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滩茶历史及故事

时间:2019-05-14 04:1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碣滩茶历史及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碣滩茶历史及故事》。

第一篇:碣滩茶历史及故事

http://www.xiexiebang.com/

碣滩茶赋

词作家石煌远被称为湖南怪才,宋祖英、刘欢等二十多位著名歌唱家都在中央电视台及全国多家省级电视台演唱过他的作品。他花甲以前的作品,几乎每篇都是用酒泡出来的,离开酒精的刺激,他的创作灵感就无从发挥。一场病后,他开始弃酒改喝碣滩茶,不但缓解了身上许多老年人常有的毛病,创作的精力和灵感仿佛也回归到年轻时代,精彩佳作不断涌现,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现场直播的国际道教论坛开幕式上,孙楠演唱了他的《悟道》。除了歌词创作成果丰硕,他还重新开始停笔多年的戏剧创作,先后编写了《满朝荐》和《生命之光》两部引起轰动的大戏。说起这些成果,他对碣滩茶赞不绝口,称赞碣滩茶“百代先贤,露染白毫画岭绿;千年帝相,风摇玉盏闻春香”;说碣滩茶“点点滴滴都是爱,一杯一盏总关情”,是“竭滩贡茶,御饮天香”。或感茶姑凤娇之冰心素洗,方安李旦于皇室危都

传说唐高宗第八个儿子李旦,被其母武后贬到辰州(今沅陵),流落在胡家坪胡员外家,与员外之女胡凤姣产生了爱情。武后退位后,李旦回朝当了皇帝,即后来的唐睿宗。李旦称帝后不久,便差人接胡凤姣进京。官船由辰州东下,途至碣滩,凤姣品尝到碣滩茶,觉得甜醇爽口,十分欣赏,便带回朝廷,赐文武百官品饮,大家都赞不绝口。此后,碣滩茶被列为贡品,朝廷每年派人督制茶叶。王阳明书院举盏说心悟

明朝正德五年春,著名哲学家王阳明自贵州赴庐陵任职,途经沅陵,受地方学子盛情相邀,寓居龙兴讲寺,为沅陵学子讲授他创立的“致良知”学说。王阳明讲学,不局限于课堂,经常是携带茶炊,率领学子们到河涨洲、二酉山等地,一面烹煮学子们敬献的碣滩茶,一面给学子们讲授他的“王学”,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完成心灵的净化和升华。在他离开沅陵前夕,听说好友杨子器(字名父)要来沅陵,还特意在龙兴讲寺的墙壁上为杨子器题写了一首七律,其中“好景同游不同赏”一句,蕴含哲理,耐人回味。董其昌宝殿清目谢** 明万历年间的南京礼部尚书董其昌出使长沙,完成公务后,接着溯沅水而上,深入五溪考察地方民风和教育状况。不料一路辛劳,途中患了眼疾,船到沅陵,双眼难以睁开。就在他深为不能目睹大唐龙兴讲寺的雄姿以及当朝太后赠送的千佛袈裟镇寺之宝而遗憾时,寺庙住持高僧为他送来一碗透着栗子清香的竭滩茶,让他一半喝下,一半擦拭双眼。董其昌依照老和尚说的去做,刚把半碗茶水擦拭完,眼疾就痊愈了,突然呈现在眼前的是宝象庄严,气势恢宏的佛学讲寺,耐不住激动,当下挥毫书写“眼前佛国”四个大字,献给讲寺住持,被住持视为珍宝,制成匾额,高悬大殿,流传至今。林则徐借茶辰州撰清联

清朝民族英雄林则徐,在嘉庆二十四年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被派往云南担任乡试考官,六月二十一日到达辰州府,沅陵县令张鸿箴(时庵)用上好的碣滩茶招待他,为他详细介绍碣滩茶的栽种历史和掌故,以及茶和沅陵人生活紧密相关的联系,令林则徐大感兴趣,竟然婉谢辰州府的吃住安排,夜宿县衙,与张鸿箴秉烛品茶,通宵达旦,交谈甚欢。翌日临行前,还特地为张鸿箴书写 “一县好山留客住,五溪秋水为君清”楹联一副。这幅楹联,现在已经成为沅陵人耳熟能详的最具生态意味的宣传广告语,写满了高速公路的两侧。沈从文追香梦里回芸庐

抗战期间,凤凰籍著名作家沈从文寓居沅陵,在芸庐写下《长河》和《湘西散记》两本文集。陪同先生写完这些文字的,非烟非酒,而是一杯杯香烟缭缭的竭滩茶。期间有到沅陵避难的学生或青年到芸庐看望他,先生也总是以碣滩茶在园中葡萄架下给予招待。后来沈从文离开沅陵,听说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家要取道沅陵去昆明,还专门给他大哥沈云麓捎信,要大哥为梁思成采办一些包括碣滩茶在内的地方食品,送给他们路上饮用。公司产品

碣滩茶为绿茶,形、色、香、味均很独特。其外形条索紧细,挺秀显毫,色泽绿润,内质香高持久,有栗香气,滋味鲜醇甘爽,饮后回甘,冲泡后汤色黄绿清透,杯中茶叶时起时落如银鱼游翔。更有趣的是,近者因“醉”而不闻其香,远者因“渴”倒倍觉芬芳。一人品茶满屋香气,是碣滩茶与其它茶的最大不同之处。沅陵碣滩茶业有限公司在传统绿茶生产基础上,大胆创新,又先后研制出竭滩红茶和竭滩黑茶两个新品种。公司目前生产经销的产品主要有碣滩贡芽、碣滩玉毫、碣滩银毫、碣滩毛尖、碣滩红、碣滩黑茶六个品种。

碣滩贡芽 碣滩贡芽是碣滩茶中的顶级佳品,每年清明前由茶农选择鲜嫩的芽头采摘,一芽一叶,经传统手工技艺精心制作而成。该茶条索紧接蜷曲,色泽嫩绿,栗香扑鼻,馥郁若兰,幽而不俗。是碣滩茶中首选政务和商务用茶。

