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现文名词解释[模版]
、填空
1、抗战初期最受欢迎的诗人田间,闻一多称他是“时代鼓手”。
2、杨绛的“喜剧双璧”是《称心如意》与《弄假成真》。
3、《淘金记》是沙汀著名长篇“三记”之中最优秀者。其他为《困兽记》《还乡记》。
4、洪深的《农村三部曲》包括《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
5、现代章回体小说大师:张恨水。
6、中国象征主义诗歌创作第一人:“诗怪”李金发。
7、“汉园三诗人”李广田、卞之琳、何其芳。
8、穆时英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
9、左联五烈士:殷夫、柔石、胡也频、李伟森、冯铿
10、臧克家:泥土诗人,《泥土的歌》。
11、南玲北梅:张爱玲和梅娘。
12、孙犁是“白洋淀派”鼻祖。
13、在“无产阶级戏剧”与“国防戏剧”运动中田汉与洪深是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
二、名词解释
1、京派:20世纪30年代,在京津一带的作家《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为主要阵地发表作品和批评文字,逐渐形成了一个作家群落,即“京派”,也称“北方作家群”,沈从文、朱光潜、萧乾、芦焚、废名均为代表人物。在文艺思想上重视文学的独立与自由,既反对文艺从属于政治,也反对商业化,追求人性的、恒久的文学价值和带有乡土中国风味的美学风范。其中,在创作与文艺理论上的主要代表是沈从文与朱光潜。
2、海派: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他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繁荣“文明病”,对都市文明抱有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理,艺术上深受西方现代派艺术影响,具有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在小说领域尤以“新感觉派小说”为代表,如刘呐鸥的《都市风景线》,穆时英《上海的独步舞》《黑牡丹》,施蛰存的《上元夜》《梅雨之夕》,黑婴《咖啡座的忧郁》等。
3、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蒲风、穆木天、杨骚、任钧等,机关刊物为《新诗歌》。他们一方面强调诗歌与革命血肉联系,要求诗人要站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立场上去把握和反映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另一方面主张诗歌大众化,要求诗与诗人都要“大众化”,使诗歌成为大众歌调。它对推进诗歌大众化做出了贡献,但也存在简单化和功利化的缺陷。
4、社会剖析派:是现代文学流派之一,最初是严家炎在1982年给研究生讲课时提出的,后在《中国现代小说流派史》中正式运用;它是指二十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出现的一个用科学的世界观剖析社会现实的一个小说流派。兴起于第二个十年,即1928年-1926年6月.以茅盾为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伊始。茅盾、吴组缃、沙汀、艾芜等“社会剖析派”作家,创作出了一批对社会人生世相加以冷峻剖析的作品。在意识形态话语的笼罩中,他们对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及“异域情调”的风景画、风俗画的多种艺术方法的描写,既是对早期“乡土写实派”的历史回应,又开创了新的乡土小说范式,为20世纪40年代乃至新中国建立后的乡土小说创作提供了有益的资源和发展路径的启示。
5、现代诗派:继象征诗派、后期新月派后,在20世纪30年代诗坛上形成了一个被时人称之为现代诗派的新流派。主要代表诗人有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徐迟、废名、林庚等,因主要在施蛰存主编的《现代》上发表诗作,故而得名,诗歌创作追求“纯诗”写作和新诗的现代性,强调诗歌形式的“散文化”和情绪的“朦胧美”,是西方象征派和古典诗歌美学主张的产物
6、国防戏剧: • 是“九·一八”事变后,为适应抗日统一战线需要而出现的一种戏剧。1936年初,剧联自动解散,成立了上海剧作者协会(即中国剧作者协会),以吸收更多的戏剧工作者参加救亡运动开始了国防戏剧的运动。• 国防戏剧在内容上强调反帝抗日追求民族解放,艺术性上提倡大众化、通俗化,重视戏剧的宣传功效,推动了现代广场戏剧的发展。代表剧作有洪深执笔的《咸鱼主义》《走私》、于伶执笔的《汉奸的子孙》、田汉的《回春之曲》等。
7、新感觉派:中国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新感觉派和法国都市主义文学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文学流派,又被称为“都市主义小说”,它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现实主义小说的流派,该流派运用印象主义、直觉主义、心理剖析和蒙太奇等现代主义技法、来表现快节奏的都市生活,追捕新奇的感觉和惊异的体验,开掘人物的潜意识,代表作家有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具代表性的三个)、叶灵凤、徐霞村、杜衡等人。
8、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成立会议上通过了“左联”的理论纲领和行动纲领,选举沈端先、冯乃超、钱杏邨、鲁迅、田汉、郑伯奇、洪灵菲为常务委员,大会还通过其它17项提案。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演讲,深刻总结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期的经验教训,是左翼文学运动的一份指导性文献。“左联”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学的关系进入了新阶段,中共对新文学的影响与指导也由思想领域推进到实践领域。
9、文协: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汉口,全称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它是“左翼”文学、自由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共同组成的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组织,是现代文学史上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作家在内的大联合,文协提出“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倡导民族“救亡”的主题,促进民族性格的新生,积极推动文艺为抗日战争服务,曾出版机关刊物《抗战文艺》,抗战结束后终刊。
10、孤岛文学:发生在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期间的上海租界内的爱国主义文艺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郑振铎、阿英、师陀、唐弢、何灵、李健吾等作家利用租界的特殊环境,坚持左联时期革命文学的传统,出版进步文学刊物,有利地鼓舞了抗日意志。
11、中国新诗派:抗战时期大学校园学生中形成的诗歌流派,年青诗人对人生价值与生活苦难极为敏感,同时有机会了解西方现代派,体会到与现代派诗人相似的处境和心境,体验到现代人的孤独感和价值失落感,认为只有现代诗歌才是以真实深刻地表现现代人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追求诗歌的“现代化”和“知性与感性的融合”,带有综合特征。
12、九叶诗派:这些诗人1948年集结到上海刊物《中国新诗》周围,显示出新诗潮的实力,包括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13、七月诗派:七月诗派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崛起于抗战烽火之中,跨越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两个历史阶段,是这一时期坚持时间最长、影响广大的文学流派。七月诗派以艾青、田间为先驱诗人,在胡风的理论引导和组织下,聚集了一大批诗歌写作的“初来者”,因《七月》杂志而得名。《希望》、《诗垦地》、《诗创作》、《泥土》、《呼吸》等刊物也是他们重要的“半同人杂志”和发表园地。这些青年诗人人数众多、散落各地,其骨干成员有阿垅、绿原、鲁藜、冀汸、芦甸、牛汉、曾卓、邹荻帆、彭燕郊、孙钿、方然、杜谷等
三、论述题
一、茅盾的艺术成就
茅盾是社会剖析派小说的领军人物,社会剖析派小说注重社会分析和心理结构剖析相一致,社会发展史与性格成长史相统一,史诗性与文学性兼顾互文等特点。
首先,表现在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掘上。他的小说注重题材与主题的时代性与重大性,要求创作与历史事变尽量地同步,自觉地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和“广阔的历史内容”,能反映时代全貌及其发展的史诗性。
其次,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具有突出特色。茅盾更注重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与复杂性,将人物的行为、情感、心理、个性诸点,加以展开,追求“立体化”的油画效果。他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出人物性格及其发展。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又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他还进行了“人物形象系列”的自觉创造,主要创造了都市社会中的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再次,注重小说叙事结构的营构,采取了“三部曲”的形式,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发展线索,蛛网式的密集结构。
