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时间:2019-05-13 22:4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第一篇: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

中医的根是中国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过程中,并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它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

中医不仅仅是治病的医术,而且还是治人的医道。《大医精诚》有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这里强调了医德的重要性,它明确地说明了作为一名优秀的医生,不光要有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拥有良好的医德。大医体现了儒家伦理的道德要求,最核心的就是要怀有仁心,要行忠恕之道。“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医人之病与医国之病道理相通,故范仲淹有“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之慨。传统文化称儒术为仁术,同样亦称医术为仁术,二者同具仁爱之心。中医是治病的人,不单是治人的病。这些都是中医人文精神之所在。所以说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传统人文精神。

中国古代是一个农业社会,气候对生产的影响非常的大,为了很能够很好的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就是二十四时节和气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二十四节气。中医药文化是包含和超越中医药本身的一种文化形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形态融为一体,并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了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根据节气和气候总结的农业谚语,对从事农业生产也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中医的天人相应理论和它有着很大程度的一致性。中医治病讲究“不治已病治未病”,所以养生在中医体系中显的格外重要,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提出二十四节气养生,它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高度统一。立春揭开了春天的序幕,表示万物复苏的春季的开始。此刻“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苞,泥土中跃跃而试的小草,正等待着“春风吹又生”,而“律

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形象地反映出立春时节的自然特色,内经有言: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所以此时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原创文化,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中医治病也讲究“以平为期”,过犹不及,体现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给中医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而中医学又使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实践的作用,充分发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动性。

中医药还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当中,除文学艺术、饮食起居外,民风民俗中也具有中医药色彩,如端午节家家将菖蒲艾叶插于门楣,饮雄黄酒,佩香囊以避邪驱瘟。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曰:“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也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艾叶本身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等功效。艾草还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在门前挂艾草可用于避邪,也用于赶走蚊虫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达到了未病先防的目的,这种看似迷信,但的确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重阳节登高远眺、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茱萸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民间认为九月九日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从医学角度看,菊花酒可以明目、补肝气、治头昏、降血压。从这些传统民俗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健康的渴望。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

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因此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中医药已形成一道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景线。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远古或较久以前在中国区域内产生和发展的,世代流传至今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精神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儒、道、佛三种流派思想长期融合,三位一体,不可分割,更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学中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以和为贵,中庸等思想;道家的祸福相倚,对立统一,沉静无为等思想;佛教中的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等思想,均对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强调人与自然界协调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也直接缔造了中医学的基本框架,为中医学的起步与发展找到了出发点与归宿。中医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五行相贯的藏象学说,阴阳互根的治疗原则无不打上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烙印。

第二篇: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关羽文化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历史上的关羽,在其身后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不断推崇过程中形成的关羽文化,是个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和文化现象。如今我们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关羽文化正确估量、评判、扬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时俱进,发挥传统文化在当今时代的积极作用,这是研究关羽文化一个十分现实的课题。

关羽文化的概念界定

这里首先要界定一下关羽文化这个概念。因为概念的界定涉及对关羽文化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不单纯是表述科学与否的问题。

现在出现有一种偏向,认为这一文化现象只能称关公文化,不能称关羽文化,好像唯有称关公文化才算正确。也有将关羽文化称为关帝文化,似乎关羽文化仅仅相对关帝而言,只是一种神灵文化。

不同的提法反映了对这一特定文化现象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从关羽文化的形成过程看,情况虽然比较复杂,但其涵盖的主要方面是清楚的,那就是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的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因为关羽其人其事确有史实记载,他首先是个历史人物,由历史人物而成为艺术典型、成为关帝、武圣的,不是单凭想象生造出的艺术典型,也不是单为造神需要生造出的神灵。关羽文化跟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被神圣化的关羽都分不开,是三个层面共同组成的文化概念。历史上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源,它是关羽文化产生的基本前提。艺术形象关羽,神圣化的关羽,都由历史上的关羽衍生而来,没有历史上的关羽,也就不会有艺术形象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本身是个令人景仰的英雄。他义勇刚烈,武艺超群,为人正直,在三国当时就受到人们的称赞。陈寿(三国志· 蜀书· 关羽传》,虽然记述过于简略,但其中刘关张“恩若兄弟”很不一般的关系,关羽对刘备“誓以共死”决不相背的情谊,刺斩袁绍大将颜良辞曹归刘的表现,刮骨疗毒的壮举,北攻襄樊“威震华夏”的煊赫,都给人以很深的印象。特别是他辞曹归刘时,一方面表示自己与刘备“誓以共死,不可背之”,终究不会留在曹营;一方面深感曹操待他之厚,直言必当要“立效以报曹公”才走。这一切都是曹操派张辽试探关羽心迹时关羽对张辽说的,关羽一点不隐伟。当斩颜良报答曹操后,即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这一走一辞,表现出关羽义重情长、忠贞不渝、磊落刚直的品格,与那些朝秦暮楚只为利禄乃至背主求荣、卖身投靠的三国过客,形成鲜明的对照,在三国诸多名将中显得非常突出,在历代名将中也是不多的。正是历史上关羽所显示的这种品格魅力,使他的人生大放光彩,为后人交口赞誉。而艺术形象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都没有离开历史上关羽的这些基木品格特点,只是一个通过艺术塑造使之更加典型化,一个通过尊奉使之神圣化而已。艺术形象关羽,是关羽文化之本,它是关羽文化产生巨大影响、历久不衰的根本原因。这个艺术形象.是从三国时代起到元末明初,在一千多年民间传说的基础上,通过源于历史而又不拘泥历史的高度典型化手法产生的。集中体现为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中的关羽,这个关羽,既反映了历史上关羽的基本面貌,又不等同于历史上的关羽。历史上的关羽,只是罗贯中笔下关羽形象的原型,艺术形象的关羽,吸取了先前民间传说的大量素材,特列是表现在宋、元三国平话和元代三国戏曲中的关羽故事。作者对这些故事进行筛选、加工、改造和再创作,使关羽形象臻于完美,关羽的品格特点更集中、更鲜明、更突出,从而给人的感染作用更真切更强烈。艺术形象关羽充分体现了文艺的功能。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戏曲、曲艺以及当代影视作品对此竟相烘托渲染,蔚为大观,使这一艺术形象进而深入人心,关羽其人进而家喻户晓。《三国演义》的问世,各类文艺品种据此对关羽故事的演绎,为关羽文化的播杨营造了极为浓厚的氛围,发挥着超越时代的深远影响。这种形响,是历史上的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都难以相比的。

神圣化的关羽,是关羽文化之表,它是关羽文化的一种神化表现形式。主要由历代帝王和儒、道、佛三教神圣化的关羽,已将历史上的关羽演变为关帝、武圣,即是神灵又是圣人,高居于庙堂之上,脱俗于尘世之间,它所侧重的是神灵,是圣人,而不更有血有肉的关羽;它所被尊奉的目的,是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儒、道、佛三教为了扩大他们本教的影响,同人民群众对关羽的敬崇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历代帝王和三教对关羽的尊奉和神圣化,在关羽文化形成过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尽管神圣化的关羽在其基本属性上也突出了历史上关羽忠义大勇的特点,但将关羽神圣化毕竟是个历史现象,神化圣化只能风靡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中国封建时代一定的历史阶段,而不能延续久远。从文化的渊源来看,关羽文化也决不只是关帝文化,关帝、武圣只是关羽文化表现的一个方面。今天,我们更不应将关羽文化单纯看作关帝文化,使之继续披上神圣化的外衣,远离我们所要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研究,我们应历史地正视其形成的全过程,客观地分析其产生的诸多因素;作为一种文化来审视,我们应抓住事物的本质,并更多地着眼其现实的价值,使之有利于为今天的社会需要服务。

