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快速而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都是中学生必需的。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呢?须理解并掌握以下“三个明确”:
一、明确论点的内容特征
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态度。它是议论文的统帅与主宰,文中的所有材料、结构和方法都是为了论述它而选择和安排的,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如《想和做》,的论点: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议论文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宣传什么,抵制什么,态度十分鲜明,绝不含糊、模棱两可。因为,辨别是不是论点,关键看其内容是不是全文的议论核心,是不是鲜明地表达着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应该注意的是,它与只表明议论范围的论题是不同的。
二、明确论点的表达形式
论点的内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其表述形式必然要为其内容服务。不论是直接指示型的论点,还是间接包孕的论点(在文中找不到作为论点的现成句子,需要靠读者领悟、自行归纳得出),都要具备体现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的这一根本特征。我们知道,在各种句式当中,最能表达鲜明态度的,往往是判断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因而,论点的表述通常由这样和句子承当。例如:《谈骨气》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但是不论何种句式,它必须是一个明确的论断,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三、明确论点的位置所在
说到论点的位置,这里说的只限于那些能够在文中直接找到论点的文章,即论点是指示型的。在这种文章中,论点的位置大体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通过以下“四看”就能很快地找出。
1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明论题,如《说谦虚》等;一是点明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后者拟题明旨,标题本身就是论点。
2看文章的开篇。粱启超曾指出:“文章最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所在,才易于动人。”好的文章往往开门见山、要言不烦、一语破的,让读者一读就明晓作者的思想,从而引导读者卒读全篇。
3看文章结尾。古人云:卒章而见志。的确,有些议论文由于论述的需要,往往在文章的开头分析、说理,到篇末才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作者归结出的中心论点。
4看文章的思路。有的议论文属于“篇中露峥嵘”型,这就需要看文章思路才能找到论点。即分析文章思路,步步推进,把握每层的中心句,然后再找论点。因为这样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往往是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论点的。
一看标题
阅读议论文最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论点。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把握论点是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题眼。在分析文章论点的时候,我们不妨从文章标题着手,根据标题的特点来确定,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或者包含着论点。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通常标题和中心论点有以下这四种关系:一是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必须重视艺术教育》二是题目是议论的范围,只是提出论述的对象或者问题,论点在文章当中才提出。如《论读书》、《时尚小议》等。三是题目用比喻的方式暗含着中心论点;如:《美玉有瑕》,文章用比喻的方式暗含着任何事物都有缺点这个中心论点。四是题目用问句的方式暗含着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近墨者一定黑吗》,文章中再揭示答案。在这四种情况中,只有第一种情况是直接彰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其他三种情况怎样去推理呢。如果只是说到范围,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去提炼作者的观点,如《论读书》,定位读书,然后看作者怎么看待读书的,这个就是观点;如果标题是比喻句,那么可以先找到比喻义,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本义,稍微概括;如果是问句,则文章中的答案就是中心论点。
二看思路
有些文章的论点,学生之所以找不准确,关键在于他们对文章的思路没有梳理清,对于每节的主要内容,段落之间的关系还未理清。为了能够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也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解决。
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作者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写文章的。一篇文章思路如何,往往反映在这篇文章的结构上。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地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段论式”。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三看首尾
议论文的开头,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确定标题不是文章论点或论题的情况下,我们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段,首段末句或二段首句。这些地方常常是论点出现的地方。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从三到万》),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哨子》),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出论点(《怀疑与学问》)。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
如果在标题、开头都没有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那么我们不妨叫学生去文末找找看,因为有些文章的论点是在结尾得出的。如:九年级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这个论点就是在文末出现的。
关注文章的首尾,能够为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捷径,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论点和结论不能混淆.如果开头没有提出论点,那么论点往往在结尾.如果开头已经提出了论点,结尾一般是结论.结论是对论点进一步的阐述和重申。
四看关键句
不论阅读哪种文体,我们都要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这些语句或是强调文章的中心或是表明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多多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你不错的选择。
五看论据
寻找文章的论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的方法解决。因为有些文章的论点是蕴含在论证过程内部的。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文章的论据来挖掘文章的论点。把握文章的论点,先分析文章的论据,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语言标志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论点。因为有些文章中会有一些语言标志如“可见”、“告诉我们”、“启示我们”等,缘着它们往往就能找到带有归纳性的语句。
当然我们在分析论点的时候,还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不只是有一个论点,还有几个分论点。但是区分这两者并不难,因为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所以只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搞清哪是中心论点,哪是分论点。
第二篇:如何快速准确地辨析病句(二)
如何快速准确地辨析病句(二)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测试的重点,常见有如下六种语病类型。
1.主谓搭配不当
例①:这位建筑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有关单位采用 并受到国外的关注。
