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名用字的文化内涵
人名用字的语言文化分析
内容摘要:中国人的取名方法灵活多样。中国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名字,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煞费苦心,而且名字还常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背景,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如果把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人名汇集一下,足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感性资料,进而了解中国人颇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中国人的取名方法灵活多样。中国人十分重视孩子的名字,在为孩子取名时,往往煞费苦心,而且名字还常常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以及政治背景,同时也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名字上。如果把有典型特征的中国人名汇集一下,足可以从中获得不少感性资料,进而了解中国人颇具特色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时代性
纵观几千年中国取名史,断代的时代性特征是如此强烈。
自商汤的六世祖上报甲开始,历代商王均以十干取名,如成汤名大乙,以后有太丁、仲壬、太甲、太庚、太戊、仲丁等等,因兵败而自焚的商朝末代统治者纣王,名辛,所以又称帝辛。换了今天,谁要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为下一代取名,很可能被人讥为浅陋平庸。然而当时无论是安排农事生产或进行巫筮活动都离不开天干地支,在权贵者看来,这却是最好的称谓。
到春秋战国时代,一方面,根源于蒙昧时代的原始泛神观念,还顽固地残存在人们的头脑中;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渔猎技术和畜牧经济都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因此,人们又特别爱用动物的称谓来取名,著名的便有董狐、竖貂、阳虎、乐羊、触龙、西门豹、项燕等人。
两晋南北朝时,吏治黑暗,世风颓败,士人名流,竞慕虚玄,虚词、梵语、道化词取名,又成一时风气。如“之乎者也”的“之”,最称时髦,涌现过一大批?“之”为名的出名人物,如王羲之、顾恺之、刘牢之、到彦之、沈庆之、昌义之、陈庆之、颜延之等。它则“昙”、“智”、“净”、“僧”、“玄”、“灵”等,不一而足。又北朝人则多以神将取名,曰“夜叉”,曰“罗刹”,曰“金刚”,曰“力士”,赵(区瓦)北(翼)著《廿二史札记》,为此辟有专篇。
唐宋时文苑勃兴,风气流畅开放,远过于昔,取名方式和格例众多,但也并非没有若干时代特点可寻。如“文”、“德”、“忠”、“信”等彰德之字,“老”、“叟”、“翁”、“父”(甫)等倚年之词,大量人名。
元代,“汉人多作蒙古名”(参见赵翼《廿二史札记》卷30),当是强调民族界别的统治政策使然。
迄明清时,仕途益窄而科举益盛,士人都往一条八股捷径上抢跑道,乃有“魁”、“奎”、“元”、“第”、“恩”、“光”、“禄”、“士”等字大量人名。
鸦片战争以后,阶段性的取名趋时风尚,给人之印象愈为强烈。如“胡汉民”、“于右任”、“戴天仇”等人名中,透射出民族意识的勃兴。
而“建国”、“同庆”、“解放”等名的大量出现,则记载了新中国诞生的时代巨变。到了五十年代末“大跃进”,中国政府决心在几年之内在经济上超过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从“超英”,“超美”,“跃进”等名字中,不用问人们马上就知道这些人出生的年代。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强劲东风又把“卫东”、“红卫”、“向东”、“要武”等吹得家喻户晓。如香港著名的女作家黄爱东西,原名黄爱东,就是这个年代的见证。到了八十年代,随着改革浪潮的席卷,出现了一时的出国热,而“莉莉”、“莎莎”等颇具洋化色彩的名字有风靡一时。
从这些具有超强时代性的人名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的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政治倾向性和伟大的爱国思想。当然,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中国人的从众心理,注重共性,缺乏个性。如今,全球的多元化、一体化的发展,人们对自我、个性的追求,使得人名中的时代性特征大大减弱了,但是,不可否认的,这种取名的方法在我国取名史上曾经占有主导地位。
二、文化性
我们所使用的汉字,不但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而且有着久远的应用的历史,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因此,人名用字起着传承文化的作用。
古时依据儒家习惯,男从《楚辞》、女法《诗经》,追求文字的信、达、雅。于是“淑”、“贤”、“贞”、“莲”等字变成了女孩子的取名的首选。
很多人喜欢在取名字时,找一个比较有学问的人,在古诗词里、古代名言谚语里、或者是很漂亮的成语里,兼顾音义想一个有意义的好名字。例如:“巴山夜雨涨秋池”,“秋水共长天一色”,很多女孩取名“秋池”,“秋水”。著名的文艺理论家王朝闻的名字“朝闻”,就源于《论语》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元代著名文人马致远的名字“致远”,就取自“宁静以致远”。取名“思齐”的人也很多,这是源于《论语》中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一些名人的名字中也隐藏着极大的学问,如毛泽东,字润之。恩泽东方、滋润大地。蒋介石,字中正。介石者,中正也。韩愈,字退之。愈者,过也,过则须退了。
无疑,我们的优秀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但是,这种取名的方式也有其弊端。我们知道,汉字有着漫长的演化过程和悠久的发展历史,一些生僻的汉字就不适合用来取名,否则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
我的一个朋友名为“旃”,古字,在古文中常表语气,不为一般人认识。在《说文解字》中,还有红色的曲柄旗的意思。可是在他上户口时,却被写成了“张旗”。于是,他不得不改名为“张旗”。还有一个名叫黄彧的人,“彧”字音意皆通“郁”,不是郁闷,而是有文采之意。《广雅疏证》释诂:“彧,文也。”“《论语》八佾篇:郁郁乎文哉。”然而,不管多有文采多有个性,这个多了两撇的“或”字就像长了六指的手掌,一直都给黄先生的社交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郁闷乎文哉”的结果是,黄先生在35岁以后,每与生人交接,辄主动自我介绍:“我叫黄或,很好记的,就是或者的或啦。”