根据以上简要剖析,我们认为将这一特定文化称之为关羽文化是比较科学的,它可以涵盖历史上的关羽、艺术形象关羽和神圣化的关羽这三个层面。诚然,单是历史上的关羽是不会形成关羽文化的,但历史上的关羽是艺术形象关羽和被神圣化的关羽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而且,三个关羽一脉相承,都体现了历史上关羽忠义勇烈这些基本特点。近些年出版的一些三国文化专著,一般也都把关羽崇拜过程形成的文化形象称之为关羽文化。当然,有时候称之为关公文化也未始不可,《三国演义》 就常将关羽称为关公,民间也常常这样称呼关羽,这主要都是对关羽表示的一种尊敬。我们界定一种文化概念,要科学、严谨,既将合这一文化的内在特点,又有利于发挥其长远的社会作用。

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

关明文化丰富多彩,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所褒扬的伦理道德和人格品质,又包括社会大众对世态、人生所表露的多种心理;既表现为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又表现为人们对神灵的礼拜。在封建社会里,特别是在明、清两朝,上自最高统治者,下至芸芸众百姓,都对关神顶礼膜拜,这是关羽文化在历史上最为突出的表现。与此相关的建庙、祭祀、求签问卜等活动,颂扬关神为民众消灾弥难、为统治者保佑江山的种种神话、传说,都是关羽文化现象在从前社会生活中普遍的反映。除思想领域外,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也都有反映。封建皇帝为关羽加封王号、帝号、神号,主要是出自政治原因。民间利用关庙举行庙会.既是一种文化活动又是一种经贸活动。清祖努尔哈赤编造关羽显灵助其克敌制胜,是显示武圣在行兵打仗中发挥作用的神话;张献忠部将李定国在说书人劝说下,以关羽为榜样幡然归明,屡建奇功,成为明未主要将领之一,则是关羽文化反映于军事领域的真实事例。至于文化领域,更是关羽文化集中体现之所。从历代传说到宋代民间艺人“说三分”,金代院本,元代平话、杂剧,明、清小说、戏曲、曲艺,都是形象地展示关羽文化的主要舞台。元杂剧中4 0多出三国戏,有12 出是表现关羽的。清代的关羽戏文,多达36 出。1962 年李洪春编选的(关羽戏曲),收入有27 出。

关羽被人们不断推崇后,他的一招一式也趋向模式化。如他的造像(红脸、长髯、蚕目)、他身披的战袍(绿袍)、手中的武器(青龙堰月刀)、胯下的坐骑(赤兔马)、左右的侍从(关平、周仓)、捧读的书卷(《春秋》),都有固定的模式,成为关羽形象外在的特征。影响所及,关羽的画像(五代时已有)、各种打着关羽旗号的附会之作,如关帝真君的经文(《觉世真经》等)、暗含一首五言诗的关羽《风雨竹诗》碑,以及“汉寿亭侯”印等,也都被视为关羽文化的珍品。

上述种种,可以看出关羽文化在从前影响之大、反映之广。当然,这只是一些表象,问题的实质是关羽为什么如此受到敬重,这就要剖析一下关羽文化的基本内涵。

近年来,一些学者时关羽崇拜现象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发表了一些文章和专著,如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忠义春秋》(梅铮铮著,1994 年8月初版,95年2月二版),巴蜀书社出版的《关羽崇拜研究》(蔡东洲、文延海著,2001年9月第一版), 都时关羽文化的内涵提出了一些相近的看法。《忠义春秋》认为:“忠是关羽文化的核心,义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武是关羽文化的魅力。”这个分析很有见地,跟我们所说关羽文化的主要内涵为忠义武勇是一致的。

关羽文化是属于精神领域的文化,忠、义、武勇是构成这一精神文化的主轴。它既符合历史上关羽的基本面貌,又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传统品格,这是关羽文化所以产生、形成并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崇尚忠义,把忠义视为一种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忠义之举历来为人们所交口赞美。忠义作为一种政治概念和伦理概念,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理解。在古代,忠的最高含义是忠君,义的含义则很广,泛指正义,一切合乎情理的行为皆可视之为义,如韩愈《原道》所说“行而宜之曰义。”儒家思想把义看作一种道德准则,特别强调忠和义的统一。封建统治者所赞许的义,也正是在忠君指导下的义,像梁山好汉那样的聚义行为是决不允许的。表现在关羽身上,忠和义是统一的,有时候又是矛盾的。他追随刘备兴复汉室,表示与刘备“誓以共死”,始终不渝,既表现出他对蜀先主刘备的忠,又表现出他对“恩若兄弟”的刘备的义。这是历史上关羽的真实写照。忠和义在关羽身上本不存在矛质,说有矛盾,是《三国演义》让关羽在华容道放曹造成的,因为这一义举与兴汉大业相背。《三国演义》着力描写关羽的义,关羽身上义的色彩实际比忠表现得更为突出。不仅表现为一种对刘备生死不渝的忠义,而且表现在信守然诺、知恩图报(辞曹归刘和放曹),关爱部下、宽仁大度(“善待卒伍”和小说虚构的义释黄忠)等方面,使关羽成为集忠义、信义、仁义于一身的“义绝”的典型。义对老百性来说是最亲近、最实际的,人民群众敬崇关羽,在很大程度上是敬崇关羽所表现的义,敬崇那个义重情长的关羽。

武勇是关羽文化的又一基本内涵。古人崇拜的英雄,都是以武勇见长的刚烈丈夫,这是一个民族生存意识和争斗精神的反映。武勇刚强,敢于斗争,才有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正是这种生存意识和争斗精神,熔铸了古人的英雄崇拜心理。历史上的关羽本是个英雄,他式艺高强,勇冠三军.“咸称万人之敌”,在两晋南北朝,关羽的武勇常见于史册,人们以“关、张之勇”比喻当时的名将。《三国演义》为了塑造关羽武勇威猛的形象,除对斩颜良等史实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外,又虚构了温酒斩华雄、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等情节,把关羽的武勇威猛表现得出神入化,淋漓尽致,使人备加推崇。于是,一个忠义凛然又武勇卓绝的三国英雄,最终被推上武圣人的顶峰。

关羽文化的内涵还可包括刚强坚毅、为人正直、注重感情等关羽品格特点,这些品格特点跟忠义武勇是相关的,可以用忠义武勇来涵盖。忠义武勇融为一体,足以显示关羽文化的魅力,足以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延绵千秋的伟力。

关羽文化的社会价值

关羽文化形成于特定的历史年代,不可否认其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利用尊奉关羽麻醉群众,愚弄人民,显然即使在封建时代也是为我们的民族所不齿的。这些糟粕应当清除。关羽崇拜中的封建迷信成分也早已落后于时代,不应提倡。我们的研究、探讨,应着眼于其积极的一面。

作为一种在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的文化,本身其有历史的厚度和传统文化的深度,有其不容置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今,关羽文化在人们社会生活中仍有一定的影响,在海外华人中的影响还比较广泛。我们应当讨关羽文化赋予时代的内涵,探讨其现实的价值,使之顺应时代的要求传承于当今,成为有益于我们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精神财富。

文化的传承作用就在于发掘其在前进的时代中可为现实服务的价值。关羽文化在当今时代的价值,主要可括概为以下方面:

凝聚民族合力价值。崇尚忠义武勇,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关羽文化植根于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有着鲜明的民族性,反映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反映了我们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凝聚力和融合力。弘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以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激励海内外同胞心系祖国,报效中华,建设中华,无疑是关羽文化在当今最具时代意义的价值。由于关羽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海外侨胞和华人后裔中一直有着广泛的影响。海外华人聚居的社区,大多建有关庙。在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华人社区,还在继续兴建。人们把兴建关庙、敬崇关羽,作为凝聚民族合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一种约定俗成的方式。诚如一位海外侨胞所说:“因为关公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海外华人寄生异国异文化,亟需一种中心精神来凝聚吾民族的力量。”一些华人社区的关庙筹建委员会,把弘扬关羽为表率的、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情结,净化人的心灵,作为建庙的基本宗旨.并围绕建庙,开展同乡同宗结社等活动,增进华人之间的情谊。

