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双语经典诵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双语经典诵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重温经典诗以言志,文以载道。这个春天,英语环球推出经典诵读系列之“家国天下”,只为传承那从未断流的文化血脉和家国情怀。那些独具魅力、鼓舞人心的文字,让我们读给你听„„春 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Spring Viewby Du FuOn war-torn land streams flow and mountains stand;In vernal town grass and weeds are overgrown.Grieved over the years, flowers make us shed tears;Hating to part, hearing birds breaks our heart.The beacon fire has gone higher and higher;Words from household are worth their weight in gold.I cannot bear to scratch my grizzling hair;It grows too thin to hold a light hairpin.(许渊冲 译)朗读者林少文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资深英文播音员,金话筒奖得主。小斐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新生代主持人。赏
析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因在长安时一度住在城南少陵附近,故自号少陵野老,其诗因立意高远、忧国忧民而流传千古,被称为“诗史”。《春望》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pentasyllabic regulated verses),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当时,长安被“安史之乱”叛军焚掠一空,满目凄凉。看到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诗人不禁触景伤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封报平安的家信就是人们最大的期盼。
但是,还有一种特殊的家书却是在与亲人诀别„„这封革命烈士陈觉在就义前写给妻子赵云霄的诀别信就是其中之一。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我们虽然是死了,„„死又何憾?——陈觉
陈觉,原名陈炳祥,1903年出生在湖南醴陵;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0月14日在长沙牺牲,年仅25岁。1929年3月26日,陈觉的妻子赵云霄留下襁褓之中的女儿,镇定地走向刑场,牺牲时年仅23岁。在这封信中,陈觉清楚地写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家国情怀:谁无家人,谁不爱家人?但是为了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幸福,我甘愿一死,死而无憾。
其实,这样慨然赴死的又何止陈觉、赵云霄?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呼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冯庭楷(1923-1946)
虽赴汤蹈火而不辞,刀锯鼎镬而不惧。——贺锦斋(1901-1928)这些年轻人,牺牲的时候都不到30岁。他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只留下泛黄的信笺,记载着他们的信仰与情怀。说起那些感人至深的诀别信,你还想起了谁的名字?
欢迎留言分享。每周六我们都会推出一期经典诵读,同时分享上一期优秀网友的作品。第四期
优秀网友作品
你最喜欢谁的作品,请为TA打call!活动规则
第二篇: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
2016年高考作文素材:家书抵万金
整理:fcs2002 老奶奶27字家书感动网友 家书抵万金仍需传承
中新网北京11月4日电(唐云云)昨天,你有没有被一位67岁老奶奶写给孙女的家书所打动呢?短短的27字里,亲人的爱和关怀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其实,家书,原本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分量十足,曾国藩、傅雷、鲁迅、丰子恺等名人所写家书带给世人诸多教诲,至今感人至深。而今,在网络时代,家书似乎离我们远了。为何不让充满温情的家书重回我们的生活,让传统的家书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呢?
王诗佳奶奶的“27字家书”。
家书是亲人的关爱
据《扬子晚报》消息,11月1日,扬州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的王诗佳意外收到一封来自祖母的家书,全篇只有27个字:“多吃点,不要减肥,晚上不要出门,照顾自己,常回家,给你做你爱吃的。”歪歪扭扭的铅笔字,没有标点,六个简短的句子,组成了这封“超短”的家书。
谈到这封家书的起因,王诗佳说:“前阵子事多,心情压抑又不愿意说出来,没处发泄。后来写了长长的一封信,寄回家,真的没想到奶奶会一字一字地看完,还给我写了回信。我抱怨了那么多,奶奶只是简简单单几句话,而又是她常对我唠叨的那些话,一封回信让我感受到了平凡中最不平凡的爱。”
王诗佳自小被奶奶照顾长大,祖孙俩感情很深。但这次,王诗佳根本没想到“半文盲”的奶奶会给她写信,更何况奶奶已经有近60年没有碰过笔、认过字。老人家是戴着一副老花眼镜,凭借几十年前的记忆,询问请教了左邻右舍,经过多次模仿,才写出来的。
家书可以调和矛盾
感动人的家书不只有王诗佳奶奶的这一封。前不久,《重庆晚报》就曾报道过“父亲写家书化解与儿子15年恩怨的故事”。15年前,因为罗华放学后又没按时回家,父亲罗志明拿起竹棍、农具冲向他乱打。罗华离家出走来到重庆,一走就是15年。
15年中,罗华从打工仔变成了火锅店老板,心里还是恨父亲。罗志明则满怀内疚,却只能从妻子那知道一些儿子的消息。在这期间,罗华结婚,罗志明偷偷给了3万元彩礼。今年10月,得知儿子开了火锅店,罗志明买了一张硬座火车票,坐了26个多小时来到重庆。
在火车上,只有小学文化的罗志明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这是他第一次写信,信里有不少错别字,可是每个字都是他最想对儿子说的话。
罗志明找到了儿子开的火锅店,选一个最偏僻的位置坐下,点了不少菜。结账时,他让服务员给老板转交了一封信。而老板见到信后情绪崩溃,泪流满面,父子15年的恩怨瞬间消散。
家书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
家书还记录了父辈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是家庭教育的组成部分,激励子女奋斗、成长。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八九月份,一封宁波父亲写给即将上北大儿子的信在微信朋友圈传疯了。这封家书的作者是浙江某旅游公司高管陈晓冬。
陈晓冬介绍,写信是为了完成北大布置给家长的作业,一方面记录孩子的成长历程,另外跟广大家长分享一下育儿经验。
这是陈晓冬第一次给儿子写信。在这封家书里,网友们看到了一个懂事、独立,对人生方向有着清晰把握的孩子形象,更看到了一段对孩子的选择理解、包容、尊重和支持背后的深沉父爱,很多人更因此反思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得当。
儿子立志要考北大,陈晓冬说,在做出支持儿子决定那一刻,自己同时也做好了与儿子一同承受失败的心理准备,“儿子有自己的理性选择,我们要强扭,让孩子做有悖于他意愿的事情,结果不一定会好。况且,即使失败了,这也是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没啥大不了的。”对他来说,儿子有梦想有行动,这才是难得的为人品质。
虽然儿子成绩很好,但陈晓冬并不认可“成绩至上”的观念。他觉得,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格、健康的身体,拥有自己良好的兴趣爱好,远比成绩重要多了,“这是孩子将来在社会的立身之本。”
互联网时代家书在衰落
看了小编的介绍,家书的作用这么多,那你是否给父母写过信呢?且看宁波大学大一新生给父母写信的一则消息。今年中秋节期间,在学校的组织下,该校阳明学院2015年级的2907名新生分别给父母写了一份家书。这本来该是一件充满温情的事情,但没想到却多了些许尴尬。为什么呢?
