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庆市财政局绩效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安庆市财政局绩效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巩固扩大财政系统主题建设年活动成果,不断提高财政干部职工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财政绩效管理水平,根据省财政厅统一部署,决定2012年在全局开展绩效创新年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提升绩效为目的,紧密联系财政实际,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创新实践,大力推动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服务创新,进一步打造理念先进、机制健全、管理规范、团结进取、作风优良的绩效财政,为建设实力安庆、活力安庆、文化安庆、和谐安庆作出更大贡献。
二、主要内容
(一)坚持观念创新,树立绩效财政意识。
进一步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拓宽思维视角,探索新思路、完善新举措、谋求新发展。一是清晰理财思路。坚持主动理财、积极作为,紧贴中心工作、服务跨越崛起,争做科学理财的行家、争当服务大局的里手,以解放思想打开发展空间、以创新思路寻求跨越路径。二是转变发展理念。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更大的气魄致力科学发展、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全面转型,全力建设“四个安庆”。三是强化群众观点。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自觉践行群众路线,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努力实现为民理财上水平、转变作风有成效、人民群众得实惠。
组织开展“重点课题研究”。精心安排2012年全市财政重点课题研究任务,由局领导牵头,相关科室分工负责,集中开展应用型课题调研。完善优秀调研报告评比制度,努力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有效举措。(牵头科室:科研信息科)组织开展“民生工程大家谈活动”。巩固扩大民生工程“万名财政干部大走访”、“巡视评估”及“财政部门班子成员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探索建立工程项目后期管养机制,不断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财政民生化、民生工程常态化。(牵头科室:民生办)
(二)坚持制度创新,健全绩效财政体系。
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严密有效、切实可行的财政运行体制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促进财政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健全民主决策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规范决策程序,建立重大政策制定的评估机制,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机制,推进财政科学化民主化决策。二是健全合力推进机制。完善内部运行制度,理顺职能关系。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完善工作协调制度,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三是健全科学防控机制。继续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坚决纠正和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促进财政权力规范运行。
组织开展“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回头看”活动。认真总结廉政风险防控试点工作经验,重点督查廉政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 况,加快形成覆盖财政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牵头科室:纪检监察室)组织开展“制度大梳理”活动。围绕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长效教育机制、组织领导机制、党内监督机制、廉洁从政制度、干部人事管理制度、财政管理权制约机制、财政行政审批制度、社会监督制度等八个方面,进一步审查清理制度、科学修订制度、创新建立制度、严格落实制度。(牵头科室:纪检监察室)
(三)坚持管理创新,规范绩效财政行为。
进一步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快建立适应公共财政要求、符合科学发展潮流、具有安庆财政特色的现代管理格局。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牢牢抓住预算这个“龙头”,科学编制预算,加强收入征管,加快支出进度,推行绩效评价,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强化两基建设。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抓好基础数据信息、支出标准、项目库、收支科目体系、信息化管理,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三是强化财政监督。充分发挥财政监督的宏观效应、规模效应、震动效应、规范效应和管理效应,加强财政收支、会计、内部监督,不断健全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促进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新机制,确保财政政策有效落实和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使用。积极推进“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对有预算管理职能的内部业务管理机构,履行财政管理职责、内控机制及风险防范、资产和财务管理等情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着力构建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内部监督工作机制。(牵头科室:财监局)圆满完成 “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创建工作”。根据“三年行动计划”,围绕“组织机构规范化、业务工作规范化、内部管理规范化、队伍建设规范化和基础设施规范化”,组织全面验收,促进乡镇财政最大限度地发挥“一线服务”职能和“一线监督“优势。(牵头科室:农村局)
(四)坚持文化创新,营造绩效财政氛围。
进一步提升财政文明创建层次,使财政干部在宽松和谐的工作氛围中释放最大潜能、发挥聪明才智。一是丰富文化内涵。整理挖掘财政文化积淀,提炼广大财政干部共同的学习、工作、服务、创新、管理、廉政等理念,升华财政机关精神,积极构建财政干部普遍认同和共同遵守的核心价值体系。二是丰富行为文化。美化办公和生活环境,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健全安全防范网络。三是丰富文化载体。深入持久地开展向沈浩同志学习活动,适时组织开展干部广泛参与、喜闻乐见、健康高雅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干部业余文化生活,着力打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和行业特点的文化精品。
组织开展财政文化“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读书荐书活动、策划一次党风廉政教育、举办一次主题演讲大赛、组织一次财政文学征文、进行一次书画摄影比赛。(牵头科室:机关党委)掀起“创先争优”活动新高潮。突出“科学理财创先进、学习沈浩争先锋”主题,深入开展“五要五比”实践活动,圆满完成创先争优活动深化提升和总结完善阶段工作任务,积极探索建立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牵头科室:机关党委)(五)坚持服务创新,提升绩效财政形象。
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着力培育健康向上、凝心聚力的理财环境。一是深入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知识是最大财富、培训是最大福利”的导向,深化干部教育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培养,全力打造学习型财政团队。二是深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效能建设“八项制度”,积极践行文明办公“五要五不”,全面加强系统政风建设。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工作程序,畅通审批通道。积极稳妥地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着力打造阳光透明财政。三是深入推进财政宣传工作。积极创新改进舆论引导方式,大力宣传财政干部推进科学理财的生动实践,大力宣传财政系统先进典型的崇高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扩大影响、提升形象。
组织开展“财政宣传月”活动。借助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平台载体,全方位宣传解读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规划、民生工程“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措施,着力提高政策透明度和社会认知度。(牵头科室:民生办)组织开展“财政督查月”活动。配合省厅做好财政牵头重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督查,及时有效地反馈、处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巩固良性互动格局,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牵头科室:办公室)
三、总体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机关成立绩效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负责活动日常工作。局机关各科室、单位在局活动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抓好实施工 作。
(二)精心组织实施。绩效创新年活动分三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1月4日至2月29日)。局机关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组织实施阶段(2012年3月1日至11月30日)。各科室、单位按照局机关统一部署,根据活动方案确定的目标任务,周密组织实施,局活动领导小组适时组织阶段性督查指导。三是总结考核阶段(2012年12月1日至12月10日)。各科室、单位认真总结活动经验,提交总结报告。各科室、单位绩效创新年活动情况纳入2012年局内部绩效考核范畴。
(三)拓展活动载体。各科室、单位应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要围绕“五个创新”的要求,逐一采取措施,积极创新开展富有特色、紧贴实际的活动,确保绩效创新年活动达到预期成效,以优异业绩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第二篇:“改革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攸县“改革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产业突围、转型突破”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推进“改革创新年”活动顺利开展,根据中央、省、市全面深化改革相关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紧盯影响“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推进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统筹推进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各项改革,以改革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改革创新的突破赢得转型升级的突破,努力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打造更有活力的市场、提供更为便民的服务,为建设“五个攸州”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二、主要任务
(一)经济体制改革
1.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健全政府投融资平台和归口管理县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行政府投融资平台和归口管理县属国有企业薪酬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做大做强平台公司。
2.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理顺县级、园区、乡镇财政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口径预算体系,严格预算执行。加强财政风险防控。稳步推进财税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促进国、地税深度融合。
3.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改革。强化产业布局定位,解决重大政策保障问题,统一规范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组建驻外招商办。
