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

时间:2019-05-14 05:25: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

第一篇: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

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呈现出新面貌,城市的环境质量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但也应该看到,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各种污染与生态问题交织在一起,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业环境受到严重冲击,农民利益受到极大伤害。农村的环境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急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农村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对建设和谐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己经成为学术界和政府研究的热点问题。农业环境保护是我国整个环境保护工作很重要的领域,也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薄弱环节,农业环境破坏及污染不仅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而且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村的发展的后劲。

【关键词】:农村环境现状 农村环境问题成因 对策

【正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农村对中国的经济建设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农村环境正在逐步的以隐蔽或公开的方式遭受破坏。经济发展了,农村的环境问题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一、我国农村环境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环境问题主要指的是由于人类的活动,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而造成的生态系统结构破坏、功能衰退、生产力下降、水资源丧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对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农民的健康和生命产生有害影响的现象。

同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一样,农村环境问题也处于某种弱势。由于城乡差距大以及政府过多地把精力放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和保护上,导致农村的环境问题比城市更加突出和严重。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正在逐步瓦解着中国农业的基础条件,给中国农村带来了一定的混乱。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正在急速退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土壤污染严重、土地质量退化,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给食品安全构成隐患。由于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用薄膜及其他农业化学物质,以及工厂企业“三废”超标排放,导致我国1.5亿亩耕地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呈现重金属与有机物复合污染的复杂情况,土壤质量退化,农产品欠收和有毒物超标的情况屡有发生,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受到阻碍。

(二)、农村水源污染问题突出,对农民身体和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我国目前近3亿农民都在饮用不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根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有6300多万人在饮用含氟量严重超标的水。水污染不仅仅严重影响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三)、生态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面广,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水土流失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使4 540万hm2耕地受损,占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4.3%。水土流失使我国可耕地面积进一步减少,从而危及我国粮食安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村生存环境恶化,威胁农民健康。据有关统计表明: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城市工业的转移,导致近郊污染加重;村镇及工业建设无规划或不按规划实施,使得农民生活条件雪上加霜。

(五)、农村环境污染事故、环境纠纷增多。环境污染引起的矛盾激化,尤其是工厂企业的“三废”排放和污染事故引起的民事纠纷日趋增多,农民往往难以寻求法律途径,而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成为社会安定的隐患。

(六)、乡镇工业污染不断加剧。乡镇企业为广大农村地区脱贫致富、安置富余劳动力,作出了很大贡献。但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环境问题。

(七)、农村的贫困伴随着落后的生活方式。由于粮食与燃料的压力,贫困地区人民为了生存不得不以原始落后的生产方式“靠山吃山”,对土地实行掠夺式经营,盲目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农村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粗放式现代化农业生产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首先,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导致的农村面源污染,已成为中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农业生产导致的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等特点。其次,由于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最后,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已经不容忽视。

(二)、环境立法缺位是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首先,我国目前的环境法律体系,是以城市污染和工业防治污染为目标而建立起来的。而农村的面源污染与城市污染、工业污染相比有着极大的差异。其次,由于我国许多环保法规出台时间较早,因此内容滞后、惩戒力度小。已经难以满足解决我国目前环境问题的实际需要。

(三)、财政渠道的资金来源不够,导致污染治理不力。城乡分治战略使城市和农村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长期以来,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环保部门缺乏最起码的管理经费。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扩散,而农村从财政渠道却几乎得不到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能力建设资金,也难以申请到用于专项治理的排污费。

(四)、农村人口压力过大,导致了人口、环境与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我国农村地区人口的迅速膨胀,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压力。由于人口数量的剧增,产品需求过大,造成了重压下的毁林开荒、毁草种田,致使水土大量流失,水涝灾害日趋严重。

(五)、农村聚居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滞后产生的生活污染。工业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城市生活污染的转移工业和城市环境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重了农村的环境污染。农村聚居点的生活污染物因为基础设施和管制的缺失一般直接排入周边环境中。而且,由于资金、技术有限,人口分散、污染物难以集中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生活废弃物的专门处理机构难以建立。

(六)、公众环境意识欠缺,对农村环境问题宣传上的不足,导致农民环境意识淡薄。我们国家的环保宣传设计是以城市为重点的,而对农民的环保需求,往往缺乏有针对性的宣传。农民对农村污染危害的严重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

(七)、在农村存在着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发展观。相对于环境问题而言,农民更看重的是经济利益,他们普遍认为只要生活水平提高了,一切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八)、落后的农村环境,主要是由于城乡之间环境差距不断加大造成的,城乡二元制结构是农村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的深层原因。很多农村居民无论从绝对意义上,还是从相对意义上,都还处于贫困状态,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改善生活的压力,从而无力顾及污染控制。

