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高三古诗比较阅读题及答案(李占清)
2017年高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练习题(李占清)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和相关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寒 食① 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②寒食草青青。
【注】 ①寒食:我国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相传晋文公为寻找曾辅佐自己携老母躲进深山的忠臣介子推对其进行封赏,烧山三天。结果介子推母子抱着一棵烧焦的柳树已死。于是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喻全国,每年这一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②杜陵:在长安东南,是唐代长安人游乐之地,也是作者的故园所在。
请简要赏析《寒食》和《寒食寄京师诸弟》两诗所表达的感情的异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
闻 雁 韦应物 寒 塘 越 嘏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这两首诗都是抒发。
(2)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雁?
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
野 步 [宋] 周密 野 步 [清] 赵翼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这两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句都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写景抒情,请就这一手法作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问题。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①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②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题目。
水龙吟
(宋)章楶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沾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水龙吟 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注】①当时,苏东坡被贬谪黄州。
(1)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一句对柳花的刻画之工非同寻常,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其妙。
(2)章词和苏词都提到了一个“泪”字,试比较其内涵。
7、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2题。
咸阳值雨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注:杜城即下杜城,在今陕西省长安县南。1.上面两首诗都是温庭筠的作品,《咸阳值雨》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宿城南亡友别墅》一诗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两首诗中都有“还似”一词,都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还似”二字在两首诗中不同的表达效果。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刘禹锡)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①人狂。注:嗾,使。
行秋(徐玑)
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细浪生。戛戛秋蝉响似筝,听蝉闲傍柳边行。
1、这两首诗都是写秋天的,但意境却不相同。刘诗的意境-----------,徐诗的意
境---------。(两空均不超过6个字。)
(2)请简要赏析徐诗的艺术手法。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 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凤城:京城
①两首送别诗都写到“水”,各有什么寓意?请做简要说明。
②《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10、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的小题。
裴给事宅白牡丹 唐·裴潾 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街西紫牡丹。
别有玉盘承露冷,无人起就月中看。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①【注】裴潾一生经历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史称“以道义自处,事上尽心,尤嫉朋党,故不为权所知。)
(1)这两首诗中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共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村夜(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秋夜(宋)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1)两首诗均写了夜景,又各有不同,请具体分析。
(2)两首诗均写秋色秋味,但作者心境不同。试结合诗文简要分析。
12、阅读下面两首描写牧童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牧 童 诗 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牧 童 答钟弱[注]翁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注] 钟弱为平凉太守,热衷于功名。
(1)这两首诗中都描写了牧童的笛声,请简要分析其对刻画牧童形象的作用。
(2)这两首诗表达主旨的手法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如梦令 作者: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曾记,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昭君怨 作者: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正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1)按照字数的多少分类,这两首词均属于。《如梦令》和《昭君怨》分别是这两首词的
(2)仔细品读这两首词,试分析严词和郑词抒写的各是什么事物?并简要说说理由。
(3)请分别就这两首词表达的感情和运用的写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李占清
1、答案 同:两首诗都是诗人在寒食节,面对禁火空斋的景象而抒发了一种感伤情怀,都有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异:孟诗抒发的是自己贫居他乡的凄楚之感,侧重于悲身世;韦诗抒发的是离家在外的孤独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侧重于思亲人。
2、答案是:(1)五言绝句 思乡之情(回答“秋思”也可以)(2)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这两首唐诗属于诗的何种体裁自不必多说,这里只对后两问作分析。
韦应物的《闻雁》前两句的“故园”、“归思”便点出了思乡之情。从解读这首诗来说,更要研读后两句。韦应物家居长安,而现在身处淮南,两地相隔千里以上。而现在适逢秋夜,外面的秋雨下个不停。独坐高斋的诗人在这秋天的暗夜听着淅淅沥沥的秋雨,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夜的深沉、秋的凄寒、高斋的空寂,这样的环境气氛,不免触动归思。“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我的故园是那样的渺远,我的归思正绵远悠长。正当怀乡之情不能自控时,独坐高斋的诗人听到了由远而近(“来”)的雁鸣之声。这声音在秋天的雨夜显得格外凄清,引发诗人联翩的浮想;雁是南归了,我却不能归去!