优秀文化的继承总是伴有糟粕侵袭的。你也许会注意到街头巷尾出现的“命名店”、“起名馆”之类的招牌,颇具仙风道骨的老者、少者端坐其中。他们无外乎有以下几种起名方法:八字起名-----根据事主出生年、月、日、时间排出四柱(因为由天干、地支各一字代表一柱,四柱共八个字,俗称“八字”)。找出八字中五行所缺,以平衡八字为目的起名。鲁迅笔下的闰土,便因其五行缺土而得名。五格起名-----又称“笔画起名”,根据姓名的笔画数,排出天、地、人、总、外五格,调整笔画数的多少,搭配出最佳姓名组合。属相起名-----根据各种属相的特性,以利发展为宗旨起名。周易起名------排出事主八字;终生卦。扬长避短,起出可让事主享用一生的名字。
不难看出,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得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在中国人的头脑中根深地固,既使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占有一席之地。
三、寄托性
取名往往寄托着长辈对孩子的种种期望,或承继祖荫,家业昌盛,有李隆基、田承嗣、杨继业等名;或弥祸消灾,长命百岁,有霍去病、甘延寿、毛延寿、辛弃疾等名;或封妻荫子,耀祖光宗,有史达祖、汤显祖、刘效祖、郑光祖等名;或美貌无比,以“妍”、“娇”、“丽”、“媛”、“婷”等为名,有李媛媛、彭丽媛、梅婷、蒋雯丽等名。
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就人伦而言,则是父子兄弟,“大苏”、“小苏”的大名,是“老苏”所命。为这取名事,“老苏”还特地写过一篇《名二子说》。他在文中说“轼”,车前横木之谓,作凭靠了瞭望用,论重要性,自然不比车轮、车辐、车身,但缺少它,就不是一辆完整好看的车子。以“轼”为名,就是希望儿子长大后不要成为只能作“外饰”好看的东西,要当个有用的人。“辙”,车轮子在地上碾过的痕迹,久之即成车道。论车之功劳,自然不会联系到辙,然而发生了车扑马毙的祸事时,同样不会牵连到辙。以“辙”为名,就是希望儿子将来既能为国家建功立业,但又不会惹祸。瞧,长辈对后嗣期望之切、考虑之详,全融进了这两个看似普通的字中。
还有将姓和名连在一起,把谐音与期望结合取名的。如满意、陈默(沉默)、富煜(富裕)田甜(甜甜)、齐霁(奇迹)等,都体现了长辈对孩子的美好的期望。
除此,还有合姓现象,即父母双方的姓氏在孩子的名字中一起出现。两个字的李晨(李陈)、徐洋(徐杨)、姜齐等,三个字的王英石、刘玉林等,四个字的李孔正洋,毛李求思等。这种做法在一个家庭一个孩子的今天是常见的现象,也非常适用。既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体现了中国人的乐于分享的美德。
更有一些家长希望孩子来弥补自己的遗憾,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的夙愿,为孩子取名“剑桥”,“书勤”,“海军”等。作为一个历史上的农耕民族,在劳动中自然形成了这种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和中国人的宗族观念有关,但是国家政策有只需有一个孩子,为了弥补不足,很多家长为自己的女儿取名“笑男”,“胜男”等。
四、纪念性
父母长辈为孩子取名也会有一定的纪念意义。纪念时间,以孩子出生的季节命名的,春、夏、秋、冬为名;孩子出生在特殊的节日,取元宵节的“宵”字,中秋节的“中”字等;纪念天气,孩子出生当日正好下雪,于是取名为“雪”;或是小雨飘落,于是取名“雨”、“思雨”等。纪念地点,看过小品《超生游击队》的人都会记得黄宏为孩子取的名字,“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其实,现实生活中也存在。以出生地或祖籍所在地取名,著名作家张小川;台湾的歌手齐秦,他的姐姐齐豫,哥哥齐鲁都是这样取名的。以父母相识地或是有意义的地名取名,如琼瑶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忆湄。纪念物品,我的一个朋友名为“子建”,他说,他的父母当初是因为互借曹植的诗著而相识的,后来,为了纪念这种相识,就以曹植的字——“子建”为他取名了。
纪念,主要体现了中国人感恩、怀旧的心理。中国人的感情非常的细腻,是一个情感丰富的民族,有着宽广的胸怀,善良的品质。
五、崇拜性
怀着对历史上的伟人、名人,对人民心中的英雄乃至当今的明星、偶像的崇拜之情,不少家长开始在这个群体中为孩子选取名字,他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有所成就。
曾风靡一时的日本电视剧,更使得一些孩子的名字为“惠子”、“下子”、“松子”。偶然间,你会发现“名人”遍布你的身边,不论是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还是外国的,什么“孔明”,“项羽”,“李鹏”,“朱琳”还是“李根”的,只要能靠上就行。“赵丹”,“宋丹丹”,“孙悦”更是不在少数。台湾出了位歌手萧亚轩,于是“高亚轩”、“张亚轩”先后出炉。更有追星追到国外的“吕斯特龙”。
追其缘由,才知道是中国人的思想中的盲从性所导致的。他们希望沾点名人的光,使其子女也成为名人。
可以看出,在我国人名用字有着很深的文化渊源。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字的丰富含义,使中国人名显得多姿多彩。
第二篇:建国后台州地区人名取名特点与文化内涵(模版)
建国后台州地区人名取名特点与文化内涵
摘要:姓名,不仅是人的符号象征,更是一个地区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人们对于取名这个既古老有新鲜的话题一直都在研究,从一个地区的人名的取名特点可以看出很多信息,包括语言、民族、阶级、性别、意识形态及个性特征等。本文试以台州地区建国后的人名取名现象为资料,归纳这一地区的取名特征与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台州 人名 取名 文化内涵
姓名包括姓氏和名字两方面的内容,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它只代表一个人的符号,以便他人称呼辨别,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名,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自命即自己称呼自己,夜晚看不清楚,通过声音“自命”以相互区别,这便是名的本意。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阶级、性别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下,姓名早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象征了,更是一个地域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因素的反映。通过一个人的姓名,我们可以了解个体的思想愿望与个性特征,通过一个地区一个历史阶段的众多人名分析,我们可以把握整个地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正如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所说:“人名能反映人们的意识形态,其中包括生活理想、道德准则以及宗教信仰。”人出生后其姓名一般由父母所取,而人名一旦确立就很难更改,而且姓名可能关系到一个人的性格、事业、婚姻等,所以人们在取名时都会慎重考虑各种因素。屈原在《离骚》的开篇写到:“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君。”说的就是其观察并衡量他出生时的器度之后,才赐给他以美名的,这足以说明古人给下一代人取名时的审慎。