家书寄出去不到一个星期,学校陆续收到了50多封退信,家庭信息不详细、(收)寄件人没有写姓名、收寄件人位置写反了„„各种奇葩的理由层出不穷,让负责本次活动的阳明学院辅导员王智腾哭笑不得。
“这个活动我们搞了6年,前几年的几届学生很少出现这种状况,”王智腾说。而95后的这一群学生,处在互联网时代,现代通讯十分发达,他们多应用微信、QQ等即时聊天软件,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联络方式,书信在不断退出他们的世界。
专家:家书传承的是文化元素
那么,家书为什么要传承?又该如何传承呢?中国人民大学家书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秘书长张丁在出席某活动时曾表示,家书作为唤醒沉睡“文化记忆”的重要载体,传递着真情,“中华老底子通信方式应该传承下去,其所蕴含的文化更加值得深思。”
在他看来,家书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和情感,传递信息就可以解决沟通问题,传递情感就可以增加亲情。此外,家书文化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传递真诚和爱,只要双方以真诚的态度,写出最真诚的语言,表达出对对方的关爱之情,甚至连婆媳关系都可以处理好。
张丁强调,有些家书内容本身并不以训导、教育为主,但由于其见证了先辈的一段历史,铭刻着深刻的生活记忆,折射出美好的道德情操,承载着丰富的家庭文化,而成为家庭乃至社会教育的重要素材。
张丁称,家书文化传承并不是回到手写家书年代的老路,而是要把家书所蕴含的文化元素传递下去。“重阳节、中秋节都可以写一封家书,家书的称号、自称,这些小细节都包含着文化的传承。”
文学评论家张颐武则称,“家书体现一个声音,一个活着的声音,在家书里面看到的,就是活着的中国„„”
著名主持人赵普也曾在参加活动时讲道,“家信要传递的可能已经不仅仅是纸上的文字,不是着墨,而是心里我们究竟要为什么样的传统文化而接力的一番思考。我希望家信和家信文化能够传下去,传什么?起码要让每个中国人有宁静的心灵,要让中国梦是真正的脚踏实地的能够抓到可感知的中国梦,我们要接力的目的就达到了。”
中国原创音乐领军人物李春波也曾表示,“跟当今碎片式言语的快捷沟通形式不同,家书不仅具有厚度更具有温度,它是思想和情感的沉淀。我知道做父母的收到儿女寄来的家书那种喜悦心情无法替代。”
谢觉哉家书
从晚清秀才到民国教师,再到成为最早追随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被尊为“延安五老”之一的谢觉哉,一生历尽中国现代史的变迁与沧桑。《谢觉哉家书》涵盖谢觉哉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的115封家书,文字生动情感真挚。纵贯近半个世纪、集亲情乡情于一体,本书从一个家庭的变迁映射出一个时代的动荡与革新。
致何敦秀,自延安
(1939年9月8日)
敦秀:
初①来信:“今年十月祖母六十正寿,望祖父回家。”回家,暂时不可能;寿文呢,应该写一首。
四十一年前的秋天,我和你结婚了,那天,不记得谁在房里唱“送子”,我的外公拉我进去,说是什么“大事”。现在我俩的孙男女都已十多岁了,你看时间过得多么快!
四十一年当中,我在外的日子占多半,特别是最近十几年,天南地北,热海冰山,一个信没有也不能有。最近可以通信了,但回家的机会,还得等待。如果是平凡女子的话,不免会悔不该嫁个读书郎,更悔不该嫁个革命者。
你是个不平凡的女子,记得那年fowxo②队闹到家里,谁都跑了;你都独自一个和他讲理,气盛理直,把那些要放火烧房子的丘八③骇住了。又自我出亡在外,反革命找我家里出气,通缉呀,没收呀,你一个妇人要应付这些横逆,听说你一点不惊惶,处置得还好。有朋友来信,说你有丈夫气,其实,平凡的男子不一定比得你上,假如你不是生在这样的社会,读了书,不包脚,那你的本事,会比我强!
家庭生活儿女婚嫁的事,我从来没有管过,现在更来不及管。这付繁重的担子,压在你的肩上,已把你压老了罢!我呢,连物质上给你的帮助,都很少很少,这是对不起你的事!
可惜得很,我虽然敬爱你,却不能喊你做同志,因为社会制度的原因,使得我俩的精神隔离开了,因而也把我俩的形体隔离开了。
再过一十九年即是我俩结婚的六十周年纪念,老话叫“重谐花烛”,要重新拜堂行礼。那时候,也许不要到那时候,革命已经成功,国安家泰,我能够告老还乡,重温夫妻旧梦。等着罢,这不是空想,而是可能达到的。
前信教你从满六十岁那天起,不要再“斩猪草”、“提猪食”了,少管些事,安静过日子,心里放宽广些,吃得好一点,包你活得更长久。
我近来身体很好,裤带子松了三四寸,每天读书做事,可以上十点
钟。请你不要挂念!