(九)、农村与乡镇建设缺乏环保意识,规划布局不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致使环境综合质量低。

(十)、农村环保执法的监督机制需要建立。环境保护机制与制度因长期以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城市,而极少关注农村,随着环境执法的发展,监督机制显得更加重要,它是保证环境执法依法进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但环境执法责任机制、执法监督机制、权力制衡机制的建设还十分不足,公民参与环境保护缺乏制度性保障。

(十一)、农村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政策法律存在严重问题,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在农村缺乏有效的机制与制度保证。

1、农村环境立法不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还存在立法上的空白,目前还没有一部独立的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现有的法律法规已难以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变化和需要。

2、农村环境法制体系不健全。现行的传统环境法很少顾及农村环境系统的安全性,环境法律制度在农村的成效是有限的。我国现行的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导致其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

三、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

概括起来,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改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禁止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城镇垃圾及其他污染物向农村转移。对于农村居民生活垃圾的处理,建立起专门的垃圾清运处理系统。

(二)、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使农村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必须在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工作,唤醒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开展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保护和改善农村环境的认识和能力。要使农民认识到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现状及其严重的危害,要有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心。树立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促使农村人口、环境与经济三方面能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大力营造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和舆论环境,使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成为公众的自觉行动,立足于广大公众的参与,充分发挥公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注意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使公众成为中国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农业生态环境法制还要适应农业国际化、贸易自由化的要求,与国际环境立法接轨。各地应根据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情况,加强农村发展规划,制定相应的乡镇工业污染防治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置规划等。

(四)、完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我国尚未有专门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立法。创设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的调整农村生态安全及乡村企业环境管理的法律机制。现有的环境立法也难以用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农村环境问题。因此,我国有必要尽快制定出台一系列针对农村环境问题的法律法规。另外,针对我国目前环境立法内容滞后、惩戒力度小等问题。有必要加大对企业环境污染的惩治力度。针对当前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加强我国农业环境政策法律建设,完善政府职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加强环境执法力度、深度。

(五)、完善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体制。正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监督力度自然也就上不去。因执法主体繁杂,上下级形不成垂直关系。往往为了地区利益、部门利益,形成了上级有政策,下级有对策的应付局面,使许多监督政策不能得到实施,法律得不到执行,监督变得苍白无力,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六)、发展生态农业。必须一改往日的粗放型农业生产方式,走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首先应充分考虑农村区域特点,实行生态平衡施肥技术和生态防治技术,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和农药的大量施用;第二,结合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农业水、肥利用效率。第三,通过在农田与水体之间设置适当宽度的植被缓冲带,在农田景观中适当增加湿地面积,在地形转换地带,建立适当宽度的树篱与溪沟以及实行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在空间上的合理搭配和不同农作物的间作套种、轮作等。

(七)、强化乡镇企业污染治理。对于蓬勃发展的乡镇企业,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治理;加快企业改造升级,做好县级与乡镇级的环境保护规划,并重点制定乡镇企业环境污染治理规划。

(八)、环境污染防治与扶贫工作紧密结合。有些地区的环境恶化是由于经济不发达引起的,这就要求我们将扶贫工作和防治污染有机结合,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九)、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的投入。一方面,各级政府应确保环保部门的行政开支有稳定的来源,另一方面,政府必须做出排污费不能用做环保部门管理经费的严格规定。

(十)、控制农村人口数量,提高农村人口质量。要在农村大力推行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通过对人口的控制,减少总需求量的增长。从而达到减轻自然生态环境压力的目的。

【结语】:总之,农村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不仅仅限制我国农业的持续发展,更为严重的是他害直接威胁到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种自然资源、自然生态系统主要在农村,农村环境的日趋恶化会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危害。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找到农村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从多方面入手寻求解决途径,使我国的农业得以持续发展。保障农民的健康、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制定更加完善的、易于执行的法律制度,以利于农村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实际,努力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新元:《农村环境保护与“三农”问题》,《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年第3期。

[2]严文:《农村环境不能成弱势》,《中国环境报》2005年11月29日。

[3]詹花秀:《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生态环境与保护》2006年第2期。

[4]张雪绸:《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其保护对策》,《农村经济》2004年第9期。

[5]乐小芳:《我国农村生活方式对农村环境的影响分析》,《农村环境与发展》2004年第9期。

[6]张波:《农村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对策》,《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7]王卫东:《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刻不容缓》,《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江西理工大学·张兰)

[8] 李蓓蓓,张雪绸。当前农村生态环境的约束与对策[J]。经济纵横,2005,8(1)。

[9] 严仍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政府生态管理创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6(1)。