关羽在台湾同胞中一向也有很高的声誉。台湾人民崇奉关羽,与大陆一脉相承,尊奉之风至今十分盛行。全岛现有200多家关羽祠庙,并在继续修建规模宏大的新关庙。有的关庙被列为岛内“一级古迹”。新竹县普天宫关羽塑像,连台座高达15丈,为目前海内外关羽塑像之最。台湾同胞回大陆寻根、祭祖、旅游,常将参拜内地著名关庙列入行程,有的组团专程前来荆州关庙、当阳关陵朝拜。

今天,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华民族国际声望的日益提高,新时代的忠义观业已成为激发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关羽文化必将进一步发挥凝聚民族合力、联系海内外炎黄后裔的精神纽带作用。

启迪社会道德价值。关羽文化所体现的传统道德精神和人格力量,是关羽文化的精髓所在。讲信义、重然诺,爵禄不以靡,金帛不为惑,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这些蕴含于关羽文化的道德品格和为人品质,历来为社会所认同、为世人所称道,而那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忘恩负义、卖友求荣等不道德行为,都是为社会所不齿的。今天,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条件下,从传统文化中吸取力量,加强社会道德建设,伸张社会正义,反对一切违背人的良知的行为,更有其现实的意义。

现在,关羽神灵在商品大潮的簇拥下,走出庙堂分身于市井里巷,在有些熙熙攘攘的场合依然十分走红。人们走进一些企业、宾馆、店堂,常常可以见到关羽神像端坐于神龛之中,享受着人间烟火。人们供奉之意,大多主要并非出于对关羽的崇敬,而是期望关神爷给他们带来滚滚财源,带来福佑平安。这种心态是可以理解的,但那里的买卖是否公平、是否正当,那里的经营是否讲信誉、讲诚实,也许是另一回事。但愿关神爷不要因此而真正脸红起来。

发展旅游经济价值。文化是一种资产,一种具有多重价值的资源。由于关羽的知名度不同寻常,关羽文化既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资源。利用关羽文化发展文化旅游事业,扩大对外开放,活跃一方经济,业已成为关羽文化价值在当今社会的鲜明体现,并大有你追我赶、竞相争先之势。有的地方,关羽文化已成为那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经济发展的著名品牌。有的地方为打造关羽文化品牌,举办研讨会,拍摄电视剧,营造宣传声势,使那里的知名度大有提升。有的地方修葺关庙,举办多种活动,乃至组织隆重祭拜。有的地方开发多种关羽文化旅游产品,从烟酒到各种精美的工艺品,颇受游客和消费者青睐。

上述做法总的来说是应当肯定的。需要提出的是,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还应注意提高其应有的文化品位。重视关羽文化的经济价值是对的,只着眼于商业目的是不够全面的。我们开发利用关羽文化,推进经济发展,应跟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很好结合起来。力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辅相成,既达到一定的经济目的,又收到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效果。简单重复从前关帝崇拜的某些做法,客观上继续使关羽文化神圣化,显然与时代的要求是不相符的。至于民间对关羽的朝拜、祭祀,我们不去提倡,但只要不违背有关政策,是可以允许的。当然也要有一定的限度,应该限于特定的场合。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毕竞早已不是封建迷信盛行的年代。

第三篇:民盟精神价值的文化内涵

民盟精神价值的文化内涵

民盟精神渊薮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凝结着许多我国古代先哲的政治智慧, 对传统道德思想的延续和传承表现得非常深刻。在民盟精神价值中,既蕴涵了切实的百姓日常礼仪规范, 又富含着崇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理想。民盟精神可以概括为: “立盟为公, 以天下为己任;正直正派、学有专长、甘于奉献;修德守身、淡泊名利、自尊自强。”第一, 以“天下”为重。“大道之行, 天下为公”,“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这些隽永幽远的教诲, 深深震撼着一代又一代国人的心灵, 成为中华儿女不甘凌辱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各个历史时期, 民盟坚定不移地与中国共产党同甘苦、共患难, 与广大民众同呼吸、共命运, 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振兴、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 为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献计出力, 作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民盟的精神价值, 本质上镌刻着中华民族千年不朽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传统文化精神。

第二, 以“道德”为先。孔子主张: “志于道, 据于德”, “君子谋道不谋食”。道是理想的人格, 德是立身的准则。人生以求道为标的, 社会以遵守孝悌、忠恕、诚信、恭敬、智勇为秩序, 故此而有“朝闻道, 夕死可矣”之感叹。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个深入人心的基本理念, 就是为有道之邦服务则是利国利民, 为无道之邦处事便是“助纣为虐”。说到底, 做人要立足于“ 道德”。

综观民盟前贤和才俊, 无不是修治的优秀典范。他们坦坦荡荡“真君子”, 行为谦恭合乎礼节, 处世诚信讲究道义。民盟首任领导人黄 炎培留给后人的座右铭: “言必守信, 行必踏实;有言必信, 无欲则刚”。

第三, “以仁爱”为本。“仁者爱人”。仁是人的本质特性, 仁的内核是“爱人”。“ 爱人”有三个层面,一为“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二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三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以仁爱为核心的人本精神是慷慨无私、助人为乐的, 它辐射到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渗透到人的灵魂深处, 塑造着一种“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 济众”品格。

七十年来, 仁爱精神一直流淌在民盟的血脉之中,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赋予其新的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 民盟坚持以“ 仁爱”为本, 光大了“关注民生”的人道精神、“扶贫支边”的济困精神、“ 乐以忘忧”的乐感精神、“ 烛光教育”的奉献精神等, 这些都是民盟成员今天获得终极价值理想和精神家园的生命动力。

第四, 以“和合”为贵。“和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和”既是万物化生的根据和源泉, 亦是万物存在的一种状态, “ 和”可以理顺各种关系, 融合各种冲突, 从而达到化解矛盾而“和合”, 这便是“大本达道”的原则。

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民盟深明“合作福, 不合作祸”之大义, 保持着一种不偏不倚的谨严态度, 既不苟同也不立异, 为的是避免“同室操戈”, 求的是一致对外。抗战结束, 民盟以极大的仁爱之心促进国共和谈, 对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的成就, 表示十分欣慰, 认为这是“国家无限的幸福, 更是中国民主同盟多年来的愿望”。此后, 民盟坚定地与中国共产党“同盟、同志、同心、同德”, 与全体中华儿女一道, 和衷共济、和谐并进, 奋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的美好梦想。

第五, 以“ 文章”为尚。“ 文章千古事, 得失寸心知”;“文章乃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等。我国历代有识之士对“文章”的定义, 远远超越了文章本身语言组合、思想表达的范畴, 成为道德修养处事之旨义、经世治国思想之典籍。70年来, 民盟一直自觉担当 “经国文章”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把“文章大业”、“学问人品”看得胜于生命, 甚至以言获罪也终生不悔。在民盟组织中, 有很多学者专家, 在学术领域堪称大师泰斗级领军人物, 但在盟内终其一生只是普通盟员。他们在孤寂与冷清的品味中, 沉淀思想、凝聚才思, 秉笔直书、振臂呐喊, 发出社会的强音, 不断谱写出精神的圣歌, 描绘出人生的壮丽篇章。

第六, 以“教化”为基。“教化”者, 指以教育为手段, 感化人的心灵, 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中国历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度。民盟继承了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独立人格, 培植善良风气, 发展民主精神”, 以此奠定人民民主的基础, 挺起中华民族的脊梁。