一九三九年九月八日,你的丈夫在一万里外于日本强盗飞机猛炸之下写成,隔你的生日尚有三个月。
焕南 于延安 初,指孙子学初。fowxo,系指保安团,大革命失败后为国民党清剿共产党的地方武装组织。
丘八,指匪兵
致孩子们,自北京
(1957年1月30日)
亲爱的孩子们:
我想对你们说几句话。
你们应该很好地爱护书本、图画、报纸和杂志。假如谁不爱护,就要批评他,帮助他改正。不管是小人书、教科书,还是课外看的书,看的时候不许把书面、画面弄皱;不可进了中学就丢了小学的书,进了高年级就丢了低年级的书。
下面来给你们讲点故事:
宋朝的大学问家司马光——就是那个打破缸救出来落水小孩的人,他接力的书很多,不管看过多少次,书还像新的一样整整齐齐地放在架子上。
另外,还有一个“徒读父书”的故事,讲战国时代的赵括读了父亲的书,不知道用。但从“读父书”三个字上,我们知道父亲的书儿子读,儿子的书读后孙子读,他们是如何爱护书啊!我小时候读的书,很多是我父亲——你们的祖父读过的。我没有把它们弄坏,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些书,一九五四年谢放回去,说书都找不全了,我听了很难过。
我在列列这样大的时候,把书乱七八糟地塞在屉子里,被你们的祖父看见了,把我骂了一顿,并亲手给我整理。从此以后,我把读过的书,放在一定的地方,书坏了就补。
在延安,我对书报是很注意的。几年的《新中华报》、《解放日报》没有失掉一张(退出延安时埋在真武洞,被胡军挖出损失了)。到北京后,我没有功夫亲自管理书了,这个工作,现在需要你们来做。
望你们注意并学会做!
你们的爸爸 觉哉
一九五七年一月三十日
致儿女,自北京
(1962年3月8日)
致子女:
一、看过去,看别人。
从搬家谈起,我不反对搬家。如果必要,房子要修理或让给别人住。我们可以搬到比这还好或比这不好的地方去。
有一个观点必须改正:这个房子是很好的,不要因有点点子毛病,就叫嚷起来。应该知道:不论吃的、住的、穿的好坏都是比较出来的。我们要看过去,看别人。
年纪大的孩子,你们住过延安的房子(定定、飘飘),住过乡里老家的房子(瑗),到北京住过大四眼井的房子,内务部的房子,虽然都不坏,但哪里比得上现在住的房子。论吃与穿也要看过去。我家是地主,我又是有职业的人,我到北京才穿上绸内衣,还是人家送的,手表我以前没有,现在你们穿绸内衣了,戴手表了,七七没有表,可能也会要了。皮鞋,我记得一九三七年去兰州搞统战工作,公家给我买了一双皮鞋,到北京为了接待外宾才买第二双皮鞋。那时我快七十岁了。你们小小年纪就穿皮鞋,且已穿过不止一双。我国出牛皮并不多,皮鞋供应怎能不紧张。
我们的吃,尚不大好,但已比过去好。我的老家是地主,吃得饱但并不那么吃得好。至于你妈妈的老家,靠替人家推磨,靠做小生意,靠捡人家红薯,土里遗下的小红薯,有一顿,没一顿。你舅舅不是因没饭吃,小时候就跑到军队当勤务吗?你妈妈也不是因为穷才参加革命吗?那样的生活,你们是难以想象的。你妈妈要经常对你们谈谈。总之,看过去,我们现在的生活,已经是我们预想不到的了。
说到看别人,你们应知道现在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吃不饱穿不暖,没有房子住。北京的生活,你们是看到了的:有的人一家子住在一间房屋里,农村的老百姓有的一年吃不到油,北京市居民也只分到四两油。鸡蛋、肉是很难买到。你们舅舅那个院子里就是这样。
我们是共产党人,你们是共产党的子女。共产党是人民的勤务员,要帮助广大人民能过好日子,要工作在先享受在后,当广大人民还十分困难的时候,我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应该感到不安,而绝不应该感到不足。
我在某招待所的房子里写的诗,有:“愿速化为千广厦,九州男妇尽欢颜。”因为住在那样好的房子里,不能不想起许多人民住的破烂,甚至还没有房子。“广厦”“欢颜”字眼,是杜诗上的,杜甫诗:“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思念的“天下寒士”,我们思念的是“九州男妇”,有范围的不同而已。
还有这样的两句唐诗:“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有点像我的现在:老了,身体不健康,应该退休还乡了(上句)。现在人们还有不能安生的,我们每月却领高的工资。这都是人们身上来的,因而不能不有点惭愧。
你们妈妈给我作新衣服,搞吃的,总说:“你快八十岁了,还不穿点吃点?”我说:“我们吃穿已很好了,再好就要过分了。”意思是指此。
你们好些是大人了,应该懂得道理:
一、看看自己,看看广大人民,作个比较。
二、人民培养了你们,你们将来怎样报答人民,即学习好本事,能做个好的人民勤务员。
享受要与过去比,与广大人民比,不要把将希望的事在现在少数的人实现;不能超过群众或超过太多。如超过或超过多了就要自己警惕。
二、要自己动手。
从买车票谈起,瑗儿的车票买重了,要退。原因是自己没亲自去买,为什么不去呢?是我有警卫员害了你们,害得你们车站的门向东向西,买票的排队情况,都不知道。
凡自己能做的事,都要自己动手。扫地,洗衣服、煮饭、炒菜、院子里挖土种菜、都要做,做惯了,就闲不住,身体也会强壮。你外婆是劳动人民,七十岁了,一早起床就找些事做,身体也很好。
我老了,在这方面不能亲自做你们榜样,但能做的我还是做。
三、对人宽,对己刻。