赵嘏的《寒塘》则是另一种写法。前两句写自己早起临水梳洗,因此(“坐”)在塘边看到寒秋的景色。这两句点明时序“秋”,这是触动离愁的季节,与后文“乡心”关合;暗示漂泊困顿--到塘边梳洗,以水为镜;令人想到“羞将白发照绿水”、“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名句,换言之,第二句的“秋”不仅指秋天的景色。于是“乡心正无限”便极有力度。“一雁过南楼”,看似写景,言外之意其实是雁归人未归。因此本诗写雁,与韦应物写雁,其作用是相同的。
有此理解,形成后两问的答案便很容易了。3、1第一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 象。(2分)
2.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留恋不去的如醉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和盘托出;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4分)
4、【参考答案】(1)不同,《临江仙》上片写现时“春恨”,下片追忆当年初见小蘋及“当时”的情景,采用的是倒叙;《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上片写当年佳会,过片写别后思念,结尾写别后重逢。(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鹧鸪天》上片表现当年欢聚时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片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5【参考答案】
①傍晚 西风②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6、【参考答案】
(1)柳花紧挨着珠箔做的窗帘散开,缓缓地想下到闺房里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旋风吹起来。作者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柳花的轻盈体态并赋予它以“栩栩如生”的神情,真正做到了形神俱似。
(2)章词中之“泪”既状写柳花飘坠似泪花,又刻画少妇(玉人)望不见正在“章台走马”的游冶郎时的痛苦心情,“盈盈”给人以热泪欲滴之感;苏词中之“泪”也是用来比喻杨花,“点点”给人以热泪洒落之感,情感更为沉重。结合背景,这里的泪可以理解为作者被贬谪黄州,心情落寞、不得意之泪(他把自己比作“离人”,朝廷就是他的郎。)
7【参考答案】
1.闲适(愉悦)怅惘(悼念)(2分)
2.两首诗都有“还似”一词,用的是联想的手法。第一首由当地(咸阳)想到别地(洞庭),第二首由眼前想到过去。《咸》中的“还似”二字将洞庭晓景和咸阳雨景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景色的烟水空蒙,描绘出了一幅壮阔飞动、无比清奇的图画。《宿》诗中的“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由自然界的变化觉人世间的无常,和后两句的“追昔”--友人已逝残梦犹存的孤寂凄清联系了起来,突出了感伤之情。(4分)
8、【参考答案】
⑴ 明净清雅 闲适清静 ⑵ 徐诗采用以动衬静的手法,用鸣蝉、飞叶来衬托环境的恬静安谧,从而表现出诗人的闲适之情。
9、【参考答案】
(1)①严诗用“水悠悠”象征离别的惆怅和友情的悠长;②韩诗用“宫前水”的不断流淌来抒发对人生、历史以及社会的感慨。
【思路分析】分析意向从诗的含义入手,严诗以“飞尽”之“寒鸦”和“悠悠”之“水”传递离情;韩诗以“流尽”的“宫前水”象征“年光”(时光)。抓住了相关意象的特点,“水”的象征意义也就水到渠成了。
(2)这首诗将友情、世情等浓缩为“古今情”,融入由“绿暗”、“红稀”、“暮云”“宫前水”的不过意象组成的一副伤感画面之中,形成了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10【参考答案】
(1)裴诗:通过对月夜之中和冷露点缀之下的白牡丹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白牡丹的赞美和同情。体现出诗人高洁的品格以及对怀才不遇、无人赏识的感叹。(2分)刘诗:表达了诗人对牡丹的喜爱之情。(1分)(2)都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1分)裴诗:通过富贵之人争相欣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对比,衬托了白牡丹超凡脱俗,优雅高洁的形象。刘诗:将芍药的“妖无格”,芙蓉的“净少情”与牡丹进行对比,衬托出牡丹的国色天香。(2分)11【参考答案】
(1)白诗写了月下虫声、荞花如雪的景色,写的是室外景,景物有动有静(1.5分)。朱诗写了月下床席凉满、梧桐影乱的景象,写室内景,写的是静景(1.5分)。
(2)白诗写的是恬淡适然的心境,一、二句动静结合,给人一种宁静感;
三、四句,写月下荞花如雪,着色淡雅,全诗意境宁静恬淡。朱诗写的是凄凉孤寂的心境,一、二句写夜不成寐,三、四句写梧桐冷月,并巧妙地说明明月在“缺”(人不团圆)处朗照,意境凄清孤寂。(每点2分)。
12、(1)两首诗都借笛声来刻画牧童的形象。前一首诗写骑在牛背上的牧童,吹出嘹亮的笛声,隔着田陇都能听见,与那些在官场争夺名利的人比起来,牧童的生活是多么自由自在。后一首诗写牧童“归来饱饭黄昏后”,面对晚风中的六七里野草,悠闲地吹起笛子,表现了牧童闲适的心情。