[10] 钟骏树。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6,9(4)。

[11] 刘青松,张咏,郝英群。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3)。

[12] 赵亮,谭培育。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和谐之路[J]。经济论坛,2006,12(14)。(东北林业大学·杨会娟)

第二篇: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治理工业污染、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等措施。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而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高的农业大国。历代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则必定离不开农村环境的建设。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成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1.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不断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1.1 面源污染

1.1.1 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km2的安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相关人群的健康。同时,农药的大量试用还会使土壤的生态平衡失调,一些杀虫剂会使青蛙、七星瓢虫等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直接被毒害,获由于食用了毒死的害虫而死亡,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破坏了农村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华北地区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1]。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并且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

1.1.2 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部分农户散养了猪牛羊鸡等畜禽,其粪便没有经过处理或有效堆肥就直接施入土壤或排入湖河或沟渠。未腐熟的堆肥施入土壤,不仅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还会毒害植物的根系,影响其正常生长,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据统计,每年畜禽排放粪便总量达25亿吨,全国已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积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目前仍有1.9亿农民饮用水的水质不合格。

1.2 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乡镇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目前[3],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l%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迅速规范,找出相应经济条件下的解决办法,乡镇企业的污染不仅会延缓工业化进程,也会对环境安全乃至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1.3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逐年减少。我国近10年的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递减的趋势难以改变:全国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公顷的速度增加[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有害物种传入我国,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2.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难循环和粗放经营为特征。消耗大量的资源取得暂时的经济增长,这既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污染。

2.2 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综观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关法律,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而且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事项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立法缺失。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如农村清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饮用水及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上,我国也存在立法空白点。另一方面,即使有立法,也由于相关法律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可操作性不强而被束之高阁。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水污染防治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标准》的规定大多是针对城市的,在农村很难适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保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3.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3.1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农村种植业由高度分散,转变为相对集中,这是科学发展种植业难得机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运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和缓控释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基地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轻和防止其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5]是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3.2 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

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把沼气与生态、与畜牧业、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其中“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6]。除此之外,畜禽粪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3.3 治理工业污染

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严控环保准入门槛,坚决不让高能耗、重污染项目通过。所有新上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向工业园区集中,集中控制污染。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环境,加强项目治理,影响生态、破环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严格要求企业的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并优化燃料结构,推广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的使用。3.4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

土地是粮食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我们的耕地资源,建立与完善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为此,我们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重点搞好小流域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搞好封山造林,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塘坝,搞好拦蓄截流,遏制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并通过环保设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次数,既能有效地控制工业用水,还可以减轻工业废水污染,一举多得。

3.5 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制包括诸多方面,当前既要整体推进,又应突出如下重点。一是要实行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环保统筹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并实行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的法律制度。国家应加快制定出台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地应依据农村环保的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尽快形成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大农村环保的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用法制增强环境保护的力量。三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保资金扶持机制。主要包括,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扶持、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扶持等机制。四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如建立农村排污收费制度.由各级环保部门依法足额征收、按规定使用和上交排污费;成立农村环境资源交易所,开展农村环境资源补偿交易,运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改变生态资源无偿提供、无偿保护,资源使用者低成本使用、无成本占用的现状。结语: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的乡镇企业造成的局部污染以及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而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根据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合理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推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陈喜红,姚远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解决途径[J].生态环境,2007,5:316-320.[2] 鲁敏,赵丽娅,刘华吉.武汉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4-9805.[3] 张伟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6:127-128.[4] 苏扬.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02 [5] 张会龙,刘克荣等.关于科学使用农药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6:110-112.[6] 许广恽.普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传播,2009,10:28-29.

第三篇: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探讨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及对策分析

史超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

5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本文通过对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提出了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治理工业污染、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等措施。关键词:农村,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而我国是一个农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较高的农业大国。历代党的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农”问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则必定离不开农村环境的建设。本文立足现实,通过分析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成因,从而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农村环境问题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排放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关注。同时,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不断加剧农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制约着我国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进程。

1.1 面源污染

1.1.1 化肥、农药和地膜的不合理使用带来土壤污染。化肥、农药的施用成为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重要途径,而这种“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是面源污染最为重要的来源。化肥年使用量4637万吨,按播种面积计算,化肥使用量达40吨/km2,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化肥对土壤和水体造成危害而设置的22.5吨/km2的安

全上限。农药年使用量约130万吨,只有约1/3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全国9.3万km2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并直接威胁到相关人群的健康。同时,农药的大量试用还会使土壤的生态平衡失调,一些杀虫剂会使青蛙、七星瓢虫等一些农业害虫的天敌直接被毒害,获由于食用了毒死的害虫而死亡,物种的多样性减少,破坏了农村原本就脆弱的生态平衡。另外,农用地膜带来的土壤污染和华北地区农村的秸秆和垃圾燃烧产生的污染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环境危害。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2003年地膜用量超过60万吨,在发达地区尤甚[1]。