台州虽然地处东海之滨远离中土,但也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在新中国建立初期,这一地区还带有较浓的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当然这一阶段的姓名也多少受其影响,取名特点既有传统文化的特征,又有反映当地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可以说有其独特的取名规则。本文试以狭义的、笔者所接触到的台州地区建国后各个年代出生的人名为资料,分析其取名特点与文化内涵。
①
一、取名思路与文化内涵
在古代,一些下层人士的姓氏或名有经常被剥夺的现象,如鲁迅笔下的阿Q,特别是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封建社会里,有些下层女性的姓氏和名字同时被剥夺的现象,如祥林嫂,张氏,王氏等。新中国成立后,人们取名逐渐摆脱了姓氏与名字为特定阶层的人所专用的束缚,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有独特个性的姓名,他们可以在不违背伦理道德的原则下改名换姓,可以不受“国讳(即不得使用当朝皇帝或其七世以内祖先的名字)” 的限制而选择与名人
②贤人相同的姓名。台州地处沿海,解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渗透和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取名规则也有别于古代,可以说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一)双姓合璧
建国后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深入人心,人们取名时也有意无意地融入这一意识,古代社会取名时只见父姓而不见母姓的观念有所淡化,而以父姓母姓合起来在自己的姓名中出现的思想逐渐为人们所接受,下面就分四种方式来分析。
1、单姓双字格。双字格就是以父亲单姓和母亲单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姓名,仍然以父姓为姓,但以母姓为名,如吕林,张文,潘宁,林方等,这一类在“双姓合璧”的格式中所占比重并不太高。
2、单姓三字格。三字格就是将父亲单姓、母亲单姓和自己的名字这三者先后排列组合成姓名,这样便以父姓为姓,母姓和单名为自己的名字组成双名。如麻叶敏、李林飞、王方形、张高展等。
3、单姓四字格。即由父单姓,母单姓和自己的双名组成四个字的姓名。如谢何丽娜、林叶菲菲、杨柳拂晓,据调查前两种即三字格和四字格的姓名在台州各县市区均可见到,而四字格的就不那么普遍了,只是在某一些小地方比较流行,所以在“双姓合璧”格式的姓名中所占比重也较低。
4、复姓四字格。前面三种都是以单姓为例,在台州还有一大批人是复姓的,这些姓有些是古代的官职如司徒,有些是表示地域的如欧阳。建国前很多人都喜欢用单名,这样即使是复姓,他的姓名也是只有三个字;现在人们为了与单姓的三字格的人区别开来,较多的开始使用双名,如司徒加娜,上官林燕,欧阳雨雪之类的四字格的姓名。
以上所谈的姓氏都是以父亲的姓的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在所调查的人名中很少看到哪个孩子以母姓作为自己的姓的现象,除了一些当地人所说的“倒嫁”,就是男方“嫁”到女方家去。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建国后台州人男女平等观念有所增强,如将父姓与母姓放在一起,但在这个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里,好些东西还是以男性的眼光看待世事的,所以又将父姓放在姓名的首位。
(二)用字源流 有些姓名是将姓氏与其他字词组合而成的,有些姓名是由成语、谚语、古诗词名句中的关键字组合而成的,这样的姓名就便于他人记忆;但从具体的用字来看,人们又有自己独特的爱好,他们会选择那些表现真、善、美的词语或较有丰富内涵的字词,如谢春晖、薛鸿泥、赵立雪和蔡瑶琴等。建国后台州人取名时基本上都会考虑这一规则,几十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定式。以下就从姓名用字上分析台州人取名时的特点与文化内涵。
1、寄理想、求幸福。取名会关系到人生大事,寄托着命名人的特定期望,无论从姓氏的选择还是名号的用字来看他们都会慎重考虑的。台州地区建国初儒家思想仍然较浓,表现在取名上就是好用一些表示真善美或表示伦理道德的字。现试以《台州中学毕业生花名册》为例,做简要分析。该名册收集台州籍毕业生共4000多人,均为六十年代后出生。取名用字的范围还是比较宽的,但同名,同姓同名甚至叠字为名者也较多,所列人名中出现“福、美、诚、善、飞、芳、华、伟、菊、慧”等表示道德伦理和美好事物的汉字占总人数的11.8%,这个数对于总数有6万多的汉字群体来说当然是微不足道的,但常用汉字仅3000多个,而用于人名的字又是少之又少,也不过是几百个而已,这样看来,便可知上述这些字在人名中出现的频率之高,也表现了台州人对美的追求,对伦理道德的重视。
2、仰圣人,慕贤人。就像当今社会的追星族一样,他们对明星的喜爱程度之深几乎是“疯狂”,以致爱屋及乌,一听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的名字便竖起耳朵。同样好些人在取名时为了仰慕古代圣贤或者当今社会某位名人,便将自己孩子的名字取为那个人的名字,或者用谐音、象形等形式“盗用”名人的名字,以期孩子将来也能像那些人一样:不能流芳百世,也要红极一时。如临海有一位高级教师取名为“朱指清”,想必是喜欢朱自清先生吧。1984年,许海峰在奥运会上为中国队夺得首枚金牌,打那以后仅临海几年之间就出现了十几个名为海峰的人。又如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字子房,而且“良”字意义丰富,后人借“良”字取名甚为普遍,如台州有张如良、何其良、刘师良。
3、引成语,据名句。一些较有文化修养的人在给孩子取名时会引经据典,从经典著作中挑出一句名言,再从这句名言中选择两个较关键的联系较密切的字组成名字;或者从一些褒义词的成语中找出关键字作为名字。如台湾歌手任贤齐的名字就是取自《诗经》:“见贤思齐”的句子。在台州也有较多名人是用这一方式取名的,这表现了取名人的广博的才识和文化修养。如黄岩籍的高级工程师万年夕,取自“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杨天诚取自《中庸》:“唯天下至诚为解尽其兴”。
(三)按辈取名
台州地区虽然是全国解放较早的城市,但在一些农村地区,长久以来人们受着那种“父慈子孝,兄睦弟悌”的伦理观念的影响,特别是在那个“多子多孙便是福”的年代,这一思想对取名有着重要的影响,表面上看父子之间仅为一代之差,兄弟之间是同一辈分,实际上这正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渗透,是伦理道德观念的反映。
