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7年执业药师考试考点汇总与解析-中药药剂学(7)[最终版]
☆ ☆☆考点181:其他类中药-青黛
[来 源] 为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
[性状鉴别] 药材:呈极细的深蓝色粉末,质轻,易飞扬,撒于水中能浮于水面;或呈不规则多孔性团粒,用手搓捻即成粉末。微有草腥气,味淡。
以蓝色均匀、体轻能浮于水面、火烧时产生紫红色烟雾时间长者为佳。[成 分] 含靛玉红、靛蓝、色氨酮、靛棕、靛黄等。靛玉红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有一定疗效。色氨酮是抗皮肤真菌的有效成分。
[理化鉴别] ①取本品少量,用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发生。②取粉末少量,滴加硝酸,立即产生气泡,并显棕红色或黄棕色。[检 查] 水溶性色素。
☆ ☆考点182:其他类中药-儿茶
[来 源] 为豆科植物儿茶的去皮枝、干的干燥煎膏,习称“儿茶膏”。[性状鉴别] 药材:呈方块状或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平滑而稍具光泽。质硬,易碎,断面不整齐,具光泽,有细孔,遇潮有黏性。无臭,味涩、苦,略回甜。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总量不得少于21.0%。
☆ ☆☆☆考点183:其他类中药-五倍子
[来 源]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和“角倍”。[性状鉴别] ①药材:肚倍,呈长圆形或纺锤形囊状。表面灰褐色或淡棕色,并被有灰黄色滑软的柔毛。质硬而脆,易破碎,断面角质状,有光泽,内壁平滑,内有黑褐色死蚜虫及灰色粉末状排泄物。气特异,味涩。角倍:呈菱角形,具不规则的角状分枝,柔毛较肚倍明显,壁较薄。②饮片:五倍子,为不规则形的小片,多向内卷曲或稍具凹凸。外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外表面偶有残留柔毛,内表面较平滑。质坚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味涩。[显微鉴别] 横切面:①表皮细胞l层,往往分化成1~3~6细胞的非腺毛。②薄壁组织中有外韧型维管束散生;维管束外侧有大型的树脂腔。③薄壁细胞含有淀粉粒,多已糊化,并可见少数草酸钙小棱晶。
[成 分] 主含五倍子鞣质,角倍含量低,肚倍含量高,另含没食子酸、脂肪、树脂、蜡质等。
[理化鉴别] 取五倍子粉末0.5g,加水4ml,微热,滤过。①取滤液1ml,加三氯化铁试液l滴,即产生蓝黑色沉淀。(鞣质一般反应)。②另取滤液lml,加10%酒石酸锑钾试液2滴,即产生白色沉淀(五倍子鞣质反应)。[含量测定] 用鞣质含量测定方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 ☆考点184:动物类中药-地龙
[来 源] 为环节动物门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通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或栉盲环毛蚓的干燥体。前一种习称“广地龙”,后三种习称“沪地龙”。[性状鉴别] 广地龙:呈长条状薄片,弯曲,边缘略卷,长15~20cm,宽1~2cm。全体具环节,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浅黄棕色,第14~16环节为生殖带,习称“白颈”,较光亮。体前端稍尖,尾端钝圆,刚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浅。雄生殖孔在第18环节腹侧刚毛圈一小孔突上,雄交配腔不翻出,外缘有数个环绕的浅皮褶,内侧刚毛圈隆起,前面两边有横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边10~20个不等。受精囊孔2对,位于7/8~8/9环节标间一椭圆形突起上,约占节周5/11。体轻,略呈革质,不易折断。气腥,味微咸。[检 查] 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三十。
☆ ☆考点185:动物类中药-石决明
[来 源] 为软体动物门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羊鲍、澳洲鲍、耳鲍或白鲍的干燥贝壳。
[性状鉴别] 药材:杂色鲍,呈长卵圆形,内面观略呈耳形。表面暗红色,有多数螺肋和细密生长线,螺旋部小,体螺部大,从螺旋部顶处开始向右排列有20余个疣状突起,末端6~9个开孔,孔口与壳面平。内面光滑,具珍珠样彩色光泽。壳较厚。质坚硬,不易破碎。无臭,味微咸。
☆☆考点186:动物类中药-珍珠
[来 源] 为软体动物门珍珠贝科动物马氏珍珠贝或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等双壳类动物受刺激而形成的珍珠。[产 地] 马氏珍珠贝所产的珍珠称海珠,天然和人工培养均有;海珠主产于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等省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所产的珍珠称淡水珍珠,多为人工培养,主产于浙江、江苏、江西、湖南等省。
[性状鉴别] 药材:呈类球形、卵圆形、长圆形或棒形。表面类白色、浅粉红色、浅黄绿色或浅蓝色,半透明,平滑或微有凹凸,具特有的彩色光泽。质地坚硬,破碎面显层纹。无臭,味淡。[显微鉴别] 磨片:①可见粗细相间排列的同心环状层纹,称为“珍珠结构环”。粗层纹大多清晰可见,其间有不明显的细层纹。中心部有的为实心,无特异结构,有的有类圆形腔,内有黄色物或细小砂粒。②多数磨片在暗视野中可见珍珠特有的同心环状的如彩虹般的光环-“珍珠虹光环”。
[理化鉴别] 本品置紫外光灯(365nm)下观察,显浅蓝紫色(天然珍珠)或亮黄绿色(养殖珍珠)荧光,通常环周部分较明亮。
☆ 考点187:动物类中药-牡蛎 [来 源] 为软体动物门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干燥贝壳。
[性状鉴别] 药材:长牡蛎,呈长片状,背腹缘几平行。右壳较小,鳞片坚厚,层状或层纹状排列。壳外面平坦或具数个凹陷,淡紫色、灰白色或黄褐色;内面瓷白色,壳顶两侧无小齿。左壳凹陷深,鳞片较右壳粗大,壳顶附着面小。质硬,断面层状,洁白。无臭,味微咸。
☆☆考点188:动物类中药-全蝎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头胸部与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呈尾状,皱缩弯曲。头胸部成绿褐色,前面有1对短小的螯肢及1对较长大的钳状脚须,形似蟹螯,背面覆有梯形背甲,腹面有足4对,均为7节,末端各具2爪钩;前腹部由7节组成,第7节色深,背甲上有5条隆脊线。背面绿褐色,后腹部棕黄色,6节,节上均有纵沟,末节有锐钩状毒刺,毒刺下方无距。气微腥,味咸。[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0.0%。
☆ 考点189:动物类中药-桑螵蛸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螳螂的干燥卵鞘。
[性状鉴别] 团螵蛸:略呈圆柱形或半圆形。由多数膜状薄层叠成。表面浅黄褐色,上面隆起带不很明显,底面平坦或有凹沟。体轻,质松而韧,横断面可见外层为海绵状物,内层为许多放射状排列的小室,室内各有1细小椭圆形的卵,卵呈深棕色,有光泽。气微腥,味淡或微咸。
☆ ☆☆考点190:动物类中药-斑蝥
[来 源] 为节肢动物门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产 地]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云南等省区。[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捕捉,闷死或烫死,晒干。
[性状鉴别] 药材:南方大斑蝥,呈长圆形。头及口器向下垂,有较大的复眼及触角各1对,触角多已脱落。背部具革质鞘翅1对,黑色,有3条黄色或棕黄色的横纹;鞘翅下面有棕褐色薄膜状透明的内翅2片。胸腹部乌黑色,胸部有足3对。气特异而臭,刺激性强,不宜口尝。[理化鉴别] 取粉末约0.15g,用微量升华法,所得白色升华物,放置片刻,在显微镜下观察,为柱形、棱形结晶。(斑蝥素)
[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斑蝥素不得少于0.35%。
☆☆☆☆考点191:动物类中药-蟾酥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的干燥分泌物。
[性状鉴别] 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断面沾水,即呈乳白色隆起。粉末少许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即熔成油状。
[显微鉴别] 粉末:①甘油水装片观察,呈半透明或淡黄色不规则形碎块,并附有砂粒状固体。②浓硫酸装片观察,显橙黄色或橙红色,碎块四周逐渐缩小而呈透明的类圆形小块,表面显龟裂状纹理,放置稍久渐溶解消失。③水装片加碘试液观察,不应含有淀粉粒。
[成 分] ①强心甾类化合物。②吲哚类生物碱。③此外尚含甾醇类、肾上腺素及多种氨基酸。
[含量测定]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总量不得少于6.0%。
☆考点192:动物类中药-蛤蚧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壁虎科动物蛤蚧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产 地] 主产于广西。
[性状鉴别] 药材:全体呈扁片状。头略呈扁三角形,两眼多凹陷成窟窿,无眼睑,口内角质细齿密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颌鳞)2l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或灰绿色斑点(进口蛤蚧多为砖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呈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及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有五趾,除第一指趾外,均具爪,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面具吸盘。尾细长而结实,几与体长相等,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不甚明显的6~7个银灰色环带。全身密被类圆形微有光泽的细鳞。质坚韧。气腥,味微咸。
☆ 考点193:动物类中药-金钱白花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状鉴别] 呈圆盘状。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无色或呈黄白色,具众多细密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此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考点194:动物类中药-蕲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蝰科动物五步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习称“佛指甲”。气腥,味微咸。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观: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呈深棕色或黄棕色,密布乳头状突起,乳突呈类三角形、类卵形或不规则形,内含颗粒状色素。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考点195:动物类中药-乌梢蛇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
[性状鉴别] 药材:呈圆盘状。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俗称“剑脊”。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
[显微鉴别] 背鳞外表面观:取背鳞1片,用水装置,观察外表面,鳞片呈黄棕色,具纵直条纹,沿鳞片基部至先端方向径向排列,内含色素斑。此特征为本品粉末鉴定的重要依据。
☆ 考点196:动物类中药-鸡内金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鸟纲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性状鉴别] 药材:呈不规则皱缩的囊状卷片。表面黄色、黄绿色或黄褐色,薄而半透明,具明显的条状波浪形皱纹。质脆,易碎,断面角质样,有光泽。气微腥,味微苦。
