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

时间:2019-05-12 12:47: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

第一篇: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

一、我国公共伦理现状

1.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我国传统伦理观念造成了公共伦理观念缺失的思想和意识困境。一直以来, 主流文化观念对公与私的关系缺乏辩证认识, 具体表现在以公私对立、崇公抑私、公私两无为典型的公私关系的错误定位, 以重个人修养与家庭成员之间的私德关系而忽视个人对社会和国家的公德关系为典型的公共道德的理解偏差, 以私人关系的亲情伦理被泛化为整个社会的存在方式、符合情理而不合法理、送礼文化、礼深情重等为典型的公共伦理的理性缺失和以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文化导致的权力崇拜、与世无争为典型的公民参政意识的淡漠。

二、我国公共伦理问题

1.缺乏强制性制度约束力量的保障。

2.把“情”摆在首位,然后才是“理”、“法”。并且将官员个人道德修养看作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但是单纯的依赖个人修养,是不能达到重塑良好人格这一目的的。

3.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进行公共伦理建设所依赖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导致社会伦理道德的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公共管理人员会有违反伦理道德的行为冲动,败坏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环境,弱化了社会舆论力量。

三、我国公共伦理问题成因

1.社会上对于伦理问题尤其是公共管理伦理重视不够, 理论界对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管理伦理规范缺乏深入、系统、透彻的研究, 对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善、公平、正义等伦理范围缺乏可操作的、具体的解释, 这就导致了实践中伦理建设的具体目标不明确。

2.一些公共管理组织以赢利性组织的伦理规范进行员工选聘和管理, 处理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 这不仅导致了公共管理伦理水平的下降, 降低了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同时还激化了社会矛盾, 有的公共管理组织甚至以亲情伦理、教育伦理和职业伦理教育替代了公共管理伦理教育, 使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性..;

3.伦理教育公益性特点不明显, 政府有关部门、大众传播媒体在这一领域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 公共管理伦理教育受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驱使的现象较为严重;

4.伦理教育体系不健全, 公共伦理范畴概念不明确、缺乏导向性和实践性, 教育内容陈旧, 体系不科学, 方法简单、手段落后,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 仍在沿用传统社会道德伦理指导现阶段公共管理者行为;

四、对我国公共伦理建设的思考

1.推进公共伦理制度的法律化

公共伦理立法,是把伦理行为上升为法律行为,使伦理具有与上层建筑的政治、法律同等地位的监督、执法权力的法律效力和作用。道德良心作为软件必须通过政治法律等硬件系统的功能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如果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再好的道德体系也很难对社会产生现实的影响。

2.加强政务公开的制度建设

政务公开制度是实现公众对公共管理活动进行监督的有力途径。实行政务公开制度,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可以确保政府机关时刻处于社会监督之下。唯其如此,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及时有效地消除腐败,增强人民对国家政权的信赖,巩固党与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保证党

3.构建公共伦理制度建设的专门机构

对于违反公共伦理规范的公务员予以严肃惩处,是使公务员遵守公共伦理规范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强化公共伦理规范的执法监督,设立专门的行政伦理机关,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其职责和权限,负责对公务员从政道德行为进行监督并对违反从政道德行为进行惩处。

第二篇:我国城乡差距现状、成因及对策

区域经济作业

一、我国城乡差距现状

(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主要表现在:

从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基尼系数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程度严重失衡。

从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从恩格尔系数看,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差距很大。

(二)社会福利差距

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补贴、物价补贴等各种补贴,以及各种社会保险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最低收入保障等,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受。

(三)城乡教育差距

1、教育经费投入不公。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主要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以城市为主,以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城县的学校,一般农村的学校最低。

2、受教育机会存在差异。城乡居民受教育的机会不公平。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数量不断减少。

3、师资差异。农村学校教师普遍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年轻优秀教师流向条件更好的城市。

4、农民工子女享受教育不平等

(四)政府公共投入差距

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

二、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城乡之间的差距首先与城乡产业结构特性有关。

现在的农村虽然已经包含了多种产业,但从其收入来源看,农业收入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绝大部分。农业在其经济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是其与城市区别的一大特征。而农产品收入需求弹性小的特点,注定了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农业增长必然要慢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继续向城市倾斜

二元经济体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二元经济体制象征的二元户籍制,是维护城乡利益格局的一项基本制度,它使城乡居民在身份待遇上存在一系列严重差别,加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

1、经济层面。在所有制、流通、交换、税赋、收入分配、价格补贴等方面,在向城市重工业倾斜后,为使城市尽早实现现代化,又向城市全面倾斜;

2、社会层面。城市人享有的文化教育、劳动保护、就业帮助、交通、通讯、医疗卫生、福利补贴、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及国家提供的公共服务等,对绝大部

分农民来说可望不可及,土地是农民唯一的生活与生存保障。

(三)城乡隔离是城乡差距扩大的根本原因

我国城乡差距的扩大,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有差距,最主要的是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使城市人均的资源总量快速增加,而农村人均资源很难增长。一方面是产业不断地向城市聚集,各种物质和文化成果向城市聚集,而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的聚集被严格控制,城乡之间人均经济和文化成果的占有差距就不可避免地要扩大。

