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石山小学:余林和
刘局长提出的“小学出彩 初中出名 高中出人”的思路无疑是给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学出彩”我认为关键还是要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关系着教育发展的整体质量,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
一是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教师管理机制。就农村教师队伍这一块来说,有这样明显特征: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就拿本人所在的乡镇来说,近10年内将有50多人到退休年龄,占现有全体教师人数的近三分之一。即使是新进的一些年青教师,也都是“音、体、美”等学科所谓“专职的教师”多,而这一部份教师与2000年以前的师范毕业生相比,不管在教学的能力,还是教学的基本功上都有一定差距。再者,几年后,可能也会出现 “语、数”学科教师的短缺现象,其他农村乡镇学校也都类似。一个人的年龄决定一个人的精力,许多年长的教师记忆力严重衰退,视力昏花,作业批阅迟缓,不要说学习新的理念了,就是原有的一些知识也都忘掉一多半了,所以,教学效果不会理想,并且占据所谓“编制”,新教师补充受阻。据此,我想是否能建立老教师提前内退的长效机制,距退休年限3年的人员实行内退,到法定退休年龄再正式退休,但内退人员也应该从内退之日起不再计算编制,这样既保证稳定,又有新的编制吸引更多的年青教师加
入,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中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教育就会有新鲜的血液及时补充,同时扩充编制,改变一直以来的“一师多科”“一师多能的”的教师配备制度,落实教师专业化的教育策略,把教师从应付多门学科教学解放出来,成为专心“经营”少量学科的任课模式上,教育就会变得更强壮,一举多得。
二是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所谓针对性,就培养教师的上课能力和上课技术,选择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教学理论对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更应该突出实效性,更重要的是建立长期培训机制,让教师在长期的培训中得到提高,不要“以考代培”,培训教师不要试图“速成”,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循环、反复的程。培训形式、内容、方式、要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学生,培训者要是课堂一线的专家最好,教师都喜欢一线专家的培训。一个脱离课堂的“专家”培训只能是苍白的培训,所以,教师的培训,应建立课堂一线专家培训机制,说白了,就是让站课堂的专家多参与对教师培训工作。
对教师的培训,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要企图让一线教师把理论水平提高的有多高,这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达到的,对教师的要求,正如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一样,那种人人都能写出论文的想法更是只能让教师通过“变通”的办法完成任务,所以教师培训,多一点实际最好不过了。
教师培训,有明确的长期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要把培养和培训长期坚持下去,这样也能显现培养效果。
第二篇:建议农村小学教师
建议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这样读读书
东台廉贻镇小学 杨兰凤
内容摘要: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会做几道题,会写几篇作文,成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量尺,然而语文素养需要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教师发展,学生才会发展,教师有厚实的语文素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慢慢会得到熏陶,得以培养。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厚积自身文化底气,就要读书。读哪些书?哪有时间读书?如何读书?笔者对部分教师的读书情况进行调查,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建议 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读书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经常引用高尔基的读书名言来激励学生读书,那,我们语文教师读书了吗?请看一段调查对话:
调查者:请问,最近您读了些什么书?
教师1:我们哪有时间读书?上课、备课、批作业,从早到晚安排得满满的,一周内空余时间还要用来批改作文,有空的话还要钻研教材,揣摩几道题。好久不读书了。
教师2:能读的书就是《江苏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坛》,从这些书里学些教学智慧,少走弯路,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师3:读读报纸,了解时下新闻,这就算读书。
教师4:上网可以搜索到一些书的内容介绍,短时间内才能读许多书,不必再花时间读原著,像《水浒传》,网上有学习提纲,书不读,一样讲题做题。
教师5:读整本的书,没时间,也没有合适的读书心情,《读者》《青年文摘》《小小说》等书有时翻翻,调整一下心情。
现在大部分教师知识海洋的水,只剩下能倒给给学生的那“一杯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因为没有积累,我们“杯中水”越来越少,我们用这有限的“水”能教出怎样的学生?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来自教师的熏陶和培养。我们教师不读书,只能死教书,教死书,学生死学习,学死知,长期以往,教师面对不同的学生却重复着同样的故事,教师成了教书的机器,只能学着参考书说几句话,只能照着别人的教案上几节课;学生成了接收的机器,只能解几道题,只能模仿写几篇无任何创新的作文而已!教师埋怨学生素质一年不如一年,学生学习兴趣一年不如一年。
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年轻人在一家伐木场找到了一份待遇不错工作。老板给了他一把利斧,并给他划定了伐木范围。年轻人很珍惜这份工作,下决心好好干。这一天,他砍了18棵树,老板表扬了他,他很受鼓舞;第二天,他干得更加起劲,但只是砍了15棵;第三天,他竭尽全力,可是只砍了12棵。年轻人觉得很惭愧,跑到老板那里道歉,说不知为什么,自己的力气越来越小了。老板问他:“你上次磨斧子是在什么时候?”“磨斧子?”年轻人悔悟地说:“我天天忙着砍树,竟然忘了抽时间来磨斧子!”
