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矩与爱读后感
规矩与爱读后感
孩子对于父母来说是一份特别的礼物,每一对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期盼他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在孩子成长的同时,父母也在成长,想成为好的父母,所以父母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在书中反复的强调一句话,我也认为这是本书的主旨: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所以我认为规矩的存在是以爱为前提。以爱之名,规矩立之有效,有益。
想要好好爱自己的孩子,首先你要明确孩子不是你的附属品,也不是生了孩子就是父母了。所以第一课就是要学会怎么做父母,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高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我尤其喜欢纪伯伦的《论孩子》这首诗,大概意思是说你可以给孩子生命,但他们不是为你而来,你可以庇护他的身体,但不能庇荫他的灵魂。幸运是父母和孩子组成了一个家庭,家庭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一个环境,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用好的教育方式,用爱和规矩给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我想这便是给孩子的一份礼物吧。
教育孩子时一定要知道规矩和爱是不可或缺的,而且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很重要。规矩要有一致性,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家庭里只有父母和孩子,那么父母的规矩观一定要是一致的,如果还有爷爷奶奶也要让他们对规矩的执行持有一致的观念。而且规矩是从孩子出生就要开始建立的,要逐渐建立吃-睡-玩的规矩,虽然孩子很小,睡觉很不规律,其实可以运用一些方法使孩子在小时候就形成好的睡眠习惯,比如“襁褓法”,“嘘声法”,“摇晃法”等。给孩子安全感,让孩子感觉到你对他的爱。但是溺爱是万万不可的,因为真正的爱是有规矩的爱。作为父母,如果很好的利用规矩是会有很多好处的,比如可以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责任感,或者培养孩子的兴趣,提高孩子的情商等。
有规矩当然也会有惩罚,书中常常提到中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的教育观念的不同,也对一些教育方法做了对比,虽然有许多的不同但在惩罚孩子上却有一些相似,但是美国的惩罚要求在体罚孩子时是不可以带有强烈的情绪的。中国仍然也存在许多“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家庭,或是“慈父严母”的家庭模式,但是要知道就算是惩罚孩子也要是带着爱的,最好是先和孩子沟通,在沟通时眼睛要看着孩子,告诉他你惩罚他是因为他违反了规矩,需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了,前提是你要让孩子对规矩是敬畏的,否则就算是体罚也可能是无效的。观念确实是很难转变的,也有很多家庭依然意识不到规矩和爱的重要性,需要时间和经验来建立规矩和爱的教育。
书中讲到了很多行之有效的规矩孩子的方法,不止要为孩子建立规矩,也要为自己建立规矩,和孩子共同成长,规矩和爱不仅会成就一个孩子,更会成就家庭,成就世界。虽然我还未为人父母,我仍然觉得这对我是有益的,真正的规矩是因为真正的爱。
教师教育学院
心理班 2012121005
张也
第二篇:规矩和爱读后感
导读:我认为《规矩和爱》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即有理论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细细品读之后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以后会成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篇一《规矩和爱》读后感】
我认为《规矩和爱》这本书写的确实不错,即有理论又有各种各样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娓娓道来,细细品读之后使我豁然开朗,受益匪浅,以后会成为我教育孩子的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我很认同书中所讲的“真正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的理论,因为孩子是各种各样的,家庭父母亦然。现在的孩子物质条件优越,所经受的磨难挫折并不多,甚至一个孩子受几代人的宠爱。受各种因素和环境的影响,许多孩子缺少清淡的智慧,安静的心性,做事缺乏理智,我行我素……正所谓“奢华容易,教养太难”。
我的体会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我们做家长的,教育孩子一定讲究方法和原则,因材施教,不能溺爱也不能放任自流。正如书中所说的:“溺爱是害也是恨”。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争取做到“规矩和爱”的和谐统一。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从心里接受规矩,给孩子立了规矩要严格执行,实施时要言简意赅,发挥出其权威性,该表扬进表扬,该批评时批评,培养孩子从小对规矩的敬畏之心。
所以,一本好书,一定多读,多领悟借鉴并从中受益。在严父慈母的配合下,对孩子赞美,信任和期待的同时并施以规矩,提高孩子的自信和情商。牢记“再富不要富孩子,再贵不要贵子女”的准则。在《规矩和爱》的指导下,理性地教育孩子。
【篇二《规矩和爱》读后感】《规矩与爱》这本书看了一个多月终于看完了。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篇三《规矩和爱》读后感】身为人父,我读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其中有些是教导教育方法的,有些是介绍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父母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赵校长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坚定给孩子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