分析:“出色工作”不能被采用,主语“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是并列短语,不能共用一个谓语“采用”。提示:并列短语共做一个成分,易出现搭配不当语病,故应特别注意“和”“与”“跟”“及”“及其”等连词和表并列关系的顿号。
2.主宾搭配不当
例②: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当前非常重要的问题。
分析:主宾搭配不当时,大多情况下,充当谓语的常常是“是”字,做有“是”字充当谓语的习题时,应先找出主语和宾语,看它们是否对等,就知道能否搭配了。例②中的“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动宾短语做主语,宾语是“问题”,这样,句意成了“加强全民环保意识教育是问题”,主宾显然不能对等。可把“问题”改为“任务”。
3.动宾搭配不当
例③:近年来,我国加快了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高校将进一步扩大招生,并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学科。
分析:谓语“加快”与宾语“速度和规模”中的“规模”不搭配,需另配一个动词“扩大”。注意:这又是并列短语做一个句子成分,出现的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子。另外,“并重点建设”句的主语已偷换,成为又一语病。
4.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④:“9.11”事件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三国关系进入微妙阶段,尽管美印巴关系何其暧昧,但美国与印度将走向军事合作的态势已相当明朗。
分析:关联词语“尽管”与“何其”不搭配,可把“尽管”改为“不管”,或去掉“何其”。
5.介宾短语搭配不当
例⑤:起初他只是为犯罪分子提供窝点,而后来则亲自上阵,打着推销保温材料的名义拐骗妇女。
分析:介宾短语“打着„„的名义”搭配不当,可改为“打着„„幌子”或“以„„的名义”。
6.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⑥:你只要有双聪明能干的手,就能创造财富。
分析:“聪明”与“手”不能搭配,应删去“聪明”。
强化训练题
以下句子都有搭配不当的语病,请指出属于哪种类型,并修改。
1.同学们以钦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2.以能力为核心的语文素养是一个包含多种元素的综合体,它不仅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工具,而且还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3.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
4.今年春节期间,这个市的210辆消防车、30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长假,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5.青年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和有关组织对他们的双休日是该好好关心一下了。
6..将于7月份推出的“市民卡”,除包含现行“社保卡”所具有的医疗、养老等保险功能外,还可享受各类公共服务。
7. 作家罗曼.罗兰与思想家罗素等为数极少的几个知名 人士曾发表反战宣言,可是,不仅没有得到积极响应,而且受到许多“欧洲知识精英”的唾骂。
8.印度军方负责人20日称,印度已向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9.由于今年冬天气温持续下降,空调市场很火,市家电大楼平均一天的销售额达五十台。
10.近代考古学的新发现,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唯心论者的错误观点。
11.目前一些学校成立的学生行为自律仲裁庭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别开生面的教育手段。
1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急的问题。
13.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中小学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水平。
附参考答案 第二讲
1. 动宾搭配不当。“注视着”与“报告”不能搭配,应删去“注视着”。2.句子主干是“语文素养是工具”,显然是主宾不搭配,应删去“素养”。3。介词结构搭配不当,“在„„中”应改为“从„„中”。4。主谓搭配不当。“210辆消防车”不会“放弃长假”“坚守岗位”,应删去“210辆消防车”。5。句子主干是“青年学生是时期”,主宾搭配不当,“青年学生”应改为“学生时期”。6。主谓搭配不当,应在“还可”前加“持卡者”。7。关联词语搭配不当,“而且”改为“反而”。8。动宾搭配不当。“派遣”应改为“调拨”。9。“销售额”改为“销售量”.10。动宾搭配不当,“证明”应改为“批驳”。11。主宾搭配不当:句子的主干成了 “自律仲裁庭是手段”,可把“手段”改为“机构”。
12。动宾搭配不当:“会议中应急的问题”不能“安排”,可以删去“以及会议中应急的问题”,或 把“以及会议中应急的问题” 改为“指出了会议中应急的措施”。13。去掉“培养和”。
第三篇:议论文分论点
议论文写作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议论文三要素;
2、能够从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 重难点:
1、学会多角度阐述中心论点。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高二这一年来我们都在训练议论文,每次的考试都是以考察议论文写作为主,老师在改卷过程中发现同学在找中心论点是有些盲目;有些作文题目是直接给出中心论点,比如说本学期的第一次月考“知足者不常乐”的作文题就直接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很多同学不知道怎样去分解中心论点,从而使得文章索然无味。这节课我们介绍这些方面的一些方法,希望对大家的议论文写作有一定的作用。
二、大家都知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帅,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应该鲜明、准确、概括,绝不可模棱两可,让人捉摸不定。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次月考中我们一些同学的中心论点,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常乐者不知足”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许多成语之一,其反意则是“知足者常乐”。这两句成语的语境都意味深长,诗人回味无穷。面对着这样一句话,我今天会有不同的思考。(开篇中心论点没有摆出)
(二)古人云:“知足者常乐”,但在现实生活中恰恰相反,经常快乐开心的人是不会感到知足的。知足常乐是一种安于现状的一种体现。由于人有欲望,因此对于现实的需求永远不会满足。就像大海里的海水永远抽不干,我们要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需求,才能让自己价值不停留在一个阶梯上,而是有所提高,对事情要有追根究底的毅力,同时当追求到某一种事物时,不应就此满足,而应继续追求更高的目标。总之,经常快乐的人是不应感到满足的。(虽然说在第一段中给出了中心论点,但开头第一段就有200字,全文800字左右,可想而知后文的论述所占比例就很少了。)
(三)知足,是现代生活里常被遗忘的一个词,今天的生活大部分是为了明天过得更好而打拼,日益激烈的竞争,每况愈下的争夺无时不在压迫着我们前进。如你知足,你停滞,那么给你留下的就只有落后和遗憾了,在今天的社会里,常乐者很难知足,知足者有时则无法常乐。(观点不够明确,绕来绕去都没有把观点说清楚。)
(四)人们常说,“知足者常乐”,因为自身的愿望获得满足了,就快乐了,知足了,这固然重要,但更可贵的,则是“常乐者不知足”,的精神。这种精神会使人们为了使实现自己的快乐,而不断地奋进。(观点直接、明白,同时运用对比的方法来阐述观点,有说服力。)
从上面同学们的分析,我们知道一般的议论文在开篇就要点明中心论点,特别是考场作文更应如此。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在文章中突出中心论点,使得文章更有说服力,大家的得分又高呢?今天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学习一些实用的方法。
第一种是在文章开头就摆出中心论点,这一点可能大家都比较容易做得到,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如何写出更有吸引力的开头,是改卷老师眼睛一亮就能给我们打出高分。大家先看几个例子:
1、小鸟要飞翔在蓝天,需要有一对翅膀;实践要发挥它的巨大作用,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就是实践的翅膀。育民小学举办了游泳训练班,经过一年的训练,在A县小学生游泳比赛中获团体冠军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实践要飞翔,离不开理论这一对翅膀。
2、一个女歌星扭动腰肢在台上忸怩作态唱上一曲,所得酬金如天女散花一样从天而至。而一名科技界的女教授,辛苦大半生,累计工资还不及女歌星一曲所得。女教授不会扭动腰肢,她手里拿的是厚厚的讲义。为了表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人们给她胸前别上鲜花一小朵。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不要体现在劳动报酬上,引起了人们的争论。
3、“怎样看待得与失呢?关键要看为什么得,为什么失,如果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牺牲一些个人利益,这样的‘失’是值得的。相反,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不惜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种‘得’的代价,是遭人鄙视和唾骂!
