起旋风
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刮起了一阵团购旋风,一时间到处都是团购网站和怀揣梦想的IT创业青年,在一些团购导航网站的页面上,爱家团、家有团、爱帮团、窝窝团、糯米团、饭团、可可团、团酷······罗列着这些新奇又陌生的团购网站名字。在一些早先网站取得佳绩之后,新浪、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使得网络团购炙手可热。
截止2010年8月底,国内网络团购企业为1215家,这不包括已倒闭、未开团的团购网站及未被登记在册的小型团购网站。
5.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大,尤其是一线运营人才
在国内电子商务行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同时,人才供给却相对缺乏,形成供不应求的局面。这主要是由于电子商务行业比较注重实践技能,虽然很多高校开展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毕业生仅凭着在校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是不能胜任工作的,导致专业就业率偏低,毕业生改投其他方向,更加剧了人才缺口的拉大。截止2010年6月底,电子商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130万人,带动其他行业其他行业就业人数超过1000万人3。
6.线上商务平台与线下实体平台逐步融合出于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的需要,电子商务企业线上平台已经开始向线下平台扩张,这在弥补以往电子商务较低的上下游技术、服务融合度的同时,也增强了电子商务企业自身的综合实力,改变单一的盈利模式,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在B2B领域,传统五强企业等上市公司已经覆盖到线下展览、认证服务等;在B2C、C2C领域,京东商城、当当网在做好线上销售的同时,一方面投入资金到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在一些重要城市自建物流,积极向线下实体平台扩张,抢占市场份额。而传统的制造商和渠道商则积极直面这些电子商务企业带来的威胁,不满足已有的线下销售渠道和份额,纷纷加入到B2C领域,自建网上直销商城,如苏宁易购、海信、国美等。
7.电子商务各领域呈寡头垄断格局,短期内中小企业难以撼动
截止2010年6月底,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达到105亿元人民币,其中B2B、B2C两块分别为45亿元和60亿元。从运营商格局来看,国内五强B2B上市公司占整个市场3/4份额,其中阿里巴巴独占一半以上,为54.6%,环球资源为11.8%,慧聪网3%,中国制造网2.8%,网盛生意宝2.5%,五强优势明显;而在B2C领域里,京东商城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占34.5%市场份额;当当网和卓越亚马逊则为9%和8.8%,新蛋、红孩子、凡客诚品、麦网、易讯、世纪电器网、苏宁电器共占有17.7%的份额,前三甲占据半壁江山;C2C网络购物平台中,无疑淘宝网一家独大,独占整个市场八成以上,其次是拍拍网、易趣和百度有啊,分别为11.5%、4.4%、0.6%。
三、发展趋势
(1)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将不断完善,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的力度继续加大,发展电子商务的需求将会更加强劲。电子商务将被广泛应用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这将促使全社会电子商务的应用意识不断增强,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法律、法规将不断出台,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将不断完善。同时,也促使物流、信用、电子支付等电子商务支撑体系建设更全面的展开,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增强。
(2)电子商务应用将达到新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电子商务交易额呈现稳定持续增长态势;在区域发展方面,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等东南沿海的电子商务在继续高速增长的同时,辐射力也逐渐提高,将促进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在企业应用方面,在国家、各级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协助下,将促进企业由非支付型电子商务向支付型电子商务发展、协同电子商务的发展,深化企业应用水平。
(3)电子商务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加速形成经济竞争新态势
在综合性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占据综合类B2B领域绝大部分市场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已经在综合网站市场之外寻求专业化细分领域的发展。电子商务正在与传统产业进行深入的融合,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4)电子商务服务业蓬勃发展,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企业供应链电子商务、国际电子商务的发展,将带动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围绕电子商务服务形成的从低端技术环节到中端支撑环节再到高端应用环节的电子商务服务链在我国结点饱满,一个全新视角的电子商务服务业群正在形成,将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5)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近年来,移动通讯商,密切关注移动商务企业市场,中国移动和银联联手推出的“手机钱包”,完成移动电子商务付费的个性化服务。基于移动支付的支持,移动电子商务正成为电子商务新的应用领域。
参考文献:
1.《2010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 吴彦《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3.郑州轻工业学院窦晨《校园电子商务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4.陈广明《探讨电子商务新兴市场》
5.丁宗利《浅谈我国电子商务发展》
6.杨晓琳《校园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改进策略》
7.杜江萍 《校园电子商务模式探析》
8.林海凤《电子商务中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的研究与实现》
第三篇: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范文模版]
