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心中那片净土
心中那片净土
界牌中学 2013级4班:王敏
指导师:张冬梅
那片高坡上的树林,我用美好去定义。
每天上学、放学的途中,我都会骑车路过它,然后习惯性地抬头仰望,树林总会用不同的表情迎接我探寻的目光,让我收获一次又一次的惊喜。
清晨,我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抬头便被一树繁花迷乱了眼。那是一树怎样的花啊!纯净,美好,洁白,俏丽如一只只轻灵的蝶,静静地栖在枝头令人不由得敛声屏气,生怕一声惊叹就会惊飞满树粉蝶。潮润的空气中氤氲着淡淡的花香,我心中也平添了几许美好淡定。
傍晚,天高云淡。当我匆匆赶回家吃饭时,总会看见树林中袅袅升起的炊烟。那一缕轻烟,映在粉色的晚霞中,撩拨起人的满怀情思,也给树林抹上了些许人间温情。此情此景,总会令我浮想联翩:有这般闲情逸致择居树林的人,是诗人,还是画家?
阳光满地的春日,绿荫阴翳的夏晨,月凉如水的秋夜,银装素裹的冬季„„树林总让我对下一次路过充满了期待。然而,我却从未踏入过树林,只因终日忙碌于“两点一线”的生活,但我以为这已足够。有这片树林陪伴着,我的心就能源源不断地汲取美的养分。这片树林,就是我心灵的阳光地带。
暑假终于在期盼中姗姗来迟,但我已是初三学生,暑假于我平时相比也没多大区别。但唯一不同的是,不再有机会远望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树林。时隔不久,便向妈妈乞了一个小时散步,其实是为了看望树林。
迫不及待地来到高枝下,一抬头,却顿时愕然:高坡上多出了一块空地,四周凌乱地散落着砖瓦和树木。我默默地拾起一片瓦,又痛惜地捡起一根枝。这砖瓦,是属于那曾经升起炊烟的房子的吗?这树枝,是属于那曾经开满繁花的大树吗?
怎么会变成这样?小镇中最后的一片天然树林,人们竟也不愿放过。难道,只有小镇被钢筋混凝土筑就的大厦充斥而不见湛蓝的天空时,只有当小镇的夜晚被霓虹灯刺眼的光芒照亮而不见温情的月光时,抑或只有当小镇的空间被喧嚣的流行音乐湮没而听不到悦耳的鸟鸣时,人的心才会得到满足么?我悲愤地凝望倒下的树,它们不语;我沉痛地仰视尚未倒下的树,它们默然,却依旧用挺拔的躯干撑起葱郁的树冠,洒下一片浓浓的树荫。这时,有风吹过,细碎的树叶相互碰撞,奏响一曲悲情的哀歌,为自己,更为人类。
面对越来越污浊的河水,面对越来越少的绿地,面对一种又一种珍稀动植物的灭绝,还有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赤潮„„人啊,你们怎么可以无动于衷甚至变本加厉?难道伴随着环境一同恶化的还有我们的心灵?
心灵本是一粒种子,需要以美丽为阳光,以真诚为甘霖,以善良为土壤,才能在阳光地带成长。为自然留下一片阳光地带吧,有阳光,有花香,有鸟鸣。相信自然的阳光地带定会演化为心灵的阳光地带,孕育出一颗颗向往美好的心灵!
这就是我的家乡——安县。一个既平凡有和谐的地方。我愿意用心灵去守护这片净土„„
第二篇:为了心中那片净土
为了心中那片净土
——记大悟县阳平镇余冲教学点余廷丰教师
大悟县阳平镇初级中学 黄志永 ***
QQ:1198077061 前言:“一校终身四十载,两袖清风守讲台,扎根山区育桃李,赢得芬芳八面来!”