4、宋代理学家朱熹曾有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子讲的是他的读书体验。拿来一本书,作者的观点、思想一目了然,这就是所谓‘清如许’,作者平时不停地读书、思考、探究,这就是所谓“活水来”。没有‘活水来’就没有‘清如许’,所以,一定要“搞活”。世事皆如此。
5、“习惯”一词可谓尽人皆知。小至个人、家庭、村落,大至民族、国家,都有各自的习惯。习,常习也;常习则惯,惯则成自然。自然之理当然无可厚非,对自然之理倘要怀疑甚至于否定,那么,被斥为‘异端邪说’,也是顺乎天理人情的了。囿于既定之规,于是就沉默,生活于‘雷池’禁区之内不敢越出半步,于是几百年几千年,不再创新,不再奋进。这种消极的落后的习惯已成为阻碍华夏进步、中华振兴的阻力。大家看完以上五则例子,觉得他们好在什么地方?(请同学回答)明确:
1、喻,用比喻开头,借助形象帮助说理,生动活泼,增强吸引力。
2、比,通过对比来阐明事理,帮助人们判断是非曲直,从而有力地支持论点。
3、问,通过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4、引,引名言打头,加强论述的权威性,先声夺人。
5、释,阐释题目含义破题,引出正论,通过诠释概念来挖掘其深意,明确论述的方向。通过一些讲解后,我们进入实战环节,这个环节采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大家看到手中的资料,每篇文章都有几处空白的地方,我们的要求就是根据上下文补充所缺的部分。我们来看2002年高考全国卷作文试题: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
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题目自拟
4、不少于800字
5、不得抄袭。
倾听心灵的钟声
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我们无数次面对这样的抉择: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与失„„我们犹豫、踌躇、举棋不定、左右为难。其实,此时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倾听心灵的钟声,作出正确的抉择。
古代学者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取义者也,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又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简单两句话,便概括出古代男儿舍身取义报国的壮志雄心,勾勒出中华儿女赤胆忠心,这是我们炎黄子孙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看过这样一篇文章吗?
一个小女孩,站在法庭上面对离婚的父母,她会选择谁牽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选择,因为选择了母亲,她就选择了富贵、选择了澳大利亚;选择父亲,她就选择了贫穷,选择了中国。人人都说这太难了,可小女孩选择了父亲,选择了含辛茹苦单独抚养她长大的父亲,舍弃了富有却极少见的母亲。大家都被震撼了,这难吗?“其实很简单”,小女孩如是说。我相信,这的确很简单,面对这种艰难的抉择,你只需要静下来,听听你的心灵,让它来告诉你,你需要什么。小女孩做到了,尽管她才14岁。
钻石镶嵌的王冠珠帽,质地优良、做工精细的衣服、靓装,这一切构筑了一个美丽而华贵的女人。西方一位哲人说:“女人啊,就是一种贪婪的动物。”此话不假,但也要看你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珠光宝气的人恃“财”傲物、目空一切,她们用金钱堆造外表的美丽,却忽视了心灵的纯净,到头来也只是换来人们的不屑一顾。这也就是一种抉择,她们无法平静倾听心灵的钟声,最终选择了令人可悲、可叹的抉择。
我无力举出太多例子证明抉择的重要性,也乏回天之术让那样错误抉择的人重选一次。我只有感慨,感慨聪明的人,感慨糊涂的人,但我又深知人岂能永远活在感慨之中。前人走过的路,犯过的错,便是前车之鉴,它们用真最实的东西阐明了一个道理,作出正确的抉择,便是促你走向成功的关键。
是啊,人生就是在这不断地抉择中前进,从不断地跌倒中爬起,世事便是这样的,人就是这样长大的。朋友,当你面对人生的抉择时,请不要慌乱,静下心来,倾听你心灵的钟声。
选择永恒
徘徊在生与死间,踌躇于明与暗间,有人选择生,也有人选择死,有人选择明,也有人选择暗„„真正源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缕精神血脉,却选择永恒。
选择永恒--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呢?源于一次次选择。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神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
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用心灵选择,给人一片绿阴,用意志选择撑出一道晴空。对生命的膜拜,信心的追求,需要我们选择永恒。滚滚洪水中,勇士选择自身的离去却给了别人的生;浩瀚沙漠里,战士选择自身的苦辛却给了别人幸福。面对歹徒毫不畏惧,面对苦难迎难而上,生命的选择赋予人活力、追求与成功,灵魂的选择产生永恒。
选择永恒。“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选择永恒。追求生命图腾,激昂生命斗志,让掉进泥潭的人振奋,让处于危难的人平安,纵然一无所得,纵然粉骨碎身,也要将文明与道德的火炬传承,也要用今生无悔的选择铸就春秋的华盖与乐章。选择永恒,虽九死而犹未悔!