磨斧子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读书。观点的平庸往往来源于思想的平庸,思想的平庸往往来源于阅读的狭隘。苏霍姆林斯说:“提高教师素质的最好方法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 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时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 上课就越轻松。在《江苏教育》2008年第9期扉页中,李月 1 琴老师曾深有感触地说:“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拥有源头活水,滋润学生求知若渴的心田;只有读书,我们才能生成新的信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与传递;只有读书,我们才能引领学生读书;只有读书,我们才能促进学生发展;阅读能为教师的形象添一些厚重的质感,为教师的工作添一些巧妙与机智。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教书,热爱读书的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育人。”
古人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教育家说: “饱读诗书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但要想成为优秀的语文老师,非多读书不可!”面对学生,我们读书别无选择,社会呼唤我们教师“学高为师”,新课程标准呼唤我们成为爱读书的老师,这样才有资格“教书育人”。
一、读些什么书?
1、古典书籍要读。读《论语》明智,可学会如何做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可学会如何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可学会如何育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读《孟子》使人充实,小学阶段所学《拔苗助长》《学奕》都选自《孟子》,走进孟子,你又能汲取孟子之思索之精华。读《三国演义》使人思维活跃,读《水浒传》使人充满激情,读《红楼梦》使人赏心悦目,读《西游记》使人想象丰富。这些书属于文学书,也应该是每位教师必读的书。
2、教育名著要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洛克的《教育漫话》、卢梭的《爱弥尔》、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等,陶行知的、李吉林的,中国的,外国的都应该涉及。例如《给教师的建议》中揭示了许多我们正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什么上节课所讲内容在下节课复习时学生会遗忘?课上学生为什么会调皮、做小动作?你对学生讲有趣的事,学生为什么冷漠、漠不关心、不易接受?教育名著是教育家们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读教育名著,我们能从教育家的智慧中汲取营养,少走弯路,及早地学会教书育人的艺术,提高教育技巧,领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3、学生读的书要读。《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杨红缨系列》《哈利 波特》等,读这些书,我们能走进学生的世界,寻找与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缩小与学生的年龄代沟,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学生,从而减少教育教学中的障碍。
4、美文要读。古代美文诗词歌赋要读,这是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作为教师,名诗名句应该随口吟诵。现代美文要读,从美文中得到熏陶,从美文中捕捉文字的美,提高欣赏水平,拓宽思维品质,增厚文化底蕴。这样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你会才思敏捷,总之,教学有关的书要读,与教学无关的书要读。从教学杂志学到教学经验,从教学无关的书中拓宽视野,陶冶性情,活跃思维;情感类的书,使我们感情更丰富,理性的书,让我们看问题更深刻;学生爱读的书,让我们离学生更近,与学生的交流更亲切,与学生的关系更融洽;与别人交流书中的故事以及收获,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这一切来源于读书。所以说,我们教师是杂家,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读的书多,“杯里的水”越多,从而成为“源头活水”,我们的教育教学会鲜活、生动,我们的学生才会有兴趣学习。许多学生回忆老师的时候,总是回忆老师留给他印象深的地方,比如老师对书的热爱,熏陶他对书的痴迷,或者老师一句启发性的话语,让其终生受益等,或者老师渊博的知识让其佩服不已。我们也在读书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
二、读书时间从哪里来? 是呀,钻研教材、备课、作业、补差,太多的事情令我们教师焦头烂额。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如果细读这些建议,你会发现其实我们自己浪费了自己的时间!