三、解决方案: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一)统一城乡税制,加强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的财政扶持

1.统一城乡税制。

2.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纳入各级财政负担的范围,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

3.完善财政支持农业政策。

4.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解决好农村发展资金的制度性流失问题

1.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提高农业生产的收益率。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立真正情系“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

3.对现行农村征地制度进行改革,加强立法,引入市场机制,适当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切实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就业和生活保障问题。

(三)消除“城乡分治”的体制和政策障碍,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城乡关系

(四)建立与国情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农民增收途径

(六)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

第三篇:我国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公共行政伦理不仅是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的根本途径。

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可以概括为行政伦理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我国部分行政人员缺乏行政良心。所谓的行政良心,张康之的《行政伦理学教程》中给了明确的定义:行政良心是指行政人员在其行政管理这一特殊职业活动中所形成的深刻的道德责任意识和对自我的行政行为进行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现今的行政人员是否能够做到看到自己责任范围之内的人民利益受到损害而感到焦虑不安、深深自责?答案是否定的。虽然这么下结论有些过于片面,但是至少不能说所有的行政人员在这种情况下都能自责。人民网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安工程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也是良心工程。《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对需要维修、改造的,及时予以维修、改造。”但全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3年来,26个县(市、区)未为此投一分钱,除了要考问地方官员的政策执行力,也要追问他们的社会责任和行政良心。这些县领导认为将资金投入到学校校舍建设中步入投入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见效快,所以也就完全忽视了广大中小学孩子们的校舍安全问题,既然都已经忽视,又何来会为此感到自责不安呢?!也许你会提到,不是也有报道说云南嵩明县领导“蜗居”老房子办公,学校却成为当地最好建筑吗?是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领导有教师情节有着密切关系。而且,既然这个事件作为新闻来报道,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就说明这类的事情在中国是个新鲜的事情,极少发生的事情。当有一天,人们对学校是一个地区最好的建筑的事情不再感到大惊小怪了,那我们那些中小学的孩子们的安全问题也就有个保障了。

根据李建华的观点,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是处理权利和利益关系的问题,也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就是这些行政主体如何利用所掌握的公共权力调节社会中的各种利益关系的问题。【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

2002年人事部印发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公务员要做到政治坚定、忠于国家、勤政为民、依法行政、务实创新、清正廉洁、团结合作、品行端正。按照上面的规则来衡量的话,我国现在有部分的行政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与利益观,这部分人员没有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而是把权力当做谋取个人或者少数人私利的工具。我们的大多数领导干部都能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作为人民服务的手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践行“三个代表”,殚精竭虑,一心为民;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不能正确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有的把权力当作获得金钱、美色的工具;有的把权力当作个人飞黄腾达、光宗耀祖的途径;有的把权力视为个人“私恩”的产物,甚至把权力作为对个别人效忠的工具;还有的把权力当儿戏,对人民赋予的权力极不负责,敷衍塞责,得过且过,甚至胡作非为,草菅人命,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些权力“错位”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却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败坏了党的形象和威信。现实生活中,官本位思想的行政人员不在少数,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是现在去行政部门办理各种业务或者事情所面对的情况的真实体现和概括,这个概括有些尴尬,让原本应该是人民公仆的行政人员地位飞跃到了人民主人的位置。

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保证权力廉洁、预防腐败的迫切需要。权力观问题,始终与权力的廉洁与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腐败问题的发生,无不是权力腐败的表现,而权力腐败的出现,又在很大程度上由权力观错误所致。大量事实证明,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在权力观上出现偏差,把权力视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就必然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失误,把权力变成中饱私囊的手段。因此,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迫切要求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尤为重要的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是预防腐败的一道牢固防线。不能让这些行政人员失去约束,让有限的绝对权力无限膨胀成为没有任何边界约束的绝对权力。

权力观和利益观的缺失或者说是错误偏差让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出现了问题。首先是行政效率的低效。行政效率低效是指行政法律制度没有以尽可能小的经济耗费获取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主要在我国的表现是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扯皮推诿,手续繁杂,文件、会议成灾,形式主义严重,纪律松弛,不核算费用,官僚主义严重。行政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高效的政府会赢得人民和社会的好评和极力拥护,而这对于提高政府的权威、感召力、影响力、诚信度,实现政府与社会和公民的良性互动,降低政策的执行成本,推动社会全方位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我认为目前行政人员最爱做的事情肯定是踢皮球,当群众低头哈腰的好不容易进了难进的门,部分行政官员多会考虑,反正还有其他的部门或者机构呢,何必耽误自己喝茶看报的悠闲时光,就直接把这个皮球踢给了其他的部门,群众被打发到了其他有关部门,必然也会被告知这里不能解决你的事情,又踢给了别的部门,这来来回回的踢皮球中,行政人员是“锻炼了身体”,可却是让需要办事情的群众迷糊了,到底这个有关部门是个什么门?为何我这普通老百姓如此难进这个门?虽然说行政效率而言,并不一定是越快越好,而是应该让时间使用的合理。对公民来说,到政府机关办理有关事务,有一个时间预期。在最不好找的有关部门相互踢皮球的过程中,群众需要解决的事情早就过了期限,群众的耐心早就磨灭了。当然效率并不是公共行政唯一的价值追求和终极目标,公共行政在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还应该促进公民社会所拥有的基本价值,如自由、秩序、正义、公民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基本价值的实现。【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第四章】