把难做的事给自己,易做的事给人家。要照顾别人困难,宁肯自己省些。讲个故事:长征时有个时期,我和徐老不在一队,那个时候吃的困难。徐老遇着我,把他带的吃的东西,全部给了我(一共也不过二三斤)。要他留一点,他不肯,理由是他那个单位弄吃的还容易点(其实也并不容易)。徐老满六十时,我送他的诗:“是谁都束腹,赠我竟倾囊。”是指此事。很值得你们学习。
四、爱惜东西。
写毛笔要爱护毛笔。写完把笔洗洗,插入笔帽。要爱护书籍,看完要放回原处。要爱惜自己的衣服、鞋子、被褥、用品等,要知道“来之不易”。这些我以前说过,现在不多说了。今日讲的就是这些。
父
一九六二年三月八日
本文摘自《谢觉哉家书》,谢觉哉著、谢飞选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7月出版
12封抗战家书:字字千钧 拳拳赤诚
作者:本报记者 靳昊 《光明日报》(2015年07月13日 03版)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在此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中,共展出了10余位英雄人物的12封抗战家书。从这些泛黄的纸上,我们读出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满腔怒火,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对国家、民族的赤诚之心。
捐躯赴国难
“红霞吾妻鉴: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人终有死,我死您也不必过伤悲„„”这是抗日名将吉鸿昌就义前给妻子留下的绝笔信。在信件的上方,是一张吉鸿昌将军的戎装相,一身正气、大义凛然。
1933年4月、5月,日军越过长城,进逼平津,并侵占察哈尔省多伦、沽源等地。同年5月26日,吉鸿昌同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在张家口成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先后收复康保、多伦等失地。后由于日蒋的联合绞杀,同盟军失败。1934年11月23日,国民党北平军分会以“叛国罪”和“叛党罪”判处吉鸿昌枪决。11月24日,吉鸿昌英勇就义。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我为家乡有这样的将军深感自豪!”来自河南的田先生在留言簿上这样写道。
展览中,一个古朴的灯柜吸引了参观者的注意。灯柜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余奉命出川参加抗日战争,将奔赴前线,希汝等勿忘国难,努力学习,强我中华。
这是第七战区长官部参谋长傅常出川抗战前给妻儿留下的一封家书。由于当时受通讯条件限制,傅常的妻子等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其归来,以为其已牺牲,便将傅常留下的亲笔信刻在灯柜上以期长远流传。
看到书柜上的家书,我们仿佛听到了当年奔赴抗战前线的川军将士们“川军出川抗战,战而胜,凯旋而归;战如不胜,决心裹尸以还!”的铮铮誓言。
铁骨亦柔情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能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是革命烈士赵一曼在牺牲前写给儿子的遗书。
“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党组织派往东北进行抗战工作。1935年11月,在与日军作战中,赵一曼负伤被俘。日军屡屡动用酷刑逼供,赵一曼仍坚贞不屈。1936年8月2日,在英勇就义前,赵一曼留下了这封遗书。
1942年5月25日,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山西辽县麻田附近,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机关突围转移时,血洒十字岭,壮烈殉国,时年37岁。
在写给妻子刘志兰的信中,左权不但谈论战争及形势,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而且字里行间饱含着他对妻子和女儿的牵挂。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她在保育院情形如何?你是否能经常去看她?来信时希多报道太北的一切。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一时在地下,一时爬到妈妈怀里,又由妈妈怀里转到爸爸怀里来„„”
“和父亲分别的时候,我还在襁褓中,还不会喊‘爸爸’,但没想到,一句未喊出的‘爸爸’,竟然成了我永生的遗憾。”女儿左太北曾深情回忆。
1932年,爱国绅士于登云为捐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被日本宪兵逮捕后给其儿子留下了遗书:“成儿知悉:你年已不小,本拟父子天年,未想半途分别,你之命,父之运也!所望读书尽心,务必前途。侍母要孝,勿劳其生气,以便领你们兄弟姊妹过日子。”
在反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有多少普通人像于登云这样毁家纾难,别妻离子,只因为国尽忠!