民盟拥有不少的教育大家如黄炎培、陶行知、梁漱溟等, 他们力倡教育是改造社会、移风易俗的动力,是社会治平的支撑, 主张平民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机会的均等, 推行大众教育、职业教育、民主教育、乡村教育、生活教育, 并且身体力行创办各种学校, 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 希冀通过教育拨开民众懵懂的迷雾, 让底层百姓在心灵沮丧和痛苦的挤压中, 唤起向前的决心, 振奋搏击的力量, 使善良的灵智发射光芒,而不走向自我人格的沦丧。

第四篇:文化内涵

第一章医院简介

三原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78年,由原城关地段医院易建而成。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以中医特色见长的综合性医院,是我县职工(居民)医保、新农合、残疾人鉴定定点医院。2010年与陕中附院建立协作关系,加挂陕中附院三原医院牌匾。医院先后被评为陕西省卫生行业“文明示范单位”、咸阳市“优秀中医医院”和“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三原县“文明标兵单位”。

医院位于县丰原街中段,占地15亩,建筑面积8000㎡编制床位18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医院现有职工273名,其中卫技人员198名(高级职称18名,中级职称50名),医院拥有螺旋CT、彩色B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血流变、C型臂、腹腔镜、电脑牵引床、CR及电透系统等30余种100多台件先进的医疗设备。

医院设立两个门诊部,开设内科、脑病科、普外科、骨伤科、疼痛康复科等30多个临床和医技科室,以及标准化的中西药房、制剂室。疼痛康复科、脑病科为省级中医特色专科,骨伤科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

医院坚持“中西并重,中医立院,特色强院”的办院方向,坚持走专病专科的发展之路,注重中医特色优势的发挥,针灸、推拿、按摩、火罐、刮痧、艾灸等中医特色疗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中风病、颈肩腰腿痛、椎间盘突出、股骨头坏死等顽疾的治疗上,采用中医传统疗法配以中药制剂,内服外敷,疗效显著,颇受赞誉。专科、专病、专药的格局已基本形成。

医院始终秉承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病人至上的服务理念,以弘扬、继承、传承、创新祖国传统医学为己任,注重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

第二章医院文化

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

“仁”,体现了中医仁者爱人、生命至上的伦理思想,以救死扶伤、济世活人为宗旨,表现为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爱护生命。

“和”,体现了中医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阴阳平和的健康观,调和致中的治疗观,以及医患信和、同道谦和的道德观。“精”,体现了中医的医道精微,要求精勤治学,精研医道,追求精湛的医术。

“诚”,体现了中医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要求心怀至诚于内,言行诚谨,表现在为人处事、治学诊疗、著述科研等方面贵诚笃端方,戒诳语妄言、弄虚作假。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及释义

三原县中医医院院徽由医标和太极图案组成,意喻中医阴阳平衡衡,天地人相合的中医药人文理念。

双鱼太极图案以绿色为背景,象征着生命与健康。十字医标,体现了医务人员以病人为中心,全方位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这样一个理念,白十字代表以病人为中心,四颗红心代表对病人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院训

爱中医,爱医院,爱同事,恪守医德,关爱病人。

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祝健康之完美。

医院精神

视病犹亲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医院主题文化

弘扬祖国医学,继承、传承、创新中医

药文化,做中医人,树中医魂。

发展战略

中医名医云集、驰名中医药特色科室、渭北中医名院的“三名战略”。

发展定位

中西并重,中医特色突出,中医药优势明显,名医、名科、名药齐备,专科一流,设备先进的现代化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服务宗旨

一切为了病人,为了病人的一切。

第五篇:中国梦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支撑讲解

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三个问题。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二、中国梦需要思想和文化引领。

三、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一、三君子问出“文化焦虑”

1、黄炎培之问。

当时在延安窑洞里,虽然在窑洞里,中国共产党马上要拿下天下了。一个民主人士黄炎培60多岁了,他跑到延安,钻到窑洞里跟毛泽东谈一段什么话呢?他说我生60多年了,耳朵听到的我就不说了,我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什么意思?就是说大家都很齐心,一团火就烧起来了,蓬蓬勃勃的,可是突然就垮了,都没有能够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力。江山是老同志、老革命打下的,我们这一代一代能守住这个江山吗?中共诸君如何找出一条新路呢?

2、梁启超之问。

梁启超说郑和下西洋,是有史以来最光耀之时代。郑和七次下西洋,他的船队大的时候上万人,那时候都是木船,一直到了非洲好望角。可惜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了。如果郑和办个“郑和学校”,再培养远洋家呢?如果我们接着去建设海军呢?那中国还得了啊?我们现在明显落后。当然我们终于有了航空母舰,但是和美国的差距还有四五十年,你这个还不能不承认。我们怎么突然变得落后了呢?

3、李约瑟之问。

李约瑟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史,不得了。中国人可能是天下最聪明的人之一。你看他什么不能发明,什么不能创造?聪明的很,出了那么多大科学家。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可是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让欧洲人跑到前面?就像赛马一样,打它一鞭子,它冲到前面去了,我们被甩到后面了。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三君子之问,无不凝聚着、折射着文化的焦虑。人无文化就浮躁浅薄,当然就难免其亡也乎焉。你看它跳的高,说垮就垮。文化涵养有助于跳出人亡政息的周期率。民无文化,其行不远,你能走多远呢?当然,竟无第二个郑和了。文化繁荣才能催生出“江山代有人才出”的新局面。国无文化,急功近利。文化底蕴才能孕育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三君子所问,根本答案就在两个字——文化。所以我说三君子问出了文化焦虑。

有人说,中国怎么会有文化焦虑呢?中国是个文明古国,还没有文化?开玩笑。梁漱溟怎么说呢?历史上与中国文化若后若先之古代文化,或已夭折,或已转易,或失其独立自主之民族生命。惟中国能以其自创之文化永其独立之民族生命,至于今日岿然独存。你看我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5000年的文脉涵养出泱泱中华,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创造的文化万紫千红,我们自豪的很。那你还有什么文化焦虑呢?但是近代以来,中国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祖国蒙羞,生灵涂炭,国将不国,文化安在。方志敏有一本《可爱的中国》,我们伟大的中国好可爱啊,它像一个美女,可是八国列强的魔爪伸进来,想抓哪里就抓哪里,我们是她的儿女,我们只能在旁边哭啊,哪有什么文化可言呢?

可是中国人一直没有停止过追求民族复兴,追求文化强国的梦想。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人民才算改天换地。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大跃进,超英赶美,当时我们的口号是15年超过英国,20年赶上美国。帝国主义是个纸老虎,怕它干什么。我们大炼钢铁,我们拼命地赶,可是整来整去,不行,还是一穷二白。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是建国10多年之后写的,我们还是一为穷,二为白。“穷” 就是没有什么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要建设一个经济强国、军事强国,还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这是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从孙中山起就做这个梦,到今天习近平同志反复地讲,一代一代我们就是这个梦。这个梦越来越近了,总书记说,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目标的。因为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世界第二位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穷的帽子总体上甩掉了,现在谁还敢说中国是穷国啊?

但是文化呢?我们是5000年文明古国,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我们是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怎么了?还不行吗?为什么中央要说文化大繁荣要努力?可见还没有繁荣,最多就是繁而未荣,多是多,不敢说是文化强国。举个例子,你说你出书是第一位,可是呢,事实上我们现在500家最大的出版社加在一起还不如德国一家。你好意思说是文化大繁荣吗?

