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2.1.2)
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企业经营方式的复杂化,内部控制水平已成为衡量现代企 业管理质量、风险防范、竞争能力以及运营质效的重要内容。医院要提升竞争力,增强自身 社会效益,就必须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医院的内部管理,实现医院科学合理的高速运转。
一、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的产物。医院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目的在于:保证医院组织机构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转,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经济核算的正确性与可靠性,推动与考核医院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贯穿于医院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和环节。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内部控制通过实施职责分工、工作程序、传递 流程、手续制度等手段,确保医院内部各科室之间各司其职,既又互相协调又相互制约,做 到职责分明,避免工作有误时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健全健康、有效的医院内部控制 制度可以有效地组织和控制医院的各个环节,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和管理目 标的实现。
2.保护医院财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运用。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通 过对货币资金、实物资金等财产物资的验收、保管、领用、清查、记录和核对等环节的控制,来防止浪费,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用。
3.提高医院经济核算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会计记录及其它业务记录等用于经济 核算的信息资料是医院内部决策与外部决策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料是否真实、准确、可靠,不仅影响到决策部门能否对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有效地控制和调节与对未来决策的合理性和正 确性,还将影响到外部信息使用者的预测和决策。医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就可以通过对其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各环节实行标准化控制,减少错误和舞弊的发生,提高会计及其它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提高信息报告的质量,从而为信息使用者提供 真实可靠的依据。
4.促进医院贯彻执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守法和诚信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基 石。医院必须自觉接受国家的监督,将自身发展置于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基本框架之下,自 觉地遵守国家颁布的一整套财经法规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在守法的基础上,发扬人道主义 精神,实现自身的发展。医院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约束,以实际行动来督促各部 门、各位员工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保障和促进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执行。
二、当前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环境松懈,制度有待改进。目前各医院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 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的内部控制可以说是有章可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对内部控制的 认识远远落后于现实需要。对内部控制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出现误解,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估计不足,轻视内部控制,认为内部控制只是形式上的东西,习惯于行政指挥。这导致许多 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不够严肃和认真,也使得内控制度不够完善,在科学性和严谨 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许多医院面对医院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内部控制系统 的相关制度没有适时做出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墨守成规,缺乏科学的管理控制方法,也给内 部控制的实行带来了影响。
2.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严重影响着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医院内部控制活动比较重 要的环节为: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财产和物资内部控制、采购内部控制、工程项目内部控制 等。这些重要环节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相互配合、相互制约,所以工作人员的工作态 度、业务能力都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程序或措施的执行。尤其是会计人员,如果对内部控制程序理解不到位或是误解,很容易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目前医院财务人员、后勤科室的许多工作人员,都是工人接班后代,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没有经过初考和面试,业务素质较 低,要达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相对较难。而许多医院因为忽视行政后勤管理,未建立有 效地管理人才梯队。
3.医院信息系统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运用到医院的各个领域,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医院信息系统很难在不同制造商的会计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上实现完全 的数据共享;医院信息系统难以和医疗保险、银行等的信息系统实现连接;不同部门之间操 作权限混乱,权责不够明确,部门之间工作衔接性差。信息系统的这些漏洞,很容易影响到 会计信息的及时、准确,不符合医院内部控制的要求。
4.内部控制监督、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完善。医院内审部门是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工作职责就是对内控制度进行监督、考核和评价,并提出完善和改进 内部控制的建议。目前,医院的内审部门缺少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有的医院把内审部门作 为财务部门的下属机构,使得内审部门无法进行内部监督和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体系,致使监督、考核和评价都流于形式,并且评价建议也很难得到落实,这直接制约着内控制度 的执行和完善。
5.风险评估不足、意识薄弱。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经营管理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营运风险、技术风险等。从当前的现状 看,医院的风险意识并没有提到应有的高度,管理者对单位所面临的风险认识不足,更缺乏 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三、完善医院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医院要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首 先应从管理者着手,既要尊重管理者,作为制度执行保障者的地位,也要防止管理者自我私 利、而不执行有关制度,或者自授权力,以“下不为例”的特殊政策逃避制度的控制。因为 管理者掌握着医院的财权,如果他们忽视了自己的责任,那所有的内控制度都是空谈,医院 费用失控将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这就要求从改良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入手,明确医院管理 者对其所管理财产的保值与增值的责任,使其认识到自己对强化医院内部控制应尽的责任; 同时要以《会计法》的强制约束保证医院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只有这样,医院内控才能从 根本上实现,医院乱支出、过度支出才有可能避免。