(2)前一首诗直接将牧童生活与“长安名利客”进行对比,表达了对官场仕途的厌恶和对牧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热爱。后一首诗通过描写牧童悠闲恬静的生活图景,间接地表达了对钟弱热衷于功名的劝告。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能力。前一首诗的主旨已在后两句中点明,诗人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将牧童的生活与“长安名利客”的官场生活进行比较,赞美前者,否定后者。读后一首诗要注意诗后的“注”,后一首诗也暗含对比,主旨表达得含蓄一些。
13、【参考答案】
(1)小令: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小令一般是单调,也就是说只有一段。如《十六字令》《渔歌子》《忆江南》《如梦令》《调笑令》等。
(2)严词写的是桃花,因为“人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从时间上看,桃花与梨花、杏花同期开放。郑词写的是梅花,两个“道是”句写花开的季节在冬春之际,花色如雪,香气高雅不同一般,花枝旁逸,花栽种在农家院内。(3分)
(3)严词表达了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作者以物况人,“白白与红红”,一树花分红、白两色,高标逸韵,独特别致,正是以这“别是东风情味”的红白桃花自况。郑词用对比的手法,明写梅花不择环境“一般开”,暗赞贫贱不移、富贵不淫的高洁品格。
第二篇:古诗题带答案
三、根据提供的情境写诗句。
(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是啊,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我们的日子呢,却是一去不复返。不抓住今天,永远期盼着明天,幸运会向你招手吗?
(2)我们几个手挽手默默地走在去火车站的路上,彼此无语。朝夕相处三年的挚友呀,怎舍得刹那间的分离。“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大家泪眼相视,情意无限!
(3)我们的老师指导大家写作时,常常引用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中的两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强调习作是心灵的放飞,是情感的释放,写法要不拘一格,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
(4)又一次竞选的失败,将我的心抛入到万丈深渊。哎,要知道我投入了多少精力,花费了多少时间应对这两次竞选呀,老天爷怎么对我一点也不开恩呢?我几时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呀!
(5)中秋佳节,皓月当空。那一轮圆月被黄灿灿的月晕衬托着,月光如透明的薄纱,朦朦胧胧地罩在大地上,清风拂面,不由撩动我思乡的情怀:离别故土几载,家乡的亲人可好!酸楚的我不禁潸然泪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亲人啊,可知道海外游子的心!
(6)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此景象真可谓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7)到了瀑布脚下,捧着清澈的泉水,舒服极了。昂首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泼洒飞流,撞击在岩石的棱角上溅起朵朵美丽的玉花。望着这美丽的瀑布,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句诗来。眼前这瀑布里没诗中那瀑布的壮景,却也有“飞落数来崖,碎玉叹飞花”的奇观。
(8)深秋,校园的梧桐叶枯黄了,时而像打着秋千,飘飘悠悠;时而像降落伞,摇摇欲坠;时而像一群燕子,自由飞翔……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地面上像是铺上一条无比宽大的金毯子。望着这景象,我不由地吟诵起龚自珍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这落叶虽不是春天的“落红”,却具有“落红”的献身精神,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冯?(9)梅,自古以来就倍受人们的称赞。要说古人赞颂梅的诗句,就更是数不胜数了。“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便是一个例子。梅独自傲立于风雪中的顽强精神,确实令人感慨万千。
(10)“____________________”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还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绿得碧澄澄的,此情此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11)昨天下午,张老师布置了一道数学思考题。晚上,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____________________”时,爸爸走了过来,助我一臂之力,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迅速地解开了这道难题。
(12)老师,你可记得我——一个令您付出无数心血与汗水的“小淘气”。您那眼角的皱纹,有一条是为我而生,您那头上的银发,有一丝为我而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不是赞颂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奉献精神,还能赞颂谁呢?
