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设想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设想
图们江地区位于东北亚区域的申心地带,是联系中、俄、朝三国的地理中枢,独特的位置为建设发达的交通运输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图们江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该地区周边及临近的中国、朝鲜、俄罗斯、日本、韩国、蒙古等国家在经济上各有特色,分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彼此之间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上述特征表明,以浑春为中心的申国图们江地区是东北亚区域自然资源、资金、技术、劳动力和产业结构等经济要素的最佳互补交汇点,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这一地区视为东北亚最具工业化潜力的地区和同庞大的工业发展计划相联系的全球贸易与物流中枢,并把图们江下游地区开发项目列为首选支持项目,自1991年该项目正式启动以来,经过有关各方三年多时间的共同努力,图们江地区开发目前已由最初的研究论证阶段转人实质性开发阶段,成为亚太区域今后一个时期内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
作为图们江地区大规模经济开发的先导和重要支撑条件,交通运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其投资建设与路网布局对促进该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发展,带动广大经济腹地的资源开发和经济起飞,改善区域投资与贸易环境,以及推动图们江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现代化的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客观标志和内在要求,直接影响图们江项目能否顺利推进。与其所处的战略地位相比,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现状尚不能完全适应该地区社会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比较突出地表现在:
1、陆路运网的骨架己具雏形,但系统整体的协调性不够,断头路段较多,妨碍了整体运能的发挥和利用。
2、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运能普遍较低,且匹配程度不够。
3、运输系统固定设施和移动设备的技术装备水平不高,亟待改造和加强。实现图们江地区开发的既定目标,要求该地区的交通运输体系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大的发展。为此必须确立合理的发展战略目标和实施策略,使之既能满足未来地区经济开发产生的运输需求,同时又具有战略实施的合理性和现实可能性。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系统特性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建设是一项规模庞大的系统工程,其远期发展战略目标可以概括为: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建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备的立体型的现代化跨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之不断与图们江地区日益发展的国际贸易和区域经济相适应,与图们江地区作为东北亚运输枢纽和物流中枢的战略地位相适应。
二个发达的图们江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将具有如下主要的系统性特征: I·整体性特征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统一的整体,运输系统战略规划应当从系统的协调人手,新建项目与既有设施改造相配合,一方面注意关键区段的新续建设,扩大完善该地区的交通网络同时又要考虑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相应配合,加强点(港口、机场等)线(公路、铁路等)能力协调,不断提高该地区交通运输的整体运输能力。
2·开放性特征
全投人作为保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交通投资的筹集与外来资金的引人有赖于图们江地区经济的发展。交通投人与经济发展之间密切联系,互为因果。采用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助于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图们江地区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内容
图们江地区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具体内容是将交通建设与区域开发活动的时空特性统一起来。空间上交通网络建设的重点由东向西推迸;时间上交通建设项目的时序安排与该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阶段性相适应,同时建设难度由易到难,投资规模由小到大。力争每一阶段交通项目建成后都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为下一阶段项目建设作好必要的准备。
按照上述发展战略思路展开,图们江地区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可分为重点突破、全面建设、完善提高三个大的发展阶段进行:
(1)重点突破阶段
第一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集中在东部地区,特别是图们江经济区范围内。打通出海通道并建立经俄、朝港口的海上联运是主要的阶段性建设目标。骨干项目是完成联结中国浑春经克拉斯基诺至俄罗斯扎曾比诺港口的铁路及中国浑春与朝鲜罗津港铁路设施及相应的港口设施建设。中俄铁路将于1995年底建成,浑春国际铁路换装站正在建设,中朝铁路联结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规划和必要的前期准备。中国图们江地区预计近期可实现500万吨左右的对外运输能力。同时,对本地区的机场进行必要的扩建和改造(中国图们江地区延吉机场一期扩建工程己经完成,二期工程目前正在施工),开辟联结图们江地区与项目各成员国主要地区之间的空中航线。
上述重点项目一经完成将有助于形成图们江地区全面对外开放的总体态势,为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的全面启动提供必要的客货运输条件。同时,适应东北亚地区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需要,为中国东北地区的农产品、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出口提供一条新的便捷、经济的人海通道以带动腹地经济区的发展。尤其重要的是,根据国际上的普遍经验,图们江地区港口群(包括朝鲜的先锋、罗津、雄尚港,俄罗斯的扎曾比诺、波谢特,拟建的中国内河港口防川港)的建设与图们江地区规划中的新兴国际性城市的形成密切相关,港口型城市很可能是未来国际城的基木发展模式。
第一阶段交通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较小,所需建设资金易于筹措,实施可行性较高。各项工程2000年以前均可以全部结束。由于这些项目位于图们江地区的中心,以此作为交通系统建设的突破口,对整个地区的开发进程具有重要影响。
(2)全面建设阶段
第二阶段交通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初步形成图们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重点是加强沟通以图们江地区为核心的区际铁路网的五大通道,浑春地区铁路编组站以及图们江地区港口群建设。
图们江地区国际铁路网通过五个大的方向与各项目成员的经济腹地相联系,它们分别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及关内地区、朝鲜南部地区,蒙古东部地区及图们江地区港口群。上述线路均为既有线路,但技术标准普遍较低,许多路段为单线、大坡度、蒸汽机车牵引、半自动闭塞、导致线路通过能力很低。为适应图们江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需要,五大通道铁路干线均需进行分区段改造。落坡、电气化或用内燃机车代替蒸汽机车牵引和修建复线是加强图们江地区国际铁路网的主要途径。
珲春地区铁路编组站建设是本阶段的重点工程之一。以之为核心,以图们、浑春一长岭子铁路为轴线,辅以浑春一防川铁路及先锋区(朝鲜),哈桑(俄罗斯)地区的公路、铁路,就可以初步构造图们江地区的交通枢纽,从而大幅度提高联动货物列车的解、编能力、换装能力和过境运输效率,奠定图们江地区作为东北亚区域性运输中心的地位。
图们江地区港口群建设的目标是要与铁路网的改造相适应,在各港口之间形成以专业化运输为特色的,相互协调、合理分工、功能齐备的港口群体系。
第一阶段是对图们江地区交通体系的全面建设,涉及的范围较大。由于受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路段的新建与改造的工程规模较大。完成本阶段的建设目标,是图们江地区建设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体系的关键。
