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5篇范例]

时间:2019-05-14 05:30: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

第一篇: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

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2011年05月24日 07时44分00秒

来源:云南网

云南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云南省对《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贯彻意见时强调,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白恩培主持 会议还研究了文化体制改革等工作。

5月23日,省委召开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我省对《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的贯彻意见时强调,广泛动员、加强领导、完善规划,确保桥头堡建设顺利推进,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

省委书记白恩培主持会议。

今年5月6日,国务院批准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5个方面的发展战略定位,旨在更好地利用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已有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云南在国际国内区域合作中的区位优势,多方面挖掘云南的发展潜力,体现云南的发展特色,明确云南在我国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特色和应发挥的作用。一是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二是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和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五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意见》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 发展、对外交流合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确立了云南2015年及2020年的发展目标,并明确了7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工作重点: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支撑保障能力;二是依托重点城市和内外通道,优化区域发展布局;三是加强经贸交流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四是立足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外向型特色产业基地;五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六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七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建设稳定繁荣边疆。

《意见》从财税、金融、投资与产业、土地、价格和生态补偿、人才和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桥头堡建设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和投资力度;实行差别化的产业政策,对云南利用境外资源并且具有特色优势的项目适当给予倾斜;对于边境地区矿业与水电开发相结合、技术水平先进的清洁载能工业给予优惠政策;对云南省年度建设用地计划实行倾斜,保障重点工程建设用地;把云南作为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

常委会认为,《意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对于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省各级、各部门要广泛动员,宣传好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广阔美好前景、桥头堡建设的近期和长远目标、桥头堡建设的重点,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意见》的热潮,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要完善桥头堡规划,把桥头堡规划与我省“十二 五”规划紧密结合,与各部门的行业规划紧密结合,与现有的工作紧密结合,做到重点工作项目化,项目责任具体化,扎实把桥头堡建设各项工作向前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尽快建立健全桥头堡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督促检查桥头堡建设的进展情况,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查找不足并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指导,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努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常委会原则同意《云南省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要求尽快完善上报。

在传达全国文化体制改革会议主要精神及研究我省贯彻意见时,常委会认为,当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政策支撑和保障力度,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深化社会领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确保按时完成改革任务。按照我省文化体制改革任务,我省将在明年上半年完成国有文艺院团改革,并按期完成非时政类报刊社改革、党报发行体制和影视剧制播分离改革、全省广电网络传输机构转企改制和资源整合、电台电视台合并。同时我省将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十二五”末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的目标;以影视精品创作生产为突破口,推动一批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加强政策支撑和保障力度,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放宽资本准入条件,拓宽转岗途径,完善工商登记政策;加强组织领导,针对文化体制改革进展不平衡、现代企业制度滞后、政策措施落实难等问题,研究制定应对办法。

常委会在听取中央召开的部分省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 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专题座谈会精神传达后要求,我省各州市和省直部门要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自查,并由省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选派督查组进行调研督查,再接再厉抓好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扎实推进党的建设各项工作。(记者 谭晶纯 季征)

第二篇: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1

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是胡锦涛总书记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云南发展战略的最新定位,意义重大而深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德宏作为桥头堡前沿的一个重要门户,如何在全省一盘棋中准确定位,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我谈三点认识。党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加快沿边地区开放开发,加强国际通道、边境城市和口岸建设,深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这是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根据中央的精神,州委州政府紧扣州情,提出了“把德宏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黄金口岸”的战略构想,这对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沿边开放战略、不断拓展沿边发展空间、提升沿边开放水平,推动德宏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德宏在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备的优势

在打造桥头堡黄金口岸中,德宏具备独有的几大优势:一是区位条件佳。缅甸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在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德宏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我国陆地进入印度洋的一个最佳区位。

二是口岸基础好。德宏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讯光缆、9条输电线路联通缅甸,即将破土动工的泛亚铁路西线大瑞段、中缅输油气管道、中缅陆水联运大通道也要从这里出境。瑞丽姐告——缅甸105码、畹町曼满——东阳、陇川章凤——八莫、盈江那帮——密支那等多条跨境公路已建成通车,形成可“全天候”的沿边口岸群。