1、男子以字论辈,纲常不乱。古人以单名为主,那么排辈分时就以名字中的偏旁作为辈分,如《红楼梦》贾家四代贾源、贾代善、贾政、贾琏分别为水字辈、人字辈、文字辈和玉字辈。台州地区建国后很多人都取双名,这样在子孙较多的农村地区,就出现了专门入名的“辈”字,有了辈分,同族之间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是同姓同辈的都可称兄道弟,不管年龄相差多大。如笔者的家族辈分从最上代到最下代依次为“成、益、谋、资、嘉、永、孝、思、台、帮、令、序”,这样当辈分排完了时做一次“修谱”,重新排辈来进行续谱。一家如果有好几个儿子就以“姓+辈+名”取名,兄弟之间的姓名都只是一字之差。
2、女子排辈婚前从兄,婚后随夫。在农村地区,女子取名时一般不将辈分派上,因为她们将来要嫁到夫家去,所以婚前在娘家就与兄弟同辈,婚后在夫家就与丈夫同辈;另外当她们与娘家人排辈时即使在婚后也会按婚前也就是与兄弟同辈而排辈分的。
3、“小”字辈的出现。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字还算不上辈分,因为它没有在家谱中记载,但是台州各地很多人将“小”字放在姓与名之间,而且很多人名中还是最后一个字与其胞兄的字一样,这样如果哥哥姓名为李广发,那弟弟的姓名为李小发。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台州人在取名时对兄弟友善的重视。
③
二、姓名的时代特征
时代政治经济环境对人名用字的影响有制约和促进两方面的作用,在古代受“国讳”
④的影响,好些字仅仅为国君一人享用,而科举制的实行,使很多人对“及第”、“登科”之类的字很感兴趣,一时间使“科”、“榜”之类的词语在人名中大量出现,这也表明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和从政的热情。所以时代政治经济对取名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分四个阶段对台州地区建国后取名特点进行分析。
(一)1949年至1955年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没有解放,直到1955年台州地区才全境解放。当时摆在台州人面前的两件大事就是解放全台州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两件大事对人们的取名也起了较大的作用,那个年代出生的人取名也带上了鲜明的时代政治色彩,如出现了一大批名为“解放”、“抗美”、“卫家”、“卫国”的人,这都是人们对国家大事高度关心的结果。
(二)1955年至1965年
这一阶段中国发生了很多大事,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向雷锋同志学习、三年自然灾害,提出了“十年赶超英国,十五年追上美国”等口号。这些事件几乎都在人名中有所体现,表现了台州人民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和对建设祖国的政治热情。现在我们可以在三十七到四十七岁之间的台州人中找到较多的名为“建国”、“建华”、“爱华”、“超英”、“跃进”的人。
(三)1966年至1976年
这十年为“文革”时期,人们对政治的热心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些如“卫红”、“红卫”的人名并不是那个年代出生而取的,而是在那个年代改的。据《台州师专毕业生名册》资料显示,这一阶段“红、卫”两字在人名中出现的频率由1960年的0.02、0.05分别上升到0.78和0.82,说明很多人当时取名都是一种政治热情。
(四)1976年之1996年
随着“四人帮”的粉碎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台州人的取名规则又有了新的变化。第一、不再求政治,代之以含蓄而有深意的字词来取名,这个年代出生的人已经很少有人再用“解放”、“红卫”之类的俗字、俗词取名,就连用“改革”、“开放”为名的人也很难找到。人们取名时更加注重个人的身心素质和文化修养,如周雅仪,江贤隽、钟朝晖等。第二、双字叠名现象增多,据台州中学2000级学生点名册资料统计,双字叠名的人占总人数的8%左右,如丹丹、蕾蕾、慧慧等,这类人名在女性中所占比重较高,原因是读起来顺口,听起来亲近。第三、引进洋名。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们逐渐对外国的东西情有独衷,连取名也来个“妮娜”、“安琪”、“吉米”、“露茜”等通过音译的外国人名。
三、取名避讳
中国历来被外国人称为文明之邦,礼仪之国,由于受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男女有别,长幼有序”等观念使人们对老者和贤达之人都较敬重,即便在同辈之间,人们也很少当面直呼对方的姓名,而要用尊号来代替,这一现象影响到取名学,在古代“臣不得直书党证君主之名,小人不得直书圣贤之名,子孙不得直书父母先辈之名,必然用别的字代替或空着或写为某某,这便是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至今仍在某些地方沿用的避讳”新中国成立后台州地区取名风俗虽然较古代有很大的变化,至少人们可以直接用圣人的名字作为自己的名字,如在台州好些人取名为岳飞、成功、小平;但是人们取名时仍要受一些取名之俗的⑥⑤制约,他们依然不会直接冒犯自己的长辈亲人,好些地方还不能用与自己接触较近的人的名字。另外,台州地区有其独特的方言,人们取名时也会慎重考虑这一点的,还有就是少用或不用那些音近形似的名字与冷僻字。以下就从这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避亲近人的字
这一习俗古已有之,这里所说的亲近人是指自己的亲人和与自己接触较多的人的近亲先辈。笔者曾碰到有个婴儿名字里有个“欢”字,而其邻居的曾祖的名字里也有这个字,当婴儿的家长知道后立刻把名字给换了。另有一例就是一户人家新添一个男孩想取名为“海龙”,而其姑姑名为海飞,这样就有占便宜之嫌,最后还是将这一名字给换了。从这里可以看到台州人对亲近人名字的避讳之重视。
(二)避音近形似的字
这里所说的音近形似的字包括两部分:读音一样或相近而词组不一样的字词和字形相似的词,如“意味和异味”,“厌和庆”,“已、己和巳”。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有3000多个,这些汉字通过组合变成上千万个词组,而汉语音节仅400多个,这样就难免会产生很多音近而意义不同的词组,即使有些词在普通话里很有意义,而用台州方言念起来就有不雅的感觉。如“中山”这个词在普通话里是很好的,可台州好些地方用方言读是意思为畜生,这样还会有谁去选用这个词作为名字呢。又如朱欣这个词语从字面看是不错的,但如果那些不知情者第一次听到还以为什么猪心羊肺呢。所以人们在取名时会尽量考虑用台州话读出来会有什么感觉,如果不雅则尽量避免,如毛崇(毛虫),史刚(屎缸),胡利青(狐狸精)都应避免。
相对音近的人名的数量来说,形似的词就少见多了,但也是不容忽视的。有时因本人书写不太清楚或读者没太在意而误读产生其他词语,本来好好的一个词一下子变成了贬义词。如笔者曾有位同学名为蒋际全,由于书写潦草,很多老师接触到时都念作蒋际金,别人还以为什么鸡精鸡妖呢,后来他便把这个名字给改了。所以人们在取名时会尽量避免这些有“嫌疑”的名字,以免经常闹笑话。