第二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特点是内外交通并举。以图们江地区的对外交通系统建设为主。五大通道建设有助于沟通图们江地区与广大经济腹地之间的联系,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通过交通和物流的推动,强化图们江地区作为东北亚新的区域经济申心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为龙头,沿重要交通千线进行轴向扩散,加速调整东北亚地区的产业结构,以形成新的产业走廊。特别是通向蒙古东部地区的铁路,横穿我国吉林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途经蹿春、图们、吉林、长春、大安、白城、乌兰浩特等城市,沿线地区资源丰富,工业较为发达。铁路建设有助于改变我国东北地区南北向运输为主的单一格局,形成图们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一个开放系统,该地区运输网络与联系图们江项目成员国广大经济腹地之间的运输设施相互衔接,特别是陆路交通与图们江经济区港口群的配套建设和该地区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大型运输枢纽建设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实现前述战略目标的两个主要控制点,同时也是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开放的交通运输系统将为发展该地区外向型经济提供必要的条件,进而实现辐射腹地经济、带动东北亚经济腾飞的发展目标。
3·层次性特征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按照其不同的空间形态和结构功能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洲际通道:是联系亚欧大陆的运输千线,主要承担国际过境货流,同时也将为蒙古参与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向东迸人日本海提供一条便捷的运输通道。
区际通道:是联系图们江地区与腹地经济的运输千线,为本地区与区外联系的命脉,承担大部分区际间运输任务。
区内干线:主要沟通图们江地区内部城市群之间的联系,为该地区港口群的客货集疏运输服务。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网络的三个层次分别完成不同的功能,在空间上依次由远及近,由外到里;在时间上,由远期设想,中期规划到近期实施,三个层次共同构成了该地区交通运输体系的有机整体。
图们江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战略设想 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
由于交通运输在整个图们江地区开发中的独特地位,决定了交通系统建设是贯穿经济开发全过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这是图们江地区开发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实现该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宏伟远景,需要采取恰当的发展策略,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则是基于图们江地区历史和现状的一种理性选择。
1、图们江地区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涵和依据
图们江地区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内容是将交通系统规划,建设同具有阶段性特征的区域经济开发统一起来,系统研究、分步实施,形成交通建设与区域开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而保证运输设施在适应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能有足够的建设资金来源,以支持基础设施水平的不断完善与提高。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提高规划方案的可行性。有步骤地建设和完善由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跨国、跨地区的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并以此为龙头,推动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这是图们江地区交通建设的基本战略指导思想。
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构想的提出是基于图们江地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以及该地区交通经济之间的协同关系所确立的一种战略选择。
同世界上许多多国合作组织和区域相比,图们江地区既有共性的一面,又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这一地区一方面存在着合作开发巨大潜力和共同受益的利益基础。同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很难将紧密型国际合作作为初期开发的预期目标模式。图们江地区开发需要针对各阶段的不同特点,抓住时机、重点突破,并适时地推动合作方式和类型的转换。从现实情况出发,水平分工合作与垂直分工合作并存,并以水平分工合作为主是项目现阶段的基本特点,国家和地区经贸活动的日益频繁则是多国合作的主要内容。这是交通系统面临的运输需求,也是加速发展图们江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动力。
图们江地区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俄罗斯远东地区是重要的能源墓地,蒙古东部乔巴山地区是该国待开发的主要矿石产区,中国东北地区许多矿产资源储量在国内也都居于重要位置。同时,每年有大量的农副产品需要调运。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是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初期的主要经济活动之一,并有可能成为东北亚地区的支柱产业。而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交通状况的好坏。图们江地区交通网络布局与资源开发及由此形成的国家、地区间贸易格局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图们江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展交通的良好条件使这一地区有可能成为新的国际运输通道的桥头堡和重要的运输枢纽,图们江地区的许多港口具备建设国际性大港的条件,便于形成现代化的港口群体系。陆上运输通道与中、俄、朝三国腹地经济区相连,其运输网络骨架已具雏形。尤其重要的是,图们江地区建设新的欧亚大陆桥的理想选择,一旦形成新的洲际通道,联系亚欧、欧美大陆的运输距离和时间将明显缩短,这将使图们江地区在未来的东北亚区域乃至世界性贸易经济联系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上述事实表明,图们江地区本身具备发展交通运输业的条件和基础。发达的运输体系既是经济发展的支持条件,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
与其重要作用及面临的潜在需求相比,图们江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普遍较低,交通系统的结构性和功能性都存在明显的缺陷,现有运输系统综合能力无法有效地支持图们江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图们江地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系统则需要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大量的新建和改造这就要求有足够的资东西运输主通道。这对带动吉林、内蒙古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改变我国东北地区经济分布格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经过以上两个阶段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基本上建立图们江地区内部与对外交通体系,满足本地区开发与开放的需要。同时,伴随着交通建设重点由内向外、由东向西转移,图们江地区将由局部性、小规模的开发区域,逐渐演化成东北亚区域经济活动中心。图们江项目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也由相对松散的经贸联系为主的水平分工合作发展为以优势互补为特色的日益紧密的垂直分工的跨国经济台作,实现图们江地区模式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3)完善提高阶段
第三阶段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总目标是要形成国际性运输通道,使图们江地区成为新的亚欧陆桥的桥头堡和国际运输枢纽,从而强化图们江地区在国际上的地位,促迸本地区由区域性经济中心向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发达跨国经济开发区转化。除了对既有交通运输网络进行完善与提高外,本阶段的基础设施骨干项目包括新亚欧陆桥的兴建与改造以及图们江地区未来国际城的大型机场建设。
在第二阶段中国境内铁路网改造和图们江地区港口群建设的基础上,本阶段应完成由阿尔山经乔巴山至蒙古额伦察布共708公里铁路的新建与改造。这样就形成始于图们江地区的一条新的联结亚欧大陆的运输通道。由于该陆桥比现有的西伯利亚陆桥缩短距离1700公里,一旦开通,洲际运输的时间和费用会明显降低。加之图们江地区港口群的良好条件,将为洲际集装箱运输提供理想的服务,在国际运输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同时,图们江陆桥途径蒙古的乔巴山等主要矿产资源和农牧资源产区,交通的建设将为蒙古提供一条新的人海通道,这对加强蒙古与其他东北亚国家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贸合作、积极参与图们江地区开发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作为未来的国际性交通枢纽,图们江地区航空运输面临的客运需求将急剧增加,依靠现有的三个地方性的小型机场很难满足需要。随着多国合作的日益密切和区域开发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据有关专家预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的+心地区未来将出现一个拥有3叨万人口的国际城市,并以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和贸易金融及信息业活动为主。据此,在图们江地区的敬信附近选择修建一个大型的国际机场是十分必要。经过分期建设,新的机场预计最终将形成4叭扣万人次/年的运输能力,并开通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城币相连的国际航线,将图们江地区与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通过第三个阶段的规划建设,图们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日趋完善与提高,并开始由区域性运输网络结构向国际性运输枢纽转化,逐渐在全球物流和经贸联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业的发展,也将有力地推动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开发不断突破以区域性开发为主的原有格局,更加开放地深人世界经济的大潮之中,实现区域开发模式上的又一次飞跃。