“这些信里充满了人之常情,是这些英雄人物最真实的情感流露,更让人感到震撼。”来自山西的青年张谷对记者说。
“吾侪尽在暴日陆士留学,既无能捍卫国家,又不能急赴国难,诚乃军人最大耻辱,惟力不从心,仅抱牺牲精神,作总退学。图揭破暴日虚唱亲善之假名,斩断助长我内乱之根棘,期他日国有可救。”
1928年,时年30岁的四川人苟吉堂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九一八事变”后,苟吉堂等组织中国留日学生退学以示抗议,为请愿代表之一,后苟吉堂被捕并投入监狱。出狱后,他在监狱里用过的毛巾上写下了上面这段慷慨话语。
抗战期间,苟吉堂曾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第3方面军副参谋长、第3方面军前方指挥所主任等职。1945年9月9日,苟吉堂受邀参加南京中国战区受降典礼。
在此次展览的尾声,苟吉堂后人捐赠给抗战纪念馆的受降典礼邀请函静静地摆放在橱窗里。从被日本人投入监狱,到见证日本侵略者投降,苟吉堂寻求民族独立的脚步没有停止,中华民族寻求独立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本报记者 靳 昊)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家训
《 文摘报 》(2015年07月09日
07 版)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族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中国历史上家训不可胜数,选出十份经典家训与大家共赏。
《诫伯禽书》
周成王亲政后大封诸侯,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就怠慢、轻视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大王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散发接待宾客,吃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怠慢宾客。”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的谆谆教诲,可谓用心良苦。
《诫子书》《诫外甥书》
诸葛亮46岁得子诸葛瞻,他写给儿子和外甥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外甥书》曰:“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
《命子迁》
司马谈学富五车,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他在临死前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这就是《命子迁》。他希望死后,儿子能继承自己的事业,更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是“大孝”,“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颜氏家训》
颜之推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颜氏家训》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如:“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与瞑目而无见者也。”
《诫皇属》
唐太宗李世民在《诫皇属》中,以自己勤勉政事为例,告诫皇子们“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在听闻决断时,不要先入为主,任凭自己的喜怒,要谦虚、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不要因别人有短处就鄙视,也不要因自己有优点就恃才而骄,要把敢于反对你的人当作老师,把逢迎你的人视为贼子。只有这样才能够永久富贵,贞正吉祥。
包拯家训
包拯晚年为子孙后代制定了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即包拯儿子)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
《诲学说》
欧阳修4岁丧父,母亲对他的教育很严格。为节省开支,母亲用芦苇、木炭作笔,在土地或沙地上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在家训中希望儿子能继续养成读书的习惯,并从书中学会做人的道理。于是欧阳修在教导二儿子欧阳奕努力学习时写下《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
《袁氏世范》
袁采为人才德并佳,时人赞称“德足而行成,学博而文富”。在任乐清县令时,他感慨当年子思在百姓中宣传中庸之道的做法,于是撰写《袁氏世范》一书用来践行伦理教育。书中佳句如“小人当敬远”“厚于责己而薄责人”“小人为恶不必谏”“家成于忧惧破于怠忽”“党人不善知自警”等。
《朱子家训》
朱柏庐是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一生教授乡里、潜心治学,《朱子家训》全文仅506字,却集儒家做人处世方法之大成。“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弟子规》
李毓秀是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他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训蒙文》,后经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看似一本不显眼的小书,实际上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大师的家教
《 文摘报 》(2015年05月14日
07 版)
鲁迅
周海婴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钟书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被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梁启超
梁启超九个子女,有“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四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梁启超家书》中写道:“你们须知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别样家书”见证半世纪情谊
《 文摘报 》(2015年01月15日
05 版)
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1926年)
新年伊始,宋庆龄与邹韬奋夫人沈粹缜往来书信集《别样的家书》出版。从最早的1957年11月15日的明信片,到1981年3月8日的短信,跨越24个春秋的笔墨浓情跃然纸上,记载了两人深厚的友谊,也为世人勾勒出一个在历史文献中不曾见到的宋庆龄。
此书编辑整理者邹韬奋之女邹嘉骊介绍,这批珍贵的私人信件共计百余封,是母亲沈粹缜在宋庆龄逝世后捐献给北京宋庆龄故居的,尘封多年,大部分为首次披露。
亲密而温暖的情谊
邹嘉骊透露,母亲沈粹缜第一次见到宋庆龄,是在1937年的7月5日。当时,为营救邹韬奋、沈钧儒等“七君子”出狱,宋庆龄发起“救国入狱运动”,联合一批爱国民主人士亲赴江苏高等法院,抗议反动政府的倒行逆施。这虽然只是一次公开场合的见面,但宋庆龄给沈粹缜留下了极深的初次印象。她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与庆龄同志认识不算太早,但相知神交已久。”1941年,宋庆龄在香港为抗战募集大批救济物资,需要请人帮忙整理,沈粹缜欣然前往。
“宋庆龄给了母亲重新振作的勇气!”邹嘉骊说,由于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当局的压迫,父亲长期过着颠沛流离、心力交瘁的生活,患上了脑癌,1944年7月24日去世。父亲走后,母亲一直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宋庆龄了解到母亲的处境后,立刻伸出温暖的友谊之手,多次派人送来日用品、水果,带来亲切的慰问。她还亲自下厨,并派车接母亲到家里吃饭。席间,她轻声慢语安慰,鼓励母亲振作起来,多参加社会活动,实现父亲的遗志。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福利基金会增办托儿所,宋庆龄请沈粹缜出任托儿所的所长。此后,两人开始了较为频繁的信件往来,长则一个月,短则三五日。
