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业最后一公里之痛,城市配送出路(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4 04:1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物流作业最后一公里之痛,城市配送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物流作业最后一公里之痛,城市配送出路》。

第一篇:物流作业最后一公里之痛,城市配送出路

最后一公里之痛

—寻找城市配送的出路

城市配送是指服务于城区以及市近郊的货物配送活动,在经济合理区域内,根据客户的要求对物品进行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城市配送被喻为物流的最后一公里,这最后一公里与消费者直接面对面,是物流公司与消费者直接交流的途径。本文“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指在城市配送的末端环节“最后一公里”所出现的进城难、配送难、仓储难等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发展面临新的要求和机遇,不断完善解决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改善城市管理与公共服务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有利于促进城市物资流通,加快城市运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民生;有利于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痛之根源

1.交通管制

配送与交通原本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无疑支撑着城市配送的快速发展,但在现实中,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配送企业的一大瓶颈,城市通行限制是行业面对的一大难题。随着新增车辆的增多,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城市道路建设速度显然跟不上新增车辆的速度。交管部门为了保证城市生活的正常进行,货车由于占用道路资源较多且通过性相对较差,就被列入了限制通行的范围,一时间,“限货令”成为各地交管部门手中一大“杀手锏”。2.停靠难、装卸难、仓储难、车辆选型难

进城难是摆在城市配送企业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控制车流量,几乎所有的经济中心城市均通过发放车辆通行证的方式控制货车进城。使用通行证对部分货车限行除了降低效率之外,还滋生了部分企业通行证的寻租行为。城市交通日益拥堵、超市分布街区化使得城市配送环节成为一个难以协调的问题。目前,大型商超的收货时间一般集中在白天,但又缺乏货物接收的基础设施,对周边交通状况形成较大的压力同时也降低了物流效率。与此同时,供销商也不能用卡车来送,而是用面包车来送,这就带出了另一个客车载货的情况。而轻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面包车,凭借其经济、内部空间大、用途多样,尤其是不受限行管制等诸多优点,成为众多物流公司和车主用来替代货车的主要城市配送车型。这就是越来越盛行的客车载货现象,虽然法规明令禁止,但作为物流公司只能是即无奈又尴尬的唯一选择,这在行业内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实际上四辆中小型客车的载货量才等于一辆同等占地面积的4.2米厢长小型厢式货车的载货量,因此客车违法载货将占用四倍于货车的道路通行面积相应污染物的排放也将增加四倍。货车限行不仅不能减少城市道路的拥堵反而加重了这种拥堵,对城市道路物流运输服务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3.基础设施及相关建设不完善

目前城市配送中停车难、装卸难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没有物流专用停车位、缺乏专用停车场造成物流配送停车卸货十分困难。大型城市的大型商场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大型商业企业缺乏货物接收的基础设施对周边交通状况形成较大的负面影响。有的没有设置专用的货物接收停车场,卸货货车经常在周边道路排队,有的物流企业排队等候时间甚至长达5-6个小时造成周边交通状况恶化对城市的道路交通与非机动车、行人的顺畅通行造成影响。同时降低了物流效率。与此同时,城市配送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现代化程度低、运作水平与物流效率不尽人意。虽然我国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以及标准化技术在城市配送业务中已经逐步使用,但物流技术总体依然落后,特别是物流器具的标准配套、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及配送、分拣系统的有机组合等都急需改进。4.配送模式单一,缺乏协同竞争理念,缺乏专业经营人才

多数城市配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赢利模式单一,增值服务少。城市配送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缺乏合作,物流企业和客户不愿充分共享信息资源,难以结成相互依赖的伙伴关系。同时人才培训落后,缺乏专业物流配送经营人才。

5.政策法规及各级政府方面在发展现代城市配送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在我国经济领域中,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的问题已经是阻碍物流大系统得以建立和完善的重要原因。城市配送物流体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是专业分工和协作,而条块分割和区域封锁的存在却严重制约着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发展,影响着物流设备标准化、信息化等方面的建设,影响着我国物流配送的高速流转。因此,政府管理、行业监管等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寻求出路

