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八大解决经济发展的十大问题
十八大解决经济发展的十大问题
李 锦
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发展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我们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回答和解决经济问题上,需要从十个方面来认识。这些问题,有的是过去已经解决了的,有的是新提出的。这次确认,也是在更深层次上解决。定什么位?十六大曾经历史方位作出一个界定,并且确认,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现在,由于近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国内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于是,很多人关注: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还是不是存在?未来的挑战是否会大于机遇?我们的战略是否要从利用机遇为主转向应对挑战为主? 对历史方位的认识和判断每过十年八年便要进行一次,这关系到还要不要坚持制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战略的问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不折腾”便是针对这种情况做出的判断。
举什么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十七大报告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走什么路?——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正确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讲,“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所谓封闭僵化的老路就是指改革开放前的传统社会主义路子,当然也包括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路子。改旗易帜的邪路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完全放弃社会主义的旗帜,走资本主义的路子。还有一个也是指我们不能照搬现在在一些西方由社会民主党执政的发达国家所主张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因为这不适合我们中国国情。
以什么为主题?报告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经济领域,就是要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抓什么重点?十八大报告中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列提出,表明“两个加快”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这是一个重要表述,需要从这一提法的指导思想上、所处阶段上和具体路径上,联系起来理解,才能把握“两个加快”的重要内涵和现实意义。这两个转变是整个报告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关键之关键。
以什么为路径?报告指出,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这“四个着力”、“四个新”不仅指明了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也进一步明确了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发展后劲的路径所在。
以什么为内容?报告中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上升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进一步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领域和范围,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五位一体,五个方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纽带。这就规定了经济是关键,政治是保障,文化建设提供的是源泉,社会和谐则是发展的基石,而生态文明的建设则保证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要同时考虑五个方面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以什么为动力?报告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三个没有变”既揭示了我国改革发展的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也昭示了推进现代化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新期待、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动力。加上执政党为人民群众谋利的政治动力、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可谓“五大动力”。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信心百倍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实现什么样的目标?——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未来5年,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小康社会,我们一直的表述是全面建设,而这一次,则使用了“全面建成”。这次报告提出经济发展与人均收入双增长的目标,使得经济发展速度与根本目的联系在一起,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回答了经济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大问题。
第二篇:如何解决的农村经济发展问题
中华文明数千年,大多数自古传承下来的传统技术和特色文化一直流传于民间。从而民间才是中华文明的精髓,是我国最大的知识宝库。然而,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技术在当今社会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以至于传统文化和特色技术流传最多也最广的农村老百姓们守着宝库而过着贫困穷苦的生活。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农村地区的传统文化和特色技术的传承人不能把宝贵技术知识转变为生产力,因而技术传承人们望宝而兴叹,只能靠务农生活。又因为缺少技术的带动而导致农产品的经济价值不能提升,农民劳苦而贫困,农村落后而累国。
在这次世界经济危机过后,我国调整了经济政策,由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传型,由人口密集型产业向高技术服务型产业转变,由农村辅助城市发展转为城市辅助农村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台代表着我国经济经过30年的发展遇到了瓶劲,要想持续发展必需依靠升级技术提高产品附价值来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而城市的粗放型工业也遇到了地理条件、能源供应和人力之源的限制,必需通过产业转移来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腾出空间。这一系列的变化了就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城市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
地区产业的转移带动了资本和技术的全面转移,但因为中西部城市和农村地区缺乏有利政策的支持和合理的开发项目,导致大量技术资本外逃,大量闲置资本进入房地产和股市。我国经济也因此走向了物价虚高经济泡沫化的危险局面。
为了能一举解决这些重大难题,平稳渡过当前面临的危机,我国政府急需出台相关政策为农村闲置技术招商引资。由政府组织专业机构和多功能人才队伍成立专业部门,深入农村搜集和整理散落民间的传统技术和特色文化产品,同时设立民间技术的申报窗口,为民间技术传承人提供发扬技术优势的环境。通过搜集整理民间技术,选出具有市场化经营条件的技术和产品成立项目,再通过各种方式招商引资,把市场上闲置资本和高风险投资资本引入健康发展项目。