4.推进资源要素市场改革。出台公共资源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全面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全面推行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强公务用车管理。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全面实施行业商会协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全面落实不动产统一登记发证。深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
5.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撤县设市、做好新型城镇化攸县省级试点工作。
6.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攸县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管理意见。
7.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实施“五证合一”,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
8.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全面落实“一权两制一司”管理模式,理顺管理体制机制,明晰职能职责,建立独立的运行体制、高效的审批机制和科学的考核体系。
9.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全面理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酒埠江景区的管理体制、开发机制。
(二)农村体制改革
1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颁发登记证,通过省里验收。启动承包土地“三权分置”以及农村土地征收改革。制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运行规范。
11.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发展普惠金融,创新金融扶贫体制机制。严格落实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全力推进精准扶贫“七个一批”、基础设施扶贫“六大工程”、城市支持农村“四大基地”建设,确保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
(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12.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改革。推广清洁低碳技术,推进两型单位创建。实施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完成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推进统一的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建设。
13.健全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持续深化城乡环境同治、封山育林工作,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力度,鼓励农民自主投入。
14.加大湘江保护与治理力度。全面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河长制,实现县、乡镇(街道)全覆盖。完成水生态文明城市和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
(四)行政体制改革
15.推进行政机构改革。根据省市部署,统筹党政群团机构改革。分类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16.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推进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清理规范,出台我县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开展扩权强镇改革工作试点,推动乡镇简政放权便民服务改革。整体推进建设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进“互联网+政务”建设,逐步推动县乡政务中心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联网运营。
17.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管体制改革,框定城市管理职责范围,明确综合执法具体范围,明确主管部门和管理机构,下移管理执法中心,整合部门职能,构建“大城管”体系。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推进我县市场监督领域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出台征拆征收工作实施意见和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全县征拆征收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五)民主与法制领域改革
18.全面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制定关于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实施意见。
(六)文化体制改革
19.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建设新型“互联网+”现代传播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制定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的意见,制定加强微信、微博、移动客户端等管理的实施办法。严格落实制播分离有关实施方案。
20.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主要指标达标。
(七)司法体制与社会体制改革
21.推进公安改革。落实“三级一体”警务机制改革,建立实体化运作的指挥情报中心和治安防控中心。全力抓好“四项建设”,大力推进公安机关执法警务警员职务序列改革、公安机关警务技术职务序列改革。
22.推进阳光司法建设。贯彻落实诉讼制度改革、审判权力运行改革。制定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意见。
23.健全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我县公证处改革。贯彻落实律师参与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实施办法。
24.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居住证制度,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政策,建立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
25.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实施办法。制定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继续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试点。
26.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围绕核定人员编制总量,确定门诊诊疗费支付方式,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微调医疗服务价格等,破解卫计改革瓶颈。进一步巩固基药制度,推进分级诊疗,全面启动乡镇卫生院综合配套改革,提高优质医疗服务供给力度。
27.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制定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实施意见。推进社会保险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社会保险统一征缴和稽查。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动以购租并举为方向的住房制度改革。
28.加强和创新社会综合治理。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实现城区全覆盖。
(八)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29.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成果运用的实施办法。贯彻落实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制定关于深化人才发展提质改革的实施意见,启动“千名人才培养计划”、“百名人才引进计划”、“十大人才提拔计划”。
30.深化基层党建制度改革。制定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支持干部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暂行办法。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
(九)纪律检查体制改革
31.强化党的纪律执行。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问责条例》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关于查办腐败案件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建立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随机抽查和重点抽查的长效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制度。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改革创新年”活动由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活动有序开展。各牵头单位要按照本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部门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细化工作职责,责任落实到人,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进展情况,各牵头负责的县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负责人要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二)强化协调配合。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日常办事机构,要充分发挥上传下达、左右联通、综合协调的职能,要及时掌握各项改革工作进度,做好改革责任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各改革责任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尽心尽力完成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同时要加强与其他单位的信息沟通,积极配合其他部门的工作,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三)强化督察考核。县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活动督察考核办法。对改革工作进度实行台账管理,加强改革任务进度跟踪督察,将改革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改革工作开展不积极、敷衍了事、不作为、慢作为的乡镇(街道)和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重点约谈。实行改革任务日常抽查督促、半年检查盘点、年终考核总结,并对督察考核情况予以通报。
(四)强化宣传推介。各改革责任单位要加强调研,及时向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办公室和上级单位报送改革信息及改革经验。宣传部门要开设“改革创新年”活动专栏,策划组织高密度、高频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让改革创新思想进单位、进企业、进民众,成为全社会共识。要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各企业在推进改革创新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生动实践及取得的成就,营造浓厚的氛围。
漳州开发区“改革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漳州开发区把2021年确定为“改革创新年”。为推进“改革创新年”活动顺利开展,根据中央、省、市和招商局集团全面深化改革的相关要求,结合招商局集团缪建民董事长莅区调研重要讲话精神及改革创新总体思路,从开发区实际出发,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守正创新谋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倡导绿色经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为契机,以推动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要务,传承弘扬“蛇口精神”,把巩固深化“弘改提”专项活动成果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相结合,把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与开发区中心工作相结合,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提升能力、自我改革、勇于创新,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创新再发力、产业再提质、工作再抓实,以改革创新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以改革创新的突破赢得转型升级的突破,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工作目标。秉承“变易”“简易”“不易”理念,用发展思路解决历史问题,用创新方法解决体制机制问题,紧盯影响“产业突围、转型突破”推进的关键要素、关键环节、关键部位,统筹推进管理体制、产业发展、内部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努力实现组织有活力、效率再提高、决策再加快,为漳州开发区“再出发”创造新优势。