地处大悟县阳平镇余冲村的余冲教学点,其前身是余冲初级小学,这里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一直到2008年,村里才修通了第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1975年7月,刚从大悟一中高中毕业的余廷丰回到了家乡,当起了民办教师。这一干就是四十个春秋,他也从一个充满青春的小伙子转变成了一个发白发苍苍的老教师。
“在我工作的教室里,放飞的是希望;在那块黑板上,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我用那根粉笔画出的是彩虹,留下的是泪滴……”(余廷丰)。
一、“不用扬鞭自奋蹄”
有人说过:“一个脑子里装满自己的人,纵然是物质财富的富有者,他在精神上却是空虚的;因为他不懂得人生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他只是贪婪地向社会“取得”,而不是努
力地为社会“贡献”。这种人永远尝不到精神享受的滋味。“我从不言苦不叫累,无怨无悔,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不图名利。为了山区的孩子,在艰苦的教学一线,一奉献就是一辈子”。余廷丰老师如是说。
在近四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计报酬,甘为人师,做一个无怨无悔的辛勤园丁。四十余年来,他一直在余冲小学任教至今。视名利淡如水,看事业重于山。刚当民办教师的那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到村里挖磷矿,干两天活挣的钱就相当于民办教师一个月的收入,余廷丰没有动摇,仍坚持着自己的信仰。
“村小学鼎盛时期,有六个年级、十二间教室、十二名教师和二百多名学生。”当地村民常讲,“后来,随着外出打工人员增多,生源越来越少。2004年,村小学变成教学点。当时有四十多名学生,四位老师。由于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些年轻老师来了没呆多久久调走了。到2011年5月,教学点剩下十一名学生,两名老师。2012年9月,这里仅剩下余老师和两名学生……。”“除了唱歌,余老师什么都教”,当地村支书也常常念叨。尽管如此,在余老师简陋的办公室里,黑板上依然工工整整写着作息时间表,办公桌上,各科作业本依然整齐地摆放着,一如人品。
“虽然学生不多,可教学上马虎不得!”余廷丰老师常笑脸面对每一个关心教育的人说。近四十余年教学生涯,并
非一帆风顺;有过喜悦,也有过不幸;经历过挫折,也遇到过很多困难;但都动摇不了他为山区教书育人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学习进步,余老师做到了从不因个人私事而耽误学生一节课。为辅导学生,他更是牺牲了自己不少的节假日。每当妻子,儿子问余廷丰:“你为的是什么?”他的回答总是异常坚定:“为的是山区的孩子学好知识,早日成才,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二、放飞希望、描绘彩虹
“四十余年来,我一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勇挑重担,从无怨言。几十年来工作是平凡的,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也没有豪言壮语,只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干家。做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尽管工作职位在变化,但敬业的精神,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始终没有变。”(余廷丰言)
教师和母亲,是一个神的两个化身。母亲的奉献默默地奉献给了儿女,而教师的慈爱却默默地奉献给了学生。余老师的爱总是带着“批评的目光”,总是用爱的圣泉清洗学生心灵上的尘块和污垢,让他们的心灵闪耀着金子一样的光芒。
那年秋季开学不久,余老师上课,走进教室时,展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张张气愤、哭哭啼啼的小脸蛋。有的说:“老师,我的彩笔不见了”;有的说:“我的铅笔不见了”;有的说:“我差几个本……”。余老师经调查,发现是一个家庭很贫穷的女同学干的……。事后,他没采取粗暴的态度训斥、责备那个女学生,而是主动同她谈心,帮她分辨对与错、树立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决心。为了不伤害那个女学生的自尊心,余廷丰还在班上制止学生喊她“小偷”,要求同学们理解她。当余老师用真诚的心向学生们介绍了这个同学的家庭情况后,同学们都默不作声。课后发现同学们热情地牵着她的手,玩得不亦乐乎。
“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爱”是育人的基础。爱学生就要从一点一滴的细小事情做起,关心体贴,“浇花要浇根,育人要育心。”不能使幼小心灵留下阴影,教师的责任就是要让这一棵棵幼苗不受害虫侵蚀。”(余廷丰)
三、殚精竭虑、培育桃李
