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课程管理措施
枣 庄 四 十 中 课
程
管
理
措
施
依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山东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山东省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实施意见》中规定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中小学校应承担校一级的课程管理职责。为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履行好课程管理的职责,提高学校的课程领导水平,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明确课程管理职责,健全课程管理的组织运行系统
1.学校对课程管理的基本职责是组织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确保其有效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正确实施学校课程。
2.校长是学校管理课程的责任人,负责领导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及保证其有效实施的管理制度,并负责监督落实。校长要认真学习课程方案,钻研课程与教学业务,有目的、有计划地深入到课程建设和实施的各个实践环节,及时研究、引领、指导、调控和改进学校课程建设和实施工作,要创造条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3.建立和健全课程管理的组织系统,形成由决策规划、组织实施、评价反馈、管理保障等环节组成的学校课程管理网络,保证课程方案规范有序地实现校本化实施。
4.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部门及其人员既要有明确职责和分工,又要加强部门间的联系和协调,形成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遵循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编制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 5.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按照课程方案、学校的社区环境、学校资源情况及学校原有的办学风格,设计和编制学校课程计划。学校课程计划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着眼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和个性的发展,立足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根据课程方案所规定的课程结构、科目设置及其课时数,以及每学年课程计划规定的周课时总量,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统筹设计,科学合理地安排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正确处理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之间的关系,编制切合学校实际的课程计划。
三、加强教材管理,规范教学用书
6.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教材选用的规定,根据学校课程计划选用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及练习册。
7.学校开发的校本教材,县级开发的地方教材,未经山东省中小学课程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只能在本校或县内试用。8.学校及教师个人不得统一组织或要求学生购买各类未经省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定或认可的学习辅导资料。
四、组织学校课程计划的实施,有效落实学校课程计划
9.加强对教育思想的领导。学校要通过组织各类培训与学习研讨等途径,使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教材改革的目的、目标与要求,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形成共识,为校本化实施课程方案提供思想基础。
10.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严格按学校课程计划规定的科目上课,不得增减课时,不得用课余时间安排全班学生集体补课。11.学校要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学科课程标准,使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类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组织教师按照各类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12.学校要引领和指导教师在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中逐步做到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充分发挥三级课程的整体价值。
13.学校要为三级课程的实施提供时空保障。要提高国家课程实施的效益,严格按规定课时组织教学;要合理安排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时间,保证实施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的时空,保障自主选习类和社会综合实践类拓展型课程以及探究型课程的实施真正得到落实。
14.要进一步引导教师根据三维课程目标的要求设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和贯彻有关课程改革和教学工作的文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总结和积累经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
15.学校要积极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开发和创设学生参与实践的资源和条件。要积累经验,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系列,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实效。
16.学校要努力创设条件,加强信息技术设施建设。组织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信息技术设备,改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方式。
五、规范学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课程质量
17.学校要依照课程方案、学校发展目标、学校与社区资源条件、学生实际需求,按照普及、提高、发展的层次性原则规划和设计学校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和支撑办学特色的形成。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要采取自主开发与选用资源并举的原则,不追求数量,而注重品质。
18.学校课程的开发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要遵循科学、规范、有序的原则。即在对学生进行需求评估的基础上确定开发的科目,按课程构成要素(目标、内容结构、实施途径方式、评价)进行开发,通过试验、评价、修改等实践不断完善课程。
19.学校要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课程实施的评价,反映课程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学校课程要进行内部评价,以课程目标达成度和学生的认同度为主要评价内容。学校既要把课程评价作为对课程实施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途径,又要将评价及时反馈,以调整学校课程计划及内容,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提高学校课程质量。
六、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要求
20.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建立和规范“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认真组织《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册》,在此基础上做好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学校要对教师、学生进行记录和评价工作的培训和指导,在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公正教育与诚信教育,加强民主监督,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解决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1.学校要指导教师严格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按照学校规定的命题程序和要求进行命题,确保命题工作的适切性、科学性和规范性,提高命题质量,为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比较可信的依据。同时,要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分析、评价和反馈制度,对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全程监控;要注意试题及教学质量资料的积累和分析研究,逐步建立起学校的试题档案库,完善科学的命题方式。