成功的教育是爱和规矩的结合: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起来,并时刻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1、规矩的根源是爱,归根结底就是我们把感性的爱上升到理性上来。
因此规矩的建立要本着遵循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的大原则。具体规则则依据孩子年龄,让孩子做自己能负责的事(比如5岁左右的孩子可以让他们自己穿衣服,收拾碗筷,整理玩具和书籍,按时吃饭不磨蹭等等)不要超于孩子年龄段设立孩子做不到的规矩。——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理解自己的孩子,对做不到的事情要宽容。
2、在立规矩和培养孩子规矩意识时(也就是管教时),不是出自自身的情绪,而是出于规则本身。
即违反规则时管教,而不是自己需要发泄情绪时管教。这点很重要,情绪管理是很多大人都未完成的任务。管教时要带着爱,让孩子感觉到规则背后的爱,而不是感到规则是冷冰冰的,是跟自己作对的,是让自己受苦的。这也是懒妈友童跟我们分享过的:管教是温柔的坚持,即持一种负责任的、让孩子感受到爱的、坚定的态度进行。管教时父母要有内心的力量,要树立权威感,让孩子意识到,我管你是因为我爱你,我比你更知道什么对你好,你在界限里是安全的。
3、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父母自己受教育成长的过程;要改变孩子,父母先改变自己。
因此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同时,大人也要遵守规则,给孩子做好榜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王涛博士所说的早教原则之一——共同成长原则。
4、关于打孩子。
王涛博士的观点我很认同。可以打,但不能发怒时打,要带着爱打,打前要沟通,打时要用一种仪式化的东西进行(比如一根杖)。另外,在孩子青春期时不要打孩子,那时候孩子很叛逆,用这种方式教育效果不好,更多的用谈心的方式。(其实我感觉小时候给予充足的爱和规矩,青春期应该过渡得顺利一些)。
5、用规矩和爱发展孩子的兴趣。
作者举了郎朗的例子,也提到了虎逼迫孩子、“股神”巴菲特不逼迫孩子,他们的孩子最终都得到了成功,这些也是规矩和爱的结合,也许在尺度的把握上,虎妈更注重规矩,而巴菲特则更偏重于爱的感染,但是任缺其一而目的达不到。
6、情商和幸福。
情商要素之一:积极客观的自我意识;情商要素之二: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商要素之三:积极明确的内在动机;情商要素之四: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情商要素之五;交往合作的能力。情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能明白这个道理,却在实际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更注重了孩子的学业技能等而忽略了孩子的情商培养,从侧面来说也反映了父母的低情商,要想培养好孩子,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一个人能否有一颗感受幸福的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情商,高情商的父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也知道如此能培养好自己的孩子做一个自信成功乐观的高情商的人。
7、规矩建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律,走向成熟。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在没有规矩的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感恩;在没有爱的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也没有爱中长大,孩子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谦卑和自信。为爱而定规矩,才能保证我们的孩子快乐成长,才能给孩子一个幸福圆满的未来!
第三篇:规矩和爱读后感
感《规矩和爱》
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这样一个问题所困扰:“怎样让孩子在幼儿园既快乐又能主动遵守规则?”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王涛博士的《规矩和爱》。读完后让我获益匪浅,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非常值得我学习。他认为孩子不是父母的私属品,而是拥有独立的人格。父母可以爱孩子,但却不能占有孩子。因此,所有的父母都应当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动辄对孩子进行呵斥,实际上,孩子也有其人格,如果你不尊重孩子,那么就不要期望获得孩子的尊重。你所采用的方式,实际上也会被孩子所学习。权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却存在隐忧。真正的教育,是一个灵魂与另一个灵魂的置换。就像王涛博士所说的:当孩子闹情绪,很抓狂的时候,我们不能和他讲道理,这时他们没有接受能力,没有学习能力,我们应当等孩子平静下来以后再交流,而且要蹲下来与孩子平视,不仅要有语言交流,还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轻声轻气地说重话。通过这种交流帮助孩子避免以后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对待孩子,我们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点,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交流,进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们带领……
这些方法不正是我们老师需要常用的吗?
我认为:一名合格的幼教工作者在教育孩子时都有两个
终极教育目标,一个是让他懂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书中有很大篇幅介绍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我们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如果我们能合理有效地借鉴书中的方法,我们的孩子一定能快乐幸福的成长!
本书看似是给家长准备的,其实对于我们老师也是非常实用的,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不仅只有孩子还有家长。我们也需要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来指导家长,为他们答疑解惑。让我们和孩子、家长们一起快乐地学习,一起健康地成长!