三是对缅交往深。德宏州内五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及周边国家同一民族跨境而居,文化习俗相近,长期友好往来、通婚互市、唇齿相依,具有深厚的人缘基础和文化积淀,中缅胞波情谊源远流长,一年一度的中缅胞波狂欢节为中缅两国的长期友好奠定了政治基础。

四是沿边开放早。早在1985年德宏便全境开放为边境贸易区,1992年后,德宏相继设立了畹町经济开发区、瑞丽边境经济合作区、畹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中国唯一实施“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的瑞丽姐告边境贸易区,成为中国实施沿边开放最早的地区。全州目前对缅贸易已分别占中缅贸易的四分之

一、滇缅贸易的五分之三以上,是中缅两国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

首先是区域位置佳。缅甸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南亚,走向印度洋的必经之地,在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德宏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达503.8公里,是我国陆地进入印度洋的一个最佳区位。

其次是通道建设早。历史上,德宏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的要塞,是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中印输油管道三大通道的出入口。目前,德宏州内已有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信光缆、9条输电线路联通缅甸。德宏州府芒市距省会昆明陆路640公里,空中450公里;距离缅甸新首都内比都670公里,最大城市仰光981公里,缅北重镇密支那90公里,伊洛瓦底江八莫港仅70公里,是中国通往印度洋最近的通道。二是口岸基础最好。德宏拥有瑞丽、畹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章凤、盈江两个国家二类口岸,9条公路、28个渡口、64条通道及1条国际通讯光缆、9条输电线路

再次是人文交融深和开放互动实。缅甸和印度东北部的掸、克钦、勃欧、阿萨姆等民族,与德宏州五个世居民族同语同俗,跨境而居,长期保持着友好往来。1985年以来,中缅双方地方间建立了涵盖基础设施、经济贸易、科教文卫、抢险救援、禁毒、司法等领域的合作机制。目前,德宏州对缅贸易已分别占中缅贸易的四分之

一、滇缅贸易的五分之三,是中缅两国开放合作成效最明显的区域之一。

二、德宏参与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总体构想

把云南建设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对处于云南对外开放前沿的德宏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作为桥头堡黄金口岸的德宏,其基本定位是:在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一个节点,三个基地,三个平台,三个窗口”。一个节点:桥头堡连内通外的重要交通节点。三个基地:桥头堡黄金口岸经济区生物特色产业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物流仓储基地。三个平台:桥头堡前端的金融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文化交流平台。三个窗口:桥头堡通往东南亚、南亚的经济窗口、文化窗口、友谊窗口。总体要求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服务于国家大局,服从服务于全省总体布局,深入研究、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全面推进。

三、德宏参与建设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建设重点

一是建设桥头堡黄金口岸的重要交通节点,德宏作为桥头堡前沿,要把交通基础建设放在重中之重。二是建设生物特色产业基地,把德宏建成全国最大的咖啡、坚果、柠檬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竹产业基地。三是建设绿色生态旅游度假公园,把德宏建设成为面向印度洋的重要旅游中转站。四是依托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把德宏建设成进出口加工基地。五是充分发挥桥头堡黄金口岸交通优势,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仓储基地。六是建设区域性金融服务平台,为桥头堡前沿提供金融服务。七是建设区域性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桥头堡前端信息服务平台。八是建设区域性文化交流平台。九是建设立体口岸体系,加快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完善以国家一类口岸为核心、二类口岸为支撑、省级通道为辅助,涵盖陆、空、水的立体口岸体系,便利、高效、有序的大通关体系

第三篇:努力把大理建成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发展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云南的一个重大发展定位和发展机遇,必将推动云南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大理作为云南省正在建设中的滇西中心城市,是云南西部的枢纽和中心,在桥头堡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只要把握得好,就一定能够获得更多更大的发展先机,迎来大理跨越式发展的春天。

