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

时间:2019-05-14 04:5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

第一篇:《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

《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

席平张宇圣 罗宁

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

二○一五年四月二十一日

一、制作背景

中国开启丝绸之路。始盘古开天地创造亚欧大陆,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华夏子民开创了以儒释道为基础的农耕文明;夏商周、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引领世界发展数千年。汉武帝命张骞开启丝绸之路,通达西域藩国,开启了亚欧大陆的驼队驿站、东学西渐、西学东用、文化交流和商贸往来的繁荣时代。

欧洲开启现代工业文明。欧洲文艺复兴开创平等自由、启迪现代智慧、创建市场制度、发明科学技术、开启工业文明、带领世界步入新时代!

东亚肩负世界经济新引擎。时间指针转到21世纪,中日韩、东南亚依靠东方儒家思想、借鉴西方工业文明、建立新型国际市场机制,勤劳智慧的亚洲人民,建造了东方经济板块,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一带一路”连接“东”、“西”带动中亚、西亚。国家主席习近平站在亚欧版块之上审时度势,提出共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将华夏农耕文明、欧洲工业文明和世界经济新引擎融会贯通,这是东亚、中亚、西亚和欧洲经济的联接,亦是古代、现代和未来文明的融合,共建“一带一路”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新格局指出大方向。

为了全面综合地展示“一带一路”伟大战略,陕西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际陆港工作专业委员会研究绘制了《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以下简称“示意图”)。

二、基本结构与作用

示意图全面展示亚欧大陆板块,辅以北非、澳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部分地区和部分海洋,主要内容:一是粗线条的勾画出古代不同朝代的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所经之处;二是重点标明现代丝绸之路——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新亚欧大陆桥、南亚欧大陆桥;三是将古今丝绸之路的线路融入一图,将国际贸易城市、国际物流线路、文化开发渊源融入一图,为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提供全面、综合审视亚欧板块的平台。

三、作用与意义

古代丝绸之路分为沙漠丝绸之路(绿洲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源远流长,她伴随着华夏一族的强弱兴衰;她时而波澜壮阔,时而涓涓细流;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引领华夏一族复兴富强,开拓新丝绸之路、谱写新的篇章。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以横跨亚欧大陆的三条铁路运输大通道为基础的经济带:一是亚欧大陆桥北通道——西伯利亚亚欧大陆桥,东起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途径西伯利亚、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目前运行正常;二是亚欧大陆桥中通道——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港、途经乌鲁木齐、西至荷兰鹿特丹港,目前通而不畅;三是亚欧大陆桥南通道——南亚欧大陆桥,东起上海港,途径昆明、印度、西

至荷兰鹿特丹港,目前尚未开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依托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抵达五大洋、四大洲的各个港口,编织起世界国际贸易网络。

示意图是将古今各个主要时期丝绸之路线路走向进行分析、研究绘制成图。本图主要是为配合“丝绸之路”的研究和决策,满足社会对经济和交通的交流,使人们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和历史都有所了解。

四、主要内容

示意图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现代陆地丝绸之路线路、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线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郑和七下西洋线路。

(一)现代陆地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北、中、南三条国际贸易大通道:北通道(西伯利亚大陆桥)、中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南通道(南亚欧大陆桥),图中标出线路走向、线路里程、换装站、铁路规矩、重要节点城市。

1、亚欧大陆桥北通道。又称“西伯利亚大陆桥”,全长11932公里,以西伯利亚铁路为主,东起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参崴港),经赤塔、乌兰乌德、叶卡捷琳堡和莫斯科、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波兰的华沙和波兹南、德国的柏林和汉诺威,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

2、亚欧大陆桥中通道。又称“新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港,以中国的陇海—兰新线、北疆线铁路为主,出中国后主要分为北线、南线:

北线,全长11000公里,东起中国连云港港,经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和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的阿克斗卡和阿斯塔纳、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堡和莫斯科、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波兰的华沙和波兹南、德国的柏林和汉诺威,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

南线,全长14000公里,东起中国连云港港,经郑州、西安、兰州、吐鲁番和喀什、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乌兹别克斯坦的吉扎克、土库曼斯坦的土库曼纳巴特和捷詹、伊朗的德黑兰、土耳其的开塞利、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保加利亚的普罗夫迪夫和索非亚、塞尔维亚的克拉约瓦和蒂米什瓦拉、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捷克的布拉格、德国的德累斯顿、柏林和汉诺威,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

3、亚欧大陆桥南通道。又称“南亚欧大陆桥”,全长16890公里,东起中国上海港,以上海到昆明的铁路为主,经杭州、贵阳和昆明、缅甸的曼德勒、孟加拉的达卡、印度的新德里、巴基斯坦的巴哈瓦尔布尔和托兹基、伊朗的德黑兰、土耳其的开塞利、安卡拉和伊斯坦布尔、保加利亚的普罗夫迪夫和索非亚、塞尔维亚的克拉约瓦和蒂米什瓦拉、匈牙利的布达佩斯、斯洛伐克的布拉迪斯拉发、捷克的布拉格、德国的德累斯顿、柏林和汉诺威,到达荷兰的鹿特丹港。

(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现代海洋运输航线)

古时帆船以季风为主要动力,开拓了东起中国东南沿海港口,途径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到达中东和北非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现代船舶以柴油为动力,不受自然条件的影响,通达世界各个港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传承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线路,依托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抵达五大洋、四大洲的各个港口,编织起世界国际贸易网络。

世界主要远洋航线包括太平洋航线、大西洋航线、印度洋航线;中国主要远洋航线有:中国--红海航线、中国--东非航线、中国--西非航线、中国--地中海航线、中国--西欧航线、中国--北欧和波罗的海航线、中国--北美航线、中国--中南美航线。

(三)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线路

1、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奉派出使西域,于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归长安,开通了誉满全球的“丝绸之路”。张骞率队从长安出发,途径陇西、龟兹、疏勒、大宛、蓝氏城、莎车、于阗、鄯善、陇西,最后回归长安。

2、张骞出使西域(第二次)。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奉派出使西域,于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归长安。访问众多西域国家,各国也派使者回访长安,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张骞率队从长安出发,途径陇西、敦煌、楼兰、龟兹、疏勒、大宛、蓝氏城、番兜城和今南亚地区,最后回归长安。

3、汉朝时期丝绸之路

在汉武帝、张骞之后,班固(公元32年—92年)、班超(公元32年—102年)兄弟开通、经营丝绸之路30年,在西北震慑匈奴,使西域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为平定西域,促进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班超出使西域,从洛阳出发,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过陇西、敦煌,抵达西域鄯善、于阗、疏勒、龟兹、伊吾卢,后回归汉朝。

公元97年,甘英出使大秦(罗马),从洛阳出发,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过陇西、敦煌,抵达西域鄯善、于阗、疏勒后向西,抵达波斯湾地区。

4、三国时期丝绸之路

《三国志·卷六十》记载,东吴黄武五年至黄龙三年(公元226—231年),孙吴大将吕岱派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出访东南亚。他们到达的国家和地区有林邑(今越南中南部)、扶南(今柬埔寨)、西南大沙洲(今南海诸岛)及大秦、天竺等。三国东吴时的交州刺史“岱既定交州,复进讨九真,„„又遣从事南宣国化,暨缴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遗使奉贡。”

5、隋唐时期丝绸之路

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长期的政治分裂局面,国力空前强大。隋炀帝时已经有意识地经营丝绸之路,与西域各国联系密切。唐太宗时终于打通丝绸之路,重新建立了与西汉时功能相似的安西都护府(后来又有北庭都护府)。唐高宗时,唐朝的羁縻制度达到顶峰,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唐朝的羁縻州府,总数达到八百多个,最远的是在波斯地区。从唐太宗开始,各国尊称唐朝皇帝为天可汗,标志着以唐朝(公元618-907年)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的建立,亦是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保证。

公元615年至长安的西方各国贡使不仅来自西突厥和葱岭以东之龟兹、疏勒、于阗诸国,还来自葱岭以西河中地区的安、曹、何、穆诸国。隋炀帝也曾派侍御史韦节、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藩诸国,并到达罽宾国(克什米尔)、王舎城(印度比哈尔西南的拉杰吉尔)和安、史等国。

6、元朝时期丝绸之路

元世祖忽必烈于公元1276年,发兵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统一了中国全境。由元朝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组成的蒙古帝国将丝绸之路变成中国国内运输线路。以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大都(今北京城)为中心,设置了帖里干、木