2.加强培训,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素质。医院根据财务、资产管理部门等各专业的发展需 求,结合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实施,并定期进行 培训有效性评价。培训内容要包括医院规章制度、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专业理论和案例学习、新业务的学习等。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培训,如参加讲座、外出培训等等;定期考核 职工培训情况,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本岗位的工作。同时建立管理人员人才梯队,引进 高素质、专业性强的新职工,保证各部门人力资源充足,传承有序。培养能力强、有创新精 神的员工,不但可以保证医院内部控制活动顺利实施,还可以促进医院管理的快速发展。
3.完善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管理。在现有的信息系统下,根据内部控制体系的要求重新理顺信息系统对各部门的工作要求,以及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建立信息系统 操作权限的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规定以及内部授权审批的具体规定。信息系统要根据可靠 的可行性分析和经审批的具体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保证系统运行的有序、安全,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高效、有序、保密的优点,避免信息系统操作过程中数据丢失、权限责任不清和舞弊行为的发生。
4.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评价体系。目前医疗系统在内控制度的设计和评价上,还没有形成 一个系统的整体框架。医院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性质和规模以及组织结构,设计一套适宜的 业绩评价体系,从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协调性、经济性等方面,采用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办法,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办法,做到压力和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控制度有效的运行。
5.加强风险评估。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医院面临的经营风险日益复杂化,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等,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 评估、风险报告等措施,对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6.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监督审核体系。结合医院经济的新形势,医院需要拓宽审计人员的 专业领域,配备足够的审计力量,对医院各重要环节内部控制开展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在院 长的直接领导下,对财务部门的收支控制、预算控制等、资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控制、采购控制等活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整、内部控制是否有效执行等进行监督,出具可靠的 审计建议,注重评价和后续监督,形成持续改进发展机制;同时内部审计部门还可以对内部 控制活动进行事前和事中的监督,比如经济合同的审计、预算执行审计、招标审计、建设工 程的审计等等,防患于未然,维护医院资产、资金安全,保证会计信息及时正确。建立一支 专业性强的审计团队,有利于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执行、持续发展。
总之,完善医院内部控制措施,对实施新的医改,降低患者的费用,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我国医院的内控制度建设起步较晚,但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行,以及市场化的推进、政府的逐步放权,医院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进步空间。
孟津县人民医院
第二篇: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建立以源头治理和过程控制为核心的企业内控体系,健全和完善对全资、控股、参股公司的管理控制体系,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强化集团公司在国际化建设过程中防范风险的能力,促进集团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方案。
一、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集团公司非常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这些制度的有效执行对提高集团公司管理水平和各阶段发展目标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从我们对股份公司、****公司等单位内控体系建设调研的情况,以及国务院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看,目前的各项管理制度还没有真正融为一体,成为一套系统化的体系。由此导致了职能部门之间管理界面不清晰、管理责任不到位;下级单位对上级多头汇报、多头请示;同级业务单位之间业务交叉,工作标准参差不齐。这些问题和矛盾的存在,制约着集团公司整体科学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集团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也不相适应,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各项管理制度进行梳理并系统化,以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制度化体系。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实施的,为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国内外企业长期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有助于约束和规范企业管理行为的基本准则,有效规避风险。
(一)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实现集团公司整体协调发展目标的需要。
“十一五”期间,集团公司将以保障国家油气安全供应为己任,突出实施资源、市场和国际化战略,率先建成一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客观上需要集团公司理顺内部管理流程,针对关键的风险控制点,采取积极稳妥可行的措施,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抵御内外部风险的能力,为实现集团公司的整体协调发展目标创造适合的环境和氛围。
(二)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提升科学管理水平的需要。
内部控制是企业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依托。建立并认真执行一套设计科学、简洁适用、运行有效的内控体系,将有助于企业及时发现和掌握经营管理中的突出风险,有助于企业强化内部管理控制措施,有助于用规范和制度约束管理行为,有助于企业整合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通过对内控体系的长期有效执行和不断完善,将使集团公司各个层面的各项经营活动处于受控状态,全面提升集团公司的科学管理水平。
(三)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的需要。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集团公司发展目标的重要组织保障。这就要求必须推行内控体系建设,规范出资人与经理人之间的代理关系和授权管理,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强化信息获取、传递和沟通,促使被投资企业实现信息的透明化和信息披露的完整、充分、必要,使集团公司能够从管理上、制度上形成一套规避风险的运行机制,及时获取充分有效的信息用于分析和化解面临的各种风险,实施有力监督,增强有效防范风险的能力,防止出现内部人控制或降低内部人控制的程度,以维护集团公司作为出资人的权益。