结束语
图们江地区交通系统建设与区域经济开发通过交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构想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二者相互促迸,相得益彰,共同发挥交通与经济之间的协同效应。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分阶段规划方案不仅满足了图们江地区的主要运输需求,而且有效地带动了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开发模式由低级向高级演变,对实现图们江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战略目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经验教训及新思路
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经验教训及新思路
[摘要] 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历程,总结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经验教训,结合十七年来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提出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应以加强边境地区产业布局,促进边境地区自身发展;以开展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边境地区发展的外向性;以内地中心城市拉动边境城市,促进边境城市发展的内向性的整体新思路。
1991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导下,东北亚地区各国开始积极实施图们江地区开发。我国积极响应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倡导下的“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从我国角度看,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有利于加强我国边境地区的改革与开放,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边境城市的地位。其中,珲春市是我国图们江地区开放的前沿。这是我国继20世纪80年代沿海、沿江开放开发战略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为促进沿边地区的开放,我们将沿海、沿江开放开发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搬到”了沿边地区,试图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来带动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经过十七年来的开放开发,图们江地区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然而,与沿海和沿江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效果相比较,同样的政策和措施但效果却迥然不同。与十七年前图们江地区开始实施开发计划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结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十七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结合目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我们提出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思路。
一、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经验和教训
从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经验来看,图们江地区属于我国边境地区,自开放以来,经济相对取得了较大发展。其最基本经验,我们认为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对内改革。边境地区要充分利用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大开放力度。在未来的时期,加大开放力度仍是决定图们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当然,在开放过程中,图们江地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政策支持是图们江地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从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教训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总结如下几点:
(一)沿海、沿江的开放经验未必适合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将沿海、沿江开放的经验(包括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建立出口加工区等措施)搬到了图们江地区,试图用同样的办法带动我国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但实际效果不如我们预期的好。1978年,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时,正值东亚地区内部各国间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时期,日本将资本密集型产业向香港、新加坡、台湾和韩国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转移;而日本和“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国家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盟国家和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良好的外部环境,与香港、澳门、台湾等相邻的区位优势,密切的语言文化习惯,国家优惠的政策,自身良好的投资环境等共同因素促进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图们江地区除具有国家给予的各项优惠政策外,不具备沿海地区的其它优越条件。同时,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沿海和沿江地区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集聚效应使得外商投资者更加偏好于到此投资。
因此,同样的优惠政策,图们江地区已很难吸引到外商投资了。
(二)边境地区的区位优势真正显现,还需加强内源建设
图们江地区地处中、俄、朝三国交汇处,拥有地理区位优势。然而,地理区位优势只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区位优势的一个方面,地理优势不过体现“交通条件”的便利,它只能构成图们江地区经济发展的隐性优势。要想将图们江地区的地理区位优势真正显现,起到促进图们江地区经济发展的功能,还需加强图们江地区的内源建设。内源建设是提升图们江地区区位优势的核心。内部的经济结构以及所代表的经济总量的提升,这种自身质和能量的提升,是增强区位优势的关键。作为图们江地区开放的前沿——珲春市,其内部经济结构不够合理,加之经济总量弱小,这是珲春市无法形成真正的区位优势的重要原因所在。珲春市的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是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由于不具备沿海、沿江地区的其它优越条件,因此仅有优惠政策的“三区”对拉动珲春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必定是有限的。
(三)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还需多借鉴国际经验
从世界各国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和边境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看,我们可以归纳总结为:依靠产业布局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依靠对外开放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以及依靠内地中心城市拉动边境地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等三种类型。
