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

时间:2019-05-13 19:50: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

第一篇: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

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灵魂

毛泽东思想是个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在这个体系里,有一个贯穿于其各个组成部分、渗透于毛泽东思想之全部科学著作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包括三个基本方面的内容,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我们在学习和掌握了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具体内容之后,应该而且必须上升到对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认识高度,以深刻领会并准确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哲学基础和精神实质。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懂得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长久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理解当今高校开设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目的,以及 21 世纪的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毛泽东思想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大学生对本章节的内容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和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间的关系,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学习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等几个相关问题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理解上的偏差和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认为必须解决好这几个关系,才能收到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

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作了完整、准确的概括。该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如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这些方面构成了一个严格、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和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精神。换言之,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始终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 首先,从静态的、横向的角度看,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这样一个社会历史条件具有极大特殊性的国度里进行民主革命,必然会在有关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道路、前途和转变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遇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解决甚至没有提出过的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这种特殊的国情就要求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立足于中国实际,正确判断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历史和状况、社会性质和社会阶级状况,发现中国革命的特殊矛盾和规律,独立自主地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给予现成答案的特殊问题,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同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也是毛泽东和我们党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独立自主地在实践中逐步寻求和探索的结果。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原理,其理论构架涵盖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内容。具体考察其各个思想范畴和理论要点,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无不贯彻着实事求是精神,无不是在应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中国革命与建设之“的”,无不体现着我们党独立自主地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无不是我们党在科学真理的指导下坚持独立思考的结果。

作为科学体系的毛泽东思想具有完整性。无论是从总体上还是从某一领域而言,毛泽东思想的每个范畴、原理、观点之间都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相互依赖,彼此呼应和渗透。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的那些彼此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独创性理论,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都是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具体运用,以及这种运用的结果。可以认为,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观点,实际上都是实事求是思想在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等领域的具体贯彻,都是由实事求是思想转化而来的具体的实用的方法论原则。因而实事求是既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辩

证法和认识论的高度统一,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中国化或民族性的表述,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所具有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其次,从动态的、纵向发展角度看,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发展史,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精神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得到具体贯彻、运用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摆脱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束缚,克服来自“左”、右倾方面的错误干扰,发挥认识和实践主体的独立自主的能动性的艰辛过程。或者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始终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思想方法,指导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反对“离开中国的国情来谈马克思主义”,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在科学总结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条迥异于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模式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这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同时,正是依靠着对中国国情全面而正确地了解,毛泽东认清和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和动力,制定了一条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以及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与战略策略,把革命引向了胜利。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历史性课题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以及列宁关于过渡时期的学说,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出发,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一系列由低级到高级的和平过渡形式,使中国在没有引起社会震荡的情况下用较少代价以不流血的方式消灭了资产阶级,在所有制变革中保持了必要的稳定和生产的持续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占世界近1/4 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胜利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些极富创造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经验和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毛泽东又及时向全党提出以苏联为鉴戒,走自己的路,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命题,并在中国社会主义整体发展模式、中国工业化道路、经济建设、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矛盾、民主政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初步成果。

可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观察、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一种思想方法。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核心。它是我们党指导革命与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根本的方法,是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性和生命力的东西。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离开了以这种思想方法为指导的具体的理论创作方法,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间的关系 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反映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侧面,其中,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总的和根本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总的和根本的领导方法;独立自主是党的总的和根本的政治原则。这三个方面是一种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首先,实事求是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和精髓。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三个基本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

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同时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后二者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保证作用。

其次,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所必须遵循的根本路线和基本方针,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里的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客观实践。只有客观如实地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和利益要求,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所谓理论联系实际,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科学理论的指导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结合起来。可见,一切为了群众、尊重群众、密切联系和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的要求。如果违背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就成为空谈。因此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原则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

再次,独立自主是实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集中运用和体现。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这就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的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把握本国的国情,找出一条适合本国情况和特点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并立足于自力更生的基点,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而不是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把希望寄托在外部援助上。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对此作过这样的概括:“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

因此,简单而直观地把独立自主视为一个我们党处理党际和国际关系的一个立场或原则,显然失之片面和狭隘。我们应该充分领会其蕴含的普遍指导意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就其本质来说,是把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应用于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具体体现。独立自主的基本含义是:由了解本国情况的主体(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拿定自己的主意,克服自己的困难,主宰自己的命运,维护自己的主权,谋求自己的发展,独立地寻求和选择适合本国情况的前进道路,实现自己的目的。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独立自主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全部活动的根本方针和立足点,显然是因为它反映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立场和创造精神,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要求。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立场和方法,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