(四)实施内控体系建设是集团公司实施依法治企的需要。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误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手段,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受到了广大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在现阶段,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从总体上看质量不高,对内部控制各要素的设计不系统、不科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仍存在着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忽略了实施成本问题,虽然制定出了严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实行该制度所花费的成本超过了因此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缺乏可操作性,得不偿失。
第二,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过于注重制度的文字编写,忽略了制度的执行和其作用的发挥,使制度流于形式,有的企业甚至将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应付相关部门检查、审计的手段,没有真正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第三,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对内部控制监督机制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薄弱,难以确保制度的执行和其有效性。由于监督的失效容易出现“内部人控制”的现象,将影响全体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严重的甚至导致内部控制的失败。
第四,对已经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企业未能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作出适当的调整,致使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难以对企业新的经济业务进行有效控制。第五,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忽略了人的因素,须知无论如何完善的制度,最终还是需要人去执行,如果内部控制制度未得到员工的认同和理解,那么制度最终会沦为一纸空文。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要点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因此,在进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当中,应该避免走入设计误区,并抓住设计要点进行制度设计,以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科学合理。
1.控制目标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控制目标。控制目标是管理经济活动的基本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同时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简单来说,设置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解决了企业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为内部控制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中,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定位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结合,应该把握控制目标的动态性、层次性和全面性的特征进行设计。众所周知,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由于发展战略各异,其内部控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具有动态性,进行内部控制目标设计应该随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实行跟踪控制;还应该针对企业的不同治理结构层次、内容对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分解,满足内部控制目标的层次性要求,做到目标明确、分而治之。同时,还要在制度上体现对内部控制多个目标间的协调,使整体控制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2.控制流程设计
控制流程是依次贯穿于某项业务活动始终的基本控制步骤及相应环节,控制流程往往是与业务流程相吻合的。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控制流程的设计应该是与企业控制目标相适应的。控制流程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很多,如按会计科目设计、按经济业务类型设计、按经营单位或管理部门设计,等等。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或多种)设计思路,都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所制定的内部控制目标进行权衡比对,从而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为了确保制度设计的科学合理,在进行流程设计之前应该对企业现有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整合和提炼,避免重复设计流程(如控制手段、控制过程相同的不同经济事项被重复进行设计)。另外,在进行控制流程设计时不可避免会出现交叉或重复的内容,此时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否则将影响其客观性。
3.控制点设计
控制流程是由控制点组成的,控制点又分为关键控制点和一般控制点两种类型,对不同的控制点需要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进行管理。关键控制点与一般控制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企业制定内部控制措施的关键在于抓住关键控制点,企业管理者只有将注意力集中于业务处理过程当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对保证整个业务活动的控制目标至关重要的关键控制点上,才能确保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控制点的设计非常重要,其中关键控制点的选择更是重中之重。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应该以选择关键的成本项目、业务活动、业务环节、重要要素及重要资源为选择依据,即将影响成本项目费用的主要因素,对企业竞争力、盈利能力有重大影响的活动、要素和资源及容易发生且可能造成重大损失的环节设定为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经济业务活动其关键控制点是不同的,某环节在某项业务中属于内部控制关键控制点并不意味着它永远都是,也许在其他的业务活动中,该环节仅是一般控制点。因此,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中,必须根据管理或内部控制目标的具体要求、业务活动的类型及特点等来选择和确定企业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4.控制权限设计
内部控制权限的设计是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精髓之一,控制权限是否设置合理,直接决定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合理的授权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进行合理配置。笔者认为,对内部控制权限进行设计要遵循重要性原则、责任明确原则,既要满足控制目标的需要,又要兼顾工作效率。明确内部控制的控制权限应从授权阶段就开始进行控制。管理层在进行授权时,应该统筹考虑授权的范围、层次与责任,将所有的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范围,把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列为权限划分的重要依据,防止出现权力重叠或责任真空的现象,做到权责明晰,为各中间管理层和全体员工以所授权限开展工作提供依据。管理者通过合理授权以保证经营决策得以有效运行、管理制度有效贯彻,实现权力制衡。在设计中实现相互牵制也非常重要,若同一项经济业务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包办,则难以实现管理控制的目标,必须要有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进行控制权限设计同样需要考虑这方面的问题。
5.控制监督设计