书信互诉喜怒哀乐
目前保存下来的信件中,最早的一封写于1957年11月15日。这是一张明信片,从莫斯科寄来。信件的内容是:“我已和医生论过小妹的病状,明日我去拿药,我们快回京了,祝你好!”信中所提的小妹正是邹嘉骊。她透露,当时,中国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庆祝苏联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活动。毛泽东任团长,宋庆龄任副团长,在繁忙的国事活动间隙她仍然记挂友人子女的病情。
记者发现,尽管沈粹缜比宋庆龄小8岁,宋庆龄在信中仍亲切地称她为“沈大姐”,自己则经常使用化名“林泰”。两人的书信写得很随意,像是给家里人的家书,其间有许多生活化的动人细节:比如,宋庆龄托人送信给沈粹缜时常常稍带上几只四川橘子、两条活鱼、一双绒鞋,抑或亲自下厨做的拿手好菜京葱牛肉烧豆腐„„而沈粹缜也会回赠松糕、肉饺、熏鱼或者宋庆龄爱吃的柠檬派之类的小食。这时,宋庆龄不会忘记专门回封信感谢一句:“你送的柠檬派十分可口。”
“在许多人的眼里,宋庆龄是孙中山的遗孀,高不可攀的**,可她也是人,跟所有人一样,有自己的喜怒哀乐。”邹嘉骊说,考虑到身份问题,宋庆龄有些烦恼无法随便对别人说,母亲就成了她忠实的倾诉对象,而来往通信是她们互诉衷肠的重要形式。比如宋庆龄常常在信中提到自己皮肤病反复发作,导致脸肿、有红斑,不便见友人;两个养女令人操心的青春期问题;保姆生病,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等等。身边的工作人员李姐病了,宋庆龄也在信中流露出万分的焦急和挂念。
邹嘉骊说,宋庆龄和母亲间最初是友谊,到后面变成了亲情。宋庆龄最后的时光是母亲陪伴在她身边。
(《文汇报》1.10 李婷)
家书:中华文化的精神标志
成尚荣 《 中华读书报 》(2014年10月08日
08 版)
似乎是与我们大家心灵有约,姚馨丙教授精心编著了这本《心灵有约——千封家书选撷》。因为,在多元文化生态的背景下,在以信息和科技为推手的社会中,我们大家的心灵有着更丰富的诉求。心灵诉求的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正是在诉求、有约、沟通中,心灵平复下来,进而被安顿在一个安静的、幸福的地方。我们不妨把这本书看作是作者对我们大家心灵的邀请,欲与我们进行一次难得的心灵交流和交融。
那安顿心灵的地方究竟在哪里?大概有很多,各有各的判断和选择。不过,姚教授、他的夫人、他的孩子们选择的是家书。从文化角度看,家书,家教的教科书;家书,家风的栖息处;家书,家道的孕育地。从心灵成长的角度看,家书应当是心灵的原乡、情感的港湾。这样,家书的意义、价值就有了超越和提升,亦即这本书拥有了普遍阅读的价值和启发、借鉴的示范意义。在阅读和思考中,我们可以寻找和发现孩子成人、成才的规律,以及家庭幸福的共同密码。也正是因此,家书从一个家庭出发,可能会走向更多的家庭,可能会引发更多关于家书、关于家庭、关于教育、关于育人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也许,在阅读中,新的选择会在新的遐思中孕育、生成。
家书,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有学者将之概括为“集体本位”、“心性追求”、“实践精神”;也有不少诗意表达,比如,中华民族文化是万里长城、黄河长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春节的鞭炮、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亮。最近,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国情怀”为教育的重点之一。诚然,中华民族向来追求“家国一体”的境界,“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毫不夸张地说,家风家教关乎国家兴衰与天下存亡,而“家国情怀”往往浓缩在家书中。家书,所谈及的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私事,而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天下大事;家风,也不仅仅是一个小家庭的风气,折射的是社会的、国家的、民族的精神风貌;同样,家教,也不仅仅是小家庭的教育策略、艺术,它已成了国家教育的起点,抑或说成了国家教育水平的重要体现。家书所透射的家风、家教,最终形成家道,而家道恰恰是社会之道、国家之道。家书,这一中华民族显著的精神文化标识,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力量,也引领着新的风尚。姚教授的选择无疑是文化的、智慧的。
基于家风的家教究竟怎么进行,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因为这要从家庭的实际情况出发,不过,也应当有些规律性的东西。姚教授从孩子成长的轨迹出发,发现并总结概括了四大方面:爱家、求学、处世、就业。这四个方面既是一个人成长的四个重要领域,又是家教的四个基本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他从中提炼了十个关键词:信、爱、孝、学、严、诚、情、慎、勇、谋。当然,我们还可以有其他一些概括,但这些“家本”性的概括不失智慧。姚教授的可贵之处还在于对这些关键词所对应的行为和作用也作了概括。我们不妨把以下十句话作为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来对待:信为亲情之链、爱为家庭之根、孝为百善之先、学为学生之本、严为成才之因、诚为处世之道、情为成功之秘、慎为择偶之重、勇为立业之经、谋为职场之纬。每个专题后的“编余感言”更是贴近现实,击中时弊,彰显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这十个关键词、十句话、十则“编余感言”不仅点出了理念要旨,而且提供了操作要义,清晰、准确、精当,可以视为经典,告诉大家家教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素养和人格的养成。姚教授是一位成功的家长,是一位优秀的教授。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沟通的媒体和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家长与子女沟通的途径和方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家书”定会以新的方式和面貌出现。但是,我坚定地认为,“家书”会永存,因为这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力量。我们,家长和子女,永远需要这种心灵之约。家书,这一心灵的原乡,永远闪烁着魅力无穷的光彩;家风,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永远成为中国未来一代又一代的民族基因;家教,这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永远抬高教育的起点,垫高社会发展的基点。在家书、家风、家教、家道的文化传承和发展中,教育可以“再圣化”,可以追寻理想的教育和教育的理想;青少年儿童可以成长得更健康,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
第三篇:家书抵万金 字字传真情
家书抵万金 字字传真情
亲爱的家人们:
你们好!
从校园出来已有好多年没有写过信了,由于通讯方式的日益更新改变和自己的慵懒,渐渐没有了写信的习惯。对于父母一般都是简单打个电话,忙的时候连电话也忘记打。今天通过开展“5〃15”国际家庭日主题活动,“写家书传家教家风,读好书育家国情怀。”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让我的思绪回到了小时候,与父母的回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想起父母对于自己三十年来的付出,我的眼睛湿润了。想起小的时候兄弟姐妹之间的打闹,欢声笑语尤在耳边。让我对你们说:我最亲爱的家人们,我的爸爸妈妈,我的弟弟妹妹,我的公公婆婆,还有我最爱的老公和儿子,你们是我的一切,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是你们所给予我的。
爸爸妈妈,感谢你们,是你们那博大的胸怀与深沉的爱包容了我的一切优点与缺点,母爱有声,即使走过千山万水,却总走不出您那慈祥的目光;父爱无言,您的背影是我永生的眷恋,您的坚强指引我勇往直前!
