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书,写观后感

时间:2019-05-14 05:5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看红书,写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看红书,写观后感》。

第一篇:看红书,写观后感

“看红书,写读后感”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看红书,写读后感

二、活动目的:

国家给予我们幸福的生长环境,好好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实现自己的梦想,做人得脚踏实地,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通过阅读具有正能量内容的书籍,学习他人身上的可贵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学习和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三、参加对象:四——六年级部分学生

四、活动组委会: 组

长:朱金花

成员:江

张 涛

1、组长制定活动方案,并监督各班级认真实施。并组织教师进行评选。

2、各班语文老师布置写作要求,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公正评选。

五、活动要求:

学生仔细阅读具有正能量的书籍,抒发心中的感想,文章要有自己的看法,内容真实,字数符合征文要求。(四年级字数不少于300字,五、六年级字数不少于400字)

六、活动安排

(一)第一阶段

阅读读本(2016年10月25日——10月28日)各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阅读读本。

(二)第二阶段

选择上交(2016年11月2日)

各班语文教师从班级学生的文稿中择取3—4篇写得好的习作,进行指导、修改,于2日放晚学前上交少先队大队部。

(三)第三阶段

评选表彰(2016年11月4日)

为公平、公正,选取了两名评委,分别是二年级语文老师章祖银老师,三年级语文老师倪红美老师。

评委于11月4日晚根据征文要求,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并进行表彰。

七、评判标准

评比细则:征文评分采取百分制:

1、主题思想(30分)

文章体现书本内容,切合征文主题,主题鲜明。

2、内容结构(30分)

字数符合征文要求,中心突出,内容充实,段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有条理。

3、语言文字(20分)

文笔流畅,主题积极,感情真挚。

4、创新性(20分)

文章新颖,丰富、有创新,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

苏生小学少先队

2016年10月24日

“看红书,写读后感”活动材料

苏生小学少先队

2016年11月4日

第二篇:红书有感

《红岩》读后感

红岩,是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然而它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红色是革命的象征,一如革命者的鲜血滚烫、热烈,也一如革命者的精神炽热如火;岩石是坚硬的象征,代表着革命者顽强的意志、不屈的灵魂。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一个伟大的女性,面对一只只丧心病狂、嗜血成魔的恶犬,她丝毫没有表现出女子的柔弱,用一汪汪带有体温的热血证明了她对革命的忠诚。即使面对竹签穿指的巨大痛苦,她也忍着,在她心中没有恐惧二字,她大声斥骂敌人,激励狱友,始终相信革命终将胜利,黎明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她以革命者不屈的姿态彻底粉碎了特务试图从其口中探取地下党重要机密的阴谋。严刑拷打折磨的是她的肉体,却无法动摇她对革命的执着,因为她担负着对祖国的责任,她愿意为祖国而牺牲,为人民的幸福而牺牲。十指连心啊,那是怎样惨绝人寰的折磨,我无法想象,也不敢想象,看到这里,一阵揪心的疼痛,想要把那些丧尽天良、灭绝人性的畜牲撕扯成碎片。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与忍耐力,她却做到了,用她的话来说,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一个柔弱的女子却用铮铮铁骨捍卫者革命,用钢铁般的意志保卫着祖国的明天。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学生。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曾今的生命虽已逝去,然而他们的英魂却在烈火中得到了永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如何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愿逝者安息,生者奋起。

第三篇:读红书

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

“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

一本有教育意义的书——读《红色的记忆》有感(夏宏亮)

日期:[ 2010-08-23 ]

大型画册《红色的记忆》,近日已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称誉这是本有教育意义的书。

榆林是块广袤而神奇的热土,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历史的车轮进入二十世纪后,这里相继涌现出一批高举共产主义理想大旗,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智慧和汗水,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的风流人物,他们名垂青史、彪炳千秋,党和人民将永远铭记,历史将永远铭记。《红色的记忆》以为创建新中国献身的革命先烈、为新中国

作出贡献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省部级以上党政军领导人3个单元,介绍了刘志丹、马文瑞、白纪年等200余位杰出人物和历史名人。这些名人尽管出身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从事的工作各异,但有一点却是共通的,那就是对党、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真理的坚定信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及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正因如此,他们做到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保持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敌人的利诱和屠刀,大义凛然、威武不屈;面对各种艰难困苦,斗志昂扬,奋发进取,保持了革命者的本色,为后来者铸就了一座座不朽的精神丰碑。学习英模人物活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载体。《红色的记忆》是对党员干部、青年一代进行理想信念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可以深入挖掘画册中杰出人物、历史名人承载的精神内涵,激励干部群众、青年一代,以册中人物为榜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扬革命传统,创造英雄业绩,开拓创新,无私奉献,为我公司富强、文明、和谐建设再立新功。近期拜读了我国著名军旅作家王树增所著《长征》一书。此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王树增同志历时六年,收集大量长征资料,采访上百位亲历长征的老红军,并数度行走长征路线而创作的67万字长篇纪实文学。此书价格不菲,定价高达53元,但是它的确是我近来买下的最好的一本书。