怜、纳怜三条主要驿路,构筑了连通漠北至西伯利亚、西经中亚达欧洲、东抵东北、南通中原的发达网络。形成元上都、集宁路、德宁路、净州路等草原商贸城市。

7、明清时期丝绸之路

从草原丝路北行再西去的旅蒙商人,直到明清时期还经常来往于乌兰巴托、科布多,甚至莫斯科之间。

8、草原丝绸之路

草原丝绸之路是指中国中原地区向北越过长城入塞外,然后穿越蒙古高原、南俄草原、中西亚北部,西去欧洲的陆路商道。其中最重要的城市是讹答剌、塔拉斯、托克马克。

主要包括三个部分:阴山道:由关内京畿北上塞上大同、云中或中受降城;参天可汗道:由塞上至回鹘、突厥牙帐哈尔和林;西段:由哈拉和林往西经阿尔泰山、南俄草原等地,横跨欧亚大陆。

9、南方丝绸之路

南方丝绸之路,西汉时期称为蜀身毒道,是起于四川成都,经云南,到达印度地区(南亚与东南亚)最远到达中东地区的贸易通道。总长大约2000公里,由多条主干道和支干道组成的交通网络,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之一。

据《南丝古道话今昔·南方丝绸之路示意图》载,南方丝绸之路主要由三条主干道组成:

(1)灵关道(汉)。又称旄牛道、西夷道,从成都经邛崃、芦山、天全、荥经、汉源、越西(汉称灵关)、泸沽、西昌、攀枝花入

云南,再经永仁、姚安到大理。其中,成都至芦山一段称为“临邛道”。

(2)朱堤道。又称五尺道(秦)、南夷道(汉)、石门道(隋唐),由成都南门大桥——万里桥上船。沿岷江而下,经乐山至宜宾。改由陆路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盐津,再经昭通(汉称朱堤)、曲靖、昆明、楚雄到大理与灵关道汇合。

(3)博南道(汉)。又称永昌道、天竺道(唐),从大理经永平(汉称博南)、保山到腾冲,再分为两路。一路由腾冲向西北,经古永入缅甸密支那,向西入印度,或顺伊洛瓦底江经曼德勒出海。另一路由腾冲向西南,经梁河、盈江,顺大盈江到缅甸的八莫,再顺伊洛瓦底江经曼德勒出海,或北上密支那。

(四)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

1、汉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南越后,即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远航南海和印度洋,《汉书·地理志》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开航”,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境内)、合浦(今广西合浦县境内)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后返航。汉武帝时期开辟的航线,标志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端。

2、魏晋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魏晋以后,开辟了一条沿海航线。这条航线自广州启航,经海南岛东面海域,直穿西沙群岛海面抵达南海诸国,再穿过马六甲海峡,直驶印度洋、红海、波斯湾。

3、唐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中期之后,西北丝绸之路阻塞,华北地区经济衰弱,华南地区经济日益发展,海上交通开始兴盛。“广州通海夷道”是最重要的海上交通航线,从广州启航,沿东南方向航行至屯门山(今广东深圳南头),然后西行,经海南岛东部海面,越过西沙群岛,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抵印度南部后,沿半岛西岸北上,再沿海岸线西行直达波斯湾,从波斯湾沿阿拉伯半岛西南行可到非洲东岸。

4、宋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宋朝时期航海技术的突破和空前经济贸易诉求使海上丝绸之路达到鼎盛,中国的丝绸、陶瓷、香料、茶叶等物由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国南海、波斯湾、红海,运往阿拉伯世界及亚非其他国家,而香料、毛织品、象牙等等物产则从海外带到中国。主要港口为交趾、占城、真腊、蒲甘、勃泥、婆、三佛齐、大食、层拔等。

5、元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元朝时期(公元1322年)复置泉州、庆元(宁波)、广州市舶提举司,中国大航海家汪大渊,由泉州港出海航海远至埃及,著有《岛夷志略》一书,记录所到百国。

据陈大震《南海志》记录,宋元时期与中国直接或间接有交往的国家或地区多达140多个,从地中海西部的西班牙南部,经过地中海,非洲东部,穿过印度洋地区各国,再到中南半岛和南海诸岛,直至中国东南沿海各地,都属于海上丝绸之路所编织的海洋贸易网络。

6、明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海禁,海上丝绸之路衰落。在十五世纪初的二十八年间(公元1405-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下西洋,游历了远至东非及红海沿岸的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7、清朝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施行“一口通商”政策即只开放广州,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

由广州出发,其一与朝鲜、日本进行贸易,其二,横渡太平洋,其三,下南洋,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抵达西亚,通过红海和苏伊士运河到达地中海沿岸港口,出直布罗陀海峡,到达英吉利、法兰西和西北欧各国家。

(五)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主要在太平洋西岸和印度洋周边国家,途经东南亚、南亚、中东、北非等地区,《明会典》记录了130个朝贡国,其中海上东南夷有62国。郑和七下西洋线路图参考于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数字博物馆。

1、第一次下西洋(公元1405年冬——1407年10月)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苏门答剌(今苏门答腊阿齐)、旧港(今印尼苏门答腊)、满剌加(今马来西亚马六甲)、锡兰山(今斯里兰卡)、古里(今印度卡利刻特)。

2、第二次下西洋(公元1407年冬——1409年夏末)占城、爪哇(今印尼爪哇岛)、满剌加、暹罗、渤泥(今加里曼丹岛)、锡兰山、加异勒(今印度西南岸加里)、柯枝(今印度科钦)、古里。

3、第三次下西洋(公元1409年10月——1411年7月)占城、爪哇、暹罗、满剌加、苏门答剌、阿鲁(今苏门答腊阿鲁)、锡兰山、柯枝、古里,溜山、阿拨把丹(今印度西部)、古里、小葛兰(今印度奎隆)。

4、第四次下西洋(公元1413年冬——1415年8月)爪哇、满剌加、锡兰山、柯枝、古里、阿鲁、彭亨(今马来西亚东南彭亨)、吉兰丹(今马来西亚吉连丹)、忽鲁谟斯(今伊朗基什姆岛)、溜山(今马尔代夫群岛)、木骨都束(今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麻林(今非州坦桑尼亚)。

5、第五次下西洋(公元1417年冬——1419年8月)占城、爪哇、满剌加、柯枝、古里、阿鲁、剌撒(今东非红海沿岸的剌撒)、木骨都束、麻林、不剌哇(今非州东岸的不哇)、忽鲁谟斯、苏禄、彭亨、沙里湾泥、锡兰山。

6、第六次下西洋(公元1421年春——1422年9月)占城、暹罗、满剌加、榜葛剌(今孟加拉国)、锡兰、古里、阿丹(今也门亚丁)、祖法儿(今阿曼东岸)、剌撒、溜山、柯枝、木骨都束、不剌哇。

7、第七次下西洋(公元1432年1月——1433年8月)占城、满剌加、苏门答剌、暹罗、锡兰、溜山、小葛兰(今印度半岛西南岸)、加异勒、柯枝、古里、忽鲁谟斯,祖法儿、剌撒、阿丹、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南方)、天方(今阿拉伯麦加)。

综上所述,《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以亚洲、欧洲大陆为主、兼述它洲,将现代陆地丝绸之路线路、现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古代陆地丝绸之路线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线路、郑和七下西洋五大部分融为一图,标出线路走向、线路里程、换装车站、铁路规矩、重要节点城市,为研究“一带一路”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提供框架性挂图,挂图板式新颖、国内首创,是研究古今丝绸之路的较好资料。

第二篇:丝绸之路简介(共)

丝绸之路简介

丝绸之路是一条横贯亚洲、连接欧亚大陆的著名古代陆上商贸通道。丝绸之路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地中海东岸(今罗马),全长7000多公里,中国境内的丝绸之路总长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自从张骞通西域以后,中国和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迅速增加。通过这条贯穿亚欧的大道,中国的丝、绸、绫、缎、绢等丝制品,源源不断地运向中亚和欧洲,因此,希腊、罗马人称中国为赛里斯国,称中国人为赛里斯人。所谓“赛里斯”即“丝绸”之意。丝绸之路

19世纪末,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开辟行走的这条东西大道誉为“丝绸之路”。德国人胡特森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成专著《丝路》。从此,丝 唐灭西突厥