议论文写作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的:熟悉考场基本结构并能熟练运用 课题:关于议论文写作的结构
并列议论式:围绕中心排列几个议论段落,一段一个小分论点。结构模式:
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交代总论点 分论点一:
分论点二: 每段一个相同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出分论点(分论据)。分论点三:
结尾:从“为什么”的角度深化论点 并列结构例文一篇
稳中求胜
梁山智有吴用,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英雄如雨,却以宋江为首。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木西金,南水北火,却以戍土居中。何也? 宋公明为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土谦稳厚实,终脱颖而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曰: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而来。一个人若没有远大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班超投笔从戎,志在报国,在对匈奴一战中从容不迫,沉稳冷静,终弘扬国威,不教胡马度阴山。林则徐斩钉截铁,志在禁烟,在与洋人交涉中不卑不亢,稳中含刚,终虎门销烟,让洋人胆战心寒。有远大的志向,眼光便放得远,心胸便沉稳下来,故曰:非有志者不能稳也。
沉稳从难而来。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宋公明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好汉的拥护,刘备以沉稳之心赢得了半壁江山,而自然界的大山以沉稳的性格也在四季中变化出不同的色彩。让我们拥有一颗和大山一样沉稳的心吧,在我们的人生中也变化出不同的色彩来。
【点评】:这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文章在亮出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之后,便从三个方面展开了充分的论述:“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令人可喜的是,这三个分论点,并非在同一平面上展开,而是“层层深入”。再者,文中所用例证,均采自高中语文课本。文中提到的人物如宋江、刘备、孔明、班超、林则徐、秦始皇、楚霸王等,均为人所熟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将古典诗文如《出塞》、《过秦论》、《阿房宫赋》及名人如孟子、孔明等的“名句”“信手拈来”,且运用得十分熨帖。
文章语言简洁明快、干净利落。
特别温馨提示:高中生,一定要立足于写好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要想写出一手好文章,学好现行高中语文课本当为第一要务。对照式结构(互补严密美)特点:文章主体由两个部分构成,两个部分构或正反对比,或转折补充,或辨正分析,论证严密全面 对照式结构: 勿为情所障目
古人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在茫茫人世中浮沉的我们,有时总不免对事物产生错误或肤浅的认知,然而有谁想过,蒙蔽我们真实的双眼的,也许就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情”呢? 以情障目,不见泰山!
情近,则信任、亲近;情疏,则怀疑、冷淡。这恐怕是人之皆有的常情。然而这或亲或疏的情,却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认知和决策,使之偏于浅薄或偏颇。翻开中国古代王朝兴衰史一看,竟有如斯感叹!
君不见,为博褒姒一笑,周幽王三百里烽火,不仅烧出了片刻的欢喜,更吞噬了周朝的大好河山;只因凭着“六宫粉黛无颜色,回眸一笑百媚生”的妹妹,杨国忠便在一系列提拔中平步青云,扬眉吐气,唐王朝的衰败也由此而起;而吴三桂情动之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劣迹,千古年来仍然令人发指。愤激至死的屈原,惨死**的岳飞之所以成为令人扼腕的悲剧,除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冲突,难道就没有很大一部分是与君王疏远的原因吗?只因君王为情所障目,看不到有幸埋葬忠骨的青山,只瞥见白铁无辜铸成的佞臣!情之障目,岂止不见泰山而已?
幸于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奋斗终身,当为今人所仰,后人所慕。他们之所以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知,往往是从能不为情所障目而起。林觉民在《与妻书》中挥泪唱出一曲“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的悲壮挽歌,正由于他不为夫妻之情所障;毛泽东在儿子壮烈牺牲后表现出的坚定理智,难道不是他创下“欲与天公试比高”伟大业绩的原因?对待亲属家人从来没有特殊要求的彭德怀,若不是不为情所障,又何有“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的英雄气概?
为情所障,不见泰山;不为情所障,则得有真知灼见。“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若不能脱出“人情”枷锁,又怎能成为天地间最不屈的斗士,中国最硬的脊梁?过多地考虑恩情亲疏,只会为自己的认知带来不必要的障碍。因此,我们须做到理智、清醒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勿以情障目,勿以亲疏论英雄!
是的,只有身在最高层,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因而我们每个人都应做到:勿为情所障目。【结构分析】主体部分第三、四段写“以情障目”,第五、六段写“不以情障目”,正反对照,叙议结合。采用这种写法要注意分段,增加层次,不要正面反面各写一大段。如果觉得一正一反过于单薄,也可以增加层次,反复使用正反对照。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认识分解论点的使用要求。
2、探讨分解论点的方法。
3、学会在写作中运用。课题:如何观点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使用分论点的三个要求:
1、扣得住 例一:
以《读书乐》为题列了如下的论述提纲:(1)读书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享有的权利;
(2)读书要有明确的目的、良好的阅读方法;(3)读书可以使人掌握足够的本领,服务社会。
2、分得开 例二:
(1)读书可以增长知识,充实头脑,一乐;(2)读书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活动,二乐;(3)读书可以提高素养,陶冶情操,三乐。
3、排得顺 例三:
(1)读书乐在它是个人成长的必需;(2)读书乐在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3)读书乐在它是民族繁荣的保证。
二、分解论点的步骤与方法 A、并列式分解
1、类——是什么,主要是回答类别、性质和内涵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类”。例1:勇敢:a勇敢是富贵不能淫的品质。b 勇敢是贫贱不能移的人格。c 勇敢是威武不能屈的气节。
2、因——为什么,主要是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因”。就是把中心论点作为结论去追溯这个结论产生的条件和原因。例1:说安:确立中心:安全是生产得到保障的前提。a没有安全,生产将受到威胁。
b 没有安全,劳动者生命得不到保障。c 没有安全,长期赢利目标无法实现。例2: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世界千变万化,事物是复杂的,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人们看问题的方法、角度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评判事物的标准不同,因此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练习1:学会宽容。练习2:质量就是生命
3、法:怎么样、怎么办,主要是回答方法和途径方面的问题,可以简称为“法”。例1:谈意气:中心:人要有意气。
(1)人要有意气,就要坚韧不屈,不畏风霜冷雨。(2)人要有意气,就要勇敢不惧,不怕牺牲挫折。(3)人要有意气,就要自信乐观,笑对人生坎坷。例2:学会欣赏别人:
(1)学会欣赏别人,要求自己要胸怀坦荡、虚怀若谷的作风。(2)学会欣赏别人,要努力发掘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学习借鉴。(3)学会欣赏别人,要互帮互学,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练习
1、去恶从善 练习2: 开拓
4、果——会怎样,主要是回答结果和效能方面的问题(意义、作用、价值、影响),可以简称为“果”。例1:梅花香自苦寒来
①苦可以激发进取心; ②苦可以培养坚强的意志;③苦可以培养创造精神。例3:爱:a因为爱,任长霞直面黑暗,九死不悔。b 因为爱,丛飞燃烧自己,点燃希望。c 因为爱,黄伯云亮剑出手,奋斗不息。
5、对象内容法:看这个句子(中心)所涉及到的人、事、物。
例
1、珍惜拥有:a 珍惜拥有的亲情。B 珍惜拥有的友情。C 珍惜拥有的爱情。例