土壤污染带来的后果比较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l200万t,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并且土壤污染会造成有害物质在农作物中累积,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各种疾病,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另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因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导致我国农产品出口被外方退货、索赔和终止合同的事件时有发生,部分传统大宗农产品也被迫退出国际市场,严重降低了我国农业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

1.1.2 畜禽养殖废弃物随意排放带来水体污染。部分农户散养了猪牛羊鸡等畜禽,其粪便没有经过处理或有效堆肥就直接施入土壤或排入湖河或沟渠。未腐熟的堆肥施入土壤,不仅不能增加土壤的肥力,还会毒害植物的根系,影响其正常生长,并造成了地表水的污染。据统计,每年畜禽排放粪便总量达25亿吨,全国已遭受污染的耕地面积为2000万公顷,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6,目前仍有1.9亿农民饮用水的水质不合格。

1.2 乡镇企业带来的环境污染

近年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为农村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成为了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由于乡镇企业工艺陈旧、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污染防治设施,使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这些乡镇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目前[3],乡镇企业污染占整个工业污染的比重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1l%增加到45%,一些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已接近或超过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量的一半以上。如果不能迅速规范,找出相应经济条件

下的解决办法,乡镇企业的污染不仅会延缓工业化进程,也会对环境安全乃至社会安全产生负面影响。

1.3 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资源逐年减少。我国近10年的人均耕地占有量由0.09公顷下降到0.08公顷,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且耕地递减的趋势难以改变:全国草原“三化”(退化、沙化、碱化)面积逐年增加,约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公顷的速度增加[4];农业野生植物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我国独有的物种正面临灭绝的威胁。同时,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大量外来有害物种传入我国,造成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因素。

2.农村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

低效率、低产出、高能耗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粗放型掠夺式的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贫困恶性循环的经济根源。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难循环和粗放经营为特征。消耗大量的资源取得暂时的经济增长,这既是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也是经济效益低下,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持续的关键因素。长期以来.人们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益,重眼前利益而轻视长远利益。另外,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方式落后,生产资料利用效率低,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污染。

2.2 环境保护法制不完善

环境保护法规不健全,导致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协调,环境保护没有落到实处。我国环境法律法规虽已成体系,但综观我国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有关法律,可以发现,我国不仅没有一部关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而且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具体事项上,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立法缺失。一方面,在某些特定领域的环境污染治理上,如农村清洁生产、畜禽养殖污染、土壤污染、农村生活和农业污水污染、农村饮用水及饮用水源保护、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均没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近几年来发展较快的农村城镇化给农村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乡镇企业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问题上,我国也存在立法空白点。另一方面,即使有立法,也由于相关法律在农村环境治理问题上的可操作性不强而被束之高阁。如《大气污染防治标准》、《水污染防治标准》、《噪声污染防治标准》的规定大多是针对城市的,在农村很难适用。加上地方保护主义,造成企业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保执法成本高、环保治理成本更高的不良现象。而且没有建立农业和农村自然资源核算制度,农村环境管理机构匮乏,环境职责权限分割不明确。

3.改善农村环境的对策

3.1科学施用农药和化肥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转移,农村种植业由高度分散,转变为相对集中,这是科学发展种植业难得机遇。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建立安全用药制度,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运用以虫治虫、以菌治菌等生物防治,采取诱杀等农业防治措施,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量。大力推广化肥的合理施用技术和缓控释肥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增加有机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快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加强基地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减轻和防止其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

农药和化肥的科学使用[5]是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广大人民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不论是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角度,还是从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进人国际市场竞争的角度来讲,科学使用农药和化肥,保障农业生产、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态安全,都显得尤为重要。

3.2 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

利用生态农业物能循环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广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态农业物能循环利用实质是生态经济系统,其核心是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它包括对农业秸秆和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以及对沼气、沼渣、沼液等分别利用。在畜禽养殖基地建设沼气池,即在充分吸收传统农业精华的同时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开辟了畜禽粪便资源化的新路子,综合发展生态农业,把沼气与生态、与畜牧业、与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其中“猪—沼—果”、“猪—沼—菜”、“猪—沼—鱼”模式就是运用食物链原理及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的典型例子[6]。除此之外,畜禽粪

便也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来源,应坚持畜禽粪便与化肥并重的原则。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利用和畜禽粪便还田的措施,达到发展生产和减少污染的目的。