如今自己成为母亲,才开始刚刚真正体会到父母之不易。俗话说“养儿方知父母心”,对于你们我满脑子只有两个字“感恩”。爸爸、妈妈,我感谢您们养育了我,这份恩情是我一辈子还不清也还不了的,我不会忘了生活中您们对我的点点滴滴。如今我也进入而立之年,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也遇到过失败与挫折,每次都是在父母的鼓励与帮助下变得越来越坚强。世界上有一种最博大的爱,那就是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一种关心叫幸福,它不用语言,只能用心去体会.如今我长大了,虽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得挺辛苦,我深深的知道,为了我,您们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或许,我曾那般任性;或许,在你们眼中,我永远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和其他同龄人一样,我拥有青春期独特的叛逆。岁月的无情,你们在渐渐地变老,而如今我已长大,好想把时间定格在永恒的幸福时刻。
我的公公婆婆,是老公带给我的第二个爸爸妈妈,我走进这个家庭,你们就把我当亲生女儿一样对待,一直用母亲博大的胸怀包容我、宽容我。在这里要对你们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在家里,总是你们起得最早,睡得最晚,操心着家里的一切大小事情,把整个家照顾的井井有条。你们没有女儿,对待我更像是对待亲生女儿一般,我真的好感激,有你们这样的公婆,真是我最大的福气!我会像对待亲生父母那般好好地孝顺你们,照顾你们!
老公,与你相识有八年了,你是一个细心、体贴的好老公,我们同时踏上工作岗位,相伴、相知,在这些日子里我们也有吵吵闹闹,因为我们心中都有彼此,我们共同经历了欢乐和痛苦,我们都有着同样的目标,我们都有同样的事业,我们对这个家都有着同样的责任。一直以来你对我的包容,你对我的好都在我心里,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随着时间的增进,儿子的降临,让我们荣升为父母,更让我们的爱里面增添了浓浓的亲情,这种感情是强大的,是任何力量都无法与之抗衡的。儿子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爱和欢乐,这一刻,我们身为父母,更能感受到我们的父母对我们的爱,让我感悟到所谓天下父母心,拥有你们,就像拥有了全世界!
我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我的家中,我是一个已经长成的一颗小树,而我身后还有我亲爱的弟弟妹妹们,没有想过帮助你们少走弯路,人生无挫折无弯路就不是人生,而我只希望,在你们在人生道路上或曲折或顺利或开心或难过的前行时,我,作为你们的姐姐,能够带给你们温暖心灵的力量;能够让你们无论在面对任何情况下,都能想到还有我,在你们身边!
“路有尽头,爱无止境”。我们常说的“孝道”就是要求作为子女的我们一定要对父母感恩。感恩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处世哲学。人人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感激生育我们的人,感激抚养我们的人,感谢帮助我们走向成熟的人。让父母知道我们已经长大而感到欣慰,让父母感受我们对他们的孝顺而感到温馨,常回家看看,父母就会感到我们陪伴他们左右而感到幸福和满足!
“父母在,不远游”,是千年的古训,尽管有些陈旧,但是却有其自身的道理。当我们在外面打拼,抑或在外面玩游时,要记得家中还有我们的父母——需要我们关心的孤独的老人。请珍惜我们父母的爱,父母的宽容,使父母能快乐,幸福的生活,不要在我们心中留下任何的悔与恨。让我们多为自己的家人考虑一点,多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让父母在有生之年多享受一点天伦之乐。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一个是行孝,一个是行善。一颗孝心,绝不会因为时间的的流逝而渐渐泯灭,它只会因时间让我变得越来越丰满,我不会再让家人为我担心,不会再让你们牵挂,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的一切。
一位作家说:“家会很小很小,螺蛳壳是蜗牛的家。家会很大很大,宇宙是星星的家。家会很轻很轻,像一粒浮尘,不留痕迹。家会很重很重,像一座铅山,压在脊上,寸步难行。”——是的,家是每一个人永远的牵挂……岁月悠悠,给我们带来期盼带来希望带来幸福时光的“书信”,已经在形式上发生了质的变化,但人们内心深处的“家书”也会随之而去吗?每当细细品味着诗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落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不禁感慨系之,思念有之。
“一封家书”,给家人送去温暖感激的话语,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无私奉献的爱。
第四篇:“家书抵万金”家书征集活动策划案
90后的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百般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接受了父母的爱,但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索取,父母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从不抱怨,再苦再累也满足我们,我们却不懂得感恩,却不懂得关怀,却不懂得他们的付出是多么的无私,不懂得他们的伟大,我们的自私。现如今我们初入大学,在然然烈日之下,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想到了父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劳碌的身影,知道了他们是如此的坚强且伟大。为此,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贸易系面向在校军训的大一新生开展家书抵万金征集活动,以此来回馈我们伟大的父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用心灵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让他们知道现在的我们已懂得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明白了他们的无私,懂得忏悔自己的自私,改正我们的思想态度。用心向父母倾诉我们的心声,倾诉我们平时无法说出的话语,与父母饱含真情的交流。向父母做出承诺,我们已不是小孩子了,离开父母的羽翼,我们有信心有责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励志做有用之才。