[成 分] ①酶类:如胃蛋白酶,淀粉酶。②类角蛋白。③多种氨基酸:如谷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缬氨酸等18种氨基酸。④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l、B2、烟酸(尼克酸)、维生素C(抗坏血酸)。⑤含铝、钙、铁、镁、铜、锌等无机之素。
☆ ☆☆☆考点197:动物类中药-麝香(代)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产 地] 野生品主产于四川、西藏、陕西、甘肃等省区。以四川、西藏产量大、质量优。
[性状鉴别] ①毛壳麝香:呈囊状球形、椭圆形或扁圆形。开口面的革质皮棕褐色,略平,密生灰白色或灰棕色短毛,从两侧围绕中心排列,中央有1小囊孔。另一面为棕褐色略带紫色的皮膜,微皱缩,偶显肌肉纤维,略有弹性;剖开后,可见中层皮膜呈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内层皮膜呈棕色,内含颗粒状及粉末状的麝香仁和少量细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习称“银皮”或“云皮”)。有特异香气。②饲养品:呈颗粒状、短条形或不规则团块;表面不平,紫黑色或深棕色,显油性,微有光泽,并有少量脱落的内层皮膜和毛。气香浓烈而特异,味微辣、微苦带咸。
[显微鉴别] 麝香仁粉末:棕褐色或黄棕色。为许多不定形颗粒状物集成半透明或透明团块,淡黄色或淡棕色。团块中包埋或散在有方形、柱形、八面体或不规则的晶体;并可见圆形油滴,偶见毛及脱落的内层皮膜组织。
[成 分] ①含大环酮类化合物。②含蛋白质和多肽、多种氨基酸。③含11种雄甾烷衍生物。④生物碱类化合物。⑤胆甾醇、脂肪酸、尿囊素、尿素和无机盐。
[理化鉴别] 取毛壳麝香用特制槽针从囊孔插入,转动槽针,撮取麝香仁,立即检视,槽内的麝香仁应有逐渐膨胀高出槽面的现象,习称“冒槽”。麝香仁油润,颗粒疏松,无锐角,香气浓烈。不应有纤维等异物或异常气味。[检 查] ①杂质。②干燥失重。③总灰分。
[含量测定]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
☆ ☆☆考点198:动物类中药-鹿茸(代)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雄鹿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前者习称“花鹿茸(黄毛茸)”,后者习称“马鹿茸(青毛茸)”。[产 地] 花鹿茸:主产于吉林,辽宁、黑龙江、河北、四川等省亦产。[性状鉴别] ①药材:花鹿茸,锯茸:呈圆柱状分枝,具1个分枝者习称“二杠”,主枝习称“大挺”,离锯口约lcm处分出侧枝,习称“门庄”,枝顶钝圆,较大挺略细。外皮红棕色或棕色,多光润,表面密生红黄色或棕黄色细茸毛,上端毛密,下端较疏;分岔间具一条灰黑色筋脉,皮茸紧贴。锯口面黄白色,中部有致密的蜂窝状小孔,外围无骨质。体轻。气微腥,味微咸。具两个分枝者习称“三岔”,直径较二杠细,略呈弓形而微扁,枝端略尖,下部有纵棱筋及突起的小疙瘩;皮红黄色,茸毛较稀而粗;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稍重。
二茬茸(再生茸):主枝长而不圆或下粗上细,下部有纵棱筋,皮灰黄色,茸毛较粗糙,锯口外围多已骨化。体较重,无腥气。
马鹿茸:分枝较多,侧枝1个者习称“单门”,2个者习称“莲花”,3个者习称“三岔”,4个者习称“四岔”等。其中以“莲花”、“三岔”为主。
②饮片:花鹿茸片,花鹿茸尖部切片习称“血片”、“蜡片”,为圆形薄片,切面浅棕色或浅黄白色,半透明,微显光泽;外皮无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韧;气微腥,味微咸。中上部的切片习称“蛋黄片”,切面黄白色或粉白色,中间有极小的蜂窝状细孔。下部习称“老角片”,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表面粉白色或浅白色,中间有蜂窝状细孔,外皮无骨质或略具骨质,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质坚脆。
☆☆☆☆考点199:动物类中药-牛黄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牛干燥的胆结石。习称“天然牛黄”。[性状鉴别] 蛋黄:多呈卵形、类球形、四方形或三角形,大小不一。表面黄红色至棕黄色,有的表面挂有一层黑色光亮的薄膜,习称“乌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状突起,有的具龟裂纹。体轻,质酥脆,易分层剥落,断面金黄色,可见细密的同心层纹,有的夹有白心。气清香,味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粘牙。取本品少量,加清水调和,涂于指甲上,能将指甲染成黄色,习称“挂甲”。
[成 分] ①主含胆汁色素。②胆汁酸类。③胆固醇。④其他,脂肪酸、卵磷脂、粘蛋白、平滑肌收缩物质、酸性肽、多种氨基酸和无机盐类。[含量测定] 用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不得少于4.0%。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 考点200:动物类中药-羚羊角(代)
[来 源] 为脊索动物门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性状鉴别] 药材呈长圆锥形,略呈弓形弯曲。类白色或黄白色,基部稍呈青灰色;嫩枝全体光润如玉,无裂纹,对光透视有“血丝”或紫黑色斑纹;老枝有细纵裂纹;除顶端部分外,有10~16个隆起的环脊,用手握之,四指正好嵌入凹处。基部横截面类圆形,内有坚硬质重的角柱,习称“骨塞”,表面有突起的纵棱与其外面角鞘内的凹沟紧密嵌合,从横断面观,其结合部呈锯齿状。除去“骨塞”后,角的下半段成空筒状,全角呈半透明,对光透视,无骨塞部分的中心有一条隐约可辨的细孔道直通角尖,习称“通天眼”。质坚硬。气无,味淡。
☆ ☆考点201:矿物类中药-朱砂
[来 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辰砂族辰砂。
[性状鉴别] 药材:为粒状或块状集合体。呈颗粒状、粉末状或块片状。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条痕红色至褐红色,具光泽。质重而脆。无臭,无味。其中呈细小颗粒或粉末状,色红明亮,有闪烁的光泽,触之不染手者,习称“朱宝砂”;呈不规则板片状、斜方形或长条形,大小厚薄不一,边缘不整齐,色红而鲜艳,光亮如镜面而微透明,质较松脆者,习称“镜面砂”;块状较大,方圆形或多角形,颜色发暗或呈灰褐色,质重而坚,不易碎者,习称“豆瓣砂”。[成 分] 主含硫化汞(HgS)。
[理化鉴别] 取粉末,用盐酸湿润后,在光洁的铜片上摩擦,铜片表面显银白色光泽,加热烘烤后,银白色即消失。
[含量测定] 用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考点202:矿物类中药-雄黄
[来 源] 为硫化物类矿物雄黄族雄黄。
[性状鉴别] 药材:为块状或粒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的块状或粉末。全体呈深红色或橙红色,条痕浅橘红色。块状者表面常覆有橙黄色粉末,以手触之手易被染成橙黄色。晶面具金刚石样光泽。质脆,易碎。断口呈贝壳状,暗红色,具树脂样光泽。微有特异臭气,味淡。燃烧时易熔融成红紫色液体,火焰为蓝色,并生成黄白色烟,有强烈蒜臭气。其颜色鲜艳、半透明、有光泽、质松脆的习称“明雄”或“雄黄精”。精矿粉为粉末状或粉末集合体,质松脆,手捏即成粉,橙黄色,无光泽。
[成 分] 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含量测定] 以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
☆ 考点203:矿物类中药-滑石
[来 源] 为硅酸盐类矿物滑石族滑石。习称“硬滑石”。
[性状鉴别] ①药材:多为块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表面白色、黄白色或淡蓝灰色,有蜡样光泽,条痕白色。质较软而细腻,用指甲可以刮下白粉,手摸有滑润感,无吸湿性,置水中不崩散。无臭,无味。②饮片:滑石粉,为类白色或黄白色极细无砂性的粉末,手摸之有滑腻感,粘手。气微,味淡。在水、稀盐酸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中均不溶解。
[成 分] 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0H)2]。
☆☆考点204:矿物类中药-石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性状鉴别] 药材:为纤维状的结晶集合体。呈长块状、板块状或不规则形。全体白色、灰白色或浅黄色,有的半透明,条痕白色。体重,质软,用指甲能刻划,易纵向断裂,纵断面具纤维状纹理,显绢丝样光泽。无臭,味淡。[成 分]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理化鉴别] 取本品粉末约0.2g,于140℃烘20分钟,加水1.5ml,搅拌,放置5分钟,呈粘结固体。
[检 查] 重金属、砷盐。
[含量测定] 用滴定法测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
☆考点205:矿物类中药-芒硝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芒硝族芒硝,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性状鉴别] ①药材:呈棱柱状、长方形或不规则块状及粒状。无色透明或类白色半透明,暴露空气中则表面逐渐风化而覆盖一层白色粉末(无水硫酸钠),条痕白色。质脆易碎,断面具玻璃样光泽。断口贝壳状。无臭,味苦、咸。②饮片:玄明粉为白色粉末。无臭,味咸。有引湿性。
[成 分] 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第二篇:执业药师2014年《中药药剂学》考点汇总
2014年中药药剂学考点汇总
第一章中药药剂学与中药剂型的选择1-2分
第二章药剂卫生1.5-3分---------------
第三章粉碎筛析与混合1-2分
第四章浸提、分离、精制、浓缩与干燥1-2.5分---------------
第五章散剂1-2分
第六章浸出药剂1-3分
第七章药体药剂1-3分
第八章注射剂2-5分
第九章外用膏剂3分
第十章栓剂2分 第十一章胶囊剂1-2分 第十二章丸剂2.5分 第十三章颗粒剂1分 第十四章片剂5-8分 第十五章气雾剂与喷雾剂1-2分 第十六章其他剂型
---------------第十七章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1-1.5分 第十八章中药制剂的稳定性1-2分 第十九章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概论0-2分第二十章药物制剂的配伍变化0-2.5分---------------
(注:第17--20章,占总分15%,共5分。)
《中药炮制学》考点共5分。
第三篇:2016年执业药师考试中药药剂学总结
考点1:中药药剂学的含义与性质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公道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中药药剂学的内容涉及中药类专业的诸多课程以及现代制药理论和技术,与现代药剂学分支学科产业药剂学、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学、临床药学等也多有交叉。中药药剂学包括中药调剂学和中药制剂学。
☆ ☆☆☆考点2:中药药剂学常用术语
1.药物与药品:药物系指用于治疗、预防及诊断疾病的物质,而药品系指原料药物经过加工制成的具有一定剂型、可直接应用的成品。
2.剂型:是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是根据药典、局颁标准或其他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的药物制品。
4.中成药:系指以中药材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药政部分批准的处方和制法大量生产,有特有名称并标明功能主治、用法用量和规格,可经医生诊治后处方配给,也可由患者直接自行购用的药品。
5.处方:是医师对患者治病用药或制备任何药剂的书面文件。
6.非处方药:是用以减轻某些稍微症状或治疗某些稍微疾病的药物,简称OTC.特点是应用安全、疗效确切、质量稳定、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具有中国特色的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治理制度已于2000年开始实施。