绸之路这一谓称[1]得到世界的承认。丝绸之路,概括地讲,是自古以来,从东亚开始,经中亚,西亚进而联结欧洲及北非的这条东西方交通线路的总称。丝绸之路,在世界史上有重大的意义。这是亚欧大陆的交通动脉,是中国、印度、希腊三种主要文化的交汇的桥梁。丝绸之路,在新疆按其路线分为南、中、北三道。丝绸之路(Silk Road)古代贯通中西方的商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 Rich 丝绸之路

thofen)命名。不过他所指的是“从公元前114年到公元127年,中国于河间地区以及中国与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路线”。所谓西域则泛指古玉门关和古阳关以西至地中海沿岸的广大地区。后来,史学家把沟通中西方的商路统称丝绸之路。因其上下跨越历史2000多年,涉及陆路与海路,所以按历史划分为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按线路有陆上丝路与海上丝路之别。陆上丝路因地理走向不一,又分为“北方丝路”与“南方丝路”。陆上丝路所经地区的地理景观差异很大,人们又把它细分为“草原森林丝路”、“高山峡谷丝路”和“沙漠绿洲丝路”。丝绸是古代中国沿商路输出的代表性商品,而作为交换的主要回头商品,也被用作丝路的别称,如“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隋唐年代(589年~896年)丝路空前繁荣,胡商云集东都洛阳和西京长安,定居者数以万计。唐中叶战乱非常频繁,丝路被阻,后虽有恢复,规模远不如前,海丝绸之路风光集萃(19张)上丝路逐渐取而代之。北方陆上丝路指由黄河中下游通达西域的商路,包括草原森林丝路、沙漠绿洲丝路。前者存在于先秦时期,后者繁荣于汉唐。沙漠绿洲丝路延续千余年,沿线文物遗存多,是丝路的主干道。其起点一般认为是长安(今西安),其实它随朝代更替政治中心转移而变化。长安、郏鄏—洛阳、平城(今大同)、汴梁(今开封)、大都—燕京—北京曾先后为丝路起点。草原森林丝路从黄河中游北上,穿蒙古高原,越西伯利亚平原南部至中亚分两支,一支西南行达波斯转西行,另一支西行翻拉尔山越伏尔加河抵黑海滨。两路在西亚辐合抵地中海沿岸国家。沙漠绿洲丝路是北方丝路的主干道,全长7000多公里,分东、中、西3段。东段。自长安至敦煌。较之中西段相对稳定,但长安以西又分3线: ①北线由长安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②南线由长安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河州),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或怛罗斯(今江布尔)。自玉丝绸之路风光欣赏(20张)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路线

▲丝绸之路一般可分为三段,而每一段又都可分为中南北三条线路。

东段

东段:从洛阳、西安到玉门关、阳关,东段各线路的选择,多考虑翻越六盘山以及渡黄河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汉代开辟)

中段:从玉门关、阳关以西至葱岭。

西段:从葱岭往西经过中亚、西亚直到欧洲。

以下为丝路各段上的重要城市名称(括号内为古地名)。

三线均从长安出发,到武威、张掖汇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

北线:从泾川、固原、靖远至武威,路线最短,但沿途缺水、补给不易。

南线:从凤翔、天水、陇西、临夏、乐都、西宁至张掖,但路途漫长。

中线:从泾川转往平凉、会宁、兰州至武威,距离和补给均属适中。西安(长安):须弥山石窟、麦积山石窟、炳灵寺 石窟 武威(凉州)张掖(甘州)酒泉(肃州)敦煌(沙州):莫高窟、榆林窟

公元10世纪时期北宋政府为绕开西夏的领土,开辟了从天水经青海至西域的“青海道”。成为宋以后一条新的商路。天水 西宁 伏俟城 索尔库里盆地(索尔库里)

第三篇:丝绸之路节点城市情况简介

丝绸之路沿途各节点城市 经济社会发展市情简介

平凉市情简介

平凉是甘肃东部主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辖崆峒区和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六县一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2万,有汉、回、蒙、满等18个民族。

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的几何中心,自古为关中之门户,是甘肃的“东大门”,素有陇东旱码头之称。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平定高速连接西安兰州,随着宝平、平天高速和西平、天平铁路及750KV超高压、±800KV特高压输变电工程的陆续建成,平凉将成为甘肃东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西电东送的电力枢纽。

历史

早在3000多年前,周朝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当时比较先进的农耕文化。公元358年,前秦大将军苻坚进攻前凉,置平凉郡,取“平定凉国”之意,平凉由此得名。历史上曾孕育出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唐代著名政治家牛僧孺,明代“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等一批彪炳史册的杰出

人物。

资源

煤炭地质资源量在650亿吨以上,已探明可开采储量74.28亿吨。华亭煤田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石油资源量4.3亿吨以上,石灰岩储量30多亿吨,水资源总量13.73亿立方米,现状总用水量2.4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2.3%。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崆峒山等人文自然景观100多处。

产业

培育形成了煤电、草畜、果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原煤产量达到220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平凉红牛”为全国唯一的活牛类证明商标,牛饲养量达到103万头。“平凉金果”获得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和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等5张国家级名片,果品总产量达到78万吨。以崆峒山为主的旅游业年接待人数421万人(次)。

发展不断提速 “十一五“以来,平凉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全市生产总值23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66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30.7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6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6元。

兰州市情简介

兰州是甘肃省的省会,处在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38°之间,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在大西北处于“座中四连”的独特位置。市区南北群山对峙,东西黄河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城市依山傍水而建,层峦叠嶂,既体现了大西北的浑壮雄阔,又展现了江南的清奇秀丽。

兰州现辖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和永登、榆中、皋兰三县,全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31.6平方公里。

全市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925.98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55亿元,增长6.17%;第二产业增加值433.62亿元,增长10.23%;第三产业增加值461.81亿元,增长11.64%。三次产业比例为3.3:46.83:49.87。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351.96亿元,增长22.37%,占全市GDP的比重为38%。

资源概况

兰州及其邻近地区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境内已探明各种矿床156处,主要有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稀土和能源矿产等9大类、35个矿种,临近兰州的白银、金昌是我国镍、铅、锌、稀土和铂族贵金属的重要产地。兰州位

于黄河上游水能富集区,河川径流地表水资源总量384亿立方米,地下水总量9.6亿立方米。以兰州为中心的黄河上游干流段可建25座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可达1500万千瓦,现已建成的刘家峡、八盘峡、盐锅峡、柴家峡、大峡、小峡水电站与邻近地区的其它水电站构成我国最大的水力发电中心之一。

兰州是闻名全国的“瓜果城”。兰州百合,瓣大肉厚,香甜可口,是高级滋补营养品;兰州的玫瑰花,花大色艳,玫瑰油产量占全国的80%;兰州的黑瓜子,板大形正,被称为“兰州大板”,畅销海内外;兰州的白兰瓜、黄河蜜,清香溢口,实乃瓜中上品,民间素有“赏景下杭州、品瓜上兰州”的赞誉。

旅游概况

兰州历史悠久,自然风光独特,人文景观丰富,民族风情多姿,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兰州为中心的“丝绸之路”大旅游区内,有敦煌莫高窟、夏河拉卜楞寺、天水麦积山石窟、平凉崆峒山、永靖炳灵寺等著名历史古迹。兰州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有“陇右第一名山”——兴隆山,有4A级景区“兰州水车博览园”,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吐鲁沟、石佛沟、徐家山,以及五泉山、白塔山等自然风景区。近几年,兰州依据独特的城市环境建设的“百里黄河风情旅游线”,融“丝路文化、黄河文化、民

族文化”为一体,已逐渐成为兰州特色和代表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景观和旅游热点。

工业概况

兰州是黄河上游最大的工业城市和西部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布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与发展,工业化水平迅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能源电力、医药生物、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冶金有色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市有工业行业40多个,产品品种2万余种,工业精品5000多种。

交通通信概况

兰州是中国12个主干交通枢纽之一,是大西北铁路、公路、航空的综合交通枢纽,随着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兰渝(重庆)、兰成(成都)铁路的开建,其枢纽作用将更加重要。兰州是陇海、兰新、兰青、包兰四大铁路干线的交汇点,兰州西货站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货运站和新亚欧大陆桥上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公路四通八达,幅射周边地区,兰州至西宁、银川等周边城市的五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兰州中川机场与国内30多个城市直航,并开通新加坡、香港等旅游包机航线。兰州的通信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西兰乌、京呼银兰等四条数字光缆主干线均以兰州为

主节点,光缆、微波、卫星等通讯网络畅通,电信宽带网覆盖全境。

商贸概况

兰州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和著名的“茶马互市”,现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多层次、规范化的市场体系建设日益完善,流通服务功能明显增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活跃,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格局初步形成,辐射面达西部8省区,近400万平方公里和3亿多人口。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得到提升,超市和连锁经营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95.04亿元,同比增长17.03%。

科技文化概况

兰州是我国重要的科研基地。拥有以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为主体的各类科研和开发机构1000多家;有以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为代表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28个;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30万人,每年取得科研成果近500多项。有一批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和学科带头人,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3名。平均每百人拥有科技人员7名,人才密度高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建于1909年的兰州大学是中国著名的综合性重点大学和首批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是西北地区师资和少数民族教育培训中

心。

文化事业坚持“做西部文章,创全国一流”的思路,推出了《丝路花雨》、《大梦敦煌》、《龙源》、《读者》、《老柿子树》等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精品杰作。

城市建设概况

以三版城市总体规划为龙头,实施“东扩西进、南伸北拓”战略,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完善安宁新城区、榆中东城区、西固石化园区和高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路桥工程、城市给排水管网、燃气热力管网、电信电力管网建设。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和黄河水污染治理进一步加强。城区环境质量稳步好转,全年优良天数达到268天。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危险废物监管得到加强。城市自来水生产能力130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19.1万吨/日,天然气用户发展到47万户。