1934年10月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作为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中最悲壮激烈、最动人心魄的一页,长期以来,包括了小说、戏剧、诗歌、音乐、舞蹈、报告文学等形式在内,林林总总,卷帙浩繁,是历久弥新、挖掘不尽的丰饶创作领域。而《长征》一书却能够成为其中的佼佼者,这是一部以全面的视角,理性地反映“长征”的优秀作品,有书评甚至说它是“长征胜利70年来最厚重的大书之一”。

我是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一名市委党校的人民教师,由于职业的关系,使我对《长征》一书印象特别深刻。当初之所以知道《长征》这本书,主要是收看了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中的“王树增讲长征”。王树增同志以一种极富艺术感染力的讲课,彻底打动了我。我一方面由衷地被红军战士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另一方面也被王树增同志卓越的讲课艺术所折服。毫无疑问,王树增作为我党的优秀文化工作者,牢牢地把握住了革命主旋律,同时,《长征》远非一般宣传性文艺作品所能比拟,它达到了“全景式客观再现,全球化认知高度”的水准。

最近,中央提出构建学习型党组织,省、市、县各级纷纷进行了部署。在此背景下,市委党校设立了“红色讲坛”。所谓“红色讲坛”,就是指党校人创立的党的理论讲坛。因为红色是党旗的颜色,党校姓党,赋予了党校鲜明的色彩——红色。这是新形势下党校办学体制创新的重要探索,也是党校办学走向基层、深入镇村的有效尝试,其目标就是更好地发挥传播党的知识,宣传党的思想,传递党的声音,培训党的干部,教育党员干部健康向上、奋发图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我本人正是“红色讲坛”的一名教师,目前已经到有关镇街讲了多场。为了增强“红色讲坛”的实际效果,我们力求做到“三听”,即“动听”,就是要能够抓住和调动听众的情绪和注意力;“耐听”,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耐人寻味;“中听”,就是要切中听众的所思所盼、所想,真正为党员干部解疑释惑。毫无疑问,我是从“百家讲坛”中王树增讲长征那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对于我的讲课水平的提高,受

益良多。正是感到“王树增讲长征”只有10集,看得很不过瘾,于是就有了《长征》一书的购买,洋洋67万字,资料更加丰富,内容更加精彩。可以说,我是一口气读完此书的,读之如饮醇醪,古书上说的孔子读书“三月而不知肉味”,看起来绝非虚言。

下面我结合本人在“红色讲坛”上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第一,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的远征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同志就曾这样精辟地进行了总结。在书中,王树增同志满怀激情地谈到:“世界上不曾有过像中国工农红军这样的军队:指挥员的平均年龄不足二十五岁,战斗员的年龄平均不足二十岁,十四岁至十八岁的战士至少占百分之四十。”“长征跨越了中国十五个省份,转战地域面积的总和比许多欧洲国家的国土面积都大。长征翻越了二十多座巨大的山脉,其中的五座位于世界屋脊之上且终年积雪。长征渡过了三十多条河流,包括世界上最汹涌险峻的峡谷大江。长征走过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广袤湿地,那片人烟罕至的湿地的面积几乎和法国的国土面积相等。而更重要的是,在总里程超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始终在数十倍于己的敌人的追击、堵截与合围中,遭遇的战斗在四百场以上,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激烈的大战。”我在读到这一段时,我的情绪是非常激动的,以至于我本人在党校的讲坛上,每每讲到理想信念时,我都会跟学员讲:世界上只有两支队伍能够翻越川藏地区大雪山,一支是虔诚膜拜的藏族僧侣,另一支就是中国工农红军,所不同的是,藏族僧侣长年生活在高海拔地区,而中国工农红军大多数是来自江西的农民子弟,有些人甚至可能从小都没有见过雪,更不用说雪山了。但是共同的是,他们都具有坚强的信仰。在中国工农红军中,无论是政治和军事精英,还是不识字的红军战士,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都坚信中国的革命是最伟大的事业,一定能够成功,“杀了我一个,自有后来人”,他们激情万丈、前赴后继、视死如归。长征不仅仅影响了中国革命,它甚至是公元1000年至2000年间,中国影响人类的三件事之一,从“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角度讲,长征体现了人类为了理想和信仰不屈前行的精神和意志,这种精神和意志是人类文明发展不可或缺的动力。