3.3 治理工业污染

发展乡镇企业,首先要严控环保准入门槛,坚决不让高能耗、重污染项目通过。所有新上项目都要坚持环境影响评价,都应向工业园区集中,集中控制污染。要坚持在开发中保护环境,加强项目治理,影响生态、破环环境的项目坚决淘汰。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严格要求企业的燃煤锅炉实施脱硫除尘,并优化燃料结构,推广煤气、液化气、天然气等的使用。

3.4 合理开发与利用资源

土地是粮食之母,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十分珍惜我们的耕地资源,建立与完善农村基本农田保护区制度,加大耕地保护力度。水资源是农业的命脉,为此,我们要加快水土流失治理的步伐,重点搞好小流域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生物措施,搞好封山造林,保护水土,涵养水源;采取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塘坝,搞好拦蓄截流,遏制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工业用水并通过环保设施,提高工业用水的利用次数,既能有效地控制工业用水,还可以减轻工业废水污染,一举多得。

3.5 建立健全环保工作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农村环保机制包括诸多方面,当前既要整体推进,又应突出如下重点。一是要实行严格的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环保统筹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并实行环保问责制和奖惩制。二是要建立健全农村环保的法律制度。国家应加快制定出台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各地应依据农村环保的迫切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尽快形成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特点和实际需要的法律法规体系。同时,要加大农村环保的执法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用法制增强环境保护的力量。三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保资金扶持机制。主要包括,探索建立农村重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扶持、有机肥加工生产企业扶持、养殖业污染治理资金扶持等机制。四是应探索建立农村环境资源补偿机制。如建立农村排污收费制度.由各级环保部门依法足额征收、按规定使用和上交排污费;成立农村环境资源交易所,开展农村环境资源补偿交易,运

用价格杠杆和市场手段,改变生态资源无偿提供、无偿保护,资源使用者低成本使用、无成本占用的现状。

结语: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由于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落后而造成的面源污染、粗放经营重复建设的乡镇企业造成的局部污染以及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而越来越突出。因此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根据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合理制定正确的应对措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推进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陈喜红,姚远先,谢煜.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经济分析及解决途径[J].生态环境,2007,5:316-320.[2]鲁敏,赵丽娅,刘华吉.武汉市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保护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804-9805.[3]张伟文.浅析农村环境保护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6:127-128.[4]苏扬.应重视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三类环境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02-02

[5]张会龙,刘克荣等.关于科学使用农药问题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10,6:110-112.[6]许广恽.普及农村沼气池建设的对策和建议[J].科技传播,2009,10:28-29.

第四篇:浅析我国电子商务诚信问题及应对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我国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及应对方

姓名:杨进芬

指导教师:陈少克

专业:工商管理专业

年级:2011级

层次:业余专升本

完成时间:2013年 5月7日

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

浅谈我国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及应对方法

[摘 要] 诚信体系作为一切商务活动的基本准则,在电子商务活动中担负着重要使命。但是,在如今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中却出现了诚信严重缺乏的问题,且已成为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之一,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所以探索解决我国电子商务中诚信问题的基本方式,具有现实的意义。文章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分析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表现与原因,并就此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以求为营造良好的电子商务诚信环境服务。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诚信问题 原因对策

一、绪论

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电信网络进行的一种商务活动。它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和运用的产物;代表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是人类科技、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晶。近几年来,电子商务在全球贸易市场上异军突起,并已经深入到经济社会中的各个角落中。在电子商务领域,企业、消费者、银行等任何一方诚信缺失,交易就不能顺利实施。电子商务企业必须把诚信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深入到企业文化的核心。消费者利用电子商务完成自己的消费活动,是电子商务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其诚信问题是个社会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健康发展。因此,通过各种方法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商务中的诚信缺失问题,建立我国电子商务信用管理体系,为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信用环境,对推动我国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二、我国电子商务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

诚信,从电子商务登陆中国以来,一直都是电子商务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消费者同电子商务企业通过网络交流,双方很难有面对面直接沟通的机会。对于彼此的信任一般都是通过感受和体验等比较初级的手段,并没有成熟的体制或者适合的载体来支持开放性的真实信息的传递。于是,消费者无法准确的知道经营者的信用状况,只能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判断进行消费;经营者无法完全地了解消费者的真实程度,只能遵循着对方的需要和要求实现销售。在双方互相探索和尝试信用程度的集合之中,中国的电子商务难免有许多尴尬和无奈,千分之一的交易成功率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欧美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有很大的不同。欧美国家的企业经由MRP、ERP再到CRM,其信息化程度高,并且网络普及率高,社会信用体系良好,这些都为电子商务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中国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没有欧美国家企业高,企业应用意识不强,社会应用整体水平较低;中国的电子商务尚未形成成熟的法律体系和统一的标准;还没有形成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社会的信用体系也尚未建立起来。