2、脸。论点:三国戏是一部脸戏。
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奸绝”曹操的“脸”戏。三国戏是一部关于“智绝”孔明的“脸”戏。三国戏是一部关于“忠绝”关羽的“脸”戏。课堂练习1:肩膀
B对比式分解:即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加以对照比较,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例:适度的爱
(1)爱子适度,才能使孩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2)爱子不当以至溺爱,不但不会使孩子茁壮成长,反而会阻碍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如何估价自己》
①正确估价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就会不断努力,不断前进。②过高地估价自己,瞧不起别人,刚愎自用,不思努力,就会停滞不前。
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情况,分解成正反两个方面,从而从正反两个方面提炼分论点,以显示思维的鲜明性。第三课时
学习目的:熟悉语段类型并能熟练运用,规范为文 课题:语段结构:
一个标准的议论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那种,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 语段示例:
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1、并列型:
“知羞耻成人”,一直都是仁人志士立身做人的宝贵经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法宝。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有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众人的奚落。他知羞耻而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被姑娘一句“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的话深深刺痛,从此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所以说,知羞耻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在某种意义上也是成就事业的起步。
分析:两个事例地位相同,一句话概括材料,一句话分析材料。
2、正反型:
沉稳从无欲而来。孟子曰:“无欲者,可王矣。”无欲就是没有私欲,作大事者,不能因蝇头私利而毁坏全局,只有这样才能练就出沉稳的性格,赢得最终的胜利。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运筹帷幄,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霸王以一己私欲,赶走亚父,气走韩信,终被困垓下,遗憾千古,长使英雄泪满襟。霸王之败,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练习与提高:
请你把下面文章中的三句话作为文段的论点和开头第一句话,续写三个不少于200字的语段。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
微不足道的沙砾要经过痛苦过才能变成价值连城的珍珠,靠的是坚持的力量;展翅飞翔的雄鹰要经过多次的尝试才能在空中自由翱翔,靠的是坚持的力量;盛气凌人的梅花要经过寒风的磨砺才能凌寒独自开,靠的也是坚持的力量。平庸无闻的人要经历种种磨难才能成为一个成功、举世闻名的人,靠的又何尝不是坚持的力量。(开头段落)
(一)学习上的成功源于对目标孜孜不倦的坚持。„„
(二)工作上的成功源于对事业永不言弃的坚持。„„
(三)生活上的成功源于对快乐美好向往的坚持。„„
成功源于坚持的力量。无论面对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上的种种磨砺,坚持下去吧,因为坚持就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结尾段落)
第四篇:分论点议论文
《说“勤”》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勤天下无难事”。唐朝大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说过;“业精于勤”。这就是说,学业方面的精深造诣来源于勤奋好学。
勤,对好学上进的人来说,是一种美德。我们所说的勤,就是要人们善于珍惜时间,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探索,勤于实践,勤于总结。看古今中外,凡有建树者,在其历史的每一页上,无不都用辛勤的汗水写着一个闪光的大字——“勤”。
勤出成果。
马克思写《资本论》,辛勤劳动,艰苦奋斗了四十年,阅读了数量惊人的书籍和刊物,其中做过笔记的就有一千五百种以上;我国历史巨著《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开始漫游生活,足迹遍及黄河、长江流域,汇集了大量的社会素材和历史素材,为《史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德国伟大诗人、小说家和戏剧家歌德,前后花了五十八年的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写出了对世界文学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的诗剧《浮士德》;我国年轻的数学家陈景润,在攀登数学高峰的道路上,翻阅了国内外的有关上千本资料,通宵达旦地看书学习,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上海女知识青年曹南薇,坚持自学十年如一日,终于考上了高能物理研究生。可见,任何一项成就的取得,都是与勤奋分不开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勤出聪慧。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吃,登台演讲时,声音浑浊,发音不准,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但是,他气不馁,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雨雪风霜,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演说家。我国宋代学者朱熹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福州有一个叫陈正元的人,一篇小文章也要读一、二百遍才能读熟。可是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遍、四遍,天长日久,知与日惧增,后来终于“无书不读”,成了一个博学之士。这说明,即使有些天资比较差、反映比较迟钝的人,只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同样也是可以弃拙为巧,变拙为灵的。
实践证明,勤奋是点燃智慧的火把。一个人的知识多寡,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如何。懒惰者,永远不会在事业上有所建树,永远不会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唯有勤奋者,才能在知识海洋里猎取到真智实才,才能不断地开拓知识领域,获得知识的酬报,使自己变得聪明起来。高尔基说过:“天才出于勤奋”。卡莱尔也说过:“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这就是说,只要我们不怠于勤,善求于勤,就一定能在艰苦的劳动中赢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我想每一个渴望能得到真知灼见的人,是一定能够体会到“勤”的深刻含意的。
把根缠住
水中绿萝生根后几乎不再生长,变得枝蔫叶稀。给予阳光,透气通风也没有效果。最后,把一块石子投入水中,原来飘荡的根须将石子紧紧缠住,没有多久,绿萝又枝繁叶茂。可见,只有把根先缠住,万物才有生长、繁茂的前提。
对于植物来说,只有把根缠在土壤中,从大地吸取水分和营养,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而对于人来说,也只有把根紧紧地缠住,才会有能量去发展拼搏。
这根是学习,只有缠住学习的根,我们才能学有所成。
学习就像建房子一样,不先把地基打好,再美好的设计也只是空中楼阁。若不先学好基础知识,把根缠紧,又怎么去创新?牛顿曾称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正是因为他把学习的根缠在了前人留下的沃土中,才使得探索和创新两大枝条有足够的能量开花结果,使他在物理学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而若是不缠住学习的根,只是一味的幻想,那么也将会像没有缠住根的绿萝一样,枝蔫叶稀。可见,我们只有把根缠住,才有前进、创造的动力,学有所成。
这根是品质,只有缠住品质的跟,我们才能给心灵留下一片净土。
文天祥一句“留取丹心照汗青”流芳百世,而一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写出了仁人志士的铮铮铁骨。只有恪守人格,缠住品质的根,人才能坦坦荡荡地存于世间。缠住品质的根,即使“众人皆醉”也能“独醒”,如莲一般出淤泥而不染。缠住品质的根,我们才能保持纯净的灵魂,不屈的傲骨,即使不为流芳千古,也要做到问心无愧!