一、桥头堡建设是大理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对加快大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大理是滇西以及云南面向东南亚的重要交通、物流枢纽及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从大理在云南、在西南地区所处的位置来说,建设桥头堡,对大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对推动大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将有效改善大理的通达条件,使大理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目前,中国向西南的海上贸易通道主要从东南沿海进入太平洋绕道马六甲海峡(经新加坡港)或巽他海峡(经雅加达港),再进入印度洋及沿岸各国。从中国东南沿海到上述沿岸各港口,比从云南经缅甸进入印度洋到达上述港口平均要多4000多公里。因此,中央提出实施桥头堡战略就是要新开辟一条从陆上通往印度洋沿岸的贸易大通道。结合西部大开发,国家和省将建设南亚、东南亚“四出境”国际通道,规划建设一批公路、铁路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必将进一步改善大理的对外通达条件,从而使大理的区位和地缘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将有效促进大理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大理的对外贸易和旅游发展的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的方向是东向开放,主要是面向太平洋市场的沿海开放。向西南开放,主要面向的是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欧洲东部等国家的全方位开放,面向的是印度洋市场。处于西南枢纽位置的大理,必将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要道,从而使大理从开放的末梢成为开放的前沿,使大理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进一步拓展,也将促进大理旅游业的进一步升温。

第三,将有效打牢发展的基础,推动大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在桥头堡建设中,结合西部大开发,中央必将加大对云南省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等方面的扶持,通过善抓机遇,抢抓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争取到一大批项目启动实施。特别是通过桥头堡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将为大理州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增强发展的后劲,推动大理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二、大理在桥头堡建设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大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面向西南的重要贸易通道。2000多年前,南方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大理成为中国和云南连结东南亚、南亚的纽带;1000多年前的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是当时世界上的14个大城市之一;60多年前修通的滇缅公路彰显了大理在滇西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大理虽无接壤国家,但在建设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大理具有便利的交通通达条件。境内楚雄至大理、大理至丽江铁路和楚雄至大理、大理至保山、大理至临沧高速公路以及大理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进一步巩固了大理在滇西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楚雄至大理铁路扩能改造、大理至瑞丽铁路、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全州已形成了铁路、高等级公路、航空结合,城乡连通的交通网络。在桥头堡大通道建设中,无论公路还是铁路走向,大理都是其中重要的节点和枢纽。

――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广泛的贸易交流基础。近几年来,大理州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迅速,双边贸易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为大理州最大的贸易伙伴。2009年,大理州与东盟国家的一般贸易额达4920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0%。大理的纺织品、奶粉、啤酒、农用拖拉机、低速载货车在周边国家很受欢迎。同时,州内的祥云飞龙公司、鹤庆科鑫矿业、永平云森木业等企业又从缅甸、越南等国进口矿石、木材等生产原料,大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交流非常活跃。

――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良好的投资合作基础。1996年以来,大理州先后引进了嘉仕伯、新加坡三德集团、缅甸福星、泰国国王食品等一批知名企业到大理投资,累计利用外资1.2亿美元,其中来自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就达9000多万美元。同时,大理州还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力帆骏马集团在越南合资建立了车辆装配厂,建立了营销网络。路桥一公司与缅甸签署了投资5200万元的公路承建合同。近年来,大理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投资合作还在不断扩大。

――大理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有着密切的人文交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大理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不断加深,先后有老挝、泰国、越南、缅甸、新加坡、印度等国家的1100多批次的友好团队到大理考察访问。大理还成功举办了gsm第十二届部长会议等多项会议交流活动。教育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在不断扩大,每年在大理学院留学、进修的东南亚、南亚学生、教师、官员达600多人。大理新世纪中学还与泰国一所中学签订了教育交流合作协议,建立长期互派师生交流学习机制。大理州与东南亚、南亚国家间的友好往来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大理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和特色产业优势。大理有丰富的旅游、矿产、能源、生物资源。全州风景名胜旅游点区达130多处,已发现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种类多、储量大。境内可供开发水电装机容量达1000多万千瓦,全国海拔最高、装机容量西南第一的风力电场就在大理。生物多样性使大理成为著名的核桃之乡、梅果之乡、乳牛之乡。全州以烤烟、蔬菜、经济林果、乳畜业等为重点的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机械、轻纺、建材、食品、制药等产业得到重点扶持发展。目前,在凤仪创新工业园区已建成了云南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主要面向东南亚市场。全州烟草、旅游、能源、矿冶、建筑建材、优势特色生物资源加工六大支柱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桥头堡建设中有产业加工基地的优势。2009年,大理州接待海外旅游者35.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0466万美元,入境游客中东南亚游客占海外游客的27%以上,占大理入境游客市场的第一位,因此,大理也是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