碣滩玉毫 碣滩玉毫系一芽一叶传统手工加工而成,该茶芽头细嫩,条索曲紧而满披白毫,有如霜裹,栗香清鲜,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和爽口,具有头泡香、二泡浓、三泡四泡回味无穷的独特风格,是碣滩茶中的上品。具有含量丰富的儿茶素和氨基酸,经常饮用,有较好的抗癌抗菌和减缓衰老的功效。是碣滩茶中首选政务和商务用茶。

碣滩银毫 碣滩银毫系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加工而成,条索细紧多毫,色泽翠绿,所泡茶汤,黄绿明亮,香气持久,滋味鲜醇,回味甘甜。具有耐冲泡,耐回味的特点。是碣滩茶中办公和居家的首选用茶。

碣滩毛尖 碣滩毛尖系一芽二叶或同等嫩度的对夹叶加工而成,条索细紧显毫,汤清色绿,香醇水润,回味留韵。是碣滩茶中办公和居家的首选用茶。

碣滩红 碣滩红系采用竭滩茶树鲜叶经过萎凋、揉捻或揉切、发酵、干燥等工序制成,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汤色红亮,香气清新芬芳,馥郁持久,有明显的栗香味,回味鲜爽。是沅陵碣滩茶业有限公司根据市场需要,研发生产的新款茶饮产品。

碣滩黑茶

碣滩黑茶是沅陵碣滩茶业有限公司以公司生态茶园基地的有机黑毛茶为原料,采用古老传统的黑茶制作工艺,经人工后发酵后压制而成。其饼形外观厚薄均匀,松紧适度,入水冲泡,汤色金黄,香气纯正,口感绵长,韵味十足,有“饼黑汤金,茶中古玩”之誉。是家居常备,老少皆宜的茶饮佳品。

作者:石煌远

第二篇:历史上的爱茶帝历史故事

我国饮茶历史悠久,不唯文人雅士,历代许多帝王也颇嗜茶,乃至流传下不少典故。接下来,我们就来共同盘点一下中国历史上那些爱茶成名的皇帝……

唐德宗李适(“适”,拼音:kuò,公元742—805年),唐肃宗李亨长孙、唐代宗李豫长子。唐朝第10代皇帝,公元779年即皇帝位,在位26年,享寿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唐德宗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有大功,但德宗性猜忌,无力解决朝臣中的矛盾,政局混乱,终其一朝。

唐德宗是个嗜茶的皇帝。“皇孙奉节王煎茶加酥椒之类,求泌作诗,泌曰:旋沫翻成碧玉池,添酥散作琉璃眼。奉节王即德宗也。”唐李繁在《邺侯家传皇孙奉节王煎茶》中记载的这段话便是唐德宗嗜茶的一大佐证。唐代有庵茶、煮茶、煎茶、点茶四种饮茶方式,唐德宗应是煮饮的推崇者,煎煮时喜加酥、椒的“重口味”即可说明此点。

因酷爱茶,德宗爱屋及乌,对著有《茶经》的陆羽很是赏识。陆羽一生经历了玄、肃、代、德宗四朝,总结自己半生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写出一部茶学专著《茶经》。虽陆羽未经过科举考试,但德宗仍破格录用无“文凭”的陆羽,诏命其为太常寺太祝(太常寺是中国掌管宗庙祭祀的机构,太祝职司不高,主管祝祷)。

关于茶叶,唐德宗有一个最具历史意义的举措。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德宗纳户部侍郎赵赞议,诏征天下茶税,十取其一,是为茶税之始。此举虽为唐朝开了财源,但另一方面又加重了百姓负担。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时任湖州刺史的袁高作《茶山诗》抨击茶政,备述贡茶乃扰民之害,德宗纳谏,减少茶贡以舒民困。

唐德宗时代也是唐代茶业大发展时期。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全国产茶超过200万市担,人均达8斤左右。按人均数来讲,可谓“史无前例”、“后无来者”,也是茶叶发展史上一大亮点。

第三篇:黑茶历史

黑茶历史

黑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一大茶类,湖南以其居全国60%的产销量,堪称黑茶大省,是我国最大的黑茶产地,而湖南黑茶的起源之地,就在位于安化县境内的白沙溪茶厂。

安化位于湖南中部,境内峰峦起伏,云雾弥漫,溪流纵横,资水从西南到东北贯穿全境。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闻名的黑茶主产县,“山崖水畔,不种自生”、“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

安化出茶,历史悠久,在整个中国的茶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唐代(公元856年)史料中曾记载,当时出产的“渠江薄片”茶极为有名,曾列为朝廷贡品,甚至有“唯茶甲诸州(县)”之说法。黑茶亦始于安化,明嘉靖三年创制出黑茶,这一奇特的茶中珍品便伴随着安化这个名字,行遍千山万水,至16世纪末期,安化黑茶已位居全国领先地位,万历年间被定为官茶,大量远销西北。

作为中国特有的一大茶类,黑茶自然有他的独到之处。此类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一种叫普诺尔的成份,该成份有良好的防止脂肪堆积的作用,故日、韩等国将黑茶当作减肥的首选饮品。在产地及西北的几百年的饮用体验证明了其在消食、解油腻、调理肠胃等方面有显著功效,西北地区甚至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除此之外,黑茶还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养胃、健胃、通三焦、利尿、减肥等方面的功用,更被誉为“中国丝绸之路上神秘之茶、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安化黑茶 中国和世界独一无二的故事

湖南农业大学著名茶叶教授刘仲华,几个月前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黑茶与神奇的金花菌”学术报告后,国际上许多食品工程专家和微生物学家,都想马上一睹茯砖茶的芳容。中国地大物博,又长期自闭,淹没和封存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一经挖掘披露,则全世界惊叹,这不足为怪。益阳千年黑茶故事,又是一例。

