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西苑小学
四.三 陈江霞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数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二、教学理念:
数学教学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教师应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得新知识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自主学习、尝试新知的研究学习。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教学“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时,我直接让学生自己自主尝试、积极探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空间、时间,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学法
四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正处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抓住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有效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训练学生的认知能力。
五、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尽力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着重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其实啊,我们跟数已经成了老朋友了。但是你们有过这样的疑问吗: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出示数的产生过程。
2、教师应和学生的回答情况出示准备好的小石子、绳子和木板,结合教材中的三幅图来介绍原始社会的计数方法,说明当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如何用小石子检查放牧归来的羊的只数;如何用结绳的方法统计猎物的个数;又如何用在木头上刻道的方法记录捕鱼的数量等等,引出数学一一对应思想。
3、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4、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
(1)、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教师在计数器上现场贴上亿级的数位。(教师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更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为顺序表后面用“…”,表示后面还有其他数位。)
(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3)、小组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
(三)、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自然数和十进制计数法。
2、全体回忆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3、全体回忆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围绕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儿童心理规律和认知规律。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必须获得有价值的数学,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学习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个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为此,我在精心组织下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亿以内数的规律,教学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学习成功的体验。学生都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充分显示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二篇: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中只举了少量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对数的产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地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二、说教学目标 :
1、了解数的产生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及最常用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2、在观察、交流活动中经历数的产生过程;在合作与操作过程中生成千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3、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认识到数学的博大精深。
三、说重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特性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合作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能力,掌握常用的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说教学策略:
1、提供具体材料,为学生概念的形成建立支撑点。
《十进制计数法》的教学重点就是 “计数单位”、“数位”、“数级”、“十进制计数法”这些概念的理解与建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重要的数学概念与思想方法的学习应当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以符合学生的数学认知规律。”对于这些概念的学习,教材上分成了四个阶段:首先是在一年级下学期,认识百以内的数,初步认识数的组成,包括计数单位及数位;其次是二年级上学期,认识万以内的数及组成;第三个阶段是三年级下学期,认识亿以内的数,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的概念初步掌握;第四阶段就是四年级上学期,不仅新认识“十亿”、“百亿”、“千亿”这三个计数单位及相应的数位,更重要的是将前三个阶段学习的有关数的组成的知识形成系统,构建“数的组成”知识网络,从而抽象出十进制计数法。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觉得“新知不新,旧知不旧”呢?我将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材料入手,课件演示药品由10颗到1瓶、由10瓶到的1盒、再由10盒到1箱的包装过程,回顾“个”、“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位,此时学生是兴致盎然、耳熟能详的,他们对计数单位的温顾绝不是空洞的、机械的,而是建立在具体材料上的生动的、有意识的回忆;第二个阶段,运用认知的迁移规律,学生能脱口而出已经学过的“万”、“十万”、“百万”、“千万”、“亿”这些计数单位,并能归纳出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是十进关系,这是对旧知的回顾与复习;第三个阶段,就是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过程了。学生通过旧知的复习和实际生活经验,不难推导出新知“十亿”、“百亿”、“千亿”,和它们的关系,但是对于这三个计数单位,在学生头脑中并没有感性的认识。这时,教师就得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于是,我列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如我国钢铁煤炭的产量、政府对教育的投资、人脑的神经元个数以及我国财政总收入情况等等。可能,以学生目前的认知水平还不能完全把实例和计数单位一一对应起来,但是在他们脑海里形成的表象会随着知识的丰富与视野的开阔逐渐深刻,这是需要过程的。通过这三个阶段,学生对计数单位、十进制计数法、数位、数级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在这样有具体材料做支撑点的学习中,学生们热情高涨、劲头十足,没有松懈、懒散、觉得乏味的状态。
2、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教学画龙点睛。
在这节课上,介绍数的产生的历史背景、古代各国的数字形态以及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史,如果单凭我的“一言堂”,看看学生目不转睛的模样和听课教师投入的神态就知道它的感染力有多么大了。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下穿越时空,真正体会到数学的有趣、促思,数学的广阔、博大和数学的底蕴、价值。还有,在通过药品的包装过程回顾“个”、“十”、“百”、“千”这四个计数单位时,我也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直观生动性,这远比我搬着一大堆瓶瓶罐罐上台方便得多,也有趣得多。通过对静态概念的动态演示,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十进制”。
第三篇:《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16-18说课稿
5.《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16-18说课稿 各位专家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课题】下面我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教材展示了古代人们如何计数、如何初步发明各种计数符号等,直观形象的介绍了数的产生、发展的历史,并介绍了十进制计数法。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
二、教学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的历史,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为以后把数的范围扩展到分数、小数做好准备;
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以及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2、通过学生自己完成数位顺序表,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掌握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十进制计数法。
四、教法学法
小组合作、探究-研讨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那么多年的数学了,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这些数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课件播放数的发展过程。了解古代一些数字符号——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等。
2、教师简单介绍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故事。
(二)、呈现新课
1、建立自然数的概念(1)、教师边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边在黑板上写数字1,2,3,4,5,„,10,„,68,„,105,„说明这些就是所谓的自然数,最后说明“0”也是自然数。
(2)、请同学们例举更多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数,加深对自然数的印象。(3)、请小组讨论研究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教师适当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2、十进制计数法(1)、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在前几节课已经学习了到万级为止的数,但是,还有比亿更大的数存在着,(出示数位顺序表):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将已学过的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扩展到“千亿”。(2)、教师提问:“那么,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呢?”