1.建立城市公共物流配送管理体系,使其成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

将城市物流配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与客流的公共交通放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来看待,研究与解决城市物流配送的关键问题,提高物流效率,减少货运车辆数量,降低排放污染确保城市生活的正常进行。在可能的条件下对城市公交专用道在非高峰期向城市物流运输开放,成为城市物流专用道,以提高物流效率。要把中心城区道路通行资源的分配,向城市配送物流车辆倾斜,公安交管部门根据城市道路货运市场的客观需求和变化,应该逐步放松货运车白天通行的限制;当前可在货运车辆通行证分配方式上做必要的完善和调整,将中心城区道路通过资源分配向城市配送物流转移。其中一点是以“变限制通行为限制停靠”就是允许通行但在停靠中有限制;二是以“限制全天通行变限制高峰时段通行”;三是以“限制所有货运车通行变允许城市配送车通行”,这样城市配送的质量才能得到提升。

2.建立运输装卸专用停车位,大型商场应具备合适的装卸、交通基础设施

商业设施应设立专用的、符合周边环境道路规划的物流配送车辆的等待区域;同时做好物流车辆进出的交通行驶规划,确保对周边的交通影响最小化,商业企业内部应有足够的接货区域和接货人员,满足接货效率的需要;在城市的部分道路和紧邻工商企业及物流相对集中的部分道路,参照出租车专用停车位的管理方法,建立物流专用卸货停车位进行管理以此方便物流快速高效,减少对城市道路的占用时间。3.推行共同配送模式

物流行业是一个存在显著规模经济效应的行业,只有通过不断地整合各种资源实现高度集约化才能降低企业和社会的成本。而共同配送则是实现高度集约化的首选。共同配送整合了所有参与客户的商品资源整合了客户和第三方物流的车辆和库房资源同时也整合了所有参与客户的配送线路资源。因此,政府可以对参与共同配送模式的企业给与一定的税收或资金支持。共同配送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员、物资、金钱、时间等物流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取得最大效益(提高服务),还可以去除多余的交错运输从而取得缓解交通、保护环境等社会效益。4.建立小区物流联盟

小区物业可以从包裹的代收代发获取快递公司的管理费,物业不需太多投入便可实现包裹的转存和转发;消费者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小区的信息平台获得包裹信息并收取。减少了中间环节,有效降低成本。通过将小区物业纳入联盟当中,可以将高度分散的客户一定程度的整合到小区转发中心,提高了配送的规模优势和效率,有效的降低“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5.可给部分客车斌予快递运输权利

现在客车从事城市配送货物运输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可以对快递公司所从事的货物配送客车系列车辆单独发放快递货物运输证件用于货物运输。而对车辆的等级评定、排放要求和定期维护要求按照货车标准执行,这样可保障货物市内运输,为控制全天通行车辆的总量,可对具有一定资格的专业快递、配送服务公司的单位办理、发放。6.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

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市配送业务发展。通过设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城市配送业务的发展,减少重复建设。制定城市配送发展政策,规范配送业务的市场管理,为物流配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推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鼓励采取托盘运输,实现配送过程中物流的高速转换,通过信息化建设,保证物流信息平台在高效、统一、有序的环境下正常运行。通过良好的市场运营环境、良好的政府协调管理机制,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市场环境,为城市配送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确保车辆的排放标准达标、安全达标。对于城市配送的车辆类型技术标准等可由政府部门确定标准和车型确定标准后的车辆可不受任何影响,可以从事市内货物的运输。

7.取消部分车辆进城的特权

目前我们国家对待货车城市通行权方面存在不公平的现象,政府部门的车辆可以享受进城的权利,但是政府的企业不应享受特殊权利。目前邮政、烟草等国字号企业的货车可以享受城市道路的通行权,从而影响到了其他货运配送企业的车辆进城权,因此导致物流发展的不均衡性竞争力低下从而使服务质量得不到保证和提高。所以,为确保物流企业的发展和振兴必须取消相关特殊政策,货车市区通行权利应该只用于特殊时期,不能因政策保护主义,约束了整个行业的发展。8.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也是城市配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针对我国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的突出问题,可采取多种形式,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尽快培养和造就一批具备现代物流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针对当前的管理瓶颈,只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来加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经常性地培训自己的管理人员,实时更新管理理论知识,学习新的管理经验,以及通过城市配送企业与研究咨询机构、大专院校进行资本与技术的融合,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城市配送产学研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

第二篇:我国城市配送物流之现状与思考

随着城市内电子商务、大型百货、连锁商业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商品交易的时间和成本大大降低,商品流通时间和成本水平将更多地取决于其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效率的高低。城市大量商品的消费需求,连锁商业、大型批发市场和百货商场等商贸流通企业的集聚,引发了城际物流、城市配送商品流通,由于城市配送物流更多的是短距离配送过程,是直接面对消费的流通,所以也常常被称为“最后一公里”,是众多消费品流通供应链和工业品销售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配送物流基础设施现状