(13)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如烟似粉,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泥土的信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
(15)月亮渐渐西沉,星星又悄悄地眨起了眼睛。望着满天星星,我不由得想起了爸爸白天对我说的话,是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请你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16)中秋佳节,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战火连连,兵荒马乱,“望湖楼”酒家却依然是一片灯红酒绿,歌舞升平,歌女搔首弄姿,这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达官贵人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被侵占之地何时才能收复,(18)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爷爷,你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四、古诗文知识测试。(一)、读诗句,猜猜谜: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猜一建筑材料(石灰)
2、“一朵芙蓉顶上栽,彩衣不用剪刀裁。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唱千门万户开。” 猜一动物(公鸡)
(二)、给下面这些诗句补上相应的地名: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三)、按诗意填空:
1、《商山早行》这首诗,作者是(唐)朝诗人(温庭筠)。此诗描写诗人在山村旅店起早赶路的情景,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整首诗虽然没出现一个“早”字,但却通过(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六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又精致地描绘出来了。
2、唐代诗人(李商隐)在诗《乐游原》中以一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表现出对美好而又行将消逝的事物的留恋和惋惜,极具人生哲理,堪称千古绝唱。(八)、引用古诗名句,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劝诫效果。当遇到下列情景,用上哪一句诗最为恰当呢?
1、教育人要积极向上,好上加好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生命力顽强,用来赞美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和人生态度: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教育节约粮食,珍惜农民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教育我们只有不断读书学习,吸取新鲜知识,思想、才学、智慧才会永不枯竭,永不陈旧,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教育我们面对严峻的考验要从容不迫、无所畏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认真品读《钱塘湖春行》一诗,完成诗后练习: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所写。此诗人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西湖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引得多少人吟诗赞美。请再默写一首赞美西湖的诗词。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三篇:(答案)大综合古诗题
※根据提供的实际情况,运用学过的诗句填空。
1.在期末写评语时,老师会祝你来年:(“更上一层楼。”)2.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他:(“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3.当我们浪费粮食时,老爷爷经常用唐代李绅的诗句来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朝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的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
5.当我们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6.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对家人的怀念。
7.人们常用《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表达对远别好友的深情厚谊。8.来到瀑布脚下,仰望瀑布倾泻而下,我不禁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9.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10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子骨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地笑了。
※古诗词知识竞赛题
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2)”出自《汉乐府·长歌行》。(1)悲伤(2)伤悲(3)忧伤 2.晏殊的《浣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句是(2)。
(1)似曾相识鸟归来(2)似曾相识雁归来(3)似曾相识燕归来
3.《七步诗》的作者是(1)。(1)曹植(2)曹丕(3)曹操 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1)”。(1)阴山(2)边关(3)燕山 5.杜甫的《春夜喜雨》中“晓看红湿处”的下句是(3)。(1)花重绵阳城(2)花重锦州城(3)花重锦官城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叶绍翁的(1)。(1)《游园不值》(2)《春望》(3)《春夜喜雨》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1)的诗句。(1)王勃(2)李白(3)白居易 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2)”是文天祥的诗句。(1)汉青(2)汗青(3)汗清 9.“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中“坐”的意思是(1)。(1)因为(2)坐下(3)座位 10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的下句是(3)。
(1)多少楼台烟波中(2)多少楼台风雨中(3)多少楼台烟雨中
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1)的诗句。(1)王维(2)王之涣(3)王勃 12.《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2)。(1)张养浩(2)马致远(3)元好问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出自(1)。
(1)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王昌龄《出塞》(3)杜牧《江南春》