第二,“王树增讲长征”是主旋律宣讲的典范

自易中天品三国之后,“百家讲坛”风糜海内外,但是取得成功的讲题往往集中在历史题材(史记、三国、两宋等)、文学领域(如论语、水浒)、人文地理(如玄奘西游记)等等,像王树增讲革命历史题材并取得成功的确属于“异类”。我觉得王树增讲长征之所以取得成功,一是靠语言。王树增十分善于营造气氛、意境和情调,以吸引听众。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王树增在谈到当初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守在中央苏区的中共高级领导人时,他是以一种缓慢略带有沉痛的语调来念诵这些名字的,这些名字如果是打在纸上肯定会让人感到干巴巴的,但是从王树增的嘴里念里来,却能够让人脑海中浮现那一张张鲜活的面孔,那种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生命的气节。二是靠细节。《长征》在再现那些历史事件时,从来不忘洞察构成历史内容本质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细节、鲜活的人物和危机。《长征》的开篇并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领袖和红军将领,而是留给了一位普通的红军营长。结尾则是红军炊事员朱家胜挑着担子跟着部队往陕北走。英雄是领袖,更是成千上万的普通战士。用王树增的话来说,“回顾历史的时候,我们不应该遗忘那些常常被遗忘的人。昨天我听到刘伯承的儿子说,我们的父辈都有幸活了下来,享受到新中国带给他们的幸福,但是那些倒下的人呢?如果没有红

一、红三军团在湘江用生命开辟的通道,中央红军怎么能够脱险?写作当中,我常常为那些普通战士,心里充满了情感。”现在的党员干部工作繁忙,而且听过的主旋律宣

讲也很多了,如何真正吸引住他们,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加入的听讲中来,“王树增讲长征”中的讲课艺术很值得“红色讲坛”借鉴。

另外,现在有些听众、读者对革命事业的理解有偏差,往往是抱着窥视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中鲜为人知的内幕的心态来听党校讲座的,关于这方面王树增明确提出了批评:“猎奇使人枉读历史”。我们党校人要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指导方针,不能片面追求生动性, 引领读者过多注重于所谓的大揭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单从影视作品来看,从《亮剑》到《士兵突击》再到《集结号》,严肃题材的主旋律宣传越来越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第三,《长征》体现出作者严谨治学的精神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效率何止过去的千倍万倍,人们撰写一部作品的周期大大缩短,很难想象当今的人们,有谁会像歌德写《浮士德》那样花40年,李时珍写《本草纲目》花27年,司马迁写《史记》花15年„„现在往往一个事件刚出现,马上就有书问世,如奥巴马刚刚当选总统不久,他的传记就出版了,甚至有10多天出版10多万字著作的事情。根据作者自述,我得知《长征》一书的撰写的确花费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有书评说王树增同志为此至少经历了三层意义的“长征”:一个是实地的长征,反复亲临现场考察采风,感同身受;二是调研的长征,大量的采访,长期的积累,240万字的调研笔记,水滴石穿;三是写作的长征,六载寒暑,废稿30万字,所以说,长征不易,《长征》亦难。为了生动刻画普通的红军战士,王树增说:我给自己定的标准是,只要是书中的人物、事件,哪怕只出现了一瞬间,也必须是真实的、有案可查的,得有一手资料,诸如档案、亲历者自己的回忆录,还有他亲自采访的幸存者。普通红军官兵的史料十分匮乏。在浩瀚、纷杂的历史档案和凌乱的回忆录当中寻找蛛丝马迹,这是一个很苦的活儿。王树增同志这些年屡获大奖,学界评价王树增是一个“具备优秀作家的激情、想像与悟性,同时又具有一个军旅作家的英雄情结、使命感和责任感,还兼具一个学者的冷静、理性与学识的难得的文学将才”。大奖得来并不容易,就是靠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点一滴苦干出来的。作为一名党校教师,我肩负着理论宣讲与理论研究的责任,就应该学习王树增同志那种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让我的讲课与研究成果经得起实际、时间以及学员的检验。

第四篇:红书——读后感

《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径自跨向石阶,向敞开的地窖铁门走去。他站在高高的石阶上,忽然回过头来,面对跟随在后的特务匪徒,朗声命令道:“走!前面带路。”面对着步步逼近的鬼门关,许云峰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害怕,反而革命信念更加坚定,即使海枯石烂、天崩地裂,也不会动摇。江姐被粗长的竹签钉入指甲缝间的刺骨钻心的逼供,特务们为的是想从这位重要的共产党员口中套出有关地下党的重要机密,可是他们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试想一下,在那潮湿腐臭的渣滓洞、白公馆,近乎窒息的地牢,在严重缺水的情况下咽着发馊味的残羹冷炙,拖拽着遍体鳞伤,强忍着旧脓新创袭来的阵阵裂痛……然而他们以常人无法想象的毅力顽强地与反动派抗战到底!