国家注册认可的三大县域品牌茶,是普洱茶、祁门茶、安化茶。这三大茶中,历史最悠久,文化最丰富的是安化茶。因为安化茶以专供我国西北地区、俄罗斯、蒙古用茶的黑茶为主,千百年来,是中央政府“以茶制夷,茶马互市”国策的主要承担者,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密切相关。但由于过去我们自己对当地茶文化的挖掘与宣传不够,世人对安化茶了解不多。

益阳安化茶文化历史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不少独一无二的故事

一、益阳代代有贡茶

自唐朝至清代,皇宫贵族喜爱安化茶,宫廷用茶与贡茶的历史最悠久,进宫的贡茶品类最多。

福建大红袍茶成名于明代,西湖龙井茶,清朝才被定为贡茶,普洱茶是雍正年间才定为贡茶。四川人用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来证明蒙顶茶在唐朝进京,可能成为贡茶了。

唐朝人杨烨写的《膳夫经手录》有“潭州茶有(益)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的记载。并说,渠江薄片茶经镶阳到长安。同理,安化的渠江薄片茶,与蒙顶山茶一样,唐朝就有可能进入朝廷了。

宋代熊蕃《宣和北苑贡录》列举了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还设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

到元朝,安化芙蓉茶,云雾茶在朝廷很有名气。

明朝时,朱元璋洪武年间,就点了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

清朝后,散黑茶“安化天尖”在皇爷贵族中奉为珍品,又被嘉庆道光皇帝看上,成为贡茶。

因此,贡茶历史之久,品种之多,没有一个地方的茶能比过安化。益阳茶叶可写进世界军事史——因安化茶的重要和紧俏,出现过一种特殊军队——茶商军,世界上绝无仅有。茶叶战争早鸦片战争一千年。北宋战事多,战马紧缺。但要想在西北地区买马,银子不行,唯有茶叶才可换马。朝廷就派专门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成战马。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被叫做“茶商军”。明代文学家汤显祖在《茶马》诗里感慨:“黑茶一何美?羌马亦何殊?”

南宋取消了茶叶专卖,但征税特重,茶商无利可取,就联合起来,也组织茶商军,武装贩茶抗税,1180年后,先后有黎虎将、赖文政两支茶叶商人组织的茶商军,有三、四千人马。朝廷因此也派出军队,在安化资水边的龙塘设寨,控制茶叶水陆运输要道。打击商人武装。在龙塘寨,还有茶叶战争的遗迹。

“唯茶甲于诸州县”,宰相对皇帝说;“安化天尖如雀舌”,陶澍对学生道光皇帝说——安化茶山、茶树千年闻名天下独有。

二、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安化茶为何这样风光?是由于特别的地理与土质。土壤,石头,多杂色,安化出奇石。地球上85%的冰渍岩存在安化。哪能不出好茶?

在大学茶叶教科书里,用县名命名的茶树品种就只有一个,“安化群体品种”。史料记载:“山崖水畔,不种自生”。

在国家评定的21个优良茶叶种里,就有安化云台山茶叶。著名的8个大叶茶种中,就有云台山大叶种。

安化历史上被朝廷和官府指定的贡茶山,是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比的。云台山,芙蓉山,香炉山,宋代就是有名的茶山。还有仙溪,龙溪,大桥,九渡水,是明代朝廷指定的“四保贡茶”乡。两江总督陶澍在《咏安化茶》中有“芙蓉挿霞标,香炉渺云阙。自我来京华,久与此山别。”思念两座山上的龙芽、雀舌茶。

还有火云洞,思贤洞等“六洞茶”,高家溪,马家溪等“二溪茶”,都进入了有关历史书籍。这些都是制作黑茶的最好原料。

三、丝绸之路之茶马古道起点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最大起点——“茶事斯为盛,人烟两岸稠”。八大茶镇,三百家茶行,十万茶工。明清600年,安化黑茶产量世界第一。安化创下了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茶业奇观。

可能是运输方面的原因,明朝初年,在茶马互市中,朝廷点四川乌茶为“官茶”,但时间长了,西北少数民族还是要喝湖南茶。因此私茶(湖茶)贩运猖獗,朝廷屡禁不止。为此,大臣之间,对湖南茶是禁是放,斗争不断。最后,只得将湖南黑茶也定为官茶。《明史•茶法》

载,1524年,因“商茶低劣,悉征黑茶[湖南茶]。”安化茶被定为官茶后,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小淹,边江,江南坪,唐家观,黄沙坪,酉州,乔口,东坪。共有茶号300多家。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广州,汉口,兰州等客商齐据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业历史奇观。

黄沙坪镇,在清末有四万人口,与有2200年县城历史的益阳城不相上下。专门的茶叶船码头就有四个。是长江水系与汉口相连的最大茶叶码头,成为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明清600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其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安化在清朝时,最高年产黑茶18万担,红茶70万箱。湖南省的茶,70%至80%产在安化。

四、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中国产品第一个国际大奖,是安化红茶——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安化红茶曾经称雄世界上百年。

百年前,英国、俄罗斯的茶市上有“非安化字号不买”的故事。

在十九世纪,红茶天下,就是安化的天下。英国伦敦,俄国莫斯科,80%的红茶来自安化。没有“安化”字样的茶,价钱要低至少一个档次。鸦片战争打开中国通商口岸后,广东人与英国人作红茶生意大增,不少广商直接到安化黄沙坪开茶号,称为“广庄”。俄罗斯人也到汉口开茶叶贸易公司,直接收安化红茶。

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安化红茶靠百年声名,毫无争义被一至认定为金奖。茅台酒是被故意打破后,才引起轰动,得到金奖。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国际金奖。也是在鸦片战争后,英国偷了我们的茶树与加工技术,靠现代工业能力,国际经济地位,与印度进行种植与加工合作,把我们踢出了国际市场!在爱国主义教育中,不知为何只讲我们禁了英国鸦片,不讲英国抢了我们的红茶(种植,加工技术,国际市场)。

