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贵定特教育学校党支部党课--党的性质
党 课
中共黔南州贵定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 党的
性质 指导思想 发展历史
刘昌明
2009.11.15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十六大党章把党的性质概括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党的性质的不同阐释
1、建党初期,强调在中国建立一个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义无产阶级政党
在我们党建党初期,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人口的大多数是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产业工人的数量占人口总数不足1%。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由于中国的社会政治状况,特别是国共两党的历史发展,决定了中国不能有强大的小资产阶级政党。因此,在中国共产党建党早期,就有大批的农民和小资产阶级革命分子参加到无产阶级政党中来,使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尤其是1927年以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党处于农民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个问题就更加突出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探索着解决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注意增加党的工人成分,但反对唯成分论;吸收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中的先进分子入党,同时特别注意在思想上对他们进行教育,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并提出了首先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当时我们党就深刻地认识到,真正决定党的性质的,不是党员的出身,而是我们 党的政治斗争和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思想教育。后来经过延安整风,毛泽东又进一步提出了怎样坚持党的性质的一系列观点和原则,进一步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国度,怎样建设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的问题。
2、党的九大对党的性质的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
新中国的建立,旧生产关系的摧毁,人民民主专政的确立,表明党的最低纲领实现了。根据党的八大的思想,党的主要任务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然而,在对党的自身建设起主导作用的党的性质的表述和阐释上,却长时间没有完全适应变化了的形势,尤其是从党的九大开始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把党的性质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这一表述就是认为:党仍是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工具,强调的是阶级利益的对立和斗争。这给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任务的实现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党的十二大,对党的性质有了科学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全国人民迈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起点。一九八二年党的十二大召开,在邓小平思想的主导下,在确定 党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而奋斗的纲领的同时,在新修改的党章中相应地把党的性质科学地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一概括,既肯定了党的阶级基础和先进性,又科学地确定了党的利益取向,更明确了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为党在新时期的自身建设和基本路线的实现提供了保障。近20年来党的自身建设的健康发展,改革开放的成功,与邓小平同志对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肯定、对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肯定这一与党的性质直接相关的理论问题的突破是直接关联的。
4、十六大党章把党的性质概括为——两个先锋队、一个核心、三个代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肯定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又表现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实现历史使命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最广泛的代表性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时在经济活动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社会分配方式、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使得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不能不思考和探索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国内国际政治环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这个党”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吸取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在总揽当今世界政治环境,深刻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现状之后,江泽民总书记作出了科学的新概括:“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 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忠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又称为党的行动指南,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也是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理论基础。十六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这是我们党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作出的历史性决策,也是十六大的最重大的历史性贡献。每一位要求入党的同志,都要加深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识,自觉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
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党“领导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走向胜利的科学”,是党观察一切现象、处理一切问题特别是观察一切社会现象、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理论武器,是指导我们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党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灵魂和根本。关于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工人阶级政党的重要性,列宁在总结俄国革命经验时曾深刻指出: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的党,没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党,就不会有真正的伟大的革命运动。“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一个革命的政党必须有革命的理论,一个工人阶级的政党必须有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又与本国的革命经验和实际 相结合的革命理论,“不如是,政党无法存在,它所领导的革命运动亦无法胜利。”因此,工人阶级政党要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且必须与时俱进。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使之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任务紧密结合。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实践的探索,提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第一个伟大成果。这种发展和创新的伟大贡献在于,它使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一条有别于俄国十月革命、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通过这条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使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幼年的党发展为一个成熟的党,使党更加坚强有力,从而成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1997年党的十五大进而明确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又一伟大成果。它的突出贡献就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不断解决实践中遇到的新的时代课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把它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解决任何新的时代课题,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回答新的时代课题的产物,是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新的伟大成果。
三、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重要会议
(一)1921年7月23日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正式开幕。出席者有上海的李汉俊、李达;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广州的陈公博;留日学生周佛海以及陈独秀委派的包惠僧,代表着全国53名共产主义小组成员。陈独秀和李大钊因公务在身未出席会议,而在代表们心目中他们仍是党的主要创始人和领袖。因遭受法租界巡捕房的 侵扰,7月31日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画舫(游船)上继续进行。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从此焕然一新了。
(二)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名(有一名代表姓名不详),代表全国195名党员。这些代表是:中央局委员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上海的杨明斋,北京的罗章龙,山东的王尽美,湖北的许白昊,湖南的蔡和森,广州的谭平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代表李震瀛,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局代表施存统。
(三)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东山恤孤院31号(现恤孤院路3号)召开。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陈潭秋、恽代英、瞿秋白、张国焘、李立
三、项英等来自全国各地及莫斯科的代表近40人出席大会,他们代表了全国420名党员。
(四)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彭述之、张太雷、陈潭秋、李维汉、李立
三、王荷波、项英、向警予等20人,代表着全国994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维经斯基参加了大会。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了工作报告。
(五)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任弼时、刘少奇、邓中夏、张国焘、张太雷、李立
三、李维汉、陈延年、彭湃、方志敏、恽代英、罗亦农、项英、董必武、陈潭秋、苏兆征、向警予、蔡畅、向忠发、罗章龙、贺昌、阮啸仙、王荷波、彭述之等82人,代表着5796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罗易、鲍罗廷、维经斯基等出席了大会。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党在新时期的斗争方针和任务,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现为鄱阳街139号)召开了中央紧急会议(因出席的中央委员不到半数,既不是中央全会,也不是中央政治局会议,故称为中央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选举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政治局委员为苏兆征、向忠发、瞿秋白、罗亦农、顾顺章、王荷波、李维汉、彭湃、任弼时;候补委员为邓中夏、周恩来、毛泽东、彭公达、张太雷、张国焘、李立三。会后,临时中央政治局选举瞿秋白、李维汉、苏兆征为政治局常委。由瞿秋白主持中央工作。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六)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兹维尼果罗德镇“银色别墅”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选举产生了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向忠发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主席,周恩来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秘书长。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洛甫)、周恩来、陈云、朱德、秦邦宪(博古),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凯丰(何克全)、邓发;扩大参加者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李富春、刘伯承、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出席会议的还有《红星报》主编邓小平(会议中被选为党中央秘书长)、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及其翻译伍修权。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的经验教训。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七)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出席七大的代表共755名,其中正式代表547名,候补代表208名,代表全党121万党员,分为中直(包括军直系统)、西北、晋绥、晋察冀、晋冀鲁豫、山东、华中和大后方8个代表团。在七大代表中,年龄最大 的近70岁,最小的才20岁左右。大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陈云、康生、高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张闻天、彭德怀为中央政治局委员;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第二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委员34人,中央候补委员19人。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七届二中全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八)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为副主席,邓小平为总书记。