常年超负荷的工作,余老师患上了严重的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经常发作,发作时睡觉起床都很难,连高凳也不能坐,上完课也只能靠墙站着批改作业。2000年11月时,他口腔溃疡,整个上腭皮都腐烂了,导致近一个星期饭不能吃、话不能讲,万般无赖之下,余老师只好让学生自己做作业,进行单元检测。
2002年春,他咽喉炎再次发作了,也是饭不能吃,喝水都很痛苦,但他还是没有请假,一直坚守岗位。当年“五
一”放假期间,同校共事的余书华老师到河南新乡经复查,结果是鼻癌,不得已余书华老师被迫请假治病。中心小学听说后,表示另派其他教师来带余书华老师的课。听到消息,余廷丰老师找到中心小学校长,说余冲教学点现条件差,不用派人去……。而后,他把四个年级的学生合在一个教室里,这样四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就落在他一个人身上……。
“沿着这40年的教坛之路走来,我领略到了浅尝甘霖的欣喜,屡遭挫折的痛楚,不眠不休的焦虑……。是孩子们清纯的眼眸给了我力量,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鼓励,是同事们的微笑给了我信心,是家长的信任给了我支持”(余廷丰)。
四、老骥伏枥、浅尝甘霖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余老师诲人不倦,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它是那么自然平淡,不带一丁点儿世俗与社会的污浊;它又是那么珍贵不凡,带着震撼人心的纯洁,清灵秀气得像喜玛拉雅山上的雪莲花。
守着一个教学点,教书四十年。余廷丰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工作,他用实际行动为农村的教育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了千百个生长在农村的孩子能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茁壮成长,他不怕苦不怕累,一直坚持不懈地努力着,脚踏实地地工作着。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余廷丰老师的事迹先后被各媒体报道:大悟教育网——“扎根山区育桃李,一片爱心献教育”(2012年12月);孝感晚报——“教学点上的守望者”(2013年11);湖北日报——“三个人的学校”(2013年1月)。而余廷丰老师本人,也先后被各级党委、政府表彰,2013年秋季,更是被大悟县政府表彰为“大悟县十佳最美乡村教师”。
“对于当初的选择,我无怨无悔!我感觉到从事教育事业是我一生的幸福,我将用我今朝的热血去谱写明天的辉煌,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起默默耕耘,共同托起这如日东升的乡村教育”(余廷丰言)。
附人物简介:
余廷丰,男,1956年2月出生于大悟县阳平镇余冲村一农民家庭,1975年高中毕业后回家乡当起了民办教师。近四十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于教育事业,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其事迹先后被各媒体报道:大悟教育网——“扎根山区育桃李,一片爱心献教育”(2012年12月);孝感晚报——“教学点上的守望者”(2013年11);湖北日报——“三个人的学校”(2013年1月)。2013年秋季,大悟县十佳最美乡村教师”之一获得者(大悟县县政府表彰)。
第三篇:那片净土抒情散文(推荐)
水,因净而洁;心,因净而美,土,因净而润。
净土,没有尘世的污染,常被喻为佛与菩萨居住的世界。也泛指没有污染、没有喧嚣的地方。物也好,人也罢,都应该净,“净”渗透着永恒的魅力,因而我喜欢追寻“净土”。
净土在哪儿?请随着我的脚步到云南曲靖市沾益的海峰湿地,去感受那一方净土以及我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吧!
你也许游览过或者听说过诸多的锦绣名山,而海峰湿地对你来说却可能陌生,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我又何尝不是呢?我第一次知道海峰湿地这名字,是朋友在微信上说:“海峰湿地是难得的一块处女地,是一方秀美的净土。”看到微信时,正好我们在云南洱海边游玩,于是,海峰湿地即刻成了我们旅游的新目的地。
海峰湿地位于云南省曲靖沾益县大坡乡,与昆明相距约150公里,离沾益县城约40公里。我们从洱海到曲靖已是傍晚,灰黑色的云朵在天空游荡,西边的天际,夕阳艰难地从云缝中探出,霞光给周围的乌云装饰了道道金边,也装扮了我的心情。谚语说“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预示着明天将是一个好天气。
果真如此,次日清晨,灰蒙的天空逐渐亮堂起来,浅橙色的朝霞穿过云层,洒在城里的楼宇间,我们欣喜地整理好行李,便向海峰湿地出发。
出城不久,一条新路的十字路口让我们迷茫,汽车沉默无声,不知从何而去。常言道“嘴是江湖,脚是路。”我便下车问路去,刚好一对五十岁开外的夫妇骑着自行车过来,便问他们:“大哥大姐好!请问去海峰湿地怎么走?”他们立即停住车,大哥比划着告诉我,经过什么样标志性建筑,经过环岛又该怎么走,说完从包里掏出一支笔,画了行车简图,寥寥几字,草草几笔,却浸满了友爱,我将感激之情倾注在手上,握住大哥的手连声说:“谢谢!”