(三)避冷僻字
在古代由于受“国讳”的影响,有些开明君主主动选用一些冷僻字以免百姓经常碰到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但这样又导致了一大批人取名时好用冷僻字,结果是经常出现“姓名短路”现象。解放后台州人取名时大多不用冷僻字,以免别人第一次接触到叫不出来而处于尴尬之地。在笔者统计的1万多个人名中又有96%的人用的是常用的3000多个汉字,仅有少数几个用了冷僻字如王景宸(王位,帝王的代称),方杲(明亮)。
汉语不同于英语,一个英语单词很少有两种读音,而一个汉字有两种或者三四种读音是
⑦较常见的,我们将这些字称为多音字,如果将这些字用在人名中,很多时候会被外行人念错,尤其是“这种多音字入名遇到特殊情况下很难立即判断该读哪个音”。如有个名叫“李朝(chao)阳”的人,好些人念成“李朝(zhao)阳””,当有人将其念错时,第三者便会哄然大笑,他本人和误讲习者都会很尴尬,所以人们在取名时会尽量避免用多音字。在笔者掌握的名字中极少有用多音字做名字的。
台州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较深,取名规则既有沿袭古代的风俗,又有建国后独特的时代特色,而在建国后各个年代又各有不同,这一地区独特的文化氛围包括方言水土等因素又有别于邻近的地区,可以说既有全国的共性又有地区的个性,但无论如何变化都是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相通的。
注释:
①
《中国语文》1998年第四期,吕淑湘著《丁声树同志的学风》
②、④、⑦
完颜绍元著《中国姓名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10页 ③
董洪利编《孟子·万章上》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年版第46页 ⑤
齐豫生、夏于全主编《左传》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⑥
刘彩艳著《起名学》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⑧
巨天中著《取名宝典》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15页
⑧
参考书目:
1、台州市地方志编委员会《台州会要》北京:中书局出版社,2000年9月版
2、台州地区地方志编委员会《台州地区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9月版
3、何晓明著《姓名与中国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版
4、纳日碧力戈著《姓名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12月版
5、刘彩艳著《起名学》北京: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第三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第四篇:中日人名文化的比较研究(定稿)
邓仁有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太原030032)
[摘要]人生来就要起名,人名伴随人的一生。人名能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人名也是一种艺术载体和镜像。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命名文化的探析、研究,试图在一定意义上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日姓名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问题。
[关键词]日本文化;取名艺术;取名原则;取名忌讳;取名时尚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3)3-0088-02
一、中日人名的渊源及传统文化内涵
人名是代表一个人并区别于他人的符号,是具体的称代对象。人名是以语言文字作为物质基础的。中华民族的命名,在文字创立之前的远古时代就已诞生。那时的人名,仅仅是个人的语言代号。文字产生之后,姓名才具有了个人文字标志的功能。这时,过去人们口头上和记忆中的名字,才被记录下来。比如:盘古、女娲等,这些神话传说中的名字早在文字创立之前就流传在民间,只是到了文字产生之后,这些神话传说才被整理出来,记录下来。
文字的创立是前人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关于“名”的原始意义,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许慎《说文解字》云:“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者,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①这个意思是说,在人类的早期年代,人们本来没有名字,只是到了晚上天黑,彼此看不见对方,无法互相识别,只好用口来打招呼,相互有了一个什么称谓来称呼特定的人,由此便出现了人的名字。文字出现以后,人名可以口传也可以书写,更加方便也更加成熟了。日本人名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的飞鸟、奈良时代(相当于我国的隋唐时期)是日本人名体系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日本人名由于国家的统一以及与周边国家的交往而发生了转变,为了能在更大范围交往,人名变为交流的手段。具体来讲,由于五世纪以来的语言由听觉向视觉转变的技术习得,人名当中又增加了文字这样的新的构成要素。日本的人名从单一的称呼变为称呼兼记录。飞鸟、奈良时代的日本人,受到中国成熟人名文化的刺激,在考虑本国人名传统的同时,也计划引进中国的人名文化,最为积极的是使中国的人名文化与日本的身份制度及家族制度的融合。之后经不断地发展与改进形成了日本的人名体系。
二、中日人名的构成形式及特性
汉民族人名的结构是单名、双名并存。纵观我国人名历史,以双名为主。当今人名有一个明显的趋势:20世纪下半叶单名急剧增加,到90年代双名又迅速回升超过了单名,占据了绝对优势。②
汉族人名讲究语音上的乐感和节奏感。一是注意发音的强度,以此来区别男女性别。在汉文化中,男性常要求刚强、勇敢,女性则要求温柔细腻,人名也有同样的反映。男性人名音色较洪亮、豪放,如:亮、强、浩、超等。女性人名较细弱,如:玉、兰、花、媛、晶、云等。二是具有音乐感。利用声、韵、调的配合,形成很有乐感的人名,如:胡亥、班固、曹操、刘备、张飞等历史上有名的人名。当代更有叠音的人名,如:魏巍、倩倩、豆豆等。
汉语人名还十分讲究寓含的美好意思,这是较为普遍的社会趋同心理在起作用。如:姓名组合起来,具有一定的含义。人们在命名时为了寄托自己某种心绪和含义,使姓名连贯起来表达某种含义,如:成方圆、张帆、王洋等。这种命名方法符合汉语的特点,简便易行,从古到今有很强的生命力。