7.新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改变工艺的制剂按照新药治理。
8.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简称,即药品生产质量治理规范。
☆ ☆☆☆考点3: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历史回顾
夏禹时期已经能酿酒,同时发现了曲,开始有多种药物浸制而成的药酒。
商代前,伊尹首创汤剂,并总结了《汤液经》,为我国最早的方剂与制药技术专著,汤剂延用至今还是中医用药的首选剂型。
战国时期,我国现存第一部医药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针经》各9卷]问世,可谓中药药剂学的先导。
秦、汉时代是我国药剂学理论、经验与技术明显发展的时期。东汉末年,著名医药学家张仲景撰写了《伤冷论》和《金匮要略》。
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8卷,书中第一次提出“成药剂”的概念。
唐代医药事业发展成绩明显,药天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分别收载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炙剂等多种剂型……
宋、元时期是我国成药得到很大发展、中药制剂初具规模的时期。宋熙宁九年,太医局设立“熟药所”,负责制药和售药。制药者名为“和剂局”,并由官方编写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明、清时期医著颇多,中药成方及其剂型也有相应的充实和进步。如明朱柿著《普济方》,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本草纲目》,王肯堂著《证治准绳》,陈实功著《外科正宗》,清代吴谦等著《医宗金鉴》,吴尚先著《理瀹骈文》为外用膏剂之大成。[医学 教育网 搜集整理]
☆ ☆☆☆☆考点4:药典与药品标准
1.药典
药典的性质与作用: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药典中收载医疗必须、疗效确切、毒性和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 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含量测定、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等。药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家药物生产、医疗和科技的水平,也体现出 医药卫生工作的特点和服务方向。
中国药典:已颁布施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1953、1963、1977、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共8版。其中1953年版为单部,1957年又出版了1953年版《中国药典》第一补充本,其余均分为一、二两部。第一部收载中药材 和中药成方及单方制剂,第二部收载化学药、生化药、抗生素、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等各类制剂。
外国药典:主要有美国药典、英国药典和日本药局方等。
2.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给、使用、检验和治理部分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我国药品标准有《中国药典》和局颁标准。
☆ ☆考点5:药品卫生标准
《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附录及一部修订版,对中药各种剂型微生物限度标准作了严格规定。
1.口服药品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活螨。含动物类原药材粉的口服制剂同时不得检出沙门菌。
2.外用药品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其中创伤、溃疡及***用含原药材粉的制剂,还不得检出破伤风杆菌。且均不得检出活螨。
3.细菌总数与真菌总数①不含中药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真菌数不得超过100个。②含中药原粉的固体制剂,每克含细 菌数,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及不含糖茶剂、栓剂等不得超过10000个,散剂、丸剂等不得超过30000个。真菌均不得超过500个。③液体制剂每毫升 含细菌数、真菌数及酵母菌数均不得超过100个。
☆ ☆☆☆考点6:物理灭菌法
1.加热灭菌法
干热灭菌法:指利用火焰或干热空气进行灭菌的方法。火焰灭菌法指用火焰直接灼烧物品以达到快速灭菌的方法。干热空气灭菌法指在烘箱等 设备中用高温干热空气灭菌的方法,本法适用于玻璃器皿、搪瓷容器及液状石蜡、油类、滑石粉、活性炭等耐高温物料的灭菌。
湿热灭菌法:利用饱和水蒸气或沸水等杀灭微生物的方法。热压灭菌法是在热压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水蒸气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适用于耐热药物、手术器械及用具等物品的灭菌。
热压灭菌器使用时应留意:①使用前应检查压力表、温度表、安全阀等仪表;②首先开启放气阀门将灭菌器内空气排尽;③先预热,再升压和升温,达到预 定压力和温度后开始计时;④灭菌完毕后,待压力表指针降至0后,打开放气阀,排尽器内蒸汽,待温度降至40℃以下,再缓缓开启门盖,骤然减压会导致容器爆 裂和药液外溢。
流通蒸汽灭菌法和煮沸灭菌法系指在常压下用水蒸气或沸水灭菌的方法。
2.滤过除菌法:适用于热敏性药物溶液,尤其是一些生化制剂。
3.紫外线灭菌法:仅适于表面和空气的灭菌。
4.微波灭菌法:适于水性药液的灭菌,对含少量水分的药材饮片及固体制剂也有灭菌作用。
5.辐射灭菌法:适用于某些热敏性药物的灭菌,尤其适用于已包装药品的灭菌。
☆ ☆考点7:常用的防腐剂
1.苯甲酸与苯甲酸钠:为常用的有效防腐剂,一般用量为0.1%~0.25%.2.对羟基苯甲酸酯:有甲、乙、丙、丁四种酯,抑真菌作用较强,一般用量为0.01%~0.25%.在酸性、中性及弱碱性药液中均有 效,但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好。在碱性药液中,由于酚羟基的解离及酯的水解而使尼泊金防腐力下降。各种酯可单用,适用效果更佳。
3.山梨酸与山梨酸钾:常用浓度为0.15%~0.25%,对细菌和真菌均有较强抑菌效力,特别适用于含有吐温的液体药剂。
4.其他:20%以上乙醇、30%以上的甘油、中药挥发油等均有防腐效力。
☆ ☆☆☆☆考点8:常用的粉碎方法
1.干法粉碎
混合粉碎:常用的有串料、串油等方法。
串料:处方中含有大量黏液质、糖分或树胶等黏性药料,如熟地黄、枸杞、大枣、桂圆肉、山萸肉、黄精、玉竹、天冬、麦冬等。
串油:处方中含有大量油脂性药料,如桃仁、柏子仁、酸枣仁、苏子、胡桃仁等。
单独粉碎:将一味药物单独进行粉碎的方法。适用于珍贵细料药,如冰片、麝香、牛黄、羚羊角等;毒性药,如马钱子、红粉等;刺激性药,如蟾酥等。
2.湿法粉碎
水飞法:如朱砂、炉甘石、珍珠、滑石粉等矿物、贝壳类药物可用水飞法制得极细粉。但水溶性的矿物药如硼砂、芒硝等则不能采用水飞法。
加液研磨法:如樟脑、冰片、薄荷脑等的粉碎。
3.低温粉碎:如乳香、没药等,树脂、树胶类药物,糖分、黏液质、胶质较多的人参、玉竹、牛膝等药物,及中药干浸膏等,通过低温增加脆性,易于粉碎。
4.超微粉碎:可使植物细胞破壁率达95%以上,能大大进步丸剂、散剂等含原料药材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且粉碎效率高。
☆ ☆考点9:常用的粉碎机械
1.小型截切式磨粉机:适于中、小批量脆性、粉性较好物料的粉碎。
2.锤击式粉碎机:适用于粉碎干燥、脆性易碎的药物。
3.柴田粉碎机:适于粉碎较黏软、纤维多及坚硬的各类药料,但油性过多的药料不适应。
4.万能磨粉机:适于粉碎结晶性和纤维性药物。不宜用于粉碎含大量挥发性成分及黏性或遇热发粘的药料。
5.球磨机:应使球转至罐最高处以最大速度着落撞击物料,这一速度称临界转速。球磨机适于粉碎结晶性药物、易熔化的树脂、树胶、非纤维性的脆性药 物、毒性药、细料药、挥发性药及有刺激性药等;也常用于“水飞”某些矿物药。
6.流能磨:又称气流粉碎机,是利用高速流体使药物颗粒间及颗粒与室壁间碰撞而碎裂,可得5μm左右的微粉。适于脆性及坚硬的矿物药料,但物料必须预粉碎。
☆ ☆☆考点10:药筛的种类和粉末的分等
1.冲眼筛:多用于高速旋转粉碎机械的筛板及药丸的分档筛选。
2.编织筛
根据药粉细度,粉末分等如下:
最粗粉:能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
粗粉指:能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
中粉指:能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
细粉指:能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最细粉:能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极细粉:指能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
☆ ☆☆☆☆考点11:微粉的基本性质
1.粒子的大小与形态
粒径表示法:有长径、短径、定方向径、外接圆径、有效粒径、比表面积径。
粒径测定法:筛析法是测定粒径在45/m以上的粉体粒径的实用方法之一。还有显微镜法、沉降法、小孔通过法等。
粒子形态:一般通过显微镜观察粉体形态并测定其长、宽、高,定量表示形态。
2.微粉的比表面积:单位重量或容积微粉所具有的表面积称比表面积。
3.微粉的密度与孔隙率
微粉的密度:密度系指物质单位容积的质量。真密度指除往微粒本身孔隙及粒子间的空隙占有的容积后求得的微粉容积,微粉质量除以此容积即得真 密度,一般用气体置换法求得。粒密度指除往粒子间的空隙占有的容积,而保存微粒本身孔隙求得的微粉容积,微粉质量除以此容积即得粒密度,一般用液体置换法 求得。堆密度指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孔隙率:系指微粉内孔隙与微粉间孔隙所占容积与微粉总容积之比。
4.微粉的活动性:一般以停止角或流速来表示微粉的活动性。
停止角:使微粉经一漏斗流下并成一圆锥体,圆锥侧边与台平面所成夹角即为停止角。微粉活动性好,则形成矮的圆锥体,停止角小。
流速:既反映微粉粒度,又表示出微粉的均匀性。一般微粉流速快,则其均匀性好,即活动性好。
5.微粉的吸湿:相对湿度系指同温度空气中水蒸气压与饱和蒸汽压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 ☆☆☆考点12:常用的浸提溶剂与浸提辅助剂
1.常用的浸提溶剂
水:极性溶剂,经济易得,溶解范围较广。
乙醇:半极性溶剂,可溶解水溶性的某些成分,90%乙醇适于浸提挥发油、树脂、叶绿素等;70%~90%乙醇适于浸提香豆素、内酯、一些苷 元等;50%~70%乙醇适于浸提生物碱、苷类等;50%以下的乙醇也可浸提一些极性较大的黄酮类、生物碱及其盐类等;乙醇含量达40%时,能延缓酯类、苷类等成分的水解,增加制剂的稳定性;20%以上乙醇具有防腐作用。
2.浸提辅助剂
酸:使用酸水或酸醇可促进生物碱的浸出,酸浓度一般为0.1%~1%.碱:加碱的目的在于增加偏酸性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 ☆☆☆☆考点13:常用浸提方法与设备
1.煎煮法:指用水作溶剂,加热煮沸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较稳定的药材。
2.浸渍法:指用规定量的溶剂,在一定温度下,将药材饮片密闭浸泡一定时间,分取浸出液以浸提药材成分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黏性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价格低廉的芳香性药材的浸提。
3.渗漉法:指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圆锥形渗漉筒中,由上部连续加进新溶剂,收集渗漉液提取药材成分的方法。
单渗漉法:一般操纵过程是:①粉碎,药材的粒度,一般以粗粉或最粗粉为宜;②润湿,药粉在装渗漉筒前应先用浸提溶剂润湿;③装筒,已润湿的 药粉层层压实装进渗漉筒,并应松紧一致;④排气;⑤浸渍,一般浸渍放置24~48h;⑥渗漉,一般慢漉为每1kg药材每分钟流出1~3ml漉液,快漉为 3~5ml.重渗漉法:是将多个渗漉筒串联,渗漉液重复用作新药粉的溶剂,进行多次渗漉以进步渗漉液浓度的方法,避免了有效成分受热分解或挥发损失。
4.回流法:指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药材成分,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凝,流回浸出器中浸提药材,这样循环直至有效成分提取完全的方法。