总之,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是互相联系、互相依托、互为条件、密不可分的辩证统一关系。

三、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关键 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和核心。我们应该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问题的历史经验中,去认真考察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等命题的提出、确立和发展,准确地把握这些命题的科学含义,并努力将其蕴含的思想方法论内化为自己学习、掌握和应用毛泽东思想的思想方法。

首先,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助于我们完整地、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不是各个思想部分的简单相加或机械堆积,而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这些理论和政策不是孤立的关于某一方面的或某一方面的论断,而是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特点与规律的互相联系的、各个方面的、宏观的、整体的认识。毛泽东思想之所以具备这种完整性或体系性,究其成因,最根本的一点就在于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和核心,即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始终体现并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为此,我们要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观点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思想体系去理解,做到完整而不割裂、准确而不武断。这就需要我们反对现实里曾经或容易出现的两种错误态度:一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和时代价值;一是教条主义地对待毛泽东的言论,认为凡是毛泽东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搬照抄。

其次,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助于我们更本质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性,就在于它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即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这也是我们一直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科学根据。而毛泽东思想所具有的上述一以贯之的活的灵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其精神实质在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上的具体表现和应用。

再次,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助于我们在学习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时把重点放在其所具备的中国特色上,以及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贡献上,进而深刻领会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中洋溢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本质,认识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脉相承性。邓小平曾经指出:“毛泽东思想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并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宝库里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这些创新性的发展体现着鲜明的中国特色,蕴含着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实质,昭示着与这种精神实质相一致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我们可以从逻辑的和历史的角度来认识这种内在关联。这样的学习方法,不仅可以避免那种仅仅从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的框架出发,把毛泽东思想削足适履地纳入既定框架,从而把二者混同起来的错误倾向,而且可以凸现和彰显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所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第二篇: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7-03-08

新闻本体论

新闻主体论,主要是回答新闻的本源和生命所在的问题。这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内容。新闻的生命力,归根到底也是宣传的生命,在于真实。虚假的捏造的东西,一旦为民众所察觉,就会尽失民心,信誉扫地。因此,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一项根本原则。

坚持报道的真实性,是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优良传统,也是毛泽东的一贯观点。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反攻敌人的方法,并不多用辩论,只是忠实地报告我们革命工作的事实。”(33)他深信事实胜于雄辩,报道事实,就是对谣言的有力反击。在长期的宣传实践中,毛泽东多次重申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在肯定“文字和材料都要是有鼓动性的”的同时,又严禁扯谎,“例如,红军缴枪一千说有一万,白军本有一万说只一千。这种离事实太远的说法,是有害的。”(34)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再次强调“不要吹,就是要报实数,“实报实销”。对于成绩、胜仗是如此,对于错误、自然灾害也要如实报道,“一点也不要隐瞒。”

(35)后来他又指出:“敢讲真话的人,归根到底,于人民事业有利,于自己也不吃亏。爱讲假话的人,一害人民,二害自己,总是吃亏。”(36)毛泽东的这一原则,表明了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直面现实的气魄。但遗憾的是,在解放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原则精神被遗弃了,终于导致了大跃进时期各新闻机构争放卫星的局面,十年**时期,更是使讲大话、假话、空话成为时尚,给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新闻文风论

毛泽东的讲演和文章,都非常出色,不论是哪一种体材,均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引人入胜,别具一格。毛泽东非常重视文风的改进问题。他把文风提高到党风学风的高度,认为文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容的表达,以至影响全党全国。为了实现党的宣传目的,他强调,“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37)

根据毛泽东的论述,他所提倡的文风应该具备两大要素。其一,文章必须生动通顺,合乎文法。他曾在一篇按语中批评:“我们的许多同志,在写文章的时候,十分爱好党八股,不生动,不形象,使人看了头痛。也不讲究文法和修辞,爱好一种半文言半白话的体材,有时废话连篇,有时又尽量简古,好象他们是立志要让读者受苦似的。”(38)因而要求新闻工作者写出生动通顺的文章,不要故弄玄虚,如此才能使宣传为广大的群众所接受。