嘀!嘀!嘀!汽车又扬起了欢快的歌声,朝海峰湿地跑去。
车顺顺利利地奔跑在去往海峰湿地的路上,在弯弯曲曲的乡村公路上跑了近两个小时,海峰湿地便真的出现在我们视野里。只见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山峰散落在静静的湖泊中,煞是奇美。
有的山,石与树相间,不知名的小树从石缝中伸出来,蓬勃生长,将灰白色石头拥抱,而那些露出身姿来的山石千姿百态,似绵羊、似犀牛,似大象、似乌龟,似熊,惬意地或站、或蹲、或躺其间;有的山,则冒出湖面一点,山包上长满了绿茵茵的绒草,好似绿毯飘浮在水面上;有的山,风骨尽显,好似健美男子展示着美肌,润而亮泽,伟岸而苍劲;有的山峰,造型别致,间或从山腰、山顶冒出一株或几株小树,活脱脱一个匠心独造的盆景;有的山,低矮奇异,三三两两,结伴成群,有的在湖里,有的在湖畔草丛中,好似河马儿在戏水,又好似动物集结……
再看脚下的公路,进入景区后,水泥路被小石子和红泥土铺成的土路替代,蜿蜒依偎在湿地湖边,放眼望去,像一条红色蛟龙飞卧其间,又像是一条红绸带在山间漫舞;路旁,生长着一簇簇、一垄垄的红籽树,枝桠上挂满了一串串圆圆的、润润的、鼓鼓的红籽,红艳艳、亮晶晶、光闪闪,像一只只袖珍红灯笼,又像一颗颗瑰丽的红宝石,乖巧而精致,朴实中透出微微的奢华,艳而不燥,浓而不过,形成与这山、这湖的大小、远近、浓淡相宜的独特景致。
路面坑洼不平,车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地跳跃,我们激动的心随之荡漾。
车顺着湖边的红色土路缓缓向前,真是山不转路转,湖不转景转,每转过一座山,走过一段路,呈现在眼前的都是一幅美画卷。车转过一个弯绕过一道梁,只见湖边,草坝上,几匹马边甩尾巴边吃草,坝边的一块大石头下面,两个老农在抽着烟闲聊,天空中不时掠过飞鸟,传来清脆的啼鸣,田垄里,几个男女忙着采割烟叶,小村旁,几个孩儿在嬉戏……这一切,让人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天成之趣。
海峰湿地,没有香格里拉的名气,也没有丽江之古韵,这里山,这里的湖,这里的一切的,以坦诚的胸怀和纯真的面容时刻为你敞开着,等候你到来;这里看不见景区大门,也没有亭台栈道,没有一点人工打造的设施,如果非要找一点话,那就是静静地矗立湖边、路旁、写着“保护湿地、功在千秋”的宣传牌,仅此而已;一路走来,还未碰见其他游客,湿地恬静而幽然。这里的山、水、土路,村落,一切都是原滋原味,就像一首歌词:“山也还是那座山哟,梁也还是那道梁……”这就是海峰的味,湿地的味,山野的味,纯之又纯!我们得留下慢慢的品。于是暂时放下对海峰湿地的欣赏,去农家找个安顿的地方。
车沿着红土路向前再开约半小时后,只见路旁树上挂有一个小小的招牌——“胜源农家乐”,按照牌上提示的联系方式,我们联系上了主人,几分钟后,一个三十多岁,皮肤黝黑,不胖不瘦的妇人面带微笑朝我们走来,我们急切地问:“能住宿吗?”妇人温和而肯定地对我们说“能啊!随我去看看,满意你们就住下。”我们被带到她家小院楼房里,房间设施简易但十分整洁,更可喜的是推开窗,海峰湿地的美景便扑面而来,我们毫不犹豫地说:“我们就在你家住下!”妇人爽快第说“好!我把对着湿地的几间房全给你们,不多收你们的钱。”然后叫来家人帮着我们拿行李,安顿好后,告诉我们:“今天天气好,晚霞一定好看,时间还早,休息一会去看看吧,晚饭迟一点,等着你们看后回来再吃!”朴实的语言,让我们感到如到家般的舒畅、温暖。
我们恨不能立即扑进海峰湿地的怀抱。放好行李,立即驱车朝湿地奔去。
往前走了一会,透过路旁的红仔树,便见一大片果树林,树子不高,挂满了兵乓球大小的绿色果子,这果子我们第一次看见,上面长满了小刺,我们好奇地议论纷纷,有的说是“毛荔枝”,有的说是“刺梨”,有的说是“板栗”,众说纷纭,不知谁对?“嘻!嘻!嘻!是板栗呢!”林中传来笑声和说话声,我们下车一看,树林下有两个约七、八岁的男孩和女孩,手里拿着竹棍,正在采摘果子,“你们摘什么?”“板栗”他们怯生而小声地告诉我们。“板栗卖吗?”男孩点点头,然后在女孩耳朵小声嘀咕“多摘点,他们要买板栗”,又听见小女孩嘻嘻的笑声,清脆如银铃般在果林里飘荡,洒给了我们幸福和欢乐!