1、学会工作,就是在节约时间
指导学生会学。我们大部分时间是在指导学生学会,比如上课时细致地分析课文,忽视了学生会学的本领的培养。也正因为此,我们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时间就在这匆匆里流逝。我们应该教给他们有用的学习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他们自能学习、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会学习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业中的订正少了,节约了我们时间;学生兴趣得到培养,学习能力得以开发,差生的问题迎刃而解,节约了我们的时间。
教学中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手段,辅助学生学习。学生自己看、说、用,比我们教师讲几箩筐的话要有效。有效的方法带来学习的高效,节约了我们的时间。
这些节约来的时间就是我们教师读书的时间。“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番话,该是对教师时间从哪里来的诠释,换种说法就是会教学的教师就有时间读书。
2、学会思考,就是在节约时间。
有位作家回忆自己的创作历程说,他写文章的时候,脑中早有雏形,所以他花在专门写作中的时间不多。换种说法就是他时刻在思考。我们教师的工作有连续性与长期性的特点,今天上班结束,不表示今天的产品完成,学生的、教学的、教研的等还有许多工作明天会继续,会重复,因此,思考对策对我们很重要。例如今天学生要背诵课文,我该用什么方法指导?安排在什么时间检查?再如,学新课文,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有了预先的思考,工作中直奔主题,得心应手,减少无用工作,时间就节约下来了。
3、学会读书,就是在节约时间
教科书、参考书给我们提示的只是一些浅表的入门知识,死读这些书,我们的思维越来越狭隘,我们的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学习的困难会越来越多。如果我们走出这些书,多读一些相关的书,那么对教材理解会增强,节约了钻研教材的时间;教育的技巧得到提高,节约了备课的时间。引用《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一个小故事:一位30多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有人问他花了多长时间来备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节课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读书,拓展了教科书的背景,减轻工作中的负担,节约了许多时间。
三、怎样读书
1、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书浩如烟海,要博览,就要选择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需要略读?比如文前我列举的一些书目中,学生读的书我们可以略读,教育名著根据自身的需要可以精读可以略读,一些中外文学名著要精读,如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等。
2记读书笔记与写读书感相结合 勤于做笔记是很好的读书方法,许多教育名人谈自己的成长,都自豪地感叹自己拥有一撂厚厚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读书时能进行一番思考,写写读后感,能提高自身的品词析句能力,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锻炼思维能力,增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读书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厚积”为了“薄发”,学与用要相结合。许多教育理论可以运用到教育实践中,让自 3 己成为“教育行家”,学着把身边的事写出来,让自己成为“作家”,边读书,边实践,边创作,你很快就能成为教师队伍中的“大家”。
愿越来越多的教师走进读书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江苏教育》2008年第9期小学教学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编译)
(此文2010年获江苏省“师陶杯”论文二等奖)
第三篇: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一、背景分析
当前,教育改革正向纵深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是关系学校发展进程、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的决定因素,不仅对促进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加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以及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我国农村教师的现状不容乐观,农村教师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非常脆弱,主要表现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缓慢,农村教师条件艰苦,工作压力大,自我发展空间狭小,农村新教师补充途径受阻;城市教师资源相对过剩,但向农村辐射与交流的机制脆弱。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巩固“普九”,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瓶颈”,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极不适应。正是基于此背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我校开展了《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的专项课题研究,希望以此为重点,带动区域内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二、工作基本情况
本课题是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运用型研究。针对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薄弱这一现实问题,试图通过文献研究、政策研究、理论研究、教师个案研究,揭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在教师特征、能力结构、培养模式等方面区别于城市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和成长规律。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农村小学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实施过程
研究主要依据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理论依据:政策法规依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引导、教育学依据、系统论的依据。实践依据:我校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一直非常关注,对科研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视。通过多种形式的科研活动,教师也受到了一定的培训。学校领导特别重视教育科研工作,这为教师们科研素质的提高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即作为研究的实施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在行动过程中研究,在研究状态下行动,注重实践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加强实践后的反思,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组织管理水平。此外还有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1)文献资料法:运用这一方法搜集国内外有关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研究的资料,经汇集筛选后,选取适合校本特点的理论或经验,为实施课题研究提供指导。