七、加强配套建设,提供课程实施保障
22.学校要开展学校人力资源的研究,制定发展规划,要帮助教师专业发展,组建一支师德高尚、专业精湛的教师队伍;要制定教师岗位职责,制定教师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建立着眼于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激励机制和以学校为基地、立足课改实践的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支持教师专业化素养持续提升。23.学校应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文娱体育器材和卫生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强化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日常管理,提高使用效益,满足课程的需要。
24.学校要加强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将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相关资料纳入课程资源库。引导教师最大限度地挖掘、利用蕴藏于学校和师生中的课程资源,注意开发家长与社区的课程资源,并做好整理、整合、入库等工作。
25.学校的课程管理要建章立制,因校制宜地加强和完善以课程规划与开发、课程实施与评价、教师培训与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课程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各种制度的建设,参与课程管理,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和实效性。要建立执行制度的监控机制,保证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又要关注人文关怀在制度管理中的作用,体现制度管理中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26.对上述课程管理的各项工作,学校领导应以研究的态度认真落实。要研究各项工作,也要研究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要研究规划、计划的制定,也要研究规划、计划的落实;要研究学校课程实施的现状,也要研究学校课程建设工作的发展。在研究、落实、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课程领导水平,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优质、高效。
枣庄四十中
2009.9
第二篇:学校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小学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课程计划,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体系,促进我校课程规范有序的发展,根据我校具体情况,本着有效和用学校现有资源,依靠教师、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开发的原则,经讨论与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校已有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围绕“学生喜欢的、学校想要的、教师能做的”,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整体优化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过程,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的,以学生活动为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指导学生,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教学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让教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整体性原则: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选择具有可变性。
4、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5、民主性原则: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充分体现人本思想,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学校创造机会,积极倡导社会各界和家长的参与。
三、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特长。
2、发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热爱祖国、适应社会。
四、整体思路
1、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协调发展,阶梯发展和循序发展,分为三个学段,一二年级为一学段,三四年级二学段,五六年级为三学段,三学段各有特色,而且内容进行再分工,形成即时、并进、整合的学习链。
2、教学策略上,必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意愿,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活动环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和交流,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不能只重视活动的结果。
3、考核方法上,通过对课程实施的过程效果的考察和测量,反思课程方案和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程序,考核的内容和方法应多种多样。
五、内容规划
我校的学校课程将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它们分别是:
(一)传统文化:古诗文诵读、名言成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诵读、礼仪教育。
(二)民族艺术:中国书法、手工制作、绘画。
(三)口语表达:民间故事、演讲交流。
(四)传统体育:跳绳、羽毛球、乒乓球。
六、课程管理
1、建立学校课程组织保障机制,实行校长负责制,保证课程的实施,加强对课的指导和监控。
2、建立学校课程审议报告制度。
3、建立学校课程评价制度与改进机制,及时评价,做出总结。
七、课程评价
1、学生评价
(1)学校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转差”记录。
2、教师评价
(1)任课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2)教师应保存学生的作品,资料及取得的成绩。(3)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八、保障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学习,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对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2、加大经费投入,确保科研、活动经费的支持,确保图书室、网络、计算机室、活动室的建设。
3、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与实施学校课程提供保障。
康各庄小学2010—2011学上学期
课程实施方案及管理措施
一、指导思想及实施目标:
根据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通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一步确立现代课程意识,转变课程功能;调整课程结构,提高综合水平:加快课程建设,开发校本课程;优化课程实施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革评价机制,发挥评价对教育的促进和发展功能;加快信息技术教育的步伐,构建比较完整的教育信息化体系;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打造一支具有较高水平的、适应现代教育的教师队伍,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本学期,我校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地方与学校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音乐、体育、美术。其中地方与学校课程,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写字课程以及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团队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等。所有课程、课时,严格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要求设置,无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现象。重视开展好信息技术、艺术、体育、兴趣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工作。