最后,特别注重于细腻的心理刻画,他追求着社会历史的剖析与社会人的心理剖析的统一。不仅努力挖掘与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刻的社会历史的内容,而且注意把人物置于广阔的社会历史运动中,展现人物心理发展的历史。
二、老舍“市民世界”中市民形象及其各自承载的文化意义
1、老派市民形象,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人生态度和方式守旧迂腐。
2、新派市民,流露出冷嘲热讽,反映了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谨慎乃至排斥的文化态度,更蕴含着对“五四”之后引进的所谓“新潮”的反思与批评。
3、处于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的市民,主要是指处于新旧文化思潮双重冲击之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新文化中的现代思想促使他们觉醒,渴望实现文化人格的现代转型,而传统文化中的固有意识不仅束缚着蜕变的身躯,更是他们精神上痛苦不堪。
4、正派或理想市民,是指老舍带着较多的传统文化道德伦理观塑造的正派或理想市民形象,这类形象的塑造,主要是为了探索文化转型的出路,极富思想启蒙意义。
5、城市贫民,主要是指挣扎在都市贫困线上的北平市民形象,这些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控诉了都市文化及其影响下的现实对良善人格的腐蚀破坏以及对鲜活生命的吞噬。
三、以具体作品为例阐述新文学时期(现代文学)创作主体的嬗变及审美风格衍进的态势。巴金的创作以抗战为界,大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不仅其叙事主体有所嬗变,而且其审美风格也有所衍进。
1、叙事主题的嬗变 a 前期:青春的赞歌 前期创作可分为两类:一是对无政府主义的倡扬和时代青年性格的剖析,二是反对封建家长专制,揭示封建家庭残害青年及其走向崩溃的历史(必然)命运。
b 后期家族文化批判的继续深化与社会重压下人生世相的展示。c 继续叙写旧家族的没落,进一步深化对旧家族封建传统的批判。d 描绘抗战时期至胜利前后的现实生活。
2、审美风格的衍进
a 热烈酣畅的激情型风格向内敛沉郁写实性风格转变。
b 单纯朴素流畅的感情流泻,到匠心独运整体结构氛围的营造。
四、从情节结构的角度,论述从《雷雨》到《日出》,再到《原野》和《北京人》,曹禺的戏剧审美目标的数度变化
首先,比较《雷雨》和《日出》的情节结构,可发现曹禺审美目标的转移。a由传奇和变态转向平凡和常态的戏剧情节 b由太像戏的情节转向高洁世相的勾勒
c由回顾式的过去和现在“两种戏剧”交织的锁闭式结构,转向有数个场面穿插展示的“横断面”结构
其次,从《日出》到《原野》实现了曹禺审美目标的第二次转型
a由常态向传奇化的戏剧情节展示复归,表现人性的复杂(善恶、恐惧等等)b由现在场景展示为主,转向以“过去”、“现在”情节相交织 c由横断面式结构向锁闭式结构回归 第三,从《原野》到《北京人》
曹禺a将日常性的场景置换了传奇化的情节
b文化人格(心理)的批判与人性广度与深度的探寻相结合 c由锁闭式结构向日常生活化的开放式结构转变
四、简答题
一、京派文学的特点 a保守主义文化立场
b远避政治斗争和商业势力的影响 c乡村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 d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e比较成熟的抒情体、讽刺体小说样式
二、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的新老农民形象
a深受封建思想毒害尚未觉醒背负着沉重历史传统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b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没有肃清,有可能发生蜕变的年轻一代农民甚至某些知识分子和干部 c代表社会进步力量的新一代农民即“新人”形象
三、简述40年代“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1、抗战时期“广场戏剧”,是适应战时政治宣传、鼓动的需要的戏剧,不仅舞台直接面对大众,其戏剧观念、写作与演出方式都朝“抗战总动员”这一目标发生变化。
2、敌后根据地的“广场戏剧”,包括新秧歌剧与新歌剧,这是第二次“广场戏剧”高潮。3、40年代末,反内战、反独裁的学生民主运动中又涌现出以政治鼓动为主的各种文艺演出,这可视为“广场戏剧”的第三次高潮。
四、简析艾青诗歌独特的意象和主题
1、以鲜明、丰富的意象来组成广阔的生活历史画面,是艾青典型的诗歌手法。
2、“土地”与“太阳”是中心意象,这两个意象在艾青诗中起到整体性作用。
3、这些意象有多种呈现方式,如“土地”的寒冷、贫困和宽广,“太阳”所带来的热力和希望。
4、这些意象有着较固定的象征性,土地象征着对祖国的深爱与对人民的深爱,太阳象征着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五、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3、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六、简析穆旦诗歌的思想艺术特质
1、抒写残缺的“自我”,现代式的困惑、分裂、破碎,是排拒了中和与平衡的处于矛盾张力上的“自我”。
2、诗人对现代生活的观察始终采用怀疑眼光,而且情思方式也摆脱二元对立,而取“思维的复杂化,情感的线团化”。
3、不用陈旧的形象意境,而是运用日常的“非诗意”的词句达到抽象的抒情。
七、张爱玲小说
一、叙事主题:
1、沪港洋场社会的生活样态、文化样态和生命样态
2、世事的沧桑荒诞与极度苍凉:“来不及”与不安稳的焦虑
3、人性的扭曲病态与残缺(命运、爱情)的悲剧性体验
4、安于现世的人生态度 没有大悲大痛,少有彻底绝决 超越时空具有共时性意义
二、审美特征: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具、中西共融
1、突出的世俗化和市民化倾向
2、浓郁苍凉低回悲伤的审美风格
3、力避主流的叙事立场和姿态
4、多样的叙事结构:参差对照的复式结构
5、栩栩如生的人物群象。遗老遗少,都市男女。
6、内心隐秘世界(潜意识)的生动揭示
五、概述题
钱钟书《围城》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于1920到1940年代。主人公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訂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准岳父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但最终与此二人感情破裂,并由此结识了苏的同学赵辛楣。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故事到此结束。
《围城》是一部多层意蕴的小说,其最显然的一个层面,就是在抗战背景下,对知识分子群进行刻意的描绘,表现出抗战背景下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彷徨无主、空虚和爱情发酵,这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乱世中一代清醒的文人的宿命感。《围城》的深层意蕴在于这里没有一个英雄,所有的人物均是盲目的寻梦者,是为命运所玩弄的失败者。主人公方鸿渐的基本经历就是不断渴求冲出“围城”,而每一次的走出“围城”又等于落入另一座人生的“围城”。这个笼罩全书的象征性结构所道出的,正是现代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学思考。路翎《饥饿的郭素娥》写了一个惨烈的爱情故事。
这部小说描写的是一个美丽而强悍的妇女郭素娥的悲剧命运。郭素娥因逃荒遇匪被一个衰老的鸦片鬼收容为妻,她在矿区摆香烟摊位,她渴求幸福,疯狂地爱上了凶猛、冷酷的机器工人张振山。张振山是一个乖戾的流浪汉,对恶浊的社会投以恶毒的藐视和严冷的憎恨,他与郭素娥的爱也是毒辣的,声称不能“被一个女人缠在裤带上”,又严防拘谨、怯懦的农民式工人魏海清染指于她。他对郭素娥说:“像我这样的男人是一个不顶简单的东西,我从里面坏起,从小就坏起,现在不能变好,以后怕当然也不能。”致使郭素娥在阴沉的鸦片鬼家中,绝望地叫出:“有哪一个能救出一个我这样的女人呀!”矿区的上层社会也把她视为堕落的女人,最后当她反抗被贩卖,要求主宰自己的命运时,被丈夫伙同流氓迫害而死。事后,刘寿春丢了矿山的工作,隐匿在乡下打发残生;黄毛被判10年监禁,关进了监狱。张振山则远走高飞,魏海清与流氓恶斗,并在酒馆和新年舞龙赛会上,发泄着满腔的屈辱和悲伤。这个故事惨烈、悲苦的无以复加。一个可怜的弱女子,就这样被吞噬掉了。
这是一部充满心理性格之力度的作品,它通过一个受着肉体的饥饿和精神的饥饿的煎熬,而又始终固执、并且绝望地追求生命价值的女人,牵连着一个流浪汉型的工人和一个农民型的工人,在他们的性格碰撞中,几乎不知节制地迸射出所谓原始强力的生命火花。在强度性格碰撞中,作家以主观的热情突入人物心灵搏斗之间,完成了一个既是性格的和心灵的,又是社会和命运的,浓重得令人窒息的悲剧,从而控诉了那个“把人烧死,奸死、打死、卖掉”的野蛮社会。
第二篇: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
王博文 55岁,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辽宁省首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国际材料物理中心成员。美国《J.Appl.Phys.》杂志审稿人,《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特约审稿专家。先后到德国阿伦工业大学、韩国电气技术研究院和英国剑桥大学等进行合作研究。