我国人民是主人,政府也是人民的政府,政府中的工作人员是人民的公仆,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人民赋予他们权力,而这种权力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人民公仆要时刻认识到自己的身份,自己的责任,不要因为手中拥有了人民赋予的权力就凌驾于人民至上,由人民公仆变成了人民的主人,要知道手中的权力而非权利,不能不仅不造福人民,为人民服务,还要用这些权力来为个人谋福利争利益。作为人民的公仆,不仅积极为人民服务,还要对各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还要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关系,例如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在这里当然是指人民的、国家的利益,这些行政主体要深刻认识到自身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整体利益,长远利益,不能为了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就牺牲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要做好利益的权衡、分配和调节工作。

正确处理个人与整体、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奉献与索取各种利益关系,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清正廉洁、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防止和纠正对公民权利的损害。长期以来,“干部是人民的公仆”这句话在相当多的人心中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而已,而“官本位”的思想却根深蒂固。因此,真正树立起“权力来自于人民的赋予”这一观念对很多公职人员来说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树立起“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服务”的观念。让这些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能歧视。

目前我国的行政队伍之中很少谈及行政伦理观。张康之与李传军主编的《行政伦理学教程》中提到:行政伦理观是在根本价值的层面上影响或者指导每一个行政人员,影响或者知道各级政府、各类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长期以来,在公共行政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是科学馆,而作为实质理性的伦理观的构建被人忽视了。因此导致了公共行政的方向常常迷失,公共行政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实现的基本功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确立和完善行政人格是行政伦理观的价值目标,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在追求和是实现公共行政的价值的过程中,需要增强行政伦理观中的主体意识。一方面,行政主体有必要有权利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念和开展行政工作的能力去创造性地实现公共行政的价值;另一方面,注意所创造和获得的行政价值如何,与行政主体自身的需要、能力以及他们的自觉性的高低有关。做到这两方面的统一,是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理解公共行政的价值、处理公共行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所应牢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培育出优秀的公共行政人格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从我国行政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努力压缩办事时间,同时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压缩办事时间,是服务对象最直接的要求;而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意义在于降低社会运行成本,使行政效率最终实现其社会价值。

(一)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简化行政行为内部环节,大力压缩办事时间。

(二)改善行政成本结构。提高行政行为的正确度,可能意味着要适当提高一些环节的行政成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为了降低行政行为的外部成本,即降低社会运行成本,适当提高行政机关内部成本是必要的。如果整体提高行政成本不可行,则唯一途径就是改善现行行政成本结构。

其次是行政公正问题。实体公正是行政公正的本质要求。要做到1.依法办事,不偏私。

2、平等对待相对人,不歧视。

3、合理考虑相关因素,不专断。

而目前我国行政问题处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个别行政官员或者行政主义不依法办事,徇私舞弊。根据晨报讯报道,11月14日,凤阳县地方税务局原稽查局局长李彬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和受贿案在明光市法院宣判,被告人李彬因犯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四年;犯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年零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六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3万元。这只是行政体系这棵参天大树被发现的一只蛀虫而已,作为一个普通群众站在树的外面很难看到里面到底隐藏了多少只蛀虫,但可以肯定的是数量远远多于被发现的这些蛀虫。可是,既然蛀虫如此之多为什么只有一些被发现了呢?原因就在于官员之间徇私舞弊,相互包庇,而群众对此却没有一点知情权,监督权,自然难以被发现了。

再次是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经济类的失范、政治类的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等。经济类的示范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违法经商和隐匿个人财产;政治类的失范主要包括官僚主义和权钱交易。【摘自《行政伦理学教程》张康之 李传军主编】

造成上述几类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行政体制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搭建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各种配套法规、制度不可能同时跟进落实,势必存在一个监督管理上的“真空”地带。由于缺乏强有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直接导致了在这些“真空”地带上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旧的伦理道德规范被冲破,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趁虚而入,传统的封建宗法道德思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观念沉渣泛起,使得伦理道德大的社会环境变得无序起来,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加之现阶段对于行政人员正当利益补偿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行政人员行为伦理选择上的差误。

要解决我国伦理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行政伦理制度建设,建立赏善罚恶的机制。现如今的很多不当的行政行为的出现都是因为没有一个有力的制度来制约和管理。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为防患于未然,应该加强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的构建,从而有效实施行政伦理监督。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机制需要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必须进一步完善监督防范机制,惩治腐败机制,激励保障机制,廉洁自律机制,并且讲这四个机制统一成一个整体。【摘自王伟 鄯爱红编著的《行政伦理学》第六章】鄯爱红在接受一个采访时说,我们应该把加强官员的道德建设作为惩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环节,具体的说,应该从教育、管理、监督、修养四个环节上加强干部的作风建设。

完善监督防范机制,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形成能够有效防范腐败的机制体制,加大从源头上的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力度。人民赋予行政主体以权力,同时也应该有权利监督这个权力的实施,同时完善对权力的制约。还应该完善反腐倡廉相关法律和规范国家工作人员从政行为的制度,当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时就要严肃处理,建立一系列的惩处制度。