(九)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969年4月1~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代表1512人,代表全国2200万名党员。毛泽东主持大会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 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大会还选举了中央委员会。
(十)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王洪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选举了由195名委员和124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副主席。十大继续了九大的“左”倾错误。
(十一)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大会宣告历时10年的“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的任务,但没有能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修改党的章程报告的决议》。大会选举了由201名委员和132名候补委员组成的中央委员会。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务委员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副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全会重新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决定在组织上健全党规党纪,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接受和制造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是从这次全会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全会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开辟的。
(十二)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邓小平在开幕词中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选举胡耀邦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邓小平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书记。
(十三)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大会提出并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制定了“三步走”发展战 略和各项改革任务。选举赵紫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陈云为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乔石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四)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江泽民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大会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五)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江泽民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划了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部署。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江泽民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尉健行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六)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 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国6635.5万名党员。江泽民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大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选举胡锦涛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吴官正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十七)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年10月1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第二篇:中共贵定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党课--解读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 课
中共黔南州贵定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解
读
刘昌明
2009.7.12
前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于2009年9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科学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所处的历史方位,认真总结了60年执政的宝贵经验,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与总体布局,对在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制度安排。目前我们全体党员已通过各种形式学习了决定全文,为了进一步学深学透全会精神,并以全会精神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本期党课将从全会召开的现实背景、突出亮点和理论创新三个方面对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深入的理论解读。
党建工作开启新篇章
——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解读 一、十七届四中全会聚焦党建问题的四大现实背景
从1994年9月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到2009年9月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时隔15年后中央委员会再次全面研究部署党的自身建设的问题。当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后,在2001年9月,十五届六中全会,就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接着在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又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可以说,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也包括现在的十七大在内,在每一次党代会的五年间,都会安排一个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党的自身建设问题,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党的建设的决定。这也不奇怪,党要管党,就要把自身的事情首先做好。这次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现实背景是什么呢?
一是从党的思想状况来看,还需要下大力气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和贯彻落实。
虽然我们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都是很清楚的,例如,对为什么要科学发展,怎样更好地科学发展,都还要下很大力气来统一认识。
二是从党的廉洁状况来看,并不容乐观。
仅十七大召开以来的2008和2009两年,就有陕西省政协副主席庞家钰、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广东政协主席陈绍基、浙江省省委常委、纪检书记王华元、深圳市长许宗衡、天津市常委皮黔生等6位副部级以上干部出问题了。而厅局级以下的干部,出了腐败问题的也不在少数。可以说,腐败已成为人们最深恶痛绝的政治弊端,最容易激起民愤。
三是从党的规制状况来看,缺漏还比较多。
例如,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公车使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些问题,也都没有获得很好的制度性解决。还有 就是权力必须得到有效的制约问题,这更是根本的问题,现在一些地方的“一把手”仍然是“绝对权威”、开“一言堂”,甚至是盲目决策、瞎指挥,而受不到任何的批评、监督。
四是从党的干部提拔升迁的情况看,现在是一条正道和三条邪路并存。
一条正道就是,真正是品德好、作风正,工作踏实、有能力,得到老百姓拥护,通过实践得到证实确实是好干部的被提拔重用了,这是体现了我们党的“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干部路线。但是,除了这条正道外,不可否认,还是有一些人是通过其他三条邪路上去的,一是靠溜须拍马、裙带关系,从而得到上级的赏识,或者直接就是上级某个领导的亲信,得到他的认可,得到他的指定而提拔的;二是靠拉帮结派,搞哥们兄弟关系,通过哥们义气“拉票”帮衬,在所谓的民意测验中得到“高票”而上去的;三是有的就是直接依靠金钱的力量,通过买官卖官上去的。这三条邪路必须坚决堵住。
总之,以上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党的建设就不能前进,甚至会发生危机。所以,需要通过十七届四中全会来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二、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二十个突出亮点
《决定》全文约1.6万字,共分8个部分,指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决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认真总结近年来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的丰富成果,提出了一系列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新举措,成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突出亮点。经初步梳理,至少有以下20个方面。
一、《决定》首次提出了“三个历史性转变”的论断,即:“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对党的历史进程的科学表述,也是对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更加全面的表述,从而使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有了新的参照系和历史的坐标。
二、《决定》首次提出了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的论断,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种环境和起点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这“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因此,《决定》进一步提出了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的论断,再次强调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要求全党必须居安思危,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表现出我们党强烈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决定》首次尖锐、全面的剖析了当前党内也存在的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指出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 醒。在党的全会文件中,像这次这样如此尖锐、全面地指出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是不多见的。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自我批评精神。
四、《决定》首次系统总结了建国六十年的执政党建设的基本经验,这就是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全党马克思主义水平;坚持把伟大工程同伟大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党始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党的生机活力;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过去曾经系统总结过党的历史经验、执政的历史经验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但在党的全会文件中从执政党建设的角度系统地总结经验,这可能还是第一次。