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现状与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逐渐为公众重视。为缓解或解决这些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公益广告应运而生。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公益广告不仅仅是帮助公众认知社会问题,也是政府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为更好发展公益广告,解决公益广告在我国发展不平衡性,特从公益广告的特点进行阐述,政府企业联手合作,探求新的方式,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开创新局面获得双赢。
1公益广告的概述
1.1公益广告的定义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广告形式,是面向社会大众,为公众利益服务的,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非商业性广告。
公益广告的目标人群是所有社会关系内的人,公益广告是影响范围最为广泛的广告形式,其最大的特点是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广告内容思想性较高,主要是呼吁人们关注共同的问题,并敦促人们在社会行为中遵守社会准则,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风尚。无论是在思想性还是艺术性上,公益广告的创作要求都不低于商业广告,有时甚至更高。从创作动机上看,公益广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是出于唤醒公众注意某些社会性问题,根据某些社会公益性主题来创作的。
1.2公益广告的产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为追求经济利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式的开发,后果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及社会公益意识的淡化,出现道德滑坡,引发生存环境危机和公共意识危机,现代意义的公益广告应运而生。20 世纪40 年代公益广告首次出现于美国,目的是增进一般公众对突出的社会问题的了解,影响他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改变他们的行为和做法,从而促进社会问题的缓解或解决。日本的广告机构成立于1971年,由企业作主导,重点从关注民生、回馈社会出发,诉求主题与社会热点问题息息相关,研究民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在我国,贵阳电视台于1986年首次播出了以“节约用水”为主题的公益广告;1987年10月中央电视台首次在黄金时间开辟《广而告之》栏目专门播放公益广告,这种由政府主导、被称为“公益广告”的广告开始走入普通百姓的生活。而后,各种类型的公益广告开始在电视、广播、平面媒体中广泛传播。2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现状
公益广告在我国有近二十年的发展历史,也经历了从萌芽到发展、繁荣的过程,一些耳熟能详的公益广告至今还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公益广告作为一种高层次的广告形式,自有它不可估量的特殊的社会价值,它发挥着规范社会行为、改善社会风气、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作用。可是,近几年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处于做做停停、时断时续、愿做就做应付差使的状况,除了以能引起全国震动、关注的重要事件和热点问题为素材制作的公益广告短时间内还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外,其他公益广告基本不被重视。
一方面,国内公益广告多是由政府指令、媒体制作播发的,正因为如此,我国公益广告的策划和制作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行政手段的规定。媒体在公益广告的制作、播发中也不够自觉,表现得随意、分散。有硬性任务时,媒体为完成任务,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内发布一定量的主题公益广告;没有任务时就可发可不发,或是有时段和版面空闲时用来填充。
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企业尚未从再分配体制下完全脱离出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的热切关注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多数企业习惯认为发展公益事业是政府的责任,极少涉足公益广告。很多企业对公益广告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对商业广告的认识,有些企业只有在市场行销受到挫折以后,才会想到用公益广告来装门面。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和将公益广告视为企业的调节品的想法影响了公益广告的发展。
最后, 公益广告的制作是需要经济支持的, 一些重大的、优秀的广告制作更需要大的经济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还未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 还没有一个专门的非赢利机构负责组织、策划、创意公益广告, 同时也缺乏借鉴、运用商业广告的传播技巧来推动公益广告发展的方法。所以, 不被重视和缺乏健全的公益广告运作机制, 是我国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的现状。
2.2我国公益广告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发展得比较快 但尚处在初级阶段 公益广告的创作仍停留在低层次 低水平的层面上 现在我国的公益广告与世界上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得相对滞后 发展过程不均衡导致了一些比较明显的缺陷 同时 由于公益广告的制作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 人力物力消耗比较大 但是却没有诱人的利润 所以对于大多数广告公司来说 他们并不愿意制作此类广告 就目前情况而言 公益广告在我国的发展中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益广告创意水平不高。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缓慢,与发达国家地区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在创意水平上也明显落后于我国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对创意水平要求相当高,它不仅要求创作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底蕴,更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社会责任感。唯有如此,才可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作品。目前,国内公益广告作品大多创意平平,甚至没有创意,主要是没有摆脱说教的立场 教育人的口吻,把公益广告图解化、套语口号化,使得公益广告退回到一般宣传的层次上,其沟通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究其深层原因,在于忽视了公益广告的指导哲学。
