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浅谈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
中的作用
摘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重任,学风好坏直接关系到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社团是学生集体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活动阵地,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为例,讨论了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对学风建设的影响,提出了加强学生社团指导的建议。
关键词:学生社团;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作用学风是大学文化底蕴和办学理念的反映,关系到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效果。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担负着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重任,学风好坏直接关系到职教师资的培养质量。教育部《高等学艺术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yslwfabiao/校教学管理要点》指出:“学风是教师的治学作风和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要通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环境建设,逐步形成好的传统”。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学生社团作为第二课堂是学生主渠道学习的有益补充。因此,研究学生社团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由精英教育阶段转入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背景下,优质生源正逐渐向名牌学校集中,加之社会变化等各方面的影响,相对过去而言,扩招后的大学生素质明显下降。在职业技术师范类院校,这个问题显得更为严峻。虽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经济转型的关键,也是教育规划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的工作重心之一,但社会尚未形成普遍共识,没有认识到该类学校培养人才的发展前景。因此,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生源质量先天不足,生源结构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并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而影响了学风。
在校大学生中,现存的学风问题主要有:一是缺勤、迟到、早退、上课吃零食等不良现象较多;二是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考试经常“挂科”,自己却不以为然;三是一些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对专业发展不明了,对专业前景没有信心。
学习模式与学生社团的关系学风建设是学生、学校、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学风就是学习的风气和习惯。大学生学习有三种基本模式,即教师参与程度较高型、学生自主型、社会参与型。
教师参与程度较高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知识体系,学习采取逻辑方法组织,这里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接受教师的传导,进而逻辑地理解并演化成贮藏的知识。运用这种学习方式的主要场所是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学习场所,适合通识性的普通教育。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具有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特点,学生的学习内容涉及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心理特征的要求,学生的学习目标是要成为“双师型”一体化职教师资。因此,这种学科本位型课程没有考虑到学习者的培养需求和技能形成规律,难以激发该类学校学生的创造性和成长性。
学生自主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的需求、兴趣,学生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过程中创造意义、产生知识,所以,学习成果有赖于学生的主动介入以及丰富的教育环境。学生本位课程设计的最大特色是采取作业单元的组织形态,而不是知识分科,借助调动了学习兴趣、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具体活动使学生获得行为性知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抽象的、成体系的关于主体的知识。这种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自身拥有的直接经验去积极观察相关的事物、现象,而且能积极地利用间接知识展开问题解决活动。这里的现成知识不是作为无意义的片面接受,而是作为必要的因素主动地组织。
社会参与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学生是社会一分子,不能离开社会独立存在。学习是一种直接经验的活动,而且是一种集体活动的过程。课程必须凭借社会分析取得目标和内容加以设计,依赖社会分析而非学科或学生分析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强调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和社会问题解决能力。
从以上三种学习模式来看,大学生学习的第二类和第三类模式在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而大学生社团提供了最主要的组织和场所。学生社团的最大特点之一在于它的自发性,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学生自论文发表www.xiexiebang.com愿集合的团队,其宗旨是团结和带动各会员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促进社团的健康发展与社团成员的成长成才服务。因此,它是一个跨班级、年级和专业的学生组织,会员在其中不仅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与研究氛围,而且同伴间的交流也有助于他们在思想、心理、学习等各方面相互学习与相互影响,年级间的传递有利于优良学风的传承,专业型榜样则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社团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在于它是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桥梁,通过社会调查、献血、服务公益事业等各种志愿者活动认识社会,与各阶层沟通,将他们在课堂上学习的相关知识用于社会实践,加深对社科类学科的直接体验,触发学术性思考,同时学以致用的愉悦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篇:浅谈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浅谈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社团,是由在校学生自发组织的群众性团 体,是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角色。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 不断深化,学生社团发展规模日趋增大,活动内容朝 多层次、多渠道、高品位、全方位方向发展。