内部控制监督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及内审监察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再监督活动的总称,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在我国,很多企业并非没有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困扰企业的主要问题是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不佳,某些参与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负责人内部控制意识薄弱,致使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出现“对上不对下”的尴尬局面。造成这种不良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忽视了对内部控制监督的设计,监督机制不完善。因此,要确保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并获得良好的执行效果,就必须对内部控制过程施以恰当的监督,内部控制监督设计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进行内部控制设计时,应该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部控制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要将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列为企业日常工作之一,将内部审计列为重点监督手段,使内部审计充分发挥监督企业经营业务、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纠错的建议的作用。同时,畅通监督信息反馈渠道可以使管理层或其他人员在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时,能及时向上反馈或提供建设性建议,使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得以及时、果断处理。
6.控制制度体例设计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例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和骨架,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或特殊需要,一般来说,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是不需要作重大调整的。倘若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设计不合理,企业对体例作出重大调整时,将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另外,频繁地调整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也不利于制度的执行,同时也削弱了制度的权威性。因此,内部控制制度体例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时,不但要考虑一般的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所设计的制度体例能够适应今后修改完善的要求,预留一定的修订、完善空间。例如,对内部控制制度条目的排序可以用1.1、1.2、2.1等排序,能够较好地解决对业务流程、控制步骤和控制点进行增补、修改或删除的需要。而在文字编排方面,诸如基本原则、要求、一般规定等应该在制度大纲中描述,而不宜放在具体的业务流程当中。总的来说,就是内部控制制度的体例设计要确保制度整体结构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同时可以适应修订和完善的需求。
四、结语
总之,建立健全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应该看到,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尚不成熟,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仍存在缺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实践中继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制度设计人员要在具体执行、正确评价等实践过程当中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真正确保企业控制目标的实现。
第三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自查报告
XXXXX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按照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2016内部控制报告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川财会[2017]27号)的要求,我单位已在9月份组织开展内控制度建设的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内控制度建设情况: 自2014年1月1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实施以来,我单位积极组织开展了贯彻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的工作,在坚持内控制度要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等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之成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一套内控制度,提高了单位的管理水平,规范了内部控制,加强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对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由单位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胡绍友主持制定《内部控制工作方案》,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内控办设在财务办公室、内控监督检查由行办室负责,明确了领导小组、内控办、财务室、行办室等组成成员的职责及分工,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工作机制。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对所长、副所长、水利办公室、水政办公室、财务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分别授权签定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处理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等,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办理业务。
(三)根据单位情况实行归口管理,成立联合工作小组由财务室牵头,行办公室监督,对单位相关经济事项进行统一管理。
(四)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方面,完善了单位的预算管理办法、收支管理办法等,明确收支管理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等职责,严格按照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的相关规定执行。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对财政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等进一步规范化,并建立票据台账由出纳负责管理。
(五)在资产管理方面,完善了资产管理办法,建立资产台账,尤其在2016年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核实,进一步完善了资产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六)在会计控制方面,完善了单位的会计管理办法,强化会计人员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处理程序。
二、强化内控监督:
为保证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我单位对决策、执行、监督等进行分离,建立了岗位责任制、内部监督等机制。在此基础上,还坚持内控与外审相结合,每年县财政局都会对单位账务进行相应的检查或审计。
三、内部控制建设的不足
(一)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的计划性、科学性,使预算管理的约束控制力得到充分发挥;
(二)在内部控制文化建设方面还需要积极培育符合际情况的内部控制文化,使内控意识和内控文化渗透到每一位员工思想深处,使内控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
2017年9月26日