若是根须无所寄托,人也只能随风飘荡,随泼逐流,失去目标,更不会获得成功。只有把根牢牢的缠住,人才会有施展抱负的空间,有人格的底线、心灵的净土。
绿萝要把根缠住才能枝繁叶茂,人又何尝不是如此?
理想的阶梯
(有删改)
人们常常看到:有的人虽有理想,但刻苦勤奋的精神还不足;有的也很想为理想付出努力,但不善于抓紧一点一滴的时间;有的认为条件差,岗位平凡,无用武之地,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结果,常常在碌碌无为的苦闷中慨叹蹉跎。这些人不懂得,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离开奋斗,理想就只能是幻想而已。
理想的阶梯,属于刻苦勤奋的人。
为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理想,马克思整整刻苦奋斗了一生。他积极投身于火热的工人运动,研读过无数种著作,学会了欧洲好几个国家的语言。他数十年如一日地在图书馆钻研,座位下的水门汀地面,竟然被磨掉一层。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整整四年,废寝忘食,做了几百次试验。最后一次试验时,他一动不动地盯着燃延的导火线。一声巨响,围观的人们惊叫:“诺贝尔完了!”可是,诺贝尔却从浓烟中跳出来,满身鲜血,面孔乌黑,兴奋地狂呼:“成功了!”
正是为一种崇高的目标所鼓舞,那些杰出的人物才产生了惊人的毅力与忘我的崇高精神。也正是这种毅力与精神,才使他们终于攀登上光辉的理想之巅。
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许多文艺家、科学家都是同时间赛跑的能手。鲁迅以“时间就是生命”的格言律己,献身无产阶级文学艺术事业三十年,始终视时间如生命,笔耕不辍。巴尔扎克,每天用十六七个小时如痴如狂的拼劲奋笔疾书,即使累得手臂疼痛,双眼流泪,也不肯浪费一刻时间。他一生留下为人民深深喜爱的巨著《人间喜剧》,共九十四部小说。这些血汗的结晶,不正是时间与生命的光辉记录吗?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这几十万次浩繁试验的时间从何而来?就是从常常连续工作二十四小时,甚至三十六小时的极度紧张工作中挤出来的。
没有理想的人,不懂人生的意义,对时间自然不知惜;真正有理想的人,必定珍惜一分一秒,因为每一瞬间的奋斗,都关系着目标的实现。
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
奋斗的必要,恰恰由于困难的存在。在通往成功的征途上,坎坷、曲折、荆棘、浪涛是不会少的。幻想一切都顺顺利利,就等于在成功面前止步。
有的人埋怨客观条件差。客观条件差,这也许是事实。但今日的处境,总不像布鲁诺、伽利略那样冒着受宗教极刑的危险,总不至像高尔基那样在老板的皮鞭下学写作吧。艰苦的环境,更能激发有理想的人奋发向上。高尔基从小饱尝了人间的辛酸,旧社会苦难的磨练,铸成了他伟大的心灵。他坚持在敌人的明枪暗箭下写作,在饥饿与死亡的威胁中战斗,为了共产主义事业,不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屈服、畏缩,永远像海燕一样在雷鸣电闪中展翅翱翔。相比之下,我们的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
奋斗,是改变现实的杠杆,是成功的坚实阶梯。只有以不懈的韧劲,一级级攀登,才能
一步步接近那光辉灿烂的理想之巅。让我们在向成功进军的征途上,谱写出自己的“奋斗之歌”吧。
归纳:
1、什么是分论点?
2、分论点拟定的思路是怎样的?
第五篇:议论文写作方法:论点
议论文写作方法】
1、论点(1)、论点的概念、标准、提出、方式
一、论点是什么?
论点就是文章所要议论、阐述的观点。也就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即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和看法。
论点是议论的灵魂和统帅。
二、论点的标准:
好的论点,应符合“四性”(正确性、理论性、鲜明性、新颖性)的要求。
正确性:论点要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能经得起实践的考验。也就是说,你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不能错误,看问题不能片面。
理论性:论点应该是作者,从一些现象和材料中得出来的道理,而不能是一些肤浅的感受。
鲜明性:就是论点句(表现中心论点的句子)要言简意明,集中、醒目,要有教育意义。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直分鲜艳夺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新颖性:论点,应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之见解,不是重复别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不是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尽可能做到独到、新颖。
(有的讲:论点的标准、要求,有“三性”:或“正确性、理论性、鲜明性”;或 “正确性、理论性、新颖性”)
三、论点的位置和提出:
[论点的位置]
文章的论点可以安排在开头、也可以放在中间或结尾。多数是安排在文章开头。
[论点的提出]
1、有时,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2、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议论文一开头,就明确论点)
3、引用,破题。
4、叙述,引出论点。
5、对照比较,引出论点。
6、打比方,引出论点。
7、结尾归纳,概括论点。
四、论点的呈现方式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可在文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一寻可见;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已去提取、概括。
【议论文写作方法】
1、论点(2)如何理解和处理论点要鲜明、新颖?