三、抢抓机遇,努力把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

桥头堡建设是大理的一次重大发展机遇。大理州将用世界视野、全球思维来审视大理的发展,抢抓机遇,紧紧围绕“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州、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旅游二次创业生力军、滇西城镇化进程领跑者”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州、工业强州、文化立州、旅游兴州、和谐安州”的发展思路,努力将大理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滇西中心城市,全国一流、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重点将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扎实推进桥头堡建设,打造滇西中心城市。

(一)着力推进内外通道建设,构建立体式的互联互通四大网络。参与桥头堡建设,关键要构筑连接内地、通达境外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十二五”期间,大理州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着力改善重大基础设施条件。一是着力打造交通网络。配合支持和全力抓好在建的泛亚铁路西线大理至保山段、大理至丽江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开工建设泛亚铁路中线大理至临沧段和大理至攀枝花、大理至普洱高速公路,加强州内“1+6” 城市群快速通道、大理市轨道交通等项目规划和申报,大力实施乡村通畅通达工程。同时加强航空通道建设,认真做好滇西国际机场选址、规划、申报等前期工作,积极申报大理机场为口岸机场,进一步构筑起州内通畅、通达境内外的交通航空互联互通网络。二是着力打造物流枢纽网络。合理布局物流网络,在大理市构建商贸集散地和物流信息结算中心,在祥云、弥渡交界一带重点布局一批大型物流仓储区,在上关、永平规划2个物流次集散地,形成完善的现代商贸物流体系。重点实施好凤仪物流中心、滇西物流商贸城和昆钢物流商贸城建设,抓好滇西建材物流配送中心、大理物流园区货运枢纽站、滇西成品油储备库等项目的实施。三是着力打造能源网络。重点是加快骨干电源点、新能源、骨干电网建设和城市、农村电网改造步伐,加快建设滇西输配电基地,实现一张网全覆盖、输出应用安全可靠。积极配合做好中缅油气管道、大理至保山和大理至丽江成品油管道建设,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云南省重要的区域性能源输送基地。四是着力打造信息网络。重点是加快推动信息化在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应用。积极实施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快信息传媒、电子商务等发展,努力打造“数字大理”。

(二)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集中力量抓好滇西中心城市建设。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桥头堡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推进城镇化,加快滇西中心城市建设是大理在桥头堡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集中力量、坚定不移地加以推进。重点是抓好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物流、教育、医疗、旅游5个专项规划的实施,构建以大理市为核心,洱源、漾濞、巍山、弥渡、祥云、宾川六县为补充的“1+6”城市群的空间发展格局。同时培育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集镇和旅游、商贸、现代农业、手工业、生态园林特色小镇,初步形成分工合理、功能完善、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现代城镇体系。集中力量加快州府所在地下关城区的改造提升,重点在城中村改造、交通改善、绿化、亮化、美化和完善城市功能上下功夫,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加快洱海以东山地新城区和凤仪工业园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抓实项目落地,改善城镇基础设施。

(三)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产业支撑体系。外向型优势特色产业是桥头堡建设的重要支撑。“十二五”期间,大理州将立足资源、区位、产业基础等优势,进一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巩固壮大传统产业,培植发展新兴产业。一是烟草产业。推进现代烟草农业发展,努力把大理建成全国知名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支持卷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份额。二是建材产业。积极引导水泥行业开展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积极拓展市场空间。大力发展石材加工产业,开发各种轻质、高强、多功能新型建材。加快非金属矿及其制品开发,积极发展新型墙材。三是矿冶产业。在严格环保准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新兴矿冶业,抓好锌、铝、铁金和铂钯等金属矿的深度开发。并借助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有利时机,在祥云布局打造中国西南矿产品交易中心。四是机械制造产业。以力帆骏马公司为龙头,在大理创新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大理汽车城,做大做强汽车、拖拉机产业集群,积极发展重装设备、低压电器、电线电缆等其他机械制造业。五是旅游产业。加大旅游二次创业重大项目实施力度,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推动大理旅游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康体等多元化转变,把大理建成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六是林产业。加快发展核桃、红豆杉、速生丰产林等重点林产业,加快林下资源、林药、林纸、木材、木雕、家俱等林产品深度开发。七是商贸物流产业。加快物流园区基础建设步伐,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现代物流、仓储、配送企业和商贸批发市场等项目,把大理建成滇西商品集散贸易中心和重要物流枢纽之一。八是轻纺产业。重点发展纺织和服装、包装印刷、民族旅游产品加工等产业。积极促成“浙江轻纺产业园”项目落地,加快发展棉纺产业。九是重化工产业。发挥“矿电结合”优势和中缅油气管道建设机遇,发展天然气化工、硫酸、盐和乙烯、氮肥、甲醇等化工产业。十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培育发展生物制药、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生产服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十大产业的培植壮大,把大理建成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外向型优势特色产业基地之一。