三、管理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课程是指为了实现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结构、程度和进程,是把教育目标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是培养目标的载体和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依据。因此,课程设置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新课程设置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对于进一步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将产生积极的
作用。认真研究课程设置方案,进一步提高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认识,并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加强管理,科学设置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新课程设置方案,对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指令性内容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课程管理上转变管理思想,研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主体作用,保证足够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开发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时间和空间。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改革小组,成员包括教研组长和部分骨干教师。
第三篇:学校课程管理
乌石镇中心小学课程管理、课程计划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抚教研字[2009]06号)《关于2009年全市中小学执行课程计划暨教学常规管理情况调研和检查的工作安排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现就执行课程计划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规划,理念先行
在新课标、新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适当运用教学辅助手段,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发展,为此学校确立了课程管理原则: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科学设计课程与教学方案,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积极推进学习方式的改革,实施发展性评价,为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在课程上给予保证。学校在办公室布置上体现出关注课程、关注课堂、关注的学生发展等先进理念。
二、开齐开足教好学科课程
在县教育局的正确指导下,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认真贯彻落实课程计划。学期初由学校教导处根据市教育局《关于印发抚州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通知》(抚教基字{2008}70号)的文件精神落实课程总表、班级课表和教师课程表,为学期开学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在学科课程中,我们本着既开齐、开足课时,又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原则,争取教好所有课程,同时加强了这些学科的建设,如:学校制定阳光体育运动计划、成立电教处等为教学做好指导、服务,确保课程计划的执行。
三、严格控制课时量,统一把握教学进度
我们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课时量(一、二年级周课时26节、三至六年级周课时30节)。坚持做到“六个不”,即不
增加课时,不组织补课,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不增加学生教辅资料的征订,不增加学生在校时间,不增加学生课后作业量。做到执行规定不含糊,每天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做到一、二年级没有家庭作业,保证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在半小时以内学生可以完成,同时教导处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统一把握教学进度,做好教学过程的管理。
四、严格控制考试次数,科学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按上级有关要求,学校严格控制各类考试。语文、数学、英语课程每学期只举行一次考试,其它课程不组织考试。期终测试由教导处具体把关。为全面正确地评价小学生综合质量,学校制定了《乌石镇中心小学小学生综合质量评价方案》,运用一般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学生评价和教师参与相结合、知识能力评价与考试内容方法改革相结合的原则,正确、全面地实施学生综合质量评价,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五、积极推进校本教研,教研硕果累累
学校倡导“科研兴教”、“科研兴师”,鼓励教师“行动研究”,引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发现问题,确立主题,提出课题,探索实践。一年来,学校共进行了10个县级课题的研究,课题研究负责人与参加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理论知识,积极开展实践活动,较好地完成了所承担的课题任务。
上半年,教导处组织开展示范课、“每人一节公开课”活动,浓厚了全镇小学教研氛围,调动了教师教研积极性。学校青年教师丁小美、熊幼娟、潘木风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自制课件进行的三节示范课教学,充分展示出了自己不同的教学风格和特点,得到县教研室领导的肯定。
下半年,以中心小学为龙头,带动全镇小学教研工作。学校开展了“教研月”活动,在全镇所有完小展开,50%的教师上了公开课。全部教师参加了教研活动。围绕“优化课堂、有效训练”这一主题,根据学科、年段实际,以课例为载体,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教师参与面广,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各自总结出实施有效训练、优化课堂的教学经验,撰写了教学经验文章(包括教案设计、心得体会、教学反思),较好地达到活动的目的。
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认真组织教师撰写各种论文,辅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一年来,教师论文、指导学生获国家级二等奖2人,三等奖1人,获省级三等奖1人,获市级二等奖2人,三等奖4人,县级一等奖3人,二等奖7人次;学生参赛获市级奖4人,获县级奖8人。
学校大力加强教师校本培训,通过网络下载、卫星接受等形式开发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优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既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目前学校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都能自主运用电脑制作基本的课件并运用于课堂教学。
六、强化体育锻炼,确保阳光活动
我们深知阳光体育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鼓励学生到阳光下,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锻炼身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着这一指导思想,乌石镇人民政府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出资3万余元新建一个标准的篮球场和两套乒乓球台,学校添置了羽毛球拍、篮球、跳绳等,为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学校以“我运动、我阳光、我快乐”为活动口号,做好宣传标语,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阳光体育运动,广泛传播健康理
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健康第一”、“达标争优、强健体魄”、“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
学校开展“阳光运动”的具体做法是:
1、每天在上午第二、三节课之间安排30分钟大课间活动,学生做完广播体操后在相应场地上参加活动。
2、为确保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在下午放学后安排体育活动,由辅导老师带领,在指定地点开展体育活动,时间为1小时。
3、阳光运动内容。每周二下午放学后组织1至2年级开展体育活动,以少儿游戏为主要内容。每周四下午放学后组织3至6年级开展体育活动,开设一分钟跳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垒球、跳远、踢毽子等项目。每月最后一周开展相应的竞赛评比活动。
七、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在学校资源等方面比较紧缺。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中,现有师资有限,许多学科没有专业教师(如:音乐、美术、科学、计算机等学科),影响了某些学科课程的教学。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为学校配备相关专业的教师,解决学校的困难。