产业布局型是指国家中央政府将一些重要产业直接布局在边境地区的城镇,通过边境地区产业的发展带动边境地区经济和边境城市的发展。美国是通过产业布局带动美国西部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和边境城市化的典型。二次大战期间,美国将军事方面的产业布局于美国西部的边疆城镇,美国的国防开支大量向西部倾斜,建设陆军基地、空军基地、海军基地、军火制造厂、飞机场以及飞机制造厂、军事科研基地等,同时修筑通往美国中、东、西部地区的公路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在美国政府国防产业布局的投资导向下,美国的制造企业、石油化工、建筑、矿业加工等逐步向西部地区转移。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边境地区人口的增加和服务业的发展,通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西部边境地区由原来的小城镇发展成为如今的国际性大都市。
从我国的产业布局看,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布局经历了从偏重内地到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变化。当产业布局偏重于内地时,内陆地区便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并促进了内地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当产业布局向东部沿海地区转移时,便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而边境地区始终没有获得产业布局带来的利益。受到当时国际紧张局势以及国内对国际局势判断的影响,考虑到备战等因素,我们没有将工业产业布局于边境地区,导致边境地区缺乏产业,尤其是缺乏主导产业,这是我国边境地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开放带动型是指通过开放与边境邻国的经济合作来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墨西哥是通过边境地区开放带动边境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成功典型。1939年,墨西哥将部分边境地区划为自由贸易区,实行特殊的区域政策,吸引美国剩余资金,设立出口加工区,并将关税区后移。边境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获
得了巨大成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墨边境地区吸引了大量的欧洲、亚洲的企业在该区选址,形成了大中小企业集聚的局面,相应地,该地区的城市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成为边境地区国际性大都市。另外,西欧国家的边境区经济合作也是开放带动的典型案例。如欧洲上莱茵河边境区经济合作,它是德国、法国、瑞士三国的交界处,自20世纪60年代起,该地区就建立了各种民间性的边境区经济合作,后逐渐扩大到政府间的合作。目前,上莱茵河边境区的过境购物、过境居住、边境区旅游开始成为居民的日常行为,同时在边境地区出现了巨大的城市聚集体,成为跨国公司集聚的有利位置。
内地拉动型是指通过内地中心城市对边境城市的辐射,来带动边境城市和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这方面的案例较多,如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洛杉矶为中心的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伦敦城市群等都是这一模式的发展典型。其共同特点是有一个超级城市,如同一座高耸的塔,伟岸地耸立在这个城市群之中,并以极强的带动辐射功能影响着城市群内的每一个城市。
二、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新形势
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已经走过了十七年的历程,这期间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适应环境的变化,根据新形势重新思考和探索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新思路。下面首先对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进行分析。
(一)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国际新形势
相对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起步时期而言,国际上的两种新形势值得图们江地区引起注意。一是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迅猛发展;二是国际性边境地区的城市化现象速度加快,边境城市成为一国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是指以地理上相邻的几个国家部分地区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的经济合作。在欧盟国家的边境地区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和墨西哥的边境地区间、美国和加拿大的边境地区间,以及东亚地区若干个“成长三角”、澜沧江-湄公河地区和图们江地区都是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典型。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对促进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边境城市地位的提升尤其重要,这点在欧盟和北美的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绩效看尤为明显。
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制定图们江地区开发计划时,将图们江地区范围划定为一个大三角和一个小三角。大三角是指中国的延吉、俄罗斯的海参崴、朝鲜的清津三个城市为顶点的三角形所涵盖的地区,面积大约为1万平方公里;小三角是指中国的珲春、俄罗斯的扎鲁比诺和朝鲜的罗津三个市镇为顶点的三角形所涵盖的地区,面积大约为1千平方公里。当时定位是将图们江地区建设成为“未来的香港、新加坡和鹿特丹”。愿景是好的,但由于现实中的种种原因,使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不得不放弃原来的计划。2005年9月2日在长春召开的UNDP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项目第八次政府间协商会议上,提出了“大图们江行动计划”。它是指包括中国的东北3省和内蒙古、朝鲜罗津经济贸易区、蒙古的东部省份、韩国的东部沿海城市
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部分地区。大图们江地区作为五国经济互补、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地区,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有望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地带。从战略角度看,我国应积极响应和参与大图们江计划的实施。
国际新形势的第二个方面表现在国际性边境地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边境城市作为一国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的凸显。20世纪末以来,城市已不能仅仅被理解为民族文化的产物,它已经深深地融于全球体系之中。现代科技已改变了人们关于版图、空间和国家的概念。全球范围内城市的特征都在发生着变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国际化进程塑造城市的时代。而国际化力量并不仅仅对最大的大都市(如东京、上海等)有影响,它们在塑造边境地区城市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全球城市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区域性现象是人口、工业和资金向国际性边境地区的迁移以及由此形成的沿一些国家边境地区的跨国界的城市化地区。
在西欧和北美的边境地区,中等规模和大规模的城市已沿国际边境成长起来。比较典型的如,沿瑞士、法国、德国、比利时和荷兰到意大利边境,出现了巨大的城市聚集体,人口达100万以上;沿荷兰、德国、比利时边境的马斯特亚赫特-亚琛-列日三角带,人口近100万;蒂华纳-圣迭戈是美墨边境地区最大的跨边界大都市。这些边境城市不仅容纳了大量的人口,而且对于边境区域在更高水平上的经济发展以及边境双方共同管理交通设施、控制污染、制定有毒废物的管理规章和其它地区性的政策事务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在这些城市化的边境区域,尤其是在国际性劳动力转换、交通发展、环境合作、工业化和贸易领域,存在着广泛的国际性相互作用。
边境城市的发展,对于协调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解决人口过于集中沿海地带的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适应全球城市化发展的大趋势,加快我国边境地区城市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任务,图们江地区的开发也要注重城市的建设。
(二)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国内新形势
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十七年来,国内经济新形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提升。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物质技术基础较为雄厚,政治安定,社会和谐,民族凝聚力日益增强,政府宏观调控更加有力,这为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1年,图们江地区开发开放时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仅8万亿元人民币;而2008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30万亿元人民币,是1991年的3.75倍。与图们江开放开发初期相比,我国更加具备开发图们江地区的经济实力。