“渠江薄片茶”——黑茶之祖。益阳是黑茶发祥地,“世界茶王”千两茶的故乡。千两茶为安化独有。因为散黑茶在运输途中保管困难,安化人将原来的散黑茶压成百两茶,后又成千两茶柱。千两茶不仅大大方便了运输,更因为制作工艺的独特,茶叶压紧后发酵的加快,极大地提升改变了黑茶口味,是茶叶制作史上的伟大创举。台湾著名茶文化专家曾至贤的紧压茶著作《方圆之缘》一书,为“世界茶王——千两茶”写了专门章节。

公认千两茶为世界茶王,至少有这样几个原因:

一、单品最大;

二、包装绝妙——朴实无华又奇巧异常,风格式样天下唯一,包装与产品同步生成,天下唯一的非后包装产品;

三、口味独具一格,并随陈年时间不同,口味不断变化。

在北京故宫和台湾故宫,在湖南农大,镇院之宝就是百年千两茶。安化有中国最早的茶叶专门学校

安化有中国最早的茶叶专门学校,最早的茶叶科研机构,最早的黑砖茶厂。制造了出天下第一片黑砖茶。1920年,安化籍湖南名士彭国钧,在安化小淹成立的“湖南茶叶讲习所”,是中国最早的茶叶学校,1938年发展为湖南修业农校,茶叶为当家专业。民国时,除该校外,就只有复旦大学开有茶叶专业。湖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至今在国际上地位特高,与它的这段开山历史密不可分。

1928年,在安化又创办了“湖南茶事试验场”,为我国最早的茶叶科研机构之一。

1939年,留学日本的彭先泽回到安化,创办了湖南砖茶厂。制出了天下第一块黑砖茶。安化诞生和造就了“黑茶理论之父”彭先泽,造就了“滇红之父”冯邵裘,红茶大师黄本鸿等一批茶叶精英。

安化小淹人彭先泽,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九洲帝国大学农学系。在父亲彭国钧的要求下,1938年辞去浙江大学教授,回湖南省发展家乡茶业。任省茶叶管理处副处长。1939

年回到安化创办湖南砖茶厂,在安化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科研十多年,先后出版了《茶叶概论》,《茶叶行政》,《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砖》等专著。为中国黑茶进行系统理论总结的第一人,成为中国黑茶理论之父。

湖南茶事试验场第一任场长冯绍裘,在安化研究红茶24年。在种茶,制茶,茶叶机械,人才培养上贡献巨大。后请到云南,创立滇红。

安化黑茶独一无二的品质

益阳安化黑茶品类多样,工艺独到,代表了黑茶的最高水平。金花菌为益阳茯砖茶所独生。

千两茶,黑砖,花砖,茯砖,天尖,贡尖,生尖,益阳黑茶这七大品类,风味各异,口感明显不同于云南,四川,广西的黑茶。千两茶原本是刘姓人家传子不传女的祖传绝密工艺。益阳茯砖茶的金花发花(冠突散囊菌)技术,被定为国家二级机密。

在日本呆了18年的著名微生物学家王志伟,近年回到中国,目的就是研究益阳茯砖茶里金花菌——冠突散囊菌的生成原理和保健功能。这个地球上只有茯砖茶才有的微生物菌,已引起茶叶专家,微生物专家,医学家的高度重视。记者采访王志伟时,他很振奋的说: 茯砖茶里的金花里,肯定会出一个诺贝尔奖!

湖南农业大学刘仲华教授,选定金花菌课题后,进展迅速,在国际上引起了高度关注。有人说,千两茶、茯砖茶,将成为益阳农产品征服世界的一个洲际导弹!益阳的茶叶留下了许多珍贵的人文故事。

红茶之父冯少裘,在安化从事茶叶研究20年。

清朝两江总督陶澍,留下了历史上最长的茶诗《咏安化茶》。

1952年,苏联科学院院士、茶叶专家贝可夫,率茶叶专家组到安化考察茶叶。

1985年,日本茶叶会长松下智,率队到安化看茶,在日本《朝日新闻》发表了《制茶的故乡》。

1956年,安化白沙溪茶厂工人李华洪上北京,成为全国劳动模范。1985年。酉州茶厂谌小丰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02年,安化银币茶创立者夏求喜,也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以安化茶叶为题材的电视,电影有《乡里妹子》,《烘房飘香》。

上世纪50年代,安化松针——成为中国十大名茶,安化茶场向毛主席献茶,毛主席品安化松针后,叫秘书给安化写信,鼓励安化茶人出更多好茶。

上世纪,两次全国茶叶工作现场会,都在桃江召开。当时茶园面积排位,安化、桃江为全国之首。1992年,温家宝到桃江时,在浮邱山乡专程视察了近仑茶园。

央视《鉴宝》栏目惊现安化古董黑茶,至今已到200万元市价。2004年,中央电视台,《鉴宝》栏目,一篓53年前的安化天尖茶,被专家评估,定下48万元天价。现在,这篓茶的拥有者,一位陕西商人,180万元,也没出让这篓茶古董。益阳安化黑茶过去全是边销,一直不被本地区人看重,只有陈年茶才作为肠胃炎的特效药,没有大量保陈的习惯。故陈年黑茶极少。十年以上的陈茶极少,加上目前的生产规模不及普洱茶的百分之一,好品质的安化黑茶,保健功能,口味,特别受日本,韩国消费者推崇,故新茶老茶,价格均特看好。

第四篇:安化黑茶历史

安化黑茶

安化,地处湖南中部偏北,资水中游,雪峰山脉北端。总面积49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82%。辖18个镇、5个乡。县总人口95.1万,有汉、土家、苗、蒙古等26个民族。县城位于资水中游北岸东坪镇,隶属益阳市,东距省会长沙240公里。