第四篇:规矩和爱读后感
《规矩和爱》读后感
东升小学 葛 欣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每个家庭的小宝贝。长辈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书中始终强调一句话: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它告诉我们爱不是无边无拘的,规矩也不是对孩子强制的没有爱的教条呆板的居高临下的束缚。
这几天读了这本书,学到了好多以前不曾知道的知识,以前读过很多有关教育的书,那些只是泛泛的说教,不是能够用心爱护理解孩子的心境。很多孩子从小生活在严父严母的环境下,很少体验过父母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母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母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母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孩子从小都是服从父母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在中国就自然而然的传承下来了,然而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当然这种严格的教育方式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
坏了一个碗,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母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张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通过本书,我们得到最大的感受就是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前提就是: 1.先学做父母,再教育孩子:
学做父母应该先于教育孩子,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现在80后和90后的的年轻父母们本身就是独生子女,受宠于自己的父母,还不知道怎样做好父母的儿女的时候,就成为了孩子的父母,有的就把孩子当宠物,高兴的时候喜欢孩子,不高兴的时候把自己的情绪毫无保留的发泄给孩子,工作中的不快也传给孩子,有时孩子会察言观色看着妈妈的脸色行事,无意识的在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
没有人天生就是合格的父母,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习和成长,要有学习的意识和愿意重新成长的谦卑态度,父母的自我成长和改变在现实中往往非常艰难,这是要靠自身的自律不断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往往在初为父母惊喜中,感到自己的幸福和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期望,不忍心看到孩子在自己面前有一点闪失和痛苦,当孩子头疼感冒生病的时候,做父母得恨不得都把孩子得病转到自己身上,当孩子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思想个性,叛逆你的思维和你给予的教育时,你的爱又转化成恨,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有的家长甚至狠狠的对孩子说“当初我就多余生你,现在恨得真想
把你再塞回我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理性的学习,父母本能的爱会随着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可爱”而慢慢消失,因此,我们要趁着这份本能的爱在自己身上还没有淡化,越来越强烈,父母们若不通过学习和反思建立起理性的堤坝,这种本能的爱也可以成为溺爱的洪水而泛滥成灾。2.父母这个岗位无人代替
“为人父母是教育也是艺术,他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乐,也可以让你收获人生至痛”。现在,很多家长没有把教育子女当成人生的至要了,他们不愿意静心谦卑地来阅读品味那字里行间的爱和美妙,而是一味的迎合应试教育的需要,赋予孩子过多满足自己心里期望值的虚荣,恨不得孩子都是成龙成飞的材料,也有的家长以自己的工作事业为重要,忽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虽然孩子有老人代管,但父母的爱是别人带替不了,父母这个岗位是无人代理的,孩子和父母的(特别是母亲)连接是独特的,也是天然的,孩子和父母的依恋是一切社会学习的基础,父母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一辈子最重要的老师。3.别以为生了孩子就是父母:
为人父母是这个世界上从事最多的岗位,它的岗位重要,专业要求也很高,可是我们上岗前都没有接受过基本的培训,我们缺失的是学习意识、缺失的是谦卑的态度和缺少父母教育的资源。
不是生了孩子你就是母亲了,生孩子只是证明你有了生理上的生育能力,不代表你已经有教育上的养育能力。我们中国式的
妈妈大多就是照顾孩子生活起居,从生下来的饮食开始到上学后家长帮孩子背书包,直至大学毕业了,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多数家长都是只要你能好好学习,四体不勤,四六不懂都不是毛病。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我们做父母的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就要学习,己不欲,勿施于人,先要做好父母,才能教育好孩子。4.为人父母要谦卑
敬畏和谦卑是智慧的开端,学做父母也要有谦卑的态度,虽然我们许多家长有很多社会、自然、理工科方面的知识,但是教育孩子就是一门很难学的学科,作为现代社会的父母,所要学习的育儿知识远远超过我们的祖先,这些新的科学知识既有要我们有更加好学的态度,也为我们学做父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实际指导。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只是父母教育的第一步,有效的学习还离不开谦卑的态度
5.为人父母需要用心而不是用计
《圣经》的《箴言》是以色列历史上最有智慧的君王所罗门写给自己孩子和世人的训言。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
人的一生果效是由心发出的,我们教育孩子的果效岂不也是如此?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可惜很多年轻的父母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求