第一,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城市配送设施少。

在全国大部分的城市配送物流中,仍然大量使用手工整理、手工票据、人工装卸作业,信息系统比较落后,不能及时跟踪货物和获得配送信息。正是由于城市配送物流作业缺乏相应的搬运装卸工具、计算机管理系统、射频设备和条码管理系统,所以货损货差状况时常发生,客户的配送需要不能得到有效地满足,同时配送企业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自用型配送点较多,公用型太少。

据初步调查,浙江的城市配送中大约60%以上是自营配送,所以配送网点很大一部分是企业自用,面向社会的较少。一方面是社会共用型配送节点缺少,配送组织效率低下;另一方面自用型物流配送节点相应较多,仓储利用效率不高,设备闲置严重。

第三,城市配送通道缺少,设置不合理。

调查发现,城市配送中的道路通行限制限行很多,在大型的商业聚集区和重要物流节点,配送拥堵现象突出,配送运输通道不畅通,同时在很多地方没有根据土地利用情况,设置不同的配送通道区域,只是简单地按照城市中心区与非中心区的划分,来标定路段,限制车辆通行。

城市配送物流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第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拥挤问题的加剧,对城市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方面,城乡一体化以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使得城市配送区域不断加大,配送需求量的需求不断加大,需要投入更多的配送车辆来完成配送;另一方面,城市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使配送效率大大降低,而配送企业为提高配送服务质量,满足配送要求,又需要投入配送车辆,配送车辆的投入又加剧了交通拥挤。

第二,供应链管理促使企业对最终一公里配送(城市配送)的重视程度提高。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使企业更注重交付效率与效果,而大量干线的运输与配载的效率再提升的空间很小,而作为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由于直接面对客户,直接影响到产品服务与配送时间效率,也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市场发展和企业效益,所以重视程度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城市配送需求的多样化加大了城市配送组织的难度。

城市配送由集中的城市配送需求(如超市配送)向集中与分散(如个人)共存的城市配送形式转变,原来工业产品、农业产品、商业配送比例较大,企业配送需求一般配送量大,有比较稳定的需求节拍,可以采用集中配送与固定配送的方法进行配送组织。但是现在由于网上购物、商务活动以及生活需求的多样化等原因,快递以及配送增值服务的需求量不断增加,配送品种多、配送需求量波动大、配送需求点多面广,所以合理化的城市配送组织难度加大。

第四,不规范的城市配送企业竞争扰乱了配送市场。

由于原来的城市交通管理重点放在城市客运上面,对城市配送(城市货运)的管理和引导不够,城市配送企业的发展完全依靠市场引导,而在城市配送市场中的供给主体差异大、数量多,造成城市配送供给市场中配送企业间的竞争不断加剧、配送市场中的黑车运营与配送公司间的不规范竞争矛盾逐渐凸显,不规范的竞争与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整个配送市场秩序,阻碍了城市配送物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五,城市配送的发展必须借助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

城市配送越来越多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仓储系统、个人终端系统等电子系统以及先进的配送车辆来完成配送,这些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保障配送的及时性、提高安全性与准确性,进而提高配送服务的品质,相应的传统的配送手段、工具已经不能适应城市配送发展的需要,必将被城市配送的发展所淘汰。

城市配送物流管理现状

现状一:城市配送涉及管理部门众多,协调管理难。

城市配送管理涉及到城市交通警察、运管局(处)、城管、规划等部门以及众多的工商企业,城市配送管理涉及面广,协调管理难度较大。运管部门重视保护城市配送企业的利益,力图更好地满足配送需求与提升配送企业服务,希望减少城市交通限制,增加城市配送节点;而交警部门为了交通的顺畅,往往限制配送车辆的通行与停靠;土地、商贸、规划部门在规划道路、商业网点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配送需求,没有为城市配送预留配送站点与通行通道,往往容易在配送过程中造成交通拥挤,所以城管、交警对配送活动进行一定的限制。

现状二:城市配送涉及管理内容繁杂,交叉管理多。

各个主体根据部门相关职责,从城市配送不同的角度,对城市配送进行管理,其中交通警察管理重点是车辆通行和停车管理,运管负责配送企业、配送市场的管理等。在一个完整的城市配送活动中,往往受到不同部门的监督与管理,过多的部门的涉入,造成了职能的交叉。