二是国家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从1992年开始,我国经济发展由倾斜东部沿海地区向协调发展战略转变。“十一五规划”提出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面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面对亚洲区域经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中国适时提出继续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完善边境口岸设施,加强与毗邻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发
展边境贸易等战略正是与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潮流、与亚洲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相对接,也为图们江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的新思路
总结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十七年来的经验教训,借鉴国际上边境地区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经验,结合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面临的新形势,我们提出图们江地区开放开发和边境城市发展的新思路:以加强边境地区产业布局,促进边境地区自身发展;以开展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边境地区发展的外向性;以内地中心城市拉动边境城市,促进边境城市发展的内向性。
(一)加强边境地区产业布局
政府可将一些适宜产业向边境地区和边境城市布局,通过产业布局吸引劳动力和人口向边境地区聚集,同时在政府的投资导向作用下,也会吸引民间企业向边境地区投资。在工业企业的带动下,边境地区的旅游、餐饮、购物、娱乐、休闲、度假等服务产业也必将发展起来。
从目前图们江地区的区位优势看,一是图们江是我国内陆进入日本海最近的水上通道;二是图们江地区是新的一条欧亚大陆桥的起点,较西伯利亚大铁路要近1000公里。基于上述优势,政府可以适当选择针对出口型的产业布局到图们江地区,尤其是出口到日本、韩国以及欧亚地区。
(二)积极开展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
从国际边境地区和边境城市发展的经验看,开展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一般要有一个首先提出并在合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国家或地区,通过起主导作用的国家或地区的推动及示范作用来带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参与。
从目前图们江地区的合作现状看,中、朝、俄三方缺乏引导和推动合作的核心。从图们江地区各国的实力看,我国的经济实力最强,因此,我国应当承担起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领头羊。为了达到以我为主,带动其它方参与,最终共同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我们提出扩大开放合作区域范围,引入长春、吉林两个内地经济中心城市的观点。2005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了“大图们江行动计划”,如果大图们江地区的经济获得发展,那么必将带动我国东北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然而,如果仅仅以珲春市或图们江地区作为我国参与大图们江行动计划的主体,显然范围过小,从战略角度看,将长春、吉林纳入合作范围,设立长春、吉林、图们江开放合作区可作为我国参与大图们江行动计划的一个切入点。
另外,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要求各个合作行为主体的共同参与,尤其象中朝俄三国交汇处的图们江地区是各国经济发展的落后地区,如果得不到各参与国中央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间的合作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加强各参与国中央政府间的制度与组织建设以及资金的资助,是落后地区开展跨国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条件。
(三)加大内地中心城市拉动边境城市力度
边境城市发展除了依靠自身建设、对外开放外,还须加强与内地中心城市的互动关系,接受内地中心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度。图们江地区与吉林省的中心城市——长春、吉林,由于空间距离较远,加之自身经济总量小,接受内地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弱。这是制约图们江地区经济发展一个重要原因。
为加大内地中心城市拉动边境城市力度,我们认为应当将长、吉、图作为一个整体考虑。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缩短内地中心城市与边境城市的空间距离;通过统一区内政策,降低企业进入的交易成本;通过加强长吉图整体区域的内源建设,增强该区域的区位优势。
图们江地区由于自身经济总量小,同时又分散于若干县域内,因此,图们江地区的若干县域城市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如实行延龙图一体化建设,县域城市通过整合后可提高整体经济实力,从而提高接受长春、吉林等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经济的发展,形成经济增长的新的一极。当延龙图作为整体成为经济增长的新的一极时,可进一步辐射边境城市——珲春,带动珲春边境城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朴承宪.图们江开发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课题[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李文昌,王海彦.大图们江发展要强化长春的中心城市作用[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2).[3]丁斗.东亚地区的次区域经济合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0.[4]劳伦斯A·赫佐格.在全球城市时代的国际化城市结构:美国-墨西哥边境大都市[J].李芳、高春茂译.国外城市规划.1992,(4).[5]冯革群.欧洲边境区合作模式探析——以上莱茵边境区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1,(12).[6][美]卡尔·艾博特.大都市边疆——当代美国西部城市[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第三篇:关于药业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的几点设想
关于研发战略目标的思考
2010工作会议讲话时特别强调:“客观地思考、冷静地分析是得出正确判断的前提条件,是正确决策的可靠保障;谋变创新是永恒不变的发展主题”。作为研发中心的管理者,个人认为,要完成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不但企业要强化管理,做好销售工作,更主要的是还要有好的品种,既适合公司的长远发展、也适合现阶段企业发展的需要。从研发的角度讲,要解决品种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内部挖潜:
从集团各子公司现有品种中重新评价挖潜。第一种就是各公司的独家品种,生产存在一定问题的品种要从工艺、处方上进行解决,力争工艺简捷、提质降耗;标准有硬性问题、不能生产的,要同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寻找解决的办法,使之能够创造出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第二种是销售比较好但属大众化的品种,应从产品处方及功能主治、服用方法上着手,进行产品的二次开发,力争在工艺上有所突破,形成公司独有的技术优势,变大众为独家,形成长久的竞争优势。
本途径的优点是:就地取材,可借助于公司现有的技术优势和销售优势,且研制周期相对较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见到效益。缺点是内部品种“资源”有限。
二、开发新产品
产品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为了企业长期快速地发展,需要不断地研制、开发出新的品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充满生机。开发新产品要从两个途径入手:
1、自主开发:根据企业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市场人脉及对市场的洞察力、前瞻性、敏锐性,筛选出具有较大优势的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进行自主研发,可节约成本、缩短周期、统一调配进程,产品会更适合于企业的发展方向、产品结构及生产条件。
2、联合开发:
有些开发难度很大或本公司在技术上没有能力开发的好品种,需同各研究机构合作开发,如奇复康药物研发(苏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治疗癌症和糖尿病的自主研发工作。其预合作品种为抗肿瘤候选药物CF-201,属新药化药1类(天然药物衍生物),已完成体外抗肿瘤作用试验。适应症为治疗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和白血病等疾病。药理试验显示其对多种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是极有希望的新型高效低毒并能改善化疗耐药性的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