一、学生社团繁荣发展的动因:
纵观90年代中学生社团繁荣发展,其原因主要有两大原因:
1、社会因素:
中国社会正处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重要时 期,面对社会的巨大发展和变革,中华民族的日益强 盛,今日中学生倍感肩上责任重大;而高速发展的社 会,是以竞争来推陈出新的。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 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 质的人才能适应开放、多元、快速发展的社会。因 此,“以实力求发展”、“有实力才有发展”,已成 为新一代中学生的一种基本共识和前进动力,刺激着 中学生渴望成才和参与社会的积极性。这就为学生社 团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与发展资源,这为中 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2、心理需要:
随着社会文化信息传播的多样化和迅速性,校园 中的各种正式群体(如:班级等)已不能满足中学生 的多元化需求,他们希冀在社团活动中寻找到心理需 求的热点与共鸣点。
——求同的需求:由于感情上的共鸣、需求水平的相近、兴趣的合拍、性格的相似以及文化知识的相 当,引起相互吸引,结成让团。
——求异的需求:又称补偿性需求,即:力图从 他人的优点、特点来弥补自己某一方面的缺陷,而加 入社团。
——求通的需求:它能增强中学生参与学校管理 的民主气氛,沟通校方与学生之间的信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二、学生社团的特征:
一般说来,学生社团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自发性。学生社团的成立,主要来自同学 们的自发热情;
第二,自主性。学生让团的内部管理、活动设计和 发展方向,一般由学生自主决定,老师做好指导工作;
第三,群众性。学生社团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四,专门性。许多社团要求十分专业化的知识 或技能(例如管弦乐队、网页制作协会等),体现出 专门性的特点;
第五,松散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社 团成员一般享有退出社团的自由,人员组成并不稳 定;其二,有不少社团自生自灭。
三、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从我们的实践来看,大致有三方面的作用。
1、通过广泛深入的理论探讨,促进广大同学更 加理性地面对社会,更加深刻地反省自身,更加积极 地追求真理,从而为建立正确、健康的道德观、人生 观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氛围提供强有力的后盾。
在深入开展邓小平理论学习的工作中,在纪念上 海解放5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的“学习邓小平理论读 书会”积极发挥作用,分层次泛读、精读、研讨,读 好、用好《邓小理理论简明读本》一书,开展了“学 小平理论,解身边难题”的征文活动;我们邀请离休 老干部杨夏同志与我们青年畅谈上海50年的风风而 雨;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加深对邓小平理论的 学习。这不仅使学生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而且增强 了团员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校风、校园文 化氛围更是起了极大的推动与促进作用。
2、发动同学广泛投入社会实践,用自己的实际 行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从而净化自己的内心世界。学生会科技部组织的“创新——迎接知识经济的 挑战”科技节,“灵巧的大力神擂台赛”、“高空投
蛋竞赛”、“创造发明作品展评”等十几项科技活动 和竞赛,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培养了学生的创 新精神。
组织“万人捐帮万家,让特困家庭过好年”的万 人上街募捐活动,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希望工程”宣传、募捐、劳动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 活动,不仅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更加净化了学生 的心灵。
3、引导同学投入健康的文体活动,锻炼健康的 体魄,提高艺术的修养。
如:“九九重阳,登高比赛”、“小松鼠跳踢比 赛”、“校内篮球联赛”等活动,不仅锻炼了同学的 体魄,更是发扬厂我校“勇争第一”的精神。
“高一艺术沙龙”的成立、“拥抱新世纪”第七 届艺术节的召开,更是从不同侧面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当然,在社团活动中,必须注重对学生的指导,既要放手让学生组织、筹创,发挥其主体作用,但也 不能忽视对社团总方向的指导与把关。
四、我们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1、争取“支持率”。即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给以时 间、地点、资金的保证,确保让团活动的开展;得到学校 方方面面的支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必须努力争取。
2、坚持“自主性”。即建立学生“四自”体系,即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充分体现主体作用。
3、突出“主旋律”。主要体现两方面:一是以良好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引导,激发青少年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价值观念;二是促进良好的学风、校风的 形成与建设。
4、注重“多样化”。即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 中的一种高层次、高境界的文化形态,从内容形式等 方面都应体现高品位的特点。
当然,在开展社团活动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社 团本身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社团的自发性、松散性 的特点,导致让团组织的松散,活动力量薄弱等等,这 都制约着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我们必须积极加以引导,让学生社团的活动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支生力军!