(3)、小组讨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请同学们自己得出结论: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最后,教师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在黑板上板书。
(三)、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说板书设计。科学的板书设计往往对学生全面理解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
以上是我对()这部分知识的分析与教学设计。由于时间短促,有很多不当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多加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板书: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第四篇:优质课《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上)数的产生及十进制计数法 教学目的: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重难点:
认识亿级的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关键:
能够根据学过的万级的数位顺序表迁移类推出亿级的数为顺序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想一想平时在生活中,我们做什么事情能够用到数。(学生展开思维,大胆叙述)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的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
二、探究数的产生
1、数的产生。
提问:你知道古时人们是怎样记数的吗?课前大家查找了一些资料,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数是怎么产生的?(学生介绍)
老师边出示课件边讲述数的产生过程。
你们觉得这些计数方法怎么样?(这样太不不方便了)
2、各国的记数符号:
师:数的产生来源于生产、生活的需要。(课件演示)随着文字的发展,后来人们逐渐发明了一些记数符号,这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记数符号是不同的,请看这分别是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还有印度数字和阿拉伯数字。
你知道阿拉伯数字是哪国人发明的吗?
小资料: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样人们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所以才叫阿拉伯数字。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交流的增多,经过很长时间,才产生了现在这种通用的阿拉伯数字。(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板书:1、2、3、4、5、6、7、8、9、10、11……)
3、自然数:
课件演示: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板书:自然数。齐读)人类开始只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数字计算的发展,才出现了“0”,同桌讨论一下:0是不是自然数呢?(“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学生回答后板书:0)
师:前后桌四名同学自然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看黑板观察、思考、交流一下。思考题:
1、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从小到大)
2、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相差几?
3、最小的自然数是几?
4、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为什么?
5、自然数有多少个?
三、探究十进制计数法:
1、探究亿以上的数位
①教师提问: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你知道我国人口有多少吗?
课件出示:我国人口数1295330000人。
②出示我国的人口数后,提问:怎么读出这个大数呢? 启发学生想到:可以用数位顺序表试一试。
师:我们学过的数位有哪些?按从右往左的顺序说一说,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③出示不完全的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类推。你能填出剩下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吗?
说明:教师可向学生说明,还有比千亿大的数,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数位顺序表后面用省略号“······”,表示还有其他数位。
2、认识数级
说明: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四位是一级。
提问:从数位顺序表上看,依次有哪些数级?个级有哪些数位?万级有哪些数位?亿级呢?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名学生说一说,从右往左,哪些数位是个级?哪些数位是万级?哪些数位是亿级? 追问:你发现每个数级的数位排列有什么规律吗?
3、探究亿以上的计数单位
(1)复习已学过的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万······亿)(2)小组合作探究新的计数单位。(十亿、百亿、千亿)
说明:可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出亿,边拨珠边数:十个一亿是十亿,十个十亿是一百亿,十个一百亿是一千亿。
电脑演示:1295330000 谁能试着读出这个数。
4、引出十进制计数法
(1)提问:①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计数单位? ②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师总结给出十进制计数法的名称并说明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
5、个级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万级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万。亿级上的数就表示几个亿。如:1295338000,个级上的8000表示8000个一,万级上的9533表示9533个万,亿级上的12表示12个亿。那么这个数怎么读?