完善惩治腐败的机制,要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特别是大案要案,严厉惩处腐败分子;严格依法办案,提高执法水平,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任何事的处理都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从公共利益的角度来界定行政伦理,公共利益是行政伦理的出发点。通过这些手段和工具来实现抑制行政腐败,重塑政府信任。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公正待遇机制,从而使公务员等行政人员没有违法犯罪的动机,不必腐败。公务员的工资按时发放,进行必要的津贴补助,享受国家的一些优惠性政策,工资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对工作人员的贡献进行一定的奖励,完善退休制度。

建立廉洁自律机制,从思想源头上避免公务员等行政工作人员腐败的问题。我认为,思想层面的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最根本的。上面几个方法和机制都是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他律或者是外部监督约束,廉洁自律机制是自律的主要方法。加强对广大公务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使其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从而能够禁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

而完善行政伦理监督体系的话要将自律和他律,内部思想的提高和外部机制的建立结合起来。

外部监督包括:(1)权力监督。也就是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例如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观察权和检察权。(2)政党监督。包括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信访监督。(3)社会团体及群众舆论的监督。由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以及新闻舆论单位等的监督。让公众认识到自身有权利对行政行为进行监督,这种权利有利于抑制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违纪操作行为。

内部监督包括:(1)一般监督。行政机关上下级之间的监督,职能监督和主管监督。(2)行政监察。也就是行政系统内部设立专门的监察机关对行政工作进行监督。(3)审计监督。根据会议记录等有关经济资料和国家有关法规,由国家专门设立的审计机关的监督检查行为。

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我们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来推进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又要通过加强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法制与德治保障。加强作为政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行政伦理建设,法制化是其中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1986年6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邓小平文选》第 如何看待我国目前行政伦理现状以及问题出路

三卷第164页)在这个根本意义上,中国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必须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是充分发挥公务员的道德主体自律性,是加强行政伦理建设的关键。让公务员做到以下三点:

一、认识上的自觉。即公务员对行政伦理规范的遵循,并不是对外在要求的盲目信奉和被迫执行,而是建立在对道德必然性深刻认识基础上的理性自觉。二,情感上的自愿。公务员把根据自己所选择的道德价值目标去行动,视作一种乐趣、需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行政伦理能与道德认识一起融合成坚定的道德信念,成为其道德行为的动力。三,行为上的自主和自择。把一般性的伦理规范转化为具体指令的自主性和在不同的甚至相反的伦理规范中作出选择的自择性。即在复杂的道德生活中,公务员能够根据主客体的价值关系,正确判定道德规范的等级,勇于选取最值得选取的道德价值,遵循最值得遵循的伦理准则。

其三是开展行政伦理教育,营造良好的行政道德环境。

现代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无时无地不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会受到急剧膨胀的物欲横流对行政道德主体的侵蚀,乃至出现行政道德主体的严重“变质”。公务员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有赖于其行政伦理水平的提高和道德人格的提升。切实抓好公务员的行政伦理教育,加强公务员的道德修养是最基本的途径,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树立道德信念、培养道德能力、养成道德习惯的过程,引导公务员以公共利益作为自身行为的价值取向和最终目标。

第四篇:浅论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浅论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城镇居民失业、下岗,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社会分配两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极成效。但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下降、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依然存在。这既有资源禀赋、市场竞争机制、发展阶段性等合理因素,也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不合理因素,特别是收入分配中掺杂垄断、寻租、腐败等因素,使问题更加复杂,不仅积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也影响市场运行效率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深刻认识解决收入分配领域问题的紧迫性,遵循增进公平、兼顾效率的原则,重新审视财税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进程的影响,关注行业层面的垄断现象和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的问题,注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要求,加强政策研究和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改革和制度完善,抓紧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收入分配

问题

对策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

第一、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

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分配是最重要的宏观收入分配关系。近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比重呈下降趋势,由2000年的64.81%下降至2008年的57.11%,十年间下降了15.38个百分点。同期,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比均呈波动上升,其中企业占比由2000年的15.65%上升至2008年的21.60%;2004年,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占比骤然下降,分别较2003年下降2.91和2.51个百分点,同期企业收入占比增加了5.43个百分点。第二、劳动报酬在居民初次分配中比重逐年下降

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是对生产要素的分配,由劳动者报酬、营业盈余总额和财产性净收入组成;再分配则是生产环节之后通过经常转移的形式对收入的分配。劳动报酬是居民初次分配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约占80%以上。2000年~2008年,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由93.69%下降至83.71%;特别是2004年该比重骤然下降了8.61个百分点,自此劳动报酬占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比重由2000~2003年的93%左右,下降至2004~2008的83%左右。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且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大于农村居民内部收入差距

2000~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整体呈扩大趋势。其中2000~2003年,城乡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由2.79倍持续扩大至3.23倍;2004年较2003年略有缩小,至3.21倍,随后有持续扩大至2007年的3.33倍,2008年略有缩小,但2009年又扩大至3.33倍,2010年又缩小至3.23倍。