由于网络信息本身具有虚拟性和流动性,其格式和媒体可以分离,参与电子商务的主体的诚信问题使得电子商务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难以保障。电子商务与传统的交易相比对信用的要求更高,要发展电子商务必须先加强信用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问题,最终将会成为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三、电子商务诚信存在的问题

1、网络商务信息的不真实

网上销售商品主要是以销售商的描述为主,有的网络销售商在网上夸大他们所售商品的质量,对商品的性能指标等描述模糊或者夸大其词,导致消费者不能得到与预期相同的产品。有些商家甚至出售假冒伪劣产品,使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

2、消费者的诚信意识淡薄

消费者不诚信的现象主体要表现有:注册提交的信息不真实,给企业的业务处理增加难处。恶意竞拍情况屡屡发生,有的人竞拍买下商品后不付款,由于会员注册的匿名性,他们可以通过另一个注册账户进行网上购物,所以对其恶意的竞拍没有任何惩罚性。同样,对于卖方,在网络交易的平台上,某个网络交易者大多具有多个较强的竞争对手,他们可以故意注册多个身份或者利用家人、朋友的虚拟身份与竞争对手以及自己发生虚假的交易行为,凭借诚信信息系统对对手诚信进行恶意的评价,对自己的诚信进行高度的评价,达到诋毁对手诚信,提升自身诚信的目的。

3、产品的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

在售后服务方面,顾客购买的产品一旦出现问题,便很难享受到应有的售后服务。其一,由于地域限制和法律未涉及到网上维权的问题,致使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过高,卖家会因此销售不合格的商品。其二,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损坏究竟由谁来承担尚且没有定论。虽然许多卖家在买家必读里面注明“如无质量问题概不退换,请购买前仔细斟酌”。然而质量问题并没有相关部门出示的统一标准,买家在收货后觉得有缺陷、残损,也会因证据不足而息事宁人。此外,网购普遍存在交货延迟的现象。这些都导致消费者对网购产生不良的印象。

4、通过网络进行诈骗

目前有许多网站并没有取得网络经销的资格,但却在网络上声明销售商品,当消费者在网站选购商品后,便让顾客向指定帐户汇款,因为绝大多数的网络销售是先付款后发货,等收到款项后便销声匿迹,因为其在网站上所留存的联系方式都是假冒的,消费者无法联系经销商,这些网站以此手段来骗取顾客的钱财。

5、客户隐私受到侵害

消费者在进行网上购物时需要将自己的个人资料提交给网站,例如姓名,联系方式和住址等等,以方便收货和接受服务。但是有些网站却将客户的资料随便散播,给客户的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对客户的隐私造成了很大的侵害,而且这种侵害有时会持续很长时间。

四、电子商务中诚信缺失的表现和原因分析

1、我国的诚信基础薄弱,导致电子商务社会信任度低

自从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以来,诚信问题一直存在于整个经济体系,社会普遍缺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意识和信用道德规范。现实社会中,假冒伪劣商品肆虐、虚假广告泛滥、合同履约率低、经理人缺少诚信、信用卡诈骗、对欠债追讨不力等诚信问题每天见于报端,几乎成了普遍现象。此外,在我国信用评价和监管机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也非常淡薄。电子商务参与者的诚信观念、规则意识的不强,彼此之间缺乏信任。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人与人之间防范多于信任,势必会干扰电子商务的正常交易,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

2、电子商务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

目前,我国虽已颁布了部分的网络法律法规,但有关于电子商务的认证体系、支付结算、交易规则和电子支付安全、隐私权保护、售后服务、网上打假等问题的解决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且我国关于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规范立法比较晚,还没有能对电子商务的交易主体形成强有力的法律保护。除此之外,我国缺少和信用制度直接相关的立法和有效的失信惩罚机制,因此难以对社会经济中各种失信行为形成强而有力的法律打击与规范。失信行为不会受到应有的惩罚,大大的阻碍了诚信问题的解决。

3、电子商务秩序至今尚未形成作为一个新型的商务活动空间,网络市场所具有特征决定了一些传统经营准则在网络市场中缺乏网民的认同,而一种能够被网民普遍认同的、具有广泛约束力的网络经济秩序尚未形成,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市场中的商务交往必然将处于缺乏规则约束的无序状态,因此在不知不觉中违背了商务运作的诚信原则。