出台扶持民间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既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缺乏资本的问题,也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民间技术的带动和资本的正确流动,活跃了农村经济,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改善了贫富差距,拉动了高技术产业的有力提升,更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因此,出台扶持民间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相关政策事关经济平稳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根本性决策,作者希望能引起国家领导人和政府的足够重视,争取早日出台相关政策,早日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难题
第三篇: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不仅要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还要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重视低毒、低残留农药的开发与生产。(3)合理施用化肥:根据土壤的特性、气候状况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特点,配方施肥,严格控制有毒化肥的使用范围和用量。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可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4)施用化学改良剂
四、白色污染
原因:食品包装、泡沫塑料填充包装、快餐盒、农用地膜、一次性袋子等乱扔乱丢,农民缺乏环保意识 措施: 行政方面
1.加强管理:禁止使用一次性难降解的塑料包装物。2.强制回收利用:清洁的废旧塑料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或重新用于造粒、炼油、制漆、作建筑材料等。
技术方面1.采取以纸代塑2.采用可降解塑料
加强宣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管理,法律法规,经济政策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
五、水污染 原因:(1)未经处理而排放的工业废水;(2)未经处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而造成的农田污水;(4)堆放在河边的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措施:1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2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3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
六、生态破坏
原因1乱砍滥伐2开山造房3不合理地引进物种(速生桉)措施:植树造林
七、水土流失
原因:陡坡开荒、不合理的林木采伐、开山造房、修路、采石等 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植树造林等;
八、空气污染
原因:木材的燃烧、工厂气体的排放、森林火灾产生的烟雾、机动车排气污染、垃圾的焚烧等 措施:
1、减少污染排放量2绿化造林3改变燃料构成:如太阳能、氢燃料、地热等。
4、环保意识:不要乱扔废弃物;出行尽量乘坐公交车、地铁,减少私家车使用;多参加植树等绿化活动;私家车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使用润滑油使燃油充分燃烧,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九、废旧电池污染
原因:用完电池后没人回收随处乱丢
措施:回收,重新利用等办法。发现有乱丢者应采取处罚等手段
十、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原因:1人口迅猛增加。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2: 生境的破碎化。3: 环境污染原因4: 外来物种入侵 措施:
大力发展生态工程,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环境的保护,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套路,而应该发展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兴清洁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做到因地适宜,将地域地理特色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真正做到生态经济,生态发展,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第四篇:解决群众难点问题促进农区经济发展
解决群众难点问题促进农区经济发展
解决群众难点问题促进农区经济发展
——海勃湾区农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经验交流材料
2005年11月23日
根据自治区党委同意,我市农区先进性教育在第二批活动中进行,这对我区来是说既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也是一个发现问题、探索路子、积累经验的良好机遇。区委把抓好农区先进性
教育活动,当作事关整个先进性教育活动成败的重点来抓。针对参加第二批教育活动的基层党组织多、党员数量多、流动党员和困难党员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党组织情况复杂的实际,确定了以农区、社区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点,按照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自4月初开始准备,7月19日正式启动以来,21个村党支部,306名党员按要求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工作,目前进入“回头看”工作。总体来看,我区农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发展健康,取得了预期的成效。
一、找准活动难点,确定攻坚方向
为保证农区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效开展,在去年开展基层党建工作调研的基础上,在第一批教育活动进行中开展了农区开展教育活动的调研工作,并在各乡、村设立流动党员服务中心,建立外出务工党员数据库,开展了“双找党员”活动,通过认真细致的摸底调查,做到了农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数量,党员从业结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情况,老弱病残党员和困难党员生产生活状况,党组织活动经费、活动场所现状“三个摸清楚”。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通过活动,重点解决农村党员年龄高、文化低、分布散的“三难”问题。
一是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老化,发挥先进作用难以率先垂范。我区农区306名党员中45岁以下中青年党员115名,46至60岁的125名,60岁以上党员66人,其中因病不能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9人,党员平均年龄52岁。青年党员大多常年外出务工经商,而老党员受年龄、身体状况的影响,往往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基层党组织工作中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在群众中发挥带头作用。