二、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第一、个体收入问题

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感召下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收入来源的多元化,我国居民的个体收入差距迅速拉开。据统计,用以衡量贫富差距的的基尼系数以超过0.45,说明我国居民个人之间收入以严重悬殊,第二、城乡收入问题

城乡收入差距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在我国计划经济时代虽有差距,但由于国家对城市居民工资的计划治理,城乡收入差距的问题并不突出。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2003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2622.2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8472.2元。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虽大幅提高,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1.8:1扩大到2003年的3.2:1.第三、地区收入问题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国家对全社会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统配,地区间的收入反差不是很大。改革开放以后,在“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和国家给东南沿海地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的双重结合下,加上东部沿海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相对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便于形成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吸引了国内民间投资、国外资本和港澳台资本迅速向东南沿海地区集聚,从而使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腾飞,人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远远超过了中西部地区。

第四、农村内部收入问题

农村内部收入问题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农村收入差距扩大,平原地带与山区地带农村收入差距在扩大,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收入差距在扩大,特色农业与一般农业收入差距在扩大,技术型农业劳动者与普通型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体格健壮的完全劳动者与弱能及弱势者的收入差距在扩大。

三、收入分配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和收入差距扩大,既有合理的因素,包括资源禀赋特征、经济体制转轨、发展的阶段性等原因;也有不合理的因素,包括对资源享有的初始不平等、行业或部门垄断、体制机制不健全、政策措施不完善等原因。

第一、政策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改革开放后,我们首先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并通过“两富”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这种政策指导下,我国率先在基础较好且具有开放区位优势的东南沿海地区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政策,使得东南沿海聚集了国内外大量资本,从而加速了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扩大了地区之间特别是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第二、制度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一)、税收调节乏力。对个人收入最具有调节效力的是个人所得税,但从我国现行的税种结构来看,由于个人所得税不占主导地位,公民个人纳税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个人收入特别是无行收入难以查实,使得个人所得税在收入调节方面的作用也大打折扣;消费税对个人的收入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从消费税设计来看,范围偏窄,把本应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的个别高档娱乐消费行为,如保龄球、歌舞厅、高尔夫球等价高利大的行业未列其中;遗产和赠与税在调节个人收入方面有其特殊作用,但我国目前还未开征。

(二)、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时间短,资金来源严重不足,致使全社会范围内的有效保障力不从心,影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三)、分配制度不规范。我们在经济转轨时期,收入分配基本上处于一种无序失控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制度约束。

(四)、政府职能“缺位”。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不足,存在拖欠工资、随意增加工作外补贴等不规范的分配行为,也引发了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人的心态不平衡。

第三、体制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一是竞争机会的不均等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一些个体或群体凭借在计划经济时代占据的有利优势或特权,在市场经济放开搞活的条件下捷足先登,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聚敛了大量的财富。

二是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自行“创收”的存在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放权让利、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对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自行“创收”现象基本上是持宽容和默认的态度,使得一些单位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尽可能多地攫取收入并将其所获得收入的一部分分配给其职工。

三是行业的垄断性经营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垄断经营的行为,在极力维护垄断经营地位的同时,把其所获垄断租金的一部分以各种形式分配给自己的职工,这既不利于行业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也促使不同行业之间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

四是地方保护、地区封锁造成了收入差距的拉大。地区保护、地区封锁不仅与建立统一大市场的要求不相容,也违反了市场经济自身的运行规则,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不同地区之间人们收入差距的拉大。

第四、非法性因素导致的个人收入差距

关于收入差距拉大的非法性原因在我国目前主要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是“灰色经济”,主要是指未经工商登记,逃避纳税的个体经济,如没有营业执照的小商小贩、家居装修、私房建筑等。

第二种是“黑色经济”,主要是指抗法抗税的犯罪经济,包括走私、贩毒、洗钱、制假、色情业、人口贩卖、坑蒙拐骗等。

第三种是“腐败经济”,主要是指以权谋私,权钱交易。不合法的高收入会带来反面的示范作用,非法经营、寻租活动带来的高收入会严重挫伤合法经营者的生产经济性,破坏人们的守法经营的理念,诱使更多的人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或通过拉关系、走后门、疏通、行贿等寻租活动来增加个人收入,这既阻碍了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也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四、完善我国分配制度的建议 总体上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既是一项紧迫的、现实的任务,又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这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提到经济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动多方面改革入手,从促进起点公平、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多个环节入手,进行系统的部署和安排,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进入互相促进、良性互动的轨道。

第一、从促进形成合理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要求出发,对财税体制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新一轮改革重点。

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是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对这一比重及其变化趋势是否合理,我们也应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明确判断,用以指导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当前初次分配有向政府倾斜的趋势,生产税净额增长快于经济增长;在再分配中,政府从经常转移中获得的收入税和社会保险缴款等增长快于社会补助支出;在政府的支出结构中,也存在偏重生产性投资的问题,对收入的调节作用相对弱化。从收入分配格局的角度看,下一步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通过完善体制机制,避免财政收入增长挤压居民收入增长空间,解决政府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支出不足影响居民消费倾向的问题。