第三篇:浅谈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修改意见
1、摘要部分没有写全(本文内容是。。。),参考文献在文章中尚没有标出
2、请控制文章重复率应低于20%
3、错误词句用黄色已经标出,请再通顺一下句子
浅谈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刘莹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句容
212400)
作者简介:刘莹(1977--)女,汉族,江苏省沛县人,苏州大学硕士,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就业指导、创业教育等学生工作的研究
【摘要】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中,学风建设有着相当显赫的地位,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学风建设做得好,能够大幅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辅导员这一角色的主要职责就是管理学生工作,因此,其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作用尤为关键。本文从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就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上的作用进行了深刻探讨,希望笔者的观点能获得大家的认同,为高校学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关键词】辅导员;高校;学风建设;作用 引言
所谓学风,指的是在长期的学习中,学生逐渐形成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对自己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都十分明确,能够严格遵守学习纪律的一种学习风气。从某种角度上看,可以把学风看作是一种氛围或者一种精神,这种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对于学生来说,学风的好坏与自己学习的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良好的学风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生往后的成长也大有裨益。学风是一种高校文化,它能体现高校的精神面貌和学生的学习概况,因此,各大高校都在狠抓学风建设,将其视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目前高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事物不断涌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良风气的形成变得十分容易,大学生普遍缺乏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所以,应该尽可能的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加快学校文化建设的步伐。然而,我国高校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前景不容乐观,正面临者极大的挑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现如今,很多学生并未在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遍缺乏远大抱负,在为自己制定人生规划方面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很多大学生正处在一种对就业恐慌,对学习缺少激情,对生活缺少热情的状态中,其未来发展令人担忧。[1]对于新生来讲,他们刚刚脱离了紧张的高中生活,迫切需要能够释放自己的空间,而看似轻松的大学生活正好能迎合其切实需求。刚开始大学生活时,学生们大多数都不能很快就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至于学习节奏的适应,就显得更加艰难了。这种状态一旦跨度过大,很让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退,注意力分散,原来高中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习观念也被弃之脑后,开始忙一些其他事情,不再是学习至上了。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大学就是以后步入社会的一个简单的过渡阶段,只要有了毕业证书,大学学习的目的也就算达成了,这是十分荒谬的。
(2)在高中时,学生都一心想能取得好成绩,对于专业的了解研究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对于各个专业的知识都十分缺乏,所以在填报志愿时,往往存在跟风的现象,同时由于受家庭、学校、亲朋好友的影响,很多学生都选择了自己不感兴趣甚至是十分厌恶的专业进行学习,所以,在专业学习时,排斥心理逐渐产生,再加上专业基础比较薄弱,使得大学生存在着“厌学”心理,听讲时注意力分散,学习积极性低下。
(3)有些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显得很迷茫,对于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清晰,致使学习过程中,未能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自主性不够,自我约束能力欠缺,自控能力弱,对于学校学习只是应付了事。甚至有的学生存在“慢慢熬”心理,认为拿到了大毕业证书就是大学生活的终结,是自己学习生涯的结尾,心想今后通过自己的毕业证书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学习的好坏并无太大影响。这种荒谬的学习动机致使他们经常出现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考前玩突击,实在是没招的同学甚至选择在考试过程中作弊。
(4)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辅导员的精心指导,[2]很多大学生慢慢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然而,在自我控制、抵抗外界干扰以及独立分析事情方面的能力依旧很弱,社会意识差,心理抗打击的能力薄弱,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也亟待加强。有些大学生由于受不良风气和环境影响,终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和外界的娱乐生活中,现今,沉迷网络等不良现象在大学生周边随处可见,有些学生由于沉迷的太深,致使学业荒废,无法继续完成在校学习,误了自己的前途,伤了家人的心。2.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学风建设上的作用
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管理者,辅导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作用显而易见。辅导员是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其工作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学生“三观”的养成,学习态度的端正,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影响甚远。因此,辅导员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
(1)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
作为一名辅导员,一定要狠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在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方面的作用相当显著。要想切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与学生打成一片,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认知学生的学习生活。当发现有学生遇到政治、心理等方面的问题时,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区分和处理。同时,辅导员还应该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让他们真正意识到自己肩上所背负的历史使命以及所需要尽的责任和义务,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为我国新时代迫切需要的四有新人。