五、《决定》首次提出了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强调要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推动党的建设创新,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我们从历史经验中得出的科学结论,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的高度自觉,是党在执政观念上的历史性进步。
六、《决定》首次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任务,并以此为抓手带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强调要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落实基 层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拓宽党员受教育渠道。在党的正式文件中,曾经提出过建设学习型政党,但像这次直接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并将其具体化,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七、《决定》首次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大任务,要求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和时代特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培养造就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特别是中青年理论家,增强科学理论教育引导群众作用。过去曾经有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提法,这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并列起来,这在党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
八、《决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自觉划清的“四个界限”,即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这对于全党同志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九、《决定》首次提出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强调以落实党员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为重点,进一步提高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参与度,充分发挥党员在党内生活中的主体作用,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 子直接选举范围。这就清楚地指明了中国发展民主的突破口和现实路径。
十、《决定》首次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明确了德的内涵、评价标准和考察途径,强调了干部德的评价标准,重点看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我们党曾经提出过“才德兼备”、“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等,但在党的全会文件强调“德才兼备”的同时,鲜明地强调“以德为先”,这不仅是第一次,而且表明党在新形势下对干部的新要求。
十一、《决定》首次提出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重点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能力和应急管理、舆论引导、新兴媒体运用、做好民族宗教工作等方面能力。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我们曾分别就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要求,但这次根据新的形势要求,把对领导干部的能力要求进一步深化和具体化了。
十二、《决定》首次提出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强调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要求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以及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在党的全会文件也是第一次,体现我们党对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这一群体的高度重视。
十三、《决定》首次提出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点加强年轻干部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扎实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这一提法不仅新颖,而且具有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十四、《决定》首次提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强调要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提出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以往我们重点是处理犯错误的党员干部,而对无所作为的干部缺少办法,这是明确提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对于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十五、首次提出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加强作风建设,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尤其重提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的提法,对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和党内生活庸俗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十六、《决定》首次提出了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强调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鼓励多种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 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在党的全会文件中提出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是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中引人注目的一大亮点。
十七、《决定》首次提出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承认一些地方和部门选人用人公信度不高,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问题屡禁不止,要求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在选人用人上纠歪风、树清风,祛邪气、扶正气的力度。这表明了我们党同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行坚决斗争的坚强决心。
十八、《决定》首次提出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的要求,积极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开辟党组织活动的空间。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原则、功能定位、工作重点和目标要求,强调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提出“六个贯彻始终”、“六个发挥作用”的要求,明确了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工作切入点,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作为重点,不断扩大党在社会新兴领域的组织覆盖。
十九、《决定》首次提出按照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原则,拓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实现途径,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的提法是“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决定》鲜明地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要求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和财 政转移支付的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是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进一步深化。
二十、《决定》首次提出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明确突出了“改革”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地位。《决定》还提出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继续推进公务消费和公务接待制度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等,也颇有新意。
三、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
《决定》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全面推进和突出重点相结合、科学性和实效性相结合,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思想理论上、政策取向上、工作部署上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新举措。这里列举30条重要的新要求新举措。
(一)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做到三个“准确把握”和一个“及时总结”(即:准确把握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改革发展实际,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围绕“四大问题”(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不断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增强理论说服力 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提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党员领导干部要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的表率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认真总结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功经验,形成有利于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导向、舆论导向、用人导向和体制机制。中央委员和省部级领导干部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著作,切实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
(三)提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党员、干部要模范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划清“四个重大是非界限”,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保持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
(四)提出在全党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提高全党学习能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加强对全党学习的指导和服务,加强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把理论素养、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重要依据,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各级领导班子成为学习型领导班子。
(五)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明确权责为重点完善地方党委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健全部门党组(党委)工作机制,健全 党对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的体制机制。
(六)提出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内信息上下互通渠道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建立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办好党报党刊和党建网站,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等制度。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营造党内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环境。
(七)提出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改善党代表大会代表结构,提高基层一线代表比例,增强代表广泛性;扩大党代表大会代表对提名推荐候选人的参与,改进候选人提名方式;建立各级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落实和完善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
(八)提出完善党内选举办法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改进和规范选举程序和投票方式,改进候选人介绍办法。推广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由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党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妨碍选举人依照规定自主行使选举权。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