其二,文章要具备尖锐、泼辣、鲜明的特征,表现出无产阶级的战斗风格。“我们必须坚持真理,而真理必须旗帜鲜明。我们共产党人从来认为隐瞒自己的观点是可耻的。我们党所办的报纸,我们党所进行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39)毛泽东认为,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文风,表现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就必须坚决地反对党八股,清除教条主义的影响。因为它们已经变成了一种死硬的、倒退的、阻碍革命的东西。不清除它,“生动活泼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启发,拿不正确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恶习就不能肃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40)他身体力行,多次强调,使得这种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风终于得以确立,为党的新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闻作风论

对新闻作风的论述,是毛泽东新闻业务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而言之,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联系群众,深入实际,它实际是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领域的具体体现。

关于联系群众,毛泽东论述较多,但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点。其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新闻传播就是

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工具。一定的事实、一定的观点,都不可能是记者凭空的创造,而只能来自于群众创造世界的实践活动;而这种观点,这种报道是否正确,又有赖于群众的检验。其二,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他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向鲁迅学习,“鲁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读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读者共鸣的。”(41)这正是他赢得读者的重要原因。其三,真心地做群众的朋友,“而不是去做侦探,使人家讨厌”。毛泽东告诫记者,群众在某种场合不讲真话,不能怪群众,而只能怪自己。“要在谈话过程中和做朋友的过程中,给他们一些时间摸索你的心,逐渐地让他们能够利用你的真意,把你当做好朋友看,然后才能调查出真情况来。”(42)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不仅是客观报道,也是制定科学的政策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多次强调,实际政策的决定,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况,坐在房子里想像的东西,和看到的粗枝大叶的书面报告上写着的东西,决不是具体的情况。“所以详细的科学的实际调查,乃非常之必需。”(43)后来他又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44)既然新闻的本源是客观事实,那就只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才能准确生动地报道。

四、结论

毛泽东新闻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揭示了新闻宣传工作的基本规律。它在过去,曾指导我党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于现在进行的新闻改革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理论角度看,毛泽东新闻思想体系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正如历史上一切重大成果都必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毛泽东新闻思想也留下了时代的印迹。由于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形成于战争年代,这就决定了他的某些理论观点可能不适应于战后和平建设时期的客观形势。如毛泽东对新闻功能的认识就偏重于政治作用;把报刊的性质规定为阶级斗争的工具等。这些观点,显然应从历史的意义上去理解。

正是由于存在着某些局限性,发展毛泽东新闻思想也就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了。但是,发展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发展,而不应该是否定毛泽东新闻思想的理由。

注释

(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54页

(2)《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49页

(3)《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46页

(4)《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178页

(5)(6)《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15、55页

(7)《毛泽东选集》(合订本)497页

(8)《列宁论报刊与新闻写作》229页

(9)《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48页

(10)(11)《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94、173页

第三篇: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如何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

快速而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都是中学生必需的。那么,如何才能快速、准确地把握议论文的论点呢?须理解并掌握以下“三个明确”:

一、明确论点的内容特征

所谓论点,就是作者对所要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或态度。它是议论文的统帅与主宰,文中的所有材料、结构和方法都是为了论述它而选择和安排的,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只有一个,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的基本观点。如《想和做》,的论点: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议论文中,作者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宣传什么,抵制什么,态度十分鲜明,绝不含糊、模棱两可。因为,辨别是不是论点,关键看其内容是不是全文的议论核心,是不是鲜明地表达着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应该注意的是,它与只表明议论范围的论题是不同的。

二、明确论点的表达形式

论点的内容是作者的见解和主张,其表述形式必然要为其内容服务。不论是直接指示型的论点,还是间接包孕的论点(在文中找不到作为论点的现成句子,需要靠读者领悟、自行归纳得出),都要具备体现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的这一根本特征。我们知道,在各种句式当中,最能表达鲜明态度的,往往是判断句、感叹句和反问句。因而,论点的表述通常由这样和句子承当。例如:《谈骨气》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但是不论何种句式,它必须是一个明确的论断,是作者对某个问题或现象的见解和主张。

三、明确论点的位置所在

说到论点的位置,这里说的只限于那些能够在文中直接找到论点的文章,即论点是指示型的。在这种文章中,论点的位置大体是有规律可循的,一般通过以下“四看”就能很快地找出。

1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一是点明论题,如《说谦虚》等;一是点明论点,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等。后者拟题明旨,标题本身就是论点。

2看文章的开篇。粱启超曾指出:“文章最令人一望而知其宗旨所在,才易于动人。”好的文章往往开门见山、要言不烦、一语破的,让读者一读就明晓作者的思想,从而引导读者卒读全篇。