对这些可敬可佩的战士,国民党反动派只能给他们肉体上的折磨,却动摇不了他们精神上的丝毫,反而更使他们的斗争精神丰富起来!读到他们的事迹,我无法自已,在他们面前,我感到深深的愧疚。想起自己以前写英语作文,花了不少时间却只得低分,便泄气了;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或小挫折,便想到放弃。没有对学习、工作完全充满热情的我易被摧垮,总找借口说自己是个女孩。可如今,在红岩英雄的光辉形象前,我明白了: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解放战争胜利后的第一个黎明的描写。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位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幸福的日子容易使人忘记了什么叫英勇、坚贞。安逸的生活,美好的享受,使人淡忘了血与火的历史,也使人麻痹了精神。我要感谢《红岩》,它为我树立了榜样,它使我对人生价值有了崭新的理解,它将促使我成为一个勇敢顽强的人。

第五篇:书红读后感

《发现班主任智慧》读后感

梁书红 作为教师,需要智慧地教学,作为班主任,需要智慧地管理班级,暑假读了《发现班主任智慧》这一书,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智慧,对我的启发非常大。从参加工作的那一天起我就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了,在班主任工作中经历了很多很多,班主任工作确实是难做,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不同的孩子们,每个人的心理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所以要想很好的管理一个班级,了解每一个孩子的动向,光靠蛮力是不行的,必须需要班主任的智慧,特别是读了这本书后,更让我懂得怎样用班主任的智慧来管理好班级,下面就把我的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1、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善于借鉴他人智慧的人。在平时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一个人智慧是有限的,可以借鉴其他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经验和方法。首先要挑好班干部,认真负责、善于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这是班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免不了还有一些老师学生都头疼的问题学生,这就要看一个班主任的智慧能不能用好。学生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其实利用好学生的智慧,一个班级很好管理。

2、一个智慧的班主任必定是一个敢于创造自我智慧的人。每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成功的班主任都有他自己独特的窍门方法,这就是他自己创造的智慧,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班级的情况想出适合的管理方法,这样的班主任是智慧型的,不是一味的照搬别人的方法经验,不管是不是适合自己的班级情况。所以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敢于想象,大胆的实践,在不断的摸索实践中才能得到宝贵的经验。班主任工作细致而繁重,需要我们用自己的智慧去用心的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我感觉自己的心灵又一次得到了升华,一些班级管理的灵感也涌上心头。我想,如果有了不断闪现的灵感火花,那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智慧的班主任。要敢于创造自我智慧,班级管理的困难就会解决,成功也就会一步一步走来。

下载看红书,写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看红书,写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红书心得

    读《朱德的故事》有感 有关朱德总司令,最早接触的便是小学时时的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了,至今仍烙印在脑海。那时年纪小,对朱德仅仅只是听闻,学了这篇课文,感觉他是一个平易近......

    读红书

    《续西行漫记》读后感提到《续西行漫记》,不得不先说《西行漫记》。《西行漫记》直译为《红星照耀中国》,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可能更多,这本书的作者便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洛。......

    红书读后感

    《海蒂》读后感小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海蒂》,就曾被她的故事深深地感动。最近有机会又读了原著,初看《海蒂》,感觉就像被散发出阵阵清香的风拂过脸庞。再看《海蒂》,又像是品味......

    看《2012》观后感

    看《2012》观后感 今天,我爸爸给我放了一部电影《2012》,主要是讲世界末日的,我看得惊心动魂,差点把我心都吓出来了,我再心里想,如果2012真的是世界末日,那我们该怎么办呢?那天晚上......

    看司马迁写《报任安书》

    看司马迁写《报任安书》传到麻辣时评作者赵津 《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给自己的朋友任安的一封回信。在这封回信中司马迁重点阐述了自己忍受奇耻大辱,苟活于世是为了“究天人之......

    红歌会观后感

    红歌会观后感 我校与4月22 日下午6点四十正在运动场红举行了‘‘永远跟党走’’庆祝建党90 周年系列活动之万人红歌会。 本次活动在校党委的组织下紧张有序的进行着,28 日下......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观后感 《红高粱》完了,我的期待变为现实,我也随着影片的结束而陷入沉思。我的情感仿佛在刹那间变的空虚起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因为它对我不仅仅是感动,而是极度的......

    红雪观后感

    观《红雪》有感《红雪》是讲杨靖宇将军率领抗日联军打击日本鬼子的故事。在长白山上,曾经发生过一场激烈的战争,那是在“抗日”年代,有一支铁训少年团,在风雪中,队员们在和严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