对外开放概况

1992年国家批准兰州为内陆开放城市以来,兰州的投资软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先后引进中粮可口可乐、吉利轿车、法国威立雅、丹麦嘉士伯等一批项目落地。对外交流不断加强,先后与日本国秋田市、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杨市等10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美国亚特兰大市、埃及法尤姆市等14个城市缔结为友好交流城市。兰州与国内各省市的经

济技术合作日益广泛,友好交往不断扩大,还先后与南京、福州、沈阳、石家庄、长春、合肥、西宁、银川、拉萨、呼和浩特、杭州、厦门、南昌、海口、三亚、蚌埠、上海卢湾区等17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区),与国内17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信息交流和合作网络。

西宁市情简介

西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黄河支流湟水上游,东经101°49 ′17〃,北纬36°34′13〃。市区平均海拔2295米,属大陆高原半干旱气候,平均气温6.1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天然的避 暑胜地。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和商贸中心,迄今为止有着2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辖城东、城中、城西、城北四个区和大通、湟中、湟源三个县以及正在建设的国家级西宁经济开发区和城南新区,总面积7649平方公里,2005年末常住人口209.50万,其中市区面积35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102.94万人,由汉、回、土、藏、蒙、满、撒拉等36个民族组成,是黄河上游第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中心城市。

本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四山夹三河”的形势分布,即冷龙岭--大通河--达坂山--湟水--拉鸡(脊)山--黄河谷地--黄河南诸山脉。河湟区多有宽谷中土壤肥沃的盆地。

河湟地区中部年降水量可达300~600毫米,夏季降雨占全年的70%。而西、北、南三面的山地区因受地形的影响,年降水量高达500~700毫米。冬季,本区受寒冷空气的侵袭较少,成为青藏高原冬季的“避风西宁是青藏高原的交通

枢纽。公路、铁路、航空运输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资源

西宁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依托全省的资源优势,有开发发展得天独厚的条件。

水能 青海地处黄河、长江、澜沧江源头,境内河流纵横,而且河床陡峭,河谷狭窄,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尤以黄河、长江水能资源最为集中,开发潜力极大。据勘探,全省有1万千瓦以上水能资源的干支流共108条,总蕴藏量2337.46万千瓦,分别占全国和西北地区总量的3.3%和27.8%。可开发的大中型水电站总装机为2099万千瓦,其中装机25万千瓦以上的电站可建17座,2.5万至25万千瓦的可建51座。西宁地表水和地下水也十分丰富,湟水河贯穿市区,全年径流量18.94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7.0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6.98亿立方米,水资源量13.99亿立方米。

植物 青海地处寒温带,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共有经济植物75科、331属、947种,其中种子植物约占三分之一。有各类药用植物约680种,著名中药材50余种,如西宁大黄、冬虫夏草、雪莲、贝母、甘草、藏茵陈、黄芪、麻黄、枸杞等畅销国内外。此外还有纤维类、油料香料类、食用观赏类植物数百种,其中以蕨菜、蕨麻、沙棘等最为驰名。绝大部分植物尚待开发利用。

动物 青海境内有野生兽类103种、鸟类294种,分别占到全国的1/3和1/4。现已查明的有经济价值的动物250多种。有国家级保护动物野骆驼、野牦牛、野驴、盘羊、白唇鹿、雪豹、黑颈鹤、苏门羚、黑鹳等10种,二类保护动物20种,三类保护动物9种。省内江河湖沼中,有各种鱼类37种,其中有经济价值的15种,大部分有待开发利用。

畜牧 青海是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和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全省草原面积3644.94万公顷,占全省面积的53.6%。草原载畜量2300万头(只)。每年产出13万吨牛羊肉和400多万张牛羊皮。其中被称为”雪山之舟“牦牛500多万头,接近全国的一半;绵羊1400多万只。纤维长、拉力强的”西宁毛“驰名中外。

矿产 现已发现各类矿产123种,探明储量的有97种。在全国的总储量中,有51种的储量居前10位,11种居首位。已经国家审定上储量表的矿产有70多余种,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81200亿元。其中,具突出优势的有:

盐湖资源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共有33个盐湖,经济价值最大的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锂矿区--东台吉乃尔湖和全国最大的钾镁盐矿区--察尔汗盐湖。已初步探明氯化纳储量3263亿吨,氯化钾4.4吨,镁盐48.2亿吨,氯化锂1392亿吨,锶矿1592万吨,芒硝68.6亿吨,上述储量均居全国第1位。其中,镁、钾、锂盐储量均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0%

以上。而且,盐湖资源品位高,类型全,分布集中,组合好,开采条件优越。

石油天然气资源 目前共发现16个油田、6个气田。石油资源达12亿多吨,已探明2.08亿吨;天然气资源2937亿立方米,已探明663.29亿立方米。

金属和黄金资源 矿种多,品位高,产地遍布全省各地。有色金属矿产有:铜(储量180万吨)、铅(110万吨)、锌(153万吨)、镍、钴、锡、钼、锑、汞等。黑色金属矿产有:铁、锰、铬、钛、钒等。另有贵重金属矿产金、银、铂;稀有稀土金属和稀散元素矿产锗、镓、锢、镉、锶、铍等,保有储量占全国的63%。

非金属矿产资源 共发现矿产36种,有5种列全国第一。主要有石棉、石墨、石膏、溶剂石英石、石灰岩、白云岩、耐火石英岩、硅石、耐火粘土等。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历史沿革

西宁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城北区朱家寨遗址、沈那遗址和西杏园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公元前121—111年间,西汉在今西宁设立了西平亭,标志着西宁正式纳入了西汉的版图。两汉以来,地处湟水谷地的西宁等地生产得到了发展,人口也不断增加,西宁及其周边地区在政治、经济、交通和军事上的地位越来越重

要。公元220年东汉灭亡,魏、蜀、吴三国鼎立,今西宁属曹魏的统治范围。222年,魏在今西宁市修筑了西平郡城。公元265年,西晋在今湟水流域仍置西平郡,辖西都(今西宁市)等地。

文化艺术

地方文艺 西宁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是一个多民族城市,其文化艺术的发展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从文艺形式看,有戏剧、曲艺、歌舞、音乐、民歌等。戏剧主要有眉户剧、平弦剧、藏戏、灯影戏、豫剧、秦腔。曲艺主要有平弦、越弦、下弦、道情、贤孝。歌舞音乐主要有汉族的社火、土族的安昭、回族的宴席舞、撒拉族的婚礼舞、藏族的锅庄舞以及藏传佛教寺院在祭祀、典礼、法会时演奏的寺庙音乐。民歌主要有汉、回、土、撒拉族喜爱的”花儿“和藏族的”拉伊“等。此外,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的酥油花、堆绣、壁画被誉为”艺术三绝“,黄南州的热贡艺术和湟中农民画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文艺团体 西宁现有专业文艺团体5个,演职人员585人,其中,省级剧团5个,演职人员362人;市级剧团3个,演职人员223人。这些文艺团体植根民族文化传统,创作上演了一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作品,代表作有大型民族歌剧《马五哥与尕豆妹》、《湟水谣》,民族歌舞《花儿红了》,秦剧《寇准罢宴》、《秦腔将军》,豫剧《石桥迷案》、《大唐公

主》等。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在北京和欧美、亚、非等地演出,受到外地、外国观众的欢迎。

体育事业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每年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150次左右。现在全市各主要公共场所有近80个健身辅导站点,每天参加晨练的人达3万多人次。市民参与体育锻炼,已成为西宁市区一道新的景观。

教育

长期以来,西宁教育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全市形成了县有中学、乡镇有中心小学、村有小学的基础教育网络。四区三县均通过国家高标准扫盲验收,都实现了”两基“目标。小学、初中少年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72%和98%,全市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3%。

武威市情简介

武威市地处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是丝绸之路自东而西进入河西走廊和新疆的东大门。位于北纬36°29′-39°27′,东经101°49′-104°16′之间,东靠白银市、兰州市,南部隔祁连山与青海省为邻,西与张掖市、金昌市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连。东南距省城兰州市276公里,西北距镍都金昌市74公里。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204公里。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12年10月被命名为中国葡萄酒城。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238平方公里,有93个乡镇、1125个村民委员会、8个街道办事处、71个居民委员会。常住人口18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0万人,乡村人口132万人,聚居着汉、藏、回、蒙等38个民族。

武威历史悠久,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命名武威。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都曾在这里设郡置府。武威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境内名胜古迹众多,雪域高原、绿洲

风光和大漠戈壁等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具有较高的文化旅游价值。

武威区位优越,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和内蒙、西通新疆,处于亚欧大陆桥的咽喉地位和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的中心地段,兰新、干武铁路、G30、G312国道贯穿全境,是河西重要的物流中心和商贸集散地。武威物产丰富,自古就是“人烟朴地桑柘稠”的富饶之地,地势平坦,光热资源丰富。武威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是全省瓜果基地及肉类繁育生产基地,也是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之一,尤其适宜发展酿造葡萄,产量占全省的65%。