第二、以缩小城乡差距为重点,发挥城镇化在缩小收入差距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进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消除人为设置的制度障碍已经刻不容缓。否则,城镇化就会异化为简单的城镇扩大,以及对农村资源的进一步挤占,强化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妨碍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我们要在推动城镇化方面制定系统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政策措施,不仅要做到公共投入和公共服务真正向“三农”倾斜,加快农村各项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而且要加快探索完善农村宅基地置换、土地自愿有偿合理流转的办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平等就业制度,包括就业机会平等、获得劳动报酬权利平等、享受社区公共资源权利平等,让农民工逐步成为稳定的城镇居民。

第三、在初次分配中兼顾效率与公平,让各种要素遵循市场原则取得收益,并加强对不合理因素的调节。

一是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制度。完善工资宏观调控指导体系,充分发挥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的调节作用。逐步在各类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完善劳动定额管理体制。二是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调控。通过市场准入引入新的竞争因素,不断弱化垄断性经营力量,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垄断行业特别收益金制度。加强对垄断行业单位内部收入分配的制度约束,严格实行工资总额控制制度,确定经营者与职工收入的合理比例,实施职工收入水平调控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管理。三是完善资源产品定价机制。加快建立健全土地、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推进市场化,规范交易行为,保障所有者权益,限制各种不合理的高收入。

第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公共服务领域的机会公平问题。

主要包括:(1)受教育机会的公平。这是最大的、起点性的公平。提高全民族受教育水平,是缩小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政府要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加大对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的力度;保障不同家庭的孩子有公平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向困难群体倾斜。(2)就业机会的公平。让人口自由流动,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打破城乡、地区以及所有制等方面的市场分割,让劳动者在平等竞争中得到合理的报酬,并以过程公平促进劳动者发展机会的公平。(3)享受基本医疗服务和社会保障机会的公平。这是人人都应该享有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是结果公平的重要体现。要重点加强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着力解决社会保障待遇差别过大的问题,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尽早实现贫困标准的国际接轨。

第五、加强收入分配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收入分配调节工作机制。

完善职工工资统计制度,建立全国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和完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申报制度,提高个人乃至家庭收入和财产的透明度。加强大额资金流动的金融监控,规范各种报酬的支付方式,逐步减少市场交易过程中现金支付的比例。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企业行为和行政权力,打击偷税逃税行为,坚决取缔各种非法收入。还应研究提出收入分配调节的阶段性工作目标,明确各级政府责任,建立收入分配调节的工作协调机制,统筹中长期规划安排,综合制定政策,加强检查落实。

五、结语

改革和完善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型分配体制,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组成部分,在对待和处理收入分配问题时,应在重视效率的前提下,重视分配的公平。而且分配的公平合理也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这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最终是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需要。应该说,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是贯彻党和国家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重大方针的必然要求,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对放手让一切劳动、支持、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法人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要看到,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找许多方面付出不解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刘玉凤.现阶段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2006年04期

[2]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3]李俊生.新编财政学[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1998 [4]曾德盛.社会主义和谐视野下收入分配公平问题[J].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08

第五篇:我国政府公务人员腐败现状、成因及对策

郑 重 声 明

本人呈交的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调查研究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 日期:

巨。正如胡锦涛、贺国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指出的那样,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和反腐工作呈现出“三个并存”的总体态势:反腐成效明显和腐败问题突出并存,防治力度加大和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并存,群众对反腐败期望值不断上升和腐败现象短期内难以根治并存。一些国家和政权兴衰更迭的事实说明,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治理,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作为新时期的青年一代,我们担负着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神圣使命,必须更加充分地认识腐败现象的严重危害,更加充分地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常怀忧民之心、常思为民之责,着眼未来、立足全局,做一个敢于同腐败现象做坚决斗争的新青年。

(一)我国反腐败工作的主要成效

1.端正了党风政风,促进了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的党的指导思想,是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共十七大召开以来,我国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尤其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坚决防止和纠正违背科学发展观的错误行为,坚决反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从思想、作风、纪律上为贯彻落实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提供了有力保证。

②贺国强.统一思想认识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N].人民日报(3版),2012-02-20

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同时,大力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廉政文化氛围,有力促进了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5.加大了反腐力度,震摄了贪腐分子。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始终保持查处腐败案件的高压态势,始终坚持预防和查处两手抓、两手硬。据统计,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审结违犯党纪政纪案件85.2万件,处分88.1万人。其中,处分地厅级以上干部2386人(不含军队),县处级干部29905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4718人。中央纪委监察部依纪依法查处了陈良宇、田凤山、韩桂芝、王怀忠、杜世成、郑筱萸、徐国健、陈同海等一批大案要案,以及重庆“12〃23”井喷特大事故、三鹿奶粉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等社会关注的重大责任追究案件。2011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受信访举报1345814件(次),立案137859件,结案136679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42893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5334人,有力地推动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

6.深化了体制改革,挤压了腐败空间。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腐败问题的滋生,主要是因为公权力所涉及的领域在体制机制制度上存在着某些政策法规缺陷、监督制约真空和寻租的机会。为此,我们坚持用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根据预防腐败的需要,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有效挤压了腐败滋生的空间。国家统计局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至2010年,中国公众对反腐败 ③