(2)严格贯彻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若想建立良好的学校风气,学校应该制定出一个公平、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仅仅靠给学生开几次班会是无法使学校风气良好的。良好风气的形成,仅靠个人是不可能实现,它需要学生和老师以及学校领导的共同努力,所以,作为学生与老师间不可或缺的关键媒介,辅导员必须调动学校各方的积极性,使他们响应建设良好学校风气的号召,为良好学习风气的建立尽自己的一份力,做到了这个点,辅导员运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管理策略来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变得更加容易了。
(3)创建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为学生搭建发挥才能的平台
之所以要打造良好的高校学风建设,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学风建设中,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广大学生都是其必不可少的主体。一旦良好学风建立,学生能够从中大获裨益。学生是学风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因此,辅导员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加强学生的学风教育,积极为他们创造自主学习的平台,让他们自主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技巧,深谙其中规律。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来说,无论是学校管理水平高超、还是教师尽职尽责以及校园环境优雅美观,都仅仅是良好学风建设的外部因素,要想真正达到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端正正确的学习态度、获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产生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能依靠他们自身的努力,因为学生才是促进自己进步和成长的内因。居于这一特点,辅导员应该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身的学习成长不光与学校和老师的培养教育相关,与自己付出的努力更是密不可分。(4)指引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加强专业教育
现如今,在高职院校就读的学生中有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他们缺乏对所学专业正确认识的能力,有些学生甚至担心自己所学的专业没有前途,学习劲头低下,因此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尤显重要。辅导员应该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指引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让他们能够安心学习,踏实进取。[3]对于专业教育的实行,还应该遵循持续性原则,不可间断性教育,因为专业的认知本来就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教育起来也会比较难,进行持续性教育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专业的目的,并起到让学生真正热爱自己专业的效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的素质型人才。3.结语
总之,良好学风的形成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为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创造有利条件。然而,良好学风的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成不变、规规矩矩的,我们要在学风形成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要靠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方能共渡难关,共创佳绩。辅导员是良好学风建设这项工作的核心人物,作为辅导员,要系统了解学校现状,结合学校相关规则,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进行教育,从而充分发挥辅导员在良好学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镜怀.高职院校加强学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8(09).[2]张万春,周晓东.浅谈辅导员在高校学风建设中的作用[J].中国科技纵横,2010(24).[3]黄德杰,韩子玉.浅谈新生入学教育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6)
第四篇:如何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党员队伍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群体,大学生肩负着崇高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新形势下,要促良好学风的形成,必须以抓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在学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榜样作用,以点带面,在学生中形成能够带动学习、带动工作、带动集体、带动形象的良好局面。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和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党的希望和未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是党员先进性的主要表现,是党员质量和素质的重要标志,是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是大学生党员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加强学风、校风建设的客观需要,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大学生党员只有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才能成为高素质大学生的象征,成为广大学生学习和追求的榜样,成为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成为忠实履行“十八大精神”的楷模
思想方面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思想理论素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2、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具有为党的事业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努力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各种思潮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不迷信、不盲从。
政治方面,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讲稳定,加强党性锻炼,保持政治上的坚定与清醒,在思想和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1、拥护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学校的各项规定。
2、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定。
3、热爱祖国,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国家尊严,维护党和国家的团结统一。
组织方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正确行使党员权利,认真履行党员义务,组织纪律性强。
1、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
2、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和各项政治活动,自觉经受党内政治生活的锻炼,按期交纳党费。