我们的车继续前行,拐进湖边一条窄窄的支路,在尽头的一棵大树前停下。大树旁边是农家小院,车刚停好,小院里传来“旺!旺!旺!”狗叫声,像是欢迎,像是问好,像是报告给主人“来客人了”,从院里走出一个六十来岁的男子来,个子不高,声音爽朗,看看我们的车牌说:“重庆来的朋友,去湖边玩?”我们回答他“对!去湖边玩!”“来,跟我走。”我们跟在他后面,穿过小院,走进院边梨树林,树上挂满了黄黄的梨子,把树枝压弯,走在树下,梨子会调皮地摸摸你的头,真想亲吻它,有人忍不住说:“大哥,这梨子结的真好!”,大哥听了伸手摘下几个给我们,我们来不及削皮便往嘴里塞,“好甜!大哥,这梨卖吗?”“自家种的,随便吃。”大哥把我们带到湖边后说:“你们玩吧,我去摘些梨子来。”
来到湖边,海峰湿地就零距离出现在眼前,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大小山峰如一颗颗棋子布阵水面,把清粼粼的湖水分割成块又相互连接,红土地、绿草地镶嵌湖边,有时红土地羞答答藏在草地里,露出一溜,像姑娘头上刘海儿,可爱而甜美,有时红土地洋洋洒洒地一片,铺在绿草地上,像一块红地毯,高贵而浪漫。土地的红,草地的绿不仅给这山、这水添了亮丽,让这片地充满活力与朝气,更与山、水,相得益彰,显现和谐之美。湖面平静如镜,光滑如缎,把山峰上的一切如数家珍般地写在水里,是怕山不知道自己的美丽容颜,还是怕山峰寂寞,克隆出一个个山峰与之相伴。偶尔有风吹来,湖面微微荡起起小小的涟漪,如鱼的锦鳞一般,似千万条鱼儿在水里游动。一会风停了,湖面又回到那宁静的乖巧的模样;浅水处生长着海菜,开着小百花,学名,海菜花,云南人却叫它“水性杨花”,可以入菜。据资料介绍,“水性杨花”是一种娇贵的植物,它对水质的要求相当严苛,喜欢温暖干净的水体,假如水体稍有污染,它们就会成片死亡,直至绝迹。绽放的花向大家告白了海峰湿地水质之洁净,星星点点,有的娇滴滴在水里打着朵儿,有的鲜灿灿在水面怒放,上面的从容,下面的娇羞,给这片水添了灵动,给这片地增色。山的钢、水的柔、花的媚、石的奇以及红土绿草的色共同描绘出一幅山水美图。
正当我们陶醉在如画的美景中,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重庆的朋友们,口渴了吧,快来吃梨子!”只见那大哥提着两袋梨子走来,我拿出钱给他,大哥笑着说:“自家种的,值不了几个钱。”然后把多的钱退给了我们,无论我们说什么,他都不收,说:“你们玩好,我去捕鱼了。”边说着边跳上湖边小舟,把竹竿用力一撑,如蜻蜓点水,小舟便飘向湖中,好美!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啊!