[论点要鲜明]
论点鲜明:就是论点句(表现中心论点的句子)要言简意明,集中、醒目,要有教育意义。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直分,鲜艳夺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可在文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一阅便知;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已去提取、概括。
[论点要新颖]
如何才能提出新颖的论点,也是写议论文时,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
论点可在正确的前提下,应努力求 “新”。
这里所讲的“新”有两层含义:
一是,人类意义上的新,即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说过;
二是,自已生活圈子意义上的新,即人们尚未意识到的,而有人却首先提出来的这个观点,就是有新意的观点。
【议论文写作方法】
1、论点(3)论点要独立高标
在高考《考试说明》中指出;要“有创新”,“见解新颖”。
议论文观点的确立,要在中心主题确定后,优中选优,好中求好。要把独到创新的意旨,用来作为自已文章的最佳主题。
要做到创新,论点独立高标,就得对论题的多论证角度地来选择。
多角度论证有以下四法:
一是,逆视法。
就是在思考问题时,运用逆向思维,反弹琵琶,从论题相反的角度,打破常规,得出全新有见解。
如常理是“班门弄斧”;逆向思维“班门就要到弄斧”(只有敢干在高手面前暴露缺点和不足,才能获得更多的教益);
又如正理“常在边站,哪有不湿鞋”;反弹琵琶“常在边起,就是不湿鞋”(洁身自好,拒腐抵诱)。
二是,侧视法。
侧视法就是运用发散思维,另辟蹊径,换角度思考问题,引发新的认识,得出不同的结论,产生新的见解。
如“滥竽充数”的寓言故事立意作文,除了批评南郭先生不懂装懂的恶劣作风外,还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
1、批评齐宣王的“大锅饭”政策,联系现实,谈改革平均主义的必要性;
2、批评南郭先生的同事,互相包庇,抨击现实社会中,官官相护的腐败现象;
3、肯定南郭先生的自知之明,批评现实生活中不学无术却空占位置的无赖作风;
4、赞颂齐缗王不墨守成规,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
三是,透视法。
透视法,就是在人们普遍认同的认知习惯或传统观念基础上,继续深入挖掘揭示出事物的本质,从而形成新的见解。
四是,统览法。
统览法就是在思考问题时,不能执于一端,非此即彼,而统览全局,全盘考虑,抓住主要矛盾,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形成新颖独特的见解。【议论文写作方法】
1、论点(4)什么是提炼论点 ?
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
中心论点,就是作者的基本观点。
如何使论点(主题)达到正确、深刻、集中、新颖的要求,这就有一个论点的提炼问题,即“炼意”。
提炼中心论点,就是根据命题或材料,结合自已的写作意图,提取要旨,确立文章的中心论点。
何谓“提炼论点”?
提炼论点,就是作者对要议论的客观事物或事理,进行研究分析,从中找出要讲的问题,并表明自已的看法和主张。
提炼论点,对写好议论文来说是很重要的。
【议论文写作方法】
1、论点(5)提炼论点的两种情况
要提炼论点的文章,有两种情况:
一是,题目是论题,而不是论点的。
关于题目是论题的作文,重在分析关系。
如,“谈学习”,这个题目是论题,而不是论点。
这就要仔细分析,学习与兴趣、态度、毅力、方法、动力等方面均有关系。可从其中的一个方面提炼论点,如“学习与方法”——就可提炼出“得其法者,事半功倍”、“学海无涯巧作舟”等观点(论点)。
二是,只给材料,需自立论点的作文。
这里又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对于单项材料的作文——可直接引用材料中已有之观点;或是挖掘材料内在的思想内容,要多角度地考虑、比较、从中筛选一个最佳观点为论点。
另种是,给组合材料的作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材料)——主要是搞清楚材料的内在联系,比异求同,提炼出论点。
总之,无论是单项材料,还是多项材料。都要经过提炼论点的“三步曲”:
首先——理解材料;
然后——分析材料;
最后——提炼论点。
议论文写作方法】
1、论点(6)论点的位置
记叙文的主题,往往隐蔽在人和事的背后,让读者去体会,一般勿需作者出来挑明。
而议论文的主题,则需要作者用明确的语言,直接挑明,毫不含糊,像一面旗帜一样高高树起。
因此,写议论文时,让中心论点如何出现,使其更鲜明,乃是一种艺术。
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提出的形式,千变万化,归纳起来,大体的三种:
一是,论点在前;
二是,论点在中间;
三是,论点在后。
附
1、[论点的提出方式]
1、有时,题目本身就是论点。
2、开门见山,开宗明义。(议论文一开头,就明确论点)
3、引用,破题。
4、叙述,引出论点。
5、对照比较,引出论点。
6、打比方,引出论点。
7、结尾归纳,概括论点。
附
2、[论点的呈现方式]
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可在文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一寻可见;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已去提取、概括。
(一)、论点在前的写作方法
(此节,更重要!)
论点在前,即把中心论点放在文章开头。
论点放在文章开头的方法,有多种:
A、有的开门见山,直接写出论点。
B、有的间接引出:或谈背景,或介绍论点的缘由和意图,或用问答形式等方法,来引出论点。
◎ 一般的论点在前时,后面的结尾部分(文章结尾处),就不应再重复论点。但议论又必须和论点相呼应。
○ 前面提出论点时,论点是个假设,在经过论证已证明了它的真实性,结论前要体现这一点,而决不是简单地和前面重复。
□
在这样的结论中: 有的还要讲意义;有的提要求、发号召;有的提希望;有的表决心等等。但这些,均应写得简洁有力,不一般化。
二)论点在后的写作方法
〖论点在后〗
论点在后,就是把论点放在文章结尾处(论点在后)
把中心论点,放在文章的结尾,这样的论文,结尾就是论点。
这类结尾,一般只有一个明确的论点,没有什么要求、希望、决心之类。
论点在后,文章开头处(引论部分),中心论点并不露面,但又不离题。
这也有各种形式:
有的,从事实谈起,层层论述,最后水到渠成;
有的,直接摆论据,由分到合;
有的,用设问,但不作答,直到结尾处,才得出明确的答案。
论点在后时,一般在其周围,就不能再说什么号召、希望、决心之类的话了。那样会干扰它的地位。在开头的引论部分,既不能把论点点出来,又要引好路,使它最后出现时,不至于突兀。
不能前后都点题;更不能忘记后面的论点,使开篇离了题,没有为论点打好伏线,也影响了论点的突出。
论点
(三)论点居中
(四)不显示论点
〖论点在中间〗
此种方法,一般不常用。
〖不显示论点〗
有的议论文,没有论点句,即中心论点不直接出现,在文中找不到论点句。
这样的文章,不等于没有中心论点,也不等于论点不鲜明.关键要看文章是不是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读后能否让人知道,文章要证明的是什么.(初学者,勿学此法).1、论点(7)、提论点时的具体要求
(此节,颇为重要!)