安化古称“梅山蛮地”,土著多为瑶族,是名闻遐迩的梅山文化发祥地,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置县,有近千年历史。安化历史悠久,地灵人杰。境内东周古村落与旧石器遗址的相继发现,证明距今1.5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安化为古梅山之域,汉属益阳县地。唐僖宗光启二年(886),梅山峒蛮断邵州道,不与朝廷通。直至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朝廷收复梅山,置安化县。据史料统计,自宋到清,安化通过科举考中进士以上14人,举人117人。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有:清代两江总督陶澍、云贵总督罗 饶典、著名书法家黄自元。20世纪初,李燮和、李唐等最早参加华兴会、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当时叱吒风云的人物。从大革命到解放战争的几十年革命斗争中,姚炳南、卢天放、刘肇经等大批革命志士前赴后继,共有389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代伟人毛泽东先后于1917年和1925年在安化进行社会调查和开展农民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安化英才辈出,胡吉主、谭望初被先后评为全国林业劳动模范,世界羽毛冠军唐九红、龚智超、龚睿娜、黄穗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

安化地形地貌多样,各类资源丰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地肥沃,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年平均气温16.2°C,无霜期长275天,日照1335.8小时,降水1706.1毫米。地势从西向东倾斜,西部高峰九龙池,海拔1622米,东部善溪口,海拔57米,相对高差1565米。境内高山叠嶂,峰峦挺拔,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63座。资水横贯县境中部,境内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的溪河170条。1961年柘溪电站关闸蓄水,形成柘溪水库境内水面达85平方公里。安化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药材等,有木本药材103科,1022种;钨、金、锑、钒等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藏有39种;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蓄积量150万千瓦,除柘溪电站外,还建有中小电站142处,总装机2万多千瓦。

安化不仅资源丰富,而且名胜古迹颇多,风景迷人。近千年来,安化这块湘中宝地之名胜曾引得四方骚客,游踪广布,诗赋联翩,佳篇层出。清代两江总督陶澍在《东坪道中望熊山诗》中云:“何群山 之莽苍兮,突一支以高仰。岸然奇伟不可干,空中一落九千丈。嵯峨从古少人行,支搁日月如灯檠。六月寒气竖毛发,白昼放出雄雷声。上有蹲虎立豹之雄关,下有崩虹裂帛之潺湲。野猿山狖欲上而无路,往往啼啸悬岩间。”安化的风景名胜有位于县城北8公里的红岩省级自然保护区,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人工湖面、游艇飞驰;群山环抱,古木参天;峡谷中,索桥飞架;丛林中,亭阁隐现。位于柘溪库区的柘溪省级森林公园,从省内外引进树种67科358种,其中珍贵树种15科25种,被称为亚热带的植物园,是旅游的胜地。六步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区域面积12250公顷,核心区有数百公顷保存较好的原生植被。有木本植物103科、1022种,其中国家级保护植物有银杏、南方红豆杉、香果树等23种。有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动物有云豹、金钱豹、黄腹角雉等40种。自然景观还有奇石如林、奇洞遍布的思游景区,洞中有洞,洞内分层、层层有景的马路溶洞群等。古迹亦多,有安化一中校园保护完好的文庙、武庙;有石人石马、陵墓享堂、御书御撰扁牌一应俱全的陶俦陵园等等。

安化茶马古道——中国南方最后一支马帮——,安化,历史上作为世界黑茶的生产中心,安化山山种茶,四季运茶。前乡的茶,经过初制后,要运到后乡的资江边八大茶叶镇再加工,大都要走二三百华里山路。茶马古道是一条人文精神的超越之路。马帮每次踏上征程,就是一次生与死的体验之旅。茶马古道的艰险超乎寻常,然而沿途壮丽的自然景观却可以激发人潜在的勇气、力量和忍耐,使人的灵魂得 到升华,留印在茶马古道上的先人足迹和马蹄烙印,以及对远古千丝万缕的记忆,将幻化成华夏子孙崇高的民族开拓创业精神。

安化九龙池位于雪峰山北麓,南京乡与新化县大熊山接壤,海拔1622米,为湘中第一高峰。峰顶有一池,九股清泉从池底涌出,池水甘甜清洌,清澈见底,咕咚之声清雅悦耳。相传远古其主峰有九座峰峦,尽得天地之灵气,黄帝登熊山时,将其点化成九条金龙,从池中循入东海,九龙池因故得名。自此,池中溢出的清泉,自山巅飞流直下,进密林、穿乱石、入深潭,至山下汇成四十八条山溪涧流,纵横交错,迂回曲折。时而急流穿涧,悬瀑奔溅,含珠吐玉,轰隆叮咚之声及于遐迩;时而平水绕林,碧波荡漾,鳞光闪闪,霞雾生烟之状悠然可见。

安化特产有擂茶(把茶叶和一些配料放进擂钵里擂碎冲沸水而成擂茶)味道可自选,甜味、咸味。安化以黑茶和千两茶最为出名,黑茶是属后发酵茶,是中国特有的茶类,黑茶是采割下来的鲜叶经过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等五道工序制作而成。千两茶的全部制作工序均由手工完成,需要4-5个月的时间,应此产量很少。饮用千两茶可以感受到茶味十足,滋味甜润醇厚、提神、解腻、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化,对缓解腹胀、止泻有明显功效。

安化黑茶

茶马古道,茶马互市,古丝绸之路,万里茶路,骆驼古道,船舱马背,茶马精神„„ 安化黑茶历史: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运输的主要商品是丝绸、瓷器、茶叶。安化黑茶,通过古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运往西北边疆,也销往俄国、英国等国家。

安化黑茶历史:她独特的历史造就了她独特的魅力;她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成茶机理形成她独特的功效,2300多年来,被边疆牧民称为“生命之饮”;牧民“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

安化黑茶历史:她蕴含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造就了”茶马古道、茶马互市、古丝绸之路、万里茶路、骆驼古道、船舱马背、茶马精神”等中国名词。