日本的人名与日语本身的特性密不可分。日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在谱系上的归属还不很清楚。但日本人名形式却有一个突出特点:可以借用汉字作为人名。除妇女名字可以用“假名”字母之外,一般来说,日本男性人名都是用汉字组成的。日本人名在形式上和我们汉族人名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姓在前名在后,大部分用汉字书写。只是同样的汉字读音却与我们不同,大致有“音读”和“训读”两种方法。“音读”是模仿我国古代汉语的发音,“训读”是把汉字转换为日本固有的意思来发音。不少汉字会有很多种读音。这样,在日本人名字中,虽然使用汉字,但在读音方面却显示出与汉族人完全不同的特点。更有甚者两个人名字的汉字完全相同,读音有时也不一样。以至于日本人自己看到对方的名字时,也担心念不准往往要询问其名字的读音。中国人与日本人在一般社交场合或媒体日本人对中国人名采用日语的音读来念,而中国人对日本人名则按中国汉字的发音来念。对于不懂对方语言的人来说,可以说是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这样一来就给两国人的交际带来一些麻烦。笔者认为最为可取的是记住对方人名的实际发音。
三、中日取名的艺术取向
自古以来,人们就非常重视起名。当人名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时,除了它的符号作用以外,人们又赋予人名许多难以言表的内涵。每当新的生命诞生时,多少喜悦和期望都凝聚在子女的名字上。子女的名字对于父母而言,无异于一次文学创作。日本也同样重视起名,日本人名研究专家渡边三男,在其著书《日本の人名》中这样写道:“人の『名まえ』は、人間の工夫した最短最小の詩である”,人名是人们下了一番工夫创作的最短、最小的诗。
(一)取名的原则
寓意吉利是中国人取名的重要原则。中国人的名字大多蕴含一定的意义,包含一定的文化成分。有些名字琅琅上口、悦耳动听。有个好名佳名本人会引以自豪也令人羡慕。从这点来说中日两国是完全相同的。
日本命名三原则是健康运、家庭环境、金钱环境。起名时首先考虑的是子女能健康成长,其次是要有一个和睦共处的家庭环境,最后就是期冀能发家致富、将来能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见日本人名取向更为自然现实。
(二)取名的忌讳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讲究命名的忌讳,但忌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
中国人取名避讳与历史和政界名人重名,也避讳与家族长辈重名,这是因为中国人恪守上下尊卑与“中庸之道”的缘故。人名避讳原本是指我国古代为回避皇帝、圣人、祖先的名字而改为其他字的一种制度。当今虽然没有这样的法律制度,但这一传统逐渐积淀,已成为汉民族文化的传统内容之一。避讳,是汉族人名系统的特有现象,同属汉文化圈的日本,没有刻意继承、吸收中国的这一传统文化。另外取名还要避免使用生僻字、避免俗套雷同、避免使用禁忌词等。
取名时不注意禁忌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苦恼。使用不雅的字眼儿,无异于自己给自己起绰号,将来进入社会有可能被人耻笑,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1993年东京都昭岛市役所对“恶魔”一名不予受理,其理由是可能有损孩子的福祉,是父母权利的滥用。这一事件引起了日本媒体的极大关注。2004年,日本“法制審議会人名用漢字部会”决定从人名汉字中删除如“糞”、“癌”、“淫”、“痔”、“蔑”、“娼”、“尻”等含有贬义或者不太文雅的汉字。在日本一般禁用代表四季的春夏秋冬以及花名、植物名,认为四季变化万千,花有开有落,植物有枯萎凋谢。又因在过去没有冷藏设备的年代,常常会发生儿童食物中毒,况且无医村很多,就是有医生的地方,也没有健康保险,贫困儿童得不到及时医治,死亡率很高,老百姓非常惧怕疾病,起名时自然会考虑健康以图吉利,如:千代、久等。日本一般也不用动物名,因为它让人联想到“畜牲”。
在日本也会考虑汉字的本身意义,如“琴”字在中国是取名的常用字,但日本一般不用于人名,因为“琴”中为空洞,会让人联想到“腹中空”没有内涵没有知识的人。
(三)男女取名用字的差异
男女性别各有不同的意义的人名用字。这一差别从本质上说是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几千年来以父权为中心的社会要求男人成家立业,而对女性则要求温柔贤惠、夫唱妇随等。因而取名时男性多用勇敢、刚强、奋发一类的字眼,如:勇、文、豪、志、豪、峰、生、强、光、明、平等。女性则用温柔、美貌、贤惠一类的字眼,如:嘉、欣、莉、丽、琳、玲、贞、晶、悦、珊、娜、诗、美、兰、萍、媛等。中国人取名一般不忌讳花草名,如使用花草名时,一般为女性,如:玉兰、桂莲、金莲等。“贤”在日本一般为男性名用字,但在中国形容女子贤惠时会用“贤妻良母”一词,因此“贤”字在中国是女性名用字。日本过去也有如“栄”、“光”、“忍”、“静”、“薫”等这种男女兼用的名字,但这只是少数例外。日本名字的主流仍然是○男、○子,这样从名字的字面就可以区分男女。日本男性名字常用字如:浩、誠、浩
一、徹、剛、隆、和彦、修、浩二等。日本女性名字常用字如:恵子、由美子、久美子、裕子、洋子、幸子、智子、京子、真由美等。
平成十二年秋,日本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件。一儿子责问其父亲“你给我起了个女人名字”并将父亲杀害。为此,无论是媒体还是在民事法庭上都在谴责这个不孝的儿子,“父母原本起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可见起名不当还招来不幸③。
四、当代中日取名风尚与文化迁移
当代人取名注重意义搭配,讲究义雅音美,追求佳名美名,带有强烈的时代特色。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人名用字最多的是“华”字。④经常见到这样的名字,如:建国、建华、国强等。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期间,人名用字中“红”的比例很大。如:红伟、红宝、永红、卫红、必红等,我大学的一个同窗叫运生,以纪念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当代人为了追求佳名还有很多创新手法譬如:以父母之姓合起来为名,或谐音、或略有变化。原单位的一位同事的孩子叫:黄楠。就是父母姓的合名。对于父母都是独生子的孩子,这种命名方式也是不错的选择。另外还有姓名合起来表示一个特定的词如:张帆、周密、温静、高原、杨征宇、彭飞等。
随着中国的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的起名也加入了一些洋的元素,如:王娜、苏姗等。日本过去也是农业国家,大多数人从事农业,代表收获的字眼如:茂、実、豊、稔等多用于男性人名。对于这一点就是日本的年轻人也感到难以置信,但就在半世纪之前,日本还是贫困与饥饿的国家,常常遭受自然灾害的侵扰,因此农业丰收是生命攸关的大事。
过去的日本可以说也是男耕女织、男主外女主内。但是当今的日本这一观念逐渐淡薄,女性也学格斗竞技,男性也化妆、蓄长发,更有甚者还穿耳孔、戴耳环。在这一风潮的影响下,男女名字混同的现象有所增加,有些名字看上去很难区分男女。
五、结语
日本自飞鸟、奈良时代以来,继承吸收中国的人名文化并融合日本的身份制度及家族制度,逐渐形成了日本的人名文化体系。中国人倾向中庸儒道,取名时注意含蓄谦逊,而日本人更倾向于自然、现实。探析研究中日两国人名文化,有利于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中日人名的文化差异而导致的问题。