(四)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大理的优势在于区位,出路在于开放。必须充分利用桥头堡建设这个平台,不断优化区域经济合作和扩大对外贸易,推动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台阶。大理州将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营造一流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周边国家和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落户大理,使大理成为投资的乐土。同时将加快“走出去”步伐,巩固传统市场,积极拓展新兴市场,继续深化同东南亚、南亚以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和孟印缅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昆交会、广交会等平台广交客商,拓展市场,努力扩大大理州的液奶、农副产品、民族工艺品、中成药、机械产品在东南亚、南亚、西亚市场的份额。

(五)着力推进交流平台建设,深化和拓展交流合作领域。完善的合作平台和良好的合作机制,是推进桥头堡建设的重要保障。大理州将充分发挥大理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高度重视教育、文化、会展等交流平台和窗口建设。一是拓展对外交流渠道。在对外交往中有意识地推介大理州的投资环境,有重点地在周边国家选择有特色的城市与之建立友好城市,积极为拓展外向型经济服务。充分利用东南亚、南亚国家在大理学院留学生较多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推介工作。二是提高教育交流水平。按照“巩固东南亚,拓展南亚,延伸西亚”的思路,以大理学院、大理滇西技师学院、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平台,吸引更多境外学生到大理留学、进修。积极支持大理学院等学校以校际合作等方式加强对外合作交流。三是加强文化交流。充分发挥鸡足山佛教文化、民间文化、茶马古道、三月街民族节等文化品牌的影响力,积极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四是开展会展交流。充分发挥大理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宜居优势,积极争取东南亚、南亚有影响的常设性论坛、展洽会落户大理,努力把大理打造成为桥头堡上的重要会展基地。

(六)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推进桥头堡建设的基本前提,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大理州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推进洱海的保护治理,加快推进洱海流域低碳经济试验区建设。积极发展森林生态产业,全面推进“森林大理”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5%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5%以上。加强环境资源保护,实施好“七彩云南保护”大理行动计划和滇西北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国家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管理,重视生态恢复,推进土地和矿产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倡导低碳文明生活方式,建设绿色生态低碳宜居大理,使大理成为西南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建设桥头堡,大理在行动。大理各族人民正在抢抓新的历史机遇,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举措参与桥头堡建设,努力建设滇西中心城市,通过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大理必将从滇西腹地开放的“后方”快步走向开放的“前沿”,迎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作者简介

何金平

何金平,男,白族,1964年1月出生,云南省玉龙县人,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8年11月入党,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州长。

1984年7月至1985年12月,任丽江县农技推广中心农科员;

1985年12月至1988年9月,任丽江县政府办公室秘书;

1988年9月至1990年7月,在云南大学政治系行政管理学专业学习;

1990年7月至1993年2月,任丽江县拉市乡党委副书记、书记;

1993年2月至1994年2月,任丽江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1994年2月至1995年3月,任中共丽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1995年3月至1996年12月,任中共丽江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1996年12月至1997年1月,任丽江地区行署副秘书长;

1997年1月至1999年10月,任丽江地区行署秘书长;

1999年10月至2002年12月,任中共丽江地委委员、宣传部长(其间,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任支部书记);

2002年12月至2003年6月,任中共丽江地委副书记;

2003年月至2006年8月,任中共丽江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其间,2003年至2005年连续三年被考核为优秀公务员);

2006年8月至2007年6月,任中共丽江市委专职副书记;

2007年6月至2007年11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代理州长;

2007年11月至2008年2月,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十一届人民政府州长;