第四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企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前提。内部控制能够发挥识别并降低企业内部和外部风险,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事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事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措施和程序。
《企事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将企事业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要素。内部控制主要有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内部审计控制三种内部控制的主要作用:
(一)保证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在企事业内部的贯彻实施。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通过对企事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流转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保证国家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执行。(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从而真实的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有效的防范企事业经营风险。
在企事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事业要达到生存发展的目标.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内部控制作为企事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防范企事业风险最为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四)维护财产和资源的安全完整。
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科学有效的监督和制约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从而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并能有效的纠正各种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五)促进企事业的有效经营。
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利用会计、统计、业务等各部门的制度规划及有关报告,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从而是各部门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到企事业的经营目标。当前我国内部控制的现状:
(一)对内部控制规范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得力
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企事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不了解内部控制的真正内涵,轻视内部控制,没有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区,使得企事业的内部控制没有成为管理的内在需求,即使已建立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只是“印在纸上、挂在墙上”,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这也是内部控制流于形式的症结。
(二)内部控制环境弱化,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关系到一个企事业的认识管理、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购销业务管理、重大投资和资产处理等各个部门的管理,因此,它的体系应该是科学而严密的,但许多企事业是各部门控制各成一块,互不衔接。很多小型企业,其内部牵制机制尚未建立,更别谈内部控制的履行。
(三)会计信息失真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处理缺乏一贯性、完整性,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四)风险控制非常薄弱、重大投资环节上的失控
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是企业的重大经济活动,按规定应事先召集有关会议,征求多方面意见,进行市场预测,论证方案的可行性,选择最佳方案。一些企事业只凭一把手主观臆断,在整个投资过程的决策工程排除其它的参与和监督,轻视会计控制的作用,导致投资亏损直至倒闭。
以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企事业的长期健康有序生产和发展,离不开企事业内部控制的制定与实施,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事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只要存在企事业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
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导原则
通过对我国企事业内部控制所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内部控制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一项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因此,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从分析自身的控制环境开始,真正建立一套符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以法律法规和准则规范为指导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结合企事业自身特点和财务管理的要求进行设计建立企事业的内控体系。
(二)建立健全内控框架
企事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控框架,从控制环境入手,建立符合现代企事业制度的组织结构,加强董事会的职能及其独立性;提高管理者素质,面对经济市场的竞争,根据市场规律作出决策而不是行政手段;鼓励塑造企业文化,加强管理者和员工激励,明晰权责。
(三)加强风险评估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企事业应加强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事业的经营风险逐步增大并更具有不确定性,如资产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兼并重组风险等,要加强董事会各专业委员会的作用,及早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领域,防患于未然。
(四)成本效益原则
即在实行内部控制时,花费的成本要低于由此产生的收益,力争以最小的控制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五)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评价体系
对企事业来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建立其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对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出及时修正或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不断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和改进,才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内部控制应解决的问题
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事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透于企事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是衡量现代企事业管理的重要标志,通过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目前我国企事业内部控制较为薄弱,主要原因是内控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督乏力等。因此必须加强企事业内部控制,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
(一)强化企事业内部控制,必须以提高企事业负责人的思想意识,净化控制环境为前提。