③ 李章军.光荣的职责神圣的使命[N].人民日报(4版),2009-04-23

1.部分领域成为腐败高发区,“一把手”成腐败高发人群。尤其是在国土、财政、税务这些炙手可热的部门特别容易滋生腐败。“有土地便有腐败”几乎成了官场定律。2010年4月,《人民论坛》杂志做的一项调查显示,62%的受调查者认为“国土局长”风险最高,位居官场十大高危岗位第一位。辽宁省抚顺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在任职期间,利用掌管征地款、动迁补偿款等机会,贪污、受贿3000余万元,另有折合人民币3000余万元的财产无法说明来源。此外,河北省石家庄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顾旗章、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原副厅长李江华、安徽省马鞍山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王海风、浙江省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原局长刘长春、重庆市忠县国土资源局原副局长叶国英等国土官员,利用土地资源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被判刑。“全国纪检监察先进工作者标兵”杨正超到河南省周口市纪委赴任后45个月内,查处县处级干部92人,多数与土地、财政、税务有染。周口市太康县连续三任国土局长前腐后继,此后该县国土局长一职空缺至今。此外,还有教育、交通系统等,也是腐败高发区。2008年以来,周口市10个县市区,有6个县市教育局长进了监狱,另有两名被撤职。同时,在这些腐败高发区内,“一把手”成为腐败高发人群。改革开放初期,各地查办的腐败案件大多发生在基层,腐败分子以管理钱物的工作人员居多,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把手”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2.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涉案高官增多、金额巨大。湖南省郴州市委原书记李大伦腐败案发后牵涉人员达160余人;“慕 ⑤

⑤ 周口纪检监察网.杨正超周口反腐[DB/OL].http://www.xiexiebang.com/news/view.asp?ID=2336,2012-07-25

政干部特别是关键涉案人员一有风吹草动随时出逃。“裸官”问题浮出水面,暴露出以往外逃贪官贪腐时“留一手”,贪腐行为败露后立即逃往国外的腐败谋略。

4.腐败方式更加隐蔽,查处难度不断加大。当前一些腐败分子不直接涉及钱物,腐败形式和过程较为隐蔽,相互兑现往往是间接而不是直接的,如高薪任职、分给股权、优厚待遇等。腐败分子进行权力操作可用“扶持企业、促进发展”为借口,即使损害国家利益也可用“改革代价”遮掩,其交易方不是在职干部,甚至可能不是其本人,对象和内容都较为隐蔽。这些隐性腐败改变了腐败获利的时间和方式,为腐败分子手中的“权力资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变现可能。

(三)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主要危害

1.腐败现象腐蚀了干部,破坏了形象,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人民群众是从党的干部形象来认识党、信任党,跟着党投身共产主义事业的。亿万民众将政治权力和信任赋予国家,国家就要有效地维护民众的合法权益,使其免遭不劳而获者的掠夺。如果党员干部要求别人大公无私,自己却让铜臭玷污了灵魂,就不可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如果任其腐败横行,势必腐蚀党和国家的肌体,社会的肌体,从而导致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的严重后果。

2.腐败现象败坏了改革开放的声誉,妨碍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一些腐败分子举改革开放之旗,行贪污腐化之实,利用政策“空子”,打所谓“擦边球”,很容易给一些群众造成错觉,认为腐败现象是改革开放的必然产物,进而对改革开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产

假,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侵占国家、集体利益和侵害职工群众权益,基层干部吃拿卡要、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基层执法不公,买官卖官和拉票贿选,基层干部作风粗暴、欺压群众、奢侈浪费等。与那些大案要案相比,这些隐形化的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甚至习以为常,其实它对社会风气尤其是道德水准的危害极大。解放后曾经绝迹的黄赌毒现象死灰复燃,诚信缺失、良知缺失、造假制假现象屡禁不止等社会现象均与腐败有很大关系。

二、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尽管腐败在不同国家、不同社会都有相似的表现形式,但它滋生、蔓延的社会基础却有很大差异。要正确认识当前我国腐败现象产生的原因,必须把它放到社会历史背景中,进行多角度透视、多层次分析。

(一)历史原因

中国曾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在这种封建社会的官僚体制下,各级官吏由国家授权并代表国家索取地租。历朝历代都有一些官吏利用职务之便,强索他人财物,侵吞国家财物。清代巨贪和王申倒台之后,查出的家产富可敌国,比清政府的国库还要多。可以说,一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贪腐之风绵延不断的历史。“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升官便能发财”,成了历代官场的金科玉律。当前,封建社会虽然早已灭亡,然而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封建意识并没有随封建制度的结束而消亡,至今仍然根深蒂固。正如列宁所说:“旧社会消灭的时候,它的死尸并没有装进棺材、埋入坟墓。它在我们中间腐烂发臭,并且毒害我们。”当前我们所见到的各种腐

力,为设臵租金提供了方便,由投租到寻租产生了一个因果联系的恶性循环圈,即行政部门对经济的干预产生“租金”,人们为了寻求“租金”向官员行贿,从共同分享“租金”中得到官商既得利益,又力求保持原有租金制度并设臵新的租金制度。这就形成了投租寻租的“滚动效应”。目前一些地方和单位设立的办事审批程序较之以前更为复杂,需要经过更多的行政机关审批,原因是凡有权力参与审批的机关都可以从中得到好处。由此可见,投租寻租的“滚动效应”不仅为深化改革制造障碍,而且还有吞噬掉已有改革成果的可能。