现状三:对城市配送管理市场管理与配送企业的管理没有取得良好效果。

现在城市配送中各种违章装载行为相当普遍,普遍存在拆除小客车座椅从事货运的现象,来规避城市的通行政策;另外非法从事机动车货物业务的现象屡禁不止,未取得营运资格的单位和个人非法从事机动车货物运输的现象较为普遍,政府部门的打击整治力度不够,重点不突出,整顿效果并不明显。

如何理顺城市配送管理体系

第一,必须建立管理部门的协调机制。

城市配送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而是由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物资、工业管理和对外贸易等部门各自分管的,以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为特征的分散型产业群。但现代城市配送物流却是几乎囊括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回收、信息等各方面的内容,并以此为基本要素,紧密结合构成了一条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城市配送管理中,主要协调运管部门、交警、规划、工商、税务关系,应当由运管为主导,建立城市配送统一管理的委员会或办公室,来加强配送管理,其主要是与交警系统协作,争取更多的通行证的管理建议权、停车管理权;与规划、土地部门协作,争取更多的市场规划权、停车规划权;与工商、税务等部门协作,争取更多的配送企业优惠政策。

第二,要转变城市配送物流管理方式。

由后置性城市配送管理到前置性城市配送管理转变。原来的城市配送体系的构建,是基于现有城市规划、现有土地布局和商业布局、现有交通条件下的满足性、适应性城市配送体系;现在的城市配送体系应当在城市规划、商业网点规划、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充分考虑。

从控制管理到引导管理的转变。从配送市场的审批到许可的转变;从限制货运车辆的通行路权到一定程度放开的转变;从路检路查打击物流配送“黑车”到引导社会车辆参与城市配送的转变。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城市配送业务发展,制定城市配送发展政策,规范配送业务的市场管理,为物流配送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积极制定配套优惠政策,推进物流体系的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促进运输工具的标准化,通过信息化建设,保证物流信息平台在高效、统一、有序的环境下正常运行。

第三,应该抓住关键物流配送管理问题。

与规划部门协作,为城市配送企业预留配送用地;与金融部门协作,为配送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条件;与财政部门协作,加大对物流配送业的基础设施以及高新技术的研发的投资给予优先投资;与计量部门协作,对城市配送各项指标设置统一科学的计量标准;与交警部门协作,对城市货运车辆、城市配送车辆的通行、停靠进行规划、管理与监督。

城市配送物流信息平台应当着眼于城市整体的物流建设,为各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通用商务平台,便于城市内物流企业、普通企业共用链的整合,同时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政府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服务,便于政府的宏观决策与市场管理。

第三篇:电商下乡,最后一公里物流成关键

绿蚂蚁网络物流快递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快递物流服务

电商下乡:“最后一公里”物流成关键

------来自绿蚂蚁网络物流快递服务平台

一轮新的“战争”即将在农村拉响。

当前一些乡镇农村墙上不单单只有“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中国移动手机卡,一边耕田一边打”等透着乡土气息的标语,而是变成了“发家致富靠劳动,勤俭持家靠京东”、“老乡见老乡,购物去当当”、“生活想要好,赶紧上淘宝”的标语。

乍一看是不是有些喜感?每一个深入农村市场的商家,都把刷墙广告看成是“杀手锏”。近期,“财大气粗”的京东又购买了三辆大篷车,跑了100个城镇进行宣传。

“近年来,城市由于拥有稳定的消费人群,良好的基础设施,廉价的劳动力和高端人才,成为电商争夺的焦点,经过多年的开垦,电商在城市的业务市场逐渐饱和,市场增长乏力。而农村地区由于近几年经济水平的大幅提升,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网络基础设施的普及为电商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中研普华研究员查黎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去年4季度开始,京东已经在全国145座城市100多个乡镇狂刷了8000幅刷墙广告。另外,京东还在今年年初,在全国投放了165个城市的广告牌,其中三四线城市比例为90%。

那么,农村的发展到底有大多?CNCC最新的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中农村人口占比为27.9%,规模达到1.65亿,相比2012年略有提升,增加约908万人。最近半年,农村网民规模的增长速度为5.8%,略高于城镇。

那么,农村对于网上购物这一新鲜购物方式能否接受呢?“这是一个普及问题,对一个新生事物的接受都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农村现在流动比较高,很多地方是老人和孩子留守,因此网购这一类需要一下子普及开来还没有这么快。电商“下乡”需要层层递进,从县到乡再到村的过程。”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莫岱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莫岱青说,现在有些县乡居民对于网购的渴求在某种程度上要大于城市,因为当地实体零售业不发达,无法满足他们的购买需求。加上县乡居民的消费能力逐渐提高,县域地区用户对于品牌商品有大的需求,而网购是比较好的方式。

虽然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对于电商下乡来说,物流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电商“下乡”会遇到那种障碍呢?