我们嚼着梨子,甜甜的汁水美透了全身,心情倍爽。我们疯狂地玩耍,有的在红土地上跳跃,有的挽着裤腿在湖里戏水,有的拿着相机追逐着牛羊不停按动快门,有的在草地里摆出各种姿势留影,有的躺卧或蹲坐石头上发呆……痴痴地沉醉。不觉已近黄昏,我们依依不舍离开这里,要去海峰之巅,鸟瞰湿地的夕阳之美。
我们来到离公路很近一座高大的山峰前,停好车,向山峰走去。去山峰,要经过一块草地,杂草丛生,而且极高,走进去只露出头来,草的叶片硬硬的,扎在手臂和手上很疼,走在前面的我有些胆怯,有些犹豫了,回望伙伴说:“还走吗?”伙伴们异口同声回答:“走!”看着伙伴热切的表情,我鼓起勇气拨开杂草,继续前行,一只脚试探着踩,觉得踏实了,另一脚再跟上来,走了一会就汗流满面,眼看到山脚了,又有一条一米多宽的水沟挡住了我们,令人望而生叹,只能懊恼地往回走,看着渐渐被夕阳染红的云彩,我们急急沿着公路往前走,寻找上山的路。突见两个人影出现在视野里,我们加大油门前去,走近一看,这不是板栗林里遇见的两个孩子吗,我们高兴地问:“小朋友好,你们回家了吗?”他们点点头,“知道哪里能上山吗?”小男孩扭过头,用手指公路前方的第三山峰说,“那座山能上”,然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走:前边岔路口,在‘保护湿地’牌子旁有条小路,车停在那儿,沿小路往湿地里走,过一片红土滩,再过一条石头路,便有一条上山小路,小路尽头有个观景台,哪儿看夕阳是最美的!我们感激说:“谢谢!我们住胜源农家,你要卖板栗的话,来那里找我们,有多少我们买多少!”
我们按照小男孩所说的岔路口停好车,沿小路走去,说是路,其实是被人踩出的小道,草的腰身不再那么挺拔,叶片上带些泥土,也不那么光滑顺溜,比起没踩过的草低矮许多,红土滩的路只不过比别的红土滩多了些脚印。石头路呢?是在有水的地方,拾来小石头铺在上面,走在上面石头还摇晃着。那上山的路,也是用石头和泥土铺成,平整但不宽,能并排走两人,自然纯朴的路和这里的山、这里的人、这里的水一样,没有修饰,走在上面让你感到大自然的味道也被你吸入心底,和你紧紧拥抱!
路的尽头是一块大石头,这就是那小孩说的“观景台”了,这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朴素的观景台,也是最奇特的观景台。石头不高,也不平整。腰身上有些小坑,脚踩在小坑上,双手扶着石头,就能爬上“观景台”。“观景台”不宽,能容3、4个人,站在上面,海峰湿地一览无余。我突然悟出“海峰”两字的含义:海自然是大了。峰,坐坐石山剑指苍穹,如此两字合在一块,便把“奇山秀水”蕴含其中了。
此时,夕阳好像就在山峰尖上方的不远处,此景,也让我想起宋代王禹偁《村行》中的诗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绚烂的霞光从云缝中射出,给山峰披上一层红色的薄纱,山峰如亭亭玉立的少女,等待着心上人的追求与寻觅,多了几分妩媚,展露出文秀而优雅的气息,夕阳又将绚烂的色彩柔和地晖染在湖水中,像是少女撩开的公主裙,华贵而富丽;那白色、灰色、黄色的村落以及红土地,零零落落散落在湿地里、山峰边,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绽放;天空上游走的云朵,不管原本是白色、灰色还是灰黑色都被霞光漂染,或呈红色,或白里透红,灰红相蕴,这使我想到了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那水中的落日呢?湖面竟成了哈哈镜,有时变成长长的样子,拖在水中,仿佛一只开屏的金孔雀,炫耀着金色羽毛,有时变成金灿灿的黄玫瑰,飘洒在水里,有时变成无数的星光在水中闪烁……
正当我们如痴如醉时候,还没有来得及说声再见,夕阳便合上双眼,静静地睡去了,天空静了,海峰静了,湿地静了,村落也静了,处处被静静的气息弥漫,让人心旷神怡。
静幕中,我们向农家走去,热情的主人早已拿着手电在路口等候,告诉我们说:“买板栗的小男孩已在院里等候你们了”男孩看见了我们,把袋子递给我说:“这是你们买的板栗”,我连忙掏出一百元给他们,男孩看看说:“多了!”我抚摸他的脸庞:“不多,累了吧,快回家吧!”可他们迟疑不肯离开,“你真的给多了,不是这么多。”“多的,是阿姨给你们的奖励,天晚了,快回吧!”小男孩腼腆对我笑笑,牵着小女孩的手离去,那手电光一闪一闪地向远处移动着,在夜幕里是那么明亮,明亮……
第四篇: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韩楠)