二、企业公益意识不强。时至今日,我们许多企业家仍认为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营团体,没有认识到企业是社会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把自己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各种背景中剥离开来而单独运作,没有意识到社会环境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外部条件,所以企业普遍缺乏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情缺乏,对企业应该担负的社会责任的认知缺乏。进入21世纪,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商品经济与世界接轨的密合度更高,市场发育趋向成熟,企业行为和企业竞争将在一个更高的水平上展开,企业的规模经营集团化趋势更为明显,企业的竞争已从资源竞争、人才竞争、信息竞争、发展到企业的整体性竞争、企业形象竞争。一个企业能够服务于公众利益,认真塑造自己的社会公益形象,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 求得社会的认同和好感,和社会产生共鸣,那么它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社会和消费者的好感,立于不败之地。
三、公益广告创作题材单一。由于对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内涵要素认识不全面再加上城市、农村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公益广告内容单一,不能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和建设的要求。从公益广告创作题材看,普遍存在着城市题材多,农村题材少、儿童题材多、老人题材少、法规性宣传多、道德规范题材少等问题。
四、公益广告发布形式不均。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众传媒已经形成了一个密布全国的大网络。截至目前,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已达90%,中央和地方有数不胜数的日报、晚报、周报、专业报及各类杂志。可移动的载体如公交车、火车、出租车、轮船、飞机等以及近年迅猛发展的电子网络系统,星罗棋布的各类广告发布媒体已经组成了一个有机网。但是综观各类发布媒体,好像公益广告只偏爱电视、报纸、路牌次之,其他媒体几乎与公益广告无缘。公益广告在直辖市省会城市发布较多,中小城市发布量较小,在县乡镇几乎觅不到公益广告的身影。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益广告的传播,也削弱了公益广告在受众中的导向作用。
五、公益广告资金保障不足。目前,我国公益广告与广告营业总额大幅增长的态势极不相符。与商业广告占广告总数的份额相比,公益广告的比重太低。而国外发达国家公益广告已占社会广告总数的10%以上。我国公益广告缺乏良性的资金保障体系,良性的公益广告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公益广告作为公益事业,必然需要资金保障其运行。而且和传统商业广告相比,公益广告制作更复杂,收益更少的特点使其在资金运作上有更大的风险性,更需要资金的有力支持。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仍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支持,广告公司的“义举”或少数企业的短期投入,缺乏长期、良性的资金来源体系。企业作为最大的广告主,并未能从长远利益角度认识公益广告的效应,从而无法长期投入。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对策
一、应更加关注农村,关注民生公益广告应直面民生,如医疗卫生、防火防电、公民教育、交通安全等,要向农村和边缘地区倾斜,积极反映群众关心的问题。譬如
“希望工程”让更多的人大体了解了农村的教育现状。目前,公益广告应多关注公民最关心的两个问题,即教育和医疗卫生问题。
二、应求创意重情感,提高公益广告的情感魅力。公益广告应始终坚持思想性原则、情感性原则、艺术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首先,公益广告推销的是观念,思想性原则是第一要旨,这就要求公益广告的品位要高雅,就是说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融思想性于艺术性之中。其次,公益广告应避免与商业广告雷同,要以超脱、含蓄、委婉的表现方式在“情”字上做文章。再次,电视公益广告的艺术美存在于运动和空间中,它以流动的画面和声音为载体,用光、影、声、色等作为表现美的元素。最后,由于公益广告是推行某种思想或观念,因此不会立刻见效,故必须持续进行。加强公益广告情感诉求的迎合意识。公益广告之所以能深入人心是因为它能在情感诉求上与受众沟通、交流,产生共鸣。广告创意一定要考虑受众的情感需求,不能忽视情感迎合对于广告在理解和认识方面的作用;要冲破功能性解说的藩篱,关注人的生活方式和心灵情感的变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价值取向,焕发改造生活的激情和动力。只有这样,公益广告释放的信息才能可视、可读、可感。
公益广告要提高创意水平。如何让公众感到有趣、好奇、轻松、耐看,从而巧地使公众发自内心地接受,是公益广告制作者的首要课题。公益广告的创意,用幽默也好,亲情也罢,都要把人性表达出来。因此,在公益广告的创作中应始终保持一种朴素的感情,把质朴的情感融入到创作中去。创意应来源于生活,只有用心去观察和感受生活,在生活中保持对事物的敏感和较强的聚焦意识,才能挖掘出深刻的东西。
三、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强对公益广告的组织和管理,颁布有关公益广告的法律法规使公益广告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不少有关公益广告的法律法规。如1995年颁布实施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明确规定,媒体必须做一定数量的公益广告。在资金方面,政府要加大投入,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公益广告的制作和发布。此外,我们要积极推动公益广告的理论研究,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整体创作水平,提高公众的公益意识,为公益广告事业创造一个发展的良好环境,相信公益广告的前景是乐观的。
四、转变企业营销观念,扩大公益广告主体,加大公益广告投入。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公益广告资金投入,另一方面鼓励企业出资做公益广告。企业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一员,有义务为公益广告投入资金。现代营销已经从传统营销转化为整合营销,树立起社会营销的思想观念对于企业尤为重要。企业不但要满足目标客户群的要求,还要考虑维护广大消费者利益和社会长远利益,主动承担社会这人,以长远的目光树立自身的企业形象,最终获益的还是企业自身。企业积极投身公益广告事业,不仅扩大公益广告的主体,而且为我国公益广告争取更多资金,企业和公益广告两者各得所需,相得益彰。
第四篇: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食品安全是目前全国上下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就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我国今后食品安全监管中应该制定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检测体系、健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等一系列应对措施; 从而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使人民群众吃上放心食品。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质量管理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Food Safety in China