当然,在当代文化强国不仅是梦想,是期盼,还是具有紧迫的强烈的现实需求。向外看,经济上人强我弱,开始改变了。文化上的人强我弱,也要开始改变。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国际地位的提高,要干扰和遏制中国发展,要扳倒这棵大树,靠硬实力,有点难了。美国不是不想硬干。美国现在叫做“亚太再平衡”,60%的军舰都在围着中国转。美国现在公开宣布它的飞机就要抵境侦查,是不讲礼貌,你的飞机天天就在我窗口上晃,还叫我不能碰它,这个不讲理。在座的各位,如果你晚上要洗澡睡觉了,一看窗口有个飞机在看你,你睡 得着觉呢?不像话嘛,欺负人嘛,但是它也没有敢公开说要和中国干。

中国有个二炮。二炮的导弹是可以打到美国去的,美国怕这个东西。我们的总参谋长去美国访问,美国的国防部长正式会谈完就请他吃饭。端着酒杯就随便谈了,总长,我们美国有多少枚战略核武器,你们是有数的,清楚的吧?你们究竟有多少啊?说个数嘛。总长怎么回答他的呢?告诉你,不多,够用。够用是什么意思?你来嘛!习总书记说中美要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我们中国是在发展,但是发展不等于一定要和你打嘛,太平洋够大的,足够放得下这些国家,打啥呢。美国开始不接我们的茬,后来不也跟着说了嘛。

但是它收手吗?香港闹成那样子,美国明里暗里都在公开支持。你去看一个事实,美国驻香港的总领馆,编制是400多人,实际上呢?有8000多人派到那里,派那么多人去干吗呢?今天找这个谈话,明天找那个喝咖啡,他们不就是想拿香港来试水嘛,希望从那里发起颜色革命。它还没有料到中国还真有定力。它搞颜色革命,这次总书记说了,他往往搬起石头砸别人的脚,最后砸到自己的脚了。你看现在在中东搞颜色革命,搞得下去吗?搞来搞去把自己搞乱了。上星期新闻英国议会计划派人来香港所谓调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回应说。香港是中国领土,英国对香港无主权,无治权,无监督权,不存在所谓道义责任。来香港纯粹就是为已经穷途末路的占中活动打气。所以我们不能答应。

所以你去看历史上一个经验,全世界只有中国,衰落下去还能再次崛起,而且是反复地起来,对吧?从古到今。那么,这个反复起来的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中国能够迅速地抚平伤痛,再次崛起?秦末乱不乱?汉初一下就好了,隋末乱不乱?唐初一下就好了,五代十国末期乱不论?宋朝一下就好了,宋末乱不乱?元朝一下就强大了,元末乱不乱?明初一下就强大了,明末乱不乱?清初一下就强大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乱不乱?建国一下就起来了。所以说中国这个民族恢复能力特别强,原因是什么?原因就两条,第一,这个国家是有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9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出席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主席的讲话给人最深刻印象,是阐明了中国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中国文化从哪里来?一定意义上,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儒家文化,是由孔子而来。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也强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其实,并且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站到人类文明的高度看问题,世界文化的源头,一定包括孔子的思想或其文化创造。

依照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公元前8世纪到2世纪是“人类的轴心期”,这期间产生了一批开启人类文明的大思想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国的老子、孔子,他们研究了人与人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他们研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印度的释加牟尼,他研究了人与神的关系。所以说,孔子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人类的财富。如果讲文化自信,这个自信一定离不开孔子。

所以国家之间也是这样子,中国为什么可怕?文化价值观之外,还有一条,你说这个国家智商这么高、情商这么高,他还勤奋?勤奋到什么程度?勤奋到,前些年为什么老发生一些冲突?南欧啊、西欧啊、北非啊,有些地方的人,老拿中国的商户说事,是吧?甚至给你烧了或者告你怎么的,为什么呀?你要换位思考,你就知道为什么了,他能不告你吗?他能不恨你吗?你想想,原来意大利人民过的什么日子?希腊人民过的什么日子?人家一天,上午10点钟上班了,11点钟人到齐了,11点半回去吃饭了,下午两三点钟来了,四点钟关门了,人家基本上是这种生活,星期

六、星期天绝对不加班,一年的年假不含周六日基本上由35天到40天,一定休齐了,所以他们过的是这种生活。突然中国的商户来了,中国商户周一到周日都在工作,那是必须的,而且24小时营业。更可怕的是中国人智商也高,会搞促销,买二赠一,还抽奖,还有积分,还有刮刮卡,是不是?外国人民什么时候见过这么丰富多彩的事情?他不奔着你这儿来奔着谁去 啊?你想想,中国劳动力成本还低,这些东西加在一起,你说外国人受不受刺激?

那大家明白了,美国人为什么怕中国拿到他的高科技技术?上次美国大选,奥巴马在大选之前指责中国,以往也都拿中国说事,对不对?说钢铁、纺织这事,也拿中国说事,但是以前说事是干什么呢?是因为你影响我的就业了,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了,他拿中国的三

一、华为和中兴这些大公司,还有太阳能说事。大家知道,这些是中华民族产业的代表,是中国新兴产业的代表,你看看,发生变化了吧?以前是拿你的夕阳产业在说事,现在是拿你的新兴产业说事,我们想想,我们这些公司遵纪守法,该做到的都做到了,为什么还被拿来说事?很简单一点,如果美国大大方方让三

一、华为这些公司全部进入美国的话,不出五到十年,可以这么说,美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就是中国公司的了,以中国人这么会做生意的状态,这些公司本身就很强大了,已经国际上前几名了,技术也不差了,实力又很强,国家也愿意给钱,银行也愿意贷款,然后中国人这帮人智商还高,情商还高,尤其跟外国人相处,情商更高,绝对状态好,微笑外交,话会说得很到位,方方面面安排得都很好,情商充分展示出来了,我就问你,你美国那些大公司,跟华为、中兴、三一,怎么比吧?稍微动动就下去了。

那么说到这儿,我想大家明白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为什么对中国现在抱着这种心态?就是他最关键的高科技现在受到中国的挑战了。中国现在在很多领域上,尤其是高科技领域,很多技术都是世界 领先的,高铁、航天、信息工程,所以说美国现在很担心,将来有一天,聪明的中国人掌握了这个世界最顶层的科技,那将来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很多国家不能理解中国的强大,不能理解中国其实有五千年的历史,这五千年意味着什么?别人不理解,包括我们自己,中国人自己都不理解了,我们老觉得这个历史都是包袱,这是中国人特别可悲的一件事。

说到这儿,我讲一个故事,大家就明白我说的话了。说在美国有个真事,有一个人继承了田产,但是那块地就是不好种,日子过得很艰难,所以他就整天抱怨,说你看我的祖先给我留下了什么破地方?结果有一天,正抱怨的时候,来了一个过路人,就听他抱怨,这个过路人说,既然这样的话,你就把这块地卖给我得了,结果他就卖给对方了,卖的这个钱正好够他活两年的。然后买了地的人就琢磨,说周边这些地,还都种的不错,怎么就他们这一片种不起来东西呢?觉得奇怪,就找人挖,看看什么情况,挖出什么?挖出这个州最大的金矿,一下子成为亿万富翁,而卖地的那个人两年后成为乞丐了,因为他除了抱怨,什么都不会做。

我说这个,大家明白我的意思了吧?很多中国人天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恨不得把祖宗十八代全都给抱怨一遍,但你没想到,老祖宗给你留下多少好东西,你学了吗?你用了吗?读《孙子兵法》学学谋略,读《论语》学学做人,读《韩非子》学学说话,读完之后,就知道怎么去思辨,怎么去宣扬自己的主张,怎么说服别人,轻易不会 被上当受骗,也轻易不会走邪路,也轻易不会迷失自我。但是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人去读这些东西?我们这么多这么好的东西,应该好好的学习和发掘。而且美国这些国家他知道,中国这个国家这么强大,文化这么发达,现在势头这么好,他能不着急吗?美国着急什么?美国着急的是他的美元地位被抢走了,他的高科技优势没了,他的世界领导力下降了,这是美国着急的。

人无文化浮躁浅薄,民无文化行也不远,国无文化急功近利。三君子问出的是文化的焦虑。这是文明古国的焦虑,这是民族的文化焦虑。

二、“中国梦”需要思想与文化的引领

这段时间“中国梦”这个概念是一个主题词了,因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形成之后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的时候,首先讲这个“中国梦”,那么什么是“中国梦”?大概有这么几条,1、“中国梦”的思想内涵。“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是什么?总书记的表述就是这十二个字,“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中国梦”的思想内涵。

2、“中国梦”的实现路径。怎么实现“中国梦”?总书记又讲了三条,第一条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第二条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第三条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就讲了这么三条。中国道路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了,中国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力量就是凝聚共识形成这样一个合力,实现“中国梦”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三条。

3、“中国梦”的精神实质。“中国梦”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出彩发光的机会,都有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都有一个和民族、国家一起成长发展的机会,然后又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为什么说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呢?