第一,要把中心论点,用明确的语言写出来。
1、论点,往往都是一句明确的话。
这句话,内容要单一,它必须是单一的判断,不能混进其他论点。
2、论点句,在句式上一般常用判断句,旨在鲜明。
用复句时,一般用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居多。
3、论点句,用词要准确。
中心词的选用,附加语的多少,都要恰如其分,讲究分寸。
第二,要注意突出论点地位。
1、为了使论点突出,在提论点的那一部分里,不能出现论据,更不能去论证。
2、论点在前时,其引论部分的任务,就是把中心论点突出出来。
3、谈背景、谈缘起,也是为了突出论点,而不是去说明和论证论点。
4、有时论点提出后,还要谈几句重要性之类的话,这也只是为了引起读者对所提论点的重视,也不是去论证。
5、在结论部分,不能重复论点,但要引深一步,语势要更强,使论点能够坐得稳,不至于头重脚轻。
6、不可急于论证,结果干扰了论点的提出。到真正论证,又没话可说了。
有人在提论点时,把话都说了;到结尾部分,无一句有分量的话,只好应付几句,成了蛇足。
7、论点在后时,一般在其周围就不能再说什么号召、希望、决心,那会干扰经的地位。其引论部分,既不能把论点点出,又要引好路,使它最后出现时,不至于突兀。
8、不能前后都点题;更不能忘了后面的论点,使开篇离了题,没有为论点打好伏线,也影响了论点的突出。
【议论文写作方法】
2、分论点(1)何谓分论点?
论点:是作者要议论的观点。
中心论点:是议论文的基本观点。
分论点:是与中心论点相对而言的;但又从属于中心论点的,是为论证中心论点服务的。
有些议论文,除了全文所要阐述的中心道理(中心论点)外,还设立了多个分论点,从多侧面、多层次地表达作者的意见。这样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又可以深化主题。
例如:《怀疑与学问》
中心论点: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者须疑”。
围绕中心论点,文章还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加以论述:
分论点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分论点
2、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现的基本条件。
1、论点(7)、提论点时的具体要求
(此节,颇为重要!)
第一,要把中心论点,用明确的语言写出来。
1、论点,往往都是一句明确的话。
这句话,内容要单一,它必须是单一的判断,不能混进其他论点。
2、论点句,在句式上一般常用判断句,旨在鲜明。
用复句时,一般用假设关系和条件关系的居多。
3、论点句,用词要准确。
中心词的选用,附加语的多少,都要恰如其分,讲究分寸。
第二,要注意突出论点地位。
1、为了使论点突出,在提论点的那一部分里,不能出现论据,更不能去论证。
2、论点在前时,其引论部分的任务,就是把中心论点突出出来。
3、谈背景、谈缘起,也是为了突出论点,而不是去说明和论证论点。
4、有时论点提出后,还要谈几句重要性之类的话,这也只是为了引起读者对所提论点的重视,也不是去论证。
5、在结论部分,不能重复论点,但要引深一步,语势要更强,使论点能够坐得稳,不至于头重脚轻。
6、不可急于论证,结果干扰了论点的提出。到真正论证,又没话可说了。
有人在提论点时,把话都说了;到结尾部分,无一句有分量的话,只好应付几句,成了蛇足。
7、论点在后时,一般在其周围就不能再说什么号召、希望、决心,那会干扰经的地位。其引论部分,既不能把论点点出,又要引好路,使它最后出现时,不至于突兀。
8、不能前后都点题;更不能忘了后面的论点,使开篇离了题,没有为论点打好伏线,也影响了论点的突出。
2、分论点:(2)、如何设置分论点?
设置分论点常见的几种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
概念,是指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
例如:《说“面子”》
文章论证的中心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
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
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人民尊严;
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
——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
“因”——指分论点。
“果”——指中心论点。
写议论文,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例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中心论点)可以先提问一下:“为什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呢?” 就可以列出以下几个分论点:
1、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
2、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
3、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
这三个分论点,从三个不同角度,就证明了中心论点(为什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
3)、辩证分析法。
辩证分析法,包括两个方面:
A、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的分析。
B、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正反对照分析] 例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中心论点),我们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立论:
一是,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的,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二是,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一分为二的分析]
例如:要证明“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中心论点)。便应该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一是,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二是,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
这两个分论点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
中心论点——指结果。
分论点——指满足结果的“条件”。
例如:要论证《争做跨世纪的接班人》(这个题目,即中心论点)、(结果)
对于这个题目,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先设想一下,“要做跨世纪的接班人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这样就可以得出,下列三个分论点:
1、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
2、要有过硬的本领;
3、要有良好的素质。
5)、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而常用的简易的一种分析方法。
例如:《常立志与立长志》
这篇文章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论述时,可以把“常立志”和“立长志”这两种做法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来阐明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才能有所建树。
6)、简捷分析法
简捷分析法,是一种常规的简捷的分析方法——那就是面对论题,提出几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就此,列出分论点,然后,再加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