4、电子商务交易活动的特殊性,导致客户的知情权难以保证

电子商务与传统的商务活动相比,具有高效,便捷的优势,但是也有其不足,那就是交易双方不能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顾客对自己所要购买的商品只是感性认识和想象。因此对购买商品的质量也就不能鉴定,只有当货物到达顾客手中时,才知道商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有些商家在收到客户的汇款后,便销声匿迹,或者以次充好,以假冒商品骗取顾客。顾客有过这种购物经历后,势必对交易的诚信度产生怀疑。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电子商务诚信缺失根源颇深,强烈地制约着企业电子商务各方面的发展,由此可以观察到,在我国信用评价与监管机制不健全的环境下,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诚实守信的意识还非常淡薄,因为人们失信成本很低,甚至说有时还不存在失信的成本,这使得部分人越来越不诚实、越来越不守信。但是无论是哪种原因导致的诚信缺失,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五、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1、提高消费者在网上购物的自我保护意识

诚信消费是在人们诚实守信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消费者和企业在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习惯于使用电子信用支付手段,如电子信用卡或电子汇款方式支付货款,电子商务的进程会大大加速。然而,由于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念的差别,中国大多数人还不会在短期内将使用电子信用支付手段购买商品的行为演变成习惯。千百年来,中国人在消费时,习惯于绝不借钱消费,习惯于用现金支付。如果让人们在网上购买商品并用电子信用卡支付,就等于让国人从用现金消费跨越到了用信用卡消费的阶段,直接进入了电子支付阶段,这未免强人所难。因此,需要积极稳妥地引导消费者采用先进的诚信消费手段。如果更多人接受了这种电子信用支付模式,就会逐渐将这种消费行为演化为习惯,而这种习惯会大大提高人们的诚信意识,会推进电子商务诚信机制的日益完善。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建设

信用是一个多视角、多范畴的概念,既然它是一个法学概念,就应该在理论和立法上不断完善它,因此完全有必要加强信用法制的建设。法律、法规作为诚信的最后一道保障,在不断完善现行法律体系的前提下,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和修改,可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同时,根据电子商务的环境和交易特点,建立电子交易法律和制度、电子支付制度、信用卡制度等。

3、建立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价和监管机构

因为电子商务在虚拟环境交易的特点,诚信问题成为公众或商家最为担心的一个问题,然而信用评价就是对卖方诚信的评估,因此公众与商家在网上交易前,很是关注卖方的信用评价。我国的信用系统严重滞后,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诚信管理体系,缺乏对失信行为的监督惩罚机制。对于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的网上交易活动而言,建立起以政府为背景跨部门(包括银行、公安等部门、工商管理、税务),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信用信息互联互通的企业与个人的信用评价和监管体系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六.总结

中国的电子商务是一个“市场机会与风险并存”的市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电子商务在企业的广泛应用,对于扩大贸易机会,提高贸易效率,降低贸易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应变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通过对客户的调查和事前、事中、事后的风险控制,不仅有利于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的风险,降低企业呆、坏账损失,提升企业的经济竞争力,而且还有利于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步伐,使我国早日成为一个高度发达的诚信国家。总而言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电子商务必将成为商务活动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叶依如,叶晰.浅析电子商务诚信体系的构建与实现[J].商场现代化,2007.2、张凤,张平.电子商务诚信机制建立与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6.3、石滨.网上交易的信用缺失及对策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2)

4、张卫东.网络营销理论与实务.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5、谢鹏.[3]许雄奇.赖景生.网络营销消费者心理和行为探析.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6、高维.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安全技术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7、杜江.电子商务中网上支付方式分类研究.商业研究.20068、杨德礼,王茜.电子商务的安全体系结构及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2003,29(1).

第五篇: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摘要: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现在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正视它,找出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方法。本文从实际出发,分析当前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关键词:水资源问题

应对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增多和气候变化等原因,水资源面临的形势越来越严峻,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阻力。我国当前水资源存在的问题如下:

1、人均水资源总量短缺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总量丰富而人均水资源量贫乏的国家。大大小小的河流遍布全国,尤其是在东部和南部形成了十分密集的河网。虽然河流众多,但是人均占有量却很少。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人均占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的国家之一。

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相差悬殊,与人口,耕地和生产力的分布不相适应。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比较大,人口比例也较高,耕地也比较多。长江流域以北地区,人口比例一般,但是耕地比例就很高,而他的人均水资源是比较少的。内陆河片,人口比例低,耕地比例也低,人均水资源却很多。我国水资源受季风气候影响,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匀,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水量的60%--80%。冬春季节雨水稀少,汛期(6-9)月径流量十分集中。

3、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全国污水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河湖污染有加重之势。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高度发达,因而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渣,所有的这些废弃物往往直接排放或倾倒入江河湖海,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造成了水环境的严重污染。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而水环境污染加剧的重要表现首先是地表水污染蔓延。目前,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了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

4、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我国现行水价偏低,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浪费严重。水价偏低导致用户对水的价格不敏感,节水观念淡薄,照成用水过程中大量浪费。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水的有效利用率低,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更低。