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它由人民来实现,人民是主体,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个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第一点人民主体,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发展依靠人民,下面又有一句话,又不断为人民造福,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也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把人民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学有所教,老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中国梦”由人民来实现,又不断为人民造福,这是中国梦的精神实质。

4、“中国梦”的文化引领。

中国文化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易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所谓“化”就是一切消失在没有形式、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能接受他,成为你的血液,成为你的灵魂,你一讲话、一抬手、一投足都体现它润物细无声的结果,那就是文化。而且关键是成天下,这个天下不完全是指的中国,整个世界最后就是以文化、人文来主张的。

现在的经济危机,各国的专家都从经济上想方设法去挽救,因为大家都认为这是个经济的危机。其实不然,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有本书叫做《展望二十一世纪》,其中谈到了“人出问题了,世界一定出问题”这个观点。什么人提出的?文化人。所以,现在如果还有人把文化理解成边缘的一个点缀,那么,这个世界就有很大的危险。《展望二十一世纪》主要记录了两位文化人对话,其中一位汤因比是英国的历史哲学家,另一位池田大作是日本的思想家、世界和平的活动家,他主张反战,主张和平,曾经获得联合国的和平奖,当年中日恢复邦交,他是一个重要的牵线人。在1972年,他们有个对话,那时汤因比已经83岁了,资本主义还在高峰阶段,他曾经预言:“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他就已经意识到今天了,包括自然灾害。他预言人类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了方向,科技手段将毁掉一切,加上道德衰败和宗教信仰的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对照今天发生的一切,是多么 英明的预见啊!比较重要的是,这两个人不是中国人,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但他们有惊人的共识,他们说拯救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只有中国的儒家思想和大乘佛法,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十一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但我有一个困惑,我们拿什么作为核心竞争力,拿什么向世界去叫板,拿什么去拼?是我们的科技吗?GDP吗?我认为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文化。而外国人看中的未来世界,可以起最大作用的是我们祖宗的文化,这也是现代人需要深思的。

所以我们的文化界就开始反思,反思的的结果概括为讲两句话:

第一句话,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我们现在讲这样“中国梦”,“中国梦”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但是我觉得他一定要体现或者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国梦”会体现为很多方面,经济、政治、社会、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动车体现了很多方面,但是最终他一定要体现或者一定离不开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是我们这个文化五千年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传承创新、发扬光大,我们这个文化在国际上有影响力有话语权,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二句话,就是中国的社会进步最终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

比如说,现在我们到国外去看,我们这个立交桥、五星级大饭店、T3航站楼远远比它强的多,但是仅有这个不够,还要提升我们每个 人、每个公民13亿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准、精神风貌、健康人格整个国民总体素质的提升,一定要体现为中国人的进步,包括道德进步,也就是说大国崛起它需要思想与文化的引领,大国崛起需要道德作为基石和基础。那么,当中国不仅是个经济大国,而且是一个道德大国、文化大国、诚信大国,向世人展示我们的软势力,良好的精神风貌的时候,这个时候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真正实现,因此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面都有一份和责任和担当,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实现文化强国的“中国梦”。

网络上总结出 公众最痛恨的七大道德失范现象:

人心冷漠,见死不救。比如广东省佛山市两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轧,而18个路人漠然相视;同月24日,在浙江省平湖市世纪商业中心,一名中年男子爬上室外楼梯的5楼,横跨在栏杆上说要跳楼。千名围观者,有的积极劝阻,有的喊着“跳吧,跳吧”,怂恿这名男子跳楼。频频发生的事件,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我们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我们是那18个路人之一,如果我们是千名围观者之一,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危难面前见死不救,良心能安吗。见死不救的人内心深处一定会不停拷问自己。人之初,性本善。如果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在你的眼前消失,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啊。

食品药品安全问题。食品、药品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看看那些因为吃了含有三聚氰胺奶粉而变成大头娃的孩子们,看看那些因为吃 了假药而引起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甚至死亡的人们,我们就知道应该多重视商家的诚信问题了。

医患矛盾。不良医生收红包、为了提成开高价的自费药,有些不道德的医生让患者做一些没有必要做的检查。更有甚者,不把医生救死扶伤的天职放在首位,押金不到位就不抢救。有些患者对治疗的期望值过高,稍有不满就投诉、骂人,有的甚至对医生拳脚相向。有些家属把重病的老人送到医院就没了踪影,他们是患者的亲人尚且无情若此,岂不是更缺德?

不孝顺父母。最近频频发生的全国最年轻博士逼父母在北京全款买房、深圳公务员殴打父母,让我们看到即使学历再高、工作再好,如果他是个不孝顺的人,一样会受到人们的鄙视。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美德之一,不孝之人,何谈道德二字?

利用他人善良骗取钱财。那些利用公众的善良来达到某一目的的人。比如那些假装残疾在繁华街头乞讨的人、假装贫困大学生向行人要学费的人……他们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

4男子打“飞的”重庆行乞。12月6日上午,四个外地人以打工无果、没钱买票回家为由,在重庆沙坪坝三峡广场寻求资助时,被市民举报。民警将四人带回派出所调查,让人诧异的是,这几个声称没钱回家的外地打工者,竟然是从南昌搭乘飞机前来重庆行乞赚过年钱 的。

经查,四人均来自安徽某县,平时在家务农,农闲时节便相邀出门行乞,主要方式就是冒充外来务工人员,不够钱买票回家,寻求资助。民警对四人随身物品进行了清点,发现他们不仅衣着光鲜,手表、戒指一应俱全,还有3人使用苹果手机,其中一人还用的是最新上市的iPhone 6 Plus。这些骗子虽然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直接影响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时间长了,大家就不相信有善良的东西存在了。

公民缺少文明意识。

5月15日,演员黄海波因嫖娼被拘留15日。在拘留期满后,又被警方依法进行6个月收容教育。据证实,因嫖娼被收容教育6个月的黄海波获释。昨日凌晨,他获释后首度在微博向公众致歉,称:“身为一个公众人物,我做出了错误的示范,愧对于观众朋友们的喜爱支持,也给合作伙伴们带来了重大损失和诸多困扰。”并表示,“所有对我的惩罚,我全盘接受,未来,我将会用很长一段时间来反思和沉淀自己,并用实际行动回馈社会”。

本来很好的一个演员,就因为把控不住自己,毁了自己的前程。你看看电视剧《咱们结婚吧》中,高圆圆牵手黄海波饰演了一对情路波折的情侣,这对欢喜冤家从相识到相爱的经历过程可谓充满了精彩的戏剧性,演多好,你看人家高圆圆现在结婚了,你呢人家昨天结婚,你今天才放出来连喜酒都没有吃上.所以说,一个人你自己应该知道,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应该放弃什么。

“近几年来,一些中国公民的旅游陋习,严重损害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形象,引起海内外舆论的广泛关注和批评,人民群众反应强烈。”

中央文明办将用3年左右时间,实施“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尊严,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文明与道德并不完全画等号,但很多不文明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突破道德底线的理由。