二、主要目标与任务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1.深化顶层设计,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优化。以《管理办法》系列工作成果为基础,结合招商局集团和福建省政府深化战略合作的契机,主动加强与省、市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财税分成体制调整事项获得实质性突破,切实保障漳州开发区行使政府职能依法合规,激发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活力。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政法委、财政局、管委会办公室
2.进一步创新政企合作模式,凝聚政企合力。坚持双轮驱动,充分发挥政企联席会等协同机制,重点加强招商引资、资源导入等方面的协同,助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强政企联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联合会等桥梁纽带,坚持以企业和项目为本,以“投资者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为宗旨,问计于企、问策于企,共同推动漳州开发区新一轮发展。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战略发展部
3.优化适配新型政企合作的组织架构。以构建精简高效的服务型政府为目标,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机构改革精神,理顺开发区机构与省市对应关系,稳步推动部分机构设置调整及精简,优化职能分工。以促进政企协同高效为核心,进一步完善管委会与招商漳州员工“双向交流”机制,提升工作效能。
责任单位:人事劳动局
(二)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提升发展动能
4.增加产业谋划环节,以专业化促战略落地。组建产业谋划团队,以开发区“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指引,深化“3+2”产业体系构建,围绕重点发展方向,潜心钻研产业重点项目引进方案,紧盯外部产业发展形势,及时捕捉发展机会,推进开发区重点产业扎根做强。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人事劳动局
5.改革招商引资方式,打开招商工作新局面。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由“漫天散网、四处出击”向“聚焦重点产业、精准出击”转变,借鉴裕廊工业园、苏州工业园的“敲门招商”模式,围绕开发区主导产业,梳理建立重大项目信息库,招商团队针对特定的项目、区域开展精准对接,挖掘投资意向,提高招商项目成功率。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产业发展事业部、招商云谷
6.构建全新的产业发展评价与激励模式。围绕招商引资与项目落地,梳理产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招商项目对接、跟踪、推进、落地及后评价体系。优化准入门槛和标准要求,选准选好能够补齐壮大开发区产业集群的优质项目。加大招商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全体干部员工参与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产业发展事业部、招商云谷
7.持续提升项目落地效率。做深做实前期工作与跟踪服务工作,全面落实“五个一批”和挂图作战工作机制,提高项目签约落地的成功率和实施过程的进资率。加大项目转化力度,全面落实“管行业必须管项目,管行业必须管投资”的要求,强化内部衔接与外部协同,切实加快项目“策划—储备—转化”进程,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入库,扩大有效投资。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安监局(环保局)、自然资源分局、社会发展局
8.优化产业发展支持体系。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提升空间治理效能。创新土地要素保障,加大低效土地清理力度,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完善区域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渠道。引进市场化教育资源,以“公办民办并举,普惠与品牌相结合”,打造特色教育品牌。
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分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社会发展局、人事劳动局、教育卫生局
(三)强化内部改革,激发内生活力
9.改进考评与分配机制。坚持以“能者上,庸者下、优者奖、劣者汰”为导向,以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建设为核心,聚焦业绩表现,优化绩效考核体系,突出可量化、可评价指标,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充分激发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结合全年目标完成情况,优化奖金分配体系,打破“大锅饭”,适度拉开差距,确保收入同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挂钩。落实“揭榜挂帅”机制,确保重点项目及专项任务有序推进。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人事劳动局、管委会办公室
10.开展流程优化行动。以办成“一件事”为导向,聚焦工作推进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全面推进流程优化。各部门要进一步压减关键事项涉及的材料、环节、时限,坚持主动服务、换位思考,构建手续最简、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办事环境,力促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全面提质增效。
责任单位:人事劳动局、规划建设局、经济发展局,各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漳州开发区“改革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黄强中
副组长:赵卫朋
成 员:蔡志勇、孔晓华、林朝晖、金彦云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负责“改革创新年”各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及推动。工作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赵卫朋
副组长:游卫东
成 员:许晓晖、唐世森、李毅坚、黄水泉、林文洲
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经济发展局。
(二)强化责任落实。工作小组按照本方案要求,制定细化任务清单,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各责任单位要细化工作措施,责任落实到人,认真抓好组织实施,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进展情况。各单位负责人要做到亲自抓改革,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三)强化协调配合。工作小组办公室要做好日常沟通协调和督促落实,及时掌握各项改革工作进度。各责任单位要树立一盘棋思想,严格按照责任分工,尽心尽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要加强沟通配合,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四)强化督查考核。各责任单位要加强对改革创新任务的跟踪督查,实行改革创新任务日常跟踪督促、半年检查盘点、年终考核总结,并对任务完成情况予以通报。
(五)强化宣传推介。宣传部门要开设“改革创新年”活动专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深入挖掘、广泛宣传在推进改革创新建设中的先进典型、生动实践及取得的成就,营造浓厚的氛围。
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分工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自由贸易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38号)要求,推动有关深化改革创新措施在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东自贸试验区)落地生效,制定本分工方案。
一、营造优良投资环境
(一)借鉴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经验,放宽外商投资建设工程设计企业外籍技术人员的比例要求、放宽人才中介机构限制。(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负责)
(二)编制下达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时,考虑自贸试验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有关省(市)的用地计划;有关地方应优先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省自然资源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三)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等工程审批类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四)授权自贸试验区开展试点工作,将省级及以下机关实施的建筑企业资质申请、升级、增项许可改为实行告知承诺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五)将外商投资设立建筑业(包括设计、施工、监理、检测、造价咨询等所有工程建设相关主体)资质许可的省级及以下审批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六)自贸试验区内的外商独资建筑业企业承揽本省(市)的中外联合建设项目时,不受建设项目的中外方投资比例限制。(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七)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下,对自贸试验区内的港澳台资建筑业企业,不再执行《外商投资建筑业企业管理规定》中关于工程承包范围的限制性规定。(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八)对于自贸试验区内为本省(市)服务的外商投资工程设计(工程勘察除外)企业,取消首次申请资质时对投资者的工程设计业绩要求。(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
(九)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自贸试验区内的社会办医疗机构配置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实行告知承诺制。(省卫生健康委,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自贸试验区内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干细胞临床前沿医疗技术研究项目。(省卫生健康委负责)
(十一)允许自贸试验区创新推出与国际接轨的税收服务举措。(省税务局、深圳市税务局负责)
(十二)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可以将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登记注册初审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有外资登记管理权限的市场监管部门。(省市场监管局,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三)支持在自贸试验区设置商标受理窗口。(省市场监管局,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四)在自贸试验区设立受理点,受理商标权质押登记。(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十五)进一步放宽对专利代理机构股东的条件限制,新设立有限责任制专利代理机构的,允许不超过五分之一不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年满18周岁、能够在专利代理机构专职工作的中国公民担任股东。(省市场监管局负责)
二、提升便利化水平
(十六)研究支持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的“两头在外”航空维修业态实行保税监管。(省商务厅、财政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省税务局、深圳市税务局负责)