否则将会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造成规章和行为不一致,使得内部控制变成一言堂。事实说明,目前很多企事业并不是没有内部控制,而是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企事业负责人理解不够,没有带头执行,甚至破坏已定的内控制度,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二)按照《企事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建立完善的企事业治理机构,就是建立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三权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衡的机制,解决内部人控制和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经营者在董事会授权的范围内决策管理,并受到严格的监督与制约,一事一物都循轨运行,从而保证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在内的企事业管理制度得以有效实施。
(三)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
实施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四)内部控制的建立应保持相对的连续性和一致性,要根据变化了解情况不断进行调整,使内部控制与企业经营变化相适应。
一项制度的本质特征是要求人适应制度,而不是制度适应人,不能随着人员的变化而变化,更不能朝令夕改,应保持值得的连续性,让制度规范管理行为。(五)加强企事业风险管理意识,建立配套的风险管理制度,最大限度的规避企事业的风险(包括决策风险、经营风险、生产风险、财务风险、其他风险等)。
—
END
—
第五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为了整合和优化内部控制系统,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特制定本方案。
(一)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
1.独立模式
即建立独立运行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独立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便于单位管理层和内部控制职能部门使用该系统开展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工作。该模式常见于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初期,通常需将系统开发工作外包给有丰富内部控制管理系统开发经验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对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要求不高,但随着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深入,需要将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进行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拓展及与其他系统的融合。
2.整合模式
即利用现有管理系统进行整合。整合模式是指将多个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的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与内部控制信息系统进行集成,形成单位整体的管控体系。比如,单位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中建立流程管理、风险管理、控制点管理、自我评价管理、缺陷整合管理和内部控制报告等核心模块及
功能,并建立该系统与单位ERP系统、办公系统、流程管理系统、审计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综合报告系统等管理系统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关系,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其他各类系统的数据共享。整合模式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边界逐渐模糊,内部控制将完全融入单位的管理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之中。
3.附加模式
即在现有管理系统中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对于内部控制信息基础较好,且有较强自主开发能力的单位,可以采用附加模式对已有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比如,单位可以在已有审计系统或流程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附加模式可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和管理基础,开发成本较低,但内部控制管理功能模块后续扩展可能会受到原系统架构和现有开发能力的限制。
(二)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步骤
单位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应当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同时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一般采用以下四个步骤:
1.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单位根据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要求,结合业务现状以及相关业务流程,梳理单位内部业务流程、主要风险及控制点,制定相应控制措施,形成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文
档,建立单位内部控制体系。
2.内部控制信息系统
建设可行性分析单位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文档的同时,可以根据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的具体情况,分析建立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比如,(1)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是否已经基本形成,相关工作成果是否可以作为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
(2)单位是否已经或正在建立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内部控制信息系统是否可以较好地融入单位信息系统建设整体规划中;
(3)单位中参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相关人员是否已经经过比较全面的培训,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强;
(4)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建设是否能够帮助相关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不会导致其增加额外的工作量;等等。单位根据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分析结果,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模式和路线图。
3.对单位现有信息系统进行更新改造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涉及对单位现有信息系统的更新改造。单位根据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报告,结合单位现有信息技术水平和管理状况,完善对原有系统的更新改造,将内部控制体系建
设对原有系统功能的相关改进在信息系统中予以实现。
4.全面建成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信息系统,通过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与原有信息系统提取式和嵌入式的集成,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系统的全面建设。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从架构上应该独立于单位各个业务系统,其具体功能包括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和控制文档的管理与维护,并支持单位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测试和评估,从而实现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完善和优化。
**县委党校
2019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