Food Science&Engineering,No.1Abstract:There are the hot issues about food safety causing attention of nation.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generating reasons infood safety of China are discussed.Therefore,there are some suggestions of putting forward that future food safety regulations and food safety legal system should be established; food safety regulatory system of the unified coordination and responsibilities clear should be set up and improve; perfecting our food safety risk assessment inspection system; improving the food safety standard system;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equipment;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detection an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to ensure the food safety in our country,to make people eating rest assured food.Key words:Food safety;Present situation;quality management;
0 引言
在我国食物供给体系和食品工业体系形成、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验部门等均注重了对食品质量的控制,其中包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我国的食品卫生整体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卫生健康需要方面有了长足进步,这是我们长期工作努力的结果。国家自九十年代初起相继颁布了《食品卫生法》等有关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的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比如,《粮食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等。各地政府为贯彻执行相关法规也发布了一些实施办法。在实际食品生产和市场流通中,这些法规、条例和办法的实施起到了相当程度的对食品质量的规范和保障作用。
虽然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着食品制成品的合格率不高,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不齐,法律意识不够,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
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很不足,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情况。这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导致了我国目前食品不安全状况的存在。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
1.1 食品添加剂不符合标准规定。发酵性食品违规添加防腐剂苯甲酸的情况较多,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1.2 成分含量不符合要求。少数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掺入大量的代用品,经过极为简单的加工、调味、膨化等工艺过程配制而成,危害极大。
1.3 卫生指标不合格。在有些食品中,绝大多数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不合格,严重危及消费者的人身健康。
1.4 包装类食品标签不规范。
1.5 水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比较严重。保藏、运输、保鲜过程控制不严,造成新鲜度指标不合格,经营者往往使用重金属超标的营养液来保证新鲜度。另外,由于近年来海水污染日益严重,重金属“镉”超标是环境污染带来的结果[1-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高发的主要原因
2.1 食品生产经营者过度竞争。食品生产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技术要求。低技术产品的背后,是劳动密集型优势。生产能力过剩使价格成为食品的主要竞争要素,价格的相互压低导致了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巨大的竞争压力使生产者、销售者不惜挺而走险,以造假、售假追求利润。
2.2 政府监管问题严重。部分政府监管部门权力寻租现象严重。作为管制性行业,食品生产经营的行政审批手续较严,这成为一些部门寻租的筹码,一些部门热衷于建立实验室,名为加强监管,实际是为了有偿服务;还有的部门以罚代管,追逐小集体利益,放纵违法行为。从部门利益出发的管理,难免会变质,使食品安全监管目标难以实现。
2.3 消费者协会缺乏独立性。我国从1985 年开始建立消费者协会组织,挂靠在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构下,这种体制使消协在初期可以借助行政力量,迅速成长,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它也阻碍了消协作为民间组织的进一步发展,使其难以发挥独立的社会监督作用。
2.4 中介机构发育不良。食品的生产、销售乃至消费的知识越来越复杂,消费者作为食品安全的终端受众,无法完全依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鉴别食品的安全性,最便捷的方法是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知识,来保障自己的安全消费。我国建国后长达30余年的计划体制,使政府成为包办一切、包管一切的全能型政府,社会的自治能力完全退化,其表现就是中介机构的全面消失。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但依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需求[4-6]。食品安全发展的对策