(十七)支持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研究和探索赋予国际铁路运单物权凭证功能,将铁路运单作为信用证议付票据,提高国际铁路货运联运水平。(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广铁集团,广州市人民政府负责)
(十八)支持符合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省商务厅负责)
(十九)授予自贸试验区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登记管理权限。(省商务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支持在自贸试验区依法合规建设能源、工业原材料、大宗农产品等国际贸易平台和现货交易市场。(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一)开展艺术品保税仓储,在自贸试验区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之间以及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与境外之间进出货物的备案环节,省级文化部门不再核发批准文件。支持开展艺术品进出口经营活动,凭省级文化部门核发的准予进出口批准文件办理海关验放手续;省级文化部门核发的批准文件在有效期内可一证多批使用,但最多不超过六批。(省文化和旅游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
(二十二)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海关税款保证保险试点。(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
(二十三)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增加航空、铁路舱单申报功能。(省商务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民航中南管理局,广铁集团负责)
(二十四)支持自贸试验区试点汽车平行进口保税仓储业务。(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负责)
(二十五)积极探索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与“一带一路”重点国家和地区开展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推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新项目率先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试点,促进贸易便利化。(省商务厅,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州、深圳市人民政府负责)
(二十六)在符合国家口岸管理规定的前提下,优先审理自贸试验区内口岸开放项目。(省商务厅负责)
(二十七)在自贸试验区试点实施进口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省药监局负责)
三、推动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
(二十八)进一步简化保险分支机构行政审批,建立完善自贸试验区企业保险需求信息共享平台。(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
(二十九)允许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按相关规定为境外机构办理人民币衍生产品等业务。(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
(三十)支持坚持市场定位、满足监管要求、符合行政许可相关业务资格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人民币与外汇衍生产品业务,或申请与具备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合作开展远期结售汇业务等。(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
(三十一)支持自贸试验区依托适合自身特点的账户体系开展人民币跨境业务。(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
(三十二)鼓励、支持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基于真实需求和审慎原则向境外机构和境外项目发放人民币贷款,满足“走出去”企业的海外投资、项目建设、工程承包、大型设备出口等融资需求。自贸试验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境外人民币贷款,应严格审查借款人资信和项目背景,确保资金使用符合要求。(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省商务厅、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
(三十三)允许银行将自贸试验区交易所出具的纸质交易凭证(须经交易双方确认)替代双方贸易合同,作为贸易真实性审核依据。(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负责)
(三十四)支持自贸试验区内符合条件的个人按照规定开展境外证券投资。(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人民银行广州分行、人民银行深圳中心支行负责)
(三十五)支持在有条件的自贸试验区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省市场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四、推进人力资源领域先行先试
(三十六)增强企业用工灵活性,支持自贸试验区内制造企业生产高峰时节与劳动者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短期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允许劳务派遣员工从事企业研发中心研发岗位临时性工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三十七)将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人才中介机构审批权限下放至自贸试验区,由自贸试验区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并报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三十八)研究制定外国留学生在我国境内勤工助学管理制度,由自贸试验区制定有关实施细则,实现规范管理。(省教育厅、公安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三十九)鼓励在吸纳非卫生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医疗机构中医治未病专职医师职称晋升、中医治未病服务项目收费等方面先行试点。(省中医药局、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广州、深圳、珠海市人民政府负责)
(四十)授权自贸试验区制定相关港澳专业人才执业管理办法(国家法律法规暂不允许的除外),允许具有港澳执业资格的金融、建筑、规划、专利代理等领域专业人才,经相关部门或机构备案后,按规定范围为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市场监管局,广东银保监局、深圳银保监局,广东证监局、深圳证监局负责)
五、有关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责任。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协作,按照国家有关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确保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取得实质性成效。省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的沟通请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具体方案,争取有关改革措施在广东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
(二)加强权限下放和承接工作。对涉及国家层面的权限下放,省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和广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的沟通衔接,争取有关权限尽早下放;对涉及省级层面的权限下放,省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的沟通衔接,力争在2019年底前下放到位。广东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要增强主体意识,在人员、经费、培训、办公场所等方面做好承接工作保障,确保有关权限有效承接。
(三)强化统筹协调。省商务厅要切实发挥统筹作用,加强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和跟踪评估,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和复制推广工作,每年将有关工作情况报告省政府。
《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是破解创新驱动发展瓶颈制约的关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实践,实现重点突破。为充分发挥一些区域在改革创新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选择一些区域,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的先行先试,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和科技领域改革,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统筹推进军民融合创新,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合作创新,探索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进一步促进生产力发展,加快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问题导向,紧扣发展。把破解制约创新驱动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改革突破口,集中资源和力量,打通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创造新的增长点,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系统设计,统筹布局。把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根本目标,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强化顶层设计,选准试验区域,统筹中央改革部署与地方改革需求,总体规划,分解,滚动推进,加快重大举措的复制和推广。
——全面创新,重点突破。把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双重任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领域改革,注重工作衔接,聚焦最紧迫、有影响、可实现的重大举措,大胆先行先试,营造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生态和政策环境。
——强化激励,人才为先。坚持把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放在各项改革政策的优先位置,解放思想,完善机制,给予科技人员合理的利益回报和精神鼓励,创新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模式,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三)主要目标
力争通过3年努力,改革试验区域基本构建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长效机制,在市场公平竞争、知识产权、科技成果转化、金融创新、人才培养和激励、开放创新、科技管理体制等方面取得一批重大改革突破,每年向全国范围复制推广一批改革举措和重大政策,形成若干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区域性改革创新平台,创新环境更加优化。一些区域在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科技投入水平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明显加快,创新能力大幅增强,产业发展总体迈向中高端,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提升,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拥有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培育新的增长点,发展新的增长极,形成新的增长带,经济增长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科技进步,劳动生产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大幅提高,发展方式逐步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转变,引领、示范和带动全国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形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新动力。
二、主要任务