二是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306名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党员23人,高中及中专31名,初中以下党员196人,文盲党员56人。由于农区党员平常很少参加科学、规范、系统的学习,对科技知识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对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缺乏必要的思想认识和物质准备,党员的整体素质与群众盼望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三是党员分布广,集中学习难。我区农区21个村占地面积32平方公里,南北长13公里,30多名党员外出务工、经商,联系不便,加之部分老龄党员身体状况不佳,行走不便等,给集中学习带来了很大困难。
二、以“五项举措”作保障,推动活动扎实开展
面对农村党员存在的三大难题,我区在活动开展中,结合实际,采取五项措施,在内容、形式、要求、机制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增强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一)创新活动载体,灵活学习形式。在农区开展教育活动中,我区以先进性教育活动“红旗单位”竞赛为载体,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目标要求,展开讨论,制定规划,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区建设。各村党支部普遍开展了“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个好”支部创建活动,并在党员中开展了“争做农民致富领路人、联系群众贴心人、公益事业热心人、遵纪守法带头人、精神文明倡导人”的“做五人”活动,实施了农村能人向党员转化、党员向能人转化、党员能人向村干部转化的“三向培养”工程,采取“领导联系,部门帮扶”的措施,按照“一个明白人、一间文化屋、一块示范园”的标准,培植农村党员示范户,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区委宣传部在电视台设立了《党旗映红海勃湾》、《海区见闻》等栏目,专门追踪报道基层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典型事迹,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促进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二)注重学习效果,坚持分类指导。一是学习时间讲究灵活性。第二批教育活动开展之际,正是农忙季节,各村党支部结合党员生产生活实际,党员集中学习时间一般安排在雨天、农闲及晚上进行,使学习与农事两不误。我区通过组建先进性教育活动宣讲团和21名党建指导员包村的方式,利用晚上时间在各村党员活动中心进行巡回宣讲,利用宣传车和设立广播的形式让党员参与活动,让群众了解活动。二是学习方式体现多样性。各村党支部以支部集中学与生产队组就近分组、庭院联相结合,辅导讲座与开展
讨论、观看电教光碟相结合,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理论学习教育,并将理论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党支部对有读写能力的党员,要求高质量记学习笔记和撰写体会文章,同时采用答卷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对年老体弱、行走不便的党员,采取了“资料送到家,教育说到家,辅导搬到家”一助一方式帮助学;对文化层次低、没有读写能力的党员,采取“讲给听、看光碟、谈体会、说心里话”等形式辅导学;对下岗党员,采取了“沟通交流”、“送岗位到家”等方式动员学;对生活困难党员,采取了“爱心支助”等方式结对帮扶激励学。三是学习内容突出针对性。在理论学习中,我区结合农区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农村稳定的大局开展了党员学习教育,把以《党章》为主的党建知识、一号文件、科普知识及农村法规政策等作为农村党员学习的主要内容,在学习教育主题活动中,吸收村委会干部、团干部、妇女干部和部分群众参加,普遍开展了《村民组织法》、《信访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专题学习活动。在学习教育中坚持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一起抓,并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积极探索“让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长期得实惠”的有效途径,全面提高了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典型示范引导,深化教育效果。为了增强学习效果,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扩建了张耀国先进事迹展馆,组织党员干部观摩,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共接待自治区、其他盟市及我市党员领导干部110批,接待党员观摩活动3000余人。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村党支部以“学习张耀国,兴乡富民达小康”为主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张耀国的精神引起了农区党员干部的强烈共鸣,使广大党员自觉对照先进,审视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言行,深刻反思,寻找差距,认真整改,自觉把学习张耀国精神作为落实整改的长效机制,持久开展起来,形成了“学先进、赶先进、争先进”的浓厚氛围。海北村党支部书记袁品生以张耀国同志为榜样,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舍小家顾大家,上任两年时间,他带领群众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用电难、吃水难、行路难问题,在群众中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党员的良好形象。
(四)分层制定要求,建立长效机制。针对农村党员队伍中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参差不齐,身体状况、致富能力悬殊较大的实际情况。区委在教育活动中突出分类指导,分层制定农村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根据年龄、特长等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一个模式”。一是党员通过集体大讨论,制定了村班子成员以争做发展经济带头人,尊重群众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切实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先进性具体要求。二是青壮年党员通过学习先进和市场经济知识,制定出以坚持带头解放思想,弘扬艰苦创业的精神,遵纪守法,树立正气。努力学习政策、学习实用技术,增强致富本领,带头致富,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的先进性具体要求。三是年老的党员发挥余热,制定出以带头宣传党的政策,搞好家庭、邻里关系,弘扬传统美德,反对封建迷信活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先进性具体要求。各村党支部把学习贯穿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并作为一种制度,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贯彻,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了农村党员素质,激发了党员发挥先进性的内在动力。
(五)因地因人制宜,简化活动程序。在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坚持原则不改,标准不降,因地因人制宜,三阶段交叉进行,准确把握各个阶段的重点,切中要害,结合农区党员生产生活实际,减化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如在分析评议阶段,重点是征求好意见,查找到实实在在的问题,整改提高阶段则要求做一些群众看得见的实事,让群众在办实事中体会到先进性教育的成效。
三、主要工作成效