守住心中的那片“净土”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人们无利而不往,小至平常百姓,大到政府官员,似乎心中的这杆天平难于持衡,当面对一己私利时,往往许多人没能恪守住心中的这把天平,以致深陷泥涡,无法自拔,玷污了心中那片神圣的“净土”。
说到这,我们无不为时尚店的厨师长韩楠,表示崇高的敬意。为什么这么说呢?事情是这样的,有个先前送油的供货商来找我们的韩厨师长谈话,说:怎么不用我们产的油了,于是韩厨师长说道:你家油太贵了。那供货商倒也挺机灵的,说道:要不这样吧,每件油我给你4—5元的回扣,怎么样?这时候韩厨师长也够直白的说道:可别啊,我还想继续在这工作,你要是这样,还不如直接给我们便宜点呢。看着韩厨师长的心如此坚定,于是那供货商只能娓娓离开。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本人也事先向韩厨师长了解了此事,在聊天中厨师长跟我说:自己在这个企业工作也有几年了,这已经融入了自己很多的汗水和心血,如果因为这些小恩小惠,不仅把自己辛辛苦苦换来的事业给毁了,还违背了自己做人的底线。再说,企业对我非常的照顾,我岂能做出泯灭自己良心的事,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这时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触动着我大脑里的任何一根神经,因为韩厨师长守住了他心中的那片“净土”。
在这错综复杂的社会中,韩厨师长的例子使我们都清醒的认识到严于律己、廉洁奉公的深刻含义。因此全面增强对拒腐防变的认识,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不断加强自身的责任感,转变思想观念,树立牢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才能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人生价值定位。同时,让自己站稳立场,做到自重、自律、自警,常怀律己之心,抵御住各种诱惑,始终保持壹加壹人的浩然正气,坚持恪守住心中那片神圣的“净土”。
第五篇:心中那片美景
心中那片美景
有一个地方,是激荡我心的天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便是我心中的那片美景。
初来乍到,我和父母自然寻不着路,从车站下来后,真是热闹非凡,颇有“呼卢笑语自从容”的轻松劲。车站的出租车真是大排长龙,坐上了一辆,告诉司机:“去西湖”后,本想一声不吭地享受空调的“高级待遇”,没想到司机却为我们三个介绍起西湖,这在上海是遇不上的。他一路指点,热情地将我们引到“白堤” 待下车后,看着他远去的、行色匆匆地背影,开始爱上了这个城市。
“绿杨阴里白沙堤”。青翠的柳树,似乎掩着白堤入口不让我们去。他们的枝柳飘在空中,在夏雨之后,他们的叶子被冲刷地一尘不染,似宝石般在阳光的直射下。终于用手拨开那好动而又坚守岗位的柳树们,站上白堤,一大片莲花盛开着,他们粉红色的脸颊掩在一大片青翠之中,烈日将他们的花瓣的水份吸干。“出淤泥而不染,浊清涟而不妖。”
走在西湖边,看着波光粼粼的湖面,突然下起了小雨。雨是醉人的,特别是西湖的雨。它反倒不像雨,而像一层朦胧的雾,多了几分东方美。雨弥漫在天地间,笼住了湖面。湖面上的船似乎不忍心扯开“西子”的面纱,淡淡地消失在雾中。雨渐停,影影绰绰的群山象几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湖更是似披着蝉翼般的薄纱,含情脉脉,无比羞涩,如一朵出水芙蓉。但这雨后西湖诡秘得似一位魔术师,时而被雾气湮没,时而却又似婴儿躺在了群山的怀抱,时而像宣纸之上那晕开的墨迹,又如斑驳树影,实实虚虚,虚虚实实。但它淡雅十分,透着雾气,平静地似一面镜子,不知是湖反映天的蓝,而是天响应湖的美,这清纯荡漾的湖水真是使人心旷神怡。
重新走回,这白堤的莲花再次使我大开眼界,与之前不同,雨后莲花不再是坚直挺拨的,而是翠绿可爱的,细雨绵绵,不光润湿了油酥小路,更是滋润了这些生命。雨后的莲花花瓣变得粉嫩无比,身姿婀娜,起舞于碧波微风之中,娇嫩让人怜惜。是时候回去了,穿过白堤,在杭州人的热情拥护下,上了回家的动车。
大自然巧夺天工,杭州是我心中的那片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