改革试验重点围绕推进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关部署,统筹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充分授权部门和地方,从3个层面提出改革试验任务:一是已明确了具体方向、需要落地的改革举措;二是已明确了基本方向、全面推开有较大风险、需要由中央授权地方开展先行先试的改革举措;三是正在探索并取得一定经验、需要局部试验和推广的相关改革举措,以及地方在事权范围内自主提出、对其他区域有借鉴意义的相关改革举措。当前,改革试验要聚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着力从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深化开放创新等4个方面,开展改革探索。
(一)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
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明晰市场和政府在推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准入、金融创新等改革,构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推进要素价格倒逼创新,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良好市场环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建立和完善政府创新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研究建立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指标,强化创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加快形成职责明晰、积极作为、协调有力、长效管用的创新治理体系。
(二)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进一步打通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通道。强化体制机制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着力改变科研与市场分离状况,加快推进科研院所、高等教育等改革。按照遵循规律、强化激励、合理分工、分类改革的原则,加快科研院所改革,探索去行政化,发展社会化新型研发和服务机构。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探索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模式。加速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产业化,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服务,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充分激发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
(三)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
进一步用好利益分配杠杆,让创新人才获利,让创新企业家获利。建立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加快推进人才流动、激励机制等改革,强化对创新人才的激励,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打破创新人才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人才与企业科技人才的双向流动,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探索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四)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
充分利用全球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开展更高层次的国际创新合作。加快推动建立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机制,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计划对外开放,探索更加开放的创新政策、更加灵活的合作模式,鼓励外资企业引进更多的创新成果在我国实现产业化,促进国内技术和国内品牌走出去,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渠道和范围,主动融入全球创新体系,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三、试验布局
(一)统筹部署
紧紧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总体部署,选择若干创新成果多、体制基础好、转型走在前、短期能突破的区域,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改革试验主要以试验任务为依托,采取自上而下部署任务和自下而上提出需求相结合的方式,体现差异化。承担改革试验的区域需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1)创新资源和创新活动高度集聚、科技实力强、承担项目多,研发人员、发明专利、科技论文数量居前列;(2)经济发展步入创新驱动转型窗口期,劳动生产率、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比重、研发投入强度居前列;(3)已设有或纳入国家统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各类国家级改革创新试验区;(4)体制机制改革走在前列,经验丰富,示范带动能力强;(5)对稳增长、调结构能发挥重要支柱作用;(6)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工作,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机制完善,机构健全等。
试验区域的选择要与现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型试点省份、国家级新区、跨省区城市群、创新型试点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专利导航产业发展试验区、境外经贸合作区、高技术产业基地等相关工作做好衔接。充分发挥各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在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总体部署下,由相关部门按照改革要求,继续牵头推进现有相关工作,并结合地方需求开展专项改革试验。
(二)有序推进
结合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等区域发展重点,围绕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长三角核心区域率先创新转型、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促进产业承东启西转移和调整、加速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选择1个跨省级行政区域(京津冀)、4个省级行政区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和3个省级行政区域的核心区(武汉、西安、沈阳)进行系统部署,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和科技等领域改革的相互衔接和协调,探索系统改革的有效机制、模式和经验。其中河北依托石家庄、保定、廊坊,广东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安徽依托合(肥)芜(湖)蚌(埠)地区,四川依托成(都)德(阳)绵(阳)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在相关地方提出改革试验方案的基础上,按照方案成熟程度,逐个报国务院审批后启动实施。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的统筹协调,审议有关改革试验重大任务、布局、政策和措施建议。在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建立部际协调机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担任召集人单位、科技部担任副召集人单位,会同相关部门、承担试验任务所在区域省级政府等组成,指导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讨论改革试验方案,统筹协调改革试验中的重大政策问题,考核、评估改革试验工作。承担试验任务所在区域要建立健全省级层面协调机制,负责研究提出改革试验方案,推进落实改革试验任务,配合做好改革试验成效评估和成果推广应用工作。
(二)建立政策措施保障机制
针对改革试验任务部署和需求,各相关部门要积极研究支持改革试验的政策措施,预先做好有关工作安排和部署,确保后续改革试验工作顺利推进,一些探索开展先行先试的重大改革举措要率先在试验区域落地,改革举措需要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的部分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办理;积极创新支持方式,加强政策协同,支持和允许改革试验过程中试错、容错和纠错;积极支持试验区域内的中央级科研机构、高等学校经主管部门授权参加相关改革试验。相关地方政府要设计好改革试验任务,狠抓重大改革举措落实,在其职责范围内研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做好与相关部门的衔接和协调,切实形成合力。
(三)做好监督评估和推广应用工作
发挥部际、省级协调机制作用,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对试验地区进行监督检查和第三方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宣传和推广典型经验。根据改革试验监督检查和评估情况,按成熟程度及时分类提出重大改革举措推广建议。对较为成熟的改革举措,报国务院批准后在更大范围推广。
(四)实施进度安排
2015年,京津冀、上海、广东、安徽、四川、武汉、西安、沈阳研究制定改革试验方案,协调落实有关改革举措,明确阶段任务和目标,条件成熟后逐项报国务院批准实施。
2016年,全面推进落实试验区域的改革部署,开展阶段总结评估,对成熟的改革举措及时向全国推广。
2017年后,滚动部署改革试验任务,组织开展对试验区域的中期评估,适时推广重大改革举措。
试验区域的改革试验方案原则上规划3年,每项改革试验任务在1年内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经验。
相关区域的省级政府组织研究编制具体改革试验方案,提出改革试验的主要任务、目标、时间表、路线图和政策需求等,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报送申请并抄送相关部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在部际协调机制下,共同研究改革试验方案,提出试验建议,经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审议后,报国务院审批。
各有关部门和地方要按照本方案精神,统一思想,密切配合,强化全局和责任意识,勇于创新,主动改革,积极作为,抓好落实,确保改革试验工作取得实效。各有关方面要及时总结、宣传改革试验进展和成效,加强社会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
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课程作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好大中小学思政课,现就新时代学校思政课课程教材改革创新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一是把握新时代。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加强“四个自信”教育,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在大中小学各学段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和课程教材内容中,实现全覆盖、贯穿全过程。二是推进一体化。建立纵向各学段层层递进、横向各课程密切配合、必修课选修课相互协调的课程教材体系,实现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教材内容的有效贯通。三是突出创新性。完善课程教材建设机制,优化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推动思政课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四是增强针对性。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编写适用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五是注重统筹性。总体推进,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做好各项工作。
二、课程目标体系
按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立足于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进行一体化设计,以了解学习、理解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主线,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情,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生平故事,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规则意识,知道宪法有关常识,初步具有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讲礼貌、守纪律、知对错;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二)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法治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三)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四)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识大局、尊法治、修美德;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重在加强理论教育和学习,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研究生课程重在探究式教育和学习。