5、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森林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资源平衡受到破坏,一方面造成水源减少,一些地区连年干旱。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水土严重流失,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近50亿吨。

根据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可以采用以下一系列应对策略:

1、多种渠道找水

解决我国水资源紧缺问题,关键是要立足现实,充分发掘现有水资源的潜力。国家为了解决水资源的问题,想尽一切办法,提出了多种渠道找水的方法。表现在:(1)异地调水。如“南水北调”。(2)海里取水,大力发展海水利用技术。(3)留住雨水。如在山区,利用水库多蓄水;在平原地区,利用湿地、河道回补地下水;在农村,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沟渠塘堰正常蓄水功能;在城区,修建集雨工程留住水。(4)污水回用。添置相应设施进行处理,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回用。

2、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强化水资源保护。

加强水资源的法制建设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是要建立健全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有的《水污染防治法》、《城市节约用水管理的规定》、《水法》、《环境保护法》和《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规定》等法律、法规虽已体系化,但却未达到协调化和完善化,而且规定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够,缺乏相应的配套法规。法制建设的另一方面是执法。一是要加强执法管理,做到执法要严、违法必究;二是对有影响的违法案件公开处理,严厉打击;三是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执法监督。

3、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由于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使我国在防洪减灾、城乡工农用水、防治污染、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许多矛盾,造成水资源巨大损失和浪费。为此,国家级和各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和各省、市、县的水务管理机构,必须对江河上下游、城乡工农业用水、水量和水质、地表水和地下水、用水和防污等,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

4、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要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抓好工业结构调整,控制工业污染源;发展污水处理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净化处理成本;提高现有工业污染治理水平,推广清洁工艺和清洁产品。

5、提高全民族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1)加强宣传,提高公众水资源危机和节水意识。(2)突出节水重点,各级政府应从实际出发,对耗水量多、废水排放量大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改造,最大限度减少用水量和废水排放量,还要把节水任务分解到各个行业,不断强化监督工作。(3)制定节水政策。目前水资源利用率低下和浪费严重,主要是因为水费低,有些不用钱。应该把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实行有价使用,并按照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要求,制定各行各业水供应量标准,超出额度一律实行高价收费。(4)开发节水项目。如农业灌溉用喷灌技术。

6、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可利用率

我们要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以便提高水源涵养量。加强湿地保护,在允许的范围内,利用林地、草原、坡地等处理污水,使污水循环再利用,减轻污水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

7、节制生育,实行人口计划增长

人是水资源消费的主体,因而在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人口增长得越快,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就会越尖锐;同时人口增长所拉动的工农业生产对水污染的程度也会增加,从而使人均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就会减少。所以必须节制生育,实行人口计划增长。

要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矛盾,遏制水环境的继续恶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尊重科学、善待自然,按经济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水资源问题才会得到改善,社会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宁.浅谈水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四川建材,2011,(01)【2】 赵琳琳.浅谈对水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J】.水利科技与政治,2010,(01)

【3】 陈继兰.对水资源与人类未来的思考【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 【4】 张利平,夏军,胡志芳.中国水资源状况与水资源安全问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02)

【5】 王豪.水资源的挑战与我们的对策【J】.未来与发展,1997,(01)【6】 宇振东.水污染·水环境·对策【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1995,(06)

【7】 苏征耀.我国水资源形势及其应对策略【J】.水资源研究,2007,(01)【8】 卢丁贤.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J】.汕头科技,2007,(04)

【9】 王明华.我国水资源面临4大严峻挑战【J】.水资源研究,2009,(01)【10】吴泳.环境·污染·治理【B】.科学出版社,2005,1—1

下载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及应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我国的水资源问题及其应对策略摘要: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东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水,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现在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却越来越严峻,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调查报告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班级:20120814 学号:2012081405 姓名:付贺 指导教师:谢璐妍 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

    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农村环境问题及思考 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的良好发展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同时,农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业发展的成败。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日益建成,......

    有关钓鱼岛问题及我国应对策略的分析

    关于钓鱼岛问题及我国应对策略的分析 钓鱼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我国的这一立场有充......

    我国南海问题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我国南海问题的分析以及应对策略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在海洋问题上不断与周边国家产生摩擦与分歧,我国的海洋问题受到了我国政府和爱国人士的高度关注,而南海问题又是我国海洋问......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1、目的:了解当今农村环境问题现状,思考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有效途径,缓解农村环保问题。 2、调查对象:大新镇毛巾厂,新集村菜市场......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我的调查,农村污染主要表现为生活污水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生活污染。其中......

    关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环境的调查报告 姓名:娄佳南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工作方向)学号:2009110039 调查目的:通过对本村环境的调查,了解本村的生态环境现状,并且了解环境问题的起因。 众所周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