5.水蒸气蒸馏法:将含有挥发性成分的药材与水或水蒸气共同加热,使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一并馏出,并经冷凝分取挥发性成分的一种浸提方法。
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优点有:①提取速度快,效率高;②适于热敏性、易氧化的有效成分的提取;③工艺简单,该法适于提取亲脂性、低相对分子质量的物质。
☆ ☆考点14:常用分离方法
1.沉降分离法:指固体微粒依据本身重力在液体介质中自然下沉使之与液体分离的方法。
2.离心分离法:指通过离心使料液中固体与液体或两种不相混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而达到分离的方法。
3.滤过分离法:指将混悬液通过多孔的介质,使固体微粒被截留,液体经介质孔道流出,而达到固液分离的方法。
☆ ☆考点15:常用精制方法
1.水提醇沉法:操纵中应留意:①药液浓缩适当。②药液冷却后加乙醇,否则乙醇受热挥散损失。③醇沉浓度,颗粒剂、合剂一般使含醇量达50%~60%,而口服液为进步澄明度含醇量可达60%~70%.④加乙醇应慢加快搅。⑤密闭冷躲。⑥洗涤沉淀。
2.吸附澄清法:指水提浓缩液加进絮凝剂使高分子杂质絮凝沉降被往除。絮凝剂有明胶、琼脂、蛋清、硫酸铝等。
3.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将经预处理的中药提取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柱,使成分被吸附后,先以水或低浓度乙醇洗脱盐、小分子糖等杂质,再以适宜浓度乙醇洗脱有效成分。
4.膜分离法:以细微孔径的薄膜为滤过介质,使药液中成分得以分离而精制。微孔滤膜滤过系指利用质地薄、孔径细微的薄膜做滤过介质,所截留的粒径 范围为0.02~10?m,用以滤除细菌和细小的悬浮颗粒。特点是:①微孔滤膜的孔径比较均匀,孔隙率高,滤速快;②滤膜质地薄,对料液的滤过阻力小,且 吸附少;③滤过期无介质脱落,对药液不污染;④易堵塞,故料液须先经预滤处理。超滤系指利用以分子截留值为指标的薄膜做滤过介质,在透过溶剂的同时,透过 小分子溶质,截留大分子溶质。
☆ ☆☆☆考点16:浓缩的方法与设备
1.常压浓缩:药液在一个大气压下的蒸发多采用倾倒式夹层锅,该法耗时较长,易使某些成分破坏。
2.减压浓缩:优点有:①压力降低,溶液的沸点降低,能防止或减少热敏性物质的分解;②增大了传热温度差,进步了蒸发效率;③能不断地排除溶剂蒸汽,有利于蒸发顺利进行;④沸点降低,可利用低压蒸汽或废气作加热源;⑤密闭容器可回收乙醇等溶剂。
减压蒸馏器:在减压及较低温度下使药液得到浓缩,同时可将乙醇等溶剂回收。
真空浓缩罐:用水流喷射泵抽气减压,适于水提液的浓缩。
管式蒸发器:加热室由管件构成。药液通过有蒸汽加热的管壁而被蒸发浓缩。
3.薄膜浓缩:特点是:①浸提液的浓缩速度快,受热时间短;②不受液体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不易被破坏;③能连续操纵,可在常压或减压下进行;④能将溶剂回收重复使用。
升膜式蒸发器:适用于蒸发量较大,热敏性、粘度适中和易产生泡沫的料液。
降膜式蒸发器:适于蒸发浓度较高、黏度较大的药液。
刮板式薄膜蒸发器:适于高粘度、易结垢、热敏性药液的蒸发浓缩。但结构复杂,动力消耗大。
离心式薄膜蒸发器:通过离心使药液分布成0.05~1mm的薄膜,再通过锥形盘加热面被蒸发浓缩。适于高热敏性物料蒸发浓缩。
4.多效浓缩:将前效所产生的二次蒸汽作为加热蒸汽引进另一串联的后效蒸发器组成的蒸发装置。
☆ ☆☆☆考点17:干燥的基本原理
1.物料中水分的性质
结合水与非结合水:结合水系指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和物料细胞中的水分。因毛细管内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较同温度时水的蒸汽压低,此种水分难以从物料中往除完全。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相接触时,将会发生排除水分或吸收水分的过程,直到物料表面水分所产生的蒸汽压与空气中的 水蒸气分压相等时为止,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称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平衡水分与物料的种类、空气的状态有 关。物料不同,在同一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不同;同一种物料,在不同的空气状态下的平衡水分也不同。
2.干燥速率:指在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燥物料中水分的气化量。干燥过程分两个阶段,恒速阶段和降速阶段。在恒速阶段,干燥速率与物 料湿含量无关。而在降速阶段,干燥速率近似地与物料湿含量成正比。当物料湿含量大于C0时,干燥过程属于恒速阶段;反之属于降速阶段。
☆☆☆☆☆考点18:干燥方法与设备
1.常压干燥
烘干干燥:指在常压下,利用干热空气进行干燥的方法。
鼓式干燥:又称滚筒式干燥或鼓式薄膜干燥,是将湿物料涂布在热的金属转鼓上,利用热传导方法使物料得到干燥。
带式干燥:将湿物料平展在帆布或金属丝网等传送带上,利用热气流或红外线等加热干燥物料。
2.减压干燥:指在密闭的容器中抽真空并进行加热干燥的一种方法。
3.流化干燥
沸腾干燥:又称流化床干燥,系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化态,似“沸腾状”,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行热交换,湿气被抽走而达到干燥的目的。
喷雾干燥:是利用雾化器将一定浓度的液态物料喷射成雾状,在一定流速的热气流中进行热交换,物料被迅速干燥。喷雾干燥的特点是:药液未经长 时间浓缩又是瞬间干燥,适用于热敏性物料;产品质量好,为疏松的细粉,溶解性能好,且保持原来的色香味;操纵流程管道化,符合GMP要求,是目前中药制药 中最佳的干燥技术之一。
4.冷冻干燥:又称升华干燥,系先将被干燥液态物料冷冻成固体,再在低温减压条件下,使固态的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排出往而达干燥目的的方法。其特 点是:物料在高真空和低温条件下干燥,尤适于热敏性物品的干燥;干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含水量低,有利于药品长期贮存。
5.红外干燥:利用远红外辐射器产生的电磁波被含水物料吸收后,直接转变为热能,使湿物料中水分气化而干燥。振动式远红外干燥机,适于热敏性物料 的干燥,尤适于中药固体粉末、湿颗粒及水丸等薄料层、多孔性物料的干燥。隧道式红外干燥机,主要用于口服液及注射剂安瓿的干燥。
6.微波干燥:适于饮片、散剂、水丸、蜜丸等干燥。但设备及生产本钱均较高。
☆ 考点19:液体药剂的含义与特点
液体药剂系指药物在一定条件下,以不同的分散方式和不同的分散程度分散于介质中所形成的液体分散体系。
液体药剂的特点:①比相应固体制剂的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②易控制药物浓度,可减少固体药物口服后由于局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胃肠道刺激;③便于分剂量和服用,尤其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但液体药剂稳定性较差,贮躲、运输不方便。
☆ ☆☆考点20:分散体系的基本类型
不同类型的分散体系中微粒的大小分布不同,所表现出的特征不一。
☆ ☆☆☆☆考点21: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
1.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水亲油平衡值。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高,其亲水 性越强;HLB值越低,其亲油性越强。HLB值在15~18以上的表面活性剂适适用作增溶剂,HLB值在8~16的表面活性剂适适用作O-W型乳化剂,HLB值在3~8的表面活性剂适适用作W-O型乳化剂,HLB值在7~9的表面活性剂适适用作润湿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具有加和性。
2.胶团和临界胶团浓度: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开始形成胶团时的浓度称为临界胶团浓度。临界胶团浓度的大小与其结构和组成有关,同时受温度、pH值以及电解质等外部条件的影响。
3.起昙和昙点: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或分 层,但冷却后又恢复澄清。这种由澄清变成浑浊或分层的现象称为起昙,该转变温度称为昙点。产生起昙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此类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中所含的聚氧乙 烯基与水分子形成的氢键在温度升高到昙点后断裂,从而引起表面活性剂溶解度急剧下降,出现浑浊或分层现象,当温度下降至昙点以下时,氢键又可重新形成。[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4.表面活性剂的毒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一般较大,其次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毒性相对较小。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表面活性剂 还有较强的溶血作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比较稍微,其中聚山梨酯类表面活性剂的溶血作用通常较其他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更小。
☆ ☆☆☆考点22:常用的表面活性剂
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肥皂类:具有良好的乳化能力,但轻易被酸破坏,碱土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硫酸化物:常用的有硫酸化蓖麻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
磺酸化物:常用的有脂肪族磺酸化物和烷基芳基磺酸化物。
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是阳离子。常用的有苯扎氯铵、苯扎溴铵等。
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自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有豆磷脂和卵磷脂,常用的是卵磷脂。
合成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部分主要是羧酸盐,阳离子部分主要是胺盐或季铵盐。
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亲油性较强,常用作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型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吐温类。常用的有: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吐温85等。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常用作O-W型乳剂的乳化剂。常用的有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常用的有西土马哥、平平加O及埃莫尔弗等。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常用的有普朗尼克类,如普朗尼克F-68等。
☆☆考点2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
增溶原理: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浓度达到临界胶团浓度以上,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物质在胶团溶液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形成透明胶体溶液,称为增溶。
影响增溶的因素
①增溶剂的性质、用量及使用方法:增溶剂的种类不同,其增溶量亦不同,即使是同系物的增溶剂,也因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增溶效果。同系物增溶剂的碳链越长,其增溶量也越大。对极性或中等极性药物而言,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越大,其增溶效果越好。