安化黑茶历史:在马王堆的汉墓里,在盛唐的宫廷中,在成吉思汗的马背上,在大明王朝的茶马司,在左宗棠的新疆行营,在万里茶路的南方起点—安化县黄沙坪,安化黑茶一直在述说着她的历久弥香„„

千年黑茶,源起安化

西汉:马王堆一篓黑茶,安化黑茶历史2300年,1972—1974年,长沙马王堆一、三号汉墓出土有“一笥”竹简,经考证即茶一箱,箱内黑色颗粒状实物用显微镜切片被确认考证为安化黑茶,安化黑茶的历史达到2300年。

南北朝:约公元5世纪,茶马互市兴起。茶马互市雏形大约起源于公元5世纪,南北朝时期。唐代时逐渐形成了规则,宋朝时进一步 完善,甚至设置了“检举茶监司”这样的专门管理茶马交易的机构,明朝基本上沿袭了宋朝的做法,在交易的地方设置“茶马司”。

唐代开始,安化黑茶成为历代朝廷贡茶,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资江边有“阳团茶”,“渠江薄片茶”,经江陵、襄阳,进长安。安化黑茶从唐朝开始成为历代朝廷贡茶。

唐.五代—安化黑茶被载入史册,据唐杨晔《膳夫经手录》记载,唐朝时,安华所产渠江薄片,已远销湖北江陵、襄阳一带。五代毛文锡的《茶谱》记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又说“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这证明在唐代湖南安化已有“渠江薄片”生产,在当地有些名气,而这种茶色泽为黑褐色,即典型的上等黑茶色泽,说明当时就有黑茶生产。

宋朝,在安化设立博易场,宋代熊蕃在《宣和北苑贡录》中,列举的当时全国的几种贡茶中就有安化“芙蓉仙茶”。当时朝廷对安化的评价:唯茶甲诸州县。宋朝因而在安化设置了以米盐布换茶的官市(博易场)。

北宋,一支特殊军队—茶商军兴起,因安化黑茶出现过一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特殊军队—茶商军。北宋战事多,战马紧缺,而在西北地区唯有茶叶才可换马。朝廷就派专门军队到安化收茶,再押运西北,换成战马。这种实施茶马政策的军队,被叫做“茶商军”。《宋史郑清之传》:“湖北茶商,群聚暴横,清之白总领何炳日:‘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明朝洪武年间,安化黑茶遭钦点,明朝,朱元璋洪武年间,钦点安化每年交22斤“安化芽茶”为贡茶。

明洪武四年(1371年),户部设置“茶课司”与 “茶马司”,明代对于茶之贸易,虽不行专制,但禁止私茶出境,犯者斩,并立茶马司,以便与西蕃交茶易马。同时,又于产茶之地,十株取一,无主茶树,十分取八,其对于茶之需要,可为尽心而为之,而要不外为“制服西戎之术”。由此可知,中国茶叶传于外蕃,一方面因由于外蕃生活上之要求,他方面亦由于中国无力平蕃,或需要外蕃马,不得不投其所好,用茶与之交易或为之羁摩。故茶自唐课税之后,对内既为国库所关,对外复为安危所系。

中国古代有以官茶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明洪武四年(1371),户部确定以陕西、四川茶叶易番马,于是在各产茶地设置茶课司,定有课额。又特设茶马司于秦州(今甘肃天水)、洮州(今甘肃临潭)、河州(今甘肃临夏)、雅州(今四川雅安)等地,专门管理茶马贸易事宜。明代的茶马政策有着明显的政治目的,成为“制服西戎之术”。

明嘉靖三年(1524年),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 黑茶的起源,一般认为是始于十六世纪初,理由是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黑茶”两字。

明朝嘉靖三年,即公元1524年,明御使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官商对分,官茶易马,商茶给买。”据《明史食货志》记载:“神宗万历十三年,即公元1585年,--中茶易马,惟汉中保宁,而湖南产茶,其直贱,商人率越境私贩。”可见,当时禁止越四川境内私贩湖茶。

16世纪末期,湖南黑茶兴起。

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安化黑茶引起三年边疆血战,公元1575年,北方蒙古与明朝终于结束了一场历时三年的清河堡战争,这是一场典型的北方游牧民族攻击中原边境军事要塞的战争。进攻方是蒙古汗图们札萨克图率领的蒙古各部,以及女真族的建州部。打了三年,最终蒙古人成了胜利者,但是蒙古各部也死伤惨重,明军主将裴成祖战死,军民伤亡不计其数。引发这场战争的,却是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安化黑茶。

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安化黑茶成为官茶,从明至清,茶叶都属于朝廷的“计划供应商品”,而四川茶、汉中茶在明代是朝廷的“定点生产商品”,利厚畅销的安化黑茶很快让汉茶和川茶市场冷落,产销萧条。明朝万历23年(1595年),御史李楠和徐侨为湖南茶叶在奏本中打架,一个要求朝廷颁令禁运,免妨茶法马政;另一个认为湖南茶对西北游牧民族有利,不宜禁止。后经户部裁定,报请皇 帝批准:自后销西北的引茶,以汉、川茶为主,湖南茶为辅。至此,安化黑茶才算成了官茶。

清朝年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安化黑茶被定为官茶后,茶业空前兴旺。在小淹至东坪不到百里资江的两岸,有茶叶专业镇8个,茶号300多家,茶工十万。制茶季节,晋商,陕商,徽商,广州,汉口,兰州等客商齐聚安化,打造了500年“茶市斯为盛,两岸人烟稠”的茶业历史奇观。明清600年,安化成为世界黑茶中心,黑茶产量世界第一。期间中国五个黑茶产地省,平均产量比例是:湖南(黑茶)40%,四川(乌茶)20%,广西(六堡茶)15%,云南(普洱茶)15%,湖北(老青茶)10%。在清末有四万人口,与有2200年历史的益阳城不相上下。专门的茶叶船码头就有四个,是长江水系与汉口相连的最大茶叶码头,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被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道光帝钦定的评茶官为紫禁城选天尖茶