在农区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区紧紧围绕“关键在取得实效”和“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关键,把边学边改、边议边改贯穿于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在活动中重点从保证活动覆盖、推进农业发展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三个方面入手加强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抓住流动党员学习这一关键,提高活动党员覆盖率。在“双向”找党员活动中,我区共找到党员136名。新地乡黄河村、新地村、海北村党支部为使外出务工党员正常接受学习,支部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带着乡政府的面包车,打着“学习张耀国,永葆先进性”的横幅前往棋盘井,在建筑工地上找到了6名务工党员,给他们送去了学习资料,并在工地进行了动员学习,其他外地流入党员也积极加入到学习中,场面比较感人,这些外出党员非常感激党组织的关怀,纷纷表示他们会积极参与先进性教育活动,不论何时都不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论何地都要体现党员先进性。
二是配齐配强班子,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区委抓住机遇整顿和充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优化了农村党员队伍结构。通过党组织培养、竞争择优等形式,提拔了4名领导熟悉党建工作的领导干部担任街道党工委专职副书记,选派了7名优秀年轻干部挂任村党支部书记,下派了21名农村党建工作指导员,确定了7名县级领导干部和一个督导组联系指导农区开展活动,为教育活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把一批有知识、有文化、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年轻党员选拔到村两委领导班子中来。从抓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和考察入手,对返乡青年、种养能手、复员军人、回乡学生的优秀分子进行重点培养,激发他们对党的事业的热情,引导他们自觉地向党组织靠拢。不断把有知识、有作为、能带领农民共同致富的优秀青年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为农村基层党组织注入活力。
三是紧扣发展这一主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我区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强化各项支农政策,今年在市政府新建1亩保护地补贴2000元的基础上,区财政再增补2000元(计划生育“三结合”户另外补贴500元),调动了群众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业生产中推广了“公司 基地 协会 农户 市场”的经营模式,重点发展保护地、无公害蔬菜、乳肉、葡萄四大基地,农牧业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今年新增保护地200亩,全区保护地面积达到1080亩;新增葡萄种植面积668亩,全区葡萄面积达到3554亩;奶牛存栏数达到1638头。全区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已达22个,优势产业企业带动全区农牧户4500户,占总户数的59,产业化收入平均占农民人均收入的比重达49。在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中,去年投入4600多万元完成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一期工程,整体安置移民180户,二期工程正在建设当中,规划建设联体温室住房360户。目前,已入住园区的居民每亩温室蔬菜生产收入就达近万元。两乡党委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包村、包点、包项目的“三包”活动,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和农业生产一线,指导农业生产,宣传普及农村政策和农业科技知识,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鼓励农村剩余劳力外出务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30多名乡机关党员干部联系21个村组、600多个农户,共举办科技讲座13场(次);走访慰问贫困群众60余户,发放慰问款2.7万元。
四是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大力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五一乡在教育活动中大力实施树形象、暖民心、富群众三项“为民工程”,截止目前,党员干部全部深入到责任村和联系户开展了工作,为224户贫困户申请了低保,发动党员群众为特困村民捐款12000余元,完成了13名贫困残疾户危房改造和新建;乡党委在为民解忧工作中开展了民情系列活动。把各村“民情接待室”作为为民服务第一站,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把乡镇“民情分析协调会”作为化解矛盾第二站,建立完善了民情分析会、民情日记、民情联系卡制度,努力做到一般的事不出乡;乡党委把部门“民情下访”作为排忧解难第三站,完善民情下访、站所民情联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目前,通过村级民情听证会、联席会,已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2件,开展建设项目3个。新地乡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将贫困残疾户危房改造工作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入户审查把关,群众民主评议的办法确定了19户危房残疾户,开展了危房改造。乡党政领导班子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每个党员帮带一户贫困户,通过协调资金、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进行多方面帮带,直到其脱贫致富;联系一户致富户,引导其遵纪守法,积极上进,当好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并逐渐向党组织靠拢,有28户贫困户通过党员帮扶脱贫。把6名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11名致富能手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中河源村党支部在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三结合致富链”活动,每个党员与一个富裕户和贫困户结成对子,引导富裕户在农资、科技、劳力等方面向贫困户提供资助,使16位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户均增收260元;我区在推进农村合作医疗中,共筹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13.7万元,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4292户,13704人;在农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共为441户,1051名农村困难居民发放了最低生活保障金19.2万元。
四、针对存在问题力求对症下药
1、部分农区党员群众存在着担心互相揭批、打击报复、大鸣大放等极“左”的方式重演,怕引发新的党内矛盾,滋生新的农村不稳定因素。因此,区委继续开展更加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在活动中坚持严格把关,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的原则不动摇,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正面性。
2、参加农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员构成情况十分复杂、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结构总体偏低,流动党员多,因此,这些党员担心读书笔记、学习心得、剖析材料等“钢性”指标“一刀切”,而难于“过关”。为此,区委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农区党员生产生活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农区活动方案,并要求各督导组在考核评议上保持灵活性,充分考虑广大农村党员的年龄、文化、地域等结构,因地制宜地制定考评方案,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由于农村普遍存在着党员集中学习少、统一活动少、生活会开的少等“三少”现象,农村党员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教育机会,担心村党支部回避存在矛盾、回避工作压力,注重学习形式和完成任务,不讲求学习效果,使先进性教育成为“一阵风”,不能保持经常性。为此,区委力求通过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特色的学习教育制度,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的经常性和制度化。