二、活动主题
感恩 倾诉 承诺
三、应征作者要求
参加本次征文的作者为大一新生,欢迎投稿。
四、应征稿件要求
应征稿件应是学生本人写给家人的信件,思想健康、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如需要,可配合应征稿件,撰写适当的注释文字,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家书的涵义。字数要求800字左右。
应征稿件应详细注明作者姓名、就读专业和班级。稿件要求写好后,装进信封,有条件的同学附加一张5寸军训生活照片,贴上邮票,封装好,由系里统一邮寄。并自己复印一份,参与评比。
五、征稿时间2011年9月5日至8日
六、有关报送要求
应征稿件可由班级组织上交辅导员老师,系里组织老师进行评比。应征作者应将应征稿件,于2011年9月5日至8日交至系学生会学习部,逾期不再接受投稿。
七、评比要求
征文结束后,商务贸易系将组织评选优秀应征稿件,将评奖名次设置如下: 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9人。对获奖者进行奖励:
1.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2.量化考核适当加分。
3.将优秀报送校报择优刊登。4.将优秀稿件报送校广播站择优刊播。
八、活动具体策划:
1.人员组织配置:学习部部主办本次活动,负责活动推广,举行。2.活动对象:11级商贸易大一新生
3.会场布置:悬挂活动主题条幅,黑板彩色粉笔书写家书抵万金活动,嘉宾席用台布装饰桌面,多媒体辅助现场演讲。
4.嘉宾席:邀请商务贸易系主任及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会各部部长部员
5.赞助方式:本次活动由哈药集团三精英美制药有限公司、策划之家、大学生精英论坛、邀趣旅游网赞助
6.校园宣传:宣传部制作海报粘贴教学楼宣传,在军训操场用展板进行宣传,各班负责人向本班同学介绍本次活动,学习部策划部走进寝室宣传,在操场放置邮筒进行现场模拟寄信,扩大活动影响力。
第五篇:“家书抵万金”家书征集活动策划书
90后的我们,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百般呵护下,无忧无虑的成长。接受了父母的爱,但也认为是理所应当的索取,父母为了满足我们的需求,从不抱怨,再苦再累也满足我们,我们却不懂得感恩,却不懂得关怀,却不懂得他们的付出是多么的无私,不懂得他们的伟大,我们的自私。现如今我们初入大学,在然然烈日之下,我们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想到了父母为了生计而四处奔波劳碌的身影,知道了他们是如此的坚强且伟大。为此,辽宁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贸易系面向在校军训的大一新生开展“家书抵万金”征集活动,以此来回馈我们伟大的父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此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大家用心灵去感受父母对我们的爱。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让他们知道现在的我们已懂得了他们的良苦用心,明白了他们的无私,懂得忏悔自己的自私,改正我们的思想态度。用心向父母倾诉我们的心声,倾诉我们平时无法说出的话语,与父母饱含真情的交流。向父母做出承诺,我们已不是小孩子了,离开父母的羽翼,我们有信心有责任面对生活,面对未来,励志做有用之才。
二、活动主题
感恩 倾诉 承诺
三、应征作者要求
参加本次征文的作者为大一新生,欢迎投稿。
四、应征稿件要求
应征稿件应是学生本人写给家人的信件,思想健康、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朴素。如需要,可配合应征稿件,撰写适当的注释文字,以便读者全面理解家书的涵义。字数要求800字左右。
应征稿件应详细注明作者姓名、就读专业和班级。
稿件要求写好后,装进信封,有条件的同学附加一张5寸军训生活照片,贴上邮票,封装好,由系里统一邮寄。并自己复印一份,参与评比。
五、征稿时间xx年9月5日至8日
六、有关报送要求
应征稿件可由班级组织上交辅导员老师,系里组织老师进行评比。应征作者应将应征稿件,于xx年9月5日至8日交至系学生会学习部,逾期不再接受投稿。
七、评比要求
征文结束后,商务贸易系将组织评选优秀应征稿件,将评奖名次设置如下:
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9人。
对获奖者进行奖励:
1.颁发获奖证书及奖品。2.量化考核适当加分。
3.将优秀报送校报择优刊登。4.将优秀稿件报送校广播站择优刊播。
八、活动具体策划:
1.人员组织配置:学习部策划部主办本次活动,负责活动推广,举行。
2.活动对象:11级商贸易大一新生
3.会场布置:悬挂活动主题条幅,黑板彩色粉笔书写“家书抵万金“活动,嘉宾席用台布装饰桌面,多媒体辅助现场演讲。
4.嘉宾席:邀请商务贸易系主任及各辅导员老师和学生会各部部长部员
5.赞助方式:本次活动由哈药集团三精英美制药有限公司、、邀趣旅游网赞助
6.校园宣传:宣传部制作海报粘贴教学楼宣传,在军训操场用展板进行宣传,各班负责人向本班同学介绍本次活动,学习部策划部走进寝室宣传,在操场放置邮筒进行现场模拟寄信,扩大活动影响力。
7.主持人:王希武 侯雪
8.领导讲话:商务贸易系团总支书记吕威杨老师
9.礼仪:商务贸易系礼仪队
10.摄像:策划部负责
11.经费预算:1)活动条幅 2)工本费及获奖证书 3)彩粉笔一盒
4)纸杯2袋 5)台布两块 6)面巾纸一袋 7)黑色碳素笔一盒白纸一本
12.活动安排:活动开场前播放一封家书主题音乐,主持人介绍活动意义及赞助商,活动过程中现场朗诵获奖感人家书,幻灯片及背景音乐辅助制造现场气氛,活动结束进行颁奖及点评,赞助商总结活动。
13.活动期间音乐辅助:
活动开始前播放《一封家书》李春波等
活动过程中播放《秋日的私语》《卡农》等伴奏曲
活动结束后播放《感恩的心》
14.活动举行:$2 中午12:10 教学楼208
九、注意问题:
1.宣传海报的制作要注意创新性,生动性
2.主题演讲挑选感人至深,表达真情实感的3.活动开展的顺序性
4.学生会各部门的协调性
十、预期效果:
理解感恩,让父母更好的感受我们的温暖,对他们的感激与敬意。通过军训生活体验人生,学会感恩,学会倾诉。
充分激起大家感恩情怀,把感恩融于小事中进行。感恩,一封家书,让父母的心灵得到慰藉、温暖。
商务贸易系学生会学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