3看文章结尾。古人云:卒章而见志。的确,有些议论文由于论述的需要,往往在文章的开头分析、说理,到篇末才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这个结论是作者归结出的中心论点。

4看文章的思路。有的议论文属于“篇中露峥嵘”型,这就需要看文章思路才能找到论点。即分析文章思路,步步推进,把握每层的中心句,然后再找论点。因为这样的议论文,出于说理的需要,往往是在初步展开议论之后,才提出论点的。

一看标题

阅读议论文最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论点。论点是统摄全文的观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把握论点是正确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应该是一个明确的判断。

文章的标题是文章的题眼。在分析文章论点的时候,我们不妨从文章标题着手,根据标题的特点来确定,因为有些议论文的题目本身就是论点或者包含着论点。把握标题,对于分析和把握文章的论点至关重要。通常标题和中心论点有以下这四种关系:一是题目本身是中心论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知足常乐》《必须重视艺术教育》二是题目是议论的范围,只是提出论述的对象或者问题,论点在文章当中才提出。如《论读书》、《时尚小议》等。三是题目用比喻的方式暗含着中心论点;如:《美玉有瑕》,文章用比喻的方式暗含着任何事物都有缺点这个中心论点。四是题目用问句的方式暗含着文章的中心论点。如《近墨者一定黑吗》,文章中再揭示答案。在这四种情况中,只有第一种情况是直接彰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其他三种情况怎样去推理呢。如果只是说到范围,我们可以“按图索骥”去提炼作者的观点,如《论读书》,定位读书,然后看作者怎么看待读书的,这个就是观点;如果标题是比喻句,那么可以先找到比喻义,然后在文章中找出本义,稍微概括;如果是问句,则文章中的答案就是中心论点。

二看思路

有些文章的论点,学生之所以找不准确,关键在于他们对文章的思路没有梳理清,对于每节的主要内容,段落之间的关系还未理清。为了能够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也可以通过梳理文章的思路解决。

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作者总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写文章的。一篇文章思路如何,往往反映在这篇文章的结构上。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地可以概括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段论式”。

分析结构有两个重点:一是分析段落、句子层次;二是分析论证方法的使用。分析段落、句子层次时,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问题的任务;从什么地方开始分析问题;到什么地方结束,归纳出结论。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领起句往往是关键,要紧紧抓住它进行分析理解。三看首尾

议论文的开头,作者开宗明义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所以在确定标题不是文章论点或论题的情况下,我们要特别关注文章的首段,首段末句或二段首句。这些地方常常是论点出现的地方。开头提出论点则手法多样、形式不一:有的从一则故事中引出论点(《从三到万》),有的从工作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出发引出论点(《哨子》),有的则从一段格言中引出论点(《怀疑与学问》)。这些都是从某一材料入手间接提出论点。

如果在标题、开头都没有找到表明作者观点的句子,那么我们不妨叫学生去文末找找看,因为有些文章的论点是在结尾得出的。如:九年级教材中有一篇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采用列举历史事例和讲道理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这个论点就是在文末出现的。

关注文章的首尾,能够为学生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提供捷径,能够提高阅读效率。

需要注意的是,论点和结论不能混淆.如果开头没有提出论点,那么论点往往在结尾.如果开头已经提出了论点,结尾一般是结论.结论是对论点进一步的阐述和重申。

四看关键句

不论阅读哪种文体,我们都要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语句。这些语句或是强调文章的中心或是表明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中心论点,多多关注反复出现的句子,也是你不错的选择。

五看论据

寻找文章的论点,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论据的方法解决。因为有些文章的论点是蕴含在论证过程内部的。这就需要通过分析文章的论据来挖掘文章的论点。把握文章的论点,先分析文章的论据,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除了以上介绍的的方法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语言标志的方法来把握文章的论点。因为有些文章中会有一些语言标志如“可见”、“告诉我们”、“启示我们”等,缘着它们往往就能找到带有归纳性的语句。

当然我们在分析论点的时候,还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不只是有一个论点,还有几个分论点。但是区分这两者并不难,因为分论点是为证明中心论点服务的,所以只要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能搞清哪是中心论点,哪是分论点。

第四篇:准确把握语言

准确把握语言艺术提高数学课改效益

兴平市西城办中心小学 冯伟

学校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通过语言交流,完成整个教学过程。语言是教师讲解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学语言艺术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反馈,探究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离不开数学语言的运用。所以,教师语言表达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中心内容。笔者认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课堂教学语言要力求生动形象