方法而不反思自己的理念。这种只想用计,不想用心的功利态度,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教育便是水到渠成的。古人说的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第五篇:规矩和爱的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会有不少感想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规矩和爱的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1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2在读过钟老师推荐的《规矩和爱》这本书后,颇有感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我们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而要时时反省自己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身教胜于言传。如果自己没有上进之心却叫孩子要好好学习,恐怕只是白费口舌。路依遥,从小到现在,犯些错误很正常,但是我们作为家长,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错误,是需要及时纠正的,而且我和孩子的妈妈,包括爷爷,奶奶,平时我们的言行也很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否则孩子很容易学会一些不好的习惯。
教育孩子就像建房子,地基得先打正打实。忽视地基,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建成高耸美观的大厦,就算建成了,也是经不起风雨的。如果我们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和品格,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这样的教育无疑是不正确的。如果孩子从小就得到父母的百分百爱和关注,活得快乐,受尊重,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长,就算学习成绩暂时不拔尖,他的将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因为这就像一栋地基坚固的房子,就算高层出了问题,它的根基还是正的呢。
分数不能代表未来。如果我们的孩子像汉堡包的那片牛肉,被老师和父母夹压着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了剩余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更重要的东西。未来,当社会不需要高分了,需要的是综合能力高的孩子,该怎么办呢?而且我们要求孩子次次考高分,孩子也会在心里想我们到底爱的是他们本人,还是分数?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主动学习,依赖父母押着他去学,就是考了高分也没有用。所以,我们身为父母不能太浅薄,目光要看得远一点。对于路依遥,她的学习,我一般是注意细节,比如,字的书写,平时语文和数学作业的完成,听写生字的掌握,这些平时关注的较多,除了学习,我还在周末孩子在家里的时候,通过让路依遥,整理房间,帮奶奶做点简单的家务,让孩子在多方面去体会,知道平时的小事也要有条理,当然,从目前来看,孩子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家长去发掘,去教育的地方,只有在不断地,即孩子的成长中,我们才能慢慢有所感触,有所提醒,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最后借用一位哲学家的话,播种一种思想,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会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帮助孩子播种一种好思想吧,让他们收获一种好命运,拥有一个好人生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3作为一名中学教师,从教也将近30年,但是怎样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心里却是没底。读了《规矩和爱》真的令我大开眼界,感触良多。书中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很值得我们学习。
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宽严相济,是教育好孩子的重要的法则。
自己的成长环境,就是那种严父慈母形的家庭。很少体验过父爱的温暖,常常听到父亲数落我们儿女的口头禅,好像我们都不是父亲眼里的最优秀的孩子,也很少听到父亲对自己的鼓励和表扬,因为都是服从父亲的教诲和指令,也就没有过现在孩子的叛逆期,甚至没有过青春期的朝阳感受,直到一次对孩子乱花钱的管教过为严厉,引起孩子强烈的反抗“难道我们小孩子就没有自己可以喜欢的事情吗?”使我猛醒:我自然而然的传承了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惩罚严厉了。过分的严格教育会压抑孩子内心的快乐。父亲对我的言传身教,有些是有益的。比如:做人要诚实守信、为人要热情善良、做事要踏实肯干、不好高骛远、不徒有虚名等等都是精华的要传承下去的,但有些地方也不是很好的,比如生活中不敢有任何闪失,小的打碎了一只水瓶,大的办错一件事,都会遭到父亲的责骂的,所以做事都小心谨慎,惊恐惊慌的。要给孩子充分信任,理解,宽容,和自由成长的空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父母对子女爱的体现。
我们在培养孩子的习惯上,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孩子每次做完作业在收拾书包时,摸摸这摸摸拿,基本是10几分钟都收拾不好。后来发现他是收拾书包时,一会儿想起这件事,一会儿又拿起玩具看看,根本不能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我和孩子妈就给孩子制定了规矩,书包必须在5分钟内收拾完,且中间不许打岔。起初效果不是特别好。我们就站在一边盯着他收拾,偶尔也会给他一句督促,偶尔也给予鼓励。也让他感觉到爸爸妈妈对这件事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渐渐地孩子学会了收拾书包。
当然为人父母要身先示范,要求孩子做到的,先要自己做到。你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你内心对规矩和爱的态度。你内心是否有爱,是否尊重规矩,要比你对孩子用怎样的方法和提什么要求重要得多。作文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1.以规矩和爱为题的读后感
2.规矩和爱的读后感范文
3.规矩和爱的读后感范本
4.规矩和爱的读后感范例
5.规矩和爱的读后感十二篇
6.《规矩和爱》读后感汇编
7.《规矩和爱》读后感
8.《规矩和爱》读书心得的范文
9.王涛规矩和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