2008年2月至今,任中共大理州委副书记、十二届人民政府州长(其间2008年3月19日至4月18日在上海浦东干部学院参加全国地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城市科学发展”专题研究班学习;2008年11月1日至5日在北京参加由国家民委举办的全国民族自治州州长经济管理专题研究班学习)。

第四篇:把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把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按照中央要求,结合集团公司实际,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在分、子公司和基层单位中开展。搞好第二批活动,是落实中央从严治党要求的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对于我们巩固扩大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力促改革 助推发展

――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到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部署,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也将对企业改革发展和运营机制带来重大变革。要把全面深化改革各项举措落到实处,攻克体制机制的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必须大力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依靠职工群众。我们要坚持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和深化改革工作相结合,推动整治“四风”顽症和破解改革难题相结合,建立完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体制机制,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共同把改革蓝图变成现实。

――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到夯实基层基础,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推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量工作在基层,落实集团转型发展战略的责任在基层,完成集团工作会的各项部署重点也在基层。组织好、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能有效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抓基层打基础就有了宽广的平台和有力的抓手,就能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使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服务职工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到有效解决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基层单位不等不靠,先行先做,立行立改,“四风”问题有了一定的改观。但是,“四风”问题依然存在,有些还比较严重,职工群众反映强烈,直接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影响了党在职工群众中的形象。在第二批活动中,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建立防止“四风”问题复发的长效机制,让职工群众看到作风方面实实在在的变化。

――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到整体实现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同第一批活动相比,第二批涉及的单位和人员更广、领域更宽、数量更大,同职工群众联系更直接、更紧密,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加具体尖锐,任务也更加艰巨。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作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够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处,形成经常抓、长期抓的工作机制,得到职工群众认可和支持,实现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搞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关系到做好企业各项工作的良好精神和作风的建立。目前,集团公司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今年一开始,我们面临的经营压力就非常大,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需要全体干部员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共渡难关。开展好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就能够进一步锤炼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和作风,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业绩观,进一步强化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意识,形成做好“五篇文章”,打造“四个国电”的合力,为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提供重要保证。

找准问题 对症下药

在第一批活动中,我们所列举的问题,应该说在基层单位也普遍存在,有的方面可能更突出、更特殊。从专题调研看,公司系统二级单位、基层企业存在的“四风”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在形式主义方面。一些干部的业绩观和发展理念存在偏差,质量意识、效益意识不足,为了企业级别和个人待遇,盲目追求规模、追求速度;工作满足于现状,因循守旧,缺乏创新,不能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新要求;贯彻上级要求简单机械,照猫画虎,结合本单位实际不足,存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问题;有的单位存在会议多、文件多、评选表彰多的情况,喜欢热热闹闹,热衷于搞仪式、讲排场。

二是在官僚主义方面。有的干部没有基层工作经历,对基层工作不了解、不熟悉,服务基层的意识不强;有的干部处理问题主观臆断,刚愎自用,“拍脑门”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直接联系群众不够,有的表面上接触群众多,但深层次关注职工思想动态,关心职工利益不够,做群众工作的办法不多;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作风粗暴、方法简单的情况;对职工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不研究政策,不正面引导,有的甚至缺乏耐心、矛盾上交。

三是在享乐主义方面。存在畏难情绪,缺少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对困难工作不敢管、敏感问题不敢讲、矛盾难点不敢碰,工作执行力不强、落实不到位,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失之于松,不作为现象仍有发生,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得过且过的懒政思想;贪图安逸、怕苦怕累,不愿到生产一线和艰苦岗位锻炼;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上“懒”、能力上“庸”、作风上“散”、纪律上“软”,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

四是在奢靡之风方面。有的干部“官本位”的思想比较严重,搬门子、跑关系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认识不到位,对“三公”消费及费用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甚至搞变通;勤俭节约意识淡薄,摆阔气、大手大脚的现象时有发生,职务消费仍存在铺张浪费的问题;存在超标准配备办公用房,超标准配备公务车辆、公车私用等现象;有的仍热衷迎来送往、层层陪同,搞超标准接待,等等。