(九)提出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发挥全委会对重大问题的决策作用,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发挥咨询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社会听证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和专项督查制度、纪律保障机制。
(十)提出选拔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使选拔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
(十一)提出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正确分析和运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结果,增强科学性和真实性;鼓励多渠道推荐干部,广开举贤荐能之路,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完善考察标准,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增强考察准确性;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推行差额推荐、考察、酝酿。
(十二)提出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干部选拔任用责任追究制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决整治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问题。
(十三)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优化领导班子配备,选好配强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着力抓好县委书记队伍建设。建立领导班子定期务虚制度,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重大问题研究。
(十四)提出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大力选拔经过艰苦复杂环境磨练、重大斗争考验、实践证明优秀、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切实解决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问题。
(十五)提出健全干部管理机制、加强干部队伍宏观管理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推进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办法。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东中西部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干部交流渠道。加大治懒治庸力度,健全干部退出机制,切实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问题。严格按照领导职数配备干部,切实解决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干部问题。
(十六)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实行干部职级与待遇挂钩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对长期在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干部、长期担任县乡党政领导职务的干部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
(十七)提出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
(十八)提出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建立基层党员轮训制度。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
(十九)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 织书记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切实解决农村基层组织负责人基本报酬和社会保障问题。
(二十)提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健全城乡一体、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党组织配合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制度。实行城乡基层党组织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相互衔接的优秀农民工入党办法。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普遍推行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等做法。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建立稳定规范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2010年底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
(二十一)提出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联系群众方式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机关工作要重心下移,基层干部要坚守一线,领导干部要定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二十二)提出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营造求真务实良好氛围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从领导机关做起,大力整治文风会风,提倡开短会、讲短话、讲管用的话,力戒空话套话。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严格控制会议数量、经费、规模。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切实解决节庆剪彩过多过滥问题。改进各级领导干部活动报道。
(二十三)提出党政机关带头厉行节约、进一步控制办公经费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严格执行财经制度和经济工作纪律,从严控制楼堂馆所建设,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对党员干部社会交往、休闲娱乐、生活作风方面的不良现象,要及时提醒、批评、制止。
(二十四)提出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完善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会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建立健全通过民意调查等征求群众批评意见制度。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勇于揭露和纠正缺点错误,反对和克服好人主义。保护坚持党性原则的党员,不准压制批评,严禁打击报复。
(二十五)提出建立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把党性分析作为民主生活会主要内容、把作风状况作为党性分析重点内容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加大对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的整顿力度,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把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重要依据。
(二十六)提出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在全党深入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把廉政教育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加强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 国(境)外的公职人员管理。进一步规范离退休领导干部在企业和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任职行为。
(二十七)提出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严肃查办群体性事件和重大责任事故背后的腐败案件。健全反腐败协调工作机制,加强查办大案要案组织协调。健全反腐倡廉网络举报和受理机制、网络信息收集和处置机制。完善举报人和证人保护制度,保障被调查人合法权益,依法追究诬告陷害行为。
(二十八)提出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都要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地方党委常委会要把廉政勤政、选人用人等方面工作作为向全委会报告的重要内容。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选好配强巡视干部,完善巡视程序和方式,提高巡视成效。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二十九)提出完善防治腐败体制机制、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金融监管和内控机制建设,完善政府重大投资项目公示制和责任追究制,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 制衡机制、薪酬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反腐倡廉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三十)提出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党建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党的建设各项部署落到实处的新要求新举措。强调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完善党建工作考核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分类指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建设高素质党务工作队伍。加强党建工作调查研究,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决定》提出的新要求新举措,是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经验的新总结,反映了我们党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的新认识,体现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新要求。
第三篇:学校党支部【党课教案】
【党课教案】
落实十八大精神,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党课教案】
落实十八大精神,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目的:
通过党课学习,帮助党员教师深入理解“十八大报告”相关精神,明确“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教育的论述与内容,并立足自身教育岗位,号召全体党员教师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教学重点:
面对与日俱增的压力,如何引导党员教师弘扬高尚师德,建设和谐校园?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序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让我们教育工作者备感振奋,也深感责任更加重大。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创建和谐学校,构建和谐教育,主动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出更多国家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归根到底在我们教师身上。
一、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1、教师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倘若教师本身不具备现代人格,那么他培养出来的下一代便可想而知了。
2、报道:
有一年,陕西径阳发生4.8级有感地震,西安市在同一瞬间震颤。2
其大学校园四楼的一所教室。一位白发的老教授正在给学生讲课。大楼摇了一下,所有的学生连同教授的身体摇了一下。教授的心一惊:“可能是地震。”他张口时却说:“请同学们有序离开教室,到教学楼前的空地集合。”学生似于明白了一点什么,鱼贯而出。
另所教室里。一位打扮入时的女教师正在给学生讲《人生哲理》。大楼摇了一下,女教师大惊,喊了一声:“地震啦!”率先冲向门口。至于她身后的学生如何乱作一团,她不得而知,只感到一股强大的人力推挤着她向下奔……
所有的人都集中到楼前的空地上,学校领导清点人数:只有老教授未下来。正在这时,老教授出现在楼口,镇静地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同学们一齐欢呼冲上来围住了他。细心的人发现:他手里还提着一双高跟鞋--那是女教师为便于逃跑踢脱在楼道的。事后清查得知:老教授和他的学生全部安然无事,而女教师的那个班:有三名女生扭了脚,一名女生跑掉了鞋。
地震给学生上了一课,让他们学到了大学四年乃至一生都不易学到的东西:危难时刻,彰显人格。(摘自《中外期刊文萃》第9期)
3、讨论: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二、面临多种压力,教师怎么办?
1、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压力
教学任务重;工作生活压力大;身体健康堪忧;工资待遇偏低;家长责难过多。
兰州市对1300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工作压力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近半数教师存在心理问题,教师呈焦虑症的检出率为43.5%,呈抑郁症状检出率为 48.8%。在检测样本中,有 54.4%的人“情绪低沉、闷闷不乐”,45.8%的人“常常被睡眠问题困扰”,43.3%的人“有时或经常坐卧不安,难以保持平静”,62%的人“无缘无故感到疲乏”,23.4%的人“因头痛、颈椎痛和背痛而烦恼”。调查 3
发现,81%的人因学生会做的问题没有做对而十分生气,调查结果同时还表明,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着教学负担过重、情绪失调,有着较为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
2、如何缓解自身的压力?——为沉重的负担找一个良好的理由。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压力与动力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我们的负担和压力的确很大,但如果我们从自己的工作中发现了价值,并且将自己的工作与自己的生命建立起一种有意义的连接,那么我们即使再苦再累也会无怨无悔,反之,就会经常抱怨,使工作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
常有压力=工作不差;常换衣服=有个好家 常去约会=年龄不大;常收信息=有人牵挂
3、互动:您是如何调解工作中的压力的?