②被增溶药物的性质: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被增溶量通常越小。
③溶液的pH值及电解质:溶液的pH值增大,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增溶;溶液的pH值减小,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增溶。溶液中加进电解质,能使被增溶 药物的溶解度增加,其原因是电解质能够降低增溶剂的临界胶团浓度,从而使增溶剂在较低的浓度时形成大量胶团而产生增溶作用;另外电解质还可中和胶团的电 荷,增大了胶团内部的有效体积,为被增溶药物提供更多的空间,从而进步增溶效果。
④温度:影响胶团的形成;影响被增溶物质的溶解;影响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
2.助溶:一些难溶于水的药物由于第三种物质的加进而使其在水中溶解度增加的现象,称为助溶。加进的第三种物质称为助溶剂。难溶性药物与助溶剂形成可溶性络合物、有机分子复合物以及通过复分解反应天生可溶性盐类而产生助溶作用。
3.制成盐类:一些难溶性弱酸、弱碱类药物,可制成盐类而增加溶解度。
☆ 考点24:溶液型液体药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供内服或外用的均相液体制剂。属于溶液型液体药剂的有溶液剂、糖浆剂、芳香水剂、醑剂、甘油剂等。
1.溶解法:将药物溶解于处方总量3-4的溶剂中,滤过,自滤器上添加溶剂至全量,搅匀即得。
2.稀释法:将药物先制成高浓度溶液或易溶性药物的浓储备液,再用溶剂稀释至所需浓度的溶液。溶液剂制备时应留意:①处方中若含有增溶剂、助溶 剂、pH调节剂、防腐剂、抗氧剂等附加剂,应先加进溶剂后再加进药物;②某些溶解缓慢的药物,在溶解过程中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易氧化的药物溶 解时,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同时应加适量抗氧剂;③易挥发性药物或不耐热药物应在最后加进,以免因制备过程而损失。
☆ ☆考点25:高分子溶液、溶胶剂
1.高分子溶液:高分子化合物如胃蛋白酶、右旋糖酐、明胶、阿拉伯胶、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纤维素钠等,以单分子形式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均相体系称为高分子溶液,又称为亲水胶体,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2.溶胶剂:分散相质点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称为溶胶剂,又称为疏液胶体。溶胶外观澄明,但具有乳光,属于高度分散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 ☆☆☆考点26:胶体溶液的稳定性
1.高分子溶液:①脱水剂,如乙醇、丙酮等可破坏水化膜;②大量的电解质可因其强烈的水化作用,夺往了高分子质点水化膜的水分而使其沉淀,这一过程称为盐析。
2.溶胶:溶胶胶粒上形成的厚度有1~2个离子的带电层,称为吸附层。在荷电胶粒的四周形成了与吸附层电荷相反的扩散层。这种由吸附层和扩散层构 成的电性相反的电层称双电层,又称扩散双电层。由于双电层的存在而产生电位差,称ξ电位。溶胶ξ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粒之间斥力的大小,是决定溶胶稳定性的 主要因素。
电解质的作用:电解质离子的电中和使扩散层变薄,ε电位降低,水化膜变薄,胶粒易聚集。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作用:溶胶中加进一定浓度的高分子溶液,能明显地进步溶胶的稳定性,这种现象称为保护作用,形成的溶液称为保护胶体。
溶胶的相互作用:带有相反电荷的溶胶互相混合也会产生沉淀。
☆ ☆☆考点27:影响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因素
混悬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一般以0.5~10/m范围粒径分散在液体介质中,混悬液属于粗分散体系,且分散相有时可达总重量的50%.影响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
1.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2.混悬粒子的沉降:在一定条件下,混悬液中微粒的沉降速度符合stoke‘s定律。
由Stoke‘s定律可见,沉降速度υ与r2、成正比,与η成反比。为了增加混悬液的稳定性,在药剂学中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减小粒径;②增加分散介质黏度;③减小微粒与介质之间的密度差。
3.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在尽可能减小微粒粒径,留意缩小微粒之间的粒径差。
4.温度的影响:温度的改变常影响药物微粒的溶解与结晶过程,从而引起结晶长大、晶型转变。
☆ ☆☆☆☆考点28: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稳定剂
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稳定剂在分散体系中可起润湿、助悬、絮凝或反絮凝的作用。常用的稳定剂有以下几类:
1.润湿剂:疏水性药物制备混悬液时,常加进润湿剂以利于分散。常用的润湿剂有聚山梨酯类、司盘类表面活性剂等。
2.助悬剂:助悬剂能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使混悬液具有触变性,从而增加其稳定性。
常用的助悬剂有: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等。②高分子助悬剂。常用的自然高分子助悬剂有阿拉伯胶粉末、西黄芪胶、琼脂等。常用的 合成高分子助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③硅酸类,如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等。
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加进适量的电解质可使混悬剂中微粒四周双电层所形成的ζ电位降低到一定程度,加进的电解质称为絮凝剂。
加进电解质后使ζ电位升高,阻碍微粒之间的碰撞聚集的现象称为反絮凝,能起反絮凝作用的电解质称为反絮凝剂,加进适宜的反絮凝剂也能进步混悬剂的 稳定性。同一电解质可因用量不同起絮凝作用或反絮凝剂作用,如枸橼酸盐、枸橼酸氢盐、酒石酸盐、酒石酸氢盐、磷酸盐和一些氯化物等。
☆ ☆☆☆考点29:乳化剂的种类及乳化剂的选择
1.乳化剂的种类:常用乳化剂根据其性质不同可分为3类,即表面活性剂、高分子溶液以及固体粉末。其中固体粉末的乳化作用不受电解质的影响,常用 的亲水性固体粉末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等,乳化时可形成O-W型乳剂;亲油性固体粉末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等,乳化时可形成 W-O型乳剂。
2.乳化剂的选择
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口服乳剂所用乳化剂必须无毒、无刺激性。外用乳剂应选用无刺激性的表面活性剂。注射用乳剂应选择磷脂、泊洛沙姆等乳化剂。
根据乳化剂性能选择:选择乳化性能强、性质稳定、受外界因素如酸、碱、盐等影响小、无毒无刺激性的乳化剂。
选择混合乳化剂。
☆ ☆考点30:乳剂制备的留意事项及方法
1.乳剂制备留意事项
乳剂中分散相的体积比应在25%~50%,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适合HLB值的乳化剂或混合乳化剂,留意调节乳剂的黏度和流变性,必要时加进适量抗 氧剂、防腐剂。乳剂中添加药物时,若药物能溶于内相或外相,可先溶于内相或外相中,然后制成乳剂;若药物不溶于内相也不溶于外相时,可用亲和性大的液相研 磨,再制成乳剂,也可以在制成的乳剂中研磨药物,使药物分散均匀。
2.制备方法
干胶法:适用于阿拉伯胶或阿拉伯胶与西黄芪胶的混合胶作为乳化剂的乳剂制备。
湿胶法。
新生皂法:如油相中硬脂酸与水相中三乙醇胺在一定温度下混合时天生硬脂酸三乙醇胺皂,可作为O-W型乳化剂。本法适合于乳膏的制备。
机械法。
第四篇:中药药剂学考点总结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3.制剂preparation: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4.药典pharmacopoeia: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质量规格、标准的法典。5.常用的空气洁净技术可分为非层流型空调系统(乱流、紊流)(洁净度10万-1万)和层流洁净系统(洁净度100)。
6.物理灭菌方法:1.干热灭菌法 A火焰灭菌法(适宜不易被火焰损伤的瓷器、玻璃和金属制品)B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制品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材料和耐高温的粉末材料,不适宜大部分药品及橡皮、塑料制品)。2 湿热灭菌法A热压灭菌法(凡能耐热压灭菌的药物制剂均可)B流通蒸汽灭菌和煮沸灭菌法(不耐高温的药品和1-2ml的注射剂,不可杀死所有芽孢)C低温间歇法(适用于必须加热灭菌却不耐高温的药品,杀死芽孢不完全,需加抑菌剂)
7.滤过除菌法 1微孔薄膜滤器 0.22um以下 2垂熔玻璃滤器(滤球,漏斗,滤棒)。上海玻璃厂6号:2um以下,长春玻璃的G6:1.5um以下,天津滤器厂IG6:2um以下。3.砂滤棒:硅藻土滤棒(苏州滤棒)、多孔素瓷滤棒(唐山滤棒)
8.防腐剂:
1、苯甲酸和苯甲酸钠:PH4一下防腐作用好
2、对羟基苯甲酸脂类(尼泊金类):在酸性溶液中作用最强。吐温(聚山梨脂类表面活性剂)能增溶抑菌剂。
3、山梨酸(对霉菌的抑制力强 PH4.5)
4、乙醇(20%,中性碱性中要达到25%)
5、酚类及其衍生物
6、季铵盐类
7、脱水醋酸
8、其他 9.粉碎的方法:1干法粉碎A混合粉碎(串料粉碎,串油粉碎:种子类药物桃仁)B单独粉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氧化还原性强的药材,质地坚硬的药材)2湿法粉碎 水飞法:朱砂珍珠炉甘石 3低温粉碎 4超细粉碎 10.堆密度bulk density:单位容积微粉的质量
11.一般微粉的粒径小于10um可以产生胶黏性,当把小于10um的微粒除去或把小于10um的粒子吸附在你较大的微粒上时,其流动性可以变好。筛析的目的:为了获得较均匀的粒子粉末。五号筛 80目,六号筛 100目,七号筛 120目。越大越细。
12.混合的目的:使多组分物质含量均一一致。
13.混合的原则:
1、组分药物比例量 使用等量递加法
2、组分药物的密度
3、混合的时间
4、器械的吸附性 14.制粒的目的:
1、改善其流动性
2、多组分药物制粒后可防止各成分的离析
3、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及在器壁上吸附
4、在片剂生产中可改善其压力的均匀传递。
15.中药的浸提过程:
1、浸提和渗透阶段
2、解析和溶解阶段
3、浸出成分扩散阶段
16.影响浸提的因素:
1、中药粒度
2、中药成分
3、浸提温度
4、浸提时间
5、浓度梯度
6、溶剂PH
7、浸提压力
17.浸提辅助剂:
1、酸(促进生物碱的浸出,提高生物碱的稳定性,使有机酸游离,便于有机溶剂的提取,除去酸不溶性杂质)
2、碱(增加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稳定性)
3、表面活性剂 18.常用的浸提方法:煎煮法(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中药)、浸渍法(适用于粘性药物,无组织结构的中药、新鲜及易于膨胀的中药、不适用于贵重、毒性。高浓度中药)、渗漉法(适用范围与浸渍法相反)、回流法(不适用于受热易被破坏的中药)、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油)、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亲脂性)、半仿生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
19.半仿生提取法SBE:是既符合药物经胃肠道转运过程、适合工业化生产、体现中医治病综合成分作用的特点又有利用于单体成分控制制剂质量的一种中药及其复方提取新技。
20.微波提取的特点:1微波对极性分子选择性加热,故对其选择性浸出,能提高提取物浓度 2微波提取时间短,收率高 3可供选择的溶剂多,用量少,减少投资4提取效率高