4、农区党员群众担心教育活动“走过场”,担心教育活动不能结合农村工作实际,以文件落实文件,以方案落实方案,以活动落实活动,最终流于形式,盼先进性教育在活动过程中注重扎实性,为此,我区加大活动的督导力度,树立“关键取得实效”的目标,稳步、扎实、深入地抓好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
5、部分农区党员群众担心教育活动会“增加负担,铺张浪费”,担心宣传、资料、生活及其他各项支出等各种费用会随意开支,引发群众报怨,为此,区委纪检部门派出检查小组,确保了农区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开支上严格按照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的程序和财经纪律要求,本着讲求节约的原则,切实做到合理开支,民主理财。
6、由于第二批先进行教育活动开展之际,正是农忙季节,加之农村中心工作如:计生“三查”、农田水利建设、维稳工作等工作任务较为繁重,农区党员担心集中活动多,读、写任务重,大规模、大范围的教育活动会影响农业生产。为此,区委先教办在制定农区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方案时结合农村工作特点,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指导各党支部努力做到学习教育和农业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7、由于我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各村两委成员工资普遍在300至400元之间,个别村党支部成员生活水平较低,组织开展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为此,我区在调整部分党建工作薄弱的支部负责人的同时,将研究制定区、乡、村三级补贴工资的办法,提高村两委工资待遇。
第五篇: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依然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局面,既获得更了多的发展机遇,又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今天的农村,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
经济发展本身是个循序积累的过程,简单说是个“钱生钱”的过程。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是,资本往往流向高回报、低风险的行业。而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回报相对低,且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其风险也是巨大的,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往往也比较长,因此这致使外来资本愿意注入农村经济的可能很小。同时对于农民本身,虽然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就支出而言,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费用过高,这些依然是农村“致贫”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农民辛酸数年的积蓄,最后只是用来带动了城市的教育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辛辛苦苦培养的子女往往最后也是落根城市,甚至还要搭上棺材本去为子女在城市谋取住房。如此一来,农民本身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本就微乎其微了,更别说发展其它新型农村经济。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个缺乏资本的农村,任何所谓的快速发展都将成为华丽的口号!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规模经营很难形成。
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第一、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
持续发展。
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农村政策扶助,融合农村资源,解决资金这个农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就目前形势,政策导向是解决农村发展资金问题的主要手段。首先,几十年来,农村直接或间接的扶助了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反哺农村的时刻已经到来,政府对农村的扶植,首先需要有真金白银,对于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并且在贷款等方面放低门槛并给予优惠。要融合和引导农村剩余资金用于发展,建立完善农村金融体制。此外还要从根源上搬掉压在农民头山的几座“致贫”大山。加快完善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贵的问题。要根本上解决农村教育费用问题,不仅是义务教育,尤其对于高等教育。绝不能因为教育致贫农民,更不能因为费用问题让农村孩子上不了学。国家甚至可以考虑直接对于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给予扶助,比如对于毕业后愿意回到农村工作的学生给予学费减免等等。此外,若国家可以在机械、农药、化肥等方面给予农民补贴,亦将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总而言之,农民手头需要有钱来发展生产。
(二)、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当前,我国以耕地为主的资源密集型农产品如小麦、玉米、花生等的价格已经与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同一水平层次,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对这类农产品主攻方向是把质量搞上去,成本降下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挡住或减缓国外同类农产品的进口冲击。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比较优越的自然条件,重点把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畜产品、水产品、蔬菜、花卉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打品牌,不断提升生产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在农业条件较好的西北部大河沿岸乡镇和中北部乡镇,着重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和现代畜牧养殖业;在东部沿海各镇,重点发展花卉园艺、茶叶种植、山海开发和海水养殖。此外,搞活农村土地,形成规模经营,解放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让有实力和技术的人办起“农林牧渔工厂”,让一部分农民成为农林牧渔工人,让另一部分在土地周转中得到资金的农民发展乡镇企业,如农林牧渔加工企业等等。在农业产业链上使农民得到更多的创收机会,这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三)、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干部服务经济的本领。新形势下,政府职能要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行政命令转化为政策引导与协调,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的客观要求。我们各级政府的干部和办事人员,不仅要在理论上有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