这些问题,各单位在第二批活动中要重点关注,结合自身实际,对号入座,认真查摆,深刻剖析,切实解决。

抓住重点 力求实效

中央下发的《指导意见》,强调着力解决“四风”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力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我们要抓住这个重点,结合企业实际,正确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要正确处理开展好活动与做好中心工作的关系。在第一批活动中,我们不仅认真做好三个环节的规定动作,切实解决“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而且注重查摆发展理念、投资管控、管理经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背后的作风因素,切实加以解决,确保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可以说,把改革发展、管理经营各类问题背后的作风因素找出来,认真整改,是第一批活动最大的亮点。

在第二批活动中,我们要发扬这一经验,找到开展活动与推进中心工作的结合点,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用改革发展的成果来检验活动的成效。

二要正确处理巩固现有成果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通过第一批活动,我们构建了贯彻群众路线、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这是很重要的一项成果,我们要加以巩固。但也要看到,随着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集团公司的改革也将步入深水区。我们要利用第二批活动的契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构建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相吻合,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相适应,与建设一流综合性电力集团目标相匹配的体制机制。

三要正确处理反对“四风”与深化“惠民工程”的关系。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集团公司党组聚焦“四风”,制定了24 条具体措施,总体上执行良好,得到了职工群众的拥护和认可。反对“四风”,重点是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不仅不能影响职工合理合法的正当收入和福利待遇,而且要加大“惠民工程”的实施力度,不断改善一线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同时更要注重在素质提升、职业发展、心理关爱等“精神惠民”举措上下功夫,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根本利益,让职工群众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

四要正确处理集中开展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只有几个月,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集中整改。要警惕一些同志抱有“一阵风”的思想和“闯关”的意识。要正确处理集中开展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的关系,对查摆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做到分门别类,区分轻重缓急,能马上解决的就立行立改,暂时未具备解决条件的要认真谋划,列入中长期计划加以整改落实。

对于活动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固化下来、巩固提升,形成贯彻群众路线、改进作风、推动工作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把内蒙古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把我区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旅游业推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拉动经济持续增长的综合性、先导性作用,努力将我区绿色、富集、独特、优质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市场需求旺盛、发展潜力巨大的经济优势,做好资源转化增值这篇大文章。我区将重点围绕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及“旅游+”战略,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采取有力举措,全力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

第一,树立战略眼光,明晰发展思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今年的旅游发展大会为我区旅游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围绕“加快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我区旅游业具体发展思路如下:

一是优化总体布局。综合考虑区位交通和旅游资源分布特点,提出全区旅游业发展“1450”总体布局。“1”即以大通道和万里茶道为轴线的“一廊一脉”旅游总格局;“4”即林草文化四季全生态旅游、环京津冀草原风情旅游、敕勒川现代草原文明旅游、水沙胡杨秘境探险旅游等四大优化发展片区;“5”即蒙甘宁、蒙晋陕、京津冀蒙、黑吉辽蒙、满二跨境等五大合作共建协同发展区;“0”即呼和浩特 ― 包头、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锡林郭勒、赤峰、兴安、巴彦淖尔、乌海 ― 阿拉善、通辽等十大特色旅游基地和100个品牌景区、100条精品线路、100个特色旅游城镇、100个文明旅游示范村的“四百”点线支撑体系。

二是提高“六项比重”。到2020年,全区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15%以上;旅游业总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提高到5%以上;旅游脱贫人数占脱贫总人数比重提高到17%以上;游客购物消费占旅游消费比重提高到30%以上;乡村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提高到23%以上;冬季旅游人数占游客总数比重提高到25%以上。

三是构建“六大体系”。构建“全景式规划”的旅游分布体系、“全季节体验”的旅游产品体系、“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共建共享体系、“全产业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全方位服务”的旅游服务体系和“全区域管理”的旅游综合治理体系。

四是实现“六个转变”。即从单一景区(景点)建设向全域统筹综合目的地转变,从旅游资源分散开发向整体开发转变,从观光旅游为主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致高效旅游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部门管理向党政统筹推进转变。

五是抓好“十项重点工程”。突出抓好旅游精品创建、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提升、“旅游+”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富民扶贫、城镇旅游全域化建设、旅游信息化促进、旅游营销与市场开发、管理创新与服务提升、旅游商品开发、自驾车与低空旅游建设等十项重点工程。

第二,明确主攻方向,创新发展举措。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战略部署,坚持转变职能、融合互动,品牌引领、打造精品,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原则,提出如下举措:

完善工作制度。完善旅游产业发展综合协调制度,在自治区旅游局改设为旅游发展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健全由专职主任、副主任和相关部门兼职委员的综合协调制度,推动工作职能由单一行业管理向产业促进和综合协调方向转变。以国家旅游局“1+3”(旅游委+旅游警察、旅游工商分局、旅游法庭)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为基础,结合我区实际,创立“1+4+X”(旅游委+旅游综合执法局、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旅游工商局+多部门旅游联合执法)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模式,先在全域旅游示范地区试点成功后,逐步向全区范围内推广。

实施“旅游+”战略。以消费升级为引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大力推进旅游与相关产业和领域融合发展,构建“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拓宽发展空间,扩大消费领域,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和领域转型发展。如,推动旅游+生态、养老、健康、研学、城镇、文化、商品等,激活一批新领域;推动旅游+一、二、三次产业,创新一批新业态;推动旅游+金融、科技、互联网、交通等,用活一批新工具完善一批新设施。

深化旅游开放合作。一是深化与蒙俄等的国际合作,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和“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等平台,利用好中蒙俄三国五地旅游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中蒙俄旅游双边、多边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边境旅游试验区和跨境旅游合作区建设,组织举办中蒙俄青少年赴对方国家参加旅游夏令营活动,支持旅游企业开展我区与蒙俄的旅游包机和开通旅游专列;密切与港澳台、东南亚等旅游交流,加强与欧美、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合作。二是加强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合作,围绕产品开发、线路打造、品牌营销、客源互送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加强与周边省区的旅游合作,共同开发跨区域旅游产品。三是推动各盟市间的旅游合作,打破行政地域界限,以资源组合、景区联合、线路整合、产业聚合为牵引,推进各盟市间旅游合作。

打造旅游精品。一是突出精品景区景点建设,大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设国家旅游度假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行、乡村旅游、人文旅游等旅游示范区和基地;同时,围绕特色旅游、潜力客源和特殊群体,打造沙漠汽车越野、低空飞行、胡杨林观赏、航天体验、盐湖养生、冷极体验、星光音乐会、做一天牧羊人、私人农庄牧场、徒步探险、骏马骑行、“自然冰雪+民族风情”等特色旅游产品。二是努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围绕北疆天路、冰雪天路、蒙古源流黄金线等品牌线路,构建跨区域、跨盟市、跨国界旅游线路体系,完善线路功能,提升线路民俗文化内涵,推动绿道建设,努力打造100?l精品旅游线路。三是积极培育精品旅游服务,各盟市、旗县(市、区)根据实际需要,在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车站、机场等建设旅游咨询中心和游客集散中心,完善区域性游客救助、集散、咨询、投诉处理、休憩、导游服务、餐饮娱乐等服务功能。以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为重点,加强旅游停车场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提供免费停车服务。继续推进“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厕所全覆盖工程,使符合国家标准的旅游厕所数量、分布与游客需求相适应。

注重品牌营销。一是推出“643X”旅游品牌,即六大口号、四大区域品牌、三级品牌线路、多个品牌景区建设,对内蒙古的地域文化和资源特色进行精准的提炼和概括。二是强化央视广告的品牌形象宣传,突出“壮美内蒙古?亮丽风景线”品牌形象,进一步提升内蒙古旅游知名度。三是深化与中青旅集团合作,提高营销专业化水平;创新网络营销模式,精准开展网络、微信、微博营销。四是强化对京津及周边八省区精准营销,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西南地区旅游合作,以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为重点,推动国际旅游营销。五是加大节庆和冬季宣传促销力度。

推进“周末内蒙古”旅游。推进乡村旅游与城市休闲有机对接,设计周末旅游线路与营销主题,绘制休闲旅游地图和服务指南,加强推广宣传,引导“内蒙古人游内蒙古”,吸引周边省区游客到内蒙古度周末。重点对城市周边、公路沿线、少数民族聚居区以及与周边省区交界地带乡村旅游产品进行整合提升,建设乡村休闲旅游集聚区,打造一批特色小镇、特色乡村、休闲营地和欢迎中心,构建“周末内蒙古”乡村休闲服务体系。

(责任编辑/ 许美芳)

下载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中国向西南开放的[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