主要从事磁致伸缩材料与器件、稀土永磁振动发电技术等研究。主持完成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获国家发明四等奖、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天津市总工会95立功奖章一枚。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和E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超磁致伸缩材料制备与器件设计》与《磁致伸缩材料与器件》两部。目前指导博士生
地 址:天津市红桥区河北工业大学电气学院 300130 电 话:022-60203491 传 真:022-60204409 Email:bwwang@hebut.edu.cn
4名。
第三篇:现 代 生 活 与 化 学 论 文
现 代 生 活 与 化 学
吸烟有害健康之
关于大学校园控烟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对策的探讨
姓名:xxx 系别:
专业班级:
报选班级:现代生活与化学
学号:04311225
吸烟有害健康之
关于大学校园控烟法律制度的缺陷及对策的探讨
摘 要
在全国倡导公共场所禁烟的情况下,大学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禁烟、控烟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校园禁烟的实质入手,对校园禁烟、控烟的必要性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对国内外禁烟现状的比较,借鉴外国禁烟、控烟的经验。据世界银行的一项报告,为解决因吸烟而引发的健康问题,各国已支付超过2000亿美元【1】。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吸烟危害猛于非典和海啸!”毫无疑问,吸烟带来的危害已经相当严重。针对大学校园控烟法律制度、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及对策分析。
关键词:大学校园; 禁烟; 法律制度 ;对策分析
1.吸烟的危害
1.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吸烟给人身健康带来极大威胁,其中最主要的危害有:致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特别是鳞状上皮细胞癌和小细胞未分化癌。吸烟者患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13倍,如果每日吸烟在35支以上,则其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45倍。吸烟者肺癌死亡率比不吸烟者高10~13倍。肺癌死亡人数中约85%由吸烟造成。在我国每年180万新发癌症病人中,有1/3与使用烟草制品有关。
吸烟是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的冠心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及周围血管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统计资料表明,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中75%有吸烟史。冠心病发病率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5倍,冠心病病死率前者较后者高6倍,心肌梗塞发病率前者较后者高2~6倍,病理解剖也发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前者较后者广泛而 严重。高血压、高胆固醇及吸烟三项具备者冠心病发病率增加9~12倍。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中的30%~40%由吸烟引起,死亡率的增长与吸烟量成正比。【2】1.2吸烟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
吸烟危害人体健康的同时也在影响着人的行为方式,许多吸烟者在吸烟过程中有精神萎靡、行为散漫等现象。吸烟者认为烟草起到了“提神醒脑”的作用,但实际在吸烟过程中却表现出精神不振、思想懈怠,以致多数吸烟者在吸烟时表现出的行为都给他人都留下不良印象。
2.我国控烟现状的概述
2.1我国控烟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制定了《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来遏世界各国的烟草流行与吸烟情况的蔓延。2003年11月10日我国政府签署了《公约》,2006年1月9日《公约》正式生效。作为《公约》的缔约方,我国承诺于2011年1月9日在室内公共场所和室外工作场所实现全面禁烟。但目前我国尚未围绕履约制定具体行动计划。现有法律法规与公约要求也存在较大差距。《控烟与中国未来》报告指出,以百分制评价我国对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关键政策的执行情况,我国平均得分仅为37.3分。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履约情况处在100多个公约缔约国的最末几名【3】。
2.2我国关于控烟法律法规的现状
我国337个大中型城市中颁布“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规定的城市只占45.7%,一般以上城市存在控烟法规的空白,已颁布禁烟条例的城市在禁烟场所、禁烟范围、执法力度等方面表现得参差不齐【4】。
2.2.1我国总体控烟的法律法规
我国关于公共场所禁烟、控烟有以下法律法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八条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烟草专卖法》中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 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第十九条规定,禁止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播放、刊登烟草制品广告。《广告法》第十八条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侯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全国爱卫会、卫生部、铁道部、交通部、建设部、民航总局发布《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禁止吸烟的规定》的通知(全爱卫发〔1997〕第1号 1997年1月7日);《民用机场和民用航空器内禁止吸烟的规定》以及《关于2011年起全国医疗卫生系统全面禁烟的决定》等。2.2.2我国关于校园控烟、禁烟的法律规范
校园禁烟控烟的法律法规有:《烟草专卖法》中第五条第二款的相关规定。2010年07月14日教育部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1981年国家教委在《中学生守则》中规定中学生禁止吸烟。1987年中央爱卫会、卫生部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在儿童活动场所积极开展不吸烟活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文中规定,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 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它未成年人集中活动室内吸烟。
3.对大学校园吸烟情况的调查
吸烟是社会问题也是公共卫生问题。不仅对吸烟者自身的健康产生危害对周边人群也带来健康影响。吸烟问题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并呈日益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学校园更是存在吸烟趋势蔓延的现象。本文作者通过查阅我国《烟草专卖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控烟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通过自行制作调查问卷统计有效数据,根据数据结果做分析讨论。
3.1调查结果
3.1.1大学师生吸烟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大学师生现在吸烟或曾经吸烟的分别占到38.33%和31.10%,不吸烟的师生占67.41%。职业 合计 教师 学生 调查人数 583 120 463
表1 大学师生吸烟情况 现在或曾经吸烟(%)
32.59 38.33 31.10
不吸烟(%)
67.41 61.67 68.90 3.1.2大学生对他人吸烟的态度
反对他人吸烟的大学生占46.48%,男女学生分别占47.97%和77.25%,女生反对他人吸烟的明显高于男生。
表2 大学生对他人吸烟的态度
职业 调查人数 反对(%)不反对(%)合计 583 46.48 18.01 男生 296 47.97 29.73 女生 167 77.25 10.17
无所谓(%)
35.51 22.30 12.58 3.1.3大学师生对国家出台禁烟法律的态度
支持国家出台禁烟法律法规的占83.53%,反对的仅占9.78%。
职业 合计 教师 学生
表4 师生对国家出台禁烟法律的态度
调查人数 支持(%)反对(%)
583 120 463
83.53 72.50 86.39
9.78 15.00 8.42
不知道(%)
6.69 12.50 5.19 3.2讨论
3.2.1校园禁烟控烟法律制度缺失