数学内容抽象性强,公式、概念、定理定律较多,加之学生思维能力较差,使得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困难较大。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魅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变为具体活动的景象,让死知识转化为鲜明的活画面。

首先,对于不易理解和记忆的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和规律,可以利用夸张、形象的比喻,利用学生较为熟知的过程进行比喻、对比,使知识“死而复活”,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另外,还可以利用幽默、有趣的语言或故事来吸引学生,使学生消除意识疲劳,集中注意力,让学生在笑声中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比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这节课时,我就采用了有趣的故事和魔术表演的方法导入新课,是学生愉快的进入到了课堂学习当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掌握多种语言技巧提高表达效果

为什么人们都比较爱听相声、评书,就是因为在讲评书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各种语言技巧。所以,数学教师也要掌握这些语言技巧,使教学语言随着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不同而波澜起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多收集不同领域的语言技巧,将其利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其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但应用不同语言技巧时,也要注意几点:第一,普通语言一定要表达准确,这是发挥语言技巧的前提。第二,注意语调和语速。同一个词语或句子,用不同的语调或语速说出来,会让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容易使人产生误会。重要的内容要将语速放慢,语调提高,加上适当的重复,加深印象;举例子可以变速变调的说出,使例子生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第三,音量要适度。音量太小不能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太大则不仅教师易疲劳,学生也易产生听觉疲劳,容易分散注意力或产生困意。因此,音量要适中,让每个位置的学生都能听清即可。

三,专业性语言要科学准确严密

要善于用科学准确的专业性语言表达数学过程,每个概念、公式、定理定律的内容。如在叙述“在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时,要给学生重点强调,教师首先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才能让学生学到准确的知识。其次就是要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叙述生活中的现象,言传身教,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样,对于学生感到较为抽象的,难懂的词语,应在科学的基础上,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出来。

四、肢体语言升华教学的艺术性

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利用无声的语言传递某种特殊信息,就是利用手势、姿态和表情来表达教师的某种意思的肢体语言。教师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准确地运用肢体语言这种无声的语言来辅助教学,可以在师生间建立一种微妙的关系。你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都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教学目的,师生间的这种默契,可以让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当你讲解完一部分内容后,你可以从学生的眼神、表情中读懂他们是否理解,当你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发现某同学犹犹豫豫,想回答又不敢,这时你向他投去鼓励、信任的目光,比任何语言都有说服力,都能收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教学语言是教育者实施教学过程所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必要素养,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必要因素。任何教学方式都离不开教学语言这个有力手段。教育者良好的教学语言艺术修养会把学生的心、学生的注意力牢牢的吸引在课堂教学中,使教学活动轻松、愉快,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提高,教学成果显著。反之,教育者的语言艺术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有口道不出”,直接导致教育教学失败。所以,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致力于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修养,准确把握语言艺术,提高课改效益。

第五篇:准确把握

准确把握“三转”中的几个问题

近期,委局机关利用半个月的时间开展了“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学习讨论活动,机关领导班子成员认真领学党的政策精神和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积极踊跃参加学习讨论和自我剖析,切实增强了“三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在本次“三转”学习讨论活动中,本人认真进行了学习思考和自我深刻剖析,有几点心得体会。概括起来,就是准确把握“三转”中的“四个问题”。首先是“为什么转”的问题。在机关“三转”学习讨论活动动员会上,崔书记明确提出,开展“三转”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纪委、监察部根据当前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形势和任务,对纪检监察工作提出的明确、具体的要求,也是纪检监察机关适应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反腐败斗争实效的必然要求。一言以蔽之,开展“三转”是形势使然。这个“形势”即当前我们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出现的“三对矛盾”。一是新形势与旧思维的矛盾。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花样繁多、防不胜防,但少数纪检监察干部的思维仍然停留在以前,不能与时俱进,与新形势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要求格格不入。二是新要求与旧观念的矛盾。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应严格落实“打铁还需自身硬”和“监督者更要接受监督”的新要求,但极少数纪检监察干部深受传统思想和观念的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

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严重,执法犯法、执纪违纪,影响极坏,亟需解决。三是先进性和落后性的矛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纪检监察机关的职责所在,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更应是先进性的表率和先锋官,但当前极少数纪检监察机关存在的“灯下黑”问题、少数纪检监察干部存在特权思想、特权观念、特权作风问题等,这些落后与腐朽的问题严重侵蚀着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先进性。开展“三转”,就是纪检监察机关加强自身建设释放的一种积极信号。