绿蚂蚁网络物流快递服务平台,打造一站式快递物流服务

查黎霞表示,农村市场居住地密集度低,范围广,农村物流覆盖面小,在农村地区增加物流配送点需要巨大的资金作为支撑。

“物流目前会成为电商下乡的一大障碍,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还不能达到送货到家的服务,这也就给网购快捷方便打了折,或许也会消减农民网购的积极性。”莫岱青说。

最后莫岱青建议,电商下乡应了解县乡村的网购需求,一些“硬伤”也要解决,例如支付问题(网银、支付宝使用率相对不高)。

第四篇: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

方案

城市配送物流是面向城市,以商业活动、居民生活和都市工业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活动。为促进本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动建立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根据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本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工作方案》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制定本方案。

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上海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本市积极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并取得一定成效。

1、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本市单体仓储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仓储设施总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米。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建成现代化保税物流仓库超过8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和分拨配送业务,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桥物流园区深化实施“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已建成38万平方米物流仓库,拥有14万平方米集装箱转运区,国际配送和中转分拨等业务有序开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相关物流业务稳步推进;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成为本市快速消费品、医药品等物流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城际中转、城市配送功能逐步增强。在本市外环线附近,一批拥有现代化物流设施的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2、城市配送物流多元化市场主体初步形成。连锁商业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配送技术,降低库存商品资金占用及商品损耗,并构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对超市、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的日常配送。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医药、图书等专业物流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一批第三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形成独特的业务模式,拓展区域及全国服务网络。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入驻上海建设国际转运中心,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

3、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电子标签、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逐步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具有-60℃深冷功能变温型超低温冷库,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烟草物流企业运用无人自动高架库、自动存取机等国际先进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资源交易平台自主研发在线交易系统、远程信息采集系统等物流信息软件,并积极推广应用射频识别、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技术,建立物流跟踪体系。

4、城市配送物流标准研制和推广加快。上海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发布实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冷藏车辆营运技术规范》、《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等地方和行业标准,并在3A级以上物流企业中率先推广,提高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进托盘共用系统建设,试点后托盘利用率提高了6倍。

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规模化、系统化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面向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末端配送物流设施不足,城市配送运力未得到有效整合,配送车辆通行难问题依然存在。

面临的形势

1、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带来巨大潜力。XX年,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7亿元,同比增长%。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确立,市场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配送物流需求呈现规模扩张趋势。

2、流通组织体系变革催生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本市连锁商业持续发展,新业态、新网点、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本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构建支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城市配送物流体系,成为发展现代流通的关键环节。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配送布局,提高城市道路及相关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技术和装备更新,发展低碳物流,为节能减排、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4、科技进步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信息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的应用创新已成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城市配送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保障民生的要求促进城市配送物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后世博上海城市建设将以“注重民生,打造宜居城市”为重要内容,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同时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噪音污染和交通拥挤。

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根据本市经济社会、现代流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结合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通过科学布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城市配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共同配送,着力提升城市专业配送水平,不断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

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整合、绿色环保的原则。对城市配送物流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组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交通堵塞、噪音、尾气排放等影响,改善城市景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2、坚持注重效率、提升服务的原则。通过制度、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完善供应链上下游衔接,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3、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推行共同配送、完善城市末端配送设施、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在重要领域和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推动城市配送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

第五篇: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本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动建立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特制定《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交通运输和港口管理局

上海市公安局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上海市加快推进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实施方案

城市配送物流是面向城市,以商业活动、居民生活和都市工业等为主要服务对象,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物流活动。为促进本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推动建立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根据商务部、发展改革委、供销总社《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商商贸发〔2011〕67号)、《上海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沪府发〔2012〕51号)和《本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工作方案》(沪府办〔2011〕9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为适应上海城市发展、人口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本市积极发展城市配送物流,并取得一定成效。