3.1 应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全民安全消费意识加强对居民食物与营养的指导,建立用科学的营养知识引导消费和用消费带动生产的新机制,使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营养结构合理协调。开展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营养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营养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居民的营养科学知识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居民的食物消费方向,提高全民科学、合理膳食的自觉性,把营养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提高营养师的社会地位,逐步在医院、幼儿园、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公共食堂及餐饮服务业推行营养师制度。
3.2 加强法制建设.保护食物资源环境
保护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质量、安全与卫生。加大耕地、草地、水资源等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逐步改善食物资源环境,保障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能型等食物生产技术,缓解耕地、水资源紧缺的压力。强化食物生产过程的环境保护,加大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治污力度。大力发展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物生产,加快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并逐步增加其市场供给。积极稳妥地发展高质量、高效能的保健食品,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需要。加强对食物种植、养殖阶段农药、兽药的管理,完善有关农药、兽药安全使用管理规定[7]。
3.3 建立和完善统一协调、权责明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我国大量的食品安全事故是恶性的造假,是人为故意的,所以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加强法律监管体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分10章104条,分别为总则、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生产经营、食品检验、食品进出口、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参与者更多,包括行业自律、媒体监督等[8]。
3.4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按《食品安全法》规定,地方政府要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负责。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一负责、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工作机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应承担起当地的食品安全责任,在以往出台的有关食品的法律法规中未曾明确。在该法相关的条文中还规定,地方政府要对本辖区内出现的食品安全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否则要承担失职责任。
3.5 建立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改善检测设备,提高检测能力[9,10]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技术含量低、不统一、不完善。据统计,我国共有食品标准约3500 项,其中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标准约2600项,已基本形成了一个由基础标准、产品标准、行为标准、检验方法标准等组成的较为完善的食品监督管理标准体系,但这些标准还没有真正充分发挥作用。原因在于:①标准分散于多个部门,使食品安全标准既有交叉重复,又有空白;②标准不配套,不仅表现在标准个体之间,更表现在从生产到流通过程中;③标准技术含量低,特别是与国际现行标准之间存在不小的差距。
加大我国食品检测机构建设资金的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积极提高检测能力,建立独立的、公正的、权威的食品安全公共实验室,为食品安全管理提供科学的、严谨的技术支撑。要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技水平,重点在关键检测技术、危险性评估技术、关键控制技术和食品安全标准等方面组织科技攻关研究,为食品生产的全程监控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检测数据。
3.6 加大对食品检测检验研究和应用的投入
在实行从农田到餐桌管理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检测工作应当紧随标准的修订不断完善。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以及市场销售等环节中内部自我监控和外部监督检查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随着食品中安全卫生指标限量值的逐步降低,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检测应向高技术化、速测化、便携化以及信息共享迈进。设置系统的食品检测机构并使之逐步社会化、建立科学的检测质量保证体系以及加强检测技术储备和人员储备是从总体上提高我国食品检测能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检测检验的研究还应进一步加大投入,特别是对于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并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应用。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的统一完整,将为我国大力开展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和对食品安全一系列的监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刘兰兰.由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思考[J].理论视野.2010,6.[2] 曾献东,罗双双,张晓敏.食品安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北方观察.2009,11.[3] 汤云,朱云松.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7.[4] 王卫东.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做好食品安全工作[J].黑河学刊.2011,8.[5] 谢恋.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原因及对策[J].法制与社会.2011,24.[6] 张芳.论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修正[J].东方法学.2009,2.[7]谢敏,于永达.对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2(1):39—45.