酒泉市情简介

敦煌市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最西端,地处甘、青、新三省交界处,隶属于酒泉市,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平均海拔1138米,年降水量39.9毫米,年蒸发量2480毫米,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8亿元,旅游接待人数151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670元。

旅游资源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汉唐时期是丝绸之路上的名城重镇,著名的”佛教艺术圣地“,世界四大文化体系的汇聚地。境内现有各级各类文物点24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莫高窟、玉门关、悬泉置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处。特别是被称为”文化瑰宝“的莫高窟,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盛誉,199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除此之外,还有国家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鸣沙山•月牙泉,传颂千年的名关玉门关、阳关,保存比较完整的汉长城、河仓城和大自然神工鬼斧、妙造天成的国家地质公园雅丹地貌(魔鬼城)等一大批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的历史遗存、奇特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来寻秘探幽、观光揽胜。

矿产资源

敦煌地处内陆,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 3246.7 小时,年平均气温9.3℃,太阳年辐射总量153.76千卡/平方厘米,无霜期150天左右,为发展太阳能产业、优质林果业、旅游观光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敦煌是甘肃省瓜果、棉花、蔬菜主要产地之一,特别是以葡萄为主的优质林果已达到10万亩,敦煌红地球葡萄、无核白葡萄被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评为”中华名果“,敦煌葡萄生产基地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称号。

敦煌境内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钒、铁、磷、硫、石棉、芒硝等4大类(能源、金属、非金属、水气)26个品种,品位高、贮量大、易开采。其中位于方山口的钒资源,属大型矿床,探明储量125.86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07%,位居全国第四,平均品位 0.86 %,最高达 3 %,潜在经济价值28.24亿元。

基础设施

交通通讯优越便捷。敦煌铁路已建成运营,开通了敦煌到西安、乌鲁木齐、兰州、银川、酒泉五对客运列车,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已经国家批复立项,即将开工;境内公路是通往新疆、西藏、青海的交通纽带,省道314线高等级公路已

全线贯通,国道215线正在改扩建;敦煌机场即将由4C级扩建为4D级,现已开通了直飞北京、上海、西安、成都、西宁、乌鲁木齐、兰州等大中城市的航班。敦煌机场国际联检大厅建成并投入使用,敦煌航空口岸实行临时开放,邮电通讯发展迅速,能源供应充足,太阳能产业区建设已全面启动,城市功能和特色日益完善凸显。同时,与旅游业发展相配套的接待服务设施已具规模,全市共有宾馆饭店135家,其中星级宾馆40余家(五星级1家、四星级6家、三星级12家),总床位15000多张。经营国际国内业务的旅行社达到60余家,导游1014人,涵盖英、法、德、意、日、韩、俄等8个语种。招商引资政策优惠灵活。1992年,敦煌市被批准建立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给予了相应的优惠政策。结合实际,又制定了《敦煌市关于招商引资合作贸易的优惠政策规定》,在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税费征收、劳动用工、工商注册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优惠政策,使投资环境更加优越。

哈密市情简介

哈密市是哈密瓜的故乡,以盛产哈密瓜闻名于世。哈密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素有“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为邻,西毗鄯善县、木垒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北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相接,东北与蒙古国隔山相望。国界线46.67千米。全市面积8.5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疆总面积的5.2%。哈密市城市规划区面积448.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平方公里。下辖18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91个行政村、41个居委会。全市总人口44.33万人,城镇化率达61.81%,有汉、维、哈、回等36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人口占71.1%,少数民族人口占28.9%。2003年以来,哈密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国家园林城市”、“中国观赏石之城”等荣誉称号。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34.56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一产完成15.09亿元,增长8.9%;二产完成60.44亿元,增长28.3%;三产完成59.03亿元,增长1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3.78亿元,同比增长56.4%;招商引资完成投资44.6亿元,增长40%;地方财政收入12.94亿元,同比增长46.7%,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5元,同比增长10.7%。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567元,同比增长16.9%。

哈密区位优势明显,相对于疆内其它地州,距离内地最近,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哈密地处亚欧腹部、中西亚经济圈范围内,拥有十分重要而独特的战略地位,既是新疆向内地开放的门户,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桥头堡,具有向东向西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哈密交通正在逐步向以干线公路、高速公路、铁路、航空为一体的综合网络发展,形成了东连甘肃、西接乌鲁木齐、北邻蒙古国,辐射城乡、四通八达的区域交通网络。特别是“一主两翼”铁路的规划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罗铁路的建设,嘉峪关—阿拉山口铁路电气化改造,哈密—将军庙、哈密—临河等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使哈密具备了建设东联、西出、南通、北拓功能的立体交通枢纽城市的有利条件,哈密将成为“东联西出、西来东送、南通北拓”的立体交通枢纽。

哈密地区优势资源已被国家确定为能源开发的重点,自治区已把哈密确定为新疆“西煤东运”的战略能源基地,多家大企业大集团入驻哈密参与优势资源开发。哈密市经过多年来自我发展、自我积累所形成的良好条件和发展环境,以及各族干部群众思发展、盼发展、谋发展的强烈愿望和内在动力,使哈密市的跨越式发展更具坚实的基础保障和无限的

生机活力。国家正在启动编制的“十二五”规划和西部大开发第二个十年规划,将支持的重点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国家实施的新一轮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哈密有幸得到河南省的对口支援。为哈密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

哈密工业园区于2003年2月启动建设,2006年批准为自治区级工业园区,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园区采取“一园多区”的发展模式,由广东工业加工区、重工业加工区和有色金属工业加工区组成,已累计投资3亿多元。目前园区已形成以风电设备制造、黑色、有色金属采选加工、煤炭初加工、石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等产业积聚,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主要优势资源

(一)农牧业资源情况

哈密市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大枣为主的林果业、设施农业和现代畜牧业等特色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明显提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5.75亿元。全市现有耕地面积42万亩,天然草场2360万亩。哈密瓜种植面积 3万亩左右,年产商品瓜7万多吨,红枣种植面积31.06万亩,挂果面积8.5万亩,产鲜枣1.33万吨。2010年末全市牲畜存栏41.25万头(只),出栏74.82万头(只),其中大畜出栏3.63万头、猪5.31万头、羊65.88万只;家禽出栏109万羽;

育肥牛羊81万只,肉类总产量达到2.08万吨;奶产量达到3.08万吨。

(二)矿产资源情况

哈密市是新疆矿产资源的富集地区,矿产资源种类多、品位高、储量大,目前,已发现探明的各类矿产78种,占新疆已发现矿产种类的65%,储量位居新疆前位的有17种,主要优势矿种有煤炭、铁、镍、铜、石材等,被称为新疆“天然的聚宝盆”。

1、煤炭

哈密市煤炭预测资源量3389.6亿吨,占新疆预测资源量18.8%;探明储量416.21亿吨,占新疆探明储量18.06%,2、铁矿

哈密目前已发现数百处铁矿(化)点,重点矿区有 26 处。预测资源量22.1亿吨,累计探明储量 4.2亿吨,保有储量3.21亿吨,均居全疆第一位。

3、铜镍矿

哈密目前已发现铜镍矿产地8处,查明镍资源储量118.24万金属吨,预测资源量1584万金属吨,居全疆第一位,仅次于镍都金川,居全国第二位。

4、铜矿

哈密目前已发现铜矿产地14处,查明资源储量148.97万金属吨,预测铜资源量1200万金属吨以上,居全疆第二

位。

5、石材

区内石材资源较丰富,以储量大、埋藏浅、品种多、质地优为特点,岩体分布广,目前探明保有资源量为5276多万立方米,预测资源总量约数亿立方米以上,主要矿区目前开发利用的主要品种有“天山翠”、“天山白麻”、“小白麻”、“天山兰”、“星星兰”、“双井花”、“双井红”、“紫星云”、“黑冰花”等具有一定特色和知名度,在全国65个名优石材品种中,哈密就占有7种。

此外,其他金属矿钼矿、金矿及非金属矿石英石、石灰石、石盐、钾盐、石膏、白云石、膨润土等矿产在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等方面也具一定优势。

(三)、可再生能源资源情况

1、风能:哈密市风能资源十分丰富,风功率密度≥150W/平方米总面积(资源总量)为17562平方公里,技术开发量达到2652.4万千瓦,2、太阳能:哈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14.66兆焦/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充裕的地区之一。哈密市东南部、星星峡等全年日照时数达3500小时,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

(四)旅游业资源情况

哈密旅游资源类型全、特色浓、潜力大。自然景观融大

漠、绿洲、雪山、松林、山川和草原等南北疆风光于一地,有“新疆缩影”之称,被誉为“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一日游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