第五篇:地税文化内涵
地税文化创建
一、地税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品行、一种责任、一种资源、一种动力。
二、意义: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也是地税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开展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主动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地税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着眼于实现地税部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立足于对人的管理,关心人、尊重人、激励人、培养人,统一个体目标与团队目标,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地税事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增强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我县地税经过多年的创业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信息化建设的提速,构筑了科学、严密的管理平台。但同时在管理中也存在刚性有余、柔性不足的缺陷。加强地税文化建设,能使各项管理更具人性化、科学化,使地税部门的管理工作实现由生硬化管理到情感化管理,控制式管理到支持式管理,他人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提高干部素质的必要手段。高素质的地税干部队伍是做好地税工作的前提和保证。当前社会文化交融、思想碰撞、信息庞杂的现状,对地税干部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少数干部在纷繁芜杂的社会现象中迷失了方向。有的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有的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还有的一味追求个人物质利益,盲目攀比,只讲待遇不比奉献。要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就应通过先进地税文化的导向、约束和凝聚作用,引导广大地税干部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就一支思想作风硬、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地税干部队伍。
三、目标: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引导地税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辩证的思维方式;引导地税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教育地税干部牢记地税工作宗旨,不断激发他们献身地税、富民兴赣的豪情壮志。
以表率引领人。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应该注重发挥地税部门各级领导的组织、推动和示范作用,使他们在决策过程中,能始终贯彻先进的文化管理理念,在品德修养、处世行事、个性风格、管理作风、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蕴含先进文化气息,率先垂范,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带动干部职工。
以教育塑造人。教育干部职工恪守“文明执法、诚信服务、团结协作、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同时,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在学习中立德、培智、陶情、修身。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构建多层次、大规模、规范化、高效益的教育培训格局,全面提升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
以榜样激励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地税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挖掘、培养和树立系统内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把抽象的文化理念变成生动形象的案例与事迹,把精神的感召变成共同的行动。通过对先进典型的宣扬,在干部职工中形成弘扬正气、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
以制度约束人。制度管理既是文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也是其重要的组成内容。地税文化建设也包括制度建设,且应当注重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注重对干部职工心理状况的研究,使制度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干部职工,更加人性化,让干部职工感情上易于接受,在自觉遵守制度中养成良好的工作学习习惯。
以机制奖惩人。文化建设的核心应当定位在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上,通过公正的目标管理、公正的绩效考核、公正的选人用人,构建“有为才有位”的竞争激励机制,让干事者海阔天空,让败事者寸步难行,使地税这个团队充满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四、创建主题与过程:
(一)物质文化,扎实基础。①物质文化首先体现在地税工作 的产品上,体现在地税收入,“两个比重”不断提高,地税总量不断做大上,通过深化征管改革,堵塞跑冒滴漏,做到应收尽收。②物质文化与基层建设相结合,建设美丽、舒适的工作环境,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③物质文化与信息化相结合,把纳税税有关信息纳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提升信息化运用水平,促进地税各项工作上新台阶。④物质文化与征管改革相结合,只有不断创新,形成与税收征收管理相适应的征收管理方式。⑤物质文化与职工培训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地税队伍。