[8]王选平.论食品安全危害性与卫生监督[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4(2):141—144.
[9]石萍.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探讨[J].中国药业,2007,16(24):9一10.
[10]程建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J].山西农业科学,2007,35(4):16-17.
第五篇: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王学熙(南京图书馆)
会议感言1:
1、如果说几年前图书馆界有人提出”建设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问题,还只是一
个理论问题,并不会引起社会的关注。但自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改革目标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其中包括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就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的问题。关注和研究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实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文化的需要。如果图书馆界不首先研究,那是最大的失误。
会议感言2:
• 这几年来,学院派中的一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如程焕文、李国新、范并思等十分
关注和研究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并为之大声疾呼,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精神可敬可佩。
• 图书馆学的研究就是要面向图书馆事业建设,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需要理论的指导。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研究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现实而有重大的课题。
会议感言3:
• 推进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需要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新经验,并将经验
上升为理论。调查研究的成果,不仅仅要在图书馆学刊上发,更要在党政机关报上发,这样才能扩大社会影响,才能引起党政领导的重视。正如程焕文教授讲的:要理直气壮地向上要钱。要抓好各种地方政府加强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典型,也要有重视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差的典型,正反对比才有说服力。
• 我在一份加强农村文化站建设的的调研报告中,提出这样的观点:经济欠发达地区
要像抓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样抓好农村文化站建设。
• 去年10月至11月我对江苏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工作进行了一次调研,其调研报
告《中国文化报》分三次在3月17、24,4月17日版发表,前两篇分别以《经济发达地区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为题,发于是头版头条。第三以《〈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站工作的对策〉 为在《 中国文化报》头版发表,共9000字。只要你的调研有时代性和针对性,报社会采用的。
会议感言4:
• 图书馆界要善于利用人大、政协会议,组织撰写有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案。
要十分重视提案的作用。提案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问题,提建设性意见。这一点我的体会很深:南京图书馆新馆建设,我们在1992年南京图书馆一万平方米古籍部新馆建成后,即搞新馆建设的提案,被省政协评为优秀提案。
论文的主要观点:
1、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社区文化和农村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体。公共图书馆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文化设施,是政府实现面向广大群众的文化关怀、文化享有、文化提高、文化创造的重要方式。在整个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2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 从纵向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中央、省(市、自治区)、市、县、乡镇、村
六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从横向来看,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即省、市、县。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
体系中主要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两大块。
• 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 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大中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公共图书馆服务
网络,它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导性。
• 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县、乡镇、村三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它则具有基
础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的重点要转移到农村,没有农村乡镇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就根本谈不上公共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的繁荣,就没有健全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基本特征:
1、公共性。
• 公共图书馆的核心在于“公共”,公共性是图书馆的第一性,应成为公共图书馆的第一要素。
2、公益性。
• 公益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最本质、基本的特征,它最直接的表现就在于图书馆为
人民大众提供公益性服务——免费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免费服务是公共性的具体体现,这种免费服务应是全方位的,不仅传统的文献借阅免费,阵地服务免费,参考咨询服务基本免费,读者活动和讲座免费,而且网络服务也应免费。
3、均等性。
• 均等性是指公共图书馆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要惠及全体人民,为全体人民所普遍
享有。
• 均等性就是平等服务。
4、开放性。
• 一是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全开放的公共文化场所,人民大众无需任何证件,无需要任
何手续,都可以进入图书馆看书,以保证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
• 二是保证读者获取正当的文献信息的权利,馆藏大部份文献应向读者开放。•
5、创新性。