21.影响滤过速度的因素:V/t=Pπrˇ4/8ηl 22.滤过方法:常压滤过、减压滤过、加压滤过
23.纯化方法:
1、水提醇沉淀法
2、醇提水沉淀法
3、盐析法
4、酸碱法
5、大孔树脂法、澄清剂法、透析法、萃取法等。
24.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1、传热温度差(Δtm)
2、传热系数K U=W/A=(K*Δtm)/r U:蒸发器的生产强度 W:蒸发量 A:蒸发器传热面积 r:二次蒸汽的气化潜能
25.浓缩的方法:常压蒸发、减压蒸发、薄膜蒸发
26.结合水: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的水分和渗透到物料细胞中的水分。难以从物料中除去。
27.非结合水:存在于物料表面的湿润水分,粗大毛细管中水分和物料孔隙中水分易于除去。
28.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物料中的水分与空气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此时物料中所含的水分为该空气状态下物料的平衡水分。物料的总水分为自由水分合平衡水分之和。在干燥过程中能除去的只有自由水分(包括部分结合水和全部非结合水),平衡水分不能除去。
29.影响干燥的因素:
1、被干燥物料的性质
2、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
3、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
4、压力
30.加快干燥的方法:
1、提高空气温度
2、减小湿度、减小压力
3、加大热空气流速
4、加大蒸发表面积
31.干燥的方法:
1、烘干法
2、减压干燥法
3、喷雾干燥法
4、沸腾干燥法
5、冷冻干燥法
6、红外线干燥法
7、微波干燥法
8、鼓式干燥法,带式干燥法,吸湿干燥法 32.散剂 powders:系指中药或中药提取物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33.散剂特点:
1、易分散,奏效快
2、外用覆盖面积大,可以同时发挥保护和收敛的作用
3、贮存运输携带方便
4、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婴幼儿服用
5、臭味、刺激性、吸湿性药物易引起变化。腐蚀性强及易吸潮变质的药物不宜制成散剂。
34.倍散:剂量在0.01-0.1g可配成10倍散,在0.01g一下配成100或1000倍散。
35.丸剂pills:系指中药细粉或中药提取物加适合的黏合剂或者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剂型,主要供内服。
36.丸剂的特点:
1、传统的丸剂作用迟缓,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
2、某些新型丸剂可用于急救
3、可缓和某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4、可减缓某些药物成分的挥散 5缺点:服用剂量大,小儿服用困难,尤其是水丸溶散时限难以控制,原料多以原粉入药,微生物易超标。
37.丸剂的制备:泛制法,塑制法,滴制法
38.水丸的特点:以水或水性液体为赋形剂,服用后在体内易溶散。吸收。显效较蜜丸、糊丸、蜡丸快。且不含其它固体赋形剂,实际含药量高。
39.水丸的制备:原料的准备→起膜→成型→盖面→干燥→选丸→质量检查→包装。
40.蜜丸sweetpills:系指中药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型。
41.炼制蜂蜜的目的:除去杂质、降低水分含量、破坏酶类、杀死微生物、增加黏合性。
42.质地坚硬、黏性大、体积大、富含纤维的中药宜提取制膏,贵重中药、体积小、淀粉质多的中药宜粉碎制成细粉。
43.糊丸与蜡丸释药缓慢,可减少药物对肠道的刺激,适宜含有毒性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44.滴丸是指中药提取物与基质用适宜方法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制成的丸剂。
45.滴丸的主要特点:
1、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2、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设备简单,生产工序少,生产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
3、滴丸可使液体药物固体化
4、滴丸用药部分多,可口服、腔道用和外用,可起到长效作用
5、滴丸载药量小,相应含药量低,服药剂量大。
46.滴丸的制备:滴制法 将主要溶解、混悬或乳化在适宜的已熔融的基质中,保持恒定的温度80-100,经过一定大小管径的滴头等速滴入冷凝管,凝固形成的丸粒徐徐沉于器底,或浮于冷凝液的表面,取出,拭去冷凝液,干燥,即成滴丸。
47.丸剂包衣的目的:
1、掩盖恶臭、异味,使丸面平滑、美观、便于吞服
2、防止主药氧化、变质或者挥发3防止吸潮及虫蛀
4、根据医疗需要,把处方中一部分药物作为包衣材料包于丸剂表面,在服用后首先发挥药效5包肠溶衣后使丸剂安全通过胃转至肠内再溶散。
48.片剂tablets: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提取物加中药细粉或中药细粉与适宜的辅料混匀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剂型,分为提纯片、浸膏片、半浸膏片和全粉片。
49.片剂优点:
1、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比丸剂好
2、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含量差异较小
3、质量稳定
4、服用携带运输贮存方便
5、机械化生产,产量大成本低。
50.片剂缺点:
1、需加入赋形剂并压缩成型,溶出度较散剂和胶囊剂差,影响其生物利用度
2、儿童及昏迷患者不易吞服
3、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时含量下降
51.片剂的辅料一般包括稀释剂、吸收剂、润湿剂、黏合剂、崩解剂、润滑剂等。52.稀释剂和吸收剂(填充剂):
1、淀粉:最常用的稀释剂,也可作为吸收剂及崩解剂。淀粉吸湿不潮解,遇水膨胀,遇酸或碱或加热情况下可逐渐水解而失去膨胀作用,对含量测定有干扰。可压性不好,作为稀释剂时不宜用量太多。
2、糊精:常与淀粉配合作为填充剂,兼有黏合剂作用,对含量测定有干扰。
3、糖粉:多用于口含片和咀嚼片。有一定黏度,与糊精,淀粉按比例配合课作为乳糖的代用片。有引湿性。
4、乳糖:无吸湿性
5、硫酸钙
6、磷酸氢钙
7、氧化镁,碳酸镁、碳酸钙、活性炭、甘露醇、山梨醇等。
53.润湿剂和黏合剂:
1、水:润湿剂,凡药物本身具有一定黏性用水润湿即能黏结制粒。少单独使用,常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
2、乙醇:润湿剂。乙醇浓度越高,粉料被润湿后黏性越小。
3、淀粉浆:黏合剂,一般为8%-15%,10%最常用。
4、糖浆,饴糖,炼蜜,液状葡萄糖
5、阿拉伯胶浆、明胶浆
6、纤维素衍生物
54.崩解剂:
1、干燥淀粉:毛细管吸水作用和本身吸水膨胀,适用于不溶性或微溶性片剂。可压性,流动性不好。
2、羧甲基淀粉钠CMS-Na:膨胀作用,不溶性和可溶性片剂都可,流动性好。
3、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毛细管作用,具有崩解,黏结双重作用。以上崩解剂的使用方法有:内加法(崩解较慢),外加法(崩解较快,崩解后颗粒不呈细粉状),内外加法(内:外=3:1)。
4、泡腾崩解剂
5、表面活性剂:崩解辅助剂
55.崩解原理:毛细管作用、膨胀作用、产气作用、酶解作用
56.润滑剂: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A、硬脂酸、硬脂酸钙、硬脂酸镁 B、滑石粉:不溶于水但有亲水性,与硬脂酸镁联合 C、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A聚乙二醇PEG B十二烷基硫酸镁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57.湿法制颗粒压片法:主药(加辅料)→混合(润湿剂或黏合剂)→制软材→制颗粒→干燥→整粒(润滑剂、崩解剂)→压片→包衣→质量检查→包装 58.制颗粒的目的:
1、增加物料流动性
2、减少细粉吸附和容存得空气以减少药片的松裂
3、避免粉末分层
4、避免细粉飞扬。总的来说就是增加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
59.片剂包衣的目的:
1、增加药物的稳定性
2、为了掩盖药物不良气味
3、控制药物的释放部位
4、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5、改善片剂的外观便于识别 60.包衣的种类:糖衣、薄膜衣、半薄膜衣、肠溶衣
61.薄膜衣的物料:
1、成膜材料:纤维素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丙烯酸树脂类
2、溶剂:乙醇、丙醇
3、增塑剂:甘油,聚乙二醇
4、着色剂和掩蔽剂
62.糖衣包衣流程:隔离层→粉衣层→糖衣层→有色糖衣层→打光
63.不宜制成胶囊剂:
1、药物的水溶液或乙醇溶液
2、易溶性药物如氯化钾,溴化物,碘化物及小剂量刺激性药物
3、易风化药物
4、吸湿性药物
64.浸出药剂:系指采用适合的浸出溶剂和方法浸提中药中有效成分,直接制得或再经一定的制备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乙类药剂,可供内服外用。
65.浸出药剂特点:
1、多组分的综合疗效适应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需要
2、药效缓和持久,副作用小
3、服用剂量小,使用方便
4、某些浸出药物稳定性差 66.浸出药物的种类:水浸出型、含醇浸出型、含糖浸出型、无菌浸出型、其他浸出型
67.汤剂:系指将中药饮片或粗粒加水煎煮,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特点:适应中医辨证需要,充分发挥多成分的综合疗效,液体吸收快,奏效迅速,制备方法简单。临用新制,久置易变质,不易携带,直接服用容积大,儿童难以服用,脂溶性和难溶性不易提取完全。
68.合剂系指中药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取制成的内服液体剂型。制备方法:浸提→净化→浓缩→分装→灭菌→成品。69.中药糖浆剂:一般含糖量不低于45%,单糖浆的浓度为85%g/ml或64.71%g/g 70.糖浆剂产生沉淀的可能原因:
1、中药中的细小颗粒或杂质净化处理不够
2、提取液中所含高分子物质,在贮存过程中胶态粒子陈化聚集沉出
3、提取液中有些成分在加热时溶于水,冷却后沉淀析出
4、糖浆剂PH值发生改变,某些物质沉淀析出。
71.煎膏剂:系指中药加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蜂蜜制成的稠厚状半流体剂型。
72.酒剂:系指中药用蒸馏酒浸提成分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酊剂系指药品用规定浓度的乙醇浸出或溶解而制得的澄清液体剂型,多供内服也可外用。含有毒性药品的酊剂。每1ooml相当于原药物10g,普通酊剂每100ml相当于原药物20g。
73.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中药1g,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2-5g 74.中药浸出药剂的含量测定:中药比量法:系指浸出药剂若干容量或重量相当于原中药多少重量的表示方法。
75.液体药剂:药物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态剂型,可供内服和外用。特点:
1、吸收快,作用迅速。
2、给药途径广泛,服用方便,易于分剂量,尤其适用于婴幼儿和老年患者。
3、能减少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4、提高生物利用度 缺点:药物分散度大,受分散介质影响易引起药物的化学降解,使药效降低甚至失效,体积较大,携带运输贮存不方便,易霉变。76.按分散系统分类可分为:溶液型、胶体溶液型、混悬型、乳状液型 77.表面活性剂:凡能显著降低两相间表面张力的物质。特点:分子具有两亲性;有降低表面张力和增溶的能力,低浓度时在表面吸附定向排列,一定浓度时形成“胶团”。
78.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肥皂类
2、硫酸化物(A硫酸化油 B高级脂肪醇硫酸脂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硫酸钠)