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校园禁烟控烟的专门法律,只有部分法律法规的条款涉及学校禁烟及青少年禁烟规定,但大多规定都是针对未成年人。部分法律条款仅规定学校禁烟但规定模糊不清。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显示,支持国家出台禁烟法律的师生占83.5%,支持校园部分地方禁烟的占81.3%,支持校园全部禁烟的占14.8%。因此我国急需出台一部关于高校禁烟控烟的相关法律法规。
3.2.2校园监管制度缺失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限定模糊,执法主体不明以及可操作性不强。如一些条款规定对违反者“予以行政处分”或“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分”,但没有明确执法主体也为具体给予何种处分【5】。高校禁烟控烟就更没有详细的监督管理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高校吸烟的不良风气。根据调查,32.7%的师生在校园吸烟过曾经吸过烟,而对这些吸烟情况的发生并没有明确的监督制度,以至于校园禁烟控烟靠吸烟者的自觉行为,靠文明行为约束。3.2.3校园宣传禁烟法律法规及吸烟危害不足
一方面,我国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其中新增加了“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等规定。这是中国为兑现世界卫生组织控烟框架公约采取的最新举动。但高校宣传禁烟法律法规的力度明显不够,其中非常了解《实施细则》的仅占7.5%,不了解的占42.2%,而在学生中不了解的占到了45.8%。另一方面,校园宣传吸烟危害力度不足,大学生的吸烟危害知识大多来自小时的教育,步入大学校园后并没有进一步得到正确引导和教育。而且从目前我国对烟草包装要求来看,对于健康警语没有醒目和清晰的要求,也没有要求采取或包括图片或形象图的形式【7】。这加重了大学生禁烟意识的淡化。
【6】
4.校园禁烟控烟对策讨论
4.1完善高校禁烟控烟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通过全国立法进一步完善高校禁烟控烟制度。政府部门应加强禁烟管理,赋予相关机构更大权力并与卫生防疫部门联手加大在高校的禁烟宣传教育。控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大学校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纳入高校健康教育课程并应加大学校教育的力度【8】。提高大学师生的禁烟法律意识和禁烟控烟的自主意识,以宣传教育为主监督执法为辅,构建无烟校园。
4.2加强校园禁烟控烟监督执法
调查显示有超过三分之二(68.16%)的禁烟公共场所有违反禁烟规定的情况, 且无人制止, 控烟规定成了一纸空文【9】。而对于高校禁烟监管方面更是存在空白。在学校内部应形成互相监督的禁烟机制,树立禁烟模范影响周边人吸烟行为。在学校外部加强社会监管明确监督执法主体,如意大利禁烟的执法主要依靠警察, 因此能随时发现在公共场所吸烟者并对其进行处罚, 这样提高了禁烟法规的威慑力, 并且保障禁烟法规的顺利实【10】。
4.3强化社会正确引导
加强对大学生的引导工作,吸烟与社会的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效控制吸烟行为要从吸烟者和周围人两方面进行宣传和教育【11】。资料表明,学生与吸烟群体接触时间越长所受影响越大【12】。所以社会正确引导对于大学生禁烟工作有显著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冯妮娜.公约、控烟与谁的软肋.民族论坛,2005年第7期.【2】 艾绍强,高唤.烟草,魔鬼之赐.华夏人文地理,2004年第11期.【3】 《控烟与中国未来--中国烟草使用与烟草控制联合评估报告》2011,7(1).【4】 解放日报,2010,5(3)第003版.【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一次国家报告,2007,(12).【6】 白旭,余里.我国室内公共场所禁烟令面临执行难.新华每日电讯,2011,25(3)第007版.深度报道.【7】 邢丕震.中国烟草广告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8】 杨建文.大学生吸烟状况及成因的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4):85-86.【9】 杨焱,姜垣,吴曦,冯国泽,南奕.我国公共场所禁烟政策及其执行状况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8,(9)第24卷第9期.【10】 李云霞,姜垣.国外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立法进展综述[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317-319.【11】 吴丽娜,徐娅娟.大学生吸烟状况的调查研究.全科护理,2009,(10)第7卷第10期.【12】 韩松.医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国学校卫生,1997,18(4):253.
第四篇:○语○文教学中的○现○挂艺术
语○文教学中的“○现○挂”艺术 ○
姜正德
最近,看到一档节目,郭德纲一上场就对王文林先生说“你看咱们中国传统佳节快到了,咱们给大家拜个年吧!”说罢用手一指墙上贴的“福”和“春”字,观众的眼睛也跟着看墙上的字,老郭接着:“我来叫福!”用手一指王先生“你来叫春!”这神来一笔,惹得下边的观众一边鼓掌一边捧腹!
是什么产生了如此强烈的喜剧效果?是因为他们能根据演出的实际情况,在适宜的情境里,联系当时当地发生的事件,现场进行即兴发挥,唤醒了观众的情感,调动了观众的情绪。是什么有如此巨大的魔力?是现挂艺术!其实,我们在相声、评书、数来宝、二人转等曲艺节目的表演中经常能发现它灵动的身影,它就像一朵昙花,一旦绽放,美丽无限;就像一枚核弹,一旦引爆,威力无穷;就像一束火把,一旦燃放,光芒四射„„蓦地,我心中一颤,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几个课例,似乎也能清晰得捕捉到“现挂”的神韵:
一、“单挂”,就是老师抓住一点,抖出包袱。有位学生把“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写成了“书读百遍,‘奇异’自现”。老师灵机一动,来了个借题发挥:“是啊,这位同学虽然暂时没有读懂书中的要义,不过,没关系,因为他领略到了读书的‘奇异’,那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想这会演变成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他坚持不懈地读上十遍,甚至百遍,直至领悟到其中的奥妙为止。”
其义与奇异,读音相似,意义迥异,老师顺手牵羊,既用归谬法纠正了学生的错误,又用曲解法指明了读书价值。正话反说,反话正说,化尴尬为解嘲,化批评为激励,变困境为化境。这真叫败也谐音,成也谐音,老师通过“和平”演变,使糟糕透了变成精彩极了。
二、“连挂”,就是抓住一点,生发开来,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接着一个互相关联的步骤在师生的灵魂深处溅起一一朵朵水花,在师生的情感地带荡起一圈圈涟漪。一日,学习《竹笠》,我觉得它文笔清新,就忍不住请学生去挖掘一下文章的语言特色。结果,许多学生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文中丰富多彩的语气词。我决定乘热打铁,让学生把文中的语气词一一寻找出来。果然,众人拾柴火焰高,不一会儿,黑板上就写满了许多语气词:呢,吗,啊,咦,嘛,呔,哦,嗨,呵,嗯,哎,喏,吧,哩,1 哈,哪,唉,哼,呸,哇,噫吁,呜呼,呦,阿,呃,唉,哇(挖),呀,也,耶,哟,欤,之,夫,者,罢了,不成,得了,而已,的话,来着,了得,也罢,已而,着呢,着哩,着呐,来的,也好,便了,起见,就是,似地,是的,一般,一样,再说,不过,就是了„„然后,因势利导,请他们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语气词的妙处。有的说,言简意赅,一两个字就表达了纷繁复杂的人物情感(呵斥、疑惑、明白、应允、自豪、叹气、轻视、激动、喜悦、欢欣、沮丧、兴奋„„);有的说反映乡土气息,三言两语就能听出地域特征;有的说,古今有别,看出沧海桑田般的时代变迁„„我看大家情绪高涨,意犹未尽,就顺水推舟:“请大家用上神奇的语气词,围绕某一主题,来段即兴作文。” 学生智慧的火花被点燃,学生的情感闸门被打开了,果然文思泉涌,妙语连珠!
三、“环挂”,就是开头埋下伏笔,留下悬念,然后环环相扣,丝丝合缝,最终遥相呼应,揭示宗旨。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金明东执教《穷人》一课时,板书“5+2=?”导课,考数学,考大家的自信、勇敢;接着考课文,说说“5+2=?”,了解学生掌握课文的程度,最后丢下一句话“数学有数学的解题方法,语文有语文的学习方法”就按下不提了。接着就围绕“忐忑不安”一词展开教学,通过一扣“忐忑不安”,咬文嚼字知心情。巧妙地让学生找“忐忑不安”心理活动的句子,别具匠心地请学生按事情发展顺序排序,剖析为什么不按我们的顺序写?二问“忐忑不安”,析文溯源知窘境。请学生说说从哪些地方还看出“忐忑不安”,抓住表情、动作、字词(受)甚至标点(„„、?)展开想象,感受生活的艰难、桑娜的体贴与无奈。三思“忐忑不安”,设境入情知不易。抓住一个让人感动地掉眼泪的字“熬”,体会渔夫的犹豫、矛盾、决断,感受善良的心灵,领会了《穷人》通篇却没有一个“穷”字,是因为物质贫乏,但精神富裕。到了这会儿,再度抛出“5+2=?”的话题,学生自然明白了5+2不仅等于7,也不仅等于文中内容层面的“桑娜的五个孩子+西蒙的两个孩子”,更等于精神层面的“忐忑不安、爱、良知、同情心、淳朴、艰辛、善良的本能、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听课的老师都为金老师在引导中以情牵情,在点化中以智激智,最终实现学生情智的生成和发展而赞叹不已!