哈密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7家,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AAAA级旅游景区2家:哈密王府景区、哈密雅尔当风景区;AAA级旅游景区3家:白石头风景名胜区、哈密瓜园、金色年华度假村;AA级旅游景区2家:天山之夏狩猎场、红军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哈密市域内旅游星级宾馆(饭店)10家,(其中四星级3家,三星级4家,二星级2家,一星级1家)。

吐鲁番市简介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的中心,地理坐标位于东经88°5′~89°54′,北纬41°20′~43°35′。是吐鲁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地区行政公署驻地。312国道、吐乌大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南疆铁路横穿境内,是内地连接新疆、中亚地区及南北疆的重要通道,交通十分便利。总面积13690平方千米,人口28万,聚居着维吾尔、汉、回等27个民族。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0千米,东临哈密,西、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和硕、尉犁、若羌县毗连,北隔天山与乌鲁木齐及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奇台、吉木萨尔、木垒县相接。

吐鲁番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东部,天山支脉博格达峰南麓,吐鲁番盆地中部。东邻鄯善县;西接托克逊县;南抵库鲁克山与尉犁县相连;北至天山分水岭,与乌鲁木齐、奇台、吉木萨尔等县毗连。

市区距火车站50千米,总面积13689.71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4.9平方千米。总人口约28万(2010年末)。有维吾尔、汉、回等民族。

地势北高南低中间凹,火焰山自西而东横贯盆地中部,山前是戈壁、中部是低洼平原,南部山丘、戈壁、荒漠三种类型兼有。艾丁湖是我国大陆最低处(海拔-154米)。水资源有天山水系、火焰山水系、坎儿井水系等。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少雨,太阳辐射强,夏季高温多风。年均气温13.9℃,年均降水16毫米。

交通运输

吐鲁番机场位于吐鲁番市西北郊,距吐鲁番市区约10公里,处于市区与大河沿镇及七泉湖镇之间,距乌鲁木齐市

180公里左右。机场航站楼5300平方米,跑道长2800米,宽45米,飞行等级为4D,按照满足B737、A320系列等飞机起降要求设计。机场迁建工程总投资4亿元左右,由中央财政、民航专项资金和新疆地方政府共同筹措。是国家民航局、自治区“十一五”规划重点机场建设项目。

民族风情

吐鲁番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吐鲁番市位于天山东部博格达山南麓,吐鲁番盆地中心,市区距乌鲁木齐市184公里。市域南北长约262公里,东西狭窄不规则,最宽处约90公里。吐鲁番风光美丽,市郊有火焰山,千佛洞,苏公塔,葡萄沟,交河故城坎儿井,阿斯塔那古墓等美丽的景观和古迹,市内有博物馆,博物馆里面还有新疆地区保存最完整的巨蜥化石。市内还有高昌公园,在建的水上乐园和民俗度假区,可谓是民俗古城。

气候条件

吐鲁番属独特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因地处盆地之中,四周高山环抱,增热迅速、散热慢,形成了日照长、气温高、昼夜温差大、降水少、风力强五大特点,素有”火州“、”风库“之称。全年平均气温为14℃,夏季平均气温在30℃左右,全年气温高于35℃的炎热天气,平均为99天;高于40℃的酷热天气,平均为28天。因此,吐鲁番市又被

称为“热城”。

旅游景点 葡萄沟

从吐鲁番市遥望火焰山,赤砂灼灼,草木不生。但火焰山峡谷中距市区约15公里的葡萄沟,却别有洞天,景色秀丽。与沟外形成鲜明的对照。一进沟口,铺绿叠翠,茂密的葡萄田漫山遍谷。溪流、渠水、泉滴,给沟谷增添了无限诗情画意,桑、桃、杏、苹果、石榴、梨、无花果、核桃和各种西瓜、甜瓜及榆、杨、柳、槐等多种树木,遍布沟中,使葡萄沟又成了“百花园”、“百果园”。春季,繁花似锦;盛夏,硕果累累。沟中藤蔓交织,曲径通幽,串串葡萄,举手可及。葡萄沟南北长约8公里,宽半公里,居住着维吾尔、回、汉三个民族共约6000多人。现有耕地400余公顷,葡萄种植面积即达220余公顷.沟中产无核白葡萄、马奶子、玫瑰红、比夹干、喀什哈尔、黑葡萄和梭梭葡萄等品种.此外还有果酒厂生产的多种葡萄酒、葡萄罐头等。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距吐鲁番市约40多公里。它是古代高昌王国城乡官民的公共墓地,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

里。墓葬按家族种姓分区埋葬,以天然砾石为界,畛域分明。

火焰山

火焰山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

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吐鲁番郡王府

吐鲁番郡王府位于吐鲁番市区东郊的葡萄乡木纳尔村,距吐鲁番市区2公里,毗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苏公塔,周围葡萄园环抱,环境优美是游客、摄影爱好者的最佳首选景点,也是欣赏民族歌舞、品尝民族御宴的好去处。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坐落在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 的悬崖峭壁上,南距高昌古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的著名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吐峪沟

吐峪沟位于新疆吐鲁番鄯善县境内,东距吐鲁番市约55公里。这里曾经是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

坎儿井简介

吐鲁番有着与著名的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列为三大中国古代工程之一的骄傲——坎儿井。坎儿井是劳动人民为了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根据本地气候、水文特点等生态条件,创造出来的一种地下水道工程。吐鲁番地区素称“火洲”、“风库”,气候极其干燥,很久以来就出现大片的绿洲。这奥秘之一,就是在吐鲁番盆地上分布着四通八达,犹如人体血脉似的坎儿井群和潜流网络。

乌鲁木齐市情简介

乌鲁木齐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中国西部桥头堡和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她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天山山脉中段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全市辖7区1县(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达坂城区、米东区、乌鲁木齐县),总面积1.42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261.88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市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地处北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37'33”-88°58'24“,北纬42°45'32”-44°08'00"。面积:全市面积按新区划调整后为1421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365.88平方千米。海拔580米~920米。自然坡度12‰~15‰。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西南与和静县为邻;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乌鲁木齐东有吐哈油田,南有塔里木油田,北有准东油田,西有克拉玛依油田。地下煤炭储量在百亿吨以上,可采煤层总厚度80米,素有“油海上的煤城”之称。湖盐、芒硝、石膏、油页岩、铜、锰、铁矿也有很大储量。拥有耕地5.4万公顷、牧草场60万公顷、野生草原植物300余种、可养殖水面1604公顷。热力、风力资源极为丰富,拥有我国西部最大的风力发电厂。

【旅游资源】独具特色。乌鲁木齐地势起伏剧烈,气候差异显著,有险峻的冰峰峡谷、出露完整的地质刻面、规模宏大的化石产地,是高山探险、滑冰滑雪、沙海猎奇、科学考察等活动的极好场所。从巍巍天山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间,依次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高山亚高山草甸草原景观、山地森林景观、山地草原景观、山麓荒漠景观、沙漠景观。千变万化的垂直自然景观为科学考察和旅游观光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乌鲁木齐市区有著名的红山、鉴湖、阅微草堂等“八景”,市郊有南山风景区、天山天池等旅游胜地。

【民族风情】多姿多彩。居住在乌鲁木齐的众多民族,团结和睦,共建家园,创造了多姿多彩、富有神奇魅力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建筑风貌、节日庆典、服饰装束、工艺土产、风味佳肴、娱乐习俗等构成了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肯弹唱等民族文体活动以及边疆民族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对异国他乡的游客深具魅力。

【人口结构】

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为3112559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08183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030725人,增长49.51%。年平均增长率为4.10%。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10775人,占51.75%%;女

性人口为1501784人,占48.25%。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2331654人,占总人口的74.91%,各少数民族人口780905人,占总人口的25.09%。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世居民族13个。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等族。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总人口311.03万人(第六次人口普查口径)。

【历史沿革】

“乌鲁木齐”为古准噶尔语,意为“优美的牧场”。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就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镇。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乌鲁木齐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中原与西域经济文化的融合处。古往今来,许多志士文人都曾驻足乌鲁木齐,留下了“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水间”和“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一批描绘乌鲁木齐美好景观的名篇佳作,使乌鲁木齐闻名遐迩。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中,乌鲁木齐作为祖国西北屯垦戍边的屏障,为发展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建设边疆、巩固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做出过重要贡献。

奎屯市情简介

奎屯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的一个县级市,奎屯河因此而得名。位于新疆

西北部,地处天山北麓和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在乌鲁木齐市以西253千米,克拉玛依以南,东与塔城地区沙湾县相连,西与塔城地区乌苏市相邻。北疆铁路穿过,217国道和312国道在此交会。面积1171平方千米,人口31万,有汉、哈萨克、维吾尔、回等民族。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部分是山前冲积平原,奎屯河纵贯西部,市区多渠道。是以轻工业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有酿酒、卷烟、针织、毛纺、棉纺、化工、印刷、造纸、塑料、食品等工业。