(2)调查法:用问卷、谈话等手段了解分析农村小学教师的困惑和需要。
(3)系统研究法。以教育哲学、系统论、协同论等现代科学方法论为指导,突出培训目标,整体构建运作体系,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力量,构建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运作体系。
(4)案例研究法:结合农村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和形成的个案,选取富有典型性的事例,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不断提高小学教师教育技能。
(5)经验总结法:适时适度到外地参观学习,不断总结借鉴他人经验。同时,也要特别注意总结自己培训、管理、研究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不断锤炼和推介,探求促进小学教师专业成长措施和方法。
四、研判与思考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1)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调查表明,被调查教师平均年龄46岁,平均教龄28年。这反映出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从教时间较长,进入了职业高原期,应继续进行能力提高培训。村小的教师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整体素质偏低。表现在学科专业知识不扎实,知识更新速度缓慢,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职业技能薄弱,不能针对教育现象中的某些问题进行选题,开展相应的教育科学研究活动。有的甚至连传统教育中的如何分析教材,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多种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等等,还没有做正确、规范,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成效可想而知。
(2)教师质量下降,数量上超编与缺额共存,人才溢流问题严重。自1985年全国中小学师资工作会议之后,我国就开始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十几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教师学历达标率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我们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学历不合格的教师比率仍然不小,并且达标率的上升比较缓慢,尤其是广大农村小学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所致,学历的达标率并未从根本上扭转不合格的局面。而且从另一方面说,这种形式上的达标并不代表教师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些农村小学教师的学历仍然是有名无实。(3)专业发展。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并没有把教师职业当成是促进社会与个体发展的神圣的社会职业,而仅把教师职业当做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并且还因为当前教师待遇的不高而满腹怨言。他们把教书更多地看作是“混日子”,每天上完规定的课程,剩下的时间一般会帮助家人做些小生意,还有些就是与麻将和扑克为伍。教师职业道德危机潜伏,这种消极的工作态度和人生态度也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教非所学”现象普遍,相当一部分学校、教师不配套,尤其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足,课程是按上级规定开设的,但教师不能保证,一个专业业生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在一些学校十分普遍。农村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薄毕弱,科研能力欠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自身专业化的发展。要积极促进城镇学校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鼓励和支持城镇办学水平高的学校与农村学校建立办学共同体,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和完善农村教师培训机制,进一步关注农村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的提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利用远程教育网组织农村教师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开展城乡教师的教学经验交流活动等,以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农村小学教师应该进行自我培养和提高研究,包括:自觉融入科研管理网络、自觉寻求发展提高平台、自觉反思改善教学行为。
农村小学的校本教研、研究型和反思型教师的培养和成长研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参与教研转化为日常规范,联系实践,发展为本,促进教师的发展性素质显著提升,营造成长发展的文化氛围,提升教师学科文化素养,全力打造适合研究型教师的发展环境,建立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进一步提高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交流空间和学习领域。
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创造性工作目标和策略研究应该做到以师德建设为先导规范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以学历培训型向以能力和素质提高为核心的创新型培训转变,以人才成长规律来规划教师的成长之路。
第四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
当前,尽管农村教师队伍的一些现状令人堪忧,但是,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深入调研、探索出一条符合农村教育实际的路子,就能够解决制约农村师资队伍发展的问题,实现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多种形式缓解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近年来,虽然通过招考等方式吸纳了不少合格的师范类和非师范大专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但人事部门可能出于对当地财政支付能力的考虑,招考教师数额往往要比教育行政部门实际上报的数额少得多,难以满足教学的要求。在教师仍然缺乏的情况下,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争取扩大招考名额,或争取大学生志愿者,或采取城镇教师支教等方式,先行缓解农村教师数量不足的矛盾,减少农村教师的工作量,让农村学校尽量不再聘请临时代课教师。