四、“要挂”,老师随机应变,善于逢场“做戏”,引发互动的链条,“碰”出精彩的“包袱”来。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请一学生读课文《林冲棒打洪教头》,当学生把“拨草寻蛇”误读成了“拔草寻蛇”,他并没有责怪学生的粗心大意,而是借机 2 导演了一出精彩的“三部曲”:第一部,“拨”与“拔”音形之比较。让学生到黑板上写下“拨草寻蛇”,再演“拔草”和“拨草”动作,让学生领悟到“拔草”,一般是用双手去拔,而“拨草”一般是手拿木棍去“拨”,因此“拨”一比“拔”字多了一根木棍,右边是“发现”的“发”字。第二部,“拨草寻蛇”想象其习武招式。让学生想象林冲“拨草寻蛇”的招式,然后和洪教头“把火烧天”的招式作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洪教头“把火烧天”招式是打对方的头盖骨,存心想致人于死地。而林冲“拨草寻蛇” 招式是打对方的小腿骨,显然是点到为止。第三部,由词之义到人之品。从中看出林冲武艺之高强,武德之高尚,洪教头那咄咄逼人,不顾对手死活的丑态也跃然纸上。孙老师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不仅善于顺势而动,机动防御;而且顺势而发,主动出击,铺陈开来,引人入胜!
上边一个个精彩纷呈的,让人津津乐道的现挂包袱都来自于教师“灵机一动”的“偶发灵感”,但偶然背后是必然,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哪!要恰到好处地表达教学意图、游刃有余地驾驭教学现场,不但要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精湛的专业素养作支撑,而且要有随遇而安的“阳光心态”,随机应变的“魔术手法”作支持,因为“现挂”艺术的灵魂就是“灵活多变”,相信一切皆有可能,奇迹就在眼前!
(作者单位: 浙江省常山县实验小学)
注:本文发表于《青年教师》2007年第9期 总第109期
第五篇:编导、文管专业考试名词解释试题
编导、文管专业考试名词解释试题
影视类: 电影:
根据是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录音等技术手段,将外界运动的影像和声音摄录在胶片上,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内以声音和画面为媒介,再现和反应生活的一门艺术。电视:
电视指利用电子设备传送活动图像的技术及设备,即电视接收机,是重要的广播和通信方式。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电视用电的方法即时传送活动的视觉图像。同电影相似,电视利用人眼的视觉残留效应显现一帧帧渐变的静止图像,形成视觉上的活动图像。电视系统的发送端把景物的各个微细部分按亮度和色度转换为电信号后,顺序传送。蒙太奇
蒙太奇(法语:Montage)是音译的外来语,原为建筑学术语,意为构成、装配。经常用于三种艺术领域,可解释为有意涵的时空人地拼贴剪辑手法。最早被延伸到电影艺术中,后来逐渐在视觉艺术等衍生领域被广为运用。长镜头
长镜头是一种拍摄手法,它相对于蒙太奇拍摄方法。长镜头并没有绝对的标准,是相对而言较长的单一镜头,通常指时间值在30秒钟以上的单镜头。通常用来表达导演的特定构想和审美情趣。八大电影公司
早期的八大是指环球,派拉蒙,米高梅,联美,雷电华,华纳,福斯,哥伦比亚,但雷电华倒闭了,米高梅联美合并,所以最开始的八大早已名存实亡。西部片:
西部片作为好莱坞电影特殊的类型片,其深层的符号和象征:是关于美国人开发西部的史诗般的神化,影片多取材于西部文学和民间传说,并将文学语言的想象幅度与电影画面的幻觉幅度结合起来。西部片的神化,并不是再现历史的真实写照,而是创造着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去反映美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精神倾向。奥斯卡金像奖
就是学院奖,由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1928年设立,每年一次在美国的好莱坞举行。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它不仅反映美国电影艺术的发展进程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的电影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法国新浪潮: 法国新浪潮是继欧洲先锋主义、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后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响的电影运动,它没有固定的组织、统一的宣言、完整的艺术纲领。这一运动的本质是一次要求以现代主义精神来彻底改造电影艺术的运动,它的出现将西欧的现代主义电影运动推向了高潮。代表人·特吕弗《四百下》 西方意识流:
孤岛电影是日军侵华背景下,特殊时期、特殊地区出品的电影。在上海方面,1932年2月由欧阳予倩编剧、卜万苍导演的《木兰从军》就是号召国民抗战的佳作,反映出抗日救亡的时代心声。主流电影:
包含两个方面,广义“主流电影”即对我们时代潮流中具备主导因素的电影的泛称;狭义的“主流电影”是以主旋律为中心的创作。第六代导演:
第六代导演一般是指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进入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90年代后开始执导电影的一批年轻的导演。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张元《妈妈》、《北京杂种》,王小帅《冬春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王一持(王强)《新一年》,路学长《长大成人》,章明《巫山云雨》,管虎《头发乱了》,何建军《邮差》,娄烨《周末情人》、《苏州河》,张扬《爱情麻辣烫》、《洗澡》,贾樟柯《小武》、《站台》,王全安《月蚀》《图雅的婚事》,宁浩《绿草地》等。
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就是用来实现电视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或其它信号传输的方法,和电视图像的显示格式,以及这种方法和电视图像显示格式所采用的技术标准。世界上主要使用的电视广播制式有PAL、NTSC、SECAM三种,中国大部分地区使用PAL制式,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地区与美国等欧美国家使用NTSC制式,俄罗斯则使用SECAM制式。中国内市场上买到的正式进口的DV产品都是PAL制式。电视节目制作方式:
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ESP方式—电子演播室制作、EFP方式—电子现场制作、SNG “卫星新闻采集”。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布景、灯光、化妆、服装、效果、道具等。它们的综合设计称为舞台设计。其任务是根据剧本的内容和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创造出剧中环境和角色的外部形象,渲染舞台气氛。景别: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运动镜头:
运动镜头就是在一个镜头中通过移动摄像机机位,或者改变镜头光轴,或者变化镜头焦距所拍摄出的镜头。通过这种拍摄方式所拍到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如:由推、拉、摇、移、跟、升降摄像和综合运动摄像形成的推镜头、拉镜头、摇镜头、移镜头、跟镜头、升降镜头和综合运动镜头等。固定镜头:
固定镜头是在拍摄一个镜头的过程中,摄影机机位、镜头光轴和焦距都固定不变,而被摄对象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是动态的。它的核心一点就是画面所依附的框架不动。特点是固定画面外部运动因素消失,视点稳定,符合人们日常生活注视详观的视觉体验。主观镜头:
表示片中角色观点的镜头。当角色扫视一场面,或在一场面中走动时,摄影机代表角色的双眼,显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从镜头给观众的印象而言,又有客观镜头和主观镜头两种。从导演(也是观众)的视角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客观镜头。从剧中人物的视点 出发来叙述的镜头叫主观镜头。客观镜头:
镜头视点不带有明显的导演主观色彩,也不采用剧中角色的视点,而是采用普通人观看事物的视点,这种镜头一般称之为“客观镜头”。它将事物尽量客观的展现给观众。在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镜头都是客观镜头。即镜头对于被拍摄对象的战士完全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其语言功能在于交代和客观叙述。电影音乐:
电影音乐是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电影的诠释纽带,一首好的电影音乐,对整个影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一部电影会由多首音乐相衬,以更好的衬托出电影需要表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现实性的音乐,也叫做客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有声音的来源;另一类是功能性的音乐,也叫做主观的音乐,这类音乐在画面上没有声音的来源。电影文学:
区别于诗歌、小说、文学的新的文学样式,主要指电影剧本,还包括影片中的解说词、歌词等。电影剧本可以是剧作家根据生活直接创作,也可以根据其他文艺作品改编。改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一种再创造。场面调度:
意为“摆在适当的位置”,或“放在场景中”。起初这个词只适用于舞台剧方面,场面调度是在银幕上创造电影形像的一种特殊表现手段,指演员调度和摄影机调度的统一处理,被引用到电影艺术创作中来,其内
容和性质与舞台上的不同,还涉及摄影机调度(或称镜头调度)。编剧:
编剧是剧本的作者,往往是影视剧、话剧中的故事源泉,其职业又可称为剧作家,最著名及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亚。编剧是剧本和文字撰稿的创作者,主要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完成节目的整体设计,既可原创故事,也可对已有的故事进行改编,编剧一般分为:电影编剧、电视编剧、话剧编剧等。类型电影:
类型电影按照不同类型(或称样式)的规定要求制作出来的影片。作为一种影片制作方式,三四十年代在好莱坞曾占踞统治地位。特点是影片创作者必须严格遵守制片人为他指定的影片类型的基本规定,即: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影像。独立电影:
电影人摆脱电影体制的控制,自筹资金,自编剧本、自任导演,拍出了许多与商业电影截然不同的思想性强的电影,被人们称为“独立电影”。电影画面:
所谓电影画面是指不间断的通过摄影机拍摄下来的静止或运动的对象,能表达一定涵义,并能与上下镜头画面进行组接的有可视影象的一段胶片片段。空镜头:
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又称“景物镜头”。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在影片中能够产生借物喻情、见景生情、渲染意境、引起联想等艺术效果,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空镜头有写景与写物之分,前者通称风景镜头,往往用全景或远景表现;后者又称“细节描写”,一般采用近景或特写。同期录音:
也称“现场录音”。在拍摄电影画面的同时进行录音的摄制方式。一般使用磁带片收录。同期录音要求摄影棚装备良好的隔音设备,并在摄影机、录音机上加装避音装置。同期录音也用于外景拍摄现场,所录音响供演员配音时参考,以提高影片对白的质量。慢镜头:
正常情况下,电影放映机和摄影机转换频率是同步的,即每秒拍24幅,放映时也是每秒24幅。这时银幕上出现的是正常速度。如果摄影师在拍摄时,加快拍摄频率,如每秒拍48幅,那么,放映时,仍为每秒24幅,银幕上就会出现慢动作,这就是通常叫的“慢镜头”。当拍摄频率减慢,小于24格/秒时,放映时,银幕上就出现了快动作,又叫“快镜头”。3D电影:
3D是指三维空间。国际上是以3D电影来表示立体电影。3D立体电影的制作有多种形式,其中较为广泛采用的是偏光眼镜法。后现代主义:
对现代主义的回应,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强调大众文化,强调娱乐性和商业性。反传统,反权威,反经典,电影眼睛:
维尔托夫在1923发表了宣言性文章《电影眼睛——人——革命》,提出“电影眼睛”就是“眼睛加电影家”、“我观察”加“我思考”的创作观念,主张电影摄影机是“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的“眼睛”,反对叙事性电影,反对人为的艺术加工。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就是指从演播室到发射、传输、接收的所有环节都是使用数字电视信号或对该系统。其信号损失小,接收效果好。先锋派电影:
先锋派电影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主要在法国和德国兴起的一种电影运动。它的重要特点是反传统叙事
结构而强调纯视觉性。先锋派电影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创作流派,它包括了“纯电影”、“达达主义电影”、“超现实主义电影”、“表现主义电影”、等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创作流派。作为一种影片样式,也有人称之为纯电影、抽象电影或整体电影,深受影迷喜爱。
代表作有杜拉克的《贝壳与僧侣》,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鲁狗》。唯美主义运动:
19世纪后期,从1868年延续至1901年。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观享受、对象征手法的大量应用,追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感应——即探求语汇、色彩和音乐之间内在的联系。平行蒙太奇:
又称并列蒙太奇。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并行表现,分别叙述,最后统一在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中,或两个以上的事件相互穿插表现,揭示一个统一的主题,或一个情节。这几条情节线,几个事件,可以是同时同地,也可以在同时异地,还可是不同时空里进行。优势可以扩大影片的信息量、加强影片节奏。相互烘托,形成对比,易于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景深:
景深是指在摄影机镜头或其他成像器前沿着能够取得清晰图像的成像景深相机器轴线所测定的物体距离范围。在聚焦完成后,在焦点前后的范围内都能形成清晰的像,这一前一后的距离范围,便叫做景深。文学类: 风骚:
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屈原所作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在文坛居于领袖地位或在某方面领先叫领风骚。现在常指妇女举止轻佻,行为放荡。灵感:
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累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出现的富有创造力的思路。是人们在艺术构思探索过程中由于某种机缘的启发,而突然出现的豁然开朗、精神亢奋,取得突破的一种心理现象。灵感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创造,然而它的产生却是突然而来、倏然而去,并不为人们的理智所控制,具有突然性、短暂性、亢奋性和突破性等特征。汉乐府:
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新乐府:
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唐宋八大家
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 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花间派: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除少数暗伤亡国的作品和边塞词之外,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代表人物作品有温庭筠的《望江南》。乡土文学:
又称乡土小说,它的出现溯源于鲁迅的《故乡》。上个世纪20年代,现代文坛上出现了一批受到鲁迅影响比较接近农村的年轻作家,以农村生活为题材,以农民疾苦为主要内容,形成所谓“乡土文学”。狂飙突进:
18世纪70年代~80年代初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运动的名称源出自德国作家克林格的剧本《狂飙突进》。世界四大吝啬鬼:
夏洛克——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阿巴贡——莫里哀,《悭吝人》 老葛朗台——巴尔扎克,《欧也妮葛朗台》 泼留希金——果戈理,《死魂灵》 中国四大吝啬鬼:
李梅亭——钱钟书的《围城》 徐复祚——卢至的《一文钱》 监河侯——庄子的《外物》 严监生——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永州八记
“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由于前八记遗址在永州城郊,历代文人寻胜较多,故称《永州八记》。永州八记分为《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大众文化:
大众文化从实质上说是在现代工业社会产生、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与其共时态的官方主流文化、学界精英文化相互区别和对应的,另一方面也是同传统自然农业经济社会里的各种民间文化、通俗文化有着一些原则差异的,商业性、流行性、娱乐性和普及性可以说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征。自然主义:
来自文学上的自然主义的写作风格,这种写作风格大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以法国雨果为代表。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小品文:
是种散文的流派,其内容经常是在生活中,作者经过反省思想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内容题材不限,所传达的道理或想法也没有限制。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可以说是小品文的主要特点。郑燮(郑板桥)的板桥题画。语丝体:
1924年11月,语丝社社成立,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创办有语丝周刊。他们所创造的那种着重社会与文化批评.任意而闲淡的随笔文体,被称为“语丝体”,在现代散文发展中影响很大。他们被称为“语丝派”。他们的主要成就仍在于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语丝文体”。音乐舞蹈类 主调音乐:
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主调音乐的特点是音乐形象明显,感情表达明确,欣赏者比较容易能够融入其中。江南丝竹:
中国传统器乐丝竹乐的一种,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经常演奏的曲目有《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 8首,号称“八大名曲”。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一般为7~8人,少则3~5人。旋律:
亦称曲调。是音乐的基本要素。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若干乐音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它建立在一定的调式和节拍的基础上,按一定的音高、时值和音量构成的、具有逻辑因素的单声部进行的。夜曲:
夜曲一般指由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首创的一种钢琴曲体裁。旋律优美,富于歌唱,常用慢速或中速,往往采用琶音式和弦的伴奏型。总的表现意境是夜的沉静与人的内心抒发。肖邦的二十一首夜曲是这一体裁最为出色的代表作品。
交响乐:
又称交响曲。是采用大型管弦乐队演奏的鸣奏曲(奏鸣—交响套曲)。交响音乐主要是指交响曲、协奏曲、乐队组曲、序曲和交响诗五种体裁。但其范畴也时常扩展到一些各具特色的管弦乐曲,如交响乐队演奏的幻想曲、随想曲、狂想曲、叙事曲、进行曲、变奏曲和舞曲等。此外,交响音乐还包括标题管弦乐曲。代表人物有贝多芬的第一、第二、第四、第七和第八交响曲。清商乐:
清商乐,亦名清商曲,隋唐时简称清乐。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兴起并在当时音乐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的一种音乐。它是晋室南迁之后,旧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民歌发展起来的“吴声”、“西曲”相结合的产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继续和发展。芭蕾舞:
欧洲古典舞蹈,芭蕾舞孕育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十七世纪后半叶开始在法国发展流行并逐渐职业化,在不断革新中风靡世界。芭蕾舞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即女演员表演时以脚尖点地,故又称脚尖舞。其代表作品有《天鹅湖》、《仙女》、《胡桃夹子》等。蓝色多瑙河圆舞曲:
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圆舞曲作品。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将该曲被作为保留曲目演出。诸宫调:
诸宫调是宋、金、元时期的集诸家之大成、由不同宫调构成的大型说唱形式。诸宫调名称的由来是因其使用了多种宫调,多曲联缀,且体制宏大,长于表现较为复杂的故事情节。有说有唱,以唱为主。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是今存宋金时期唯一完整的全本,也是中国文学中最长的韵文作品之一,堪称一部爱情的史诗,代表了宋金时代说唱文学的最高水平。角抵:
是一种类似现在摔跤、拳斗一类的角力游戏。它们主要是通过力量型的较量,用非常简单的人体相搏的方式来决出胜负。戏剧类 戏剧:
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连台本戏:
连台本戏--中国戏曲剧目中的一种。连日接演的整本大戏。始于民间的节庆演出。北宋时的杂剧目连戏已可连演数日。清代四大徽班之一的三庆班,就以擅长连演整本的三国戏著称。而清代宫廷大戏更为铺张扬厉,盛况空前。连台本戏由于情节连续,通俗易懂,有文有武,排场热闹,深受观众欢迎。但又易流于内容庞杂,艺术粗糙。代表作有《狸猫换太子》。荒诞派戏剧: 院本:
金代戏剧的代表样式,是“戏”向“戏曲”飞跃的基础,在中国戏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院本为元杂剧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元杂剧继承了金院本戏台的演出形式,由上、下场门出入,确定了中国戏曲独有的上下场的连场形式,元杂剧在金院本脚色分行基础上,扩充为旦、末、外、净、杂。南戏:
北宋末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南戏有多种异名,南方称之为戏文,又有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南曲戏文等名称,明清间亦称为传奇,就其音乐──南曲来说,则是一种重要的戏曲声腔系统。为其后的许多声腔剧种,如海盐腔﹑馀姚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兴起和发展的基础,为明清以来多种地方戏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杂剧:
杂剧最早见于唐代,泛指歌舞以外诸如杂技等各色节目。到了宋代,“杂剧”逐渐成为一种新表演形式的专称,包括有歌舞、音乐、调笑、杂技,它分为第一段称为“艳段”,表演内容为日常生活中的熟事,作为正式部分的引子;第二段是主要部分,大概是表演故事、说唱或舞蹈;第三段叫散段,也叫杂扮、杂旺、技和,表演滑稽、调笑,或间有杂技。三段各一内容,互不连贯。体验派:
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欧文、意大利的萨尔维尼、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体验派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创作”,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地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京剧:
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它的音乐素材,也兼唱一些地方小曲调(如柳子腔、吹腔等)和昆曲曲牌。它形成于北京,时间是在1840年前后,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时有“国剧”之称。现在它仍是具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戏曲的代表。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四大声腔:
中国戏曲四大声腔的概念随历史发展有所变化,明初时指昆山腔、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清唱剧:
形成于16世纪末,到了17世纪,以基督教为主要内容得到迅速发展,代表人物为卡里西米与许茨。清唱剧分为拉丁文的教会音乐与意大利文的通俗音乐两种类型。著名的清唱剧作品有:《复活节清唱剧》、《圣诞节的故事》等,中国第一部清唱剧是黄自作曲的《长恨歌》。美术类 吴带当风:
中国画术语。是对吴道子人物画风格的概述。吴道子是盛唐最杰出的画家,在宗教画上成就突出。在用笔技法上,他创造了一种波折起伏、错落有致的“莼菜条”式的描法,加强了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他突出了人体曲线和自然的结合。所画人物、衣袖、飘带,具有迎风起舞的动势,故有“吴带当风”之称。后人亦以之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传神:
图绘人物,当求其能表达出神情意态,生动逼真地刻划出人或物的神情,故称“传神”。文艺复兴:
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提倡人文主义。它从意大利兴起,并在艺术创作中追寻现实主义和人类的情感。新兴的资产阶级中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古典主义:
是17世纪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这一潮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在创作和理论上强调模仿古代,主张用民族规范语言,按照规定的创作原则(如戏剧的三一律)进行创作,追求艺术完美。它对近代欧洲各国文学艺术,尤其是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在政治上的妥协产物。浪漫主义:
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现实主义:
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也造就了近代欧美文学的高峰。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中的主流理论,它也是一个多义且有争议的概念。虽然现实主义的批评者和支持者经常将其视为一个统一的思想整体,但实际上,现实主义并不是一个单一或统一的理论。威尼斯画派:
是16世纪以威尼斯画家乔尔乔内和提香为代表的绘画形式,他们吸收了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画家的精华,但大胆在色彩上创新,使画作更为生动明快,同时人物背景的风景比例更大。提香的著名作品有大型壁画“圣母升天”、“欧罗巴被劫”、“达娜厄”等。威尼斯画派对其后的巴洛克艺术时期画家有很大的影响。野兽派:
是自1898至1908年在法国盛行一时的一个现代绘画潮流。它虽然没有明确的理论和纲领,但却是一定数量的画家在一段时期里聚合起来积极活动的结果,因而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画派。野兽派画家热衷于运用鲜艳、浓重的色彩,往往用直接从颜料管中挤出的颜料,以直率、粗放的笔法,创造强烈的画面效果,充分显示出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马蒂斯的《奢侈.静寂.逸乐》和《裸妇》即为其代表名作。白描:
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顾恺之、李公麟等都取得了突出成就。白描多见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白描也是文学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而鲁迅的小说是白描的典范作品。没骨:
中国画技法名。不用墨线勾勒,直接以彩色绘画物象。五代后蜀黄筌画花钩勒较细,着色后几乎不见笔迹,因有“没骨花枝”之称。没骨画法,介乎工笔及写意中间,既不似前者须线条工稳、细致、流畅,色彩匀净、明丽、典雅,所画物象造型准确,生动逼真。又不同后者笔墨彩挥洒恣肆,酣畅淋漓,譬如明代徐渭的泼墨写意画,别开生面自成一家,无论是花卉还是花鸟,皆一挥而就。金文:
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少不等。所记内容也很不相同。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书法五体:
五体:楷、行、草、隶、篆。楷书又分:欧、颜、柳、赵.四种字体,也就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草书又分:章草、令草。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洛可可艺术: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原意贝壳工艺,意思是此风格以岩石和蚌壳装饰为其特色。是巴洛克风格与中国装饰趣味结合起来的、运用多个S线组合的一种华丽雕琢、纤巧繁琐的艺术样式。风格纤巧、精美、浮华、繁琐。
巴洛克艺术:
巴洛克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欧洲人最初用这个词指“缺乏古典主义均衡特性的作品”。其实巴洛克艺术家很重视设计和效果的整体统一性,巴洛克风格以强调“运动”与“转变”为特点,尤其是身体和情绪方面的,同时,巴洛克也是对矫饰主义的一种反动。
3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有用民间曲调和新创曲调的。致力于学堂乐歌的音乐家有沈心工,李叔同。
4史记: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从黄帝到汉武帝初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其中有“本记”“世家”“列传”。在写法上突出以人系事的特点。在塑造人物形象,运用语言和布局谋篇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作者是司马迁。
5荒诞派戏剧: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后流行于欧美各国,创始人与主要的代表是美国的贝
克特,法国的尤斯库,开始时这个流派被称为先锋派。它强调虚构,运用象征手法,直接表现人物的精神状态,强调无限夸张,违反逻辑。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6洛克克风格的音乐:洛克克诞生于法国,是不规则的贝壳和珍珠的意思,后来在美术和建筑上出现,崇尚玲珑纤巧,和新奇的花样。音乐的洛克克又称典型风格音乐,开始于法国,变化多端的动情音乐,华丽精致,装饰音十分华丽。