奎屯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东距乌鲁木齐市253公里,南邻国家级石化基地独山子,西连乌苏市,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带的中心,被经济学家誉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全市总面积1109平方公里,户政管辖人口29.4万人,市区人口14万人,有汉、哈、维等30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93%。

人口简况

奎屯市辖5个街道、1个乡。全市总人口285299人,其中:团结路街道 37961人、乌鲁木齐东路街道 19656人、北京路街道 32778人、乌鲁木齐西路街道 12379人、火车站街道 7119人、开干齐乡 483人、车排子兵团123团虚拟乡23973人、高泉兵团124团拟乡 20167人、柳沟兵团125团拟乡 22288人、科克兰木126团拟乡 15161人、苏兴滩兵团127团虚拟乡 16790人、前山兵团128团虚拟乡 14457

人、五五兵团129团虚拟乡 16223人、六十户兵团130团虚拟乡 20143人、喀拉苏兵团131团虚拟乡 19151人、风城兵团137团虚拟乡 6570人。

自然环境

因地处天山山前凹陷地带,其地貌按形成原因可划分为堆积地形(如冲积、湖积平原,沼泽平原)、剥蚀堆积地形、侵蚀堆积地形和侵蚀构造地形四大类。奎屯市位于北天山山前坳陷,奎屯河古冲积扇的中下部,表层覆盖,由新生代沉积物组成,沉积厚度巨大。奎屯市地震基本列度为七度。根据198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抗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疆自治区地震所关于《新疆独山子乙烯工程地震报告》研究,经新疆综合勘察设计院认定,“奎屯开发区在规划、设计中不考虑断裂对工程的影响”。

交通运输

奎屯是新疆的交通枢纽城市,奎屯是新疆乌奎高速公路的终点站;通过铁路、公路,奎屯将新疆东、南、西、北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乌—奎—赛高速公路、312国道、217国道在城区交汇,独库公路穿越天山,是连接南北疆的主要交通要道。奎屯火车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上从中国西部入境的第一个区段编组站,是北疆铁路客货运输的中心站,亚欧大陆桥横穿西去,直抵荷兰鹿特丹。国际客货列车、乌奎双层旅游客车以及西安至奎屯直达客车均已相继开通,2014年

5月1日开通城际列车,乌鲁木齐至奎屯3对。每趟列车可运送旅客892人,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小时。奎屯因此成为“欧亚通衢第一埠”。

社会事业

交通发达:312国道和217国道交汇于此,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由此贯通,使奎屯扇形辐射新疆北部所有边境口岸,成为国家和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奎屯火车站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西部入境的第一编组站,年货物吞吐量1000万吨,建有粮油、棉花、茶畜、生产资料、建材等10个物资中转库,11条铁路专用线。国际客货列车、奎屯——西安直快车、奎屯——乌鲁木齐双层旅游列车均已开通。新疆第一条高速公路--乌鲁木齐——奎屯高速公路于2000年9月建成通车。

通讯便利:奎屯市电信局是省间辅助中心局,具备国内外先进的通讯手段。全市每百人拥有电话28.6部。亚欧光缆新疆最大中继站和全国广播电视网络新疆北部枢纽站均设于此。

能源充裕:已有供电能力54万千伏安,另有2×330MW热电厂正在建设中。

基础设施超前:建成区道路硬化面积17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49平方米。有设施一流的市体育中心及文化中心。

工业体系完整:初步形成了以电力、纺织、钢铁、化工、卷烟、建材、食品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有新疆唯一的卷烟企业,年生产能力20万大箱。有生产能力在30万锭的棉纺织厂。是新疆主要的粮棉油基地之一。棉花产量达250万担。

市场繁荣兴旺:商贸流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初具规模,已逐步成为新疆北部的客货流集散地。

开发区方兴未艾: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紧邻奎屯火车站和乌奎高速公路,其工业区、商贸区、高新技术园区先期开发区域均已实现“六通一平”。

投资环境日趋完善:先后制定和完善了一系列鼓励投资开发、促进经贸合作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形成了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奎屯市是自治区第一个文明城市,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市,并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明星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城市,全国绿化先进城市。

经济发展

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奎屯市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科技、教育、文化体育等社会各项事业继续走在全疆前列。

医疗卫生事业稳步发展,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2个,卫生技术人员1528人,医生786人,床位数1463张。

邮政、电信、银行、保险等行业对奎屯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有邮政营业厅10所,设邮政代办点8个;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等通讯企业8家,本地电话用户数10.4万户,电话普及率76.1%,互联网用户1.1万户;有综合及专业银行7家,营业网点43个;保险业有8家公司,其中7家公司在各商业银行设立了代办点。

奎屯市先后获得全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等荣誉称号。

农业特产

辖区内农业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及少量红薯等杂粮;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番茄、甜菜、胡麻、打瓜;油料作物有油菜、向日葵、黄豆、花生等;蔬菜有小白菜、油白菜、大白菜。莲花白、芹菜、葫芦瓜、韭菜、黄瓜、辣椒、茄子、土豆、大葱等;瓜果类有西瓜、甜瓜、苹果、葡萄、李子、皤桃等。畜牧物产主要有:牛、羊、猪、马、奶制品、皮毛等。

教育

奎屯市的基础教育在自治区教育厅、伊犁州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把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是认真贯彻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

上的两个《决定》,奎屯市教育局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行全员聘用制、强化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使我市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奎屯市的教育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个闪烁的亮点,正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旅游

市郊旅游点有活火山群、新疆第一口油井、第一座炼油厂旧址等,有泉沟水库、奎屯水库、柳沟水库,皇沟一、二水库。星级宾馆有:奎屯东方国际大酒店(三星级)、奎屯军垦宾馆明珠楼(三星级)、奎铁大酒店(三星级)。奎屯饭店、供销大厦(二星级),海德酒店(四星级,建设中)。奎屯市独特的交通优势,使奎屯市成为通往那拉提、天鹅湖、唐布拉、巩乃斯草原、塞里木湖、怪石沟、魔鬼城、哈纳斯等全国知名景点的必经之路。全市有旅游饭店40余家、床位近5000张。国家旅游部门批准的星级和涉外旅游定点宾馆、酒店6家,三星级宾馆3家。东方国际大酒店、军垦宾馆、北铁大厦、金泽大酒店等星级宾馆,上至总统套间,下至普通间共918间,床位2205张。其内部设施豪华,功能齐全,集歌舞、娱乐、服务于一体;饮食风格独特,可提供川、鲁、湘、粤等不同菜系的菜肴和富有地方风味的新疆名菜。市区还建有街心公园、青年公园、西公园、南公园、体育公园、铁路公

园6座休闲场所。工作之余外出度假,市内奎屯旅行社等三家旅行社可为你提供疆内外的民情民俗旅游、沙漠旅游、生态旅游、探险旅游、草原旅游、风光旅游等项目。周边地区有沙湾温泉度假村、鹿角湾风景区、乔尔玛风景区等度假旅游观光区。

商业

该市购物相当方便,本市有商业网点3563个,各种贸易市场12个,已建成较大的商业中心和街区6处,有投资2亿元人民币的西部国际贸易中心、还有投资6000万元正在筹建的鑫洋国际超市、投资5000万元的红旗商厦等各类商厦鳞次栉比,建筑气势宏伟,商品丰富,服务优良,商贸服务网络齐全。200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5亿元,是该区域的金融、商业、服务、娱乐中心。

文化

奎屯市文化市场繁荣,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比翼齐飞。市内建有能容纳1.5万人的体育中心,曾成功的举办了自治区第八届运动会。体育中心拥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室内篮球馆、射击馆等体育场所。

霍尔果斯市情简介

霍尔果斯是位于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一个陆路口岸,与哈萨克斯坦隔霍尔果斯河相望。经伊霍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2国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在这里结

束。

霍尔果斯是中国最早向西开放的口岸,曾是在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1881年正式通关,通关历史129年,是目前中国西北五省综合运量最大的国家一类公路口岸,也是中国向西面对中亚、西亚乃至欧洲距离最近,最便捷的口岸,已成为中国政府实施“东联西出,西来东去”战略的重要支点。

霍尔果斯地处连霍高速,陇海兰新铁路的最西端,处在上合组织成员国与观察国整体区域在西部的核心位置,距上海4825公里,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670公里,距伊犁首府伊宁市90公里,距中亚中心城市、中心市场阿拉木图378公里,距哈萨克斯坦最近的城市雅尔肯特35公里。连霍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并将于2011年与横贯哈萨克斯坦连接欧洲的高速公路网连接,新疆第一条电气化铁路将于2011年10月通到霍尔果斯,并将于2012年与哈萨克斯坦铁路实现接轨;中国第二条年输气300亿立方的输气管线,也将由土库曼斯坦途经霍尔果斯首站输往中国的珠三角,最终进入香港和澳门。