(二)行为文化,体现满意。行为文化要规范三个方面的行为,地税部门自身的行为,地税部门内部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地税部门与外界打交道时的行为。①规范仪表,统一着装,注意自身形象。②团结协作,互帮互助,防止推诿扯皮,等、靠、拖现象,要让自已满意,领导满意,社会满意。③优化服务,改进办税服务流程,让纳税人满意。也就是说通过三个方面的行为规范使执法行为服务化、服务行为规范化、管理行为人性化,以重塑地税新形象。
(三)制度文化、规范有序。①制度文化与规范化相结合,继续完善税收征管、办税服务、勤政廉政、人事管理、教育管理、内务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程序化、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建立一套运转协调、规范有序、良性互动的制度体系。②制度文化与科学化、精细化相结合。建立科学化、精细 化的管理制度,制定标准化操作性强的税收管理及监督制度,有利于改变“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加强税收征管和责任追究,强化责任意识。③建立激励制度,使人工作劳有所获,劳有所成。
(四)精神文化,不断升华。精神文化是地税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能统一思想树立地税良好形象。①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发展人,把税收事业的发展与税务干部个人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激发税务干部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归属感。②改造地税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美好、高尚的理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为纳税人服务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③诠释地税精神,唱晌“和谐聚力,诚信服务,争做第一”的主旋律,让地税精神深入人心。④树立典型的人和事,让地税文化核心理念生动化,具体化。⑤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适时举办歌咏、演讲、摄影、书法、写作比赛,精心组织文娱活动,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提高干部文化素养,丰富干部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地税人情操。
五、创建基本方法:
地税文化,不仅仅是地税机关的文化,更是每一位地税干职的文化。开展地税文化建设就是为了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激发广大地税干部情趣健康的精神追求和地税长足发展的原动力,逐步由文化育人、品质塑造、道德示范,走向科学管理和文化管理的轨道,推动地税事业的全面 建设。
1、营造心灵文化
以开展一个课题调研为先导,“兼爱”、“尚贤”、“节俭”等积极思想;为人学儒,力求将儒家为人的优秀价值原则转化为时代精神为地税干部所继承。在此基础上,开展“全员通读一本国学书”活动。还可邀请国学教授以“国学经典与和谐地税”为主题,开展一次结合实际、旨在普及、深入浅出的国学知识辅导讲座,借助国学加深地税干部对构建和谐地税的文化自觉。为巩固学习成果,结合各自工作、学习和生活实际,就个人学习重温国学的感悟和收获,开展一次面对面现场书面交流,深化学习效果。以此来提升地税干部应对工作生活学习压力的人生智慧,形成全局共同价值理念和组织共同愿景的全员价值认同和文化自觉。
2、点亮内部文化
可进行运动会、地税干部书画摄影作品展,也可进行地税征文比赛、地税建设大家谈、局长授课、专家讲座、分局长、股长论坛、标兵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多方面反映地税文化发展的喜人景象。
点亮内部文化的关键是“以人为本”,以“人人参与”满足归宿感、激发凝聚力。“人人参与”不仅可以拉近干群距离,融洽职工感情,增进相互友谊,而且可以激发内在活力,培养团队精神,展示地税文化。以“人人展示”满足荣誉感、激发向心力。以各种活动为干部职工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竞技中展示健壮体能;在征文中展示写作技能;在摄影中展示艺术天赋;在演讲和歌咏中展示表演才华;在“人才特长”中展示个人才能。“人人展示”在激发职工荣誉感和团队向心力的同时,以“人人实现”满足成就感、激发创造力。“人人参与”既满足了干部职工的成就感,又激发全员自觉融入和谐地税建设。
3、融入家庭文化
突出家庭文化氛围建设,每家设有书房、书橱,有藏书,宽带网线铺进家,励志楹联贴上墙。干部家中不设酒场、麻局。注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邻里互助和家属在其就职单位的争先创优,定期举办的家庭才艺展示,每月设创新学习“红花奖”,悬挂了学习成语典故画匾,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健康书报进家庭、知识信息进家庭、法律法规进家庭“四进”活动,把丰富多彩的家庭文化有机的融入地税“大文化”建设中。
4、温暖征纳文化
把文化建设向纳税户延伸,向企业拓展。可举行税企篮球友谊赛,将税收宣传带进赛场,在紧张刺激的竞技氛围中,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加深税企友谊,增进征纳互信。还可以举办税收管理员知识竞赛,邀请辖区纳税人代表参加。通过各队税收管理员娴熟的业务技能 PK,让台下纳税人了解税收管理流程,熟悉纳税申报知识。竞赛还可特设纳税人观众题,通过现场抢答形式实现征纳互动,使纳税人在妙趣横生的比赛中汲 取税法知识。
5、延伸社会文化
通过税收宣传队巡回宣传,增进地税与社会和谐。可组织由地税干部和社会文艺工作者组成的“地税之星青年志愿者艺术团”,艺术团可不定期开展下工厂、赴村组、进社区巡回演出活动,用大合唱、舞蹈、小品、诗朗诵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税收政策,传播地税文化,促进社会和谐。还可开展地税干部情系社会志愿者服务队服务纳税人,帮扶弱势群体。
六、征求地税文化的基本理念:
地税精神: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团结奋斗,自强不息、公正执法、廉洁奉公
地税宣言:无私地为共和国聚财,真诚地为纳税人服务
地税誓言:忠于国家、恪守法纪、献身地税、服务人民
治税理念: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兴税、科学管理
人才理念:尊重个性、开发潜能、倡导竞争、崇尚创新
管理理念:人本、民主、科学、质量、效率
服务理念:为经济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纳税人服务
职业理念:爱岗敬业、廉洁奉公、勤征细管、精通业务、诚实守信、文明服务
修养理念:自省、慎独、谦和、诚信
价值理念:国家至上、事业至上、纳税人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