7米点山水:米芾山水画的别称,他特别喜欢画江南山川顷刻万变的烟雨情景,以水墨挥洒点染表现,特别创造了一种以点为皴,积点成山的技法,后来称“米点”。称其山水画为米点山水。
8元杂剧:是戏曲发展到元代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受到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影响,较之前代有极大的发展,以宋杂剧和金院本为基础,融合宋金以来的音乐,说唱,舞蹈艺术。最初流行于北方,元代后期逐渐衰落,它是中国戏曲发展到成熟的重要标志。通常是“四折一楔子”,所用曲调为北曲,每一本戏由一个人唱。
9印象主义绘画:19世纪下半期流行于法国,他们反对学院派的保守和表现技法,主张在户外阳光下直接写生,追求光的变化对色彩的影响,重视感觉重视瞬间,使欧洲绘画出现新的表现力,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的影响。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
10灵感: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由于大脑的高度兴奋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是艺术家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意识和无意识的相互作用,突然激发的亢奋情绪,极富创造力的精神状态,灵感有突发性和偶然性。
11古典主义音乐:狭义指18世纪下半页到19世纪20年代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即“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杂特,贝多芬。广义指17,18,19世纪的音乐创作,包括古典以前的巴洛克音乐,洛克克音乐和古典以后的浪漫主义音乐。
12类型电影:是指按照不同类型或样式的规定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他是好莱钨电影美学在全盛时期的产物,是一种与商品生产结合在一起的影片创作方法,实际上是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
13歌剧:欧洲17世纪以来一种社会影响较大的音乐与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艺术体裁。起源于意大利。一般包括序曲,幕间曲,咏叹调,宣叙调,合唱,重唱等。
14自然主义戏剧:产生于19世纪下半页的法国,后传到欧美与世界各国,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研究社会和个人,包括病理学,生理学,遗传学,把人物的行为动作解释为纯粹的生理冲动和病理所致。作品淡化情节,强调平淡锁碎的日常生活细节;强调演员表演要生活化,人物语言要像留声机一样模拟日常生活语言;舞台布景要高度逼真,以致让观众产生幻觉。
15企业形象设计:是以企业定位或企业经营理念为核心的,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对外活动关系,广告宣传等各个方面,进行组织化系统化的综合设计,为求企业的各方面以一种统一的形态显现于社会大众面前。
16散文电影:往往把散文结构和诗歌的意韵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叙述因素和隐喻因素,抒情和哲理有机结合起来,影片往往不以戏剧因素贯穿始终,而是放的开收的拢,围绕中心精心布置。
17巴洛克音乐:欧洲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17世纪初到18世纪中期的欧洲艺术,崇尚富丽堂皇,精心雕琢,巴洛克音乐与巴洛克艺术有相同的特点,宏伟庄严,追求情趣,结构严谨,旋律华丽。
18运动镜头:镜头相对被拍摄对象位置的变化叫做镜头的运动,包括推镜头,拉镜头。。19大众传播媒介:媒介是艺术媒体在艺术传播关系中的社会延伸。大众传播媒介是伴随大众传播时代迩来的传播方式的组成部分,包括传统的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传播方式的传播媒介载体,也包括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报刊杂志书籍等印刷媒介,以及广播电视卫星及光纤等电子媒介。
20戏曲:主要是指包括宋金以来杂剧,南戏,传奇等各种地方戏曲在内的传统戏剧的总称,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曲词,说唱,舞蹈,音乐,表演,杂技,美术有机的融为一体,成为戏曲,也叫地方戏。它的最基本的特征是用歌舞表演故事。戏曲自宋代形成已有800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
21徽汉合流:汉戏又名楚调,汉剧,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为主,是流行于湖北的地方戏,1828年一批汉剧演员陆续进京,与之前的徽班合作,经过长时间的相互吸收融合,又从昆曲,秦腔中不断吸取营养,终于形成新的剧种,京剧。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绘画体裁,一般在新年是贴挂。传统的年画一般用木版水印,用线简练单纯,色彩艳丽明快,构图饱满,内容有神像画,吉祥画,故事画等。
22电视制式:不同国家制作播放电视时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特定规格,包括每秒的桢数,每桢的扫描行数,场数等。世界上的电视制式有三种,一种是美国的NTSC制(N制),一种是法国的SECAM制(S制)。一种是德国的PAL制(P制),中国采用PAL制。
23书为心画:扬雄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这句话,本是用来描述文章意义的,但后来却成为关于书法与人的关系命题的经典论述。:“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声画者,君子小人之所以动情乎。” 扬雄认为,人们所表达的“言”和“书”应该是其“心”中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他说:“无验之言之谓妄。君子妄乎?不妄”,“君子”之所以敢于表达心曲是因为“君子不言,言必有中”。书法首先是人的艺术能反映人的内心情怀。其次书法能反映作者的人格品行。
24艺术传播的媒介:作为传递信息的载体,特指专门用于大众传播活动的媒介,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图书等六种媒介。大众传播媒介主要是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这些传播媒介传播信息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大众传播媒介具有五项功能,即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
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分为两大类:印刷类和电子类。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和杂志。报纸的发行量较大,因而是受众面最大的印刷类大众传播媒介,是企业比较青睐的传播工具,因而报纸有许多优点。第一,信息较为详细。同电视比较而言,报纸所载信息比较深入细致、详细、全面,读者可以获得比较系统的信息。第二,信息具有可选择性。现代生活节奏块,时间紧,报纸虽刊载信息量较大,但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在众多信息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加以阅读,第三,信息具有可保留性。遇到好的商品信息,读者可以长期保留下来,以备索用。第四,信息成本低廉。报纸价格相对较低,不必一次性投入大量资金,群众能够棘手。
25声乐套曲:声乐套曲又叫声乐组曲,是大型声乐作品的一种结构形式。其一般的特点是:在统一的标题之下,用若干首歌曲来表达同一主题。套曲中的各首歌曲可独立成曲,彼此的表演形式也往往不同(如分独唱、重唱、齐唱、合唱等),但它们之间的内容互有联系,在音乐方面既统一,又有变化,共同组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著名的《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等,结构形式都属于声乐套曲。
26艺术流派:指在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内出现的由若干思想倾向、艺术见解、创作风格、审美趣味基本相同或近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形成的艺术集团或派别。艺术流派是艺术发展过程中的产物。不同艺术流派的出现及相互之间的竞赛和斗争。是推动艺术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
27吹歌:吹歌,又名“响器班”,是一种以吹管乐器为主的器乐演奏形式。乐器多以唢呐为主。唢呐分为5种,最高音唢呐叫小海笛,高音唢呐叫材笛,中音唢呐叫罗戏笛,次中音唢呐叫二混头,低音唢呐叫大闷笛。配以管、笛、笙、萧、板胡等伴奏乐器以及鼓、锣、钗等打击乐器。演奏形式生动活泼,音乐
格调清新刚健,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或喜庆丰收都要请吹歌班子助兴。
28实用艺术:艺术的一大门类。指实用性与审美性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艺术。它具有物质生产与艺术创作相统一的特征,实用的、材料的、结构的特点与装饰的、美化的、观赏的特点交融在一起,既具有物质的实用功能,又具有精神的愉悦功能,二者密不可分。如果二者缺少了其中的任何因素,就不能称之为实用艺术。实用艺术属于视觉艺术空间艺术、静态艺术和表现艺术,有时又划属广义的造型艺术。指那些既能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包括建筑、工艺(或工艺美术)、书法等
29视觉艺术:视觉艺术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为人观看的直观艺术形象的造型艺术,包括影视、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实用装饰艺术和工艺品等。造型手法多种多样;所表现出来的艺术形象既包括两维的平面绘画作品和三维的雕塑等艺术形式,也包括动态的影视视觉艺术等视觉艺术形式。视觉艺术不同于听觉艺术,它是看的见,用手摸的到的艺术,强调真实性。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服装艺术是、摄影艺术都是传统的视觉艺术。影视艺术、动漫艺术、环境艺术,这三个视觉艺术的存在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却起到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