霍尔果斯口岸还是中国西部环境最优、基础设施最好、体制最顺、发展承载力最强的口岸。目前建设面积2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200平方公里。口岸管委会被自治区政府授权行使县级人民政府 的管理职能和权限。

霍尔果斯直接面对的地区,从哈国的阿拉木图到吉尔吉斯的比什凯克,再到乌兹别克的塔什干,这一线恰恰是中亚地区的人口稠密区、经济发展带和市场中心,而且最大覆盖半径在一千公里左右,这为国家充分利用霍尔果斯向西开放打下了很好的人口基础和市场基础。

霍尔果斯口岸所处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门户和21世界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之一。全州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440.8万,由哈、汉、维、回、蒙、锡伯等47个民族构成。伊犁河谷位于中天山西端,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东西长约350公里,南北宽约280公里。地貌类似以山地、丘陵、平原、沙漠为主,受地中海、黑海暖湿气流的影响,形成了既具有中亚典型的温带大陆半干旱特征,又具有较温润的“江南”特色的气候特点。伊犁河谷光热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积温丰富,日温差大,年相对湿度为20—60%,适宜各种植物生长。年日照时数2699—3480小时之间。伊犁河谷水资源丰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165.5亿立方米,占全疆年总流量的19%,河水水质好,矿化度低,水能储藏量达729万千瓦。

第四篇: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简介[小编推荐]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简介

为贯彻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批准设立了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西安、福州两个城市轮流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继北京、上海国际电影节之后,中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电影节。目前,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于2014年、2015年成功举办两届。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于2016年9月19日至23日在西安曲江新区举办,主题为“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陕西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协办单位由中、省、市共计46家单位构成。本届电影节共设臵7个活动单元,分别是:开幕式、影片评选、电影展映、电影论坛、电影市场、“一带一路”文化展演、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同时,第四届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暨友好合作周、第十三届全国院线国产影片推介会、东盟电影周、北京放映等活动也在电影节期间举行,为电影节增色添彩。

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于9月19日在西安广电大剧院举行,将邀请中、省、市领导,国内外著名导演、编剧、制片人、剧组、明星出席,突出电影元素,打造一台电影色彩浓郁、风格清新高雅、兼具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开幕式。影片评选单元通过邀请专业机构人士,评选出传媒荣誉奖和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突出贡献奖项。电影展映单元将在相关院线面向广大市民播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优秀影片,并举行全球首映礼、东盟电影展、主宾国电影展、“致敬大师”系列展、中外优秀短片展等具体活动。电影论坛单元将举办主席论坛、VR论坛、电影教育与电影产业论坛、中国电影投融资发展论坛、丝路电影合作论坛、“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东盟电影交流与合作论坛等活动。电影市场单元将围绕“展示、推介、交易、交流”主题,举行项目创投、项目推介、项目交易签约、电影新技术展示等具体活动。文化展演单元将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文化、旅游推介会,通过民俗展示和文艺表演,展示文化魅力,实现文化交流。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将于9月23日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举行,邀请中外著名导演、明星、制作人等嘉宾参加,现场颁发各类奖项并进行文艺表演。

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更加侧重反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的电影和文化,努力实现“一带一路”国家之间文化互通、民心相通,积极打造中国影视产业发展的黄金平台。

第五篇:2011第二批公共汽车线路规划方案简介

2011第二批次公共汽车线路规划方案

简介

公共交通服务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为贯彻落实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暨保大运交通动员会的具体要求,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市交通运输委(以下简称“我委”)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区政府、新区管委会及政府各相关职能部门、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公交客运企业和专业研究机构一道,广泛开展需求调研,汇集社会各界需求信息,经综合分析后拟定了《2011第二批次公共汽车线路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

一、线网规划重点

本批次线网规划主要根据轨道成网运营、打通断头路、场站建设等情况,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提高公交周转效率,重点解决如下五方面问题:一是进一步加强轨道周边与轨道站点的公交接驳联系,提高轨道站点的覆盖服务范围;二是着力解决全市各区、街道的重点出行诉求,解决工业园区及大企业的公交配套问题;三是提高公交覆盖水平,解决公交服务盲点、薄弱点;四是结合轨道成网运营和打通断头路、场站建设等情况,优化公交线网结构,提高公交运转效率;五是结合部分轨道占道施工恢复通行,做好(如创业二路、新湖路等)公交线路恢复通行。

二、线网规划途径

本次线网规划采用“1+1+6”工作模式,即:“1”为市交委公交处指导、统筹、协调、推进线网规划工作;“1”为专业机构专业技术支撑;“6”为全市按行政区划分6个片区工作小组负责开展需求调研工作。自今年8月起,进行大量的调查、走访、现场踏勘和方案比选等工作,以及对以上需求信息的分析模拟出公交线路规划方案并经反复模拟分析,最终拟定征求意见方案。

线网规划需求主要来源于:一是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建议;二是各级政府

部门提出的意见;三是市交委相关业务部门平时收集的意见;四是公交企业平时收集的意见;五是片区工作小组(由辖区交通运输局和3家公交特许经营公司及分公司业务人员组成)深入街道、社区、工厂调研收集的意见;六是专业机构开展的部分客源调查。

三、线网规划方案

本次共规划公共汽车线路95条,其中新增线路18条,调整线路77条。本批次规划线路主要解决了平湖街道、大工业区、光明高新园、清水河物流园区等共62处主要诉求区域出行问题,其中解决公交出行盲点23处、解决工业园区大企业公交出行问题15处。

巴士集团公司:本次规划线路33条,其中新增线路6条,调整线路27条,主要解决了清水河物流园区、渔民村、深圳湾公园等共24处诉求区域公交出行问题,其中覆盖公交出行盲点、薄弱点如渔民村、深圳湾公园等共8处,解决大企业、工业园区出行问题如清水河物流园区等共3处。与此同时,还建立了北环大道贯通线路、丹平快速路平湖与原特区内快速联系线路,有效提升了我市轨道网远端区域的快速出行服务。

西部公汽公司:本次规划线路41条,其中新增线路4条,调整线路37条,主要解决了西乡人民医院、大浪服装基地、光明高新园、塘家社区等共20处主要诉求区域出行问题,其中覆盖公交出行盲点、薄弱点如西乡人民医院、光明羌下社区等共7处,解决大企业、工业园区出行问题如大浪服装基地、光明高新园等共8处。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固戍、红山、上塘等地铁站对周边片区的换乘接驳联系。

东部公交公司:本次规划线路21条,其中新增线路8条,调整线路13条,主要解决了比亚迪、赛诺菲巴斯德厂、平湖农批市场等共18处主要诉求区域出行问题,其中覆盖公交出行盲点、薄弱点如坪山体育馆、人民东路等共8处,解决大企业、工业园区出行问题如比亚迪、赛诺菲巴斯德厂等共4处。与此同时,还加强了大运地铁站对龙岗中心城区及坪山等区域的接驳联系。

四、意见反馈

市民可同时登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网站(http://)或公众出行网(http://)了解《2011年第二批次公共汽车线路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希望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以及广大市民提出宝贵意见,请于9月29日前将相关意见和建议反馈我委或研究单位。

具体联系方式如下:

1.深圳市交通信息咨询服务中心

电话:83228000传真:83228111

2.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

传真:25193569电子邮箱:zjs_800@163.com

下载《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今丝绸之路线路示意图》简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速铁路线路检测与维修简介

    高速铁路线路检测与维修简介 高速铁路的安全运用, 高质量的线路设备是基本保证。线路设备质量的提高,首先要求我们检测方法的加强和维修手段的不断进步。 高速铁路轨道检测数......

    古今词话(本站推荐)

    古今词话 ——关于网络语体与古代宋词的联系与比较的报告 成员:吴佳丽、徐娇娇、徐晓蒙、潘韵飞、周洁、王斐 一、研究背景 1、各种网络语体侵入社会生活,使人们的日常语......

    古今名言

    1、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吴伟业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

    古今名人名言

    古今名人名言 古今名人名言1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不舍。——荀况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持之以恒,金石可镂。——荀况3.志不真则心不热,心不热则功不紧。——颜元4.......

    古今词义浅析

    古今词义浅析 王银风 古代汉语 古今词义浅析 王银风 提要: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古今词义的差异给我们阅读文言......

    古今对联集锦大全

    导语:古今的对联有什么区别呢?其中我们又认识多少呢?让我们来多多了解一下这些古今中外的对联吧,以下的对联要认真看哦,不然就分不清楚了。古今对联集锦大全 古代篇1.上联:有志者......

    古今笑话大全

    古今笑话大全 1、一家珠宝店被盗,当警察赶到现场时,发现一个醉鬼躺在那里,为了弄清珠宝的去向,警察找来了一桶冷水,一边将醉鬼的头按入水中,一边问:“你看到那些珠宝了吗?”这个醉鬼......

    丝绸之路课件

    31 丝绸之路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匈、骞、继、贯”4个生字,会写“共、运、终、道、挨、 国、贵”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