作风方面,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诚实守信,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作斗争,大力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1、注重调查研究,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实事求是,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同学的意见,做同学的知心朋友,努力帮助同学解决困难,维护同学正当权益。
3、诚实守信,以身示范,坚决反对在学业考试、科学研究等方面弄虚作假行为,大力弘扬诚信之风。
第五篇: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法学院团委花瑞锋
一、社团的功能与作用
学生社团是现代教育中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教育模式, 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调主体间的精神沟通,大大提高了“学生-学生”之间的交往,顺应了教育发展的潮流。
学生社团已经不再是原来的简单的学生群体,它越来越趋近校园文化的中心,也不再是校园文化的附属品,而成为其建设的主力军。其自我教育的功能在校园文化中凸现出来,越来越成为学生自我教育、适应竞争社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载体。具体来说,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下列功能:
其一,社团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具有较好的教育、导向、凝聚、娱乐和参与功能,校园文化营造一种氛围,去感染、陶冶师生,使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慢慢地把文化精髓内化为风格、习惯、观念、精神。校园文化的形成与校园文化活动密不可分,而校园文化活动最直接的、最经常的组织者是社团。
其二,社团对校园文化的创造功能。社团活动对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创造功能。特色校园文化需要建立有特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其三,社团对校园文化的承载功能。社团作为承载校园文化的独特载体,通过长期的积累、沉淀,使校园文化具有深厚的底蕴,生生不息、传承不衰。
社团成员的群众性决定了活动参与面的广泛性,而其产生的自发自愿性则要求社团的活动方式和管理方式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灵活
性。此外,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隐性功能与其他载体也有所区别。
二、社团作用发挥的制约因素
1、高校对于大学生社团的发展和重要性缺少正确认识,对社团活动缺少必要指导和支持。社团缺乏高水平的指导老师和资金投入,组织学术性的活动难度比较大,活动往往停留在较低的层面。
2、校园文化系统的相对封闭性和管理机制的先天不足已经成为社团发展的主要瓶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团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从校方来说,目前各个高校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并不鼓励或者支持学生走出校门组织活动,不少高校的《社团管理条例》中有类似“社团一般不得跨校组织活动,如确有需要,须经社团申请由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明确规定;而且很多社团具体来说属于各院系团委的管理范围,如果跨院系的社团联合组织活动,指导老师、资金等问题往往需要特别进行协调;从学生社团自身来看,也缺乏联系合作的意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社团管理机制的先天不足导致社团活力不足,往往出现“一抓则死,一放即乱”的状况。
3、社团活动缺乏创新,易于落入俗套。有些社团组织的活动没有新意,没有能够真正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然后集思广益,多出好的思路,总是沿着陈旧套路交出的“应景文章”难免缺乏吸引力。
4、社团骨干的素质达不到高标准,有的负责人能力达不到要求,有的负责人任人唯亲,搞小团体,有的负责人收了会费之后也不精心筹划活动,平时难得露面。
5、社团活动的主体自身的不足成为社团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很多学生专业知识基本功不扎实,缺乏主动结合专业知识进行理论研究训练的意识;由于我国中学固有的文理分科,使得大学生思维模式
易于固定单一,加上不少学生平时忙于应付英语、计算机的考级,对其他知识不够重视,使得知识面越来越窄;不少学生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关心,对现实生活、个人前途的功利性考虑得多,对社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得少,所得更少,缺乏社会责任感;有些学生一味追求个性的张扬而忽视了集体合作的重要性,缺乏对集体的一种认同感和归宿感;不少大学生自觉获得新知识的能力不强,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增强的就业压力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心理负担加重,易于导致心理失衡。
三、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独特作用的有效途径
从观念层面看,首先,应正确认识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将社团建设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寻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对独立的社团之间的切合点。其次,不同类型的社团应发挥不同的作用。服务性和实践性社团、学术性社团、文体型社团应各有侧重。再次,应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团和社团活动,提倡适度参加,避免出现盲目从众、一哄而上。
从操作层面看,可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完善“一体两翼”格局,做好“三管”、“四有”工作,为社团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一体”指团组织,“两翼”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重视,加大关注、投入力度;做好“三管”即管思想、管政治、管社团负责人。在社团内部设立党团组织。如我院在大学生法学协会建立了团支部,通过会员选举产生支部委员会及支部书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团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政治教育与活动之中,达到既注重素质拓展,有注重凝聚人心,既突出活动的群众性,又不放松思想政治教育。“四有”即有一个规
范的管理机构,有一位指导老师,有一套奖惩方法,有一定的经费来源。
2、重视社团干部的培养,完善社团干部任用机制。组建战斗力强、称职的社团骨干队伍,为社团建设提供队伍保证。
3、多方筹集经费,加大投入,为社团活动提供物质保证。
4、加强社团开放性建设,拓展社团活动的空间。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系统的子系统,需要大系统相应的环境供给来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大系统对社团系统的环境供给包括人力、物质、资金、信息和制度保障等等,这些必要的环境供给对社团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仅仅依靠课堂教育和现有封闭校园文化育人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5、进一步扩大社团活动的灵活度、自由度,作到收放有度。学生社团应当和学生会的侧重点不同,在保证政治上的方向性和接受上级宏观指导的前提下,扩大社团活动的自由度和灵活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社团成员的实际要求举办类型多样、内容多彩的富有群体色彩有个性的社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继续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活力,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