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写的是(3)。(1)春色(2)梨花(3)雪景 1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出自(3)的《无题》。(1)李贺(2)李清照(3)李商隐 1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2)。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登高》(3)《蜀相》
17.“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1)的词句。(1)岳飞(2)辛弃疾(3)陆游 1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中,“红”是指(2)。
(1)红色(2)花(3)树叶
19.“海上生明月,(3)共此时”是张九龄的名句。(1)天地(2)天下(3)天涯 20“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1)的《别董大》。(1)高适(2)岑参(3)王昌龄 21.“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中的“君”是指(2)。(1)李延年(2)李龟年(3)崔九 22.“别时容易见时难”“相见时难别亦难”分别是(3)的诗句。
(1)李煜、柳永(2)柳永、李清照(3)李煜、李商隐
1、诗中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2、诗中秋: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近种篱边菊,秋天未著花.(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3、诗中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4、诗中水: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诗中日: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6、诗中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7、诗中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8、诗中花: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9、诗中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10、诗中雪: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11、诗中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12、诗中柳: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秋夜洛城闻笛》)
13、诗中树: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14、诗中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5、诗中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6、诗中别: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17、诗中亲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8、诗中乡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诗歌知识小考:
1、诗仙:李白 诗圣:杜甫 小李杜:是李商隐和杜牧。
2、王维的诗画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水调歌头”、“清平乐”、“西江月”、“菩萨蛮”是词牌名。
4、“直把杭州作汴州“中”汴州“是指河南开封。
5、宋代著名女词人,写过许多婉约诗词,她是李清照。
6、宋代文学史上的“三苏“分别指的是:苏轼、苏洵、苏辙。
7、“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的“佳节”指的是重阳节。
8、《大堰河、我的保姆》的作者是艾青。9.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按要求把古诗填写完整。
一、在古诗中填写山名。
(1)京口瓜洲一水间,钟
山 只隔数重山。(2)不识 庐
山 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3)相看两不厌,只有 敬
亭
山。(4)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阴
山。2.
在古诗中填写河流名。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 长
江 天际流。(2)黄
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3)天门中断 楚
江 开,碧水东流至此回。(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 长
江 滚滚来。
二、在古诗中填花名。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
花 别样红。(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 杏
花 村。(3)杨
花 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4)桃
花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填颜色词语: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才花无处寻。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5、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四、填表示方位的词语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3、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五、填鸟兽或植物名
1、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里立。
2、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3、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5、(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7、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8、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六、给下列诗句填写反义词
1、(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近)看山(有)色,(远)听水(无)声。
七、运用诗句填空:
1、每当独自一人远离家乡,看到人们欢度节日时,我会吟诵“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来表达思乡之情。
2、每当自己学习取得进步时,我会吟诵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来勉励自己不断进步。
3、当秋风飒飒,枫叶火红时,我会吟诵“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赞美深秋的景色。
4、每当春暖花开,柳树抽出新枝时,我会吟诵“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来赞美春天。
八、对下列作家与作品的搭配进行判断
1、《早发白帝城》——杜牧(李白)
2、《梅花》———杜甫(王安石)
3、《回乡偶书》——贺知章()
4、《暮江吟》——白居易()
5、《少年行》——王安石(王维)
九、按要求分类,填写序号 下列诗句中(3)(5)是田园诗;下列诗句中(2)(6)是送别诗;下列诗句中(1)(4)是边塞诗。