三、社会呼唤高尚的师德
1、职业道德是与人们的职业活动相联系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规范。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给教师下的定义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要向人传道自己的道德就要高尚,这也是老师受人尊敬的原因。
报道:上海新闻披露,某高层公寓楼,擅自增收电梯费,引起投诉。新闻的热点不在于此,后据查,此公寓乃教师公寓大楼,每逢双休日学生前来补课,人员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造成电梯运行实在不堪负重,以至于不得不临时实行收费,以限制人流。更有甚者,有的教师乔迁新居,装修中言明“必须在客厅装上黑板”。“走穴”这个名词,历来为演艺界所专用,想不到如今我们的那些一直被人们捧至圣人神坛的教师们,也干着“走穴”的勾当,叫人多少感觉不是滋味。不知什么时候,在老师中流传着这样几句顺口溜:“正经课程马马虎虎,办班走穴勤勤快快。工资单上稀里糊涂,额外收入分分清楚……”据闻,有的重点中学教师,在给学生补课中,竟也“以质论价”,“以人数开价”,少则一次一人
三、4
四十元,多则百、八十元,公开言明人数少于四人不补,超过十人给以优惠价,市重点或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师开价更高,离高考前一个月补课费加倍,等等。
人们将教师职业比喻成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夸美纽斯)。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教师是“爱心大使”,教师是“真正天国的代言者,真正天国的引路人”(杜威)。如果教师中的某些败类干起了摧残“祖国花朵”的缺德事,那么人们心目中教师的美好形象和崇高地位恐怕就荡然无存了。
2、教师要学会宽容
“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爱默生)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名优秀的教师,师德也许比专业水准更重要,除具备敬业和奉献精神外,必须坚定,诚实,具有“爱心”,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们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真人”,首先应当尊重和宽容学生。在现代教育中,个人是重要的,童年是重要的,童年生活与成人生活具有同样的价值,教育应该“尊重未成熟状态”。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教师法》第三十条 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学习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话,实在令人深省:孩子们从生 5
活中学习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妒忌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3、讨论:“您所教的学生们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4、(多媒体展示)请看一个教师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一)、要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有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立志奉献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二)、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敬业精神。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呕心沥血,一丝不苟,要甘当蜡炬、春蚕、人梯,诲人不倦,为人师表。
(三)、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注意旁收杂学,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有较宽的知识面,在学生眼中,不是装腔作势的”教师爷“,而是博学多闻、真正有学问的人。
(四)、不抱残守缺,不因循守旧,不以有”一碗水“为满足,不以自已二三十年前学生时代学得的那点知识而津津乐道。而是不断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探索新领域、新路子,勇于实践,大胆开拓,做一个新时代的”弄潮儿“。
(五)、要精通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要掌握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有学者风度,又要有政治家的魅力,在管理学生、指导学生中还要有”艺术家"风范。对学生充满爱心,做到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因势利导,循序渐进。
(六)、要具有文明健康的志趣、爱好、审美需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七)、要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全的人格、个性,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我想起这样一件趣事:当年杜鲁门当选为美国总统后,新闻记者们前去采访他的母亲时,对她说:“您有这样一个儿子,一定感到十分骄傲。”杜鲁门的母亲回答道:“是的。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让我感到骄傲----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如果说,她是以一位母亲的眼光看问题;那么,假设换一位我们中国的母亲,或者说中国的教师,会不会也能作出这样的回答呢?
四、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校园
1、什么是和谐校园?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保证人民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我们教育战线上的所有工作人员的神圣任务。促进教育公正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客观需要。
所谓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外和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 7
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其实质是倡导多元文化在发展中的和谐共处。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多处提到教育问题,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需要经常思考的一个基本问题,就是如何来保证我们的教育质量。
需要注意的是,提高教育的质量,不能简单地看成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出了多少精品课程,不能用这样简单的数据来评价。无论哪个国度,也无论在什么样社会体制下,学校总是体现了这个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校还承担着引领先进文化的使命。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质量观,对人才要求的内涵也是不一样的。现在我们培养学生,除了要求他们具有创新的能力、创业的能力之外,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认识到现在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我们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应该把学生人格的养成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要从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来考虑怎么培养学生的人格,使得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的合格公民,这一点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
2、我们该怎么做?
创建和谐学校,一是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一切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尊重人,营造民主和谐的工作氛围,是办好学校的前提;依靠人,建立平等竞争的用人机制,是办好学校的保证;提高人,搭建人才培养的平台,是办好学校的目标。要按照教育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抓 8
好学生、教师的学习和培养,让学校成为学生、教师共同提高和谐发展的学园。
三是坚持依法治校,公平、公正、公开的办学原则。民主法制是学校和谐的准绳,公平、公正、公开是学校和谐的内躯力和凝聚力,是民主法制的试金石。
正确处理学校内部人际关系和谐和学校外部人际关系和谐,是学校和谐的关键。要倡导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建立与学生家长的教育同伴关系,搞好与周边邻居的关系,理顺学校与上级各领导部门的关系,建立起目标相同、心灵相通、相互关心、相互包容的上下级关系,才能保证学校工作在社会和谐的环境中如鱼得水,快速发展。
四是建设一个求真求善、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系统,设立文化长廊,注重班级文化建设,提升每一个成员的人文素养。文明整洁是学校和谐的形象,浓厚的文化气氛是学校充满活力的象征,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体现着学校和谐的内涵,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教学设备是学校和谐发展实力的展示,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一个优雅的“书香校园、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文化校园”必然是一个和谐的校园。
3、我思,我行动 ——主题作业
“落实十八大精神,科学发展,和谐教育”是我们共同追求的目标,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您该如何贯彻这一理念?