今后,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学校将积极落实新课程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乌石镇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而努力工作。
资溪县乌石镇中心小学
2009年10月
第四篇:课程管理实施措施
××区××镇××学校课程管理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国家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提升教师课程管理意识,开创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做最好的自己”的办学理念,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安徽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坚持按照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实际科学安排课程;坚持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新课程体系的教育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性,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
根据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将教育内容全部纳入,有利于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各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认知规律,把课内外、学校与社会联系起来,把间接的书本知识学习和直接经验体验结合起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行为习惯,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态度、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与发展创造条件。学校课程以灵活性、适应地方和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落实国家课程方针并开设校本课程,适应学校办学方向,开设的活动课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习成为富有个性的过程。新课程不仅为学生共同发展奠定基础,也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三、课程实施
(一)国家课程
1、除综合实践活动课外,品德与生活(社会)、科学、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学年课时总数和周课时数控制在国家所规定的范围内。每学年上课时间35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安排传统活动、运动会等。复习考试时间2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共13周。
2、晨会、团会、少队班队活动等每周至少安排一课时,主要进行常规教育,开展团队、少先队中队活动,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由班主任教师依照班级管理的特色与实际自行安排。
3、因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已经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同地方和学校课程统筹安排。
4、一至六年级的体育课,均应贯彻健康第一的原则,并在三至九年级进行足球、篮球、乒乓球、田径等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
5、学校开设英语课,起始年级为三年级。
6、各门课程均相应结合本学科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健康、国防、安全等教育也应渗透在相应课程中进行。
(二)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1、根据国家与省规定,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课时与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型学习、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课时统筹安排与综合使用原则。
2、地方课程我们设置的有《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国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地方课程,从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同时又借助少年宫的有利条件,开展了美术、足球、篮球、音乐、棋艺、书法、阅读、科技等第二课堂课程,更好的开发学生潜能。
3、根据学校现状,我校在三至九开设了信息技术课,根据传统教育方针,在一至六年级开设珠算课。其中一年级作为学校课程每周3节,其余年级的珠心算课程在乡村学校少年宫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珠算课的开设不但能成为数学课的第二课堂,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心智得到良好的开发。
4、国学大师郭沫若曾就写字要求提出: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这样对养成习惯有好处,能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的。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但要养成书法家,那是另有一套专门的练习步骤的,不能作为对于中小学生的普遍要求,因此在各年级开设写字课的基础上,三至六年级加设书法课。
四、制度保障
(一)目标管理及任课情况安排原则
1、为促进国家课程方案的实施,落实课程管理,音体美设专职教师同时要求音乐教师每两周教会学生一首歌,并能做到站队唱歌放学,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大型文艺活动。体育每月须有班级比赛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由全体师生参加的体育比赛活动。美术每一学期举办一次学生书画展览。
2、任课教师备课科目需按要求环节完整,内容科学规范,按超一周的进度进行。
3、为保证地方与学校课程及国家课程非考试科目的实施,尽量跨年级交叉安排教师任课。
4、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薄弱课程实施领导小组并由专人负责地方课程如珠算课、武术课的正常开展。
(二)、校本教研
为加强各学科课程目标的实施,安排任课教师2周一次的学习教研、听评课活动,其中语文周一、数学周二,其它学科周五,由教研组长组织并做好活动记录。
(三)、目标管理
1、所有科目均须依据课程特点认真备课,体现书面教案再上课,信息技术熟练的教师可以使用电子备课,但须留有记录。同时青年教师也可参考其他教师已有的教案,但必须体现其使用性。
2、备课时数以一学期应有课时计算,各种作业布置合计不少于上课时数。但语文、数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非考试科目不留书面作业,品德与社会、科学、英语、不留课下书面作业。
3、以上措施通过教师评估考核实施。
五、课程计划实施
1、学校总课时数:小学540节,初中306节,共计846课时,任课教师人均11课时。
2、附:××学校教师任课情况.
第五篇:学校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管理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特制订以下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领导责任心,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有校长任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组,校长与任课教师层层签订责任书,安全责任区域挂牌公示。
二、安全教育扎实有序,提高安全防范意识,认真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把安全教育渗透到班级,使学生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本学期两周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练,开展一次火灾逃生安全演练,举办三期安全知识手抄报。每班每周举办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使师生牢固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大意,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三、校园安全大检查,消除隐患清周边。本周内立即开展一次隐患排查整治活动,对学校的房屋、厕所、大门、院墙、楼梯、线路以及学校的各种设施设备进行一次仔细大排查,周边环境进行一次清理和整治,进一步优化学校及周边治安环境。
四、强化突发应急救援。切实完善应急预案,定期举行演练,提高应对处置险情和事故的能力,一旦发生重大险情和重大事故,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师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