1、城市配送物流的基础设施初具规模。本市单体仓储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仓储设施总面积约为1500万平方米。深水港物流园区依托洋山保税港区,建成现代化保税物流仓库超过8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国际采购和分拨配送业务,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和国际中转能力逐步提高;外高桥物流园区深化实施“区港联动”,保税物流园区已建成38万平方米物流仓库,拥有14万平方米集装箱转运区,国际配送和中转分拨等业务有序开展;浦东空港物流园区的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相关物流业务稳步推进;西北综合物流园区已成为本市快速消费品、医药品等物流配送中心的集聚地,城际中转、城市配送功能逐步增强。在本市外环线附近,一批拥有现代化物流设施的配送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

2、城市配送物流多元化市场主体初步形成。连锁商业企业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配送技术,降低库存商品资金占用及商品损耗,并构建具有一定辐射力的物流配送网络,实现对超市、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等多种业态的日常配送。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医药、图书等专业物流逐步形成一定规模。一批第三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形成独特的业务模式,拓展区域及全国服务网络。国际知名快递企业入驻上海建设国际转运中心,民营快递企业市场化、网络化、规模化、品牌化程度不断提高。

3、现代装备和先进技术应用加快。标准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电子标签、管理信息系统等物流信息系统和技术装备逐步推广和应用。冷链物流企业建设具有-60℃深冷功能变温型超低温冷库,完善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烟草物流企业运用无人自动高架库、自动存取机等国际先进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运作效率。物流资源交易平台自主研发在线交易系统、远程信息采集系统等物流信息软件,并积极推广应用射频识别(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技术,建立物流跟踪体系。

4、城市配送物流标准研制和推广加快。上海标准化研究院承担《物流中心作业通用规范》、《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物流园区分类与基本要求》等多项国家标准的编制。市有关部门结合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情况,针对薄弱环节,发布实施《食品冷链物流技术与管理规范》、《道路货物运输冷藏车辆营运技术规范》、《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等地方和行业标准,并在3A级以上物流企业中率先推广,提高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水平。第三方物流企业采用标准化托盘,运用物联网技术,推进托盘共用系统建设,试点后托盘利用率提高了6倍。

本市城市配送物流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规模化、系统化的城市配送物流体系尚未形成,面向社区和商业中心的城市末端配送物流设施不足,城市配送运力未得到有效整合,配送车辆通行难问题依然存在。

(二)面临的形势

1、消费需求持续扩大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带来巨大潜力。2011年,本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77亿元,同比增长12.3%。随着经济稳步增长,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扩大内需长效机制的确立,市场总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城市配送物流需求呈现规模扩张趋势。

2、流通组织体系变革催生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本市连锁商业持续发展,新业态、新网点、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速度、规模和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本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网络购物交易额位居全国前列。构建支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发展的新型城市配送物流体系,成为发展现代流通的关键环节。

3、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求科学合理规划城市配送布局,提高城市道路及相关设施资源的利用率;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技术和装备更新,发展低碳物流,为节能减排、服务民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积极贡献。

4、科技进步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服务手段。信息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的应用创新已成为城市配送物流发展的重要保障。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城市配送物流效率和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5、保障民生的要求促进城市配送物流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后世博上海城市建设将以“注重民生,打造宜居城市”为重要内容,要求城市配送物流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同时减少车辆尾气排放、噪音污染和交通拥挤。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根据本市经济社会、现代流通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要,结合开展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建设“全国流通领域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通过科学布局、整合资源、完善机制,推进城市配送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发展,大力推动城市共同配送,着力提升城市专业配送水平,不断完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体系。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资源整合、绿色环保的原则。对城市配送物流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组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交通堵塞、噪音、尾气排放等影响,改善城市景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2、坚持注重效率、提升服务的原则。通过制度、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完善供应链上下游衔接,提高城市配送效率,提升城市服务水平。

3、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推行共同配送、完善城市末端配送设施、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在重要领域和重点区域率先突破,推动城市配送体系的整体协调发展。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强政府统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宏观指导,为城市配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建成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运作高效的现代化配送中心,搭建若干城市配送物流服务平台,培育一批辐射范围广、服务能力强的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形成一批运行有序规范的城市配送示范社区和商务区,初步建成一个接轨国际物流、服务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的高效、绿色、便捷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网络。