【党课教案】
强化意识,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党课教案】
强化意识,自觉做到廉洁自律 参加对象:全体教师党员
教学目标:
1、了解“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
2、掌握学习教育方面的重点内容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掌握学习教育方面的重点内容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如何做到廉洁自律 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重要性
中纪委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会受到严重损害,党的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党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
二、要正确认识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
1、要真确看待我国目前存在的腐败问题:
2、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必须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三、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一是突出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二是把党的群众工作与纠风工作、党的作风建设联系在一起,为新形势下党群工作,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三是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加强政治纪律无疑是有助于保障中央大政方针得以实现。
四是注重预防和惩治腐败的体系建设,并注重从源头上治理党风廉政建设。五是重视制度建设,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六是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将提速。七是反渎职侵权将成为办案的新重点。
四、主要内容:
1、从教育的视角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从教育的视角阐释科学发展观,对于教育理论的丰富、人才培养以及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第二,着力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第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2、充分认识反腐倡廉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重要性
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这是我们党提高自身凝聚力、战斗力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经验,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坚持拒腐防变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进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大量案例表明,一些党员干部走上违纪违法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因此,只有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头脑中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党性观念和法纪意识,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使他们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自觉地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关系,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才能使他们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廉洁自律,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3、切实发挥反腐倡廉教育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反腐倡廉教育对确立拒腐防变的思想观念,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 12
用。腐败行为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思想动因,而净化人的思想,必须依靠长期的思想教育。教育与法制等其它手段不同,其强制性不那么刚性,其功能的实现并不一定立竿见影,但它“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渗透着人们的思想,长期持久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思想教育有助于形成稳定的价值取向,对人一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坚持不懈地对党员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就能使党员领导干部端正自己的从政行为,自觉抵御和防止腐败。
4、全面把握好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
(一)是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把反腐倡廉教育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各个方面,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督促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廉洁自律,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牢记“两个务必”,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自觉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二)是反腐倡廉教育要以面向全党为重点。要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把反腐倡廉教育与党员教育结合起来。我们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务求实效。反腐倡廉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三)是反腐倡廉宣传教育要以正确的舆论导向为重点。我们要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思想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大力宣传党中央确定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宣传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意义;
宣传反腐倡廉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宣传全面贯彻落实《实施纲要》的重要意义;宣传当前反腐倡廉任务仍十分艰巨,全党同志要居安思危,13
增强忧患意识,坚定不移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宣传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做好反腐倡廉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宣传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增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意识;宣传勤政廉洁的先进典型,用典型精神和榜样力量鼓舞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
5、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要处理好重点和覆盖全社会的关系。二要处理好教育与制度的关系。三要处理好长期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四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党风廉政教育,既要继承过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好经验,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载体,不断增强宣传教育的效果。深化警示教育,深刻剖析违纪违法案件,做到警钟长鸣。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手段,提高科技含量,创新教育形式,赋予党风廉政教育更加鲜明的时代特色。
同志们,反腐倡廉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所以向广大党员提出希望:
一、强化党性意识,做到上下不愧党,下不负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段执政党的区别,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权力,共产党员要有党性意识,这是对党员最起码的要求。因此,每位领导干部必须真正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牢固树立党性意识,这就要求每位党员、干部要增强全局观念,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充分发挥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作用,服从组织领导,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两个率先”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是强化群众意识,做到勤政为民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始终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所在。世界上一些老牌执政党相继丧失 14
执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背离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能否正确地看待和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密切党内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
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做到尽心尽责工作
首先,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自己,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切来自于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来自于人民群众的关心和支持。要懂得自己所取得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更应重视未来,职务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也意味着奉献。要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带领广大教职工积极投入“两个率先”当中去,为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要维护好教职工的利益和权力,不辜负他们的希望。其次,要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要立足本职,尽心尽力,致力于做好
各项工作。对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来说,就要在有限的任职时间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实惠,更多的利益。
四、是强化自律意识,做到公字当头,以廉服人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抵御腐朽思想侵蚀,必须牢固筑起廉洁自律的防线,作为一名基层学校领导干部,虽然在工作中没有多少权力,但是或多或少也有一点,必须要正确使用组织上赋予的权力,要把权力用于为教职工服务上,而决不能滥用职权,搞以权谋私,要做到严于律己,要求别人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自觉树立好自身的形象。因此,在政治思想上,要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始终做到自尊、自省、自警、自励,同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自觉做到勤俭节约,在生活上要淡泊名利,甘于清贫,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第四篇:育智学校2011年党支部工作总结
育智学校2011年党支部工作总结
本,我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局党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断完善激励机制,优化管理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创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总要求,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推动素质教育,提高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较大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打造过硬的领导班子。
我校党支部领导班子成员一共有3人组成,总共有8名党员。一年来,我支部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育人为本。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局党总支决议,认真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做到有令必行,执行不走样。
我校党支部始终把加强班子建设作为支部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始终围绕“立足岗位比作为 创先争优当先锋”,这个活动载体来建设领导班子。