6、要想快速读、写亿以上的数,需要牢记它们的数位顺序。特别是右起第五位是什么位?第九位呢?第十二位?亿位右边是什么位?左边是什么位?
请同学们记忆一下数位顺序表,同桌互相说一说,然后教师提问。一个数是八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什么位?十二位数的最高位是什么位?
7、练习:
先把下列各数分级,再说一说最高位是什么数位。9200000000 26705000000
820000
8200000000
四、巩固练习判断:
1、自然数没有最小的数。()
2、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数。()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填空:
1、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中“6”在()位。
2、()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拓展知识
在“9□2006500”的□内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省略亿后面尾数约等于10亿.□内可以填什么样的数字?
五、全课总结
关于亿以上的数究竟怎么读、怎样写,是我们下节课学习的内容。回忆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熟记学过的数位顺序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 个、十、百、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
本节课中,我将“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贯穿在数学
发展历史的背景中,从而使学生自主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
从中激发
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理解了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 活”的道理,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深深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过程中适时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也许效果会更好。
对自
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我就让学生先说说自己 的理解,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直观的说明无限的就是一个一个地
它比可还后以的大很个一出输完不是总,数多 的大数。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这句话的
第五篇: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介绍数的产生,给学生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并了解自然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
2.理解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认识含有三级数位的数位顺序表及相应的计数单位。
3.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的产生过程中去。4.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数学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学习难点: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数学课,你们知道数学课是研究有关什么知识的学问吗?
2、师:对是研究有关数的学问,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天天和我们打交道的这些数字呢?学生各抒己见,说一说在生活上哪些地方可以见到数。
3、真棒!大家都是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大家看老师这也收集了一些关于生活中的数(出示课件)可见生活中的数字无处不在。
4、师:那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们又是用什么方法来计数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
师:让我一起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远古时期,了解一下数字是如何产生的?
(一)数的产生和自然数的意义和特点。(1)出示课件,介绍几种在远古时候的计数方法。
师:在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是开始只知道“同样多”“多”或“少”。还不会用一、二、三……这些数词来数物体的个数。那时是借助一些其他物品,如摆小石子、用绳打结、在木头上刻道等方法来计数。比如,出去放牧时,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一共出去了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时,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一对应起来,如果回来的羊的只数和小石子同样多,就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计数方法方便吗?(生:这样的计数方法太麻烦了)
后来随着语言、文字的发展,逐渐发明了一些计数的符号,但各个国家和地区记数的符号是不同的。(课件出示)巴比伦人发明的数字: 中国人发明的数字: 罗马人发明的数字: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师:不同国家的计数符号都一样吗?这些都是早期的数字。师:那我们现在的数字是什么样的呢?
师: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数字吗?你们知道阿拉伯数字是谁发明的吗?(2)讲述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在公元8世纪前后,印度发明的数字传入了阿拉伯,在公元12世纪又从阿拉伯传入了欧洲,人们就误认为这些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后来称为“阿拉伯数字”。即我们现在所用的1、2、3、4、……(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说明: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知识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提问: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每相邻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二)十进制计数法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亿以内的数,随着生产、人口的发展这些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了,请看 出示课件(主题图)1.读一读图片上的信息
师:通过读这些数,你有什么发现呢?
师:利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知识,不能知道第二个数是多少了?所以我们还要认识比亿大的数。下面我们来学习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出示数位顺序表)
2.学习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 学生数一数一亿、一亿的数
3.观察数位顺序表,个级与万级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根据他们的特点顺序填上亿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学生独立填写,填写后集体订正)4.感受十进制记数法
师: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进率都是十)“进率都是十”是什么意思?(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十倍的关系)师小结:像这种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板书)
三、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8位是什么数位?第10位是什么数位? 2.一个数从右边起第11位是什么计数单位?第12位是什么计数单位? 3.最大的9位数是多少?最小的10位数是多少?它们相差多少? 4.亿级有哪些数位?
(二)填一填
1.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
2.最小的自然数是()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
3.()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亿位左边是()位,千万位左边是()位,26705000000中“6”在()位,表示()。
(三)判断
1、自然数没有最小的数。()
2、自然数没有最大的数。()3、0是自然数。()
4、自然数的个数可以数出来.()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产生
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产生——数(shù)源于数(shŭ)——刻道计数
结绳计数
肢体计数
实物计数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
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10个一亿是十亿;10个十亿是一百亿;10个百亿是一千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