三、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成长规律,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课程体系。在小学及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高中阶段“思想政治”、大学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落实课程目标要求,重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实现整体设计、循序渐进、逐步深化,切实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实效性。
(一)小学、初中阶段
小学、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必修课程,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品德、法律常识、中华文化、心理健康等,课时占小学、初中阶段九年总课时的6%~8%。
(二)高中阶段
1.普通高中课程设置
立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普通高中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共6学分。
选择性必修课程围绕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等开展教学,共6学分。
2.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
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开设“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必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治,共144学时。
围绕时事政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法律与职业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就业创业创新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教学内容,开设选修课程,不少于36学时。
(三)大学阶段
大学阶段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
1.大学阶段必修课程
本科课程设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学分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学分
(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4)思想道德与法治 3学分
(5)形势与政策 2学分
在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学分按有关要求执行。
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设置: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
(2)思想道德与法治 3学分
(3)形势与政策 1学分
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学分
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学分
2.大学阶段选择性必修课程
各高校结合本校实际,统筹校内通识类课程,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宪法法律等,开设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选择性必修课程,确保学生至少从“四史”中选修1门课程;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概论等,开设硕士、博士研究生选择性必修课程,硕士研究生至少选择1学分课程。各高校要安排选择性必修课程必要学时,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统筹审核把关作用。
各高校要规范实践教学,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切实提高实践教学实效。
四、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现有课程内容基础上,重点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进教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公共卫生安全教育等方面内容的全面融入,实现学段纵向衔接、逐层递进,学科、课程协同联动。
(一)小学课程。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等的关系,结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懂得当代中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初步了解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初中课程。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宪法和法律、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中国和世界等内容,通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
(三)高中课程。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坚定“四个自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职业道德教育。
(四)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课程
本科及高等职业学校专科要围绕以下课程内容,根据不同类型学校和不同层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讲授反映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原理,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学习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升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世界的能力,增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定“四个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党史、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关系,帮助学生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精神,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高等职业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注重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形势与政策”,主要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基本国情、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问题,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五)研究生课程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讲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深入分析当代世界重大社会问题和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等热点问题、全球治理问题、当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当代重大社会思潮和理论热点等,提高学生正确分析、研判当代世界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五、教材体系建设
(一)完善教材编审制度。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国家教材委员会指导和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的统编统审统用。依据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思政课课程标准,教材实行“一标一本”,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大学阶段必修课教材实行“一纲一本”。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组织编写本科、高等职业学校专科、研究生必修课教材,按程序审核后报中央审定,适时推出。适时组织编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材,规范“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资料编写使用。由教育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组织编写选择性必修课教学大纲或教材。地方或高校开设的思政课选修课教材,由地方或高校负责组织审核选用。
(二)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机制。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主编和主要编写人员联席沟通制度,定期研究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健全一体化教材建设的编审专家库,加强编写人员与审核专家的沟通交流,发挥审核专家的指导作用。建立一体化教材建设监测反馈机制,跟踪研判评估教材使用情况,为加强教材研究和修订完善提供支撑。
(三)加强教材研究。重视和加强思政课课程教材建设的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重大问题研究。持续开展课程教材一体化研究,每门思政课教材内容、不同学段及同一学段各门思政课教材内容的相互关系研究,教材文献资料、学术话语、表述方式、呈现形式研究,以及思政课课程与教材、教学评价之间的互动研究等,促进思政课教材的科学性、权威性与针对性、生动性有机结合。
(四)构建立体化教材体系。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配套用书的建设和管理,依规进行编审工作。国家统编的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按现行要求组织编写。高校思政课必修课教材的配套用书,根据需要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审核、推荐使用。支持、鼓励研制优秀教案、课件和案例等,推进数字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立体化教材体系。
六、组织领导
(一)加强领导。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高度,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作出具体的实施工作安排,确保取得实效。省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材一体化建设,做好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专项经费。省级宣传部门要从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高度推进实施。各学校要加强党组织对学校思政课的统一领导,落实党组织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课机制。
(二)组织好教学。开齐开足课程,大中小学都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确保学时学分和教学质量。健全教学机构,小学应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思政课教师,中学应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高校要根据课程设立教研室(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和中小学组建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创新联合体。充分挖掘各学科专业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在教学中注重多样化评价方式,综合考核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三)培训好教师。针对教材重点内容和难点问题,组织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专题研修,确保实现全覆盖。围绕教材使用,分课程、跨课程、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每年至少一次。结合教学实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研讨,共同探讨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规律。