安化黑茶历史上主要有“天尖”、“贡尖”、“生尖”、“花卷”等品种。传统天尖、贡尖、生尖为湖南黑茶中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鲜叶加工而成,主要供贵族阶层用品。清道光年间(1825年前后),天尖和贡尖即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道光年间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有词曰:“才交谷雨见旗枪,安排火坑打包厢。芙蓉山顶多女伴,采得仙茶带露香”。同治十二年,左宗棠对安化黑茶实行“政府采购”,左宗棠收复新疆成为陕甘总督后,靠什么安边?——安化茯砖黑茶。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收复新疆后,对安化黑茶实行“政府采购”,此举使蒙古、俄罗斯和我国西北地区更加感受到了安化黑茶之神奇。1873 年,由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将“引茶”改为了票茶制,“以票代引”。1873年左宗棠在西北改以票代引后,1875年发行第一案票,凭票来安化采办黑茶,计73540担,至1882 年才发行第二案,以后每三年发票一次,年均输出黑茶8600担。

民国八年,镌刻《黑茶章程》,清末民初,安化县黑茶销量稳居湖南首位,来自山西、内蒙古等地的客商长期住在唐家观、江南、黄沙坪及酉州等地收货。由于需求量大,一些不法之徒趁机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短斤少两,严重影响了茶商的利益,给安化黑茶带来了不良后果。为及时纠正这些不良现象,县知事朱恩湛奉民政司令于民国八年七月初一立下的黑茶章程10则。

民国时期,仍沿袭左宗棠茶票制,民国时期由陕西财政厅发放的官茶茶票,凭此票可到产地安化进行采购。左宗棠创设的茶票制度深深地影响了西北茶务,直到民国时期还长期沿用。1931年到1937年国民政府仍发行茶票第13至21案。1913年发票最少,为506票,计茶20340担,第21案发票最多,为2300票,计茶92000担,1939年又发特票,计1165票,茶46600担。1942年国民党将茶税列人统税中征发,至此,左宗棠创立的茶票制度才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建国初期,是安化黑茶边销茶大发展时期。边销茶,又叫边茶,因用于供应边疆少数民族饮用而得名,属紧压茶,是茶叶的一种,因其种类形状像砖样,传统的重量一般分4市斤、2市斤、l市斤一块,俗称砖茶;因主要在我国边疆、高原、牧区销售,也是专供茶;由于该类茶叶的大宗品种主要销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故于商业经营中称为“边销茶”。

1、边销茶: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茶”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边销茶生产供应工作,制定了“国家定价、定点生产、归口经营,计划调拨,保证供应”的方针;

1963年,开始对民族贸易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照顾、自有资金照顾、价格补贴照顾的“三项照顾”政策;

在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1995年)期间建立了边销茶储备制度; 1997年6月,国家出台了新的民族贸易和民族用品生产的优惠政策,包括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期间,每年由中国人民银行安排1亿元人民币贴息贷款,用于民族贸易网点建设和民族用品定点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对县以下(不含县)国有民族贸易企业和基层供销社免征增值税等;

2002年,制定了《边销茶国家储备管理办法》,对边销茶原料和产成品实行储备管理,对代储单位给予信贷扶持,用于储备的贷款利息由中央财政负担。以上政策对于满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需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以及边疆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据《当代青海简史》记载,到1951年底,西北地区100%的少数民族喝上了茯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之际,中央代表团赠送给新疆人民的礼品,就是湖南安化黑茶中的茯砖茶。

2、生命之饮

我国边疆少数民族终年以牛羊肉和奶类食品为主,食后不易消化,造成肚子鼓胀,在安化黑茶未传入边疆前,每年都有不少牧民死于积食症。后来,就是靠安化黑茶消食去腻,积食症才得以化解。因此,边疆地区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之说。

3、健康之饮

曾经,法国医学调查团到我国新疆、青海、内蒙古等西北地区调查,发现游牧民族均以高脂肪、高蛋白、高胆固醇的肉类食物为主食,经抽血化验,其中所含胆固醇、血脂、三酸甘油脂等却都低于一般人的标准,他们大为震惊,大惑不解,因此展开深入调查。最终法国人将目标锁定在牧民们日常饮用的安化黑茶上,将其带回巴黎进行临床试验,证实安化黑茶具有消食去腻、降三高、补充膳食营养等保健功效,正是牧民们三高发病率低的重要原因。

外销壮举,茶路艰辛 从安化到欧洲

古时,由于茶叶要运输到西北地区,当时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执着、坚韧的安化人凭着茶马精神,用最原始的运输方式,一人一马两三筐茶或几头骆驼,将黑茶运到了边疆。安化黑茶的出口运输其实是一条艰险卓绝的道路。

离安化

安化黄沙坪古茶市“万里茶路”南方起点,驮出安化的山路十八弯,经资江运往洞庭湖。

出湖南

安化黑茶运至洞庭湖后,再用大帆船转运到沙市,经襄樊到老河口至泾阳或经襄樊后到晋阳、祁县。安化黑茶的运输方式以船运、马驮为主,也就形成了我国独特的“船舱马背”式 “茶马古道”。

抵西北

“船舱马背”运至山西、陕西后,然后以骆驼为主要运输工具,一部分运至青海、甘肃、新疆、宁夏、西藏各地销售。

达欧洲

运往西北边疆的安化黑茶部分供应少数民族,其余沿着古丝绸之路,穿越中亚细亚,运至欧洲腹地(是中国茶叶外销史上的一大壮举)。

马帮驼铃,古迹犹存 在湖南省安化县(主要为洞市,江南)的崇山峻岭和山涧溪流之间,就绵延着一条神秘的茶马古道;

千百年来,无数的马帮在这条道路上默默行走,悠远的马铃声,回荡在山谷、急流和村寨上空;