三、空间布局

结合本市产业布局,整合现有仓储、运输等物流基础设施,引导市场形成层次清晰、衔接有序的城市配送物流服务三级网络布局。

一级网络——重点物流园区分拨中心。在本市重点物流园区,合理布局分拨中心,集聚龙头企业,强化资源整合,贯通城市交通枢纽和对外交通节点,实现道路货运与水路、航空、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搭建上海对接国际、连接腹地、服务全国的物流平台。

二级网络——公共及专业配送中心。在本市中心城区外围、高速公路通道接口,引导支持企业建设公共配送中心,完善干线运输与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升级改造一批现有专业配送中心,强化采购、集货、分拣、储存、理货、加工、送货、信息处理等一体化服务功能。

三级网络——城市末端配送网点。在社区、商务区等规划设置一批公共货物装卸点和货物集散点、货车停车泊位,充分利用现有商业零售终端网络,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装卸、分拣、暂存等服务功能,满足商业网点、商务楼宇、企业及社区居民等的商品配送需求。

四、主要任务

(一)大力发展城市共同配送。在不改变企业现有运营模式和相关资源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有条件的重点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推动城市配送共同化、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搭建覆盖全市的城市共同配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将富余资源和新增需求通过平台实现共享和对接,实现全社会物流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提升发展城市连锁商业配送。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加快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化全温带配送中心,提升配送中心的管理服务水平,并逐步统一服务标准。推动大型连锁企业以配送中心为节点,健全物流配送网络,提升连锁商业配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先发展城市电子商务配送。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建立快速补货和区域调拨系统,构建低成本、广覆盖的系统化配送网络,满足网络购物快速发展要求。鼓励购物网站、快递企业等与便利店开展合作,为客户提供全天候包裹快件的收寄服务,开展配送储物柜设立试点,逐步实现城市末端配送社会化,不断提高电子商务配送的满意程度。

(四)规范发展涉及城市安全的专业配送。提升涉及公共安全和生活安全的危险化学品、食品冷链、医药等物流配送水平,构建供销配运一体、全过程安全可控的配送体系。利用全球定位技术和信息平台实现对城市危险化学品零星配送的实时可视监控,规范危险化学品仓储和运输的安全管理。推广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等设施,加强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确保食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积极推动医药集中采购和统一配送,运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提高医药物流的配送能力和运行效率。

(五)推动发展城市应急配送。选择和培育一批城市配送物流网络齐全、技术先进、运作高效的城市配送物流企业,完善物资供应应急预案。发挥物流资源交易平台作用,全方位调控社会物流资源,构筑与城市常态物流紧密结合的、无缝连接的应急配送网络,提高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快完善推进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打破条块分割的政策和体制障碍,健全完善组织协调机制。通过监测城市配送物流发展动态,推进重大项目实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形成推进合力。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做好企业服务、开展合作交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形成政府部门、协会与中介组织、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建立市、区(县)联动工作机制,及时沟通发展情况,形成联动效应。

(二)加快实施城市共同配送示范工程。选取资源相对集聚、建设基础较为完善的城市快速消费品、药品和生鲜食品等领域,选择一批为商贸企业提供专业配送服务的A级物流企业,在货物装卸管理规范的社区和商务区,开展共同配送示范。利用物联网技术、全球定位技术、冷链物流技术和信息服务平台等,开展涉及城市安全的零星危险化学品、药品和食品冷链共同配送示范。通过示范创建,不断总结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带动本市流通领域现代物流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加快推广城市配送物流标准和技术应用。研究制定本市《城市配送服务规范》等服务标准。在A级物流企业中进一步推广本市《城市配送物流车营运技术规范》等物流标准。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建设标准化托盘社会共用系统。在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中推广应用现代化立体仓库、自动拣选设备等先进物流装备及自动识别和标识技术。推进城市智能交通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配送查询系统,引导社会物流设施合理布局。

(四)加快完善中心城区货运通行政策。坚持扶大扶优,整合城市配送物流资源,适度提高重点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中心城区货运通行证发放额度,引导城市配送物流企业使用符合标准的配送车辆,提高城市配送物流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加快营造良好的城市配送物流发展政策环境。落实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和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相关政策,重点支持城市共同配送、涉及城市安全的物流配送、先进技术和现代装备应用、城市配送物流服务标准研制和推广等项目建设。积极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内外著名物流企业开展合作交流,加强城市配送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多层次城市配送专业人才培养。

下载物流作业最后一公里之痛,城市配送出路(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物流作业最后一公里之痛,城市配送出路(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