其次是“转什么”的问题。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从工作职责、方法和主体进行了总体部署。但落实到个人具体实际上,就是要转思想、转行动、转要求。一是转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行动。“三转”的根本要求还是要转变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的“思维”,这种思维主要包括“工作思维”和“身份思维”。“工作思维”重点强调职能定位和工作方法,“身份思维”重点解决工作理念和身份定位的问题。纪检监察干部要妥善解决好这种思维转换问题,就要放平心态,主动接受监督。二是转行动。这种转变更多地体现在作风方面。作风方面的事不是小事,它体现并决定着一个人的方方面面。作为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要紧紧扭住这个关键,注重小事小节,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抓起,一个一个地纠正和改进自身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持之以恒地自我“纠风”。三是转要求。“政治坚强、公正廉洁、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

优良”和“忠诚可靠、服务人民、刚正不阿、秉公执纪”是对检监察干部和队伍的一贯要求。新时期下,重点要做好纪律严明工作,特别是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学习纪律。学习纪律是基础,组织纪律是保障,政治纪律是根本,要学会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切实增强纪律性。

第三是“怎么转”的问题。这是“三转”的关键环节,决定工作成败。本人认为应突出做好以下三点:一是坚持力学力行。学习是一种能力,好学才能上进。本次学习讨论活动中,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用力用心学习党的政策方针精神,在思想上领会中央精神实质,启迪思维,在行动上落实中央要求,把握大局,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要求上来。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本次活动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在学习讨论活动中,委局机关各室组重点对转职能、转方式进行了剖析,发现自身方面的问题,机关干部重点对自身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剖析,制定整治措施。问题导向始终贯彻活动始终,有效提高了活动的实效性。三是坚持结合实际。这是确保活动顺利有效开展的重要抓手和保障。坚持活动、工作两手抓、两不误,以活动促工作提升,以工作成效检验活动成果。在本次“三转”活动中,机关注重结合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机关集中学习制度等,保障了活动扎实有序开展。

第四是“转得怎么样”的问题。本次活动已经收尾,但收尾并不是收场。“转得怎么样”的问题始终是衡量本次“三

转”活动成效的最重要标准,也是今后我们工作开展需要思考的问题。怎么衡量本次活动成果?个人认为:一是与标准比。转职能重在突出主业,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转方式重在强化“再监督”,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抓问责问效;转作风重在沉下去、出实招、求实效,切实维护纪检监察铁军形象。标准和要求已经明确出来了,这就需要我们一项一项对照检查,查缺补缺,心中有数。二是与先进比。要坚持“开门搞活动”的理念,不能闭门造车。纪检监察机关要与周边纪检监察机关比,纪检监察干部要与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比。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只有与先进比,才能看到我们存在的差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下一步提升工作水平注入新的能量和动力。三是与要求比。群众满意与否是我们从事一切工作价值的衡量标准。接受群众评判,赢得群众认可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三转”活动的根本归宿。因此,要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和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评判,抱有开放心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绝不能藏着掖着、护短手软,坚持用群众要求这把尺子衡量我们的工作,以群众满意的形象履职尽责,这才是“三转”的真谛。

下载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把握准确使命

    准确把握使命,认真履行职责 大 力 推 进 法 院 文 化 建 设 文水县人民法院“国民之魂,文以化之;国家之神,文以铸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持。......

    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动态

    准确把握职工思想动态 努力开创大修安全稳定新局面为贯彻落实全路工作会议,全局领导干部会议和经营会议精神,紧密围绕“稳、实、和,促发展”的总体工作思路。迅速开展职工思想......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的论述,......

    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指导思想

    一、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目标和思路 (一)如何充分认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准确把握“党政分开”内涵

    一段时间以来,对邓小平的“党政分开”思想存在误读,这样的误读不是把邓小平的“党政分开”思想理解为西方国家的“党政分开”模式,就是理解为党政要绝对分开—— 准确把握“党......

    准确把握清正廉洁之内涵

    准确把握清正廉洁之内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倡导清廉,建设廉洁政治。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

    准确把握四风表现形式

    准确把握四风表现形式 促进找准单位突出问题 自三月初以来,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我市全面启动。在第一环节“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活动中,各单位深刻学习领会中央和......

    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特征

    准确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特征 作者:吴海英 《光明日报》( 2015年03月24日 16版)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