如今,茶马古道上马蹄印仍历历在目,跨越溪流的廓桥仍屹立在风雨中,仿佛在遥忆着那一片历史的风景„„

茶马驿馆:一张千年黑茶文化的历史名片;黑茶房间装修,茶香伴您入梦;安化黑茶文化大观园。坐落于中国黑茶之乡、万里茶路的起点-安化黄沙坪古茶市(资水边),是独具特色的黑茶文化主题五星级宾馆。茶马驿馆又分为宾馆和园林文化两大部分,集黑茶产品展示、文人墨宝、黑茶茶文化长廊、黑茶茶文化墙、品茶休闲、住宿餐饮于一体,被誉为“黑茶文化大观园”,是游人重走茶马古道后休息的驿站,是商人商务洽谈的理想天地,是文人品茶泼墨的天堂,是安化茶马古道上一位清纯妙女,一个你不能不去的地方。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

第五篇:茶生意创业故事

茶生意创业故事 大学生到女老板

导读: 一边生产茶叶,一边销售自己的产品。大学生王燕在创业过程中,为打开茶叶销路,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她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保证产品质量。如今,她的茶庄生意也做得红红火...一边生产茶叶,一边销售自己的产品。大学生王燕在创业过程中,为打开茶叶销路,在无情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她采取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保证产品质量。如今,她的茶庄生意也做得红红火火。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与茶叶结缘后,王燕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她说:“茶就像自己的人生,可以从中品味出酸甜苦辣。”打工妹创业开茶庄

王燕的茶庄位于凤天大道130号,门市只有10多个平方米,主要经营龙井、铁观音、普洱茶、毛尖、歌乐松针系列等全国知名茶叶。10月23日,笔者来到她的店内时,她正用娴熟的动作进行茶艺表演,为顾客讲解茶叶的相关知识。原来,王燕1990年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先在纺织厂当生产工人,后在服装店当营业员。1999年,她来到云南昆明打工,经人介绍,在一茶庄当上讲解员。经过几年的学习,她对茶叶的种类、用途、用法等相关知识十分了解,还拿到了国家三级审茶师证书。“我在大学学的虽然是中文专业,但我不想干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自己创业当老板。”积累一定资金后,2007年初,王燕四处筹资10多万元,开起了这家小茶庄。

自产自销保质量

“做茶叶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诚信待人!”王燕说,开店之处初,并没有她想象的容易。由于经营茶叶的门店很多,竞争激烈,再加上她销售的产品主要是针对中端客户,客源很少,产品难以打开销路。同时,王燕在经营中因积压的茶叶很多,周转资金困难,经营举步维艰。“客户不愿意用我的茶叶,说明我经营的茶叶没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困境中,她时常思索如何突破销售的“瓶颈”难题。

为确保茶叶的质量,去年,她多方考察后,投入数万元,在歌乐山办起了一家小茶厂,并建起采茶基地,她还自己亲自到云南等地去购买原料加工茶叶,进行精心包装后,再将产品拿到门市上架销售。有了自产自销的经营方式,再加上王燕主动走出店门推销自己的产品,时间一长,她的产品知名度不断提高,回头客也越来越多,茶庄生意十分红火,目前,她已解决了10名下岗人员就业。从茶中品味人生

“踏入茶行业已有11年,我也从中悟出了人生的很多道理。”王燕告诉笔者,以前,她性格暴躁,与茶叶打交道后,她慢慢地悟出了生活中的很多道理:“自己的人生何不就像一杯茶,可以从中品味出人生的酸甜苦辣。”王燕说,我国的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喝茶可以修身养性,从中获得乐趣。现在,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喝茶了,品茶已成为一种境界和休闲娱乐方式。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王燕说,从采茶、钞茶到最后泡茶,每一个环对技术的要求都很高,同样的茶叶泡出来的茶,可能好也可能差,这就要考茶艺师的水平了。她表示将继续深造,提高专业技能,逐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解决更多困难人员就业,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

下载碣滩茶历史及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碣滩茶历史及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行业品牌故事

    茶行业:寻找被稀释的品牌资源 据考证,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茶叶、饮用茶叶的国家,辉煌的茶文化使“茶”俨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之一。然而,时至今日,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茶叶产地,......

    历史故事

    1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坟墓,最大的是胡夫金字塔。 2玛雅文明的终止是(未解之谜) 3冒犯上帝的城市(巴比伦),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 4 流浪的(犹太民族)。 5 (智慧女神)雅典娜。......

    100历史故事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后人将黄帝誉为华夏族的祖先,因为黄帝和......

    短篇历史故事

    英国人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和西方人相比,我们中国人更为重视历史,庞大的“二十四史”就是明证。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短篇历史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短篇历史故事篇......

    苏学士义藏嫩蕊茶的历史故事

    宋熙宁二年,苏轼为父亲苏洵守孝期满,重回朝中任原职。阔别京师几年,他突然发现,现在的朝局已经不是他二十岁时看到的天下了。眼下王安石正在推行新法,朝廷分成两派,一派守旧,一派推......

    茶辰光品牌文化故事

    (1)马来辰光: 饮茶,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代代的华人带着茶叶,走过丝绸之路,航经四洲五洋,将中国的茶,传遍了世界,将炎黄血脉与茶文化一起融入当地。每一壶茶的茶香氤氲里,不仅藏着博......

    龙井问茶故事+诗词

    龙井问茶小故事: 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时,微服来到杭州龙井村狮峰山下,胡公庙的老和尚陪着乾隆皇帝游山观景时,忽见几个村女喜洋洋地正从庙前十八棵茶树上采摘新芽,不觉心中一乐,......

    哲理故事:人生如茶

    哲理故事:人生如茶 一个屡遭挫折、几经沉浮、万念俱灰的年轻人找到从谂大师,要拜他为师、出家为僧。从谂大师端坐在禅座上倾听完年轻人的絮叨后,微睁双目对静侯在一旁的小沙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