不是说改革开放前我们这些问题不存在,而是说现在这类现象更加普遍。见怪不怪了。

改革开放后,我们的科学大大发展了,民主也在进行过程中,但是我们的道德出现问题了?这是现在有人概括的叫做道德失败,价值失迷,文化失衡、社会失信、人文精神失落,社会公信力下降,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如果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一方面出现道德失范,主流价值观边缘化,社会公信力下降,那么我们的发展不可持续,人民幸福指数也会大打折扣。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三、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没有灵魂的民族,只是乌合之众。同样,没有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 的中国梦是白日做梦。中华民族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汉族算是一个;当家作主的,到了唐朝很多都是胡人,到了唐太宗那代,很多都是少数民族人;到了宋代都是正宗的汉人;到了元代又变成蒙古人;明代稍微恢复了;清代马上又是满族人。所以,汉人作为主流的种族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都没能作主。但是,中华民族一直有,从来没断过,这是因为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一直没有断过,不仅没断过,汉文化还吸纳大量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而成中华文化。余秋雨写过《广场的背影》,里面谈到了乾隆皇帝和康熙皇帝对中华文化、儒家文化的痴迷、热忱、崇拜,这种态度吸引了中国的士大夫,所以他们的朝代非常顺利地替换了明朝,没有受到强大的抵抗。所以,只要重视文化,民族就会好。康、乾时代可以说是清代最辉煌的时代,也是中华文化发挥得最好的时代。

“传统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它民族身份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继续生存的根本理由。”如果毁灭了一个民族的传统,结果就必然毁灭这个民族。正如大家常说的“亡国先亡史”,所以,如果一个民族不知道自己的历史,它就已经亡国了。现在大家都在讲爱国主义教育,但更需要的是爱民族的文化,爱我们的遗传基因,爱我们的老祖宗。因此,著名学者余秋雨的要求是要学习、要继承、要发扬,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中华民族文化非常需要重建。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超强的社会结构,这个社会一直可以延续很久。在“五四”前期,提出要砸烂孔家店、打击封建礼教,那时,有的人采取的完全是一种虚无主义,粗犷 的态度,不分清红皂白,全部消灭。但也有人认为,把传统的都毁掉中国怎么活下去?没办法活下去了,不知道怎么活呀!这是个文化问题。

比如辛亥革命胜利后,人们开始剪鞭子。但是,辫子毕竟已经留了200多年,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积习,一些人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留恋之情,甚至觉得那是一种美,反对剪辫。有成立“保辫会”、“复古会”相对抗者;有将辫子盘在头上,蒙上头巾,假装已剪辫者;有被剪掉辫子后跳河寻死者。梁启超的家庭很现代,他的一个厨子在外出买菜时,不小心被剪辫队剪了辫子,回来后却痛哭了好几天。

所以,辛亥革命后,留辫者仍扬长过市,见怪不怪。北大当教授辜鸿铭“五四”时期时还拖着一根花白的长辫子,出没校园,自觉美不胜收,吟诗云:“残雪犹有傲霜枝。”以翻译西方小说名噪一时的林琴南,不但总是留着一根长辫子,而且扬言他的双腿不能给皇帝磕头了,还有何用!常往清东陵去痛哭。末代皇帝溥仪的辫子一直留到了1921年,也没有人强迫他剪掉,后来是自己觉得留辫实在不美,主动请人剪了。

“五四运动”一开始是个文化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现在,大家一听到“五四运动”就会想到天安门游行,因为它很快就变成了政治运动。政治运动以后就不停地战乱,国共再次打仗、合作,然后八年抗战,一直到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我们的国力越来越强盛,已经可以跟世界叫板了,而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什么?毫无疑问,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主流价值观,也就是我们祖宗的文 化基因遗传的问题,而且创造了现代化的版本,造福于未来。因此,我认为民族的灵魂是最最重要的,而且必须自觉的,如果没有这个灵魂,那充其量不过是个乌合之众。

说到这儿,我想到大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当一个民族还有一些人在仰望天空,那么这个民族是有希望的;如果一个民族每个人都忙忙碌碌,为了鼻子底下那些事,那么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意思是,一个民族,必须有一些站得高看得远的伟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一)中国梦的文化根基

支撑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至少有三个大的根基。

第一个根基。自从秦汉以来,我们就形成了政治上大一统的国家。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研究了世界各种文明,他谈到了每一个文明的形成,都是有一个先决条件的——从混乱走向统一,形成统一国家,实现统一的和平。这是各个文明形成的基本条件。中华文明自从商周以来,各种小的邦国就已经联合起来,而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我们就形成了以郡县制为代表的大一统的国家,它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权。唐代柳宗元写的《封建论》对秦始皇的“家天下”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大一统国家下面实现了真正的“公天下”。郡县制的治理形式能够从社会各个阶层中间,特别从社会底层中选拔大量的优秀人才进入到国家的管理层,他们可以做宰相,可以做各省部的各级管理人员或者县级的管理人员;汉代选拔孝廉贤良;而隋唐用科举制,科举制 最大的特点,包括选举孝廉贤良等都是从社会草根中间选拔一大堆人进入到国家管理层中去,这是所谓的“官僚治国”,现在的西方称为公务员制度,这也就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权利、财富等能够很自然地流动,不是固定的。平民经过选拔参与国家治理,国家上下各个阶层都有了很大的流动。从唐宋以后,中国做宰相的有一半多出身于平民。这也就使得中国大一统国家早已形成了一种“精英治国”。

我们再来看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实际上他们的治国理念有很大的差异。可能周恩来的治国理念更多地接受了中国大一统的治国理念;而毛泽东的治国理念更多地是想造官僚主义的反,他的理想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每个地方都成为一个公社,公社领导人由民众选举,随时可以罢免,公社领导人都只能拿低工资。但是后来,毛泽东发现自己错了,他亲自抓的试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不但没有形成所谓真正自由的选举,相反变成了派别斗争、派系斗争最尖锐最激烈的地方。中国陷入了毛泽东所说全面内战。当时,毛主席1973奶奶8月有有一首非常有名的诗:《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多行秦政治,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郭沫若写了个《十批判书》批判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及对郡县制的贬低。毛主席就说郭沫若还没以前的柳宗元立场好,柳宗元称赞郡县制是历史大势。秦始皇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皇帝,祖就是开始的意思,龙是君王的象征,所以称他为祖龙孔夫子的名气是很大,但实际上,对于 治理国家来说,这套东西是行不通的。所以,毛泽东讲了“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十批》是指郭沫若的《十批判书》。最重要的是这句话——“百代都行秦政法”,莫从子厚(柳宗元字子厚)返文王是告诫郭沫若不要从柳宗元的立场倒退几千年到周朝时代。

他发现秦始皇以来的郡县制是几千年来形成的治理国家的模式,有它的合理性。毛泽东的这一首诗实际上是他几十年来治国理念的一个总结,一个反思。实际上,中国的大一统是非常成熟的,郡县制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有这样一套国家管理制度,能保证中国一直不分裂,即使分裂一段时间,最终还是会重建中国的大一统。第二个根基,中华民族共同的民族意志和精神。

汤恩比在世界各种文明比较中谈到第二个特点,就是所有世界文明都能形成统一的教会,统一的宗教。中华文明跟其他文明相比,为什么很多文明没能够延续下去?因为他们的统一教会和宗教带来了不断的宗教纷争,甚至长时间的宗教战争,最终导致了这些文明的衰落甚至瓦解。而与其他文明相比,中华文明实际上没有统一的宗教和统一的教会,但是中华民族早已形成了一种共同的民族意志,共同的民族精神。在中国的思想界占支配地位的儒学最大的特点是讲每一个人现世的生活。从孔夫子以来,人人都可以为尧舜,人人都可以为君子,甚至人人可以为圣贤,这都是人自身的修养。《大学》中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修身到齐家到治国到平天下,每个人都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所以,中国的民族精神不是每个人都归于上帝、归于释迦摩尼,而是每一个人都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乡里、对国家、对天下的责任。所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人精神的最高民族境界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这么多人能够挺身而出,让中华民族迅速实现复兴的动力所在。