• 公共图书馆服务观念创新、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 省级图书馆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龙头馆。省级图书馆建设的现状,直接关系到这一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速度和效益。
• 市级图书馆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起
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对全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起关键作用,对农村图书馆
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辅导和促进作用,对农村乡镇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影响。
• 县级公共图书馆是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可谓是公共图书馆服
务体系的根基。它在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中处于基础地位。
• 县级图书馆发展迅速,特别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县级图书馆建设成绩喜人,一批上
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县级图书馆成为了县(市)的文化建设亮点,这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 只有首先建设好县(市)图书馆,才能谈建设好乡镇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出现了多元化模式。
• 2.1广东“流动图书馆”模式。
• 2.2 “图书馆之城”模式
• “联合图书馆”模式
• 2.3天津图书馆的“社区分馆、行业分馆模式”。
• 2.4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
• 2.5 江苏多元化模式
• 2.5.1 苏州模式
• 2.5.2 吴江市分馆制模式
• 2.5.3 张家港市镇、村分馆制模式
• 2.5.4 靖江市小学校园馆际联盟工程与农村农家书屋建设模式
• 2.5. 5 溧阳市村级图书流动点模式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与乡镇图书馆和村级图书馆(室)建设,纳入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这为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 “共享工程”的推进,有力地促进了乡镇、村图书馆(室)的建设,出现了网络服务的新模式。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 一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均衡发展问题: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和农村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直接反映在地区间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经费投入差距太大。以江苏县级馆为例,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图书馆全年购书费只有2—4万元,而昆山市图书馆(县级)全年购书费达200万。
如何加强西部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建设,缩小地区间的差距,是一个现实而又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有人写文章说,深圳建一个大剧院要化14个亿,这14个亿能救活多少县图书馆。不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均衡发展问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就难以进展。深圳的这个经济实力,深圳的钱,不可能支持西部的县馆建设。发展经济是关键。
为缩小东西部地区县馆的差距,扶植西部地区县的发展,建议文化部实施西部地区县图书馆建设工程。
• 二是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问题 :各级公共图书馆究竟建多大?是集中财力搞超大
型公共图书馆好,还多建设一些中小型的公共图书馆?
•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各级公共图书馆进行科学定位问题:上海图书馆副馆
长周德明同志在《关于上海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的思考》一文中提出了上海各级公共图书馆的科学定位问题。省、市、县图书馆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建设中有分工有合作,各有自己的重点。省级图书馆热衷于搞社区分馆,一定程度上分散了财力、人力,势必影响重点工作的开展,而且也不利于调动力市、区、县图书馆的积极性。
• 四是如何将和“农家书屋工程”纳入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问题。“农家书屋工
程”是中宣部和新闻出版署搞的,文化部没有参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
• 五是如何借鉴国外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经验问题,从本地实践出发建立有地域特
色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新模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
•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结构合理、发展平
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 2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 2.1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区图书馆、街道和社区图书馆 • 2.2中、西部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是县(市)图书馆
• 2.3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转移到乡镇、村(社区)
图书馆建设上来。
• 3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模式问题
• 多元化的模式,这完全符合我国国情。
• 广东的“流动图书馆”,需要省政府资金的大量投入,省馆也要投入大量人力和设备,数量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其他省级馆也未必都能将效仿。
• 深圳“图书馆之城”模式,在我国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中有推广价值。
• 天津图书馆模式分馆面铺得太开。上海的中心图书馆模式,从严格意义上讲上海图
书馆与区县图书馆的关系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总馆与分馆的关系
• 江苏多元化的模式适用于苏南地区
• 县(市)图书馆逐步实行分馆制,这是乡镇图书馆巩固发展的关键。
4、公共图书馆服务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问题。
•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图书馆立法步
伐。
• 第二、加大投入,逐步建立公共图书馆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县级图书
馆财政支持。
• 第三、建立公共图书馆评估服务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