3、磺酸化物:阿洛索-OT 79.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水溶性大。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都较稳定,还有杀菌作用,主要用于杀菌和防腐。常用的有氯苄烷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80.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卵磷脂:天然的,不溶于水,对油脂的乳化作用强,是制备注射用乳剂的主要附加剂。
2、合成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81.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1、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HLB值在4.3-8.6之间,亲油性较强。一般做我w/o型乳剂的乳化剂,或O/W乳剂的辅助乳化剂。
2、聚山梨脂类:吐温类,亲水性较强,用作增溶剂或O/W型乳化剂。
3、聚氧乙烯脂肪酸脂类
4、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
5、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82.胶束: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疏水部分与水的亲和力较小,当浓度较大时疏水部分相互吸引、缔合在一起,形成的缔合体成为胶束。开始形成胶束时溶液的浓度称为临街胶束浓度CMC 83.亲水亲油平衡值:表示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的强弱。增溶剂:15-18;去污剂13-16;O/W乳化剂8-16;润湿剂与铺展剂7-9;W/O乳化剂3-8;消泡剂0.8-3 84.随温度升高至某一温度,其溶解度急剧升高,该温度称为Krafft点,相对应的溶解度即为该离子表面活性剂的CMC。Krafft越高,CMC越小。
85.表面活性剂在药剂中的应用:
1、增溶剂
2、乳化剂
3、润湿剂
4、起泡剂与消泡剂
5、杀菌剂
6、去污剂
86.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
2、助溶
3、使用潜溶剂
4、制成盐类 87.常用的乳化剂:
1、表面活性剂
2、天然或合成乳化剂;阿拉伯胶,明胶,胆固醇,磷脂等
3、固体粉末;氢氧化镁,二氧化硅等
88.乳状液的稳定性:
1、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A乳化剂的性质与用量 B分散相的浓度与乳滴大小 C黏度与温度
2、乳剂不稳定的现象: A分层B絮凝C转相D破裂F酸败
89.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毒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剂。
90.混悬微粒的沉降:V=2rˇ2(ρ1 –ρ2)g/9η ρ1为微粒密度,ρ2分散介质密度,η介质粘度,r微粒半径 91.注射剂:系指药物经提取、纯化制成的专供注入机体内的一种无菌制剂。特点:
1、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
3、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4、可使药物发挥定位定向的局部作用。缺点:
1、使用不便,注射时疼痛
2、安全性低于口服制剂
3、研究和生产过程复杂
92.注射剂的质量要求:1.无菌: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2.热源和细菌内毒素 3.澄明度 4.PH值在4-9 5.渗透压 6.安全性 7.稳定性 8.其他
93.热原pyrogens:是指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94.注射剂污染热原的途径:
1、由溶剂带入
2、由原辅料带入
3、由容器或用具带入
4、由制备过程带入
5、由使用过程带入
95.除去注射剂中热原的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的方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的方法:高温法、酸碱法
96.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将净化处理的水先加热至沸腾,使之气化为蒸汽,然后将蒸汽冷凝为液体。气化过程中,水中含有的易挥发性物质挥发逸出。而含有的不挥发杂质及热原仍然留在残液中,因而经冷凝得到的液体为纯净的蒸馏水。经过两次蒸馏的重蒸馏水不含有热原,可作为注射用水。97.注射用水的贮存:在无菌条件下保存,并在12小时内使用。
98.0.9%的氯化钠溶液和0.5%的葡萄糖溶液即为等渗溶液。输液剂的质量要求:
1、应调节适宜的PH
2、应具有适宜的渗透压
3、澄明度应符合有关规定
4、无菌,无热原,无毒性
5、不得添加任何抑菌剂
99.粉针剂的制备方法:无菌粉末直接分装法;无菌水溶液冷冻干燥法
100.影响药物眼部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2、药物经外周血管消除
3、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
4、刺激性
5、表面张力
6、黏度:0.5%甲基纤维素溶液对角膜接触时间可延长3倍 1.硬膏剂:系将药物溶解或混合于黏性基质中制成的一类近似固体的外用剂型。2.外用膏剂经皮吸收途径:
1、完整的表皮
2、毛囊
3、汗腺 3.渗透促进剂 penetration enhancers:系指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一类物质。二甲基亚砜 DMSO;月桂氮卓酮
4.软膏剂 ointments:系指药物、中药细粉、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剂型。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乳剂型软膏。
5.油脂性基质:
1、油脂类:动物油、植物油、氢化植物油
2、类脂类:羊毛脂(有良好的吸水性。常与凡士林合用)、蜂蜡、鲸蜡、虫白蜡
3、烃类:凡士林(吸水性差,不适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加入表面活性剂可增加其吸水性和释药性;白凡士林不可用于眼用膏剂)、固体石蜡、液状石蜡。
4、硅酮类:硅油对眼有刺激不宜用作眼膏基质。
6.水溶性基质:主要是聚乙二醇(PEG)能吸收组织渗出液,释药较快,无油腻性,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可用于糜烂创面及腔道黏膜,缺点是润滑作用差。7.乳剂型基质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O/W型乳化剂:(雪花膏)
1、一价皂:用钠、钾、铵的氢氧化物或三乙醇胺(水相)等有机碱与脂肪酸作用生成的新生皂。2脂肪醇硫酸(酯)钠类:十二烷基硫酸(酯)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水相)3聚山梨酯类:吐温类(水相),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与某些防腐剂如尼泊金类、苯甲酸类络合而使之部分失活。4聚氧乙烯醚的衍生物类:平平加O、柔软剂SG、乳化剂OP。W/O型乳化剂:1多价皂:由二、三价金属如钙、镁、锌、铝的氧化物与脂肪酸作用形成的多价皂 2脂肪酸山梨坦类:司盘类 3蜂蜡、胆甾醇、硬脂醇等弱W/O乳化剂 8.软膏制备的方法:研和法、熔合法、乳化法 卡波姆 268 9.眼膏剂常用的基质为凡士林8份,液状石蜡1份,羊毛脂1份。10.巴布膏剂:系指中药提取物、中药或者化学药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混匀后,涂布于裱背材料上制得的外用膏剂。
11.贴剂:系指中药提取物或和化学药物与适宜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一种薄片状贴膏剂。
12.糊剂:系指多量药物细粉与适宜赋形剂制成的糊状制剂。
13.涂膜剂:系指中药或药物经适宜溶剂和方法提取或溶解,与成膜材料制成的供外用涂抹,能形成薄膜的液体制剂。
栓剂suppository: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粉与适宜基质制成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剂型。
1. 栓剂的特点:减少药物受肝脏首过作用的破坏,同时减少对肝脏的毒副作用;便于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患者。不足:不如口服方便。
2. 吸收途径:
1、通过直肠上静脉(经过肝脏代谢,距肛门6cm)
2、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距肛门2cm,避免首过消除)
3. 栓剂的基质类型:
1、油脂性基质 可可豆脂:有α,β,Υ三种晶型,Υ较稳定,熔点34.当加热超过其熔点型,稳定部分转变为不稳定的异构晶型。因此应缓缓加热升温,待基质融化至2/3时停止加热,使其逐步融化。
2、水溶性基质
4. 栓剂的制备:熔融基质→加入药物(混匀)→注模→冷却→刮削→取出→成品→包装
5. 置换价DV:系指药物的重量与同体积基质的重量之比值 P295 计算
6. 融变时限:油脂性基质的栓剂在30min内全部融化,水溶性基质在60min在全部溶解
气雾剂aerosols:系指中药提取物或药物细粉与适宜的抛射剂装在具有特制装置的耐压容器中,使用时借助抛射剂的压力将内容物呈细雾状、泡沫状或其他形态喷出的制剂。
1.气雾剂优点:
1、可直达吸收或作用部位,奏效迅速。
2、药物严封于密闭容器,不易被微生物污染。
3、提高了药物的稳定性
4、使用方便,用药剂量较明确
5、减少局部涂药的疼痛与感染,避免了胃肠道给药的副作用
2.气雾剂缺点:
1、可能发生抛射剂渗漏而失效
2、遇热或受撞击易爆炸
3、生产成本高
4、中药气雾剂可能影响给药剂量的准确性 3.分类:按相的组成分为二相气雾剂和三相气雾剂 4.吸入型气雾剂速效机理:吸收部位面积巨大、吸收距离短、血流量大 5.抛射剂作用:
1、气雾剂动力
2、药物溶剂或稀释剂
6.膜剂pellicle:系指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
第五篇: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执业中药师考点总结:中药一:
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
1、《神农本草经》 现存最早(汉)
2、《本草经集注》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法(陶弘景)
3、《新修本草》唐(有钱)官修,图文对照,世界第一部药典
4、《证类本草》宋以前本草大成
5、《本草纲目》古代本草最全(明 李时珍)
6、《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
新增药物最多
7、《中华本草》当代药物最多 第二节: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寒热温凉(平)二、五味:
1、辛,能散,能行
耗气伤阴
2、甘,能补能缓能和
腻膈碍胃
3、酸,能收能涩(敛邪气)
4、苦,能泄火能燥湿能坚阴
伤津伐胃
5、咸,(海带)能软,能下
6、涩,同酸
7、淡,能渗能利,利小便
三,升降沉浮:辛甘淡——升浮,酸苦咸——沉降
胖大海,清宣肺气,利咽——升浮,清热解毒,通便——沉降 升浮效用:上行向外——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窃 四,归经:到哪里去,选择什么路,脏腑+经络 第四节:中药的配伍
1、相须:相似药物+(同一章节)
——夫妻
增效
2、相使:主+辅——主(不同章节)——主仆
3、相畏(A+B——A毒性→→小偷怕警察
减毒
4、相杀(A小偷B警察)→→警察抓小偷
5、相恶:A+B——A效用↓
减效
6、相反:A+B——A毒性↑
增毒 第五节:方剂与治法
一、常用治法:八法——汉吐下请萧何温补(汗吐下清消和温补)
二,组方原则:君药(习)臣药(李)佐助--佐制--反佐=佐药(王)使药(大使)引经--调和
第二章:中药材生产与品质
第二节:中药材产地 一、四大怀药:牛山菊花遍地黄
牛膝、山药、菊花、地黄
二、浙八味:菊花两百元卖金贝
菊花-白芍-白术-元胡索-元(玄)参-麦冬-郁金-浙贝母
三、道地药材:黄芪——内蒙,党参——山西,木瓜——安徽,泽泻——福建,当归——甘肃 第四节:中药材的产地加工
方法:
1、拣洗:去降泥沙杂质+非药用部分(芳香气味,不用水洗)
2、切片:根、根茎,藤木,果实(易挥发,易氧化,不切薄片---当归-川芎)
3、蒸煮烫:含浆汁淀粉糖分(营养物质)
4、搓揉:皮肉易分离----玉竹-党参-三七
5、发汗(回潮):您回朝选后续种——茯苓-玄参-厚朴-续断-杜仲
6、干燥:怕成分流失 不超过60度
第三章:中药化学成分
(生物碱——糖和苷——醌类——香豆芽与木脂素——黄酮——类与挥发油——皂苷——强心苷 第一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一、提取:
1、浸渍法(泡药酒)
遇热不稳定(流吧60—80)与营养物质
2、渗漉法:不加热
3、煎煮法
4、回流提取
5、连续回流提取法:索氏提取器(不断勒索)
6、水蒸气蒸馏法:挥发性,难溶或不溶于水的
7、升华法:樟木——樟脑,茶叶——咖啡因
8、超声提取法
9、超临界流体提取法:二氧化碳
二、分离:
1、溶解度差别——分离:结晶及重结晶——溶距1~2度
2、吸附性差别——分离:极性强弱判断:水》甲乙丙丁》2姨迷房,2家本四十
水、甲醇、乙醇、丙醇、正丁醇、乙酸乙酯,乙醚,氯仿,二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聚酰胺吸附(聚——结亲——氢键)大孔吸附树脂;分子筛
3、解离程度不同——分离,离子交换法
4、沸点不同——分离;分馏法
三、中药化学成分结构研究方法:
1、质谱法MS——分子量
2、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共轭双键
c=c 第二节:生物碱:(双子叶植物中)参天大树,含氯,环状。麻黄碱——髓部,黄柏碱——树皮
一、分类:
1、吡啶类:简单吡啶(简单批评:做饭狼烟起——糊了)槟榔碱,烟碱,胡椒碱
双稠吡啶(苦大仇深)苦参碱,氧化苦参碱
2、莨菪烷类:花心浪荡,洋金花
3、异喹啉类:罂粟碱,原小檗碱(延胡索)
4、有机胺类:氮原子不在环内——一亩水仙黄,缺有机胺肥(益母草碱,秋碱水仙,麻黄碱)
二、理化性质:
1、性状:结晶,无色或白色,苦味(颜色,小黄蛇要跟小红红,血光之灾)
小檗碱,蛇根碱——黄色/药根碱,小檗红碱——红色,利血平——紫外灯下荧光
3、溶解性:A、游离生物碱:亲脂性(树种——油脂)叔胺,仲胺。
B、生物碱盐:易溶于水
亲水性,酰胺,季胺
4、碱性:PKA值大小:强碱:季胺(强记)中强:脂胺(中指)弱碱:芳香(弱女子)
极弱:酰胺(极限)
5、沉淀反应:归亚蕾饱经辛酸点化孙红雷
碘化——硅钨酸,饱和苦味酸,雷氏铵盐——红色沉淀或结晶
三、含生物碱类常用中药:
1、苦参-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2、麻黄
3、黄连:小檗碱——季胺碱(强)——溶于水、易溶热水
4、洋金花:莨蓉烷类碱
5、马钱子:土的宁(雷木鲨碱)第三节:糖和苷
一、糖分类:
1、单糖:五碳醛糖(阿木审核,无权)阿拉伯糖,木糖,核糖
2、六碳醛糖(流圈胸脯敢露半乳)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
3、甲基五碳糖:(嫁鸡随鸡——结婚收礼——夫妻)鸡纳糖,鼠李糖,夫糖
4、六碳酮糖:(六桶糖果)果糖
5、糖全酸:其他
2、多糖:十个以上——单糖多家糖,多糖
二、苷分类:
1、苷键原子不同分类:氧苷,硫苷;萝卜苷(有气味)
2、氮苷(N—苷)(植物蛋白—豆腐)巴豆苷;
4、碳苷(苷):炉子烧碳,芦荟苷
三、化学性质:
1、苷键裂解:酸水解易难顺序:N》O》S》C(NO,刹车)
2、显色反应:糖的显色反应——MOLISH反应,试剂:浓硫碱+萘酚(浓牛奶粉+糖)
四、含氰苷类常用中药:
1、苦杏仁:苦李仁苷分解苯甲醛+氢氰酸 第四节:醌类
一、理化性质:
1、酸碱性:蒽醌类,含酚羟基,酸性。羟基越多,羧基越多,酸性越强:COOH ›2个β—OH ›1个 ›2个α—OH ›1个
二、含醌类常用中药:
1、(大虎困,呜呜哭),大黄,虎杖,何首乌(蒽醌)
2、(单飞)丹参(菲醌)
3、(癞子)紫草(萘醌)
癞子单飞,被大虎困,呜呜哭 第五节:香豆素与木脂素
一、含香豆素常用中药:(想斗?请前补骨)秦皮,前胡,补骨脂
二、含木脂素中药:(细辛连翘无后,木指望),细辛,连翘,五味子,厚朴 第六节:黄酮类(见7-4’-2羟基黄酮 即选——色素
一、酸碱性:有酚羟基,酸性(7.4=羟基大于
二、显色反应:盐酸——镁粉(锌粉)反应,常用四氢硼钠钾反应——二氢黄丁红/紫
三、含黄酮类中药:
1、黄芪——黄芪苷
2、葛根——葛根素
3、槐花——芦丁
4、陈皮——橙皮素;
5、满山红——杜鹃素
第七节:萜类和挥发油
一、萜分类型:
1、单萜:单环单萜——薄荷醇,薄荷脑;双环单萜——冰片;环烯醚萜:含此成分易发黑,玄参,地黄
二、挥发油化学常数:
1、酸值(羧酸和酚类):中和1G挥发油,氢氧化钾毫克
2、酯值(酯类):水解1G挥发油,氢氧化钾毫克
3、皂化值(总量):皂化1G 第八节:皂苷类 一、三萜皂苷:
1、四环三萜(羊马四只脚)A、羊毛留烷型,B达玛烷型
2、五环三萜:(乌鲁木齐五环外)A、乌苏烷B齐墩果C、双扇豆烷
三、甾体皂苷类中药:麦冬、知母(无麦过冬,老母吃斋)第九节:强心苷:(见α一去氧糖颜色反应——KK反应即选)第十节:动物药化学成分:含胆汁酸类常用中药:牛黄,熊胆 第十一节:其他成分:
一、有机酸:
1、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金银花——含绿原酸——过敏反应
二、鞣质:
1、除去鞣质的方法:
1、冷热处理
2、石灰法
3、铅盐法
4、明胶法
5、聚酰胺吸附法:
6、溶剂法(乙醇+碱)
第四章: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
第一节:炮制的目的
1、降低消除毒副作用
2、改变缓和药物性能
3、增强疗效;
4、便于调剂制剂;
5、改变增强作用部位与趋向 第二节:炮制常用辅料
一、液体辅料:
1、酒:酒+生大热,味甘,辛,活血络,祛风寒,行药势,矫味臭
2、醋:引药入肝
3、盐:引药下行,入肾
4、姜汁:入胃
5、蜜:调和药性,入肺
二、固体辅料:
1、麦麸:(卖两猪,馋吃食)白术、苍术、僵蚕、积实
2、河砂:(收复河山,穿金甲,骑狗马,骨碎也不怕)穿山甲、鸡内金、龟甲、鳖甲、狗脊、马钱子、骨碎补
3、稻米(红色娘子参军搬米)红娘子,党参、斑蝥
4、土(灶心土)(土猪当归山)白术、当归、山药
第三节:常用炮制方法:
明代缪希雍《炮炙大法》归纳:雷公炮炙十七法
一、炒法:炒黄(文/中)——种子类,1、牛蒡子(缓寒性);
2、芥子(免耗气伤阴)
3、王不留行(中火炒至大部分爆花)
4、莱菔子(生升熟降);
5、苍耳子(降低毒性)
(牛魔王来敷疥疮)
2、炒焦(中武)
1、栀子;
2、山楂;A炒,消食化积;B焦:消食止泻;C炭:止血
3、炒炭(武/中):蒲黄炒炭用中火
4、麦麸炒:用于健脾胃的药物
用量: 100KG药物——10—15KG麦麸(20--30岁肤浅)
5、米炒:健脾止泻,降低毒性
用量: 100KG 药物——20KG米(40岁有米/钱)
6、土炒:白术
A、土炒:补脾止泻
B、麸炒:健脾消胀
7、砂炒:(瞎吵,去去去!真好笑。去毒去毛去味增效)
A、增效:狗脊、龟甲、鳖甲;B、降毒:马钱子;
C、去毛:骨碎补;
D、矫味;鸡内金、脐带
8、滑石粉炒:水蛭(油光水滑)
9、蛤粉炒:阿胶(阿娇歌迷)
二、炙法:
1、酒炙:引药上行,活血通络,矫臭去腥
1)大黄:A酒大黄,上焦
B熟大黄,活血
C大黄炭,凉血止血
D醋大黄,消积 2)当归:A酒当归,活血
B土当归,入脾补血
C当归炭,止血和血 3)白芍:A炒,养血敛阴止汗
B酒,入血分,止血止痛
C醋,入肝
D土,入脾
2、醋炙:
1、引药入肝:(我没三乳)莪术、没药、三棱、乳香。
2、降低毒性,甘遂、京大戟、芫花、商陆
3、蜜炙:
1、黄芪A生,托毒,退肿B灸,益气补中,2、甘草:生,化痰止咳,熟,补脾和胃
三、煅法:
1、2、煅淬:矿物药
1、易于粉碎
2、改变理化性质
3、清洁
四、蒸煮燀法:营养物质;(人参、何首乌、地黄、附子、珍珠、李仁、水乌)
五、其他方法:
1、发酵(六神曲)
2、发芽(麦芽)
3、煨(肉豆蔻)芳香,挥发油
4、水飞(朱砂、雄黄)
第五章:中药质量标准与鉴定
第二节:中药鉴定内容和方法
一、药材性状鉴定:
1、形状:党参—狮子头;防风—蚯蚓头;海马:马头、瓦楞身、蛇尾(多选)
2、断面:菊花心—黄芪甘草白芍防风;朱砂点—茅苍术;星点—大黄;筋脉点—牛膝;云锦状花纹—何首乌;
罗盘纹—商陆,车轮纹—防已
3、水试:西红花—金黄色,秦皮—碧蓝色;
葶苈子,车前子,蛤蟆油—膨胀
4、火试:海金沙—爆鸣闪光(金光闪闪)
青黛—紫红色烟雾
二、显微鉴定:细胞内含物鉴定(奶粉加糖)菊糖:加A—萘酚乙醇
三、安全性检测:外源性有害物及检测:
1、重金属—原子吸收光谱;(金属原子)
2、农药残留量—气相色谱;(农业气象)
3、黄曲霉素—高效液相色普;(黄河)
4、二氧化硫—气相色谱
四、质量评价
1、纯度检查:A杂质B水分C灰分D色度E酸败度(多选)
其中:水分测定:A费休氏;B烘干(不含少含挥发);C减压干燥(挥发贵重);D甲苯(挥发)E气相色谱
灰分测定:总灰分测定;酸不溶性测定(稀盐酸);
酸败度测定:富含油脂的仁类,种子类
2、定量分析:1)、全草类含叶量;穿心莲30%,薄荷30%(伤心薄情因小3)广藿香20%
2)、浸出物测定:A水溶性
B醇溶性
C挥发性醚溶迷
第六章:中药制剂与剂型
第三节:散剂
一、分类:
1、医疗用途:内服,外用;
2、药物组成:单味,复方;
3、药性:普通,特殊
4、剂量:分剂量,非剂量
二、质量检查:水分测定不超过9%(单选)
颗粒剂水分不超过8% 第四节:浸出制剂
一、合剂:加蔗糖,含糖量<20%(G/ML)
二、糖浆剂:
含糖量≥45%(G/ML)
三、酊
剂:含毒性药的每100ml=原饮片10g
其他酊剂:每100ML=原饮片20g
四、流浸膏:每1ml=饮片1g,浸膏,每1g=饮片或天然药物2-5g 第五节:液体制剂:
一、表面活性剂(外交家):
1、阴离子(女人牛B啊)硫酸化葱麻油,阿洛素-OT
2、阳离子(男人)洁尔灭,新洁尔灭,3、两性离子(娘炮柔软兰花指)卵磷脂 毒性大小顺序:阳>阴>两性 第六节:注射液
一、分类:
1、注射液:
2、注射用无菌粉末
3、注射用浓溶液
二、热原:
1、耐热性:
250度加热30--45分钟破坏
2、去除热原方法:高温,酸碱,吸附,离子交换,凝胶过滤,超滤反渗透
三、溶剂:(单选)
1、制药用水种类: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水
2、质量要求:细菌、霉菌,酵母菌总数
每100ML不超过10个
四,附加剂:防止药物氧化的:
1、抗氧剂: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2、金属离子络合剂:EDTA(B型题)
调节渗透压的:氯化钠,葡萄糖 第八节: 外用膏剂
一、乳膏剂之乳剂型基质品种:
1、水包油O/W;
2、油包水W/O 第九节:栓剂
一、基质种类:
1、油脂性基质:A、可可豆脂
B、半合成脂肪甘油脂:椰子油脂,山苍子油脂,棕榈油脂)
2、水溶性基质:A、甘油明胶
B、聚乙二醇
二、质量要求:融变时限:
1、脂肪性:30分钟;
2、水溶性:60分钟 第十节:胶囊剂
一、空心胶囊:明胶+辅料: 辅料种类:
1、增塑剂:(要塑形,甘油抹,吃完纤维吃水果)
2、增稠:琼脂;
3、着色剂:柠檬黄,胭脂红
4、遮光:二氧化钛;
5、防腐剂:羟基苯甲酸酯;
6、增光剂:十二烷基磺酸钠;
7、芳香矫味剂:香草醛
二、质量要求:崩解时限:
1、硬胶囊30分钟;
2、软:1小时 第十一切:丸剂
一、蜜丸:
1、嫩蜜—适合黏性较强,含水量17%—20% ;
2、中蜜——中等黏性,含水量14%—16%
3、老蜜—黏性差:“牛眼泡”“滴水成珠”“打白丝”含水量10%以下
二、质量要求:
1、水分:“水小蜜要屋15%,睡蜜要儿12%,睡糊喝酒9%”
2、溶散时限:浓缩-2小时/水,小蜜、水丸—1小时/滴丸—30分钟;
三、包衣的目的:
1、稳定:防止氧化变质挥发吸潮虫蛀;
2、臭味、刺激;
3、作用速度及部位;
4、外观、识别 第十三节:片剂:
一、分类:12345678,9、缓释片:缓慢非恒速释放药物
10、控释片:缓慢恒速
二、辅料:A.稀释剂与吸收剂(填充剂):
1、淀粉
2、糊精
3、糖粉
4、乳糖
5、甘露醇(口含片—矫味,咀嚼片—黏合;)
6、磷酸氢钙
B润湿剂与黏合剂:
1、水
2、乙醇
3、淀粉浆
4、糖浆
5、胶浆
C崩解剂:
1、干燥淀粉;
2、羧甲基淀粉钠(也可做黏合剂);
D润滑剂:
1、硬脂酸镁;
2、滑石粉;
3、聚乙二醇PEG(可溶/泡腾片);
4、月桂醇硫酸镁(水溶性)
三、片剂包衣目的:
1、空气、光、潮—稳定;
2、气味;
3、肠道定位释放
4、释放速度
5、配伍
6、外观 第十五节:胶剂、膜剂
一、胶剂辅料:
1、冰糖:透明、硬度、矫味;
2、油类:消泡;
3、酒类:矫味、消泡
4、明矾:去杂质、透明
二、膜剂辅料:
1、增塑
2、着色
3、遮光
4、矫味
5、填充
6、表面活性 第十六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A、缓释、控释制剂
B、靶向制剂
中药制剂新技术:
A、环糊精包合;
B、微型包囊
C、固体分散
第七章:中药药理与毒理(熟悉、理解、无须强记)
第一节:药理 一、五味:
1、辛:汗、热、炎、病、血管微循环、肠道平滑肌——挥发油、生物碱、苷
2、甘:免疫,神经,平滑肌痉——
糖、蛋白质、氨基酸、苷
3、酸:收敛、止泻、血、炎、菌——
有机酸、鞣质
4、苦:菌、炎、虫、咳喘、泻下、止吐——
生物碱,苷
5、咸:肿瘤,炎,菌,泻下,免疫——
无机盐
二、升降沉浮;
1、升浮:味辛甘,性温热,质轻,向上向外作用(补中益气汤)解表,浸透,祛风湿,升阳举隔,开窃醒神,温阳补火,行气解郁,涌吐
2、沉降:味酸,苦,咸,性寒凉,质厚重,属籽实,向下向内;
3、双向趋势 第二节:毒理
一、不良反应:
1、毒
2、副
3、变态
4、后遗
5、特异质
6、依赖
二、中药成分毒性:
1、生物碱类:乌头碱,雷公藤碱,莨菪碱(心脑肝硬化)
2、有机酸类:马兜铃酸(肾毒性)
3、苷类:强心苷、氰苷、皂苷、黄酮苷(心肝肾)
4、毒蛋白:巴豆、苍耳子、蓖麻子(肝心肾——内脏)
5、萜类、内酯类:大麻、芜花、黄药子、艾叶(肝)
6、含重金属:砷、汞、铅——雄黄,朱砂(肝,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