首先,认真抓班子学习。坚持双周一次的班子学习制度。通过学习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理论,学新党章以及与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学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对班子成员进行党风党纪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廉洁奉公教育。从而使班子成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在思想上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做到依法治校,依法执教。
其次,狠抓班子团结。书记、校长、支部委员带头做到工作密切配合,工作分工不分家,大家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处处发挥表率作用。
第三,工作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凡学校重大问题,如人事分工、评先进、大额度资金使用,学校工作计划都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必要的需经职代会讨论通过方可执行。我们经常深教职工,倾听教职工的意见要求,每学期工会都要在职工中征集合理化建议,对正确的意见积极采纳,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我们组织班子成员学习党规党法和上级关于纠风治乱的文件,学校还制订了相关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的贯彻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廉正建设。目前我校班子成员都能自觉尊遵章守纪、为政清廉。
二、以创建教育强镇为契机,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
本学年,我校被列入新江街道办事处创建教育强镇的期中一所学校,校领导抓住这难得的发展契机,按照上级要求做好各项材料上报工作的同时,大力整合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学校新建4个多媒体教室(聋八班、聋四班、普通班、提高2班),新建了档案室、新建了教具室、完善了多功能会议室,添臵了一批感觉统合训练器材、奥尔夫乐器、蒙氏教具、册图书,更换了游乐场了安全地垫,统一了学生休息室的被褥、床垫。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给残疾孩子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康复、生活环境。
三、积极争取各级党政、社会各界对特殊教育的支持。我校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在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是争取市、区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今年1月13日,广东省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调研组在市残联理事张慧英、市教育局副局长黎海波的陪同下到我校开展考察工作。5月16日,省特殊教育
专业委员会理事会会议在我校召开。6月1日,彭建文市长到学校慰问学生,他们观看了学生的文艺表演,给孩子们送上节日的礼物和祝福。9月7日上午,市委常委吴善平带领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残联、市安监办、市文联、人寿保险河源分公司、市气象局、市道路运输管理处等部门负责人,到我校慰问全体教师。区政府领导也给老师送上节日的祝福和亲切的问候。9月9日上午,享有“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之誉的陈云英、河源市委陈建华书记、市政府叶维园副市长、源城区委黎意勇书记、区政府陈荣卓区长一行领导莅临我校指导工作。
二是加大了社会的宣传力度,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我们不失时机地利用助残日、六一节等节日庆祝,向社会各界展示教育教学成果,赢得广泛好评和对特教事业的支持。5月14日,我校参加了市残联举办的文艺表演,我校学生表演的小品《甜蜜的苦果》、舞蹈《快乐大扫除》、《快乐出发》博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5月20日,河源市教育局向市直各校师生发动向育智学校助残献爱心活动。6月1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到我校开展手拉手活动,跟孩子们度过愉快的节日。9月15日,香港义工团一行80人到我校开展送温暖活动。
四、加强德育管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一)构建合作型德育体系
1.建设了一支优秀的思想道德骨干队伍。如:学校形成了校长室—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理事—班主任—学科教师、后勤人员为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班队会、观摩课等活动。
2.竭力让家庭教育融入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助推器和保障。为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我校要求班主任主动以电话、家访等形式及家长来学校接送孩子的机会与学生家长沟通。学校每个学期都定时召开了家长会,互相探讨教育良方。
3.融合社会力量为学生服务。提高和发展社会交往能力,是残疾孩子将来直面社会、适应社会、学会生存的需要,也是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标之一。因此,我校德育工作在利用本校人力资源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参与学校教育,形成合作型德育教育体系特色。从各个方面创造机会,让残疾孩子“回归主流”,提高其社会交往能力。我校成立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基地。每学期河职院的学生定期到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本,我校还开展了“与河源中学实验学校手拉手联谊活动”、“桂山、黄龙岩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一系列的活动,让残疾孩子自尊、自强、自信的个性,也提高了残疾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创设校园文化 优化育人环境。本学年我校出版了第二期《特教动态》校报,精心设计了校园文化长廊,分学校视窗、启聪部、培智部及时将学校的动态、学生的优秀作品、时态教育主题呈现在文化长廊上。在学校走廊、墙壁上悬挂了励志名人名言,学生优秀作品。经过一番精心设计,校园四周的墙壁活起来了。绿叶葱葱、结静幽雅的校园,点点滴滴的人文建设,让学生目之所及,处处洋溢文明的气息,在文明的环境中使学生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
(三)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专题教育。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节日文化中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凝
聚力和感召力。本学年,我校充分利用学雷锋活动月、植树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劳动节、助残日、儿童节、教师节开展适合我校学生、乐于学生接受的活动。如“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感恩父母”、“交通安全伴我行”、“文明礼仪在我心中”等。老师们利用周会课时间采用故事、演讲、录像等形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节日。同学们通过各种节俗活动,在耳濡目染中自觉理解、接受传统,从而实现传统的传递与继承。
(四)强化了养成教育的常规管理。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抓住做操、排队、吃饭、睡觉、行走等细小行为,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通过举行“仪容仪表量化评分”、“班级文明用餐”比赛、“流动红旗评比”、“劳动技能竞赛”等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
(五)做好安全工作,为教育教学保驾护航。确立“谁主管,谁负责,谁在岗,谁负责”的机制,成立安全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教师值日制度、交接班制度、家长接送协议制度等,形成严密的安全保卫网络。利用国旗下讲话、周会课、思品课等渠道对学生进行交通、防火、防水、防雷、防震等安全教育。德育处举行了“地震应急演练活动”。确实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救护能力。本学期特别针对校园暴力事件加强了学校门卫的安全意识,加大了技防的经济投入,为门卫配臵了钢叉、强光手电、辣椒水,加大了值日教师的人力,执行家长安全接送签名制度。针对1116特大校车交通安全事故,做好了系列工作:开好五会(班子会、教职工大会、学生会、家长会、主题队会),下发《致家长一封信》,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出版交通安全知识板报,举办交通安全知识竞赛等。
四、狠抓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质量,不能以普通教育的质量标准来衡量,但并不是说就没有质量了,我们的质量体现在“以人为本”,让每个残疾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长,进行扬长发展。为此本学期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1、建设专业化师资队伍。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长流水。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证。本学年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办法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为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扬帆起航。
⑴学校采取走出去的办法,给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的机会,学习外校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完善自己。今年3月份学校选派了1位教师到上海参加聋教育专业课学习;9月份选派1位教师到广州参加“以教结合,综合康复”培训;10月份选派3位教师到珠海、广州参加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智障生唱游教学研讨会,全省特殊教育学校聋生英语教学研讨会,全省计算机教师技能培训。在一次次学习中拓宽了视野,提升了自我。(2)积极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教导处定期组织开展全校性的听课、评课,一学年每个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一次以上,听课20至60节,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特殊教育专业知识讲座等活动,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师们在一次次综合性的教师技能大比武中磨练,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开展系列工作,我校教师的教学技能实现质的突破。十月份,我校王敏老师执教的课例《unit one welcome back to school》参加全省聋教育英语学科课例征集和评审活动荣获二等奖,周丽莎老师的唱游课例《小闹
钟》参加全省智障教育唱游学科课例征集和评审活动荣获三等奖。
2、在常规教学中要质量。
为了使常规管理真正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我们根据学校的实情抓严抓实。落实教学常规不定期抽查及推门听课制度。对制定课程计划、备课设计教案、上课、作业布臵与批改、个别辅导、考试、个案分析等教学的各环节作了明确规定,避免随意性,在规范的课堂常规中要质量。
3、抓手工劳作教学亮点,创学校办学特色。
特殊教育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立人。为了让学生通过九年的学习能自立于社会。学校非常重视职业技能教育,开设了品种繁多的手工劳作学习项目。让手工劳作成为我校办学特色的一道“招牌菜”。同学们在梁怡笑老师的指导下,刻苦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心灵手巧制作出大批精美的作品。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手工劳作是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同时也为他们走上社会自食其力打下了基础。
4、艺术教育出成果。
7月12、13日,第六届广东省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在广州黄花岗剧院举行。来自全省各市、区52所特殊教育学校共82个节目参加了演出,获奖率占节目总数的60%。我校选送的小品《礼物》,舞蹈《红旗飘飘》、《快乐大扫除》分别获得第二名和2个优秀奖。系选送节目最多,获奖率最高的学校,充分展示了我校的艺术教育成果。9月8日,我校《礼物》节目由省残联集中录像,代表广东省送北京参加全国特教学校学生艺术汇演。
回眸一学年来我们所付出的汗水、取得的成绩和获得的荣誉时,心潮澎湃、倍感振奋。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全体党员、教职工团结协作、同舟共济的特教人精神分不开;与我们的奋力拼搏、勇于争先的工作作风分不开;与我们心系特教、爱洒残障的高尚情操分不开!上级领导也给予了我们高度的评价:本学期学校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教育先进集体”、“源城区德育示范校”荣誉称号。
2011
育智学校党支部 年12月
第五篇:中共睦化中学党支部9月党课教案
中共睦化中学党支部
20119月党课教案
一、教学目的: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校园;党章中提出建设和谐社会 的重大意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怎样建设和谐校园。
二、教学重点:怎样建设和谐校园,共产党员如何在日常工作中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力量。
三、课前准备:收集资料,拟定方案;制作课件,突出重点;布置会场,烘托气氛。
四、教学时间:60分钟
五、教学过程: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什么是和谐社会?