(四)使用好教材。统一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教材使用情况作为教学监测、评估、检查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指标。组织教师加强教材重点难点的研究,准确把握教材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做好教材内容向教学内容的转化,组织教师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整理案例,切实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
第三篇:管理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管理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提高公司驾驭市场的水平,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保持公司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地发展,切实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全面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公司的各项工作和事业上新的台阶。根据总公司的统一部署,经公司研究决定2005年
在我司广泛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特制定“南康分公司管理创新年活动方案”。
一、管理创新年活动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以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实现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决策为指导,以集团公司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为契机,结合我分公司工作实际,立足公路工程施工和公路养护为主导产业,以促进“观念现代化”、“资本流动化”、“产权多元化”、“结构合理化”、“品牌精品化”、“经营规模化”、“技术高新化”、“管理科学化”、“效益最大化”为目标,通过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和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运作,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多元化产业协调配套发展,推动公司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向更高层次和更深层面发展。
二、管理创新年活动的主要目标
1、观念现代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顺应改革大趋势,紧跟国际、国内现代化企业管理创新步伐,不断创新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工作方法、管理理念。结合分公司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手段,创新管理模式。
2、资本流动化。通过竞聘上岗、培训上岗和人才招聘等手段和途径,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配置,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为企业争创最大化效益。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率、完好率,充分调动现有的闲置资金,积极参与市场投资与开发,开拓一些效益前景较好,增值空间较大的新市场。
3、产权多元化。以公路工程施工、养护为龙头产业,充分利用公路资源优势,建立和完善公路工程施工企业机制,通过参加公路工程招投标,积极参与公路建设市场化运作,切实增强企业的辐射力和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国有资产的市场潜能。培育发展与之配套的机械设备租赁、工程机械施工、对外承包经营等相关的辅助产业,逐步开拓绿化、市政工程等与之相关的行业。
4、管理科学化。运用现代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来管理企业,明确各方面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及行为规范,形成以制度管理,按程序办事的科学管理模式。
三、活动范围
公司所属各科室、养路队、机修站、乳化沥青站、工程队。
四、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学习讨论,宣传发动。时间自2005年2日中旬开始至2月底结束。主要任务是: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广泛深入的宣传发动,进行全面部署。本着“大胆想、大胆试、大胆创”的原则,采取集中学习和分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学习国有改制企业管理创新和现代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要弄懂什么是创新、怎么创新、创新的意义和作用、创新的重点和突破点等关健问题。通过学习讨论、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管理创新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调查研究,制订方案。时间自2005年3月1日开始至3月31日结束。围绕2005工作、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结合分公司实际制订实施方案。
1、全年工作、安全生产目标:
⑴生产目标:公路养护小修保养好路率综合指标:年平均好路率达到80,其中,国省道年平均好路率达到82;养护大中修工程优良率实现100。
⑵经济目标:公路养护正常小修保养工程全年总经费不突破计划,其中,分公司管理费控制在39.1万元;工程及其它产业经营年产值500万元,实现税后利润30万元。
⑶管理目标:实行一票否决的单项管理目标。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全年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综合治理目标:全年无违法、违纪案件;计划生育管理目标:全年无计划生育违纪案件。文明路创建目标:G105线K2136.12~K2173.039,计36.919Km;G323线K152.42~K186.89,计19.87Km;文明道班创建目标:东山道班、唐江道班、龙回道班争创市级文明道班。
2、具体方案:
⑴养护管理。在养护道班管理上,优化人员配置,在养护路线上,优化队属养护路段。分公司所属各科室、队、站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的原则。在4月中旬以前完成竞聘工作。优化管养路段,323线康余段水泥路刚刚建成,养护工作量相对较小,在3月底前撤消浮石养路队建制,其管养路段划归东山养路队,适当增加东山养路队人员编制。向分公司内部发出通知,将乳化沥青站承包给个人,定编三人(全部是正式职工),每年上交分公司适当的管理费用,在4月中旬以前完成此项工作。赣丰线南康境内唐江至罗边
段进行公路绿化工程,栽种女贞球、塔柏、意杨等树苗一万四千余株,计划在四月底前完成。今年,我公司将继续加大重点路线105线、323线的养护工作,因它交通流量大,均属敏感路线,在养护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控制住每一分开支,做到精耕细作,少花钱多办事。同时,加大唐康线的养护力度,唐康线有15.29公里老油路,该线始建于1992年,属3公分沥
青表处路面,虽经2003年对重点路段进行了重铺外,其余地段至今未曾大修过,且该线交通量猛增(6000余次/昼夜),且大吨位车辆多(100多吨运废钢铁、钢材往返于上犹—南康),导致路面严重老化,路基发软,路面易起坑槽、龟裂、变形等病害。我公司将统计其严重病害路段数据上报总公司,并请总公司及时下拨大修养护经费,及早排除唐康线路面质量差、影响行车安全的隐患。
⑵工程管理。我公司今年将积极参与公路工程的投标工作,到目前为止,已参与两个工程的投标。今年,我公司还计划在南康市区域内承接市政工程,以达到拓展市场的目的。参照《赣州通威公司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制定出一系列制度,正确处理质量、进度、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坚决杜绝以牺牲质量为代价、赶工冒进的行为,严格施工监理程序,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根本,达到用制度管人、管工程,合理使用人才资源,以管理出效益,建精品工程,争创公路工程建设全优良的目标。
⑶机务管理。如何盘活我公司现有机械设备,是我公司机务工作的重点,利用好这些资源也是我公司发展产业多元化的关健。我们将采取主动出击的战略,对外承揽工程机械施工,机械设备租赁、对外经营承包等。同时,改进和提高机械设备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继续优化乳化沥青站的管理,投入资金改进和提高乳化沥青的产量和质量,拓宽乳化沥青销售渠道,争取成为赣州本土乳化沥青供应的中坚力量。
第三阶段:结合实际,抓好落实。时间自2005年4月上旬至12月上旬。主要任务是:按照公司和各基层队站的管理创新年活动方案,结合实际,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1、树立创新理念。要顺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时代需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强化创新意识,摈弃过去不符合时代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在全体干部职工中树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生存发展的理念。通过观念、体制、机制、管理的整体创新,建立起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促使公司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2、建立创新机制。管理创新年活动由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各部门协助,实行月检查通报制度。对活动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扬,对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创新管理方式,推动管理创新年活动向纵深发展。
3、选好创新载体。公司围绕九个创新的主要目标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工作的难点和重点,选准、选好创新载体。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际操作,发挥各种优势,营造浓郁的创新氛围。
4、务求创新实效。管理创新年活动必须结合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狠抓落实。通过抓工作落实,推动创新活动的开展,通过深入开展创新活动,使各项工作出成效、出经验、显亮点、树形象。
第四阶段:检查验收,总结表彰。时间自2005年12月中旬至2006年元月。主要任务是:下属各单位对管理创新年活动进行总结,并形成文字材料报公司管理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创新成果评比活动,召开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表彰管理创新年活动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第五阶段:成果申报,继续深化。(2006年元月以后)主要任务是:申报国家管理创新奖,并以此为契机,继续深化管理创新进程。
五、组织机构
成立南康分公司管理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刘亨福
副组长:邱邑俊、徐积江
成员:张永忠、蓝贤忠、孟有生、于荣鸽、王赣彬
联系电话:0797-6636876
六、具体要求
1、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开展管理创新年活动是公司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改革交通管理体制,实现交通事业持续快速发展重要决策的具体体现,是创建以“开拓创新、诚信务实、奋发图强、勇创一流”的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效载体,是推动公路建养事业发展的必然途径,是全面履行市委、市政府赋予职能的有效保证。只有不断地创新,用理念更新启发人,用制度创新规范人,用团队目标激励人,才能保持良好发展的态势,从而达到人员素质更高、业务水平更优、工作成绩更大、社会诚信更好的管理目标。各基层单位要深刻认识此次活动的意义,切实明确活动的内容、方法,提高参与的自觉性、主动性。在活动中,要始终注意结合实际,做到在部署工作有计划,落实工作有实效,检查工作有考核,总结工作有经验,保证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好范文版权所有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更新思想观念是体制、机制、管理创新的前提和关键。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和精神状态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破除无所作为、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树立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思想观念;破除求稳怕乱的思想观念,树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破除视野狭隘、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确立发展眼光和战略思维。围绕管理创新年活动,要坚持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大胆地创,多做有利于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聚力量的工作,促进公司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更新,动员和激励他们积极投身管理创新年实践活动。