(二)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政治思想水平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有关法律法规和新的教育理论,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增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自觉性,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三)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以点带面,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工作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市、县、镇分别制定骨干教师队伍培训的长期和短期规划,加大培养力度,并建立骨干教师业务学习档案,实行登记制度,跟踪考核、动态管理,并为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教改实践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和经费补助。同时,加强对骨干教师的选拔、培训和考核,把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要为骨干教师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四)加大教师全员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综合素质。学校要组织教师参加自修、函授、进修等学历的提高培训,上级主管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各类培训不能走形势,弄虚作假,或能收费为目的。要让培训工作名符其实,真正让教师学有所成,学有提高,通过培训让教师不断提高文化素质。每名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在学历、普通话、教育技术、教育理论、教学能力、教育科研、个人特长等方面制定学习培训目标和措施,力争在三五年内达到预期目标,并实行人人过关。特别是一些“民转公”教师,更应注重其文化素质的提高,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苦练职业技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改革教法和教学过程,提高农村教师驾驭教学的业务能力。
(五)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学校通过学科组、年级组的研讨活动努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水平;通过进修、调研、外出学习、请专家讲学、请名师献课等方式,走出去,请进来,广泛开展教育科研活动;通过明确科研目标,落实具体措施,达到教师必须会研究(懂得研究方法)、能研究(有研究的能力和精力)、愿研究(有研究提高自己的愿望)的目的。以科研促发展,培养创新型教师。
(六)用健全的规范约束教师。“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必须建立一套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经全体教师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言行。
(七)深化教师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用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择优竞争的办法,优胜劣汰,并推行结构工资制,采取基础工资十课时工资+绩效工资的办法,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目标,增强教师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实现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保证农村学校必要的编制需求。
(八)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宽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保证。学校领导要努力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实施人性化的管理,以教师为本,努力为教师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管理更贴近教师的心灵世界,更贴近教师的职业心态。农村小学教师的生活是十分枯燥的,学校应当组织一些有益的集体活动来帮助教师调整心态。比如在重大节日庆祝活动中安排教师大合唱,可以有效促进教师心理愉悦,同时还能有效增强教师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利用休息时间组织教师篮球赛、乒乓球赛、钓鱼比赛等从时间和空间上加丰富了教师工作生活内容,让他们身心愉悦地投入工作学习生活中,减轻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九)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待遇。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在思想上帮助、业务上指导、生活上关心、行为上信任、工作上支持、决策上依靠教师,要理解、支持教师的工作,最大程度地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保障教师有稳定的收入。
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只有遵循规律,结合实际,积极进行改革才能打造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精)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石山小学:余林和
刘局长提出的“小学出彩 初中出名 高中出人”的思路无疑 是给我区教育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小学出彩”我认为关键还是 要把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提上去, 农村小学的教育发展关系着教 育发展的整体质量, 没有农村教育的高质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质 量, 而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又在教师队伍的素质。所以, 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非常迫切的和必要的。
一是制定可行的科学的教师管理机制。就农村教师队伍这一块来 说,有这样明显特征: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就拿本人所在的乡镇来 说,近10年内将有 50多人到退休年龄, 占现有全体教师人数的近三 分之一。即使是新进的一些年青教师,也都是“音、体、美”等学 科所谓“专职的教师”多,而这一部份教师与 2000年以前的师范毕 业生相比,不管在教学的能力,还是教学的基本功上都有一定差距。再者,几年后,可能也会出现 “语、数”学科教师的短缺现象,其 他农村乡镇学校也都类似。一个人的年龄决定一个人的精力, 许多年 长的教师记忆力严重衰退,视力昏花,作业批阅迟缓,不要说学习新 的理念了,就是原有的一些知识也都忘掉一多半了,所以,教学效果 不会理想,并且占据所谓“编制” ,新教师补充受阻。据此,我想是 否能建立老教师提前内退的长效机制, 距退休年限 3年的人员实行内 退, 到法定退休年龄再正式退休, 但内退人员也应该从内退之日起不 再计算编制, 这样既保证稳定, 又有新的编制吸引更多的年青教师加
入, 就会有更多的优秀中学生报考师范类院校, 教育就会有新鲜的血 液及时补充,同时扩充编制,改变一直以来的“一师多科” “一师多 能的”的教师配备制度,落实教师专业化的教育策略,把教师从应付 多门学科教学解放出来,成为专心“经营”少量学科的任课模式上, 教育就会变得更强壮,一举多得。
二是教师的培训要有针对性,要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所谓针对性, 就培养教师的上课能力和上课技术, 选择一些有实用价值的教育教学 理论对教师培训,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培训,更应该突出实效性,更 重要的是建立长期培训机制, 让教师在长期的
培训中得到提高, 不要 “以考代培” ,培训教师不要试图“速成”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长期、循环、反复的程。培训形式、内容、方式、要贴近教师、贴近课堂、贴近学生, 培训者要是课堂一线的专家最好, 教师都喜欢一线专家的 培训。一个脱离课堂的“专家”培训只能是苍白的培训,所以,教师 的培训,应建立课堂一线专家培训机制,说白了,就是让站课堂的专 家多参与对教师培训工作。
对教师的培训,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不要企图让一线教师把 理论水平提高的有多高, 这是不现实的, 也是不可能使每个人都达到 的,对教师的要求,正如教师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一样,那种人人都能 写出论文的想法更是只能让教师通过“变通”的办法完成任务,所以 教师培训,多一点实际最好不过了。
教师培训, 有明确的长期的青年教师培养目标, 要把培养和培训长 期坚持下去,这样也能显现培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