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十、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象。
(×)
2、《春夜喜雨》这首诗中表达出作者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
3、《天净沙·秋》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
(×)
4、《白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经·采薇》都描写了自然景物。(√)5.《诗经·采薇》描写对一位姑娘思念的情感。(×)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句中的“潜”透露出风很微,“细”说明雨极小。(√)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8、“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一句写出了夏天色彩明丽的美景。(×)
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是唐代诗人杜甫所写的《春夜喜雨》中的句子。(×)
十一、选出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比喻 夸张 排比 设问 反问 拟人 双关 对比 对偶(对仗)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拟人)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夸张、对比)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骡。(比喻)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双关)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问、比喻)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夸张、比喻)
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夸张、对偶)
十二、请把”黑,白,绿,红,碧,黄,青,紫”这几个字分别填入在下面诗句空白处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青)山郭外斜[孟浩然] 北风卷地(白)草折[岑参] 月(黑)雁飞高 [卢纶] 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 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接天连叶无穷(碧)[杨万里] 一骑(红)尘妃子笑[杜牧]
十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轻风
细柳
淡月
梅花
(B)
方框中加入两个字,既能准确写出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能写出风与柳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还能反映月,梅融成一体的情景。A.舞
隐
B.扶
失
C.摇
映
2.《子夜吴歌.秋歌》的作者是
(A)A.李白
B.甫
C.刘禹锡
3.“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和“马上相封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都表达了诗人。(B)A.与朋友分别的离情别绪。B.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C.浓重的历史沧桑之感。
十四、诗句接龙
1、接()()()()()()→()()()()()()()→()()()()()→()()()()未 2、雄()()()()()()→()()()()()()()→()()()()()→()()()()()()()→()()()()()()翼
3、近()()()()()()→()()()()()→()()()()()()()→()()()()()→()()()()()→()()()()()→()()()()眉
4、离()()()()→()()()()()()()→()()()()()→()()()()()()()→()()()()()()()→()()()()()()州 答案:1.接天连叶无穷碧/碧玉妆成一树高/高处不胜寒/寒梅著花未
2.雄鸡一叫天下白/白云深处有人家/家书抵万金/金粟如来是后身/身无彩凤双飞翼
3.近水楼台先得月/月是故乡明/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来就菊花/花重锦官城/城春草木深/深坐蹙蛾眉
4.离离原上草/草色遥看近却无/无意苦争春/春来江水绿如蓝/蓝田日暖玉生烟/烟花三月下扬州
十五、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其绽,洁白的流苏如画.
1、这节诗运用了(A)修辞手法. A.比喻
B.夸张
C.拟人
2、“流苏”在文中指(B)A.花穗样装饰的物品.B.披着白雪的树枝.C.流动的物体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出自(①)写的《别董大》。
①高适
②岑参
③王昌龄
4、明月别枝(③),清风半夜鸣蝉。①惊却
②惊雀
③惊鹊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③)。
①林升《题临安邸》②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③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6、今我来思 A.思念故乡
B.思考
C.语气助词
(C)
7、晓看红湿处 A.天亮时
B.晓得
C.使人清楚的知道
(A)
8、花重锦官城 A.花儿重重叠叠
C.花因沾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B)
9、一点飞鸿影下 A.下面
B.掠过
C.落下来
(B)
10、明月别枝惊鹊 A.路边的树枝
B.挂在树枝上
C.飞离树枝
(C)
十六、判断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1.“潮声澎湃”加上句号是个完整的句子。
(√)
2.诗歌虽然语言高度概括,具有音乐美,但是也一定要打标点。
(×)3.《我们去看海》这首诗是以我们去看海的呼唤贯穿始终的。
(√)
4.《致老鼠》这首诗中的老鼠爱做坏事,又不爱清洁,不讨人喜欢。
(×)5.“就像山上的小火车”这是作者用来比喻爸爸的鼾声的句子。
(√)
第四篇:周周清二十二+古诗鉴赏答案
必须掌握的几种类型和常用意境词
1、鉴赏主题常考类型
思乡思国、托物言志、建功报国、热爱自然(山水田园)、感时伤怀等。
2、概括景物特点(意境或画面氛围特点)常用词语
孤寂冷清、萧索凄凉、恬静优美、清新淡雅、绚丽多姿、鲜艳明丽、清幽空灵、雄浑壮阔、苍茫辽阔、空旷辽远等。
思乡思亲
一.1.(主题型考题)表现了诗人对这封意万重的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千言万语,唯恐遗漏了一句。
2.作用题(内容)“意万重”指心里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结构)为全诗张本。
二.1.写出了冷露的轻盈无迹,桂花浸润已久。(含义)渲染出一种清冷的意境。(作用)
2.(赏析语言题)设问,用“尽望”“不知”“落”(怎么写)表面上写中秋月明,赏月的人很多,不知道秋思落在谁家(写什么),实际上表现自己对月怀念故乡亲人的情思,含蓄深沉(为何写)。
三.1.“落”写松子落地也能听得见,表现了山林之空幽,对友人的怀念及友人对自己的怀念。2.怀念友人的诗人和友人两地相连,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送别诗
四.1.“望”写出了送别时放眼天涯,一直到看不见,还在继续望,表现了浓浓的惜别之情。
2.写出了春江烟云弥漫,辽远而又苍茫,烘托了离人迷蒙无奈的心绪和依依不舍的情怀。借物抒怀
五.1。(意境型考题)开放得早,冰清玉洁(雪白纯洁)(特点,高度概括的2个以上的不同角度的词或短语)