又如日本科利思是一家以日本京都大学、大阪大学、教授科学家为研发主体兴办的高科技公司。该公司研发的产品多以美国的Nobile 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理论为基础,实力相当强。已研制的两个药品,被莫萨东,GSK两家大药厂买去,均已通过美国的FDA批准上市。现有八个国际前沿的新药,其中三个已进入二期临床,疗效显著。
本途径的优点为:可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及产品结构,开发或寻找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产品,并利用企业的成熟销售网络,快速占领市场,获得效益,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很有利。
缺点为新药研发的周期比较长,投资、难度及风险也越来越大,有远水难解近渴之嫌。
三、“借鸡下蛋”
从国内中小企业中寻找出有巨大销售潜力的好品种,利用他们的产品优势及本企业的销售优势,可实现双赢。目前,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中有很多有市场潜力的大众品种,这是要实现目标必须下好的一盘棋。如:
贵州万胜:预代理化风丹,该品种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长期以来,化风丹与云南白药、雷允上六神丸、漳州片仔癀被东南亚人民誉为“中国四大名药”,在东南亚的销售长盛不衰。化风丹具有三百年传世古方、特有珍稀药材、神秘独特的工艺、与众不同的机理、疗效迅速持久等五大优势。
贵州万顺堂药业有限公司:预合作糖尿病前期干预治疗药物-养阴口香合剂,该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贵州苗族医药和传统中医药的结晶。主治齿龈肿烂, 或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目赤肿痛,Ⅱ型糖尿病等。具有见效快,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等特点。
贵州万顺堂的另一个品种为安场鞣酸苦参碱胶囊具有收敛保护肠粘膜、抗炎、调节免疫力,抗过敏、调整肠道功能,提高抵抗力、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等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作用,作用特点:收敛保护肠粘膜;鞣酸的多原酚羟基结构,具有强大的还原作用,可凝固微生物的原生质酶的中心结构,使之失活。还有强大的蛋白质凝固作用,保护肠粘膜,收缩血管,减少肠液的分泌,减少肠内毒素和过敏原对肠道的刺激,起到收敛涩肠止泻的作用。.四、开发保健品、膳食营养品、功能饮料、药妆产品,抢占健康产业大市场。按照国外经验,美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已占药店经营额的30%,在日本已占40%的份额,而我国仅为日本的1/25,美国的1/20,这背后意味着有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根据相关部门预计,中国保健产业生产总值在2010年、2015年和2020年将分别达到9600亿、24,800亿和57,200亿元规模,保健产业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将达到20%。
因此,我公司应该抓住机遇,同国外同行合作,直接引进产品,短期抢占国内市场。其发展前景将远远大于药业的发展。加之保健品研发成本低;审批周期短;市场容量大。在国外并不被看好的褪黑素在中国开发出百亿的市场份额,在目前的药品市场还无先例。同样,功能饮料王老吉凉茶也能每年开发出超百亿的市场销售额。在国外也是如此,全世界最大的制药企业辉瑞公司,自建厂以来,总投入近万亿美元,而现在也只能达到年销售伍佰亿的规模,而安利公司累计投入不到百亿美元,却实现了年销售额超千亿的市场规模,这些都说明:保健品市场,大有可为!如:
美国飞达天然健康食品中心,是美国新兴的一个专业生产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天然生物健康食品的生产企业,其生产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在美国有3 个生产基地,公司先后出口的产品有100多个项目,上千个品种。其中筛选出来的较好品种有男性系列(前列康素、男源素、本草伟哥)、女性系列(魅力因子、女源素、丰乳素)、儿童系列【儿童长高素(改善生长发育缓慢)、儿童高智素(改善记忆力差,提高幼儿智商)、童康源素(提高儿童免疫力,促进身高及大脑发育)】及其它系列:健肝素、关节灵活素、健眼明、健体康、强性素、血糖平、烟毒清、牛初乳片、血压平、抗衰老口服液、排毒养颜粉。
另一品种养阴口香合剂:具有滋养胃阴,恢复脾胃运化的功能。可调节气机,恢复脾胃升清降浊而改善胃贲门及食道功能。用于阴虚津亏,胃肠湿热,虚火郁热上蒸所致的口臭、咽干口苦,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胃灼热痛,肠燥便秘等症。实验证明养阴口香合剂有促进胃肠推进作用,对胃肠湿热有清下作用,可增加胃蛋白酶活性,可增强脾胃化腐功能。对脾虚弱,胃肠食积型引起的口臭有作用。该药见效迅速,一般服后30分钟随即生效,胃热证、胃阴虚证的各项症状明显减轻,对严重的顽固性口臭特别明显。一般1-2个疗程可痊愈。
以上品种均很有卖点,如能开发成功,将会给公司带来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这会效益,是否可行,望公司领导斟酌。
研发中心
2010/9/2
第四篇:论弱势旅游地区的发展战略
论弱势旅游地区的发展战略
在弱势旅游地的开发发展中,必须围绕着如何将弱势转变为强势展开,本文提出了一些对对弱势旅游地的发展战略,以便为大众提供舒心的休闲场地的同时,也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实施政府主导、市场为辅,政府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旅游发展策略
1.政府主导
旅游发展中实行政府主导是当代世界各国众多旅游地发展旅游业重要战略之一,这由于旅游的开发需要大量的投资,单靠个别的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大量的基础性投资应该由政府承担。政府为主导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要尽快的制定与落实,如旅游在政府主导下,也要鼓励社会团体办旅游,旅游的发展会产生相应的企业,这是旅游发展兴旺与地区经济的重要标志之一;加强旅游地的基础设施的发展,基础设施与配套设备的健全是促进旅游地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政府应加大通讯、服务、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发展,使旅游地的最大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到提升;对地区的自然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要加强保护措施,这样在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如大力宣传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自觉维护生态环境,对破坏环境、损害文物的现象要依法办理,这样在提高了国民素质的同时,也树立了旅游地良好的整体形象。
2.市场化发展
在政府为主导的同时,还需要市场辅助的市场化开发发展战略。弱势旅游地要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与投资环境,使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得到调动,全面推进景区发展,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的作用,将资源、人才等在旅游中得到优化配置,在严格保护旅游资源时,合理适当的加以开发,旅游资源搞好了,带来了大量的资金,部分资金有可以加入到文物保护中,实现彼此之间的双作用力。常见的市场化运作方式有:
(1)市场化的开发导向,主张资源的开发利用要以市场观念为导向,使旅游资源各要素从经济发展角度,实行市场化运作,旅游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使资源更具有吸引力,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同时在对旅游资源市场化的同时要采取正确的管理模式与经营手段等,保证旅游工作得到顺利进行。
(2)资本运作的市场化,如投资、融资等,根据旅游地区的特点,在优化投资环境的同时,要进一步建立吸引投资融资的多元化工作机制,一方面投资主体要社会化、多元化,打破传统上政府投资为主、政府指导经营管理的局面,实施政府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的社会化、多元化的管理投资体系,另一方面融资渠道向多层次、商业化转变,通过合并、强强联合、股份制、租赁、委托代理机构经营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大量吸收国家、地区、商人、社会团体等的投资主体的资金,并且使用市场机制,使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资本合理利用,提高资本的运作效率
(3)对旅游资源的宣传与旅游产品的销售实行市场化原则,这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成果之一,无论是景区还是旅游产品,都要宣传炒作,形成对旅游者具有新引力的物品,在宣传促销上除了传统的媒体、广告等,还有城府在宣传上的特殊功效,在政府引导下,动员各旅游企业开展产品的市场化运作,提升旅游景点的整体形象。
二、产品差异化策略
旅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就是差异性,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市场环境中,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就会拥有消费者,获得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旅游地的资源特色要科学、客观的分析,开发出自己独有的产品,这些具有差异与创新的产品,是弱势旅游地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式。在发展旅游点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此旅游资源与周边资源的同质性,这时我们考虑的不是与它们的竞争而是合作,实行片区的景区式发展。因此差异性发展战略具有以下内容:
1.设计独有的旅游产品
当今消费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旅游活动的消费性与娱乐性,甚至于观看都不满满足要求,而是要追求冒险刺激,因此弱势旅游地的产品要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的更新换代,改变旅游产品单一现状,创造合理的产品结构,同时在新产品产生前,要研究这个产品与自身旅游资源的结合,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其他地区的发展模式。笔者认为景区式旅游发展应把观光、民俗与生态旅游相结合,同时适当的发展市集文化与度假旅游,在回归大自然,体验人生含义的同时,吸引顾客,主要的旅游产品有::
(1)民俗文化旅游
弱势旅游地区开发民族风情资源,正式对现代旅游消费者的满足,对他们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这在旅游业的发展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深度开发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加以挖掘,尤其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旅游地,这些地方特色的文化差异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各种原始、古朴的民族风情对旅游者具有越来越强的吸引力。
(2)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对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和内容的旅游活动的欣赏、享受、宣传和保护。当下,人们的旅游需求进入了更高的层次,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更加强烈,这使得森林、田园、生态等旅游方式更受关注,弱势旅游地可以按照人们“回归自然”的市场需求特点进行开发,在充分发挥自我生态优势的同时,将休闲度假、健身考察等项目于一体中。
(3)度假旅游
度假旅游虽然在国内还不是很流行,但是这是一个国际趋势,在旅游地区适当的提供娱乐设施与人们喜爱的人造景观,尤其是那些天然的自然风景区,风光迷人、景色优雅,更是吸引游客长途跋涉来此度假的重要原因。
(4)古镇市集文化
市集文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是一种重要的景观,在观光消费中,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欲望与缓解快节奏城市压力的目的。尤其是那些保留着传统文化气息的古街、古市,这种具有特色文化风貌的地区更是满足旅游者吃喝玩游乐重要开发点。在购物饮食上,要创意性的突出地方特色与民俗特点,让消费者在休闲玩乐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2,旅游资源的片区景区式重点开发
结合旅游地区景点多的特色,对地域分布相对集中旅游资源,进行片区开发,以丰富旅游项目与扩大景区规模,使旅游产品质量提高,增强吸引力。
三、发挥旅游形象的“叠加”宣传效应
21世纪我国旅游发展规划是形象导向型,因此在旅游地形象策划中,要对旅游资源进行差异性的形象设计与媒体宣传,让大众知道这一鲜明特色,成为市场上自我宣传与竞争的有利标识。具体方法有:
(1)确定弱势旅游地的旅游主题形象
旅游地区域形象的确定是对体验性消费者的重要满足。对一些地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做出明确的形象定位,使此地的旅游业具有强有的竞争力。如云南西北部的剑川地区,要对此地的旅游现状、文化资源等充分的作出分析,惨能定位出明确的形象,此地的旅游文化特色就是:原汁原味的白族文化风情、文化氛围浓厚的木雕与石窟,“世界双绝”的石刻文化,还有唯一幸存的市集文化茶马古道。在这之中白族并非此地独有的,这里的白族文化仅仅是整个白族文化的一个形态;其木雕具有了一定产业化规模,石窟文化的开发与景色优美的石宝山构成了国家级旅游风景区,是对外旅游形象的重要主题;唯一幸存的沙溪寺登街 “茶马古道”,保留着原有茶马古道的特点,但是这与其他文化的市集文化相比较而言,规模太小,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此地还有独具特色的石刻文化,满贤林千狮山石刻艺术具有“世界双绝”工程,因此,可以抓住此特色将文化旅游资源与产品整体优势相结合。
(2)设计旅游形象
旅游地形象有人―地形象系统与人―人形象系统,人―地形象系统是旅游者对景区地理所做出的感知,感受者与景观之间没有直接的互动关系,仅仅是欣赏与被欣赏;人―人形象系统人与人之间的感知而具有直接互动,并产生深层次的心理知觉与审美感受,两者可以被整合为旅游形象的整体。
a.设计人―地感知形象
人对地的感知主要依靠视觉,因此需要在旅游地设计视觉景观形象,应该体现出弱势旅游地形象的设计理念与当地的山水格局,使理念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态势之中,在视觉景观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两点:第一对于自然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到旅游线来这里游览的目的就是向自然的回归,因此在景观中应该将中国 “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加以充分体现,如此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反映出景观的意蕴;第二对景观中含有较多历史文化遗址或者民族风情古镇等,必须保持原有的古朴风格。此外,在对视觉冲击的景观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旅游地的
标志与纪念品,如泰山的泰山石敢当、石窟文化的雕塑模型等,使标识旅游地的这些视觉符合得到充分的展现。
b.设计人―人感知形象
人―地感知侧重于视觉等感官感受,而人―人感知系统则是游客心理上的感知。对此有着直接影响的因素有:当地政府采取的应对政策、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与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因此在形象设计中必须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同时在对当地百姓制定标准的行为准则,主要是文明、热情、好客的体现。
四、建立旅游品牌形象与其他旅游区域的合作,实现自我提高与优势互补
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具有无形性与非运输性,这就决定了旅游品牌形象的作用远远超过其他商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树立市场观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突出景点优势特色,给游客留下有美好回忆的印象。因此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品牌的宣传,一是意识在旅游区内的宣传,让每个公民明白此形象的意义,使旅游地达到思想与行动的一致;二是针对区域外的市场进行推广传播,加强与周边旅游地的合作,形成景区式旅游,进行区域形象的整体推广;三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如网络媒介、新闻媒体、举办旅游加强旅游地区域合作,达到优势互补。
区域旅游合作指不同地区之间但在相同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经济主体,按照一定的协议或合同,将地域性的旅游资源重新配置,使旅游经济活动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某个地区的旅游发展战略必须跳出地区概念,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交流,形成有规模、有影响力的旅游模式,达到旅游市场扩大与产品深加工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还需要引进与培养高素质、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弱势旅游地的旅游人才相当缺乏,对剑川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造成了重大阻碍。因此,政府要需要对旅游人才进行教育培训、加强人才教育基地建设、推荐人才岗位培训、实行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和考试制度、改善用人机制,加快人才成长,培养一支有足够数量、足够能力、足够职业道德素质的高层次旅游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储玖琳.弱势旅游地发展潜力与拓展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 2008.[2]王兴中.中国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与旅游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J]地理科学, 1997,(03)
[3]鲁敏.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评价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 2001.[4]赵临龙.绿色安康生态旅游产业化的新思考[J]商业研究, 2006,(23)
[5]黄远水,宋子千.区域旅游产业定位研究综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作者单位:江西教育学院)
第五篇:交通运输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设想
交通运输局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设想