(三)机制原因

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由于制度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也为腐败滋生提供了土壤。经过几十年的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计划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客观上要经历一个艰难的新旧体制转换过程。新的体制不可能一下子完善起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行为规范又不能完全沿袭,这就在某些行为的约束和管理方面造成空档和漏洞,从而被一些人利用来打“擦边球”,搞权钱交易。因而,腐败现象在新旧体制转换时期大量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同这一时期特点相联系的特殊现象。

(四)主观原因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党员干部如果放松世界观改造,党性观念不强,滋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那么当正常的渠道难以得到所渴望的金钱时,他就有可能把政治权力

三、腐败现象的对策分析

做好新形势下的反腐倡廉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把治标与治本、惩治与预防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全过程,努力做到预防更有效、监督更有力、体系更完善、惩处更坚决。

(一)健全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抗战胜利前夕,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历史上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初起之时,都是艰难困苦、聚精会神,力求从万死中得一生,因而无不显得生机勃勃、气象一新。及至环境渐渐好转,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于是惰性发作,日趋下坡,或政怠宦成,或人亡政息,或求荣取辱,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当即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能跳出这个兴亡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时至今日,这黄钟大吕般的发问仍在时刻提醒着我们,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干部拒绝监督,迟早要出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实行有效监督是确保领导干部健康成长的“护身符”、“安全阀”,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特别是要对腐败易发、多发部位和领域实行重点监督。要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发挥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构建全覆盖、无遗漏的监督体系。

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切实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

系统。

要在法制建设上下功夫。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兴旺发达,主要依靠法治,而不是国家领导人的贤明。要加强法制建设,明确行政和司法行为的标准、范围和程序,减少权力行使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有效堵塞各种漏洞,确保权力在正确的轨道上合理运行。要建立健全干部定期轮换制度、任职回避制度、举荐责任制度、离任审计制度、个人及其近亲属财产定期公布制度、存款凭身份证制度等,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在抓制度建立的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贯彻落实制度的责任机制和保障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着力提高制度执行力,增强制度实效性。

要在廉政教育上下功夫。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蜕化和变质是腐败的主要根源。无正则无骨,无情则无肉,无理则无魂,无法则无度。一个人没有相应的道德水准,就不会有自觉遵纪守法的精神力量。因此,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是预防腐败的重要途径。要面向全社会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把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在党员干部中,要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理想信念和从政道德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正确认识自律、他律和律他的关系,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做到“脚正、腰硬、心热、脑冷”。要广泛开展公民权利和义务观教育,使公民明确认识到自己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和应尽的各项义务;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

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抓好制度落实作为重点,增强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维护制度的严肃性,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实践证明,事前预防与事后惩治同样重要,事前预防的社会效果甚至要好于事后惩治。河南省周口市纪委书记杨正超说,看到一个个贪官倒了下去,一个蛀虫挖了出来,自己没有丝毫成就感,相反却是揪心的痛感:为贪官心痛,为其家人心痛,为党组织肌体的健康心痛。今年6月份,周口市纪委在全国首家开展党员干部关爱教育活动,并成立了河南省首家市级预防腐败局。该市在关爱教育活动中,坚持重在关爱、重在预防、重在帮助的原则,通过人文关怀、关口前移,运用“温情式”、“暖色调”、“人性化”的方式,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工作上的违纪苗头、思想上的不良倾向、生活上的实际困难,达到教育、保护和挽救干部的目的,被中纪委宣传教育室主任杨小平誉为创新之举、重情之举、预防之举。

总之,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这一重要论述,高屋建瓴、振聋发聩、令人警醒。近年来发生的许多案件充分说明,经受“四种考验”,抵御“四种危险”,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还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仍然存在着滋生腐败的土壤,⑧

⑧ 刘琰 李凤霞.全市党员干部关爱教育工作启动[N].河南:周口日报,2012-06-04,头版

下载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公共伦理现状、问题、成因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精选5篇)

    《渔业技术经济学B》论文-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现状、成因与对策摘要 开发海洋是21世纪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力发展海洋渔业经济是使我国从海洋大国变成......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

    浅谈我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一、对贫困概念的定义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中外学者都给贫困下了一个与其时代的社会经济背景相适应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得到普遍接受的界......

    家庭暴力的现状、问题成因及预防对策

    家庭暴力的现状、问题成因及预防对策 摘要:家庭暴力是一个广泛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而且极大的危害社会治安、家庭稳定以及妇女儿童的身心健康。本文通过对家......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

    执行难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对策 ----秦洪涛 关键词: 法院 执行 执行难 解决对策 内容提要: 法院执行难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执行难已成为阻碍法院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障......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会计信息失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严重的社会经济现象。......

    我国农业保险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构建支农保护体系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5%的农业大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共五则)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问题、成因与对策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调整取得积......

    我国财政金融支农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金融支农现状、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09日 09:39 来源:人民论坛学术前沿(总第340期) 作者:万道琴 【摘要】我国目前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大,增长逐年提高,营造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