2.“疑”字写出了诗人远望似雪非雪梅花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一看,才发现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写什么),也表现出他的惊喜和赞美之情。(为何写)山水田园诗
六.1.(意境型考题——景象)写出了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嶙嶙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树叶也因天寒变红二稀少(具体描述)的空阔(高度概括的形容词)的景象。
2.夸张,写出了浓翠欲滴的山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喜爱和山居生活的喜爱。托物言志诗
七.1.菊花满篱(多),开得旺盛。诗人绕着菊花看了一遍又一遍,流连忘返,不忍离去。
2.通过“不是”“偏爱”“更无”写菊花石百花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可赏,虽说不是“偏爱”,实际表现了诗人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和对高洁隐逸的追求(孤高自赏)。
哲理诗
八.1.“夜如何”写出诗人心中的担忧,“试”写出了诗人既抱希望又担忧不安的心态,“依旧”表明确实雨过天晴,经历风浪后的欣喜。
2.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息。人生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要逆流而上,搏击风浪就能达到青山绿水的理想境界。(题中的“情感”改为“哲理”)
边塞诗
九.1。不矛盾。反衬手法,“新声”与“旧别情”对比,琵琶虽不断奏出新曲调,更反衬出戍者的离愁别绪。
2.前三句叙事抒情,这一句写景,渲染了一种浑阔悲壮的氛围,烘托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五篇:精品 古诗《黄鹤楼》赏析题及答案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一.理解选择: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是唐代诗人崔颢。
B.诗的首联借传说落笔,“空余”二字,令人心生遐思。c.颔联中“空悠悠”的“空”字写的是黄鹤楼。
D.这首诗的前四句与后四句相互映衬又联成一体,既烘托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愁绪,使全诗波澜起伏而又一气贯通.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3.对《黄鹤楼》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颢的诗风历来雄浑奔放,风骨凛然。
B、诗中最后一句运用倒装的句式,使之读起来更显气势。
C、这首诗情景交融,气势恢宏,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D、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思念故乡的情怀。
4.下列关于诗歌《黄鹤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吊古怀乡的诗歌,流露出作者对故乡的向往之情。
B、据说李白为此诗折服,当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C、诗中“萋”与“凄”意思相近,说的是凋零的草木叫人伤心。
D、“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诗人对岁月不再的遗憾和世事茫茫的感慨。
5.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引述有关黄鹤楼的传说,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潜在的铺垫。
B.颔联描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C.颈联采用叠词描画江上美景,让诗作的思想品位显得更为高远。
D.尾联展现朦胧的江上暮色,表达出作者漠然无奈的思乡之情。
6.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表达了诗人心中的怅然若失之情。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将历史传说与眼前景色相映衬,流露出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之感,表达出诗人心中的悠悠乡情。
C.“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写了眼前所见的江上美景:阳光、树木、芳草、汉水、沙洲,借景抒情,使诗的意境更为高远。
D.“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词语“乡关”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思念故乡之情。
二.名句赏析:
1.赏析“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赏析“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理解作答: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2.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5.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内容解析:
1.首联两句话是仙人骑鹤的传说,令人浮想联翩,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为乡愁情结的抒发做了铺垫。是虚写。
2.颔联这里也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也为这诗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怅然若失的心情,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3.颈联写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致,却反衬出清冷的思乡之情,是以荣景显伤情。传达出诗人深刻的漂泊感和对归宿的向往。这一联的景物描写不但烘托出登楼远眺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波澜起伏。是实写。
4.尾联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淼烟波,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烟波与愁绪交融在一起,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
答案:
一.1.C 2.B 3.二.1.末句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愁思,使这首诗又回到开头渺茫的境界。2.内容:天气晴好,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
三.1.“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2.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3.本联描绘了作者晴日在黄鹤楼所观之景: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在目,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2分),展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2分)。
4.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5.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