2010年03月18日
2009年,我局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交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三个服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谋划我县交通事业发展,狠抓农村公路建养管,规范运输市场经营秩序,不断提升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了“平安”和“和谐”交通建设。
一、2009年各项工作完成情况
(一)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截至2009年10月,全县共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50宗305.19公里,完成投资9034.4万元(其中:国家省补助资金6212.7万元,县政府在财力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投入892.3万元)。其中:第一批6个项目26.4公里,属国家新增投资项目,目前已经完成21.4公里,形象进度94%;第二批11个项目63.1公里,目前已经完成48.24公里,形象进度76%。通过200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的实施,我县将提前完成“十一五”规划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实现87%的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通水泥硬化路,大大方便农民群众的出行,促进我县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
2、努力抓好长征至吊罗山乡公路改进工程。长征至吊罗山乡公路总里程28.7公里,总投资达6080万元。目前两个标段地已完成驻地项目部建设、路基复测、恢复中桩等前期工作,其中第一标段已修建涵洞5道,水沟900米;第二标段已修建涵洞便道5条,整个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当中。预计2010年7月可交工通车,实现100%的乡镇政府所在地通水泥(或沥青)路面;
3、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站场建设。根据全县发展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站场布局规划。今年计划建设的长征客运站,总投资50万元,前期建设经费10万元已到户,已完成项目计划和征地工作,目前正开展土地平整工作。
4、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的发展。根据我县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建设的进展,以方便农民出行为出发点,我县今年新增了乌石至大墩等五条农村客运路线,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二)狠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1、狠抓农村公路养护,着力改观农村公路现状。我县农村公路管养共167条784公里,在农村公路养护工作中,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领导、机构人员和工作措施“四个到位”,养护管理力度明显加大,劳动纪律明显加强。至2009年10月,共完成病害路面的处理110000余平方米,清理标准水沟25.5公里,清理水毁塌方185处16500立方米,年平均好路率达78.5%,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保证了全县农村公路路况稳步提升。
2、进一步加强路政执法,有效维护路产路权。路政管理逐步加强,路政执法逐步规范,违章建筑得到了进一步控制,路产路权得到了有效保护。采取工班监督、群众举报和路政人员上路巡查等工作方式,使路政管理有了新的突破,至2009年10月,共清除各种路障25起,勒令停工违法违规埋置杆线12起,查处破坏公路案件2起,路政案件的查处率达100%。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治理超限超载运输,使超载超限率明显下降,有效地打击了超限超载违法行为。
(三)切实加强运输市场管理
道路运输量持续增长。至2009年10月,全县共有客车87辆、三轮摩托车200辆、货车260辆、三轮机动车356辆进行道路货客运输事业。完成客运量7万人,客运周转量855万/公里;同比增长7%和4%;完成货运量8万吨,货运周转量11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8%和15%。
(四)全面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事关地方经济发展,抓好交通安全生产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局十分重视安全工作,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完善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落实监管力度,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一是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及时调整了交通局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和监管职责。三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发放安全生产方面的宣传资料500余份。四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将事故消除在萌芽之中。五是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根据省、县“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的要求,围绕安全生产年活动主题,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年”活动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并进行广泛的宣传。
(五)大力推进行业文明创建和党风廉政建设
2009年,交通战线各单位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得到全面推进。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重点的自查自纠及评估考核工作成效明显。认真开展工程项目招投标现场监督,对重点项目的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加强业务培训,增强交通工作队伍建设。2009年,按照省交通厅关于学习培训计划的要求,共派送到省内外培训学习27人次,其中:交通执法培训17人次,业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交通执法队伍持证上岗,文明执法,使交通执法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认真推行政务公开,改进审批方式,精简审批事项,着力树立行业形象;认真抓好11项行政管理审批权下放的对接工作,做到下放权限顺利交接,运行正常;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集体讨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实际工作成果取信于民。
二、存在的不足
2009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得到省交通厅、县委、县政府的表扬,但在工作中地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是道路运输治理“三超”工作难度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着“重建轻养”的思想,乡镇政府还未能树立农村公路养护主体意识,群众对公路养护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村公路路况差、等级低、难养护、缺乏资金投入。四是公路建设任务很重,但技术人员少,监管难度大。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局将加以改进和克服。
三、2010年工作设想。
2010年我局要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组织实施2009年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建设。
(二)认真研究解决农村公路养护上存在的问题,继续推进承包养护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新体制,全面加强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的制度建设,完善养护质量标准,操作规程、检查评定标准,做到责任、机构、人员、资金、制度“五落实”。逐步实现“有路必养、养必见效、有路必管、管必到位”。
(三)努力抓好长征至吊罗山乡公路改建工程的管理,争取保质按时竣工,实现100%的乡镇政府所在地通水泥(或沥青)路面。
(四)跟踪抓好琼中县中平南茂至琼海会山县际公路建设,全程8.2公里,总投资2223万元,争取省交通厅立项,早日建设。
(五)继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规范行政许可制度,建设高效勤政的执法队伍。
(六)加强公路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定期到工地检查安全预防措施的落实和贯彻情况。继续推行业主与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做到“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使项目施工做到规范化、安全化、责任化。
(七)认真抓好省交通厅下放我县11项行政管理事项的全面实施。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