何谓和谐?从和谐的偏旁部首来看,“和”由“禾”与“口”组成,意味着人人有饭吃,谐是由“言”和“皆”组成,表示人人可言说,物物相谐,人人相谐。
从社会学意义上来理解和谐,我们认为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一种良性状态,一个理想的目标,主要包括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党章修正案增写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自然段的重大意义在哪里?
根据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党章修正案增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自然段。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写入党章,有利于全党同志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和战略地位,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自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而奋斗。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
1展。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的活力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本身等各方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活力,集中表现在社会成员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和切实保证上。总之,从政策上支持、从制度上保证社会充满创造活力,使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为社会成员充分施展才能提供机会和舞台,就会造成一种积极的、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和谐。
2、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收入分配差距不能拉得过大。一方面继续鼓励有能力的人走勤劳致富、合法致富的路子;另一方面,坚决防止那些利用种种非法手段搞歪门邪道的人富起来;同时,还要加强社会调控,让那些能力和条件较差的群体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会的帮助,逐步改善自己的境遇,最终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定是有序的社会。
社会有序就是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有章可循。有序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题中应有之义。有序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要义。有序还体现在实现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努力使每个成员各获其岗、各司其职、各守其则、各享其成。
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必须是一个安定的社会。
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相处,做到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实现社会安定,要解决三个重要问题:一是造就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二是健全的社会管理机制。三是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还应当强调的是,逐步成熟的社会心理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第二节 关于和谐校园建设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和谐的校园,就不会有和谐的社会。创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什么是和谐校园
所谓和谐校园,就是民主办学的理念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的观念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安全稳定得到长久维护;就是学校领导、管理人员、教师与学生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就是学校各项事业实现迅速良性发展,师生员工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切实的改善和提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实现学校教育各个子系统或要素全面、协调、自由、充分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的过程。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深入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1、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目标内容:要进一步抓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组织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内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科学的思想方法、正确的行为准则;进一步加强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2、深入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目标内容:要采取报告会、主题班会、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党情、国情、市情和形势政策教育,深入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教育,使广大师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正确认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真正把个人的奋斗目标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始终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
3、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目标内容:要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挥德育基地
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借助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开学和毕业典礼等时机,大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等主题教育,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使广大师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培养勇于创业、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4、深入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目标内容:要以“讲文明、促和谐”为主题,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深化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充分发挥道德实践的激励作用,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推进和谐校园建设,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这个重点,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载体。要着力建设能够体现正确办学方向、体现本校鲜明特色、体现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为建设和谐校园创造良好氛围。要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思想政治、学术科技、文娱体育活动,把德智体美的教育渗透到活动之中,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熏陶、得到提高。要继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不断探索新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文明素质,努力形成“创建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三、和谐校园的内涵和发展途径
我们要构建的和谐校园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确定、理解和把握:
(一)、以人为本是学校和谐的核心
构建和谐学校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就是“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所谓以人为本,其实质就是尊重人、依靠人、提高人。
1、尊重人是办好学校的前提
尊重人是依靠人和提高人的前提。一个人只有受到起码的尊重,才能使他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价值,才能心情舒畅的工作和学习,才
能看到领导和别人对自己的希望。
2、依靠人是办好学校的保证
(1)首先要依靠教职工办学
(2)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紧紧依靠学生
(3)学校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务实态度
3、提高人是办学的目标
(1)首先要不断提高师生的生活条件和工作学习环境。
(2)要注重教师个人的发展
(3)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人际关系是学校和谐的关键
学校的和谐首先是人际关系的和谐。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学校内部的人际关系又包括:干部之间、干群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学校外部的人际关系主要是学校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关系、学校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学校与学生家庭的关系。这些看起来是单位与单位的关系,实际上还是人与人的关系。这些校内校外的人际关系处理好了,学校就会“政通人和”、“校和万事兴”,就会兴旺发达。
1、学校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1)学校领导班子的和谐
(2)教职员工之间要和谐
(3)师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4)学生之间的关系要和谐
2、学校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学校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社会组织,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离不开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周围社区的帮助,更离不开学生家长的维护。所以学校要实现与外部人际关系的和谐。
(1).学校与上级主管部门的关系要和谐
(2).学校和周边社区的关系要和谐
(3).学校和学生家长的关系要和谐
(三)、民主法制是学校和谐的准绳
1、学校要实行民主化管理
2、和谐的学校还要做到依法办学
(四)、公平公正是学校和谐的凝聚力
(五)、文明整洁是学校和谐的形象
(六)、创新诚信是学校和谐的品牌
(七)、充满活力是学校和谐的动力
(八)、爱护自然是学校和谐的本色
(九)、安定有序是学校和谐的保障
总之,学校的和谐不外乎人、事、物、景、情的和谐只有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才能有力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和谐可以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发展事业。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必将为学校、教职工和学生的发展注入活力。我们要倍加珍惜目前学校已有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以发展增和谐、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共同构建和谐校园,为把我校建设成为同类学校中的品牌学校而共同奋斗!