第三个根基,中国早就形成了一种“家国共同体”的政治社会制度。

刚才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际上就是把个人、家庭、国家、天下连接在一起了,这不仅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基本的制度建设。我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都不是今天才有的。翻开中国历史。从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家族在社会保障方面其实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进行义务教育、保证家族的成员以及乡村的子弟能够受到基本教育方面也有着非常深的历史传统,这些都是中国传统社会管理、社会自治的一些基本的制度建设。就国家层面上来讲,比方曹操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包括到隋唐的均田制,做的就是土地改革工作。把所有空旷土地都要分配给直接生产者,让他们占有,一部分是可以永久占有,即“永业田”,一部分在他们死了之后回收进行再分配。几千年来,这种制度保障了生产者有自己的土地,能够在自己的土地上经营,这是国家的责任。

(二)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和核心观念,或者说中华政治文明的核心价 值是什么?

第一,政治方面,中国人早就已经有了一个几千年来大家认同的、不可动摇的核心观念——“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的一次讲话中也专门讲了这段话,“民惟邦本”——只有民才是国家唯一的根本。汉朝初期的贾谊,在《政本》中特别介绍了这段话,“民惟邦之本,民为国之本,民为君之本,民为吏之本”;他还讲到“民为国之民,民为君之民,民为吏之民”;以及“民为国之公,民为君之公,民为吏之公。民为国之吏,民为君之吏,民为吏之吏”。说的就是,人民是国家的根本,是国家的命运,也是生命力之所在。所以,“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这一观点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政治伦理的核心。

第二,经济方面。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国经济,一直是以农耕文明为自己的根本,所谓“农本社会,农为本,商为末”。商业虽然非常繁荣,但不能自己生产。近代以来,我们接受了西方的经济学,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的核心观念是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都是经济动物,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认为这是现代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核心观念。后来,边沁提出来利益最大化,包括霍布斯等都鼓吹利益最大化和功利主义。在中国历史上,其实早就有了这些,比如先秦时期杨朱提出的“拨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每个人都是自利的人,这种观念曾经风行了一下,但是很快就在中国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把“利”和“义”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观念是“以义制利”和“以道制欲”。其实,从孔 夫子孟子到宋明理学家,一直到今天,我们一直强调的每一个人不仅要自利、利己,而且一定要利他。不仅仅要谋私利,还要谋公利。所以,中国经济伦理中一直强调的虽然不是否认物质利益和个人利益,但是同时一定要把“义”字当先。这个“义”就是一定要把整体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把公共的利益跟个人的利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同样,每个人都有各种欲望,但人不能无限制、无止境地满足个人的欲望,更不能不择手段地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必须有一个“道”在前面。以道来制欲,每个人的欲望都要有所克制,有所限制,这就是道。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作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在文化上有多大的追求。胃的容量是有限的,人的体力也是有限的,但人的精神追求是没有限制的,所以人的价值更多体现在道的追求上,这也是中华经济伦理在经济发展中一直占支配地位的核心观念。所以,在经济发展中,我们一再强调要统筹兼顾:统筹城市与乡村,统筹工业与农业,统筹中部、西部和东部,这实际上都是考虑到“以义制利,以道制欲”。

第三,文化方面。社会伦理或者社会文明的核心价值实际上是《中庸》中所讲的“中为大本,和为大道”。所谓“中”就是考虑任何问题时必须考虑到空间上的四面八方,必须考虑到时间上的过去和未来。“中”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世界观,是一种整体性的世界观,它看到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的存在,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讲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一物都是由对立的两个面组成的,有了对立面才能产生新的思维,万事万物都是矛盾运动的产物,所以 考虑任何问题的时候,都不是简单的“调和,折中”,更重要的是要求我们有一个整体的世界观。正是因为承认国家和社会的存在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怎么解决这些矛盾?最终是要追求对立面的统一,即“和”,强调的是矛盾渐进式的解决。

我们提出来的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讲就是“中为大本,和为大道”的现代表述方式。

中华文明中的世界伦理的核心价值就是《易经》、《周易》中讲到的——“德施普尔,天下文明”。现在有人发表“中国威胁论”,说中国从古代就是一个扩张的国家,有朝贡的贸易体系。但是,有一个简单的事实:中国有那么多周边的国家甚至更远的国家来朝贡,如果讲贸易,我们是亏本的,因为,人家来送一点点奇珍异宝,而我们却要回馈他们大量的金银财宝。明代有很多国家来朝贡,后来明朝财政吃不消了,将以前一年进贡一次改为三年、五年来一次,后来干脆让他们不要来朝贡了。中国历代对外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德施普尔”,就是以道德文化的普遍交流和繁荣作为对外交流的根本。中国传统讲“华夷之辨,夷夏之防”,从孔子的观点看,更多是文化上,而不是种族上的,他强调要用先进的文化来影响其他的国家,同样广泛吸收外来的文化充实我们自己,这是一种真正的“德施普尔”。还有我们追求的“天下文明”,普天之下都进入到文明的世界,这对今天的世界来说,有很强烈的现实意义。

中国现在正在迅速发展中,我们必须承担起更大的世界责任。中华文明每一次的大发展都是广泛吸收了外来先进文化充实自己、丰富 自己而实现的。比如唐宋时,我们广泛吸收了印度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我们还从西方,从西亚、中亚等地区吸收了许多伊斯兰文化的优秀成果,赢得了唐宋时期的巨大发展。明清以来,特别是近现代以来,我们从西方吸收了很多东西充实自己。但是,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自己的民族,中华文明是我们自己的文明,吸收这些是为了更好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让自己的文明历久而弥新。

当今的中国必须承担起对世界更大的责任,我们要用一套新的世界观念、世界秩序、世界伦理倡导于世界,谋求全新的世界新秩序,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文化也要走出去,未建立和谐世界贡献添砖加瓦。发出我们的声音,提出我们的思想,占领我们的阵地。既不自卑也不自大,只有采取这样一种谦虚、严谨、认真的态度,我们的历史才能够更好地让我们多一点智慧,多一点责任,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多一点贡献。

下载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医学文化内涵及其价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价值

    自我意识的内涵和价值 1什么是自我意识(内涵)? 自我意识:是对自己身心活动的觉察,即自己对自己的认识,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的生理状况(如身高、体重、体态等)、心理特征(如兴趣、能力、......

    中医学文化展览商业计划书

    中医学文化展览商业计划书(摘要) 一、活动名称:中医学文化展览二、活动背景:中医学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需要我们自己来传承,但当代的年轻人对中医学的了解越来越少,眼看着自己的文......

    地税文化内涵

    地税文化创建 一、地税文化的基本内涵:文化不仅仅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品行、一种责任、一种资源、一种动力。 二、意义: 加强地税文化建设,是地税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

    “和”的文化内涵

    “和”的文化内涵2013年10月14日来源:人民论坛10月上(总第418期)作者:张立文(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孔子研究院院长)传统经典中的“和”“和”的历史非常悠久......

    设计文化内涵

    设计直到现在,人们已渐渐地明白,设计是为人,而非产品或金钱,慢慢地明白了设计的这种人文精神。 而如何使中国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本土文化的特性,这是中国设计走向世界的根本,也是......

    大学文化内涵

    大学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 追求真理、严谨求实。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 真理与你为友)。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大学文化是追求真理......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1、 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文化的作用? (1)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内涵什么是文化?它是随一个人迎面走来的——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颦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