3、克服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通过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不断增强政治意识;通过营造学习理论、学习业务的氛围,不断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大力倡导团结协作精神,不断增强团队意识;通过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以身作则,踏实工作,不搞形式主义,扎扎实实组织开展好管理创新年活动,以此推进公司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第四篇:巩固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巩固创新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JT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发展近年来JT工作取得的成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全市JT工作争名次、上台阶、创一流,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在全市JT调查系统开展巩固创新年活动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全市JT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坚持一个中心(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提高两个水平(提高JT服务水平,提高JT信息化水平),加强三项建设(JT基层基础建设、JT法制建设、JT队伍建设),突出四个重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JT巡查、JT方法制度改革、构建和谐工作机制),促进全市JT工作争名次、上台阶、创一流,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JT保障。
二、目标要求
围绕省局提出的开展“巩固创新年活动”工作要求,市局与各县区JT局、局机关各科室签定了工作目标责任书,细化、量化了JT创新的内容和实现目标。通过深入扎实地开展巩固创新年活动,解决JT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JT工作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各项专业JT工作水平在全省位次明显前移,JT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JT服务水平明显提升,JT、信息、咨询功能进一步完善,JT队伍素质全面提高。
三、具体措施
深入开展“巩固创新年活动”,以JT理论、JT观念和JT体制的创新为先导,加强JT调查、JT分析和JT预测方法的创新,进一步改进JT技术和JT手段,全面提高JT工作水平。
(一)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促进全市JT工作改革创新
一是创新管理模式,结合《公务员法》,制定了《机关干部考勤制度》、《科室岗位职责》等新的管理制度,对干部请假、休假、日常行为规范、职能职责等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与各科室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了科室职责和岗位人员职责,细化、量化了全年工作目标任务。
二是健全和完善JT方法制度。重点是加快建立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JT监控指标体系。创建和完善与民生密切相关的物价、房价、日光温室建设成本核算等专业JT制度。提高节能减排、文化产业、非公经济的JT调查水平。
(二)以服务中心为宗旨,促进全市JT工作改革创新
一是办好JT年鉴、JT提要、JT快报、JT分析资料、JT信息等这些JT部门的拳头产品,依之为载体,不断提高JT信息、分析咨询服务的时效性、准确性和权威性,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服务。
二是继续把围绕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开展JT调查研究作为JT服务的重点领域,市县JT部门将结合实际,组织骨干力量成立课题调研组,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提供一批有分析、有见解,具有较高决策参考价值的调研报告。
三是筛选课题,加大专题调查研究力度。围绕市委、市政府领导点题,成立局领导挑头的课题调研组,选定了农民增收、经济结构调整、民生问题、免耕技术推广的可行性研究、投资及招商引资、日光温室、经济发展趋势研究、工业发展等8个调研课题,局领导每人牵头负责1-2个课题,力争在年内完成调研任务。为党政领导指导决策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参考依据。
四是组织编写改革开放30年系列资料,从JT的视角全面展示我市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成就。
五是积极协商在电视台和《WW日报》开辟动态JT数据公布专栏,每月对全市经济社会主要指标进行公布。
(三)以提高数据质量为中心,促进全市JT工作改革创新
JT部门和JT人员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在数据收集、处理、评估、审核、上报、发布等环节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确保JT数据“真实可信,不出假数”。
一是加强对县区数据的监控、评估,确保源头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是加强对专业数据及部门数据的联审力度,以准确的专业JT数据支撑GDp核算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三是加强对JT数据的管理工作,切实杜绝“一门多数、数据出多门”的混乱现象,确保JT数据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JT部门将把保证JT数据的时效性、准确性上升到保证JT系统政令畅通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的高度来对待,坚决杜绝专业数据的迟报、误报情况,确保JT数据质量不出问题。2008年县区目标责任考核时,这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力争使JT数据质量经得起省局的评估,经得起领导的推敲,经得起实事的考验。
(四)以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手段,促进全市JT工作改革创新
制定出台了《信息工程实施意见》、《局机关网络管理制度》,在年内开通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加大“JT业务数据处理统一平台”的推广应用水平,强化干部职工的计算机实用技能培训。上半年完成对“WWJT信息港”的改版、升级工作,年内开通外网。力争使JT信息化水平走在市直部门的前列。
(五)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促进全市JT工作改革创新
紧紧围绕JT调查中心工作,抓班子、带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精干、高效的JT调查队伍,构建和谐文明的JT机关。
一是加强学习。制定每月一课等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加强政治、经济理论和JT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更新JT专业知识,努力提升JT业务水平。
二是强化教育培训。制订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紧紧抓住国家和省JT局加大对基层JT人员培训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轮训。继续开展JT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和JT员从业资格培训工作,力争取得JT师和高级JT师职称者比例每年都有所提高。
三是加强作风建设。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查找并解决机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使干部作风明显改进、组织纪律明显加强、工作效率明显提高、部门形象明显改观。加强调查研究,切实增强透过数据把握发展规律的能力。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态度和业绩,把JT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六)以基层基础为支撑,促进全市JT工作改革创新
一是加强县、乡(镇)JT工作规范化建设。认真开展县区JT工作巡查工作,全面落实基层基础建设的“五个制度性文件”。在原来乡镇“五有”、村“三有”建设的基础上,要大力推行乡镇、街道JT站“八有一通”(有机构、有牌子、有专人、有房子、有桌椅、有微机、有制度、有台帐和网上报表畅通)和村“三有”建设。力争在年内实现全市80%以上的乡镇、街道达到“八有一通”标准,二是切实加强企业JT工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确保9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商企业中设立JT机构,配备综合JT人员;在规模以下工商企业配备兼职JT人员,保障源头JT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加强部门JT工作规范化建设。强化对部门JT调查项目的审批和备案工作,建立JT部门与部门JT资料的交换制度。年内将对市直有关部门进行JT巡查,促进部门JT的规范化水平。力争使我市的JT谌基层基础建设水平走向全省的前列。
四、组织领导
成立WW市JT局开展巩固创新年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赵新辉任组长,局、队其他领导班成员为副组长,局、队各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领导小组将对各县区JT局,各科室开展JT创新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季度、跟踪督查,适时通报开展情况。建立JT创新激励机制,年底将对在JT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的县区、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五篇:安庆市迎江区财政局文件
安庆市迎江区财政局文件
迎财﹝2017﹞39号
安庆市迎江区财政局关于开展“三公经费”
支出情况自查的通知
各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直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以及省委、省政府三十条规定,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切实将中央关于绝不允许增加“三公经费”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据《安庆市财政局关于开展“三公经费”支出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财行[2017]209 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对我区2016 “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进行自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查范围和内容
自查范围:区财政拨款的预算单位(含行政、事业单位)2016年1-12月“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情况。
自查内容:“三公经费”制度建设、经费支出、经费开支渠道,以及经费支出是否符合标准和规定、支出科目列报是否准确、是否履行报批手续等。
二、自查方式和时间
各预算单位要围绕检查内容和范围及时组织开展自查工作,区财政部门将任务布置到主管部门,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到基层单位,并对自查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形成书面报告报送区财政部门。
各预算单位的自查报告及“三公经费”专项检查情况表(电子版)于4月14日前报送区财政局,以便区财政局汇总上报市财政局。
三、有关要求
各预算单位要高度重视“三公经费”支出自查工作,并结合2015“三公经费”支出情况,认真总结“三公经费”支出管理的经验与不足,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及时落实整改工作,切实做到“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同时做好省、市检查组的迎检工作。
市财政局将组织各县(区)财政部门于4月17日-4月21日开展交叉检查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随机赴县(区)预算单位开展抽查。省督查组于4月25日后开展抽查,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现场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具体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
附件:“三公经费”检查情况表
安庆市迎江区财政局 2017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